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电子商务领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要人才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这要求高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商务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因此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理论与实务知识,还要学生能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为了全面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在总结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及其他兄弟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的深入了解,结合该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总结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实践教学对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不足。目前,很多实践实验教学课,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类似于理论课程的教学,老师讲授的时间比较多,而且很多授课教师自身由于没有实践的经历,很难根据当前电子商务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来设计实验内容,因而学生缺乏电子商务技能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1.2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偏少。大部分理论课程老师都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经历,因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中,往往是比较注重对知识点的讲授,更多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没有考虑到所讲授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课老师也没有在实践环节要求学生需要把哪些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就比较差。近年来,虽然大多数本科院校都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实践课程,但实践课程的比例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

1.3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缺乏。目前,我国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大多设立在经济管理学院,而很多本科院校历来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不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建立比较好的实验实训室,实验室的设备陈旧,实验实训软件较少,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

1.4校外实践基地空有其名,学生去校外进行实践的机会缺乏。为了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院校与企业签订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希望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只是停留在协议上,由于经费、管理等种种原因,大部分学生没有去实际公司实践,根本不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应用情况。

2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调整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六大技能(基础技能、商务技能、网站建设技能、网络营销技能、数据分析技能和网络创新创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内容的递进式不间断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学期,邀请电商企业代表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刚进校学生初步接触电子商务,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的兴趣,初步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第二学期,学完《电子商务概论》后,与之配套的安排电子商务模拟实训,通过模拟实训是学生对电子商务模式及其流程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安排计算机基础实践使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技能,具备信息文案的编辑技能。第三学期,除了《VB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还安排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为后续网站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VB语言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抽取部分模块对学生进行项目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的规范性。第四学期,数据库与动态网站开发,使学生具备一套网站开发和设计的完备技能。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增强未来就业能力。在期末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站开发课程设计》。在实习基地,来自IT企业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从基地实际完成的工程项目中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网站开发指导,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网站开发能力。第五学期,网络营销实践与美工平面设计,使学生掌握网络营销各项基本技能及美工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在期末分批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网络营销课程设计》或《美工及平面设计课程设计》。第六学期,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领域的毕业生认为数据分析对工作帮助以及未来的提升帮助很大,开设SPSS数据统计分析将能提升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技能。移动商务实践课程将使学生跟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展学生的就业空间。第七学期,跨专业综合实训与网商创业实训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校企联动面向毕业生提供仿真和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第八学期,定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定岗实习锻炼自身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

3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实践教学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必须使得实践教学有效实施,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

3.1明确岗位主要能力要求,科学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的目的必须明确,要在对电子商务核心岗位群及岗位主要能力的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实践课程。

3.2科学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促进实践能力培养的提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实践能力真正能够提升。

3.3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好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为此,学院要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购置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软件,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的模拟实践环境。

3.4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校外实践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锻炼的场所。学校和企业要改变观念,校外实践基地是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外实践基地要真正做深做细,让学生真正的在岗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多赢。

3.5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大多数从学校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同时也可聘请企业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第2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1.1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本文作者在院系建设中,参与了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本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是需求分析员、UI设计师、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质量保障师、数据库管理员.通过在扬州天润电脑有限公司、扬州信息产业园等多家企业详细调研后,根据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总结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与维护、用户界面设计、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用户手册编写.

1.2开发学习领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按工作步骤的实施过程展开顺序及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到核心来开发学习领域.开发出如下学习领域,如图3所示.整个学习领域设计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系统》、《网上书店》、《论坛系统》四个项目为主线,围绕着如何解决典型工作任务而展开.每个项目的开发任务中精巧的整合了抽象的开发技术,知识的应用性得到了突出,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创新意识,强化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4].

1.3学习领域的课时安排考虑学习领域学时分配时,遵循的原则是,工作任务中频率高的分配学时多,难度大的分配学时多.如表1所示。在此,《使用和Ajax技术的网上书店开发》和《基于Struts/Spring/Hibernate/Ajax的网上信息平台开发软件测试》属于难度稍大的课程,因此学时分配上是最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程序素养的养成,每个学年的课时分配也是逐年递增的.

1.4学习情境设计受篇幅所限,这里仅以《使用HTML和JavaScript的动态网站开发》为例说明学习情境的划分.如表2所示,这门课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符合了学习情境大于3的标准,让学生在重复和比较中掌握技能.前4个情境都是页面制作,属于同一范畴,按照难度逐步递增的特点进行设置.在这四个情境中完成的页面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完全体现了网站开发的技能要求.第5个情境是一个完整网站的制作,将前四个情境的技能要点全部包含,是一个较复杂的工作过程。

1.5学习情境教学实施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实施.以“学习情境1:图文并茂的简单页面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如表3所示.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频繁互动,学生独立决策,做出计划方案并实施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计划完成后,学生要自查并互查,这也是强化技能的一种方式.学生分组完成计划,关注工作的进度,可以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

2结束语

第3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3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其地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本文以《电路》课程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系统和网站的研发及建设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电路;网络教学;网站建设

《电路》是高校电学类专业必修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基础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该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电力符号、电路原理和定量,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电气自动化、电子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电路理论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电气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采用新方法提高《电路》教学效果是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1 电路教学系统设计

1.1 教学设计电路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在对网络课程进行开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1.1.1 教学策略设计。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目的之一是为学习者提供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学习的环境,因此在电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应采用演示实验、仿真技术等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可靠、有效的学习环境。

1.1.2 学习策略设计。网络教学课程设计的重点是对学习策略进行科学设计。学习策略不同,所获得的学习效果也具有差异性,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策略、协助学习或案例学习策略显然更能体现网络教学的优点。在设计教学系统时,应将界面设计尽量简洁化,便于学习者操作。

1.2 电路教学系统设计原则电路教学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共享性、可交互性、便利性、可评价性等。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学目标设计应注重整体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将电路课程中的各章节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以完成教学目标。其次,教学内容设计应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进行划分时,尽量保持不同模块之间的独立性。最后,学习评价设计时应遵循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使学习评价更具有指导意义,提升电路课程的教学水平。

1.3 网络课程学习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对课程性质和目的进行说明,对教学内容中各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说明,对所需要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进行说明。

2 网站建设

2.1 网站模块及功能管理员管理模块,网站涉及的用户可分为一般用户、学生、教师和管理员四类,管理员可对各个用户的申请进行审核;教师工作模块,教师用户登录该模式界面后,可对各管理模块进行调整、修改或更新。如公告、作业批改、网上答疑、讲义上传等;学生学习模块由目录导航和信息展现两部分组成,通过导航,学生可获取相关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公共信息模块,可为用户提供学科动态、知识拓展、教研论文或热点新闻等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面,节省查找信息的时间。

2.2 开发平台和工具

2.2.1 网站开发工具。网页编辑器采用由Macromedia 公司推出的Dream Weaver 网页编辑器,该产品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点,且带有站点管理功能,为用户设计和管理多个站点提供了极大的便利。Dream Weaver 的功能较为齐全,如表格控制、站点管理、多媒体插件等,使用该工具编辑网页的效率较高,而且对HTML 语言的相关知识需求不高。

2.2.2 网络开发工具。在动态网络开发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ASP),该技术可向页面嵌入动态元素,这对于WEB 功能的扩展、动态交互和数据库的读写是十分方便的,而且该技术对客户端的要求较低,降低了环境成本,减少了后期的维护工作。ASP 技术不足之处是稳定性较差、可支持的数据库较为单一,更新速度慢,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与HTML网页、ActiveX 元件组合使用提高网站的交互能力;并建立专门的管理员客户端,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或更新。

2.3 网站素材准备网站素材需要用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因此需要耗费的人力、时间较多。文字素材需要用录入和编辑功能,可使用Microsoft Word 2003;图形素材可使抽象内容直观化、形象化,还能起到美化界面的作用,图形可用画图工具完成;图像素材是反映真实情景的图片或者录像,可由网络获得;动画素材需要用到专业的制作软件,如常用的flash 工具。

2.4 动态网站的设计和制作动态网站是指具有交互性的网站,既能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改变或响应,还可自动更新的网站;另外,网站还能根据用户的特点,显现不同的内容,当不同时间、不同用户访问同一网址时,可显示不同的内容。目前,已经实现以上功能的几大模块有登录模块、教案上传模块和网站调查模块。

2.5 网站评价

2.5.1 课程、运行及调试。网络课程只有经过运行、调试后才能供学生浏览学习。课程完成后,插入超链接集成就可通过服务器到网站上去,由于制作中技术失误或运行环境的差异性,课程到网站上可能会出现多种错误,如链接失效、内容中有瑕疵、文件不显示、交互部分功能出现异常等,在对各项功能进行检查、调试,确认无误后进行上传。

2.5.2 网站评价。学习系统开发的重要步骤是能够展示运行系统的评价内容,网站经过试行评价,才能检验其有效性。参与网站评价的人员应该由教学专家、网站开发人员、学生及教师,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本次电路教学系统网站评价,可利用“在线学习的认证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从可用性、教学性和技术性三方面对教学网站进行客观评价。

3 总结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电路课程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电路课程教学系统和网站进行设计和建设时,应利用多种简洁、实用的工具对其进行设计,以实现动态、交互式现代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卫菊.电路教学系统设计及网站建设[D].南京师范大学,2007.

第4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JavaWeb开发,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看中学历,而更注重求职者是否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尤其是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行业对Java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一直较大,许多高职院校也开设了Java Web开发课程。但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上岗,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Java Web开发应用》作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能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其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并且与实际开发紧密相关。本文探索高职软件专业《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的改革方案,介绍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一方面积累了高职程序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是通过课程的改革以期培养出更适合行业需求的高职专业技能人才。下面从四个方面介绍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定位、目标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目前软件项目开发中,基于B/S结构的网站开发是应用开发的主流,而作为开发语言,Java、.NET(C#)和C/C++语言依然三分天下。Java语言因其简单、面向对象、跨平台等特性,成为现今主流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之一,广泛应用于移动或嵌入式开发、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开发、桌面开发以及Web应用开发[1]。《Java Web开发应用》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衔接得当,形成课程链路,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主要支撑作用。图1是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简图。

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Java平台的高职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与实践》研究成果

2.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开发Java Web程序的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围绕Web程序设计基本技能、JSP编程方法、JavaBean编程、Servlet编程及MVC设计模式等内容,培养学生使用Java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的技能。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课程的教学是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作为教学方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

1.典型工作任务确定

为了确定课程的内容,课程组通过行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参加课程设计研讨会等形式,分析软件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调研分析得出典型工作岗位是网站程序员,表1是网站程序员岗位工作分析,通过岗位分析并结合课程实际得出《Java Web应用开发》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①单元项目:java程序设计单元技能训练项目;②案例模仿:eBuy电子商城(贯穿案例);③同步扩展:系列单元课堂案例的16课时外扩展;④生产创新:从《J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项目库中,选取了“BBS编程体验-论坛系统(struts+sql2005实现)”作为自主“生产创新”项目,以专任教师为顾问,以开发团队为单位,以岗位为元素,进行项目开发。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目标和典型工作任务等,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分三个阶段实施,如表2所示。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展开教学的,图2展示了第二阶段课程内容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期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1、教学模式。课程通过两种教学模式完成教与学的同步进行:①课堂教学六步骤,即: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重做、总结提高,保证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得以有效实施;②学习过程五步走: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编写、测试、运行,使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过程与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

2、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时机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分解为情境,由情境中重构知识点,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与任务完成。最后由每一单元任务整合成整个项目成果;

(2)案例教学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利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每一教学单元要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案例模仿”阶段运用了“案例教学”,即教师首先对任务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编程示范完成案例,然后学生模仿完成案例;

(3)角色扮演法:在同步扩展阶段,学生半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在“自主创新”阶段,学生自主完成项目开发任务,老师可充当需求方与技术顾问的双重角色,学生每4~5名为一组,分别担任软件开发的不同角色。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考核与评价

1.评价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点的掌握、阶段工作成果、团队合作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

2. 考核标准:对学生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以期更全面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考核标准如表3所示。

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 Web开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模拟Web应用系统开发的工作过程,这让学生在工作之前就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Java Web开发应用》课程改革,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培养出更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然,在课程改革和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下一步将进一步结合高职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课程的设计,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1]尹友明.Java语言与Java技术概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99.

[2]尹强国,冯娜.企业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8).

第5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1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特点

(1) 新的需求造就了大量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随着网络建设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应用都依托于网络运行管理,过去由于人才缺乏,企业过度依赖提品的厂商和提供实施咨询服务的咨询公司,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对网络的建设已经从以前的“别人上,我也上”的一窝蜂变成了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理性的构建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不同的企业对自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会多种多样,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自己必须有自己的高级网络人才。从IDC的统计数据来看,未来在亚太地区高级IT人才将继续严重短缺。

(2) 对网络专业的技能有了更加专业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专业化、细分化、复合化是这一轮互联网发展技术的趋势。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对网络协议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要求能够熟练应用网络操作系统、进行数据库服务的管理、配置和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仍然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有力保障,特别是细化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如网络存储、防火墙、VOIP等的技术认证尤其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 企业对于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常看重

过去几个月网络工程师仍是所有招聘岗位中待遇最为丰厚的岗位之一,但真正符合要求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许多应聘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知识,但是在技术面试中却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过程

不同于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突出学生后续发展能力的办学理念,高职高专教育应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连接。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系统偏差,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现行课程体系设置、课程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之间存在差距。

因此,我们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中,注重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培养方案制订包括四个环节。

(1)“头脑风暴”。指借专家委员会的脑对职业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掌握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的对象是工作而不是员工。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从事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行业技术专家及熟悉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专家。

(2) 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开发。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实践经历资深的专业教师,在“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表”基础上,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能力,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与行动能力,形成行动领域与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提交行业专家评审。

(3) 研讨确认。行业、企业专家研讨上一阶段的形成的专业职业行动领域和职业行动能力域分析表,并根据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学生经过三年培养在掌握这些职业行动能力后,是否能胜任本专业所涉及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这些职业行动领域是否能覆盖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职责任务;完成这些典型工作是否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群的所有工作,然后提出合理化建议。

(4) 决策和计划。由课程专家和有本专业有实践经历的资深专业教师对每个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域进行分析,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加工”。即“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和“如何评价”等问题并进行课程方案设计。

这个环节要完成课程设置、课程排序、课程教学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学习情境的开发、学习情境的设计、单元课程的设计并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3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及对应的能力要求

目前大专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

网络工程与设计:此类岗位主要指网络工程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招投标、项目实施、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网络硬件配置、工程施工、服务器调试等技术能力。

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此类岗位为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网络管理人员,比如我院的网络中心技术人员。此类岗位人员主要从事所在单位的局域网和信息系统维护,并能够进行小规模网络的组建,需要的知识能力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硬件的调试能力、网络故障排除分析能力、服务器的维护能力、数据库基本管理能力,个别特殊岗位需要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力。

网站与信息系统开发:此类岗位主要采用流行的编程语言或脚本语言进行信息系统和网站开发,从业人员除具备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外需具备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管理、网络服务器的管理、基于网络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和TCP/IP协议编程等能力。

信息安全及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此类岗位主要从事信息安全与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对网络操作系统及其特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深入掌握TCP/IP协议及其编程技术、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各个岗位群对于网络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

4高职高专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存在的不足

综前所述,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注重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目前

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由课内实践环节、独立实践课、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

目前很多高校的网络技术专业十分重视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的比例很多达到了50%甚至更高。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也能够根据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潮流适时作出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应该说,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能够对网络及其相关技术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但在笔者亲身教学过程中和与兄弟院校的专业教师交流时发现目前的教学仍然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

(1) 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这是因为最新的成体系的技术要发展得较为成熟,并经过充分消化形成大纲、教材且形成具备一定实力的师资队伍后,方能在教学体系中引入这些技术引入到学生的培养体系中。因此,目前高校学生培养过程中出现新技术上的滞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2) 实验实训课程效果参差不齐。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普遍安排了大量的实践实训内容,但从教师得到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能够完成课程中布置的作业或实验任务,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距离融会贯通还有很大的距离。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

由于学校内相对封闭的实验实训环境造成的。尽管从大纲和技术内容上看实验实训符合网络技术的主流,但内容的组合上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应用会有一定的出入;

实践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先修后续课程没有找到很好的连接点,学生感到某些课程没有用,不能为后续课程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3) 目前很多院校针对网络技术专业需求的特点,规划了多个专业方向,如网络工程、网站开发、程序设计、系统集成等等。由于目前的IT行业中大多数技术都是基于网络支持的,但另一方面使得课程主线过多,导致学生学得多但不精。

5网络技术专业改革探索

根据以上问题,几年来本专业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尝试。

5.1坚持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工作

这项工作不但包括在培养方案中适时增加符合技术发展方向的课程,删除过时的课程,还包括根据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和更新。目前,我院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网络工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C#编程基础、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综合布线、网络故障诊断、排除)、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HCNE认证体系课程)、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TCP/IP协议编程;另一条主线为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主要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C#编程基础、TCP/IP协议编程、网页及图形设计、Web应用程序设计()、PHP、网络操作系统(Linux)、网络数据库(Oracle),两条主线中的核心课程均能紧跟目前IT技术发展前沿,使学生毕业后即能融入行业主流。两条主线的设置使本专业学生能做到两手准备、两种选择,可硬可软,可解决目前大部分院校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硬,而大部分女生不愿意从事网络工程相关工作的矛盾,增加生源。

5.2注重课程群建设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注重相关课程课程群的建设,做到核心课程均能纵向形成体系,两条课程主线形成两个课程群,在每个课程群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以核心课程为龙头,实现各门课程内容互相渗透、知识融合贯通,探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网络工程课程群中,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作为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为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工程师认证实训、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TCP/IP协议编程为辅助课程。网站设计开发、网络编程课程群中,Web应用程序设计,TCP/IP协议编程作为核心课程,网页及图形设计、C#编程基础为先修课程,PHP为知识拓展课程。

借鉴目前IT培训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经验,课程群制定统一的具有延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群教师开发了相对稳定的具有衔接性的试验项目,例如:“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的所有后台页面的前端开发在“网页及图形设计”课程中完成,此种做法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明确了每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5.3考核方式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答辩

本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除学期中常规验证性实验外,建立均采用课程设计+答辩的方式进行考核,具体做法为:(1)学期末任课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分解产生的课程设计方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对课程设计题目、方案、技术实现、达到效果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涵盖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的知识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能做到融会贯通,并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2)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增强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3)答辩阶段,采取一问一答形式,增强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纵深思考。

此考核方式目前已在我系实行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反馈意见表明其效果远远大于一张试卷。

5.4注重知识前沿性

针对实践教学内容不可避免出现的滞后性,我们首先稳定核心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新知识往往较为零散,新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专业课程中穿插、专业知识讲座或培训等形式对某个专题进行讲解,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这种单点突破的模式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热门技术,本身并或直接指导学生的某些实践环节,无法成为一个非常独立的课程体系,只需要很少的课时就能够满足要求。另外,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师生走出去参与到企业的工作中,校外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技术水平的前瞻性和可升级能力,在建设或升级时要进行充分的论证。最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项目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在任务中采用新技术。

6结语

网络技术人才目前仍然是目前企业需求的热点,但企业对于人才的选择已经非常理性,企业需要的一线人员不再是通才而是有所专长能直接上岗为企业服务的人。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体系已经日益成熟,培养目标也符合人才市场的发展需要,需要做的是在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优化课程培养模式和体系,让学生在实践环节有所作为,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网络技术职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训;nasb;课程设计;QQ群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07-03

实践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实训又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实训,即“实践”加“培训”,源自于IT业的管理实践和技术实践,是指在学校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的某门课程实训一般是学生在一段集中的时间里(1-3周),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根据具体的某一设计题目,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课程实训任务书,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确定可行性方案、根据方案具体设计制作、运行调试等步骤,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仿真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得到了专业设计方面的训练。因此,课程实训为毕业设计乃至将来的就业奠定了重要的、坚实的基础。《Flas制作实训》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一个学一期的《Flas制作》课程结束后进行的实践。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时,根据学习理论,利用QQ群构建了实训平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分析实训课程

根据学习理论的探究学习方式,结合实训的目标,进行如下分析:

1.分析课程内容。分析课程内容主要是从宏观上综述课程的对象和所做的具体工作。本次实训课程内容分析:Flash是一款非常优秀的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其作品以画面精美、表现力丰富、动作流畅、便于播放传输、交互空间广阔等一系列优势,借助网络风靡全球,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和乐趣,在网站开发、多媒体课件、影视制作、MV展示、动画短篇创作、手机动画、游戏设计、公益广告等诸多领域,都大显身手。本次实训的内容就是让学生熟练运用Flash软件进行上述动画作品的开发,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集体创作,也可以制作个人作品。

2.分析评价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课程实训之前要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出评价,该评价属于诊断性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性格、情感等方面。评价的方法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由教师自行组织。例如提问、课前摸底、收集同学反馈、作业分析等方式。

在本次实训中,由于之前开设的《Flas制作》课也是笔者讲授的,结合他们的日常表现,针对他们的平时作品和期末成绩进行了分析评价,基本掌握了学生运用Flash进行矢量图绘制的能力、动画制作的能力、程序设计制作的能力、声音文件编辑设置的能力等。

3.问题的构建。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目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一是目的性,即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以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使后续的探究活动具有针对性,有助于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二是可行性,即问题的设计要切合实际,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让学生感觉到经过自己或团队的努力能够使问题得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对后续的学习环节产生兴趣;三是挑战性,即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具有探究的价值意义,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才能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的求异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

本次实训课要求学习者在完成动画作品后要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要重点阐述如下问题:Flash的应用领域及作品主题的构思(目的性);脚本的设计和场景的布局(可行性);重点介绍动画设计制作中所用的技术和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挑战性)。

4.分析设计情境。情境的设计主要是对要设计课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虚拟展示等。

在本次实训中,笔者运用了案例教学,在进行实训前教师向学习者展示了一些优秀的Flash多媒体作品,有动画短篇、MTV、交互游戏和课件等,通过这些案例的浏览可以拓宽学生的制作思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设计实训目标与任务

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实训要求自己达到的目标有哪些?如果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有哪些?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都是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无法全部解决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才能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1.确定学习目标。

(1)了解Flash作品的开发流程和制作过程。

(2)熟练掌握对Flash的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开发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4)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将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本课程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设计中,培养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学习任务。

(1)主题明确。本次实训课题内容:用Flash CS3为主要开发工具,设计制作一个完整的Flash作品。参考题目:动画短篇、MTV、手机动画、课件、网站开发、小游戏、公益广告等。

(2)情节完整。最终作品要求有完整的情节,确保作品的科学性与完整性。所有素材都应该紧紧围绕主题来组织,内容要丰富,具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3)媒体形式多样化。完成的Flash作品中要有多种媒体(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的综合运用。

(4)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确保科学与技术性的同时,强调作品的艺术效果,界面美观、色彩搭配合理、动作流畅,符合视觉心理。

(5)配套材料齐全,及时上交。开发作品中要求附有较为完整的说明文件。最后作品上传源文件和可执行文件。

(6)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对整个开发制作过程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一般为两周。

三、设计实训过程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本课程的实训主要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计算机实验室来完成。由于学校机房很紧张,加上设备陈旧老化,很难满足学生连续实训两周的要求,而且实训时间比较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训作品,指导教师一般都是提前很多周就给学生下发实训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制作,好在大部分同学都有自己的电脑,他们可以在宿舍进行相关学习,这样实训的学生就

很分散,很难集中辅导。为此,我们提出了利用QQ群构建实训平台的构想并实施,效果良好。

1.实训过程。

(1)创建本课程实训QQ群。实训开始前几周委托班长或学习委员创建QQ群,并通告给学生该群群号,学生用自己的学号加上姓名作为群标志加入(在本群中我们规定需使用真名才批准加入)。实训指导教师和两个班的学习委员为群的管理。教师设置群的消息接收方式为接收并弹出消息,可将群聊天内容保存在本地,也要求自己有电脑的学生做同样的设置。完成群的创建以后,就可正式开始该实训平台的使用了。

(2)信息。指导教师利用群共享、群邮件和BBS实训内容、要求和教学通知,在群公告栏设置一些最重要的提醒和教学计划,如实训的时间安排等。将课程实训计划、任务书和参考资料放人QQ群的共享文件夹下,以合理的名字命名并备注说明,同时通过群邮件的功能把实训计划发给每个学生。另外,教师可以把自己搜集的各种网络资源地址等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查到有用的学习资源上传到QQ群共享,供需要的同学下载。必要时还可通过QQ文件传送和QQ邮箱等方式传递学习资源。

(3)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由于本课程实训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所以在实训过程中自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聊天或群聊完成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的任务,其中集体辅导是主要的答疑形式。在辅导过程中,注意简单的问题由学生集体讨论自行解决,教师不作解答,当遇到少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教师才参与其中,给予解释和解答。

(4)小组讨论。根据课程实训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很多小组,集体完成实训任务。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主题将群内讨论组划分为不同的讨论区,作为小组内部讨论场所。教师也参与进来,指导学生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

(5)远程协助。由于《Flas制作实训》操作性比较强,很多操作步骤、技巧难以用语言描述,当学生出现操作性问题求助时可以通过QQ提供的远程协助功能,由指导教师控制学生的电脑,远程操作演示给学生看,然后再由学生模仿完成。

(6)相互传递文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上传给教师查看,指导教师提供修改意见后再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样反复进行几次,最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完成最终作品。然后在规定的日期把实训的作品上传到群共享。最后按照指定的格式完成设计说明书并上传。

(7)评价数据采集。实训最后考核成绩一般是由平时成绩+作品成绩+说明书成绩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可以将整个讨论过程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课程实训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分析实验结果。经过2007和2008两届学生的《Flas设计实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利用QQ群构建高职课程实训平台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表明,我们的实训平台获得了学生极高的评价,完全符合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家踊跃发言,参与讨论,很多问题都可在网上解决,而且教师也能将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考核的一个依据。该平台的建立,拓展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渠道,交流的频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增加了交流的深度,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使师生的心理距离明显缩短,并产生亲密感。

(2)QQ群实训平全可用于课程辅导。QQ群组功能强大,是一个兼具同步和异步交流的讨论平台,教师既可以通过群和学生单独交流,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进行集中辅导,从群的特性看,群更适用于集体辅导。教师在QQ群中集中答疑,不仅节约时间和精力,同时有助于问题的深入探讨,而学生习惯于将不懂的问题直接发在群讨论区,更方便交流。

(3)可以利用QQ群冗余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高职学生中,QQ的使用比例是很大的。通过QQ流,因为一定量的冗余信息有利于缓解压力,让枯燥的学习丰富起来,也可以拓展讨论的学习主题,所以要对冗余信息进行有效的控制,发挥其积极作用,营造一种学习气氛。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改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学生在QQ群中获得知识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学会一些重要的人际交往技能。

(4)快速便捷传递学习资源。在QQ群平台中,各种学习资源传递快速方便。师生可选择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资源的传递和共享:第一,学生或教师可以通过QQ群共享传递和共享资源}第二,学生或教师可使用QQ邮箱粘贴附件的形式传递和共享教学资源,附件的最大限度为20M;第三,只要传收双方都在线,师生可通过QQ文件传送实现。

四、实训评价与结论设计

实训评价是检验学生实训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对情境模块提出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并得出最后的结论。

1.自我评价。由学生本人对本次实训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按照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具体要求,阐述实训课题的制作背景、具体制作内容和方法、不足和尚需完善的地方。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20%。

2.小组成员互评。由学生所在的小组成员对实训作品进行相互评价,主要说明该成员在此实训中的主要工作及其工作的完成情况。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30%。

3.教师的评价。教师根据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进行总结性评价,查漏补缺,看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效果如何,并提出学习者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此部分占最后总评成绩的50%。

在对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中,我们充分重视评价对学生综合行为能力水平的提高所具有的发展性价值,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选择评价的主体、客体、标准和手段。全方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和态度的变化和发展,同时将评价从打分和遴选的工具转化为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提高的学习内容,将对自己和他人的成绩进行建设性和批判性的评价。

第7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学科建设;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

0引言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在此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交叉集成,培养具有扎实技术基础、工作能力和多学科集成能力的跨学科软件开发技术性人才。为适应当前社会针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职业院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组成单位,需有针对性地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软件专业的实践性极强,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将实践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软件专业课程建设,是以培养学生为目的,将具有关联性的多门课程组成一个课程群体,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内涵统一的课程体系。针对当前计算机及软件工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一些高职院校对软件工程人才既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注重应用性的形成全面素质教育。在软件从业人员的培养方面,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人才,建立优化的课程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困境

1.1软件专业课程群教学团队

软件开发课程是以实操性、技术更新、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课程体系,要求相关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软件开发、设计能力,但目前多数教师在企业实践方面欠缺,缺少系统开发相关的工作经历,限制教学水平的发挥,因此需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引进企业教师,举办具有项目开发的软件工程师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为学生讲座,提高学生的企业认知,完善教师的业务水平,组建职业能力完备的教师团队。和企业合作,制订符合企业、行业要求的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案、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料的制订,鼓励教师进行与本学科配送的科研,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

1.2理论知识跟不上时代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技术升级迅速,软件开发技术发展也很快。尤其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中,院校专业理论和技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对软件工程的要求。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技术的变革不会等到理论的更新,这就导致新的理论知识的出现,在学生学好旧的知识之前就要取代旧的知识;同时,教师常年在学校教书,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所以导致教授的知识也是老旧的知识点,学生在听取教师讲解时,也要在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

1.3改善软件专业课程群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其升级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很多院校的教学工作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大学教师很少在IOS或Android平台上工作,教学跟不上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课程与教学的脱节。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存在问题;二是执行中存在教学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时,只关注自己的大脑,没有考虑对学生的需求企业。著名教育家盛辉提出,学校倡导融合的目标,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除了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学生还应改变对软件学习的态度。针对企业的需求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加强“实践教学”,引入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以项目为载体,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多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项目案例,通过案例展示,教师针对项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以团队或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完成项目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学习相关知识,开拓企业技能的相关知识。

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2.1软件课程群的内涵

课程群是将相关课程的知识、问题和方法融为一体而形成的系统。它可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课程,并与配套的实践课程理论相联系。每一部分都相辅相成,且补充建立一个非常有效的课程群,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个课程群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框架平台,并根据每个框架的内在联系和内容使其成为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应明确划分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根据分步教学的指导思想,软件工程课程建设主要从课程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基础理论课程建设的角度看,软件工程课程建设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群、专业基础课程群、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群和就业实践四个课程群组。具体来说,这四类课程包括:2.1.1共基础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体育等);2.1.2专业基础课组(C语言和谐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WEB前端开发、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2.1.3专业核心课程群(PHP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C++、Java动态网站开发、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等);2.1.4实践课程群(数据库设计、动态网站开发、软件技术开发、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群的构建不是课程设计的机械组合,而是具有相同认知结构和训练能力的专业课程的灵活组合。工作人员从培训体制、理论、工程、改革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然后根据本专业的一些特点,构建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的体系。将理论基础、实验教学、软件工程实践融合为一体,培养出整体全面发展的模式与机制,这样来实现学生全面、均衡发展。

2.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的构建方法

由于疫情影响,现在各课程都开展网上教学,建设课程群课程网站,实现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线上教学,完成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实现碎片化精细管理。软件技术专业以培养软件开发人才为目标,教育部倡导在高职院校开展软件工程和职业素质培训,大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由课程体系构建。由于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限制,大量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院校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体系框架。通过联合研究,一些著名高职院校的软件工程学院分析认为,软件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的范畴。首先,课程设置要全面、实用、合理创新;其次,逐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质量;然后,课程群的建设要注重软件工程的理念,这离不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国际标准,所以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素质的严格控制,努力做到以上两方面的国际标准,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最后,课程群的建设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管理机制,保证课程质量,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素质实践与创新训练有序;课程群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依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积累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在这里的学习阶段侧重于实践层面,体现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群建设特点。

3总结

第8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做中学”的一种模式。清华大学在“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课程中采用了CDIO教育理念,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国内外的经验表明CDIO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教育教学过程的改革。

1 CDIO教育模式

从2000年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经过4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ser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是一套完整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全面地实施指引(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学生考核以及学习构架)以及实施检验的12条标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满足人才质量的要求。

CDIO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培养学生“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技术是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库技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国内很多高校加大了该课程的改革力度,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

2 课程的改革措施

基于CDIO理念,我们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和做法如下。

2.1 确定有效的课程培养目标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技能型人才。以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团队协作精神及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等,现在高职教育越来越重视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应用数据库的主要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线,围绕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表的设计与管理、数据的查询、视图的应用、存储过程的使用等内容展开,最终培养学生开发中小型MIS系统并具有操作管理后台数据库系统的能力。

课程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数据库及其对象的设计、创建、管理与维护。课程的能力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管理企业数据库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项目的能力。课程的素质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2.2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我们改革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课程理论内容体系、基本实践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三级结构。

课程理论内容体系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数据库基础、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完整性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实践能力训练是将一个大的系统项目分解成了十二个实验子项目,配合课程理论知识内容进行单项能力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主要鼓励学生参加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设计的题目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 改革课程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运用CDIO理念,在课堂教学教程中我们联系生活讲概念,利用实例讲方法,通过实做懂理论。

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六步法及教学过程设计八步法。

课堂教学六步法:任务导入→任务分析→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重做→总结提高。

将教学过程设计分为“八步”:第一步,课前思考,提出本次课的项目任务;第二步,提出本次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三步,学习新知识;第四步,案例应用练习;第五步,学生交流;第六步,教师讲评;第七步,课堂小结;第八步,布置课后思考。

课程围绕“案例模仿”、“项目教学”,创设了正向迁移的条件,学生在每一次任务完成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迁移到后面的项目或任务的完成中,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2.4 改革课程的整体设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按照CDIO标准,在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将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1-12周)进行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我们设计了十二个单项实验子项目。第二环节(13-16周)进行课程设计,将学生每6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间开展项目竞赛。第三环节(17-18周)总结提高阶段,各小组交流项目设计,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重视第一堂课设计。整个课程的第一堂课,要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鲜明的第一印象,对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和期待。首先进行课程说课,简单介绍课程内容、特点、课程的项目任务及课程考核方式;然后演示上一届学生的数据库课程设计项目,引发学生的兴趣;最后让学生模拟体验网上购物,与学生分析“网上购物”系统中数据库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学习欲望及浓厚学习兴趣。

2)增加课程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设计是数据库知识与编程能力的综合应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由教师提供项目供学生选择,如学生公寓管理系统、学生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汽车销售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等;或者由学生自己拟定与数据库相关的题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然后由学生完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及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维护的设计;最后完成编码的实现。在进行项目软件开发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C/S架构或B/S架构及开发语言平台,如VB、VC、ASP、C#等,充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项目交流展示,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各小组非常重视项目交流展示环节,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承担前台设计、后台代码设计、文档的撰写、演示文稿的制作等。通过作品的展示、评价和答辩,使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在课程设计以外,还鼓 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通过竞赛,使学生的知识面加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的改革效果

我们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在10计算机应用、11软件成功地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教学测评成绩名列前茅。10应用的牛继春同学利用VB、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我院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生目前到北京的一家公司顶岗实习;10应用的孙攀同学利用数据库技术与A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的网站后台管理系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目前在烟台商机互联有限公司顶岗实习,从事动态网站开发工作;11软件的李振同学开发的网上购物系统,不仅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2012年7月该生到北京中软国际进行实训,其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受到了中软国际工程师的高度评价,比同期参加实训的部分本科生的能力都强。

本学期本课程正在11计算机应用、11网络进行实践,我们期待有更大突破。

4 结束语

经过实践检验,将CDIO理念应用到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教无定法,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相互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温荷,罗频捷.基于CDIO的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

第9篇:网站开发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综合能力培养;教学方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涌现,人们不仅要有接受新鲜事物的观念和欲望,还要能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物的本质做出快速判断,提取出对自己有益的部分,并具备快速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获得要靠平时有意识的训练和经验积累。从就业来讲,综合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提高[1]。培养综合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各式各样,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可选择综合性的实验项目来实现,具体到网络工程专业,可通过一些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或是课程综合实验来锻炼。

遵循实施素质教育、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强调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主,使学生夯实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诸多课程的特色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紧密,实践教学占整个课程教学的比例甚至过半,教学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新技术和新应用的,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以网络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经验做法;在实践课题的选择与设计、课题的实施与评估各环节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实验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师生两个主体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在实践中,教师扮演的是管理者或组织者的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承担起主体的角色。因此,在课题的选择、设计、实践等环节要充分信任学生,既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2]。

1.1实验课题的选择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内容主要包括html标记语言、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C#语言和。其先行课程有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络原理等,因此,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网站构架、代码编写、数据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在课程综合实验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出于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总目的,要求用动态网页语言、数据库和web服务器来构建并设计实现一个小型网站,但具体实现形式不限制。如学生可根据兴趣和熟悉程度自由选择实现一个图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购物网站、在线影院,等等。下面以常见的构建“学生管理系统”为例,介绍该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1.2实验过程的设计

本实验课题拟以分组讨论、形成方案、实施方案、评估总结等环节依次执行[3-4]。

分组讨论:首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选题意向、知识层次、动手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组。每小组以5~6人为宜。之后动员各小组成员围绕选题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想法,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个别小组或个人重新分配。在讨论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先从各自擅长的语言、熟悉的技术、实践的经验等方面作介绍,之后结合要实现的网站的特点,对整个网站进行设计架构、对预计的功能点进行统计、对页面呈现方式进行规划、对编程语言和技术进行确定,最后对网站功能模块进行划分,责任到人。

形成方案: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文档方式记录下来,包括预期达到的实验效果、功能模块的划分、任务分配、工作进度、实验环境、编程语言及技术、涉及的知识领域、以及在实践过程可能碰到的技术难题等相关信息的详细说明,形成有一定规范的设计文档,即设计方案。教师和小组成员在认真研读各自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依据本次实验要求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并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的验收标准,对实践进程中可能出现问题或有更佳解决方案的地方进行标记,以便跟踪实验过程,及时进行指导。

在我们的例子中,对开发类似“学生管理系统”项目感兴趣的学生按照人数要求和人员特点进行编组。动员项目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确定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预实现的功能,如根据网站使用者的角色进行功能区分、操作(查,增,改,删)人员(个人、专业、系)的基本信息、消息通知、交流平台等。页面风格和布局、站点文件组织方式、编程语言、数据库、开发平台等确定。各功能模块具体负责人,预计完成时间,采用的开发技术,等等,以文档的形式记录讨论结果。教师认真阅读提交的文档,检查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运用了本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特别留意像数据库操作这类容易出现问题,以及用户登录时需要验证信息等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的习惯。最后按照知识点制定一份验收标准,包括数据库使用、网页设计、信息验证、消息、网页的动态性和交互性实现。

1.3实验方案的实施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遵从的原则是3个“指而不导”、3个“既指又导”[5-6]。即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指而不导,让他们自己去复习。在规范和手册上有的内容指而不导,让他们自己去查阅,培养他们查看规范和手册的方法和习惯。对易于学习和使用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勤奋学习的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如遇到问题,首先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或者是通过网络方式解决。这些途径都无效时,才向教师寻求帮助。另外,对于在课堂上不便讲或未能讲的且有一定深度内容,则既指又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少数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要既指又导,帮助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出的创新点要既指又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的行为。

对提交设计方案时标记的问题,要根据实验的进展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解决情况,对于疏忽遗漏的问题要及时提醒,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思考。另外,各小组要及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

各小组内部,可通过例会的形式,定期地交流情况,以使大家在进度上相互配合,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成员,要询问其原因,并及时调整实施计划。当进度过半时,全班组织一次中期报告会。各小组就实验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遗留问题、采用的新技术等进行介绍,也可当场寻求帮助。还可以采用答辩的方式,由其他组成员担任评委,对小组的方案、实施过程、解决方法等提问,并给出意见和改进建议。最后,教师再根据各组的表现给出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开阔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使其既当选手又当评委,从而引发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另外,从效果上看,由学生自己评判,更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漏洞,不断学习新的正确的知识。

学生在完成“学生管理系统”实验时,会遇到诸如数据库访问、不同页面之间共享数据、页面风格统一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像数据库在其他课程中有介绍,另外两个问题在本课程中已讲述。其实,在互联网上或相关书籍上也有开发此类系统的实例介绍,因此,相关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在开发实际项目时,可能会采用一些新技术,如Ajax,应适时提醒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依据进度安排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实验情况和相关功能实现细节。在中期报告会上,引导学生讨论网站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如常见的数据库访问,通过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掌握多种数据库访问方式,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

1.4实验结果的评估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写出规范的说明文档和实验报告。然后依据实验方案设计时制定的验收标准,组织一次学生评审实验结果的活动,由教师和各小组推选一名成员组成评审团。各小组派一人就实验情况作详细介绍,然后由评委提问,各自工作量范围内的问题由各成员回答。评委根据实验的总体完成情况、验收标准、各成员的工作量和完成质量等给出各成员的实验成绩。然后按加权平均的计分方法,教师给一个相对较大的比重,由此计算学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既做到了公平公正,又能充分反应其实力。

其次,可以组织相关课题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鉴定,从专家的角度给小组成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在对比两次评审活动的过程中认知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实验或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2教学效果

这种形式的教学,给学生的感觉既像是一次严肃的实验任务,又像是一次有趣的竞赛活动,它使原本秩序散漫、学生普遍轻视的实验课变成兴趣的培养、个性发展的场所,它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首先,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原来的被动和压迫式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探索,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寻求

解决方法的素养。

其次,积极的交流探讨,锻炼了学生问题和观点的表达能力,端正了对他人观点赞同或批判的态度,理解并能尊重他人的行为举止,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第三,网站构建的全局观念,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了总体把握,培养了他们系统的思维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也使他们终生受益。

第四,教师的充分信任,使得学生能极致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分析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体验实施工程项目的完整流程,初步了解项目团队中各角色的工作职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任务的分工与合作等综合素质。

笔者在实验后通过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对参加本次实验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普遍对实验的效果表示满意,且要求教师多设计类似的实验课程。

3结语

本文重在探索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文章以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讲述具体的方案施教过程,以及产生的教学效果和能力效应。其中一些可操作的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对实验课的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此外,本文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其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知识,通过能力训练,全面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最终实现社会应用性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1-64.

[2] 谢幼如. 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59-289.

[3] 蔡志平.“网络程序课程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20):18-21.

[4] 何伏刚. 网络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7(2):89-94.

[5] 张俊林. 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重庆科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91-192.

[6] 李少萍.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7(4):70-72.

Explorat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n Practice Teaching

YU Miao, YUE Shu-zhen, ZHANG Yan-yan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