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有效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效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效学习计划

第1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小组学习

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生接受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一门课题。当前由于新课改的推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理念,而小组学习便应运而生。

一、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的几大误区

1.小组学习仅流于形式

教师在安排小组时仅仅是将同桌或者前后桌分为临时性的一组,没有从多角度的因素考虑将学生合理分配,只是为了应付教学的硬性要求,对学生真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无多大的帮助。

2.老师主导角色的延续

很多数学老师还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课堂上依旧担任主讲人的职责,不敢让学生自己安排学习计划以致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较少,不符合新课改传达的新思想。

3.上课秩序混乱,难于管理

由于分小组学习与讨论,学生便有了扎堆的借口,因此课堂上经常出现纪律差、秩序紊乱的情况。有学生大讲特讲,而有部分浓生则不发言,自己做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小组合作中难免会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优化策略

1.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等合理搭配。尽量保持4~6人一组,能够让一个小组内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的互补,以确保每个小组的竞争能力。

2.教师只做引导者和评价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在具体的学习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自己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而在学习末尾要注重评价总结,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秩序管理多下功夫

班内秩序良好是学习有效的前提,教师可以挑选每组自制力较好、组织能力不错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纪律维护,让学生管理学生,不仅可以加强学生间的交流还能有效保障学习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对于新时代的学习来说已成为趋势,只有将小组合作中的误区及时解决并探讨出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突破进展。

第2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1、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

2、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3、知道冬季防寒保暖知识。

社会性领域:

1、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2、愿意和少量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游戏中少有争吵现象。

3、学习在家中接待邻里和亲戚。

语言领域:

能朗诵简短5—6首儿歌,复述一个简短的故事,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页一页地看书。

科学领域: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等)的显着差异。

2、知道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位置。

艺术领域:

1、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2、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

<一>保教工作:

1、保教结合,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一日作息制度,注意加强病弱儿的照顾,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放心满意,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继续组织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所延伸的小主题活动,收集相关的材料。

3、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

<二>家长工作:

1、寒假做好幼儿安全工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做好幼儿全面家访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研工作:

1、及时撰写月份反思。

2、做好幼儿的测评工作,并进行分析和统计。

第3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有机化学实验是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每一章理论课内容学习完,我都会安排一些实验来加深同学们对学过内容的掌握。如,学习完烯烃这一章后,我会安排:

1.烯烃的物理性质实验,观察一些烯烃类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相对密度等。

2.烯烃的化学性质实验,观察乙烯分别通入到溴水、高锰酸钾溶液中颜色的变化,来验证烯烃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3.烯烃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实验,观察在乙醇中通入浓硫酸在170℃高温下是否有乙烯气体产生,并收集气体。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乙烯气体制取出来怎么样验证?在制取过程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这个反应是什么反应?等等这类的问题。

二、多与生活实例结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4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游戏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目的,鉴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线性思维和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因此,暂时无需教授技术性过强的专业信息技术知识。大多数学生最初接触信息技术是通过电脑游戏的方式,那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就可以以游戏为切入点,将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转化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应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乐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在设计相关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进行全面的游戏策划,使信息技术课堂更好地和生活相结合。另外,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选择能够使学生获取信息技能的游戏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在设计或者选择游戏参与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教学目标。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可以预先设置一个较为综合的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教学执行过程中将目标一一分解,并在具体的游戏教学开展中进行细化和完善。(2)选择设置、合适的游戏软件。在选择游戏时,应该注意:教学游戏软件需要与所明确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即选择的软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逐步实现既定的教学任务,另外,教学模式尽量设置成探究式,即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逐渐完成学习任务。(3)明确核心任务。核心任务或者核心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以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定游戏软件后需要为学生提出核心的任务,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给出课堂探究的具体方向,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游戏娱乐。如此可以集中学生的学习精力,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清晰的理解和整理。

游戏化教学可以说是当前教育的需求和教育改革推进下的产物,它放弃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仅仅由教师给学生输出知识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小学生的天性和当前的技术条件,将学生的学习转变为一种积极主动有效的探究学习过程,这也使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帮助其自身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探索的学习精神。

第5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策略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1.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及计算能力等基础能力的课程。

2.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自主学习能力。(4)信息品德。

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其他课程进行探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所学课程的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的整合,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抓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这种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将老师自己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必须围着老师转。可是,在如今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竞争者、辅助者、学习者、导学者。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

在信息教学中,我认为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本身要充分探究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材,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针对学生当前的状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传授知识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受教材、课程标准的束缚,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状况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然后再分成小的教学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第6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一、任务的设计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兴趣地学习,使学生接受多方面的情感教育,如审美、环境、合作、爱国等等, 使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为适应本课的教学需要,考虑到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做一件有趣的事,我们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重视细节处理,合理安排教与学

1.课前的知识准备

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大到整个小学阶段、小到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应该有整体的设计和构想。让知识、任务前后联系、学习成果互相利用、同学之间达到共享,提高教学效率。

2.课堂的引入

灵活的课堂引入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引入要有趣、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如教师利用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想到: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3.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第7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巧设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直觉材料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建立表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意义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质疑:“在这些圆中,谁的周长最长?”“你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什么有关?”“能猜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能很自然的推理到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圆周率”这个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即时反馈,步步为营,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辅助手段。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探索使用策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使教师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文献】

[1]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2]姜圣华.《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4期.

第8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传递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获取的。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启发性原则

自主学习的学案编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自主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和实施。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要做到承前启后,循循善诱,即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3.整体参与性原则

自主学习活动既要做到使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又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取知识。

4.合作学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

当前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敢放手让学生大声地讨论问题,唯恐课堂“乱哄哄”。实际上学生在“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乐于与别人合作。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也可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否则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

5.提供探究性学习任务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有层次性,即无论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有跟他们能力相符的探究任务,否则会打击能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不了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学设计还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1.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结一些技术技巧,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己的选科方案,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可以在校园网上或学科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是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比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加工”时,由于学生很少接触Photoshop软件,不清楚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学案中给予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提示)做成超本文方式(网页),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获得提示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4.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实践

每次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要难易程度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发挥创意留下空间。

5.交流与评价

第9篇:有效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巧设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直觉材料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建立表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意义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质疑:“在这些圆中,谁的周长最长?”“你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什么有关?”“能猜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能很自然的推理到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圆周率”这个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即时反馈,步步为营,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辅助手段。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探索使用策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使教师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文献】

[1]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2]姜圣华.《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