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做指导
综观xx年高三教学工作,我们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方方面面的工作自始至终都有着统一的、明确的思想指导。而这种思想指导,就来自于我们学校以吕校长为代表的领导集体。一年来,我们时时刻刻能够聆听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精辟指示,感受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关心,体会到来自于学校领导对高三工作的温暖。校领导一旦发现问题,总是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班主任商讨,加以解决。领导的率先行为,使我们身上干劲十足,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以昂扬的斗志、崭新的精神风貌、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努力做好高三班级各项工作。今天,当我们在庆祝胜利并深刻总结之时,我想,今年我们学校高考辉煌成绩的取得,这一因素就是我们班级开展工作,包括高三6班工作的强有力支柱。
2、有一个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做动力
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中不仅油然而生敬意。高三6班骄人成绩的取得,不但凝聚着各位任课老师的汗水和心血,更是我们各位老师密切协调的结果。一年来,他们为了一班的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付出了太多太多。协调会上,我们六人畅所欲言,毫无避讳,话题所及,不拉下一个学生。我们六个,谁也不只为自己的一科着想,有时甚至主动让出作业时间给某一学科,只是为了班级的学习成绩各科均衡发展。我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心愿:让6班的学生更好。作为班主任,我深深的懂得:和任课老师搞好关系,密切协作,对班级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人的因素相当重要。我经常和任课老师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同时,我也教育我的学生要好好尊敬自己的老师。我经常说: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要学着讨老师的欢心。为什么呢?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喜欢你,喜欢咱们班,他就会多给咱讲个题,他也愿意往咱们班跑,而最终受益的就是你们。在这种朴素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生确实让老师喜欢了,而每一位老师也都竭尽所能的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3、卓有成效的谈心工作和精彩的班会保证
回想我的班级工作,三年来,尤其是高三一年中,我付出心血最多的、收效最大的、最富有特色的工作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我充分开展了成效卓著的谈心工作,并有效利用了家长会和班会这一特殊教育阵地。
做班主任,我始终认为,天下很难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而教育学生,需要班主任动脑筋,真正抓住学生的薄弱点,脆弱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正突破他的心理防线。只要班主任出发点是好的,学生的嘴上即使不说,甚至还和你顶嘴,但他的心里还是感激你的。
到了高三,我的谈心工作基本上就是围绕学习而展开。每一次考试,我都分期分批分类找学生谈心,或者鼓励他们,或者帮他们分析原因,每次在结束的时候,我总是充满信心的对他们说:你没问题,高考你一定会胜利的,朱老师我教过8届高考学生教学,难道你不相信我吗?开玩笑!也真怪,我的学生也确实相信我,每次谈完话,他们总是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所以,每一次考试结束后,我们班能够迅速稳定情绪,学生按部就班复习,班级纪律严明一如既往。久而久之,每一次考试一结束,我班的学生就说,朱老师又要开始谈心了。他们都在热切的等待着我与他们的交流。谈心的工作是全方位的,一个学生也不拉。关于这一点,从教师角度而言,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以博大的胸怀和真挚的热情去呵护每一个学生。不可否认,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因为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个家长,你万一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你打破头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也许有很多工作就很好做了。爱心的汇报不必强求一时,有时它可能延续一生。谈心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我始终重视班会和家长会这块教育阵地。每一届学生只要谈起我,都说我的班会比上课好的多了,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很自豪。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听到家长的赞誉,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更自豪。在高三一年中,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了很多富有成效的班会和家长会,每一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xx年年高考已胜利结束,而高三6班伴随着他的辉煌也将成为永恒的记忆。但它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反思有很多很多。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能让我把高三6班的一些情况向各位老师汇报,再次感谢xx年年高考为高三6班直接作出贡献的栗妍老师、邢艳萌老师、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任正雷老师,尤其是秦昌老师、张学娟老师,并衷心祝愿我校2012年高考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反省;经验总结
自我反省就是积极深刻审视自己,反省我今天对学生说过的话,反省我对学生做过的事,反省我在教育学生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所采取的方式,反思我教育的效果……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自我关照”,其实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的了解自己了。但申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那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只有不断的反省才有进步。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四问“今天你的身体进步了没有?今天你的学问进步了没有?今天你的思想进步了没有?今天你的品德进步了没有?”
自我担任辅导员以来,特别是总结最近一个阶段班级管理经验以来,困扰告诉我必须学会反省。我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和管理观念是否正确,自己的管理和教育手段是否恰当合理,教育前是否对自己的学生做了深入详细地分析,在与学生的交谈过程中是否取得学生的信任与信服等等。这种反思同时激发我要不断探求自己在学生教育管理的新知,也鞭策自己不断学习。
一、改以简单的管理为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式的教育管理
陶行知有段著名的话:“你这胡涂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把他们赶跑。”我反思以前的班级管理方式显得简单粗放,消极被动。不管是班委干部的建设,还是常规的管理,班级目标缺乏系统、长远、持久的规划,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班委干部的只要求贡献,没顾及他们情感的需求和价值的尊重。对班级的其他同学也是如此。批评多表扬少,否定多肯定少,看的多动的少,说的多做的少。这种思想深处渗透着对学生缺乏理解和信任,也缺乏尊重。我们的学生多半已将成人,心理上更充满着被人肯定、理解和尊重的愿望。这种要求尊重独立人格在他们心理需要中占第一位。反省一下我们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本着这个目标,在管理中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更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用爱心学会包容――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何况孩子;用平等心放下教师的尊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师之有道,方获尊严;用文明方式保护学生的隐私――人无完人,护“短”为了促成扬“长”;平常心处理学生求异式的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
二、用爱感染学生的教育比对学生无情的批判更有效果
在强制要求和期望鼓励均可作为比较适宜的经验方式时,期望鼓励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学生主动的敞开心扉,得到更好的教育。这种方法就要求辅导员即使发现是学生的优点并使之能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在别人面前更有尊严,从而使他们在自我认可中感到教师的爱。因为爱是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交流的催化剂,只有爱才能使学生信任你,接近你。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付诸于行动。既要在语言上给于心灵的抚慰又要在行动上使他们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到老师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一位学生学习不好,在班级就会缺乏价值感和成就感。本身自尊心已经受到伤害,如果我们对他们不能采取包容和理解的心胸接纳他,以春风化雨般的爱滋润他们受伤的心,使他们不再在心灵的荒漠饱受煎。而是采取无情的方式批评他们,只能一步步把他们推向难以自拔的泥潭。
三、育之以智慧,理之以艺术
作为主管,帮助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围绕团队工作为核心,进行规划工作。另外,主管通过该规划和交流,发现该成员更多的闪光点,为团队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主管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为每个成员创造他需要的岗位和条件,以期每个人都能工作在离自己兴趣和特长相近和重合的地方。
另外,注意引导成员,当工作有时不能达到规划需要时,也应该努力工作,即工作永远比个人规划优先;而不应该以个人规划去否定当前工作的必要性。
个人发展规划包括的内容:
a) 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职业状况,如职位、工作内容描述、行业定位等,尽可能的明确,越清晰越好,可评估性要强。
b) 期望发展的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近期期望向那些方面发展。
c) 从那些方面有待提高:为达到“近期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期望发展方向,在那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技术、项目管理、交流沟通能力、文档写作等。
d) 合理化建议:主要列写对团队和项目的发展建议。
e) 自己当前主要工作:列写自己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看这份文档,就很明白目前做的事情,与他的期望契合度,以及有多大差距,(此内容根据需要,可舍掉)。
f) 注意:既然是规划,不要太冗长,2页纸即可,关键实现目标明确,也好评估即可。
这个规划是我自己根据自己经验总结的,实施了好几年,还是为团队成员的进步,起到不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个人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一、自我分析
(一)自身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能够胜任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工作。
3、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二)自身不足:
1、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2、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
二、成长计划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学习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才能适应时代对于新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型的教师。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课堂驾驭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制定如下计划:
1、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写好教学反思。
3、虚心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4、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5、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6、提高教科研能力。
三、目标的达成措施
1、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佳作。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3、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4、在班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经常到班,及时处理好班内的事务,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活动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关键词】教育实习 实践能力 反思意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74-03
教师职业非常重视实践技能的获得和累积,因此,师范院校都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效果一直以来难以令人满意,特别是师范生缺乏对实践过程和行为的经验总结和反思,无法把实习行为转化成能力并形成长久且持续的职业技能,因而,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课程成为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
一、实践反思对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实践反思是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捕捉教育教学经验的意义重建过程,是准教师或新手教师成长为一个熟练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教育实习过程中如果只凭直觉或常识来累积教育教学经验,缺乏实践反思的引领和助推,教育实习就难以实现其应有的实践价值,实习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
(一)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提高实践技能。师范生从实习到毕业再到从事教师职业,总有一个从新手教师过渡到熟练型教师的过程,如何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缩短新手教师的成长时间,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有没有较强的实践反思能力。师范生如果在教育实习中没有经过实践反思的训练,他的实践行为就无法上升为经验和智慧,更谈不上实践技能的内化与累积。师范生在教育实习阶段培养实践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其在教育教学中学会针对具体的问题深入思考以及寻求解决路径,并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熟练型教师。
(二)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为适应今后工作需要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式,需要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成为课程改革的积极践行者。教育实习是师范生践行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阵地,是师范生对课改理念的吸收和消化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理念的内化,如果仅靠大学课堂教学是实现不了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探究,教育理念才能真正内化为能力,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有机整体。教育实习中强化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师范生毕业走上教师岗位后快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助于师范生把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为其教育素养的有效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师范生需要通过实践反思去直面基础教育问题。实践反思要求对教育现场涌现出来的大量生成性问题做出反馈和思考,关注的是情景性问题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这就要求师范生对教育教学问题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学会对发生的教育问题做出追问和阐释,比如面对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组织者,就需要具备诊断和诠释自己课堂行为的能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无改进和提升的地方。基础教育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情景性问题或生成性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仅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更多需要的是一种教育教学智慧,而这种教育智慧的形成,就是对各种各样的情景性问题不断分析和反思,逐渐累积成一种判断问题、剖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师范生去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形成一种综合把握现实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二、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的具体内容
根据师范生教育实习内容和教师岗位要求,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实践反思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
(一)对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师范生最主要的实习环节,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就成为师范生实践反思的重点。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反思过程贯穿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
课前反思修正教学设计。课前反思主要针对的是教学设计方案,是为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而做的前期准备工作。一节课上得成不成功,教学前的充足准备非常重要,作为师范生,除了提前准备好教学设计方案外,还需要在课前对已经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反思,思考各个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逻辑性,预估课堂教学时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应对措施,对不完善的地方作出修正,尽可能把教学方案设计得更合理、更完善。
课中反思调控教学策略。课中反思主要指的是上课老师在课堂中针对具体教学活动和行为的反思,既包括对教学设计时预设问题的落实情况的反思,也包括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情境性问题的反思。课堂教学是对预设的教学方案具体落实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中应视教学推进情况即时反思,如预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了?我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效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是恰当?等等。课堂教学中还应学会对生成性问题的反思,即备课中没有预案,是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教师这时应反思自己为什么遗漏了这样的要点?学生的思考有无合理性?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引导等。课中反思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学会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调控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实战能力。
课后反思提升教学技能。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回顾,思考教师这节课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完善,以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课后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明白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才能促使教师不断地修正、调整和完善教学行为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课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追求教学艺术的完美,寻求教学可达成的可能境界,在永不止步的探求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对育人艺术、管理艺术的反思。班主任工作是师范生实习内容的另一重点,是教育实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通过班主任工作实务的实践,可增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职业认同感,为他们从教后独立开展班级建设工作,积累管理班级的经验打下基础。师范生在开展班主任实习工作中,一定会面对很多棘手的学生问题以及班级管理问题,学会对这些问题反思,有助于他们育人能力、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承载着育人的重任,传授知识容易做到,育好人却不容易,很多老师教学工作做得好,但育人工作并不一定顺利,可以说,育人是一门值得不断探索的艺术。要提高育人的艺术,简单照搬别人育人方法并不管用,更多的是要靠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能形成有效的育人方法和智慧,因此,师范生增强育人过程中的反思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育人艺术。反思育人艺术,就是反思自己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无存在偏差的学生发展观,是不是违背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有没有伤害学生正当的利益,通过这样的反思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育人理念。反思育人艺术,也要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有无不当行为,教育方法是不是适切的,采取什么途径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反思来确立自己正确的育人方法。
班级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效果,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具体的反思内容包括:一是班级工作理念的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理念先进与否、正确与否;二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反思,即反思班级建设机制是否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班级管理体系是否有活力等;三是班级活动内容的反思,即反思开展的班级活动内容符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形式的多元与否等;四是班级管理效果的反思,即反思开展的班级活动是不是有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什么问题及怎样改进等。师范生通过对班主任这些实务工作的反思,可以有效地帮助其积累班级管理经验,为其入职后快速适应班主任角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事教师职业前最重要的实战现场,也是其规划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师范生学会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反思,可以促使其深入认识教师职业特性和价值所在,为其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提供内驱力。因而,“实习指导中专业精神的引领远比教育教学技能的打磨更为重要,因为专业精神、态度是教师个体对自身职业的理智性价值判断与情感性体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题中要义,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成熟标志。”师范生只有从理性上对教师职业有真正的认同感,才能真正把职业当作事业,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反思,首先是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上的反思,即教师需要有一种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意识,有了这种强烈的内在需求,教师才能让自己的教学行为带有更大的自主性,由自在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其次,一旦将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作为反思的对象,教师将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实现路径,并以此要求自己,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确立自己发展的基点,并以此作为行动依据去实现自己的专业化之路。虽然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尚缺乏职业性体悟,但这种反思理念对其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具备这种反思意识,有助于师范生专业角色的正确定位。
三、教育实习中实践反思的方法和途径
实践反思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共识,但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反思的意识还比较缺乏,特别是教育实习这个环节,更需要有效引导,需要我们提供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培养他们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结合教育实习内容和师范生特点,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可从写教学反思日记、教育叙事、实施档案袋记录等途径去强化。
(一)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反思日记是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内容的教后记,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反思性回顾。教学反思日记是教师从新手走向专家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教学得失,学会理性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作为实习生或是新教师,养成写教学反思日记的习惯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实习阶段的体验、感受、经历等对于准教师能否顺利实现由受教育者到教育者的角色转换以及后续的专业社会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师范生尽快进入教师角色,减少初为人师时可能遇到的教育教学难题和困境。
作为师范生开展的教育实习应反思一些什么内容呢?首先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观念的反思。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之上的,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潜藏着个人的教育理解和教育观念,学会对个人教学行为和理念的反思,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恰当以及思考如何去修正和调整。其次,学会重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师范生实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课堂教学,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师范生实践的主要目的,而实践技能的内化,是需要教师在反思、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才能形成的,作为师范生或新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内容是否适宜?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调控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是否达成?等等,师范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反思是为了改进教学,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再次,也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检测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学生“学得怎样”,经常反思学生“学得怎样”,可以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内容来源,客观叙述自己教学生活和教学事件中有教育意义和价值的“故事”,通过“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也是师范生教育实习中重要的实践反思渠道,它能帮助师范生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明确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目的,指引师范生如何去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如何去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而且教育叙事指向具体的教育现场和教育问题,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对师范生解决现实问题、积累教学经验、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教育叙事的内容主要包含三种类型。一是教学叙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的课堂教学记叙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包括发生的课堂花絮、教学小插曲、教学失误、教学遗憾以及自己的教学经历等,都可以记述下来进行总结、提升和反思。二是育人叙事型,主要是就自己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方面值得思考的日常教育事件,如教育学生方面的小经验、小挫折,管理班级方面的成功和心得,与学生相处的苦乐酸甜等,记下来并思考其教育价值,理解、体悟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育人艺术和理论修养。三是自我成长叙事型,主要是描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成长经历,通过自传式的自我对话,来不断反思自己,促进自己专业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师范生以教育叙事进行实践反思时,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教学生活和事件都可以拿来叙事。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叙事应该体现出这样的特点:一是指向问题,所叙之事应该基于问题、突出矛盾、描述冲突、展示思考;二是指向反思,包括对事件的反思、过程的反思、自己应对的反思,通过这样的反思来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和育人理念;三是指向真实情境,教育叙事应该是对教育现场的再现,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下发生的教育教学生活和事件,体现出即时性、真实性和丰富性等特点。
(三)档案袋记录。档案袋记录是一种基于学生实践过程和表现的评价方法,在教育实习中对师范生进行档案袋管理,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和表现,还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评价自己,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档案袋可记录的内容很多,如班主任工作方面,可以是班级工作计划、班级活动策划方案、班级活动内容记录、教育学生的谈话记录等;教学工作方面,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研讨活动记录等。这些过程性、表现性的文档、图片、信息等材料,可以帮助师范生回顾、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育实习全过程,帮助师范生不断地追求进步并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档案袋记录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首先,实习前教师应明确任务和目标,要求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采用档案袋记录实习过程,并说明档案袋记录的方法和要求。其次,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去收集材料,纳入档案袋的材料除了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课时计划、教学心得、班主任工作记录、班级活动记录等外,更为重要的是师范生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心得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师范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再次,教育实习后要指导学生及时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通过档案袋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来提高师范生的从教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跃.师范生教育实习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7)
[2]杨秀玉,孙启林.实习教师的专业社会化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1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结构;能力层次
作者简介:李运萍(1976-),女,河南滑县人,河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0年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研究”(编号:2010-GH-065)阶段性成果,主持人:李建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3-0067-04
一、中职教师技能的界定
虽然学术界和理论界对教师技能定义不一,比如有学者称为“能力结构”,有学者称为“教学能力”,有学者称为“职业素质”等等,不一而论。但是究其实质,却大致相同,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教师的技能。当然,由于对内涵理解的差异、分类标准的不同,学者们对教师技能的外延的划分差别也很大,有学者把教师的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三个方面。[1]也有研究者认为教师能力结构包括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几方面[2]。还有学者认为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四个方面[3]。
在这里,我们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下简称“中职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或者说是素质等称之为“技能”,其内涵是指中职教师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是中职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与普通高中教师相比,中职教师技能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点。一方面,中职教师要具有普通教师都必须具备的通用技能;另一方面,中职教师由于所教专业、所教课程与专业密切相关,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相连,因此中职教师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通用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专业需要的特殊的专业技能,而且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水平。
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在研究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技能结构时,往往侧重于中职教育的通用技能,忽略了专业技能。即使有所涉及,也往往是论及其中的某一方面,而缺乏对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导致中职教师技能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没有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目的。基于这种情况,“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研究”课题组在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讨、座谈之后,将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技能结构分为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两大块,并针对中职教师工作的特点,对这两大块技能又进行了分解,细化了二级指标,并针对教师层级结构的不同,对不同职称的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二、中职教师通用技能的结构及层次
中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一支,必须具备一般教师所必须具备的通用技能,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教学研究技能等,其结构如图1所示。
(一)基础技能
基础技能主要是指中职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通用技能,如语言技能、沟通技能等。由于基础技能本身就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一种前提性的条件,是对教师普遍的要求,但对不同等级的教师的要求略有不同,体现出了教师等级层次的差异。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在语言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普通话符合国家的管理规定,具有基本的与学生、与同事沟通的能力。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普通话不但要标准,而且能通过音调等的变化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差异;不但要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而且要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能更好地解决面临的问题。此外,职业学校的中级教师应具备带领和指导学生实习的资格,还需具有与学生实习单位或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技巧。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具备指导初级、中级教师的能力,能协调来自学生、同事、学生实习指导教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是教师通用专业技能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开发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外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等。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要懂得课程开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向老教师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能力与评价能力等,逐步适应教学生活。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特点与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或者是心得体会。能恰当地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发,能根据中职专业及学生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能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并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能使这些技能上升、内化为自身的技巧,能根据专业的变化、学生的特点、大纲的要求等适时转化教学方法与技巧,教学质量优秀。而且能发现初级教师、中级教师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化、有针对性的提高意见和建议。
(三)教育技能
教师职业是一项特殊的行业,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教书有教书的技能,当然,育人也要有育人的技能。如果说教师的教学技能是教师通用技能的核心技能的话,那么,教师的育人技能就是教师通用技能的有效手段。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育人技能而纯粹地来强调教师的教学技能,那么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就会跟我们国家的要求背道而驰,不符合国家的规定。因此,在强调教师教学技能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教师的育人技能,在教书的同时强调育人。对于一般教师而言,育人技能主要包括辅导技能、思想教育技能与班级管理技能。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能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懂得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知识与方法,能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逐步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能够管理好一个班级,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能基本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生活上出现的问题,并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能把思想道德教育融于到教学内容中,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年以上,班级管理经验丰富,能妥善处理培优、补差、促中的工作,能协调好班级各任课教师之间的问题,能处理好家校之间联系。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技能与技巧。总体来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上升、内化为具有专业学科特点、符合教师自身特长与实际的经验。能把学生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能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担任班主任工作4年以上,所管理的班级的班风、学风良好,在学校、县级评估中能获得好评。另外,高级教师还有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能根据初级教师、中级教师育人工作中的特点,尤其是不足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指导。
(四)研究技能
研究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如果说前面几种技能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的话,那么研究技能就是教师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的主要途径,对教师、对教学工作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的研究技能主要包括教学研究技能、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技能等方面。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主要处于知识积累阶段,对研究技能的要求不高,能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根据自身的实践工作,不断地总结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教训,不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多观察、多学习中级教师、高级教师是如何从事科学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创新的。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不断反思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心得报告,系统总结教学经验与技巧,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能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初步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严格要求自己。能根据学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意识地开展课题研究,不但自己能撰写研究报告与研究论文,还能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带动同学科教师一起攻关,解决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能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及学科与专业的要求,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全校、全乡、全县的科技创新比赛中脱颖而出。
三、中职教师专业技能的结构及层次
专业技能是指作为中职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实践技能、专业教学技能、模块设计技能、职业指导技能等,其结构如图2所示。
(一)专业实践技能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密切相关,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所以,如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点。而这个重点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高低。具体来说,中职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包括校内实习技能、校外实习技能、专业实验技能三大块。对于一个中职教师来说,其专业实践技能是其专业技能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中职教师缺乏专业实践技能,那么这个中职教师肯定是不合格的教师。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有在企业实践的经历,能结合所教专业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习实训。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具备除了教师资格证之外的其他证书,能够独立指导学生进行校内实习与校外的顶岗实训, 能够与相关行业保持密切联系。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解决相关行业中的某些技术难题。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的学生能在一定规模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能指导初级教师、中级教师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二)专业教学技能
专业教学技能是指作为从事某一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讲,除了具备一般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外,还要具备跟本行业、专业特点密切相关的教学技能与技巧。比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来说,就必须掌握引导文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顶岗实习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素质拓展教学法等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密切相关的方法[4]。虽然说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些教学方法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是通用的,比如案例教学法、顶岗实习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但是不同专业侧重的重点不同,方法的具体实施也有差异。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掌握本专业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掌握基本的职业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在“一体化”实训室实施“一体化”教学;掌握本专业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承担一门及以上专业理论或者实践教学,能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有计划地进行自学和进修,参加继续教育。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能够承担两门及以上专业理论或实践教学;能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水平较高的教学科研论文;能结合专业特点及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质量高;能够随着专业岗位的发展和学校教学的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能够承担三门及以上专业理论或实践教学,教学效果达到良好或者是优秀;培养两名及以上青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研能力,不但自己能够撰写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报告和发表高水平的文章,还能组成一个科研团队,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三)模块设计技能
模块设计能力是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模块开发、模块细分、模块实施等几个步骤。河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史保金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与实践,将中等职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细分为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产品销售、客户管理、团队建设等五个模块,并由这个五个模块划分出19个能力领域,每个领域都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与步骤[5]。这些经验总结对于其他专业的模块设计能力开发具有很大的借鉴与启发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抽取出不同层别的中职教师在模块设计中应该掌握的内容及要求。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要能根据专家或者是高级教师设计的模块领域及实施步骤,能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施。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对实施中的经验及时总结,对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并能配合高级教师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能够带领一个团队至少开发设计一个专业模块,或者是对既有模块中不合理的成分进行补充、完善、修改,使专业模块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根据模块设计及实施中的经验与问题,及时撰写研究报告或者是论文,使好的思想能够得到及时推广;能够指导初级教师正确地实施模块,提高模块实施的效果;能够指导中级教师掌握模块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中级教师模块设计的能力。
(四)职业指导技能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要求教师不仅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要具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技能;要求教师能结合专业特点及市场就业行情,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技能指导;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初级教师。对于初入教师行业的初级教师而言,要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能使学生根据市场行情及自身实际,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付诸行动。
——中级教师。对于具备中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初级教师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自己首先必须获得除了教师资格证之外的其他资格,或者是跟行业有关的技能鉴定等级证书;其次,能够根据日常观察及一定的测试手段,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能力评价及建议,能提高学生的择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
——高级教师。对于具备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师而言,要在中级教师的基础上,能够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能力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学生的就业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与建义;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并且能有个别学生付诸实践;能够独立指导学生获得相关专业的资格等级证书或者是技能鉴定等级证书;能指导初级教师、中级教师开展职业指导实践,提高他们职业指导的能力和水平。
由于我们对中职教师技能结构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不论是其结构的划分还是能力层次的架构都比较模糊,而且这些划分也只是基于观察、推论而来的,没有经过大规模调查及实验的验证,难免会存在很多疏漏之处。但我们也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使我们的设想能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能力结构[EB/OL].[2012-02-13].http://edu6.省略/tln015a/xuexiziyuan/mingci/32.htm.
[2]陈丽,李芒,陈青.论网络时代教师新的能力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3(4):65-68.
[3]张波.论教师能力结构的建构[J].教育探索,2007(1):78-80.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中职教育占职业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共同组成了国家的教育体系,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从这一角度来看,作为中职教师应是非常自豪的,工作应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但由于社会、政策、学校、学生和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普遍认为自身的价值和社会认同感远不如初、高中教师,有时甚至连小学教师都不如,悲观失望情绪不断滋生,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 社会层面
1、社会对中职教育有歧视。目前,我国整个社会对中职教育比较歧视,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二流教育,就是培养工厂、企业一线工人的教育,将来的出路就是干不太体面的工作,拿不太丰厚的报酬。对于中职生,社会上也普遍认为他们就是考不上高中或无希望上大学的学生。近年来,虽然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出台了助学金、免学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并将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写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但五千多年来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扭转整个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绝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虽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旧改变不了目前残酷的现实,难免产生悲观情绪。这就是所谓的远水不解近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不认同。在社会对中职教育比较歧视的大环境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不但没有对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宣传与引导,甚至还迎合社会追求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潮流。对中考、高考大肆宣传,对考上重点初中、高中的学生大肆奖励,更有甚者对部分重点高中采取利益诱惑争抢优质生源的现象态度暧昧,造成普高过热、中职举步维艰,使家长和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进一步降低,对中职教育的歧视进一步增强。在此环境和社会舆论下,中职教师的处境很尴尬,即便是很优秀的教师也不敢或不好意思告诉别人自己在中职学校工作。
3、行业企业对中职教育不买账。虽然国家对中职教育非常重视,逐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要求社会各行各业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但因制度落实不力而基本成为一纸空文。虽然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但没有给企业硬性规定,也没有出台有力措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和利益,造成企业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另外,目前中职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稳定率不高,使得中职教育对行业企业的吸引力不强,在用工方面也大多将中职生等同于一般社会人员,给家长和学生造成上与不上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不良印象,直接降低了中职教师的成就感。
(二) 政策层面
1、职称评聘机制不够合理。教师的待遇与职称息息相关。我省现行的职称政策虽然较以前有很大改观,但还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定性的比重还较大,尤其对专业课教师而言,还缺少相应的硬性规定或相关尺度不好把握,还有些偏重论文论著、轻教学业绩,重课题研究、轻技术应用。这给部分教师提供了投机取巧、钻空子的机会,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因为职称结构比例规定十分严格,导致部分学校高级指标很少或没有,使得部分优秀中年教师感到职评无望,前景渺茫。尤其,正高级讲师更是指标少、比例小,使教师们普遍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情,评上高级讲师就是终点,不再有进取之心。除职称政策外,双师型教师的评审条件也需进一步明确硬性标准,严格评审程序;双师型教师的待遇还需出台刚性政策,加大检查力度,确保落到实处。
2、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健全。十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师资培训工作,先后制订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投入大量资金,鼓励专业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及国际进修培训和企业实践,不断促进专业教师学习提高,进修充电,专业化发展,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但却对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效果与质量缺乏跟踪调研或评价督导不力,相应的激励政策落实得不够到位,使参培教师感到培训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在企业实践环节与期望有较大差距,再加上派出学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待遇保障机制,造成教师参培的积极性有所降低,有些学校根本无人愿意参加,只能硬性摊派。
我省已于2012年9月印发了《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管理暂行办法》,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教师而言,是否参加继续教育与切身利益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参与不参没有太大区别,降低了教师主动参与意识。
(三) 学校层面
1、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凸出,教师地位降低。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以教学为中心是加强学校管理,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法宝,但在中职学校招生难、管理难的背景下,教学的中心地位已经不很凸出或者有所偏移。招得进、管得住、送得出已成为很多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法宝,招得进决定了学校的钱途,管得住关系到学校的稳定,送得出促进着学校的招生。虽然学得好对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但由于社会、政策、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且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以教学为中心成为学校最响亮的口号,最不重点的实际工作。教学中心地位的偏移直接降低了教师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思想日益膨胀。
2、招生难的局面难以扭转,使得教师颜面扫地。招生难是中职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学校为了招生挖空心思想绝招、出狠招,但最普遍的做法是给全体教师下任务、分指标。每到暑假,教师们想尽千方百计、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使出浑身解数,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外加卑躬屈膝之态,将自己学校吹得天花乱坠,将学生坑蒙拐骗至学校,不曾想该生竟是自己任教班级的一员、担任班主任班级的一分子,让老师们情何以堪、如何面对?
3、分配机制不合理,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虽然教师理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收入与回报不成正比时难免会心理失衡、满腹牢骚。招生难,学校加大招生奖励力度(虽然国家明令禁止,但学校也很无奈,仍在投机钻营);管理难,学校提高班主任待遇。但教学难呢?在绩效管理下,招生、学管支出比例增加,必然降低教学支出,对教师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往往是精神鼓励大于物质奖励。教师们不愿意了,凭什么我们辛苦2~3个月辅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的奖励还不如招1~2个学生,还不抵2个月班主任费用?凭什么我们辛苦1~2年完成一项课题,加班加点写论文、编教材、参加各类教科研评奖,学校给我们报酬如此之少?凭什么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待遇比我们高很多?不患寡而患不均,付出多回报少,同行之间付出与回报的差距不大,教师的进取心、积极性严重受挫。
4、承担多重工作任务,压力过大。中职学校的教师既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又要进行招生宣传、担任班主任工作,还要参加各种业务和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同时,在深化职教改革的新形势下,还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以适应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改革和应用的需要。因此,他们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普遍感到压力过大,整天疲于应付,过度透支,身心疲惫,生活质量不高,幸福感不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更是无从谈起。
(四) 学生与家长层面
1、生源素质不高,教师缺乏成就感。中职招生的门槛一降再降,从高于普通高中到低于普通高中,再到现在的注册入学,生源质量严重下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是初中班级后1/3上高中考大学无望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基础太差(入校时不会默写26个英文字母,不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大有人在),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能力不强,还有很多不良习惯。教不会,学不会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心病,令教师心痛,甚至出现了一些诸如把学生当傻子一样去看待的过激言论。教学没有成就感,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心理落差更大,如不及时调整,将会走入自暴自弃的极端境地。
2、家庭教育缺失,师生关系紧张。很多专家学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中职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留守儿童比例逐年上升,缺少家庭教育,再加上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奶的溺爱大于关爱,过于袒护学生,造成他们心理畸形、敌对情绪严重。更有个别家长直言不讳地告诉教师:我们的孩子在家无人管,打工又太小,你把他看好别出事就行。另外,各种教育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教师不得打骂学生,过于强调师德师风,导致一旦发生师生冲突,教师永远是理亏的一方。只要学生家长到学校闹事,学校一般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当事教师只能挨打受气、赔礼道歉了事。其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学生逐渐由管不好变为不愿管、不敢管,学生不害怕老师,不尊重教师,这也是前文所说的中职教师还不如小学教师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学生侮辱、殴打教师的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学校就有4例:一是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批评了一位睡觉的男生,该生立即站起对教师怒目圆睁,使教师下不了台;二是一位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女生在睡觉,用课本在她头上拍了一下,这位女生立即对教师进行辱骂,气得这位教师找到学校领导坚决不再上课;三是一位女生因早上没有按时起床,班主任(年纪较大的男性教师)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该女生因生气而污蔑班主任对其进行了猥亵,并告诉了家长,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带人到校讨要说法,闹得满城风雨,使班主任无颜上班;四是新生军训期间,一位男生因班主任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而大打出手,致使班主任因受伤严重而住院治疗一周。虽然上述仅是个案,但造成的影响极其恶略。男生脾气暴躁,女生厚脸皮,教师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也不敢言,殷殷师生情一去不复返,学生敌视教师,师生关系紧张,师道尊严遗失殆尽。
(五) 教师自身层面
1、对中职教育认识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中职教师整天直接面对学生,越看越消极,越看越失望,认为中职教育就是为家长看孩子的教育,自己就是佣人、是保姆,前途渺茫,悲观失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没有看到中职教育的目的和广阔前景: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 、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自我舒缓压力。中职教师虽然处境尴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很多教师不能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工作,善意面对学生,不会及时调整心态,转换工作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从改变自我做起去适应学生、适应现实。学生学不会怨他们基础差,课堂秩序不好怪他们素质差,一味埋怨学生,只会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感觉越来越不好,心情越来越糟糕。
3、怨天尤人现象严重,缺乏工作激情。中职教师之所以整天怨天尤人,对学生恨铁不成钢,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是因为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没有看到中职教育的曙光。殊不知,中职毕业生干事创业、成人成才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人曾经说过:因为有了中职学校,国家不知少建多少座监狱。虽是戏谑之言,但也不无道理。消极的一面看得越多、讨论得越多,工作激情和动力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消失殆尽。
二、应对中职教师职业怠倦的策略
(一) 国家层面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首先,国家要站在经济发展战略、教育体系结构、提高全民素质的高度,深入调研,形成自下而上的调研报告,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的政策性措施。其次,要进一步巩固前两届职业教育活动宣传周的成果,向社会、学生家长和初中生广泛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就业导向。再次,要长期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向社会宣传教育无贵贱、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良好观念,让用人单位树立新型用人观念,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大力营造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氛围。最后,要大力宣传搭建中高职立交桥的优惠政策,尤其让学生及家长明白中职教育也可以两条腿走路,既能就业,也能升学。伴随着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增强,中职教师的信心自然会得到大幅提升,自豪感、荣誉感和社会认可度也能随之大幅提高。
2、改革招生制度,扭转注册入学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源结构的变化,现行的中职教育招生制度必须改革。招生分数线可以适当降低,但必须有一定的尺度,设立一定的门槛,哪怕是很低的门槛,目的在于促使家长加强对学生的家庭教育,提高初中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增强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压力,降低具有社会知名度和吸引力的中职学校招生的压力,能够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利于整合中职教育资源。对中职教师而言,在减负的同时,还能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统筹规划,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国家要从促进整个国民教育健康发展的角度,根据中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统筹规划,适当提高工资待遇,适当向教学一线双师型教师倾斜,或者在职务晋升方面给予适当照顾,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源动力。
4、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毕业生待遇。国家要做好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工作,严格落实就业准入制度,认真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同时,要给行业企业一定的优惠措施,如降低各种税费等,使他们愿意主动接纳中职毕业生,并且保证待遇与其他员工在同等条件下略高,欢迎中职教师进厂实践,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为中职教育培养师资。
(二) 地方政府
1、深入调研,严格落实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尤其是省政府,要深入调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本省、本地区实际,制订相应的配套措施,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不走样、不跑调。同时,还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促使中职学校提高办学质量,与普通教育协同发展。
2、树立职教品牌,精心谋划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摸清本省中职教育家底,通过国家级示范校、省__级示范校与特色校、省级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全民振兴工程等建设项目,树立特色品牌,精心谋划,重点扶持,合理调整布局,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职教师的成就感。各级职教教研部门,要根据中职教师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广泛开展优质课与说课比赛、优秀论文、课件与成果奖评选、信息化教学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教师钻研教学业务,提高科研与经验总结水平;要建章立制,使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职教专家等评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促使中职教师积极上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途径,使部分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某一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通过他们建立和带动师资团队,形成良性循环。
(三) 学校层面
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地位。学校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一生命线。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一线教师,因此,学校制订有关制度时首先要考虑一线教师的利益,向一线倾斜,在政治上要提高教师的地位。
2、改革分配机制,提高教师收入。学校要根据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改革分配机制,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还要结合学校财力,对在某方面有突出贡献或作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3、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教师归属感。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动与教师交流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行管后勤人员要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给他们创设优良的环境,让他们安心、舒心、顺心工作,积极参与教学、科研、班级管理、带队实习等工作。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如积极向上级争取教师培训指标、保证参培教师的福利待遇、报销教师学历提升教育有关费用等),促进教师积极参加培养培训,继续深造,促进专业化发展。尤其要采取得力措施(如学校出面联系企业、给予生活交通补助等)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教师水平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不仅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还是提升教师自信心、激发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
5、建立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学校要将教师的心理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建立教师心理咨询辅导机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如采取邀请专家给教师上心理卫生课、在学校设立宣泄室等方式,使教师从根本上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解除各种心理困扰,还他们一个轻松、舒畅的工作心情。
(四) 教师自身层面
1、树立信心,热爱本职工作。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重视学生的进步和提高,以此来增强对学生、对中职教育和自己的信心,提高从事职教事业的自豪感。教学工作本身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师要学会关注工作的兴奋点,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用来刺激精神、唤起热情。
2、加强学习,不断充实提高。很多教师出现倦怠心理是由于不适应职教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和学生发展的新特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和教改之需,当新情形、新任务、新课题出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临时抱佛脚。
3、努力工作,增强效能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提高师德修养,注意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标杆,做好表率;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尽心尽力上好每一节课;要正确面对施教对象,精心施教,努力使每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保持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