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工程师申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评审依据
(一)工作经历(能力)条件和业绩成果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二)论著、论文条件,执行粤人发[89号、粤人职[]18号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三)学历、资历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和《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职称外语条件,执行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2001年广东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成绩单不再作为职称外语条件的有效依据。
(五)计算机条件,执行省人社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2号),免试范围同时执行原省人事厅《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粤人发[5]177号。
(六)省外来粤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省人社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2号)。
(七)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两个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执行粤人发[]197号。
(八)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严格执行原人事部《<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号)、原省人事厅《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号)、粤人发[号。
(九)继续教育条件,执行《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直接申报高、中级的人员需提供相应资历要求的继续教育证明。本年度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需提供任现职以来至2011年的继续教育证明,并全部填写到《评审表》内。
(十)真实性证明,申报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表七)、评前公示表(表八)、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并在所有复印件上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十一)评审答辩要求,执行粤人社发号。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在专业组评审环节执行答辩制度。评审组认为其他级别个别评审对象的水平鉴定需要以答辩方式测试的,由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通知申报人到会答辩。申报人如不按时到会答辩,其评审材料不提交评审会评审。
二、申报材料要求
(一)请使用新版(09版)评审表,用计算机填写并打印。下载路径为: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广东人事--下载中心--职称评审--新版职称评审表。只需纸质报送,暂不需网上报送。
(二)请按以下顺序和要求提供并分类装订各类材料:
1.《 ( )级专业技术资格送评材料目录单》(表一)若干份(依材料袋数而定),贴于材料袋的封面,并在页首写上申报人手机号码。如有多袋材料,请在表一上标明,如3-1,3-2,3-3,并在表一中用加粗字体注明袋中内容。
2.《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表二)1份,请按表格要求走完所有程序,并签名盖章。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3.《( )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表三)20份,其中原件1份。请将原件放在首页,并将20份一起折叠,有字的一面朝外。不要填写页首的编号。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及业绩成果情况,请用序号列明,并将重要的排在前面。
4.《 广东省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信息录入表(普通)》(表四)1份。时间请写到月份,出生地请写到县一级,联系电话务必写明手机和办公号码。评委会(专业组为):广东省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水产热作组)、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广东省林业工程技术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林业、园林、森工)。
5.《证书、证明材料》(表五)1份。
6.《业绩、成果材料》(表六)1份。
(注:5.6中的材料除英语、计算机水平和2010年以来的继续教育情况需提供原件,其它为复印件。复印件须由所在单位经办人加盖真实性的意见。论文原件无须装订。)
7.《贴资格证相片、身份证复印件页》(表七)1份。为方便使用,照片请小面积点贴。
8.《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前公示情况表》(表八)1份。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请相关人事、纪检部门监督并加盖意见。
9.《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聘任期满)考核登记表》(表九)1份。请同时提供近3年的年度考核表,并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加盖真实性的意见。
10.在现工作单位缴交今年度连续半年以上的社保凭证原件1份。
11.专业技术工作资历计算和所申报材料的时效均截止于2012年8月31日。
如无内容,请在表格内填写“无”。请一次性提供送审材料送所在单位审核、公示并上报。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受理材料后,不得再对材料进行调整和补充。评审结束后,请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回材料和证书,逾期不予保管。
三、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应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情况,对照我省职称政策和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及申报材料要求,认真、客观、如实地准备材料。
(二)申报人所在单位应认真审核申报材料:
1.审查申报材料的合理性。看申报材料是否符合所申报专业的类别和范围。
2.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属实,并加盖真实性意见。
3.审查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看申报材料是否完整提交,表格是否填好,工作负面情况是否如实填报,同时或不同时申报其他系列(专业)的资格是否如实填报。
4.审查申报材料的时效性。论文、工作业绩、工作经历、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合格证、学历(学位)等取得时间是否在今年8月31日前。
申报人所在单位负责对评审材料进行评前公示,《评审登记表》、单位投诉受理部门及电话要在单位显著位置张榜和单位网站首页进行公示,其他申报材料放置在单位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供查验。申报人所在单位还须对表二(继续教育情况、工作负面情况说明、单位考核及综合评价、评前公示情况)、表三(评前公示情况、单位审核无误并承担责任的申明、单位审核评价意见)和表八加盖意见,对所有复印件加盖真实性的意见并注明经办人。对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申报人所在单位应注明原因并退回申报人。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三)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当地政府人社部门要认真审核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审核材料是否符合申报专业的评审范围和评审条件。主管部门要在表二(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审核意见)及表(上级人事/职称部门意见)中加盖意见。当地各级政府人社部门要分别在表二(县/区人事部门审核意见、省直主管部门/市人事部门审核意见)中加具意见。
(四)送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省林业厅人事处)受理评审材料。
(五)评审结束后,申报人所在单位要协助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人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并及时反馈情况。
(六)省人社厅专技处审批后,由我厅人事处发放职称证书和申报材料。
四、评审收费
按照《关于转发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粤人发[]35号)收取评审费。正高级评审费由我厅人事处代收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非税系统缴交,其他级别评审费在省林业厅非税系统缴交。每位申报人只可申请开具缴款通知书1次并尽快缴款,缴款时限为2012年9月15日。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缴款,请及时致电省林业厅人事处。
五、受理时间和地点
受理时间:8月16日至9月15日(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2:00,下午2:00-5:30)。逾期不予办理。请于送材料前先致电预约。
受理地点:广东省林业厅人事处(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343号509房)。
联 系 人:段孟涵、曾国技、孔华清
联系电话:
附件:1.《关于做好2012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社发119号)
2.《关于印发<广东省工程技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资格条件(试行)>的通知》(粤人发]89号)
3.《关于印发广东省林业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资格条件的通知》(粤人职[]18号)
4.《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条件刊物等级划分规定的通知》(粤人发[300号)
5.《关于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粤人发[]178号)
6.《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粤人发[]177号)
7.《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197号)。
8.《关于调整完善我省职称外语政策的通知》(粤人发]120号)
9.《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科目更新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人社发[]176号)
10.《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粤人发[]81号)
1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外来粤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确认的暂行办法》(粤人社发[306号)
12.《<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人职发[]17号)
13.《关于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事业单位具备公务员身份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问题的批复》(粤人函[]301号)
现将*省建设厅青建政[*]232号《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市人事局二00一年九月三日
抄报:省人事厅专技处。
抄送:本局各局长、专业技术人员科(5),存档。
*省建设厅文件青建政[*]232号
关于*年度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
各州、地、市人事(劳动)局、建设局,省直有关部门,厅属各单位: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要求,现将*年度建设工程职称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职称评审工作事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各地区、各单位人事(职改)部门要认真学习省建设厅、省人事厅印发的《*省建设工程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青建政[*]214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年度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青人专字[*]167号)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确保今年职称评审工作顺利开展。
二、凡申报建设工程高级职称的,以及无建设工程中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地区申报中级职称的,由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按《评审条件》初审合格后,出具正式委托函,按规定将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厅属各单位直接报送厅职改办。
三、申报推荐程序:有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由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推荐工作;无主管部门的,由单位负责其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和审查,并报相应的登记注册部门审核推荐;个体从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材料报相应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核推荐。
申报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层层审查、层层推荐、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逐级上报。所有参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道德实行公示,公示时间为一周。凡越级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
四、非国有制单位及个体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按我省现行的报考,评审程序及条件,同步进行。
五、申报材料及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年限,论文(著)和各种证书取得的时间均截止到*年9月30日。
六、职称外语合格证的有效时间均从证书签发之日起计算,对不属于青劳人专字(*)13号文规定的职称外语"以培代考"培训对象的人员所取得的合格证,一律视为无效。
七、青劳人专字410号《关于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审工作结合有关问题的通知》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停止执行。
八、为严肃职称评审工作,使晋职人员名符其实,从今年起,取消破格评审条件。对确有真才实学和突出贡献、业绩,并得到社会公认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各单位将体现其突出业绩成果的材料并附单位专题报告,报送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报送省人事厅。
九、申报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报送材料:
1、州、地、市人事局(职改办)或省直主管厅局、地专级企事业单位人事(职改)部门的委托评审函1份;*年度拟推荐评审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简况表一式二份;
2、《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四份,中级一式三份;
3、《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一式两份;
4、《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简表》中级20份,高级25份,所填文字内容必须打印;
5、最高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外语考试合格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并复印件(1份);
6、任现职以来的主要专业技术业绩材料,如著作、论文、获奖证书,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等,工作业绩和学识水平须加盖单位公章,并报送原件;
7、申报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论文(著)要求一律为核心刊物公开发表的论文(著)在2篇以上。
8、《单位推荐报告》一份;
9、评审表第9页年度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一栏中除当年考核结论外,还应填写任职期间的考核结论及年份。
上述各种材料、表格必须填写清楚、真实、完整、一致,不得漏项,要求加盖印章的栏目必须加盖印章(印章不得复印),上报材料应由主管职称工作的人员专人报送。
十、报送材料截止时间:
厅属各单位申报建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应按本通知要求务于*年*月*日前报送材料,各州、地、市及省直有关厅局务于10月10日前将推荐评审材料报送省建设厅职改办,逾期不再受理。
教育、卫生、会计以及其它系列按该系列职改部门的报送材料要求和时间执行。
十一、评审费收取事宜:
第一条为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评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和正常化,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号)以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劳社培〔2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级工、技师或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二级、一级)职业任职资格的技能劳动者。
本办法适用于大中型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直接认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是指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等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生产服务实际,对企业职工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和技术攻关的能力状况进行考核鉴定,确定技能水平的办法。
本办法所指的直接认定是指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企业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招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已被行业或企业公认达到技师、高级技师水平的,直接授予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直接认定不适用于高级工(三级)的评价。
第四条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直接认定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品德:重点考评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
(二)工作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
(三)培训提高:参加相关业务或技能培训情况,学习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情况;
(四)工作业绩:为单位创造效益和突出贡献情况,获得各项先进荣誉称号和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第二章分工与权限
第五条市属企业高级工的评价工作由市及义乌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有技师发证权限的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市属大中型企业技师评价和直接认定工作;无技师发证权限的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委托负责市属大中型企业技师评价和直接认定工作。
第七条高级技师的企业评价和直接认定,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或委托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省部属企业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评价工作由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章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
第八条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应向隶属市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作方案。方案应包括:鉴定职业(工种)、鉴定级别、鉴定工作安排、考评人员配备、鉴定方式、试题来源以及有关事项说明。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对提交的工作方案进行审核,同意后由企业组织职工进行申报,申报条件应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第十条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包括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论文答辩和综合评审。其中,高级工评价不进行论文答辩和综合评审。
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条件的,可免考理论知识。
第十一条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核)按下列方式进行鉴定:
(一)对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工种)的鉴定,由相应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技能社会化考评的方式确定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鉴定内容。对已经建立国家或省级题库的职业,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题库中抽取的试卷内容进行30%左右的调整;对尚未建立国家和省级题库的职业,可由企业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岗位要求,组织专家命题,并经相应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后使用。
(二)对非通用职业(工种)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特有或特定条件下的职业(工种)的鉴定,由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鉴定规范,结合岗位实际要求,组织专家编制鉴定大纲和鉴定要素细目以及鉴定考核试题,经相应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后使用。理论考试应结合岗位实际,可由企业实行定期统一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可采取现场作业评定法、产品抽样评定法、模拟、仿真操作评定法和典型工件加工评定法等方式进行。
(三)倡导企业按职业功能分析法,开发相应的鉴定模块,采用模块式考核方式。其模块可按主辅结构划分为基础性模块、主体性模块、辅模块或基本技能模块、岗位技能模块、日常技能模块;也可按职业领域或工序划分模块,如维护、修理、安装、调试等模块;生产线各岗位之间联动关系密切的企业可采用独立操作型、助手配合型、模拟口述型等模块;也可以根据本企业特点,灵活划分为各种考核模块,以全面真实评价职工的综合能力。
第十二条考评员、专家组人选由企业提出,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后委派。
必要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选派质量督导员对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进行督导。
第十三条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核)各占100分,分别达到60分为合格,其中之一有不合格的,不得参加论文答辩和综合评审。考试(核)成绩两年内本企业开展的高技能人才评审时有效。
综合评审由参加评审的专家投票决定,同意票占三分之二及以上的为通过。
论文答辩成绩是综合评审时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考评合格者,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职业资格证书。
第四章直接认定
第十五条直接认定由市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综合管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直接认定评审机构的设立:
(一)直接认定评审委员会。由市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由相关职业(工种)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一般为7-15人,其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主任由市以上劳动保障部门主管领导担任。其主要职责是:
1、指导各专家考评组的工作;
2、召开评审会,对符合技师(高级技师)资格条件并完成考评程序的人员进行评审。
(二)专家考评组。专家考评组由市以上劳动保障部门组建或委托相关部门(行业)、大型企业、院校组建,主要由相关职业(专业)的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高级讲师组成,一般为3-7人,在考评前15天组成。考评组的专家评委可根据每次考评职业(工种)的不同而作适当调整。其主要职责是:
1、审核申报参加评审人员的材料,包括职业资格、工作业绩、技术能力以及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2、对参加评审人员进行现场技能操作考核或组织面试;
3、确定参加评审资格人员名单。
第十七条申报直接认定为技师的,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能解决本职业高难度技术操作和工艺难题,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或较大成果(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上,须由企业提供有效证明)的主要参与者。
(二)与申报职业(工种)相关项目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四等奖以上、市以上三等奖两项以上,或获国家专利两项以上的主要完成者。
第十八条申报直接认定为高级技师的,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能解决本职业高难度技术操作和工艺难题,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或重大成果(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万元以上,须由企业提供有效证明)的主要参与者。
(二)与申报职业(工种)相关项目获省以上技术创新、发明、创造、推广、应用二等奖以上或市一等奖以上的主要完成者。
第十九条参加直接认定申报者应提交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直接认定申报表、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证书)、身份证、各项获奖证明(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本人技术业务工作总结或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重大复杂技术难题的方案、单位综合推荐材料等。
第二十条直接认定须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企业组织。企业根据年度直接认定工作要求,组织并推荐符合条件者参加直接认定。
行业特有职业(工种)须经市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二)专家考评。专家考评组按本办法第四条的内容,对申报材料、能力和业绩情况进行审核考评。根据审核情况由专家考评组进行投票,同意票率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报直接认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三)资格确认。结合审报材料及专家考评组考评情况,由直接认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实行票决制,同意票率在50%以上的为通过。通过评审的申报者由相应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职业资格证书。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被聘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适当的补贴。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关于开展第八届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58号)精神,现就做好全区20*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聘范围
按照农业部、人事部《关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教学科技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有关问题的通知》([l993]农(人)字第52号)和《印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实施办法的通知》([1994]农(人技)字第4号)的精神,凡20*年12月31日前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从事农学、园艺、植保、土肥、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等专业技术推广工作且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务。
二、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高级农艺师职务(含高级畜牧师、高级兽医师、高级工程师,下同),并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5年以上,且具备下列条件者:
(1)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推广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或开创性的推广课题。
(2)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关键农业技术问题,并取得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推广成果。
(3)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重大推广项目。
(4)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推广科技人员,具有培养指导农业技术推广专业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2、对于不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未达到任职年限破格申报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者,必须在担任高级农艺师之后取得下列成就之一:
(1)获国家发明奖或科技进步二等奖,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主要贡献者”是指在项目中承担主要工作或关键工作,或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人员,不论有无证书)。
(2)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二)专业理论要求
1、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理论和技术,了解相关专业及系统工程、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
2、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是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之一。
3、对本专业理论技术有创造性研究,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
4、熟悉有关前沿理论在本专业国内外应用情况。
5、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
(三)业务工作经历和能力要求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须具备下列条件之2项:
1、曾提出过有重要学术和实用意义的推广课题,在推广科学前沿进行开创性的工作。
2、曾编写出具有较大影响的科学论著。
3、负责指导过国家重大推广项目或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
4、主持或为主参与制定本专业技术推广规划。
5、举办过高层次、高水平的科学讲座,能指导高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工作。
6、解决过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疑难问题。
(四)工作业绩要求
1、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编公开出版的全国性或省级农业学术、技术推广教材20万字以上。
(2)在国家级学术技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文章5篇以上。
(3)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并提交学术论文3篇以上。
(4)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全文4篇以上。
(5)正式出版过不少于10万字著作的作者。
2、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成果,推广面积和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并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4)主持的国家级推广项目,经部级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主持研制开发的实用技术有2项以上重大改进,经部级专家鉴定通过,已在全国推广,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推荐名额
全区推荐总名额为25名。县及县以下岗位职数核定内的申报人员原则上不占用推荐名额。
四、上报材料
(一)各县市在推荐上报人选时,需呈报下列材料:
l、由人事、农业行政部门正式行文的推荐报告2份。报告中应清楚介绍整个推荐过程,并注明推荐人选的排序、是否占用指标等情况。
2、20*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推荐确认表(见附件1)1份。严格按单位类别和专业填写,由人事、农业行政部门共同签章。
3、20*年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推荐人选情况一览表(见附件2)1份。此表严格按照备注中说明逐项填写。
4、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年在岗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1份。认真按照表中要求逐项填写,由人事、农业行政部门审核并签章后上报。
上述文件、表格需文字性材料和软盘(1张)同时报送。所有表格采用统一格式。
(二)推荐人选的相关材料:
关键词职业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
有,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许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技能人才;轮岗实习;竞赛;业绩考核
供电企业是集技术性、专业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技能密集型企业。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断涌现,使供电企业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以“四化”要求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仍难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新时期新任务,对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深更高的要求,如何顺应这一形势的发展,尽快将过去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向具备多种才能和本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方向开发转变,努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就成为急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建立以技能人才多岗位工作标准为基础的复合型业绩评价体系,量化“德、能、勤、绩”四个纬度的考核指标。其绩效数据主要通过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年度业绩考核和能力评价表,以及他们对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贡献率、个人的各类培训档案、取证等级、职称资格、工作总结等进行采集。在考核过程中,采用“月度考核,年终归积”的办法,按个人自评、直接主管评价、监督修正三个层次组织实施。并将业绩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专业评审、人力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等相结合。在客观评价中引导技能人才跨专业、跨岗位、跨部门地拓展业务技能,在主观激励中促进专业技能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复合。
关键词: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实践 有效措施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研究型本科人才,因此其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等方面应有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要专业面宽、知识基础厚实,还应该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卓有成效的实践环节,而毕业设计是所有实践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充分锻炼,使自己的实践能力达到或接近符合企业的要求。常州工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几年来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致力于零距离工程师的培养,经过研究与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显著提高了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1.制定完善的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严格审查毕业设计课题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是毕业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体现了专业培养计划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毕业设计课题的类型、课题的难易程度、课题的工作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纲要求所有课题必须来自社会生产实际或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专业教师委员会和教授委员会依据毕业时间大纲,先后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严格的审查与复审,而课题一经确定不得再行更改。毕业设计课题确定的完整程序是:教师申报课题―专业教师委员会评审―二级学院教授委员会复审―本专业所有毕业设计课题上网―学生根据网上公布的课题填报志愿―专业系统筹安排课题到学生。课题数目多于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部分课题会落选,这使课题的申报具有一定的竞争机制。
2.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四年培养过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必须使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引起重视。往往有学生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够重视毕业设计。学生若不能全力投入毕业设计,不能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到位的训练,其专业能力将大打折扣,何谈零距离接触培养。因此,本专业在毕业设计之初,就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出席,通过动员,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设计对其人生的重要,调动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在大会上提出纪律要求,同时号召学生做毕业设计要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拿出最好的毕业设计成绩向学校汇报,向父母汇报。
3.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
目前,毕业生就业对毕业设计造成一定的冲击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就业单位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就到单位上班,有的学生东奔西走落实就业单位,致使毕业设计的时间极大地缩水。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本专业安排学生在第七个学期末就进入毕业设计,将寒假时间加以利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指导与管理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保证每周的指导时间,学生与指导教师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记录。在毕业设计的中期,学院检查毕业设计进度与学生表现,对进度较慢、不够认真、不守纪律的学生,提出整改要求,同时要求班导师和辅导员协助做思想工作,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力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致力于零距离工程师培养
自2002年以来,常州市模具工业协会挂靠常州工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专业与常州新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常州高氏塑料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华生塑业有限公司、常州华威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常州钣焊厂、常州常恒集团公司等模协会员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毕业设计期间,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到模协会员单位实习、调研,熟悉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生产组织管理、设备配备及工艺技术水平,避免毕业设计闭门造车,使毕业设计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零距离接近。
每年一届的国际模具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多于春季在长江三角洲的某中心城市召开,例如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都曾先后多次召开该博览会。本专业都会组织学生参加博览会。学生可以在博览会上收集到丰富的专业资料,通过与参展专业人员的交谈可以提高学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国际水平的工艺技术、装备、材料、计算机软件等使学生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弥补了校内教学的不足,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大有裨益。
5.聘请兼职教师,优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
强将手下无弱兵。学生的毕业设计做得如何,指导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毕业设计大多属于工艺装备设计类型,指导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方面的工程师的素质。从学历职称方面看,指导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但也不能完全唯学历唯职称。即使同时具备了博士学位与高级工程师职称,而对学生设计的图纸既不能给以肯定也不能指出什么地方有错误,这样的教师也就不能算合格的指导教师。本专业本着务实的精神,从本专业教师中筛选称职的指导教师,同时从常州市模协会员单位聘请一部分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获得到位的训练与锻炼。本专业每届毕业设计的整体成绩较好,每届都有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分别获得常州工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奖。
6.建立成绩评定体系,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设计成绩
关键词:学生;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国超群(1982-),女,吉林德惠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团委,政工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19-02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在实践中对学生管理工作客观的调查了解,近期在学院内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队伍情况和日常管理开展了工作调研。
一、学生管理工作调研
1.组织领导
(1)学院已建立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后勤服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党委书记任组长。
(2)每学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
(3)每学期党委常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都有一次专门会议,研究学生工作。
2.队伍建设
(1)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辅导员,针对学生的学业、纪律等问题,要求班级辅导员及时与家长沟通;每年级有一位辅导员,针对本年级违纪学生进行一对一谈话,必要时也要求与家长沟通、通报情况。学院目前共有专职辅导员57人,师生比例为1︰48。
(2)辅导员平均年龄为36岁,30岁及以下23人,31至40岁之间13人,41至50岁之间13人,50岁以上8人。大学专科学历1人,本科学历46人,研究生学历硕士9人、博士1人。初级职称26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18人。其中助理讲师24人,助理工程师1人,讲师8人,政工师2人,工程师2人,主治医师1人,高级讲师1人,高级政工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工程师2人,副研究馆员2人,副教授8人。男女比例8︰11。
(3)根据学院制订的《关于班级辅导员选聘工作的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在申报职称时,即初级职称申报中级职称、中级职称申报副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申报正高级职称,需要在晋升前一个职称后有承担一届班级辅导员的经历,否则,学院不予推荐。
(4)在年度工作考核方面,学院制定了《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制度》。根据此工作制度,每年学院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评比打分;依照《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工作奖励办法》,对班级考核排名前5/6的辅导员进行分等级奖励;根据《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授予辅导员评比排名前8%的辅导员“优秀辅导员”称号。
(5)学院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展的特色工作:一是坚持贯彻每两周一次的学生工作例会;二是每两年开展一次学生工作会议,针对学院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完善,通过开展学生案例交流、辅导员论文评选等活动为辅导员提供一个经验交流、互相沟通的平台。
3.日常管理
(1)学院学生管理规定健全,每两年召开一次学生工作会议,会议根据生源及课程改革等实际情况征集意见并修改学院学生管理规定。目前,学院使用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制度》是在2012年12月修订完成的。
(2)学院设有院长信箱、校园网站,用于学生信息的沟通反馈。
(3)学院设立一个学生会,学生会中的寝管部、学习部、治安部协助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培训、指导学生干部开展工作。
(4)学生日常安全教育与管理主要依据《学生日常管理考核扣分细则》执行。
(5)学院针对走读(不住校)学生建立了安全责任承诺制度。
(6)学院实行早操、晚自习制度。早操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管理。晚自习由学生会学习部、寝管部及学生处值班教师共同管理。对旷早操、旷晚自习学生给予相应扣分,管理工作细致规范。
(7)班级辅导员及年级辅导员掌握特殊学生群体中的重点学生情况,能够及时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有通话记录,紧急时通知家长到校处理。
(8)学院对旷课、夜不归寝的学生实行预警机制,年级辅导员提前告知处理的结果及对学生本人的影响。学生旷课每周一公示,学生夜不归寝每天都要公示。对旷课、夜不归寝学生给予相应扣分。扣分影响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成绩。
(9)学生处分依据《学生违纪处分规定》进行,具体程序为:根据学生的违纪情况,分别经保卫处、教务处、学生处调查核实后,由学生处提出处分意见,并将处分意见通报给学生及辅导员,在接到通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听取学生的陈述和申辩,如无异议,学生本人填写处分登记表,学生处向分管院长汇报后下达处分决定。2013年4月末统计数据显示:一年来在校生考试违纪4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1.49‰;旷课违纪81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29.5‰;校园安全管理及其他违纪87人次,占在校生人数的31.69‰。
(10)年级辅导员及班级辅导员负责受到处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通过采取个别谈话与集中谈话的形式对处分学生进行帮扶,特别是告知处分解除程序,多数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解除处分。
(11)学院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摸索出了《班级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学生学期综合考核评定方案》及《毕业生教育暂行规定》等制度,行之有效。
(12)学院每学年在开学典礼上表彰一年来学院涌现出的全优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等优秀学生,并运用校园广播、《学团通讯》、宣传栏等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13)针对毕业生离校前的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毕业生教育管理暂行规定》,将毕业生毕业学年的个人考核分数和班级考核分数与就业推荐工作紧密结合。
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1.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引导者,是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人,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和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注重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形象,更要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而且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用认真的态度、榜样的力量和高尚的人格感染、激励、鼓舞学生。
调查中显示,辅导员队伍年龄分布多在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虽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其处理问题时较易急躁,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巧妙性,“精细化”意识淡薄,较难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很高的威信。学院可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大对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讲座、座谈会等,构建校内外“立交桥”,为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逐步增强辅导员的素养,提升辅导员的魅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2.追求“科学发展”,加强和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不仅仅只是学生管理部门、辅导员的工作,它需要全校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要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干部一般占到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把学生干部管理和培养好了,他们的示范作用会影射到其他学生,整个学生管理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调查中显示,学院虽然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但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学生管理部门没有完整的学生干部培养规划,仅习惯于使用,而忽略了培养;二是在学生干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与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熟悉的、处在重要领导岗位的学生干部容易受到重视,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基层的学生干部容易被忽视,这一部分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丧失。
学院可制定一套贴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学生干部选拔、工作、考核、激励制度,如任前公示制、岗前培训制、学生干部工作流程、民主生活会制、奖惩制度等,把那些品德高尚、成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增添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在日常工作中接受教师和同学的监督,帮助学生干部正确认识自己,规范学生干部的具体工作行为。每学期工作结束后公平、公开地评选出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干部,以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就是将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二者有效结合,有助于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效运转,有助于增强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育人的实效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违纪的时期。这一时期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调查中显示,学生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学生工作者、辅导员要做好思想引领,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关怀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受处分不产生抵触情绪,达到教育其改正的目的。
举办思想教育活动也有助于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多年来,学院已涌现出了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校园艺术节、政教学习等品牌活动,这些活动已初具规模,尚可在活动形式上、主题定位上、内容选择上下功夫、抓实效。
4.打造“阳光青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大学生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需要有较高的心理承受力、开放的人格和阳光的心态。这样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他们才能从容面对、摆正心态。
调查中显示,学生旷课、吸烟、酗酒后打架、随意出入网吧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还屡教不改,严重影响着学院的校风和学风建设。为此,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对这些不良行为做出明令禁止,以免学生在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过程中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
学院可在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及早发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知班级辅导员,辅导员、班级干部、寝室长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其重点关注,以免发生不可抗力事件。还可定期聘请心理专家进行相关知识讲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引领学生争做“阳光青年”。
参考文献:
[1]张怡.浅谈辅导员工作精细化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8).
1.1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麦可思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分基本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两个能力模块,其中基本工作能力又分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五类,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四种能力。麦可思统计数据表明该院工科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从侧面上也反映了该院教师综合能力存在一些不足。1.1.1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与需要加强的环节麦可思对教学中需要改进和加强的环节进行了统计汇总,44%的毕业生认为是该院工科专业在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其中73%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这也是麦可思要求该院工科专业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从侧面上反映该院工科专业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存在较大的缺陷。1.1.2核心课程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分析麦可思对近四届工作和正在读本科的毕业生就核心课程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性作了分析,有23%认为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不重要,21%学生认为有些重要,只有31%的学生认为是重要的,非常重要和极其重要的只有13%和11%,说明该院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缺陷。1.1.3毕业生的职业核心知识分析麦可思对职业核心知识统计表明,该院工科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知识要低于全省平均14个百分点;其中,重要度较高的知识是心理学也只有57%(全省84%)、销售与营销只有54%(全省78%),说明该院工科类学生在职业核心知识不够重视,而事实上该院并没有开设相联系关课程。1.1.4学生创新能力的分析对创新能力中的四个指标,该院学生的四年平均得分分别为科学分析65分(全省76分)、批判性思维58分(全省65分)、积极学习64分(全省79分)、新产品构思71分(全省75分)。说明该院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1.2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足
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专业及其课程建设中的本领及水平,即专业认知基础上的分析研究、设计规划,目标确定及与此相关的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技能[3]。该院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1.2.1高职教师缺乏从事职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现实中该院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管理、经营第一线的经历和经验,工作后很少有进行产学研结合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机会,与生产企业和市场联系也不密切,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4]。1.2.2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不足近几年的麦可思调研数据表明,56%以上的的青年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而忽视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知识储备。65%左右的青年教师只重视教材的研读和教学的设计,而忽视教学的整体设计。接近90%的教师关注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不重视破出重点、化解难点;68%的教师不重视课后反思。1.2.3课堂教学基本功严重欠缺现阶段受新媒体的影响,大部分年轻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差,照本宣科缺乏感染力,多语病;书写能力差,不知如何使用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教态呆板,甚至手足无措,缺乏形体语言的辅助效果等[5]。1.2.4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创新与科研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经验,团队攻关意识和集体研讨氛围不浓。1.2.5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差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课堂把控能力差,对高职学生管理存在误区等。
2“四个一”工程的方案实施
2010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信息分院针对自身基础和发展定位,全面推行并实施“四个”一工程。要求所有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视职业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科研和服务社会能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1“一师联一企”实施方案
①四个一工程中的一师联一企要求:分院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负责联系一家企业,参与企业的产品生产、研发活动。年产值在5000万以下的企业,只能由一位老师负责联系,年产值5000万以上的企业,可以由两位老师负责联系。②参加活动教师每年在企业时间不少于2个月,除寒暑假外,平时到企业次数每年不少于15次。③联系企业以丽水市区及开发区为主,周边县市如温州、永康等企业如果与专业联系特别紧密的也可选择。④每位教师在活动期间参与联系企业的产品、工艺研发,参与企业项目申报。申报项目按不同的职称有不同的要求,副高职称要求每年到帐金费不低于3万元,讲师不低于1万元。⑤参加活动教师每年向需向分院提交一份活动报告。
2.2“一高帮一青”实施方案
2.2.1导师条件①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且工作认真,尽职尽责;②对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有较深刻的认识,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③熟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经验丰富,治学严谨;④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教学管理干部。2.2.2导师选定①依据导师条件,采取青年教师自选与分院协调确认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选定;②指导教师任期二年。在任期内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继续任职的,经本人提出,由分院另行调整。2.2.3导师职责①对被指导教师的政治思想、教学素质和教科研能力进行具体的传、帮、带;②指导编制学期授课计划和编写教案;③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5次)。课前帮助研究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其讲授方法;课后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④指导青年教师选定专业专门化方向,深入企业开展科研活动。
2.3“一专扶一会”实施方案
①每个专业要组织学生成立一个协会,同时要求与丽水市相关协会取得联系,并参与市协会相关活动;②每个协会要指定指导教师(一般为1至3名),且要有一名教师担任协会名誉会长;③指导教师要指导协会做好学期工作计划、总结,同时要做好技术指导工作;④指导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协会做好换届衔接等工作。
2.4“一队管一赛”实施方案
①学科竞赛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学科竞赛的组织与落实工作;②严格执行参赛项目事前审批制度,项目未审批原则上不派人员参加;③每个项目原则上只由一名负责人承担;④一个项目连续二年未能获得三等奖以上奖项,暂停二年申报;⑤学科竞赛相关奖励(指导教师奖励)由项目负责人提出分配方案,并及时上报分院及学院相关部门审批;⑥各专业在每年开学初向分院上报本专业参赛项目。
3“四个一”工程的实施管理
为确保“四个一”工程的贯彻执行,该院制定了“四个一”工程的具体操作办法、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和考核办法,同时根据共赢理念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在过程中对有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风险因素及其特点进行识别。在制度上,首先建立“四个一”工程实施申报制度,原则上50岁以下教师均要参与“四个一”工程活动,但侧重点可以有所不同,申报时间为每年年初,分院将审批结果汇总后分别交人事处、教务处备案。其次,为每位参与教师建立“四个一”工程业务档案,由分院统一为教师积累过程材料。第三,分院建立检查、督查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在企业期间的工作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作为审核与考核的依据。第四,教研室定期组织“四个一”工程专题交流、研究活动。教师及时向分院递交“四个一”活动相关材料,如活动总结、活动过程材料、为企业做出成果证明等。在经费管理上,“四个一”工程中企业向教师支付的任何经费,均须全额转入学院账户。为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四个一”工程活动,企业转入的经费属于教师工作报酬的,企业转入的其他经费也全部发放给教师本人,属于横向科研等项目经费的,按照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在考核上,由分院年度考核组负责考核,人事处、教务处负责审核。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考核结果与教师年度教学业绩考核挂钩,考核不合格者,教学业绩考核不得进入A、B档。对考核优秀的,学院给予适当奖励。经考核合格的教师,在省、市专业技术带头人、职称晋升、培育工程、访问学者、荣誉评比等方面优先推荐。
4“四个一”工程的实施效果
丽职院的“四个一”工程经过四年的实施,在师资队伍打造、学风建设和人才质量提高、科技竞赛及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一师联一企,服务丽水区域创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四年时间分院(分院总人数71人)共有55人紧密联系企业,在一师联一企过程中,青年教师能做到企业顶岗不怕苦,不断强化职业技能;中级职称教师全面熟悉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综合职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高级职称教师主动参与企业转型升级,做好技术顾问,主持申报横向课题,扩大了分院的影响力。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教师自身也收获了丰硕成果,五年间分院教师共申报完成省市级、企业横向课题61项,成功申报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5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3人评上教授;6人评上副教授;2位教师评上高级工程师;另有3位老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的不断增强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动力和保障。一高帮一青,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速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模式就是导师制,也就是“四个一”工程中的一高帮一青。分院积极发挥高职称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肯于学习钻研的特点,在分院内实行高青教师一帮一,旨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认识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促使分院青年教师快速成长。8名结对青年教师6人顺利评为讲师,其中有1位教师成长为专业负责人、3位教师评上了院级骨干教师;另有2位教师评为丽水市138第二层次人才。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依赖于教师对职业的热爱,依赖于学习和反思,依赖于名师。一专扶一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专业技能。“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专业协会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展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为目的,以学生自主管理、专业教师指导的基层学生组织,在学风建设、专业技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扶持的电子协会,会员覆盖面广,活动扎实多样,激励机制健全,成效显著,连续三届的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好成绩,多次参加丽水市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为学院增色、为专业争光;毕业几年年薪达十万以上的学生也出自这个协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扶持的汽车协会,活动丰富多彩,企业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为就业和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队管一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职业竞争能力。职业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检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和创新。各专业都由骨干教师挑头组建竞赛队,目标责任到人,针对竞赛内容、竞赛模式改革教学模式,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使课程目标与大赛标准、企业岗位标准相适应,消除为了得奖而参赛的功利思想,把重心落到培养学生职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上,通过理实一体的课堂训练和专业协会的日常活动使技能培训常态化,竞赛结果反映出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模式。近年来,分院共组建了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多媒体作品设计、电子商务、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电气控制、电子制作等23个竞赛队,共取得78项奖项,其中取得国家一等奖2组,省一等奖16个,省二等奖25个,省三等奖47个,15位老师获得省市级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