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初中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自我总结

第1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学;转化;培养;总结

著名数学家笛卡尔说,要善于把“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因此,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运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来组织和讲解教材。把大问题变成小问题,把新问题变成旧问题,一个接一个,步步为营。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还应该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记得在上三角形相似时,我们会想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它是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断线段是否成比例,另一方面,当它不能直接判断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化为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对于没出现线段比的等式,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理论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我想,我们应该在课前认认真真备课,备学生,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搞题海战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永聪.中学数学创新教法—45分钟优化设计[M].学苑出版社出版,1999.

[2]五年中考三年模拟[M].科学教育出版社.

[3]《初中数学教与学》.

第2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摘要: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不注意根据由小学到中学这个过渡时期的特点来制定相宜的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成绩就会下降。因此,教师平时应多与小学教学多联系,多探讨,教学时,多注意与小学所学知识多对比,多比较,平时多指导学生预复习,指导学生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学习成绩。

关键词:试论 中小学 数学 教学 衔接 工作学生从小学升入到初中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多数学生都会不适应。进入初中后,最大的变化就是科目增多,老师增加,他们习惯小学班主任一个人管理,如今面对七、八位任课教师,他们感到不知所措,少数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由自负变为自卑,由积极变为消极。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成绩不稳定,甚至过去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下降很厉害。如何使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的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数学的学法。开学初,一是通过进行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基础,二是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课标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七年级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小学生刚升入初中,小学里的许多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应该继续保持。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善于动脑、踊跃发言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通过多年初中教学,我认为进入初中的学生应养成几个习惯:

1.养成提前预习、主动自学的习惯。预习是自学的开始,小学阶段往往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是将教材内容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因此,我们应多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待学生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后,再布置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的题目,再过渡到不布置预习提纲学生便能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

2.养成专心听讲,乐于思考的习惯。我们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要从启迪学生思维这一基点出发,要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多种感官都参与教学活动,无论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公理、定理和法则的理解。

3.规范作业,强化训练。就书面练习来看小学生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进入初中后,虽然独立意识日趋提高,但并未成熟,突出表现在部分学生的作业不能独立思考、解题格式不规范、步骤混乱等不良现象。为此,必须强化以下两点:一是要以身作则,即教师在解题规范上做好示范;二是要严格要求,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规范作业的重要性,对那些不规范的现象及时予以纠正,养成自觉订正的好习惯。

4.教会学生记笔记,也不失为培养学生复习能力的一种办法。笔记包括三方面:记问题。记课上未听懂的问题,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记疑点。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及时记下,便于课后与老师商讨。记思路和方法。勤记老师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思路大有好处。

四、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3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一、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数学学习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一个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的孩子,更愿意挑战难题,有的学生描述说:做题像过关斩将一样充满乐趣,而对于有些孩子来说,数学学习是最头疼的事情。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对数学充满兴趣并信心十足,后者恰恰相反。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给学生分层分组,让学生互助学习,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学优生得到提升,学困生也会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掌握预习的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行分层教学

初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绝对值、有效数学等,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太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联系旧知识,特别注意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2)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初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以至于经常出现讲或做过几次的题过了一段时间又不会做的情形。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特别关注的是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用综合法解题,应用题列综合算式的较多。初中数学则不然,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化未知为已知的方程思想,利用顺向思维来解题,相对小学的思维方式来说容易得多。这种方法显然比小学方法优越,利用方程这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小学数学中很多问题,这正是初中代数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摆脱算术思想的束缚,充分领略到方程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两种方法的对比,通过同一个例题来比较两种思想的优劣,这样最有说服力。

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那么进入初中就较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初中阶段里的数学,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如果学生还依赖小学原有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很难掌握所学知识,有部分学生还会出现不理解现象,时间久之,甚至部分学生会出现放弃学数学的念头。对于这样情况,初中数学应做到“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高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逐步掌握“预习―听课―复习―做练习”的学习方法。由于小学生的自觉性还不强,所以就要教师注意提醒学生每天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应做到精讲,重在引导、启发、点拨,多练,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做习题的时间。使学生在课堂内能够有时间进行自学、自主思维、自主练习的空间,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生刚刚步入初中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难度,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课前的预习和课后复习,做好错题和卷子的积累,课后作业能够按时并认真完成,教师反馈后学生及时改正。有些老师认为学生的书写习惯应该是语文老师负责的内容,而我认为这是每一名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因为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书写格式和要求。在数学学科上,对于每一种题型都有不同的解题格式,教师不仅要学生书写工整,更要按照解题格式书写的规范严谨,并贯穿学生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的始终,因为严谨的书写才能塑造出严谨的数学思维,这对于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习惯和兴趣的培养因学生而异,也因教师而异,每位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加以指导。

第4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教改研究实践,确立了“设置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总结”为基本流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这一教学模式。

一、设置情境

态度情感与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应当充分去营造、创设达到这一目标的氛围,坚信只有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才可能使其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并在一系列过程中获得自信。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作为一个目标,以此促进学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这里的创设情境是指能够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活动,这个环节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和给学生讲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史等。比如,在教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几何画板动画演示,无论角平分线上的点怎样移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两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通过很直观的动画来传授知识,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者,有时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才能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自主探索

如果创设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的发现和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例如前面介绍的有关《角的平分线》一课知识的传授,在动画演示后,我先让学生猜想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并完成证明过程。但是,在这一环节上自主探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主体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2)指导性原则,即教师是起点拨和指导、组织课堂、在课堂上搭起学生发展平台的作用,并能够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发表各自的意见,取长补短,给学生充分自由想象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三、合作交流

这种交流是师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班上我们建立了“五人一小组”的数学兴趣小组,合作小组通过交流、对话和总结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你困我帮”的学习氛围。课堂作业相互批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合作交流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合作最优化小组;(2)合作的问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3)课堂组织要有序,不是“放羊式”的,学生要有一定的合作程序并有效地开展活动;(4)对学生合作的成果要及时作积极性的评价。

四、自我总结

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要靠学生去理解领悟,而理解领悟又靠对过程的反复反思才能达到。如果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因此,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新的认知能力、发展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提问、追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采用“有问即提,有问即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

第5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衔接问题 思考

一、引言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顺势而为,向上快速发展思维。从初中到高中,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与现行高中教材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加之高中教学内容突然增多,高中一年级整体教学内容远超过初中三年的教学内容。另外高中的数学语言更抽象,要求学生思维方式发生质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环境变化、基础知识的差异、学习方法的不同步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陷入困境,顿感前途渺茫,认为数学深奥、高不可攀、不可接近,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使每个学生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问题值得数学老师研究探索。因为这将有助于初中高中教材脱节现象早日得到解决,有助于解决初中、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观念、目的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统一认识,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年龄、心理、智力、习惯等个性特征对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看

初中生依赖性较强,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但是,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二)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看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有所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的要求是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材料信息,通过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其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而高一阶段就是学生思维的转型的关键期。

(三)从教学内容上看

首先,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教学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第一,要让学生懂得高一数学课程在整个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第二,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同时向学生引入一些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笔者认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高一学生的具体学习实际,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的目标能够逐级逐层的进行落实。在教学伊始,在课堂节奏方面,应当采取比较缓慢的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环节,应当多采用实例以及已掌握知识进行导入;在知识讲解环节,应当首先进行教材上知识点的讲解, 然后再进行课外知识点的延伸。

2.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培养。在一个单元结束之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

3.关注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能够进行衔接的知识点,比如,函数的概念、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等的相关知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阶段,这些内容有的难度增加了,有的谈论范围扩大了等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旧知识、 注意把新知识同旧知识相联系、 相区别,尤其是要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 比较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温故知新、 温故而探新的教学目的。

四、讨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不容置疑,正确处理好这个衔接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并最终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这点对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黄光荣,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 杨静,初中数学教学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新课(上);2011年06期

第6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一、自我学习的主要特征

自我学习对学生来说,其动机是内心的或者是自我激发出来的,而自我学习的内容也是自行选择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监督、自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掌握和管理学习的时间。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生能够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并能自我强化。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学习环境,及时寻求帮助,从而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并带有浓厚的感彩。兴趣主要是以认识和掌握具体事物的某种需要为基础,是人能够去主动认识和探究真理的最为重要的动机,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因素。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仅有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话,较长时间下来,学生一定会倍感挫折,从而导致学习兴趣降低。所以,化学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教师要选择好正确的教学引导方式。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尤其是化学教师在选择内容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特色教学。

第二,进行方法总结。例如,在教学初中化学《氦》这节课结束之后,化学教师需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一下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方式,对于下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就会轻松许多,对于问题的理解也会更透彻。

第三,不及时评价。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争论教师应暂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无须及时给出评价,而是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让他们进行评价,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3.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是自我学习的必要条件

初中生对化学的自我学习的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个需要化学教师的不断努力和不懈培养。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学习时间,使学生在化学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引导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使学习自主化。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如下:

其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生活没有目标,就如同海上行驶的船舶没有了指南针。”生活如此,学习亦是如此。学习目标是激励学生坚持学习的主要动力。

其二,给予鼓励。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给予适当的肯定。教师的这种行为能够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能激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学习,从而获得更多表扬。这样的良性循环应当保持、发扬。

其三,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学习方法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喜欢小组讨论,有的喜欢讲课的形式,有的则喜欢通过实践的形式来学习,所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摒弃不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帮助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4.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平常要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循循善诱,耐心分析。当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这样才能形式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做的工作

1.对学生现有知识的了解

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基础,然后分辨学生是否能够在教师准备的内容中自主学习。因此,了解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2.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自主学习的定义就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对于不同科目的学习,学生需要有不同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3.参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教师要时不时地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与学生探讨研究学习新方法,交流学习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解决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第7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第8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都不尽完美,在教学中,要学会以教学的反思来激励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上进,不断创新。教学反思是一个完善自我的途径,在每一天的课程开始前,上课的过程中,下课以后,都应该进行教学的反思,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在我们的课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中完美也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后我们更应该反思,刚刚结束的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作业应该怎样进行设计,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思考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下一堂课中的借鉴,长期的经验积累,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上课形式更多样化。

2 对教学前的反思――未雨绸缪

课前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的必要任务,进行课前的反思,其实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过程,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加强课程的厚重程度,让我们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控,多一份把握初中数学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课程,在课前,我们应该反思,怎样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因此,在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我们要充分注意生活题材的收集,认真研究数学的教材,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数学学习情境,创设各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准备的问题尽量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教学的方法,套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的手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成功。

3 教学中的反思――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教学中进行反思,更能够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思考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的发展。虽然我们的教学都有课前的精心的设计,但是很多的因素和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前无法预知的,很多的突发问题,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教学进行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反馈。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管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其实,教学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活”的过程,教师不能总是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强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不要强加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散,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应该改变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堂生动活泼、能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数学思考和积极发现问题的数学课,才算是比较成功的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全面地进行学习的指导,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

4 教学后的反思――自我总结

在处初中数学教学中,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注重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在课后,如果说教学前的反思是在进行课程的练习和准备,课程中的反思是进行完善问题,那么,课后的反思便是总结,是更高层次的进步。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要进行问题的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改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在每一天或者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的课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是否精彩,内容和知识点、重难点讲解是否简单易懂,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在那些方面我们还学要进一步调整、改进。把这些思考和问题一一罗列,我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为了学生的学习,不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会更有把握把课上好。

5 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在教学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尝试,不断提高。每一次反思,每一次自我的检验和总结,都是一次进步,教学,需要的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最终找到一个完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为学生提高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反思也可以促进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更好的教学效率,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杜明科.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15)

第9篇:初中自我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探讨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初中化学不像高中化学规律性特强,而是概念多,内容杂,再加上初中学生受年龄、心理素质的影响,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因此,要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注意讲授的科学性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

二、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实验板书、板画模型、比喻等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实验上下功夫,提高实验的艺术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贯穿讲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通过梦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听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

三、加强复习的有效性

新教材的知识点分散,复习时间严重不足,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们采取了复习课前自己归纳知识点,自我发现问题;课堂通过典型题的分析,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一题多问,让学生能自主说出该知识点的另外的考法或相连的知识点,达到既温故又扩展,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发现问题,课堂解决问题,查漏补缺,深化知识体系,对相关知识点印象深刻。例如在复习胶体时,大多数同学自己归纳知识点时,只注意到胶体与溶液的区别:丁达尔现象。没有注意到溶液与胶体的本质区别与共性。在复习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这样的题目:胶体与溶液的根本区别在于?既让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的误区,也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再通过坠问:还能考查胶体的那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讨论提出:可考胶体与溶液的共性,胶体与浊液的区别,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颜色等等。这种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自我总结中巩固、深化知识。

四、要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展开探究,不但使学生获得有关化学知识和经验,而且使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成功的喜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内容时,要求学生观察一下自己家中使用了哪些金属;比较一下自己家中的电饭锅的颜色与超市中新电饭锅的颜色有何不同;观察妈妈用来炒菜的铁锅不刷之后(沾有油污)第二天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现象?充分使学生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自己也可以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甚至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感、成就感、受到他人赞赏的感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重视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