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教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教学总结

第1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一、 课题的研究目标

1、 科研目标

通过研究,探究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展独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行发现和获得知识,并在实际中去运用知识。教学模式是师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 育人目标

在教学中由问题引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使学生深层次理解并掌握及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3、 工作目标

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以问题为中心”。教师真正改变角色,课堂教学变成双向交流,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题研究,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二、 课题的研究假设(理论假设)

如果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对研究对象采取以问题为中心,层层设疑等措施,研究对象就会发生主动在认知结构中搜寻可填补构成问题“空缺”,缩短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的变化。

三、 具体研究内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们课题组在第一阶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准备工作。

1、 选题。收集相关资料,课题申报。选题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进行知识学习与建构,并要求教师从传授者转为指导者的教育理论。《学生主题理论》在制定和实施教学策略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会和发展,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认识学习理论》,学习是人们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时,通过同化——调节——平衡过程的多次反复,使自身认知结构产生变化的活动。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时,不但要注意同化过程的引导,还要注意如何增强刺激、有效的调节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有效地学习。另外《系统论》、《最优化论》和余映潮的《论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以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都是我们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2、 组建课题小组,确定并培训实验教师。我校课题小组的主持人为校长刘士兰和语文组组长李红梅。语文组全体教师为实验教师。

3、 方案设计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设计方案,全体实验教师开会讨论、修改。在会上,由校长做开题报告,实验教师学习方案设计的理论知识,不断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后提出方案。本阶段的成果是“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方案”及子课题“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优化设计研究方案”。实验教师写出自己的科研计划。此外,我们实验教师还对实验班进行了前提测评。

前提测评

实验教师

实验班

成绩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李红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阳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宫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刘颖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晓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从XX年3月开始至今,我校课题组成员主要进行了“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研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研究”、“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训练提问技能的研究”三个方面的实验。具体做法是:

a) 由主持人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来自《语文教学通讯》、网上收集资料等。

b) 每学期每位教师做一节研讨课。实验教师对研讨课进行讨论、分析,并形成文字资料。学期末每位教师又上了一节汇报课,内容如下:七年级三位教师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迹》;八年级上的是《爱莲说》;九年级两位教师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师写了一份教学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问题为中心。设计问题是否体现出问题牵引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能不能起到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在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力有没有提高,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达到完美,写好教学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课题研究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c) 写好课题研究论文,实验教师及时总结研究中的经验教训,整理成文。如李红梅老师的论文《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

d) 做好“问题集”的编写与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参加了“问题集”的编写工作,积极征求意见,结合实际教学,参与问题的设计工作。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充分利用好问题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时把意见反馈给教研室切实做好问题的设计工作。在教研中,针对课文的问题设计反复斟酌,争取提出的问题有价值。

e)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每周一的七、八节是教研时间,学校教学领导参与教研,并进行指导。本学期学校先后派出语文教师到铁岭、沈阳等地听课,学习优秀教师经验,并利用教研时间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提高理论学习,阅读有关材料,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素质。

这一阶段的成果展示为每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研讨课改教案)、教学案例、论文等。 【1】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问题设计。

1、 用追踪法设计问题以达到启思的高度。

我们采用追踪的方法将重点、难点、疑点设计成能激发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形式,在课堂上“设疑——点拨——释疑”,层层推进,揣摩语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启发学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用诱导法设计问题以体现一定的梯度。

我们力争使问题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强化,从而成为思维的对象,解决“有什么”的问题,从而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3、 用激疑法设计问题以突现一定的深度。

在课堂上,通过设问引导,将知识教学与思维教学融为一体,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讨论或教师的点拨二得以解决。

4、 用牵筋法设计问题以找准突破的角度。

在实验中,我们为了让学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们注意到问题的切入点醒目而有趣。

四、 目前研究情况

现在,我们正处于课题实施阶段,学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师设计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积极探索,获得知识。实验班的教学成绩由一定的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广度、深度与梯度。但还不能达到学生自行发现问题,学生质疑的水平较低,还有待于继续研究,从科研成果上,还没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标。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研究假设比较科学可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起到勾结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它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主问题”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产物,不是学生用“是”与“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

第二、“主问题”的提出顺序具有科学性,可以结构课堂教学环节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学模式。

第三、“主问题”具有生发性,又为合作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主问题的优化设计,其终极目标是促进自主学习,遵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五、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和困惑。

在又为课堂中那个,学生在教师提问之后,优生积极思考作答(少数),而中差生略作思考和不思考,课堂气氛有时沉闷、涩滞、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依然是我们所困惑的问题。有时要求学生质

【初中语文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阶段总结】相关文章:

第2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体质心智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全民健身的重要性,社会也迫切希望我国的社会人才不仅在技术、智力方面有所发展,而且希望能够在体质上有所建树,以适应变化反复的新社会。我国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在与学校教育,在加强人才体质培养与提升方面,也需要放眼于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质的人才。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阶段,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开始了相应的培养计划与教育方案,所以对于社会人才体质的培养与提升,也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关注起来。为了能够充分提升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多方位的素质拓展训练,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能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极大地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提升学生身体基本素质、增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现状及其必要性

虽然我国的初中教育教学一直提倡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但是大都处在理论阶段,而且加上素质拓展培训的短期训练特性与初中体育教学长期持续的特性相冲突,所以在各个中学中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严重制约着素质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开展。此外,各个中学的基础设施有所不同,教师资源配备也良莠不齐,实际运作资金现状也不太理想,这都增加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的难度。最后,很多中学素质拓展训练的课程并没有体系化,相应的基本条件、流程、改进与测验等方面都不太成熟,各个中学实施开来,教学效果与质量都难以令人满意。

但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又离不开素质拓展训练的配合,而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首先,素质拓展训练能够弥补我国以往的体育教学的不足。一般来看,很多初中的体育课程的内容较为单一、形式老套,不足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激情,提升自身锻炼热情,再加上很多初中体育课程时间很容易被其他文化课占据,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素质拓展训练正好弥补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它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深深地吸引了广大初中生的眼球,再加上素质拓展训练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初中生能够怀着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再者,素质拓展训练不仅仅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在心智上得到素质训练与培养,这也正是符合当前我国教育的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心。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素质拓展训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与个性,在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环境下锻炼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思维,使自己的体质和心智得到全面训练与提高。所以全局来看,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3.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

实现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与素质拓展训练相结合来提升初中生的身体素质和心智素质的水平并非不无可能。素质拓展训练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二者在具体的内容实施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素质拓展训练的开展任然离不开体育,只是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有所差别。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形式上、教学思想上有所改变,就能够将素质拓展训练的基本思想引入进来。

首先, 在教学思想上需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思想影响下,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 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才是整个过程的掌控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模式上需要抛弃原有的固定的老套的模式。如图1所示,为初中体育教学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模式。

图1.素质拓展训练教学模式

所如图1所示,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学生掌控整个教学过程的思想。首先,老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明白整个学习过程的意义和目的,并且通过相应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所有的过程老师作为一个监督者,而学生作为整个主体持续以后的全部过程,首先是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体验, 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且根据之前老师的引导,充分对整个素质拓展内容进行思考与感悟, 从而使得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与个人思考,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与意义有所收获。最后,在动之后,老师需要组织学生们静下来,对整个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意义以及个人的失误和团队的协助的进行总结,最后在所有学生面前,分享自己的收获,最终在动静结合之间,让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个人心智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升。

在教学内容方面,则需要体育老师多下功夫,通过认真分析整个教学目标,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对学生锻炼性强、教育意义高的教学活动,最终结合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真正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4.总结

初中体育教育引入素质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上,弥补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的不足,通过改进初中体育教学思想、模式与内容, 真正使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得到训练和提升,从而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景钮,汪冉.初中体育教学中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分析[J].创新体育.2014(05)

第3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创新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课教学中,通常是将室内外的活动相结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身体。而在数年的体育教学中,如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的提高,让学生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一直是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中融入创新性策略,再加上提问式的教学探索,就能有效的对学习气氛进行调节,进而将课堂效果逐渐提升。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融入创新策略就是为了能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

目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被适用,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教学的关键。而现在的初中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革,教师开始不断的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对教学方式不断转变中就形成了创新策略。初中体育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帮助了学生主动走到体育教学中去,又能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以提高。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初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习惯特点展开教学。在此基础上,也要将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起来,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去。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创新策略的作用

初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这在初中阶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教学方式的不合理、不科学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教材技巧和知识的特点也显露在体育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取得短期的效果,但是并不一定适合学生长期的锻炼以及发展。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们提高自身心理与身体的素质,还会限制学生们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学生如过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不会好。这就需要全体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创新策略有所应用,让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有兴趣,并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争取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心理、身体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创造让学生放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将教育方法实施的质量逐步提高。如果教学环境适宜,再加上一定的创新策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还要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之中。所以,初中体育教师要将创新策略的侧重点掌握好,将学生的锻炼意识不断的进行培养,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只有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初中体育教学能够利用创新策略进行有效的进行。

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一些提问,让学生们动脑思考,也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一些体育竞赛,将体育课堂的教学气氛活跃起来,这也是建立良好教学环境的一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们的良性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3.2将初中体育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对于初中的体育教师来说,不能拘泥于课程之内的内容,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创新,这样不仅让课程变的更为有趣,还能让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是,对于课程的创新也不能是盲目的,也是要遵循一定原则的。在此基础上,也要注意不脱离于学习目标,对于相应的程序和标准还是要遵守的。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根据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运动特点,对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

例如,在初中体育在进行“跳远”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改革创新,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状况和运动素质,来设定相应的运动量,不能“一视同仁”,而要“因材施教”,要让学生在安全、健康的状况下,进行有效的跳远技巧练习。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将跳远技巧掌握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跳远比赛的练习,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M,注意分组的过程中,组内男女比例以及身体素质比例一定要协调。在比赛中,增加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样也可以提高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效率和质量。

3.3创新融入健美健心的体育项目

在初中的体育课程中,应该融入一些新的项目来为课堂增加更多的创造力和感染力。比如说,体操。作为一种健美强体又具有一定艺术造诣的体育项目,绝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精神上的愉悦。体操不仅可以在翩翩起舞中活动全身的关节,让全身各个部位都有节奏的运动,还能将人带到一种艺术美的精神世界中,完成自我艺术价值升华。健美运动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股热潮,如果可以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健美因子的创新,那学生们一定会对体育课程不再排斥,不仅可以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加以解决,还对他们的意志力加以培养,让初中的体育教学更具有多样性。

第4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初中体育教学 重要影响 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践证明,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利用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是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青睐。体育游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但是在体育游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导致体育游戏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一、体育游戏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部分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自由的渴望比较强烈,游戏自身带有一定的娱乐和自由的性质,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大大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

初中学生的科目较多,知识内容较复杂,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使学生得到及时放松,大大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学生也能在游戏当中体验到快乐的感觉,产生积极的情绪,这种积极的情绪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这个轻松自由的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对体育项目有一定的掌握,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由于体育游戏通常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会不自觉地为了所在团体的荣誉而奋斗,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例如百米接力比赛、“推人车”的游戏[1]。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部分游戏需要学生随机应变,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传统游戏已经不能满足初中生的好奇心,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游戏的玩法进行创新,锻炼其创新能力。

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体育游戏的针对性不强

体育游戏的开展是为高效的体育教学而开展的,游戏的选择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课堂上选取的体育游戏可能缺乏针对性,仅仅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学习短跑之前做蛙跳比赛的游戏对短跑教学作用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没有具体的计划[2]。

(二)对游戏中体育技能的培养力度不够

没有将体育技能融入体育游戏中是我国初中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实际体育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对游戏娱乐性的追求过高,没有将体育技能融入游戏中,忽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我国大部分初中体育老师在游戏过程结束之后没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评价。由于缺少完善的评价体系,体育游戏的水平和作用停留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水平上,没有起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作用。

三、提高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引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一)课前准备工作的完善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加强对课前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体育老师在课前要熟读教学大纲,明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案。其次,对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教学内容之间的紧凑性。

(二)加强游戏的质量

首先,提高游戏的针对性,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游戏种类,开展有目的的游戏。例如,进行短跑教学时,选择百米接力比赛开展游戏。其次,将体育技能有效的融入游戏中,在游戏开始前,老师要介绍游戏涉及的体育技能,并示范,在游戏过程中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醒学生利用体育技能开展游戏。例如,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时,开展蛙跳比赛,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弹跳的高度和远度,注意手臂摇摆的规范性[3]。

(三)完善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技能的重视程度。老师在游戏结束之后,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学生不规范的动作,并带领学生重点练习,避免在下一次的体育课堂上出现类似的错误;老师还要给学生的表现打分,表扬先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推动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堂教学目标。

四、结语

体育游戏的开展对初中体育教育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前做好课堂规划,选择合适的游戏种类,在游戏中将体育技能与游戏进行有效结合,有利于体育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艳.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未来英才,2014(1):64-65.

第5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项目;体育精神

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体育课堂开展德育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故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并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初中体育老师强化学生日常的体育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验技能,同时还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坚忍不拔的思想品质和勇于攀登的意志精神,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1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内涵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特色,强调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德育培养并重,注重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方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

1.1初中体育德育教育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培养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体育锻炼知识和专业项目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

1.2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贯彻终身教育思想

德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它的思想锻炼和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养成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1.3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吸收的教学状态,应该切实选择各种信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荣辱观,发扬初中体育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2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策略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在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保证对于学生的体育表现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发挥到最大程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在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项目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切合体育专业项目的特点,认真了解体育项目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常规和教学评价来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的重点是:意志品质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体主义教育、纪律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在初中田径专业课堂教学中,在授课前,教师通过对于田径训练服、器材及教学道具进行检查和讲解,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的举止文明、思想到位,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常规来强调纪律教育、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由于田径教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而素质锻炼和中长跑等体育锻炼又恨枯燥。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规范来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通过出勤管理强调纪律教育,而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优秀田径运动员的事迹,提高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品质。

2.2在体育比赛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展示、专业项目达标测试、体育单元技术考评的重要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法制教育。例如:在开展篮球比赛的活动中,首先,教师应该制定严格和规范的比赛规则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指导比赛双方严格遵守比赛相关规定,实现对于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运用篮球教学中的专业动作和团队配合来参与比赛,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辱观教育。在比赛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拥抱告别,提升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品质。对于比赛结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正视比赛中积极正面的因素,而对于比赛结果采取平静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2.3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标准中,初中体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发挥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保证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课堂德育评价的功能,构建德育教学课堂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例如:在初中体育技巧项目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技巧项目的教学难度,造成课堂教学不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应该抓住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的整体表现和高光表现,及时开展教学指点和表扬,保证技巧教学的活力和道德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学生在技巧训练中失败的原因,与学生沟通交流,详细讲解技巧的动作要领和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理解德育教育的培养要素,加强初中体育教学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宝虎.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7,(4).

第6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一、初中体育教学评价现状

1. 体育教学目标和评价形式不同步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目标首先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传统的初中体育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出现“一刀切”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处于劣势,限制了学生发展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知,传统的评价形式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目标的需求,而初中体育教学都是以体育教学目标为准进行的。因此,解决体育教学目标与评价形式不同步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2. 初中体育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评价形同虚设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体育课总被视为副科中的副科,在学期紧张时还得给主课让路,而且体育成绩好坏也并不影响学生的期末成绩,这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慢慢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使初中生的身体得不到系统规范的训练,使其身心不能全面发展。同时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随意给分的现象,使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更加不公平,缺乏科学性,使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形同虚设。总之,这样的现象使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教师无法发挥其主要作用,还使学校的教育产生缺陷,根本无法贯彻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3. 评价内容单一,不具有代表性

传统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一般只在期末进行,以期末的一次测试成绩为准,且考核内容以某些运动为主,体育教学评价内容单一,考核结果只能反应一部分学生某项运动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的努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这样的考核成绩并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很不具有代表性,这样也挫伤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初中体育活动无法更好地展开,也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初中体育教学评价

1. 明确教学目标,使教学评价形式和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初中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往往产生美好的憧憬,因此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首先应该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因此在设定体育教学评价内容时应该加入学生的主观感受这一因素,如以作文、演讲等形式让学生把对某项体育运动或者课堂活动的感受表达出来。初中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目标是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勇敢、有毅力等多种品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因此教学评价的内容应加入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如活动的参与率和积极性,以及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了优秀的品质等。在所有课堂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2. 突出体育教学地位,强化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突出体育教学地位,需要来自教师、学校以及国家各方面的努力。在国家方面,关键在于政策支持,应禁止主课占副科课时并明确规定在一周的课时中体育课所占比例等。在学校方面,关键在于贯彻政策和监督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方面,关键在于创新,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要科学和客观,评判时要有明确的评判标准。把每项评判标准列成表格,然后对每项都分别打分,最后再以百分制的形式加以表现。同时也可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3. 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化,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有重要地位,而教师教学的评价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对教师教学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在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也可以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校方评价相结合的多方评价模式,评价内容也可加入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出勤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而校方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则也要考虑到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在其他各个方面的表现等因素,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时,只考虑学生的成绩的现象出现。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更好地避免教师产生“得过且过”的心理,促进教师更好地贯彻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

第7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在大力推行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即‘三基’)的传授,那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扩能力,坚强的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中学生体育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已多年的初中体育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一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体育合作学习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程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与目标,服务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与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力,使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进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体育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互相促进的,必须从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抓起,同事运用学校体育中的多种体育活动途径的优势,做到课内外结合,只有具备了体育能力,才能在漫长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之夜特点,以满足身心健康,达到终身受益。

现代教育强调终生教育。学校体育因以终生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生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二、结合教学、优化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科学优化进行分组。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以及其他实际情况等进行系统地全方位综合评定,科学搭配、优化分组,正常情况下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为了确保合作学习能够规范有序开展,合作小组要确定组长,组长尽可能轮流担任,各个成员要合理分工,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不同的组员可以分别负责资料收集以及撰写学习报告,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小组每个成员都能拥有参与合作、积极合作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关照小组内其他体育学习能力较差、身体素质较弱、运动协调性较差的成员,确保每个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真正让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效显现在合作学习之中。

三、抓住契机、选准合作学习内容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应该抓住契机,科学性、合理性地选准合作学习内容,确保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能够让学生“跳一跳摘要桃子”。例如:笔者在上田径短跑起跑方式时,就针对解决起跑问题的方法比较多,采取合作学习比较有利于学生讨论和总结,并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当然,体育教师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的。例如:许多学生深爱的国粹---武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基本的武术基本功,假如一旦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必须会出现“七和尚八样腔”的课堂一团糟局面。所以体育教师在选择合作教学的内容上一定要精心选择、认真遴选,以免出现由于动作技术太难了学生学不会情况,尽可能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选择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学会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载体。

四、科学调控,科学组织教学活动

初中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讨时要注意科学调控时间,及时针对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导错误,并且及时进行点拨和评价,从而确保各小组能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合作任务。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合作学习前要预留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心理准备;二是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及时调控;三是合作学习后要及时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完善,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论上升华,技术上提高。

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合作学习能力是初中体育的目标之一,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手段。初中体育应立足现实、走向社会,着眼未来,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完成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初中体育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体育合作学习能力,为初中体育改革服务。

五、注重指导,培养合作学习技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体会合作学习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例如:笔者上篮球课时,会要求学生收集NBA乔丹的投篮技术,并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现代篮球运动的先进技术。

第8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从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他们在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这样学生在练习某些体育项目或动作的时候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如果学生领悟不到动作要领,达不到学习目标,教师也不能讽刺、挖苦学生,那样只会使学生害怕出错、害怕教师,进而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多沟通交流,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对学生的和蔼态度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尊重,他们就愿意与教师亲近。在师生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自然愿意进行体育锻炼,并且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这样自然而然就会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场地、器材的创新设计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体育课大部分要在操场上完成,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需要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而不是只坐在一旁听教师讲解就可以掌握。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很大的空间和场地,还需要一些体育器材的辅助。而场地和器材的不完善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想办法克服困难,在现有条件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比如,针对教学场地小的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和自然环境,认真规划教学场地。如果学校有假山、通道等,可以让学生环绕这些设施进行慢跑、放松跑等热身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要求学生遵守纪律,热爱环境,保护设施,注意安全。针对体育器材不足的情况,教师要学会开发器材的多种功用。如铅球不仅可以用来练习掷铅球,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另外,教师可以自己制作或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体育器材。如用皮筋当做跳高的标尺杆,用自制的沙包当做投掷器材等。由于是学生自己制作的器材,他们学习和练习的时候会兴趣倍增,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

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恰当的评价就像一缕春风,为学生捎去暖意,带去抚慰。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基本上都是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好坏,这样的评价方式只能使少数的学生得到表扬和鼓励,大多数的学生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且评价的结果也是片面的,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表现。因此,新时代的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可以从语言中体现出来,还可以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出来,一个微笑,一个赞美的手势,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抚摸一下学生的头,都会给学生带来感动和温暖。另外,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包括学习情况,还应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进步勤快、团队合作等方面。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体育学习目标,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进而促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是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要体育教师努力学习,认真研究,注意总结,就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方法,比较浅显,也有很多不足,希望能对广大同仁有些许帮助。笔者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力争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使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

参考文献

[1]常秀萍.初中体育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第9篇:初中体育教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育教学 有效性 实践路径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德智体美都要均衡的发展,体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培养途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融入校园体育文化观念,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文化不仅包含了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元素,还有人们主观意识上对体育的认识、情感、价值、理想等,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合宜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多元思潮与多维视角共同作用下的当前,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与学生健康、全面的协同发展。而所谓体育文化的构建,也就是说要让学校拥有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一个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从而使师生形成正确的培养目标、文明的校风校纪、健康的价值观念。对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首要改善校内体育设备,为体育文化的构建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体育场地、体育设备作为初中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备设施,要想开展更多形式的体育文化活动,必须要这些基本的物质设施。其次,要结合初中生的实际锻炼需求,引进符合学情的体育设备,促使体育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如,现今很多中学都已建立相应的室内体育馆,供学生进行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等活动,还有室内游泳馆等,借助多元化的体育活动项目,促使学生更积极地融入体育学习环境中。

二、发挥教学语言艺术魅力,感染学生,调动其对体育的积极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语言更是师生双方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在体育课上,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准确示范动作,使他们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还需要经常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动作,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之所以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灵,关键在于其中饱含情感性的语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感性的语言,艺术地处理语调节奏的顿错变化,以饱满的情绪和热烈、真诚的情感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体育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无穷活力,激活其运动意识,从体育教学中获得健康的、昂扬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生难以掌握某一体育动作而产生放弃念头时,教师便可借助激昂、鼓励的语言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迎难而上,坚定信心;又或是运用符合学生认知能力、身心特点的教学语言来为其讲解具体的动作规范,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作细节标准。如,在初中体育太极拳教学时,其中一些抽象动作学生难以理解,如“白鹤亮翅”,对此,教师反复地完整演示动作,并同步配合缓慢的语速提示“抱掌――跟步――坐腿――转身――分手――虚步――分掌”,而不要以简单的数字1、2、3来代替形象指导。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设计不同项目、内容的体育课程

每一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性格、兴趣、身体素质、认知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所以不可能在相同的时间、体育项目中掌握相同的技术,如果不进行体育分类教学,将使得部分学生在面对自己不喜欢抑或是遇到自身素质难以完成的项目时,产生挫败感或者负面情绪,从而逐步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来设计不同的体育项目、内容,便能使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且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而有效带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可参考国外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德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有62个体育项目可供学生选择;美国也有20个体育项目供选择。由此,我们也应结合本校实际需求,拓展体育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体育项目特点,制定不同的项目内容。在编排体育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主体性为主导,因材施教;同时注意体育运动结束后及时总结,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特长进行分类评价,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发挥体育专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改善并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并非一日之计,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耐心、用心研究教案,把握新课标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措施,满足每一位学生对体育学科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潜能都能得到开发,继而共同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季砚达.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9):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