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习惯;学习习惯;家庭教育;培养
心理学指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持久的、自然的心理行为趋向。学习习惯是在后天经过长期、多次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自动化了的心理行为倾向。可见,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小学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学习观念淡薄,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已经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玩玩乐乐、跳跳蹦蹦;同时,刚过了两个月的暑假,娇惯自由。而一年级的孩子是各种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觉得,我们一年级的教师得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孩子们渐渐步入正轨,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但是,单凭老师的教育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抓住孩子习惯养成的良好契机,促使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一、从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孩子主动、及时学习的行为习惯
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的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用着它的利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例如,要让孩子按时起床、睡觉。孩子一旦有了规律的作息习惯,不仅对身体发育有利,更有利于使孩子形成不磨蹭、珍惜时间的观念。要让孩子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再玩,并与孩子就当天学校学习内容或参与活动进行交流,这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关注,也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有目的地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孩子注意的稳定性,使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
心理学指出,注意的稳定性是人的心理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征。能够长时间地将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是良好学习习惯品质的表现,是学习高效率的保证。而人的注意又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有研究表明,7~10岁的孩子每次注意稳定约20分钟,所以要抓住孩子这注意力集中的20分钟,使孩子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家中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有充足的光线和新鲜的空气,屋内要收拾整洁,桌面不堆放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即使是学习资料,与当前正在学习内容无关或当前学习用不着的也尽量不要放置。孩子学习时还要给孩子一个安静思考的空间,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学习时,不要边玩边学习或边吃东西边学习,以增加注意的集中。孩子有了专心学习或做事的习惯,会为他以后更高层次、更深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三、培养孩子认真书写的习惯
书写规范、工整、美观是学生的基本功。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孩子作业的正确率,而且对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有着积极的意义。不少教育界专家指出:“写好汉字,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加强学生情感、意志、心理品质培养及身体机能训练的有效手段。”对一年级孩子来说,不仅要写好汉字,还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这是一项特殊又非常重要的习惯。作为家长,要提醒孩子书写时做好“一拳、一寸、一尺”,即身体与书桌间距一拳,手握笔处距笔尖一寸,眼睛与书桌面距离一尺。这对保护孩子视力和孩子身体发育及孩子自制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不断地表扬和鼓励,巩固孩子良好的行为,使之成为习惯
关键词:幼小衔接;良好习惯;重要意义
良好习惯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是幼儿形成好习惯的关键。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固定下来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以方便其适应小学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教师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包括对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包括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作息时间以及课间十分钟的安排,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只有生活有规律,形成一定的生物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教育孩子早睡早起、按时进餐,在培养孩子的这些习惯时,一定要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做一些自己叠衣服、叠被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幼儿与小学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幼儿时刻处于教师的看护之中,而小学生则相对更加自由。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增设课间十分钟,让幼儿自行安排,教师只在暗中观察,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升入小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养成正确的坐姿以及书写习惯。教师要以鼓励为主,让孩子们去感知、去表达,在书写前要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坐姿以及书写习惯,提醒孩子们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对于做得好的孩子要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们的信心。教师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作业,孩子刚接触作业时会出现边写边玩的现象,打打闹闹中作业就写不下去了。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保持专心的孩子要给予鼓励和奖品,让孩子们安安静静地做作业。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教师要注意对作业的检查和督促,教师布置完作业之后要进行及时检查,有些孩子会因为贪玩而忘记写作业,教师的检查会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促使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总之,幼小衔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持续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并加以保持。
二、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也是要讲究一定方法的,幼儿在年龄小时的习惯既容易建立又容易巩固,不良的习惯也易于纠正。所以,教师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如,有的幼儿在课上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教师就应该及时进行纠正,帮助幼儿下定决心改掉不良的习惯,做到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来布置任务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如在进行科学活动“聪明宝宝寻宝”之前先给孩子们布置任务,让大家准备一些电池和电线等,通过幼儿帮助教师准备教具来培养孩子完成任务的意识,对于那些并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要适当进行教育,教师与幼儿认真负责,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榜样作用。幼儿的思想单纯,对世界的认识基本上处于一片空白,而教师是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人,教师的举止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他们会对教师的行为和语言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应该做好表率、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教师看到书本掉在了地上,而一旁的孩子正在玩耍,教师就可以走过去将书本捡起来放到书架上,然后告诉小朋友看到书本掉了应该捡起来,不然下次再看就是脏了的书本。这样,下次再有书本掉在地上,小朋友们就会争相捡起来了。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还应该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制定家园联系表和信箱,让家长更多地了解育儿知识,鼓励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逐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该从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两方面入手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指导,从小处抓起,循序渐进,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孩子责任感的建立,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加强与家庭的合作与沟通,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究竟怎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将从如何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做好幼儿教育的多种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与同行进行探讨,欢迎批评指正。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
幼儿时期是儿童养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比较擅长学习和模仿大人们的一些行为,所以,作为老师以及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不重视他们的学习习惯。其实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都需要老师以及家长正确地引导、教育和培养,遵循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可以说,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那究竟如何引导才能让儿童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对于儿童来说,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点,即时间的管理。幼儿教育必须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特别要重视他们在游戏与玩乐中增长的各类知识点,经便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当然,这也要有目的、有规划地安排他们的学习时间,有时候有必要实施强制性方法,给他们建立一种严谨却又合理的学习机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阶段的教育就是要规范好儿童们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学校和家庭中时刻注意。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他们会明白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学习。当然,这些对于儿童们来说还很难,但是只要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未来学习一定会让家长省心、放心、安心,且未来发展一般都不会很差。
二、良好的环境对幼儿教育有重要影响
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从软件匹配来讲,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当前,全国幼儿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积极关注,孩子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甚至不惜花大价钱,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所付出心血的“用心良苦”。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环境的选择是决定良好开端的基础,客观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孩子的发展。因而说,无论是私立还是公立幼儿园,都需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儿童们健康快乐成长,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获得应有的知识、经验与乐趣。
“行为”和“语言”环境对于儿童们也至关重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需要家长或老师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构筑小孩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小天地,潜移默化传送给他们正确的做人、做事、学习、交流、生活的方式和方法,为他们今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说,儿童如果生活在一个比较缺少沟通交流的家庭,那么长大后他就会很少与别人沟通;如果他生活在大人说话都不文明的环境,他长大后也多少会受此影响。家长与老师都要重视孩子的每一天成长所接受到的东西,关心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周围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
三、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关键
上面多次提到,幼儿教育对个人、对国家、对社会和对家庭都非常重要,不可忽视。然而,幼儿教育根据生活生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又应有所区别,“因才施教”才是上策,所以幼儿教育必须讲究科学、合理。
首先,要“寓教于乐”。由于孩子太小,对社会的认识和感知还属于比较直观、浅显和抽象的认识,还不明白学习的作用与意义,因而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的生活、学习、娱乐和思考。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思考,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尊重他们的能动性和天性,开发其潜能。对于他们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有效制止和正确引导。
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幼儿“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儿童足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温和的语言进行悉心指导和分析,以便他们容易接受。对于比较活泼的孩子,在保持他们个性的同时要教会他们“安静”,学会“安静”;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通过引导的方式教会他们活泼和开朗。总之,“表现”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孩子思考力、参与力、创造力的最好办法,教师和家乡都要对此引起足够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他们“表现”时不要给他(她)太大的压力,否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适得其反。
四、做好儿童教育的四种方法
通过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结合我省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除上述提到的一般教育经验外,以下四种教育方法也非常重要。
四、通过游戏来增长儿童的知识和学习兴趣。游戏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因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周围事物,适应周边生活环境,以进一步发展其智力。
五、带领儿童走进“大自然”这个大课堂。由于儿童对自然界接触很少,大自然对他们充满吸引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望。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占我国家庭的多数,在这种家庭模式下,孩子在家就是小皇帝,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要求老师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为此我们班建立了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培养孩子们做个文明的好娃娃,我自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内容是:“小蜡笔,手中拿,今天我来画幅画,画只公鸡尖嘴巴,画只小鸟叫喳喳,画个太阳眯眯笑,画个娃娃笑哈哈,不乱涂,不乱画,做个文明的好娃娃!”孩子们会边说儿歌边用动作表演,希望通过儿歌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们养成不乱涂、乱画的文明娃娃。同时我还让家长朋友们参与想出更好的办法,使我们共同努力培养文明娃娃。
三、培养幼儿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其爱惜粮食的好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生活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进行制止并加以教育,否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不利。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注意教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1.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书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1.2良好习惯,从小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新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讲到: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情,俱可塑。 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任你在上面涂画,你把他涂黑,他就变黑,你把他涂红,他就变红。因此,越小培养良好的习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当小孩染上恶习后,是很难改变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从小抓起。
1.3注重细节,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1.4家校配合,共同监督。从开学到放假,学生每天在学校时间一般是6个小时,其余时间基本是在家。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学生的行为,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1.5发挥自主,养成习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
2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标指出: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因此,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学习习惯。
2.1培养学生预习与复习的习惯。当前,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课前一定要布置学生预习功课,并有指定作业,每天早上有检查。
2.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如果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不可能学习好,课堂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全神贯注学习的习惯,课外学习时,也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首先上课要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它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教师讲课,注意观察教具演示过程,板书内容、讲课的动作及表情等,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孩子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才能领会一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在教学时要多采用形体语言辅助口语以形象、直观地理解授课内容。
其次是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小孩子往往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叫他来说的话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改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正的,由于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全,经常会急于表达而忘记“规矩”,往往是屡说屡错,屡教不改。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和疏导,让孩子的表达欲望有合适的渠道“出来”,又不影响到课堂的效果和秩序。要培养孩子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要求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边听边思考时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2.3培养学生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小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掌握概念的过程一般以认识具体实物为起点,先形成表象,然后抽象概括得到概念。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遇事问个为什么,更要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动手演练,进行验证,在实践中体验获取知识的规律和乐趣,这样长持以久,“勤思勤动”的习惯就会在“乐”中逐步形成。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思”的习惯。在教学中留意随时生发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结构,给予孩子合理、满意的解答。课堂上让孩子每天都有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养成看板书总结本节重点难点的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学会了听课、养成了思考的习惯。
2.4大胆发言,主动参与,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所谓“课堂学习活动”是指为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而设计的,由学生自主参与的各种学习形式。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善于质疑问难,能请教老师或他人,有的学生则遇到疑难不吱声,怕别人笑话,这是不良习惯。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学中,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习惯。要求孩子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这既可以培养孩子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孩子回答问题时,首先要求语言要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这是我们的目标,得一步一步地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给孩子表达的平台和时间,组织好学生静静地用鼓励地眼神望着他,认真地倾听。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有了这样的氛围你还能没有说的欲望吗?孩子还会出现到高年级了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的情况吗?
2.5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忌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肯定导致作业做得脏、乱、错,不堪入目。我们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地,轻轻地拿出作业本、铅笔、文具盒。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随时取尺子和橡皮。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先读懂题目叫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反复阅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另外我们要培养孩子掌握常规的作业格式要求。作业书写时要求字迹工整、格式规范、卷面整洁、独立完成、及时订正。低年级孩子由于年龄小,书写时好随心所欲,对于我行我素的学生,坚决要求他按要求做,屡教不改适当处罚。
其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做作业要专心,不能边做边玩,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许多学生做完题目,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的学习中,应把这种积极性逐渐引导到自我评价上来,使他们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做完作业,先验算,发现问题再看书,看例题对照检查,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6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要学好知识,光靠课内是不够的,还必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教学中,要有计划地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阅读,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和实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营造良好的口语学习氛围
俗话说,环境改变人。环境是一切行为习惯的重要外在条件,营造良好的口语学习氛围,是获取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是重要的外因。对于小学阶段而言,环境的营造更为重要,因为,孩子们都还没有较强的自我管控力和约束力,很多时候都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引导自己的言行和举止。
对于孩子的学习,既要重视校园环境的熏陶也要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要重视社会这个大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利害关系。学校环境方面,要重视口语教学课程,要求教师们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的发挥。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老师要重视,在良好的口语环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文字灵动的活力,体验语言带给我们的快乐和自信。
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寻找到乐观与豁达,激情与唯美。学校不定期地举行演讲比赛,可以有助于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充分挖掘孩子们的天赋和激情,在学校这样充满关爱与美好的环境中,绽放语言的魅力。同时,家庭环境也需要高度重视,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搞好家庭环境,关键是要营造一个和谐、有爱、尊重、互动的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天赋,积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口语教学方面,重视孩子喜欢说话的习惯,并引导孩子说话的技巧以及说话的方式。
口语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需太过于急于求成,而是渐渐地培养孩子的语言学习习惯和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孩子们在这些鼓励和引导中建立科学的口语表达观,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和表达,体现孩子口语的天赋。
二、积极增强学生口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语言表达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上要创新教学,实施有助于孩子快乐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增强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的教学机制。
小学生口语方面的教学,更应该结合小朋友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寻找孩子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例如,多鼓励能说会道的小朋友,举行“小小辩论赛”等。营造一切有利于孩子口语学习的氛围,增强小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关键是要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生阶段,指导小学生储备较为丰富的语言和诗词句是关键,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说话技巧,才能成为优秀的语言口语表达能力高手。要多鼓励,多培养和多指导,在孩子们学习过程中,尽量找到孩子们的兴趣点。找到了他们的兴趣点,展开活动,有助于孩子们自信心的获取和培养。在快乐、自信的学习中,给予孩子赞美,例如评奖“小小演讲明星”等,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
小学生口语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是建立孩子口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使孩子们在语言的海洋中游刃有余,使他们获取极大的自信和满足感。老师们要积极地培养孩子们学习口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语言的悟性和灵活思维能力。使孩子们在快乐、自信的学习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是获取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首先,口语的表达,要注重学生文明的语言使用习惯和学习习惯,要引导和培养孩子礼貌用语、文明用语、科学用语,不说脏话,拒绝说不文明语言,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
关键词:习惯;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20-1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必将使其受益一生。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那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呢?我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以家庭教育为基础,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教语文。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孩子在陌生的学习环境中过多地带有家庭生活中的许多习惯。例如,自己的书包不会整理,经常放错上课时需要的书本,上课时回答问题不举手,老师布置的作业总得靠父母打电话询问老师等。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依赖性阻碍了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及时与家长联系,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指导家长在家庭在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例如,父母指导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文具盒,并根据课程表放置书包里的书本和其他学习用品。孩子一旦养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习惯,一般就不会忘记带或错带书本,文具到学校而影响上课,也不会“漫无目的”地到处寻找急需的书本,文具而耽误时间,延迟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考虑问题周全、处理事情有条理的好习惯。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帮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的习惯。在训练孩子上课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演示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孩子,如“书包抽屉藏,书照课表取,左上放书本,右上放文具。”在训练孩子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坐正静悄悄,等待老师到。”训练孩子举手发言时,告诉他们为什么上课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时,立正站直,声音响亮,吐字清楚。
2.认真听讲的习惯。小学一年级孩子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停留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无法对事物做深刻、精细的分析,也无力关注事物的细节与逻辑关系。因此,经常有孩子张冠李戴,漏笔添画,不是他们不小心,而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另外,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其注意的保持时间也只有15分钟左右,并常常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而发生注意分散或转移。因此,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做到“认真听讲”,而一年级孩子基本上不具备自学能力,听老师讲课是他们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主要途径。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灌输给孩子上课要注意听讲的重要性。在教育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时,我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例如:抱臂坐端正,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张大嘴巴读,开动脑筋想;同座位和你说话,你不要理他并叫他认真听讲;老师提的问题,你一定要听清楚,想明白,再举手发言,如果你不会就说明你没认真听讲。”不能笼统地要求孩子“上课注意力要集中,要认真听讲!”也许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注意力”,怎样做才是“认真”。
3.认真读写的习惯。认真读写不仅能提高孩子阅读能力与做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优良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我强调正确读写姿势的重要性。良好的读写姿势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当孩子读书写字20-30分钟应要求孩子休息5-10分钟,闭目远眺或看看绿色植物,做做眼保健操。在学生进行读写活动时,我教育孩子努力做到:看仔细每个字的音,读清楚没一句话,反复读,达到通顺有感;认真听老师讲字的笔画、笔顺、布局,认真看老师示范书写,自己写,认真练,达到正确、工整、美观。
4.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以“游戏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移的过渡期。“半游戏半学习”是这一时期孩子的主要生活方式。学校一般不给孩子留家庭作业或只留很少量的家庭作业。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就落实在了课堂上。经过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那些作业拖拉的学生都有以下坏习惯:写作业忙着削铅笔;一边写一边东张西望或者一边和同座位讲话;没听明白作业的要求,不停地问同学或坐着发呆无从下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必将影响孩子的学习。因此,我抓住课堂10分钟的作业时间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提醒孩子在课间要检查文具盒,整理好下节课要用的文具、书本;布置作业时要求孩子抱臂坐端正,仔细听清楚;在书写过程中,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认真检查,不要和同学说话。为调动孩子写作业的积极性,激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我和孩子承诺:认真完成作业后就可以看故事书,做小游戏。兑现“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是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最有效的方法。
三、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听课习惯、复习习惯、作业习惯、阅读习惯等。第一,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整体了解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不懂的问题深入了解知R,解决问题。拥有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会借用诸如查找工具书、查找资料、对比梳理等学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展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良好的听课习惯包括了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主动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等,包括了保证上课专心听讲是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第三,良好的复习习惯能保障学生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抓住知识的重点,是否能够自学复习是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第四,作业是对课堂中的知识消化巩固的过程,良好的作业习惯是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养成的习惯。第五,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塑造学生更加鲜明的个性特点。
二、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没有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外来务工人员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意识到预习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例如:老师要求家长在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外来务工人员的家长往往只写一个“阅”字,无法体现学生是否认真预习的状况,有些家长甚至懒得签字,让孩子自己签字的情况时有发生。
上课精力不集中,容易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或者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在这一点上,本地孩子与外来务工子女的区别并不明显。但在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上,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子女差异较大。
笔者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复习习惯并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自制力较差,好的习惯需要养成,需要家长的陪伴与监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没有养成良好复习习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学习、复习。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受困于自身的文化程度又或者工作太忙,大部分外来务工家庭的家长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一种“送孩子上学,学校和老师就对孩子的学习全权负责”的心态,认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老师的事情,作业的完成情况也交由老师负责。这样的心态下,家长错过了小学生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的最佳时期。
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不能正确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认为买书是一种浪费的行为,买那么书当废纸卖值不了多少钱;有些家长认识不到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认为课外阅读就是读闲书,很少给孩子买书,就算买,教辅资料所占的比例也很大。
三、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对策研究
首先,教师需要对班上学生的情况做到了如指掌,给予学生学习上、生活上的细心引导。教师要能区分哪些是家长工作时间较长,没有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哪些孩子是家长根本不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家长没有精力辅导孩子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不重视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情况,教师则需要通过一次次的沟通让家长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引起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指导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手段,在工作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考虑在班级开展“好习惯我最棒”的评比活动,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不吝惜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赞扬之情,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给孩子树立自信,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次,教师要善于利用“榜样的力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模仿是他们常用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抓做学生的学习心理特色,多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把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作业,有良好预习习惯、复习习惯的孩子作为榜样,引导其他学生的自觉模仿,最终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自觉的向榜样靠拢。
古人云: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儿童时期形成的。“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在幼儿心目中既是老师,又是妈妈,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浅谈本人在幼儿教养工作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
首先要培养幼儿从小懂礼貌,学会待人接物。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三—五岁天真无邪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关系,不仅是非判断能力差,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和做事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日保教活动中,我们不失时机地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请、对不起、不客气等。从刚入园时每天早晨老师先向幼儿问好,到幼儿主动向老师及其他长辈问好,以及学会正确使用更多的礼貌用语。在幼儿园的生活中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言行,发现不良言行及时善言纠正,决不斥责和辱骂幼儿。在教育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和情景表演,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故事《小熊请客》就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幼儿感知到了小动物之间的互敬互爱。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自己言行的对错,知道什么是礼貌用语、逐步学会怎样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合作等。
其次要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幼儿园,每天看到早晨孩子们高高兴兴的来,下午又快快乐乐地离开,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我们深知做好保教工作是关键。每一天的保教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幼儿每天都要把小椅子搬上几回,有的幼儿总会把小椅子倒过来或是顶在头上搬,这样很容易撞到别人或是物品,于是我们及时纠正,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搬法,告诉幼儿,不要因小错而为之。每天,孩子们都要上好几次厕所,每次他们几乎都是欢呼着拥进厕所,顿时,厕所里热闹非凡。有一次我悄悄走过去,从门口向里面张望,只见有的孩子在交谈,有的孩子在打闹,有的还光着小屁股从台阶上跳上跳下,还有的用小手在玩流水游戏。这时的厕所成了他们的欢乐天地。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人愿意受束缚,更何况是控制能力很弱的幼儿,孩子每天来到幼儿园,被老师要求做这样做那样,孩子们非常渴望放松一下,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于是“上厕所”就成为孩子们逃避教师看管的最佳场所。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放松一下,但前提是保证场地、环境的安全。于是我们针对生活小节开展了一次有趣的谈话活动,让幼儿明白厕所是大小便的场所,在厕所打闹、玩水既不卫生又浪费水资源,而且又不安全。应该上完厕所后,很快到活动场地玩耍。此外,我们还保证每天留给幼儿一段自由活动的时间,让他们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改变了幼儿在厕所打闹和玩耍的不良习惯。
幼儿善于模仿成人的言行,教师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幼儿。因此,在幼儿园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随时做到言传身教。如与幼儿交谈时要蹲下来,说话的语音要轻,语调要柔和,语速要慢,且适时的使用礼貌用语,这样可以和幼儿产生亲合力。在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能根据教师的指令语、体态语、手势、眼神去做事情。幼儿园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离开家长的配合是不行的。因此,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家长问卷调查、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做到园内园外齐抓共管。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幼儿学好知识首先要教他们如何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范畴。古人云:“处处留心学做人”,如餐前让幼儿认识饭菜名称、活动中认识玩具名称、上课时学会认真听讲等。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日常行为规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总之,养成教育是孩子一日生活经验的积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对幼儿的教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幼儿教育改革的平台上精心打造幼儿教养工作优质的环境,做教养工作的有心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