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田园诗人范文

田园诗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田园诗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田园诗人范文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人与自然;田园诗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早期诗歌中就已经形成了田园诗风。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依恋与喜爱。在他的很多诗歌中,弗罗斯特完成了与自然的对话,与大自然进行了心灵上的交流。在这些诗歌中,也折射出诗人的品格、思想与内心的观念。通过这些诗歌,诗人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启发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现实进行思考。

一、诗人与自然的对话

弗罗斯特认为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在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依赖。诗人从与自然的对话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自然中获得信心,完成了情感与思想的升华。

(一)心灵的宣言

在《进入自我》这首诗中,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做了深刻的思考,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深处的呐喊。

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

So lod and firm they scarcely show the breeze,

Were not,as’twere,the merest mask of gloom,

But stretched away unto the edge of doom.

I should not be withheld but that some day

Into their vastness I should steal away,

Fearless of ever finding open land,

Or highway where the slow wheel pours the sand.

I do not see why I should e'er turn back,

Or those should not set forth upon my track

To overtake me,who should miss me here

And long to know if still I held them dear.

They would not find me changed from him they knew――

Only more sure of all I thought was true.

这是弗罗斯特的第一首十四行诗,可以说,在这首诗中包含了诗人创作中所有的内心情结,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显著特点:主题、题材、态度和诗人向内心观照的倾向。《进入自我》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大自然的紧密相连,感知诗人与大自然进行了亲密接触。《进入自我》表达了诗人有关人生、有关诗歌创作的具体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到了三个隐喻,“dark trees(郁郁葱葱的树林)”、“open land(广袤的空地) ”、“highway(大道) ”。这三个隐喻各有含义,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其中,“open land(广袤的空地) ”表达了作者的孤寂,无人做伴,却勇往直前;“highway(大道) ”暗示了作者尤其内心的追求,虽然路上人来车往,但是诗人仍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诗人在开篇写道:“One of my wishes is that those dark trees”,这是诗人的追求,是他人生的目标。不害怕被孤立,也不屑于人云亦云,而是独自一人去往那郁郁葱葱的树林,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可以说,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声音,愿意用心灵和去大自然交流,也愿意将自己全身心的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诗人相信人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回归自然,才能捕捉到生命的真谛。因此,尽管诗人要孤身一人前往密林深处,但并不是真的要脱离人群,脱离社会,知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更深刻的去思索人生,从自然中获得启迪,探寻真理。

(二)对自然美的惑悟

弗罗斯特渴望亲近自然,渴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对自然的美,诗人一直都是欣赏并发自内心来赞美的。对于罗伯斯特来讲,他是一个融入自然的人,并不断的发现、探索自然的美。也只有这样,诗人才坚信并宣称人与自然不可分割,人的心灵应于大自然相通。这在诗作《深秋来客》中深有体现:

My sorrow, when she’s here with me,

Thinks these dark days of autumn rain

Are beautiful as days can be;

She loves the bare,the withered tree;

She walks the sodden pasture lane.

Her pleasure will not let me stay.

She talks and I am fain to list:

She’s glad the birds are gone away,

She’s glad her simple worsted gray

Is silver now with clinging mist.

The desolate,deserted trees,

The faded earth,the heavy sky,

The beauties she so truly sees,

She thinks I have no eye for these,

And vexes me for reason why.

Not yesterday I learned to know

The love of bare November days

Before the coming of the snow,

But it were vain to tell her so,

And they arc better for her praise.

可以说这首诗所带给人们不论是在听觉、视觉还是知觉上的感受都是震撼的。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展现了他对自然的超高的审美知觉。诗人与自然心意相通,与秋天对话。在弗罗斯特心中,秋天具有人的特质,有血有肉,她优雅美丽,活泼可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改变周围的环境。在这首诗中,并不觉得秋日的萧瑟,有的只是对秋日俏皮可爱的会心一笑。在诗人的笔触下可以看出,弗罗斯特已完全融入到了自然之美中,看出她对秋天的赞同与欣赏,也向读者展现了秋日的美,讲述了自己的感悟,可以说,这是完全投入自然的一种审美关照。

这首诗给人以启迪。人是自然中的人,作为人类,应该去亲近自然,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密和谐的关系。我们应当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热爱自然的美。种种漠视自然、破坏自然的心态与行为都是不应该的。自然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的栖息之所,人能够全身心的投入自然,找到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三)心灵和大自然的对话

在《红朱兰》这首诗中,弗罗斯特用心灵与自然进行了对话。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并呼吁人们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人和自然本是一体,人类的发展不能脱离自然,只有出自本心的去热爱它,尊重它,才能获得自然的善待,尊重自然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A saturated meadow,

Sun―-shaped and jewel--small,

A circle scarcely wider

Than the trees around were tall;

Where winds were quite excluded,

And the air was stiffing sweet

With the breath of many flowers―-

A temple of the heat.

There we bowed us in the burning,

As the sun's right worship is,

To pick where none could miss them

A thousand orchises;

For though the grass was scattered,

Yet every second spear

Seemed tipped with wings of color

That tinged the atmosphere.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崇敬。不论是草地,还是太阳,诗人都对其进行了发自内心的赞美。这是一片长满了红朱兰的草地,这些美丽的花儿如同宝石般闪闪发光,从生动的描写中,不难体会诗人对其喜爱之情。诗人将草地比喻成庙宇“A temple of the heat”,认为自然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而红朱兰则是充满活力的,熠熠生辉的;在俯身采撷花朵之时则是向太阳礼拜,这些都不难看出自然在诗人心中崇高的地位,也可以体会到诗人渴望与自然亲近,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

弗罗斯特对红朱兰的喜爱体现了他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追求,充满着对大自然的虔诚,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相依相存的伦理情怀。事实上,这首诗通过诗人与自然的对话,意在批评那些不珍惜自然,毁坏环境的种种现象。诗人意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珍爱,意识到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毁灭自然,最终毁灭的是我们人类自己。

二、结语

诗人眼中的自然是带有诗人自己内心影子的自然。对自然的感受,实际上是诗人内心观念、情绪、需求、动机等心理特征的投射,是诗人思想、品格的投射。诗人的心灵在大自然宏大、纯净、壮美的熏陶感染中经受了洗礼,形成了优秀的审美品格。诗人有意识地从心灵深处主动地离弃世俗的丑恶而在大自然中寻求精神的美好的行为,最终形成了自然朴素清新的诗歌风格以及体现这一风格的精彩纷呈的诗歌篇章。

参考文献:

[1]濮阳翔,李成秀译.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2]江枫译. 弗罗斯特诗选[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李海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0.

第2篇:田园诗人范文

大S徐熙媛,17岁即出道,以一首《十分钟的爱恋》一炮走红,后与小S主持“娱乐百分百”而奠定在演艺圈的地位,2001年,因演出《流星花园》中衫菜一角而红遍全亚州,并入围金钟奖最佳女主角奖,或为最具演技实力的新生代艺人。其它作品还包括《流星花园2》、《倩女幽魂》、《战神》、《求婚事务所》、《转角*遇到爱》,以及电影《疑神疑鬼》、《诡丝》等等。

最初大S主持《娱乐百分百》时,大S还没有开始走优雅路线,经常在节目中扮鬼脸和小S比丑,简直丑到极致,让人难以相信她居然还是那个漂亮的徐熙媛。多年过去,2008年7月5日,台湾金曲奖流行类颁奖礼于19时在台北小巨蛋举行,陶晶莹、大S、小S、侯佩岑,共同主持了颁奖典礼。到目前为止大S已经身兼唱片歌手、主持人、一线女主角、电影女明星、作家等多种职业。她已经成为亚洲当红女明星!

有两种最困难的受访者,一种是说太少也没话说,另一种是说太多,不知还能问什么。表达,对徐熙嫒来说从来不是问题,没有词穷,只有问题太普通。在镜头前一直是毫无保留,观众想知道,或是没想过要问的事情,大S都说了,但我们仍有无止尽疑惑。这几年演艺重心由唱歌主持逐渐移转到戏剧,大S找到一个能力多过自信的表演方式,但很难说大众是否更了解她,因为,在你自认摸透她之前,大S又改变了。

眼前蜷曲着抱着双腿,坐在梳妆台前的大S,让人联想到Edward Hopper画中的女人,既亲近又疏离,画里独自坐在餐厅、火车厢的女人,安静又猜不透喜怒哀乐,但肯定是令人神往的景象。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听她在电视机里讲着鸡毛蒜皮家务事,有如朋友聊天般轻松,但是她又同时有直率的理性与原则,怪怪美女与冰山美人在大S身上同时并存。

矛盾,早就不稀奇

“我整个人生都是矛盾组成!”明明不敢看鬼片,但是又被《诡丝》导演苏照彬称为是拍灵异片的天才,今年大S随电影到坎城宣传的时候,坦承电影放映时有一半都只能盯着地板看。“对于演戏这件事情,或许我有耍弄的本事,有办法掌握股掌中,或许是天赋吧!我很容易看懂剧本,联想到身边的人,角色彷佛活生生出现在眼前,进入一个角色对我来说很容易。”而这样的自信来自只拍过五部电视剧的女星。

在坎城的落落大方表现令影坛惊艳,大S被传媒喻为是下一位巨星,她说每天周围围绕着电影人,“大家都建议我如要真心发展演艺事业,就要继续拍电影等等。”自称为懒惰的艺人,将自己的成就归因於运气、幸运,“面对事业,我的态度其实是很害怕的,不过最近我开始认真思考关于[应该做的事]与[喜欢的事],跟其他艺人比起来我的工作量已经很少,因为自己懒惰,不希望让工作占去很多时间,加上年纪大了越来越不想工作,只希望挑有趣的事情。”

拍片过程的劳累,与准备过程的趣味,对大S来说是一种矛盾的幸福,“其实以前主持唱歌都让我很心虚,演戏痛快又疯狂,不过这是项卖命送死的行业,没日没夜,不论刮风下雨、受伤生病,没有理由可以请假。”“现在我把演戏当成是一件喜欢的事情看待,不论是大银幕、小银幕都一样,剧情吸引我最重要,我不希望给自己任何限制。”

限制,瞬间的改变

从前找大S拍照的媒体,都知道她惜发如金的原则,限制重重,但当发型师问道:“可以稍微刮一下头发吗?”大S回答:“什么都可以,我现在都不管了。”我以为改变造型这部分,跟她先前提到演艺圈让自己有更大的包容力,也懂得退一步去接纳别人的意见,有直接的关系。她却说:“不,这完全是个疯狂的点子。”“在《诡丝》杀青的那一天,突然很冲动想做一些很大的改变,所以就跑去把头发烫了、染了,这样也连带改变生活方式,头发不能梳,也不用管会不会被压坏,都不管了!”

大S提到连美白的坚持,也是因为躲狗仔不能出门而在家里发展的另一种乐趣,本来学生时代是黑美人,有一天灵机一动想来点乐子,从此坚持美白到现在,还没改变想法。

靠脸蛋吃饭的明星,外表是加分也是限制,在十月份即将迈入三十岁,脸蛋与英文名字同样都是Barbie的大S怕不怕变老?“我二十五岁的时候,朋友也警告我说二十五岁以后会老很快,但事实并非如此,变老或者是变丑并不会一夕之间发生,所以我没有恐惧。”至少在制作人柴智屏的眼中,大S没有老艺人的外型,可以轻易搭配七年级演员,大S说:“扮年轻比较简单,因为可以把回忆叫出来,很多事情都已经有经验,反而是未来事情没有经验。”

自由,永远的愿望

坦白不喜欢庆祝生日,不过生日愿望一直是渴望自由。“我是天生反骨又有叛逆性格的人,但又很怕别人注意,一旦被注意我就会觉得很不自由。有时候觉得我妹很幸福,她都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我还是忍不住会注意到。”因为躲狗仔不能出门,大S开始追求另一种简单生活,“既然不能出门,就乾脆坐在按摩椅上、看书吹冷气,就很开心。”

“我多希望别人注意我是因为本身个性,而不是艺人身份,这样少了一层人性。如果在国外自我介绍,我会说自己是个crazy and tough girl!”如果说三十岁后会有任何改变,大S笑道:“应该在穿着上不要太幼稚吧!我希望表现优雅又坚毅的形象,而不是顺从、温柔,优雅可以从服装上表现,至于坚定就用说话的态度去表现。我不希望在人心目中是个温柔的女人,而是值得信赖、可依靠的人。”

大S最喜欢的两个时尚品牌香奈儿、Vivienne Westwood,再度表现出个性中的冲突特质,“没有女人不爱香奈儿!虽然香奈儿不是每件衣服都适合平常穿出门,但她用了蕾丝、宝石创作出童话故事里公主该有的服装。”穿公主衣服、不用晒太阳,有佣人伺候是大S的梦想生活,“不过我是不能待在城堡的公主,受不了礼教约束。”因此,大S迷恋香奈儿优雅,也同时欣赏Vivienne Westwood的时尚哲学,用很女性的元素表达大胆庞克,既梦幻又前卫是大S的新时代公主形象。

未来,一直来

第3篇:田园诗人范文

1、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2、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田园诗人范文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祖籍陈郡阳夏,生于会稽始宁。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东晋时世袭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太尉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年四十九。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田园诗人范文

写意田园画简介

正如我国东晋着名诗人陶渊明在《归田园居》中所写到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写意田园画所描绘的正是这样丰收繁荣的景象,它给人们一种对于生活和人生新的启迪。

写意田园画历史

两宋时期,以田园为表现内容的绘画作品大量涌现,徐建融指出:“唐代以前的中国画基本上是道释人物的一统天下,而从五代以降,则成为人物、山水、花鸟三足鼎立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兴盛于宋代的这三类绘画作品都开始关注田园生活。

两宋时期

两宋以田园为题材的绘画大兴,引起了统治者的注意。他们通过田园画体察民情,同时更有意识地将踏歌图田园画引导到讴歌太平的创作道路上来。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今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南宋马远《踏歌图》,画面是农民在欢娱歌舞,宋宁宗的亲笔题诗“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垄上踏歌行”亦赫然在目,可见在统治者眼中,田园的欢乐是与太平盛世划上等号的。在统治者意图的指导下,画院画工纷纷创作田园画。据邓椿《画继》卷七记载:“杨威,绛州人,工画村田乐。每有贩其画者,威必问所往,若至都下,则告之曰:‘汝往画院前易也。’如其言,院中人争出取之,获价必倍。”此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画院对田园画的重视。而南宋画院画工朱光普“学左建画村田乐及田家迎妇、击壤等图” ,则是画院画家迎合统治者的直接明证。民间画家的创作或多或少也会受到统治者导向的影响,所以,宋代田园画整体上出现一些讴歌太平、宣扬教化的主题倾向,正如《宣和画谱》卷三所云:“盖田父村家,或依山林,或处平陆,丰年乐岁,与牛羊鸡犬熙熙然。至于追逐婚姻、鼓舞社下,率有古风,而多见其真,非深得其情,无由命意。然击壤鼓腹,可写太平之象,古人谓礼失而求诸野,时有取焉。虽曰田舍,亦能补风化耳。” 统治者对田园画主题的有意引导也波及到诗歌创作领域。宋初王禹偁《次韵和丁学士途中偶作》:“淮海丰登接帝畿,家家耕破旧荒陂。乳牛引犊精神健,野叟携孙鬓发衰。河市妓翻红茜袖,社筵人插小红旗。凭谁画取村田乐,尽使忧民圣主知。”这首诗的末两句表明,诗人面对田园景象进行创作时,很自然地联想到村田乐之类的图画,进而联想到“忧民圣主”的殷切关注,在这种创作思路的指引下,田园诗的主题自然发生了新变。

宋以前,田园诗一般说来有两种主题:一是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渭川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为代表的隐逸主题,旨在抒发追求人格自由、精神自适的人生理念,传达返朴归真、超然旷达的人生意趣;二是以中晚唐李绅《悯农》、张籍《野老歌》、聂夷中《田家》为代表的讽谕主题,旨在抨击社会黑暗,同情农民苦难。宋代田园诗对这两种主题均有所继承,但除此之外,它们又增添了盛赞天下太平,为当朝歌功颂德的新内涵。例如北宋夏竦的《野步》、《秋日村路》,在描绘了田园风物之后,皆不忘点明“田歌知有意,丰美谢明君”、“田家逢乐岁,歌舞贺时君”的主题。再如南宋曾协的《老农十首》,着意表现农民丰衣足食的生活,如“荷笠腰镰醉里归,和衣卧处息如雷”,“田畴总是十分苗,处处逢人意气骄”,“饱食丰年酒不空,水村山崦老于农”,而诗人描写老农显然只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用意在于称美时清政明,所谓“朝家宽诏年年下,天上秋阳日日明”,“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王炎《丰年谣五首》,既是对农业丰收的歌颂,又是对“二天恩德广”、“官府催科缓”的歌颂;周弼《丰年行》中,农民欢乐幸福的生活也是建立在“里胥关门罢输送”的基础上。宋代诗人还特别爱用“太平”一类的字眼,如“归路转鞭牛背上,笛声吹老太平歌” (周敦颐《牧童》) ,“太平无象从何见,一夜春风长碧蔬” (刘子翚《次韵叔村居即事十二绝》其十二) ,“升平不在箫韶里,只在诸村打稻声” (杨万里《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二) ,“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咚咚社鼓中” (陆游《春社》) ,“太平有象无人识,南陌东阡捣?香” (陆游《春晚村居》)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陆游《初夏》) ,等等。在宋人看来,牧童的笛声、打稻声、社鼓声、春风中茁壮成长的蔬菜、捣?的香气、夹路的桑麻无不蕴涵着天下太平的意味。宋以前的田园诗很少称颂太平,即使生活在封建社会巅峰时期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人,也多是借田园诗抒发自身隐逸的高趣,而较少为时代讴歌。宋代诗人则善于从田园生活中感受到融融泄泄的太平气象,然后再用诗歌对这种气象进行一番刻意渲染,这样的创作精神与田园画基本上是一致的。

第6篇:田园诗人范文

2、田园诗人

3、忘川情

4、那年夏天

5、我要淡定

6、枯叶蝶

7、四方情深

8、风月斟酒

9、烟花落

10、续往事

11、隔山隔海

12、相思如故

13、你的名字在我心里

14、白纸情书

15、惊起绿窗眠

16、绺不清

17、花香满径

18、春风酿酒

19、你拥我暖

20、宁谧青枫

21、落叶扫秋风

第7篇:田园诗人范文

关键词:陶渊明 王维 田园诗 比较

引言

自古以来,田园派代表人物陶渊明一直被文人们称作是我国“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创作的诗作对唐朝很多诗人都产生了程度不一的影响。长久以来,在学者们看来,身为唐朝盛世时期“田园”派领军诗人,王维创作出来的田园山水诗,承接了陶潜诗作的清腴,最终令其成为唐诗中之翘楚。[1]

陶渊明与王维同样是我国古典文坛当中田园派的杰出人物,一位是晋代时期田园诗创派之前辈,一位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领军人物。虽然这两者均为田园派当中的大师级人物,可是这两位诗人的诗作当中传达出来的田园情绪却各不相同。不但如此,陶与王关于归隐和田园诗在写作中,也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这两位在隐居的态度上有着很大差别,这令两位诗人在诗歌描绘内容、写作方法以及诗作基调上都有着很多差异,因此这两位诗人的诗作里自然就体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笔者这篇文章试图就这一点来进行对比。

一、内容上的差别:躬耕生活之欢喜哀伤和赏析山川河流之闲情逸致

陶渊明隐居田园致力农作20多年,尝遍了农民生活当中的辛酸苦痛,因此产生了欢喜、愤怒、哀伤、快乐等一系列的原始感情变动。于是对情感的亲身感悟,便成为其在诗歌中体现的关键内容。最初回归田园之时,他的生活显得安定稳当,衣食无忧,内心充满了欢喜快乐的情绪,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主要展现了优美田园生活的状态以及自己内心体验到的快乐。[2]或是描写劳作时见到的美丽景色,和因此产生开心的情绪;或是描绘在耕地时的辛劳和劳作心愿;或是表现耕地空暇时的愉悦、怡然自乐的心绪。这些内容均是其在那个阶段所经历的真实情况,展现了醇厚朴实的情趣以及怡然自得的情绪。但是,改朝换代之后,生活条件每况愈下,农田耕作辛劳,生活艰难,他从经常感觉到生活愉悦慢慢变为时常感慨生存艰辛起来,这些心绪的变化也引发了其作品展现内容的悄然改变,诗作的基调从开始的欢快逐渐变得沉重起来,“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鸡鸣”,这个时期的陶渊明已经开始尝到了艰辛的滋味,希望改变现状填饱肚子,此时耕作就成了赖以生存的必须。到“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时候,不仅贫寒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他还滋生出怨愤的情绪,甚至发展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到了这个时期,他已是一贫如洗。总而言之,他切身“参与”到田园生活中,亲自到田里耕作,从无需为衣食烦扰一直到贫寒潦倒,遍尝所谓“田园生活”中的各种滋味,由此引发了感情上的各种改变。而根植于农田耕作中的充沛情感以及固穷却要守志、绝不忘记最初信念的情操,还有每时每刻在农田边上劳作所获得的快乐心情,这些情致却成了他诗作当中展现的重点内容。

王维的确是在仿效陶诗中那类醇厚朴实的诗作意象,继续传扬其作品中包含的田园之乐,“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这首诗作和《渭川田家》都是描写乡下农家安静、优美、淳朴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这样一种生活的艳羡情绪。但是,这仅仅只是乡下农家生活场景中的一小部分,也仅仅是为人所看到的表面情况。王维只是用一种旁观欣赏的身份在农家生活,并未似陶潜那般有亲身耕作的经历,也便难有陶潜经历起伏的生活感悟,因此他创作的田园诗很难传达出类似陶诗那般的情致与深刻。陶渊明生活在乡下,从亲身经历的角度来描绘自己经历的生活场景,但是王维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描绘农家生活场景。所以,王维直接描述乡下景色的诗并不是很多。[3]王维用旁观欣赏者的身份居住在农家,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踏足山川河流,去自然当中探寻、捕获贴合自身想象的审美感受。如此一来,就把归隐田园和赏析山川河流融合为一体,把田园诗和山水诗融合为一体,构成了其特有的田园山水诗。王维展现的多是其踏足的大自然所见的景象,且寄情山水之中。他的足迹遍布其居住周边环绕的山川河流,所以与裴迪吟诵唱作出山水诗集――《辋川集》。王维到了中年之后,作品之中经常散发出孤独、冷幽之意象。王诗更多的是展现其纵情山水,游遍田园的归隐生活状态,较为具体地表现出其生活上热衷的事物以及审美上的追求。

二、展现手法的差别:事中有“我”、叙事抒感和景中无“我”、寄托情感于景色之中

第8篇:田园诗人范文

窗外烈日炎炎,“也也斋”内,茶香氤氲。谈起养生之道,沙老妙语连珠,令人如坐春风。

记者:你肌肉这么结实,每天锻炼几个小时?

沙道维:太忙,没时间锻炼。夜里2点之前,还在读书、写字,早上7点之前起床作诗。如果在北京,午饭之后,会休息一下。

记者:据说书法创作可以延年益寿,你怎么看?

沙道维:我觉得书法和寿命没什么关系。刘炳森先生去世时,不满68岁。文艺 创作对养生作用不大,李白活了61岁,杜甫58岁去世,韩愈、欧阳修也算不上长寿,陆游是古代诗坛长寿者,活到了85岁。

记者:你认为,长寿与养生与什么有关?

沙道维:与个人的心态和修养习惯有关,再加上遗传因素。

记者:愤怒出诗人,作为田园诗人,你心态如何?

沙道维:我这个人很老实,从初中开始,读了很多历史书,对事情看得就比较透。如果能够平衡内心,就没有想不明白的事。

记者:在养生过程中,如何培养良好的心态?

沙道维:养生不能太在意,尤其是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现在媒体上有很多对健康的认识、心得,既不是纯西医的观点也不是纯中医的观点,往往只强调一点,把其他都忽略了。中医本身很系统,很复杂,平衡阴阳,调整失衡的地方,加强薄弱的环节。比较好的是“中医参西”,以中医为本,以西医为参考。古代读书人,最大愿望是做官,做不成官就行医,二者都是济世。行医的话,《黄帝内经》是必读书,也是中医的基础。没机会做宰相,做个良医也不错。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有个好心态。

记者:你有哪些养生习惯?

沙道维:我没有锻炼身体的形式,但我有锻炼的意识。很多老年人每天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做操、跳舞,练完就回家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没有这些。什么叫做锻炼意识?比如坐在沙发上,聊天的时候,我坐得比较直,脊椎开始慢慢活动,小幅度的顺时针、逆时针的转动,避免驼背。手和脚绷得非常紧,然后慢慢放松,这样无数次地重复。你能做多少次,就做多少次。这样可以锻炼血管的收与缩,其实就是锻炼心脏。我随时都在锻炼,动作没那么大,别人也不会太在意,自己受益匪浅。现在掰腕子,年轻的小伙子都甘拜下风。

记者:你年轻的时候刻意锻炼过?

沙道维:大学期间,我的单双杠、游泳、滑冰、跳高、跳远、短跑都不错,学校开运动会,我能为系里拿不少分。1965年大学毕业后,就没刻意锻炼过,到现在已经45年了。我所做的,就是刚才说的那些“小动作”。

小时候,我要付出很多劳动。10岁用扁担挑水,从井边到家里有近百米的距离。12岁的时候,在生产队挣一个整劳力的工分,能做地里所有的农活。你想想看,如果付出的比整劳力少,村里的社员能接受吗?你肯定干的比整劳力多才行。

在田园诗里,我写了很多农家生活场景。山东冠县是大平原,无山无水,但一草一木都含情,小鸡小狗皆有意。比如,“半宿细雨洗花枝,喜鹊嫌我觉起迟。一束海棠开欲艳,赏心此际最当时。”“雨后爱去村外场,沙土松软尘不扬,兴来满地草大字,双手倒挥红高粱。”“一树一墀一丛花,一几一壶一碗茶。一笔一砚一沓纸,一字一行一嗟呀”平原上的人,心胸比较开阔。

记者:家里的长辈寿命都比较长吧?

沙道维:我们家的人,前面几代人,都比较长寿。再加上世世代代在农村,空气好,吃绿色食品。历代也都是非常勤劳的人,心态很好。心态胜似保健药!

记者:很多老年人很喜欢把头发染黑,看起来很年轻,你不愿染吗?

沙道维:我的头发从来不染。我只是普通老百姓,染头发干什么去?我一向主张随着季节走。春夏秋冬,该春天了春天,该夏天了夏天,到秋天了树叶就黄了,要落了,人老了头发要白了,就白吧。

记者:你读过很多历史,最喜欢哪个朝代?

沙道维:喜欢中国历史,谈不上喜欢哪个朝代。比如说元朝大家都知道是蒙古统治的,但不能因为这个否定那个时期,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站的地位就很高。文学艺术上,元朝就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文化这个角度,各朝各代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吧。

第9篇:田园诗人范文

哪一个人不向往宁静恬适的生活,哪一个人不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哪一个人不向往静谧安逸的田园。居于这喧嚣的城市,这些仿佛都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罢了。充满喧嚣的城市到处是灯红酒绿,一片热闹繁华的景象,向往的田园生活渐渐的无处寻觅,或许居于这个城市中,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才能求得心灵上的宁静,我们不能只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金钱,权利,名誉,地位,说白了,只是个幌子而已,物质上的满足换不来心灵上的宁静。我们更应该注重心灵,保持一份平静的心,知足常乐,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在东晋时期,浮现出一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是一位从所熟知的田园诗人。在我眼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很喜欢他写的《桃花源记》。那时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他却向往一种人人安居乐业,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我们都知道“桃花源”只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在那里,人民安居乐业,在没有了战乱,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安静祥和的景象。“桃花源”是一个梦,是诗人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美好愿望。身处乱世,陶渊明还会向往这样一种生活,我欣赏他,我敬佩他。在那个时代,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愿望,对他而言却是多么的奢侈。当时他虚构的桃花源,不知道是多少平民老百姓所希望的生活,虽然不能实现,也算一种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心灵上的一种慰藉。对当时的人们,是有多大的诱惑力。他们只能靠想象来实现那种生活。在精神上获得心灵的满足。

陶渊明向往的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间简单的茅草屋,屋前是一个花园,屋后是一个小院,里边种着小菜,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这样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可是,这种生活只不过是一种向往罢了。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来到城市打拼,只为了寻找到城市中那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来到城市,为了寻求一种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好的生活质量,但却忽视了精神境界。我们仅仅只满足于物质,那样的生活仿若就是没有了方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多少人为了金钱误入歧途,多少人为了地位铤而走险。对现在的社会而言,物质上所需要的东西早已超越精神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已逐渐被人们遗忘,那种田园生活在逐渐销声匿迹。在社会上,我一直在寻找陶渊明的影子,我知道,在社会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

陶渊明,一个永远让我无法忘怀的名字,一个永远不会被我遗忘的名字,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

寻找陶渊明的影子,寻找一种安逸的生活,这样,那便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