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继续教育学习日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继续教育学习日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继续教育学习日志

第1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教务管理系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黄仁伦(1975―),男,汉族,重庆市铜梁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如仍沿用目前传统的管理手段将直接影响到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为了各个部门之间更好、更快地沟通和交流,提高办事效率;为了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为教师、学生和相关教务管理工作者提供更好地服务;改变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实现教务办公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已成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务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系统平台模式设计

采用基于客户端/服务器(C/S,Client/Server)、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混合的应用体系结构来建设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务管理系统,使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务管理真正实现远程办公、异地办公。

C/S模式一般是由客户机与服务器合作完成的二层结构系统平台模式(见图1),在C/S环境中,由服务器承担对数据库的全面管理,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各自运行应用程序,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优点是:(1)在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务系统工作人员在运用系统时可以获得出错提示、在线帮助等较强功能。(2)C/S模式通常采用局域网的协议,并且通常是学校内部固定的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用户群,所以安全性较高。(3)C/S模式中的两层逻辑结构,网络通讯量较低,且传输速度快。但C/S模式也存在如下缺点:在每个客房端均需要单独安装系统应用程序,因此,操作人员只能在特定的电脑上使用该系统,限制了使用的范围。

B/S模式把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和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见图2)。B/S模式突出的优势在于:在客户端安装的是标准的浏览器,无需在不同的客户机上都要安装系统应用程序,简化了客户端;B/S模式适用于网上信息;在任何地方,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以使用教务管理系统,使系统维护的限制因素更少。但B/S模式弊端也不少:其安全性通常依靠数据服务器上管理数据密码的数据库来保证,因此安全性不高;对于相同的任务,B/S完成的速度较C/S慢,不利于处理大量数据,如系统排课表等。

由于教务管理工作具有面向用户多、内容复杂、管理面广等特点,系统中完全应用C/S模式或B/S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我们可以考虑使用C/S和B/S相互配合使用的系统模式,比如,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安全性要求高的地方使用C/S模式,而在其他地方使用B/S模式,充分利用两种模式各自的优势,从而既保证了系统使用的安全快捷,又能满足其使用的方便。

二、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应用

1.系统维护:系统维护是提供给管理人员日常维护管理系统运行的工具,主要包括:程序管理,用户与权限管理,代码维护(数据字典)管理,运行状态和日志信息管理,数据库备份和数据(学生和教师照片)导入导出管理。

2.资源管理:学校资源是高校运作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是整套教务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其基本数据及编号的规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其他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包括校区、二级学院、教研室、教研室教师(含外聘)、专业、年级、在校班级、教学场地,如建筑物、教室、教室类型、实验室等基本信息。

3.教学计划管理:维护和管理各年级、专业、培养层次、学习形式开设的教学计划,维护和管理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信息。主要包括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和新专业计划的申请审批;课程类型、课程章节、课程教材等信息,以及课程的编码与规范。

4.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籍档案、学生任职奖惩信息、网上学籍校对反馈、网上注册、学籍异动管理、学生统计报表等。

5.教学安排:教学安排模块实现从专业计划到具体的课表和教学进度的安排管理。教学安排的目的是合理调度各类资源,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学部门(教研室)工作的科学安排。而传统的教务系统只将任务下达给各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欠缺与教研室直接反馈交流的工作程序,信息交流不畅,容易产生不科学的教学工作安排。

6.选课管理:网上选修课程系统是通过校园网或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简便快捷、公平合理的选课平台。选课负责人通过对选修学年、时间、对象、学分、人数等条件规则进行设定,学生即可在网上进行自由选课;同时系统提供了课程上课时间、地点等冲突判断和各种规则判断功能。

7.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数字化校园解决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务管理系统互为补充,构建一个整体的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包括制定教学任务,设置课程分班和指定任课教师;授课教师在网上布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整理教学资源库,上传教师上课录像、课件讲义、布置作业、在线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按照教学进度下载课件讲义并在线学习,有疑问时可以网上提问授课教师或和同学们共同交流,通过自我测试考试可以评估学习效果。

8.考务管理:实现考务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包括考场安排、监考人员安排、巡考人员安排、考场记录、试卷管理、阅卷管理等工作。

9.成绩管理:学生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网上直接录入成绩,并可供相关人员即时查阅。包括成绩录入、成绩维护、校对反馈、统计分析等等。

10.教学质量评价:评价管理教师在构建好评价表的基础上,进行被评教师、参评课程、参评对象的设定,以及评价时间的控制(各级用户可以自行设定评价内容、参评人和被评人),参评人便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上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学管理教师即可根据最新评价统计结果适时对教学教师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1.实践教学:针对实践课的教学进程,自动设计出每个学生的实习教学安排,以课表生成报表,提供学生界面能够查询。

12.毕业管理:灵活的设定各类学生的毕业条件,按毕业条件进行毕业和学位的审核,特别适合学分制学生多条件下的复杂判断审核;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前的检查和电子注册。

13.收费控制:财务管理教师网上导入欠费名单和欠费明细账目,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设置欠费学生权限,停止其选课等相关网络服务,并在网上公布其名单,从而有效地实现学费收缴工作。

系统所有的功能模块都是独立存在的,用户只能使用系统管理员授予的功能模块及其相关功能。把用户类型分为系统管理员、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员、继续教育学院学籍管理员、各学院教务管理员、各班班主任、任课教师、学院领导、学生等。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在设计时针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界面。各级教务管理员由于要进行大量的界面操作,使用功能较多,界面采用数据库样式,而其他用户类型使用系统的功能较单一,就采用比较直接的界面,比如类似window系统操作界面样式,让人一看就知道如何操作。

三、系统的维护

1.授权管理。教务管理系统的用户群比较复杂,对用户存取权限分级和信息处理的保密性方面进行精心设计,保证内部的恶意或错误操作给系统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安全保证。防范病毒必须建立多层的网络级病毒防治系统:网关(服务器)防毒、服务器防毒、客户端计算机防毒,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病毒。同时,采用两级防火墙技术: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从而确保网络的安全。

3.数据备份和恢复。由于教务管理数据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措施,最好保证每天系统自动备份一次。同时,在做好详细的恢复计划后,还要定期进行恢复演练。

4.统一日志管理。包括各安全设备的安全日志统一监控;安全日志的统一存储、查询、分析、过滤和报表生成;安全日志的统一警告平台和统一自动通知等。

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将全面推进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解决学校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足,优化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体制,并为后续的网络远程教育的实施和学分制的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晓春,王晓明.基于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5,(3)50-52.

〔2〕张妍,陈业仙.基于B/S和C/S的多层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教务管理系统设计〔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1-45.

第2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1.美国。美国继续教育与专业学院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也没有明确的入学资格要求,有读书愿望者只要提交申请表、中学成绩和个人声明等材料,交纳一定的学费和申请费就可以入学。美国社区学院的一部分功能也是向社会提供继续教育,但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该入学考试通常使用标准化测试来考察学生学习能力,一般是基本语言和计算能力,然后根据测试结果判断学生有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决定录取结果。美国成人学生可以在各类学校间自由转学和升学,但学生参加课程考试非常严格,不及格无补考机会,只有再次注册重学。美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淘汰率很高,美国社区学院能坚持到毕业并获得副学士学位的人数只占最初注册的15%左右。

2.英国。英国的开放大学是有权授予学位的独立自治大学。主要课程类型有学士学位课程、业余进修生单门课程、开放商业学校课程、职业性提高班、合约培训、高级学位或全日制(或业余、或函授)或以研究为主的学习及社区教育。开放大学是实行“宽进严出”的典型代表,没有统一的入学考试,凡年满18周岁者均可申请入学,但有非常完善的质量保障措施,学生注册时即被安排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学业等的指导,每20名本科学生指派1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负责。学生注册入学后只是获得了试读的机会,3个月后学校通过写论文、分析第一手材料的摘要、文章评论、工作日志、口头发言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约有1/4的学生被淘汰,其余学生进行第二次注册转为正式学生。学校实行严格的学分制考核,课程成绩由平时作业和考试两部分组成,只有完成了作业并通过了考试才能获得课程的学分。据统计,英国开放大学毕业的学生只占第二次注册人数的50%左右。

3.法国。法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在大学级技术学院,入学极其简单,不需要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或技术高中毕业生递交相关材料,经审查合格即可登记注册入学,同时大学级技术学院也招收少数在职工人,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学历、年龄和资历限制,学生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学习3年。学校还组织夜校班、短训班等向中级以上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进修性质的培训。如巴黎国立技艺学院是法国一所重要的承担工程继续教育的学校,专门以在职的没有相应正式文凭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培养对象。另外,根据企业的需求,学院每年还举办多个为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员开设的各类短训班。

4.日本。日本高校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学生荒”后,才逐步开始将视野转向成人。目前日本大学招收的新生中仍以全日制学生为主,但成人教育规模正在稳步增长。招收成人学生主要是短期大学和专修学校,这些学校学制灵活,学习内容偏重于应用性,课程设计紧凑精炼,颇受成人欢迎。短期大学入学形式宽松,主要采用推荐制入学,无需入学考试,只要出示高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历证书、学校在校的成绩单及高中学校的推荐信息,经审查合格即可免试入学。专修学校也提供很多高等教育课程,成人可根据需要自由修读。另外,日本还有一种新型教育机构放送大学,通过广播电视等远程教育形式提供教育,不受年龄限制,只选一门课程无需入学考试,如选全部课程攻读硕士学位则必须有本科文凭,并参加面试和口试的入学考试。

二、国外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模式的启示

从成人教育招生考试情况看,国外一般实行“开放入学”、“宽进严出”的政策。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学历教育,没有严格的入学资格要求,多数也不需要入学考试,考生只要提出书面申请,交纳相关费用即可入学。而入学后的课程考核极为严格,强调学习过程的严格管理,包括毕业资格审查工作等,对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淘汰制,对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1.注册入学和自主招生

美国的社区学院、英国的开放大学、法国的大学级技术学院都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任何年龄层次的公民,只要有读书的愿望,成人教育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学习条件,让他们接受实用性教育。由于成人教育招生的对象是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年人,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对学习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国外成人教育没有全国统一成人高考这一做法,即使有些学校采取入学考试方式进行招生,也都是由学校自行组织入学考试,考试的内容不是数理化基础,而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测试。国外成人教育招生考试的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应当放下思想包袱,大胆地启用注册入学的招生模式,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克服传统考试入学制度弊端,而且还能够有效解决成人高考生源不足的现实问题。同时,政府要放权给成人教育学校,让他们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各校专业特点自行组织面试等形式的考核,既可以考察考生的兴趣与特长,又能让更多有求学欲望的学生圆了大学梦。当然,在实行注册入学和自主招生的同时,成人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督导制度等加强教育质量控制的手段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从而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宽进严出与质量保证

以英国开放大学为例,对于申请本科学历的学生,没有入学要求,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很高。学校虽采用远程教育教学手段,但其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对教学系统进行详细设计与测试,确保远程管理和远程教学的顺利运行;二是对所有课程进行精心设计,由教学管理部门进行验收与检查;三是课程的准确发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接收到学习的内容;四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并给予全力支持;五是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思想;六是加强学生的评价。而我国成人教育的情况正好相反,20多年来一直沿用“严进宽出”的模式,这种模式容易使人陷入急功近利、混张文凭的怪圈,不利于学生学习与成长、不利于成人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国成人教育应当逐步向“宽进严出”转变。这需要制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将培养方案中每一门课程的焦点应放在提高质量上,即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同时成人教育也要关注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的改革,不能与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趋同,而要向职业学校的应用性教学改革方向学习,大胆地改革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更多、更具实用性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工程型人才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最佳选择。

3.职后培训与学制灵活

从法国和日本的成人教育经验看,学制灵活的短期培训学校是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基地。这类短期培训学校入学形式宽松,一般不需要入学考试,学生可以半工半读,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集中式学习。学习的内容可以是专业技术进修,也可以是学历进修,学制可以是短时间的,如十天、三个月等,也可能是二年或三年等,完全由学生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国外职后培训与学制灵活的模式对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就需要对成人教育本身做顶层设计,建设丰富的成人教育资源。我国成人教育资源需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根据专业类别、学历层次、通用技能、专题研究等建立课程体系,学制可长可短,在职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短期培训或长期的学历培训。

4.关注能力与水平测试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学校也有设置入学考试的,但这些学校的入学考试内容和方式与我国的成人教育考试差距很大,国外成人教育入学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对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地区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德国教育界将“关键能力”划分为四个方面,即自我或个人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类似于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具备关键能力的人不仅可适应就业需要,很好地与他人相处;而且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使人在迅速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更好地发展自己,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我国的成人教育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在入学考试时仅设置一些关键能力的测评,只接收具备学习能力的学生入学,对于那些还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可以开设关键能力提升班,为后期的升学、顺利完成学业做准备。

三、结语

第3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教育博客;帮助;教师成长;使用策略

网络时代,办公自动化了,教学用多媒体了,教师的教学科研方式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在绍兴越城区的各个学校里,都越来越重视通过学校网站的建设来增进家校互动,提高办公效率,宣传学校文化,尤其认识到“教育博客”的推广使用,对于帮助学校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助推作用。

写随笔、开博客、上论坛,成了近年来许多青年教师课堂以外的一个“精神家园”;“今天你上博客了吗?”、“这个月你在教研网上了发几篇?”成了教师们课余日常聊起的一个主题;“这个月的博客心路主要记载了什么?”更成了每一个青年教师审度自己的标尺。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这种借助网络教研、教学博客来促使自己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

一、教育博客,让教师成长学习空间多元化

1.搭建一个交流的博客平台

打开百年老校――塔山小学的网站,你一眼就会看到蓝色界面下的学校各项活动历历在目。我们可以看到新闻中心、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教在线、资源共享几个栏目,浏览网站的想搜索学校的相关信息,只要点击相应的栏目进去就可以一览无余,如学校各项重大活动、获奖信息第一时间就在新闻中心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学校的现状;如各个部门的工作重点和要点规划,你也可以先睹为快……在鼠标的刷刷点击中,你会觉得塔小的每一天都是那样多姿多彩,每一个塔小人都是这么充实快乐。学校校园网站曾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校园网”称号,精湛的信息技术团队力量、优秀的校园网络平台为学校推行“教育博客”搭建起了一个稳定、丰富的交流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论坛中心、民族文化频道,这里的内容更是充满了塔小的教育特色。家长、学生和老师、同行等都可以在这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畅所欲言;教师们静心钻研着前人优秀的教育思想,一边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在论坛中和大家交流自己在教学教育工作中的所感所惑,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大家开博见客,在这里养心、交流、学习、提高。

2.形成一套可行的促进制度

入门培训:我们塔山小学教师结构以25~35周岁的青年教师为主体,还有一部分是中老年优秀教师,为了让博客教研的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老师都能真正掌握这项现代化的工具,学校专门请相关技术人员为老师们提供了培训,要求35周岁以下的必须参加,35周岁以上的自愿参加。如首次培训,根据越城区教育局内网提供的“曲水流觞”博群,要求我们老师都能在这一平台里建博,指导教师如何日志,如何更改资料(如模板、头像等),如何阅读、评论别人的文章等等,大胆跟优秀教师进行交流。老师们对这新事物很感兴趣,通过阅读名师们的博文日志,大胆跟他们交流,并且把阅读后的感受、教学中遇到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不少日志还被评为精华推荐到博群里。

确立专题:大部分教师博客都只停留在记录个人的教学经验、生活经历的感悟上,缺少组织者和有效的引导。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未形成浓厚的网络教研氛围,不利于学校老师的整体发展。想要让老师们能够专业成长,必须在某个时段对某个课题有所钻研。学校以一个月为一个时段,给老师们设立专题进行研究、探讨,现在教研论坛上的主要专题有 “如何转化学困生?”,“怎样使班主任工作更有效?”,“怎样让自己真正做个爱阅读的人?”、“怎样开展读书活动?”、“怎样开展小课题研究”等,这样促使老师们在课堂上、生活中、课余时间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精心总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一个体系,利于老师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定时考核:为促进教师使用教学博客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制定系列的考核制度。如要求每学期在“教研栏目”必须上传自己的读书计划、总结、好书推荐等,学科老师必须对本学科内的公开课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要求必须上传评课内容……每月统计发博篇数,文教局每月评定发贴前10名和最活跃的群组,学校根据上级的考核和本校博客网上的统计,在期末对教师实行相应的奖励制度。这样一来,教师和教师之间有了互相竞争的原动力,在相对的时间段内利于每一位教师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开创一片独秀的自我天地

教学博客使得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便能获得各种丰富的知识,避免了学习时间的冲突,减少了人力、物力等压力,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成长”模式,学会在网上探索、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网络平台为我们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随时获得知识,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一些年轻上进的老师,更是把这个现代化工具使用得如鱼得水,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个人主页精彩纷呈。打开几位年轻教师的个人主页,你会如同走进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那里水草丰满,有着无穷无尽的学习源泉。一路走来,学习着,汲取着,就会感动,就会感动那是多么熟悉的页面,是多么温暖的文字,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快乐天地。通过他们精彩的博文日志,不仅让大家学到了专家们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和领略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也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同时引导教师们也能阅读专家、名师们的博文日志,让教师们通过阅读,明白知识就是营养,“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欲罢不能。学生也是热情参与的主体,他们的文字更纯真,书海畅游,常有淋漓之乐;沙滩拾贝,时得意外之喜。

班级博客丰富多彩。这里也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地方。五(5)班的成长快乐、四(1)班的阳光雨露、六(2)班的希望的田野……随着鼠标的点击,你会惊喜地走进一个童心而快乐的世界,这里有他们的旅游日记,有他们的书法作品,有他们在运动场上的飒爽英姿,有他们惆怅的少年心事,更有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真实感言。孩子们在这个特别的属于自己集体的空间里抒情达意,畅快无比。

家校结合亲密无间。这里更是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十分便捷的交流平台。校园网上的教师留言薄、家校之间、家长论坛等,加上教师的个人主页,进一步加强了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实施教育,家长能够更好地教育子女成材,最大程度地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教育博客,使教师成长添砖加瓦更有效

1.提倡终身学习

有句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作为教师,现代的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教师要发展,就必须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作为教师,学习的知识应该包括很多的方面,而从现在网络教研的角度去考虑、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去考虑,应该包括: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新课程课改知识的学习、心理学知识、各种关于课程改革的书籍的学习,甚至有条件者,可以学习国外的教育教学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2.加强教学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教师成长的有效办法,反思可以促进教师尽快成长。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就曾说过,一个善于反思并愿意记录成文持之以恒的教师,一定会成为一名特别优秀的教师。在反思中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点和问题、困惑,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哪怕是点滴的一点东西,只要把它写出来,你就记录下了自己的一次心路旅程。而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3.敢于提出问题

反思中必定会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必定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视野不够开阔,往往会让一个人进入自己的那狭隘的思维中去。所以,我们因为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自己的寻找到的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给其他的教师去思考。多方位的思考,将给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4.乐于发表观点

可能你的观点不正确、有偏差,但是这个观点是你经过实践而反思后得来的,可能你的观点有着个人的狭隘思想,但是那也是你独立思维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思维要得到拓展,敢于发表你的观点,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别人的观点中可以发现自己观点的偏差,可以找到别人观点的优点,可以找到观点的共鸣点等等。

5.擅于自我总结

参与网络教研,总结是有效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学校“草根论坛”里,已经组织多次的教研活动,也许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者,但是在参与者“你一言我一语”中,很多个人没有思考到的东西,往往会蹦跳出来,激发我们再去深思。总结网络教研,可以提升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以便促进自己的实践中的运用。

我们认为,博客的规范、发展和提高离不开三个结合,即:教育博客要与学校群组相结合、教育博客要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教育博客要与教师生活相结合。简而言之,博客即教师的心灵港湾、成长摇篮、交流平台、思想的地平线。要通过吸收(多读书,真读书;多讨论,真讨论;“踩”要有深度,“顶”要有高度)、取舍和制度引领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育博客水平,使之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最有效的助推器。

作者简介:

第4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一、 绩效评价即促进发展

学校管理目标往往是模糊的,也难以量化;教师劳动具有个体性和周期性,对学生的培养质量需要很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传统的教师评价多从学校管理的目标考虑,强调教师的责任,仅从组织目标的实现角度来评价教师,较少关注教师的自主发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倡导人文关怀,是对教师生存体验和发展需求的一种关注,旨在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的专业基础和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未来发展的融合。

二、 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

1.评价原则――过程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1)强调参与和过程。为使评价内容更具实际操作性和广泛认可度,评价方案和相关标准的制定、出台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师的支持和参与是决定绩效评价成败的关键。绩效评价的过程,也是为每一个教师提供支持、指导和培训的过程,一个教师自己主动学习、相互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

(2)强调导向和沟通。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形成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文化。让教师学会对照标准在不同评价阶段将自身信息理性地作出反馈和分析,引导下一步的合理行动。同时,学校对每位教师的期望结果和评价标准以及实现方法,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学校管理者与教师以及教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3)强调公平和透明。教师评价程序要公正,过程要公开。在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使用等方面要做到人人平等,保证教师评价的标准、程序和过程方法的制度公开,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对评价对象进行全员评价、全方位评价和全过程评价。

2.评价内容――全面性和多维性的统一

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要求不得把升学率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指标。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涉及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和教师工作过程,必须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多维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职业道德。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教师工作过程及表现。考勤这个指标主要考核教师病假、事假、旷工等出勤情况。工作量及效益主要指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和质量,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时间和成果,它包括:①备课,指教师备课的内容与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的符合程度以及备课所用的时间;②上课,主要的评价指标有教具、实验、实习准备、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估等;③辅导,指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提升的过程;④作业,指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有效性及批改情况;⑤考试,指教师设计考卷、对试卷进行批改和讲评;⑥教育教学研究,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学改革、参加教研活动、承担教研任务及取得教研成果情况。

(3)教师自主发展与合作。一是个人发展意愿和继续教育:开展业务学习,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情况;参加学历教育以及各种业务培训进修的情况。二是合作发展: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规划的一致性;个人发展对学校发展的贡献;所在教研组的共同发展与获奖情况;帮助其他教师业务成长或接受其他教师指导情况。

3.评价组织――主体性和参与性的统一

(1)成立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委员由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等人员组成。其中,教师代表应占评价委员会总人数的半数以上。评价委员会的职责一是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拟定具体的教师评价实施方案;二是组织、实施评价;三是公示评价结果;四是负责申诉处理。

(2)宣传学习与评价培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理解教师评价方案的思想,转变教师传统的评价观,使广大教师切实认识到评价的目的是促进个体和教师群体的成长,从而使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评价,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评价,最终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3)教师参与评价实施。评价工作委员会通过有组织的观察、调查问卷、访谈等途径,全面收集和审核教师评价的过程性信息,包括来自学生、家长、同事或领导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的评价,并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本人,但不得公布。教师本人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应及时通过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的方式进行改进。总结性评价分为教师自评和学校评价两个步骤。教师首先根据学校评价方案,结合自我发展规划进行自评;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4.评价方法――多角度和多渠道的统一

陈玉琨教授认为,有多种途径可用于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书面材料的收集与观察以及教学成果展示等等。在实践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完全有效的,然而,多角度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有助于提高评价的信度。

(1)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师直接的服务对象,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师评价非常有价值。学校可以利用设立学生信箱、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学生座谈等方式,收集包括老师关心学生、尊重学生、认真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等方面的评价信息。

(2)教师自我评价。教师自评是教师评价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不仅因为它是收集信息必要的一个途径,而且因为它也是教师自我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教师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激励与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自我评价的信息包括:教师的年度教学计划、日常教案、批改作业记录、设计试卷和进行阅卷讲解的记录、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公开发表的论文、总结性成果、研究日志、帮助学生的证明材料以及其他材料。

(3)同行评价。同行有机会观察到教师日常的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比较熟悉,同行评价从业内人士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同行评价可采取教学个案分析和研讨,说课、听课和评课,述职测评或展示成长记录等交流方式以及调查问卷或互评量表等调查方式进行。学校要组织教师以教研组或年级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来收集改进课堂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计划的制定过程以及在教育科研中的合作情况等信息。

(4)学校管理者评价。学校管理者要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对教师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课、开教师座谈会、谈话以及日常工作中的仔细观察来收集。

(5)专家评价。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和专业发展状况两个方面,专家最具有发言权。学校可以邀请教育方面的专家来帮助分析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学工作给出权威性的评价。

5.评价反馈――绩效性和修正性的统一

教师绩效评价一方面确立了教师的绩效等级,另一方面也是教师自我修正的过程。通过多渠道收集来的评价信息要经过科学的处理,才能发挥应有的评价功能。

(1)筛选分类评价信息。首先是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剔除虚假的信息;其次是信息的时效性,如研究论文需要是本年度发表的;再次是信息的功能性,评价信息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主要用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不进行量化处理,也不纳入终结性的评价。

(2)量化处理评价信息。学校经过民主协商,预先设定好每类信息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和分数,并适当地设立增分和减分项目。然后,对每一方面的评价信息进行综合,接下来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公示,允许教师通过教师绩效评价工作委员会进行申诉,评价委员会重新对教师所提供的申诉材料进行审核、裁定,直至达成一致意见。

(3)反馈交流评价信息。评价结果要及时和教师进行反馈交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思、调控功能。通过教师绩效评价,帮助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帮助教师制定绩效发展目标,通过交流沟通,对教师的绩效能力进行辅导,帮助教师实现绩效目标,促使教师经过不断改进而得到发展。

总之,每位教师都是追求自主发展的人。学校要建立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学校组织目标实现、校内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实施教师绩效评价,使教师认识和反思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自觉和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从而实现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教师自主发展:当下的意义、途径与条件.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6).

第5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桂北地区美术教育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39-02

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由于认识的严重不足,普遍认为美术课程是无关紧要的课程,这种认识严重制约了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审美素质,美术师资的水平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一些偏远的农村义务阶段学校并没有美术,甚至只能由其它科教师兼任。本文对广西北部的桂林、柳州两市的6所小学、初中学校进行调查研究,从美术课程的定位、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美术师资和美术课堂教学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一、美术课程的地位

美术自古至今都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在打造石器的过程中,逐步具备造型技术,审美观念也是那时已经形成。我们生活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应顺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今天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已经从物质追求转向精神追求,美术教育对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笔者研究发现,美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受重视程度并不高,一般是每班每周一节,占周课时的3%左右,为开设课程中最少的一门,教材的使用也简单,笔者对上述6所小学、初中的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进行访谈时,他们均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有3所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由有绘画功底的教师兼任。

笔者认为,美术课程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意识和审美素质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应高度重视美术教育,把美术课程放在重要的地位,合理安排课程,完善考核、考试制度,使美术课程与其它必修课程地位一样。

二、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

美术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审美教育,美术课在中小学阶段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及艺术的感受与审美能力,能推动学生在德、智及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能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及修养,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学校的均没深入意识到美术的教学目的,认为上美术课只是拿一幅画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学着画,并没有从学生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去讲授此门课。

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艺术美的追求,激发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育应在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前提下,利用现代媒体,充分吸收现代艺术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知识空间。学校提倡的“五讲四美”不应只是一种口号,更应落到实处,总之,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享受,积极向上地生活。

三、美术师资研究

美术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教学技能。美术教学过程中,所教知识有可能涉及古今中外,美术基础知识包括素描、造型、设计、欣赏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具有“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掌握文学、历史、地理、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能根据新课程的标准,联系实际,结合其他学科进行教学。当然,必须具备娴熟的美术教学技能,完美的课程组织、讲授和驾驭课堂等方面的能力。

笔者调查研究发现,美术教师的年龄不是较大就是较年轻,一般一所学校就一位美术教师,一直教到退休再招聘新教师,这就可能造成教学单一,不能协同教学。同时教师的素质不高,不能完美地进行示范、展示教学,也没有在美术设计方面进行继续教育,存在着上课就是贴一张画叫学生自己画的现象,甚至几乎没有备课,照本宣科,不能较好地组织课堂和讲授,甚至出现有的课堂,老师只顾自己讲,并不考虑下面的学生是不是听讲,上完课走人,对学生所交的绘画作业也只是很随便地打一个分数,谁听话就打高分,也不能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高度重视美术教师的培养,加大继续教育培训,促进广大美术教师以美术为中心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在保障美术教育进行日常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美术教师与其他主科的教师具有同等的地位。其次,给予教师不断进步的空间,培养教师从人文文化、电影电视、网络媒体中寻找到教学的灵感,促进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备课和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协同教学的能力,鼓励美术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充分挖掘他们的领悟能力、分析能力和敏感性进行教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宣科”上,应组织具有生机活力、有特色的美术课堂,学会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不能只顾着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而不考虑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同时也应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应培养美术教师具备坚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努力学习现代媒体教学技术,学会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熟练地使用各种美术制作软件,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

没有高素质的美术师资队伍,就不能较好地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笔者作为从事美术工作的学者,心痛地发现桂北等欠发达地区由于美术师资的水平不高,压制了具有美术潜能的学生发展,我认为为了下一代的进步,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应加大美术师资的建设。

四、美术课堂教学研究

美术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和记录教学日志。学校应高度重视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生命线。在上文已经提到当前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现象,也即是老师在讲台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跟着画,甚至有的学校美术教师只是贴一张画在黑板上让学生照着画,自己坐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没有监督学生进行作业,出现一个学业生画好了,其他学生照着描绘等现象。

因此,在当前提倡深化课堂改革的新形势下,对美术教学的吸引力与有效性等问题应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对具有美术潜能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把美术的基础教学和侧重教学相结合,有计划地推进素描、水彩、剪纸、篆刻等美术课程的教学,加大教育监控力度,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美术创作才能,提高学习兴趣。

五、研究结论

通过对广西北部地区6所初中、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定位、美术课程的教学目的、美术师资和美术课堂教学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存在着美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目的不明确,师资水平不高,严重抑制了具有美术潜能的学生的成长,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定位,明确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Z].2008,9,(5).

[2]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17.

[3]崔毅.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选择与走向[J].美术大观,2008,(11).

[4]罗艳喜.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N].美术报,2006-05-12.

[5]阎光奇.让美育走进校园[J].美术界,2003,(8).

[6]韩志强.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美术欣赏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1,(5).

第6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人才

高职院校已经成为教育系统重要的组织部分,承担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人才质量培养目标实现的保证。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一线的基础管理者,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起到枢纽和桥梁作用。不仅起着对教学信息上传下达的作用,还承担职能部门和师生之间协调关系的作用。本人结合近五年从事教学秘书工作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对该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1)沟通协调作用。教学秘书要对教务处等教学管理部门的各类任务、规定、会议决定等内容准确领会,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系领导、老师、学生。要按照教务处或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的任务,结合本系实情,做好系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同时,收集系部教师和学生的建议、需求、意见,及时反馈到各级领导,以便相关部门能够采取措施改善或解决反映的问题。教学秘书起到上传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因此,教学秘书有效的协调沟通是促进教学次序正常运行的基础。为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各高职院的二级管理制度不断深化发展。教学秘书要协调二级院系与教学处、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各类事务。主要包括教务、行政两方面双重职能管理,涉及各类考试考务管理、教学计划、任务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方面。

(2)参谋服务作用。教学管理的本质是服务,这就要求教学秘书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为大局着想的观念。加强和各任课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主动为他们着想,全面掌握教学管理相关文件与规章制度,为教师、为学生服好务。教学秘书直属分院领导并接受教务处业务指导,工作中要做到到位不能越位。要主动及时了解本校及本院系的相关动态,根据教学规律制订工作计划,分轻重缓急处理上级布置的工作,并形成纸质资料,给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这样,才能发挥参谋服务作用。

(3)教学信息管理作用。教学档案是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有重要的保存价值。这些档案,不仅是院系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各类教学质量考评与评估工作需要参考的重要资料。教学秘书要做好系部教学文件管理,包括每学期各专业的教学进程、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师工作量统计、教学科研成果信息等文件的管理,另外,还要做好教师档案管理:外聘教师档案、教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听课记录表等档案的整理、归纳工作。教学秘书在规定时间内,本着准确性和完整性原则,编制存档目录,分类保存好。

二、高职教学秘书工作的现状

(1)对教学秘书工作认识理念滞后。高职院校中,重教学、轻管理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虽然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环节,在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决策层有时可能认识不足,教学秘书岗位缺乏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另外,教学秘书很难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在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机会比同学历教师少,削弱了教学秘书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背景。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岗位门槛较低,一般对专业、学历、职称要求不高,队伍年轻化现象普遍,岗位流动性大。没有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结构,缺乏传帮带,且院系级教学秘书所学专业有时与其在院系的专业不对口。由于对专业知识、课程设置等信息把关能力不够强,会导致在日常教学服务管理中,不能很好地发挥协助领导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监督的作用。

三、加强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1)转变理念,重视教学秘书工作。教学秘书是站在教学管理一线的管理人员,沟通联系着教务处、院系教师、学生。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院系教学工作的稳步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和理解教学秘书工作,客观看待教学秘书工作的价值,根据教学秘书工作岗位特点,建立、完善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教学秘书在科研申报、职称评定、进修培训方面和同学历教师享有同等机会。另一方面,教学秘书要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方法,明确岗位职责,爱岗敬业,积极提升自身综合业务处理能力,重视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勤于思考总结工作经验,积极为学院教学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2)完善教学秘书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教学秘书工作高效运行的保障,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实情,以高校教育管理相关制度为前提,探索并逐步形成教学秘书管理工作制度。首先,根据教学秘书岗位职责和特点,建立考核制度,把考核成绩作为日后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量化依据。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每年对教学秘书劳动成果和业绩,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进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评优评比,并采取物质和精神奖励结合的形式,激发工作的积极性,营造竞争氛围。健全教学秘书培训进修制度,教学秘书工作对从业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计算机处理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岗前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是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晋明.强化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

学报,2011(1).

[2]陈文贵,杨玉林.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队

第7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知识点: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111-06

一、以课件为基本存储单元的局限性

从1998年首批试点至今,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实现了飞速发展,不仅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而且已经形成了高等院校与专业机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交相呼应的多元体系。但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及其社会认可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其在效率和质量上的缺陷也迅速暴露,并成为制约当前远程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落后的教学资源体系则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1.资源较大浪费

教学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学习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针对不同学习对象与教学要求独立全新开发所有教学资源,其成本是非常高的,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然而,在传统的课件开发框架下,由于课件是资源存储的最基本单元,导致已经开发的课件素材和资源不能为新课件生产所用。这种课程资源建设模式大幅推高了资金和人力成本,成为阻碍网络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2.教学素材大量冗余

远程教育的优势在于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跨院校、跨地域、跨学科地整合优秀教师资源,为远程学员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资源。但对于边缘或综合性学科的课程资源建设,尤其是当这些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来承担建设工作时,存在着大量的教学素材重复。对于远程教育机构而言,这种重复与冗余一方面增加了课件开发成本和时间,降低了内部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冗余的课件之间表达方式存在差异,甚至往往由于更新不同步而导致互相矛盾,进而影响学习效果,降低了远程教育的外部效率。而随着整合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效率损失也在不断加剧。

3.课件库重复建设,版本间缺乏继承性

当一门课件需要更新时,通常其中半数以上的知识点仍可继续使用。但在以课件为基本存储单元的资源管理模式下,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使得课件不得不重新制作。一是课件本身的整体性使其不易局部更新。二是当课件在内容上需要更新时,由于主讲教师的更换使得教学思路发生较大调整,导致课件不得不重新制作,且远程教育机构多聘用兼职教师,流动性较大,不同老师的教学思路趋向多元性,这使得尽管旧版课件中大部分内容可以重用,但相当数量的课件在更新时仍被直接遗弃。三是由于课件授课对象的单一性导致内容相近但深度和广度不同的课件重复建设。比如同是一门课程,往往由于授课对象不同,需要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调整,而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资源建设和管理模式,难以对此做出灵活的应对,不得不根据不同授课对象制作内容基本相近的多门课件来适应学习对象的多元需求。由此可见,课件资源的建设与管理模式,直接造成了课件的重复建设,导致了资源建设的低效率。

4.无法适应学生背景和学习目标的多元性

远程教育机构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快速对社会前沿做出响应以满足学生需求,根据远程学员的实际需要提供合适的课程资源。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课堂规模小,教学双方可以现场交流,教师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所有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学习目标,并自觉地开展“因材施教”。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同一课件的受众范围非常大,沟通渠道远不及传统方式畅通,因此很难依赖教师为不同背景和不同目标的学生提供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教学资源入手,提高教学资源在选取、组合方面的灵活性,进而设计自动化、智能化的辅助教学系统,才能有效适应多元性要求。显然,远程教育中原有的教学资源体系还很难达到这一要求。

在知识爆炸与技术加速更新的今天,课程更新的速度也必须加快。同时,随着继续教育的普及与大众化,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提高当前远程教育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在于对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资源建设和管理体系进行创新,使其能够适应远程教育特点,进而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近年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素材一框架一目标”(MFO)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发了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本文接下来将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二、MFO模型的设计思想

MFO模型是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而设计的课程资源组织与课件生产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将教学资源的制作上升到工业层面,即在教学资源制作时将课件划分为众多独立的知识点而非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课程,当面临不同的学习群体和学习目标时,独立的知识点将以组件的形式在相关课件的制作中被反复利用,快速生成极具针对性的课件,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加速的课程资源淘汰与更新。

此外,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即从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讲解者转变为专业化分工模式下的内容制造参与者、教学大纲设计者或过渡元素的生产者之一。这使得教师成为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参与者之一,而非一门课件制作的独立承担者。

1.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

基于“素材-框架-目标”教学资源体系设计的首要原则是满足远程教育学习者及其学习目标的多元化需求。以此为出发点,该模型需要建立一种目标导向型的学习模式。

所谓“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是指教学及其所需的课程应以学习者的目标为中心,以能帮助实现学习目标的相关知识点为内容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在目标导向型的学习模式下,课程的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员将依据学习者的知识背景、阅历和学习动机等来确定远程教育课程的学习目标,然后指定专业教师针对该学习目标,在知识库体系中高效地组合生成新课件。图1详细地阐释了该过程。

如图1所示,在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中,远程学习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课件,是根据特定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知识点组合。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点时可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跳过已掌握的知识点,直接进行该知识点的考核并在合格后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2.教学内容与学习路线分离

实现上述目标导向型学习模式的关键在于确保教师能够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选取合适的知识点组合课件并完成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

在传统的教学资源制作与管理模式下,教学资源组织以课件为单元,这使得教学内容(知识点)和学习路线(如讲授顺序)被整合固化,课件一旦生成就不能再进行重组。因此,唯有突破以课件为基本单元的教学资源组织模式,使教学内容和学习路线分离,才能有效支撑目标导向型的远程学习模式。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以“知识点”为单位、可以自由提取并通过统一接口进行整合的体系,从而能够根据不同学习目标自由选择知识点并快速重组,生成新的课件。在此所谓的“知识点”,指的是由一系列难以分割的现象、概念、规律或理论所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模块。每个知识点会附有相关教学资源,包括图片、动画、习题、视频、辅导、教辅材料等。

课程资源制作的实践表明,如果能事前设定知识点间的“先修关系”(学习各知识点必须遵循的先后顺序),可以大幅提高教师重组课件的效率。对于设定了先修关系的知识点库,教师只要指定某个必修知识点,系统就会自动依据先修关系进行路径搜索,引入学习该知识点所必需的先修知识点,再由教师进行筛选即可。

随着远程教学资源的基本单元由课件细化为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与习题之间的关联对应关系成为可能,这样通过习题考核,系统就可判断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此外,在建立答题错误类型与知识点疏漏类型之间的联系后,系统将能够根据学生的错误特征推断出其在学习相关知识点时的具体疏漏环节,然后将学生引导到相应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复习,从而实现精准的自动导学功能。

3.教学内容与教学素材分离

通过构建知识点体系,远程教育机构可以根据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灵活快速的生成或制作新课件。然而,在课程资源制作过程中,知识点只是某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标识”,在教学实践中唯有展示相关教学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根据对多种课程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知识点与教学素材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事实上普遍存在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教学素材以及一个教学素材可以支持多个知识点的情况,这种多对多的关系甚至经常会跨越学科的界限(比如一张工程图纸可以同时用于建筑学、工程经济学、CAD应用等三个专业方向的相关课程)。因此,在MFO教学资源体系中必须实现知识点与教学素材(如习题、多媒体等)之间的分离与映射,并提供统一的接口体系,以方便对不同教学素材的整合引用。

教学素材库在存储方式、描述方式与访问效率等方面都对技术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具体实现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优化处理。

4.引入课件制作的规范和标准

在高校目前的教学环节中,电子化、信息化教学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其范围由最初的计算机、信息和网络等学科向其他各学科扩展,在此过程中,电子化教材和课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传统的电子信息和网络化课件或教材都只具有平坦的结构,例如PDT、DOC格式的课件,或者是一个针对某一门课程教学而开发的主题网站,或者是一些多媒体格式的课件。但是这种平坦的结构并不利于课件资源的共享、重用以及与学生的交互,它们无法描述自身的结构,其内容与结构是紧密耦合在一起的,这种耦合性使课件内容难以共享和重用,也无法使用一种通用的方法对课件结构和内容进行修改,大大限制了课件的可扩展性。由于课件结构上是互不相干的,因此只能使用一种与课件内容和结构都无关的学习管理平台对课件进行管理。这在增加管理难度的同时,也限制了学习管理平台的发展。同时,由于课件与学习管理平台之间没有统一的访问接口,使得分析学生使用课件的学习情况也变得困难,无法实现个性化学习,也无法进行学习效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鉴于此,该模式应采用国内教学与课件制作的SCORM标准,各系统以此标准来设计相关接口,使系统间达到无缝的关联,并为课件资源共享提供条件,确保不同学习平台系统间访问的兼容性,保障远程教学服务的顺利开展。

5.MFO模型架构与优势分析

基于上述思想设计的“Material-Framework-Obiective”教学资源体系模型,通过对不同层次教学资源的合理划分和映射,实现远程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图2展示了该模型的逻辑架构:

如图所示,MFO是一个目标导向的层次模型,基于该模型构建的教学资源体系,将有效的解决本文开篇所述有关当前远程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1)教学素材的冗余问题。由于本模型在素材与知识点以及课件之间实现分离,从而使需要同样素材的不同知识点能够调用同一教学素材。在对素材进行更新时,只需更新一次,即可保证所有引用方随之更新,从而避免了素材冗余所带来的浪费和不一致问题。

(2)课件的重复建设问题。由于本模型将知识点与学习路线分离,并提供了统一的整合接口,因而在进行课件更新时,只需对知识点进行重组操作,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反复重新建设所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

(3)多元化需求问题。由于本模型完全基于目标导向学习模式,教师可以随时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快速抽取知识点重新生成课件,保证课件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完全可以满足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的多元化要求,为不同背景的学习者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服务。此外,由于本模型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层次化和标准化,因而为开发智能导学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奠定了基础。

可见,采用MFO模型作为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体系的基础,开发相应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将会有力提高远程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三、MFO模型的实现-课件生成系统

基于上述MFO模型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一期研发已经开始完成试用并取得了预期效果,大幅提高了教学资源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在系统的升级改造中,我们设想的升级后的系统整体逻辑构架如图3所示。

系统设计中将课件素材库、辅导系统、习题系统、教辅材料系统等系统中服务于知识点的内容,作为知识点的一部分。当某一知识点被反复利用时,这里的辅导系统、习题系统、课件素材库等系统都依然能提供相应的服务来支持该知识点,即使其同时出现在不同的课程中。例如,一个知识点中的辅导由辅导系统的一个主题来完成,当知识点被不同的课程使用时,我们只需在这个辅导系统中维护这一个主题来实现辅导,因为这个辅导主题是针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无论它在何处被调用。

1.系统技术路线

(1)指导思想

以MFO理论为指导,以平台与课件制作SCORM标准为依据,建立标准访问和被访问接口,实现标准性、扩充性、易用性、兼容性俱佳的课件生成系统。

(2)开发方法

课件生成系统二期主要采用RUP开发方法进行指导。RUP是IBM Rational的统一过程理论,是一套以文档为主的软件产品,是一套面向过程的软件开发理论。RUP是一套以架构为中心,用例(Use Case)驱动的迭代开发过程,具有自己的概念、最佳实践和核心工作流程。采用RUP方法可以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确保系统质量,另外由于RUP方法的迭代思想,使得分阶段提取应用版本成为可能。

(3)开发语言

考虑到系统的跨平台性和可扩展性,二期采用了基于JAVA技术的B/S设计方案,中间件采用IBM的WebSphere 5,数据库采用Oracle 10G。同时,该系统也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移植到其他平台。

(4)开发框架

二期系统将采用AJAX+JSP+JSF+IBATIS+SPRING的开发框架。

JSF是基于UI组件模型以事件驱动为基础的系统框架,它有一个丰富的组件模型,可以使用拖放技术来构建WEB页面。此外,JSF提供在不打破层次布局的条件下,将可视组件同后台模型组件连接起来的途径,同时结合AJAX技术来改善客户端界面的显示,使界面更友好、更简单、更具交互性。

IBATIS具有对标准SQL极好的支持,可以完成足够复杂的业务逻辑。同时,IBATIS可以实现不同的缓存策略,将那些使用频率高、变化少的数据缓存起来提高程序运行的效率,提供完善的异常处理功能、日志功能和缓存功能,使系统具有统一的处理模式。

SPRING可以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业务逻辑方面所带来的巨大方便,整个平台面向接口编程,减少平台各子功能之间的耦合性。

2.系统模块划分

(1)素材管理系统

课件素材库是对课件的所有素材进行存储,根据MFO模型,素材可被分为基本素材和组合素材两类,前者包括纯文本、流媒体(WMV、AVI、MP3等)、图片(JPG、GIF等)、WORD文件、PPT文件等多种格式,后者则是针对特定要求的基本素材集合。素材管理系统主要为课件制作系统提供素材数据,这一部分在一期中已经实现。

素材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素材的上传、存储、编目、统计、分析、更新、清理、版本控制、类型管理等,并提供了面向普通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Web访问平台,使教学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维护和完善素材库。同时对于各类教学素材,需要设计基于XML的形式化描述体系,涵盖了不同类型素材的检索与调用接口,从而便于最终整合到课件中。

考虑到素材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效率性需求,二期开发采用了动态元数据技术,使素材的检索速度和引用效率能够随时问的推移和课件的积累而不断提高。

(2)知识点管理系统

知识点是课件中的基本单位,课件生成即根据不同学习目标对知识点的快速自由组合。在升级的系统中,知识点被赋予了另一个概念:容器,即将知识点相关的素材、习题、辅导、教辅材料等内容加入其中,作为知识点的一部分,在知识点被反复使用时,相应的辅导,习题,教辅材料等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增强知识点的移植性。另外这个容器也支持扩展,为日后扩展知识点的属性预留了接口。

知识点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维护知识点,并将其对应的素材、习题、辅导、教辅材料等内容在知识点这个容器中整合,并提供扩展机制的接口,以便日后属性的扩展。’另外该子系统为课程设计和制作人员提供设定各个知识点之间先修关系的接口。该功能已经在一期中实现部分功能,在二期中将继续改进。

为了完成知识点作为容器的功能,需要对外部各系统,如课件库、习题系统、辅导系统、教辅材料库等建立相应的接口连接。为达到无缝链接以及扩张方便的目的,需要按SCORM标准建立相应的接口规范。

为了简化人工操作、规范数据结构,该系统提供了两个重要的辅助功能:关系化简和环路检验。关系化简功能可以对专家指明的先修关系进行规范化,略去间接的先修关系;而环路检验功能用来防止出现知识点之间的“循环先修”情况。

与素材管理一样,开发也针对知识点体系设计了XML格式的形式化描述,提高了教师检索与重组的效率。

(3)课件制作系统

以学生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相关的知识点为内容,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MFO模型体系的核心。但在各知识点被组合形成新课件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加入过渡元素,即:将零散的知识点有序地结合起来形成无缝衔接的课件。此处的“过渡元素”是指由老师语言与视频(或动画)相结合的,能将上一知识点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串讲材料,是课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过渡元素的作用,不同知识点在同一或不同课件中出现,其过渡才能自然顺畅。例如,课程M从资源库中抽取知识点A和知识点C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知识点A和知识点c主要讲解的都是知识点本身的内容,直接联合起来会比较生涩,在两者衔接部分加入元素B进行过渡,达到承上启下的目的,使课程整体看起来更流畅。课件制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制作知识点间的过渡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点,以便于在课件合成系统中被调用。此外,该子系统也可以应用制作、维护知识点的素材元素。

(4)课件合成系统

该系统是教师根据指定目标开发相应课件的平台。在该系统中,教师直接在图形化界面下选取该学习目标所需知识点,然后由系统到知识点库中自动提取这些知识点及其必需的先修知识点,并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自动组合,生成基本教学路线。

然后,教师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对基本教学路线进行调整和修正,并加入过渡元素,使得各知识点自然、顺畅地衔接起来。过渡元素主要是在课件制作系统制作或素材库中取得,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路线,即课件大纲。

最后,系统根据课程大纲对应知识点到素材库中进行映射,并根据XML描述确定各素材的展示方式,再经过教师筛选和确认后形成最终的课件详细描述(XML格式),并存入资源库中,形成原始课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系统的中存放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显示课件,而是XML格式的课件详细配置说明,其内容包括课件对应的目标、课件知识点体系、课件所含教学素材的编目和展示方式、各知识点标准进度等一系列信息。通过这种做法,系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学素材引用的唯一性,避免了更新不及时和不一致问题的发生,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发智能化、自动化的课件设计系统奠定基础。

把逻辑导图与原始课件结合起来,再提取课件资源库中的知识点及素材,打包生成课件。生成的课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配合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远程教学。

(5)智能导学系统

自动导学是该系统的一个重要特色。目前系统实现的导学功能主要体现为“习题导航”模式,其关键环节在于建立“习题-知识点”和“错误特征-学习疏漏-重点补习内容”两条逻辑链路。学生完成知识点学习后,系统依据第一条链路选择相关习题对其进行考核,然后根据答题情况和第二条链路推断其学习疏漏和薄弱环节,自动将学生导向重点补习内容。

在一期中,系统已经完整的实现了第一条链路和相应导学功能,而第二条链路及相关功能二期将进行完成。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MFO模型的教学资源体系从远程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突破了传统教学资源体系在灵活性、针对性方面的限制,明显提高了课程建设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质量。通过对基于该体系的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研发和试用,可以认为其确实对解决当前发展瓶颈、提高远程教育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知识点划分标准

知识点是保证目标导向型教学系统能够灵活制订学习计划的基础。因此,对知识点的划分格外重要。如果一个知识点的范围过大,则无法适应灵活性要求;如果过小,则将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对此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

2.系统的智能性

远程教育由于学员规模大、直接沟通少,因而格外依赖教学平台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能力。目前该系统通过对基本数据的合理划分与封装,已经为实现更高智能性奠定了基础,我们也将在未来研究中继续深入探索和应用相关技术。

总之,我们相信,如果能够对基于MFO模型的教学资源体系进行完善和推广,将对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教高函[2011]6号)“基于组织的财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和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新项目“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培训网络化服务管理平台”的阶段性成果。

第8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自从七月十日学校传达了教委的通知参加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晚上我就进行了注册,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必修课程,又看了选修课程,越看越觉得有必要认真研读。通过十天的认真有效研读、看视频、写研修日志、写学习心得、与本班级学员及其它班级相互交流、互评、跟帖、提问等的研修,学习收获很大,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一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4、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具有更加全面的专业能力,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通过继续教育教师远程培训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要学有所长、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勇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加强交流和沟通,充分利用音乐在音乐审美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德育教化功能,因此,我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自身专业以外的文化知识以及音乐艺术素养的学习,了解并有所掌握国内、国外的音乐作品,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学做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不断开拓综合与专业学科相关联的边缘学科知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对人诚恳,思想端正,以大局为重。在教学上有自己的教学个性风格,为自己树立长远计划,通过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加强自己专业化的提升,多实践,勤反思,多记读书笔记,让反思贯穿自己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中,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二)

7月至10月,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师范学院承担的省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集中学习阶段;二是在职研修阶段。集中学习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在井冈山的学习收益很大,老师们讲课精彩,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在职研修阶段,我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公开课,做讲座,设计研究课题等等,很好地将学校的教研活动带动了起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

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7月15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3、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献策。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集体备课里,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引导互动和交流,使学校语文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目前,学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准备在中华语文网上开通“棠阁学校语文工作室”,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交流的固定平台!

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是自己成长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我格外珍惜。记得在井冈山八角楼师训中心集中培训时,我总是坐在前排,笔记也格外认真,生怕有所遗漏,而造成遗憾,辜负上级的期望。回到学校,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事事仔细,目的就是要将学校的年轻教师都培养出来。

回首所做的这一切,我觉得自己配得上省级骨干教师的称号。我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大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三)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为提升农村现代教育水平,奠定未来教育基石而构建的系列工程之一。它对于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意义为此,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安装了“三种模式”的远程硬件设备;同时,中央电教馆将其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与教材同步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卫星向全国免费播放。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同等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这为有效解决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教学水平较低等问题,开辟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崭新途径。师生们足不出校,便可领略到全国各类名师的风采,迅即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实际距离。但通过走访、调研和试点校反馈的信息表明,绝大多数学校在远程教育工程实际应用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真正能用或用好这些资源的学校并不是很多,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是一种融自学、函授、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工作中,我们按照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施,积极充实管理队伍,注重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的远教设备转人转管,使用的方法和成效具体可以总结以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工作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和资源建设。安置了灭火器,在教室安装了规章制度的揭示板等,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协作宣传有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规范行动。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把工作组织好各项目校相互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取长补短,为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

在网络技术普及迅速、日益发达的今天,鼓励具备计算机和网络条件的老师直接上网学习。我配合老师下载的详细目录,便于教师查找和借用。

三、抓好培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

(1)抓好教师的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对农村远程接收及应用的学习,教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2010年暑期,我们利用现有资源,对全体老师进行了铜陵县(市)老洲中心学校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培训,使我们学校教师更加熟悉了业务。

(2)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积极应用课件,此举,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使示范课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仅年—2010学年度,就有二十多位教师上了示范课。

(三)抓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并要求教师对设备定期进行经常维护,有问题及时上报,排除一切困难使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县里定期检查资源接收情况,及时和教师沟通,以便能使远程资源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此项工作有两大收获。

一、教师情况。年8月对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电脑的基本使用培训,使本校老师掌握了电脑的基本使用技巧。老师们平时编写教案、制作表格、打印论文、收集资料等,都可以到电教室来,不像以前,唯一获取知识的办法是订报刊,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适当减轻了老师们的负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第9篇:继续教育学习日志范文

关键词:情境学习;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认知学徒制;共同体实践

一、理论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情境学习理论的异军突起,在当代学习理论领域催生了一场新的革命。国外对成人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高涨, 最具代表性的是早期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的专家对其展开的研究。

1989年,约翰・斯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艾伦・柯林斯(Allan Collins)与保罗・杜吉德(Paul Duguid )发表了著名的《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提出了知识具有情境性和情境学习模型。

1991年,让・莱夫(Jean Lave)等人出版了《情境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书。他们通过研究从业者(如裁缝、产婆等)的学习,对"学徒模式"进行反思,提出了"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的著名论断,认为学习是参与社会文化的实践。

2001年,由凯瑟琳・A・汉斯曼(Catherine A. Hantasman)撰写并被编入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莎拉・梅里安(Sharan B. Merriam)《成人学习理论新进展》一书中的《基于情境的成人学习》(Context-Based Adult Learning)一文,更是引起了我们探究成人情境学习理论的兴趣。

二、基本定义

在心理学研究中,情境即是能够产生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在激发人的情感、改变人的情绪、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最显著的作用。

在教育学研究中,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并具有一定影响作用与意义的氛围或环境。

通过了解舍恩(Schon)对特定行业工作人员的学习模式研究、萨奇曼(Suchman)对影印机使用与操作的观察、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进行的社会文化学习研究以及让・莱夫(Jean Lave)对学徒学习的日志研究,我们总结出情境学习最为基本的四层含义:

第一,人类存在的许多知识与技能并不一定能够仅仅依靠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来实现它们的传承过程,而需要学习者在相关情境中亲历亲为--"在行动中求知"、"在行动中反省"。

第二,即便许多知识、技能可以进行编码,形成文字,但也必须在对其加以实际运用的情境中,才能形成真正的理解,才能获得切实的掌握。

第三,多元的社会文化舞台是人类本身最广阔的学习情境和最重要的学习源泉所在,而斑斓的社会文化知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则又是人类学习以及不断发生互动的工具。

第四,在实际操作情境中、实际行动情境中,乃至在现实劳动情境中、现实生活情境中所获得的智慧与能力,其意义、其能量、其功效绝不容人轻视与低估。

三、哲学基础

情境学习理论所依赖的哲学基础呈"情境理性"(Situated rationality)的知识观。

尤尔根・哈贝马斯(Jrgen Habermas)在1994年出版的英文版《后形而上学思考》一书中,正式提出"情境理性"的概念。"情境理性"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人类的理性总是嵌入在具体情境里的,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先验的、抽象的、普适的理性是不存在的。每一种情境都是人类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点上发生着的认知过程与人生体验。正如哈贝马斯所言,情境理性最讲究的是学习者之间相互采取一种理解对方的态度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不断扩大个人"局部时空的知识"。

四、主要观点

(一)学习的本质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实践,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与群体之间的合作与互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学习更多的是发生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活动,只有在具备真实的活动和与之适应的文化背景下,学习才会发生。

约翰・斯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等人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活动不是学习与认知的辅助手段,而是学习整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二)学习的内容

情境学习理论把知识类分为四类,即"知道是什么"的知识--以数据、事实为基础;"知道为什么"的知识--以原理、规律为基础;"知道怎样做"的知识--以经验、能力为基础;"知道是谁"的知识--以特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前两类知识易于文字记载、进行编码,属认识类知识,有人又称其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学习者可以通过查询数据、阅读材料而获得;后两类知识则难以进行量化以及文字记载、信息编码,属经验类知识,有人称其为"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学习者需要通过亲历亲为的实践或人际互动来获得。

倘若基于社会角色及其实际生活,来进一步阐述成人学习的内容或知识,将更加具体而鲜明地呈现出以下特点,并要求将来成人学习内容,能够加以体现:

1.知识的情境性。与学习一样,知识也根植于情境。知识不是心理内部的表征,而是个体与情境发生联系,并依其变化而变化的产物。

2.知识的动态性。知识就其特质而论,并非仅仅是抽象、静态的东西,而更是一种基于社会情境,鲜活而充满动感的事实。

3.知识的互动性。知识不仅是个体与情境发生关联、并在动态中建构,更是个体与情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4.知识的工具性。知识如同生活中的工具,需要通过运用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运用和传承。

5.知识的分散性。知识分散在人们大脑中的,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专家或教师的头脑里。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其性质、种类和数量不尽相同,没有一个人能掌握所有的知识。不仅如此,知识还分布于生命的不同阶段,任何个体在不同的生命阶段都必须学习,从而拥有相应的知识。

6.知识的共享性。如前所述,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分散在学习者个体身上的知识可以在学习者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过程中得以传递,实现共享,由个人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

(三)学习过程

根据情境学习的观点,学习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的成员身份的过程。让・莱夫(Jean Lave)和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把情境学习的这种过程称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它是情境学习理论的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表示:在真实情境中,共同体学习成员开始由边缘或开始,之后逐渐进入核心地带,进而不断深入参与实践,其特点是正向、积极、多元、包容。它所阐发的是,在实践共同体中,随时间的推移与学习者经验的增加,学习者能够合理分享和利用共同体所积累的相关资源,而分享与利用的程度随学习者之间或者个体与情境之间互动的水平而异。

从本质上看,"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术语描述了一个新手成长为某一实践共同体核心成员的历程。传统的师徒制就是这种方式,初学的徒弟首先跟着师傅熟悉环境,然后慢慢地向师傅学习,从一个"边缘"的参与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手艺工匠。

介绍了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之后,我们用表格的形式从以下几个维度对情境学习理论和传统学习理论进行比较:

五、操作与运用

情境学习理论在成人学习实践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

(一)认知学徒制

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s)是约翰・斯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等人考虑到知识的情境性而提出的。它是试图以一种类似于行业学徒的方式,让学习者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情景中的活动工具,以促进其在某一领域中进行学习的方法。其本质强调亲历亲为、实战体验,突出学习活动所蕴涵的基于背景、始于情境和形成文化互动、追求文化适应。内容包括个人的行动、个人的认知,又涉及人际之间关系的切实展现与真实互动。

勃兰特(Brandt)描述了社区职业继续教育运用认知学徒制的五个关键程序:

1.建模(Modeling)

认知建模发生在两方之间,即让学习者观察社区成员的职业活动演示,而这位成员是有经验的,由此使有经验的成员与新来的成员分享各自的职业诀窍。

2.接近(Approximating)

当学习者明确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学习计划以后,就安排他们进行必要的实验性或尝试性的活动。之后,鼓励学习者检查和反思他们自己的活动情况,并与专家的活动演示进行对比,以发现其中哪些方面表现相同,哪些方面表现尚有差异。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在角色模仿、模拟体验时发生"险情" (困难、障碍、错误),而需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 "脚手支架"包括必要的物质援助、模拟规划和训练指导。

3.淡化(Fading)

随着学习者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脚手支架"性的支持和帮助。

4.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

学习者借助模仿学习得到经验以及通过自行动手获得的适应能力在完全属于实战的背景下进行学习,至于支持、帮助行动,只有当学习者自己明确提出有这方面要求时,才予以提供。

5.归纳(Generalize)

以讨论的方式,安排学习者进行归纳、总结,以明确他们在此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并进一步指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或掌握的技能与相关实践情境之间的关系。

(二)共同体实践

共同体实践(communities of practice), 国内也译成社团性实践,是人类学视角情境学习理论的核心要素。它是一种强调在实践情境中以集体方式、团队方式展开学习的方法。

对于这种情境学习方法,约翰・斯里・布朗(John Seely Brown)等人曾描述说,其中所谓的共同体,往往是人们出于自愿而形成的一种自发性的、非正式的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所有成员都有一种共同期待的愿景,或共同追求的目标,并且具有一种共同一致的学习愿望,或者说一种共同渴望学到的知识。这样一种学习团队既可以由其成员自发组织,也可以依存于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之内。而至于它的学习行动,最常见的可以表现为进餐时或者通过网络工具来共同讨论与解决工作实践或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爱丁纳・温格(Etienne Wenger)与其同事施奈德(Schneider)指出,一个成功的学习"共同体"必须具备以下三项重要的基本条件:

1.必须拥有一个或者多个"团队组织专家",他们应当充满激情、敢于承诺、善于负责,并且要对团队学习具有一种非常高度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2."共同体"的学习行为、生活范畴,其意义作用主要应由这个团队的成员以其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进行评价,而不是由企业以其组织价值的评判标准或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来评价。此外,每个团队成员有权知道和了解评价的真实结果。

3."共同体"有权力组织、发展成员,制定议程,建立领导体系。从而感到自己与微型团队社会文化的联系要远比与宏大组织社会文化的联系来得更加紧密,也来得愈加实在。

总体而言,认知学徒制和实践共同体的情境学习方法给成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工具,进而能够重新设计发生在工作场所的成人学习活动和基于学校的成人学习活动。

六、讨论与展望

近年来,情境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传统观念、其他学术流派的批判和诘难,在其实践和推广过程中,也面临实践转换困难等问题。

近十几年来,我国对情境学习研究的介绍和实践也在快速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比较经典的文章有《"成人情境学习"探略》(李洁,高志敏2006)、《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应方淦,高志敏,2007)、《从认知到情境: 学习范式的变革》( 姚梅林,2003) 等。王文静、赵健、陈家刚等人分别对情境认知与学习、学习共同体、认知学徒制等主题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博士论文,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这些研究为中国情境理论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实践方面,基于情境理论视角的文献也非常多,涉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软件设计等方面。然而,人们在情境、认知学徒、共同体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狭隘化或泛化现象。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说明了新理论中的概念、理念,在推广和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够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情境学习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内涵深刻,为人类学习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文献涉及认知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人工智能及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甚为庞杂,跨学科的研究有助于不同研究领域人员打破狭隘的专业领域藩篱,积极开展对话与互动。但是,不同学科的人所使用的话语体系和概念框架也不尽相同,造成新概念和新思想的内涵让人较难把握,这对于学习情境理论的推广和实践研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8(1): 32-42.

[2]Sharan B. Merriam(ed.),The new update onlearning theory, Number 89, Spring 2001,JOSSEY-BASS San Francisco,P45,50.

[3]李洁,高志敏."成人情境学习"探略[J].成人教育,2006,(1).

[4]应方淦,高志敏.情境学习理论视野中的成人学习[J].开放教育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