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展示案例,阅读感知
案例展示可以作为教学前的引导出现,也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事实举例出现。案例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给学生发放文字材料,还可以使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在多媒体放映仪器上,可以播放音频材料,教师还可以讲案例编排为剧本,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例如教师在进行氯气的知识点教学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兴趣,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寻氯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以选择一个小故事来进行举例。故事中小明在家使用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清洁厕所,但是小明觉得只用一种清洁剂洗不是很干净,所以又使用了洁厕灵,结果小明中毒被送往医院。教师在讲完小故事后,学生产生的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自然的过渡到氯气的教学点上了。
2.设疑问答,引发思考
在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后,教师应该立即设疑问答,让学生能够自主分析,思考。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不宜一次性将问题全部问完,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来回答最后的问题。问题不宜过难,否则会让学生失去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与洁厕灵不能混合起来使用呢?是不是因为洁厕灵中含有硫酸呢?接着,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来进行探究性实验。首先在如下图所示的孔洞内分别放置干红纸、湿红纸、蓝色石蕊试纸、氢氧化钠溶液以及硝酸银溶液。并且在如下图所示的中间的大孔中滴入次氯酸钠(NaClO)为主的高效消毒剂与稀硫酸,马上将盖子盖上,然后观察盒子里面的现象。如通过教师提问回答,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大大激发,认真的观察实验,并且详细记录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归纳其中的化学原理。
3.班级交流,归纳整合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引导写全部同学积极参与的教学方式。班级交流的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学生之间存在争议的问题。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迸出火花,还能够出现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学生在班级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可以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说出五个孔洞中出现的不同反应。干红纸没有出现明显反应,而湿红纸出现了褪色。蓝色试纸先变成红色,然后出现褪色;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物。
二、总结评价,提升认识
导学案教学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机构对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改革促使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导学案教学法是近几年来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一、导学案教学法的定义
导学案是教师在不断地教学研究、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集体地研讨制定出来的一套教学方法。其主要以新课改为指导,以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为编写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讨论、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配合教师评价,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设计过程中需遵循的原则
1.按课时编写
在教学过程中,导学案的编写要尽可能的将一个课时的内容编写成一个教学方案,按照不同课时内容来确定导学案所编写的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调控课时学习的知识量,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时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2.提出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入创设的课堂活动中,通过不同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处理问题的过程汇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问题引申的学科信息量要大,这样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3.针对方法
学生在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等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能够及时且有效的指导学生,了解学生需要加强哪方面的知识点。利用导学案中学习目标设计、重难点问题的提示、解答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内容和具体要求,为学生构建一套清晰明了的学习方案。
4.层次化与递进性
导学案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可避免会存在学习较高、一般、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层次教学要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个性的差异性,使导学案保持一种递进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能力。
三、导学案在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分发个每个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堂课需要学习的重点,做好相应的知识梳理和课前准备。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可以按照导学案把这一课时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提前了解一下,并巩固一下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能够充分运用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新学习的知识点。同时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选择适用于自己的导学案。
2.课堂学习
(1)明确并落实知识点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主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解析,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讨论、探索来解决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和合作探究落实知识点,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落实问题、解决问题。
(2)理清学习方法
针对导学案中对方法的设置和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着解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相应的指导。对于解题速度快且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班级上发表自己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对于解题速度慢且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找出错误的所在,在对题目的检查过程中,分析并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真正搞懂题目。
(3)技巧训练与应用
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公式、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着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教师要有耐心,通过不断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利用技巧,并应用到实际化学学习中。教师需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技巧训练,并分层次指导。当教师完成一堂化学课时教学后,要带领学生回顾整节课学习到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并让学生主动发言来讲解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不断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对化学知识点应用和解析的技巧和能力。
3.课后总结
当一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根据导学案教学法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作出总结,并让学生反馈导学案对他们学习化学的作用和效果,要求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中未完成的习题、知识点的巩固以及理解。同时,教师要把分发下去的导学案收上来,把学生对导学案中问题的解答、方法的总结、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等进行认真仔细地批阅,如存在共有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解,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真正将导学案教学法落实在化学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四、结语
新课改条件下,导学案教学法的有效应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方法,改善了传统教学过于死板和盲目的教学方法。导学案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来看,对实现素质教育理念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骏.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导、学、练”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2013,(1).
主题词:案例教学法; 化学教学; 新课程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5-002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接受学习为主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习、探究、讨论、交流,从而获得新知,得到发展。其中创设学习情景包括教学的各个阶段的情景设置,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生动的情景素材引入学习课题、设置学习软环境或交流讨论的平台、调节学习气氛,激起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案例教学法就是创设学习情景的重要方式。
1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书的前言中说道:“被作为科学的法律是由原则和原理构成的。……每一个原理都是通过逐步的演化才达到现在的地步。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漫长的、通过众多的判例取得的发展道路。这一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案例。因此,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在这里,他强调了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后来这一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律教学和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哈佛模式”的一大特色和内涵。
我们对案例教学法有这样的理解: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案例教学在化学课教学中的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见图1
2.1 展示案例――阅读感知阶段
展示案例可以在课前或课中,一般而言是在教师导入了“主题”之后进行。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1)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2)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3)播放案例录音;(4)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 (5)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6)将案例化为剧本,进行角色表演等。以上方式可以兼而施之,但不管使用何种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从而充分感知案例,为后面的“分析”与“探究”做好准备。
下面以高中化学1第四章第二节“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具体加以论述。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氯气的性质,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了这样一个案例――来自BTV-7生活频道的一段视频,其中主持人报道说一个家庭主妇在清洁厕所时使用了84消毒液,但还嫌不够干净,又使用了洁厕灵,结果造成主妇中毒,送往医院急救。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自然地过渡到了第二阶段。
2.2 设疑问难――引发思考阶段
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师应立即设疑问难,要求学生剖析解惑。教师的设疑,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敌深入”之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两个基本任务:(1)巡回检查,了解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探究的进程、课堂纪律等进行“微观调控”。(2)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述案例,教师抛出的问题是:为什么84消毒液和洁厕灵(含硫酸)不能混合使用?随后围绕问题教师利用以下自制仪器(下左图2),让学生分组完成探究性实验:首先在四周的五个孔内分别放入干红纸、湿红纸、蓝色石蕊试纸、8滴氢氧化钠溶液、4滴硝酸银溶液,然后在中间的大孔内快速滴入8滴84消毒液和6滴稀硫酸,立刻将盒盖盖上(下右图3)。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设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极大的诱发了,他们认真地做着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努力发现其中的奥秘。
2.3 指导探究――小组合作阶段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即“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的见解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应以4-6人为最佳,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协调关系、记录讨论内容。讨论中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供大家讨论、修正、补充,具体的做法不拘一格。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允许意见、见解有冲突、纷争,无须非达成共识不可。在这阶段,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2.4班级交流――归纳整合阶段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 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一阶段的讨论,教师要力保其沿着预期的轨道运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这一阶段的交流,要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组织全班学生讨论时,针对各组学生汇报的实验现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了如下板书:
目的很明显,就是帮助学生由表及里,深入认识氯气的性质。
2.5 总结评价――提升认识阶段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师的总结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总结评价过程中得到认知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情感的升华、能力的提高。总结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对学生在前面几个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正面激励为主,对讨论中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以肯定;对有独特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来的典型思维(正确的或错误的)给予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从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2)对案例本身所蕴涵的道理或问题进行评价,以调整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树立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正确态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继续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结束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了84消毒液的说明书,让学生阅读后,给家长提出一些使用84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并说明原因,这个问题的创设就使得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氯气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了整合,同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也恰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实质上就是自主探究性学习。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自主性学习气氛因此空前高涨。具体如下:
3.1 编制案例,研制好的案例分析框架,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难点所在
没有案例,案例教学无从谈起,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有效的案例教学。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案例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真实性、时代性、针对性、趣味性和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固然有效,但不应千遍一律,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2 突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获得蕴涵其中的那些已经形成的知识或观点,还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典型的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要求学生设身处地像案例中的人物那样去作出反应,因此案例教学中,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或经验,是“做中学”获得的,是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或经验,是具有真实背景的知识,而不再像传统教学下获得的抽象的、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知识,真正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它能被学生立即运用到类似案例描述的社会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3.3 强调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一个好的案例,能真正实现案例情景的“再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身临其境,独立自主地深入案例,充分体验角色,成为案例活动的主体,积极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寻求知识或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与传统教学中“举例说明”大相径庭,举例说明仅仅是让学生感知知识、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观点,仍然是一种“灌输”。而案例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分析或与他人的讨论,从案例中探究出“自己”的知识、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3.4重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案例本身表述的客观性、案例答案的多元化,以及案例教学多采用自主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可以进行创造的机会和宽松的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着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可以预见,有了培植创造的“土壤”,就不愁创造力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
3.5突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之处,但都不是“完人”。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个体主动地适应群体生活,并将自己融入群体之中,互相协作、互相尊重,增强了凝聚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地去挖掘自己的优势,取长补短,发挥出群体的“合作力”。
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差异性大,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低;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案例不够典型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林格论. 课堂教学心理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隆瑞.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M].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3]邢军. 案例教学法[M].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2004.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第二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中化学教学 案例设计 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36-02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的高中化学导学案设计和应用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导学案的体会。
一 新授课导学案设计案例及分析
案例: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课时)导学案设计及分析
1.明确目标,新知定位
学习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原理;(2)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
学习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基本反应原理。
2.策略指导,预定学习方案
学习指导:实验法、演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3.加大知识储备,温故知新
材料一,2004年4月15日晚,重庆市江北区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消防人员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在50米处形成两道水幕进行稀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在与英法联军作战中,首次使用氯气攻击对方,开了战争史上使用化学武器的先河。
以上事例说明氯气有 ,能与 发生反应。有哪些性质 。
该部分的学习,既复习巩固了旧知,加强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过渡,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4.指导预习,探求新知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探究学习。
第一,制备原理。实验室通常用 和 共热制取氯气,反应方程式为: 。
第二,制气装置(以MnO2与浓HCl为例)。一套完整的气体制备装置应包括哪几个部分?
①发生装置② 装置③ 装置④尾气吸收装置。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用分液漏斗装盐酸?又让盐酸缓慢地注入,而不是一次将浓盐酸注入烧瓶里?(2)为什么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时,要缓缓加热,不能强热?(3)如何检验氯气的生成?如何检验氯气收集满了?(4)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氯气这个实验中,除杂这一步除了用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外,是否还有其他试剂可选?
第三,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排液法: ;排气法: 。
第四,几种常见尾气的处理装置。
这一部分的教学,以导学案的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反馈、评价总结,教师的引导点拨为主流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演示了以MnO2与浓HCl为例制备Cl2的实验,观看了氯气泄漏事故的视频。主要采取小组汇报,个人展示,搭档评价,集体评议,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积极发言,主动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师生关系融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体会了自主求知、合作探究的喜悦。
5.梯度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能力提升,知识能力双达标
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检测练习。练习题在设计时要少而精,大部分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完成80%左右的题目,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梯度,以满足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保证每一位同学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双达标。
二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
1.要设计好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能为教学服务
发挥好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在钻研教材、研究课标、熟悉学情的基础上悉心准备、精心设计、细心修改,制作出符合学情的创新导学案,不能一味地照搬现有的成品导学案。不符合学情的导学案,不但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让老师和学生力不从心,浪费时间和精力。
2.正确合理使用导学案,让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教学案;问题;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的安排或策划,是一种预设。良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各地导学案学习的引导下,本着推进有效教学的目的,我们学校2008级实行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四年的“教学案一体化”的实施中,我校的课堂都是以“教学案”为媒介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由于理念和经验的限制,课堂中存在不少误区,学校推行的“六要点”教学法理念得不到充分实现。
一、目前,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1.部分教师并未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存在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教学案一体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教师、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有些教师被迫放弃了传统的“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课—课下练习”模式,但是并未完全接受“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而只是出于各方面考虑被迫采用了教学案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仍然是新瓶装旧酒,学生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仍然采用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发挥。在公开课、研究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效果非常好,但平时的教学中就穿新鞋走老路。
而另有一部分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忽视了
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教师成了旁观者。学生上课进行预习、讨论,然后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答案展示,整堂课教师没有板书,学生对这节课只能说出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点,根本上缺乏对教材内
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生吃的都是夹生饭。
2.学案编写不到位,成为习题集或教辅书
教学案应该是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途径,而习题则是检
测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因此,习题可以是学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应该成为全部。但有些教师认为“教学案”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所以,他们在设计“教学案”时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只是把教材以问题、习题、知识点等罗列在一起,认为这就是“教
学案”。
3.教学案的编写整齐划一,体现不出任何的层次感和个性化
教学案的编写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和学情,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学案,让优秀生感到挑战,中等生得到激励,后进生看到希望,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学有所得。但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通过集体备课后形成的教学案,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所有的班级都是一模一样
的。缺少了教师的自主备课,用起来很不方便,另外,对学生的层次体现的不到位,导致优秀生感觉太简单出现吃不饱,而后进生却感到吃力,教学的进度就受到很大影响。
4.教学案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落实不到位
教学案教学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学案中“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应该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呈现。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合作学习几乎成了优秀生的阵地,他们的反应速度快,理解快,在学习中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使其他同学丧失了自主思考的机会,并且造成了依赖。而合作学习变成了一种摆设,并没有实现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要求。
二、改进高中物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的策略
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应用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相关要求,但如果希望“教学案一体化”教学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教师成为
主导
“教学案一体化”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对教师给予的学案的预习和思考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通过讨论对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深入了解,从而掌握知识。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教师而言更是如此,从教育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要求出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启迪。在教学案教学中,教师在宏观上起着引导和指引的作用,通过教学案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对高中物理课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中,通过杂技节目“水流星”引入新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水流星”表演中,杯子中的水没有溢出?是不是任何情况下水都不会溢出?达到什么条件水才能不溢出?水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既有情景的引入,又有一系列的问题的指引,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展开小组讨论,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2.科学设计教学案的结构和栏目,体现出层次性
一份好的教学案,必须要有好的结构和栏目。教学案是课堂的预设,要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很好的统一,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要学习的内容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案栏目。发给学生的教学案,都是教师的教案,然后从教案出学案,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教学案栏目除了传统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回顾、知识结构等栏目外,还可添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关的栏目,像小组讨论、探究,教师点拨、教师(学生)反思等,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合作学习留下充足的空间。在题目或问题的设计中,体现出层次性。
3.高度重视随堂检测,关注学困生
在使用“教学案一体化”过程中,每节课都要进行随堂检测,检测的内容可以是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一道习题,也可以是教学案中的一道例题,总之要能反应本节课的重难点,课堂的最后几分钟一定留给学生做当堂检测。随堂检测是指对全体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全面检查,可采用口头测试、书面测试等形式,可以是快速问答、多媒体小检测、小组讨论等。可当堂给出答案,也可收取批改,要多关注及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并根据学生答题时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矫正,使其达标。
4.精心打造教学共同体
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校提出了“六要点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时效、活力”,打造有效课堂。这其中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多了,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也多了,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在学习小组的构建中,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搭配,设置合理的小组安排,无论是同质异构还是异质同构的成员搭配,都需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上课回答问题的规范,如何回答问题,如何进行小组展示,如何倾听,如何进行小组评价等等,所以,这些学习不但是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的成长,教师学会发挥主导作用,调控课堂。
综上所述,教学案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是通过教学实践引发
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刘俊敏.编写学案需要注意的三个关系[J].现代农村科技,2009(10):44.
[2]王步勇.对“教学案一体化”之浅见[J].教学与管理,2002(19):39.
3、 游泳时要注意安全1)、 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2)、 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3)、 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4)、 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5)、 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6)、 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4、 交通安全老师介绍三则案例:案例一:两个中学生在行走时抛接篮球,球滚到机动车道上,将一辆正常行驶的摩托车绊倒,致使驾驶员脑部严重受损。 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行人在行走时不得在路上嬉闹和玩耍。据此,交警部门对这起事故作了责任认定,认定这两个中学生承担全部责任,两人家庭各承担一万多元的医疗费用。案例二:1999年某中学后门发生一起因一个学生骑车下坡,将一名退休老师撞倒后死亡的交通事故。这不但给双方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也给这名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损伤。案例三:有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因交通伤害事故造成4199名中小未成年人死亡,9907人受伤。这绝对不是个骇人听闻的数字,每年在车轮下丧生的花朵已经不计其数。据悉,北京市平均每学期约50名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感受?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2) 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3) 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4) 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5)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5、 发生火灾怎么办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3) 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6、校园安全1)上下楼梯时有序缓慢右行,严禁拥挤,特别是发现有人摔倒时,应立即停止上下,迅速将摔倒者扶起。
2)不在教室里打跳,翻越门窗;不在走廊上追逐嬉戏,身体不靠栏杆且使身体重心外倾或用力拉扯栏杆。3)不在宿舍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4)离开宿舍时,人走熄灯、关闭电源。5)不在宿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6)课间活动不追逐打闹,不带刀子、棍棒等管制器具进入校园,以免对学生造成伤害。三、 小结: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校园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快乐地
[关键词]农村初中 导学案 高效使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手段的探讨越来越全面。其中,导学案的编写是不少教师课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能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导学案进行导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第一步。但是,有了好的导学案,如果不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那么同样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化学教研员,笔者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经常发现教师们在使用导学案时不太注意细节效果。特别对于城区城乡接合部或偏远山区学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差,如果导学案用得不当,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能会使导学案变成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为此,笔者对在化学课堂上如何指导农村学生使用导学案学习进行反复探究,发现要高效使用导学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调自学为主。促进合作探究
关键词:思维可视化;高中物理;导学案
近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对于物理成绩的提高非常缓慢,部分学生甚至呈现出无法听懂物理课的状况,追究其原因,主要是被初中的物理难所误导,特别是物理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概念,学生的抽象能力得不到利用,因此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思维可视化的教学方案提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一、线性笔记和思维可视化笔记的相对比
在高中的物理课本中将较深的思维逻辑呈现出来,知识面较为全面,所以上课通常都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前在上课时记笔记时都会用线性笔记例如分成1、2、3、4点等这样的记录笔记的方式,这样记的笔记既没有概括性,也无法将知识框架勾勒出来,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理清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无法将思维关注到整个所学的知识当中去,这也导致在学习时不能把握重点,学生只能靠将老师的教学教案拷贝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进行机械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既费时又费力,并且无法掌握物理的规律和概念,所以很难提升物理的成绩。
而作为思维可视化作图笔记,第一点就是轻松地将核心内容勾勒出来,不需要线性笔记那样数一二三条,而是用图的方式,将关键词记录下来,再用线条将这些词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这样的树状图生动活泼,使学生很难忘记。第二点思维可视化图笔记可以让学生复习事半功倍,在看思维可视化图时进行知识点的回顾,然后与习题相结合,就能够将基础扎实。第三点用该种方法做笔记,省时省力,而且效果好,学生都乐于用该种方法来记笔记,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
二、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和使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进行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有诸多的优点。经过六十多天的思维可视化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物理成绩都有较大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将思维可视化导图制作出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思维可视化导图的理论幻灯片呈现在学生眼前。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构建非常容易,训练学生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制作,半个学期就已经大有成效,下面就是思维可视化导图的制作过程。
工具:不同颜色的笔和两三张白纸
步骤:第一,将主题画在或者写在纸的中间,该主题要有强烈的视觉特效将其核心意义描绘出来。第二,像树枝一般向外延展,延伸出的分支要作为“次主题”与主题相连接。并且将更细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时应当以关键词的形式来表达,而且画上美观的曲线使各个相关联的关键词相连接。第三,在进行表达时,不能乱,而是将各个不同符号用不同的文字、颜色、图片来表达,这样就会有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刻在脑子里不但快速,还容易记牢。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思维可视化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能够更快速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对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可视化导学方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物理成绩的方案。
“学案导学”,即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案教学不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与“学”提到相同的地位,于是,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单方面讲授,而是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有目的地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而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和学习。当学习结束后,学生不仅学到相关知识,更获得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因而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导学学案的设计
1.导学学案的设计原则
导学学案涉及五个原则。
(1)引导启发原则
“学案”是“导学”的载体,“导学”是学案的目的,所以,在导学学案的设计上,关键要体现一个“导”字。这就要求学案中的问题,既要在课本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又要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于是,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将知识转化为可探索性问题,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梯度性原则
在设计导学学案时,教师要将那些难度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整理成有层次的、具有阶梯性的学案,既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研究,深刻地理解教材,又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合乎自己认知水平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量力性原则
导学学案中的知识点或问题要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太简单或太深奥的问题都不适宜。那么,究竟怎样的难度才“适宜”?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考试测验中观察学生,分析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表现能力之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确定“适宜”的难度。
(4)方法性原则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这一点必须在导学学案中体现出来。因此,导学学案不仅要有对学习内容的指导,更要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如何做笔记”“控制变量法”和“实验推理法”等。
(5)系统性原则
导学学案要体现“感知——深化——运用(巩固)”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设计理念,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2.导学学案的设计模式
导学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和达标检测五部分。其一,学习目标要有导向性、激励性和调控性。目标描述要清晰,目标设置以3至4个为宜,目标要体现知识的重、难点和易错点,以警示学生。其二,知识准备即课前小测,也就是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其三,学习内容是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和导练的功能。其四,学习小结即对知识结构进行整理归纳,复习课的学习小结要体现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其五,达标检测的设计要注意五点:一是题型要多样;二是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三是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设置选做题);四是规定完成时间;五是注重及时反馈和矫正。
上述导学学案的设计模式只是导学学案设计的一般模式,针对高中化学不同的课程内容,导学学案的设计应注重灵活、多变,以体现具体课程的特点和功能。下面以两种化学课的导学学案设计为例,探讨为具体课程设计导学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元素化合物知识课学案的设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关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了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化学规律和理论,这些规律和理论又成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基础。例如,通过学习碱金属,能总结出同主族的性质递变规律,而这些递变规律又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判断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这部分知识零散、冗杂且不易记,并经常与难度较大的概念、理论相结合,于是,增加了这部分练习题的难度。考虑到这些特点,在设计导学学案时,教师应考虑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构建成网络。另外,鉴于各种元素化合物的规律间有一定的共通性,所以,导学学案还要注重对元素化合物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新的元素化合物,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只要学习新的元素化合物,就能自觉地将其吸收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例如,在教学“钠及钠的重要化合物”这一内容时,在导学学案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更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以便为今后学习氯气、硫和氮的性质打好基础。
另外,元素化合物知识导学学案的设计还要注意两点:一是重视实验学习,即给学生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二是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结合鲜活的实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创造性地总结规律。
(2)复习课导学学案的设计
复习课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又是对知识的深化和提升。复习课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识脉络,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学案导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在复习课中的参与度,将复结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复习化学知识的方法,最终增强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研究性复习是最有效的复习模式,该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本中的脉络和知识的联系,将复习内容转化为研究专题。例如:以解题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题型方法专题、以知识联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网络专题等。具体而言,在“钠的重要化合物”这一内容的复习学案中,第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点重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表1和表2(注:表格中的物理性质用文字描述,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完成上述表格后,教师再要求学生绘制知识网络图。这样的学案就是研究性复习学案中以知识联系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网络专题学案。也就是说,学生先通过完成表格的填写,回顾从前的知识,并对钠的化合物之间的各个联系有了清醒的认识,然后再绘制知识网络图。这样,研究性复习就变得轻而易举。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利弊及建议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使“教”与“学”的针对性更强,促进教师对学情的研究,令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加科学。
当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也存在弊端,具体包括四点:一是教学手法不灵活,机械抄写导学学案设计流程,使各种课型套用一个模式;二是过于重视导学学案的设计,弱化课前准备,或以导学学案代替课前准备;三是导学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过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四是导学学案的问题设计有时缺乏科学性。
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应努力实施五个策略。一是导学学案的设计要严格遵循设计原则,以突出学案的科学性。二是必须依据不同课型、不同学生和不同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导学学案的设计模式。三是不要过于看重导学学案的使用,要认识到使用导学学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实效,因此,导学学案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值得强调的是,导学学案不能代替教案,不能代替教师备课。四是导学学案中的问题难度和题量必须科学合理。五是导学学案的设计应由备课组集体完成,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减少单个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导学学案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