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沈阳的中学范文

沈阳的中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沈阳的中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沈阳的中学

第1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终身体育 体育兴趣 自我锻炼能力

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最有利的场所。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继续经常地从事体育锻炼,取决于自身的终身体育意识,而一个人体育意识的程度取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效果。如何使学生在校期间既能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技能,又能使他们有几项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运动项目?如何使他们既能在校阶段锻炼身体,又能使他们愉快自觉地在一生中从事体育运动、锻炼身体?

一、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

加强教育应成为终身体育的一个过程,而学生则是这一过程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和培养,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充分认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于国于民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我们还要充分做好学生体育观念的更新工作,即终身体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的热爱、兴趣、爱好就愈大,终身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就愈稳定;提高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就能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1、从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

2、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一是丰富教材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促使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三是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际锻炼加以维持和巩固,没有实践活动,任何兴趣都难以产生。兴趣产生于活动对象的持续接触,只有持续的接触,才能产生心理相容。在持之以恒的锻炼中,才能看到锻炼的作用与效果,才能对体育及其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稳固的体育兴趣。

4、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环境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视觉、心情和行为,因而环境的不同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要营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

三、加强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第2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契诃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源泉,利用课文情感创设情境,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使之在大脑兴奋的状态下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高尚情操的目的。欣赏诗词,主要依靠学生反复诵读和自行领悟。诵读是读诗的基础,读诗而不能背诵,等于不读,能背诵则日后必有领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把朗读和背诵放到教学的中心环节上来,用读来带动诗歌的学习并加深对其的领悟。当然,不能仅强调背诵,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从能读诗过渡到能懂诗再到能悟诗上来,因此,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多注重背诵和鉴赏两个方面。诗歌鉴赏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考点,所占分值也在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就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重视诗歌鉴赏的方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及高尚情操。那么,诗歌鉴赏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作品背景的介绍

每一位作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就决定了他的作品与众不同,比如李白,他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作品中多用奇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知道了这一点,要理解他的“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不感到困难了。而作品的创作背景直接影响作品的主题,因此在鉴赏中也是不可能忽略的,比如我们读白居易的《琵琶行》,了解了他的写作背景,就不难理解他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感慨。

二、作品意象的把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客观事物。它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鉴赏诗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审美单元。鉴赏时把握了意象就有利于理解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在鉴赏诗歌时,要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将各组意象串联起来,然后再从整体上解读。如杜甫的《漫成一首》,由月、灯、鹭、鱼等四组意象组成了一幅恬适静谧的画面,同时还应辨析意象的色彩、虚实、动静等来鉴赏诗歌,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王维《山居秋瞑》中“空山新雨”“明月”“清泉”则给人一种幽静恬适之美。再如“风静花犹落”静中见动,“鸟鸣山更幽”是动中见静等等。

总之,无论是意象的串联还是辨析,都得靠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因为任何一个意象都与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历史的适应中被赋予了某些言外之意和情感色彩。例如,中国诗歌中的“月亮”就是一个含有愁思、别情的象征意象:“床前明月光”“月是故乡明”;“杜鹃”是悲切的象征,如“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些意象已成为汉民族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在教学中只有指导学生广积博览,提高文化素养,才能提高诗词鉴赏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读教科书。”因为审美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如果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们的爱好、期望、需要、心理特征和美学追求,无的放矢,肯定收不到好的效果。比如,在讲授宋代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时,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但学生对这一句并不十分注意,因此,讲授前,准备了一个小故事资料: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致函明诚,明诚叹赏,自愧不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阙,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阅读时便会仔细揣摩句子,去深刻地体会句中蕴含的情调与美感。

三、作品意境的体悟

意境是由意象构成的。“意”就是情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也即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因此,我们常说的意境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是表现古典诗词主题思想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意境的构成一般表现为情和景的有机结合,其结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寓情于景。这类诗词写景占较大的比重,有的甚至全都写景,但写景不是目的,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从表面看都是写景,而实际上是情寓景中,景融情中,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之情。(2)情中藏景。这类词以抒情为主,但又不是抽象地、空泛地抒情,而是在情中藏有景物。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两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侧重情写尽时间绵长,第三句写景,登上幽州台极目远眺,只见空间辽阔,天老地荒寂寞之感顿然而生。第四句则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独寂寞,悲哀愤懑的情绪,读这首诗就能感受到苍凉悲壮的气氛。诗人的形象也生动鲜明,显现的“情”与潜藏的“景”和谐地融合在一起。(3)情景分写。这类作品多是触景生情之作。如高适《别董大》中,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是写眼前之景,暗处境恶劣,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诗人安慰朋友的话,表达了与董大的深情厚谊。又如杜甫《登高》,前四句抓住景物具体刻画,“风急”“天高”“渚清”“沙白”“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等,后四句则触景扦怀,抒发自己万里漂泊,多病的孤独悲苦之情。因此,对于诗歌意境的鉴赏,主要就应抓住这几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只能掌握了这些,才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

第3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审美素养;审美情感;审美能力

1以点拨激趣为前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一般而言,根据学生的审美认知规律,发展较为缓慢的是学生的兴趣,但兴趣却是学生审美的原动力,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关注,没有关注就不会有感情,也就无法让学生全情投入,无法最大限度地开发其进行审美认知与思考的内在潜能。因此,教师要想依据课改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兴趣。将课程内容呈现活泼多样的形式,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特征,并紧密联系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美的独特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从艺术的角度去学以致用,追求生活。着眼美术的学科特色与艺术价值,从学生基本学情出发,综合运用五花八门的教学手段,创建诸如文化景观、美丽景色、角色扮演等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以境入情,以情激趣,促进学生审美热情的提升,焕发其对于美的热爱与感怀。

2以提升审美感知度为依托,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作为审美活动前提的审美情感,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是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的“核心能源”。缺乏审美情感,审美活动的主观参与意识就会大幅弱化,就无法进入欣赏美的境界。审美情感的发生机制是个复杂的、多元素交互影响的过程。一般而言,其主要的途径有:一是生活情感的加工;二是审美体验的融聚。在针对学生开展美育的过程中,总存在这样的弊端:就是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被边缘化、器物化,简单的当做承载权威理论的容器,自己难以达成对于美的体验与感受。审美情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接受了别人的想法,就没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无法了解审美的真正含义,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参与到审美活动中的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感受。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秉持一种对话的意识,坚持一种无功利、超凡脱俗的心态,按照平等主体的角色定位,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完成对于美的发现、认知、体认,乃至实践,进而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自身审美的敏感度。

3以树立健康审美观为核心,正确进行审美活动的实践

审美观是指一个人用怎样的审美观点、抱怎样的审美态度和运用怎样的审美方法对所有审美事物进行审美活动的总称,是一个人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集中表现。审美活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它还包含了理性的内容。心灵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成年人的心灵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教师,要想切实发挥美育的实际效用,就必须在科学的育人理念指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审美观,并以此为指导增强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促进其对于美的内在体验与外在创造。

4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审美素养

审美能力,是对于各种事物的综合判断能力,是对于特定审美意象的感知水平。要想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关键就在于正本清源。所谓“本”就是学生的审美观,“源”就是学生的审美实践。有正确的审美观指导,审美实践才能更加科学;通过审美实践的深入,能够丰富审美观的内涵和外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科学审美观的指导下,去大胆地感悟,去积极地学习,去深入地实践,进而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而且审美者通过个性的审美活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突出了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的过程也是种审美能力的再创造。

总之,审美教育如果可以打破狭小局限,在各种教学实践中结合积极的态度,打开新的视野,将带领素质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老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愉快、放松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欣赏美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第4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 健美操教学 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兴趣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为目的,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体育锻炼项目。健美操的动作有内容丰富、新颖独特、变化多样等特点,各种动作均有健、力、美的特征,并充分展现出刚劲有力、协调、韵律、动感、优美和青春活力等健美气氛。经常进行健美操练习,不仅人体健美,而且能培养人的协调性、灵活性和乐感,更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富有活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净化心灵的目的。大学生都具有求新、求趣、求美的心理,而健美操刚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健美操的动机

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因。首先,教师要从激发需要入手。学生对运动没有需要,便无法形成积极的运动动机。老师在教学中,要强调健美操特有的审美价值,突出其改善形体、娱乐身心和展现自我的功能,以激发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动机,从而积极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变被动为主动,慢慢养成习惯。

二、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不断进取。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健美操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她们的练习内容。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或好看的动作组合成热身操,还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爵士操和搏击操来丰富教学内容。

2.选择恰当的音乐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练习者听到旋律优美的音乐及强劲的节奏之后,会产生情感的联想,会产生一种想参与、想活动、跃跃欲试的刺激作用。因此,要选择轻快、优美或热情、奔放的或深厚、沉稳的音乐来进行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随着动作、节奏的熟练,一个练习组合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从而既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还训练学生的乐感。

3.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手段

虽然健美操动作丰富,有音乐刺激,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法、手段单一,总是单调地重复,学生慢慢就会乏味、疲劳。在教学初期,学习基本步伐时,先只做简单的手臂动作,当有一定基础后,加上一些手臂变化,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眼前一亮。当基本步伐学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进行步伐比赛,看谁反应快。在音乐伴奏下,老师说出步伐名称,学生马上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既能巩固基本技术,又能调动练习积极性。在学习组合动作时,老师应先讲解示范动作,让学生模仿,当学习一段时间后,老师就不讲解,只示范,让学生观察学习模仿,老师根据情况做一些提问,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自学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后期老师留一个小组合动作,学生以组为单位反复看视频练习,一起讨论、练习,再看、再讨论、练习,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好。这样,一步一步,学生始终精神饱满地进行练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4.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第5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育;审美能力

一、正确认知学习音乐的意义

作为学生,我们学习生活中的音乐课程是可以随性发挥同时也是鉴赏艺术最好时间。他是随意飘洒的音节,更可以是不拘小节的歌唱表现,当然也是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课程。他并不是每个人必须热爱并学习好的课程,也不是国家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热衷音乐世界的同学可以在其中乐得其所,逍遥自在;当然对他热情度不高的同学完全也可以当做一种调节剂。同时音乐课程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学生可以在其中体会到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同学们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有效培养,在其中促进同学们的个性化展以及全面发展。

二、培养审美的措施

1、兴趣引导

学习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普通的同其他方面学习一样的技能训练,而是在领悟到这样一种心境之后的一种有关于文化的学习。只有跳脱出那个狭隘的限制之后,才能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环境下面感悟明白音符的排列组合,才能真正体验音乐家们放于音乐之中的灵魂。

2、真切的教育教学方法

再抽象的艺术在不断的推敲和总结中也是会拥有一定的学习套路的,所以这就存在了我们要如何去学习她我的问题。我身临其境体验到的就是四个字“愉快教学”。这样的方式方法更加适用于中学阶段,此时正是兴趣大于一切的时间,老师们同样强调的“寓教于乐”就是这个意思,要求在无穷的乐趣中间蕴藏深刻的教育意义,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成果。

3、新颖的教学模式

同其他科目一样,在激起了兴趣之后能够保持持续学习状态的就是要有一个适应的、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大可以采用同其他科目同行的例如多媒体教学、电教化教学等方式,补充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这样的方式更加适用于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以更新颖、奇特的方式迎合他们的习惯,有使得同学和老师都享受着这个过程。

4、相近内容的赏析

首先对于音乐专业方面的学习就是化抽象为实像的学习。现在社会注重年轻人们的耐心、恒心及持久力的保持在这样的一个专业上面的学习就能得到锻炼。任何一段音乐、一首曲子都是不能迅速知道结果的,是神秘的,要求用耐心等一切细腻的情感去磨他,这也并不能单纯归类为实践出真知,更恰当一点地说就是耐心出真知。引导学生聆听、欣赏音乐领域中间高雅脱俗性质的音乐,可以非常直接地对同学们产生精神领域的鼓舞以及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此外,这样高尚艺术熏陶的方法不仅仅限于音乐世界,具体乐器、绘画、甚至建筑,只要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都可以给同学们带来非常直观的感受以及相关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平时生活中间对于任何事物的看法也就是所谓说的审美能力。同样适用于生活方方面面有关于审美的地方,当下的社会就是要求你通过任何事物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最后出来的审美能力,要求我们不但要掌握科学,保持理性,更加要懂得艺术,提高审美。此观点在历史上面屡见不鲜且为真知灼见。比如同于音乐方面领悟一样的有关于绘画美术方面,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就曾这样说过:“能用来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事和平。”此也可看为是从事艺术方面学习所最受用所在。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然其中比起有天赋异禀的存在,更加需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影响。每个人的每种眼光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也是后天眼界所决定的。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但能发现并感受他的能力却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和得到的。想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三、相关待改进方面

对于更多方面跟进来培养同学审美能力的各式各样方法之中,要说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接受阶段性教育的同学们正是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当然也是很多人生观确定形成的阶段,这其中好奇心强烈,可塑性中间的弹性也大,我们最不可取的方式方法就是一味单一地去强制并固定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取向。比如中学以及任意阶段通过对音乐方面的学习方可对他们进行系统的音乐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这对于提高这个敏感阶段同学们的一切能力都有所帮助,老师们应当是引导同学们抓住学习音乐这一条主线从而欣赏音乐并感知她的魅力,任何事物的学习都要以同学被引导之后的主观感受为前提。放眼中学时代,这个时段的认真学习也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质,使得其无论是于自身还是于社会都是又太多益处的表现。

四、总结

音乐的学习是轻松自在的一种模式,它结合到音乐专业以及授人以渔的教育行业可以使得同学们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神火更加充实丰富并且找到自己真心所爱的一切事物,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及感受美好、透明事物的真心,将有益于同学们将来的社会工作。因此我们要更加使得自己以及影响周围的人有一颗美好、自在的心来感受每天的生活,感受自己所热爱着的音乐事业以及以一个非常有责任心以及耐心的心态去教书育人,以自己乐观的心态去影响着更多可爱的同学们。渗透于音乐审美方面的有关于欣赏其他美好事物的眼光也一定可以让同学们聆听到生活中的美好音符,从而真正提高自身关于任何的审美能力,更好地认知生活中间的一切。

作者:李颖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霜.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12.

第6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初中学生正是思维、创意、激情和热情都最为饱满的学习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开拓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方式,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和保护。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创新要从学生阶段抓起。

1.创新的作用

1.1 创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初中化学学科来讲,学生主要是学习简单的化学用品、化学物质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公式和基础的化学实验,这是整个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知识梗概。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都是以实验为主的,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上,实验永远是物理化学这两门学科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对于这种实验性极强的学科来讲,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虽然都是基础的,但是对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讲,这些实验无疑是新鲜的,具有挑战性且有一定难度的。这些实验对学生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发展能力,根据教学经验来讲,化学教材中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学生拓展能力所必需的知识,但是在真正的考试中学生基本不可能遇到自己平时练习的原题,因为平时训练的题目都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一定的解题能力和知识拓展能力。

1.2 创新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化学世界本身就是个奇妙的探索世界,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掌握一些化学中的基础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发展。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基础之上,学生自发的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去进行探索,举例来说,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用化学中的知识来解释的,比如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一层锈质。生活中有很多这种现象,比如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医院消毒酒精的浓度是百分之七十五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日常可以去探讨的。

1.3 创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学生的特点以及化学学科的学科特点来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需要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去打破,而化学学科的知识具有无限性,前者的局限性与后者的无限性有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能力上。单纯的接触课本知识并不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创新思维和创新性学习却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创新性学习的培养方式

2.1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蹲下身子与学生零距离交心沟通,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提出新见解,消除师生间的拘谨和隔阂,和学生一起使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师生兴趣盎然,才能使课堂活力无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催化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是人类创新的开始、是化学家发明创造的源泉.对化学充满好奇的初中学生,刚开始自主学习化学时热情高涨,但是学生的好奇心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质疑情境,催化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3 创设问题情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生质疑并提出新的问题或不一样的解决方法。当然,教师设计的疑问要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梯度,要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找准切入点,进而层层递进地解决疑问。例如,在讲"有关杂质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把课本中的习题(某炼钢厂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炼铁,请计算能得到多少吨纯净的铁。)拆分成下面两个问题: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200t中含氧化铁多少吨?这些氧化铁中含多少吨纯净的铁?这样,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层层递进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

2.4 通过课外兴趣小?M的形式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将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综合锻炼与系统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提升其创造性思维。笔者组织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课后进行"烧不焦手帕"等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在这样的颠覆其认知的实验过程中,对化学知识学习养成足够的兴趣。

2.5 结合初中化学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还要采用富有激情或鼓动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冲破自己固定思维的桎梏,以独特的视角引领学生提出质疑,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因此,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有可能采取各种手段,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及意识得到培养。

第7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

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在数学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要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此,我谈谈自己的做法及肤浅体会:

1.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数学教材上的插图,应用题和一些数据材料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已经有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身居世界各地的中华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

2.结合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1 实践的观点。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科学,如讲“勾股定理”时,教师要说明早在公元一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勾广三,股修四、经偶五”的规律(即勾三、股四、弦五),并且借助图形对该定理进行了两种巧妙的证明。让学生明确,任何一个定理、公式的形成均来自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掌握自然规律的正确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的能力。

2.2 辩证的观点。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比如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像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2.3 在抽象概括中渗透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联系和发展中找出异同点,沟通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

3.1 言传身教,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首先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进行概念教学时,要运用数学语言完整、精练地叙述;对公式所起的作用要讲得确切;在板演过程中要有条有理,推理要步步有根据;书写要规范,避免“圆”和“园”、“连接”和“连结”混用。

3.2 严格要求,从小事抓起。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不合格的作业,一定要令其重做。要严格指出,在实际工作中点滴差错都有可能给国家造成很大损失。从而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

4.结合数学教学的常规性,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抓住一切时机,反复进行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8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生创新 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我们更应注意创新精神的培养。而数学课堂正是我们实施创新精神的好场所,所以我们应把课堂变成学生主动探求的课堂、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课堂。

1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我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 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发生疑问,从而产生好奇心理,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发。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这样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对问题进行设疑,在同学之间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是学生产生好奇,好奇有激发了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想也就应运而生。

产生疑问,引起思考,是需要学习的开始。疑问萌芽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唤起之时,创造正是从这里起步。

2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是“填鸭式”的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创新教育正是改革了这些弊端,不管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式,要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每一个问题。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适当选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适时引领学生求异思维进行反思,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通过反思可以强化正确,举一反三,改正错误,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反思还可以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改进教法,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3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的把握机会,敢于付之探索行为的精

神状态。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他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要有敢于创新、不怕挫折的恒心和毅力,还要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数学课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

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的提出了“人”的意识和觉醒。学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有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生创造的学习环境。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4体验创新快乐―使学生爱创造

教学和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

第9篇:沈阳的中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合唱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24-01

高中音乐教学中关于合唱的教学,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循序渐进之中,培养学生对于团体合作的观念和意识,同时合唱的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内外各种大型活动的表演需求,加强学生对于音乐活动的实践。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领悟音乐所传递出的真切情感,提升学生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目前高中合唱教学的发展现状

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所谓的应试教育也大大阻碍了高中音乐教学的进程[1],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子女的素质教育也更加注重,然而合唱教学在高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仍然是面临着下列几点问题: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国情所定,高中是学生学习最为紧张的阶段,各科教师几乎都是争分夺秒为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不少的高中挤压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如音乐、美术类课程被主课教师占用。许多学生也不注重自身素质教育的培养,这在无形中降低了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合唱教学在高中的音乐教学阶段更加难以开展。

(二)合唱难度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一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由于高中的学生还处于青春的变声期,他们的音质、音色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2],学生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同学之间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合唱的能力较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也只有有限的音乐课堂时间,而进行大强度集中的合唱训练对于学生的声带发育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学校的条件也难以允许,因此很难达到理想的合唱要求。另一个方面的矛盾则来源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青春期的学生对于合唱的革命歌曲、经典老歌难免产生一些抵触情绪,这也导致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音乐合唱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中合唱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具体举措

(一)增强互动,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合唱散发出来的感染力来自于团队合作的共同力量,合唱的基本要求必然是要齐声,要做到所有人都异口同声、整齐划一实则非常困难,不仅仅是唱歌的水平功底难以统一,对合唱过程中团队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要求也十分严格。因此教师在教授大家合唱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精神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之间建立起最基础的信任感、责任感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将自己融入到合唱的整个团体之中[3]。在合唱的过程中,只有每个人都真正把自己当作合唱团体中的一部分并且为之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整体的合唱水平,达到最理想的合唱效果。

(二)互相渲染,长期坚持,增强学生的审美判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反复锤炼的过程,高中的音乐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音乐所蕴含的情感,音乐所传达的魅力给每个人感受都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合唱需要大家把不同的情感融汇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情绪的传达相互影响,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学生对于音乐审美的感受,学生个人的审美能力也在无形之中培养起来。

(三)欣赏作品,积极向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正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一样,每首歌也有不同的底蕴和情感,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不仅需要他们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歌唱能力,还需要他们接触不同的合唱作品,从别人的身上取长补短。同时在学习合唱和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身临其境地认真感受合唱歌曲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感受,提升自我的审美能力。

合唱作为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思维方式的成熟、完整人格的形成以及对事物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专门开设合唱的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在长期的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地明确自己对于美的判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江.结合新课程理念的高中合唱教学多元化发展浅析[J].黄河之声,2015,(09):56-57.

[2]宋悦.普通高中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究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3]牟晓丹.以审美为核心的高中合唱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10).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