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

第1篇: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

一、强化领导,确保“五个一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实施。

经过三年的努力,“五个一工程”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将“五个一工程”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开创全市合同监管工作新局面,基层合同监管“五个一工程”要做到班子不散、力度不减。市局根据人员调整,将领导小组成员作相应调整,领导小组组长由祝明良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局信用办尹克伟主任担任,成员由各直属局、分局分管局长参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尹克伟同志担任,副主任由谢荣林同志担任,葛辉、周义祥、孙燕玉为成员。各直属局、分局要继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调整领导班子,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进“五个一工程”的深入开展。

二、创新思维,努力将“五个一工程”打造成品牌工程。

新一阶段的“五个一工程”要紧紧围绕“四个需求”,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工商事业发展需求、民生发展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为核心,不断拓展“五个一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各单位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将当地经济工作重点与当前形势发展方向有机结合,明确创新工作重点,革新监管工作方式,狠抓工作落实,务求工作实效,在充分发挥合同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力争形成各项工作新的特色和亮点,在全省的合同监管工作中力争上游。

三、全面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工商分局(所)一线监管的作用。

“五个一工程”是以基层工商分局(所)为核心具体实施的,该项工作能否在每个基层工商分局(所)得以均衡发展、全面落实,是实现“五个一工程”最终目标的关键。基层工商分局(所)处在市场监管的前沿阵地,掌握市场动态的第一手信息,直接面对监管对象,具体操作管理业务,因而要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工商部门的监管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工商分局(所)一线监管的优势,将“五个一工程”与经济户口管理相结合,与市场巡查相结合,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工作实践中,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市场实际,制定详实计划,明确工作目标,确立工作重点,分解工作任务,严格目标考核,实行奖优罚劣,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推进“五个一工程”在各基层工商分局(所)的全面落实。

四、拓宽领域,严厉打击合同欺诈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工程”,进一步提升合同监管水平,必须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监管,创新监管。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措施和执法手段,进一步拓宽合同监管领域,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格式条款审查备案及合同欺诈行为的查处工作,将“五个一工程”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开展调查研究,关注合同监管工作的新情况、新动向,不断延伸监管领域,加强沟通交流,既要与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联系和沟通,也要工商系统内部各职能处室密切协调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扩大合同监管工作的影响力。要将合同格式条款审查和打击合同欺诈的重点放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房买卖、建设装饰、加工承揽、旅游、中介、农副产品、农资商品等重要生产资料等合同上,重拳打击,达到开展一项整治、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切实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强力推进,进一步加快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要把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力推进。继续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形式多样地开展企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让企业认识到他们是该项活动的直接受益者,更是企业的金字招牌,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重合同守信用”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培育发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切实推动“重合同守信用”工作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在全系统形成左右配合、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质量把关,大力发展规模型、成长型、环保型的经营状况良好及信誉程度高的大中型企业,积极上报省级、国家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在不断扩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范围的同时,不断提升我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的层次。全面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合同信誉意识,努力创造公平竞争、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积极推进“诚信”的建设。

第2篇: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药械安全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为关键,以规范药械经营主体行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监管等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药械流通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努力开创药械流通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到20****年底,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药械经营主体行为进一步规范。药品经营企业100%实施GSP认证;药品批发企业跟踪检查覆盖面达到100%,药品零售企业跟踪检查覆盖面达到80%以上。高风险医疗器械(包括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植入器材和介入器材,下同)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达到100%。

2、农村药品“两网”的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所有的县以上医疗机构和7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45%以上的村卫生室(含个体诊所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房达到“规范药房”要求。

3、药械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入。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的覆盖面达到100%,探索建立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信用评价机制。

4、药品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年底前,所有的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和部分原有的药品批发企业使用药品经营企业信息管理软件,接受药监部门的远程、实时监管。

二、强化药械经营许可监管,优化市场发展环境

(三)严格药械经营企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完善、提高药械批发、零售企业的许可标准,严格审批新开办药械经营企业,把好药械市场的准入关口。适度提高药品经营企业换证、变更许可事项的条件,逐步缩小新老企业的差距,全面提升全省药品经营企业的硬件条件和管理水平。

(四)完善药械市场退出机制。按照《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日常监管、药械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等工作,完善药械市场退出机制,依法淘汰一批条件差、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的药械经营企业。

(五)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源整合,鼓励同行业兼并重组,引导药品流通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升药品流通行业的竞争力和集中度,促进我省现代医药物流发展。

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规范药械经营使用主体行为

(六)落实企业是药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药械经营企业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探索建立药械批发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的药械安全主体责任。

(七)强化药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在药品方面,省局制订《安徽省药品经营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各市、县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以GSP认证跟踪检查为抓手,以突击检查为主要方式,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打击挂靠经营、超方式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不按照法定的要求和条件实施经营行为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完善药品销售人员备案管理制度,加强药品销售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以“二书二证一合同”(法人企业的任职书、法人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市局培训上岗证以及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为主要内容的药品销售人员档案,建立药品销售人员网上查询系统,及时在市局网站公布经审核合格的销售人员名单及诚信记录,供公众查询。

在医疗器械方面,继续强化骨接合用金属植入物监管,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重点抓好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督检查记录,建立日常监管档案。

(八)扎实做好药品GSP认证工作。继续做好新开办和认证期满的药品经营企业的认证工作,督促、指导专营体外诊断试剂的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认证,总结认证工作经验,完善认证现场检查操作办法,探索创新认证管理模式,着力提升GSP认证的公信力。加强GSP认证检查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强化认证纪律,保障认证工作健康开展。

(九)推进药械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药品批发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开展药品零售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探索制定高风险医疗器械质量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督促药械企业加强行为自律。

(十)拓展药械流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以宣传贯彻《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医疗机构药房“托管”、宾馆、车站、机场等场所销售药品以及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监管,探索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扩大监管的覆盖面,消除监管盲区。

四、完善广告审查监督机制,规范药品广告行为

(十一)严把药械广告审批关口。严格审查药械广告内容,确保审查批准的药品广告内容真实、合法。同时,及时将省局审批或备案的药械广告在网站公布,供市、县局和公众查询。

(十二)加大药械广告监测力度。全省统一配备药械广告监测系统和设备,提高监测的能力和水平。探索改进药品广告监测方法,对以公众人物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证明的药品广告和擅自扩大适应症的医疗器械广告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将监测到的违法药械广告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十三)加大对违法药械广告的惩处力度。省局对有严重违法广告问题的药品进一步加大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各市、县局要加大对“停售”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药品广告品种的抽验力度,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监管有力”的药品广告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违法药械广告公告制度和药品广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违法药械广告“黑名单”制度,提高公众对违法药械广告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

五、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保障农民用药安全

(十四)强化“两网”建设的政策和经费支撑。争取省政府就“两网”建设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专项经费,完善工作机制,为“两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各地要努力将“两网”建设列入当地民生工程和年度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继续依靠行政力量和组织保障推进“两网”建设的深入开展。

(十五)深化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地方政府负总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为主,农村协管员、信息员等社会监督为辅的农村药品监管体系。定期对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多途径、多渠道组织“两员”参加协管协查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宣传教育、信息反馈、执法协助、举报投诉等方面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农村药品监管信息报送、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和协同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网络运行质量,提高监管效能。认真落实“两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对起不到协管作用的予以解聘。

(十六)强化农村药品供应网络监管。加强农村药品采购、供应渠道的监管,防止假劣药品流向农村。推行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向农村医疗机构集中配送供应药品,支持、引导每个县通过竞标等方式确定3―4家药品配送企业,对农村涉药单位的药品实行统一配送。引导国家定点生产的基本用药进入农村,促进农村“两网”建设与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机结合。结合商务部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大型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引导、促进现代农村药品流通业态健康发展。

(十七)促进“两网”与“新农合”有机结合。落实《安徽省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规范药房”制度,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要将“规范药房”作为审批“新农合”、“城市医保”及社区卫生服务定点医疗机构的必备条件,加大对未达标药房的监督检查力度,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会同卫生部门选择一批管理规范的零售药店作为“新农合”定点药店,切实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用上质量安全、价格合理的药品。

(十八)总结推广“两网”示范县经验。总结各地创建“两网”建设示范县的经验和做法,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我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整体水平。

六、强化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监管,消除药械安全隐患

(十九)强化亳州、阜阳、太和等重点地区监管。亳州市要以实施《亳州市中药材市场管理办法》为关键,以建立健全质量追溯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为着力点,进一步创新中药材市场监管的思路和办法,巩固和扩大中药材市场整治成果。阜阳市及太和县要继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继续保持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地下药品交易的高压态势,规范药品托运等物流渠道,着力净化市场环境;强化对大型药品批发企业的监督和指导,督促企业引进药品现代物流系统装置和设备,改善营业场所、药品仓储等硬件设施,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整体形象。

(二十)加强对疫苗等重点品种监管。严格疫苗经营准入,加大对疫苗、血液制品等品种的购销渠道、仓库管理、票据管理以及药品质量、相关证明文件的监督检查力度。结合奥运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开展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等品种的专项检查。组织开展电疗、磁疗、光疗及隐形眼镜经营企业的专项检查,重点整治物理治疗设备扩大适应症、包装标识不规范以及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重点检查隐形眼镜的购进渠道和质量。

(二十一)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和能力。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品种的监控力度,建立健全药械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重点地区的药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抓好培训和演练,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七、继续开展“清理家庭小药箱”惠民活动,积极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二十二)着力将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工作向农村延伸。在进一步做好城市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农村定点回收药店的数量和分布区域,周密组织,严格管理,强化宣传,积极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清理家庭小药箱,集中、统一销毁家庭过期失效药品,打击非法回收药品行为,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二十三)建立完善家庭过期失效药品回收长效机制。总结、推广一些市、县的有益经验,建立完善以“四统一”(统一定点标识和回收箱,统一登记表,统一销毁,统一考核和奖励)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办法,将此项工作与规范零售药店行为、药品分类管理、诚信体系建设、安全合理用药宣传、药品质量投诉举报等工作有机结合,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一项惠民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

八、加强药品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十四)推进药械经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省局将进一步加快药品批发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的推广和应用,各市、县局要积极推广相对成熟的药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软件,鼓励、引导药品经营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质量管理,规范药械经营行为。

(二十五)构建药械流通远程、实时监管平台。加快推进药械流通监管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监管平台,在企业普遍使用信息管理软件的基础上,着力实现对全省药械经营企业的远程监管、实时监管,进一步提升药械流通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第3篇:企业信用监管工作要点范文

一、以“质量强区”为平台,着力做好“质量强市”基础工作。

(一)深载体、增合力,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建设。上半年,分局已编制完成《2013年区质量强区工作要点》、《2013年区质量强区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明确各领域质量建设目标导向;组织召开质量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扩大)会议,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强大合力的形成;以“双质”工程(质量大讲堂、质量管理提升项目)驱动全区质量强区建设纵深发展,上半年举办全区性的质量大讲堂3期,培训人数达215人次。并完成质量管理提升项目的筹备工作,完成咨询机构的公开招标,并召开企业动员会,确定47家企业列入今年政府的免费辅导。

(二)联三产、重培育,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高端、高质、高效”作为名牌培育的发展导向,优先推荐自主创新型企业,今年新推荐名牌产品7个,区域名牌1个,复评名牌产品10个;制定《名牌三年培育计划》,联合各镇(街道)、园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指导和企业轮训;会同紧固件行业协会冲刺“紧固件”区域名牌的创建工作,提高名牌企业在整个产业当中的标杆引领作用;强化农业及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完成区(百卉农庄)大棚西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等两个项目的申报,并成功获得市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的立项,加大对金洋化工及瑞丽洗涤的指导,力争打破近几年我区服务业标准化项目的空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当中,上半年我区新增2家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15项,预计兑现奖励政策60余万元,完成企业标准备案45个。

(三)优服务、强监管,深化计量体系规范建设。积极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对上年度定量包装不合格的13家企业开展集体约谈,对三年来实现诚信计量承诺的56家单位进行回头看,在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获证企业开展分级分类监管试点,落实实施质量安全“黑名单”;重点关注民生计量监督,完成对民生类商品进行定量包装检查30批次,对全区10家金银制品经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对27家餐饮经营企业进行节前消费市场检查,对年货展销会的150余个摊位的电子计价秤进行检定;强化能源计量工作,组织全区20家年耗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源计量管理员培训,大力推行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出动50多人次,服务企业20余家次,8家重点用能单位通过计量检测体系评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上半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巡查企业78家次,责令整改计量违法企业5家,转立案1家。自行组织生产、流通领域定量包装商品监督抽查完成定量包装抽查45个批次。

(四)高标准,严要求,力促质量环境整体提升。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做好生产许可证发证前的指导工作和资料初审工作,上半年我区新增2家生产许可证企业,做好领证后的服务工作,提前通知复审企业做好准备,今年到期复审的5家企业均完成实地核查,4家已通过,1家存在轻微缺陷项,已整改完毕。截止目前,全区获证企业累计45家,均在有效期内。积极开展轴承行业综合整治行动,共排查到轴承相关企业共计115家,其中内销企业46家,外贸企业6家,配套生产企业29家,非标准轴承企业17家,已关停企业28家,已搬迁企业5家,贸易企业4家。随后对39家内销且成品为标准轴承的企业进召开标准宣贯会。召集区内3家存在安全隐患的暖手宝生产企业赴慈溪电子检测中心现场学习,进行产品结构改进,其中2家已复检合格,1家正在等待复检结果。

二、以质量安全为底线,严防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一)积极有效开展打假治劣。上半年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分局开展了“蓝剑系列”质检利剑专项行动,共出动检查823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49家次,查处违法案件36起,受理举报投诉31起,办结率为100%。立案查处34起,做出罚没款总额为20.21万元,万元以上大要案14起,占立案总数41%。查处案件中四大重点产品(食品、特种设备、安全类产品、民生计量)的案件占总案件82%。

(二)特种设备安全大监管格局初步建立。年初我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经区政府审议通过并发文确立,为推动我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企业全面负责、镇(街道)日常监管、质监依法监察、行业部门管理、社会监督支持”的特种设备大监管工作格局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6月4日,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第一次会议召开。此外,分局还协同区建交局组织开展了物业小区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培训会议,30余家在用电梯的物业单位安全负责人接受培训。

(三)推进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举办4期企业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讲座,216名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社区学院举办一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员培训,104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受训。加大执法力度,共巡查特种设备使用企业234家,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92份,涉及各类特种设备219台,其中“无证”特种设备118台。立案查处8起,罚款12万元。做好特种设备的“催检”工作,对未按规定申报定期检验的企业发出整改通知书849份,催报设备3426台,处置特检院转办的严重事故隐患报告20起,处置镇(街道)抄告隐患66起,受理并处置投诉举报4起。审批小型锅炉房6个,确认淘汰14家单位的15台锅炉,全年发出气瓶使用登记证111张,涉及气瓶141个。

(四)提升地产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查有效性,共出动执法人员605人次,巡查食品企业235家次,发现问题23个,整改率100%。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针对媒体关注、群众关心的水产加工品、食用油等敏感食品问题,第一时间采取排摸检查和监督抽查,有效处理食品安全投诉举报5起,化“风险点”为“零风险”,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民生安全。扎实开展生产环节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整顿工作,严查企业台账记录、原辅料进货验证、出厂检验三项重要环节情况,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监管工作有效途径。按照市局“五个统一”(即统一建立档案、统一纳入网格化监管、统一监督抽查、统一实施主体责任报告、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并平稳有序推进目录范围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工作。继续推行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分级管理。

三、以质监文化为载体,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一)力促思想作风转变,强化思想保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文件要求。深入学习文件精神,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召开文件精神宣贯会,深刻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精神实质;压缩会议简化走访,压缩会议日程和会议经费预算,简化会场内外布置;规范财务制度管理,降低住宿、会餐、接待标准;严格落实公务用车制度;深入组织开展“连心解忧”主题活动,实现走访困难群众常态化,收集共性问题6个,慰问帮扶困难群众金额(实物)总计7700元。制定“三思三创”工作方案,持续认真开展“三思三创”主题实践活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对全局2013年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要求和目标。

(二)做好人事机构调整,强化组织保障。完成分局新一轮人事机构调整,拟定并实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分局内设科室及稽查大队职责调整方案》、《调整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方案》、《质监分局部分中层领导职位选拔任用实施方案》、《一般干部职工实施双向选择上岗方案》等组织人事文件;配合区人事局做好公务员招录前期资格初审、资格政审、体检及复检工作;加快检测中心相关工作进程。目前检测中心场地选址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检测中心人员招聘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三)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强化舆论导向。今年以来,分局加强了信息宣传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科室队的积极配合,截止目前已向市局及区委、区政府报送信息65条,录用达46篇次,第一季度分局完成市局年度政务信息工作考核指标80%,名列全市32个考核单位的第四位,在全市13个县市局当中排名第二。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攻势,进一步巩固了分局系统地位,同时也提升了分局的外部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亮点工作

(一)建立“三个通道”着力打造质监窗口优质服务新形象。一是建立代码证办理一站式通道。该局窗口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出代码证办理“一站式免填表”服务,将原来由用户填写的组织机构代码申请表(变更表)通过办证系统和相关软件,采用问答方式由工作人员直接输入并打印,最终由用户签字确认。该服务适用于新办、变更、换证、年审等所有代码办证相关业务,一经启用后代码办证办理差错率明显减少。二是建立迁址单申办绿色通道。该局窗口工作人员利用既有设备,将迁址单缺失企业的相关证明材料以电子文档形式传送给市局代码管理机构,再通过其与省局代码办沟通,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拿到之前需要几天才能出具的《迁址单》,由此构建的迁址单办理的绿色通道,为迁址单缺失人员的办理工作提供了较大方便。三是建立特事特办的应急通道。该局窗口为企业集中连片区域特设“上门年检”服务,为需要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的提供了“预约办证”服务,为身体不便出行的残疾人士提供了“残疾人一站式服务”等特事特办的应急通道。同时,该局窗口还对因自身网络、设备等原因造成无法办理的情况出台了应急办理制度,提前与市局代码管理机构联系,指定专门人员赴市局采取集中办理的措施,避免办证企业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二)“三个拓宽”创建服务型机关成效显著。一是积极拓宽民众表达渠道。该局已通过门户网站局长信箱、12365举报投诉平台、业务咨询、咨询答复、在线调查以及区定期在线网络问政等措施,今年以来共收集投诉举报信息25起,已全部得到有效解决,民众的意见和投诉得到了有效的表达,该局的依法行政有效地接受民众的监督。二是积极拓宽社会监督渠道。该局继续邀请包括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制专家、区纠风办工作人员、群众代表等在内的法制监督员参与该局行政案件公开审理会,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特种设备、重点安全类产品和民生计量“四大安全”等热点案件共同参与审理,并参与“四大安全”的日常执法检查、食品等重要产品的抽样检验活动,着力打造“阳光质监、诚信质监”,加强质监领域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的宣传教育。三是积极拓宽涉企服务领域。该局不定期对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及审批许可事项实行集中或个案回访,向行政相对人征询意见,以书面调查方式进行反馈评议,并通过走访调查企业在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管理等法律基础工作方面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质监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执法人员及时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业务方面的解答,加深相对人对政策、法规的认识,走质量效益型的双赢发展之路。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贯彻中央关于转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及相关精神,精简会议程序、数量,简化会议布置,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相关制度。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修订,对分局所有制度进行一次集中性清理,全面推进制度规范落实工作。

(三)继续配合市局做好争创全国质量强市创建工作,做好品牌、标准化、管理战略三者之间的融合,发挥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强“双质工程”开展力度,做好财政专项资金保障,加大质量强区工作宣传力度。

(四)合理利用特种设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动,深入打造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大格局。

(五)继续做好食品职能划分过渡时期食品生产安全工作,以“确保安全、稳中求新”为指导,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确保不发生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切实保障地产食品的质量安全。

(六)在区政府的支持下,继续做好检测中心的筹建工作。考虑到质监事业的长远发展,尽可能争取建造质监分局大楼,与检测中心合署办公。

(七)加强防范区域性质量案件发生,重点针对区内电动自行车及暖手宝两个行业加强监督规范。强化大案要案的查处,重点开展对建筑装修行业以及汽车制动液的打假。

(八)成立化工区稽查中队,加强对化工区高危企业的监督管理。

(九)完善“12365”投诉举报咨询系统和举报奖励制度。加强“12365”系统建设,进一步规范“12365”系统内部工作流程,认真做好消费者投诉举报咨询和受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