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大学生演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导语】中国计量大学(China Jiliang University)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的本科院校,也是国际上一所以计量命名的本科院校,是一所计量标准质量检验检疫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7年成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誉校长。
中国计量大学现已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请查看附件文件。
附件1: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初试)
附件2:中国计量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复试)
大家好!
在我家里有一些特别显眼的东西,比如说:华丽的中国红瓷,富有浓浓中国味道的红色的对联,红色的剪纸,红色的印章,红色的中国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红,中国的红。
说到红色,我最先想到的是鲜红的血。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红色的,是用无数人的鲜血筑成的,这一点无可非议,鲁迅先生曾讲过: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要正视淋漓的鲜血。其实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去执着坚持的。
中国是个极富韧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个极富韧性的民族。“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无数的英雄以其淋漓的鲜血铸就的国魂就能很好地诠释这一切。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就是凭着这股子韧劲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硬是用他们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国上下五千年!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一些年轻人身上,这宝贵的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不见了。很多人因为学业的失败或是工作的失业,感情的失意,甚至更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生命。我想他们很需要重新找回这种流淌在中国血液里的红色的精神。
看到红色,我还想到了活力和生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没有丰富的阅历,也没去过太多的地方,我没办法描述中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以及国际地位上的伟大变化,但我能很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那就是思想的解放。
主办:共青团山东建筑大学委员会
承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时间:2012年11月17日
地点:学校500人报告厅
负责人:董欲晓 吴小惠
一、活动主题: 方案一:大学生怎样才能成功创业
主持人开场——嘉宾成功就业创业的经历——大学生创业的困难——大学生如何成功创业
方案二:大学生就业、创业之争锋
主持人开场——嘉宾个人就业、创业的经历——讨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势和劣势——主持人总结大学生就业、创业之争锋
方案三:大学生就业创业成功要窍——人生磨砺
主持人开场——嘉宾取得的成功——背后经历的磨砺——大学生就业创业一般要经历的困难——通过人生磨砺取得成功
二、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17日晚7:00
活动地点:学校500人报告厅
三、前期准备
1、11月7日——9日 承办学院联系莅临嘉宾制定话题建议提纲、确定主持人,征求意见是否联系媒体。
2、11月10日 承办学院与嘉宾联系确定演讲内容、海报所需的内容和照片(公司和嘉宾介绍)
4、11月15日 创业联合会开始进行海报宣传。
5、11月15日 承办学院根据嘉宾要求联系媒体、确定几个观众提问问题
6、11月17日 团委和创业联合会提前完成会场布置。
晚6:30 观众入场(如有视频播放短片)。
晚6:45左右 嘉宾到贵宾室简单座谈。
晚7:00 正式开始。
四、创业大讲堂的议程
1、主持人: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张念军副书记
2、嘉宾:
山东旗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山东我招我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韩烽
道真英语总院长孙毅
山东建筑大学团委龙希利书记
**********
3、流程
(1)晚7:00主持人台上就介绍莅临领导。
(2)晚7:05 主持人与嘉宾进行话题讨论,并播放串花视频或者照片。
(3)根据需要可以安排演讲环节
(4)晚8:40-9:00 观众提问问题。
(5)晚9:00主持人总结
五、经费预算:
项目
单价
数量
小记
备注
胶带
7
3
21
宣传海报
20
13
260
宣传条幅
50
1
50
文字材料
0.5
20
10
活动交通费
50
3
150
矿泉水
1
50
50
餐费
**
合 计
1100元左右
六、报告厅布置情况:
演讲台
沙发
沙发
茶几
舞台
投影仪屏幕
七、主持人访谈举例:
1、你们究竟有什么的不同,能够使你们在创业路上飞奔,把其他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究竟是什么样的不同造就了你们今天?(目的是将话题引向自己设立了目标)
2、在创业的黄金季节和寒冬季节你的目标有什么样的把不同?寒冬时候你得自己的目标有没有动摇过?是什么要你支撑下来?
3、现在大学生出现了考公务员的热潮(在有主持人介绍韩烽老总在从公务员下海经商的资料,由此提出下列问题)现在的大学生都在追求着公务员,但您当时辞职不干是怎么想的?
4、大家都知道韩总在XX年开创了“我招我聘”公司,为大学生提供模拟应聘的平台,韩总当时在创建这个公司的目的是什么?
5、(有主持人介绍韩烽在创业历程里经历了很多的磨难的资料然后问)韩老师你在这个十年创业里我知道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你能举一个例子吗?(与韩烽总经理商议例子,然后在根据例子提出一系列问题)
6、很多大学生毕业都会考虑个人创业,但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不足4%。在“易梦想 易成就”2010中国高校创业计划启动仪式上,北京理工大学赵显利副校长说,有机构统计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为4%,实际可能更低,你们认为大学生出来创业对大学生自身发展有什么影响
7、现在大学生每年失业的人数都在增长,而且上一年失业的往届毕业生也会冲击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使得就业率减低,你们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8、现在大学里很多都开展了题为“大学生就业好还是创业好”的辩论赛,两位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如果出现先创业在就业的结论时,提出就业在前创业在后对大学生的好处是什么。如果出现创业好,提问创业优势,如果出现就业好,提问就业的优势)
[关键词]用人标准大学生就业力
[作者简介]王绍让(1981-),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工业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浙江杭州31001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企业用人标准匹配下的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2011D033)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00-02
大学生就业难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虽然有社会经济环境等大的影响因素,但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不匹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不匹配情况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差距,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矛盾。如何构建大学生就业力培训机制,使之与目前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当前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就业能力的内涵、结构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提出了构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等相统一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以期为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企业用人标准分析
1.企业用人标准的概念及内涵。企业用人标准是指能符合企业空缺职位的基本工作要求,其核心目标是实现效用的最大化,能够为企业带来绩效。其原则是相互匹配,即企业职位的要求与任职者能力素质相符,同时要求企业的回馈与任职者的工作动机也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任职者达到企业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水平,进一步为企业带来效益①。
2.企业用人现实需求的差距。大学生一直是企业用人的重要来源,据中国人力资源网的统计,72%的受访企业每年都要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补充企业的人力资源空缺。但调查结果显示,对招聘的大学生“满意”评价仅有12%,同时,通过某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2007~2009连续三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工作水平普遍达不到企业工作要求的最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知识不足。专业知识是指对职位要求所需掌握的专门知识。专业知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不对口,麦可思将中国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类,对于“有工作但与专业无关”的人数在2008届大学生就业流向分布中,该项比例高达27.7%②,从中也可以看出专业不对口是大学生就业难和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是大学生专业知识与工作所需知识衔接不紧密,据某高校数据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不足30%。
第二,实践能力不足。实践能力是指职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基本上都需要3个月的适应期才能达到基本要求,这也说明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的用人标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学毕业生普遍认为,就业的最大阻力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与企业的实际用人情况相符合,因为企业希望能够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能够一上岗工作,就给企业带来效益,但许多大学生往往由于缺乏实践能力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③。
第三,学习能力不足。学习能力是职业发展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听指令被动学习的态度,但在工作中企业往往要求员工能自主地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不断提高职业技能,达到甚至超过企业职位的要求和期望,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同时,主动学习的能力还能促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如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所言:“具有良好学习能力的人才,不仅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竞争力,能大力推动企业的发展。”④
第四,职业精神不足。职业精神主要指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工作难找之外,也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不愿意到基层工作,不愿意去中西部边远地区就业等。根据问卷星网站开展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我们看到志愿去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及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11.2%,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也显示,中西部2008届大学生毕业生的流出率高达45%~76%。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精神也不认同,刚毕业的大学生希望“薪酬高、待遇好”,可他们的工作努力度却和期望值不符合,难以安心工作,跳槽频繁,这都说明大学毕业生职业精神仍有欠缺,与企业用人的要求存在差距。
3.企业用人标准结构分析。企业的用人标准结构具体指什么,各占多少,是解决不匹配问题的另一个切入点。根据某市企业对毕业生选拔标准的调研发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选拔标准,专业领域是首位,占26%;其次是社会实践能力和外语等,分别占19%、15%;对已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主要重视敬业精神、团队协助、人际交往能力等,分别占85%、54%、66%⑤·;在这些能力之外,企业也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⑥。综合上述企业招聘的标准以及用人培养的标准,我们看到企业用人标准结构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身体素质等内在指标,对外体现主要在于有价值的证书,如英语等级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专业资格证书等。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分析
1.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及内涵。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力”概念在学术界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对其内涵也有较大的分歧。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到的能够实现社会需求和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学者认为是个人获得的可以应对工作生活变化的能力⑦。笔者认为大学生就业力的概念和内涵应该以企业用人标准来界定,即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职业胜任能力,尤其在时间阶段的表述上,大学生就业力应以初次就业的时间点为止,以后的再就业能力就不特指大学生的就业力。
2.大学生就业力不足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就业力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经济等大环境的,也有学校教育方面的,还受家庭和个人性格等因素影响。本文主要从学校角度探讨培育机制不完善带来的影响。(1)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高校专业设置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有的专业“供不应求”,而另外一些专业严重“供大于求”,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置不够灵活,仅仅局限于本专业单一的知识学习模式,当前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往往要求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涉及职位相关的各类知识。(2)核心就业能力培养不足。一方面由于现在学校的教育形式单一,虽然许多高校开展实习等实践教育,但都往往停留在形式上,基本上以教师授课、参观企业为主,实践性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一个核心能力培养的标准,对实践的内容、形式,实践的时间等都不明确,导致就业指导只是从理论上提出要加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没有一个实际有效的实现途径,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就业力的提高。(3)就业力教育保障体制不完善。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高校实现就业力的培养也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这就需要一支综合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但我国目前许多高校都只依靠毕业生工作部门的就业指导老师来完成这项工作,于是就很难兼顾到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就业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这也是导致就业力部分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企业用人标准与大学生就业力的匹配关系。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我们可以将就业力结构分为知识维度、能力维度、品质维度三个一级指标,具体分类如表所示。
三、构建“KMC”就业力培育机制
根据上述大学生就业力与企业用人标准关系匹配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试图建立一个由知识维度(K)、能力维度(M)、品质维度(C)组成的“KMC立体化”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机制。
1.知识维度培育机制。(1)改革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应包含专业的设置和可选择性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高校专业设置的市场化,促进高校深入了解市场的人才需求,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分化学科专业设置,建立以就业力为核心的教学和就业服务体系。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使人才供求趋于平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二是专业的可选择性实现“1/2+X”专业模式,即在一、二年级都有再次选择专业的机会,避免高考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三是在已就读专业的基础上构建形式多样可供选择的“1+N”知识套餐,根据不同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立不同专业、种类多样的知识套餐,帮助应届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接近企业对他们职能的需求。(2)应用过程管理方法。过程管理就是加强整个学习过程的管理,改变以往仅仅凭学科成绩单方面来考核学生能力。过程管理办法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从企业的生产流程来看,可以将学校看成供应商,产品是大学生,顾客为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内循环;同时企业也可以反馈给学校,学校进行大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外循环,不断改进就业力培养的模式和考核办法,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⑧。
2.能力维度培育机制。(1)加强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研、职前岗位体验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企业一方面可以建立学习班,即企业为学生现场授课,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弥补学生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的缺乏;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建立“双师型”的教学队伍,派出授课教师去企业实习锻炼,接触一线的工作技术和相关能力,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⑨。(2)就业指导专业化。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职业化、专家化、全程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加大经费投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制研究,注重就业指导课老师的选拔、培训,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另一方面也可以展开新生入学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设立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载体和平台,积累学校工作的经验。举例来说,可以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人人演讲赛”活动,要求每位同学精心准备并上台演讲,充分锻炼大学生表达能力;还可以在生活区开展“同学节”活动,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品质维度培育机制。(1)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就业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认真细致地分析和研究就业思政教育机制的内容和方法,一方面可以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通过树立榜样的教育宣传形式,学习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⑩。(2)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并对自己准确定位,找出自身优势和劣势,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焦虑、自卑、信心不足的问题,做好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3)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据相关数据统计,80%的受访大学生没有日常体育锻炼的习惯,大学生由于身体因素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学生能力培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相结合,首先应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调研,之后才能建立合适的考核评价标准,促使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大展宏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企业用人标准和大学生就业力匹配的前提下建立相应的培育机制是必要可行的,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培育机制不仅能为大学生就业力培育指明方向,同时也提供了精细的评价指标。在建立了立体化的培育机制后,还需在实现途径、量化考核体系下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结合区域企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力培育,只有这样才能缩小企业用人标准与高校大学生就业力两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
[注释]
①朱丽莉.从企业人才标准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出国与就业,2009(21):30.
②麦克思. 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9.
③张互桂,王中.试论高校毕业生就业力[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09(2):178.
④⑦⑨范泽瑛,谢超,高磊.关于毕业生就业力培养模式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0):47,48,48.
⑤李常香,林朝斌.不同类型企业对毕业生选拔标准的差异研究——基于台州市236家企业的调研[J].现代教育管理,2010(6):120.
⑥何淑萍,张欣乐,郑骄阳.企业用人标准与毕业生就业素质分析[J].总裁,2009(8):4.
鉴于文化意识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学习的同时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文化意识出现的偏差进行研究是学习的关键。我们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及方法可以指导英语教学。当下大多数对的研究局限进行理论探讨,而以实证对理论加以研究的极少。文章中主要针对非语言因素做出探讨。当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不同文化的非语言因素进行比较,对大学生非语言因素的使用情况的调查还是在最初的阶段。
所以这次研究也是一种尝试,以调查分析大学英语非语言因素的使用为着眼点以此来说明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运用身势语的基本状况。研究以大二学生在英语讲话中的动作做出比较及探讨。由十名大二学生,五位外教及五位中国教师组成研究组,并对其演讲进行录制,随后再对其语言动作加以分析研究。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围绕一下几点进行分析:
第一,演讲者的哪个表情及动作是恰当的?
第二,演讲者哪些表情及动作让你不能费解?第三,演讲者的哪些表情和动作让人生气、不愉快?其主要是从动作、手势、发音声调及面部表情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再以中外教师的不同分析结果做对比。
经分析得知,大多数中国学生把母语的非语言习惯展现出来这样极易使对方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厌恶。各民族在交谈过程中,讲话双方之间的距离也是不一样的;目光接触时(是否要眼看对方等)也有不一样的见解;特定场合下,中国人的笑极易让西方人产生误会等。所以,在日常英语交流中,不仅要学会用口语交流还要适当的了解说话人呢的手势,动作等所流露出的不同含义。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有些时候,肢体语言和口语表达的不一样。这就需要利用其他语言信息从整体分析讲话者所要表达的不同含义,也就是说,手势语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了解;否则就会使说话人的表达意思遭受误解。然而,对中国教师和外教两者对身势语不同的对比分析得之,他们不仅有共同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真正掌握两种语言的人在换用另一种语言说话时也要换用另一种身势语。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研究对教学的启示
由于跨文化交流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应该足够重视到这一点。可以在教材编篡中融入一些真实的例子,完善学习者对非语言因素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及学会身势语。在教学过程中外语老师需要做到灵活多变改变以往陈旧的准化考试政策,这也是提高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其中,教学评估是高质量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它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计划时选好教学题材、教学方法、等能否适应学习者的水平和思考方法(Nunan,1992)。这些都是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004)中明确注明的,从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在施教过程中要以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更深层面的了解和掌握非语言因素的本质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从而增强大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才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结语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学校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是在1989年11月底12月初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和学习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 。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渗透创业意识,使毕业生掌握选择、建立、管理企业的知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一部分,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拓宽学生就业门路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长远大计,也是高等教育功能的扩展。
二、当前加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先进国家起步较早,一直深受重视,至今已颇具规模。1983年美国奥斯汀德州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他们称之为商业计划竞赛),接着,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十多所大学,每年都举办这一类的竞赛,并逐渐波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学。当前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专直到本科、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从1998年1月就已经开始实施了“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向中学生普及金融、投资、理财、营销、商务等方面的“超前教育”。现在美国已经有369所大学至少开设一门创业学课程。有一项研究表明,在被调查的美国大学中,37.6%的大学在本科教育中开始了创业学课程;有23%的大学研究性教育中开设企业创业课程;38.7%的大学同时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开设至少一门创业课。还通过“青年商业社”(Junior Achievement)等形式进行实质性的经营活动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声名遐尔的“雅虎”公司,其创业者杨致远和他的同伴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以他们对网络搜索引擎的构想,赢得400万美元的投资,几年后这个公司创造出了近70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投资回报率高达几百倍。美国表现最优秀的股市家和高新技术企业主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
2.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到中国考察,发现中国的中学和大学普遍缺乏创业教育。事实上我国的创业教育开始于上世纪末一些高校自发性的创业教育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几所高校分别为在校生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清华大学则首开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先河。诞生于1998年的清华创业计划大赛,自举办以来,共有数百支团队、数千名学生参与,先后诞生了视美乐、易得方舟、奇乐无限等有影响的范例。经过多年的探索,创业计划大赛回归到“培养人”的主要目标上来,以大赛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藉以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理念、技能和素质,为日后更成熟的创业实践做好准备。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大学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给予政策和经费的支持,探索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2005年 9月,国际劳工组织、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启动了中国大学生KAB(Know About Business的简称)创业教育项目。
3.在我国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项目的成员国,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至今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近年来得以有效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离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离社会和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据官方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问题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出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有关部门对毕业生选择创业的调查显示,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比较少,而在选择创业的大学生中,受过培训的少之又少。因此,当前在我国开展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三、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1.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所谓渗透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创业文化或者理念的熏陶。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属于经济学领域,还没有成为一级学科,甚至连二级学科都不是;各个高校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还没有系统地纳入到国家的教学安排中。我们不能等待,应一方面探索,一方面在各学科中渗透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学过程对于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敢于张扬个性、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与人合作等,这些通常是创业成功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2.开设创业教育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对学生积极宣传创业文化、普及创业知识,以形成尊重创业、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思想意识,及培养学生永不言败的坚强创业毅志。并以讲座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创业案例分析,以便吸取他人经验。在创业教育讲座课上,最好采用典型的、有特色的创业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主动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以学习他人创业的经验,吸取他人创业中的教训。
3.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演讲。对于创业很多学生缺乏信心和勇气,因此,学校要不定期地请来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到学校演讲,使学生经常能够得以和投资、管理领域的高层人物接触,学生自然而然培养起创业的自信心。也可以请创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母校言传身教,让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来进行现身说法效果更好,那些创业有成的师兄师姐是最好的榜样。让他们用自身艰苦创业的经历和业绩教育广大学生,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学习创业方法,激发内在的创业潜能,使创业不再高不可攀、让人生畏,使他们感受到创业成功者就在他们的身边。
4.组织开展各类创业赛事。创业竞赛活动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试验场和演习所,对于激发创业欲望,增强创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应该经常开展科研创新和创业计划竞赛,并组织好学生参与如“挑战杯”之类的省、国家一级的大学生创业赛事。应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计划是学生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表现出来的一种方式。有些创业计划可以直接孵化出企业。创业计划大赛是以提高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业素质为目的的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也就是通过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地思考和动手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开拓新生活,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中大大激发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热情,使之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接受创业教育,并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挑战,是适应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具有创业的意识和精神,同时具有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创业本身是高水平的就业,创业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纪世瀛:《创业教育及体系构建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意义》。
[2]国家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
他叫王雷,今年25岁,是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一名大五学生。走近一点看他,皮肤黝黑、笑容开朗,消瘦的身躯“立”在轮椅上,轮椅下面空空如也。确切地说,他只有上半身,他是靠腰椎“立”在轮椅上的。
1998年9月24日,王雷骑自行车放学回家,一辆疾驰而来的大货车将他挂倒,他被拖出了十几米远。当他睁开眼睛想爬起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已血肉模糊。再也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做了高位截肢手术。
从医院回来,王雷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后来在父母亲的鼓励下,在身边朋友不离不弃的相伴下,他开始逐渐恢复自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虽然身体残疾,但是精神绝对不能残废。
三个月后,坐上轮椅的王雷重返学校。他战胜了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并最终考上了安徽医科大学。王雷说,自从出车祸后,就非常向往上医学院,想通过学医改变一下自己的目前状况。即使以后无法就业,他也可以回到家乡,为村里人服务。
在大学刚开始上课时,王雷还是比较胆小的。面对许多人说话的时候,声音都发抖。但老师们常常让他在课堂上发言,本来性格开朗的他,说着说着胆子就大了起来。学校和老师都很关心王雷,同学们也不例外。遇到楼梯,总有好心的同学背他;有时候在路上,也会有同学替他推车。老师同学的帮助与鼓励,使王雷逐渐乐观活泼起来。在大学的五年生活中,王雷不但努力学习,而且参加了很多社会活动,还苦练唱歌、演讲。王雷的一位老师说:“这个孩子非常坚强,从不轻言放弃,取得了许多佳绩。”据介绍,王雷在2008年获得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园歌手大赛特别奖等荣誉。
王雷的坚强与所取得的成绩感动了老师与同学。学校让王雷担任心理信息员,王雷就常常以自己的故事开导那些遇到挫折的同学。常有人找王雷谈心,诉说自己的困惑。多的时候,一天有近百人通过短信和他聊天,诉说他们遇到的挫折和郁闷事。王雷总是真诚地倾听,耐心地劝导。王雷的辅导员老师说:“王雷的心理辅导做得非常成功,效果比我们老师还要好。在学生中,大家都非常佩服和尊敬他。他是许多学生心中的‘导师’,甚至还有外校和外地的学生慕名而来。”
有一次,一名男生因感情问题举刀轻生,脖子上已经割出了一道口子,幸好被王雷劝阻了下来。王雷和他深谈了好几个晚上,告诉他自己是如何渡过难关的。最后这个学生坚强起来,将精力投入到了学习中。
5年的大学生活,王雷给近千名学生做过心理辅导。他笑着说:“常常是我摇着轮椅,就有学生跑过来说,我就是和你在短信上聊天的某人。然后非常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让我觉得我这个心理信息员当得很值。”
关键词: 交际意愿 支架式教学法 教师主导作用
中国大学英语课堂似乎被普遍认为以应试教育(CET-4)为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薄弱,英语课堂中存在众多缺乏交际意愿的学生。根据Willis提出的,最理想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应该是运用目标语言激发学生现实交流[1]。作为一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语言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有课堂交际意愿(WTC: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以及现实生活中善于用英语互动交流。然而,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主动或自愿参与交际的可能性较小,仅仅有个别性格外向且自我感觉英语水平良好的学生才愿意主动交流;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于交流互动,他们往往缺乏积极主动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比如有的学生词汇量不够、句型不熟悉、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或者大外课堂的现状是多个班级合班上课,大部分性格非外向的同学不好意思在众人面前开流,课堂上普遍缺乏交流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的交际意愿无疑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国内外有关影响英语交际意愿因素的理论研究,针对我国大学生课堂英语交际意愿现状,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的重要因素,调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采用源于西方的支架式教学法授课,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课堂交际意愿。
一、理论模型
交际意愿(WTC)是指“发起交流的意图及倾向”[2]。MacIntyre和Charos发展了一种二语交际意愿模式,这个模式表明情感因素如态度、动机、自我评价能力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对交际意愿的影响。后来研究者逐渐发现交际意愿要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3]。MacIntyreP. D,Clment R.等人强调交际意愿所具有的情境可变性,提出交际意愿是受到情境因素的影响。他们指出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交际意愿,比如讨论的话题、交际双方的熟悉程度如何、交际时在场的人数多少、交际情境的正式程度、说话人被评价的可能性等,这些因素是构成交际情境的要素[4]。MacIntyre等人从理论上建构了一个金字塔状图形的二语交际意愿模式(WTC)。他们认为,个性、语言学习能力、群体氛围、群体态度、群体动机、社会环境,对交流的自信和交际能力交互影响着交际意愿(WTC),这一金字塔式的图形模式阐述二语学习中交际意愿的复杂性,较全面地解说影响交际意愿的各种因素。
二、影响课堂交际意愿的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学者对交际意愿做过研究探讨,根据中国大学生具体的英语课堂交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Peng,JE.提出在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影响下的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模型,指出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WTC)的因素,主要为两方面:一是个人情境因素,另一个是社会情境因素[5]。Peng,JE.总结的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WTC)的因素综合了诸如个人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影响二语交际的一些元素,其中个人情景因素包括交流能力、语言焦虑、冒险精神、学生期望信念;社会情境包括班级氛围、团体凝聚力、教师支持、课堂组织因素。根据Willis提出的:最理想的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应该是运用目标语言激发学生现实交流。这一传统的交际形式IRE(Initiation――Response――Evaluation,教师发起谈话,学生做出反应,之后教师做出评价)通常限定了课堂上的交流是有限,并没有真正激起学生的交际意愿,学生的反应仅仅是被动地交流。为了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交际动力,教师必须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自发交流运用,从而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用多样性的课堂组织来促进交流互动,以代替以往的单调枯燥的语言教学。设计的任务可以集中于语言特点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一些说明材料和分配学习的任务应该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用英语的辩证性思维和分析能力。Willis的研究指出学生第二语言课堂的交际意愿不是静止的,而是会受活力和周围环境影响的。为了激励和维持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教师可以考虑满足学生的期望,提供更多的教师支持和构建和谐关系,都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起着主导作用,类似扮演引导者、服务者、顾问、协调者、评估者等多样化的角色。
三、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
根据Peng,JE.提出的影响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交际意愿的因素,结合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多个班级合班上课,教师要设计一系列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有目的自发地交流运用,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源于西方的支架式教学法(scaffolding),对激励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当学习者不能独立解决学习问题时,需要在教师或他人的合理帮助下达到发展水平。这里的合理帮助意味着教学中教师所做的工作,即搭建支架。维果茨基的这一理论强调教师在课堂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根据支架这个建筑隐喻,伍德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更有经验、知识者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暂时的有效支持[6]。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有利于加强生间的互动交流。罗森赛恩认为,支架式教学就是教师或更有能力者为帮助学生解决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而提供帮助、支持的过程[7]。多那得将支架式教学模式看做是一种情境教学,即有知识的参与者包括老师能为一同参与的新手创造一种支持条件,以将新手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普利斯里为支架式教学模式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其学习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8]。
四、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的实施过程――以课文的导入为例
大学英语课堂每单元课文的开始导入部分(Lead-in)都可以用支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核心内容,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交际意愿(WTC),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新课的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warm-up activity),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课堂的导入是让教师顺利进入课堂内容教学,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被良好的导入环节激发;师生积极地融于课堂,有助于教师轻松愉快地授课。采用支架式教学法,首先,英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轻松而有趣的开放性问题,这将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主动发言的机会,促使学生有此交际意愿。这一系列的问题(open questions),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机会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于是良好的班级英语交流氛围便形成了,因为班级氛围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WTC)的因素之一。课文导入的问题设计不仅仅与课文主题紧密相关,还可以与日常生活话题相关,当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对支架问题进行适当设计是必要的;这不仅对交际能力加以培养,还对于英语写作等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的第2单元为例,课文标题为“A busy weekday morning”(New Horizons College English Book1 Unit2)。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是“代沟”,课文主要讲述一个平常工作日的早晨,一位初中生和父母早上为发生的一些琐事而引发的代沟问题的深思。教师在讲授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引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1)Would you like to pour out your troubles to your parents when you meet with some difficulties in your life?学生的回答大部分都是否定的。于是教师可以接着问第二个问题:(2)Would you like to pour out your troubles to your bosom friend?学生的回答基本是肯定的。若学生对bosom friend不理解,教师可以对bosom friend做个解释或举例给出几个近义词,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接着教师继续提问:Why?此问题是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请学生和邻座的学生探讨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烦恼的原因,以及愿意和好友分享烦恼秘密的原因所在。其次,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思考的素材,比如放映一段相关电影片段,帮助学生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教师可以选放曾经荣获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由詹姆斯・布鲁克斯导演的爱情喜剧片“Terms of Endearment”(《母女情深》)中的经典片段,即孀居的主观、专横的中年妇女奥罗拉・格林干涉女儿艾玛生活的片段,或者女儿艾玛临终前的那个片段。这些片段使学生立刻融入影片片段感人肺腑的情节之中,并积极地投入对本单元主题“代沟”的讨论中。最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How to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如何逾越代沟)?此时,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被采用。小组讨论的活动是师生单一交际活动的扩大和延伸,可将学生分成五六个组,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增多,若有学生对某个句子词汇、词组、句式不会表达,可以直接请教教师;之后,每组再选出其中两个成员,以对话的形式对此话题做个探讨,或者每M选派一位学生将“代沟”这个话题以演讲或写作的思路有条理地给全班学生做个陈述。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有所改善,积极主动性有所提高。
以上导入部分的授课程序主要特点是教师采取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采用提出发散性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便于引导出本课文将要学习的“代沟”话题。通过搭建支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选放相关影片,逐步引导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熟悉本课的主题,通过影片及自己的经历去探讨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代沟这一话题,是个耐人深思的开放性话题。这些问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堂积极思考善于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采用提供电影片段、引导式提问、给出关键词、基于学生的回答等脚手架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巧妙自然地引入课文主题。同时教师充当参与者的角色,到每个小组帮助学生解决不会表达的词汇及句式,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与教师交流互动,学生的语言焦虑状况得以克服,有更多的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正面评价,以积极鼓励学生为主,激励学生课堂再次开口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可见为了激励和培养学生的课堂交际意愿和达到学生的学习期望,提供更多的教师支持帮助,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等到学生稍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时,可以试者拆掉所搭建的支架,引导学生自主搭建支架,最后敢于冒险得完全抛弃支架,以完成英语交流能力的自我培养。
五、结语
支架(scaffolding)犹如一个桥梁,用于建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即将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之间的纽带。支架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达到良好的效果,不仅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而且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使学生很好地形成相应的现实英语交流能力。通过由Peng,JE.提出的影响中国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WTC)的因素,以及大外精读课堂导入环节支架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见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整堂英语课的效果成败及学生的交际意愿培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英语教师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体现了多样化角色,例如扮演了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顾问、协调者、评估者等角色;教师对英语课堂上真实交际环境的创造起着关键性作用,班级英语氛围是影响中国大学生英语课堂交际意愿(WTC)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课堂上营造出和谐、活跃、积极的英语学习气氛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另外,教师给予学生的支持和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加强交际意愿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帮助学生克服二语焦虑,最终促进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英语现实交流能力,进一步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⒖嘉南祝
[1]Wills D.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 Press,1996.
[2]MacIntyre,P.D.,Baker,S. C.,Clément,R,Conrod,S.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Social Support,and Language - learning Orientations of Immersion Student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001,(23):369-388.
[3]MacIntyre,P. D,& Charos,C. Personality,attitudes,and affect as predi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6,15:3-26.
[4]MacIntyre P. D.,Clément R,Dornyei,Z,&Noels,K.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8,(82):545-562.
[5]Peng, JE. In JunLiu(ed)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London:Continuum.2007.
[6]Vygotsky,L. S.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Tag 微软、总裁
陈永正、唐骏、李开复、吴士宏,在人们眼里,在微软这样的公司做总裁的感觉,就像超人那样――拉风!可很多人却不知道,就在几年前,从杜家浜,到吴士宏、高群耀,再到唐骏,历任微软中国总裁的频繁更迭,让业内人士不得不调侃说:这是个“魔咒”,微软中国总裁的任期最多不会超过两年。直到陈永正出现,才将任期“拉长”到四年。如今,陈永正也离开微软,转而投入NBA的怀抱了。所有人都在猜测,下一任的总裁将会是谁?记者突发奇想,假如我们抽取出每一任总裁身上的特质,再将其合成,那么具备这些特质的人则必将是符合微软选择总裁品味的超级人选吧。OK,闲话少说,今天就由我们来操刀,进行这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离奇实验吧!
最成功的微软中国总裁
陈永正小时候有些内向,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老师要大家做自我介绍,其他的小朋友多少都能说点自己姓甚名谁,只有陈永正不会讲,面红耳赤、抓耳挠腮的。那时候的陈永正觉得,世界上最难受的事莫过于站在人群当中讲话。那时候,他绝想不到自己今后会成为公关大牛。
从初中开始,平凡的陈永正开始崭露头角,参加基督教会,指挥校乐队,变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大学时还加入了校辩论社,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大学毕业后,他同时获得了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奖学金。伊利诺斯州立大学是美国的一流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虽然算不上一流却能读两个专业。陈永正认为计算机是一个很有意思、很有前途的专业,“我当时想,同时学习应用数学和计算机,将来两个专业结合起来可以做一些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陈永正认为自己走对了,“选学校选专业不一定要最好的,而是最适合自己发展的。”
陈永正很喜欢笑,据说他每三分钟就一定要笑上一笑,所以也有人称他为“笑佛”或是“笑狮”。然而,2003年从摩托罗拉空降到微软任副总裁时,他却让很多人感到一阵寒意。他铁腕出击,对微软中国的管理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计世咨讯总经理曲晓东评论陈永正是微软中国最成功的一位总裁:“之前微软中国区的总裁都没有解决好两个最关键的问题:政府关系、合作伙伴的OEM预装,而陈永正在这两块有非常大的突破。与联想、方正近年接连签下的共计17亿美元的大单,也毋庸置疑地证明了他在推进正版化方面的贡献。”
分析结果:自省、踏实、目标清晰、刚柔并济、公关能力超强
最富激情的微软中国总裁
大学时代的唐骏心高气盛,对周围一切都不感兴趣,不喜欢帮助别人,也就很少有朋友。虽然他学习成绩不错,但从没被选上过学生干部。毕业时,他研究生考了第一名,按道理是可以出国的,但是北邮却把这个名额给别人了。“当时我的挫折感很深,想了很久,选择了把我的档案放到北广,采取曲线出国的策略。北广同意了,但是教育部不同意,我就去找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司长。但是他拒绝了我,理由是已经过期了。”于是,唐骏接下来的每天早上7点半都会出现在教育部门口,一站就是一整天。看到上班的司长就打个招呼:“司长您好”,看到下班的司长会说:“您下班了。”出国的事,愣是一字不提。“到了第五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把名额给了我。”
在被问到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做到微软中国总裁的,唐骏说:“我不否认有机遇的成分,但是还有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勤奋、智慧、激情。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性格。”大学时的唐骏由于性格吃了不少亏,后来他就有意识地改造自己的性格。唐骏能记住公司1000多位员工每个人的名字,工作日公司负责去机场和车站接每位员工的家属……离开微软一年多了,现在他还会经常和过去的部下、员工一起吃饭聊天。在微软期间,唐骏得到的第一次重要的晋升机会就得益于他练就的好性格。
分析结果:积极、激情、好刺激、目的导向,对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基于明确认识的自信
最草根的微软中国总裁
那是1985年,抱着个半导体收音机学了一年半许国璋英语的吴士宏去IBM应聘,站在长城饭店的玻璃转门外,她足足用了5分钟的时间来观察别人是怎么从容步入这扇神奇的大门的。
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吴士宏都顺利通过了,最后主考官问她:“你会不会打字? ”“会!”吴士宏条件反射般地说。实际上,吴士宏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后,她飞奔出去,找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个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了,但她竟奇迹般地达到了考官说的那个专业水准。
在所有有关IT经理人的话题里,吴士宏总是那么具有戏剧性和个性色彩。打从接任了微软中国总裁,她就一直致力于微软的本土化。她在初入微软的简短致词里说:“我本来准备的致词是谦虚的外交辞令,临时决定最好从开始就把真实的我交代给大家。我接受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职位是为了一个理想,那就是把微软中国做成中国微软。我所谓‘中国微软’的定义是:公司在中国成长,也要为中国作贡献;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在公司里得到最好的事业发展。我和在座的大多数人一样,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更希望能有更多的本地员工更快地成长起来。我前面12年多的经验都是IBM的,我在微软的经验比在座任何一位都少。我会努力学习做一个真正的微软人。我需要大家的帮助,我不打算‘带自己人来’,想和大家一起做这番事业,拜托各位!”
有一次她在西安工大演讲,一个学生问:“我们都想把微软打败,你作为微软在中国的总裁,作何感想?”吴士宏答道:“中国逾越五千年才打开了国门,不是为了‘把敌人诳进来,一个一个歼灭,来一个死一个’;我们如果要在中国打败微软或任何人,只要关上国门就是了,不用费什么力气。我们国家真正需要的不是‘关起门来打狗’,而是要真正的自己强大起来走出国门,以真正的实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自己的品牌,而不是冠以‘中国的微软’、‘中国的IBM’之类的限制词。要能打出‘中国的×××’品牌,就必须虚心学习,苦练内功,哪怕是卧薪尝胆。”全场大学生为她这段质朴无华的话热烈地鼓了好几分钟掌。
分析结果:硬朗、负责、坦荡、直率、坚韧、真诚
最受学生爱戴的微软中国总裁
李开复曾是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也是技术牛人。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时,不断有在研究院工作或实习的学生来向他请教各种问题,有技术方面的,有个人生活方面的。李开复发现中国大学生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迷失了方向,他发现他们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却没有人指导,他非常想帮助他们,他说:“我写第一封信前,很多人劝我说,我这样做会被认为不务正业,是在做我分外的事情,但我还是写了。回美国后,这封信和后来的两封信让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在中国所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
2000年4月以来,李开复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6封信,并开办了针对中国大学生的网站(),他通过这个网站回答了大家提出的许多问题。他说:“一个好的网站就像一所好的大学。”
分析结果:儒雅、谦逊、自信、进取、睿智
从微软中国,到中国微软
从1992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至今,微软进入中国已经15年,微软在中国的变化和进展却很有戏剧性,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不少人依稀记得,四年前,微软在中国的确不怎么“讨人喜欢”:不成功的反盗版策略、生硬而死板的合作模式与价格体系、本地化的迟滞和投资的不到位,在中国不成熟的软件产业环境里被无限放大。加之内部复杂的关系导致中国区的负责人如走马灯般地更换,又进一步加剧了微软在公众中的负面形象。
而现在,微软在中国的变化的确很明显。从外界来看,有关指责微软垄断、霸道等负面声音越来越少了,转而是越来越多的与其投资和合作的消息。曾经给人“垄断”、“傲慢自大”印象的微软变“软”了:从支持各地政府部门的举措,“遍地散银”投资众多本土软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技术和市场投入,到现在软件产品价格上放弃全球统一的标准而专门为中国做出改变,微软不断为中国市场打破惯例,这些都得益于历届微软中国总裁一步步的努力。
微软是一家不断追求个性的公司,从比尔・盖茨开始,个人主义此起彼伏,企业鼓励个人智慧的相互撞击,人治制度和英雄主义被赋予了许多的神话色彩。所以,微软中国的历任总裁都是Super的,微软中国的下一任总裁将会是谁呢?参考我们的分析结果,现在开始还不晚,也许――就是你!
微软中国历任总裁简介
杜家浜(1995~1998年)
1995年底,微软北京办事处转变为独资公司,这正是杜家浜外交公关能力的体现。但由于微软无法达到政府的期望值;不受欢迎的反盗版方式也导致微软与政府对立情绪严重。
吴士宏(1998~1999年)
吴士宏是微软第一个本土经理人。她和继任的高群耀都一直致力于微软中国公司的本土化进程。1999年,吴士宏突然离开并“空降”TCL,担任集团董事、副总裁。
高群耀(1999~2002年)
在高群耀的努力下,微软在中国的形象有很大的改善。多数用户对微软有非常积极的正面认识,并认为微软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直接导致其辞职的导火索,是在北京市政府的一次大规模采购中出局。
唐骏(2002~2003年)
唐骏上任后,一直在试图改善微软在中国的形象,采取了“军乐团计划”、“春耕计划”、“护航计划”等一系列措施。2004年,唐骏出任盛大网络总裁。
陈永正(2003~2007年)
业界认为陈永正是微软中国最成功的一位总裁,打破了历史上微软CEO在职不超过两年的“魔咒”。他除了在传统的软件领域成绩卓越外,还为微软在中国的互联网战略打下了基础。
有人曾用“鸡肋”来形容微软中国总裁的位置,被剥夺市场、销售、财务、人事等诸项权力的微软中国区总裁名不符实。因为原来微软大中华区和中国区的组织架构权力交叉,造成了两个总裁职位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这也是微软中国总裁更换频繁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