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生产管理课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产管理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产管理课程

第1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 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11-02

收稿日期:2013-06-17

作者简介:李钦(1970―),女,安徽枞阳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战略管理研究。

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将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性强,因此,教学须注重理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因大多数教师和本科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企业运作缺乏感性认识,结果是教师觉得这门课程难教,学生也觉得该课程难学。如何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须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从事本科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尝试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从最初的纯理论导向逐步调整为基于任务的理论应用导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教学效果看,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而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通过自主设计任务、体验教学和分享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本文将着重比较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教学效果。

本文结构如下,首先是课程定位,其次是教材选用和教学内容,再次是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最后是结论。

一、课程定位

生产运作管理是对企业生产、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作及改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以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顾客。为使企业的内、外部运作系统有效运行,不仅产品设计、流程、生产方式、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各活动要正常运行,更重要的是不同活动之间的联系也要创造价值,所有这些都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组织有生产、销售、技术、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和其他职能相比,生产运作管理涉及面最广,牵涉的部门最多。生产运作管理是对整个产品或服务生产和交付系统的管理,运作管理者必须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这一管理过程来协调资源的使用。生产运作管理为企业运作过程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法。因此,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了解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方法,以及如何才能使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二、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设计

关于教材,比较有影响的国外教材有蔡斯(Richard B. Chase)[1]等编写的《运营管理》和史蒂文森(William J. Stevenson)[2]编写的《运营管理》,国内使用比较多的教材是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3]。本科阶段的教学多以国内教材为主,MBA教学则多选用国外教材。国内教材多选用本土化案例,内容安排、关键术语的阐述都是按照国内企业的管理情境与管理实践规范来写的,因此,选用国内教材可让学生学习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笔者坚持使用国内教材,前些年使用过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生产运作管理》(第3版)和高等教育出版社[4]出版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近两年使用过陈志祥、李丽[5]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6]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教材。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性,从生产运作系统设计,到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再到生产运作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将生产运作管理活动有机地组织起来,各章之间逻辑联系强。而陈志祥等编著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教材和柯清芳主编的《生产运作管理》教材更加突出生产运作管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重点阐述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总的来说,国内教材的主体内容和结构近乎相同。

因教材内容较多,笔者认为教学重点是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体包括生产运作管理概述、生产运作战略、产品与服务设计、设施选址与布置、生产计划、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MRP)与企业资源计划(ERP)、制造系统作业计划、服务系统作业计划、准时制和精细生产方式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

在课时安排上,各高校的本科教学学时不同。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学时有54学时(18周,每周3学时)和36学时(18周,每周2学时)两种,开课专业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专业等。和54学时相比,36学时的课程产品与服务设计及其他先进生产方式部分可不讲,库存管理和制造系统作业计划减半课时,只讲解基本模型和方法。

三、纯理论导向与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比较

教学模式创新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心。从国内教学实践看,教学模式正在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偏向学生主导型。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生更多是“学”,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学生主导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7]。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有多种形式参与教学,譬如教师可在课程的某些环节增加交互式教学[8]、讨论式教学[9]和任务驱动式教学[10]或协同式任务导向[11]教学模式。

笔者在从事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纯理论导向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下面将着重介绍这两种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教学效果。

(一)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引导不够。笔者在刚开始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时,授课对象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考虑到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当时采用了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侧重定量分析,重点讲授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譬如在讲解设施选址与布置、库存管理、生产作业计划部分时,更加注重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把书中的例题、习题选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产管理技术。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生产运作管理的认识产生一定偏差,学生可能掌握了某些生产管理方法,但不了解这些方法在不同企业中的应用。从教学效果看,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纯理论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产生积极的教学互动。

(二)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没能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进行了一轮的纯理论导向教学之后,笔者多次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减少课堂讲解时间,增加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主要是围绕教材各章案例展开,鼓励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因本科生没有实践经验,案例讨论难以深入,同时因学生人数较多,且受课时限制,组织案例教学存在一定困难[12]。在积累了学生课堂讨论案例的教学经验之后,笔者开始启动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具体教学内容或知识点为任务,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任务也完全是小组自主设计,只需和教学内容有关即可。首先学生需自定小组,小组成员在3―7人,接着设计任务名称,任务原则上和生产运作管理的某一章节对应,然后小组成员分工,从查阅资料、资料收集和整理、准备汇报资料到课堂讲解及最终的报告。任务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讲解和纸质报告,每个小组在汇报之后,教师进行课堂点评,然后教师和所有其他小组需对汇报小组的表现进行现场评分,现场评分只针对课堂讲解。纸质报告是以科技论文形式对汇报资料进行总结。

从实际的完成情况看,学生设计的任务包括选址、产品开发、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部分。从受调查对象看,近半学生选择当地企业,便于实地考察,也有不少选择世界500强企业,偏重于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从企业类型方面,学生更偏好服务类企业,很多选择零售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快递公司。从学生反馈结果看,学生对这种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满意,通过文献的查阅和梳理,加深对某些知识模块的理解,也提高了合作式学习能力,课堂汇报一方面展示了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学生的个人风采。有些学生的发言非常有激情,在声音、语速、节奏、内容熟悉程度、趣味性方面做得非常好。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适合纯理论导向的教学模式,更适合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同时需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参观是比较好的实践教学方式,但需要学校有固定的教学基地。然而企业大多对学生参观不感兴趣,这给学生到企业参观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可行,且具有可操作性。

基于任务的应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增强,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和点评者角色,而学生则是设计者、知识传授者和教学主体体验者。任务导向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美]雅各布斯,[美]蔡斯;任建标译.运营管理:第13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美]史蒂文森;马凤才译.运营管理:第11版[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M].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9.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陈志祥,李丽.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9.

[6]柯清芳.生产运作管理:第2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社,2012.

[7]全良,段奕冰,田国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激励措施及

其效果研究[J].教学研究,2013,(2).

[8]裴春秀,杨春英.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

院学报,2007,(5).

[9]王果.问题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

业教育,2008,(2).

[10]刘国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

2011,(24).

[11]张俊文,李玉琳,陈海波.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中

教师及学生角色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

估,2013,(3).

第2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 生产管理 运作管理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

该课程希望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技能与个人素养,使学生能够扎实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体系,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生产运作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既要有强大的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知识,又要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大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虽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可能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1.2 教学设备的落后

该课程用到的数学知识非常多,有些问题计算量很大,只有用计算机才能解出来,但是现在学院本身不具备这些条件。在供应链管理中,为了说明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以让学生玩一个非常经典的游戏―啤酒游戏,通过分组,学生可以扮演三种角色: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但是现在学院缺少这样的游戏平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1.3 校企合作不够

校企合作是现今学校发展的一个趋势,但是,现在多数学校和企业基本上是两个独立的团体,有的校企合作已经归于形式化,我院现在合作的企业主要是金满蛋糕和洽洽食品有限公司,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是典型的例子,但是现在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为毕业班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和老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的生产运作管理实践中去。

2 教学方法的改进

针对上述所说的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在企业中的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2.1 提高教师水平

学校可以实行课程组教学,由课程组教师共同制定学习和发展目标,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实施老带新计划。通过定期指导、检查教案、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还可以定期选择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到相关企业实习,也可以脱岗培训,还可以邀请企业内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产一线的资源,多进行实际操作,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积极的和专家们探讨研究,及时用实践知识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做讲座,比如生产作业排序、5S现场管理等,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2.2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学校要主动建立和企业的合作关系,而且让企业明白共赢的原则,选择一些生产运作管理比较好的企业逐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带到企业生产现场去,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讲解,实行参与式教学;同时也把企业生产实践问题带回课堂,把企业实践问题总结成课程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采用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比较欢迎,同时也可以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出资建立实训基地。生产运作从管理的角度分成了两大类: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运作,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按照这两种生产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制造型实训基地和服务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流程、库存管理、物料需求、生产作业排序等,尤其是一些文科出身的学生,没有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初步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同时,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企业可以从自己角度考虑,培养适合的人才,这些人才将来可能成为企业的顶梁柱。除了这些,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生产运作管理当中去,真正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结合自己实训基地的实践经历,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决定今后的就业方向。

2.3 教学手段上增加仿真技术

对于大型生产运作系统,很难利用真实的系统进行实验。因此,仿真技术为研究这些系统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通道。可以通过建设生产计划管理实验室,物流系统模拟实验室,购买ERP沙盘软件和物流仿真软件等方法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尤其对于制造业,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可以利用CAD进行结构设计、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到生产计划的制定进而加工、装配、销售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虚拟仿真实验。而且现今虚拟仿真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逐步扩大,由英国 lanner 公司推出的Witness仿真软件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仿真软件系统,既可以仿真离散事件,也可以仿真连续性事件,所以在学校实验室设置Witness物流仿真软件实验平台,通过排队系统、供应链系统等的仿真、设计与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荣秋,马士华.生产运作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7.

第3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生产管理系统;课程制作;PHP;MySQL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6-0-02

0 引 言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MOOC在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在线开放教育的热潮,由此推动了在线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专注于为各大在线教育企业、全国院校、教育机构及传统企业等提供课程制作服务的机构应运而生。这些机构或公司主要提供课程策划及设计、4K影视摄录、后期剪辑制作、动画与3D特效等制作环节的一体化服务。随着客户订单的增多,客户工期要求与制作产出率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有效完成客户课程制作任务,实现制作过程的全流程监管,建设一个在线课程制作的生产管理系统成为公司实现高效运营与管理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对功能性需求进行分析,详细设计分析了数据库表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制作生产管理系统的开发。

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课程制作的服务对象统称为客户,当公司承接客户的课程制作任务后,由公司领导确定该任务的具体执行人,称之为工作量管理员,再由工作量管理员组织相关制作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配,制作人员认领到具体任务后实施课程制作,按公司制作规程完工后提交给工作量管理员审核,所有制作环节都完工后,课程制作内容才能交付给客户。为了更加准确地捕获生产过程的系统需求,我们使用用例来描述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即在不考虑功能实现的情况下客户所期盼的系统功能。图1所示为系统用例图。

从用例图中可以看出,系统包含系统管理员、工作量管理员、制作人员、公司领导四种角色。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用例有课程管理、客户管理、模版管理、权限管理、模块管理、角色管理、工作量统计。课程管理实现课程制作任务的新增、删除和修改功能;客户管理实现客户信息的维护;模版管理实现模板文件的上传与查看;权限管理实现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块管理实现系统功能模块的添加与删除;角色管理实现角色信息维护;工作量统计实现对制作人员完成工作量的统计。工作量管理员使用的主要用例有员工管理、分配工作、交工审核。员工管理实现对制作人员的信息维护,分配工作用例用于将课程制作任务分配给具体的制作人员,交工审核用例用于对制作人员提交的任务进行审核。公司领导使用的用例主要是工作量统计,实现对各工作量管理员和制作人员工作量的统计。制作人员所使用的用例主要有交工和查看任务,交工用例用于制作人员完成任务后提交给工作量管理员审核,查看任务用例实现查看已完成任务和待完成任务详情。

2 数据库设计

课程制作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表结构有客户表wms_client、客户课程表wms_client_course、工作量表wms_workload、工作量分配表wms_workload_assign、模板表wms_model、工作量钐表wms_wla_status、用户表wms_user、部门表wms_department、用户角色表tb_role、模块表 tb_module、模块类型表tb_moduletype、权限表tb_power。其中,表wms_client与表wms_client_course通过字段客户号wc_client_id关联,客户课程表包括课程号、课程名、客户号、交工日期、期数、级别、总时长、分工数及创建时间,表wms_client_course与表wms_workload通过字段wcc_cc_id关联,为一对多关系。当表wms_client_course中增加一条记录时,将同时在表wms_workload中自动生成若干条记录(每条记录表示一项制作任务),记录数等于分工数,每条记录中字段ww_wl_name的命名由客户课程表中的字段信息组合而成,规则为“客户名+期数+课程名+总节数-节”。工作量分配表wms_workload_assign有四个外键,外键ww_workload_id与表wms_wokload关联,外键wm_model_id与表wms_model关联,通过该字段指明任务采用的制作模板文件,外键wws_status_id与状态表wms_wla_status关联。工作任务共分为6种状态,即“制作中”、“待审核”、“修改中”、“错误”、“修改中”和“通过”。当工作任务分配后,状态为“制作中”,当制作人员交工后,状态将自动变为“待审核”;若工作量管理员手动更新为内部通过或客户通过时,状态变为“通过;若工作量管理员审核为返修,则状态转为“修改中”时,被修改的工作量一旦被重新交工,状态又更新为”待审核”。表wms_workload_assign的第四个外键为wu_user_id,与表wms_user关联,表明任务由哪位制作人员承担,表wms_user存储系统的用户信息字段wu_role_id用于区别用户类型,wu_name和wu_login_pwd用于登录验证。角色表tb_role、模块表tb_module、模块类型表tb_moduletype和权限表tb_power相互配合,用于系统权限控制,以控制每类角色登录系统后所呈现的导航菜单、表单元素及所能操作的功能。表tb_role通过表tb_power与tb_module关联,实现多对多联系。图2所示为生产管理系统的实体关系图。

3 系统实现

系统开发环境使用WAMP架构,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PHP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开发, MySQL为数据库,Web服务器软件使用Apache,前台端连接使用PHP封装类ez_sql_mysql。数据表的设计使用Navicat for MySQL,该工具为数据库管理、开发和维护提供了直观而强大的图形界面。代码编辑工具使用Notepad++,其特性具有所见即所得功能、语法高亮、字词自动完成,支持同时编辑多重文档等。HTML网页代码直接使用Mozilla Firefox浏览器的firebug调试。在前端界面设计过程中,我们使用jQuery EasyUI 前端框架,由该框架提供易于使用的组件,使Web开发能快速在流行的 jQuery核心和HTML5上建立程序页面。图3所示为使用EasyUI 前端框架设计的系统界面。

4 结 语

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有先进的生产运作和管理模式,把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快速交到客户手中。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生产运作管理是企事业优先选择的策略。本文分析并设计了用于课程制作生产过程监管的生产力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工作任务分配、工作监管、工作量统计等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许登旺,邹天思,潘凯华.PHP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滕文.基于MVC模式的PHP程序开发[J].科技视界,2012(28):262.

[3]孙鹏程.PHP网络开发详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4]赵启志.活用PHP与MySQL建构Web世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0.

[5]张海藩,牟永敏.软件工程导论第6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6]刘亚栋,白海涛,费利军.使用PHP语言建立企业内部网站设计与实现[J].物联网技术,2016,6(8):93-94.

第4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方法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设计了本教学方案。本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的与对象、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时间的分配、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应用等。

一、单元教学设计流程

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具体流程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媒体与手段、教学环境与情境及教学评价与反思。

二、教学案例的设计

1.教案

(1)设计思想。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从事电子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课程设计理念上,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为此,在课程教学思路设计上,部分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现场教学和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共性的理论认知问题,更多的则是通过在校内的电工电子综合实训中心和校外建立的实训基地进行强化实践教学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训体系由单元化实训任务和综合性实训项目构成。

(2)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引线加工成型与插装技术,掌握电阻、电容、晶体管、导线、开关、接插件等元器件的引线成型工艺,掌握电子元器件的插装工艺。

(3)教学内容处理。学生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参与的主动性。所有任务实施计划、人员分配、材料配置都将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任务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并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初步具有制作元器件引线的加工成形的能力,初步具有进行元器件插装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4)学情分析。本课程主要针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使用,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基本电工电子知识与技能等。

(5)重点和难点分析。重点: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加工工艺和插装要求。难点:电路的整体安装、安装时人员的配合、工具的使用、异常情况的排除等。

(6)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学生进行自由分组组合,原则上每组人员在3~5人。学生分工角色有组长、检验员、物料员、作业员等。

(7)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具有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实训场地。实训工具:尖嘴钳、镊子、电子元器件若干。

2.教学设计

(1)情境创设。职业岗位角色:技术工人;行动虚拟情境:模拟电子产品生产线;设备与工具:尖嘴钳、斜口钳、镊子等。

第5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Abstract: Taking core course of electronic product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of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major as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scribe learnfield course from ability and study content; explains principle which study situation design should be followed, taking improved study situation from original designing of study situation; describes teaching design of study situation from study objective,main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sugges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design, teaching material tool,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taking a study situation as example, and expounds study situation task letter and guiding text design.The effect is very good through the practical test.

关键词: 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资源

Key words: learnfield course;study situation;teaching design;teaching resource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22-02

1 学习领域课程描述

学习领域课程,也就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对学习领域的课程明确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出了通过解构与重构来掌握工作过程知识的问题。学习领域课程中所提出的工作过程,意在用一个动态的结构把技能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在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描述时,既要有能力方面的描述,也要有理论知识方面的描述。下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为例进行叙述。

1.1 学习领域课程能力描述

1.1.1 专业能力 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根据现有加工条件分析加工的可能性和限制因素,正确选择装接材料与装接工具;能够识别检测元器件,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器件成形操作,进行元器件的插装与导线加工;能够手工或使用设备完成焊接、补焊、装配,会使用常用工具、仪表进行质量检验;能根据工艺流程及劳动组织特点,制定生产工作计划,编制装接工艺卡,阐述装接规划并获取客户的认同;能完成对手工装接工具及半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能从质量与经济的角度考虑设计电子装接工艺流程,能合理预算装接成本,预测产品质量目标;能关注劳动保护与环境保护,能够合理评价生产工艺与组织管理,提出优化方案。

1.1.2 方法能力 具有谦虚、好学、自学的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具有获取、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具有较好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1.3 社会能力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1.2 学习领域课程内容描述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为: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印制电路板的制作、元器件插装与导线加工、焊接与拆焊、电子产品的装配、整机产品的性能检验与调试、装配流水线的生产管理。

2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2.1 学习情境规划 一门学习领域的课程要通过M个学习情境来完成。本课程选择了5个学习情境。课程设计时要求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独立的,并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同一个范畴的东西,这样才能进行比较,否则就丧失了其比较的意义。如果学习情境不属于同一个工作范畴,并且把工作过程的步骤作为学习情境,是不合适的。

学习情境的设计要考虑到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之间具有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以项目的方式,产品作为载体,项目的选取也考虑到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在教学设计上考虑到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老师全面指导的封闭型逐步到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过程的开放创新型。几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同一范畴不同的难度,在课程实施时,伴随着学习情境难度的增加,教师讲得却会越来越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分量越来越多。因为在这样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越来越成为主体,学生的能力越来越强。

学习情境的名称描述属于实体性、职业写实性的描述,要有极大的开放性。这使得学生能通过同一个范畴的具体的学习情境的比较和鉴别,进而在“具象”中懂得“范畴”,形成概念。能使其以后在面对超出五个工作过程之外的新的实际工作情境时从容应对。因此,学习情境从职业写实性的描述提炼归纳成职业概念性的描述。图1是经改进后设计的学习情境。

从现在设计的学习情境描述来看,这样的学习情境就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可替代性。学习情境载体的形式是以项目的方式,是概念性的归纳,学习情境载体的内涵是产品,是开放的,可替代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五个学习情境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在这样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中,学生的能力也会逐步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策略层面,这也正是高职“高”的一个体现。“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规划如表1所示。

2.2 学习情境教学设计 对于每个学习情境从学习目标、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设计、教学资料工具、考核与评价六个方面进行描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重点应放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上,关键是教学实施设计。应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进,融“做、学、教”为一体。教师的作用应该从传授为主,转变为指导为主;学生的角色也应该从被动的听为主,转变为主动的练为主。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和做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之中,符合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达到教学目的,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以学习情境五为例,进行如下描述:①明确学习目标。②确定主要内容。③教学方法建议(如图2所示)。④教学实施设计。

教学实施详细设计如表2所示。

上述对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目前,已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加以应用。由于任务驱动,实际动手的机会多了,学生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这种行动导向的授课方式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改善。学生在考取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资格证书时全部通过。证明教学设计合理,成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技术教育,2009(2).

第6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教育部[2006]16 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为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课程体系建设框架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对旅游人才市场广泛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所涵盖的重点岗位群为旅行社和景区,工作岗位主要有导游、计调和销售。各主要岗位有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生产性实训课程的设置围绕旅行社岗位群,为实现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服务。

二、课程体系模块设计

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是岗位技能训练得以实现的实物性载体,也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证。它的开发设计应以工作活动的特定任务为起点,以典型作业流程为主线,形成项目化、模块化课程。根据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现有资源,确定校内生产性实训课程由两大板块构成:专项技能实训模块和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每一项实训内容又按岗位技能以工作流程要求分为若干实训任务,具体构成如图2 所示。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课程建设具体内容

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目标企业一般为旅行社,其规模不均衡,但业务范围相对一致。对学生要求要有很强的业务操作能力。不同岗位对能力要求有一定差别。

(一)技能模块分层实现

训练学生从专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提升。专项技能模块针对旅行社一线业务岗位能力需要。每个岗位技能中按照工作流程细化为项目任务。专项技能模块训练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业务岗位指定操作技能。

(二)实训项目“真假”互动

根据岗位能力要求,制定旅行社相关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分两种,一种是“真题假做”,从校企合作旅行社收集有代表性的项目课题,容入到教学环节里面,让学生把实际项目作为训练,实现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另一种是“真题真做”,直接承接旅行社工作,如省内一日游导游服务,线路宣传促销等。形成边学边干,在练中学,在学中干的氛围。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以企业真实或模拟真实项目进行实训,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以项目为中心的思想,区别以前为项目而项目,离开授课项目后,学生基本又不会操作的尴尬局面。

(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第7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高等教育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和学校越来越重视实践性应用型管理人才的培养,食品企业管理成为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重要课程。不断提升食品企业管理教学质量,进行企业管理课程创新和提高食品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成为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地处偏远山区普通高校生源和地方经济建设人才需求的特点,从食品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课程体系,创新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应用型食品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完善培养体系

食品科学专业人才是我国食品企业核心力量,承载着保证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使命。食品企业管理课程质量影响着食品专业管理人才质量,完善具有食品专业特色并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的培养体系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责任。当前,食品科学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加强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离开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是空话。因此,食品企业管理在我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越来越体现出其优势地位。依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标要求,遵循以学生为本,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再实践”的新型培养体系,并不断创新完善。

二、突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注重能力培养

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改革食品企业管理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管理思想和意识,在学习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和组织发展、社会变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引导改变食品行业暴露的诸多问题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管理潜能。当前,食品专业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是否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专业人才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突出食品企业管理课程特点,应快速响应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争取一切培养和锻炼机会,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三、食品企业管理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探索

(1)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课程内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调研分析食品加工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如人才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技能要求、专业岗位等,持续优化课程内容,达到与时俱进,满足学生拓宽视野、拓展知识面的需求,及时将学科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崭新案例和前沿理论介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念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紧跟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的能力。如在当前食品安全现状的背景下,要紧紧把握国家食品法律法规及食品行业变化发展对食品专业人才能力的需要,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原材料管理、营销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与卫生管理、食品开发与创新等分项课程内容中设置管理实践学时,加强对相关管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托天然优势,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食品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工科专业学生,存在管理理论知识贫瘠的劣势,但动手能力强,实际操作技能优于其他非工科专业学生。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技巧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利用实践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管理能力,构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一是理论课堂上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程的不同章节设计相应的实践互动环节,诸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群体研讨、趣味测试、情境模拟、管理游戏、影像放映等模拟、再现企业活动。如利用自己在食品企业管理工作经验,科学归纳、分析和筛选案例模块,包括各种类型的企业、各种层次的企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管理案例,同时侧重选择学生熟悉的知名食品企业案例,侧重本地区食品企业管理案例,注重各企业间的对比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质量管理课程中对HACCP中的CCP点进行判断时,通过列举知名的乳制品、罐头食品、酒类制品、方便食品、豆制品、水产品等企业的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组进行案例分析训练,同时对比本地区知名的酒类、饮料、糕点等食品企业,结合所学理论分析讨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编制HACCP计划。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的食品企业管理和活动的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二是技能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模式。技能训练在食品企业管理课程中越来越重要,利用企业经营沙盘推演等管理模拟实践课程,仿真食品企业从采购、生产、仓储、销售、供应链等各种管理活动,学生模拟各种管理角色置身于竞争环境中,学会做各种决策。还可以利用食品工艺实验室和中试车间,在部分工艺实验课程中模拟设计了不同食品企业生产管理和5S现场管理的相关情景,给学生提供生产现场和相应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学生分成若干管理小组,让学生自行制定生产计划、进行生产定岗定员分配和生产过程组织,推行5S管理。利用相关课程如肉制品工艺学、果蔬制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和葡萄酒工艺学等课程,设计相关管理情景,学生对各种原材料的定额、消耗及储备进行计算,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检查和维修制度,使学生更直观的掌握原材料管理和设备管理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自产自销,鼓励学生制定营销策略,使学生在校期间便接触真实企业管理环境并得到相应的训练。三是生产实践中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和技能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推演到生产实践中。充分发挥学校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的作用,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转变成管理实践基地进行充分利用,如在长白山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和酒类及饮料中试车间实行企业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实操性的企业管理环境。组织学生到本地区和外市县知名企业见习,到企业中进行实习等,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等;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理顺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工作实践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依靠通化师范学院所处的地区优势,努力开发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如某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糕点生产企业、白酒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等,从而保证了学生管理实践环节的授课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了食品专业学生的整体质量,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了食品企业管理课程更重要的任务,要求企业管理的教学不仅应具有宽广的知识面,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管理课程将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以反映,在课程内容和实践环节中加以渗透,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和综合体现,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搭建互动式的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互动平台,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企业管理人才培养创新体系。

参 考 文 献

[1]彭玲.企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6):23~25

[2]董小平.改革企业管理课程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J].职业教育研究.2006(6):96~97

第8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因此要想培养毕业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即选择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管理层面的知识来镜像折射作为员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以及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筛选、整合内容,对于不适合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原理性内容可以去掉,针对中小型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期战略发展、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采用模块化,需求化。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贴紧企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

二、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防止单一教学手段的疲劳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讨论的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也采用案例法的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在这个模块我们就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管理的专家来作报告。通过专家的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实例的介绍,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生产管理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作为生产员工,如何来配合管理者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医药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模块,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家报告法均不适合,因此该模块应用实际医药企业供应管理软件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亲自模拟企业供应单,通过软件来模拟供应操作,这种实践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加强了业务操作能力。由于本校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品类相关的供应、销售和管理岗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中加入这种实际模拟软件,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岗前培训,这样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总之,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故事引导教学法、医药企业中常用的博源医药企业管理进销存软件训练和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专题报告等多种模式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考核方式适应教学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目标狭隘,形式单一且存在命题陈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思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属于学霸类型,期末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平时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较弱,相反的,有的同学期末不会突击复习,理论考试不是很高,但是其在平时的课程汇报和小组讨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和思维都优于学霸类型的学生,因此如果用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体现不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对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用案例法来学习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对案例汇报结果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而采用专家报告形式学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时,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此时的考核应该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报告中发言的情况来决定个人成绩等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不同的教学手段需要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公正公平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第9篇:生产管理课程范文

关键词:小组学习;互助模式;供应链管理;课程改革

G424.4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条件下产生的,它注重的是跨企业的(企业与企业上下游之间)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因此,《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站在现代管理理论前沿,其内容涉及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市场营销和运筹学等多门学科,其知识面广、学科交叉、综合性知识强、时间和空间跨长,学实际运用少,学生普遍觉得该门课程知识抽象、复杂、不容学,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较弱。

1.教育对象对课程认知有限,学习动力不足

教学对象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认识不足。相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采购管理等其它课程而言,学生认为《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较“虚”,实操性较弱,无法与真实岗位进行对接。同时,该门课程实际授课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其它课程中有所涉及,具有一定重复性,因而会觉得学与不学无所谓,从而缺乏真正的学习动力。

2.现行主流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高职学生学习

就目前而言,《供应链管理》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策略和模型等抽象性知识偏多,同时受校内、校外实训条件限制,实践性教学活动偏少。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现有高职类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而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的特点,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供应链课程内容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和抽象的,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供应链管理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供应链管理》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在物流管理专业大三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目前学时64课时,其中理论学时32学时,实践学时32学时。课程主要参考供应链环节中的采购、生产、库存管理等环节进行设置,对学生供应链管理理念以及适岗能力进行培养。旨在培养能够掌握供应链管理基本知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在实施过程中具体问题如下:

1.内容选取重理论,轻实践,无法体现高职课程的适岗性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即目标是实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组建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环节,无法体现高职课程的适岗性。

2.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课程理论性太强,教学过程不够生动,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中心,进行的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2],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遭到压制。同时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教师在授课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存在着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和理论精髓。

3.考核模式以集中性理论考试为主,缺乏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把控

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因而该门课程考试常常沿袭传统方式,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评定学生的优劣,有的学校适当加上平时考勤和作业。考试时主要以理论考核为主,考前突击一下,就能应付。难于有效地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不仅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的全貌,而且严重影响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教学效果。

4.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不足,缺乏与时代对接

虽然《供应链管理》课程有了一些多媒体课件,但大多数情况下仅是对学生视觉上的改进,未能充分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准备不够充分,成功典型案例较为陈旧,缺乏失败案例以及国内供应链管理案例,而且对仅有的成功案例剖析多数停留在表面,缺乏案例的背景资料、发展过程和因果关系等的深入分析。此外,缺乏与现代教学资源、条件的对接,也是该门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提出与实现

“小组互动学习课程”模式是以小组自我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以及动手能力。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以企业案例为背景,多种教学手段、资源并重开展教学。理论学习最终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3]。因而本课程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课程载体开展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并充分利用学校用友ERP实训室,提高学生物流软件实际操作能力。

2.以个人激励与团体激励为综合考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本课程通过设立个人激励与小组激励双轨并行的机制,通过引入团体竞争的理念,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其中,个人激励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参与课堂提问或组织并形成分数奖励制度。团体激励则是在个人激励以及分组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定期以及期末核算小组内成员的累积分数,对小组进行排名,从而进行分数奖励,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以及团体协作意识。

3.以过程化考核主导考核方式,强调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本课程根据课堂内容划分过程得分板块。同时将参与课堂以及相关职务分数、团体奖励分数为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4.多样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并行的方式,引入现代化元素,组织课堂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更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其中包括:案例分析、游戏、软件教学、微信教学等方式。

四、小结

通过小组学习互助模式可增强学生对于类似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降低了教师理论授课的难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掌握程度。但小组互助学习模式仍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诸如,如何科学合理的集成适用于自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效进行课前小组划分以及如何考评小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贡文伟,施国洪,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

[2]王叶枫,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