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写雨的现代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写雨的现代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写雨的现代诗

第1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机械实验教学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实验内容教师进行示例操作,学生观看;课后学生针对看到的实验过程书写实验报告,并交由教师批阅。学生完全没有亲自参与实验。下面具体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实验课程预习中的运用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步骤,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对课本知识或者指导书籍进行大概的浏览,对课程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轻松地理解老师所讲。课前预习考验的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不尽人意,部分学生根本不会进行课前预习,最后做试验时边看课本边实验,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以在课前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致归纳总结,并且结合图片或者动画做成简单的课件,让学生自己拷贝或者下载观看。内容简单、形式丰富的课件可以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效率和能力。

2.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课程讲课中的运用讲课是教学必不可少的过程,机械实验教学也不例外。传统的讲课是教师把实验课程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抄笔记。这样的讲课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板书内容一般为文字内容,是很枯燥和单一的,上课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注意力分散。现场板书时间也有局限性。机械实验教学的课程讲解一般是在实验操作前,板书会花费很多时间,这样就缩短了操作的时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课程内容,课件中可以穿插图像或者动画,文字色彩也可以有变化,美化了板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讲课的质量。课件也是教师在课前做好的,这样可以节约现场板书的时间,提高上课的效率。

3.现代教学技术在机械实验操作中的作用机械实验操作也是机械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程讲解中了解了实验操作的原理和步骤,但是不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了解仅限于纸上谈兵。鉴于很多学校条件有限,设备不完善,不能达到学生人手一台实验设备进行试验操作的要求,这时候很多学校采取的方法是由教师一人做实验,学生进行围观,近距离观看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及结果。这解决了实验操作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存在很严重的弊端:学生太多,只有一个操作地点,导致学生有的看门道,有的看热闹,有的看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动画演示和大屏幕展示的作用,把实验过程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屏幕的播放可以保证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看到实验操作的详细过程和现象,弥补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不足。

4.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实验结果分析和处理中的运用机械实验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和目的。要从抽象的实验中得出复杂的数据是一项不简单的工作,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更是难。所以数据的分析都会借助别的手段,一般的方法是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人工计算。这样耗费大量的时间,算出来的结果也有很大的误差。影响准确的实验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应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既省时间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实验报告中的运用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展现。在实验报告中,学生需要把实验的目标、原理、过程、现象、分析、结果等具体地写出来。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报告一般要求手写稿。部分学生为了省时省力会在实验报告的书写中偷工减料,或者书写不工整。现代教育技术允许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其他设备分析处理结果,数据的填写可以复制粘贴,还可以插入表格图片,制作成电子文档发给教师。丰富了试验报告的内容。教师在实验报告的批阅中也可以运用软件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检测评分。

二、机械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在机械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机械教学的质量,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应用,则会对机械实验教学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中我们需注意以下问题:

1.模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真实实验的全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机械实验教学是模拟实验的展示,它几乎没有考虑实际实验会有的一些外在干扰因素,是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开展的实验模拟。与实际实验的操作还是有区别的。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会造成对实际实验结果的不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模拟实验也不能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如果学校有条件进行实验操作,就不要嫌实验麻烦,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到实验的全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机械试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多媒体的课件将图片、动画、声音等融合在一起,具有生动形象等特点,把多媒体运用在机械试验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教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课件,就失去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完全依照课件讲课的教师会成为放映员,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都是课件上的内容,自己下课好好看一下,上课就不会认真听讲。这样使课件的使用适得其反。如果课件上的图片或者视频动画太多,学生的注意力会转移到这些附加内容上来,反而忽视了重要的课程内容。有关研究显示:屏幕上的信息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既要注重课件的内容,又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2)由于课件都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好的,在上课的过程中只需要放给学生看就可以了。这样会节约很多现场板书的时间,但是课件的连续放映会让学生对课件的内容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只顾着看课件内容,思考的时间会大量减少,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教师在幻灯片的播放中要有重点地播放,重点内容的部分可以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第2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

[关键字]: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必然性、问题、对策



1、引言



电子商务是指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手段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

现代物流,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务业。它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从而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同时,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变得非常透明。而电子商务的推广,加快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后,需要一个有效的现代物流对实物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这使现代物流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子商务带来对物流的巨大需求,而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日益突出。这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然而在具体实施方面,发现许多问题:协同发展的运作模式还处于探索、试验和发展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

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

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呈现迅猛增长之势,推动了现代物流的发展,而现代物流也在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说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2.1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

2.1.1基于信息化商务平台的共同要求。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的运作是以信息为中心的,信息不仅决定了现代物流的运动方向,而且也决定着现代物流的运作方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通过网络上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物流的实施控制,实现物流的合理化。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现代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



2.1.2电子商务对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

2.1.3电子商务为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供了运作空间,提高运行效率。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开展商品物流跟踪、客户响应模式,信息处理和传递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现代物流企业应该认识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是合作博弈,网上网下及早合作可共创双赢模式。



2.2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

2.2.1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是电子商务运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最终实现的根本保证。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鼠标+车轮。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

2.2.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现代物流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



2.2.3电子商务是现代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作为首先提出电子商务概念的美国,物流管理技术早已日臻完善,而作为一个发达国家,需求拉动技术创新,EDI的生产就是为了简化繁琐、耗时的订单等处理过程,加快物流的速度,提高物资的利用率。电子商务的提出最终是为了解决信息流和货币流处理上的繁琐对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的延缓,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物流速度。



2.2.4现代物流的发展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以现代电子网络为平台的信息流,极大地加快了现代物流信息的传递速度,为客户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使货物运输环节、方式科学化和最佳化。以快节奏的商流和先进的信息为基础的现代物流,能够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占压,加速资金周转,充分发挥资本的增值作用,被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经济利润增长点,是电子商务的利润源泉。



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观念和服务模式落后。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普遍的认识。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脱节,重电子商务轻物流,导致配送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拖延交货期、出错等现象,无法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快速、准确、及时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



3.2与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进行全球商贸活动时,涉及到各国的法律制度,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在企业内外重新配置物流资源,而制度和法规的缺陷阻碍了企业对现代物流资源的再分配。现代物流企业跨区域开展物流业务时常常受地方保护主义困扰,发生经济纠纷时,有关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对当事人之间经济责任难以确认。



3.3基础设施落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电子商务要求相对均衡的运行环境,要求企业有足够的后台支持系统来响应对方的即时服务请求,目前,市场达不到应有的经济网络规模,网络基础薄弱:网速慢、出口带宽不足、资费过高,现代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配送管理手段更是落后,道路的建设、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配置、配送运输工具的更新换代、物流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优化等等问题亟需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



3.5人才的稀缺。国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实践表明,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外的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相当落后,人才严重缺乏,无法为新的体系建立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成为目前发展的巨大障碍。



4、我国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协同发展的有效对策



4.1必须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吸引更多的制造企业和商业企业上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发展。



4.2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电子商务企业不宜普遍采用自建物流中心的物流模式,应采用综合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共同配送模式,削减物流企业间的不当竞争,从整体上提高供方取得价格优惠的能力,并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

4.3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目前世界许多大公司都拥有“一流三网”,即以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通畅。如采用电子商务的“量身定制”方式,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决定包裹何时送达目的地,而包裹送到后,信息将自动反馈到客户指定的计算机或手机上。



4.4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信息流在现代物流过程中起到了事前测算流通路径、即时监控输送过程、事后反馈分析等作用。在环环相扣的现代物流过程中,虚拟的场景和路径简化了操作程序,极大地减少了失误和误差,使得每个环节之间的停顿时间大幅度降低。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

4.5制定一套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消费者的收入、需求偏好、地理分布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定位销售区域,对不同的销售区域采取差别性的物流服务政策;认真筛选销售品种,确定最适合自己销售的商品,将品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减少流通中的过多费用;再由专业人员精心设计配送细节,一个好的配送方案应该考虑订货状况信息、库存的可供性、反应速度、送货的可靠性、送货频率等;要根据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的不同,扬长避短,实现供应链集成,共同完成向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工作;要扩大在特定的销售区域内消费者群体的基数,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合理控制库存,规范库存控制技术,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参照模型对未来需求进行长期预测或短期预测,或对时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合理确定库存,并充分考虑配送途径和结算方式等。



4.6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把国外先进物流的经验与本土化人才有机结合起来。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是彻底改变物流领域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的关键。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要培养从事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的专门人才,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既懂IT技术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



5、结束语

第3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现代城市,传统文化,祭祀文化,发展观

Modern city landscape with traditional sacrifice cultural of the mismatch phenomenon

Abstract: In the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ity landscape has been accelerating gradually,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showing some urban problems.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between there is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ina as ancient civilization has a deep historic background and plentiful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how we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onfucian etiquette, a special sacrifice cultural forms and widespread phenomenon with the urban landscape produce the mismatch of phenomenon, the risk in traditional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Key words: The modern city,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sacrifices culture, development

1 现代城市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每一个区域和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形成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形态是我们国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骄傲和财富。如诸子百家思想、传统文学、传统节日、传统艺术等等这些传统文化都作为我们精神文化的重要部分。而精神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点,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土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1.1城市景观是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

城市是一个硕大的容器,包含着诸多事物。城市景观的建设是城市形象提升的重要举措,城市文化是城市品质的象征。具有内涵的城市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本土文化以城市景观作为载体使文化物化给人直观感受。西安环城公园以古城墙为主线而形成的城市景观绿化带。护城河环绕,有亭廊、雕塑、诗碑等风格古朴而稳重。这样的现代城市环城公园为古城墙遗迹的价值和魅力表现起到载体作用。

1.2传统文化是城市景观的内涵

城市文化的宏观取向,要体现所在地区的文化精神。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的宝贵财富,体现在既是作为城市文化的主要依据,又是城市景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前提和基础。西安大雁塔作为传统建筑文化,已经成为西安的符号,为其周边城市景观赋予了灵魂和内涵。传统民俗文化对城市景观建设及城市特色的展现也具有重要意义。陕西民俗中很经典的“陕西怪”,把传统文化以现代景观设计手法“物化”出来,使景观具有“活”的生命。

2 传统祭祀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的存在

2.1祭祀文化的普遍存在

祭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精神活动和信仰的表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荀子・礼论》。从古至今,从君主到百姓都举行着大大小小的表示重视、崇敬的祭祀活动。以达到心灵上的满足并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得到体悟。①中国古代祭祀是一项隆重而又庄严的仪式,其种类有:祀先代帝王、祀先圣先师、田与享祀先农之礼、亲桑与享祀先蚕之礼、享先医、五祀、高、傩、蜡腊。祭祀对象大致分为:天、地、人、神。这种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有直接联系,作为民族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同为一种价值文化和生命精神。随着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客观的认识世界,但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对情感的诉求和精神的寄托,还是需要通过一种行为方式来表达。另外受传统文化和礼制的影响,祭祀活动也得到传承和延续。

2.2现代城市中的祭祀现象及其产生的问题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直接影响着市民的文化水平及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观念。市民相对进步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审美标准,影响其对待封建、迷信等事物有相对客观的评判和进步的思想②,祭祀看似不科学的传统礼俗仪式有着特殊伦理文化,作为人们精神需求能够“物化”的行为方式,在城市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2.2.1 祭祀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活动

在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城市中祭祀主要表现为公祭和家祭,如尧舜祭祀、公祭轩辕,是民族及民族文化认同、血缘认同的一种方式,端午节中华民族祭祀屈原,是表示对为国为民做出贡献的崇敬。清明节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扫墓,市民在革命公园、烈士陵园等举行扫墓祭祀活动。家祭 ,从古至今是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包含家祭、庙祭、墓祭、年祭四种形式,主要是在每年的中元节、中秋节和除夕。现代城市中家祭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表达对故人的思慕和祈福,其场地主要分布在十字街头、天桥下、道路口等。城市中的祭祀活动从形式、内容、仪式等方面已被简化但这种文化形态和社会现象依然存在。

2.2.2祭祀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我们客观地评判祭祀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祭祀活动在古代城市中是一项重要活动,其用地占据城市很大一部分。古代城市格局受到祭祀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现代许多城市依然保留其格局和建筑、场所等产物,如北京、西安等。这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产物不仅对祭祀文化的延续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为城市文化建设起到点缀作用,进而带动与大众活动相关的,如参观旅游等行为的发生。无论是公祭还是家祭,在现代城市中依然延续烧纸、祭酒、烧香等行为。在祭祀节日晚上,这种行为聚集于街头、路口,产生大量的浓烟、纸灰等,经过的人都很避讳,“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据统计,祭祀节日晚上街上的活动和人数明显低于平日。除此之外,由于不慎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破坏甚至可能会造成失火等现象。社会愈是进步城市愈是发达,与祭祀行为的矛盾也就更加的突出。

3 发展观下现代城市景观的建设与祭祀文化的延续

现代城市景观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含形形的文化以及社会现象,建设与完善城市景观根本目的在于为人们营造愉悦的、舒适的、能够尽量满足人们需求的环境。而祭祀文化相对于其他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属于弱势文化,是人们避讳谈到的事物。除了传统祭祀文化产生的传统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建筑文化层面的关注外,大众的祭祀活动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城市建设中是被忽视的。季羡林大师说“文化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有机体” ③。那么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祭祀这一作为伦理观念的行为,也理应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有个适合的方式和场地。

首先,辩证地看待祭祀文化,达到思想观念上的进步。祭祀与生死观是有必然联系的,生死观与丧葬也存在一定关系。远古时期,中国的丧葬意识相对是比较淡薄的。《礼记・檀弓》记载:“古者,墓而不坟。”“墓与平地齐”。春秋时,孔子生前表示不修墓,其弟子以在其墓地上植树来缅怀他。汉晋时,人死后即植冢树以表示纪念。④。现今,城市周边墓园建设速度和范围不断升上,墓地也形成不同级别和价格的服务。无论是对城市用地面积及其发展的冲击,还是祭祀活动对城市形象及环境的影响,总之是生死观念对城市发展起到一定的约束和阻碍作用。

其次,利用景观手法合情合理地传承传统祭祀文化。景观是处理“天、地、人、神”之间关系的有效手法,也就是说以“景观”作为载体处理好自然与人的关系,达到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祭祀作为人精神层面的需求,是可以通过景观在城市中存在的⑤。以丧葬中的一个例子说明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在瑞典已施行的一种“低温法”:不对尸体火化,因为那会释放大量有害物质,而是先将尸体浸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态氮中,待遗体冻脆后轻微摇晃,使其变成粉末,然后将粉末进行干燥处理,最后把干粉装进由泥炭或淀粉制成的骨灰盒埋入地下。6个月后,它们就变成了肥沃的土壤,亲属可以在地上种上植物。现在,每个瑞典人都可以在遗嘱中写明,他想变成哪一种植物。”目前,许多人也接受并提倡网络祭祀,以网络作为载体,在虚拟空间进行献花、烧纸等等活动,来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祝福。以此看来,祭祀也是可以通过既不违背伦理要求也不破坏自然生态的手法在城市中存在。而城市景观作为城市中生态建设的承载体和先行者,应该有解决城市建设与祭祀文化矛盾的方法和能力,城市景观可以提供人们更加生态的、合理的、容易接受的祭祀方法。

4 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财富,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对其进行传承和发展。祭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人们避讳提及的文化,某些祭祀活动在现代城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集聚性,对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生态伦理观念下,以城市景观作为载体,以景观设计作为手法,解决现代城市景观与祭祀文化呈现的失谐现象及矛盾,构建文化的、健康的、和谐的现代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林浩,丧葬祭奠:何时“祭”向文明[N].河南省三门峡日报社,2005-04-05(3)

[2]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13-120

[3]季羡林.东西文化议论集[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417-423

[4]蒙培元,人与自然-中国哲学生态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85-288

[5]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5-138 301-306

文章标题:刍议现代城市景观与传统祭祀文化的失谐现象

作者介绍:

张 斌 男 生于1985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景观设计

王葆华男 生于1968年 西安建筑科技学环境艺术系主任 副教授

第4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玉树;特色;现代化农业;农业机械

中图分类号: 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25-1

玉树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和历史文化原因,是青海省最落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生产条件差,农艺技术落后,农业机械投入不足,耕作粗放,农作物品种不科学的混杂种植,病虫害防治力度不够等种种原因导致了农作物产量低,农民收入微薄。地震虽然给原本就落后的玉树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灾后重建玉树也让有关专家看到了,大力发展适应当地特色农业的新契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 玉树现代化农业机械发展现状

2009年底,玉树州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达7万多人,耕地面积19.2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23万亩,农业总产值为189701.58万元,比去年增长3.83%。据统计,全州有农业机械8768台,农机操作从业人员8540余人,机耕面积0.6万余亩,机电排灌面积0.05万亩,机收面积0.25万亩。这一年在政府支农惠农的政策全面落实的情况下,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加快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促使了农业有粗放型生产模式逐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推广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学习农机和农艺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对现代化农业机械的认知水平。

2 玉树现代化农业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低

在玉树的农业发展中,大中小型拖拉机就占总农业机械的2/3左右,而多功能动力的机械较少,并且多数拖拉机只有一种作业项目,还存在着大部分老旧机械,不仅耗能污染重,并且利用效率和作业率都不高。虽然全州的农机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机械功能仍然单一,结构有待于优化,缺少适合玉树发展的现代特色农用机械。

2.2 农业机械的投入不足

尽管州、县财政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是仍与农民日益增长的购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能够享受购机补贴的农民不到申请补贴农民的十分之一。同时,对新型农业机械的推广、示范、培训和维护的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2.3 农业机械的效益低

农业机械普遍存在着技术含量低,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高的情况。伴随着农机的用油价格不断上涨,加上机械出现的维修费用,都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全州的农机服务组织建设不完善,农机新信息和售后服务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直接影响了购机农民的机械作业效益。

2.4 农机化的专项人才稀少

玉树州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重视农机化的推广,却忽视了培养农机化的专业操作人员和技术维修人员,使农机化的专项人才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农机化的发展。

3 玉树发展适应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具体措施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玉树州的农民2009年的人均收入仅为2335.27元,在这种低收入的情况下,靠农民自身根本承受不起农业机械的购置费用。所以要继续大力倡导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补贴,利用购机补贴专项资金来缓解农民购机压力,真正落实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或更新大型农业机械给予补贴的政策。

3.2 加快玉树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进程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市场为主导,以农民和龙头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的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和研发适合当前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机械。农业机械的研发和设计应突破以往单一功能的模式,在借鉴国外先进农机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生产出适合区域性的多用途、机动性灵活、安全性和耐用性强的高质量农业机械。根据玉树州的地理状况和当地特色,应选用利于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秸秆的农业机械,来推进现代化农业机械进程。

3.3 加强农业机械的推广

首先,州财政和农业部门调拨充足的专项经费,用于宣传、推广、演示和培训使用农业机械。其次,玉树的农业管理部门应该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或是现场办公的形式,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宣传力度。

3.4 提高农民素质和对农业机械的认知水平

农民的素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内在因素,玉树州农民素质普遍偏低,所以影响了他们对农业机械的认知水平。所以要实地考察玉树的民风民情,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适合当地农民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座或是培训农业机械的相关知识。除了对普通农民进行农业机械的认知普及,还应该重点培训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人员,根据他们的素质和现有的农机化知识含量,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

3.5 完善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

要重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完备服务组织的农业机械设施配件,完善服务内容及扩大服务范围。农机服务组织要吸纳农机化的专项人才,扩大队伍建设,正确引导和扶植农民选购适合自身实际需求的农机。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以后,农机服务组织要做好农机培训的工作,使农民能够熟练地操作和利用机械创造高收益。在农民使用机械出现疑问和质量问题时,要给予及时的帮助。这样才能使农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作用,使农民减少成本损失,增产增收。

4 结论

总而言之,虽然地震给玉树的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给玉树发展适合当地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带来了新希望。以玉树独特的地理和生态条件,有着丰富的水资源、阳光辐射强、无工业污染等有利因素,在政府和农业部门大力扶持农机化的基础上,有利于发展玉树特色高效的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卫锋.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现代化推进的研究[J].江苏农机化,2010,(03).

[2] 张鹏.农业机械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

第5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中职教育;应用文写作;创新

应用文写作、计算机运用与英语水平并称为21世纪的三大基本职业能力。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文的写作,无论是对机关文秘人员,还是普通公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的中职学校在校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现代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并没有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对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教师上课常遭遇以下尴尬:

尴尬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应用文写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虽然坐在教室上课,但只见台上老师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台下学生却自顾自地交头接耳,对老师的鸿篇大论充耳不闻;有个别学生甚至在老师上课时,拿着手机听歌、玩游戏、发微信、看视频;更有学生把课堂当作了补充睡眠的天堂,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种种课堂怪现象不一而足。

尴尬二:学生眼高手低,动笔写作的意愿不强。当老师完成了写作要领的讲解要求学生写作时,却发现讲台下的大部分学生,懒洋洋地拿着笔东张西望,只有区区三五个学生在动笔写作。令老师不得不感慨,教学效率如此低下,令吾辈从教者,怎一个愁字了得?

面对以上尴尬,我们不能一味叹息、抱怨,认定职业学校学风不正,学生求知欲不强,自我素质太低。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固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教材编排的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的现实也不容我们忽视。其实,我们更应该从自身出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反思中寻找突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途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一、教师要重视第一节课的设计,打好第一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节课,打开局面,使学生一开始就对应用文写作学习产生兴趣。应用文写作对学生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其已有所接触,但如何学好这门课,他们还并不十分清楚,所以开宗明义,第一节课要讲明应用文和一般文章、文学作品写作上的区别。要具体跟学生讲清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过程、语言表达的特点及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有规律可循,写作语言则要求简明,这样就打消了学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同时,应用文写作教学常常涉及多个专业班,所以教师可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这样就可以确定学生真正希望学习的知识,这无疑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生活实际,选定教材内容

职业性是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中职学校进行应用文教学,是为学生将来有效解决特定的工作问题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在应用文文类的选择上不可能随意,必须服务于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所学专业各不相同,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那些将要经常接触和用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中,各版本的应用文写作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可以说是一般化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没能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教学内容。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版本教材,从专业特点出发,删除与教学实际和专业特点不相符或与学生生活脱节的章节,选定相应的教学范围,并结合当地企业信息,融进本土文化,自编一套具有专业性的校本教材。

结合学校实际,教材首先要选编中职生在校或职业岗位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文种,如行政公文中选取“通报、通知、通告、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事务文书中选取“简报、申请书、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述职报告和竞聘报告”等常用文书。要注重和学生所学专业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如笔者执教的工艺产品造型专业可加强商业广告、说明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教学,电子商务专业可加强意向书、经济合同等相关内容的教学。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往往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应用文写作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并解决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解决中能够比较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案例主要有两种:一是病文分析,一是范文仿借。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第一种。教材中的案例有的比较刻板,缺乏时代气息,学生兴趣不浓。于是,我便从校园宣传栏等处收集学生写作的通知、启事、表扬信等常见应用文写作的问题案例,并用相机拍摄下来,有时也会从报纸上收集一些案例。如,教学简历写作时,笔者从报纸秀栏目中收集了两份应届大专生的问题简历并附上详细的专家点评。这些第一时间收集而来的案例时代感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将之引入课堂,并配以多媒体课件,以这些问题案例的图片或网页为载体,让学生亲身体验,诊断病例,分析解决问题所在,学生必然兴致高涨。

2.比较教学法

一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基本格式含糊、写作要素残缺或错位的问题,甚至“一读就懂,一写就乱”。解决办法就是将不同应用文进行比较、归类。如把“报告”和“请示”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都是上行文,结构相似,但前者是在事后行文,重在向上级汇报情况,不需要批复,而后者是在事前行文,目的是请求指示或批准,需要批复。类似的,我们还可以把“计划”和“总结”、“通知”和“通告”等进行比较学习。通过比较,加深文体印象,也就不容易搞混出错。通过比较教学法,可使学生在现有写作基础上,迅速而准确地去感受未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境教学法

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更多的是从宏观上阐述文体的写法,注重格式的应用。对于如何写作,内容上的把握涉及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觉得学习了无生趣。而情境教学则可为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情境教学一方面可避免长篇的、枯燥的说教,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练习中去。比如,我在上“求职信”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在上课前给学生讲了一些求职成功的案例,学生都乐意听,也感兴趣。再接着就给他们讲要成功求职,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运用的技巧,接着再切入正题:一份好的求职信,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更好地抓住面试方的视线和兴趣。这个方法收到的效果很令人满意。一来,我上课强调的东西他们都记住了,另外,他们开始研究怎么样更好地在求职信里表现自己,在面试官面前应该怎样做到更好。这样就自觉地把书本、课堂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得生动也学得有趣。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上教学法不是孤立的,教师可以灵活地综合运用。除以上方法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QQ群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等。总之,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可以使应用文写作教学焕发新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6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互联网+”契合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求

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构建,充分发挥互联网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政协履职的深度融合,大势所趋,更大有可为。

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讲话时指出“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等明确要求,为“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遵循和方向。

从技术特性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开放、平等、互动、共享的传播工具和媒介,以及全球一体的公共空间,为政协履职开辟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全新手段。

从履职特点来看,互联网传播空间上的“全球化”和时间上的“全天候”,可以有效破解闭会期间委员履职难题,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互联网+政协经常性工作”,深化服务委员开展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通过委员履职服务管理系统,还可以对委员履职成果进行客观统计与量化考核、进一步增强委员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功能发挥来看,政协的组织化、规范化、制度化参与优势弥补了网络参与的不平衡性、自发性、虚拟性等可能带来的不足。通过两者优势互补,有利于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和禀赋,推进政协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从政协工作实践来看,互联网已成为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抓手。上海市政协创建履职信息数据库,逐步收录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政协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重要调研报告、重大协商专题等履职成果,成为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广东省政协开通全省政协“委员之家”网络互动平台,打造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网络阵地。还有更多的“微创新”,广西省柳州市政协为纪念中国人民胜利70周年,创新互联网+文史资料工作,推出“柳州抗战”专题网站,在突出政协文史“三亲”特色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特色资源。

“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浙江实践

近年来,适应政协履职新任务与互联网发展新趋势,浙江省政协找准“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性质定位,围绕政协委员、社会公众和政协机关三类服务对象,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浙江政协”门户网站、“浙江政协”APP、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构建了多维立体的政协履职智慧化服务体系,提升了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与质量。

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推进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建设

2013年以来,在智能提案管理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系统、文史资料阅读系统、委员履职服务系统等政协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基础上,新建了包括讲话文件库、履职成果库、知情明政库,以及委员履职反馈、征询调查、视频会议等系统,整合形成“一站式”的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2015年2月,适应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推出了“浙江政协”APP。委员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登陆APP,进行本人履职情况查询、报送,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活动报名,信息查阅、在线交流等。同时,依托履职服务平台,探索开展在线提案办理协商和民主评议,推进政协协商民主;通过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开展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远程协商会,实现政府有关部门与海外委员的网络协商;构建“委员网上工作室”,广泛了解民情、汇聚民意,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服务社会公众参与,推进“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建设

“浙江政协”门户网站自2001年1月上线以来,历经6次整体改版升级,以及日常优化调整,已初步成为省政协网络宣传的主阵地。围绕省政协重点履职工作,突出政协履职品牌宣传,做好政协全会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政协全会盛况和委员履职风采;加强对政协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题等重要会议,以及政协提案、委员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经常性工作的报道等。

此外,依托“浙江政协”门户网站,先后在全国政协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创新。2006年起,每年选取一个民生相关重点提案开展提案办理全程网络直播(文字、视频),并与网民开展在线交流;2007年,率先推出了“政协委员网”,成为展示委员履职成果的新平台、征集社情民意的新渠道;2009年,打造“港澳华侨委员之家”,拓展了港澳华侨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渠道;2010年,率先推出“政协委员微博社区”,邀请委员围绕“共话大学生创业”主题展开讨论;2012年,推出与政协门户网站同步更新的“WAP手机政协网”……

服务政协机关工作,打造机关信息化办公管理平台

一流的信息化平台是一流机关的重要支撑。2008年起,经过连续四期的开发建设,建成了集信息展示、检索、分析,以及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省政协机关综合办公管理平台。采用“平台+构建”的模式,在承担机关办公自动化职能的同时,突出了各类政协业务应用的整合,重点构建了公文管理系统、电子公告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行政事务管理系统、提案管理系统、委员履职管理系统、文史资料管理系统等“十大应用系统”,在规范机关管理、优化履职环境、促进政协工作“三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模式创新

理念创新是先导,主要解决“要不要”创新,为什么创新等问题

政协组织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认识到互联网服务政协履职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理念、管理、机制层面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开创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分步推进。认识到“互联网+政协履职”,虽然形式变了,但实质没有变,都是履行职责。培养运用互联网思维谋划问题、推进工作的习惯,从“政协履职需要什么”的高度与“互联网能做什么”的契合度出发,主动思考在政协各项履职活动及履职全过程中,哪些可以运用互联网做得更好。

技术创新是关键,主要解决“会不会”创新、怎么样创新等问题

在政协履职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及相应业务系统建设基础上,适应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加速推进政协履职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共享政协履职资源,用好政协海量履职成果,为政协履职培植丰厚的土壤;创新运用移动互联网,用好“两微一端”(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为委员履职提供移动化服务;搭建政协履职服务云计算平台,为政协履职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定制化服务。

管理创新是核心,主要解决创新“实不实”,如何做到务实管用等问题

学习借鉴现代政治理念与先进管理经验,探索务实管用的“互联网+政协履职”的方式方法。制定平台信息管理规定,实现信息化服务内容、形式、流程、保障等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提升履职创新成效。通过平台情况综合分析评估系统,对信息化服务政协履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让管理更加有的放矢。

机制创新是保障,主要解决创新“长不长”,如何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第7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成书后被看作最权威的汉语教科书。后来,为适应不同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多次修订。[1]《老乞大》一书讲几个高丽商人与一个姓王的中国商人一块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采用会话体编写而成,内容围绕经商活动展开,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介绍汉语学习情况、住宿、讲亲戚称谓、讲命案、讲风俗习惯”等话题。《朴通事》的内容更为广泛,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宴会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甚至包括吵架骂人、求爱调情的段落和状纸、书信的范文,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2]郭作飞指出《老乞大》、《朴通事》是现今所能看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可能也是现存最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3]《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姊妹篇,前者适合初学者,后者适合中高级。它们鲜明的特点对现代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影响深远:

一、词汇方面

汉语词汇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老乞大》和《朴通事》在处理汉语词汇教学这一问题上给予我们启示良多:

(一)利用“义类”扩大词汇量

张和生教授指出:“我们把意义类别相同或者相近的词汇集中在一起,它们就形成了义类,比如表示水果的词汇,表示体育运动的词汇等等。”[4]

《老乞大》对词汇义类的处理有其独特性,例如书中众人吃饭时的一段对话:

“咱们点看这果子菜蔬整齐麽不整齐,这藕菜、黄瓜、茄子、生姜、韭、蒜、萝卜、冬瓜、葫芦、解字、蔓靑、赤根、海带。这按酒,煎鱼、羊双肠、头、蹄、肚儿、睛、脆骨、耳朵。这果子,枣儿、干柿、核桃、干葡萄、龙眼、荔枝、杏子、西瓜、甜瓜……”

这段话构建了蔬菜、肉食、水果这三个语义场,合起来则构成食物这个大的语义场。讲到亲戚称谓、马匹、家具、布匹等时也通常是如此处理,这样集中学习扩大了词汇量,又便于掌握和运用。[5]因此,在处理名词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一做法:把语义上相关联的词语通过一个场景放在一起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练习句式时,有更多的材料来完成替换练习,同时巩固学生对句式和词汇的掌握。

再如量词的处理,《老乞大》中另外一段对话:

“我引着恁买些零碎行货:红缨一百斤 烧珠儿五百串 玛瑙珠儿一百串 琥珀珠儿一百串 玉珠儿一百串 香串珠儿一百串 ……”

在学生对量词有基础认识之后,让量词集中出现,使学习者对汉语量词在比较、辨别中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过,在借鉴扩大词汇量的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课文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二)所选词汇要坚持与时俱进

《老乞大》和《朴通事》被持续使用了元、明、清三个朝代,一直在不断修订。曾昭聪教授认为:“朝鲜时代政府组织编写的《老乞大》教材的修订基本上是紧随着汉语的实际变化情况的,并且有可能请中国人审定过。与时俱进,这是语言教材编写应有的态度。”[6]

在口语与时俱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的今天,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教材也应该定期重新修订。

二、教材内容方面

(一)口语会话体

《老乞大》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由108则会话组成,每则会话涉及一个话题,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朴通事》分上、中、下三卷,全书采用对话或一个人叙述的方式,涉及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7]它们都运用当时的口语词汇,内容涉及商业活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普通百姓常用的称谓,如父母叔伯、兄弟姐妹;有商旅用词,如赶路投宿、盘缠银两;有日常生活用词,如柴米油盐、瓜果菜蔬;有医疗用语,如看病把脉、针灸拔罐;也有不少粗话和骂人的话,如“那厮”“驴养下来的”“狗骨头”等。[8]教材内容涵盖面之广可见一般,现代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需扩大内容涵盖面,并且要贴近日常生活,对话自然、真实。

两本教材里除了大量运用口语词汇外,还较多地采用了口语表达方式,例如:“你如今那里去”、“有什么勾当”、“讨一杯酒来喝”等。此外,教材中还多处出现俗语和谚语,如“马不食夜草不肥,人不得横财不富”、“一夜夫妻百夜恩”、“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等。《朴通事》更是采用了每节一个故事,最后一句俗语作总结的叙述模式。这些语言特色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口语色彩,有利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外国学生感知中国文化。

(二)场景连续,模拟语境真实且具有趣味性

《老乞大》在课文中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四个来自朝鲜的商人,一个来自辽阳的王姓商人。他们在去往北京的路上相遇,一起赶路、投宿、铡草喂马,一路上谈论物价、生意、家庭生活、两国风俗。即便同是投宿,教材中也设计了不同的情景。《朴通事》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故事,但设计了春游、出差、治病、购物、讨债、洗澡等多个场景。如春游一节,时间是“春二三月好时节”,地点是“有名的花园”,人物是张三李四等“几个好弟兄”,事件是“各出一百个铜钱”“做一个赏花筵席”。课文里设置了他们如何凑钱、如何分工采买酒肉、如何摆桌设宴、如何饮酒作乐等情节。人物的对话既符合人物身份,又符合特定的交际场合,为教学中的模拟交际训练提供了必要的条件。[9]

创作模拟交际的语言环境时,要包括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要务必贴近生活,力求真实。《老乞大》和《朴通事》甚至给笔者一种长篇生活连续剧的感觉,一个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每个新的故事都会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事件和新人物出现,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词汇和新的句式。而且,主角形象充实,内涵丰富,会话参与者的文化、语言、思想意识、风土习惯也都充分展现出来。对话内容方面,家长里短、小道消息、悄悄话都可以成为书中的话题,更是增添了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循序渐进

两本教材在编写结构上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特点。词汇和句式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安排。由简单的寒暄、问候,到对行为处世、人生意义的看法,教材的难度逐渐加大,体现了一个阶梯式的学习过程。前半段一问一答式的形式多,句子的结构也较简单,后半段则明显地增加了大量的陈述句,尤其是复句。[10]

现代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词汇、知识点的难易分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规律地分布。

三、恰当处理中外文化关系方面

《老乞大》、《朴通事》两部教材十分重视文化因素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大量介绍中国文化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课文里讲到“打水”这一话题时说,中国的井深,是砖砌的,男人打水,高丽井浅,是石头垒的,男子汉不打水,都是妇人打水。[11]再如:“我高丽人不惯吃湿面,咱们吃干的如何?”简单一句话就展现了两国不同的饮食习惯。

通过简短的自述或对话表现文化差异,把抽象的文化化为生动的语言,让文化差异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非常值得学习。

四、教材修订方面

《老乞大》和《朴通事》作为汉语教材在朝鲜被使用了很长时间,期间经历过多次修订。关辛秋认为重刊不应该是简单的重新誊写,而应是将原教材中一些经过历史变化了的内容或已经变化了的表述修改成当时通行的说法。[12]

他认为蒙语本修改、重刊的方法是先来北京找蒙古人重新确认。并向母语人逐句核准修订《老乞大》。这看起来是最笨的办法,但也是最踏实的办法。并呼吁现在编写、修订教材时,也应该像《老乞大》的重刊者一样严谨。

不但在修订过程中要去实际考察,力求贴近现实,就是在编写过程中,也要保证词汇、句式、思想的时效性,力求一段时间之后再根据现实变化情况进行重新修订。现在是个日新月异、变化神速的信息化时代,更应该注意教材重新修订的重要性。

《老乞大》和《朴通事》这两本教材不但为专家、学者研究元、明、清三个朝代我国的语言、历史、文化、文学、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史实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也为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汲取营养,借以滋润现代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实现不断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1][5]赵现琦.《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特色[J].现代语文,2009,(02).

[2]曾昭聪,《老乞大》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3]郭作飞,《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丛刊》简评[J].世界汉语教学,2005,(4).

[4]]张和生,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6]曾昭聪,《老乞大》等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语言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

[7]赵现琦.《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方面的特色[J].现代语文,2009,(2).

[8]程相文.《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J].汉语学习,2001,(4).

[9][11]程相文.《老乞大》和《朴通事》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发展史上的地位[J].汉语学习,2001,(4).

[10]于涛,解读古代汉语口语课本——《老乞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9).

[12]关辛秋,元以来一部多个语种版本的第二语言教材——三种文本《老乞大》教材编写特点分析[J].汉语学习,2004,(6).

参考文献:

第8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关键词:《艺术学概论》;学科设置;人文教育;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艺术学概论》是一门传统的艺术理论课程,也称《艺术概论》。它是研究艺术本体的构成及其一般规律,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学科,对艺术学各门类具有重要的勾连作用。因此,《艺术学概论》的课程设置,不仅对于艺术类院校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同时,普通高校或其它职业性院校也可把它作为一门选修课向全体学生开放,作为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

一、《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意义

《艺术学概论》的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性并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的活动。它把艺术作为教育内容,通过艺术知识、艺术现象、艺术精神等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艺术基本的概念,认清艺术与非艺术的基本界线,了解艺术的规律 ,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培养和谐健康的审美观并能激发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艺术素养,是高校艺术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毋庸讳言,因受长期的应试和实用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高校对《艺术学概论》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艺术教育成为教学内容的附属品而长期存在,艺术原理类课程的开设就更不可能了。许多高校的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艺术教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使《艺术学概论》的课程教学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人们往往又把艺术和实际利益联系起来,用艺术竞赛的方式来检验艺术教育的效果,忽略了学生的艺术情趣和艺术素质的培养,造就了大批的艺术“匠人”。

值得庆幸的是,大批有远见的艺术教育家一直在关注《艺术概论》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开设情况,有关部门也曾多次组织艺术理论界的资深专家编篡该课程教材 ,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艺术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极大地丰富了这门专业理论课的教材容量 ,同时也强化了它在艺术领域的指导性和基础性地位。同时,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已经采用了学分制教学,《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设置,不仅成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应该成为广大非艺术类高校学生的选修课之一。这就使《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考验,同时对其教材的编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之价值

《艺术学概论》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帮助学生认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同时通过揭示艺术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能够用于指导艺术实践,使其在艺术实践中“道”、“技”并举,在学习艺术理论的同时得到审美享受,受到艺术教育。

1、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

如果说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那审美就是艺术的核心本质。所谓审美,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的把握和领会,即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对审美客体中美的形象的发现、感知,或对崇高、滑稽等审美特征的认识和把握等。艺术家通过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把他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认识传达给观众。而观众也正是欣赏他的艺术作品时得到审美享受,受到艺术教育。艺术的审美的本质决定了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如法国人马塞尔・杜尚在1917年把一个小便器送进美国的一个展厅,名之曰《泉》,且被载入艺术史册。而杜尚本人却原是想揶揄美学的。法国著名画家森・方山也曾经讲过:“有一个在全世界巡展的艺术家,他展出的是四块卵石,上面撒点灰尘,这即是的所谓的‘观念艺术’,有人从旁走过,惊叹道:‘妙极了!’同样是这些人,当他们在沙滩上看到同样的东西时,却视而不见。我认为这很荒唐,令我想起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 [注:转引自王南溟著《观念之后:艺术与批评》,河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面对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导向,不加选择的照操照搬、简单嫁接等盲目接轨现象出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中。西方的各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流派的艺术形式被一些人照搬进来,用某位评论家的话说,我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就把西方近一百年的各种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在国内的艺术舞台上轮番上演了一遍。在这些形形的“艺术”形式中,从二十年多前有人开始在国内的展览馆搞“行为艺术”,到近几年出现的诸如某美院学生群裸、某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吃屎等荒唐的“艺术行为”,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对于某些极端者来说,他们早已把艺术的目的、艺术的作用以及艺术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曲解,他们的所谓的艺术行为实质上是对人类艺术的消解和亵渎。在某些所谓的“前卫艺术家”看来,“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可以乱搞”,反艺术也是艺术,艺术与非艺术已没有什么界限,找个环境再取个名目做什么都是艺术。到美术馆内洗脚、孵蛋是艺术,到公共厕所内体验蚊叮虫咬是艺术,人和畜生结婚是艺术,在猪身上写上文字进行是艺术,甚至有人有违人性地吃死婴也是艺术……凡此种种,稀奇古怪,混淆视听,令公众既迷茫又困惑。因此通过《艺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让学生重建艺术的审美本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会对各类艺术现象教学分析和把握,在当前就显得格外重要。

2、揭示“道、技”并举的艺术规律

如同传统哲学的“道”与“技”中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关系一样,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互相生发又互相影响。因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既来源于实践,又可对其后的艺术实践进行指导。《艺术学概论》所要阐明的艺术规律来自历史上的各种艺术实践。它不仅能够科学、详实地阐明艺术的本质,而且还可以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为我们揭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以及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艺术创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所以,艺术理论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艺术学概论》既具有科学、严密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如果说艺术实践是一艘轮船在大海上航行的话,那么艺术理论就好比是船上的舵、罗盘或者用于引路的塔灯,它能够指引船的航向,让船行得更稳也行得更远。无论是哪一位艺术家,不论他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在创作时,他总要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总要受到一定的艺术理论或者一定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回顾艺术史上的诸多名家,如中国的顾恺之、苏轼、董其昌、刘海粟、傅抱石,西方的席勒、贝多芬、安格尔、罗丹、莫奈等,他们都有各自明确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思想。他们的艺术理论无不受到前人艺术理论的影响,也影响了之后的很多人。即使历史上也有部分艺术家没有留下什么艺术理论,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创作时也遵循着一定的艺术规律。很难想象 ,一个理论知识溃乏、艺术思维混乱的人能够创作出惊世之作;也很难想象 ,一个对艺术实践一窍不通、只会啃书的“本本主义”者能提出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艺术理论来。因此,《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艺术学基础理论课程,能够通过古今中外各种艺术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归纳,系统、科学地探讨与阐述艺术的社会性本质、形象性本质、审美性本质以及情感性本质,帮助公众在形形的“艺术”现象面前辨别是非,而且还能够避免某些人因受到“伪艺术”或者“反艺术”思想的毒害而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举动。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艺术实践,其指导作用都是巨大的。

三、《艺术学概论》版本评述及编写建言

1、研究现状评析

随着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广泛开展与深入,《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艺术学基础理论课程早已在很多艺术院校或者艺术类专业学科中开展起来。据笔者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国内作为高校教材编辑、出版的《艺术学概论》或者《艺术概论》已不下数十种。将比较有影响力的七个版本的情况列表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近年来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设渐趋成熟,艺术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也晋入一个新的研究局面,如近年来出版的几种《艺术学概论》虽然是建立在既往《艺术概论》的框架之上,但在阐释上更加侧重于学理的深度,同时在方法论上也呈现出多元交错的端倪,体现了我国艺术学学科的逐步发展和《艺术学概论》教学的日趋规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而就总体而言,《艺术学概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完善。譬如,有的《艺术概论》在论述艺术的本质及其规律时往往是以某种单一的甚至僵化的方法论为指导,仅仅强调艺术的审美性和社会性。这些理论在论述传统的艺术现象还可以,但是面对当下缤纷复杂的各种现代艺术或者后现代艺术作品时,有时就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解释了。例如,王宏建的《艺术概论》在我国高等学校的使用率一直高居榜首,但是,就是这样一本广受欢迎的著作,大量的章节也照搬了他与袁宝林合编《美术概论》的原文,而只是将“美术”一词换成“艺术”,孙美兰、顾永芝的《艺术概论》借鉴了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的编写方式,在体例上以艺术的本体论来构建教材的理论体系,但老的艺术思维的影子依然存在。倒是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和南京艺术学院编、丁涛著《艺术概论》采取了一个新的角度阐述艺术的规律性,结构集中,简明扼要。杨琪著《艺术学概论》借鉴了西方艺术学理论对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行了阐释,其所总结的“首创――繁荣――衰亡”、“由渐进到断裂”、“否定之否定”的艺术规律,对艺术学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现象来说,有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2、编写建言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通用的《艺术概论》的教材编写一直借鉴西方艺术理论的研究框架,特别是苏联的模式。这样在阐述中国民族艺术的发展流变时不可避免会产生隔阂。其实,艺术其实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种人的自觉,也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主体心灵的介入。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受制于西方的理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中国古代的文论、诗论、画论、书论、琴论都很发达,形成了很有系统的品藻观,这都是古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经验总结。就此而言,台湾学者蒋勋撰写的《艺术概论》较有特色,他在解读艺术的规律时更重视的民族性的特定审美思维,而不是以一种发诸四海皆准的态度来分析问题。[注:参见蒋勋著《艺术概论》,三联书店,2000年版。]

对于《艺术概论》的编写,我们首先要坚持以民族艺术的特定个性为核心的原则,将中国艺术的个性放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加以考察,消除西方学科制度与我国固有的民族艺术之间的隔阂,建立起更科学、更完整的艺术理论的框架体系。

其次,《艺术学概论》作为一门课程,一方面体现了本体抽象思辨的理论特征,另一方面它又离不开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除了艺术史、文艺美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以外,一些交叉学科如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与其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仅仅依靠传统的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成果,以及依赖原有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艺术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地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不断地从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成果中吸取新的养分,才会有助于艺术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新形势下《艺术学概论》的编写,其重要特点就是在艺术学学科的整体构建中,将诸门类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与演绎,最终实现其本体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理论,应该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很多艺术理论都曾对艺术的发展作出过贡献。它们有的把着眼点放在艺术创作的主体,从唯心主义的角度了解艺术;有的把着眼点落在艺术作品的本体,从形式主义的角度解释艺术;还有的把理解艺术的着眼点放在艺术生成的社会环境,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艺术……它们固然都曾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艺术理论在面对各种复杂的艺术现象或艺术作品时,便不免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在进行艺术学理论研究时就要以开放、发展的态度看问题。在面对艺术的社会性,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及艺术的功能性的问题时,我们要适当地结合现当代新出现的一些艺术现象辩证地看待。(责任编辑:陈娟娟)

第9篇:写雨的现代诗范文

一、抓好油化服务

坚持“四共”方针,全力以赴搞好油化企业生产生活服务。

(一)突出保障4000万吨稳产

重点维护油田产能秩序,严厉打击偷盗油气和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整治产能区生产环境,加大违建和占压油气管线建筑拆除力度,消除外在安全隐患;保障油田勘探开采用地,协助做好占地、补偿等相关工作,为产能建设提供强力支持。

(二)服务石化项目顺利推进

大力支持120万吨乙烯改扩建、30万吨聚丙烯二期、千万吨炼油等项目按计划推进,确保年内建成投产。积极协助企业谋划争取“十二五”重点项目,力争在扩大炼油规模、推动石化延伸增值等方面有新进展。

(三)统筹和谐矿区与现代城市同步建设

支持创业大道升级、龙南医院扩建、商厦地区综合改造,促进矿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支持矿区开展综合治理。绿化生产区,美化居住区;支持创业城、石化会战园等居住新区建设和老居住区改造,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

二、抓好产业项目

深入实施“三百”行动计划,服务企业更好发展做优存量,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增量。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367个。建好“四大基地”和棚室经济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项目。推进旱田节灌和水田灌区项目,全力建好3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膜下滴灌和喷灌110万亩,力争粮食增产10%。着力打造四季青温泉果蔬、大同青提、红岗花卉等10个特色基地。加快建设6000吨提子醋等加工项目,大力推进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农超对接等服务配套项目,扩大棚室经济综合效益。深入推进养殖方式“三进三退”,新建改建牧场和小区140个,奶牛肉牛集中饲养率提高到70%。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长15%。建好立市龙头和战略新兴为重点的地方工业项目。加速推进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50万吨C综合利用等在建石化项目,谋划建设聚烯烃、合成橡胶、液态化工等延伸增值项目,拉长石化产业链条;全力推动沃尔沃乘用车生产基地项目尽快形成整车生产能力,跟进引建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启动建设低碳光伏产业园,同步开工电池切片、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等全产业链项目,大力推进忠旺铝材、福瑞邦生物制药、三峡风电等项目,带动战略新兴产业更快发展。全市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建好名企引领和高端业态为重点的服务业项目。坚持“随着城市进程走、迎着生活需求上、围着生产服务抓、跟着深度创意谋”,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新建续建服务业项目100个以上。加快建设唐人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和红星美凯龙、奥特莱斯等高端名店,带动形成城市商业商务和生活服务中心区,在满足市域需求的同时提升域外辐射带动能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加快建设北国之幻城、龙凤湿地公园、阿木塔风情园等旅游项目,引进北京秦龙等旅游企业。高水平办好第五届湿地旅游文化节,旅游总收入增长30%,打造全季、全域、全业和全民旅游的新格局:加快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华08国际石油资讯中心、黑鱼湖国际艺术村等文体项目,搞好大型场馆运营,推动发展创意设计、演出赛事、文博会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30%;加快建设金融产业园区等金融项目,使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5%;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园,扩大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动漫设计和软件开发等高附加值业务比重,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0户以上,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建好基础承载和产业关联为重点的园区项目。建好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为重点的科技项目。推动政研校企协同创新,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原字号”向“产业链”、“粗加工”向“高精尖”升级,建设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抓好高新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提升科技园、孵化器、中试平台等功能,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市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超过100项,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

三、抓好城乡建设

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夯实市政基础。1.推进新城开发老区改造。2.推进重点工程建设。3.推进新型村镇建设。4.推进生态环境建设。5.加强现代城市管理。

四、抓好民生实事

(一)群众在我们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继续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增加民生方面的专项支出,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百姓关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难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1.促进教育均衡。顺应群众期盼,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2.促进文化惠民。开展“百湖之春”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3.促进医疗优质。加快推进市妇女儿童医院、市三医院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乡镇和村医疗卫生条件,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全面加强“六个对接”,深入推进与国内外名院名医合作,重点建好远程会诊系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4.促进保障提标。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性支付比例达到90%和70%以上。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

(二)倾力办好十件民生具体实事

一是幼儿入园。二是市民出行。三是小区环境。四是农民看病。五是大学生和退转军人就业。六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七是中小企业融资。八是社会化养老。九是物业供热管理。十是群众文化休闲。

五、抓好社会管理

(一)突出重点人群服务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围绕“十类特殊人群”,全面推行“居住证”管理制度,实现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

(二)突出重点矛盾防范化解

围绕新形势下容易引发和影响社会安宁的征地拆迁、劳资矛盾、土地纠纷、文化冲突、违法犯罪、流动人口管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社会心态失衡、复杂场所整治、刑释解教人员继续教育等十个方面问题,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推进“百项服务”进社区,全面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强化互联网安全监管,依法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三)突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围绕食品、药品、交通、建筑市场、消防、生产、校园、矿区等“领域”安全。着力增强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集中开展饮水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专项治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推进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智能化监管水平,确保社会平安和谐。

六、抓好改革开放

(一)推进重点改革

以组建文化体育旅游集团为牵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做好县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为切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放事权、创新审批方式为突破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平稳完成新一轮岗位聘用为着力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二)扩大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