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绿地规划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地规划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地规划设计论文

第1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视觉诱导;门户景观;生态景观;乡土树;蒸发池

1场地分析与设计原则

1.1根据城市特点进行设计定位。通过调研分析,洛阳作为“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其交通不仅是城市运转的载体、支撑城市结构的骨架,同时又是连接旅游供需的重要桥梁。每年四月花开洛阳,世界各地的人蜂拥而至洛阳城时,交通则成为判定一个城市能否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标志。拟建项目连接着洛阳市区及白马寺、关林等重要景区,是重要交通枢纽,因此在设计时致力于把瀍河互通及周边景观打造成为进入洛阳区域的标志及门户。1.2设计目标。作为洛阳的门户,瀍河互通景观要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标识性,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河洛文化中提炼的元素作为贯穿整个设计的主题。1.3基地分析。现场互通绿化区域分为A、B、C、D四块,现场地形基本都是低凹洼地,为互通施工取土区域(如图1)。A区域:现有少量植物,生长杂乱,需要清理。B区域:高低错落,有较多建筑垃圾。C区域:为土表,适合植物种植。D区域:有较多施工垃圾,清理后才可以满足种植条件。图1通过对周边场地的分析发现,瀍河互通周边的河洛古镇、收费站以及管理中心都为仿古建筑。因此,此处的互通景观设计应与周边建筑相呼应,设计风格一致,采用新中式景观,简单、大方。1.4设计原则。(1)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投入,除核心景观外,其他景观尽量使用乡土植物,减少后期维护成本。(2)安全性原则:在注重景观整体观赏效果的同时,考虑互通区苗木高度,避免植物过高带来安全问题。(3)生态性原则:充分考虑互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遵循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创造出环境优美、物种丰富的绿色道路景观。(4)文化性原则:在设计中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文化中提炼的元素作为设计的主题。(5)审美性原则:整体运用大色块对比,强调整体性,形成舒展、开敞、明快的栽植风格。从洛阳众多文化元素中提取丝绸之路中的“路”;唐三彩的“色”——以黄、绿、白为基本釉色;花开洛阳中的“牡丹”为设计的主题,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再创作。首先,以“丝路”的形状,作为贯穿设计的图案,周边辅以牡丹纹样,既寓意通过现代的“丝绸之路”让洛阳文化传播海内外,又有“花开洛阳,繁荣昌盛”之意。在设计中将景观作为文化的载体,把从文化中提炼的“路”“色”“牡丹”等元素作为整个设计的主题。

2景观设计以行人的视线为依托

当车行视线较低时能看到周围较多的景观,在视线较低的地方应该设计一些相对精细的景观,如丛植、对植、孤植景观。车行视线较高时则只能看到树冠,因此我们对视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如图2,我们以4、5两点为例进行分析,同样的景观配置下,4点可以感受到地面的绿植,但是5点的视线只能看到一些乔木。根据这几个点的标高,我们可以看出2、4、7几个点车行视线比较好,在设计时可搭配较多低矮花灌木,可以在这个地方设计一些较为细致的景观;而在车行视线相对较差的1、3、5、6、8处则以乔木为主(如图2)。2.1门户景观与生态景观。根据视线分析,我们在规划互通景观时提出两部分:互通门户景观、生态景观。门户景观在设计时,力求植物搭配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充分考虑四季变化,耐烟尘,植物大色块种植,突出洛阳特色,体现文化内涵。而生态景观形成林带及近自然型生态群落。瀍河互通门户景观灌木以牡丹、金森女贞、冬青、红叶石楠为主成片种植,组成牡丹纹样,突出洛阳的特色。乔木则采用常绿小乔木与开花小乔木穿插配置,通过植物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及植物季相色彩变化,营造出简洁、明快、层次丰富的门户景观效果。生态景观采用自然群落的搭配形式,以常绿乔木为背景,观花类小乔木为点缀,形成林带及近自然型生态群落。2.2生态景观以乡土树种为基础。由于生态景观一般都比较靠后,作为背景树。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当地树种,如重阳木、栾树、白蜡、银杏等。这样便于以后的绿化管理,同时也节省后期的灌溉成本。2.3地形设计。经适当地形改造,一方面便于雨水集中收集,另一方面也利于绿化植物生长,便于造景,消除过高林冠线。在绿化设计时,也考虑了地形对植物选择的影响。结合现场地形以0.5%到0.6%的坡度、坡向四周排水沟,低洼处利用现场地形设计留有蒸发池(如图3)。在暴雨时有利于把道路上的水排入蒸发池内,缺水时期也可以用蒸发池的水进行灌溉,这样既节约了灌溉成本,又能形成一定的小气候。

3结语

第2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对于一所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来说,城市公园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是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所必须的休憩、娱乐及交涉所需的场所之一,它伴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城市公园的节约化号召也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以及为闲暇的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娱乐,促进了城市公园的蓬勃发展与兴建工作,有利的便于生态化、宜于人居住的环境场所。因此,在强烈的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号召之下,各个机构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

2对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意义

一所城市的公园建设与规划,是一个城市明珠,也是展现一个城市的绿化程度以及生态化建设的重要表现部分。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就是,不浪费用地,不浪费用水,不浪费财政拨款的三个“不浪费”原则。而且,要选择在对其周围生态环境所受干扰最小的绿化地模式来进行规划建造。

对于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设计,通常要按照建筑资源的节约标准,要全面的落实科学化发展模式,根据地形进行因地制宜、生态优先来作为主要方向。而且,以科学的方式来建立绿化,全面的贯穿科学、节约及生态一体化模式。

3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

3.1实行因地制宜方案

在进行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对于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文化等等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进行规划设计布局。要使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节约投资,并且要融入当地的人文文化,互相依存。同时,要因地制宜来配置当地的绿化空间,最终为成为一个节约型的城市公园而努力发展。

3.2以生态为目的,节约为基础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各种生活、生产的污染,因此,开始追求生态化的居住环境。因此,在对于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贯彻生态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创建良好的生态型城市公园。同时,还有节约资源,将浪费降低到最小程度,多采用可循环使用的能源,对可续发展观都是具有前瞻性的。

3.3提高土地使用率

在进行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时候,要保护其原有的地形地貌,尽量做到不破坏的原则,并且在设计中有效的利用其原有的地形,通过改善绿地等绿化措施,增加绿化量,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3.4保护当地历史文物遗产

一所城市的当地文化、历史文脉以及风土人情都是当地的特色所在,在设计时不可以破坏其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文物遗产。相反,既要保留,又要在设计中凸显出来。要根据这些资源的优势,来促使城市公园的景观空间更加具有内涵以及品味。

3.5提高社会关注度

公园是一所城市的眼睛,也是体现一所城市经济发展的状态,更是一所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因此,对于其设计思路,要本着建后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关注度,推动社会的广大参与性,树立良好的作风,将节约、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发扬光大。

4节约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实践项目

4.1项目概况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洋湖湿地公园,位于中国中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内,是两型社会建设范围内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中的近期重点建设地区。三期共占地196公顷,与已建成的一期、和在建的二期之间的衔接与景观具有连续性。

4.2水资源现状分析

考虑湿地水系的库容联通的功能、生态效应及视觉开合对比关系。利用场地内及周边的景观资源,如沿江景观与周边山体景观等。通过视线通廊建立场地内部与外部的友好空间关系。

(1)湿地进水量。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处理规模为4万吨/天,非雨季进入的湿地需要进化水量约1.86万吨/天,雨季无需道路浇洒及绿化用水,则进入湿地需要净化的水量为3.23万吨/天。

(2)湿地库容量。二期目前红线范围内包括了水资源研究所划分水系中的南渠和月塘水系,南渠水系面积为6300m3,平均水深0.8m,库容量5040m3;月塘水系面积193000 m3,平均水深1.5m,库容量289500m3。因此二期水体总库容量根据水资源研究应为294540 m3。

4.3资源分析

外部资源:(1)北侧群山:岳麓山(海拔300.8米)、寒子岭(海拔199.7米)、仙窝岭(海拔194.2米)、金牛岭(海拔192.9米)。场地平均海拔28.6米,与北侧群山形成165-272m的高差,站在场地上向北眺望,北侧群山成为场地北部的天然背景。 (2)周边河流:靳江河、湘江水面标高低于场地,站在场地上人视点看不到河流。(3)先导区洋湖垸片区CBD:商务型商业集中分布在场地东侧。 主入口至远山的透景线,使远山和场地形成直接的呼应,场地增添景观资源的同时,更增添了历史韵味。同时也为居住区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内部资源:一期已建成观赏性湿地,二期在建科普型湿地。

4.4人文资源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还有花鼓戏戏曲、西汉马王堆古墓、地域特色古建筑。

5结语

综上所述,先后对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思路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探讨,并且举出生活中相应的事例进行分析与验证。将自然与人文的思想方针贯彻于每一个设计之中,高效利用资源,将综合利益最大化放在设计的首位。因此,在设计中究竟该怎样的本质“节约型”的概念进行设计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规划设计的积极研究以及探讨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只有坚持可持续性的发展原则,节约园林行业中兢兢业业,那么,节约型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必将拥有美好的蓝图。同时,提高了人们的修养,将节约、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等良好的教育思想传递给每一个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奉献了一点爱心。

参考文献:

[1] Hiroyuki KANEKIYO.Discussion of Consensus-type Method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Planning――Example:wetland eco-tourism resort in north of Ji’nan in China[A]. 第十三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12

[2] 王硕.浅析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以航头镇6#地块经济适用房景观设计为例[A].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2

第3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Abstract: Eco-industrial park is a new kind of industrial park which work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theory,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design theory and clearer production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related knowledge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ory of eco-industrial park as foundation, combines study of the successful case of Baotou aluminium eco-industrial park, finally explains the mode of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has important directive function to industrial park development.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

Key words: eco-industrial;park;planning;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81-03

0 引言

生态型工业园区(Eco-Industrial Parks,EIP)是在工业生态学的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清洁生产要求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规划建设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能量物质流动传递的方式将各类工厂企业联系起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生产者一消费者一分解者”的生态流线,将一家工厂企业的产品或废弃物转化为另一家工厂企业的能量或原料,最终达到物质能量的循环利用、废物的零排放等目标。本文就生态型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概述,并结合包头市生态铝业园区分析生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1 规划生态学

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是其建设的依据,而规划生态学则是其生态范畴内的规划指导和规范。规划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和动态原则、生态位原则(种群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极其机能的关系)、限制因子原则、生态演替原则、生态平衡原则、人与自然和谐原则、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与地域性原则。

2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形式,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生态学原理,在规划设计的原则指导下,按照规划步骤进行工业园区及其体系的规划设计。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循环性、链接性、多样性、高效性、地域性和进化性,而它的规划设计步骤则是调研、组建专家组、分析和明确指导思想、确定总体目标、分步骤建立任务(包括园区产业定位、企业选择或现有企业改造、生态链设计、园区集成系统方案、重点项目规划和分期实施等)、明确管理制度以及效益评估和监督等步骤组成。

3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目的旨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绿色循环设计、清洁防污生产、高效利用物质能源,并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在生态原理和可持续思想的指导下,生态工业园区可以帮助企业节省原料和废料处理成本、共享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增强自身知名度和竞争力;使社区享受更清洁、高质量的环境,结束工业经济生产与环境质量的负相关情况;帮助政府增加税收、降低市政设施的总需求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减少区域污染,使资源能量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最终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更新。

4 实证研究——包头铝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4.1 园区基本情况 内蒙古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如图1)位于最大的工业城市包头市的东河区东南部,地处“呼包鄂金三角”核心区,北至丹拉高速公路,南至黄河二道坝,西起河北村以东,东至南绕城公路,总用地2843公顷。2003年,经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创建,包头铝业新型生态工业园区成为环保部确定的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之一。

4.2 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4.2.1 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铝业园区改变了粗犷的生产和原材料出售方式,以“铝电联营”为核心,通过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价值高的铝深加工项目,达到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产业规模的效果。园区已引进了一批港台等地区的化成箔、铝轮毂等铝深加工企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实现。

4.2.2 园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2.1 产业结构简单 园区产业类型简单,规模较小,集聚效应不强,易受市场、价格和供需等因素的影响。故而园区应延伸产业链、加强企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科技产业,并使各类中小企业多元发展,形成动态的产业链形式,以增强园区抵抗风险的能力。

4.2.2.2 建设资金不足 园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园区部分用地尚处于未被征收的情况,而这些用地已将部分建成地分割开来,导致用地联系不紧密以及影响企业用地建成规模等情况。而随着征地费用的逐年上升,资金不足导致此类问题悬而未决;②修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在逐年开展,但仍有部分地区未实施七通一平;③一些公共服务性建筑及设施也尚未实施建设;④对于驻园企业的优惠和鼓励性支出也非常有限。

4.2.2.3 缺少公共服务设施 园区也是独立的生活社区,工作生活于园区之中的工人也需要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加之园区距市中心较远,故而园区内部应增设相应的文娱活动场所和商业中心,只有园区内部环境质量升级,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的园区的建设中去。

4.2.2.4 缺乏企业孵化器 企业孵化器是指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管理等多种便利,并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顺利成长。企业孵化器对于园区企业的成长、员工的培养和人才的募集都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利于园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联系,为园区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

4.2.2.5 铁路阻碍南北用地联系 京包铁路横贯东西,阻碍南北联系,且南北路只有四个涵洞,宽度高度均不能满足货车通行,无法满足货运要求必然会阻断生态工业园区的南北联系,进而影响工业生产链的连续性。所以,提高铁路用地的通行能力,建立桥涵、隧道或者迁移铁路,使南北用地加强联系也是很关键的。

4.2.2.6 环境质量有待提升 园区白银湖一带的整体环境较差,亟待开发和治理,以提高园区的整体环境和本地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4.3 园区的规划 针对以上问题,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包头生态工业(铝业)园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合园区本地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制定了以下园区规划(如图2)。

4.3.1 园区定位 规划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基于铝电联营,建设以铝业为主的高科技、高产值、低污染,以发展电力、铝深加工及环保建材等相关产业为重点产业选择的现代化生态工业园区。

根据园区的产业链图(如图3),园区将形成五类功能的空间布局:铝业工业区、建材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服务区。

4.3.2 设计目标 园区设计旨在建设铝电联营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化辐射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高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并创造良好的景观,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园区。

4.3.3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是整个园区用地的骨骼框架,它直接决定了园区的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园区的空间结构可以归纳为“一核、一心、一轴、三带、五区”。“一核”为管理服务区,是园区的行政管理中心; “一心”是指生态绿化公园,它是园区绿化建设的“心脏”; “一轴”是园区主要交通干道,也是园区的主要景观轴;“三带”为沿着三条对外交通轴线设计的绿化隔离景观带;“五区”是园区的五个功能区,分别为建材工业区、铝业工业区、综合工业区、管理及技术服务区及生活区。

4.3.4 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规划包括产业用地、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和生活区用地,值得一提的是管理及技术服务用地不仅用于园区的办公、金融活动及信息管理,还可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部门的入驻。

4.3.5 综合交通规划 根据园区的结构形态、工业性质和交通设施水平,规划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自行车和通勤车为主,并适当发展出租车和公交车。园区内主干道红线宽度分别为40米和30米,40米道路为“三块板”形式,其他30米道路为“一块板”形式。次干道红线宽度22米,采用“一块板”形式。支路红线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15-20米之间。

4.3.6 绿地系统规划 (如图4) 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包括生态绿地、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其中,生态绿地主要布置在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周围,并禁止在其中进行城市建设,它以保留现有植被为主,确保园区整体的绿化生态环境;公共绿地包括园区内的中央公园、绿化广场及街区绿地等;防护绿地包括重工业用地和周围其他用地之间的绿化隔离带、沿高压走廊形成的防护绿地和铁路两侧各50米宽的防护绿带。

园区对绿化景观的重视、对交通用地的详细规划。不仅将解决园区存在的用地联系及环境问题,其多元的用地设置,也为各类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不仅提高了园区的形象,更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以规划生态学、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等为理论基础的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能有效实现园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工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工业园主要的发展方向,并带来更多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乔琪.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胡俊芳.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第4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园设计;生态设计;公园规划;景观设计

引言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部分,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而位于施甸县的玉湖公园是全县的亮点公园,但是公园原有部分植物长势不好,景观层次单调,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休闲、游憩、娱乐的需要。通过对公园现状的认真分析,2011年春天玉湖公园实施了绿化改造工程,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和场地精神,利用植物造景,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1 规划总体要求

1.1 规划的背景 施甸县的玉湖公园为引领施甸县居住休闲度假新模式,创造性提出旅游产业园的概念:集生活居住、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商务会议区、动植物园、水上乐园、娱乐健身中心为载体的综合旅游产业园。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品质的物质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区。

1.2.2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营造诗意的居住休闲环境。

1.2.3 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做到安全、高效、可靠: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工程设施。

1.2.4 高水平的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增强规划弹性和对市场的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2 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2.2 坚持以人为本

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2.3 注重创新

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2.3分区设计

2.3.1休闲区设计

该区域东起新广花路,西至铁路桥。此区域靠近居民区,北接秀全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沉淀,设计主要考虑到周边市民的文化休闲活动和河道生态的展示示范,设置文化广场和市民广场等,广场又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充分体现以人为体的设计理念,展现花都最休闲的地方。

2.3.2生态体验区设计

生态体验区位于新街河河道的中上游,考虑到原有砖窑厂和其他旧厂区等,以及原有水塘的河堤现状,主要对原有的砖窑、石灰窑等进行改造,形成集遗观览、历史博览功能的艺术体验区。南面自然山林中设置国花雕塑公园、康体游乐园等,并在整个公园制高点设置标志建筑,供人们登高远望,浏览一河两岸的美丽风景。

2.3.3步行桥景区设计

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方案利用防洪堤的放坡要求,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2.3.4滨水主活动区设计

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该区域东起迎宾大道以东300米,西到凤凰桥,作为花都的门户,一方面是景观和视线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园方向的人流量较大。满足这一功能要求,在迎宾路两侧设置公园入口广场,广场是使命聚会、交通集散的主要场所,设置观演台,适合与大型的节假日庆典活动。同时,在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为了开阔视野和大气的空间效果,新的设计拓宽原有水面,沿规划路边设置绿道,由2米自行车道和3米人行道组成,并沿途设置亲水平台、休息坐凳、景观灯柱等景观,丰富河堤景观带。

2.3.5生态标本园区

生态标本同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于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2.3.6生态培育区

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2.4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2.4.1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4.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窄问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2.4.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注意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如水杉、池杉、菖蒲等,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2.4.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生态公园规划实例分析,提出规划设计中体现地貌地形、道路建筑、水环境、绿化植物的生态设计方式;同时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植被的生态规划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略,从中打造一个优雅休闲的亲水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完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第5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及特征

滨水式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的水系如海滨、湖滨、自然河道、人工运河、引水沟渠等建设的带状公园绿地,可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水系的两侧都为带状公园绿地,如天津海河带状公园绿地; 另一种是整个带状公园绿地都在城市某一水系的一侧,如杭州新湖滨带状公园绿地、湛江观海长廊带状公园景观等[1]。滨水式带状公园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带状公园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根据上述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本文中对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的定义为:沿城市水滨(江河、湖泊、海滨等)建设的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带状绿地,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兼有休闲游憩、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

2 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设计

2.1存在的问题

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的带状形态和滨水特性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显著特点。在其开发建设中往往由于未能深刻认识并充分把握其特点,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1缺乏对现状场地空间的深入研究

一些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对现场调研不够深入,甚至有的设计师没去过现场,往往只对着甲方提供的现状资料机械的进行现状分析,无法抓住重点,做出的设计也不会真正的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2.1.2单向游线过长,景观组织单调

滨水式带状公园的线性空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指向性和单调性,短轴方向空间单薄,难以形成网络状的格局,给人们提供的景观空间类型相对较少;一些滨水式带状公园易使游人产生视觉景观的单调和乏味。人们在公园中的日常游憩方式以步行为主,从体力上来说,步行也是有条件的,大多数人能够或者乐意行走的距离是很有限的。[2]大量的调查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 400~500m 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对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来说,合适的步行距离通常要短得多。[3]滨水式带状公园过长的单向性游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步行承载能力。

2.1.3缺乏地域性景观营造,景观同质现象严重

在风景园林景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区域景观同质化的现象。甲方到处考察看到比较好的空间场景要求设计师直接引用到项目中,设计师为了快速出图,搬用同类项目的情况尤为普遍。出现“千园一格”的现象,不利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

2.1.4过于追求“以人为本”,忽略了生态品质

目前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 “以人为本”,为了达到使用者的某种需求,不惜生态品质,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2.2特点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与一般公园相比,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滨水线性公园。与城市之间具有较长的接触界面,跨越若干个不同属区域。从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到自然的郊野,从喧闹的商业区到宁静的生活社区。其次,公园一般没有围墙,与城市腹地直接相接,对周边城市居民和城市游客完全免费开放。另外,狭长的空间形态决定了其短轴方向用地较窄。与一般公园绿地相比,横向绿地空间较单薄。因此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具有开放性、跨越性、空间单薄性及亲水性的特点。

3 辽阳市河东新城红光灌渠景观设计实例

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西望辽河平原,曾为两朝古都。位于辽宁省“沈、辽、鞍、营”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整个辽宁省发展的重要区域节点城市。河东新城的建设对辽阳向东、向北发展,对接沈阳、本溪,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1项目概述

红光灌渠始建于1956年,位于辽阳河东新城起步区,本次设计范围南启中华大街,北至望水大街,东临新城路,东南侧临近东京城(保护用地),西临居住区。基地现状南高北低,灌渠顺势由南向北流。灌渠全长3.23公里,绿地宽约70m,水利设计院提供灌渠设计,水面控制在35-40米之间。余下的两侧绿地宽度共30米,局部单侧绿地仅有5米。如何协调灌渠景观与新城路的景深关系?如何营造狭窄绿地的滨水景观空间?

?3.2研究背景

红光灌渠与太子河、长沟堰、中央水系、人工河共同组成河东新城水网体系。与中轴、绿轴、长沟堰共同形成贯穿城市的绿色风光走廊。河东新城北部灌溉渠,通过中央水系连接太子河,取太子河水输送至河东北部,疏导城市雨洪。在整个城市水网的基础上,以水利规划为前提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保证灌溉功能的同时美化河道景观。

3.3场地空间设计要点

尊重场地、人文与生态,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水系统,寻求与场地空间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在对场地空间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空间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辽阳市红光灌渠景观规划设计,公园带状绿地狭长、绿地空间单薄、紧邻城市城市道路、滨水、跨越多个区域地块等特点。基于对场地空间、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空间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总结出场地的特征。充分考虑灌渠流经区域的地块特征及文化元素。提出“城市生态绿廊,市民休闲绿地”的功能定位,在满足防护功能基础上,打造一条富有韵律变化、与市政道路紧密结合、适宜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滨水体验带。

图1 总平面图

基于此项目目标,公园设计要点如下:

设计在遵循系统性、自然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段的方法在系统性层级的构架下“由整体到分区”、“由分区到标准段”、“由标准段到节点”,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保证设计的整体性。

设计“五个步骤”依次为:分析问题—定位—空间区划—标准段设计—景观节点设计。

东岸设计:沿新城路一侧,绿地厚度薄,以通透性的要素组合把灌渠景观引入城市,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的场地和设施尽量不干扰城市与水道之间的视线,布局在靠近城市生活区的一边,直接与之相连。临水区域设置滨水步道,将公共活动空间,应尽可能小而分散地布置在滨水步道沿线,并与植物配合,避免给水岸造成生硬之感。

西岸设计:沿居住用地一侧,考虑居民使用频率,在河道两侧滨河绿带合理布置场地,强调亲水、通透、舒适的设计原理,以满足周边的居民使用。以营造舒适的河道休闲空间为目的,结合场地进行植物配置,疏密有致、季相变化丰富、充分体现北方景观特色。

滨水植物景观: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市民对地块使用频率状况;市政道路穿过地块的桥头位置,每条市政路的道路形象,行车速度;季相变化;东、西两岸的视线关系等。种植设计依托辽阳城市特色,在以杨树、柳树为基调树种,结合重要节点、主要出入口等景观场地形成区域特色。打造集灌渠水岸、市政绿化于一体的植物景观。

图2 河道横断面图

红光灌渠景观打造秉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改造规划。还给市民一处休闲、娱乐、游览、生态、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式带状公园。

图3总体鸟瞰图

4 结论

本文以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所具有的共性问题为着眼点,以相关理论和经验为指导和借鉴,并结合对辽阳市河东新城红光灌渠景观设计过程的分析研究,经过整合探索出系统性的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普遍的可推广性。采用科学分段的方法通过整体规划控制、特色分区构建、标准段形成、景观节点打造四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构建和规划设计,这是一种适应性设计。

参考文献

[]李素英,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 : 8-9.

第6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第7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休闲绿地;教学设计;思路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美学、文学、植物、工程技术、生态等多种学科内容,是园林专业的重点课程。对于一个初学设计的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在最初接触时由于基础知识不完整、不牢固以及对设计的陌生,在设计中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笔者备感在教学中加强设计的前中后期工作的重要性。从小型绿地设计入手,局部加大深度以培养设计兴趣和信心。一个设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设计前期(调查)、中期(构思及设计)、后期(点评)三个阶段。应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设计工作及相应的表达深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套基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训练学生能充分表现其现有的设计水平,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态度。

加强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前期工作

大型校园、广场、公园等设计相对复杂,高职高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选择规模相对较小的小型休闲绿地等进行强化训练,同样有利于就业,如小型休闲绿地设计。在我院风景园林系2007风景园林1班和2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布置了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在方案构思之前,进行了下列相关的前期工作。

(一)理论讲解

在教学内容上,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强调“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在设计前首先着重讲解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校园主题园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方法步骤。要明确服务对象、活动方式和内容及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对环境的要求,使整体设计更趋于合理化,进行环境分析及分析图绘制的理论讲解。强调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进行,完成整个设计任务。

其次讲解校园主题园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何突出主题、创造特色是讲解重点。通过讲解如何挖掘校园人文资源文化,梳理校园特色资源,通过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绿地环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充分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使人都可以在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合理组织游览路线,注意园路形式的变化以及用园路进行造景;如何从细节上进行造景等。

(二)现场教学

在理论讲解完毕并布置实训任务后,组织学生到相关主题园进行调查与测绘,从环境入手分析场地。从对主题园的周围环境的分析、主题及功能区的分析到出入口的选择、道路系统的布置、建筑小品的设置、植物种植设计,最后到学生提交测绘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观摩教学

案例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于技能难于操作的内容,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提出案例问题,在各学生小组限定的时间内充分讨论,提出合理的论证方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2~3个不同的设计方案,并结合任务内容等相关知识,对每个方案的设计立意、布局、表现效果给予相关的说明。既让学生明白了该类型绿地的设计要点,又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活跃了课堂气氛。将传统的单一教学变成师生间的互动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教师的业务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个人能力的不断提高。

优秀设计方案引入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梅兰菊竹”主题园方案的观摩,把优秀园林方案实例引入课堂,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理性的问题感性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方案设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观摩交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疑问(比如多方案优化选择)与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这种教学形式小型化、灵活化、感性化对于学生建立设计分析概念以及掌握实用型设计技术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展示教学通过对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的整理归档管理,在教学中展示以前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复习,以提高学生的设计信心。

重视小型休闲绿地设计的构思过程

(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学到的是想象能力和合作的经验,明确教育的目标是放松对正图、对设计成果的要求,而将评价标准定在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进步上,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思想火花,学生将部分聪慧的想法结合起来,再以有序的方法表达出来,逐渐形成他们自己的经验,这样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于他们自己在专业上的未来发展。

例如,某学生的“聚博园”景观方案设计,构思中结合了校园绿地设计原则和先天的景观资源。设计中采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秉承“自然的,生态的,和谐的,休闲的”思路,将原有的地形经过人工改造后,将绿地最终创造成灵活多变、景色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校园滨水休闲绿地。如“读书廊”、“学子亭”、叠水等,营造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学生在实际设计中逐渐成熟,正像绿地设计主题所显示的:“莘莘学子路,绿色伴你行”。

(二)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园林设计与文学创作非常相似,写文章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搞园林设计同样应重视课外阅读,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园林作品、园林文章阅读得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园林作品设计起来就得心应手,也相应地陶冶了自身的园林修养。为体现素质教育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三)强化园林绿地种植设计

园林绿地设计包括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种植设计及园林小品设计等。种植设计相对专业性、综合性不强,高职学生植物学、树木学知识又丰富,基础扎实,应强化学习,可完成植物配置这种相对单一设计,有利于将来的就业。

例如,在小型校园主题园设计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构思的:总体布局在一条主要水系的基础上展开,以组团为单位,设计不同风格的水景园林,以主要水系和道路为主线,景观贯穿其中。本绿地最大的特色在于四季有景。春季景色有“望春台”、“一剪梅林”、“知春园”、“春雨轩”等。夏季有“荷塘月色”、“金牛浮水”等。秋季主要以植物景色为主,主要观叶树种有枫香、紫叶李、银杏等。冬季也有腊梅的香味弥漫其中。夏季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再生乔木如桂花、香樟等。另外,还采用充满亚热带风情的棕榈科植物为基调,营造充满南国特色的亚热带海滨情调,突出了夏日阳光棕榈园这一景点主题。春季观赏植物有二乔玉兰、紫藤、红花继木、金钟花、迎春花、紫荆等。

(四)注重一对一改图

实行一对一的指导交流,教师评价每个学生的课程作业,通过互动式的教育,在改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改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设计图的看法,指出有哪些不足,哪些好;二是询问学生有哪些内容还不理解,同时考考他们已掌握了哪些理论,是否已切实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对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及时引导,通过反复讲解理论,说明其制图的优缺点,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强化设计的评析与互动交流

根据学生在方案独立构思中暴露出来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分析,并通过点评,使学生掌握此次方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一)说图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方案交流展示,重在加深学生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分析的形式展开交流。重在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最后给予总结。针对同等水平高职生的方案设计,选择2~3个学生做的方案进行分析,学生更易于接受,更易于理解,也更感兴趣。说自己的图、说别人的图,加深对该次方案设计的把握,提出修改意见。

(二)组织研讨会

设计课的内容实践性很强,教学主要以方案的个别辅导为主,但是也有一些带有共性的教学内容,有一些较新的时事动态等也可以用讲座的形式进行传授。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讲座内容必须精心组织,做到量少而精,形成系列化。另外,可结合讲座,结合设计,结合时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这种形式有助于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彼此吸收营养。但应注意,组要小,最好是三五个人,使之成为愉快而见成效的过程体验。

第8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聚宝山郊野公园;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植物景观分区

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4)05004906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虽然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PM 2.5加剧、热岛效应和自然绿地缩减等。长期生活在其中的市民处于亚健康状态,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

郊野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已被城市绿地系统纳入规划,位于城市近郊或远郊,以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和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目标,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投资,生态系统较稳定,以自然景观为主、兼顾地域文化景观且设有少量基础设施的集生态系统保护、休闲游憩、康乐活动和科普宣教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性生态公园[2-4]。因其具有净化环境、调节气候、蓄水保土、吸尘杀菌、降低噪音、环境优美、成本低和可达性较强等优势[5,6],各地兴起了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热潮。而我国正处在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起步阶段,对其研究较少[7]。通过对南京聚宝山郊野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探讨,以期为今后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规划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位于南京市主城区与仙林新市区的交界处,东至仙尧路,南至宁镇公路,西北紧邻沪宁铁路和宁龙公路,距市中心10 km,总面积约140 hm2。规划区主要以山地为主,最高峰聚宝峰海拔126.23 m,有绕城公路从中穿越而过将其分为东西两片,地势平缓处集中分布在山体北侧与东南侧,且多为农田、居民地点、废弃地以及鱼塘水域;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但由于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和绕城公路的建设,聚宝山的自然山地与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对聚宝山进行针对性的保护与建设,不仅能为市民提供亲近、回归、享受自然之地,而且能有效的保护市区内的自然生态系统。

2规划指导思想及目标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保留与保护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尊重自然演替规律,运用生态学理论,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布局,适应旅游发展的多元化需求,逐步发展成具有高知名度、强吸引力和人文绿都特色的集科普宣教、休闲运动和休闲商业为一体的郊野市民公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统一[8]。

3规划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3.1规划总体布局

规划根据现场特征和功能要求,综合考虑项目区的景源特色、交通组织、旅游基础条件和功能区划等因素,将其分为“一廊、两片、4星连珠”布局结构(图1)。

一廊:纵向穿越聚宝山公园的绕城高速两侧绿色生态廊道。

两片区:森林休憩片区、休闲娱乐片区。

四星连珠:4个入口游客服务中心。

图1总平面规划

Fig.1Total floor Map

3.2功能分区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功能要求和景观营造意向,将公园规划为南主入口服务区、北入口商业区、市民康体休闲区、市民有氧体验区、植物展示区、生态体育运动区、森林休养区7大功能区(图2)。

3.2.1南主入口服务区以“游人服务、科普展示”为主题,与外部商业配套设施相结合互动建设。项目位于312国道北侧,地势宽阔较平坦、植被较少,生态敏感度低,并且在附近设有公交站台,交通方便。因此,将该处设为公园入口服务区,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公园导游、投诉处理、医疗急救、物品寄存、失物招领、轮椅车及婴儿车等服务[9],对自然环境破坏较小。

3.2.2北入口商业区

以“购物、休闲”为主题,提升公园对外展示能力。由于项目区位于仙尧路与大龙路交叉处,地势平缓,附近设有乐和酒店,生态敏感度低。因此,将该处设为生态商业休闲区,满足游客生态休闲、快乐购物的需求。

3.2.3市民康体休闲区

以“市民娱乐休闲”为主题,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满足周边居民生活娱乐需求。该区紧邻北入口商业区的南部,地势较平缓,水体较多。充分利用现状,打造水体景观和疏林草地景观,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3.2.4市民有氧体验区

以“运动、康体”为主题,结合现状山体,将其建设成市民康体健身、登山漫步的有氧运动空间。项目以聚宝山东侧山体为中心,在充分保护生态林地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的布设建筑、道路和游憩项目,与自然相融合,为游客提供山地运动和生态康体休闲场所[10-12]。

3.2.5植物展示区

以“生态展示、科普教育”为主题,主要是培育并展示本土苗木花卉,面向大众普及植物科普知识。项目区位于市民有氧体验区的北部,为东辅助入口,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以展示乡土植物景观为特色,通过自然式栽植本土苗木花卉,并配以指示牌以及室内标本等,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获得植物科普知识。

3.2.6生态体育运动区

以“生态体育运动”为主题,让游客近距离贴近自然、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该区位于公园西北部,水体面积较大,植物不够丰富,生态敏感度较低。因此,结合现状将该区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和体育运动场所,让市民在运动中感受自然,在自然中开展运动。

3.2.7森林休养区该区以“康体休养”为主题,以环境保护和生态维持为主要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生态环境效益。项目位于聚宝山最高峰西峰,山体山形起伏优美、植被丰富、林相较好。因此,以自然生态山地森林景观为特色,通过优先选用疗养乡土植物,适当引种适宜的外来植物修复已破坏的山体,丰富植物多样性,并因地制宜地布设休息建筑,为市民提供天然的“康体疗养医院”。

4植被景观分区规划

项目区内地形复杂,土壤干旱瘠薄,施工与管理均不方便。因此,根据规划区现状、功能要求和景观营造意向,将项目区分为山体林区、背景防护林区、入口景观林区、人工生态林区、水体绿化区等5大类型植物区(图3)。在植物选择上,应根据规划区的立地条件,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以及景观效果较好的乡土常绿与落叶乔、灌木、多年生花卉和地被植物,并适当引种适宜的外来植物,丰富规划区的生物多样性[13-15];在植物规划布局上,利用植物的“姿、色、质”,进行合理的“点、线、面”平面设计和空间布局[16];在植物配置上,根据植物生态习性、景观意向和分区功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植被,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构建乔灌草立体植物群落结构,并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色彩丰富、自然野趣的立体植物景观[17-19] (表1)。

图3植物景观分区

Fig.3Plant Landscape Zoning Map

5道路系统及配套设施规划

园内道路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登山游步道。主要道路为公园的主环路与南北向道路,为电瓶车的行驶和换乘路线,也是联系各个景点的主要通道,路宽6 m,路两侧均需设路肩,并根据需要在路侧设置截水沟及防护栏。次要道路为连接主游路和各个主要景点的重要通道,同时兼做消防通道,路宽2~4 m。登山游步道是沿着自然形成的小道铺设青石板或者木栈道而形成的,路宽1.5 m。

公园管理用房位于东入口南侧,园灯、水、消防、坐凳、垃圾筒等根据公园整体风格综合考虑设计,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构成了一道别样的园景。

表1各分区植物规划设计

Table 1Plant planning of Each partition

6结论

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能有效缓解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康体疗养、科普宣教的场所,因此,其规划建设对改善市民娱乐休闲空间、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对南京聚宝山郊野公园规划设计,获得以下结论:

(1)郊野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时,应在充分保护与保存原始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尊重自然演替规律,借鉴生态学原理,利用现有优势条件和环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合理规划布局,对生态核心区要保护其原生态性,对已破坏的区域要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与恢复,形成自然野趣、具有地域特色的郊野公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景观设置时,根据场地现状,融入地域文化,其形式、质地、颜色以及大小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生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3)植物选择时,根据立地条件、景观意向和功能分区要求,优先选择乡土植物,适当引种适宜的外来植物,丰富植物的多样性;在植物规划布局上,利用植物的“姿、色、质”,进行合理的“点、线、面”平面设计和空间布局;在植物景观配置上,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进行乔灌草搭配,有主有次、并注重植物季相变化,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季相丰富、自然野趣、立体的植物群落景观。

(4)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人的活动目的以及意义,依据功能分区、人的行为习惯和景观的布设等因素,在保持生态环境以及景观的完整性的条件下,依山就势组织路网,使得规划区内道路结构合理、自然生态、循环畅通。

参考文献:

[1]刘扬,郭建斌,左小珊,等.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及生态效益评估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9):4029-4031.

[2]陈永宏.郊野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3]彭永东,庄荣.郊野公园总体规划探讨[J].风景园林,2007(4):120-121.

[4]张婷,车生泉.郊野公园的研究与建设[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9(3):259-266.

[5]王娟,蔺银鼎.城市绿地生态效应[J].草原与草坪,2004(4):24-27.

[6]丛艳国,魏立华,周素红.郊野公园对城市空间生长的作用机理研究[J].规划师,2005(9):88-91.

[7]齐童,曾瑶,张凡.国内外郊野公园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10(12):28-33.

[8]李洪远.生态恢复的原理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0.

[9]李晓倩,宣婷.南京聚宝山公园功能分区方法探讨[J].四川建筑,2012(1):23-25+28.

[10]杨际明,谢良生,宋石坤.深圳市塘朗山郊野公园总体规划[J].广东园林,2006(4):9-11.

[11]刘慧,黄成林,许成林,等.马鞍山市昕源郊野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0(1):24-26.

[12]田园,王树栋.郊野公园基本特征与功能初探――以北京将府公园为例[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3(2):46-49.

[13]来淑一.城市郊野公园植物造景手法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14]顾亚春.南京郊野公园植物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15]夏建东.云南大理崇圣寺绿地规划设计评价[J].草原与草坪,2006(4):70-71.

[16]李宁,祝遵凌.古韵・绿野式古运河湿地植物景观营造――以扬州三湾湿地公园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5.

[17]蒋倩.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核心区绿地景观设计[J].草原与草坪,2009(3):34-38.

[18]蔡伟.郊野公园的植物景观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第9篇:绿地规划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字:城市建筑规划 问题内容 意义 生态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市场化经济的潮流中,在对建筑工程实施规划的管理中要把握好规划管理的原则,有力的保证建筑事业以及城市规划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筑工程的规划自计划经济时代开始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型城市,建筑工程能否得到合理的安排不仅仅关系到成分的表观形象,同时也极大的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城市建设和规划能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性,才能有效的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城市的土地,实现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合理的建筑工程规划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建设中带来的诸多问题,保证城市正常的生活、生产工作,从而建立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1 中小城市建筑规划存在的问题

1.1中小型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

目前,在中小型城市的规划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建筑的规划同其它各方面的规划之间不协调。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在城市规划中所必须面临的相关问题和困难以外,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中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根本原因还是地方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工作随意性大,还有就是地方人才缺失。

1.2中小型城市建筑规划面临多方面的困难

目前,在中小型城市的建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小城市建筑规划的空间实体并没有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得到有效落实,该种现象在中小型城市的建筑规划管理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中小城市中新区的建设正加紧脚步,虽然在规划的过程中对公共设施等都预留了相应的空间,但是在时间的建筑过程中往往是工厂、商业以及住宅建筑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公共设施配置相应不足或建设滞后,导致新区功能不全,新老城区无法快速融合,从而无法迅速带动新区经济。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城市的规划部门没有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的相应设计来进行实施,对具体的建筑实施过程监管不到位。另一方面,城市居民不能对城市的规划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城市的规划实施过程中因此会出现建筑规划实施受到阻碍的情况。例如,车站、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建设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由此该类设施在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居民的阻碍。对于该种情况,城市建筑规划部门可以采用相应的法律手段来解决。

1.3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工作没有落实

目前,我国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解释,因此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的规划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使用,例如,目前对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成果质量标准就没有明确的规定。

2建筑工程规划管理的内容

2.1控制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

为保证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需要在建筑工程的规划管理阶段控制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同时也保证对土地的使用强度和建筑性质保持一致。在审核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质时,主要是审核建筑空间的使用,仔细审查建筑的单体平面,保证其与土地性质相一致的功能。同时,在建筑功能的审核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不同建筑性质之间的相互干扰。

2.2控制建筑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土地的使用强度可以利用建筑的密度和建筑的容积率来进行衡量,为防止土地的沉降以及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城市的生态及人居环境需要严格的控制该两项指标。目前很多房地产的开发商单纯的为了追求利益为盲目地追求高的建筑容积率。城市空气环境的好坏以及建筑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密度、容积率的合理与否。城市规划部门在审核建筑密度、容积率时,应确保基地的间距、消防通道、绿化率以及停车场等。

2.3控制建筑的间距和绿地率

建筑物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保正建筑在有效的空间、日照、消防和卫生等方面满足国家规范。目前在城市中火灾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以及财产损失,其中建筑消防通道不畅通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同时,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地下室以及高层建筑对相邻建筑的影响,保证建筑之间施工距离的安全性。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会进行绿化,这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在城市的规划中要保持一定的绿化率,对绿化率的控制同用地性质等因素相关。

3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对城市建设的意义

3.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合理的利用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保持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城市的规划中有效的实施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可以实现对用地的合理性,从而保证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有效的实现城市的资源、人口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3.2改善和提高城市的形态环境

城市中建筑规划的合理性之间关系到城市的生态、景观以及卫生环境。城市建筑的规划管理在完善城市的布局时主要是通过控制建筑的高度、建筑间距、绿地率以及容积率,从而优化城市的环境、提升城市的景观,建设特色性的城市。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中可以在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分析景观的观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在充分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空间布局。

3.3促进城市的合理发展

城市建筑工程是城市中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动产,会保持长时间的利用,如果城市的建筑规划不当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城市功能的发挥。例如,有些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擅自改变建筑的用途,利用住宅用地建商业大厦,在绿地区开发商业住宅等,这样不仅仅对城市的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对城市的安全也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并且会扰乱城市的整体布局,阻碍城市的发展。在城市的规划中要严格的控制建设工程,协调相关的矛盾,在保证建筑工程符合城市的发展布局的前提下,不断的推动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

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新的时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城市的急剧扩张,这些都对城市的建筑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特别是对中小型城市实现城市建筑规划的有效管理是实现中小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只有实现中小型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才能更好的为劳动人民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城市的建筑规划管理要切实实现经济、生态之间的和谐发展,正确的引导城市中的各项建设的有序发展,促进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剑锋. 中小城市建筑规划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16)

[2] 朱恒利. 关于建筑工程规划管理问题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8)

[3] 叶大华.关于开发区规划管理思路的探索[期刊论文]-城市2003(3)

[4] 付鲲鹏.刍议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中华民居2011(7)

[5] 陈志.林峰.浅议建筑规划管理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