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第1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非预设性生成;正名;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非预设性生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对“非预设性生成”这一概念认识比较模糊。为此,笔者调研了有关资料,做了些许思考,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非预设性生成”的定义

上至专家学者,下至一线教师,可以说对“非预设性生成”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描述。新课标指出,“生成”是从学生那里发现新问题或由学生提出新问题而改变预设方案或临时局部生发;也有人说,所谓“课堂生成”,就是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他们进而把“课堂生成”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两个方面。“预设性生成”要求达成教师预设的目标,“非预设性生成”要求把握好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综合上述观点,不难看出“非预设性生成”具有两个特性和两层内涵。

二、“非预设性生成”的特性

一是不可预测性,是指老师在预设时较难预测到的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事件或成果。如《磁铁的两极》教学片段: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磁铁有南北两极,并能指示南北方向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之后,教师出示一块没有标明磁极的磁铁,问“谁能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判断这块磁铁的磁极?”老师把手中的磁铁递给一学生时,磁铁掉到地上摔断了。这时有位学生大叫起来:“老师,你的磁铁,一块只有南极,一块只有北极了。”

“磁铁掉在地上摔断”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并不是教师事先预设的,但它确实发生了。这种意外事件就为“非预设性生成”创造了一种可能。

二是即时性,指教师对发生变化的情况立即做出反应,把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转化为新的课程资源,并调整原来的教学预设,使课堂教学朝着更有意义的方向前进。以如下案例进行讲述: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好吗?

生:老师,我们已经会了!

生:(异口同声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师:老师已经看出来了,大部分同学已经会了,但还有少数同学不会或不熟,怎么办呢?

生:我们教他们。

师: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老师很高兴!但我们不能把现成的结论告诉他们,是吧?下面我们准备一下,看谁有办法帮助这些同学来发现“5”的乘法口诀。

几分钟的交流后,学生不但把“5”的口诀总结出来,而且方式各异,有画草图的,有用小棒的,有用连加算式的……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而对学生已知道了“5的乘法口诀”这一令老师始料未及的问题,老师随机应变,及时调整预设的程序,有效地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情境。这既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更是对“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教学理念的实践。

三、“非预设性生成”的内涵

一是指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直接出现的明显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成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江雪》一诗时,老师问:“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学生经过思考后,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他不是在钓鱼,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这样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二是教师以课堂上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意的突发性事件或另类声音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学方式。

一位教师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许多学生都陶醉在泼水节所营造的欢乐气氛中。突然有一位学生问:“老师,现在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了,傣族人民要泼掉那么多水,这不是在浪费水资源吗?”这一问题显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所有人为之瞠目的时候,老师却立即对这位学生大加称赞,并请学生再读全文思考: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为什么特别高兴?这里的“水”到底还有什么含义呢?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白了这清洁的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资源,它还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他们相信,爱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贵。短短的五分钟,却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非预设性生成”和“反思与评价”的区别

理解了生成的两个特性和两层内涵,生成和反思的区别也就显而易见:生成是一种课堂现象,而反思则是一种理性思考;生成有时是一个教学环节,而反思则是对某一教学环节的价值判断。如果说生成是一个课堂事实,那么反思就是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和看法。

一位老师准备给孩子们上“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凭着原有的经验,老师将“日积月累”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阅读四组对联,感受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2.在朗读中发现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在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积累。整个教学过程在老师的“掌控”下一步一步顺利地进行。正当老师准备检测学生背诵并就此结束“日积月累”的教学时,一个学生说他也见过一则回文联: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的兴趣不再是背诵四则对联,而是“研究”起了对联。老师决定改变教学计划,趁着学生对对联的热情未减,引导学生“痛痛快快”地走进对联。

第2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一、记成功做法

教学设计的奇思妙想,灵机一动;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举;师生交流的精彩发言,火花显现……教学中还往往出现精彩难忘的片段,如新颖有趣的导言,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得体的比喻,教师适时巧妙的设问,突发事件的处理,简洁明了的板书等,这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独到见解,都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课后将这些课上发生的点滴花絮记录下来,日后进行整理归纳,经验就会越积累越多,教法会越来越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也会有大的飞跃。如讲“遗传”第一节时,我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的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我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记失败之处

即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例如,在讲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连续自交3次,后代中纯合体占多少,显性个体占多少时,我按常规思路,先画出遗传图解,再统计后代各种类型的几率,这样做十分复杂,而且极易出错。我将这一教训写入教后记中,并变换思路,打破常规,换角度思考,提出改进方案,引进数学中概率计算法,不难得出结论:后代中纯合体占1-(1/2n),显性个体占2n+1/2n+1(其中n为自交次数),这样就使问题迎刃而解。

三、记学生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四、记学生问题

下课后,学生会提些问题,有些是学生没听懂的,有些是学生的一些误区,有些是学生对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都记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减少偏差。如“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节,课后我将学生的问题整理如下:(1)人吃咸菜多了为什么感觉渴?(2)输液时,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浓度太大,行不行?如果把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换成无菌水,行不行?(3)为什么夏天喝浓度高的饮料,越喝越渴?(4)植物死细胞和活细胞与水的关系一样吗?(5)当细胞外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的吸水与失水近乎相等,可否以此测出细胞液的浓度?(6)浓度大相对含水少,浓度小相对含水多,水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渗透,即由水分子多的地方向水分子少的地方渗透。(7)若把经盐水浸泡后变软的材料再浸入盐水中,将会有什么现象出现?(8)海洋中的植物为什么不会有“烧苗”现象发生?我把这些内容及时给学生讲解并注意联系相关知识并加以引申,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记学习心得

第3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诵读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长久的学习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诵读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此,诵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需认真实施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学生更容易入情朗诵。为了探究阅读教学中现代诗歌朗诵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笔者在所教班级讲授了一堂现代诗歌朗诵课,现将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总结如下: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现代诗歌。

2.感受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和建筑美。

3.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

【活动要求】

1.朗诵范围:《现代文诵读(下)》附录25首现代诗、学生原创作品。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自由组合,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主持人。

3.自备音乐,鼓励多种形式朗诵。

【评价环节】

各小组点评,教师总结c评,评出优秀朗诵小组。

【课堂实录】

组别:一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我多想》

教师评价:你如高贵的花朵,一枝独放却芳香满园。

组别:二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徐志摩《再别康桥》和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穿插朗诵;个人朗诵:叶芝《当你老了》。

教师评价:两首诗,两个人,却有着难忘的情;一个男人发出的深沉的呼唤。

组别:三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教师评价:四个飘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组别:四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

教师评价:四个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声音在雨巷里回荡。

组别:五组,个人朗诵。

所选诗歌:原创《未知》、原创《不知何时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师评价:青春如梦,你正青春,你正美丽绽放;青春就是经历,青春,我们有梦。

组别:六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郑愁予《错误》。

教师评价:你们都是哒哒的马蹄声,在我生命中走过。

组别:七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师评价:祖国,我们的归宿,深情的朗诵献给我们深爱的祖国。

组别:八组,小组合作。

所选诗歌:戴望舒《雨巷》。教师评价:希望你们也能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以上是这次课的课堂设计和课堂实录。本次朗诵会旨在鼓励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下发出自己的感慨。当然,在教学设计上还有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首先,一节课时间过短,学生虽按组别逐个朗诵,但仍有大部分学生的原创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设置小组评价。第三,没有小组间的相互借鉴环节,往往出现很多学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现象。有鉴于此,今后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现代诗歌朗诵教学。

一、整体感悟内容,体味诗歌意蕴

朗读不能只作为初步感知课文的工具,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很有帮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渐入佳境

诗歌朗诵本就是一个感情充分投入的过程,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时代隔阂。

三、注重节奏,感受诗歌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韵律。抑扬顿挫的朗诵不但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朗诵的节奏大致有语调轻重、语音高低、节奏快慢、气息强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高低和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诗歌朗诵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反复地诵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歌情感的感悟。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即使当时没有足够的能力鉴赏,但只要坚持诵读,阅读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总有一天会心领神会。

第4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最优化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与传统信息渠道冲击和磨合的时代,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充分把传统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槲宜用,达到网络资源共享,实现语文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但教学设计毕竟是纸上谈兵,它与教学实践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有实现了语文教学实践过程的最优化,才能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那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巧妙“联姻”,实现语文教学实践过程的最优化呢?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春雨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也就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当然,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应该符合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中侵略者大肆抢劫、毁灭圆明园这一部分内容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师: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

生:拿不走的就砸、摔、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

师:一天多少小时?三天三夜多少小时?一天多少分钟?三天三夜呢?4320个分钟是多少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

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

放无声录像―――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半分钟。

师:这半分钟,感觉长吗?会烧掉些什么?

生:会烧掉许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画家、书法家的作品。

生:会烧掉许多华丽的丝绸和衣服。

生:会烧掉唐宋元明清历代的珍奇异宝。

师:把这8640个半分钟加起来,想象一下,是在几万个教室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啊!

师: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将“有”换成“没有”。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也没有了。(老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余都擦去,稍留残迹。)现在,你的心中,圆明园仅仅是废墟、是火焰吗?

生:是耻辱。

生:是中国人民的警示牌。

在这里,那一段无声录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火熊熊,浓烟滚滚,所有珍宝化为灰烬,大火烧了三十秒。没有任何声响和音乐,学生的心缩得紧紧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然后老师在“有……也有”的板书中加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的“没”字让学生读。这种强烈反差,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痕。在这里,没有思想灌输,有的只是对文化的认识,对历史的反思,大火在熊熊燃烧、画面沉寂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从而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独特感受,获得情感体验。

二、促进学生的合作与探究――问渠哪得清如许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只有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经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有了信息技术以后,大千世界变“小”了,而课堂变成了广阔空间。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丰富资源环境,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这样的理想课堂中,信息技术既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工具,也不仅仅是学生漫无目的查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的单纯技术工具,而应成为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建构知识和创新的认知工具、探究工具。课堂教学的内容即是在使用这一工具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一次教学比赛中,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四季的脚步》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说一说、听一听、读一读、跳一跳、唱一唱、写一写等环节。在让学生欣赏四季美景的配乐朗读时,大屏幕上投出了“春天”的四行诗,伴随着朗读声,屏幕上飘下了朵朵鲜花,它们穿行在“字里行间”,仿佛在告诉学生:我是春天的使者;读到秋天时,屏幕上片片黄叶忽忽悠悠地落下来,似乎在说:秋天来啦,秋天来啦;读到冬天时,六角形的雪花慢悠悠地飘下来,好像在暗示着孩子们:快来打雪仗、堆雪人吧。虽然这只是一些小小的点缀,但鲜花、黄叶、雪花是春天、秋天、冬天多么直观的象征啊,它们的出现,放飞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们的思绪在美丽的四季里尽情徜徉……

在学生理解完诗歌内容后,老师播放了《春天在哪里》音乐碟片,让学生跳一跳,放松一下。本来这是一个常见的低年级课间休息活动,但教师没有让学生为休息而休息,而是精心选择了这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休息完后,教师说:“同学们,歌里面说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那么夏天、秋天、冬天在哪里呢?你们能不能模仿这首歌,结合课文编编歌词,唱一唱?”学生四人一组兴趣盎然地讨论开了。编好后,他们摇头晃脑地唱起来,“夏天在那炎热的山林里,这里有金蝉呀,这里有荷花,还有哪呱呱叫的小青蛙。”“冬天在那西北风的嚎叫里,穿着红棉袄呀,戴着红手套,小朋友的脸儿也冻红了。”听课老师们愣了一愣,随即热烈地鼓起掌来。孩子们编得太好了!分析原因,那是因为孩子们通过CAI课件欣赏了四季美景,听了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他们都沉浸在了一个无形的充满着情感交流的审美场中,创新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以至一个个都变成了小诗人。可见,在多媒体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审美情感后,学生创造美的潜力是多么的惊人!

三、深化学生的思维与方法――引得源头活水来

语文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月光曲》这篇课文老师们曾多次教过,很多老师都制作了课件。在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时,可能就是放放《月光曲》的音乐,营造一种情境让学生欣赏。那么这一资源的引用仍然停留在创设情境、激感这一浅层次上。如何通过运用课件资源,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曾读过一个案例,深受启发。

《月光曲》教学片段:播放优美的《月光曲》,老师提出要求:贝多芬借着清幽的月光弹起了钢琴。作者用语言文字把音乐的画面表现了出来。请你轻声朗读课文,试着找出音乐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并试着起名字。

“海上升明月 月在云中行 月照雪浪花(月下浪花涌)”

师:贝多芬的钢琴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里。可是你们知道吗?美好的音乐都是饱含音乐家充沛的情感的。音乐是人类的第二Z言。贝多芬通过音乐要向穷兄妹俩倾吐什么呢?请同学们听音乐看画面,乘着音乐的翅膀尽情地想像,然后以“亲爱的盲姑娘,你听到 (看到)了吗?”为开头写一段话。

生:亲爱的盲姑娘,你听到了吗?这是我献给你的音乐。你虽然生活贫穷,却酷爱音乐,让我十分感动。今天,我要为你单独弹奏。因为美好的音乐应该属于一切热爱它的人。

生:亲爱的盲姑娘,你看到了吗?你看到月光下的大海了吗?你一定能看到,因为你是那么的热爱音乐,你能从琴声中判断出是我在弹曲子,你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多么强啊。那就让音乐带给你更多的陶醉吧!

生:亲爱的盲姑娘,你看到了吗?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在这一案例中,老师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通过听音乐,想画面,起名字,让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为学生思维放飞搭建了桥梁,然后让学生听音乐,看画面说出贝多芬的心声。这个设计尤为巧妙,在这里,老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音乐,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景象,从而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当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进入到音乐所渲染的氛围中后,学生心中油然升起对音乐的热爱,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对贝多芬的敬重。以至于他们觉得自己变成了贝多芬,那带有鲜明个人独特感悟的语言喷涌而出。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在声音、图画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在说的过程中,思维互相碰撞,产生了许多绚丽的火花。

四、落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堂优质的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它一定是语文味儿很浓的,或情感熏陶,或诵读品味,或质疑思辩,或言传笔谈,其乐融融;教师一定是设计独到,不落窠臼,巧设问题,创意浓浓;学生的自主意识一定是强的,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研究,实践交流;多媒体技术手段与语文学科一定是结合巧妙的,文画同现,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基础落实。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现在有一种错误倾向,老师一味地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多元反应,不敢教方法讲基础,这是轻工具重人文的表现。语文教师应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该讲解时大胆讲,该练习时充分练,该引导时巧点拨。

第5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程教堂教学教学设计课程改革趣味性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求从教学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等方而进行改革。”而对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应积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英语不单是―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名中学英语教师,设计好一堂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设计好教堂教学呢?本人认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应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浓,学习好,兴趣淡,学习差。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的重要。所以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搜集学生的兴趣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关心贴近学生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引导并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好巧妙的铺垫,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成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习体会到语言本身的实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因此,在课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真实的情境如:“看病(Seeing a doctor)”、“购物(shopping)”、“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问路(Asking the way)”等等让学生自由谈论(Free talk),在课余时间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举办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手抄报、做英语贺卡、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英浯知识发掘自己的潜力,运用于各种活动中。当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好英语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所以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由“学会”飞跃到“会学”这一过程。教师的职责首先是教结学生知识,然后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这远比简单地“授之以鱼”重要得多,对学习也有用得多。

如新目标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八单元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本课所教的内容是节日和日期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谈论父母朋友的生日及最难忘的一天,并对感兴趣的节日展开讨论。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资料。课上,组织学生通过对话、讲解、表演等多种方式分享并交流各自的信息。为了归纳学生所掌握的有关节日的信息,可以以讨论的形式来比较中外节日的异同。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既掌握了单词的用法,又发挥了他们的联想、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给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

1.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应根据教学材料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设计灵活性较大的问题,促使学生分析已获知的信息,积极寻求答案。设疑与提问既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又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是推动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契机。在学生思考、讨论、争辩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学生鼓励,创造愉快、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

第6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课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课很难!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

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坚定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学习党的各种文献,将自身修养与党性提高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及政策水平。本人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用心配合学校工作,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及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表现出极好的组织纪律性。在与同事的交往中,我以谦虚好学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帮忙和认可。课堂上我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专心与他们沟通,期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的来说,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期望能帮忙学生健康成长。生活方面,勤俭节约,并力所能级的帮忙身边有困难的人。

工作方面,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一天不学习,就会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来,我仍然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因此,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仅仅参加新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提升工程,还考取了英语本科深造的机会。尽管刚刚走上岗位,工作中的活动与任务让我颇感压力,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我便争取出来学习小学英语相关的教学方法,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一个人的知识如同一粒浮尘,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务必不断的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一年里,我努力扩展自身的知识面,自感收获很多。当然,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在下一年里,还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是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当了快一年的教师了,虽然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学中学到了很多。

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英语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我经常思考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学习教学设计,以及组织与我们农村学校相贴合的教学活动。我也明白自身的学识不代表教学的好坏,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经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所以我用心参与每次的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自己的想法。让我兴奋的是我的英语课件获得了镇评选评选三等奖,综合实践教学竞赛获得了镇的二等奖,教具制作获得了市的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镇的英语歌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既是对我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今后我将一向花比较多的时间在教学研究上,我相信那将使我受益良多。经过一年的工作与学习,我自感收获颇丰但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潜力还待高,其次,可能是年轻气盛吧,在处理教学中有些事情时还过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资料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资料实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2

转眼间,一年的见习期即将结束。回顾初上工作岗位的这一年,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忙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见习班主任工作,用心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见习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用心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平时用心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用心参与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新教师培训活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在语文组里,我用心配合组长和其它老师搞好教研活动,并用心争取机会提升自身素质。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20_年4月4日,我顺利完成预备党员转正程序,更让我对感到身上肩负着的重任

二、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高一(5)、(7)两班的数学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教学六认真”。我能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我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尽量兼顾到各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课后精心布置作业,尽量做到适度、适量。每一次作业都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上级领导“六认真”检查中得到肯定。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广泛听课,听取师傅陆秀亚的指导,也注意学习组里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这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仅如此,我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如参加“实践新课程,同伴互助”观摩活动等,取长补短,收获不少。当然,实践出真知,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我两学期都主动要求开设组内公开课,听取前辈的对症指导,这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事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次汇报课都帮忙我更好地成长。同时,我注意扎实自己的基本功。获市语文命题竞赛二等奖。

以上就是我一年来的总结,作为一名新教师,最重要的就是透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掌握各项教育技能,我将一如既往,以不懈的探索奋斗来回报学校对我的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3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实习生,所以,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在湛师附中实习的六周期间,我获益良多。除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执教能力。我确立好自己的角色,实现从“学”到“教”的角色转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组织教学,“以身立教”,从心理上做好当老师的准备。

以真心实意、积极主动地向指导老师学知识、增才干,用自己的行动换取他们的信任,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为我成功的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实习目的明确、动机端正,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明确施教对象结合施教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备好一份教案后,向实习指导老师、本组同学一一征求意见,改了又改,才实施教授,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实习期间除了上好自己的实习课外,我还有目的地听课、评课,弄清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处,以便自己教学时作为借鉴,并做好把听、评课记录。

在担任高三(6)班的助理班主任时,我能做到“三跟”,组织了“让青春在拼搏中闪光”的主题班会,协助班主任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以多沟通,多谈心的形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打下了巩固的基础。通过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自己明白到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

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在存在不少缺点,如:教学技能、技巧仍较薄弱,专业基本功不扎实,语言表达不清等。我应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为做好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做好准备。

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4

转眼间,来到新桥中学工作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只但是是沧海一粟,对于人的整个生命来说也只但是是几十分之一。但是,一年对于我这个刚刚走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都能够用好处非凡来概括。在这近一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以下是我对一年工作的总结

一、师德方面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期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

在教学准备上,新老师面临的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明白就应怎样上课。对此,工作之初,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但是,我也坚信“万事开头难”。所以,我每次都很认真的备课,查阅资料把自己的教案写好,因为写好教案是上好课德前提。

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老师梁义红老师的指导,他在教学方面给我提出很多宝贵的推荐,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这些使我个人应付和处理课堂各式各样问题的潜力大大增强。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还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在从教学理论方面。我在课余时间阅读了教育学理论的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超多有关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书籍,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晚上也尽量到校,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作为新教师,我唯有以最充分的准备、的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

2020大学生师范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5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生心理辅导员和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这一个月来,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注。他们以真诚而友善的眼神看着这么一个身材矮小却能力突出的老师充满自信的走过,走过令我难忘的实习。

同学们在我的讲座上积极提问、仔细听讲,尔后以热烈的掌声鼓励,鞭策着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开拓,不断进步!

第7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压力促破土

1989年8月,未满18岁,的我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回到了养育自己的母校――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在这所百年老校里,有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李吉林,有一大批经验丰富、在教育教学上卓有成就的骨干教师。再次踏进珠媚园时,我的内心,既充盈着巨大的喜悦,又怀揣着隐隐的不安。

每天,我会为了备一节数学课而苦思冥想到深夜。如此低效,并非认真和细致,而是因为,在我的头脑中根本无法模拟真实的课堂,不知道该如何写出一份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设计。而站在讲台上的我。也常常让学生“欣赏”到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的窘状。一节课下来,学生到底学得如何,有多少人学会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根本心中无数。至今难忘的是,学校领导第一次听我的课后,仅用一句话讲完了优点。却用一个多小时讲评了需注意和改进的地方,所谈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甚至于课堂中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有待改进的。那时的我,显得多么的稚嫩啊。

记得工作两三个月后,在给同学的一封信中,我曾经写道:现在,我最害怕黎明的到来,每天的太阳似乎都是黑的。

令我陷入窘境的是二附,让我得以解放的同样是二附。通师二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了立足校本、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超前意识,1990年,学校就成立了“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全体青年教师作为培训中心的学员,既有专门的师傅个别指导,又有集体学习、相互研讨的诸多机会。每学期交替进行的各项基本功评比、主题变换的“珠媚杯”教学竞赛。让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拥有了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

十余年过去,仍难忘记:我的师傅钱玉华老师,给我上的第一课是:了解学生想法时,不要总是死抱一句“你是怎么想的”,而是应该思考:可以怎么问、可以怎么说?学生答对了,可以用什么方式表扬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扬他?……还难忘,虽不是师傅却视我如徒的王本溪老师。在我初次参加学校“珠媚杯”教学竞赛前,跟我一字一句磨教案,直至月上柳梢……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如一株不起眼的小草,虽不像红花引人注目,却也享受着珠媚园中肥沃土壤的滋润。这种氛围,促使我认真读书,努力补上理论功底不足的缺陷:虚心请教,从老教师那里汲取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营养;发愤钻研,在“情境教育”课题的研究中,明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从只能获得“珠媚杯”各项竞赛的优秀奖,到获得三等奖、二等奖,再到获得一等奖,直至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教学竞赛。七、八年间,我感受到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长,逐步拥有了为师的自信。

历练催拔节

1997年,我来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这是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师工作过的地方,是一个弥漫着师爱氛围的学校。在这个如斯老师般爱生敬业的教师群体中。我享有了再次成长飞跃的幸运。在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之下,我很快适应了环境。并获得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从1997年9月到2000年初,短短两年半的时间,我上了数十节公开课,参加了多次赛课活动,竞赛的级别也从区级、市级、省级直至全国。在这多次赛课、开课的过程中,因为特级教师阎勤老师的悉心指导,因为全校数学教师的出谋划策,因为多位专家的打磨把关,我所收获的除了荣誉,更重要的是在“磨课”中,提高了沟通的技艺、积淀了教学的机智、提升了展示的自信。而这些,才是我教育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财富。

记忆最为深刻的,是1999年的一次赛课。听说有个教学竞赛,我也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报名参加了。随着从区里到市里、省里的一轮轮角逐,我才真正领略到教育教学艺术的无止境。虽然只是一节课,但随着一轮轮的筛选,前前后后足足准备了10个月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既有压力之下寝食难安的煎熬,更有教学认知和技能的突破所带来的欢欣雀跃。一次又一次地试教,一次又一次地教案,一次又一次地更改细节。为了最后的全国性比赛,10个月中,一共试教了近20次。每一次试教,我都能从别人的指点中悟出好多新的东西来。每次来听课的,少则两三人,多则十几人,像专家会诊一样,逐个地和我谈想法、提建议,大到教学目标的定位,小到板书设计、语言表达,甚至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全都成为专家评议的内容。这一切,让我改掉了很多平常课上没留意的不良习惯,努力的精雕细刻,力求每一个环节都尽善尽美。这样的过程,如同一次次破茧,让我不断实现着对自我的超越。

积淀求充盈

在欣喜于教学中的点滴收获之余。我也感到了一种茫然与无力,总觉得自己还是像没根的浮萍、没线的风筝一样飘忽着。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教育?……我逐渐发现,因为对这些问题缺少了一种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也就缺少了对“自我”的准确把握。也就终究脱不了一个“浅”字。黑格尔有句名言:“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我们最无知的东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教学行为,却往往成了我们最盲目的举动。

因着这样的认识,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每一个清晨醒来,边照料着女儿,边计划着一天的工作与学习;每一个夜晚,把女儿送人梦乡后,将自己拽回到书桌前,或记录工作中的点滴收获与不足,或打开书本,展开与智者们关于教育的“对话”。每日的反思与回顾,让自己对机械重复的教学行为多了一份警觉,而阅读则让自己有了从实践中抽离出来的机会。就这样。我开始主动去批判那些“熟知而非真知”的东西,开始去追问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不断叩问其发生、发展、变化意味着什么,试图获得一种意义的理解。

我的教学,因理性的思考而发生着行为上的变化;我的思考,因智者的引领而逐渐走向深刻。当我不满于课堂上学生的不会倾听、不会交流时,我开始思考改善的策略,开始追问每一个策略背后折射出的价值和意义。就在这实践与思考的交叉互动中,我开始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策略”的课题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使命,促使我开始思考有效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和策略,“对话式教研”、“参与式指导”、“叙事式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方式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对实践问题的理性思考与突破,滋润了我的研究生命的成长,也催生了四十余篇论文的发表和获奖。这样的忙碌与充实,让我再一次享受到了成长的愉悦。

如今的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生命便是意义追寻的过程,就在这意义的追寻中,我们的视界得以敞亮,我们的理念得以澄明。对生活,我们拥有了一份淡然与豁达;对生命,我们找寻到了一份从容不迫的使命。我们便是在追问自己的所言、所行、所为,对于儿童的生命、对于自我的生活、对于他人的幸福意味着什么的过程中,反思着旧有的轨迹,探寻着未来的梦想。

在教育这汪沐浴心灵的深潭里,浸润其间,感悟其中,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在挫折里呼唤成功。人生,就是

在这一次又一次对欠然的领承与超越中,获得了生命的丰厚与充盈,获得了理想的羽翼与翅膀。

二、教学档案

回顾二十年来的数学教学之路,蓦然发现,一大半的教学岁月其实都浸润在教学技艺的打磨之中。从一开始的不会上课,到开始琢磨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语言、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艺术性。埋首于这一条“教书匠”的匠艺求索之路。我走了很多年。

随着教龄的增长,对于小学数学内容、对于数学教育,在似曾熟识之余,我也多了一份追问与反思的意识。

我试图追问: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因为这样的思索,在2005年,我开发了“黄金分割”这一课例,《在对美的追问中体会数学的精神》(发表于《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10期)一文中,我谈到了开发这一课例的初衷: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米山国藏)数学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它并不是“死板的科学”的代名词。纵观数学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们所说的数学精神中常包含有强烈的感情因素,常表现为对于(数学)美的欣赏与追求。(郑毓信《数学文化学》P82)只是,这样的美,常常表现为一种理性美。

“黄金分割”。是人们公认的和谐美的化身,它不但在数学中扮演着魔幻般的角色,在建筑、艺术、自然现象乃至人类生活的很多领域,都可以找到这个精灵的存在,这也正是黄金分割的神奇之所在。数学,恰恰能够让人们客观、精确地寻找其中的奥秘。在数学活动课上,选取“黄金分割”这样的题材,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良好感受、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从中感受数学的精神、把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当时,这节课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反响。随着时间的沉淀,我又在思考:除了这些能够让人强烈感受数学力量、能够给孩子们带来震撼的教学素材,我们的数学课,更应关注什么?在实施数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关键有哪些?

结合新课改以来教师在现代课程理念指引下的诸多改变,我提出了“在传统与现代的断裂处穿行”(以此为题的文章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师》2006年第5期)的主张,我认为:传统与现代的课程理念间不应是割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是对话的、交流的、自省顿悟的,也还是练习的、比较的、循序渐进、加深理解的。教师除了让学生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完善,也还应该通过教师的组织与精讲,促使学生弥补自己的缺漏处、关注知识的要害处、掌握方法的关节处。从而,在课堂上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协调、扎实与灵动的统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针对课程改革以来。课堂上的一些低效现象,我结合具体的案例,指出其产生的根源:不是教师在理念上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就是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深入的研读、对教学目标没有准确的把握。(《真是课改惹的‘祸’吗?》《湖南教育》2006年第8期)同时,也提出了避免低效课堂产生的策略:弄清教学内容的关节点、弄清教学的链接点、寻找教学内容的思维点。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并以此作为教学逻辑展开的重中之重。(《对“简单教学内容”的一次反思之旅》《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3期)

2008年《当代教育科学》第22期上刊登了我结合自己开发“从正方形的边长变化所想到的……”一课的历程所撰写的“一个数学教师的课程开发之旅”一文。开发这节课的一波三折,正是自己不断厘清对数学课程的认识的过程,以下这些文字,可以表明目前我对课程的一些基本观点:

课改以来,教师被赋予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责任和权利,无论是国家课程还是自主开发的课程,都会因为不同人的不同信仰和理念而被赋予不同的意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作为课程开发主体的教师。很多时候,往往凭着自己“缄默”的信仰和日积月累的经验、感觉去执行着一个课程开发者与创造者的职责。教师可以仅凭经验去改编整合教材,可以仅凭感觉去增加一个新内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测验中学生的成绩是考量这些尝试与实践是否成功的标准。教学效果(往往是可以看到的学生改变)好了,就被拿去进行内容的移植和形式的模仿,教学效果差了,也往往是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批评与反思。因此,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也往往只是停留在感性和经验的层面上,很少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去追问其成功的原理和基础、失败的症结与诊断。

对中国的小学教师而言,这些与数学课程相关的话题并不轻松。但是,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信仰和价值取向从隐蔽的背后跳出来。因为,这种主体的觉醒以及理性的弘扬。是时代要求我们具有的一种状态。

三、教学案例

2006年9月。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的新班。面对48张纯真的脸庞,我想,记录下他们在课堂上的点滴变化与成长,记录下49个生命的课堂历程,那该是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儿啊!于是,从那时起。我每天带着录音笔进课堂,根据录音记录下一个个原汁原味的交往过程,并以此为素材,反思、探寻适宜于这48个生命的课堂教学策略。由此,诞生了发生在“大鱼”老师与48条“小鱼”之间的一个个课堂故事……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

今天,“小鱼”们将要认识新的数朋友――整十数,说是新朋友,其实对于“小鱼”们来说,早都不是新面孔了。莫说整十教了。整百、整千、整万乃至更大的数,“小鱼”们早已自认为不在话下了。

所以。课堂上的群情激昂,亦在“大鱼”老师的意料之中。

瞧!连平日里很少举手的雨儿,也坚定地、高高地竖起了她的小手。这与她往常偶尔想要表达时。小手只在课桌上方不超过30厘米的范围内作上下缓慢升降运动的状况比起来,可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鱼”老师认为,这样的巨变应该让它在雨儿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大鱼老师想象着:雨儿站起来,大声说出她拥有100%把握的答案,然后。“大鱼”老师带领全体“小鱼”送上雷鸣般的掌声,送上欣喜万分的祝贺,甚至于,送上一个热情的拥抱。用艳阳般的赞赏去消融一直包裹在雨儿身上的紧张的冰霜,把雨儿拉到轻松、愉悦的集体阳光下,那,该是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啊!

一件想想都美的事儿,不做是不可能的。

雨儿在“大鱼”老师期待的呼唤中,悠悠地站起来,顿了一顿,伸直脖子,下巴扬起,把自己的回答从喉咙里拉了出来:“14。”

“大鱼”老师看看屏幕上的计数器图。明明是十位上摆了四个珠子啊!明明个位上没有珠子啊!明明在相应数位上都分别做了“个”“十”“百”等标记啊!怎么会?

是雨儿紧张下的口误吗?也许。毕竟已不是刚开始探究时的新知了,何况,屏幕上那么大的标记“十”“个”,还有,十位两旁那么粗的两根光光的计数杆。把四十说成十四,似乎跟口误相关的可能性更大些。

不急,再问一次没准就正过来了。

于是,“大鱼”老师故意装糊涂,一边放慢语速一边刻意地指了指屏幕上的三条数位轴。问道:“你说?这――是多少?”

平静的询问和周围抑制不住的骚动似乎无法给雨儿带来有益的暗示,相反,局促不安的表情慢慢爬上了雨儿的脸庞。她歪歪脑袋,盯了盯屏幕,再次抬了抬下巴,终于借助下巴之力,拽出了一个微弱的回答:“14。”

美丽的幻想泡泡“啪”“啪”破灭,

看到雨儿的手足无措,“大鱼”老师知道,不能再追问下去了。

这个孩子曾经因为书写动作太慢,因为同座的一句检举“老师,她还没写好”,因为老师不经意的一声提醒“雨儿,快点”,就导致了课堂上无法控制的号啕大哭。这样一个极度自尊加紧张的孩子,最敏感、最难以承受的,就是公众场合下出错,今天,能在错后再次开口。还能强作镇静,这是一个多大的进步啊!

“谢谢雨儿,知道吗?看到你今天那么高地举起手,老师真是太高兴了。不管回答得对与错。你今天的表现就是一个大进步,就值得我们为你送上一颗大大的星,”

“刚才,老师疏忽了一点,雨儿的视力已经有些下降了,所以啊,她那么费力地去看屏幕。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她,告诉雨儿屏幕上是在哪些数位上各拨了几个算珠?”表扬完毕,“大鱼”老师赶紧实施了补救措施。

“是在十住上拨了4个珠子,所以不是14,应该是40。”一条“小鱼”代表大家迫不及待地说出了答案,

星星的价值有多大?看看雨儿坐下后还在局促地、悄悄地、来来回回地扫视四周,“大鱼”老师知道,言语的鼓励、奖励的星星其实还是无法抵消她内心的不安,

一个以为不会出现问题的问题,偏偏就是两次出问题,出问题的偏偏还是不能承受公开出错的雨儿。期待通过故作糊涂给她一个反思的时间,容她能够自我纠错,但显然,这点时间是不够的。延长等待时间,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不能忍受的浪费,对雨儿来说,压力亦是如同浸入水中的海绵,越来越重。

孩子,我该如何保护你的敏感和脆弱?小心翼翼地避免受伤就可以了吗?

联想到雨儿跨越半年的两次公开受挫的经历和反应,“大鱼”老师恩忖着:小心翼翼,挫伤未必能免。包起来、护起来,提高不了“免疫”能力。那么,适度接触“病菌”,可能倒是一种积极的增强措施。需要拿捏的,就在于怎样的“度”是合适的。

不想说时,不点她说,这是需要遵守的原则。

简单的答案汇报,固然可以。除此之外,阐述理由式的发言,倒是可以侧重请她说的一类内容,毕竟,在这类发言中,即使观点错误,一般情况下,总会有一些支持者。有了支持者,错亦错得有了一点体面。有了点面子,也就不会难为情到留下心理创伤的程度。

当然,课堂内外的情感交流,也是需要并举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第8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年 月 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年 月 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p46—49页的内容。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那些与他们生活实际最为接受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便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设计理念:

《年 月 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累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嫦娥三号”点火发射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然后利用年历卡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发现等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经历和观察年历卡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有意义的事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加强学生对年、月、日的感性认知。

3、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熟记每月的天数以及平年、闰年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丰富的事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适量的有意义的例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认识年、月、日

2、对年、月天数的认知以及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年历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嫦娥三号”点火发射的画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三号”点火发射的时间吗?这是举国欢腾的一天,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伟大而又难忘的时刻——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

师:时、分、秒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这里还有一些时间单位是什么?

2、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年、月、日)

(设计意图:通过“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个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谁愿意一说?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请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年,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看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适时参与、引导。

汇报交流(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板书并适当补充、小结)

板书:一年有12个月。

31天:1、3、5、7、8、10、12各月。

30天:4、6、9、11各月。

28天或29天:2月。

2、识记大月、小月。

师:我们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

师:那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我们记住大月(板书: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书:小月)

师:那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我们记住大月、小月呢?(学生思考后汇报)

(1)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出“左拳记忆法”,并介绍方法。(课件出示左拳记忆图)。

(2)儿歌记忆法。

(在学习这两种方法之前,要吧让学生先说一说,如果学生知道就让学生来介绍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好的办法记一记)。

(3)游戏:

教师说月份,让学生判断大月、小月。(大月伸大拇指,小月伸出小拇指)最后说二月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十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认识下半年、闰年。

(1)师:那二月份的天数到底有没有规律呢?我们来观察1993—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学生汇报每年二月的天数。

(2)师指出:二月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29天的那一年是闰年。(板书平年、闰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4年一闰。

(3)那如何判断某一年是下半年还是闰年呢?如果不告诉你二月份的天数,你还会判断吗?

小组讨论:

①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判断1972年是平年还是闰年?1993年呢?1900年呢?

汇报交流。(当学生判断1900年与万年历判断不一致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第49页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师小结: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请你给是闰年的年份涂上颜色。

1996年、2001年、2004年、2100年

4、计算全年的天数

师你喜欢平年还是闰年?选择你喜欢的年份,计算全年的天数。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教师表扬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学生,并根据学生回答及时板书。)

平年:31×7+30×4+28=365天

闰年:31×7+30×4+29=366天或365+1=366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汇报交流初步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然后在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年、月、日的问题。整个新知学习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形成、建构过程,学生兴趣高,知识掌握牢固,效果好。)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我会判断。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3)小华说:“爸爸4月31日要从北京开会回来。”(    )

(4)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2、我会填。

(1)今天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四月份有(    )个星期零(    )天。

(4)1949年是(    )年,2008年是(    )年。

3、小明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以学生生活实际为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年  月  日

大月(31天)

 

 

 

平年:31×7+30×4+28=365天

              闰年:31×7+30×4+29=366天或365+1=366天

 

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嫦娥三号”发射升空这个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二、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主要方式。依据这一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发现获取新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使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第9篇: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范文

学习,是要我们通过不断努力奋斗而得到其精华所在,从而转成属于自己的东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1在黄叶纷飞的季节,追寻着深秋的脚步,11月14日,--市第二实验小学一行20人来到娴静恬淡的西子湖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老师集聚在美丽的--校区,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暨成长课堂研讨会。此次活动分为两部分:名师的教学示范课和专家专题报告。

--校区逸夫体育馆俨然成了学术的殿堂,名师们充满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风趣却有朴实无华的无痕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折服,采荷一小孩子们绽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学习亦让我们感叹。为期四天的学习,对于老师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上的洗礼,精神的大餐。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们不但欣赏了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更是在接受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实效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专家对教育教学精彩的解读都令我们受益匪浅。

--教授开场给我们做了《我们需要怎样的语文教育观》报告。重点强调了当前语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熏陶、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他指出:现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国版。在国学一块非常欠缺,国学基础非常差,大学生不会古典诗词,中小学没打牢基础,要大大加强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小学老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尝试、探索。多媒体教学是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中国语言文字不是画面所能替代的,只是辅助工具,不能追求气氛,成为电影院。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专题讲座。他指出:体验就是让学生亲历亲为,必须以儿童的体验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分析的课堂,学生学得中规中矩,没有疑问,学习没有发生在学生身上。一堂好可看课堂产生高不高而不看信息输出,老师讲得精彩不等于学生学得精彩。优秀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手中有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教,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是好课。

“五力教学”的“五力”指课程前瞻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创新力,课程执行力和课程反思力。

我们幸福地聆听、记录、品赏,不时有茅塞顿开和柳暗花明的感觉。回想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机械重复的工作,却忘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对生命本来应该呈现的五彩斑斓和儿童的最本真的状态,太缺乏了解!所以,在聆听这些专家的讲座和特级教师们的课时,我们不仅听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更应细细体味:他们在课堂内是如何努力构建着一种属于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是如何关注着课堂内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精彩绽放!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2以前,我的阅读能力非常差,就连课内的理解都是满脑袋浆糊,一窍不通,课外阅读更是一塌糊涂。因此,每次考试我都在阅读题上失分不少。于是,这学期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提高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下苦功夫。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前预习课文,上课认真听老师讲;学会在课本上做眉批;遇到不懂的地方,下课向老师请教;学完后再翻看几遍笔记。

二、多读一些书(读得较多的是老师推荐的名著),看完进行理解和评价,按老师的要求试着向别人推荐、介绍这本书,简略叙述书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书的主题思想。

三、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练习题,在练习中总结阅读分析的方法。

四、关注身边的点滴小事,进行评价理解。老师说语文来自生活,语文反映生活,对生活的理解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虽然这些做起来很难,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了一些阅读理解的“小技巧”:

一是文章至少要读三遍,这样有利于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利于做后面的阅读分析题。

二是要学会抓住重点,找出文章关键的字、词、句,比如过渡句、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优美的句子,这样不仅有利于做下面的题目,还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文库。

三是做阅读题时,答案尽量在原文中找、找全,这样答案才最准确、完整。

我每天按照计划进行,有了做题技巧更是如虎添翼。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阅读理解能力真的飞速提升了。真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呀!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3这学期在语文课上我学到的13条语文技巧和人生品德:

1、要学会大胆的表现自己,鼓励自己站起来发言。

2、学会了尊重老师,在老师讲课时不说话。

3、学会了怎样概括小标题,矫正了以前我错误的理念。

4、学会了怎样概括主内,掌握了一门新的技巧。

5、学会了口头作文的技巧:落落大方、声音洪亮、无口头禅,学会了上台演讲的技巧。

6、在课堂话筒传递活动中,学会了语言的多样性。

7、知道了一句意味深长,有用的名言,并且牢记,终生难忘:“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句子。

8、学会了刘老师的可贵品德:机会主义,在适当的时候,将机会让给别人。

9、学会了谦让,不和别人抢话说,即使自己有再好的想法,也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以后再说。

10、最重要的:掌握了一种心理素质:说话心平气和,有理不在声高。

11、最最重要的:让我们学会了灵活、随机应变。

12、还有不紧张的心理素质。

13、最后感谢,刘老师将他的`技巧和宝贵的品德传授给我们。

——我们学会了感恩

姓名:---

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因为语文是中国的传统,语文更是我国的传统语言。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背”,背古诗、背课文、背宋词,反正只要是背诵任务,我就特别在行,爸爸和妈妈都说我有很强的记忆力,我现在会的古诗有很多,不计其数,长篇古诗也有很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进酒》《石壕吏》。我认为背古诗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做的很好。

写字这一点主要分为三点:快、美、整,说真的在这一点上我做得并不是很尽如人意,只做到了“快”,要说快,我名列前茅,要论好看与否,我做的不是很好,看来要做到这三点,我还是需要下点功夫呀。

读书这一方面,我做的相对来说还是很好的。

总之,在语文的学习上,我做的还是很满意的。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4第一,抓好起始阶段

古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上会高度重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迈步向前,为初中三年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丰富充实自己

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你们要努力发现其中乐趣,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既调节了学习状态,充实了学习生活,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养成良好习惯

大家常常谈论“学习”,即“学的习惯”。人生的每一天,你们都要学习新的事物。实际上,语文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这种趣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书籍文章。优美的散文、通俗的戏剧、琅琅上口的诗歌、情节生动的小说,这些,都值得去学习。

此外,初中语文学习的十大习惯,帮助同学们顺利过渡小升初,提前适应新初一:1、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5、记日记的习惯;6、规范书写的习惯;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只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学习插上翅膀,飞得更快、更高。

语文个人期末总结范文5为进一步落实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加强对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全程跟踪监控,夯实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在6月16日下午,--小学举行了一二年级的模块过关抽测活动。

测试员由学校语文组三位老师担任,对一二年级每班抽取6位学生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词语听写过关能力测试是一年级语文模块过关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测试中,将对孩子过关的50个会写的词语中大部分进行听写。检测之后,测试员立刻反馈结果。从检测结果来看,一年级的孩子词语掌握扎实,词语听写正确率达99。6%。各班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