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说明文范文

动物说明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物说明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动物说明文

第1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一、目标牵引 潜在驱动

说明文学习兴致不浓厚一个主要原因是目标不甚明确,潜在动力不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学习前应明确学习的重要意x,认识到说明文不是无足轻重的,它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并运用广泛的实用文体,说明文读写能力不仅是高考的需要,更是工作生活的必需。通过目标牵引,激发学习内动力。

可列举事例阐释。钻研同一课题的两位科研工作者,一位科题报告阐述清楚,产品构造、功能、使用方法等一目了然,而另一位花了大气力钻究的却因科题报告含混不清、说明技巧欠缺而被搁置最终没能获得科研专利。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说明文读写能力的现实意义,提升认识、激发潜能。

二、围绕重点 巧设环节

说明文教学重点一是说明方法、顺序等的理解与运用;二是筛选信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是科学精神及人文素养的培育等。心中有数,方能灵活自如驾驭教材,纲举目张、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科学规范,方能克服教学盲动及面面俱到的尴尬。

(一)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教学时可先明确自主探究的任务与方向。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学习,比教师空洞说教更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知识,多半是死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如《动物游戏之谜》请学生筛选出动物游戏的类型特征及目的,让学生勾画关键语句,并通过填表、列举事例等形式展示交流,让学生找出两种说明方法阐述其效果与作用等。

(二)拓展迁移,激发探求欲望

通过交流与信息碰撞,适当拓展延伸,激发探求欲望。如可小结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列数字、列图表、引用等说明方法,讨论理解各种方法的意义与功用并尝试运用;总结分析、质疑、求实、执着、实证、创新等科学精神,讨论明确其实质意义与培育问题等。教学点面结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立体的认知,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践运用,体验乐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过的内容经常练习,学会运用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运用知识就能体验实践的快乐。如学习《一个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时让学生思考“成功需要那些精神?”、“如何在生活中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等。通过知识运用促使理解巩固知识并体验运用的乐趣。

三、人文渗透 点燃情愫

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说明文教学只有渗透发掘情感因素,方能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内趋力。

(一)趣味表演,走入文本

《动物游戏之谜》学习时让学生“模拟动物”表演,促使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思索创新肢体语言;“同一事物说明方法、顺序创意大比拼”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趣味竞赛活动,促使学生认真探究、寻求创意,激发并深化研读文本的兴趣。

(二)情感探究,融会贯通

设计一些切身的探究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文本。《宇宙的边疆》学习时提出“文中那一句最为精彩?”、“最撼动人心的是那件事?”、“一件事的成功需要那些条件和精神?”等,学生在思索中深入挖掘文本人文内涵及精神因素,培养科学精神及人文情怀,有了情感支撑的学习,兴趣更为持久。

(三)灵活多样,创新体验

创新的教学形式促使课堂意趣十足。罗曼・罗兰说:“人生所有的欢乐就是创造的欢乐。”《生物性的社会》可以用诗歌的方法诵读文本,辩论“个性化与合作精神的有效结合?”或改写公益或科普广告;或为文字配写韵文和音乐等,都可使说明文教学课堂活泼生动。

四、以写促读 质疑扬弃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现疑难困惑,在探索解答疑惑时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说明文在学习后可以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促使对知识产生新的疑惑,以便扬弃内化。如介绍本班科技大赛中的一件作品,写出较有创意及文化内涵的说明文等,通过展示交流、修润发表等形式促进学生对说明文本的理解升华。

第2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教材中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也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例如在《松鼠》一文中,作者先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再介绍它“驯良、乖巧”的内在习性。按照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说明;在《国宝―大熊猫》中,作者先告诉我们大熊猫很珍贵,然后再具体介绍它珍贵的原因。生动的文字形象的再现了说明物体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况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首先要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松鼠》一课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学过《松鼠》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松鼠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写出的小文章也非常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的自信心。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第3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在文学创作中,以分析事物的成因或规律,介绍科学道理为主要内容的说明文就叫做事理说明文。一般情况下,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在阅读中,事理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体现事物本质的客观规律。

在大多数情况下,事理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因此,同学们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应注重其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征。

【即学即练】

那些步步紧逼的入侵生物

冉 浩

2012年的7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广西柳州一位市民在柳江边给小狗洗澡时,竟被3条凶猛的鱼攻击,其中一条鱼还突然咬住他的手掌不放。据说,这种鱼很可能就是南美洲大名鼎鼎的“食人鱼”!这南美洲的鱼是如何跑到广西柳江水中的呢?

“食人鱼”入侵

故事的主角“食人鱼”又叫食人鲳或水虎鱼,学名叫红腹锯鲑脂鲤,不算尾巴,可以达到30厘米长。它的腹部带有些许红色,身体带蓝色,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在这漂亮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它凶悍的一面。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极为锐利的牙齿,喜欢成群活动,猎杀水中的鱼和落水动物,号称“水中狼群”。有传言说,它们能在几分钟内将落水的牛羊啃咬成森森白骨,并能在手术刀上咬出牙印。传言或许带有夸张成分,但毫无疑问,它们确非水中善类。

可就是这样一种凶猛的鱼,却偏偏有人喜欢它,把它引入国内当宠物来养:一是看上了它漂亮的外表,二是觉得养它很刺激、很“有面子”。早在2004年,国内就因有人饲养食人鲳而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还专门针对饲养食人鲳进行过销毁活动。怎奈爱好者散养屡禁不止,现在仍有人饲养它们,使其流入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一旦进入水体,它们就可能成为入侵物种,极有可能给河流中的土著鱼类和两栖类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使河流变得不再安全。

步步紧逼的入侵生物

尽管“食人鱼”入侵事件存在诸多疑点,但入侵物种肆虐全球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100种入侵生物已经有半数入侵我国,以它们为首的入侵物种正步步紧逼,我们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如2004年前后,我国台湾、广东等地就先后发现红火蚁入侵。它原产自美洲,是一种极凶悍的红色小蚂蚁,带毒的尾刺可以蜇伤人和动物,伤处红肿疼痛,一旦过敏还会危及生命。现在,它们正在我国南方快速扩散,说不定你在什么地方就会看到一个个小土丘,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红色小蚂蚁正耀武扬威呢!

排兵布阵

面对这些面目狰狞的入侵生物,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是人,打破了时空限制,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原来物种千百年才能完成的入侵历程,得以在一夜间完成。”入侵生物的进入几乎都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它们通过人类身体、行李旅行,通过贸易货物传播,跟随交通工具周游世界等等。只要存在地区间的交流,生物入侵就难以避免,因此,不能指望速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其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在这种观念下进行建设、工作和生活才是最佳策略。比如引入外来动植物前,首先应进行生态评估,坚决不引入对环境有威胁性的物种。政府还应该尽快完善和明确相关立法,并发动群众,人人参与,从根本上消灭它们。同时,高效的海关检查也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压力。

(选自《今日文摘》2012年第2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解题思路: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并非指某一具体事物,而是各事物间所存在的客观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事理说明文所用到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同学们只需对号入座即可。)

2.仔细阅读“‘食人鱼’入侵”这一节的内容,你认为“食人鱼”尽管凶猛,却依然被某些养鱼爱好者所青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时,同学们只需找出上下文的相关信息点进行回答即可。)

第4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这两个单元的阅读板块,编者按照“建筑艺术”“动物世界”的主题组织材料。第三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的风格、地域、民族和历史阶段,展示了建筑艺术的魅力及其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气势恢宏、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高大的黄鹤楼,奇特的于园,让我们充分领略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生活美与艺术美。第四单元的课文,运用通俗浅显、生动传神的语言,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具有“音乐天赋”的松树金龟子,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国宝大熊猫,以及身形庞大而本事拙劣的“黔之驴”。 学习这两个单元,我们应在阅读思考中,感受建筑外在的美和内在的美;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习性;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介绍建筑、动物的特点;学会从多角度观察事物,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说明对象。

“诵读欣赏”部分,第三单元带我们参观了天坛的圜丘、古罗马的斗技场,让我们品味到了世界著名建筑的独特之处;同时,还引领我们走进花街,走进苏州的小巷,去感受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去感受这些寻常的建筑给百姓的生活带来的乐趣。第四单元的诵读欣赏,重在朗读,同学们要在朗读中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形象的丰富、联想的自然,还要学会通过上网查资料、运用工具书来赏析古诗,更好地丰富自己的人文涵养。

活动环节,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告诉我们:话须形象才动人。口语交际讲求生动形象,以情动人。无论口头描述涉及哪种对象,都应仔细观察,深入了解,也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将所描述的对象说“活”。第四单元的 “语文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参与这一活动,我们要明确调查的内容和目的,掌握调查的形式,并能写出有效的调查报告和相关文章。通过活动,大家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和谐社会这一理念也包括自然生态的和谐,从而把保护野生动物落到实处。

第5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初中说明文中的《中国石拱桥》、《蜘蛛》、《死海不死》、《大自然的语言》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让学生失去了感受知识情趣的机会。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探讨的兴趣。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我认为在说明文教学中,运用下面几种教法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较为好。

1.运用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假如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也会好些。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所认识的桥的种类、形状等,然后在缩小到“石拱桥”、再到中国石拱桥,这样从大到小,逐步接近主题,激发起学生的情趣。

再如:教《蜘蛛》一课时,让学生猜谜:“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提飞来将。”谜面有趣简单,学生很快就猜着了。接着再提两个问题,蜘蛛以什么为生?它是怎样吐丝的?因为蜘蛛是学生所熟悉的动物,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我们一般都可以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2.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简单的导入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一些农谚,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一下子就说出了很多。如: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这样既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又调动学生的学习本文积极性。

3.课内教学与课外研究相结合

比如教《向沙漠进军》这一课时,在课堂上可先引导学生在课文阅读中掌握“改造沙漠、化害为利”的主题,即以此作为点,并印发《绿化沙漠开发沙漠》的通讯报道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化害为利”的重要性,进而指导学生课后寻找防止水土流失、搞好生态平衡、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的资料。要求学生联系本地实际,以《谈××公害及治理》为题,着重说明一至二种影响生活和生产的公害以及化害为利的情况。由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出自课本又超出课本,往往带有基础性、新鲜性和趣味性,很合学生的口味,所以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令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4.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先让学生了解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趁热打铁,印发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基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入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说明文的教学上,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就是要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6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版初中教材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我们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就完全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个人认为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社会生活体验中激趣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阅读和写作事理说明文。本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观察社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只要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无论过去和未来,创新都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激起创新意识。有了这种兴趣,学生们不仅能认真学好所选课文,还能引发他们思考祖国和人类的未来。

二、用教师的教学热情激趣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自己都厌教,对文章没什么热情,那么怎么谈得上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

三、以教材中的优美语句激趣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例如《松鼠》《动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泼,生动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国石拱桥》《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关联词表示出“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时“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语言的真正魅力。

四、以生活实物激趣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事物,显示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浓厚兴趣。又如学生学《中国石拱桥》后,仔细观察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座桥的特点,摹仿课文介绍卢沟桥的写法,写一则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数学生兴趣很高。

五、做小实验激趣

在教学中适当做些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能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把一朵红色的牵牛花(或其他浅红色花瓣的花)泡在肥皂水里,它的颜色会变蓝,再把变蓝的花泡到醋里,它又由蓝变红,以此知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会使花呈现不同的颜色。学生看到老师像玩魔术一样,兴趣一定会调动起来,想一睹课文为快。

六、设置疑问激趣

众所周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火花。课堂上有效地设疑置问,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置于知与不知、已有知识与某种新知识、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熟悉事物与不熟悉事物、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等等矛盾之中,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使他们产生渴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而当所有疑虑都随之解决时,那种轻松、愉快、满足和成功的情绪体验,将大大刺激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用电化手段激趣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组成部分,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投影以其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等独特的长处和优势显现出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广大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手段。运用自制的投影片作为一种直观性、实用性、形象性的语文教学软件,解决了很多传统教学形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八、引用激趣

课文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适当地引用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资料加以印证,一方面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

第7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关键词:说明文 教学 有效取舍 案例

关于说明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只有理解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一.案例描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投影,让学生感知麋鹿的外形特征。

(1)教师每出示一幅图便请同学们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依次出示:第一幅:麋鹿的角;第二幅:麋鹿的脸;第三幅:麋鹿的蹄子;第四幅:麋鹿的尾巴。)

(2)组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出示完整的麋鹿图片。

(二) 自读课文,了解特点

自读课文,按三个方面,相互交流——

1.外形:奇特,“四不像”。

2.生活习性:(1)草食性哺乳动物;(2)角的特点;(3)尾巴特点;(4)蹄子特点;(5)毛色;(6)自然繁殖力。

3.传奇经历:(1)麋鹿在我国几乎绝迹的原因;(2)流落国外的麋鹿的境况;(3)返回故乡的麋唐正茁壮成长。

(三)品味语言,掌握方法

品味给你留下印象的这些语言文字,看看有什么特点。

准确具体:

(1)词语运用准确:“……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品味“放养”和“饲养”的细微差别)“……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品味“陆续”和“相继”的细微差别)

(2)数字说明具体:“……有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乌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39头选自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不仅数目具体,年代也十分准确)

简明扼要:

(1)“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品味一个词说明一种活动习性的简明)

(2)“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加修饰,直白明了)

生动形象:

(1)“天色微明……警觉的麋鹿迅即蹦跳着遁入草丛……”(一段生动的语言描述,在读者面前展一幅优美而神秘的画面)

(2)“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外形描写形象,用古典小说的内容,增添麋鹿的神秘)

(3)“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把麋鹿比作流落海外受尽磨难的游子,读来既辛酸又庆幸)

二.案例分析

1.把握特点,定准目标。

这篇教学设计,使我们认识到,说明性课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这类课文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了解有关知识,主要是课文介绍的某个事物的知识;二是课文的说明方法,主要体会课文所采用的说明方式和文章语言以及结构特点。只有把握说明性课文的特点,定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集中精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重点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2.激发兴趣,灵活教学。

说明性课文大多是平实的说明,学生学习起来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面教学设计中,一开始就利用麋鹿长相的与众不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但学生的兴趣往往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大胆取舍,选择突破口,点面结合,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枯燥讲读给学生带来厌倦情绪,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3.学习语言,“意”“文”兼得。

说明性课文有它的语言特色:生动、准确、通俗、形象而又富有情趣。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体味揣摩,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到表达方法。说明文还有自己的结构特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常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这类文体的行文结构,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习作打好基础。

第8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事物的特征往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显特征,如事物的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温度等;二是内隐性特征,如事物的成因、原理、变化过程、内部结构、习性、性能、风格等方面。

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呢?

首先,要对事物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对写说明文来说,观察尤为重要。对观察的要求有两点:一是集中注意,二是捕捉特征。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利用眼、耳、口、鼻、体、肤等感觉器官,对要说明的事物进行看、听、尝、嗅、触等,必要时,还可以做实验,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观察还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以更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

第9篇:动物说明文范文

一、以新激趣,课堂灵动

课堂开始,我对同学们说:“松树金龟子究竟是怎样的小动物呢?让我们首先走近它,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为松树金龟子完成档案表。”

同时,我把全班分成了六组,让他们小组之间竞赛,并提出进一步要求。介绍金龟子时,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是一只,我想向大家介绍我的。

这时,一改往日的沉默,教室气氛渐渐活跃起来。第一组的黄苏雯走上讲台,大方地说:“大家好!我是一只雌性松树金龟子,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外形特征,我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上面还点缀一些白色斑点,同伴都称我美人儿。”(全班大笑)看着她从容的神态,我心里暗想:开了个不错的头。随即表扬她说:“不错,抓住了一些特征,还加上了自己的创造力。不过,你是一个会变的金龟子吗?一会儿黑色一会儿棕色?”她立刻意识到了,笑着说:“我身披棕色外套。”

其它小组也推选代表陆续走上讲台。第二组的杨好好说:“我是一只雌性金龟子,我长得朴素而又典雅,我触角的末端有六根流苏,而且又窄又短。”第三组的施佳成说:“我是一只雄性金龟子,我身披黑色外套,我有七条流苏,每当我开心时,我的流苏会像扇面般展开。可是有人来惹我时,我就会合拢我的流苏。”听着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心头慢慢地就轻松起来。

可前面几组还是停留在金龟子的外形特征上。这时,第四组的吴静怡说:“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金龟子的生活习性。我常常在夏至露面,这时白天最长,阳光使庄稼披上了金黄色。如同报春花是春的使者,我便是夏的使者。”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我请成礼来评价一下吴静怡的答案,他说“她富有想象力,采用类比,抓住了金龟子生活习性。”

随后同学们陆续介绍了金龟子的歌唱、死亡、繁衍,每个人都落落大方。可金龟子的婚恋生活没有一个人介绍,不过他们面含微笑,窃窃私语又暗示我他们知道,我走下讲台,问:“金龟子的习性都讲完了吗?还有没有其它呢?”这时,旁边的小男生赵彬轻声说:“金龟子求爱。”我笑着说:“你知道怎么不讲呢?”他红着脸,摸着耳朵说;“我不好意思。”我用手挽起他的手,说:“没事,我们赵彬有些难为情,大家给点掌声好不好?”雷鸣般地掌声响起。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这话一点不错,我打破常规,采用建档方式,用第一人称介绍金龟子,富有情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金龟子有了具体的了解。

二、揣摩意蕴,感悟诗意

课在继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这篇科学小品文,还需了解作者、作品。课前,我曾请同学搜集相关资料。这时,请他们交流正是恰到好处之时。

徐一凡说:“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做过中学教师,通过自学,取得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撰写《昆虫记》,达尔文称赞他为‘难以效仿的科学家。’”

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还曾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李星雨说。又有几位同学补充了一些资料。

根据同学们的介绍,我总结了两点:作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作者在观察,也带领读者在观察;作品又带有诗的特质,具有文学性,富有韵味,给人以美感。接着请同学们读课文,揣摩文章的科学性,感悟文章的文学性。小组内部先交流,再把集体的智慧呈现给大家。

教室立刻就安静起来,每个人都屏息凝神,潜心思索。两三分钟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惟恐自己组比别的组差。

陈亚琪一组说:“为了科学说明金龟子的状态,作者选用了一些动词。如大多数金龟子嘴里啃着松针,后爪钩着树枝。这里作者用‘啃’,写出金龟子一点点往下咬,说明金龟子嘴小,松针对金龟子而言大而坚硬,更说明金龟子不贪得无厌,它成不了灾。‘钩’字写出了它的悠闲。从这一句话,也可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让我欣喜的是同学们能发挥想象,揣摩到了文章的意蕴。

王泽人一组说:“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作者用了‘仪表堂堂’、‘朴素、高雅’等形容人容貌的词来写金龟子,可见作者的喜爱之情。”陈杰一组说:“很显然,它们在向美人大献殷勤,每天都进行到深夜。第二天,雄虫和雌虫通常停在低矮的树枝上,成双作对。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法布尔是多么热爱昆虫,他起早贪黑、牺牲休息时间在观察。在他的眼中,金龟子如同人一样会大献殷勤。语言幽默而又风趣。”……每一小组都争先恐后,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

看着同学们那么言语凿凿,我由衷赞叹道:“你们能跟着法布尔一起观察,感受他对科学全身心热爱,感悟到诗意的语言,你们学会了思想。”

三、以文传情,言在其中

黑格尔说“存在就是合理”,任何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在法布尔的笔端流淌的是对生命的欣赏和尊重,文中处处体现作者对小动物的人文关怀。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的发现源于难以效仿的观察,但诗样的语言源于作者内心的热爱。在介绍作者时,曾有同学说法布尔是“一位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我决定再次打破一般说明文的教法,以作品所具有的人文性作为本堂课的一个重点,以文传情,感受法布尔的心中那充满着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只看到为人写史,没有看到为昆虫写史的,但法布尔却被称作昆虫界的荷马,他以人性观照虫性,你能从文中找出哪里充满着人文关怀吗?”

同学们思索着,一会儿,成昕奕说:“雌虫还没有从失去自由所造成的抑郁中解脱出来。‘抑郁’这个词本形容人的情感,作者用这个词来告诉我们金龟子也有情感。”真是精彩!

课还在继续,同学在交流。这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结尾要写‘别去打扰它’呢?”这也正是我准备要问的,我随即把它抛给了同学们。大家热烈地讨论着,有的说虽然她吃松针,但成不了灾;有的说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天幕上的漂亮手饰;有人说因为它弱小;有人说因为作者喜爱……

“对于想松树金龟子一样的小生命,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我问同学们。

“保护弱小,并不是显示强大,喜爱它,并不是一定要占有它。”

“喜爱它,就要认可它的生活习性。尊重它。就要还给它自由生活的空间。”

学生认真地回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