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职教师工作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运用知识、学有所用。尤其是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我们的责任是不单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也要让学生学会做事。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素质是学生迈入社会获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的必然性
教师之所以要专业化就是要具备普通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素质。中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强调知识是教师基于实践的主观构建和整合,而不是仅限于知识的传递,它更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系统专业操作能力的培训,并且使这种操作能力与相应的专业理论有机结合,更注重突出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习惯的渗透,以培养出具备专业操作技能、专业创造和专业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由此可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是由于教育培养目的不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必须是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相互结合,也只要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和健康发展。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体现
(一)专业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教育教师的重要原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各州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纷纷实施了教师培训计划,包括了普鲁士计划、慕尼黑计划、符藤堡计划、巴登计划。在慕尼黑,所有职业学校教师都来自产业界,并受过教育学培训,他们是成功的技师;在美国,要求职业教育教师应在他们所教范围取得学士学位,并对所教技术课程有1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但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经验的可以代替学士学位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中等职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面向就业,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则直接影响着教授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企业用人要求是毕业就马上能上岗的学生,中等职业教师要具备行业专业操作能力,又必须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掌握一线工作的技能和了解企业工作具体情况。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就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关注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并不断的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二)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中等职业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教育专业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及其实践能力。与普通教育相似的,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两者的不同在于中等职业教师传授的是专业知识,而普通教育教师则要求具备学科知识和良好的师范技能。由于中等职业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面对的受众不同,传授知识面也是涉及较广,要求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基本原则。所谓的教育教学能力,则主要指对教育教学进行加工和传导的能力、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的能力、在获取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不断成长的能力以及适应个别差异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不仅是要将专业理论知识简单化,将知识转化成实践工作去教会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要扎实,并且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去总结经验,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更有针对性,也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的特性。
(三)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质。教育部部长在召开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表示,做学问要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哗众取宠,反对生吞活剥的照搬照抄。他同时指出“教育科研最重要、最困难,同时也是最急迫的。中等职业学校以学习技术来推进就业,而现在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入学门槛降低,国家给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学费入学的优惠,很多初中生都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那如何能让本学校的学生受到社会企业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靠学校专业品牌创作。而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老师具备一些与别的学校教师不同的能力――研究能力。专业的建设只有是跳出了照搬照抄,才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建立自己的品牌。我们的学生要获得社会的认可也要靠老师的精心辅导,引导他们成为企业急需人才。另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那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跟普通高中的学生出发点也是有别的。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他们最频繁的职业活动有学生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联系、教学实施、学习指导、学生分析、改进教学实践、教学设计、企业实践、教学评估。
(四)管理能力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入学已经取消了成绩认定,而是变成注册入学,这样就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上基本是在初中阶段成绩不好或者违纪学生。据方芳、王雷的调查,普通高中66.37学生来自农村,而中等职业学校学校这一比例高达94.99。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普通高中学生,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相对处于社会底层。从以往经验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面对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纪律散漫、缺乏信心、家庭条件较差等。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而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教师要倾注更多的关注,可以说是特殊的管理。
三、如何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
(一)入门阶段
如果年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时会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当做大学生去进行授课,这样肯定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生也会感觉学习很困难,产生厌学情绪。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其实重在操作,而大学教师则是侧重研究,所以在这个刚刚踏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这个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先要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操作,熟悉自己所在的环境,教授学生接受能力水平,以及本专业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适应阶段
经过前面一个阶段的摸索与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很快明白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需要。这一阶段开始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喜欢那种教学方法,什么样的教授方法学生最容易掌握知识、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开始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实际分析,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要求,老师与学生思想交流更多,并开始根据学生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那教师授课的心理压力也会减轻,进而能达到师生共赢的状态。
(三)反思阶段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反思是要我们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让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符合职业教师的行为。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尤其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是学生来说,恰当的教学方式才能让他们继续成长。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那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学生和家长也会把中等职业教育看成是“托儿所”,将学生放到中职学校只为了让学校管小孩。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既要经验积累,又要学会反思经验,而“反思”作为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也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面对特殊的中职学生,中职教师反思尤其重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要比普通教育的师生关系来得微妙,如果中职教师不能反思得出自己一套教学方法,那么你将会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进而失掉自己的教学信心,甚至耽误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胜任阶段
进入此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都是在职教界驰骋多年,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和所扮演的角色,以教师职业为荣。这部分老师已经熟练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熟悉并了解行业内的技术和管理,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这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一般获得了高级讲师职称,是“双师型教师”,对本专业的问题思考有独到的见解,并能对本专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反应和反思,善于经验总结。
(五)骨干阶段
进入该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获得了更多到校外培训学习的机会,他们获得了更多新观点,并将这些观点和看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他们不再受到学校教学任务的约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处于这一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他们掌握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常,他们更加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及其实效,关注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发展及其提升,关注研究成果与研究行为的成效及其科学性等。处于骨干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是学校的中流砥柱,由于他们获得更多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信息和社会企业发展动态,更关注本专业的特色发展道路建设,并且不断的推陈出新。
(六)专家阶段
经过了前面四个阶段的沉淀,教师对本专业知识和能力都相当自信,他们有着对本专业的创新能力,不再是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是具备了研究开发能力。自己组织团队进行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他们视野开阔,新观点层出不穷,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这部分教师经常出差到别的学校或企业中进行经验介绍,走在行业的前端。
关键词:网络技术;培训模式;企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网络技术专业是北京市教委在2008年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项目17个参与课改专业之一,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进行课程开发。海淀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受视野、能力的局限,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困惑,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师的需求点,构建一套针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落实课改要求,推进课改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过程性知识不足
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已经对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陈述性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过程性知识掌握不够。比如工作任务单往往设计成了课堂学习单,对实际岗位所用的企业标准了解不多,对实训中的突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等。教授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工程知识、娴熟的网络管理技巧等,还要具备项目教学的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技巧,除此之外还要具备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训时,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合作,面对有危险性的工具和耗材,也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目前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实训环节中,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除了帮助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实训外,更重要的是现场答疑,同时用企业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产品进行评价,从另一个侧面恰恰说明了教师团队对于经验和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的欠缺。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完全实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限于场地的限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完全实现。比如在《局域网组建与监管》课程中局域网设备功能选型与开箱验收环节,按照工作流程是先阅读标书中的网络功能,在完成设备功能选型,最后书写设备开箱检验记录,但在实训室实现开箱验收环节非常困难,网络技术专业的其他课程教学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限于场地的制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某些教学环节不能很好地实现。
(三)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不够
就海淀区而言,教授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共计16人,平均年龄37岁,职业资格证书人均10种,针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人均5种,涉及网络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布线、布线测试、网络工程等方向。虽然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都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是目前却面临着职业资格证书不少,含金量不高的尴尬处境。
三、构建企业实践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一)目标的制定
培训的知识目标:掌握企业工程的质量标准、专业技术和技巧策略。
培训的能力目标:具备企业实践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服务于教学的应用能力。
培训的素质目标:具备职业意识,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重难点的确定
培训重点:企业最新知识、技术、技巧、案例等过程性知识的学习;企业实践知识与教学整合的能力。
培训难点:企业实践中教师教学素材的收集;企业实践后的成果夯实。
环节一:上交企业实践计划
培训方法:自主学习、自我架构
培训意图:通过教师自我分析找到需求点,设计好企业实践计划以便更好地开展实践。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认真进行调研,了解了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并以此建构了自我培训计划,重点就放在针对计划中的预设实训项目逐条进行落实,如果教师准备不充分,就给出教师两个重点:一是“在企业中想学到什么”;二是“为中职专业教学能带来什么”,帮助教师完成企业实践计划。
环节二:企业实践
培训方法:
1.请进来——共同学习
首先,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和教师知识体系的弱项,将企业工程师请进来进行陈述性知识的讲授。比如网络安全方面、病毒库建设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其次,针对学生将来就业时的工作岗位,邀请一线工作的技术员进行技巧、经验等过程性知识的讲授。比如网络工程的实际规定、综合布线的技巧和策略、企业操作规范和要求以及临时出现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实用性知识。
2.走出去——分批实践
通过企业实践不断丰富教师过程性知识和教学资源。通过以往的经验,企业处于对技术保密、网络安全等考虑,使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收集相关教学素材成为培训的难点,对于难点,处理的原则是“允许范围内一个不漏,禁止范围内适当协商”,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项目观摩、参与若干实训工程、现场录像、照相等方法尽可能多地搜集教学素材,对于有保密性质的布线施工图、网络组建的规划图、拓扑图等,可以与企业协商进行资料部分屏蔽修改,而后进行收集用于教学。
3.融进来——互惠互利
借助企业软件开发的优势,对于网络技术专业相关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软件即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将课程中难理解的技能点和受场地制约很大的环节进行仿真实训,利用趣味性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培训意图:通过企业实践这一环节,基本实现培训的知识目标和部分能力、素质目标。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有很好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基础,通过实践,工作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培训的重点就是由目前的项目式逐步向课题式、顶岗式、毕业式方向转变,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离实际工作岗位能力有一定的距离,培训的重点就是调研式,让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知识和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环节三:实践经验总结及教学化处理的汇报
培训方法:个体讲授、组内讨论、集体反思,共同提升。
培训内容:参训教师汇报在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学习、领悟和实践成果,在交流时除了注重实习经验的传授外,还要重点讲解企业实践转变教学理念、案例收集及教学化处理方面的思考,以具体教学实例详细讲解企业理念到教学实际的转化过程,教师间共同讨论、活动后,参与教师撰写活动反思。
培训意图:培养实践教师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归纳、提炼,并进行教学化处理的能力,以点带面地带动专业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思考。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程充分,培训的重点就要放在创新方面,通过实践行为对于课程改革、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看法;如果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项目的程度有限,培训的重点就放在企业实践行为如何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思考上。
环节四:企业实践转变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展示
培训方法:内部交流、成果展示
培训内容:参与企业实践教师以所教课程中的一次课为例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聘请专家现场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师间相互研讨,集体研究,最终形成有借鉴意义的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内部资源共享,共同学习提高,并在这一环节培训活动结束后,所有专业教师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重新设计一次课,将企业实践成果进行固化和延伸。
培训意图:为了将专业教师企业实践的成果与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以打造优秀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为载体,体现学以致用,并给其他专业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带动专业教师教学设计水平的共同提升。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研讨充分,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有了深入的理解并在教学设计中有创新性的思考,培训的重点就是打造典型,形成范例;如果教师挖掘深度不够,教学设计没达到预想的效果,培训的重点就放在研讨提升上,通过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帮助教师进行深度挖掘,也推动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反思提高。
环节五: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的研究课
培训方法:个体演示,团队探究
培训内容:教师介绍对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进行本土化、课堂化处理的方法;引入相对真实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按照在课堂上打造职业人的方法进行做中学课堂教学实践;发挥团队力量,集体探究,共同完善,将企业实践的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展示。
培训意图:通过引进企业真实项目的研究课活动,共同探究企业项目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嫁接,打造专业教师团队“做中学”的精品课。
预案对策:如果教师在以“做中学”为主题的研究课中展示出了有借鉴意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以及评价方法,培训的重点就是参与听课教师学习并尝试进行“做中学”课堂实践;如果以“做中学”为主题的研究课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的重点就放在通过专家指导和集体研磨等形式提高以“做中学”为主题研究课的教学效果上。
(四)评价方式
评价比例大致为企业评价占40%,培训部门评价占30%,教师互评占20%,自评环节占10%。
四、取得的成果
(一)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参与了T3航站楼、新华社网络设备中心、海淀职教中心等单位的网络工程方面的实际项目制作,收集了相关教学素材,同时,也邀请了相关人员讲授了企业实际工程中的相关技巧以及网络安全监测等知识。通过该培训模式,既传播了前沿领域的专业知识,推广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提高了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专业教师参与了企业真实项目的制作,使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发生根本性改变,回到学校以点带面,加快了教师团队的成长速度。教师将企业实践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简和二次创作等教学化处理,最终将企业实践成果在教学上得到展示。在2010年海淀区专业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比赛中,网络技术专业教师郑彤在《敷设单层楼层PVC暗管》教学设计中,采用教学化处理后的项目素材,运用企业运作流程进行教学设计,获得一等奖。
(三)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结合学生、专业等特点,研究引进了企业真实项目和工作模式,体现了“做中学”教学理念,解决了中职院校面临的教学难题。2010年下半年,海淀区开展了师徒结对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网络技术专业教师以其课堂上呈现的“做中学”教学理念,学生参与率100%,教学效果突出等特点在22位专业学带和19位青年教师中名列前茅,形成有显著职教特点的教学特色,实现了有效教学。
(四)推动了教学的信息化建设
借助企业资源,与企业人员组成团队,一起合作开发信息化软件,针对于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的难点、技能点运用信息化技术得以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推动教学的改革创新。在2011年9月21日北京市教委举办了“2011年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选拔赛”中,网络技术专业教师王浩取得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化教学比赛”项目的第一名。
五、问题和思考
整体的培训模式体现了让教师“做中学”“学中思”“思后行”的理念,教师个体的能力提升带动了其他专业教师的能力提高,培训活动中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培训活动设计面向的是每一位教师,相同的实践平台,但是教师个体存在差异,以目前培训的实际情况还不能实现根据教师专业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实践。今后可以尝试利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优势以及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资源,拓宽企业资源,就可以将教师送到不同企业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程度的企业实践,实现多元化企业培训。
总之,培训模式的构建需要教研部门长期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要提高海淀教研的生命力,就要紧紧抓住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时代机遇,依托域特点,构建特色的培训模式,打造职教品牌。
参考文献
[1]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