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课堂讨论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讨论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讨论教学法

第1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一、讨论教学法的概念

讨论教学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学习的乐趣。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讨论教学法在语文中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讨论的思路

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讨论环节前做好预设工作,将有价值的新问题和新信息纳入到讨论环节中,使讨论真正变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成为传递智慧火种的媒介,确保语文整体教学方向不偏移。

1.正确解读教材内容。

讨论前,教师必须对语文教材进行正确的解读,对其内容和本质进行正确的把握,教师只有对教材中的内容熟练于心,才能对其精髓掌握更加通透,才能在学生讨论中当好“领路人”和“掌舵者”.为此,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现状,预设好特定的情景,引导学生的讨论沿着正确的轨迹开展。如果解读教材工作做得不好,则会使讨论过程陷入混乱,不利于整体教学进程的开展。例如,在进行《再别康桥》一文教学时,教师可将讨论点定在诗歌体现出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情怀,是如何通过对流动的画面和美妙的意境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爱恋这一意味的。再安排学生阅读诗人的其他诗篇,让学生阅读后讨论同《再别康桥》一文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2.善于发现闪光点。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大大提高学习效果。探究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动手搜集整理和动脑冥思苦想,脑力和体力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有坚强的自信心、耐心和恒心。这种积极的个性心理可以通过长期训练形成。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在和谐、自由的氛围下,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时学生积累的课外知识或突发奇想也会启发教师,使教学更趋完美。

3.适时调整讨论方向。

教师在讨论环节前的问题预设时,除要对教材内容有独到的感悟见解之外,还要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程度等了然于心,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适时调整课堂中学生讨论的整体方向,可能会遇见哪些问题、需要获得什么样的感悟、会提出哪些问题等,都是教师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体讨论过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不会陷入无序的“死胡同”中。例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一章教学时,有的学生认为信陵君窃符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虽然最后取得了救赵的成果,但其本人的行为是对国家法律的不尊重,是不该提倡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信陵君明知可能会受到严厉处罚,仍然选择“窃符”行为背后体现出的高义和个人品行,从而最终使学生对信陵君本人产生更为客观的评定。

4.有效应对学生质疑。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无法通过讨论形成一致意见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对这些情况有所准备,在吃透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讨论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准备好腹稿,确保如果讨论时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可以迅速有效地对学生予以解惑,这也是保证讨论质量的有力措施。学生就会对当时诗人的心境产生更为准确的把握。

5.确保讨论留有余地。

教师在预设时,应为讨论过程留有充足的余地,而不应将讨论范围限得过死。为此,教师所准备的问题预设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征,着眼于从更高层面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力,对中华文化的鉴别力和审美力,问题可提得大一点、糙一点,从而给足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余地。

6.以学生活动为主,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第2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讨论法;组建小组;创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讨论教学法逐渐被广大教师采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讨论法能到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诸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运用讨论法的优点固然很多,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运用好“讨论法”,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经过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并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四、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如教学“生活中的数”时,课前就布置学生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数,上课时学生就汇报出各种结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充满着数,数就在我们身边。又如,我在教学“数学乐园”时,设计了一个运弹子的活动,先是在组内进行比赛,然后以组为单位派代表比赛,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运的多,运来一个弹子记录员就往黑板上贴一个圆片,最后根据圆的个数的多少确定谁运的多。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第3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讨论 交流 组织 引导 能力

在新课程教材编写中,“讨论与交流”是鲁科版物理教材特别突出的栏目之一,是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精神而编写的,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也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些内容的设置为“讨论法”这一教学方式的进行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资源。比较传统的授课模式,讨论法教学能更有效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讨论法教学法的内涵

讨论法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或某一现象朝某特定方向,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信息的多向沟通与反馈,激发学生形成对某一问题较为一致的理解、评价和判断的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没有讨论交流,就没有合作学习,合作是讨论交流的基础。讨论与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讨论中的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在讨论交流中主要充当讨论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

二、讨论法教学的主要功能

(一)改变态度,培养集思广益的技能

课堂的讨论与交流,能使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观点的利弊都有所思考,进而改变自己片面的观点和态度,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由于许多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就能办到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讨论中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它也往往是在热烈互动的氛围中和在相互讨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教师通过质疑问难来引发学生讨论,讨论过程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要学会用事实、概念、原理等进行理性的分析、推理、判断,明辨是非,这有利于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人科学交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供学生讨论与交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物理课堂教学

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展开讨论与交流,讨论过程要求学生对各种信息进行独立的分析、推理、判断、评价,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弄清是非,对方错误观点,提出自己正确的观点,最后达成共识。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真正参与了课堂教学。

(四)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问题讨论是消化课本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和结合教材特点,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

三、讨论法教学的类型

(一)师生讨论,教师主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理论性、逻辑性、抽象思维性、量化性都非常强的教学内容,在讨论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适时引导是无法在课堂中完成教学任务的。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知识的重难点,凭借课文中重难点的内容,设计与其相关的物理情景,妙置疑问。当问题确定后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是教学中的关键。

例如,在“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一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使抛出的物体不落到地面上来。这个课题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强烈的冲突,课堂气氛也立刻活跃起来。教师这时要确保学生的讨论时间。学生从平抛运动的规律出发,认识到要使抛出点更远,只有增大抛出高度延长落地时间,同时增大抛出的水平速度,直到使抛出物体的速度满足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而万有引力正好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这时物体就不会落到地面上来。教学实践中会发现,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的感悟和理解,才能使每个小组在相互合作中探讨出这个方案,推导出人造卫星的运行速度。在这个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就是牛顿人造卫星的原理,此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与牛顿相当,这时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是因为人人参与了课堂讨论,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更是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二)生生讨论,教师主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对于技能、体验性目标要求并不高的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个别同学之间、组与组之间、小组内部之间的讨论与交流来完成一些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相互切磋、讨论争辩、明辨是非、自求自得、探索思悟。这种通过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与讨论可收到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良好效果。

如在“万有引力”这一节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幅画面:一幅画面有成熟的苹果从果树上落下的情景;另一幅画面有一棵苹果树,树梢末端挂一个月亮。让学生根据两幅画面的情景展开联想,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讨论两幅画面中蕴藏的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从树上掉下,而不往天上飞?”“若苹果树长得和月亮一样高,苹果还会落地吗?”“月亮不就是一个巨大的苹果吗?月亮为什么不会落下来?”对于这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讨论、分析、研究才能解决,才能最终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四、讨论法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紧扣课堂主题

物理教学的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主题,所讨论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主题展开,紧扣重难点和关键,要让讨论的焦点落在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上,对物理过程的分析和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上,同时设计成一个递进式的、由浅入深的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所设置的物理情景中。

(二)要实质的交流,不能流于形式

必须建立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避免出现表面上探讨很热烈,实质上却是小组活动不协调,甚至是混乱的场面。教师应确切考查小组各成员是否真正参与到有着明确的讨论主题中去;小组各成员是否分工明确、是否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学生之间的信息是否真正地得以沟通与反馈。

(三)留足让学生讨论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调查研究发现,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激发讨论争辩,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学习效果要胜过教师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抛弃“题海战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平台;要求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应留有余地,要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同时还应注意适时地把思维的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

(四)要善于启发诱导,适时点拨

善于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指明学习的路径,但决不直接把最终答案呈给他们。当学生具备了“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设计出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并注意适时点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4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

在课堂理论教学阶段,学生所采用的学习资料主要为教材,课堂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探索其理论教学方法时,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施双向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趣味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进行详细的阐述。

1.趣味教学法

所谓趣味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生动的语言或者丰富的画面以及相关的实例,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方法可使知识的讲解更为简单和通俗易懂,更加具有感染力与说服力。下面文章就以计算机程序设计类理论课的教学为例,就这种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1)趣味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初次接触这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时候,面对程序语言中大量的语法规则、符号以及变量等,可能会觉得很枯燥与抽象,对知识很难掌握,甚至还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首先应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为学生创设一种愉快和轻松的学习环境,从以往学生被动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

(2)学习趣味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讲解新语言语法规则之前,可事先利用多媒体软件来向学生演示相关的程序,接着再进行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学习兴趣的诱导。在讲解重难点内容时,教师应该一环接一环地来提出问题,在进行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讲解的时候,教师可诱发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关于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定义或者计算机选择结构程序的设计等,通过学生自主来解决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同时在该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跃其课堂气氛。

(4)学习情趣的扩展。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外阅读资料,利用自己所学理论来指导其阅读。

2.比较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抓住课程的难点与重点,便于学生对要领知识的掌握,增强其学习效率。其做

法为:

(1)使用比较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将概念引出,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通过横向比较工作原理、编程方式以及应用场合等各方面的内容,突出该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堂课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方法

按照高职院校各项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课教学任务,教师带领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参观、访问,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这种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教学方法就叫做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践教学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确定目的。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由于不同课程的教学要求、任务以及不同专业所制订的培养目标均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从这些情况出发,明确每次实践教学的目标。

(2)精心选点。为了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内容。在教学之前,应该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以及了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或者单位来实施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实施阶段

待所有准备工作做完后,按照课程的实际教学目的以及课程内容的具体需求,组织学生到单位进行实践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1)让学生能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2)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任务流程以及专业技术等;(3)了解企业工作简况与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尤其是企业计划工作的程序以及内容;(4)让企业部门经理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同时开展相应的座谈会,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

3.总结阶段

在实践教学方法结束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同时还应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形式将实践教学总结写成报告,从而强化其实践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

参考文献:

[1]孙琪,王萌.高职院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内江科技,2010.

[2]马红.“商品学”理论课程实践化教学方法初探[J].职业,2010.

第5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中历史 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学会合理运用知识,为能有效贯彻这一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尝试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什么标志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2.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结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贤权.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5,(10):56.

[2]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241.

第6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当今,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这既是来之不易的机会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今,各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数学生认知能力强,但在第一外语英语的输出与运用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挑战即是如何应用英语展示与推销自己,踏入工作岗位后,也不同程度地需要学生使用日常用语乃至专业的术语进行沟通与交流。如何应对挑战,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尤显重要。因此,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方式需要注入新的力量。其中值得一提的“讨论式教学法”,这一方法着重强调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将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的。

2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本人所在院校就英语系全面实行国外大班与小班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分为大班和小班。大班以教师讲述为主,讨论式教学则主要集中在小班进行。

2.1小班教学的内容:使用自编教材,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删除了过多的理论课,突出实践的教学环节,并有针对性的设计内容与讨论的话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地参与逐步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与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讨论与沟通中达到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目的。

2.2小班教学的特点:讨论式教学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组织语言并有效地输出语言,其间应尽量避免学生使用母语进行讨论,以及分配不同任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发挥出最大的努力参与讨论。具体授课讨论内容应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小组讨论时,学生最好含盖基础不同的学生。期间,严格控制课堂时间的分配: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性。在讨论式教学中,保证了绝大多数时间是由学生亲身参与到语言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院系里规定: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课时的30%-40%,学生讨论时间占课时的60%-80%。

2.3小班教学的形式:小班由25左右人组成,被安排在一个小型的有活动座椅的教室。座位根据不同讨论内容,大致分为五种:1. 传统型:优点是集中,便于教师集中授课与管理,适用于全班讨论。缺点是不利于教师的逐个辅导。2. 基本型(U字型):学生视野宽阔,便于教师走动并逐个辅导。3.对话型:两人面对面坐,全班呈现出四纵队,适合两人对话,采访等场景。4. 小组讨论型:4-5个人围成一个圈,全班分成5组。5. 辩论型:全班分成两部分进行正反两方的辩论。

3 讨论过程:

3.1 准备阶段: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配,进一步于课堂上再由小组分工。

3.2 讨论阶段:教师进行背景阐述,重难点点拨,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状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出相关的问题,由简到难,由固定到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讨,并在讨论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和延伸知识的目的。包括问题地提出,展开,深入及解决,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例如,在教授阅读文章时,可将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设立分不同的问题,在课文的讲解上进行提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寻找答案。小组讨论是最关键的阶段,学生通过充分运用分析,概括,总结,归纳从而进行知识的自学,消化和吸收,并在讨论中进行比较与提升,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将其呈现与表述出来。课堂中,教师可以准备与讨论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供学生参考。

3.3 总结阶段:讨论完成以后,教师应及时归纳总结,并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小组评价,教师进行有效地点评,答疑和综述。必要时直接让学生代表总结意见并展示成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和表达能力,无形中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学会如何规范地进行演说,对于将来走向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讨论中,学生是主角,在小组讨论中:确立目标,设定任务,让组员们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培养其交流合作能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了自信,在团队间协作能力得到了训练。利用小组讨论可做到小组内部自评,组组互评,在竞争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在课堂上给与及时的帮助与支持,随时跟进情况,调控现场,防止讨论偏离主题。由于学生的差异性,难免会出现不同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摩擦和辩论是很常见的,这更有力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此刻,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把关与引导。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自由空间大,需要教师及时掌控。切忌只锻炼能力而忽略了夯实基础,因为没有坚实的基础,提高能力无从谈起。

4 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作用与意义

讨论式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在讨论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活跃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将实际的英语交流技巧,能力灵活地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实践证明,学生在组织教学讨论的过程中,兴趣很浓,参与度高,与组员配合度高,特别是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刚开始不敢发言,但也能逐渐进入状态,进步明显。讨论式教学将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结合起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的实践结合,对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和创新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共同合作,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是对素质教育的全面体现。学生普遍喜欢这种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并影响其他成员,共同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实践证明:亲身参与的学习才能记忆的最牢固,最持久,主动学习的知识比被动灌输的知识印象更深。

参考文献:

[1]李碧云.英国中学的母语教学模式剖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21):91-93

[2]魏延胜,付桂森.如何调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国培训 教改探微.2005(8):17-18

第7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 讨论 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53

讨论教学在我国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与喜爱。因为讨论教学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讨论教学实现了课堂范围内的真正平等对话,有助于教学相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能力,是学生认知、理解、把握教材的好助手。在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讨论才能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呢?

一、充分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

(一)精心设计问题

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有一定探索空间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方法要多样化,从不同角度去考虑,使思考在讨论冲突中成长。设计的问题还应有梯度,梯度不能太大或太小,设计的问题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通过努力思考、讨论、分析能够解决,这样才能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二)合理分组

在分组时要从分体现“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思想,将不同品质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内,能产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见解,得到更全面的分析,是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学习水平。还要尽量减小小组间的差距,平衡力量,形成竞争。

(三)交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讨论的重点不仅仅是讨论的结果如何,而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讨论

(一)设置情境进行讨论

教师要有意识创设有感染力的特定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索心理,然后组织学习,引导学生讨论。我在讲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出示了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图形,让他们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在讨论中有的用一平方厘米的单位测量,有的用割补法,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讨论,然后我又提出:要想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学生感到要想知道操场的面积这些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他们开始用新的方法探求新知识。

(二)设置对话讨论

使用对话式讨论,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交流环节,使学生敢大胆的与教师进行讨论,师生之间相互问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大脑积极思考,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开展辩论式讨论

有些数学问题是一题多解,有些问题用常规的方法很容易出错,教师可以巧设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当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出现矛盾时,开始让学生辩论,训练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四)运用咨询讨论和调查讨论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课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调查、咨询、研究、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把各个角度不同的观点集中起来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能力。

三、把握时机,有张有弛,突出重点

课堂教学必须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对课程的重点应多角度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讨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要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但学生在一节课中并非处在亢奋状态,而是有张有弛,高低起伏的,一旦发现学生的思维处于低谷时,可及时组织讨论,将学生的思维重新推向,以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教学节奏,同时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偏差、错误,教师可以利用它引发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无从回答或茫然时,教师既不能一手包揽,也不能“穷追猛打”,更不能冷言相讥,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达到茅塞顿开的目的。

四、讨论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调控作用

如果是讨论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就要转变角色,一定要当好学生的参谋、听众,要起到指导和引路的作用,同时要为学生服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全程参与,要及时指导,出现问题或者遇到疑问、障碍,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防止停滞不前、冷场,甚至走题等等,这个关键时刻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过程。在组织课堂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不要机械的随教案走,要灵活,应变能力强,随时随地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提出的主题,不要让学生纠结在不休止的争论中,发现问题一定要了解其原因,并及时纠正。另外,教师要运用教学艺术,尽可能地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对少数人垄断讨论,排斥他人的局面要严格制止,同时鼓励被动发言的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五、总结讨论

讨论课一定要及时总结,分析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向学生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教师要归纳学生解决了的问题,获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表扬,包括大家讨论时运用的创新方法。总结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包括观点上的失误,方法的局限性,要从观点方法的统一中概括本次讨论的内容,指明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组织讨论的确是教师中常用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不是“灵丹妙药”,不是万能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实效性,若单独使用会浪费教学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讨论教学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认清利弊,发挥各自是优势,才能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友兴.关于问题情境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

第8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讨论式教学法和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传统的教学法有本质上的区别,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筛选与整合,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将其观点与其他人探讨、交流,得出一定的结论。在近一年的实践中,笔者认为讨论式教学法有3个优点。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较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进行教学,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物教师费尽心机,运用挂图、使用模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等,这样确实使生物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定提高。但是最根本的是教师日常的教学过程还是偏重于“教”,忽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比较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得明明白白,而学生反馈结果不是很好。

讨论式教学法则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决其他学生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高二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作用原理是以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为例来讲述的,那么动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到底有无渗透作用?教师可以用一句话告诉学生答案;教师也可以在作了大量的解释后给出答案;但若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得出结论,那么在得出结论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对渗透作用的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体现在实验课上,若实验开始前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等进行几分钟的讨论,那么实验操作会更顺利,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忆会更深刻。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生物学科往往被学生理解成为平时不用花功夫,只要考前背背就行了的副课,所以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较少有学生自主发言或向教师提出问题,更缺乏学生间的相互提高、相互切磋合力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所以即使有个别学生被教师“点将”回答提问,也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

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尽力营造成并尊重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讨论,学生就会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他们在讨论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中每个人的发言,逐渐认识到讨论中不应该只会指责别人或在讨论中一直讲话,学会沉默和反思。在逐渐形成的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教师及其他学生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学生通过讨论发现,生物科学研究是需要共同合作、承前启后的;同时结论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还需要继续研究、发现和不断完善。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学发展方向的意识。

有利于提高学生明白地交流思想和看法的能力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因属于理科,所以教师很少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再说在教师“练口才”的教室中,学生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很多学生回答问题时辞不达意,不能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生物课中经常出现的实验设计问题对学生来讲就是一个大难点。

第9篇:课堂讨论教学法范文

1. 什么是小组讨论法

1.1 小组讨论法的优点

小组讨论的时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某个问题,用英语发表各自的见解,以达到互相启发、探讨问题、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目的。这也体现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即把言语交际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依归,力求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课堂上,以学生而不是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听、说、读、写等技能被视为综合的语言活动技能。采用小组讨论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提高英语技能。学生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使用小组讨论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2. 如何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法

高职大学英语英语课程是由听说读写几个环节共同构成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诸方面的语言能力。所以在这些教学环节运用小组讨论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小组讨论法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听是一种有目的性的交际行为。在高职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训练,还要教会他们学会倾听,学会与别人交流。为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听力教材中的练习材料,发掘出其自身的价值。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中采取放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的方式进行训练,估计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在听前或者听中安排一些讨论活动进行“预测”或“热身”,这样就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中《Enough of Worries and Tears》这一单元为例,该材料是讲述父母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活动:将班上学生分成4至5人一个小组,各自讨论自己对于不同的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讨论过后,再按教材要求进行听力训练,这样一来,学生有了预备活动,就不会感到听力难了。

2.2 小组讨论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由于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有限,语法掌握的也不够牢固,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针对阅读材料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或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背景知识,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种心理准备,带着目的去阅读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小组讨论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写作是一个综合过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也要使用一定的语法结构。学生在写作时,不足之处自己很难发现。教师可以使用小组讨论法解决此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其他同学会对自己的文章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纠正写作中所犯的错误。同时也听取别人的作文,评价其作品并提出具体建议。通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在写作方面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哪方面比别人强,而哪些方面又不及他人,以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在另一方面,小组讨论有助于改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增进相互了解。作为老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能及时地给以肯定和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以便其更好地与老师合作,积极参与课堂写作教学活动。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中《College Life in the Internet Age》这一话题为例,教师先进行分组,然后让学生针对互联网时期大学生活的特点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固定句型,如In my views/opinions;First… second…third…;Therefore….;However…;Consequently…;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In all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既找到了可写材料,也学会了一些固定句型,一举两得,写作水平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2.4 小组讨论法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口语是活的语言的本质体现。如果英语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口语句型操练,让学生模仿,不仅不能调动学生想说的兴趣,也会使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口语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为此,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组,一组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先不要在乎语法对错等问题,先用英语将自己心中所想说出来,在这种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观察学生的反应,必要时给予一些提点,如此一来,学生想说了,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学生在无形中提升了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