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诚信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教育,以人文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加强如今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诚信教育,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教育综合改革领域的重要方向与基本导向。诚信是一个人的诚实性和信用度,体现出了其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会计专业大学生由于其将来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加强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立德树人也是如今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导向。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其不仅仅应该熟悉、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树立较高的道德品质,强化职业素养,增强诚信度。加强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其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规律的职业道德。
二、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1、会计专业大学生缺乏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基地,实践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与研究,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诚信程度的教育与培养。由于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长期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只注重掌握具体岗位技能的工作人员。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的缺乏息息相关。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大学课程的设置基本都是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与职业相关的道德教育、诚信教育,没有把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任务中来。
2、会计专业大学生教育缺乏科学的体系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是以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为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培养出的大学生难以适应如今社会的发展。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实践中,大多数老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这种方式难以使学生重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如何充分利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与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相应措施
1、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教育的文化环境
高校是人才输出的摇篮,同时是职业道德教育、诚实教育的主要课堂。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诚信度至关重要。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思维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优秀、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侧面反映,对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科学体系,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思想的指导,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快速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通过高校文化建设来促进会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诚实守信的优秀道德品质。增强高校会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吸引力,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与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校风学分建设、治学、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反映出高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在促进学风与校风建设的同时,要发展先进文化的思想的建设,坚持舆论导向的正确性,建设和谐、正确的高校校园舆论氛围。其次,加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方向与信念的体现,培养蓬勃向上、勇攀高峰、勇于创新的精神就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形成压力,增加动力。只有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才能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营造一种开拓创新的氛围,保持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逐渐培育会计专业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优化高校会计专业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的典型实践环境
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实际中逐渐培育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优化典型实践环境是优化高校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走出课堂接触实际操作,亲自体验,不断感悟与提高技能。典型实践环境包括通过对典型场景的参观、典型人物的访问调查和教育过程、内容融合所酿成显示的特殊氛围。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真正的技能,将感性认识深华到理性认识。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到相关单位实习、聘请专家到课堂讲座形式的专门课堂,提高会计专业大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对诚信的重要性。
四、结语
摘要:诚信,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刻意义。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不可无诚信。然而,大学诚信现状并不乐观,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对策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随着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要求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信用氛围。但这些年来,我国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诚信度,是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
目前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诚信意识淡薄,部分大学生甚至恶意挑战道德准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剽窃论文。一些大学生把刻苦钻研、忠诚老实视为反常,而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视为正常,甚至连毕业论文都成篇抄袭,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学生缺乏诚信,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思想观念。
(二)虚伪包装,能力“注水”。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人才资源配置体制还不完善,一些学生在就业时为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惜采用编造事实、制造虚假材料的手段欺骗用人单位。在求职中,填写虚假职务、伪造证书和履历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不还贷款,拖欠学费,违反契约。当前我国实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以资助家庭紧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为目的,以学生的人格和信誉作为担保的贷款。
(四)行为失范,道德失信。现在大学生借书不还、偷盗、赌博、酗酒闹事、破坏公物、撒谎等行为屡禁不止。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正处在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中,公民的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强,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新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失信浊流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泛滥成灾。从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薄、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失等,使人们对传统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德育存在偏颇
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诚信育人的观念不够强。不少高校往往只注重教授文化知识、技能,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方面观念淡薄。此外,当有些学生由于不诚信将要受到处罚时,一些教师竟然表示同情,甚至为他们说情、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产生了不良影响。
(三)家庭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现实社会中的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在应试教育体制背景下,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在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和培养才艺技能上,而对诚实守信等道德品质的培养却只是“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家长还把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传播给了孩子。不当的家庭教育会使子女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诚信品质,学会处事“圆滑世故”,而这种特质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
三、增强大学生诚信的对策
(一)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诚信在道德层面上的涵义,却忽视了从法律角度进行诚信教育。首先,要将诚信在道德范畴与法律范畴的涵义向学生讲深、讲透,使学生明白诚信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一项法律义务。郑凌云说过:“诚信又是一个法律范畴,它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讲究信誉,恪守信用,行为合法,不违背法律和曲解合同条款等。”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维护诚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其次,既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又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法律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会明确地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制裁;而道德对违反义务的行为却无强制性后果,制裁手段也只限于舆论的谴责,如果当事人公然蔑视舆论,道德便对之无能为力。
(二)要创造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将诚信内化为价值追求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学术氛围。结合学生思想状况,科学确定活动内容,有效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的全方位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在关注诚信、思考诚信、了解诚信、实践诚信的过程中,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价值追求。
(三)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规范信用考评体系
大学生信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品行说明、诚信纪录、学习情况、健康情况、经济情况、个人意见、学校意见等。学校首先要选好诚信教育与管理的“切入点”。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向新生发起“诚信倡议”,开展“诚信大讨论”、“诚信辩论”,并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新生签订承诺书,并建立诚信档案。诚信档案将伴随学生度过四年大学生活。李国庆在书中给过建议“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同时,还应规范大学生信用考评体系,形成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四大评价标准,对诸如考试作弊、不按时贷款、不履行就业合同等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并进行跟踪测评。以此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入党、申请助学贷款、评定奖学金等的依据”。
总之,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者我们应结合具体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为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北华大学)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 本文试从诚信教育价值选择的角度入手,论述中国传统诚信观、和谐社会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对当代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指导意义,以在思想上对高职诚信教育建设作出有益探索。
诚信问题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诚信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要求,对当代高职生而言,诚信也是一种人格品质和信用资本。高职诚信道德建设,对提高高职生的道德水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诚信教育的价值和效果,就必须重视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科学的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对于诚信教育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只有把握了诚信教育价值选择的规律和方向,才能使诚信教育的实践产生出实效。高职诚信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追求真善美,它的根本价值取向则是为了实现道德至上。在当前“诚信缺失”和“诚信危机”的社会形势下,我们要求在价值选择的过程中,能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指导、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平台和目标和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
一、回归传统:以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诚信教育
在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中,诚信思想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诚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我国古代的各派学说中,有许多关于“诚信”的论述。关于“诚”,《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不自欺也。”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是说,只有内心真诚才能达到明晓道理,这叫做人的天性。
关于“信”,孔子在《论语》中曾38次提到“信”,并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称为“五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信必行,行必果。”(《论语·子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孟子要求“朋友有信”(《孟子·藤文公章句上》),《吕氏春秋》中说:“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吕氏春秋·贵信》)
总之,古人对诚信观及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在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中,应提倡思想回归传统,批判性地继承和弘扬古代的诚信思想,深入挖掘传统的诚信资源,对于在高职生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诚信教育手段,以传统诚信思想渗透进当前诚信教育过程中。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育者在发挥传统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必须敢于创新,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情感。高职院校在加强诚信教育过程中,可以建立专门的诚信教育网站,扩大诚信教育的影响力,可以开设网络诚信教育课程,结合学生实际,对某些诚信缺失问题向学生做出解读,还可以采用讲座、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诚信教育相关信息,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教育状况。
第二,构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体系,通过“两课”教育与诚信教育专门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思想现状,根据高职生的心理特点,解决学生在诚信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诚信“误区”。构建诚信教育体系,还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学生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意义和价值的重要平台。诚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文化名胜、弘扬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三,加强对诚信教育者的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教育者的诚信形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诚信教育者是推动诚信教育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教育者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传统文化素养等,对诚信教育接受者具有示范效应。只有通过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才能实现并坚定高职生的诚信信念。
二、关注生活:以和谐社会为平台建设诚信教育
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憧憬和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目标,和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观念。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目标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它对高职生的诚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在高职生诚信教育的价值选择过程中,应该基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以和谐社会建设为平台,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转贴于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则。“和谐社会”蕴含着人文、人本、人道等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尊重他们的合理需要,尊重他们的能动性、多样性和创造力。诚信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坚决反对“管控压”的教育方式,根据高职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正确地引导他们诚信思想的发展,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诚信品德和人格素质。
第二,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高职院校是对高职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实际载体,必须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和谐的校园文化对高职生诚信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必须在校园中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在和谐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职生更容易培养出和谐共处、讲诚信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观念。
第三,培育高职生和谐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包含了塑造“和谐人”的理念。任何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内容内化为个人的内在信念。和谐的心理是接受教育的基础,诚信意识是形成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完善的人格心理又造就完善的诚信意识。诚信教育也必须重视在“和谐人”理念下,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塑造和人格教育。
三、启迪人生: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诚信教育
科学发展观呼唤一个诚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才能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当前诚信教育所遇到的危机。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诚信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目标。科学发展观有两个基本的内涵: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了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包含有社会秩序、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和谐等方面。在全民中形成普遍的“诚信意识”,形成一种“诚信至上”的社会公德,诚信教育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也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原则,人的发展不仅包含了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发展,也包含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还包括人的个性、素质、品德的全面发展。诚信教育以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目标,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最基本的保证,也是提升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基本保障。
第二,诚信教育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诚信教育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导,首先,诚信教育要讲究统筹协调。高职生诚信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在高职院校这一主阵地中进行,还必须使教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贯穿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因而不仅要统筹协调诚信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之间的关系,还要协调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还必须重视协调家庭、社会及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和作用。
其次,诚信教育还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这要求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必须使教育本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必须使学生保持可持续发展性。要保证诚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发展,根据社会的实际,不断在诚信教育的理念和观念上革故鼎新,在教育的方法、内容、机制和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总之,只有立足于高职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诚信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伟平.论价值选择的主体性和合理性[J].湘潭工学院学报,1999,(1).
[2]朱永新,徐艳,秦燕编.诚信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实现学校“一年像样、二年出样、三年做榜样”为目标,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重点,进一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主题月活动为载体,以检查、评比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为争创昆山市德育示范学校,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要适应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做到全员育人,而队伍建设又是全员育人的关键。
1、完善管理网络。
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善校内"一点三线"的德育管理网络格局,实行校长总负责,德育处具体负责,法制副校长密切配合,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机制。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提高队伍水平。
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具体设想:一是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重点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未满三年)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交流、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促使班主任能做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性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将敬业奉献落到实处。二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1)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2)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3)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4)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5)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6)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7)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8)替家长分忧──孩子校园生活愉快、安全,家长无须挂念。三是加强跟踪指导,每月不定期听一些班主任的晨会课、班队课,及时交流、总结,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四是加强宣传,本学期还将推行班主任一日工作展示活动,利用校园网、红领巾电视台,宣传先进班级的事迹,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五是加大检查力度,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建立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并加大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向优秀班主任倾斜。
3、树立师表形象。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学校将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法规、德育文件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专题学习和讨论。同时在教师中大力实施“师表工程”,要求教师对照师德要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结合行风评议活动,开展师表形象设计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使全体教师主动适应德育教育的新形势,真正成为德育管理者,实现德育"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充分发挥少年城管学校的作用,继续建好国旗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学校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狠抓养成教育。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与现代社会的文明紧密地结合起来,把朱柏庐先生的思想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从今年起,将每一个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规范月,定主题、定内容,开展实实在在的主题教育,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尝试开展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期末将评选出一批行为规范示范之星。
3、渗透人文教育。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重点落实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物化环境的建设,完善现有的文化建设成果。加强校风建设,人文环境建设,突出优秀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加强校园管理的制度建设,使学校保持绿化、净化、美化和人文化,同时开展有关活动,进一步感受校园文化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年内,力争成为首批昆山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4、加强法制教育。
以法制教育月为契机,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采取法制讲座、组织竞赛、举办模拟法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建立后进生帮教制度,落实帮教责任制,坚持做到“三定”,即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以确保帮教工作不留死角,消灭在校生违法行为的出现。同时继续办好少年城管学校,加强国防教育。
5、开展心理教育。
今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抓好“快乐小屋”的心理咨询工作,抓好学生的日常心理疏导。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人格。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班级环境美化。
班级环境要做到美化、净化、人文化、教育化,继续进行每学期两次的"洁齐美"教室评比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2、升旗仪式序列化。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要求内容丰富,在保留传统的爱国、励志等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同社会生活、时事政治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形成序列。
3、广播、电视节目多样化。
红领巾广播每周播放,各个板块安排合理,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继续起用校园电视台,使之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四)深化雏鹰行动,锻炼学生才干。
1、深化雏鹰争章活动。
抓好少先队工作这个主方向,深入开展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本学期配合主题月活动,将争达以下章:
二月份:行为规范月行为规范示范之星三月份:学雷锋活动月奉献章
四月份:法制教育月守法章
五月份:传统教育月红读章
六月份:诚信教育月诚信章
2、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
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二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月"活动,三月份开展"学雷锋活动月"活动,四月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五月份“传统教育月”活动,六月份“诚信教育月”活动,在活动中寓教于乐,同时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增长学生艺术才能、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善于合作的力争上游的进取精神。
3、开展“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教育活动。
为隆重纪念55周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将继续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以“祖国明天更美好”为主题内容的读书教育活动。要结合宣传昆山改革开放25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同时,激发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刻苦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拓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活动于五月份“传统教育月”为开端,组织开展“1+3”活动,即读好《祖国明天更美好》一书,举办演讲比赛(五月份)、知识竞赛(六月份)、摄影比赛(十月份)三次活动。
(五)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保质保量用好家校联系册,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书面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名家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上半年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并把家访工作纳入对教师工作的考核之中。
2、开放教学活动。
开放教学,是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又一形式。本学期将继续对五、六年级进行向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并召开学校、班级家长座谈会,沟通情况,交流家教经验和体会,促进家长与家长间、家长与教师间的情感交流,进一步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
3、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外辅导员、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共建活动。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六)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本学期将组织部分教师上思想品德观摩课。
2、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三-六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世界,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结合德育课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