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筝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乐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盛行。由于它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因此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和欢迎。近些年来,由于人们收入大幅度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学习和喜欢古筝这门乐器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古筝教学也就成为了广大古筝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当代古筝教学的现状,借鉴了过去好的教学方法,并且根据自身的学习体会,从当代古筝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的方法与措施等方面进行了1定归纳。
关键词:古筝教学;重要性;问题;方法;措施
ABSTRACT
The Zheng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 as early as already was in vogue in more than 2000 year ago Tang Dynasty. Because its construction is plain, elegant, sound exquisite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therefore deeply general peoples affection and welcome. Recent year, because the people receive the large scale enhancement, the material life level also greatly enhance, study the human who and likes Zheng this musical instrument more and more to be also many, therefore, the Zheng teaching has also become the general Zheng amateur matter of concern. 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contemporary Zheng teach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has profited from the past good teaching method, and acts according to own study to realize, from the contemporary Zheng teaching importance,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teaching existed, aspects and so on guidance method and measure has carried on certain induction.
Key words: education;method of studying;method of teaching;cultivate habit
目 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引言…………………………………………………………………………… 1
1、当代古筝教学的重要性……………………………………………………2
1. 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1
2. 具有当代创新的重要性………………………………………………1
2、当代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2
1. 师资问题………………………………………………………………2
2. 心态问题………………………………………………………………3
3. 素质问题………………………………………………………………3
3、当代古筝教学中引导方法与措施…………………………………………4
1. 加强教学规范性………………………………………………………4
2. 改变学生与家长的心态变化…………………………………………5
【关键词】幼儿古筝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85-02
一、引言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浓缩了我国近三千年的历史印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民族音乐百花园中闪烁着光芒的瑰宝。伴随着当今社会风起云涌的学习古筝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注重幼儿的古筝学习。针对幼儿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在对幼儿学生展开古筝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古筝学生学习兴趣是基础。兴趣是古筝学习的促进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活幼儿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为使学生对学习古筝产生兴趣,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纽带,是师生感情共融、思维共鸣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古筝兴趣的基本条件。为此,必须加固师生情感纽带,努力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激发幼儿学生对古筝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古筝教学中面临的难点
幼儿的身心和体能还处在最稚嫩的发展时期,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古筝的接受也要慢一点。在对幼儿古筝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幼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抽象概念难以接受、以及弹奏姿势不稳定等难点。
(一)幼儿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幼儿心理学指出,幼儿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他们的注意力以“无注意”为主,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而古筝教学必须要有幼儿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取得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幼儿学生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所依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幼儿的兴趣,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是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首要难点[1]。
(二)幼儿学生对抽象概念难以接受。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主要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这造成了幼儿学生对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容易感知,对于掌握抽象概念和科学概念比较困难。而古筝教学要求幼儿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作为基础。所以,如何使幼儿学生理解乐理知识,是幼儿古筝教学中的难点之一。
(三)幼儿学生的弹奏姿势较难稳定。由于幼儿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不足,活动能力也很有限,尤其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因此在幼儿古筝教学中,要幼儿保持某种特定的姿势时间就不易过长。针对幼儿学生的这一行为特点,如何让学生学习并保持正确的古筝演奏姿势是古筝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
三、幼儿古筝教学方法探究
针对幼儿古筝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难点,并结合幼儿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对幼儿的古筝教学,首要的出发点是激发幼儿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学生对古筝学习产生一定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学生爱“玩”的特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激发幼儿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对幼儿学生的教学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严格把好演奏姿势关,让幼儿学生学的扎实,让幼儿古筝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1.游戏法。对于刚学古筝的幼儿,古筝只是一件会发出声音的玩具。游戏法就是利用幼儿所喜爱游戏的天性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音乐的象形性,例如:音节在形象上像一个阶梯,在演奏时,可以编一个小鸭子上楼找妈妈的游戏,让学生学习音节联系。如果弹奏的不准,可以解释为“小鸭子踩空台阶摔下来了”,如果弹奏准确,则解释为“小鸭子找到妈妈了”,并对学生给予表扬。这种结合教学内容做游戏的方法,能使幼儿学生保持高度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暗示法。在幼儿学生的演奏过程中,运用暗示法可以减少因为细小错误而打断学生的演奏,保持乐曲的完整性。同时,暗示法可以提高幼儿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使学生开动脑筋,根据老师的提示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词语暗示或动作暗示。词语暗示即在学生演奏中,用“注意”、“小心”等简单的语言,及时提醒学生容易弹错的地方;动作暗示是在弹奏不符合要求时,应先进行解释,之后让学生自己领会这些动作的含义和要求。经过老师多次重复的暗示,学生即可把老师的动作、语言、乐曲特点及内涵要求等纳入记忆,使幼儿学生能够得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3.故事引导法。音乐的魅力在于使用简单的七个音符,通过音的长短、高低、强弱、快慢不同的组合和变化,表现出愉快、紧张、悲伤等复杂的情感,但要幼儿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故事引导法即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内容、意境,并在演奏中表达出来。例如:在演奏古曲《渔舟唱晚》时,老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势给学生讲解,“在鄱阳湖上,老渔翁划着渔舟早出打鱼,到傍晚时波光金影的鄱阳湖上老渔翁唱着渔歌,划着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通过讲解,最终达到让幼儿学生理解乐曲的目的[2],并能够增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幼儿古筝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点
1.从易到难,弹唱结合,帮助幼儿学生逐步掌握乐理知识。幼儿学生对概念、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根据幼儿的特点从简单入手,由浅入深逐步进行。在教学中,应当让幼儿学生首先掌握一些具体的事物概念,如认识音符、小节线;再将七个音符分组,编成练习曲,每条练习曲有二、三个音符组成,使用古筝边弹边唱。当学习到由儿歌、童谣改变的小练习曲时结合歌词一起弹唱,会将旋律记得更快,同时也会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的美感,增强学生对旋律的感性认识。在整个弹奏过程中,学生通过内心产生的歌唱愿望,仿佛每一个音符都是由一个个歌词组成,每弹奏一个音符都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在幼儿弹唱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这些简单的练习曲讲一些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概念,通过幼儿学生熟悉的动作来使其理解节奏、熟悉节奏,如用走步对应四分音符、用跑步对应八分音符等动作来表示音的长短。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又能起到促进幼儿学生大脑开发的作用,使学生在浓郁的节奏兴趣中自己学习、自己理解、自己创造。
2.严格把好幼儿学生的演奏姿势关。首先,要注意避免让幼儿保持演奏姿势的时间过长,要在教学中把视唱、听音、指法、打节奏等内容穿行。其次,教师要做好楷模作用。演奏姿势在古筝的弹奏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古筝学习和进步,而幼儿的模仿能力要特别强,教师演奏的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对幼儿的古筝教学中,要求老师必须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并成为幼儿学生的楷模。最后,幼儿学生的控制能力差,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行为,往往在注意到某个问题的同时,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耐心的帮幼儿学生纠正演奏姿势,做到及时、准确、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把所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身体松、腰挺直、要坐正、头偏低、身右侧、与梁齐、与筝距离要注意”。
3.循序渐进,遵循幼儿学生的认识规律。学习古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古筝教师必须根据幼儿年龄小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一套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树立幼儿学生学习古筝的自信心[3]。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及基本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的安排、练习曲的选择等方面,要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学生有过量的负担。通过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学生扎扎实实的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四、结语
古筝是感知的艺术、审美的艺术、传情的艺术。要想让幼儿学员踏踏实实的学好古筝,做到既能够掌握熟练的技巧,又有丰富的演奏情感,需要通过不断了解和掌握幼儿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适合幼儿学员的教育方法,并用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来帮助孩子们学习古筝。在幼儿古筝的教学中,既要使用多种能够激发幼儿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古筝的主动性,又要注意教学的进度与节奏,让幼儿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古筝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不断的总结经验,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方法,努力让古筝新苗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蕊.《论幼儿古筝教学》.大家[J],2012(14):206.
[2]王文娟,容邵.《关于幼儿古筝学习与教学问题的商榷》.音乐大观[J],2014(10):245-246.
[3]严炎.《以琴激趣,循序渐进――浅谈幼儿古筝的普及与教育》.大众文艺[J],2012(9):192.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学研究 少儿古筝教学
古筝是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雅俗共赏的民族弹拨乐器。它既能表现小溪流水,清风弄竹的自然景色,又能奏出汹涌澎湃、狂风暴雨的气势。“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就是其富有感染力的生动写照,也是古筝艺术令人神往、教人陶醉的巨大魅力的深切描绘。学习古筝自古至今为众多青少年所向往。当前,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成为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方向,为顺应这一新形势,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广大家长和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于古筝易于入门,艺域宽广,加之有关艺术院校关于古筝业余考级工作的推动,广大少儿学习古筝的热情空前高涨,学习古筝的队伍不断壮大。鉴于这种形势,如何激发、保持并保护广大少儿学习古筝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刻苦学习,在训练中摸索和掌握古筝弹拨技巧,从而提高艺术素质,我结合多年的少儿古筝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精选(编)教学内容
要搞好少儿古筝教学,必须针对少儿生理、心理的特点,选好选准教学内容。由于历史的传承,经过历代筝家们的探索和发展,古筝已形成了各种流派的演奏方法和特色,演奏曲目浩若繁星,内容丰富多彩。对于初学古筝的少儿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进度和效果,从而影响到他们进入古筝艺术殿堂,努力攀登古筝艺术高峰的进取精神。
选好选准教学内容,一方面要从保护少儿学筝的兴趣和积极性出发,选择他们熟悉、趣味性强、短小精悍、易于演奏的儿歌民歌曲目,作为少儿入门性教学内容。如:《儿童团歌》、《采茶扑蝶》等,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教学,能够使他们在入门时加深对儿歌民歌的理解,强化学筝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筝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少儿学习和掌握演奏的情况,循序渐进地不断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当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能正确掌握演奏姿态,触弦方法,以及最基本的演奏技巧,适时引入技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安排上,可先学河南或山东的传统筝曲,如《剪靛花》、《上楼》、《风翔歌》、《天下大同》等,这两派的筝曲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在学习河南、山东传统曲目的同时,可穿插学习具有河南或山东风格的现代曲。接下去学习浙江筝曲,如《灯月交辉》、《高山流水》等,最后学习左手技巧难度较大的潮州、客家筝曲,如《寒鸦戏水》、《出水莲》等,以及双手技巧较强的现代筝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战台风》等。达到不断强化他们的学筝兴趣,提升演奏水平的目的。
在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了切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意移植、改编、创作一些教学内容。如我在教授基本指法时,单一带练,反复单调指法,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采取把儿歌《小鸭子》改编成指法练习曲的手段,在教前先简单描述,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慢慢吞吞、憨态可掬的样子。在练习过程中,告诉小朋友,不要走得太快,否则小鸭子会摔跤。通过启发,小朋友很乐意改正节奏快、手形乱的毛病,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成学生们乐于接受的趣味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条适合青少年教学的“易、难、易”方法,前者的“易”针对幼儿(初学者)、选择一些个性化、趣味性强的小曲子,使他们无负担愉快学习,培养学筝兴趣。“难”是根据少儿喜欢竞争的心理特征,选择技巧性、旋律性强的大曲目,以难激智,以趣激情。后者的“易”是针对青少年的技术性、表现力、知解能力等方面,进行拾遗补缺,提高学筝兴趣。
根据生理学、教育学的研究结果,儿童在五六岁学习古筝较为合适,因为五六岁儿童自制、理解、记忆、接受和模仿能力均已鲜明显露出来。由于每个儿童的心理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在经过入门性学习后,优势劣势逐渐显现出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类学生活泼、自信、求知欲望强,敢于表现;B类学生内向,心理比较封闭,不善于交流表露自己。教师应根据两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1.采取“跳跃式”的教学方法
对于A类学生,大胆采取“跳跃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不太重要和重复的内容,加强基本功训练,加大练习密度,加快教学进度,全面学习各流派传统名曲及现代筝曲的演奏技巧,在把握各流派风格、韵味、演奏特点上下工夫。如在学习陕西筝派《秦桑曲》时,由于A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敢于出手,因此在此曲fa、si两个风格音的把握上准确到位,并能熟练运用左手食、中、名三指合力按弦与大指单独按弦这一流派特有的技法,把作品的思想内容、音乐形象较完美地表现出来。
2.采取“阶梯式”的教学方法
B类学生虽然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协调性都不如A类学生,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坐得住,认真、仔细,所以对这类学生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法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巩固练习,给他们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如在学习相对容易的《浏阳河》曲时,主要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左右手的协调性,再学旋律性强、技巧难的《雪山春晓》曲时,必须给他们一个练习适应期,在这期间可以穿插较容易的曲目如《洞庭新歌》,他们在弹奏该曲时,指法运用自如、娴熟、较完整地表现了乐曲主题。B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有兴致,练有信心,自觉地加快学习步伐,缩短和A类学生的距离,使教学高效稳步向前发展。
实践证明:两种教学法的实施可以节省教学时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完善两类不同个性学生的综合表现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筝的潜在能力,同时起到稳固学员队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作用,从而开通向专业院校输送人才的渠道。
三、加强筝技基本功训练
在少儿古筝教学前期,应以中央音乐学院教材为蓝本,着眼于筝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不赶进度,尽量不安排业余考级和比赛活动,三年过后,少儿普遍学到很多筝艺知识,基本功得到加强。随后再转入以江苏省考级教材为学习内容的考级教学,学生学习动力明显增强,短期目标清晰明了。然而随着学习曲目量的增加,在赶进度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增强如识记谱能力,右手摇指、扫摇、快四点、拇指快速托劈动作,左手拨弦的力度、速度,关节的灵活性,以及吟揉滑颤的火候的训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少儿的弹奏能力和继续学习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对基本功要求之处,要反复示范讲解,做到人人明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在个别辅导时,加强具体分析与指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应该适当表扬基本功较好的学生,放大示范效应。还要加大问课检查力度,做好问课评分记载(分A、B、C三等),评为C等者进度暂缓,安排补课。在考级前一个月内(暑假期间)要强化基本功训练,安排比赛和预演。
四、加强筝文化教育
筝文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存在于教学的内容之中,又存在于教学的内容之外。比如,具体一首曲子的介绍,有作曲者、作曲背景、主题思想、旋律和意境的理解、主要技法特点等。如果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要真正演奏好这首曲子是不可思议的。又如,筝史也是筝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对演奏好一首曲子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它对演奏者却存在一种潜移默化的滋养作用,能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演奏者的思想境界与领悟能力,对演奏起到一种不可替代的补益作用。
在少儿古筝业余考级教学中,筝文化的教育往往是一个易被忽视的问题。一般只重视筝曲弹奏技法的学习和训练,而不注重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筝文化的学习融于整个教学之中,长此以往便会造成学生筝文化知识方面的薄弱和筝艺修养的欠缺,对学生筝艺特长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孩子们学筝之初,就必须将优秀的筝文化随筝技一起培植于他们的心灵中,让它与孩子们的筝技一起成长。在这方面“从小抓起”,必会在日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凡属所教曲目本身的文化内容,就在第一讲本曲赏析的示范讲解中解决。介绍作曲者、作曲背景、主题思想、主要的旋律意境等并作示范演奏。
2.凡属与古筝学习相关的文化内容,结合教学进程,作简扼讲解说明。如筝的结构、音色、使用维护、假甲、弹姿,等等。
3.凡属与教学内容结合尚不够紧密的文化内容,但又有较好的学习参考价值的,编写成通俗易懂的简明讲义,供学生课余阅读。如《筝史概述》、《古筝与素质教育》、《筝的流派介绍》、《各代筝曲介绍》、《古筝演奏的情感投入》、《筝艺修养的积累》等。
由于少儿业余学习时间上偏紧,故上述教学内容不单独安排课时,可将相关内容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在每一级教学中,将相关讲义发给家长,由家长配合教育,便于家长与孩子一起学,效果更好。通过筝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筝文化知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筝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参与配合程度。
社会在进步,古筝艺术在发展。古筝艺术生命力的普及在于古筝教学的不断创新。然而,当前我国古筝教学中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有:一是没有建立健全一套较为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材体系;二是古筝教学指导、辅导服务体系远未建立;三是古筝教学的手段较为原始,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等等。为了使古筝这门传统的器乐走向世界,在世界乐林中占有一席之地,恳请筝界专家、教育家:
1.精编适合青少年入门的古筝教材;建立规范、系统、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教育;必要性;全面发展
所谓“审美教育”是运用美的形式给人们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人们道德与智慧的目的。通过加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使学生的演奏技巧以及音乐审美能力在审美意识中得到更深层次的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必要性
1.审美教育能够促进古筝教学
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能够加强学生的身心修养以及对世界的审美观念。因此,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古筝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曲目意境的领会,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古筝学习的领悟能力。将审美教育与古筝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学生在艺术领域的能力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代课程教育标准中,素质教育是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所重点要求的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审美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和情操,美化学生的自身,实现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够有效达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审美教育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1.积极引导,树立审美观念
高中时期的学生仍然处在成长时期,对于大部分事物的评价与判断还不够成熟。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人生观念。在学生的成长旅程中,教师的引导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赏析,让学生在学习演奏技巧前,了解所学曲目的背景,并且由背景和曲调展开想象,更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例如,在学习经典曲目《渔舟唱晚》时,教师可以介绍曲目的创作背景为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的,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学生可以通过欣赏曲调并结合诗句的意境进行想象,对所学曲目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并且从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对曲目进行学习。
2.体验探究,激发审美激情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当从实际生活中入手,让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领悟美、评价美。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情景与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生活中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激情。例如,在学习经典曲目《出水莲》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户外的郊游活动,带学生亲身领略莲花的美丽,让学生对莲花进行评价,并向学生讲述莲花不屈的品格与含义。以学生亲身的体验探究为导线,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激情,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筝教学不仅仅是技艺传授的过程,同时也是意境美、人文美以及情感美的体验过程。因而在古筝教学过程中,要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使得音乐之美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真正产生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怎样把审美教育融入到古筝教学中[J].大众文艺,2010(07).
【关键词】古筝 音色 演奏 技巧 讲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23-02
近些年来,学古筝的热潮正在逐步兴起,究其原因,颇有其历史渊源和群众。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流传到现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人们又把它叫古筝。它属于弹拨类乐器,外形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弹奏出来的乐曲优美圆润、清丽明亮,表现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而且古筝用五声固定音价定弦,学起来也比较容易入门,因此,自古到今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筝不仅得以保留,而且得到了发展,从汉朝时的十二弦,改良成今天的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筝,这就大大地提高了古筝的表现力,扩大了演奏的范围,更增添了其独有的魅力。人们把学古筝看作是陶冶情操,培养自已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一种手段,近几年还出现了古筝考级,所以,学习古筝已到了非常广泛和普及的地步,不光学生园学生已开始学筝,还有大批的青少年、中年、甚至还有老年参加了这个行列。
十指连心,十指连脑,学生学弹古筝,对于学生的大脑发育,智力开发和智能培养无疑都将起到重要影响,家长们把这看作是开发学生智力的较好手段,学筝的人数也与日俱增。我作为古筝教育者感到欣喜,同时也深感任务的艰辛。籍此谈谈我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为古筝教学事业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一、培养学生学弹古筝的兴趣
学好古筝的关键是提高弹筝的积极性、学筝的演奏技巧兴趣。首先弹奏些具体形象充满古筝特色的水声,表现摇船的片断乐曲和筝曲,如《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给她们听,使她们脑子里对古筝有个好的印象,再弹一些她们生活中熟悉的曲调,如《世上只有妈妈好》主题曲、《小燕子》等给她听,使她们感受到学古筝的乐趣,从而引起对古筝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二人以上的集体教学,在教一个学生时,另一个学生旁观,可以使学生养成互相学习的好习惯,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还可根据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筝情况,因材施教,个别辅导,便于更好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通过范奏,讲解示奏,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交流学习。
作为教师一定要耐心细致、正面引导,切忌简单、急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对她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高度赞赏,多加表扬鼓励。例如某学生接受能力强,但个性倔强且爱唱反调,有时已过关的动作要领,因态度不认真而反成为毛病,于是我除了指出她的不足之外,就鼓励她“你刚才弹得不够正确,是你的手未提起精神,你看现在只要它提起精神就会弹好了。”并且再给她耐心地示范讲解,把着手教,她也就乐于练习,经过反复纠正,学生终于掌握了正确的弹琴技能。平时把别人对她的赞扬告诉她,使她深感老师对她的爱护和关心,从而更听老师的指教,用心学弹古筝。
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脑子里是空白的,所以在教学生学古筝的时候一定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部分到整体,由简到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方法。所有的教学过程都要具体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
学生的大脑在发育之中,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协调能力不强,如果要其直接在琴上练弹,势必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紧张,再加上手型、指法的规范化等技术上的要求,会形成一种负担,因此可以先将一些必要的演奏方法分解开来,让学生徒手抓放操可感受弹弦时用力方向和用力点;揉弦要用手腕、小臂来带动手指揉弦,初学时容易造成在手尖上揉,很紧张,可以先让学生摆放好手型,在桌子上作上下连续地抖动,找到正确的方法后再上琴练弹。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划拍视唱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往往缺乏概念,容易唱得忽快忽慢,这时告诉学生用划“√”(打勾)的方法来划拍,划下(前半拍)唱什么,划上来(后半拍)唱什么,这样唱准了节奏,再难的节奏也迎刃而解了。摇指技巧对学生来讲最难掌握,可告诉学生拿笔在纸上画画的感觉,还有人家给你东西,你说“不要不要”摇手的感觉,平时扇扇子的感觉。这些都是腕部运动练习,通过熟悉的动作使学生感到形象化,较易掌握。学会了运腕,同样地学弹琶音技巧就容易得多,只要告诉学生除指关节、掌关节用力外,用手腕的滚动力带动手指均匀、流畅地抓弦。对于需要双手配合的曲子来讲,刚开始练,左右手难以协调。可采用数数方法,比如数一、二是右手弹,数三、四是左手弹,数五、六、七、八是双手一齐弹。学生对于简单的数字比较敏感,通过口令可以使她们较快掌握左右手的协调性。
初学时较多采用口授模拟教学法。因为照书本上理论知识,也许对成人适宜,而对学生绝对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尽量少说多弹,使学生较快的从感性和视觉中理解和模仿,如练习提腕的技巧,因为掌握这个技巧有许多好处,第一能起到放松手指的作用;第二能增强乐感的表现;第三能使声音更集中,更饱满;第四能辅助其它技能的表达。所以从练习曲就应开始训练提腕。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其分寸,可使学生轻握教师手腕,感受老师的练弹,便于领会模仿。但是在识谱练弹上,却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味地手把手教,开始不识谱时可以,但练到一定程度,就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弹筝的能动性,克服依赖性,应让学生坚持看谱即奏,长期练习,视谱能力将得到提高,有助于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合理的选择教材
针对学生特点,选择简易、合理、系统的古筝教材,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赁籍。选择时应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曲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其中包括基础训练、练习曲、乐曲三部分,使学生愉快地掌握古筝初步演奏技巧,培养对古筝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打下扎实基础。学生有个明显的特点,对于接触过的曲子,往往能倾注其热情,也愿意学。基于这一点,配合学生园音乐课的教程,选择一些如《摇啊摇》、《小星星》、《卖报歌》等已学唱过的曲子,学生在练弹时能更集中注意力把指法练好,效果较为明显。
四、多练习、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
通过几年的扎实训练,学生一般都能掌握筝的入门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技巧,它包括有良好准确的弹奏姿势、手型、触弦点,用力方向正确,音色饱满,速度流畅,力度持久,能处理好紧张与放松的关系,有一定的视奏、视唱能力及较强的节奏感与乐感,具备听音能力及乐理知识,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与表演能力。
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虽然各种技巧不尽相同,但要练好的唯一方法还是“多练习”,做到熟能生巧。练弹相应的练习曲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训练左右手手指的弹奏能力及其配合,能集中训练某项技能。练弹乐曲能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多视唱,多用心体会教师的讲解,多听演奏带,提高欣赏能力。为什么同样的曲子,有的人弹得很好听,有的却很平淡呢?这不仅有技巧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否有欣赏理解能力,是否能被曲子所感染,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能在演奏中去感染别人。所以练弹乐曲时,要教学生用心去演奏,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因为音乐的旋律不在乐谱上而在每个人的心里。有的人平时弹得不错,一上台表演就心慌,动作僵硬,要克服这些弱点,平时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争取更多上台表演的机会,慢慢地就会减少各种干扰因素,把自己最美好的感受在演奏中表现出来。在练好独奏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齐奏、重奏、合奏地排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从心齐到手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互助精神。
五、学生要学好古筝,还必须家长的积极配合
学生学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离不开家长在家辅导。学筝对于学生来讲往往是被动的,没有心理准备,她们对待学筝就象接受新玩具一样单纯、好奇,而缺乏持久性,要想让学生把筝学好,还要倾注家长的许多心血。学生除有限地上课外大量的时间需在家练弹,又因为学生年龄小,短时间上课不能“消化”教学内容,只能靠家长在家花一定时间辅导练弹才能完成教学内容。家长在辅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态、毅力、方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的心态要平,不要抱有“成龙成凤”的心理,对学生期望不可过高,不要羡慕别人能弹优美流畅的曲子,或考了几级。要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了解别人的成绩是花很大精力得到的,就不会急躁了。在和谐的气氛下,耐心地教弹,良好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增进学琴的乐趣,更好地掌握要领。
其次,家长要有恒心,有毅力。影响学生最深的不是家长的语言,而是行动。家长对自己的行为要严格要求,学琴要按计划天天坚持进行,要持之以恒,对学生的练琴习惯要从小养成,练弹中不找借口玩,练琴不拖时间,尽量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练习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关健词:现代古筝;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是它结构的组成部分。筝的形制为长方形木质音箱,弦架“筝柱”可以自由移动,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通常古筝的型号前用S163-21,S代表S形岳山,是王巽之与缪金林共同发明,163代表古筝长度是163厘米左右,21代表古筝弦数21根。在众乐器中,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在演奏时姿态要优雅,所以很多家长选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古筝,来培养孩子的音乐修养和综合素质修养。
一、古筝的历史起源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于“秦”地,筝乃“真秦之声也”,故而历来就“秦筝”之名。有关筝的命名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有瑟分劈而来,另一个说法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集韵》就持“分瑟之筝”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里,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外,还有兄弟及姊妹争瑟的说法,这么多大同小异的说法让我们觉得并不完全可靠。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它发音的性质而得名的,刘熙在《释名》中“筝,施弦高,筝筝然”,就持此说。说筝因“施弦高”而发音“筝筝然”,这音色显然乃是对瑟的音色舒缓而言的,这就把筝与瑟联系起来了。确实,我们的民族乐器可以因乐器的来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制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乌,这儿的筝因音色发音“筝(铮)筝然”,而得名也未尝不可。
二、古筝教学的目的
筝史,是一部历史悠久、不断改革、在动态中发展的历史。古筝在现代国际乐坛上已经拥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达都与之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古筝教学有利于古筝的进一步发展,普及与提高,它对音乐学、表演专业器乐选修课等都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对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古筝教学课程的推广,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外,更能进一步发扬出我们伟大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古筝教学普及能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了解、传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古筝,让古筝艺术不断的发展。
三、现代古筝教学存在着的问题
1.集体合作精神意识不强;一对一的教学是现在古筝教学课堂中采用最多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虽然教师的收入是高了,但是会出现高投入与低产能的现象,另一方面还会严重影响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他们失去很多原本可以合作的机会。不难看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是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很不利的,所以经常会出现个人演奏水平高,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和别的同学一起合作演奏,没有合作技巧,在合奏中声部中的和谐、均衡都把握不住。这会就进一步造成有的学生宁愿独奏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集体意识很淡漠。
2.心态问题;无论做什么事,最重要的心态,只有心态正了,就是成功了一半。要想学好古筝演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同样要明白,必须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家长们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培养相关的内容,不要盲目跟从,你学这个,我也学这个,大家都学这个,这样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不能急于求成,而采用生硬的教学方法。不管老师也好,还是学生,在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坚持到底。
四、现代古筝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认识民族音乐的重要性;音乐文化的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先认识、了解,就不可能弘扬、重视。所以在开展古筝教学过程中,强化民族音乐教育,让学习者对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更加地了解,培养出强烈的爱国心,强化他们的自豪感与自信,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筝艺术。
2.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处事方式。如果不友好的沟通,肉眼是很难发现的,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让老师们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等,用他们习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加引指点,这样肯定会事半功倍的。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不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问题,其实课后师生可以通过电话、QQ、Email等通讯方式进行联系,加快教学进度。
3.教材的科学规范化;现在市场上关于古筝教学的教材各种各样,有的是教材是不规范的,有很多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一本正确的教材对他们的古筝学习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带入误区的,后果不堪设想。现的古筝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只曲目量有所增加,侧重的内容和要求不一样,但还是缺少层次和质的变化。
五、结论
古筝艺术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在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是要引起我们的共同关注,我们要结合实际,慢慢地进步,经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古筝这朵美丽而又古老的鲜花开得更加鲜艳。
参考文献:
[1]谢芳.古筝演奏及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湖南第一师 范学报.2009;3(02):98-101.
[2]刘畅.成人古筝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9;3 (3):142-143.
1古筝教学概况。古筝这种乐器在其漫长的动态演变过程中,乐器不断改革、技法不断丰富,历朝历代从宫廷到民间直至近现代的演奏家与教授、当代各流派古筝艺术家,以更加明确的音乐理念对古筝艺术从创作到演奏,从理论到教学,从乐器改革到乐器制作进行了全方位、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随着古筝技艺水平的提升、技法的不断革新,古筝的教学方法从口传心授、以曲相教的民间状态步入了专业化、学制化、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产生了质的飞跃。古筝在我国民族器乐艺术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素质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校古筝教育课程的大力推广和全面性演化的今天,尚存在诸多问题: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育经费不到位,学生基础不均衡等。目前,部分省内外高校通过对古筝集体课的探索和研究,正在努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古筝的普及和推广也指日可待。
2古筝集体教学的条件
首先,保证合格的是师资是开展古筝集体课的一个关键。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决定古筝集体课程教学的成败。高校古筝集体课教学的开展,无疑是对古筝教师一次极大的挑战和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古筝集体教学的重组和整合的教学结构,对于长期进行“一对一”教学的古筝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尽快让古筝老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模式。
第二,选定适合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教材,对古筝课程教材的编写是实现古筝课集体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古筝集体课程教材建设又是一个极其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的支持和协助。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筝课教材,只能叫曲谱集,几乎没有理论的讲解。古筝集体课教学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学生的普遍程度和特点选择,难度不易过深,因为,这些参加集体课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古筝零起点的很多,适合他们的古筝教材就应针对各种基本的技巧有相应的练习曲,并标有注释,同时,应加入相应的乐理知识讲解。教材中所选用的乐曲要尽可能旋律性强,易于上手。
第三,古筝集体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是监督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集体课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古筝集体教学水平,促进古筝集体课教学朝着推进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科学的评价古筝集体课教学体系,发挥古筝集体课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能及时加以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保障古筝集体课教学的硬件条件。在高校要保证古筝集体教学的良好进行,首先要有固定宽敞的教学场所、演出场地,并能够保证有充足数量的教学用琴,以及系统的教材,科学的教学法,完整的教学设备,在优化的音乐教育环境等,使学生举手投足都沉浸在“音乐”的环境、“美”的环境中。
鉴于以上特点,古筝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从个别课的传授型转为集体课,在课堂上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古筝的一些手指与技巧要领的示范的讲解上,还要更多地注重弹奏方法、弹奏风格和学习古筝以及古筝教学所需要的知识的讲解,担任古筝集体课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平和艺术修养,提高文化水平,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古筝集体课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教学
古筝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因其音色美妙华丽,表现多姿、造型典雅赢得了各个时代的人们的喜爱,古筝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誉,在如今的音乐领域中,古筝随着时代的变革飞速发展着,从过去五声音阶发展到七声音阶,从演奏中国的乐曲发展到演奏外国的乐曲,随着古筝音域的扩大,其影响力也更加深远。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根据粤剧伴奏音乐的艺术特点设立的,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才能搞好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教学呢?本文对这一课题作了如下的浅要论述。
一、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生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中,由于这门副修课的课程设置是:一共只开设一年时间(两个学期),而且每个星期只有半节课时。所以在短时间内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是个难题。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基础不够扎实,其二,艺术的表现力不够,大多数学生在演奏时坐姿手型不正确、双手配合生硬、拨弦力度不够、按弦不注意音准、旋律不畅、节奏不稳等等。
二、 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要从基础开始
1.了解古筝的构造
让学生了解古筝的基本构造,是古筝教学入门必须学习的内容,内容包括基本指法,定弦、上弦、调音、伴奏常用调的转调(C调、G调、F调、D调和降B调)等。
2.演奏时的姿势
最初的演奏姿势一定要正确,演奏时要选择高矮适合自己的琴架和琴凳,琴凳要根据人的身材高矮做正确的调整,最佳的高度是人在座位上将手放在筝弦上时,前臂恰与筝板面平行,演奏时要表现出潇洒大方的神态,身体的上部根据乐曲的需要,自然适度地配合一定的动作表情,但要注意胳膊随着气息运用。
3.弹奏时的手型
弹筝时的手型,基本是一个圆弧形,触弦时每个手指向掌心去弹,动作要小,基本是小关节动,动作越小触弦的准确率就越高,力度要集中在指尖,这样弹出来的音色才会坚实有力,腕部要放平,这样演奏速度较快的乐曲也能得心应手。
4.左手“按”“颤”“揉”技巧
古筝演奏法中左手需要担任“按”“颤”“揉”的弹奏任务,它对筝曲的风格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的重要部分是音准和力度控制,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视唱练耳的练习和筝乐欣赏来得到提高。
三、 选择学习粤剧剧目中出现的古筝SOLO段落和小曲以及有代表性的广东音乐
如:《梦会太湖》古筝SOLO段落,《别馆盟心》古筝SOLO段落。
小曲:《春风得意》《和尚思妻》《千里明月寄相思》《娱乐升平》《花间谍》。
广东音乐:《平湖秋月》《孔雀开屏》《杨翠喜》《禅院钟声》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了解古筝在粤剧音乐伴奏中起的作用,学会运用古筝特有的演奏和装饰手法来丰富伴奏音乐。
四、开设古筝欣赏课
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演奏技能和课时的局限性所致,学生掌握的筝曲量比较少,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多开设古筝音乐的欣赏课,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更好地把握进修的方向。开设古筝欣赏课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观赏名家演奏,提高学生对古筝音乐和对艺术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感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古筝教学是审美的教育,那么,感知和理解古筝的优雅和美妙才是其艺术美的核心。
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名家的演奏,了解古筝乐曲创作的新动态,在美妙的古筝乐曲中,领略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
2.教师演奏。
教师的演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对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3.对多种流派筝曲和民族音乐的欣赏
音乐流派的形成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背景,学习传统筝曲要了解流派所在的地方音乐,在欣赏课中,学生首先应了解地方的风土习俗、方言特点、地方戏、乐种及地方音乐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这些有助于学生把握各流派筝曲的特点,也能全面提高了他们音乐修养。
五、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由副修课自身的特点所致,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实施,但是我们也要抓住可以让学生互相促进的特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长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弥补不足之处。
1.教学的公开课
我们可以选择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来进行个别的辅导,并安排其他的学生做旁听、观摩,比如,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们可以安排其弹奏表演,让别的学生来学习,也可以找出学生在弹奏中经常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公开课的方式予以辅导,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弹奏水平。
2.举办观摩会
学校定期组织观摩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使学生利用这个展示自己,交流才艺的平台,得到较好的锻炼。
3.分组教学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按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组,以一个学期或者半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考核。
最后,我认为: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至少两年半主修课程、剧目课程、唱功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如何在课程设置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基本掌握古筝的粤剧伴奏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这种条件下学好古筝演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它既不是粤剧音乐古筝课程的专业教学也非业余教学。只有明确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探索出适合粤剧音乐副修古筝课程的专业先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郝方.提前接触显成效――从古筝选修看音乐教学改
革.[J].文学与艺术.2010(3):181
[2]李丽丹.高等师范院校古筝选修教学探索.[J].科技信
息.2009(6):234
[3]闫晓琪.浅谈古筝教学.[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6):73
[4]曾雯.浅谈古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J].教育
界.2010(8):90
关键词:古筝教学 兴趣 教法 乐感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11(b)-0000-00
古筝以其典雅的外形,优美动听的声音,历来备受人们欢迎。近年来,“古筝热”的浪潮不断迭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学习古筝。弹奏古筝可以培养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开拓思维;可以陶冶艺术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可以锻炼耐力和毅力;还可以积淀文艺素养,提高人的整体气质与素质。面对人们的不同要求,新形势下的古筝教学需要不断创新。由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如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法技巧的言传身教以及乐感和美感的培养提炼一些观点,粗略地谈一下新形势下的古筝教学。
1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思考的源泉。学习者只要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在不断学习中主动去追求实践和后续知识的思索,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自己所营造的愉快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对古筝学习兴趣的第一环节,也是初步教育,所以在启蒙教学阶段是尤为重要的。教学中要采用融技巧和乐曲为一体的方式。如果让学生过早地将心放在纯技术层面的弹奏上,只会让其感受到干燥无味的重复动作,不会有精力放在乐曲的深度理解和审美层面上。
要注重兴趣激发的阶段和过程。兴趣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逐渐由非懂到似懂最后到热爱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激发兴趣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出来,从而达到从低层次的初原兴趣到产生审美情感的高级兴趣。如在教学生弹奏第一个乐曲时,要选用形象生动、格调清晰、短小精悍乐曲,尽量用优美的旋律和心理预期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教一些简单、机械的手指动作,做到物理运动与精神运动上的结合。
1.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古筝教学中,如果在营造学习氛围的同时,把单纯枯燥的课堂教学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呆板的弹奏生动化化,把理论知识表演化,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古筝教学就能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古筝课堂教学中多数采用的是一对一与一对多结合的学习模式。一对一教学模式,是对学生的近距离教学指导,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不符合规范的动作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改正。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针对所教学生的不同性格和能力水平而不断变化,可以布置适合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任务,并授之以适当的学习方法,完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的教学方式。一对多教学模式,更多地在于让每个学习在和谐的集体学习氛围中互相促进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学习技巧,既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又能够在问题解决上共同努力。
1.3加强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活动
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让其在心理上产生“我能行”、“我很好”的暗示作用,进而促动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要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多参加一些表演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来带的学习,提升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促进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外实践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教学观摩和实践来增加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一是可以观看名家的古筝表演弹奏,让让学生感受名家风范和优美的古筝氛围。二是举办古筝表演会,通过比赛来吸引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三是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名家名曲,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到知识和技能。
1.4用教师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见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个弹奏技艺高超而又富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会是一辈子的。因此,教师对待古筝艺术如果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并秉有执着的态度,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肯定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处处传达给学生对古筝艺术的精神理解与技巧分析,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演奏技能和文化修养,用自我的艺术人格魅力积极感染周围的学生,陶冶周围的学生,乃至成为学生学习古筝过程乃至学生人生旅途中值得学习的良师和可以切磋技艺的益友。
2典范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的兴趣与日俱增,有了不同的学习需求,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下面介绍两种典范的古筝课堂教学方法。
2.1示范式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是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一种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较强感染力。它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教师要在乐曲的音色、节奏、力度以及速度等各个方面恰当地表现出来,并正确地传达给学生。如演奏过程中勾、挑、托、抹、劈、按、滑、吟、揉等基本动作技巧表现出来,同时对于乐曲的演奏还要表现出变化,不能从头到尾有推弦的、有挤弦的,音色一成不变,这样会造成乐曲刺耳枯燥。要注意古筝弹奏的正确方法,如,在古筝演奏中手腕的屈伸应以腕关节为轴。要教会学生用脑、用耳、用心去练琴,身心放松,这样才能达到学习古筝的最高境界。
示范演奏与讲解内涵结合。这就是需要除了古筝技巧之外的,补充学习内容的教学。在讲解中,用丰富的情感表现手法去仔细讲解演奏每一段乐句中的注意事项。例如,演奏《十面埋伏》中“埋伏”、“九里山大战”等重要段落时,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描绘出刘邦与项羽之间激烈的战斗场景,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通过讲解明白为何用昂扬的基调演奏出来,让学生真正理解乐曲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在。
教师观察教学贯穿其中。在技术层面,学习了古筝弹奏的指法和动作;在精神层面,对乐曲的的旋律和内涵有了深层次理解;在表现层面,学生要直接去体会与模仿教师所示范的动作与作品。这三个层面中,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观察,每个层面的问题,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再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不断调整示范演奏的进度与讲解内涵的程度,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古筝的艺术殿堂。
2.2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不同于示范式教学法。与填鸭式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法是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形象描述、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想象。在此类教学法中,学生注重想象力和理解力上的学习。基本上是适用于有一定古筝基础的学生。
王朝刚在《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中曾说:“构成要素中既有先天遗传的、本能的因素,也有后天学习与训练的因素;既有生理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既有感知觉的因素,也有思维和顿悟的因素;既有本体感觉的因素,也有自我意向的因素。”因此,广泛的文化积淀对提高古筝艺术审美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社会、文化等背景资料,以及学生性格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等出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识乐曲的想法和不同意思,激发起学生主动思考。如《蕉窗夜雨》的演奏,有人理解成那种春雨甘霖清新舒畅的风格,也有人理解成客居异乡的离乡别愁等等。都是学生在理解乐曲本意基础上的一种再次创作思想,既启发了教师的固有模式,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完成对启发式教学。
2.3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要与之前两种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基本上不仅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并还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借助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与互相演奏等活动,共同思考问题,共同探索艺术技巧,最终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发展的教学方法。
对话方式为主的共同学习。与之前讲授示范的方式不同,通过师生间围绕古筝艺术问题讨论,呈现信息的双向交流,共同促进思维并获得新的认识。教师可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与认识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上学习进程。以练习为主的学习。这点主要是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技艺性沟通。这种练习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练习的重点,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游戏式的互动教学也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将古筝弹奏、基础知识等学习融入到游戏中,寓教于乐,在愉快的接受氛围中达到解决问题的共识。
3培养古筝教学中乐感
乐感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它是在古筝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形成,并在演奏中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感觉,体会乐曲中的弹奏技巧与风韵格调都是靠乐感来完成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它既包括基础乐感,如节奏感,也包括综合乐感,如旋律感、风格等。
培养乐感主要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内在方面,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上多注重教师所示范作品的节奏、风格、技巧,多多揣摩,达到内化于胸的境地,不断学习、交流,把弹奏技能、内心情感、所学知识与想象力结合起来,在审美情感体验中培养自己的乐感。外在方面,主要是学生多听、教师多引导。音乐欣赏是多听的最好途径。直观的视听享受,通过内在的心理学习,转化为自己的审美感悟,提升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充实丰富作品的内涵,这样才会在学生的古筝演奏中表现得丰满细腻感人。在学习古筝曲《渔舟唱晚》中,开始部分的优美的曲调、舒缓的节奏,展现了一幅夕阳和晚霞交相辉映的唯美场景,后来,又通过低音和高音的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水的宽大深沉和清澈柔静,再加上教师利用古句的经典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并加以阐释,会使学生对整个乐曲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对整个乐曲的表现力。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经常欣赏名曲,深入理解和感知古筝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我国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等。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萦绕在演奏者的脑海中,学生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把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实现技巧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教学的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的古筝教学,已经摆脱了原始单纯的教授方式。它现如今已经有了多重的需求,如要提升协调能力、提升艺术气质、锻炼艺术耐力等等。不同的需求,反映在教学当中有着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在新时期下古筝教学,全方位、多角度促进古筝教学的与日俱进。
参考文献
[1] 张志羽.怎样提高古筝演奏水平[M].华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