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课堂

第1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 数学魅力;小学数学;数学课堂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生活化,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可“数学味”却越来越淡了。教学中,只有将生活化与数学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

一、追寻数学的历史,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小学生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不是计算就是计算,还经常被一些习题绕的满头雾水。虽然老师费尽心思讲了半天,学生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把一些有趣味性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有选择的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数学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如:在讲《数的认识》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学生理直气壮的说:“当然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我给学生讲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首先使用1~9这9个数字计数,大约又过了一个世纪,印度人又发明了一个代表“根本没有”的符号“0”。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后来这些数字传到了欧洲。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二、展现数学的个性,欣赏数学的魅力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个性一样,数学也是有个性的。”一堂数学课上我这样对学生说。孩子们听后乐的合不住嘴,并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有一个胆儿大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我学了数学好几年了怎么就没发现它有个性呢?数学的个性是什么呀?”其他学生也纷纷附和着。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习题:某珠宝盗窃案中,抓住了四个嫌疑犯,经查明,作案人肯定是A,B,C,D四人中的一个。他们的口供如下:

A:那天我回乡下,不在现场。 B:D是盗宝者

C:B是盗宝者。 D:B和我有仇,诬陷我。

他们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问谁是盗宝者?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这就是数学的个性。而我们小学阶段主要是欣赏它的广泛应用性。

三、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数学的魅力

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数学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如讲《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时,要比较35与38的大小,我用对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两个小鸭子,一个小鸭子身边有35个鸭蛋,一个有38个鸭蛋,然后让学生看图讲故事。提示:观察一下那个小鸭子身边的蛋多。有一个孩子讲的特别好:楼下王奶奶家养了两只小鸭子,这两只小鸭子为了得到王奶奶的特爱争着下蛋,每天为谁下的蛋多吵闹不休。你瞧瞧,今天把我们这么多同学都惊动了,大家快来给它们评一评,到底谁下的蛋多。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一个个故事讲的精彩极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很轻松的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

四、创设有趣的情景, 感悟数学的魅力

新课程理念呼吁以人为本,要求数学生活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讲《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芭比娃娃(8元)、喜洋洋(4元)、灰太狼(10元)的图片,并在每一个图片上都标明价格,然后给了一个小男孩9元钱,让学生模拟购物,他站在物品面前有点不知所措。“怎么了?”我问,他说:“我想买灰太狼,可是钱不够。”我让大家帮他想办法,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回家再拿1元钱;和同学借1元钱;要不就买芭比娃娃吧还能找回1元呢;买两个喜洋洋还能找回1元;还有的同学说可以让卖东西的人讲讲价,给打个折,就9元吧,下回还来你家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真有趣。

五、愉悦的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的魅力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多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中不光交流具体的数学概念、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步骤还交流学习数学的体验、解决问题的心得。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探索了数学知识的魅力,学生的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如讲四年级下册《简便运算》时,我给学生列出了一些习题:28+31+72=、15×8×125×2=、36×15+65×15=、(125-9)×8=、578-163-37=、7800÷125=,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算完之后小组交流讨论,用什么方法算的?那种方法最简便?交流总结后小组汇报。看着一个个小组兴高采烈的介绍自己的算法时,我也内心充满了喜悦,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这比自己苦口婆心的讲授那些运算规律效果要好的多吧。

以上这几个方面是我根据平时的数学教学收集的几个小片段,用来展示小学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课程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反思,逐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打动学生,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彰显数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林碧英.让学生感受数学魅力[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1):45~46.

[2]黄秋英.感受数学魅力,预约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2,(19):90~91.

第2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313-01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提问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工具。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基于此精神,我们应当重新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进行审视。

一、当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弊端

1、提问随意,问题有数量而没有质量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深受广大教师欢迎,但是在有的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缺乏技术含量或者提问不合时宜。如有的问题单纯就是询问学生老师刚才讲的问题对不对,或者单纯的让学生复述题目。教师提问这类问题在形式上是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却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讲课是突发奇想,没有经过思考便向学生提出了问题,结果问题偏离了课堂的主线,更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2、“设问”式提问占主体,缺乏开放式提问

个别教师在备课中把课堂提问的内容详细列出,上课的时候生搬硬套,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早已熟知,能够流利回答,这样只能唤醒学生的机械性记忆而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笔者观察,在课堂实践中,小学数学老师所提问题往往是“3+5=?”一类的问题,学生对此类问题回答固定,真正能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很少。

3、提问面窄,不利于全体学生发展

在不少教师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优等生”观念,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往往将提问对象定向在了优等生领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自觉地依据其理解能力进行。数学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小学生对逻辑的理解,一部分学生理解的快,还有一些需要培养才会逐步理解。教师这样有偏向地设计出来的问题使得“优等生”以外的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吃力,存在一种不公。这样在课堂提问教学中,老师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很好,其他学生则变成了看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4、教师缺乏鼓励性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教师习惯用“对”或“不对”来评价,若回答不对则继续提问,直到问题回答正确了,然后进行下一步教学。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情况的评价对学生内心是非常具有导向作用的,回答问题的学生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性评价,渴望老师对自己的认可,简答的“对”是不能满足学生心里需求的。若学生回答错了,单单的“不对”或“错误”等词语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促进学生踊跃发言。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实施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质量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问题设计要做到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学难点、重点精心设计,避免做出无用功。例如教师在讲授“平均数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便可以这样提问:“一个马虎的小朋友身高1.42米,马上就往平均水深1.4米的游泳池里跳,这样安全吗?”这样可以形象的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对该概念印象更加深刻。

2、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并不是所有提问都是合乎时宜的,不恰当的提问容易打断老师和学生的思路,不利于整节课的系统学习。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体会,但是对于知识有模糊难以清晰把思路表达出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印象。例如,在做某应用题是,学生普遍对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了大致的想法,但是在解题中的某一步上举棋不定,此时教师可以对该步骤进行引导性的提问,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对学生回答进行合适的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常用“正确”、“很好”、“不正确”等简单的词语进行评价,之后便一带而过进行之后的教学步骤,学生在情感上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教师应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答对了,老师可以用“答的不错,大家多向某某学习呀”或者“回答正确,某某真厉害”一类的话来鼓励学生;回答不正确时,老师应简要分析该学生答错的原因之后对其进行鼓励,如“不要灰心,再认真思考一会你下次你一定会答对的”,对学生进行安慰。

4、营造平等、民主的数学课堂氛围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同阶层的,老师主动教授而学生被动学习。长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按照老师的想法来思考,很难有自己的观点。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具有创新性。因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多发言,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样也会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体会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使认知产生冲突、思维发生碰撞,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声笑语。

1 在宽松、开放的氛围中教学。课程改革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本职,不断探索,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比如,教学入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20页“做一做”时,可放手让学生讨论,小组交流汇报。在教材呈现的情境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笔者看到学生们情绪高涨,思维灵活,就马上趁热打铁,进一步提出:“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找一找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呢?”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行动起来,有我的、有数的、有抢着说的……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敢说敢想,笔者十分惊叹学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就能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愉快合作、探索发现的天地。

2 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中教学。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根据其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画一画、摸一摸、剪一剪、想一想、试一试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从内心想学数学、乐学数学,这样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可把游戏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如在做数学计算时,学生常常不感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笔者采用“计算过关夺红旗”游戏、“数学接力赛”游戏、“玩纸牌”游戏、“数学套圈”等游戏,使学生在想、做、玩、练中理解知识,扩展思维,保持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3 在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中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计算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获得自己探索、体验和利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课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异同之后,笔者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分别制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利用七巧板拼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拼出的图形多姿多彩,形状各异。通过实践活动,能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处处有数学。

4 在爱心中教学。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教师只有以全身心的爱去对待学生,学生才会喜欢老师,才会以十足的干劲来学习老师教的功课。以爱动其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对待后进生更要注意这一点。“差”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这转化的条件就是学生的兴趣加上老师的爱心。

第4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一、从生活出发,充分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促使他们喜欢学习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尝试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并交流计算方法后。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就连下课铃响了似乎都没人听到。一旦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二、充分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对数学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三、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如在教学解决“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找来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可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前来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四、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规律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这时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哪种自行车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五、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第5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小结;学生兴趣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课堂小结的粗浅探索,感觉效果颇佳。在此选择部分与同行们共勉。

一、巧用歌诀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总结的一般化,形式的呆板化,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为了变繁琐枯燥为简明有趣,教师可以把一节课知识的重点、关键编成歌诀。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小结解题步骤时,我采用了五步走口诀,即“一看(看清题目是同分母还是异分母)、二通(通分)、三算(计算)、四约(约成最简分数)、五化(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二、创设悬念

数学课的小结,可以通过巧设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考虑设置悬念。比如在教学“约分”这节课中,师生在总结约分方法的同时,我向学生指出: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不仅可以使分数化简,也可以使几个分数都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是我们下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这样的课堂小结,不但总结了新知识,而且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

三、多元处理

课堂小结的设计不应单纯围绕知识与技能,应该多元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在课堂小结时围绕知识可以问:“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围绕数学思考可以问:“解决课堂中的问题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和知识点?”围绕解决问题可以问:“想一想,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围绕情感态度可以问:“今天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和同学们合作得怎样?”等等。

精心设计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取得“课虽终、趣未尽、思不止”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6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90-01

1.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从教学目标的入手

小学数学教学是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操作、猜测分析、综合抽象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确定目标时,不仅要明确具体的操作知识技能,而且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到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创新中,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具体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为了保证教学目的制定能够得到全面创新,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定规则,采用先深入调研,后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考虑到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基于这一认识,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贴近教学实际,在制定过程中应把握教学目标制定原则,提高教学目标的指导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其创新应以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只有对实际教学形成有力的促进,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够具有实效性。

2.创新传统的教育思想,开拓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在新形势下如何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意识,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改变原来的教学意识,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指导者,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而学生应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成为思维的主动构建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才能以一种自主学习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应该有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带着自己的思考和知识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普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新理念的提出,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深刻地理解、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当前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其次,教师在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方面应该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实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等教学原则,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运用多种手段,创造融洽的课堂学习气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从而逐渐地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合作精神。

4.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导入工作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在教学创新过程中,课堂导入是重要的创新环节,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课堂导入中我们应注重贴切而精炼的导入,这样做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思维,而且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整节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课堂导入对上一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4.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要想保证课堂导入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数学教学枯燥的局面。

4.2 操作演示初步感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的操作演示能够起到积极的培训效果,对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4.3 以旧引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旧定理和旧知识引入新概念和新知识是比较常见的办法,其效果也比较理想。因此,以旧引新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方法。

4.4 设疑提问。适当的设置提问环节,是提高课堂导入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能够进行积极应用,以此来满足课堂导入教学需要。

5.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

5.1 网络的出现使学生更乐于主动参与学习,从以前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学习。

网络资源平台的架设,使学生间协作、互助的学习方式得以延伸,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出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环境,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3]。突显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实用价值,优质资源要尽可能以探究、协作的实际生活问题再现课程的难点和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共享中,应该更多地将生活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小游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丰富的数学资源与教学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家庭、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主要环境和场所,怎样才能及时、快捷、有效地进行家校互动呢?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学校具备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环境,拥有互联网、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语音教室、投影仪等现代教育硬件设施。学校可以创建家校互动教育网络平台,实现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交流的信息化管理,将家庭教育与校园教育完美融合。

5.2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小学数学实F了教学模式创新,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模式的使用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有助于开展学生个性化教学。以翻转教学来说,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对下一节课堂要讲解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利用视频将教学资源融入其中,学生便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这样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让教师可以节省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够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多元化的素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增添了生动有趣的媒体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6.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应做好教材挖掘

教师应该以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为依据选择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要根据教学大纲合理选择教材之外,在教材的侧重点上也要有所创新,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 小学数学教材应包含思维培养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创新中,教材的选择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在小学数学教材选择中,需要保证教材中包含思维培养的内容,以此满足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教学的目的。

6.2 小学数学教材应具有提高计算能力的内容。计算能力对小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应保证教材内容中含有计算能力培养等相关内容。

6.3 小学数学教材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新知识和旧知识要做好相互衔接。为此,在教材选择中,应含有新旧知识接续的内容,保证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够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统一。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引导质疑,激活思维,探求创新,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思考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第7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郑毓信先生提出:作为有效地数学教学,我们不仅应当十分关注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应高度重视如何帮助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包括在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重要过渡,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那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寻求有效地数学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的几点特征。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具备师生互动、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特点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对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探索、实践、思考的建构过程,也是师生围绕着小学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而学生的角色则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另外,对话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方面的信息,还应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在这过程中,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不但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并及时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调整,还能实现师生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知识本质的深入。

2. 数学教学活动是挖掘知识背景,揭示知识本质,以及探索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我们要把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而不能作为结果去进行。如果仅仅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只能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仿佛是镜中月水之花,犹如无水之源。目前的小学教学活动基本上都在靠机械模仿和反复操练,利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其实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对真正理解和牢固掌握起不到真真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十六字真言:展示背景、挖掘本质、暴露思维、推迟判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活的,有趣的,生动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引导者,所以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作准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是学生学习、成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4.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要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的注重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和训练题,及时有针对地进行讲评和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5. 数学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以促进学生的品性、人格的发展和数学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意的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数学观念的形成,以及情感的丰富、态度的转变和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6.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彰显个性、体现多样化发展需要的过程

第8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 由易及难 思考时间 恰当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4-01

教育实践表明,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知识点学习活动之中,进而获取较高效率的实际学习效果。也正为如此,关于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探讨便成了一线教师的工作重点之一。笔者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即为笔者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由易及难、层层递进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其在学习过程中多依靠于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认知方式。数学作为一门抽象、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其本身就与学生的认知特点构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正是为什么不少小学生视数学为“拦路虎”的重要原因之一。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能直接向学生抛出复杂化的疑难问题,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积极性;而应当从小学生直观化、具体化的思维认知规律出发,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设计问题。这样有利于逐渐将学生的认知由浅层次、具体化的水平引申、过渡到较高水平、抽象化的水平,自然也更有利于以问题为载体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数学学习的强烈动机。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设置如下难度呈螺旋式提升的问题:什么是圆的面积?如何测量圆的面积?圆的面积跟哪些因素有关?圆的面积跟其直径、半径之间存在哪些特定关系?这四个问题无论是在表述上还是在实质上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一个问题都是紧邻其后问题的基础。如此,既遵循了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需要由浅显及抽象的特点,同时又为学生透过问题表面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遵循由易及难、层层递进的原则是成就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必要因素之一。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给予学生充足思考时间的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不少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不待其认真思考便急匆匆的点名要求学生回答。其不良后果显而易见,学生由于缺乏充足的思考时间,要么回答的不甚全面,要么就回答错误。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原意。

要想有效扭转这一不利教学现状,切实获得较高质量的提问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提问问题之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与分析时间,既不要一味的催促学生,更不能在等待中有丝毫不耐烦的表现与倾向。须知,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学生总是要经历一个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而时间则能对这一过程的实现及转化提供充足的保障。

至于如何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可以在提出问题后直接告诉学生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而不能轻率的做出回答;其次,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实际难度给予不同的思考时间,如难度较大的要留给学生相对较长的思考时间,难度较小的则可以适当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最后,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教师不应对其答案立即进行正确与错误的判断,而应当在此环节同样留给学生一定的反思时间,确保他们能将自己的答案整理的更为完善。实践证明,充足的思考时间是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其作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遵循给予学生恰当评价的原则。

小学生虽然实际年龄较小,但是他们对外界的评价格外敏感,并非常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积极肯定与评价。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出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结尾环节要给予学生回答问题的科学、合理评价。

而要想真正达到科学、合理评价的标准,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就不能流于形式的给予学生“很好”、“很棒”等并无实质意义的评价用语,而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其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若是对课堂问题做出了正确的解答,教师要积极挖掘其解答思路中的闪光点,并以此为基础作为评价的重点,像“你很好地运用了百分比的相关知识,非常巧妙地回答了问题,很棒”、“解答思路清晰完整,表达也很流畅,值得大家的学习”等等;而若是学生回答错误了,教师也不能粗暴的评价到“根本不对”,而应当巧妙暗示学生继续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相关的评价语言包括“已经很接近了正确的答案了,相信你经过认真的思考一定可以”等。这种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看出自己回答问题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并进一步坚定自身的数学学习信心。因此,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同样是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原则。

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并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思考水平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设置课堂问题。这既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及稳固。

第9篇:小学数学课堂范文

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提问这种方式是最常见但是也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这种提问式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但是就目前调查情况可以发现,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提问方式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因为只重视提问本身而出现了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

1.1学生提问意识淡薄:目前的课堂大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者是教师提问教师自己回答,完全没有培养学生自己的提问意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会主动向老师发问,小学生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善于发问的习惯。还有一个方面是教师在回答学生问题时多采取直接回答法,将题目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只有少部分老师会用引导的方法进行回答,逐渐引导学生向问题答案的方向思考。

1.2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教师进行课堂提问,他们不愿意参与教学互动,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点是学生不会回到;第二点是学生会回答但是不敢回答,怕回答错误会被嘲笑,小学生在这个阶段正处于敏感对学习缺乏信心的阶段,很容易就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第三点是由于课堂气氛不活跃,很多学生觉得不用回答问题。从这三点来看,造成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教师对于教学课堂气氛的把握不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也愈发突出,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自主要求,只是一味的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不愿意进行思考,沉默的课堂气氛,这些因素都使得课堂提问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3教师掌控课堂提问的能力不足:教师不能科学的根据整个学习进度进行合适的问题发问,这导致学生对于提问起到的作用没有更明确地认识,教师单纯的为了提问而提问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提问环节时不能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反而破坏了整个学习过程。另外一点是教师对于提问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应用能力还不够,不能将数学知识和提问很好的结合起来,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时都是问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而忽视了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创新型问题,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渗透,导致学生养成了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主动思考的习惯,这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模式的改进建议

2.1尽心准备问题,让问题与知识结合更紧密:学生的思考往往源自于一个问题的提出,所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地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因此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必须精心准备合适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的在课堂上做出解答。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设计标准,围绕每堂课程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对于某些概念模糊点教师可以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发现错误后进行指正,比如:在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时可以让学生列表比较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这种列表的比较,将学生概念不清的地方清晰地表达出来,可以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应用。

2.2通过多种提问方法,让问题更可接受: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提问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思考,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进行判断,发现错误,找到原因,这样会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自觉反思纠正自己,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课本中《三角形认识》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观察一些三角形的物体,再用小木棒搭出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后提问为什么这些小木棒达成的图形都叫三角形?到底什么是三角形?让学生通过直接观察不同形态的三角形,从中总结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到三角形的本质特征。

2.3结合授课情况,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在不影响数学教学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心态的变化,及时提出问题,适时调整课堂节奏,在课堂气氛平静时提出简单问题激发学生热情,在课堂气氛活跃时提出高层次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

2.4及时评价总结,鼓励学生多提问: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话语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问思考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对于对的学生回答及时进行肯定鼓励,对于错误的回答要及时指正,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进行改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敢思考敢回答,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3小结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但是提问教学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尚未解决,这就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多钻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改进,最终使课堂提问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作者:李忠伟 单位:长春市二道区春城学校

参考文献:

[1]蓝笔扬.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开展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0):26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