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教师学年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1]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2]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3]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4]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作者:郭迪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1、私办幼儿园多于公办幼儿园,入园率还有差距。 以__县为例,__60万人口,在园就读18236人,私办幼儿园达117所,公办加上学校的附属幼儿园仅79所。幼儿教育一年入园率达99.6%;幼儿教育三年入园率仅达82.2%。
2、私办幼儿园办园条件严重不足,设施设备亟待改善。私办幼儿园70%是租房或租用民房办园,无活动场地,教室、寝室、食堂、卫生间等都不符合要求,严重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3、幼儿教师严重不足,教学质量无法保证。80%的幼儿园为了减少投入,追求办园经济效益,一是“两教一保”没法配齐,基本是“一教一保”;二是幼儿教师合格率低,大多是初中毕业学生从教,据统计,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比例仅30%;三是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大多是小学年龄偏大的教师来充当,无法胜任幼儿教师。总之,幼教由于教师配备不足,加之幼儿教师文化程度不高,幼儿教学很不规范,教学质量低下。
4、幼教的“小学化”倾向严重 ,不利幼儿健康发展。目前,在农村独立的公办幼儿园很少,多数幼儿园(班)都附设在小学里。作息制度基本同小学一样,教学课时过多,课时过长。加上家长强烈要求幼儿要会念儿歌,会写字,会计算,甚至要求老师叫20以内或100以内的加减法,因此,也就出现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多偏重于读、写、算,从而形成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的倾向。这样就剥夺了幼儿童年游戏快乐的权利,而且容易形成一些不规范的读、写姿势,有的甚至因为从小小班就开始写字,而造成手指变形,这样的习惯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学习中便很难矫正。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没有这样,大部分家长又会认为:“你们幼儿园的老师不会教,孩子学半年、一年了,都还不会写字。”
5、农村幼教经费不足,严重制约幼教发展。经费不足导致从事幼儿教育的配套设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儿童正常活动、教学需要。没有场地,没有器械,没有教玩具,教师上课无教学挂图,小朋友没有动手操作的学具,更缺乏开启孩子智力的游戏场所和设备。中外教育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游戏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教养孩子社会角色的早期有效的措施。可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却无法做到。
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就谈不上全面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务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强化政府责任。幼儿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和个人健康成长起着特殊作用,各级政府务必强化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快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增强师资力量,不断完善幼儿园的设备。
2、促进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越高,对幼儿的教育越规范,越有利于幼儿的学前教育。因此要逐步提高农村女性的知识水平。
3、加强幼儿园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督导部门要制定幼儿园分类定级评估方案,严格实行年度考核制,并定期进行分类定级评估,通过评估,规范办园,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通过评估,对不合格幼儿园整改不合格的坚决取缔,同时对违规办园的予以严厉打击。努力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4、加强幼师武装和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渠道选配幼儿教师,可通过本地职校招生,要通过多形式组织幼儿园进行幼教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幼儿教育方式方法、幼儿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培训,多组织教师到较为完善规范的幼儿园听课,观摩,多组织农村幼儿教师开课,评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男幼儿教师 幼儿园 职业认同感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教育质量的好坏不仅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及能力发展方面起着奠基作用。长期以来,女教师以其温柔、耐心的特点承担着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因而也形成了幼儿园女老师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人们认识到男教师那种沉着、冷静、果断、坚强、勇敢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男幼儿教师开始进入到学前教育领域。但男幼儿教师却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对这个职业认同感较低。加强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刻不容缓。社会、学校、幼儿园应给男幼儿教师共筑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1.政府应大力提高男幼儿教师待遇
经济待遇是影响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直接因素。但我国幼儿教师待遇一直不高,这也是男教师不愿进入幼教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与教育部随后推出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都提到了有关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问题,但对于男教师而言,工资仍是较低的。为了完善幼儿园的教师队伍结构及儿童的健康成长,政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西方一些国家都开始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土耳其在2009—2010学年里把32个城市的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1]学前教育变成义务教育后,就会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增强这个职业的吸引力。政府在提高男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方面应加大力度。我国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男幼儿教师比女幼儿教师的工资高出两倍。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男性从事幼教工作,才能增强男幼儿教师对这个职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其于为幼教事业奋斗终生。
2.社会应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原始社会里,很多工作都是依据性别分类的。长期以来,这种工作分类是比较稳定的,也就造成了性别角色的不平等。人们也习惯认为照顾幼儿是女性的职责,幼儿园不是男性从事的工作,男性应从事技术性的工作。这种固有的文化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现代的职业观念。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社会相关部门应该利用大众媒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进行现代文化意识的传播,改变影响人们对男幼儿教师职业认识的传统观念,真正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全社会认识到男性加入到幼教工作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发达国家的一项研究显示,男幼儿教师应该得到支持的理由有三个。第一,缺乏父爱的儿童更需要男教师在他们的生活里扮演积极的角色。第二,男性还能为儿童树立正面的模范形象。尤其在男孩面前,男幼儿教师被看做是角色模型的源泉,能在男孩受教育阶段帮助其培养兴趣。男老师还在健康的性别意识和社会上种种与性别有关的问题方面起着模范作用。成年男性不仅是男孩的榜样,而且是女孩的榜样。第三,如果能够平衡幼儿园男女教师的数量,就能帮助小孩发展更多积极的课内与课外环境行为。[2]
3.学校应建立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
很多学校招收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浓,这也会影响以后的职业认同感。学校应针对这样一个群体去建立一个合理的职前培养体系。第一,开展新生专业教育。新生入学后,首先可以以报告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学前教育前辈、专家陈鹤琴先生、陶行知先生、张雪门先生、张宗霖先生等,使他们意识到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学校的领导可以通过座谈的方式了解男生的真实想法,去解开他们心中的困惑,真正地关心理解男生。最后,学校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实地参观,引起男生对小孩子的关注,进而激发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同感。第二,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有些学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而实践性的课程较少;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实践性课程较少,基本上按照女孩子的特点设计。有的男生不喜欢钢琴,学校就要创造条件让男生到体育学院去选修相关的适合他们学的课程。只有让男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才可以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体态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刚强的阳刚之美,使他们能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3]第三,建立导师负责制。很多学校的专业老师是上完课就走人。他们不能及时地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与专业思想,以致学生在需要关怀的时候找不到人倾诉,也就很容易对专业失去兴趣。学校一定建立导师负责制,一个专业教师管几个学生,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更多些,就更容易做好心理疏导与专业教育工作。
4.幼儿园应构建男幼儿教师发展的平台
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与进步依靠的是广大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那么幼儿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也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与帮助。幼儿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优化幼儿园课程设置。幼儿园应该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比如说可以开设男幼儿教师感兴趣的体育课,到节日的时候可以举办趣味运动会。这种方式为男性幼儿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男性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第二,提供男教师职后培训的机会。职后的培养与职前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园应加大对男幼儿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他们能及时汲取幼儿教育领域的新思想、新观点,在扩充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并且坚定他们的专业信念,为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营造男女幼儿教师交流的氛围。在幼儿园里,女教师的比例要高,与女幼儿教师交流是男性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一关,能够很好地与她们交流对男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开展教学上的传帮带工作,做好男幼儿教师与女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沟通交流,以帮助其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幼儿园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如茶话会、教师交流会、外出旅游等,以此来增进男性教师与女教师的交流,舒缓男教师紧张、压抑的心理。
5.男幼儿教师应合理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
社会、政府、学校与幼儿园这些外在力量的推动,固然可以提高男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但关键还在于男幼儿教师要注重内在的发展。第一,男幼儿教师要树立起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一个人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一个人有了这种专业理想,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奋斗。男幼儿教师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必须充分认识这一职业的特点,要相信自己的发展前景是好的。第二,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音乐、生理卫生、物理、天文等多学科的知识。因为幼儿学习并不具备专业性知识训练的特点,而是一种全面学习。这就对男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男性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对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才能增强自信心,提高在教师和家长面前的社会地位。第三,发展专业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还要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对教学的反思能力,以及研究的能力等,都是一个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能力。如果男幼儿教师真正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再加上自己的性别优势,就一定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只有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他们才有信心一直在这个领域走下去。
参考文献:
[1][2]Sule Erden,Ozkan Ozgun,Munire Aydilek Ciftci. “I am a man,but i am a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elf- andsocial-perception of male pre-school teachers.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5 (2011) 3199-3204.
一、幼儿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幼儿教师角色问题的实质就是幼儿教师在幼儿保育和教育中作什么样人,做什么样的工作的问题。教师本人的角色观直接影响其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其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幼儿教师的角色观与幼儿观相辅相成,与教育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幼儿教师必是合格的教育者
幼儿教师是物质环境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细心观察者和记录员,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思想愿望,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就必须细心观察,通过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和不良倾向,给孩子及时的引导教育。幼儿教师是幼儿榜样和示范者。幼儿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善于和喜欢模仿,也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和感染,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人师表,做幼儿的榜样。幼儿教师还是问题的设计者和探索者。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善于设计问题,用问题引导孩子的活动和思维,而且应参与各种问题的探索活动,与孩子一起提出问题,假设并提出验证问题,使幼儿活动成为有意的探索过程和经验累积过程,唯有如此,幼儿的智慧才能得以成长,心灵才能得以丰富。
2.幼儿教师是幼儿知心朋友和游戏的伙伴
尽管幼儿是幼稚的个体,但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随着社会性得到初步的发展,也会产生交友的愿望,这时幼儿教师可以和孩子交朋友,以心换心,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当幼儿教师把自己当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时,幼儿就是与教师平等的一员,教育过程就会更重视师生的平等交流。游戏活动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课程内容融合在孩子自主探索活动中,孩子在游戏活动中主动的捕捉其中的文化信息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幼儿教师不仅要为游戏提供材料准备,情节设计和充当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更应该参与游戏中并扮演游戏中的角色。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同时,使幼儿不知不觉的接受指导。
二、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对心理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幼儿教师,幼儿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天真、幼稚、可塑性极大的幼儿,幼儿每周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与教师朝夕相处,他们的游戏、学习、生活都由教师指导、管理和培养,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智慧的启蒙者,更是幼儿情感、意志、个性的塑造者,在幼儿眼中,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权威。而儿童时期的心里是否健康,对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有着深远的意义。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心里的影响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如以孩子日常发言来说吧,幼师如果对孩子表现持关注,支持和认可的态度,并给与积极地回应,就能激起孩子更强的表达愿望,能使他们更想说、更爱说,当然也能更乐于说和更能说。反之,如果幼师对孩子不闻不问,否认缄默的态度则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表达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渐渐地对语言表达失去兴趣变得不想说、不爱说,这一定程度上阻碍儿童的心里健康发展。
2.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中心任务,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积极引导幼儿认知从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性过渡。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好奇好问是学前儿童的天性,是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也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所以,保持学前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是教师的职责之一。除了学习材料、学习环境等客观因素能够影响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外,幼儿教师无疑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3.对行为的影响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在这段时期行为习惯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孩子的良好行为规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幼儿教师的影响,他们尚不能在思维和语言水平上直接理解道德,而只是在感觉和行动上理解道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幼儿起着影响和教育作用。
4.对情感的影响
通过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学习,知道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与家长一起,承担着幼儿情感教育的重任。幼儿期儿童的情感发展还很不成熟,积极情绪的开发和情绪、情感能力的调动需要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们要使班上的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用教师的爱心关照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这样班中每个孩子才不会感到排斥。通常幼儿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赞扬,可能使某位孩子以后的表现更棒。幼儿教师师给儿童恰当的赞扬和鼓励安慰,会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从而产生安全感。反之,则会影响学前儿童的自尊、自信,继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其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
三、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品质的策略
1.规范管理
需要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遵守规则和纪律要求,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规则,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换句话就是说通过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让规章制度成为制约教师行为和加强工作效益的指挥机制。
2.加强对幼师的培训
优化幼儿园的培训方式,多途径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园本培训是幼儿园较多使用的一种职后培训方式,但是,对于许多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来说,这样的培训不能解决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职业理想等问题,所以,多途径的培训方式,比如,学历教育、短期脱产进修、专家讲座等,是解决当前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不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
3.建立奖励和竞赛机制
通过激励机制和竞赛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我们可以通过正面激励和反面批评对幼儿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竞赛措施,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素质并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以学期为单位举行教师的艺术能力竞赛,可以使教师主动加强艺术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学年为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技能竞赛和幼教科研能力竞赛,这种竞赛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作用十分明显。还可以结合教师的素质竞赛活动适当辅以奖励措施,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幼儿教师应注重自身不断地发展
1.热爱幼儿
幼儿教师应热爱我们的幼儿,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爱应是一种博大的、理智的、社会的爱,是一种责任,因此,幼儿教师没有任何理由偏爱孩子,也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侮辱、甚至虐待孩子。
2.不断学习
幼儿教师应把把自我的持续发展当做一种过程和必须,不再满足现状,力求突破,善于开拓进取,提高自身技能。不断地充电再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发扬长处,更好的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
3.完善身心健康
关键词:幼儿教师;培养;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C961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作为教师培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推进都是不利的。这与教育体制的完备性也不相匹配。幼儿教师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对其培养的途径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一)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事业心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爱国、爱党、爱民的政治觉悟和关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事业心。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 幼儿教师还应具有较广的知识结构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做出正确、合理的回答;并且,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应该流利。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幼儿教师的普通话应该达到国家一级乙等以上水平,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幼儿教师的普通话也至少应该达到二甲以上水平。另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读能力,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较为良好的启蒙教育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三)具有音体美等综合艺术水平和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技能
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乐理知识、舞蹈技巧和绘画剪纸、体育活动等能力;并且通晓幼儿教师要熟悉并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熟练掌握幼儿智力训练的各种教育技能及各科教学法,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理论,懂得营养学和常见病,传染病和外伤的简易处理知识。
(四)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教师的性情要稳重、大方,活泼开朗,意志坚强,办事认真、耐心,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 (一)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相关投入
1、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由于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这决定了从培养教师的机构——幼儿师范院校到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为此,需要政府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应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的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引力才能增大。
(二)规范管理,营造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的氛围
1、加强规范化管理。在幼儿园工作中,加强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教育不仅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而且还要承担法定的监护责任。所以幼儿园的管理如果不规范,就容易发生问题。向管理要素质,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让规章制度成为制约教师行为和加强工作效益的指挥机制。
2、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努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在专业理论课程中,除了原有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四门专业理论必修课外,增设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学、幼儿园管理等课程;在选修课与讲座中开设玩具制作、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文学创编、幼儿歌曲创编、电脑设计与制作、美学原理、合唱指挥等;实践活动中,实习由过去的完全集中和目标较单一,改为见习实习结合、保育教育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保教实习与科研实习、管理实习结合等。为此,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了过去的空缺,优化了课程结构,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持续得到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1、激励机制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的素质表现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措施予以肯定和否定的方法,这也是管理科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激励有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两种作法,正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表现突出、工作成绩明显的都是予以奖励,以促进其继续努力的激励办法。正面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作法,以精神激励为主,以物质激励为辅的结合激励效果比单一激励办法更好。负面激励是指对职业素质较差或工作有失误的教师予以批评和处罚的办法,以推动其提高自身素质的激励措施。负面激励措施能够使个别素质较差的教师产生向上的动力,也能激励更多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
2、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而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继续教育。目前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都设有负责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专业,利用这些继续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参加业务素质的进修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如通化市幼儿园近年来先后有几十人参加了高等教育的进修,现在已经有85%的教师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大专和本科毕业文凭,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
3、至今,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年轻的幼师,大多数是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一般属于大、中专学历,而大中专学历相对于当今的日益发展知识社会来说,很显然是较难适应幼师专业化不断发展要求的。在一些比较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幼师的压力事实上都不轻。当然,这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园岗位竞争等外部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已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园的骨干力量,但在她们看来,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也有很多年轻教师渴望进一步学习、进修,获取更高一级资格、职称。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园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对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关于自己学会教学过程的观念予以价值澄清,加强与幼儿交往、同事的合作,以及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积极的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分析自己的工作成效,悟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学习成败的相关性,从而负起对儿童的责任,也就是使自己经验性的教学行为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和进步情况,事实上也是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
(四)通过竞赛机制,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一般都比较年轻,她们的上进心较强,在合适的环境下一般都能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通过竞赛措施,使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异素质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以学期为单位举行教师的艺术能力竞赛,可以使教师主动加强艺术素质的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并争取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学年为单位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技能竞赛和幼教科研能力竞赛,这种竞赛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作用十分明显。结合教师的素质竞赛活动适当辅以奖励措施效果更好。
(五)通过继续教育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而提高业务素质的主要途径应该是继续教育。目前国内的一些高等院校都设有负责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专业,利用这些继续教育机构鼓励教师参加业务素质的进修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
当前,师范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专一性与基础性比较突出,缺乏新型的、应用的、边缘的和交叉性的学科与专业,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难以适应现代教师应具有宽厚与综合性的知识与理论结构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应该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宏观上讲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培养新师资,也有赖于继续教育培训在职教师,高师也应积极参与师资培训中来,这十分必要;同时从微观上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这些构成了我国跨世纪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孙玉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初探,学前教育研究,1996年2期
A园隶属哈尔滨某开发公司领导,是一所历经几十年发展与变迁的企办园。该园实行园长负责的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办园机制,现有教职工63人,全园共设13个教学班共有幼儿500多人。在现有教师中,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7人,中专学历9人。据幼儿园相关文件材料记载,A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成果主要体现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创设上。该园于1997年起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内容和实施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主要包括承担省级课题“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本园内的“亲子园开发与创设”等多项课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具体的实施方案。
二、A园幼儿教师课程权力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的分析
在课程设计层面中,幼儿教师的课程权力主要包括:教材的选择,活动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和环境材料的准备等方面,本文着重从教材选择、活动目标设计和活动内容设计三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的选择
由于我国幼儿园一直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相应的也没有统一编写的教材,因此,幼儿园对教材的选择一般包括地方教材、幼儿园自编教材及其它教材。在幼儿园中有机会参与教材选择的人员主要分为两个层级:一是园长一级的管理人员;二是普通一线幼儿教师,其中一线教师是教材主要的实施者,而且最了解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应是教材选择中关键的决定者。从访谈中得知,幼儿教师自身对于“教师是否应该自由选择教材”持认同态度,但对于目前教师不能自已选择教材的现状,大部分接受访谈的教师一方面觉得比较无奈,另一方面也表示理解。在笔者访谈的过程中,教师们不止一次的谈到过“太忙”“没有时间”或类似这样的字眼,当问及“都忙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又大多说不出具体的事情,幼儿园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教师注定要每日忙碌在一些琐事当中,对于选择教材这样的“大事”,教师们也表示自己的能力有限,使用不好这样的权力。A幼儿园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由市教育局、区教育局来决定的,教师并不具备选择教材的权力,只是在教材的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调适权力。教师在面对教材的态度不一,大部分教师认为现有教材使用起来不是很顺手,而且教材相对比较陈旧,有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园领导认为教师受自身专业能力限制,如果不为其规定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话,教师就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应付”了事。教师们则认为对教材尤其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最应该拥有的权力,因为只有本班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的孩子,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但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
2、课程目标的设计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特定课程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课程设计的起点,制约着课程设计的方向,规定着课程内容的构成和学习活动方式的性质。同时,课程目标也是评价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因此,明确课程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级:领域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幼儿园层面的主要是学期目标和活动目标的制定,幼儿教师是将课程目标付诸实践者,因此,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参与这两级课程目标的制定。但是在A园学期目标一般是在开学初制定完成,主要是在集体(园长、教学主任、班组长)备课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总体目标,并以此为依据来对目标再次细化,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课程准备工作。通过分析访谈记录也发现,普通幼儿教师较少有机会参与学期目标的制定,即使是活动目标也是园长一级制定好的,幼儿教师很难根据其所在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对目标做改动。由于教育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幼儿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已经感受到之前由少数人研究制定的目标之不尽合理之处,但是,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机会参与目标制定,所以他们的声音并没有引起目标制定者的重视。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管理者往往认为教师精力有限,希望通过集体决定来减轻老师的压力,事实上,不能积极参与到目标的选择和制定中反而容易降低教师的职业热情和专业责任感。
3、课程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是幼儿园课程的主体部分,它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选择性内容和生成性内容,主要有三种取向:教材取向、学习活动取向、儿童经验取向。其中教材取向关注的是内容的知识性;学习活动取向关注的是与儿童实际生活的联系;儿童经验取向则关注的是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时,既应依据教材设计活动方案,更应该注重幼儿生活性和兴趣性知识的选择。在调查中发现,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幼儿教师们对于给幼儿的应该是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和生活化的课程内容持认同态度,认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就应该体现出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舍弃分科观念的特征。但是,由于受家长的要求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基本上是依照教材进行的,可以自由设计的权限非常小。其实,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模式,能联系幼儿的生活世界,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的课程内容都可以纳入课程内容体系当中来。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幼儿教师们在有限的权力范围之内也努力的通过“利用更多的课程资源”或“用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增强课程内容对幼儿的吸引,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二)课程实施的分析
课程实施层面课程权力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实施策略的运用情况,本文主要通过师幼互动中教师教的策略和幼儿学的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
1、师幼互动中教师教的策略
根据纲要中对幼儿教师课程角色的界定,本文将师幼互动中教师教的策略分为支持性策略、合作性策略和引导性策略。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且自我控制力差,所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因此本部分重点关注的是幼儿教师在面对应激事件时引导性策略的运用情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更多的体现在对幼儿兴趣的关注度上。由于教师们在课程设计上拥有的权力非常有限,所以,负责任的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会相当用心地斟酌课程内容,力图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课程内容做最合理的演绎,使孩子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
2、师幼互动中幼儿学的策略
幼儿学的策略即幼儿将外在经验内化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学习活动,本文主要关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策略。在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复述和练习的方式学习,也通过质疑、参与、探索和发现的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幼儿教师要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明确幼儿所需要的学习策略,并关注策略运用困难的幼儿,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访谈分析发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过程赋予了教师较宽松的权力实现空间,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并关注到幼儿学习策略和教师教的策略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教师们纷纷表示,自己在课程实施阶段是个“多面手”,在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后,教师的每一次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实施策略的运用都会考虑幼儿的兴趣经验和策略需要,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这种实施策略和方法的运用由于受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影响,并不是在每一位幼儿教师身上都能很好的体现。
(三)课程评价的分析
幼儿教师课程评价主要针对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及其相互关系的评价。具体包括:选择评价方式、制定评价内容和标准三个方面,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确定主要由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所决定。对评价方式的选择是幼儿教师日常主要工作之一,因此本文从幼儿发展状况和课程运行状态两方面,着重从评价方式角度,对幼儿教师课程权力状况进行分析。
1、对幼儿发展的评价
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口头评价、档案袋评价和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评价等等,幼儿教师应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如,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目的是与家长进行交流,常采用口头评价和网络评价方式;如果教师评价目的在于记录幼儿的发展状况,主要通过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评价上拥有较宽松的权限范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评价”上了,而且能积极运用档案袋评价,有的老师还会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和家长交流,这也是对幼儿发展情况的一种比较进步的评价方式。
2、对课程运行状态的评价
幼儿教师作为课程的评价主体,对课程运行状态的评价包括前评价、活动过程中评价和后评价等,其中前评价和活动中评价本文在课程研究层面将加以讨论,幼儿教师针对课程运行状态的后评价主要是通过反思的方式来进行的,因此,本部分主要从课程运行状态后评价即课程反思角度来考察课程权力的实现状况。从反思日记中发现,教师们认为活动反思是自己进步的非常重要的方面。从反思中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且根据幼儿行为表现来适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对其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通过对幼儿教师反思资料的整理发现,幼儿教师在反思中更多的关注的是幼儿的表现,而对课程本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部分则关注较少,这也是教师反思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课程研究的分析
对研究层面教师课程权力是教师在整个课程运行过程中发现、反思并深入研究课程问题的权力。包括教师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存在的课程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其中课程评价研究在上文已经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本部分主要从课程设计研究和课程实施研究两个方面分析课程研究层面的幼儿教师课程权力实现状况。
1、课程设计研究
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主要是通过集体教研的方式实现的,集体教研活动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共享,集体教研应该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并且发挥作用,实现其在课程设计中的话语权。对于“集体教研在工作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的问题,教师们反应不一,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认为集体教研可以节省时间,对自己很有帮助;另一部分教师认为,集体教研往往不是针对课程本身进行的,所以意义不大。通过对集体备课活动的观察记录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拿到教研时候来讨论,但对于讨论的结果却往往得不到重视,也就是这种讨论似乎是“为了谈论而讨论”,最终也未能达成一致。集体教研本身对幼儿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是有利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师们共同研究教学中的一般问题,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对于经验不足的新老师。但是在A园,集体教研的价值显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现,笔者认为,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组织者,集体教研是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共同研讨,其价值的实现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的参与其中,发挥作用。因此,要想通过集体教研深入挖掘课程深层次的内涵,力图最大化的实现其价值的话,一方面在于教研的内容要是那些教师关心的和真正有价值的“议题”而不是空泛的讨论某一个“理念”或“思想”;另一方面,每个参与集体教研的教师都要作为参与者存在,充分准备、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实现集体教研价值。
2、课程实施研究
幼儿园课程实施研究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和幼儿学习过程的研究,是课程研究的核心部分。幼儿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研究应该以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比如,课程实施中材料投放和教学策略的运用是否合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访谈中可以发现,幼儿教师个人的课程研究权力意识是非常清醒的,对课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对幼儿的影响普遍持认同态度,认为课程实施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意识到教师应该有相应的课程研究权,这对于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做出调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课程研究过程中还会遇到“研究容易操作难”和研究方式方法的问题,这使得研究权力在实现遇到了瓶颈。
三、研究结论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关系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和持久性。由于学前教育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初任幼儿教师相比于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入职适应问题更具独特性。本研究从幼儿教师初入职时的工作性质、岗位起点以及专业关注点等方面入手,对幼儿教师的入职适应问题同中小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启示。
一、问题提出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中,人职阶段普遍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一个人第一年教学的情况如何,对他所能达到的教学效能水平会产生持续数年的影响,会对教师用以调节教学行为的专业态度产生重大影响。教师在初人职阶段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环境的“骤变与适应”,这往往使得初任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现实的冲击”(reality shock)。所谓“现实的冲击”指教师在师范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教学理想在严峻、残酷的日常课堂生活现实面前的彻底破灭少鉴于教师能否顺利应对这些“冲击”,常常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工作满意度乃至职业的持久性,因此教师入职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美国学者费斯勒(Fessler. R)所言:“创设灵活的教师教育过程所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就是人们越来越关切初任教师的特殊需要。
虽然以往的相关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但幼儿园教师同样在其专业发展初期会遇到各种“现实的冲击”,也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而且由于学前教育活动自身的特殊性,初任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适应问题同中小学教师相比必然存在不同。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小学教师人职适应的相关研究,就幼儿园教师在初人职时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比较分析。
二、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入职适应问题比较
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职业/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心理发展研究框架、教师社会化研究框架、“关注”研究框架以及综合研究框架等五种类型。这些研究都普遍认为教师在人职初期的3-5年会是一个在受挫中求生存、在发现中挖潜力、在胜任中去强化的成长过程,必然由于面对新环境而遭遇许多共性的问题。然而幼儿园教师的入职过程受制于自身专业实践的特殊性,所遭遇到的人职适应问题必然又会体现出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工作性质方面的问题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阎这都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形式是以游戏化、情境性的综合活动来引导儿童成长,注重让儿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是保育结合,寓教育于儿童的一日活动之中,其覆盖范围和复杂程度远远高于中小学教育。而中小学教师在人职初期的主要任务一般是“去了解、熟悉并能驾驭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个别辅导和成绩评定等环节,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其中,最主要的一环是能否上好课。这种强调分科教学以及主要关注常规性教学的工作性质同幼儿园教育存在很大差别。由此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人职初期由于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所面临的适应问题不仅仅是熟悉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问题,还包括尽快熟悉和掌握保育方面的技能和知识。
(二)岗位起点方面的问题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岗位一般分为保育员、配班教师和主班教师三种,由于没有严格的资历界定,幼儿园教师人职时的岗位基本上由各园自定,岗位变更的年限要求也不统一。这使得幼儿园新教师的入职岗位流动性较强,而且人职岗位的起点也不一样。相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可能在人职初期会根据幼儿园整体教学的需要,在具体的岗位分配上存在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岗位起点。相比之下,中小学教师则基本上不会有这样的经历。
由于岗位起点不统一,幼儿园新教师为寻求较好的工作环境,往往会频繁变换工作单位。据我们在2009年幼儿教师培训班进行的调查发现,在人职的头三年,86名被调查对象中就有11人在两个以上幼儿园工作过,占调查人数的12.9%。
(三)专业关注点方面的问题
刚刚人职的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一般集中在不适应学校现实环境方面,“初任教师感到自己并未做好担任教师的专业准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无助感。’,网维恩曼对1960至1983年间关于教师教学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近百项实证研究进行了归纳,发现新教师所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24个方面。I81我们对其中的前10项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同我们对幼儿园教师工作难度调查中所归纳的前10项问题进行了比较(见表1),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关注点的区别。 首先,中小学教师把“课堂”放在第一位,幼儿园教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排在前三项的问题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分别是幼儿活动、集体教学和家长沟通等三类问题;而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可以归结为课堂教学的方法问题—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处理学生个别差异的方法。
其次,中小学教师关注的内容归纳起来包括教学活动(第1项至第4项)、班级活动(第6项和第8项)、家长工作(第5项)、教学条件(第7项和第9项)和同事关系(第10项)等五类问题,这些问题与幼儿园教师的关注点相比,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更为密切,不论是教学活动还是班级活动或是教学条件,都是围绕着教育方法,由此可以推断中小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相比之下,幼儿园教师因为幼儿园教育强调保教结合的特殊要求,在人职初期除了关注教学问题以外,还特别关注幼儿生活,关注的内容和范围显得相对复杂,而且具有不可预见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三、对解决幼儿教师入职适应问题的启示
(一)采取各种人性化的措施合理安置不同岗位起点的幼儿教师
中小学教师在入职后的工作岗位上尽管有教学年级的差别,但岗位相对稳定。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却因园所差异而处在不稳定之中,虽然具有向主班教师“升格”的流动性,但正因为岗位起点的差别使得实际的工作待遇和岗位流动所带来的适应胜问题都对幼儿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得许多初任幼儿教师为了能够尽快有高的岗位起点而选择频繁的转园。因此,幼儿园为避免初任教师的频繁流动给幼儿园正常教学开展带来消极影响,除了应保证不同岗位起点的幼儿教师能够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外,更为重要的是帮助教师理解他们将要从事的岗位特点和发展前景,并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带教老师和支持团队,人性化地为不同岗位的初任幼儿教师设计针对性的支持方案,尽快使其获得专业归属感,从而适应工作。
关键词:教育实习;幼稚园;幼师生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16-02
张雪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学前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幼稚园和幼稚师范最基层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他非常重视幼儿师资的培养,开办幼稚师范教育,在任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不仅编撰幼稚师范丛书,还十分重视幼稚师范教育实习,进行了教育见习、实习的改革试验。他以“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思想为出发点,从见习实习的场所、时间以及组织方面论述了他的教育实习思想。
一、张雪门幼稚师范教育实习思想
1.幼稚师范生见习实习场所。张雪门认为幼师生实习的场所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幼稚师范设立的中心幼稚园、贫民幼稚园、婴儿保教园和小学四种。中心幼稚园能为幼师生提供幼儿教育实际经验。幼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幼稚园的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贫民幼稚园和乡村幼稚园是幼师生第二学年的主要实践场所,幼师生在幼稚园内主要从事园长、教师、会计、采购等工作,通过实习使幼师生具有独立从事幼稚园各项工作的能力。婴儿保教园可以为幼师生提供婴幼儿卫生保健、营养、膳食烹饪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师生了解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和保教知识。小学也是必要的实习场所,通过在小学的学习,可以使幼师生了解幼儿入小学前在知识、行为、态度等方面应该如何做准备,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小衔接,为幼儿入小学打好基础。
2.幼稚师范生见习实习时间。张雪门认为幼师生的见习时间应该是贯穿于幼师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学年分三次进行,每周时。先是参观中心幼稚园的园址、园舍、设备和教具,了解幼儿教师处理幼稚园各种问题的技巧,使幼师生了解幼稚园的工作。进而参观各种类型的幼稚园,了解不同地区幼稚园的实际情况。然后再到中心幼稚园实习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第二学年主要是让幼师生到贫民幼稚园和乡村幼稚园实习从建园到管理的全部工作。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一半的时间在婴儿园实习,一半时间在小学实习。通过三年的分散实习,幼师生不仅能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幼稚园的各项工作,还能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便幼师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胜任各方面的工作。
3.幼稚师范生实习的过程与形式。张雪门认为有组织有系统的实习有四个步骤:参观、见习、试教、辅导。参观阶段,时间一学期,为实习生主要是了解幼稚园的基本工作。见习阶段,实习生主要是从提供材料到整个教育活动的参与,由幼稚园教师给予指导。试教阶段时间为一学年,所在幼稚园从招生、编班、选材、组织活动、编制预算决算,一切教学上、教师业务上以及幼稚园行政中的处理,都由二年级的师范生来担任。最后一个阶段是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不仅要通过实习了解儿童全面的发展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辅助培养地方师资,努力普及幼儿教育。
二、张雪门幼师生实习思想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启示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师范学生入职前重要的实践活动,也是师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实习中,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在具体、真实的教育情景中感受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做好教育实习对我国教师入职前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实习还存在着实践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实习机构建设滞后、实习内容单一、实践组织和管理不善等一系列问题。张雪门幼师生实习思想对现今我国高校幼师生实习的改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张靖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习研究》中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师范院校为学前教育学生选择实习基地时99.95%选择城市幼儿园,只有少部分选择在乡镇幼儿园,没有选择到农村幼儿园实习的。城市幼儿园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有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能够为幼师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但是城市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与农村有很大区别,许多同学在城市幼儿园实习期间,能够充分利用幼儿园的资源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一旦去到乡镇甚至是农村幼儿园,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缺少生活经验的孩子,许多新教师就不知道该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张雪门先生提出的四种幼师生实习基地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如果幼师生事先接触过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实习,了解不同地区幼儿园的教育实际,在现实工作中就能够得心应手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应该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实习机构,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幼儿园进行学习。自从“国培计划”实施以来,已有部分幼师生进入到农村地区进行顶岗实习。师范学校今后应加大多样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地方各教育机构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
2.适当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我国师范教育实习时间偏少,以云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学前教育本科生在第三学年两个学期分别有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然后就是第四学年上学期有为期9周的教育实习,期间有少数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天或半天的见习。这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锻炼是不够的。师范院校应当合理分散并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从学生入学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之后就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和保教工作,并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结合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教法,使幼师生了解幼儿教师是如何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活动的。在最后一学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到城市进行学习或是到农村实习。这种全程式的实习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丰富教育实习内容。从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部分高师院校仅重视课堂教学实习,或以见习、模拟实习代替教育实习,忽视班主任工作、学校行政管理和课外、校外的教育实习等。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主要是在城市幼儿园,而城市幼儿园教师通常是“两教一保”,负责教学和负责幼儿生活的教师是分开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通常就只是实习如何做好教学老师,如何组织各领域的教育活动。而对幼儿保育及幼儿园管理工作等方面则不涉及,这不利于锻炼学生全面应对幼儿园各项工作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不仅要学习如何组织各领域教育活动,还应该重视幼儿园带班教师组织管理工作、保育工作以及教科研工作等各方面的幼儿园工作,通过教育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各项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莉娅,麦少美.中外学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9.
[2]邢莉娅,麦少美.中外学前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0.
[3]张靖.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习研究[D].吉林:辽宁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非幼儿专业教师;幼儿活动;困惑;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276-02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对工作的热情,还需要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但是作为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教幼儿活动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作为非幼儿专业教师,就要想办法解决各种困惑,使自己能够适应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教幼儿活动中的困惑
1.非幼儿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作为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要善于将幼儿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的“活动”变为“乐动”。这不但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具备起码的政治素质,还要具备广博的幼儿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能够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的艺体教学,具备组织幼儿活动的能力。教师要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拥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能够用优秀的道德品质感染幼儿,用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但是非专业,因为缺乏专业培训,对幼儿教育科学理论掌握不多,而在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基础课程的教学技能不足,对组织幼儿活动经验明显不足。幼儿教师需要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应该得到一级乙等以上,但是在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非幼儿专业教师中有些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并不达标,对汉字结构和笔顺的书写也不规范。
2.非幼儿专业教师很难把握科学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中明确指出:幼儿园自主性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的一种主体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选择能够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将科学探究活动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自主发展中不断提升各种能力。但是在幼儿园教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非专业幼儿教师有可能把握不好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目标,不擅长在进行每一个幼儿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探索,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时候很难把握科学活动的重点难点,让幼儿的活动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幼儿的活动散乱而没有秩序。
3.组织的幼儿活动内容远离幼儿生活,使幼儿缺乏相应的感性经验。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幼儿的生活体验,选择幼儿能够感知的活动进行教学。教师要探索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研究如何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索材料,让活动能够满足幼儿喜欢探究的好奇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幼儿充分活动。但是非幼儿专业教师有可能难以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非幼儿专业教师教师可能不善于根据幼儿的心理组织活动,使得幼儿不能在每一次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针对非幼儿专业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困惑,学校和非幼儿专业教师都要思考需采取的解决办法
1.进行继续教育,使非幼儿专业教师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幼儿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探索活动,教师要想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需要和兴趣,让幼儿喜欢上活动,真正让幼儿能够在每一个活动中收获到快乐。这就需要教师通晓幼儿教育教学理论。首先,非幼儿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幼儿的生理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教师要懂得每一个幼儿的心理需求,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想一想、做一做,让幼儿喜欢上活动。同时,学校要针对非幼儿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缺失组织幼儿专业的教师与非幼儿专业教师的探讨、沟通,让幼儿专业教师帮带非幼儿专业教师,尽快让非幼儿专业教师掌握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如学校可以组织非幼儿专业教师思考幼儿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什么样的活动区域开展什么样的集体活动,什么样的活动能够有效整合成一个新的互动。当非专业幼儿教师遇到困惑的时候,专业幼儿教师可以引导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其他相关的教材中寻求答案。当非专业幼儿的教师搜寻不到特定的答案的时候,专业幼儿教师或者幼儿活动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非幼儿专业的教师进行探讨,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教学方法,把握活动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尽快适应各种活动教学。
2.开展岗位大练兵,促进非幼儿专业教师提高职业技能。幼儿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教师要引导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未知的世界,充分发挥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双主体作用。学校要针对非幼儿专业教师开展岗位大练兵,提高非幼儿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促进非幼儿专业教师的终身学习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首先,学校要以立足实际、人人参与、练有所得、学以致用的方针制定岗位练兵计划,并按照理论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展示交流与园本教研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岗位大练兵。在岗位大练兵的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教研的力量,让全体幼儿教师能够共同探讨幼儿活动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有针对性、有目标地组织幼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组内教研以及校内教研,使非专业幼儿教师能够逐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深入研讨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让幼儿的活动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非专业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岗位大练兵要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建立长效练兵机制,使全园教师养成自觉自练的良好习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学校要与教师一起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保障非幼儿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要与非幼儿专业教师的一起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非幼儿专业教师确定未来一年、三年、五年的发展目标,让每一个非幼儿专业教师都能不断反思,思考自身存在的长处以及自己在幼儿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自身职业特征给自己恰当定位,使自己的职业技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得到逐步提升。在这个基础上,非专业幼儿教师要注重研训一体化,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幼儿活动教育过程中的快乐感与幸福感。非幼儿专业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后续培训,捕捉幼儿心理,在幼儿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巧妙运用各项理论知识,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非幼儿专业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和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
1.非幼儿专业教师要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尽管非幼儿专业教师在学生时代没有真正进修过幼儿专业的相关课程,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非幼儿专业教师永远不能进入幼儿活动的组织教学的教师角色中。既然已经选择了幼儿专业的教学,就要对自身的职业做出新的规划,对自身的角色也要重新定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和幼儿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让幼儿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快乐成长。教师要用积极的、进取的、乐观的教师观来对待自己的幼儿教育生涯,在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点燃幼儿创新、奋进、积极进取的火种。非幼儿专业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儿童化,能够真正用心灵和幼儿进行交流。如教师在《早餐,你喜欢吃什么》活动教学中,教师选取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学环节,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组织幼儿利用自己生活中的故事创设情境。教师要多采用鼓励的语言,让幼儿感觉自然又亲切,愿意和教师亲近。教师还可以设计翻翻游戏(如果他喜欢吃鱼,他可能是――一只猫;如果他喜欢吃各种东西,他可能是――怪物,一个健康的小朋友)在这样儿童化语言组织的教学中,幼儿乐意参与,愿意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幼儿一起解决各种问题。作为非幼儿专业教师要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调整自己的角色,并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努力在活动教学中解决遇到的各种困惑。
2.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和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在幼儿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活动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的心理年龄决定着幼儿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很短。教师只有设计出能够吸引幼儿的活动才能让幼儿乐于参加。针对不同学年段的幼儿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和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要善于营造情感氛围,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让每一次幼儿活动都能真正成为幼儿快乐成长的乐园。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欢迎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通过几种小动物给小熊过生日,而可爱的熊爸爸、善良的熊妈妈和活泼的熊宝宝分别给小动物开门,表示欢迎,小朋友在轻松的活动气氛中完成了歌曲的学习。教师要让活动成为幼儿展示自己的舞台。
总之,非幼儿专业教师在教幼儿活动中势必会存在着很多困惑,教师要想办法寻找解决办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能够注重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经验和兴趣,让幼儿自己去经历,去提练问题,并通过活动去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10,(14).
[2]冯雅静.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