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教育论文

第1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有着显著的特点,主要是创造性、尝试性及主体性等方面。创造性是教育模式的变革表现,根据事物的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创造革新;尝试性则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创新的动力所在;主体性则是创新教育主体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体育创新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专学历进修和高考后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这使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整体体育认知和体育技能不够,对体育观念的认识不强的情况。另外,高职学生因学校选择方面心理存在挫败感,参与体育活动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高职体育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单一呆板

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中,因教学设备的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创新教育方面的各项标准和措施不能落实到位,没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较为单一,培养模式呆板又单调。3.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意识不强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创新教育过程中,没有树立以学生作为主体的理念,只是单纯的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才是创新的主体,教师只是担任引导的作用。因而,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灌输创新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让其建立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职体育教学管理方法创新的对策

1.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需要积极转变高职体育的教学观念,根据高职学生的个体性特点、差异等,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目标,设定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的方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体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化体育教学的基础性条件。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选择创新的教材

高职院校专业性强,应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实际情况,再结合学校的各种资源,制定和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其兴趣爱好,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同时,还应该选择创新化的教材,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3.创新性的调整高职体育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形式的调整和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实行的高职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不相适应。高职体育教学应该强化学生体魄的锻炼,保证体育活动可跟职业特征相结合。根据专业的具体要求,开展针对性的体能教学课,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提高其职业技能素养。

四、小结

第2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不要过多地为学生讲解,而应该多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探究知识获得的过程。当学生出现错误或是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或更正,而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让他们认真改正。师生关系和谐了,学生才会放下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他们的思维也会由此而变得更加活跃,各种奇思妙想会层出不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被自然地激发出来,这样课堂教学也就充满了活力。

(二)以情境激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在小学时已经学习了三年的英语,学生对英语已经不再陌生了,也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放在英语学习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也可以把一些教具或实物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直观。有了新鲜有趣的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很快地被调动起来。如学习水果类的单词时,笔者将香蕉、苹果、橘子、梨等水果带到了教室;学习动物类单词时,则将猫、狗、兔子等造型的毛绒玩具展示在了学生面前。这些实物不仅使课堂充满了欢乐的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单词,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二、勇于实践,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此,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值日报告

教师可组织学生经常阅读一些小文章、小幽黙、小故事等,以此来丰富他们的英语课外知识。如每天上课前三分钟要求一位学生做值日报告,可以讲解教学内容、预告天气情况或讲述有趣的故事等,教师在一旁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点评。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

(二)创设情境,模拟表演

新教材教学强调要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就突出了英语的交际功能。如在教授“Shopping”这一节内容时,可在教室里放几件物品,由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他们在摸拟的环境中学会用英语购物。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迅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总结

第3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导向,以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从根本上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要求创新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还要求对教育体系进行系统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致力于培养解决模糊领域问题的人才,也就是生产知识者;在教学要求上,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应变能力;在学习主动性方面,创新教育更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在教学组织方面,创新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作出行为选择。总体而言,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并在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着力。

1.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基础。

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往往表现为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现实的质疑和求异意识,并能够独立地进行思维和批判。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主体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与自制,同时,因为环境和现实生活压力的影响,这一意识往往显得模糊和不稳定。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发挥学习榜样的示范作用、和谐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设问答疑,细微观察外在事物并捕捉错误价值,创设教育教学情境,来深化和提高创新精神。

2.养成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目标。

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主体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实现人的创新活动由感性到理性的重大飞跃。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创新思维要求创新主体能以新颖独创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创新人格是创新主体养成的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为己任,勤于思考、刻苦钻研、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独立自觉的品质特征,本质上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品质和德行问题。创新思维与创新人格的培养,对主体的创新素质和能力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创设情境,增加教学活动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3.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既是实现创新教育目的的载体,又是创新教育本身的价值目标之一。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创新主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实践活动开展中,能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创新性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的培养,还应帮助教育对象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教育对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育对高职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要求

1.创新教育对体育教师的要求

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根本要求对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高职体育教师而言,首先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体育教学的一般理论和知识,还必须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到,应用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够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身体素质外,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适应社会的素质能力。其次,体育教师应秉持和树立科学的创新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同时具备动手能力强和可塑性较强的特点。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进行分类教学、分层次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锻炼,积极引导和发挥学生在创新性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除此以外,体育教师还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设置某些情境和教学环节,界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并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两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切合高职大学生的实际。一是开放式教学法。教师应立足学生掌握的知识的动态性,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较为稳定的能力特点。如在篮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突发刺激能产生及时的应变,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多种以上的传接球动作。一种是研讨教学法。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对示范动作和团队配合状况开展组内交流和研讨。如在组织团队的竞赛活动中,某一团队能否取得较好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每一位成员的能力和表现,还与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协作有很大的关系。借助竞赛中产生的问题,教师可及时组织学生研讨,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创新教育对学生的要求

创新性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成功与否,同学生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紧密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思维意识。首先,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正视自己的创新潜能,端正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正确认识。高职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只要具备正确的思想态度,具备正常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每一位学生都能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层面的能力,还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动作的练习、完善产生的创新性体验,等等,这都是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巩固可以获得的。其次,作为创新主体,学生应养成主动质疑、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创新学习意识和创新学习习惯。在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中,学生会对自己完成任务的状况产生情绪化、感性化、表象化的认识。学生应及时捕捉自己的真实想法开展自我反思、自我答疑和自我评价,并将新获取的创新性体验应用于教学任务当中,模仿尝试,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对任务完成技巧、规则等的理性认识,以获得创新性的思维和成果。在学习方法上,创新教育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创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成为学习领域的辨别者、筛选者、思考者、实践者与合作者。学生要学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敢于质疑教师的教授内容和教法,学会用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要发挥学生这一创新性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与其他成员的合作交流中深化自己对创新性体验的认识,巩固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创新能力。

3.创新教育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设计原则的要求

应用创新教育理念来指导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遵循体育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尊重学生既有的客观实际,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体而言,必须符合四大原则,一是以增强学生体质耐力和身体素质为最主要目标。任何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应偏离教学本身的目的和目标。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建立这一重要目标的基础上延伸拓展而来。二是把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求。不同的学生,在体育教学和身体锻炼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开展层次性教学和分类教学,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增强体育教学的效果。三是依据精心设计和筛选的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在讲授、示范、练习、巩固、提高等方面与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应用的最大效应。四是保持教学方法应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新颖实用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知识性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独特趣味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认可度和主动性。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1.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旨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性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和技术能力。体验式教学法主要依据高职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客观实际,将难度系数较大的技术要领转化为简单易学、模仿性较强的关键动作,忽略对学生完成动作时间、难度系数和准确度的要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规范。高职大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对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认可度比较高。成功参与体育活动并获得相应的知识性体验,能够激发学生对自我的认同和愉悦感受,从而消除“教”与“学”的客观障碍,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的欲望和意识。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为学生创设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一步一步的“成功”体验中深化自己对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解,提升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技术能力。

2.激励式教学法

激励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励式教学法主要采取情境设置的办法,由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良好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和正面评价,并将学生创新思维的成果应用于具体的活动情境,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可,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组织竞技性活动赛事,如篮球比赛,来具体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能否合理站位和相互配合,同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正确对待竞赛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失误和能力不足,并及时叫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战术板的演练,让学生自己去总结不足和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提出的正确建议,教师应及时给予正面激励,并将其建议即时应用在比赛中。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对创新思维的认同,并自我激励去适应团队活动的要求,自觉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

3.趣味教学法

对高职大学生来说,兴趣同样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教学法主要是应用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感受中增强对体育教学的主动参与度,变“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实践活动的亲身参与中培养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如篮球的四角传接球游戏。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站在半个球场的四个角上,将两个篮球顺利地传跑起来。教师可先组织几个技术好的学生进行示范,在其他学生获得相应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这一方面立足于培养学生传接球的技术技能,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趣味心理,从而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第4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教学内容创新性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机械专业的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机械绘图、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模具制造、数控车床、PLC编程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书本中的理论,而不能融入先进的案例,就会使学生的创新与实践应用能力逐步下降。而目前很多机械专业教师依然采用这种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未能够结合项目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出现严重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操作间的脱节情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方法落后,缺乏实践性目前很多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盲目追求理论分数高低,最终不能用其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情况,更无从谈及实践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一项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应当加大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比重,改变传统以课堂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发展创新教育,为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条件。“工学结合”教学策略与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高校依然墨守成规,忽视教学改革在校园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未能够与企业及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对机械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较低,让学生不能够在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从而激发起创新灵感。

2机械专业创新教育相关意见

培养适合当今企业及社会需要的机械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育能够与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一批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机械专业人才。针对于此,笔者对机械专业教育创新提出几点意见。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机械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是其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要求高校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的结合。所以,在机械专业教育创新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根据社会需要制订学习计划,优化课程设计、课外实践与实习活动安排,彰显出机械专业本身的特色,真正做到机械专业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的结合,从而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创新思想,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当中已经是未来教育不可逆转的重要趋势。因此,在高校机械设备有限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渗透到教学当中,改变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地域限制的弊端,并以此来弥补实践资源不足对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可以在机械专业教学中增加计算机技术,通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形成数控机床编程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操作、编程、加工与故障的检测等,为学生提供一种亲临现场的感受,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直观感受力。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进行CAI工程制造教学,将教学过程化繁为简,通过图形、影视的方式来表现微观组织、结构变化等,同时还有效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为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等带来有益帮助。三是可以在机械教育专业教学中加入光盘教学。为加深学生对机械设备的直观形象认识,可以购买关于现代化制造企业先进的加工设备的使用过程和设备管理的光盘,让学生真实了解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对设备本身形成强烈的直观感受,从而为其在未来的实践操作奠定扎实基础。发展合作教育教学机械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当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关,并要求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市场为主导,以增加就业率为导向,从而为推动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合作教育即目前提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企业的老技术职工为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为企业注入技术资源,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员的培训问题,最终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

3结论

第5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2012年8月,美国经济发展局奖给布法罗大学349,565美元(约2,171,672元),用于在纽约西部10个县扶植培养创新精神,创造工作岗位和鼓励私人投资。联邦基金将用于创造一个创新中心,这是一个为期两年的项目,推动从纽约大学各个分校产生的发明和创新。目的是加速创新和发明商业化的渠道,把企业家和大学及社区的资源紧密联系起来。这一创新中心将会为企业家、商业和经济开发商提供一个合作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企业提供新的商业信息,提供开发技术公司在早期阶段的领导能力训练,提供新产品开发的工艺流程,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

二、建立大量的多学科研究中心

UB建立有大量的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共有158个。这些研究中心主要侧重于协作、多学科的工作,覆盖了从建筑和新生媒介到国家安全和妇女的健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例如布法罗大学的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是由来自整个美国许多学科和研究机构的多名研究人员和工业界的合作伙伴组成的科研团队。MCEER最初由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于1986年建立,作为第一个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1998年,更名为多学科地震工程研究中心。MCEER的使命已经从最初侧重于研究地震工程到研究各种各样的自然或人为的灾害对于关键的基础设施、结构和社会的技术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MCEER通过一个多学科的、多种自然灾害研究,同教育和外界紧密联系的系统来完成研究工作。

三、制订长远和前瞻性的学校发展计划,强化优势学科

为了确保布法罗大学持续的繁荣和发展,保持长期的创新活力和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学校董事会制订了UB2020计划。UB2020计划旨在提供学生最好的大学教育,提供社会(社区)最前沿的科研和医疗。其中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战略优势学科。其战略优势主要分布在如下的八个方面:(1)艺术和表演艺术;(2)公民参与公共政策;(3)文化和文本;(4)极端事件的减缓和应对;(5)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6)信息与计算技术;(7)集成纳米结构系统(INS);(8)生物系统和生物分子识别。每一个方面都设定达到世界一流的目标。如在集成纳米结构系统方面,倡导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合作研究,做出能改变世界的发明和创新成果。集成纳米结构系统的研究人员们主要集中在下面六个主要的研究区域:(1)自旋电子学。用电子的自旋来储存、处理和传播信息,从而开发出一些以前不可能实现的电子仪器设备,使未来计算机的体积更小效率更高。(2)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电子技术侧重在创造纳米尺度的仪器和电路元件,克服现在微电子电路的不足,并实现这些仪器的包装。UB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和制造纳米尺度的电路、芯片和包装技术,未来的电器元件能够承受很高的电流密度和温度梯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快、更小、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3)纳米医学。纳米医学的进展在UB包括新的微创诊断方法,药物和基因的目标(靶向)递送系统,促进光动力癌症治疗的方法,新的医学成像模式和实时药物疗效监测方法。这些研究向着临床实践的方向发展,最终能够提高病人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4)传感器和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UB在传感器领域的工作包括神经元网络、模式分析、低功率光探测器和光源、新的分析物的识别技术。确定复杂化学模式作为各种疾病的标志,例如糖尿病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最终能够实现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5)太阳能。UB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科技用于制造和组装无机纳米材料,用于创造造价低、更加经济有效的太能电池。研究活动包括在一个导电聚合物母体上基于无机纳米晶体组装纳米材料用于制造和测试完全混合无机/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艺过程中所发生的光诱导表面电子转移反应的基本表征。(6)能量储存和转换。改进的能量储存对于许多新兴的技术从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到植入式医疗设备是非常关键的。UB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研发)纳米材料并将它们应用到电池中,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新材料的应用能产生更高的功率体积比、更高的电流密度和更长的工作时间。这些微型电源对于许多传感器技术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INS的研究人员来自整个的UB校园,并且和许多系(共约18个系)和研究中心(4个研究中心)一起工作,INS是纳米科学的焦点。并且INS拥有一套集中调配的仪器支持(支撑)纳米科学和相关的物理、工程和材料的研究工作,所有的仪器对于UB的工作人员和外部的用户是开放的,收取适度的成本回收费用。其中的设备有高分辨率投射电子显微镜装置、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设施、洁净室设施、电子束普光设备和原子力显微镜设备等。这些高精的尖端科研设备有力地推动了研究工作的进展。通过合作基金、研讨会和学术会议,INS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已经获得了很多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比如化学系教授SarbajitBanerjee被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TechnologyRe-view)评为世界上35岁以下最优秀的发明家之一。他最有名的发明之一即是“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夏天隔热,冬天透热的温度调节功能。

四、研究生课程设置

以美国布法罗大学的土木工程博士学位为例,分析一下课程设置和有关的要求。有如下三个方面的要求:(1)完成研究生课程学习;(2)通过博士资格考试(书面考试和口试);(3)毕业论文答辩和评审。具体来讲,博士学位必须包括除了本科学位之外的72个学分,包括12到24个学分来自论文,至少18个学分来自课程学习。论文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必须能够对所学习的领域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课程通常是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选定,但是必须包括在数学方面的两门课程和力学(流体力学或固体力学)方面的两门课程。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既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同时注意学科交叉和最新知识进展的介绍。如开设有结构健康监测和无损测试、桥梁工程中的新兴技术、材料的力学行为,土木工程中的统计方法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为研究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使研究生对最近的学科知识和技术有所了解,为他们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从事具有突破性的创新发明工作

2012年,布法罗大学评出了7项最令人震惊的发明。(1)自生长血管。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可以特别为病人产生部分血管的方法。当移植入病人体内的时候这些分段的血管能够产生几乎正常的血管。发明小组是由医学、化学和生物工程以及生物物理学等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2)超级细菌毁灭者。医学人员发明了能够给予平均抗生素超级强度的方法。采用一种在乳汁中的脂质蛋白质复合物,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很小的抗菌能力。当与存在的抗生素结合的时候,即可具有很强的药物敏感性。(3)生物膜去除剂。布法罗大学的工程师和医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能够除去医用金属植入物上的感染生物膜的电化学方法。(4)蛋白质疗法的纳米保护壳。蛋白质基的药物能够治疗多种疾病,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经常把蛋白质作为侵入异物而进行攻击。UB的药物科学家们利用lipid-based纳米颗粒(分子)训练整个免疫系统来接收这些蛋白质治疗分子。(5)肿瘤抑制基因。许多癌细胞在它们的表面有碳水化合物结构(也叫CD176抗原),在肿瘤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UB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小鼠抗体对这种抗原非常有效。KateRit-tenhouse-Oslon(发明人)教授已经开始注册了一个公司(For-Robin)来开发这种抗体应用于人体内。(6)发明了用作控制癌症的microRNA。UB科学家发现了可以恢复的microRNA水平能够对抑制某种类型的癌症肿瘤的生长。(7)新的显像剂。UB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的用于核磁共振的造影剂。这些智能的造影剂将来可能用于监视癌症治疗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进一步决定具体的实施疗程(治疗措施)。这些新的发明成果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六、总结

第6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要实现创新的教育,主要的要先从转变观念入手,并且在具体的贯彻实行的时候要坚持几项原则。主要的有:

(一)以人为本。在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要努力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以知识为本的原则的现状。从人发展的内在规律着手来对学生实行真正的思想教育。在学生认知心理学、意志品德、兴趣和情感以及智能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实施真正的教育,使得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二)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立比较民主、宽松以及和谐的教学气氛。这样才可以做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以及人格平等。从而可以为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的怀疑精神进行培养。

(三)实践发展性原则。通过实践是实现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实施创新教育的时候,要努力的给学生动手以及动脑的实践机会,从而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通过设置一些比较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要在课堂中实施创新的教育,主要的内容就包括创建比较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及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且将各种情境性的教学和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以下是具体的介绍。

(一)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对所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可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动机。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时候要努力的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并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课本剧表演,从而采取比较实直观的形象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情境的再现[2]。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由于初中的政治课程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在进行创新教育的时候,要努力的采取各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因为单靠教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是难以提取学习的兴趣的,所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就可以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课堂中融入讨论式教学。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的重点是对学生的比较、归纳、评价、归纳、理解运用以及表达等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而通过讨论式的教学,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这些能力的提高都有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进行七年级的苏教版的思想品德课程下册万众一心奔小康这一课程的学习的时候,首先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理解小康的生活的,以及为能实现真正的小康需社会、党和国家以及每一个公民人所能够做的事情。在每一位学生的讨论之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总结,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小康社会,教师最后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分析。之后以分小组的形式来总结该组的答案,教师再针对每一个小组的不同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来对标准的答案进行总结。从而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且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在讨论的过程中,真正的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人人参与的课堂的构建。从而就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并且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集思广益和博采众长。

(四)注意课后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在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布置的时候,尽量的使用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进行作业的布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课后的练习主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避免因此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鼓励学生多动脑、从而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能力。

(五)严格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持久的过程,要实现真正的人格的创新,需要的不仅要有创新的责任感还需要创新的使命感以及顽强、不怕失败的心态。还需要持久的坚持和教师严格的要求。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以及多提问等来提高学生的怀疑和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的、循序渐进养成创新的人格,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三、结语

第7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应当增加教学计划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课时比例,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应当出现断线的现象。在严格遵守“以应用为目的”原则的基础上采用设立情景交际的模拟教学方式,对于相近的交际情景应当多次反复的利用,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演练,在对学生的语料来源进行丰富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方式的灵活转换。学校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对语言知识更快更好的掌握,在提升语言认知能力的基础上促进语言日常交际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小组写作,共同完成”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学形式的立体化,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替代旧的“满堂堆”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样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听与说的教学,定时的对实用业务英语进行训练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要对学生涉外英语的应用能力进行提高,以避免出现“哑巴英语”的现象。

2.创新教师职业技能和要求

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是高职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指导的基础,除此之外,高职教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决定了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精彩度,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应当对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领导和组织。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构建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进行创新非常重要,有利于保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质量。

3.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在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出面向社会、能够适应社会经济与文化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高职英语教育创新的主要目的,科学、合理、全面地反映专业培养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高质量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目前的高职英语的成绩考评体系中普遍比较简单和单一,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改变原有的传统考评方式,以注重过程、从注重知识培养替代原有的注重结果,充分的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以后的工作岗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应当在对学生全方位、多层次考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高职院校既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还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只有培养出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都强的全面型人才才能满足社会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对于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过程评价进行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将高职院校教学考核体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4.结语

第8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其在各行各业得到了普及和应用,教育事业方面也不例外,多媒体的应用就是最好的例证。所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其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是一个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的技术,其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音乐教学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来。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抓住学生爱玩的这个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活跃课堂的氛围。如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根据音乐环境自己编一套动作或者让学生模仿音乐中小朋友的动作等。这样在同学们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师教授有关《春秋花月夜》这篇音乐欣赏课之前,可以提前在课下搜集一些与这篇音乐课有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短片等素材,并将这些音乐素材做成PPT的形式或视频的形式,待正式上课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插入这些素材,为学生们营造一个真实的音乐情境,让学生们在生动、形象的氛围中感受这篇课文所要表述的感情,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往往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长时间的被动学习状态,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音乐方面所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也参差不齐,如果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加注意,很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打击部分水平较低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在必行。而就具体方法而言,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项目来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开展一些话剧的表演活动来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音乐知识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听课的效率。如教师可以将预先准备的五张节奏卡片分给同学,让学生依据比赛的方式来根据音律打出对应的节奏,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5人一组的小组,并要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小组中的各个成员都可以各司其职,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安排节奏。最后教师需要对于小组的节奏安排情况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的时期,其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具有高度的好奇和兴趣。教师课可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的目的。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往往更加侧重于教授学生的唱歌方式,这样很自然地会使课堂显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其与教材的授课内容相结合,以一种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有关《军队进行曲》部分内容的时候,待学生听完之后在其脑海中会形成哪种形式的场景画面,是游泳、跑步的场景还是跳舞、走路的动作呢,无论哪种形式的联想画面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有关的授课内容。此外,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还可以促使学生将想象转换成抽象思维,提高其理性思维能力。

第9篇:创新教育论文范文

(一)隐喻的认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隐喻学的蓬勃兴起,隐喻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和内涵。认知隐喻学的奠基人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合著出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WeLiveBy)一书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肇始,被尊为隐喻研究“认知转向”的风向标,对隐喻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莱考夫和约翰逊一针见血地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但置身于语言中,而且涤荡于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是一种语言的表演,究其本质是概念性的,是人们认知、思维、经历、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看待和认识事物的一个全新视角。人们总是习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用具体或熟悉的形象组织起来,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类推新的感受,表达其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感受。人类若要探索世界、挖掘未知领域必定要借助隐喻工具,即将已知概念和故有系统中的有价值信息投射到未知世界。随着人类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要认识和描写未知的事物,必须依赖我们已经知道的概念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同时还要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这个过程正是隐喻的核心,它把熟悉和不熟悉的事物做不寻常的并列,从而加深我们对不熟悉的事物的认识。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对阐释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大量新事物、新概念、新信息、新语境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隐喻与语言的关系语言在本质上是隐喻的,语言中隐喻的使用极为普遍,除了那些与最基本的物体和行为有关的表达之外,我们所使用的每一个表达都是隐喻的。理查兹曾说,“在日常流畅的话语中,我们每说三句话就包含一个隐喻”,这更是隐喻与语言密不可分的有力证据。人类的思维方式是隐喻式的,语言中的隐喻不过是隐喻思维的外在表现,隐喻性思维方式决定了隐喻性语言必然存在。隐喻也是使人类语言得以丰富与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就是隐喻得以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人们越来越关注隐喻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语言交际中处处使用隐喻,有效交际与使用隐喻的能力密不可分。隐喻能力和语言能力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处处使用隐喻,有效交际与使用隐喻的能力休戚相关。隐喻不仅是一个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与我们的创新思维、语言习得密切相关。

二、英语创新教育研究

“创新”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史•后妃传》,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英语中表示“创新”的词是“innovation”,该词源于拉丁语的“Innovare”,其意是更新、制造新的东西或改变旧的东西。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得(J.A.Schumpter)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指的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供应函数,是在生产体系中引进一种生产关系的新组合。自从熊彼得的“创新”概念后,创新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的经济学领域逐步发展到科技、教育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之中。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人格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及方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开放创新潜能,发展创新能力。其中,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广义的创新思维是指人们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切对创新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而狭义的创新思维则是指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直接形成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诸如直觉、灵感、顿悟等非逻辑思维形式,它具有独立性、新颖性、敏锐性、综合性、灵活性与突发性等特点。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教育是当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很多学者就这一概念从不同视角进行了界定。顾明远(2001)在《创新教育评价》序言中从宏观层面上阐释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次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验,涉及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需要与课程教材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培养创新型教师等密切结合。周元武(2001)在《创新教育新论》序言中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使学生具有主动建构知识和创新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英语创新教育主要是指在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品质,使学生获得精深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深刻的隐喻能力,成为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创造性人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语言本身,同时还要通过语言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的气质,给予学生文化熏陶。可以说,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认知隐喻研究对英语创新教育的作用

针对目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英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育教学就是英语语言的教育教学,认识英语语言与隐喻的关系,对我们成功地进行英语教育教学至关重要。本文力图通过隐喻的认知研究以及隐喻对英语创新教育的促进作用,探索英语创新教育的模式。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增强创新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使用隐喻语言,将会给学生提供看待问题的新视角,赋予日常活动以新的意义,使学生在对隐喻语言的解读过程中发现新事物。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和训练学生自觉地使用和创造新的隐喻,帮助他们养成自己的隐喻性思维。知识和经验越丰富,想象力的驰骋面就越广阔,想象就越丰富和生动,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开放隐喻思维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组织我们头脑中固有的知识,分化旧知,创造新知。因此,将隐喻纳入英语教育中,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隐喻思维能力。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多地使用隐喻语言可以使学生摆脱理性思维的规范化和条理化,从“规则”中解放出来,唤醒学生久已遗忘的创造冲动,为思想的诞生带来了可能。教育的作用就是“解放”,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运用隐喻语言,给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隐喻进行文化教学,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弥补当前英语文化教学的不足。研究语言隐喻的异同有助于文化比较,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同语言隐喻之间的比较,能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异同,使跨文化交流更为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中的隐喻差异,在理解隐喻修辞作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使学生能从偏重语言形式转向对语言、社会和文化的积极认知,从而在隐喻概念化过程中实现对目的语言的联想加工和深层理解。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多了解西方文化,如历史背景、、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全方位的知识,对深刻理解隐喻性语言,提高识别、理解和运用隐喻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隐喻的认知性来理解目的语,利用隐喻来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利用隐喻来理解目的语背后的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对汉英隐喻异同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熟悉并逐步建立起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增强语感,最终掌握地道的英语。比如:赛马在英美国家比较盛行,所以英美人常常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竞争以赛马的模式来认识和表达:“intherunning,outoftherunning,maketherunning,neckandneck”等词语常常被用来谈论人们是否参加某项竞争、竞争状况如何等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学生熟悉这类隐喻,从而逐渐按英美人的认知习惯描述、谈论、争论问题,避免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使用英语,提高交际的成功率和效率。研究证明,学习者只靠词汇和语法知识并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有时,在交流中,即使缺乏语法和词汇知识,学习者也许会根据交际策略进行编造,比如造词或意译,而这两种做法恰恰需要隐喻能力。具有隐喻能力的学习者能够使用他们的语言资源表达各种各样的概念,因而可以提高语言的流畅性和整体交流的效果。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