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组合作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将学生培养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小学的课堂教学,因为小学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而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学生与教师进行组合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看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合作学习难以把握时间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小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都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的时间,学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老师往往会难以控制场面。有时候教师在宣布了教学实践活动但还没有宣布游戏规则的时候,讲台下的学生就开始乱哄哄地进行讨论,场面难以控制,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2.学生之间的分组不够科学
在将小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有多种组合方式,不过这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差异性组合及自由组合是比较常见的组合模式。差异性组合就是在一个小组内有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这样才能促进小组成员的互补性学习。而自由组合是日常学习生活中交流比较好的学生进行的,所以小组成员的默契程度普遍较高,更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有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分组的重要性,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往往会形成“一边倒”的局面,优等生和优等生一组,中等生与后进生也分别成组,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分级、成绩脱节的结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合理地安排分组及组内分工
分组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基础与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来进行。差异性组合,能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发挥其优势,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这种组合往往是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学习。自由组合式的组合方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练习,自由组合相比差异性组合来说有其特有的优势,更有利于学生的合作学习,但是也有其弊端,平日里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组合在一起由于没有一个带头学习的人,所得效果也会适得其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要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及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能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
2.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合理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选择比较具有讨论性及开放性的话题,这样才方便学生们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要明确需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需要合作学习的时间。老师要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要考虑它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趣味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更易于接受知识。
3.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实践任务
教师要学会灵活应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变通。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变通,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后面进行墙报设计,规划宣传栏等,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制作墙纸的时候也是一个合作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能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
四、总结
在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流程可归纳为四个基本步骤: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点评。总的指导思想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各合作小组或同一合作小组内的各成员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协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如下。
1.教师要制定一定的合作学习规则。
我们不能认为,只要组建了学习小组,有了一定的议题,学生围坐在一起议论,就会产生合作效应。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组内合理分工,每位学生自愿或被教师指定担任特定的角色,如领导者、激励者、检查者、协调者、操作者等,而且应轮流担任,实现组内互相依赖,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要选择适合的内容。
虽然合作学习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合作学习,也不是所有合作学习的内容都需要采用全部流程。教师在组织教学前要认真分析、处理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开展合作学习的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相应的合作学习模式。
3.合作学习要做到务实求真。
合作学习应以思维的参与为核心标准,切不可走过场,只追求形式上的参与,而思维活动停留在浅层次上。要尽量避免课堂上气氛活跃,但下课后没有实际收获的情况出现。
4.合作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
小组成员过多会造成部分成员失去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过少则达不到成员间相互启发、使思维充分碰撞,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灵感的目的。
5.合作学习应建立在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上。
经过学习,学生对课程的具体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掌握了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具有了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提升能力、相互启发、相互完善,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6.合作学习成果应有一定的评价手段。
教师应组织学习小组间进行成果交流,或要求学习小组以文字形式表达学习成果,教师应在此基础上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并记载,在一定阶段以一定方式进行总结并对优秀小组进行表彰,从而通过引入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活动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如在高二年级“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设计为让学生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先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练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让小组内的成员交叉检查其余成员所写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红绿色盲出现的原因,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让正反方同学的观点充分碰撞,加深学生对红绿色盲遗传规律的理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这一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较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学习中来,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有效地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以4~6人进行有序分组,并以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良好的学生作为小组组长,以带领小组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通过小组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小组间的交流,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主动为学习弱一点的学生进行辅助学习.同时,小组成员应树立小集体荣誉意识,为小组综合水平的提升而努力.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班级的综合水平.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补性,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团队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向,增强小组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懂得欣赏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把握团结合作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进行选择时,要切合小组实际水平,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有一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教材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做出系统的规划,并向全班学生进行细致讲解,学生纷纷鼓掌,做出肯定,进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情绪都十分高涨,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诠释了合作精神,也为学生日后在学习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现代数学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综合能力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领会数学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撇开了传统课堂教学呆板枯燥的学习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负担,畅所欲言,激发了学习灵感,同时萌发了创新学习的新模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优缺点,也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提供了一片沃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发现自身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将小组成员间的学习能力进行综合,提高了分析、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同时,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开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通过多种数学活动的学习,收获了游戏的乐趣,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收集、整理、总结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
要进行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合作教学就应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就是指老师在进行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时,选择一个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能任何时候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整个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活动当中,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教师要利用好最佳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这样才能使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教学效果得到增强。例如,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教学内容、讨论方法上都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就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整个英语课堂的驾驭者。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结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初中英语教学效果,提高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所以,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也是新课程改革热潮下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技巧之一。
二、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技巧,除了要进行合理的分组以及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的评级方法。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能够提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的效果。同时,采用科学的、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发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兴趣。我们都知道,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例如我校在进行评选的时候,特别注意评选的方式,实行学习小组评价、激励的机制。其评价遵循的原则是小组是一个集体,考核时考核整个小组,注意整体考察,并且以激励为主。评价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预习环节、课堂展示、检测反馈、拓展延伸,每周都要进行评价,同时还要与小组激励机制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学习效率。新课改热潮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教学这种模式,不仅适应了时展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是符合时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时候,还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新课改热潮下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技巧,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的意义。
作者:周荣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实验中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尝试、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在一年多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分组是关键
我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如遇辩论赛等特殊情况也可随时调整,把观点一致的学生临时分为一组。分组以每组6人为宜,每个成员依据兴趣爱好等有不同任务,如资料搜集员、整理员、联络员、记录员等。也可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角色定期轮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做让学生认识到了各个角色的责任及存在的意义,体会到要想成功就得团结协作的道理。
二、小组操作是重点
(一)要注意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度。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政治课堂的任务之一。新编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变了过去严谨有余、活泼不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内容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注意利用这些素材创设现实生活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关心身边事,使课堂生活化,提高学生参与度。
(二)小组成员要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就直接进入小组讨论,会使学生显得不知所措。学生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前,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原有认知作为基础,只有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展开讨论,才有可能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出现茅塞顿开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对立和正面交锋,而在组员通过讨论、协调,建设性解决了矛盾才是真正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教师是小组合作的引导者与促进者。
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有一种合作的欲望,并给予学生知识上的指导和学法上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进行资料筛选、提取、策划等分工合作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选择活动形式,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他们调查到的资料、调查后形成的认识和感受,结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思维和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四)教师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思维容量较小或者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思想品德课中类似的简单问题是很多的,如:“学校为我们开设了哪些课?你喜欢上这些课吗?”“你被别人打扰过吗?当时是什么心情?”等等,这些问题都没必要采取合作学习,用了反而画蛇添足,收效甚微。对那些或思维容量大或程序较为复杂或有流水线作业性质或通过合作能互相提高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小组成员之间就必须得相互配合、依赖,相互启发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与喜悦。
三、小组评价是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思想政治学科自身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应该与时俱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评价时,应把主要权力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赞赏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
事实上,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激励性评价,以发挥学生自己多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从而提高学生能力。这个尺度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探讨。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要重视反思。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还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与家长沟通和与其他学科教师联系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1.初中数学教学教研的现状
当前,世界数学教育呈现出“三个转变”的趋势,即从强调知识内容的掌握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知识的单纯积累向探求知识的方法转变,从强调单科教学向不同学科相互渗透转变。而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重“学会”教育,轻“会学”教育,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就出现了“应付考试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的教育结果。这显然与社会创新发展的需要相背离。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方面,体现这种“背离”。
2.初中数学实施创新性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以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己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教学是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以新课标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和再创造,展现出数学知识的形成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的实际出发,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必要的逻辑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使初中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思维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学习到活的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为今后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物质基础。
3.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内涵
创新性教学是创造教育对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在创造教育基本原理指导下学科教学的表现形式,它是将启发式、发现式和其它有助于创造力开发的方法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并将教学内容按促进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向改编,成为程序式的教学载体,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教学形式。针对初中数学学科和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达到更高层次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4.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主要方法
4.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法。它同“注入式教学法”是根本区别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很深地理解这个思想,使自己的教法设计紧紧围绕“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这个中心。它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理性归纳”,主要适用于证明、运算和应用题的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法,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它既可以抓住课本的典型题例进行引伸和扩展,编拟出内涵丰富的应用题让学生“钻”,也可以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编制现实情景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试”;既可以把数学知识恰当地放到各种实际情景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使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应用数学,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4.2 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通过实践、实验、想象、推理、领悟等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合理假设,合理猜想,仔细论证,认真评价,回顾总结,推而广之,实践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情境――分析探究――猜疑假设――论证评价”,主要适用于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例题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它要求在例题的选择和配制上,要加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运用合情推理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探索;在解题环节上,要突出探索活动,重视分析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的合理性;在探索活动的形式上,可采用个人思考、分组讨论、大组报告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数学实验在更理想的空间进行探索和发现。探究过程,是学生发展智力、掌握学习策略、积累学习方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4.3 小组合作教学论文法。
一、以“有效课堂”为主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技能培训和课堂教学研究。
我们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把德育课堂打造成“有效课堂、活力课堂”。在第五周,全组老师为陈xx老师打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这一课。陈xx老师也非常投入、认真。在本校、职专进行了多次磨课,最后在xx的展示获得了市教研员周xx老师的“完美的一课”的高度评价。在第十九周,我们又开展了教学评价研究,陈xx老师为组员做了《多元评价学生》的讲座,对新课程下职高政治课堂有效教学评价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二、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研讨,全组成员共同参与研究,逐步推广“学为中心”活动。
在期初,教研组积极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县、校有关“学为中心”的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端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路,把“学为中心”落实具体教学行动上:如第十三周,林明贵老师、张明飚老师分别执教《文明交往》、《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华文化》。林老师亲切理性、注重生成教学,张老师擅长启发、富有亲和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19周县文化课调研活动在我校举行,我组李世际老师再次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这节《构思创业项目》打破传统,独辟蹊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受到与会领导、老师一致好评。
三、继续开展基本功磨练提升活动。开展“换主题换地点换形式不换人”的系列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说课、上课的有效性。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论文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组织参加校展示课活动。通过发挥名师引领、骨干带头,带动我组整体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的提升。
(2)积极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参加市里在文成的市德育理事活动,更好地拓宽教研视野和思路,促进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3)鼓励教师人人参加论文撰写,全面提升论文的数量和质量。
本学期教师的论文数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陈xx老师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在xx省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二等奖;教学设计《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获县一等奖;冯xx老师的论文分获省三等奖和县三等奖。黄xx老师的论文《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实践意识的评价——中职政治课教学创意评价主题研讨活动设计》获县三等奖;《运用刑法武器依法制裁犯罪》获县三等奖;《中职政治课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获xx市职成教论文(案例)评选三等奖;学生论文《“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获xx市二等奖、县一等奖。
(4)开展”以学定教“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活动,提高课题结题质量,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提供教师的教学能力。
通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教研组课题《学为中心模式下小组合作的开展》顺利结题,
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英语作为语言课程的特殊性,进一步开展自主的探索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灵活的课程体系,多元、开放的课程评价标准,重视基础,适应个性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研工作新体系,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团结奋斗,努力将外语组打造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工作思路
1、教学目标: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抓常态课堂、高效课堂,稳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教研目标:
(1)配合学校及教务处、教研室组织进行校内外的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撰写论文,组织老师上观摩课、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做好课后反思,使本组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学期继续加大力度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们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形成较完整的备课教案。同一个备课组同一层次的班级要求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练习。各年级具体目标如下:
七年级:以构建课堂小组合作模式为契机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抓好起始年级的英语学习习惯,平时注重口语的训练,切实做到轻负优质。
八年级:加强阅读教学,适当补充阅读材料,注意让学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到乐趣,在稳固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强化培优补差,力求进一步提升质量。
九年级: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挖掘潜力,查缺补漏,着力加强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着重对复习课型和中考命题方向和命题的基本原则、方法、思路的探讨研究,为实现11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础。
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体英语教师都要抽出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即努力做到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学校教学常规,指导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特别抓好“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培优辅导”等主要环节,鼓励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特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打造“常态课堂、高效课堂”。教研组各教师认真学习常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计划上一次组内公开课,要求集体备课,及时评课,找出不足,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重点,以合作学习的时效性为重点,从而来实现高效课堂。
4、加强集体备课仍是本学期教研组工作的重点,因此要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各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情况,研究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周至少活动一次,时间固定,要有活动记录。每次活动要定中心发言人,定活动主题,做到活动有充实内容,每次集体备课都由指定老师作话题发言,指出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改进,力求精益求精,最终形成一个较好的、统一的方案。备课组要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检测、统一作业及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做出统一的评价,及时了解反馈,及时调整改进,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培优补差等多种形式缩小平行班间的差距,争取整体取得较好的成绩。
5、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务处和教研室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教研组全体英语教师能够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6、组织好英语课外小组活动和竞赛活动。协助教务处做好期中、期末命题双向分析和补缺、补差同学的成绩跟踪,加强考试命题分析的研讨和落实。从中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教学和命题进行调整。建立备课组内教学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自我诊断、自我调解、自主发展的目的。在英语教师中提倡精选习题、精编习题、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英语补缺补差工作。加强九年级毕业班教学工作的研究,提高毕业班教学效率。组织九年级英语教师及全组成员认真学习《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连云港市中考说明》,加强对中考动向的信息收集和试题研究,凝神聚力,争取九年级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一、二、三轮复习,要在基础知识到位的同时,抓好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7、组织本教研组教师撰写论文。英语组要确定教研专题,全体英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校本培训,不断反思、探索,并联系实际积极撰写英语教育教学论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比赛。
一、课题的提出
1、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两个极端:
工序式: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要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并加以实施,这里强调的是探究的程序,现在一般认为组织学生探究学习和开展探究教学的基本步骤是:(1)提出或生成问题;(2)围绕问题,提出和形成假设;(3)收集证据,形成解释;(4)交流和评价。这几个环节也可以看作是几个要素,它们是探究性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标志,它们使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有章可循。但是,如果只是按照环节和要素机械地设计教学活动,安排探究路线,然后组织学生按部就班地实践或经历探究过程的每一步,把学生直接引向所要获得的学习结果,这其中既没有学生对现象、事件和观点的质疑,也没有对问题的自由性探索和观察实验的自主性设计,也没有教师对学生探索的智慧性启发和引导,那么,这种“探索”就会演变成对智力进行徒有形式的机械训练,而无法使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迷失探究教学的方向,最终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自由式:新课程的进程中,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人本主义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常常矫枉过正,出现“伪人文”的现象。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使命缺失、教学过程形式化等。对于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说,重点体现在三个“热门理念”上(即交流、活动、合作):
交流:实践中,常有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形成“乱插嘴”、“假活跃”、“注意力涣散”等不良探究习惯。这样的探究过程,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失却是教师价值引领、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职责,这是导致教学过程低效或无效的根本原因。当前一些探究活动中相当部分是散漫的、随意的、局限于表层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的。
活动:教学中,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学场面闹哄哄、乱糟糟,还称之为“做中学”。这样的活动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合作:一些教师却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精细的设计。只要有问题,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完全是随着的教师的意志“收”与“放”,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引导者而仲裁者,把学生往预设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2、什么是基于绿色人文环境的科学探究教学?
在2001年11月23日开幕的“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他说:“科学求真,人文求善,现代教育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而形成一体的‘绿色’教育!”基于绿色人文环境的探究是人本主义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人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回归自然生长,焕发生命活力,充满心智撞击。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1、可持续发展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3、“做中学”理论
二、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要实现科学探究教学中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在教学中常发生的“对话、活动、合作”过程中,要克服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保持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加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个体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在于具体的每一个科学探究教学中,特别强调对“交流、活动、合作”三个互动教学环节的探讨上。
1、交流是一种对话的过程
教学中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学习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包括人与文本的对话、师生(生生)对话和自我对话。对话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精神。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互动和交流,让“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倍增。”从精神的角度说,它倡导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解决对话过程的有效性问题,关键在于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2、活动是一种体验的过程
马克思说:“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外显活动。但是,有活动而没有体验,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因此,当前的探究活动中要努力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对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切实、长远的发展。
3、合作是一种碰撞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上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增多了,教学过程也就更丰富精彩了。但是,应付式、被动式的合作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的意见常常被忽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是合作小组成员间思维不断碰撞、能力不断互增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内涵作深刻认识和反思,对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作细节化的处理,让学生真正是通过合作得到个体整体素养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理论学习(理念的提升,理念具体化即总结教学时的注意点)
2、实践反思(个体反思、教研组内研讨、典型案例沙龙)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为本课题研究设计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广泛收集资料,设计本研究计划,对课题进行进行论证。
第二阶段:2005年2月-2005年12月,为本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逐步推出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0月,为研究课题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反思,统计研究数据、资料,撰写研究终结报告,编写成果,进行结题评审。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理论成果: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得以提高,撰写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