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第1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1.情境设计

设计学习情境要求与课程学习主体相关,尽可能接近真实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网站建设课程上,充分的发挥网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开始阶段引导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网站进行资源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分组讨论,确定小组的网站建设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选择相对简单但又有代表性的网站作为学生完成建设的目标,以防止学生好高骛远的选择最终导致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2.任务设计

在任务设计阶段任务的规范性、完整性及可操作性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法过程的态度和学习效果。网站建设课程的任务设计应该分几步进行,首先,教师应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无论任务如何设计,教师都应明白任务的设计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其次,教师要完成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分析,通过对创设情境阶段学生分组讨论的观察,教师可以基本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依据学生的能力的差异,制定一套平衡且有针对性的任务设计及教学方案;最后,当进入任务设计阶段,可以根据之前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任务划分方式,对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

3.自主和协作学习

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网站建设课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做好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共同完成好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的方向,比如学生往往对操作数据库内容动态显示十分感兴趣,但操作数据时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讨论又经常忽略知识细节,这时教师可以指出问题的所在,给予必要的讲解,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4.效果评价

第2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1.1任务前准备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1.2布置任务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1.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

1.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2.1制定合适的任务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2.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2.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总结

第3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 任务驱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30-02

1 网络课程与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以任务为线,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任务中,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学生独立或以分组形式来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学会去发现、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网络课程里任务驱动教学的应用还在初期探索中,常用于科学类课程,如计算机课程。此类课程的教学是对科学知识的实践与印证,更多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科的特点,缺乏对创新、反思、批判能力的培养。而在人文类网络课程中,如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强调对现象的批判与反思。但大部分此类网络课程还延续传统书本教材的“知识点介绍”特点,以历史章节为顺序,列举每个时期的重点现象,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只能对知识点记忆,而不能真正地思考。同时,此类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只是将静态的书面素材变为动态的网页呈现,教师从录相课里直接灌输知识,学生完成网页浏览,其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得不到监控,“自主”学习转为空谈。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里的应用如何?笔者参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程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现当代文学的设计与应用,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教学的重点方法实践。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文学类网络课程中的设计

网络课程里自主学习的实现,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首先,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上,体现出Web2.0支持的对个性化学习过程的记录与统计过程。然后,关于课程的知识点背景(包时代背景、相关知识回顾)可以采用“资料搜索任务”,学生自主总结出知识点背景。课程的知识点学习后,采用“专题辩论任务”,直接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在知识点的测试阶段,采用“作业提交任务”,上传小论文。整个教学模式的学习过程为:会员登录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任务课程学习专题辩论任务单元测试小论文作业提交任务。

学习任务1:文学史背景资料搜集——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

学生自主进行情境创设,是指学习初期,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完成者。如对“二十世纪外国文学”这段历史的描述,教师可以罗列出背景知识点的框架: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世纪初的普遍情绪、当时名人的传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资料总结与描述,在网络课程的BBS发表。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介绍出通行的历史文本。学生在与教师提供的“文本”进行阅读时,已有了前期的理解性情境创设准备,能有一定的批判眼光对待文本,从而产生情感上的交流,达到理解的目的。网络课程里关于知识点背景的介绍,如历史、文学史、社会学史、经济学史、政治史、哲学史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2:专题辩论任务——学生的批判性反思

如对“五四时期新诗的提倡者认为旧诗已是一种无病,必须丢弃古典诗歌”的批判,的观点是当时文艺发展的必然,但放到今天,此观点就值得商榷。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可以此经典的观点作为学生辩论的主题,学生以自己的体会在BBS里辩论是否应该放弃旧诗,教师再引入五四时期学者的观点,说明其提出的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网络课程里对所有人文社会科学原理的介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学习任务3:小论文作业提交——学生的综合性反思

除了具体的对文学作品的反思,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后,学生可以对一段文学史进行总体的评论,基本前期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此时的综合评论也是个性化的,从而达到文学史的总体理解。

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启发思维、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作品展示、评价总结。下面介绍实施过程中的原则。

3.1 任务要有层次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对网络课程熟悉程度不够,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和兴趣等,针对学习的不同程度来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从“资料搜集”到“资料综述”,再到“阅读”与“反思”,再到“综合论文写作”,就体现出任务的难度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让学生初次接受任务即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 任务要分散重点、难点

一般来说,课程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多的,如文学类课程通常包括一个较长时期的文学史。对于每一个章节,不适合全部都设置学习任务。对于一般章节,重在对作品的体会,要强调原文阅读,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即可。笔记可以只言片语,只要是真实的体会就行。只在部分章节设置具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过程体现张驰有度的学习节奏。

3.3 任务的操作性要好

任务的完成与呈现,操作性要好。如“文学经典在线BBS辩论”,学生在辩论主题的网页对话框输入自己的观点,点击上传,其观点即时呈现。部分课程设置了后台的审核提交功能,使学生无法即时看到自己的观点上传,审校通过后才能呈现,影响学生的成就感体会与辩论在现场感。

3.4 任务设计要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如“我喜爱的一部现当代文学作品”就比“我读《伤逝》的知识分子”要多元化。

3.5 关注完成任务时间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如果学生长时间完不成任务,他们对任务的兴趣就会降低,从而产生畏惧心理,无形中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要规定完成的时间限制,以免产生学习的惰性。网络课程的使用,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但强调在面授课的集中使用,在共同学习的氛围里,规定任务的完成时间,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参考文献

[1]文涛.“任务驱动”方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计算机与网络,2008(9):65-67.

[2]王春霞.基于网络环境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实践[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89-91.

第4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摘要】任务教学法 职业高中 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40-01

在传统的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延续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模式,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呈现的信息,在操作中也多是模仿性动作,主动性不强,加之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思想束缚,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以任务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从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过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一、任务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一)任务和情境真实性

首先,在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中,摆脱了以书本(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而立足于生活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的任务与生活密切相关,不仅要利于学生的探究,也要具有教育价值。如以报纸的编辑为例,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就是真实的某一份报纸的编辑,需要在探究中掌握版面设计(表格的应用),艺术字、图片的插入和格式化、文字方向和设置、字符底纹、下划线、删除线、着重号等基本技巧。

(二)注重自主合作探究

任务教学法不再依托教师讲,学生听,而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中相互合作探究,特别是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协调、分工,共同来完成任务。如上述的报纸编辑的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文字录入、美工、校队等。

(三)面向任务过程评价

任务教学法摆脱传统教学以结果为主的评价模式,而以任务过程为主要评价体系。换言之,任务教学法更注重对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完成度的评价,而结果只作为过程的一个体系。在评价方式上,也注重从上机考试这一模式走向完成任务的模式过渡。

二、任务教学法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环节

(一)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出和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使任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的Word2000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学生掌握文字录入、图片插入、文字排版、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等具体任务。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模拟为某一公司职员或是某一报纸编辑,而教师就是该公司或该报社的负责人,教学中,教师通过给学生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完成。在情境中,教师需要向学生呈现出具体的任务,如以某一科技论文的编辑为任务,具体任务可为设置字体、段落格式设置,特殊符号插入,表格编辑和格式化,页面设置,公式录入等。

情境创设的优点在于学生从纯教学的束缚中走出来,而以生活实践为背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到任务中。

(二)确定问题——明确任务

当教师在情境中呈现出任务后,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需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任务。如上述的科技论文的编辑中,对字体的要求为标题为小二、黑体,正文为小四,宋体,段前段后0行,行距为1.5倍行距;页面设置为上下2厘米,左右3厘米,纵向打印,纸张选择为A4等。在教学中,这些具体的任务教师需要逐条进行明确。通常任务教学法中的具体任务可采用“索引”的形式进行明确。如字体有何要求,页面设置有何要求,插入图片有何要求。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学生“领”到任务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争论、补充、修正,找出并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电子贺卡与名片制作为例,交流讨论中,小组要分别对文本框、图片的选择进行讨论,一方面是在选择图片的形式和内容上,二是在操作流程上。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小组成员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不限定在一种方式上,同时,教师在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任务教学法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但学生本身受知识结构和经验的限制,在解决问题中,或多或少地会碰到小组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以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如图片编辑中,如何制作水印图片,如何处理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等,这都需要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

(四)师生合作——任务评价

该阶段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评价,二是反馈提高。首先,当小组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品和任务要求进行对比评价,评价中主要是从过程和整体结果两方面进行,即学生是否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按相应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了任务,是否有创新。作品整体完成效果如何,在完成任务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这主要是让学生就任务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从反思中认识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师要通过对作品的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学生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文字的编辑中字体设置不对,要帮助学生找到操作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最后,要以实践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上述的名片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名片。

在新课改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模式的革新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这是职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任务教学法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也有积极意义,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究,让任务教学法成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的杀手锏。

参考文献:

[1]李波.在职高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体会[J].成才之路,2011年15期。

第5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142-02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其特点是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因此,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设计时,应从组培工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实训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完成任务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讨论研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获得成果。

项目教学法在《植物组织培养》

课程综合实训中的实施方案

以具体的几种植物的组织培养项目为中心,以高成活率组培苗、论文、答辩PPT等成果为驱动力,以植物组织培养各项技能为内容,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为学习环境,以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答辩讨论方案可行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进行方案设计。在实习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打下基础。

项目要求 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合作,在规定时间(1周)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整套工作任务。首先,教师进行讲解,提出项目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并实施方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实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结合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能很好地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熟练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各项技能、查阅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方法等。本项目教学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教—学—做—鉴”的教学流程,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及和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设计实验方案,熟悉组织培养的程序。难点是论文写作。突破重点、难点: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个子项目;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各种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2)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学生靠个人与小组合作来获取知识,学生的情感、意志、认知、实践等诸方面均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实训教学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内容要贴近实际生活。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实际操作的优势,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尝试的引导者、问题情境的策划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引导下和小组合作交流中自主动手操作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教学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进行综合实训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专业基础课《植物与植物生理》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训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及时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

教学准备 教师需做好教学准备:提供查阅资料的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化学药品、材料及仪器设备等;提供答辩所用的多媒体设备。

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项目任务完成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见表1)。

准备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的和评价要求。各小组经过讨论确定具体的实施项目,即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

实施阶段 将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包括1名项目组长),每小组完成一种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项目。每个小组在实施项目任务前,各组长应和教师交流,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流程如下:学生查阅资料——讨论总结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方案可行性分析(采用PPT分组答辩形式)——根据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评估阶段(见表2) 记录实验结果,提交项目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进行评估,同时,评选出优秀作品。(1)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评价开始时各组上台公开自评结果,特别要交流各组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可以是成绩与经验,也可以是失败与教训,让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2)教师评价。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在现场引导学生,解惑答疑,收集整理现场信息,为给每个学生评价准备依据。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之后,有教师主持总结评价。

优秀成果展示阶段 通过对成活组培苗、优秀论文、优秀PPT的展示,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5):84-86.

[2]赵晓瑜.项目教学法下《赛事组织与管理》课程设计[J].科技信息,2010(13):669.

[3]张燕,滕云,张琰,梁本国.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2):101-102.

[4]曾爱民,蒋丽波,于顺达.采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9(9).

[5]林红,马英玲.项目教学法在花卉栽培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6]宋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2006(3):43-44.

[7]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33-35.

第6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输出假设;输出驱动假设;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289-02

一、前言

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可以分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个部分,听和读是输入,说、写、译是输出。在现今社会,无论从学生需求,还是从学科需求或社会需求来讲,外语学习最终都是以说、写、译的语言输出形式体现出来的。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用文秋芳在2013年4月在“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所提出的“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为理论依据,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口语任务设计的应用,以使得学生在“新鲜感”和“挑战感”中不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和学习效率。

二、输出理论和输出驱动假设

(一)输出理论。继Krashen(1985) 提出输入假设 (input hypothesis)之后,Swain (1985,1995)认为语言学习者有限的语言能力并非三由于其语言输入不够,而是因为其缺乏准确的语言输出的需要,由此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可理解性输出有三个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 (Noticing/Triggering);假设验证功能(Hypothesis Testing);和元语言功能 (Metalinguistic Function)。这三个功能提高了外语习得的准确性和应用性。

(二)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08)年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output-driven hypothesis),并在2013年4月的“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该假设在学习群体和学习环境上都不同于Swain的输出理论,输出驱动假设针对的是中、高级学习者且只适用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既是目标,又是手段;以输出为驱动,既能够促进语言产出能力的提高,又能够改进吸收输入的效率。从学生需求层面来讲,学生的学业需求已经从接受性知识转为表达性知识,心理需求表现为问题驱动和目标驱动,这些需求的发展都要基于输出能力的实现和提高;在社会需求层面,在职场上体现英语交际成效的终结手段是说、写、译的能力,而不是听和读;从学科需求层面来讲,外语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以语言输出为驱动,来进行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从外语教学层面来讲,以输出为导向的综合教学法比单项技能训练法更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法 (task-based approach)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与学习者在今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应用结合起来。简而言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获得新知识和提高技能。

一个任务的完成需要三个过程:任务前、任务后、任务展示。任务前教师要具体清楚地告诉学生需要做的任务,查找的资料,甚至网站,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任务后则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和师生互评来给予任务展示全面的反馈,既可以使任务展示者清楚自己展示内容的优缺点,也能抓住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并共同参与,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输出。任务展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做课堂presentation展示,role play, dialogue, 复述、朗读、背诵、演讲、故事接龙、电影配音等。但教师一定要向学生明确他们的展示的目的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以及怎么做。

四、任务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展示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二版)第1册中的第六单元Being healthy feels great!为例。在任务前,由老师分配各小组的课堂展示任务:假定你生病了,要去看医生,准备以下内容:你哪里不舒服?如何向医生描述症状?医生对你的病的诊断及建议?如何保持健康?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各种疾病的英文词汇,以及锻炼、保健等的英文词汇,和关于健康、看病的英文日常用语。如有必要,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网站或视频资料。要求每组学生在小组讨论之后,设计出一个比较真实的的生病看医生的role-play,或家庭成员、朋友之间谈论如何保持健康的谈话,或对他人关于如何保持健康的采访,等等,全部用英文表示,最好可以拍成视频,并决定是由哪些小组成员展示以及以什么形式展示,同时准备其他同学或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

在任务展示阶段,老师可以随机抽取一组或两组学生来展示,可以做presentation,或是角色扮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准备,怎么展示?对展示的内容形式等以打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并写出评语。其他没有展示的小组要把自己小组的内容放在班级自己的平台上供大家评阅。

在任务后,先请展示的同学和小组自我评价,告诉大家自己展示的思路;其他小组和同学再分别进行打分和提问,由展示小组来回答;最后,老师进行点评,要指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并给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在学期结束或每个单元结束,要选出表现最优的小组并给予奖励。

打分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以使他们更认真地准备和展示,以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在外语口语教学中,语言的输出是目的和目标,不能仅靠每学期期末的终结性评价,更重要的是平时的过程性评价,或者我们所说的平时成绩。通过过程性评价,每个学生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语言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胆量,越说越敢说,越说越好,形成良性循环。而且学生重视课堂活动的参与,提高了语言输出的积极性。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也使得学生的成绩反映得更客观。

五、结语

语言学习的效果是要靠输出出来的语言形式来衡量的。在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就是学习者口语输出的试验场地,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指导下,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具体细致的任务,并指导学生如何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锻炼了搜集资料的能力,小组协同工作的能力,在公众面前演示的能力和评判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语言输出,提高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自信和积极性,也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实用性目标。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2] Swain, M. 1985.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5: 125-144.

[3]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 外语界, 2008 (2).

[4] 文秋芳. “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

[5] 王虹亮. 基于出书驱动假设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务设计[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1).

[6] 麻哲.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 大家[J].2010.

作者简介:

第7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将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并结合医学英语的专业特点进行有益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从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3个维度分别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

R. Willis指出任务型教学法应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把教学过程分为3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任务型教学法从3个不同维度完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发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现将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医学英语课堂上的具体实践做一介绍。

1 课前准备和背景知识介绍是任务前阶段

具体地说,是教师导入教学任务的阶段,教师要设计具体而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任务。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内容,如课文相关话题或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查阅信息,并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在明确的教学任务的驱动下主动探究知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现以医学英语教学中“英文病例书写”为范例,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情况。为了使学生掌握英文病例书写的结构和形式,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查阅英文病例的书写方式和特点,以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方式。学生要明确英文病例由哪些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内容以及书写格式,并且还要注意英文病例在词汇、句式、语法等书写方面的文体特点。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在探索中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2 课上学习内容导入和具体分析是任务中阶段

学习内容的导入主要是通过特定话题或背景知识的介绍逐渐引申到课堂内容,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执行教师设定的各项学习任务,并向班级汇报任务的执行情况。

课堂互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设具体的场景,如演讲、采访、小组讨论、课堂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笔者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具体实例,具体介绍在任务型课堂上医学英语教学是如何展开的。比如,在介绍诊疗场景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每组4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在此场景中,要求学生现场表演或课前使用DV录制视频课上供学生欣赏,表演之后进行自评,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通过具体的场景,让学生在医患交流的语境中掌握医学英语的应用及专业术语的具体使用情况,模拟诊断时医患之间对话的真实场景。

3 课堂学习内容总结是任务后阶段

第8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计算机课程

0 引言

目前,高校很多毕业设计仍停留在纯理论的“开发”上,很少有人完成实物的。这就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践完全脱离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国外高校早就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而我国现行高校仍以传统的“注入式”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1]。教学中也大量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针对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对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课题在教学上引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整合传统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改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意在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本文试图构建高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探求高等院校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的一些共同范式。教学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校相关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有意的借鉴。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思想

“任务驱动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教学模式[2]。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任务中,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信息类的教学中被普遍采用。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3]。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着重在方法运用、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个层面上,包括任务和项目设计、教学组织和实施、学生学习效果考核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和谐互动。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在于任务的设计。任务设计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还要包含将要学习的所有知识点,同时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下面以计算机课程教学为例,来说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确定任务 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学习任务。选取的任务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创造发挥。

2.2 分析任务 教师还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在任务提出后,为了能让学生找到任务中的知识点,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口,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分析任务中的问题。并讲解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好知识的储备。

2.3 结果示范 由教师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由于选取的任务一般带有趣味性,所以运行的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足够的好奇心,从而充满求知欲。此时,他们会对学习产生很浓的兴趣。在教师演示结果的过程中,对于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可以先写错代码,使运行出现问题,以引起学生注意。

2.4 完成任务 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发任务单。接到任务后,学生采用分组协作形式,以组为单位(2~3人),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收集相关知识,确定算法思路,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在此期间教师可以指导点评,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通过提问、观察、交谈,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策略进行探索。通过分组协作形式,学生可以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5 运行结果 完成任务后,在计算机上运行程序结果。此时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没有正确运行,教师要进行指导,和学生一起排除错误。

2.6 教学评价 最后教师根据小组或个人实验表现,给予总结评价。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期末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看重结果、不管过程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不仅看结果,还看过程。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如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专业技能、学习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作为评价的依据。同时,每个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在教师进行点评的同时,学生自己也参与评价,把评价变成一种交流,同时也使得评价过程更加透明。将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一起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果的评分标准。使评分更加公平、公正。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通过在计算机课程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我体会到任务式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整体编程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发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符合计算机教学的层次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发求知欲,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实践证明,在高校有关课程的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活跃起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3 结束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课程教学中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她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众多的问题,如何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模型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相信经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定会被有效地运用于高校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王卫东.用新课程理念审视任务驱动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

[2]亢宗等.在计算机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第9篇: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范文

关键词:PLC;教学;思维;学习方法

在中等职业教育当中,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所以在PLC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实践性,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细心研究专业的课程,深入了解这个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范围,不但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为将来快速融入生产实践中做好知识准备,而且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怎样找准中职学校的教学与实践生产的结合点,突出中职教育的特色是需要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点。

一、PLC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于进行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成。输入设备用于实验系统的信号采集,接收从各类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入的开关或模拟信号:逻辑控制部分实现继电器接触器硬线路控制或通过PLC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处理,转换之后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执行机构,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电机和指示灯等执行机构。PLC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化装置,由于其功能强大、操作使用方便、技术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按照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PLC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传动控制、位置控制、通信控制等场合的大部分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和部分商用民用控制领域。

二、PLC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

在学生学习PLC原理后还没有完全掌握时,需要模仿某种现成的梯形图模式学着做。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控制电脑,演示PLC的编程技巧还有编程方法,以达到由浅入深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还能充分了解网络各种不同的编程技巧和方

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扩大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教学中采用网络试题库、习题库和技能测试库全程进行教学,可将教学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2.反复练习法

如果学生已经学习过继电器的控制线路,那么就有了用继电器设计控制线路的经验。PLC的梯形图设计练习法,就是要依靠平时所积累的反复设计经验来设计梯形图。PLC发展初期就沿用了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既在已有的电工接线的继电器电路图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对控制的要求,不断地修改完善成梯形图。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用继电器控制时,控制电路如图:

我们可以不断用各种不同的梯形图联系这种控制方法,以求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熟练地掌握这种梯形图编程的技巧。

3.现场教学法

我们在介绍电路时,可在实际的PLC实验台前进行教学,配合实际操作,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应用于PLC程序和接线的布局规划、试验设计、机械手的实际运转。

现场教学法组织或指导学生到工厂的实训基地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和学习,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法一般由校外实训教师指导和讲解,要求学生围绕参观内容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现场教学法可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最新的前沿知识。

4.任务驱动教学法

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个人为单位组织进行,它要求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学生要积极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5.自我总结法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通常给学生留思考题或对遇到的一些生产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提出讨论评价。

自主学习法主要应用于课程拓展内容的教学,如项目教学未涉及的PLC实际操作和组装方法和特点,需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按照论文的形式撰写学习小论文,交由老师评价。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编程技巧的能力。

三、PLC的教学总结

PLC对学生而言仅是一门课程,学过之后在学校期间运用的机会很少,加之学习内容多,时间短,故过后很容易生疏。对一些典型控制的梯形图在大脑中进行固化,对以后PLC梯形图设计的重新学习及水平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固化的实现要通过典型习题的反复训练得以实现。达到目标的方法不止一条,往往各有千秋,穷其种类及优缺点,是设计最佳梯形图及熟练各种指令运用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