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道德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建设论文

第1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首先,企业应该要着重于加强企业员工的三观教育,加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的教育,指引企业干部员工以认真的姿态来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断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鼓励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其次,企业也要加强关注员工的思想道德,重视企业职工的各方面的道德的建设,努力宣传企业职工的三德教育,让企业职工在企业里严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发挥社会公德,在家里传播家庭美德,有助于企业职工家庭的温馨,确保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支持企业员工的集体主义思想,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是约束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也是对法律法规的一些补充。一个企业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与职工的道德建设是分不开的,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要求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因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本身会存在一些缺陷,而且企业职工对于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会有错误的理解,那么员工的职业道德可能会存在偏差,如果出现了类似问题就会破坏企业塑造的良好文化形象,那么会约束企业的经济发展,这就看出了道德体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有效结合企业的日常管理和道德建设,促进企业思想道德的建设

首先,要把企业职工道德的建设和企业的日常管理有机结合,认真地实施起来,让企业的思想道德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的思想道德的有效落实。众所周知,企业的目的就是发展生产与运营产品,进而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能够促使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发展生产、运营产品实际上而言,就是加强企业员工的管理。企业加强企业员工管理的主要动力,就是加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

其次,是要联系企业自身的现实发展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方向的职工道德要求,严格落实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企业要经常展开将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中心的活动,努力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教育他们要守法懂法,让他们树立起依法运营的道德意识,通过这样,才有助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思想道德的建设和法律法规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调节的,从法律的属性考虑而言,法律是具有一种强制性的特征,而这个思想道德的建设体系恰好需要依赖这种强制性,来促使企业的思想道德的建设。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是企业经济发展必要的要求,当然这也能显示出企业的软实力,需要企业职工的自我约束与规范,才有助于企业的道德建设的实施。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但要发挥思想道德的指引与感染功能,而且还要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使其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三、有机结合企业思想道德的教育和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感染力

企业文化又能够说成是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或者是组织的观点等都构成的独特文化象征,是企业自己创造的具有企业特征的各种文化的相加。企业文化的中心任务就是加强企业自身的吸引力,能够让企业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发展氛围。在广义上而言,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增强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有助于促使企业的文化建设的有效落实,企业文化的健全也会促使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更好开展。因此,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可以利用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将企业当作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创建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和谐环境。要把企业的良好思想品质和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设有效融合起来,促进企业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打造自身的良好品质,塑造企业较好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于企业有着诸多巨大的功能与作用,其作用主要有导向、凝聚、激励、协调、约束、美化和品牌等,正是因为其诸多的作用,才使企业文化得到企业管理的重视和持续建设。

四、建立健全企业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的道德建设的检查要求。要在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的宣传指引、执行方式等角度来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要求,而且在一定时间内依据规定再次实施检查。

其次是要建立奖惩体系,可以结合行政、教育等各种可行措施,来促进考核和奖惩体系的有效落实,而且定期展开考核的检查。在企业职工的职业考核中,要将思想道德的考察带入职工岗位的考察之中。

第2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一、企业在营销道德缺失的表现

1.利用消费者的盲目消费,虚假信息欺诈消费者

由于个体消费者无法拥有比较充分的商品知识,在消费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在产品技术复杂,产品型号、规格多样化的情况下,是消费者越来越依赖企业提供的信息,而有的企业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一些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获得不义之财,主要表现为:虚假广告和欺诈性促销;滥用质量标志;夸大量或质的包装等。

2.纵容炫耀式消费,获取暴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富足,一些消费者,尤其是高收入阶层,他们的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膨胀。他们购买商品过度注重价格,无论进行什么消费都追求豪华、高档、名牌,而不注重实际效用,使许多消费变成了一种单纯用来装门面、显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符号。一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花公款消费出手阔绰,一桌宴席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办公楼、招待所越修越气派,小轿车越坐越豪华,会议用品越来越高档。正是在这种公款消费和大款消费的带动下,导致社会上奢靡浮华之风不断滋长。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不是正确地引导消费者,而是推波助澜,纵容其发展。

3.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满足消费者的成瘾消费,

成瘾消费是一种对产品或服务在心里上的依赖,虽然把成瘾与相等,但实际上任何一种产品或服务,当依赖他们来缓解某种需要的程度达到极致时,都可能上瘾。对消费者的安全不顾。仍在加大营销力度,鼓励消费者多消费。以至于每年死于吸烟、酒精、车祸的人有增无减。特别是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网络公司仍在大肆宣传,已成为严重的道德缺失。

4.不关心消费者的长远利益,鼓励守旧式消费

当前,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生活领域,都存在着一些墨守成规、陈旧落后的消费方式。有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因思想保守,不思进取,或者以缺乏资金为由,或者以“节约”为名,对那些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老设备讲究“能用则用,能省则省”,舍不得进行技术更新改造。这种生产消费方式已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在生活消费领域,有些家庭只计算购买耐用消费品的一次性开销账,不算经常性的耗电耗水账,宁肯浪费大量水电,也舍不得淘汰那些老掉牙的电器水具。诸如此类陈旧落后的消费方式,违背科学规律和时代潮流,是导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加强企业营销道德建设

1.树立社会营销观念,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社会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在于确定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与利益。比竞争者更有效的是消费者满意,同时增进消费者与社会福利。这与市场营销观念有本质的区别。市场营销观念的中心是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实现企业的目标。纵观世界上的百年不衰的企业,他们都有超越利益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就是把人的价值置于我的价值之上,把企业的价值置于企业的利润之上。

2.确立营销道德的基本规范,杜绝不正当营销手段

营销道德的基本规范应是公平、自愿、诚实和信用。公平是指买卖双方在交易中要等价交换、互惠互利;自愿是指买卖双方应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交易活动,而不能强买强卖;诚实是指买卖双方应互通真实信息,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信用是指买卖双方应信守诺言,遵从合约。3.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进步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所处社会的福利必须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是市场营销道德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营销的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要求。企业应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营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既要重视企业的经济产出又要重视企业的社会产出,力求两者均衡地扩大,使企业成为社会进步的工具。

4.强化营销道德信念,造就具有高尚营销道德的队伍

道德信念是企业及其员工对某种营销道德规范、原则和理想的正确性深信不疑,以及履行这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它是一种主观的道德评价,主要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培育良好的道德信念,能够促进员工产生强烈的道德自立、自律意识,为企业营销道德的内化提供精神动力。

5.将道德标准融入企业控制系统中,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企业在不断追求自我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承担起对消费者、对整个社会的一份道义上的责任。企业生产经营的专业性很强,应该说,在对产品及提供服务的认识上,企业与普通消费者永远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对于产品及服务质量和性能的认识终究也不会超过生产经营者本身。所以,在杜绝营销不道德行为的问题上,企业自律是根本。

6.认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培养更多的理性消费者

第3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舞弊;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但近两年是会计准则的变更阶段,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问题更加突出。2007年是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个年份,上市公司年报是全面执行新准则的首份年度报告,其年报工作要求高、事项多、难度大、责任重。其中涉及到追溯调整或者其他方面的操作,如果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那么在转型期间的会计造假等现象所造成的经济后果就会更加严重。伴随经济持续发展,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再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天津磁卡会计舞弊案

2005年10月10日,天津磁卡被舞弊研究中心撰文指控涉嫌操纵现金流虚构巨额非经常性损益,10月19日该公司公告称证监会已正式立案调查。

天津磁卡在2005年9月7日公告中称:研发基地一期建设总用地512.34亩,总投资103,896万元;2005年3月25日,公司与中贸源签订总价款为431,972,300元的《设备采购合同》,2005年6月30日,公司向中贸源预付了5.2亿元设备采购款及原材料采购款。总价值只有4.3亿元,就预付5.2亿元,且如此巨额工程设备不自己招标采购,反而委托一家背景不明公司操作,这只能说明这5.2亿元实际是在空转,也就是天津磁卡并没有真实收到5.2亿元的售房款,也没有真实支付5.2亿元的设备款,而是在银行的配合下做出的虚假现金流;实际上,2003年度收回的关联方欠款5.3亿元以及后面支付印刷厂6.3亿元也怀疑涉嫌资金空转,以此转回巨额的减值准备,如果是这样,则其2003年、2004年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都是虚假的。

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存入专用账户中,做到专款专用。不少上市公司在募集资金的时候虚报项目所需经费;募集到资金后名义上还挂在账户上,但早已秘密转出到账外;或者将改存款质押套取贷款;或者虚报募集资金的使用金额和使用范围。

二、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现实危害

由天津磁卡会计舞弊案应该引发人们再次思考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其将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现实危害。

1、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近年来,造假账、虚列资产权益等现象较为严重,并且出现了贪污、漏税等严重问题,这都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2、影响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会计的目的就是真实公允地反映经济经营状况,而国家宏观调控便依赖于报表等会计成果,认为其反映的经营与资产列报是合理的,并做出宏观的经济决策。但是,在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条件下,会计结论的可信度受到威胁,更何谈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呢?

3、侵害投资者利益。此种危害在上市公司中更为明显。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会使得会计工作丧失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为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虚假的会计报告与验资报告,从而欺骗投资者,侵害其利益。

三、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成因

第4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一)医院会计人员对职业道德建设没有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些会计人员并未对其所处的职业予以高度的重视,缺乏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目标,对本身职业规范没有清醒的认识,常根据自身习惯办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职业道德的淡泊使得会计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对整个医院的经济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二)医院会计水平偏低,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和意识

部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偏低,不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由于信息的飞速发展,信息呈爆炸趋势泛滥,知识不断地更新,旧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渐渐地呈现知识老化和缺乏的状况,一些会计人员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主动去探索,往往一错再错,不能胜任会计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另外,部分人员对自身的会计工作不熟悉,导致了工作效率的缺失,对会计岗位的职业道德标准有所降低。

(三)医院会计人员放弃原则,明知故犯

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业之便,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中谋取私利,漠视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这种铤而走险的做法,无疑违背了会计人员从业中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部分人员没有履行好监督的原则,在利益的驱使下,隐瞒事实,并且进行人为的平账,严重违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危害性是极大的。首先,医疗事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业其政策决断对百姓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影响。而医院会计的任务是为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对未来发展决策做出相关的判断。判断的准确程度取决于会计信息的完整全面真实,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丧失势必造成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决策的失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其次,医院会计行为不仅关乎个人声誉和医院水平,更是对国家社会风气的污染。医院会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将不合理的支出合理化,助长了医院管理的腐败风气,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所以,加强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是加强医院内部的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二、加强医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建设

没有具体从制度上设立对职业道德准则规范的标准,医院的经济管理和财务制度的建设便没有了参考标准。制度的建设为医院会计人员提供了职责标准、程序和操作方法上的规范。就目前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中的各种问题来看,会计规章制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责任制的设立,将财务内部分工的明确化与制约化,将重大资产的处置和调度呈现在更加透明的监督中,减少了因制度不全而存在的道德建设问题。

(二)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净化

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分子,医院会计人员的思想形成受到全体社会风气的极大影响。净化社会风气,必然能改变医院会计人员思想上的不足。社会风气的净化作为一项大工程,需要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努力。政府要从根本上加大教育宣传的力度,让人们认识到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必要性,让整个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氛围。

(三)加强对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根本途径。会计管理部门通过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深化他们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提高医院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此外,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医院会计人员的知识加以补充和更新,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增强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加强医院内部对会计人员的领导和监督

医院相关负责人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会计人员的平时生活,积极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上的各种难题,做好思想监督,减少职业道德缺失的可能性。相关负责人应定期检查会计人员的在岗工作情况,对于职业道德建设有利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和赞扬,对于存在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应加以严厉的批评并督促其改正,必要时也可以运用一定的法律手段。

(五)升华职业道德精神

第5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特征核心价值论文关键词:社会转型农村特征核心价值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社会发生了深层的变革和快速的转型。在某种意义上说,今天中国农村的个别地区大都具有了一些“现代性”甚至“后现代性”的生活元素。与之相应,农村人口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也因而有了很大的变化。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不仅使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在农村地区进行核心价值建设也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型与变革之中,必须重视农村成员经济自救与道德建设的结合,以保证农村社会的健康转型和全面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认清农村基本特征,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促进社会道德建设,以文明科学的现实生活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

(一)农村社会成份的混合性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运行机制的深层变革加剧了中国农村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从社会形态上看,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农村社会的转变;从个体劳动者的角度看,是从传统的依附于土地的“农民”向现代的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的转变。三十年来,这种社会经济转型的量和质的积累,使广义上的中国农村成为一个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具有多种经济成份和社会元素并存的混合体。

整体上说,中国既有东南沿海地区较为现代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又有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在同一农村地区,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农村社会劳动力的构成等生产和生活要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应,其经济成分、所有制形式、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成份也就愈加复杂。甚至在同一个村庄,在不同的生产者那里,其经济形式、生产和经营方式和水平也都可能大相迥异。

显然,不论是宏观上还是微观上,当代中国农村的一个最大特点即是其社会生活和经济元素愈来愈具有强烈的混合性。

(二)农村社会成员个体属性的模糊性

身份认同的危机是当代工业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随着正在加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量传统农村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于城市。由于现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即使他们已经在城市中扎下了根,但在心理上和现实处境上他们仍然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农民”。加之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还有一部分农民在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之间频繁地往返,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农民”和“农民工”、农业和工业之间不断地改变身份。这些都造成了“农民”的社会属性变得更为复杂和模糊,他们亦工亦农亦商亦城亦乡,但受制于现实的社会经济原因,他们又仿佛非工非农非商非城非乡。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正在变成一个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水平的混合体,农村中的每一个劳动者都成为一个社会属性相对复杂的个体,身份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造成他们对自己个体属性的认识模糊。“我是谁”已经成为许多农民工心理上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惑,造成了他们对自身主体价值的怀疑。在他们的生活方式选择中:一方面是心中对都市文明的向往,是对身份逐渐改变的喜悦;另一方面又有着对自己未来不确定的不安。正是由于对陌生的现代道德的仿徨和恐惧、向往和模仿,也造成了他们在情感选择方面的徘徊。

由于他们在就业、医疗、子女求学等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市民”待遇,使许多人有着一种社会边缘人的心理,或者自我边缘于城市主体社会。这不仅容易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也影响到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事实上,与经济问题一样,今天农民工身份的模糊性间题已经成为困惑和影响农民工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农村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信息来源渠道的丰富性、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传播内容的复杂性。

第一,随着农村人口在城市和乡村、沿海和内地之间的频繁往返,重商主义、市场经济和都市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曾经相对简单、纯朴的农村社会和文化生活,影响了传统农村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及其原则;第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相对普及,使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他们对一些事情有了不同于传统的看法。由于有了一定的法制观念,他们基本明白自己的权利,并知道得到这种权利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敢于主张这种权利;第三,以电话和电视为代表的现代通讯手段和信息传媒为农村社会造就了一个异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通过影响力和受众面越来越大的卫星电视和网络的力量,国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和新闻节目,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曾经闭塞的农村,西方政治形态、西方社会文化思潮也对农村和农民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力;第四,传统的封建迷信内容往往以新的形式、以科学的面目在农村得到继续传播,甚至有时在一些地区造成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纷繁复杂或光怪陆离的多元文化,解决它们对农村人口造成的精神困惑和道德建设上的干扰,是在农村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有公共图书馆,有各种免费的公益讲座和讨论,可以有助于人们对各种社会思潮内涵的认识。但是,由于农村的具体情况,有些人不仅不能正确吸收其中的有益因素,甚至可能因为对其内容良秀不分而影响到广大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也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农村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农村劳动者个体身份的不断改变,一方面造成了他们面临着自己既不是农民也不是市民的身份认同的困惑,并因之造成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挫折和人格分裂;另一方面,他们又因受到工业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对传统社会冲击的影响,而日渐动摇自己长期以来从父辈那里继承和习惯了的根深蒂固的道德信念。在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思维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农业社会已经被打上现代都市生活的重重痕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因之带有了浓厚的重商主义特点,长期融于农村生活之中的生活方式不仅有了明显改变,甚至也因打工者的不断返乡而融人了学者所言的后现代社会的某些道德观念,从而造成农村和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的多元性。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众多的农村人口在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也正在进行着一次巨大的变革。这造成了中国农村深受现代思潮和现代风尚的多重影响,这种变革又反过来促进了农村社会成员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由于农村经济成份的混合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其相应的道德选择和生活方式也因之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都多元地存于现实的农村生活之中。在当前农村社会中,这种艰难的取舍和多元的共存、这种道德生活的复杂性、变动性和混合性,反映的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道德选择的困境,事实上,其背后的根源仍然是经济因素和社会角色面临转换时的激动与焦虑。

第6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 西方道德文化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师德建设的成败决定着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的存在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教师发展的目的、手段、内容、表现,教师是由文化构成的有机体。”[1]因此,文化或道德文化是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文化景观来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和西方道德文化构成了当代中国道德文化的基本格局。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元并存的道德文化,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建设就是以为指导,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同时积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据此,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价值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为历史底蕴,以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外来资源,并使其融合互动而开创新的师德文明。

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价值主导

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伦理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华优秀道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升华,也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文化的直接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在当代中国多元的道德文化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和导向作用。从道德内容而言,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包括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核心、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五爱的基本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四个方面;从道德体系建设来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国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从道德建设目标来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着力于培育“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直接现实的思想文化资源,并且起着价值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主题是以道德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改革既定的道德文化观念中一切不适合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分,努力实现道德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价值主导,不仅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而且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特质。在社会发生重大变迁之际,“往往是以新的政治文明为其鸣锣开道,并由此开创新的道德文明”。[2]民主和法制、平等和正义、权利和义务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伦理道德的共同范畴。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在内容上,要求教师树立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意识、平等与正义精神和权利与义务意识等。2001年9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质来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在内容上,则要求教师拥有积极的竞争进取品质、公平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

二、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历史底蕴

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在世代传承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族道德文化的根底,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内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精华。从道德的历史继承性来看,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过去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文化哲学来看,文化的传承性是文化自身的自我扬弃或辩证否定过程。无疑,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也必然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如果抛弃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在方法上就犯全盘否定的错误,其结果会导致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就是中华民族优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正确处理好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与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关系,是当代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华传统道德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国同构的历史产物,具有显著的历史局限性,是一个具有民主性精华和封建性糟粕并存的矛盾文化体系。因此,对待民族传统道德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又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以为指导,坚持辩证否定的哲学观和批判继承的原则,合理解析其精华和糟粕,并将传统道德的精华有机地融入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内容博大精深,意蕴深奥。当代伦理学家罗国杰认为,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主要有:“强调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推崇仁爱原则,强调‘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及“重视修养践履,强调道德的主体能动作用”。[3]从此出发可衍生出谦虚谨慎、爱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尊老爱幼等德目。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最为直接、关键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可见,批判继承和弘扬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资源。

三、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外来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对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建设来说,最为紧要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好道德建设中的本土意识和世界眼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在全球化时代,一个民族是不能离开与其他民族、与国家社会、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而独立发展的,共生与和平将成为文化交往中的重要价值准则。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4]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情怀,自觉地把中国的道德建设同世界道德文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世界道德文明发展的高度来思考中国的道德建设。因此,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就要在批判继承本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基础上,积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或优秀成果,并融入到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中,以体现世界道德文明发展新气象。积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应然要求。

西方文化是指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且以基督教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欧美文化。从总体上看,中华文化是以道德为本位的伦理型文化,其价值取向求“善”,比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哲理型文化,其价值取向是求“真”,比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的理想境界。从道德层面上看,儒家道德文化重谦和,西方道德文化重竞争;儒家道德文化以整体为本位,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儒家道德文化强调重义轻利,西方道德文化主张利即义。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当代西方道德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可见,西方道德文化与中华道德文化具有质的差异,两者形成互补的优势。正义、功利、竞争、独立,以及自由、平等、博爱及人权等都是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固有德目或道德规范。西方有意志主义伦理学、生命哲学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人道主义伦理学、情感主义伦理学及功利主义伦理学等众多的伦理学派或伦理思潮,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或真理性的颗粒。积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剔除其糟粕,以充实本民族的道德文化,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提供可供借鉴和启发的思想文化资源。

四、结语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师德建设,要立足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现实,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传统,吸收人类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道德文化成果,加以融会贯通、综合创新,从而使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西方道德文化之间保持一种张力,创造出既不属于古代又不属于西方,既包含有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又富有现代性的道德价值取向,体现出我们时代根本精神的新的师德境界。

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和西方优秀道德文化三维度,建设高职院校师德具有重要意义。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价值主导,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坚持批判继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才能彰显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传统性和历史性;坚持积极汲取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显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开放性和世界性。可见,从道德文化视角,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从而使高职院校师德内涵体现出先进性与时代性、传统性与历史性、开放性与世界性之统一的理论特色。

参考文献:

[1]龙宝新.教师教育文化创新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7.

[2]翁世平.简析政治文明与道德的相融互动.道德与文明,2002,5.

[3]罗国杰.罗国杰文集(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234-240.

第7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U4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2)02-0040-09

无论按景观生态学者将城市景观空间分为“块状一廊带一基质”还是将城市意象分为“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性建筑物”,道路景观对城市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座城市的灵魂——历史文脉、价值追求、城市个性都会反映在这座城市的景观形态中。由于人们进入城市通常是从道路切入的,所以城市道路景观形态对城市形象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我们提出城市道路景观需要强化文化自觉时:这个“文化”首先指的就是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城市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态文化;这个“自觉”则是指要以这些文化来作为我们的城市道路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将这抽象的精神文化转化为可视的、具化的道路空间形态,融入城市街道景观中。因此,如果承认中华民族有优良的民族文化,每个城市所处的地域有它特有的地域文化,那么中国的每座城市的道路就理应有它的景观特点,而非“千街一面”、“万路同景”。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城市道路在景观建设中追求的应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道路景观的“异”,而非“同”。

一、古今中外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古今中外,凡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文明体,均可以从其道路的景观形态中去发现其特有的文化价值内涵。

1.古代道路景观中的精神文化

(1)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的表现

中国古代文化在道路景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具体表现在御道、官道(驿道)和神道上。

御道古人认为人有尊卑贵贱之分,皇帝是天子,位处万人之上。这种思想反映在建筑空间上就是“高为尊、低为卑,中为尊、侧为卑”,表现在道路建设上就是皇帝通行的御道必定位处道路的中央。如东汉的都城洛阳的御街、宋代东京开封的御街都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王尊民卑的道路空间形态。

秦代驰道也是如此。据载,秦驰道“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所谓“三丈而树”是指处于五十步驰道中央的三丈路面,“惟皇帝得行”,“诸候有制得行驰道中者行旁道,无得行中央三丈”。所以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反映在道路景观上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御道在空间形态上分为三:中央部分高于两侧,道中是皇帝的行道,道侧是百姓走的。

驿道反映在驿道上的道路景观主要有牌坊和亭。通过牌坊形成的道路景观,表达当时社会所弘扬的思想价值与伦理道德,能产生极大的文化氛围营建效果。而亭则是古人为表达情感和休憩在道路两侧建的建筑空间景观,是道路的一种附属物,而非仅是园林建筑。

牌坊。在道路中央树起标榜“仁义礼智信”等价值取向的牌坊,就是道路景观对古代伦理价值的自觉宣扬。安徽歙县棠樾村的自东北向西南巍然排列、气势非凡的七座牌坊群景观,分别宣传扬的是“智、孝、节、善、慈”等古代中国的主流价值文化;福建诏安南诏七座石牌坊群,分别弘扬的是“廉、忠、寿、善、智”等道德价值。这些牌坊都成为古代中国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宣扬的思想文化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

亭。亭也是古代中国道路重要景观。它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古代中国人分、离、送、别时的一种礼节行为表达。古代中国道路上的这种建筑,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道路空间景观。对道路两旁建立的这种特殊建筑专门投入资金和劳动力,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情。亭分长亭和短亭——其设置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代文献中对亭的解读很多,如“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亭,留也”,“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均与道路上的分别、停留有关。李白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有:“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等等。

神道神道也是君本政治在道路上的体现。最初神道是为帝王和有着卓越功勋的武将的陵墓兴建的,后专为帝王陵墓兴建。神道的华表、翁仲、翼马等均是中国君主政治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目前留有遗迹的神道有许多:唐乾陵神道,宋陵(巩义)神道,明十三陵神道,清东陵神道等,都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礼制文化与艺术特点。

(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道路景观上的表现

古希腊道路 古希腊重要的道路都是连系神庙和广场通道。从政治文化来讲,古希腊的城市空间形态主要由城市广场、神庙和城市道路来表达。“广场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城市民主精神”,“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因此,神庙和城市广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且宽敞、美丽。而这种宽阔、美丽的城市道路是由古希腊政治文化所反映的。

古罗马大道景观

古罗马的凯旋门斗兽场反映的是古罗马的尚武文化。热衷于武力征服和感官享受的罗马人在思想价值取向上一是崇尚武力,二是追求享受。前者导致它为了征服其他民族,修了8万多公里适合于战车行驶和骑兵运行的罗马军用大道,使古罗马城区遍布适合罗马军团通行的城市带形空间——军用大道,以及数以百计的凯旋门;后者导致它修建了许多洗浴场和规模宏大的斗兽场。

为了炫耀武功,罗马帝国还修建了众多的凯旋门矗立于道路中央,如提图斯凯旋门、君士坦丁凯旋门等,这些纪功碑式建筑遍布环地中海区域罗马帝国的版图内,成了古罗马大道上的重要景观。

2.近现代国外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价值取向

进人近现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通过道路景观的打造来展示国家与城市的精神文化并无变化。

华盛顿林荫道——景观形态蕴含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思想价值。以空间形态来表达政治内涵是华盛顿城市空间最大特点之一。经过160多年的完善与建设,今天的华盛顿林荫道已由当初的“L”形发展成了“十”字形,其景观形态融入了更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华盛顿林荫道的核心景观是华盛顿纪念碑,它的东面是国会山,西面是林肯纪念堂,北面是白宫,南面是杰弗逊纪念堂。这种景观形态,至少表达了四种景观文化内涵:一是用城市带形景观语言告诉人们,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居中心地域的是华盛顿纪念碑,华盛顿主持制定的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体为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而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则体现了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精神,这些都是美国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二是美国是一个承袭西方文化的国家——华盛顿纪念碑造型为方尖碑,方尖碑源于埃及,它模拟太阳金色的光芒而创作,是古埃及太阳神“拉”的化身,今天,从圣彼德大教堂到圣母百花大教堂,从协和广场到万神殿,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莫斯科,凡西方文化覆盖之地都矗立着代表着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和美学意义的方尖碑,方尖碑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一种符号;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座落在从国会山到林肯纪念堂的东西中轴线上,是世界最高的方尖碑,也是哥伦比亚特区的最高建筑,这隐喻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推崇的政治文化价值的“崇高”。三是道路景观的意识形态性,除上述景观内涵意识形态外,靠华盛顿林荫道周边分别有以“自由墙”形式展示的二战纪念碑,有以“Freedom is notfree”题词的韩战纪念碑和碑体呈V形、好像“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的越战纪念碑,这些都表现出具有美国特色的、强烈的意识形态性。四是道路的生态文化性,华盛顿林荫道从它开始规划建设那天起,其设计者A.J.Dawning就确立了它的周边绿化植物是采纳“在华盛顿地区气候条件下适宜生长的所有树种的集合”,因此华盛顿林荫道没有更多昂贵的非本地树种,它的绿化是仿自然的生态景观绿化。

香榭丽舍大街——法兰西民族性格的带形空间展示。香榭丽舍大街(下称“香街”)取自希腊神话“神话中的仙景”之意,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香街位于卢浮宫前的协和广场、凯旋门和大凯旋门的东西中轴线上,横贯巴黎8区,宽约70米,全长约1800米。其人气、名气、财气和文化之气在全球很难找到能与其比肩的。香街集历史文脉、时尚文化、人文底蕴于一体。从历史文脉来讲,它出身“贵族”——由凡尔塞宫的风景设计师Le Notre于17世纪中叶设计,三百多年来,从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到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上演了无数影响法兰西、欧洲乃至世界的人间悲喜剧!香榭丽舍一侧,大宫和小宫留下了法国曾经有过的荣华富贵;从时尚文化来讲,香街引领世界最时尚的消费品牌文化,从LouisVuitton到Starbueks,从Pierre Cardin到Versace,从Mercedes-Benz到Citroen,从PATHE到MGM,从Maxim’s到Fouquet’s,从Lido到Planet Hollywood……所有世界著名的品牌一应群聚香街;从人文底蕴来说,从大仲马到小仲马,从巴尔扎克到司汤达,享誉全球的世界级大文豪的文学名著中,我们都能看到对香街雍荣、高雅、富贵、繁华的描写……

如果说法国人的“浪漫”可以在充满风情的塞纳河两岸的绚丽景观上体现,那么,香街的景观则体现了法国人的“傲慢”——香街是法兰西民族性格和法国文化的空间景观展示。

世纪大道——上海开放精神的体现。如果外滩那些万国建筑的建筑立面及沿街栏杆、灯饰、躺椅等附属设施的西化风格,代表的是旧上海殖民地文化的道路景观的话,那么,浦东世纪大道就是今天上海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所展示的道路景观。这条由法国Sommer ist—De Fance设计的“东方香榭丽舍大道”的景观路,西起东方明珠,东至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全长约5.5公里,宽100米。世纪大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对100米宽的道路采用了非对称的横断剖面设计,延伸宽达30米的步行林荫道,通过以‘时间’为主题的雕塑展示及纪念性标志物营造壮观的场面……”世纪大道在景观表现上通过“东方之光”、“世纪辰光”、“五行”等雕塑来充分展示道路景观中的中国文化元素。但由于存在交通、景观与人之间处理的诸多方面问题,也遭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中西文化及设计思想上存在冲突”、“城市肌理遭到破坏”、“步行林荫道设计生硬”等。还有学者专门将法国的香街与世纪大道进行了从汽车交通、轨道交通、步行交通、景观等多方面的比较,结果,“东方香街”各方面都远逊色于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这正说明了道路景观的美需要历史沉淀和人文精神支撑,而对国家、地域文化的了解,并非西方一流景观设计所就一定能完全胜任的。

但直接采用招标的方式来吸引国际一流景观公司对中国的道路景观进行设计,如没有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说世纪大道是改革开放精神的体现是恰如其实的。

二、城市道路景观建设需要强化文化自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经典的、享誉世界的城市景观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历史文脉,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二是有精神文化内涵,如华盛顿林荫道;三是能反映一定历史时代政治伦理和文化,如古代中国的御道、神道,当今的世纪大道;四是具有生态意义的道路,如华盛顿林荫道。这四方面的特点都可以浓缩为今天我们统称的“文化”。今天,在全国各地正大规模开展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时,要想真正建设出经典的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创造出生活与精神宜居的城市,就必须自觉地将文化内涵融入城市道路的景观建设之中。换言之,就是要把城市的经典道路景观当作文化工程来做,要自觉地将国家的、地域的、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城市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源于建设思想上缺乏文化自觉

强调城市道路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并不是要不分古、今、中、外地重拾过去几千年来世界各国道路景观的原貌,也不是一概否定西方发达国家道路景观建设的优良成果,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摒弃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君本”、“尚武”精神和“物本”的价值取向,克服一百多年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美本”价值取向——片面强调华而不实的“美”的弊端,用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城市建设——以适宜人的居住、有益人的成长、反映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求等,作为根本出发点来进行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

目前在城市道路建设与整治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例如:

在道路带状走势上,更多注重的是所谓点、线、面的规范、整洁,强化的是能给人以流畅韵律的道路视觉景观美,而较少考虑这种外在形式美应蕴含的人文内涵;

在道路整治上注重的是“令人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景观,而对城市道路景观应给市民带来的熟悉感、亲和力和亲近感方面表现乏力;

在道路绿化方面特别注重的是“四季有花”,着眼于花团锦簇等视觉景观效果,而通过道路绿化品种的选择表达特有的人文精神、价值追求较少,通过绿化品种的选择来降低污染、调节气候、净化空气达到相应的生态效果也研究不够;

在“道路质量提升”上,常常表现为不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片面以提高道路造价、档次来尽显豪华,而忽略了研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品质;

所有这些“不仅未能彰显城市精神、凝聚城市人气、强化城市文化资本、提升城市影响力,反而因为崇洋导致新的‘丧魂失魄’,甚至成为笑柄”。

我们认为,上述一切道路景观品质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欠佳相关。而强化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文化自觉,是克服上述现象的思想基础。遵循文化自觉的道路景观建设,应确立四大基本原则。

2.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的文化自觉四原则

道路景观建设强调的文化自觉,是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化,是有地域特点的文化,是和而不同的文化。她与科学技术是相反相成的,科技在质和量上,其标准强调的是与国际接轨,而景观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她追求的是道路景观形态的“异”,避免“千城一面”、“万街同景”。

(1)重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的原则

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文化自信。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处于“劣势”国家的文化如果不建立应有的文化自信,就可能失去“文化的自我”,甚至以“西方文化的认同来界定中国文化的认同”。一个在文化上自轻自贱的民族,不仅得不到其他民族的尊敬,同时也得不到“洋”和“外”的民族与国家的尊敬,更违背了《联合国》“充分尊重人民文化”的精神。因此,城市建设的文化自觉的前提,首先是建立文化自信,并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上,确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确立,绕不开文化传统的把握,而对传统的真正忠诚并不在于单纯的保持传统,而是在于维护传统的连续性。就道路景观而言,首先需要尊重传统优良文化的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因此,文化自觉就需要从审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景观审美心理与审美习惯中,去区分中西审美心理与习惯的异同,并把握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内在联系,逐渐建立起一套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内涵到表现形式的中国道路景观体系,并最终实现以中国城市道路空间景观形态的特征来表现中国特色的城市景观。

(2)强化地域文化特点的原则

经济的全球化不能代替文化的多元化与地域化。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这个民族所处地域的文化都不仅仅只属于这个民族本身,同时也应属于全人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并没有资格来否定他自身的文化和他所处之地的地域的文化。相反,他倒有责任弘扬、提升他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此来繁荣世界文化。而道路景观上确立强化地域文化原则,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所在地道路景观中,可以产生三方面的积极效果:

一是凸显地域景观特色,增强城市的个性品质。这就可以杜绝或减少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被人们所不齿、甚至遭人唾弃的“万街同貌”弊端。

二是可以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本地市民对街道的景观形态有一种亲切感、归属感,使南来北往的旅游客人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街道景观的新奇感,体察到祖国的文化多样性,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表现了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可以实现由道路景观建设向文化建设甚至社会建设升跃,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是可使道路路域生态环境优化。不同的地域经过自然生态的选择,往往都会形成最适宜于这个地域生长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往往又被当地人所推崇并人格化,形成具有地域意义的“市树”、“市花”、“市鸟”之类的动植物,把这些具有本地生态特色的动植物作为道路绿化的主要植物、街道小品的表现物,既在景观上体现了特色,又对生态环境建设有积极意义。

(3)时代精神原则

人是时代的产物,人不能超越时代正如人的身体不能超越他的皮肤。作为人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当然也不能不带有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记。正如丹纳所说:文化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与周围的风俗”。所谓“好”与“差”不在于是不是有那个时代印记,而在于这个印记是否真实地、准确地把握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今日中国最强劲的时代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就要摒弃过去的不利发展的东西;开放,就会受到来自强势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不可能不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受影响的不仅是规划、设计人员,而且市民的审美与兴趣偏好也是如此。开放时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不可能像闭关锁国时的城市道路建设那样我行我素,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影响下,它至少要考虑四大因素:一是当前世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的大趋势,二是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三是国际社会对城市道路建设的评价,四是城市的经济实力。

从世界城市道路建设的大趋势来说,生态道路的建设是不可回避的;从城市市民的审美趋向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品质的多元化是必须考虑的——市民的审美偏好和宜居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的品质也应是多元化的;从国际社会对城市的评价来说,城市道路的技术标准必须与国际社会“求同”,而它的景观品质则应“求异”;从城市的经济发展来看,只有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道路景观,才是普遍受到人们认同和接受的美的道路景观,正如穿金戴银并不等于美一样,城市道路也不是越豪华越美。

(4)生态文明原则

营建与生态城市相一致的生态道路应是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重要原则。只有与生态文明相一致的道路绿化景观才是适合人居住的道路景观环境;只有采用可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道路噪声的材料铺装的城市道路,才是有益人的健康、适宜人居住的城市道路;只有在城市道路中,反映出与城市所在地地域生态环境相吻合的城市道路,才能使市民对道路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精神上的归属感,才会是人性化的城市的道路;只有那种能在道路景观中找到与周边地域环境相协调的道路色彩、建筑立面、绿化景观的道路,才是具有城市地域个性品质的城市道路。

三、文化自觉视阈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路径

1.思想层面: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理念

人的情感、追求与需求是丰富多彩的,市民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城市景观构成部分的城市道路的景观特点也应是多元品质的,而不能统一为一个模式。

以人为本的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思想可以从许多方面解决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使城市道路景观多元而丰富多彩。可以从以下五个路径来展开建设。

(1)建设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城市道路。这种道路景观的建设,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通过街道建筑的科学排列,来实现街道的空气流通,创建一个宜居的环境;通过提高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效益——调节气候、降低噪声、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来实现城市道路生态质量的提升。

(2)建设让市民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的城市道路景观。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因此,城市道路就应该有让市民熟悉的景观元素品质。这就需要城市道路注重道路周边环境的历史文脉与人文风俗,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城市道路景观中——从建筑立面、车站、路灯、护栏到果皮箱、休憩椅、路桩,从指示牌、人行道铺装材料的质地、形状到道路绿化植物的种类选择及雕塑与小品的形式与内涵。如果城市道路都建设改造得“焕然一新”,仿佛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完全变得陌生了,这样的路显然不会让市民感到亲切、有归属感。

(3)建设具有多元品质的城市道路景观。市民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城市道路理应有多元的品质和多样的道路景观。如开放带来的异域文化,使部分市民喜欢带有洋味的道路景观,作为开放的城市,是可以适当满足这种景观需求的;也有在现代化进程中反而增加了对旧街怀念的市民,因此,仿古的、有民国风味的城市街道也应在城市中留有自身的地位;更有许多市民喜欢徜徉于林荫夹道的城市街道,这当然也应得到满足;至于那些希望享受熙熙攘攘的城市繁华的市民,获取文化消费的市民,大享朵颐口福的市民,当然也应一一得到满足,等等。

(4)建设城市精神文化价值取向最具特色的的城市道路景观。最具特色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仅仅只有城市地形地貌、植物花卉,同时也应有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城市特有精神文化取向。如,上海是开放之城,南昌是英雄城,井冈山市有星火燎原革命传统,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祥地,曲阜是孔子之乡……,这些城市如果都能将她们的精神文化通过道路景观打造出来,其道路景观形态就会各具特色,产生经典性。

(5)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诚如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论所揭示的,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城市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是有层次的。将这种需求放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上来看,建设能够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道路景观的道路才是满足城市市民最高心理需求的道路景观,才是使市民对所在城市产生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从城市的历史文脉、市民的风俗习惯、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来研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

2.生态层面:以道路生态学理论推动城市道路建设与绿化

通过路域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城市道路的生态可以得到优化。

“道路生态学”从提出至今也就不到十年的时间。最先创建道路生态学的是被称为“道路生态学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Richard T.T.For-man博士。2001年,Forman教授联合总计十四名交通工程学家和生态学家,综合研究了两年多,于2003年出版了《道路生态学——科学与解决方案》(Road Ecology Science and Solutions)一书,由此开创了道路生态学先河。近些年,我国的公路绿化、环保景观设计、新理念指导下的公路设计均是我国路域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进展。然而,国外路域生态学所包含的内容、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经验总结等等的研究深度、发展速度却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开展路域生态学相关研究,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生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道路生态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以路域生态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来改善道路生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交通工具、改变出行方式(设立自行车绿道、多乘坐地铁、轻轨等)来减少碳排放量;从第二、三、四部分内容来研究,我们可以在道路绿化中,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和植物种类、湿地系统的建设,来达到降低城市污染,优化人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为宜居城市提供优质的生存空间。

3.学术层面: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

十多年前,郑时龄教授针对我国建筑大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建筑批评学,并出版了专著《建筑批评学》,推动了我国的建筑学的发展与繁荣。虽然道路也属建筑,但道路景观的线形空间性、动视性、序列性、因动态而形成的景观文化、景观艺术、景观生态展示性特征等,是与郑院士提出的固态的建筑形态有很大差异的,因此,建筑批评学不能够涵盖道路景观批评学。正如建筑批评学推动了建筑本身的发展和建筑质量的提升一样,建立道路景观批评学当然也会推动道路景观质量的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道路工程呈现出大规模的扩张。以高速公路为例,至2011年,国内高速公路已达到8.5万公里,今年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城市道路规模也处于世界前列。交通部规划,“十二五”末高速公路里程要达到11万公里,将大大超过美国,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必将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大规模发展。规模庞大的路网,催促了道路景观建设,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在做道路景观,其投资规模、工程数量之大,难以统计。但如此巨大的规模,却并未产生像建筑批评学那样的一门道路景观批评学。这导致我国的道路景观建设良莠不齐。即使像上海世纪大道那样由国际一流景观设计公司设计的、高标准的景观大道也问题多多,其他景观道路存在的问题可想而知。一条景观道出来,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电视、网络和报纸上的大量溢美之词,很难看到从学术角度对其进行优劣的评价,这种看不到问题的片面褒扬,长此以往,必然带来更多的景观工程隐患。道路景观批评学的建立,可以对道路景观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研究、描述、分析、阐释、比较、评价、论证、判断和批判,并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科学地、艺术地和全面地对道路景观及其设计者——道路景观设计师的价值和品质作出评价,从而为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评论提供理论支持,并通过这种正常的批评,推动道路景观建设的科学化,促进道路景观建设质量的提高。

4.制度层面:建立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和管理体系,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氛围

在制度层面建立合理的、各方参与的景观道路的评价组织,对于推动城市道路景观建设、营建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氛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值得借鉴和发扬的经验。

(1)评价组织。国内外均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美国为例,其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从一开始就确定了风景公路的确立步骤必须有:受风景公路影响的“权利人、当地居民委员会、环保组织和对申请立项感兴趣的其他相关利害人应尽早参与进来”。国内近来也出现了道路景观评价组织,如重庆在“海选”最美街道的过程中,就由地方政府协调组织了鉴街团,对“最美街道”挑刺,并提出完善建议。

(2)管理体系。完善的道路景观建设管理体系对推动城市道路景观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最先推行风景道路体系建设的美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做法。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形成了从主管部门联邦公路管理局(FHWA)到管理制度《公路美化法(1965)》(Highway Beauti.fica-tion Act of 1965)、《美国交通运输道路效用法案(1991)》(In tern odal Surface TransportationEfficiency Act of 1991,ISTEA)、《国家风景道计划(1995)》(NSBP National Scenic BywayProgram,1995)等一系列管理硬软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景道路管理体系。至2005年止,美国已建设了代表美国“路魂”的全美国家风景道(All American road)和国家风景道(NationalScenic Road)165条,形成了由国家、州和地方级风景道组成的国家风景道体系。

第8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导向建设 良性效应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组织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判断准则、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信念等。“企业文化”将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特别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中,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方向,进而激发员工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

企业文化理论强调,关心员工的需要是获得较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任何企业内,对人的管理都应重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管理,应当得到极大的首要的关注。从某些层面来说,员工本身就是公司的内部顾客,就像一个人只有爱护好自己才有能力去关爱别人一样。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善待员工,员工就会把不满发泄到产品或顾客身上。基于这一点,公司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客为尊,以优立业”的服务宗旨,将抓好员工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和人文关怀放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首要位置,打造了一支技术过关、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员工队伍。

二、构建双管齐下的激励机制

如何有效地管理好驾驶员,预防和降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概率,就需要有针对性很强的激励机制。公司为此专门制订了百万公里安全驾驶员重奖办法。对一个县市级运输企业来说,这些奖励应该是一项大手笔的支出。然而相比于发生一起损失上百万元的特大交通事故来说,这样的奖励资金就显得并不突兀。这个重奖机制的出台,成了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前总有几起重大事故要发生,之后却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安全形势平稳。

当然物质奖励是重要的,精神上的关怀也不可小视。本公司内部设有图书阅览室,不少驾驶员经常在晚上来借书看,借得很勤。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年代,能有这样的借阅让人意外也让人欣慰,至少图书阅览室没有沦落为一种摆设,而是继续发挥着它应有的功效。

驾驶员早出晚归,不但家务活儿干不了,家里的老人小孩也顾不上。如果女人拖一下后腿,跟老公吵吵架,难免让驾驶员上路时分心。因此,公司在年终先进评比上不但设有“先进安全驾驶员”这一奖项,还设立了“贤内助”奖,专门奖给那些安全驾驶员的妻子。夫妻双双把奖领,对员工的激励效应自然也是双倍的。这个奖励更在于其共同拥有的荣誉感和被承认被肯定感。

三、发挥先进标杆的良性效应

企业于员工来说就是一所大学校,企业文化在一定的企业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它会影响自己的成员思考、体验和行为的主要方式。就拿公司员工赵晓春同志来说,从一名普通的驾驶员成为一名光荣的全国劳模,写下来是简单的一句话,他却握了二十多个春秋的方向盘,才在量变中实现质变和自我的提升。因为他遵章守纪,安全行车,文明服务,从公司级的先进安全驾驶员,到市级,到省级,直到全国级的红旗车驾驶员,走到了驾驶员这个行业的顶端。这当然不是终点,然后是县级劳模,省级劳模,乃至全国劳模,迎来又一个荣誉的高峰。那是不是又是事业的瓶颈了呢?不是。他钻研技术,节支创收,倡导环保理念,他们一家近日被命名为“浙江省绿色家庭”。他就是企业文化的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引领着更多的员工实践着敬业爱岗、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企业宗旨。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反哺,一个人能走多远呢?赵晓春能获得那么多的荣誉自然是源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归功于公司企业文化的良好熏陶。

无独有偶,“最美司机”吴斌的那一刹那的壮举,就是最好的例证。2012年5月29日中午,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司机吴斌驾驶从无锡开往杭州的大客车,在途经沪宜高速公路时,一块数公斤重的铁片击碎正在高速路上以每小时90公里行驶的大巴车的挡风玻璃,直接刺入他的腹部。吴斌在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折断的情况下,忍着人生的十级痛,用1分16秒的标准停车动作,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让行驶在高速上的大巴稳稳停下,并挣扎着站起来,疏导24名乘客安全离开,保全了车上20多名乘客的性命……6月1日凌晨,吴斌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

第9篇:道德建设论文范文

1.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幼教管理者要不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思想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强化幼儿教师对《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认真开展师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有利于教师树立责任意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广大幼儿教师活跃在教学的第一线,与幼儿直接接触。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帮助教师形成神圣的责任感,提高对幼儿的责任意识,培养教师勤勤恳恳为教育事业耕耘的精神,促使教师形成高尚的人格,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有利于教师继承和发扬人民教师的优秀美德和光荣传统。

二、加强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1.加强对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自觉性教育

要提升广大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修养的自觉性是关键。教师的品行和精神境界能体现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定了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处理问题。首先要让教师深刻认识到提高道德修养的必要性,让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意义,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自觉地把提高道德修养变成自我需要。其次,要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教师在自己心中树立崇高的师德榜样,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而自觉提高自身的师德境界,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最后,要及时消除各种错误思想对教师的影响。如有人认为广大教师做好自身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提高业务水平,而师德修养无关紧要,把提高业务水平和加强师德修养对立起来。这些思想会影响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因此管理者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扭转局面。

2.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长期性教育

道德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首先,幼儿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从各方面对教师进行管理。其次,根据思想道德教育渐进性、反复性的特点,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要常抓不不懈。例如:某幼儿园存在教师向家长索要礼物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声誉,幼儿园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和职业道德教育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教师进行严格监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种现象不再发生。最后,要注重对教师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的幼儿,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幼儿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幼儿教师在生活中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是潜在的、无形的、深刻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十分必要。

3.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基于一定的心理基础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心理健康是幼儿教师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可以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定期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好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强化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让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主动地增强自我心理免疫,提高心理素质,及时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形成健康的人格,以适应幼儿教育工作的要求。

4.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的素质,将这些素质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提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要通过对教师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将教师塑造成拥有健全完美人格,追求真善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不能太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能真正触动幼儿教师的内心,使得他们得到启示,从而最终形关怀的教育理念。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