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

第1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汉语言专业 创新 课程体系建设 探讨 实践

一、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对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汉语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所谓的培养目标就是指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层次等相关内容的明确规定,持此之外还涉及到社会评价标准以及未来服务面向等。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确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时应该本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在不断完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

只有准确地把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才能正确地设计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专业设置原则,才能更有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的正确定位,做到健康与和谐地发展。目前,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从根本上讲,就业难的原因并不是社会人才过剩,而是因为高校招生的计划性、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化、培养目标的“专业化”与就业的市场性严重脱节。所以说,在国家“招生的计划性”暂时不能打破的情况下,认真寻找学生就业的“出口”,并按照学生就业“出口”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将成为任何一所区域高校生存的必然选择。谁先迈出了这一步,谁就赢得了发展的优先权。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确定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后普遍存在就业难的状况。不过,通过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的多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率都比较高,达到了83%,其中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多,大概占45%,除此之外大概有17%的学生选择了考研,9%的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工作,3%作用从事对外汉语,还有3%的学生在毕业后当上了村官或者是参与到了“三支一扶”中,剩下的5%作用则从事保险、企划等其他行业。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竞争日益激烈,就业情况不佳的今天,汉语言专业的学生还是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的。

二、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架

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在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方向的基础上来制定基本构架。主要包括两门“工具课”,两门“素质课”以及“职业生涯设计课”,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来提高汉语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具体内容为:

(一)外语和网络两门“工具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其他国家的往来日益频繁,越来多的外国人涌入到了我国,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这就导致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如果你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不能与外国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而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英语文件也看不懂,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工作。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网络都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交流与办公工具,如果不能熟练的对其进行操作,就很难在工作中运用的得心应手。

(二)基础综合与专业方向两门“素质课程”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品质。所以,在进行汉语言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除此之外,在专业方向的确定上应该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详细的了解,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直接与就业接轨的“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现阶段,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因为当今的社会情况、专业限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学校没有制定直接与就业接轨的“职业生涯设计课”。所以学校要积极开设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课程,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与职业生涯有所规划,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感到迷茫。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未来可从事岗位进行深入研究,提升就业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胜任自己所选择的职业。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的创新性

(一)坚持“培养专业人才与职业人才相结合”的原则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研究型人才,另一种则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对这一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坚持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相结合的原则。所谓的研究型人才就是专门负责学术研究工作的人员,要想从事这一职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会选择继续深造,这样彩门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考取相应的学位。而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才,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注重自身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毕业之后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专业培养与职业培养相结合,努力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汉语言专业人才。

(二)坚持“一个专业,多发出口”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一个专业,多种发展方向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不能过于注重培养某一单一素质。按照这个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别开设了文秘和对外汉语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文秘方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丰富扎实的公共关系与文秘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公关能力、写作能力、综合服务和辅助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文职人才。对外汉语方向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立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跨文化交流为辅翼的专业结构模式,培养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现代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借鉴和学习国外或境外大学先进的课程体系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汉语言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死板,课程也比较枯燥、乏味,缺少创新性,很难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体系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课程建设的实用性

(一)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

根据最近几年的招聘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在局限于高学历以及高层次了,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在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实践课所占比例,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培养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从一般的社会实践到课程设计,再到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体现了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原则。实践性的课程主要有《写作技能训练》、《应用文范例研读与习作》、《秘书应用写作》、《诗选及习作》、《词选及习作》、《文学创作》、《阅读与评论》、《中小学教师技能》、《新闻写作》、《速记训练》、《文化活动策划与管理》等。

(二)专业方向主干课程中加大“应试课程”的比例

汉语言文学专业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课程形式,构建起以学生“出口”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与国际融合接轨为标志、以资源强配置为保障、实用先进的新课程体系。该体系强调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最后学年结合学生就业这个核心问题,灵活开出“应试课程”,很受学生的欢迎。如开设的《考研专业辅导》、《中学语文教师上岗考试》、《公务员应试》、《事业单位人员录用考试》等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能力的人,保证学生凭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坐标,快速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服务社会。

第2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产学合作教育 汉语言文学专业 人才培养目标。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

产学合作教育,在国际上也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 。

它的基本理念最早出自于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 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合作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 career ori2ented)的教育模式,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早地具备进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基本素质。”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认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国内许多学者对产学合作教育的内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概括起来为: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般来说,综合性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的是知识复合型和能力复合型的实用性人才。为了实现该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合作教育。

产学合作教育由学校、学生、企业三个要素构成,包括学校和企业两个课堂。它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有效途径的产学合作教育,在工科教育上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

从目前来看,汉语言文学专业探索产学合作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产学双方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利用专业与职业或行业协会的相关优势,以签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的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或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增加学生锻炼的机会。二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各类课题以及参与政府、企业的课题研究,以教师科研带动产学合作教育。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寻求多领域、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机会。汉语言文学专业本身在应用上所具有的广泛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实习去向的多样性。

实践证明,经过产学合作教育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动手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性强,能尽早地进入岗位角色。但由于产学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也涉及到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责任观,还有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利益,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冲突等问题。因此,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有效实施中也面临不少困难。

1. 产学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合作流于形式或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由于企业追求的是生产和经营的利润,而学生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可能立竿见影,因此,合作中往往只是挂牌,签协议,勉强维持低层次合作关系,互助互惠、紧密依存、长期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建立起来。

2. 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与单位对学生实习锻炼时间的要求有冲突。学校有学校的规律,企业有企业的规律。学校遵循教学规律,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学生到企业进行的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安排在寒暑假或是第八学期。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希望来企业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能有相当长的集中时间来单位工作。同时,也存在当企业最需要人手时,学生却因上课或考试或忙于毕业设计而请假,或是学生来时却是企业淡季,无法安排使用的情况。

3. 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高校的教育性质决定了其主要使命和职责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要实现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目标,就必须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教育与教学过程。在专业教学中,更多的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非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同时课程设置有其周期性,不可能对岗位或职业技术的需要立马做出调整。而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最现实的人力资源策略就是直接选择任用已具备相关知识、能力或技能的专门人才。因此他们不愿意花很多力气去培训一个实践生。[ ]

三、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不同学科专业特点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适合其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就不同。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要依据培养目标,把握专业的特点,积极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造就适用人才。

1. 以“综合能力模块—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虽各具特点,但主要分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的通才培养模式和以德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的专才培养模式。两种模式都高度重视品德、知识、能力的协调发展。在推进产学合作教育中,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研究目标职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入手,构建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能力模块,分析能力要素,改革课程体系。同时,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适时推出各类选修课,构建“多通道、多规格、多模块”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宽、专、交”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2. 加快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产学合作教育需要学校在教学管理上加大柔性程度,使学生有较多的选择余地。如美国的学工交替的“经验学习”教学、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日本的“产学协同”教学模式等。我国多数高校已经实行了学分制,应该将学分制与合作教育相结合,使学生能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并注重个性发展。这样不仅能满足用人单位时间上的要求,还能不断推进学生学习的自主化、高效化、研究化。

3.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培养应用型的学生,开展产学合作教育,必须要有应用型的教师。

一是大学教师需要与企业有密切联系,一方面,使高校科研特别是文科类科研面向社会需要,加快成果转化;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使自身成为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很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二是企业社会的人员也应经常到学校进行交流,成为能指导大学生实践活动、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双师”。可以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企业老总、政府官员、社会贤达担任学院、系或专业的顾问或客座教授,建立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学科发展委员会等组织,针对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学风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等提供建议,进行交流和研讨,使学院的人才培养在整体上更加贴近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 1 ]张经强。 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J ].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6, (1) .

第3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历

院校代码

院校名称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考核时间

考核地点

联系电话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1 山东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1 毕业实习 3月10日以后见adult.sdu.edu.cn的通知   88364477 88365568

050207 英语 专 01 山东大学 0593 《听力》 3月21日13:30-16:30报到,3月22日考试 山大外语学院 88377500

0594 《口语》

050308 新闻学 专 01 山东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1 山东大学 9901 专科毕业考核(综合作业) 3月21日辅导、答辩 山大南区西配楼102室 88392873

2184 机械制图(一) 3月21日、22日考试

2231 机械制造

2235 电子技术基础(一)

220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2196 数控技术及应用

2233 电工技术基础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 01 山东大学 4731 电子技术基础(三) 3月14日考核(8:00-17:00) 山大新校数学楼 88364658  88362820

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

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4733 微型计算机用接口技术

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 3月14日考核(8:00-17:00) 山大新校数学楼 88364658  88362820

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214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

2383 管理信息系统

2651 计算机信息处理综合作业

100701 护理学 专 01 山东大学 9901 专科毕业考核(临床实习) 3月20日报到(8:00-12:00),21日考试 山大西区护理学院 88382527

2900 生理学 3月21日报到(8:30-16:30),22日考试 山大西区医学院教学楼一层 88382369

2902 病理学

2904 药理学(一)

3180 生物化学(三)

100703 中医护理学 专 01 山东大学 9901 临床实习考核(临床实习) 3月20日报到,21日考试 山大西区护理学院 88382527

2900 生理学 3月21日报到,22日考试 山大西区医学院 88382369

100801 药学 专 01 山东大学 9901 专科毕业考核(生产实习) 4月11日考试 山大西区药学院 88382017

2069 人体解剖生理学

2176 分析化学(一)

3028 植物化学

3025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3030 药剂学

3032 药物分析

100901 卫生事业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9901 专科毕业考核(毕业实习) 4月20日前将实习报告寄到山大西区公共卫生学院 邮编:250012 88382130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30106 法律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辅导,4月11、12日答辩 山大东区法学院 88375620

050201 英语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8日上午报到、下午辅导,4月25日下午报到,4月26日答辩 山大外语学院 88377500

0602 听力与口译 3月 7日报到,3月8日考试

080709 计算机网络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22日下午1:30开始答辩 山大东区数学楼 88364210

2332 数据结构 3月21日下午1:30开始考试

4748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3143 互连网及其应用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22日上午8:00开始答辩 山大东区数学楼 88364210

4738 C++程序设计 3月21日考试

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3174 软件开发工具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0日以后见adult.sdu.edu.cn的通知 山大新校培训楼 88364477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21日辅导,4月25日答辩 山大老校1号楼 88377327

050305 新闻学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0日以后见adult.sdu.edu.cn的通知 山大新校培训楼 88364477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21日辅导、答辩 山大南区西配楼102室 88392873

0421 物理(工) 3月21日、22日考试

2239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220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42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2201 现代设计方法

2244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224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29日论文答辩 山大新校数学楼 88362820  88364658

4748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3月14日考核(8:00-17:00)

2332 数据结构

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2327 操作系统

4738 C++程序设计

2334 软件工程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1 山东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0日以后见adult.sdu.edu.cn的通知   88364477 88365568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0531-86182550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历史文化学院 13011741263

030301 行政管理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1 教育实习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教育学院 0531-86182650

085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85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414 现代教育技术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40103 小学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1 教育实习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414 现代教育技术

050208 日语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490 日语听说 3月7日报到 山师继续教育学院 86180270

050211 朝鲜语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29 会话及听力 3月7日报到 山师继续教育学院 86180270

030108 律师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政法学院 0531-86180641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文学院 0531-86180394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教育学院 0531-86182650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心理学院 0531-86180179

020155 文化产业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4126 文化产业创决与策划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文学院 0531-86180394

4128 文化市场与营销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050102 秘书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50102 秘书 专 15 曲阜师范大学 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4月11日报到,12日考核 曲师大文学院 0537-4458078

050104 秘书学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文学院 0531-86180394

050104 秘书学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5日辅导,4月11日报到,12日考核 曲师大文学院 0537-4458078

050407 音乐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722 视唱练耳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音乐学院 86180610

0723 声乐

0724 键盘与和声(一)

0725 键盘与和声(二)

0726 合唱与指挥基础

050408 音乐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723 声乐 3月7日报到 山师大音乐学院 86180610

0729 键盘

0731 伴奏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020103 财税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2月12日报到,13日考核;11至12日辅导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20105 金融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03 会计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104 财税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2月15日报到,16日考核;14至15日辅导

020106 金融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22 物业管理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20110 国际贸易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04 会计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58 企业管理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59 企业管理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20121 调查与分析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日见网站通知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050402 服装艺术设计 专 05 山东轻工学院 9901 专科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599 素描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676 基础图案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0674 色彩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0681 服装款式设计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0680 服装结构设计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405 室内设计 专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9901 专科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599 素描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714 插图技法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0674 色彩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0709 室内设计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0710 家具设计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9901 专科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599 素描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714 插图技法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0674 色彩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0713 字体设计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0719 机构形象设计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1859 标志设计(二)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1858 图案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7077 广告设计(二)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5053 包装装潢设计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1198 CI设计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432 室内设计 本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毕业设计)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1859 标志设计(二)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1858 图案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1861 室内设计(二)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1862 家具设计(二)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1860 人机工学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450 电脑艺术设计 本科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1859 标志设计(二) 2009年2月20日上午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潍坊考生在青岛考试,具体地点另定,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1858 图案 2009年2月20日下午13:50-17:30

1863 FlashMX 2009年2月21日上午8:20-12:00

1932 Core IDRAW 2009年2月21日下午13:50-17:30

5413 AUTOCAD 2009年2月22日上午8:20-12:00

050302 广告学 本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20231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科 05 山东轻工

业学院 3321 劳动与社会保险

业务案例分析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 05 山东轻工学院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2009年3月7日上午8:00报到选题、4月11日答辩 山东轻工业学院南院

(济南市解放东路58号) 0531-89631368

88586526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6 山东建工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1 专科毕业考核 4月13日上午报到 山东建工学院成教学院 86367085

2388 工程测量 4月13日上午报到

2390 建筑材料

2392 工程力学(二)

2395 房屋建筑学

2397 混泥土及砌体结构

2399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040106 教育管理 专 07 山东教育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山东省教育学院远教中心 86401268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 08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50202 日语 本  10 青岛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辅导,4月11日答辩 青岛大学日语系

(青岛大学西院博文楼327室) 0532-85953527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30107 经济法学 本 10 青岛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4日辅导,4月25日答辩 青岛大学法学院

(青岛大学东院第一教学楼五楼) 0532-85955985

020216 电子商务 本 10 青岛大学 3143 互联网及其应用 3月14日下午辅导,4月5日考试 青岛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0532-85952834

0897 电子商务概论

9085 电子商务实践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4日下午辅导,4月5日答辩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10 青岛大学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8日上午9:00辅导。4月12日上午8:00答辩 青岛大学市场学系

(青岛大学东院第一教学楼二楼) 0532-85953185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10 青岛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10 青岛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14日辅导,4月12日答辩 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青岛大学东院第一教学楼三楼312室) 0532-8595256

1574 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3月28日至3月29日培训考试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11 青岛理工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3月7日辅导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 0532-85071582

0421 物理(工) 3月6日报到,7日考核

2441 混凝土结构设计

2443 钢结构

2276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3348 液体力学

2449 建筑结构试验

020109 国际贸易 专 12 烟台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3月7日考核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 0535-6707648

020119 餐饮管理 本   烟台大学 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990 宴会设计 4月11日报到,12日考核 烟台大学高职学院 0535-6706862 0535-6191976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050303 公共关系 专 13 鲁东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100702 护理学 本  14 潍坊医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2月20日济南、德州、东营、威海、淄博、日照、菏泽、莱芜、油田考生辅导2月21日青岛、潍坊、滨州、聊城、济宁、临沂、泰安、烟台、枣庄考生辅导 潍坊医学院护理系 0536-2602405

9910 临床实习考核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潍坊医学院计算机系 0536-2602738

080704 电子技术 专 15 曲阜师范大学 2270 电工原理 4月10日报到,11至12日考核 曲师大物理工程学院 0537-4456092

2341 线性电子电路

2343 非线性电子电路

2345 数字电路

2276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2278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2347 电视技术

080705 电子工程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报到,11至12日考核 曲师大物理工程学院 0537-4456092

0421 物理(工)

2355 信号与系统

2366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235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2357 数字信号处理

2307 自动控制理论(二)

050218 商务英语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0602 口译与听力 论文辅导时间为3月15日上午8-11时;考核报到时间为4月11日,考核时间为12日。 曲师大外国语学院 0537-4458590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050214 外贸英语 专 17 聊城大学 0593 《听力》 请选择050207英语专业报考

0594 《口语》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 17 聊城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表后备注2

9901 毕业实习 4月12日 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0635-8239987

0123 房地产评估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 17 聊城大学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9901 毕业实习 4月12日 聊城大学政法学院 0635-8238271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2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省公安厅负责实施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 22 山东财政学院 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 19 北京邮电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山东邮电学校通知   86868866

02 山东师范大学 0421 物理(工) 3月7日报到 山东师范大学 86180244

2327 操作系统

2332 数据结构

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2370 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

2374 计算机通信网

山东省教师自考专业技能考核安排

040108 教育学 本 0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山东省教育学院远教中心 86401268

040105 教育技术 本 0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山东省教育学院远教中心 86401268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教育学院负责:滨州、东营、济南、临沂、青岛、威海、潍坊 、烟台、油田、淄博

曲阜师范大学负责:德州、菏泽、济宁、莱芜、聊城、日照、泰安、枣庄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50206 英语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602 口译与听力

050206 英语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602 口译与听力

060102 历史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60102 历史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70102 数学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70102 数学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70202 物理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70202 物理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70302 化学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70302 化学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070402 生物教育 本 7 山东教育学院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5日辅导

070402 生物教育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9902 本科毕业考核  4月10日曲师报到,11日考核

第4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毕业设计论文版面格式

一、纸张及页面设置

A4。

页边距:

上(天头)37mm,下(地脚)35mm,左(订口)28mm,右(切口)26mm。

页眉:37mm;页脚:25mm。

二、论文题名

黑体二号、居中。

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三、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在题名之下居中。单名则应在姓与名之间空一格(一个中文字符或两个英文字符)。 宋体四号加粗。

四、摘要

摘要前应冠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识;字体:黑体五号。

摘要编写的篇幅在100—300字(宋体五号)。

五、关键词

关键词前应冠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字体:黑体五号。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名词或名词性术语。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8个关键词(宋体五号)。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

若专业要求或本人愿意可加英文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Abstract居中,外方头四号加黑,内容提要内容排下方------外方头字体小四号

Keywords外方头字体四号,词间间隔2个英文符号,外方头字体小四号

六、正文

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七、结构层次序数

第一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一级标题:为中文数字:一、 二、三、??;宋体小四号加粗。第二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二级标题:为㈠㈡㈢??;宋体小四号、加粗。

第三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三级标题:为阿拉伯数字:l.2.3.??;宋体小四号。第四层结构层次序数为四级标题:为⑴⑵⑶??宋体小四号。

第五层结构层次序数为五级标题:为

八、注释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一律要求用尾注。

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在文尾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③??)。

先在正文中的被注释项的右上方加序码(如

格式如下:

注释:(宋体五号加粗)

①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②作者.篇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九、参考文献的著录

参考文献可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论文正文的注释之下;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框表示(如[1] [2]

[3]?)。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

[1] 莱斯特·怀德.文化的科学——人类与文明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 ①②③①②③??宋体小四号。 ??),再在注释内容前加上与之相同的序码。

[2] 董淑华。黄贞姬.古汉语词表现的语义特征.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

150-153.

十、页码:

在“页面底端”“右侧”插入“页码”。

附:范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遗失物拾得的法律关系界定???????????????????????(1)

(一)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客体???????????????????????(1)

(二)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主体??????????????????????? (2)

(三)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内容??????????????????????? (7)

二、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确定???????????? ????????????(8)

(一)我国遗失物立法应明确拾得人的送交为其义务????? ?????????(8)

(二)确立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 ????????????(9)

(三)如何确立报酬???????????????? ????? ? ??????(11)参考文献 ?????????? ???????????????????(13)

遗失物拾得制度探讨

刘垠海

[内容摘要]:长久以来,如何认识,协调处理遗失物拾得制度中的各种法律关系。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法律均对遗失无拾得产生的诸多法律问题非常重视。虽然在立法和具体内容上存在差异,但都做了较为完备的规定。目前我国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欲在物权立法上有所突破和完善,使其在生活中更好的处理物权中的各种法律关系。遗失物拾得制度立法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初学法律的人我结合其他立法经验谈谈对我过未来在遗失物拾得方面立法的浅显看法。阐述我所认为的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可以的先进立法经验,从而走的立法路径选择。

[关键词]:遗失物;拾得;立法;路径选择

一、遗失物拾得的法律关系界定

(一)、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客体

我们探讨遗失物拾得的各种法律关系时必须首先弄清遗失物的基本概念。学者对遗失物所作的定义各不相同。?????????.

(二)、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主体

遗失物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涉及遗失物遗失、拾得等各环节的参加人。目前学术上主要把遗失物法律关系的主体分为两大部分即遗失人与拾得人。?????

(三)、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相互之间的故遗失物拾得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在遗失失物拾得人,遗失人遗失物管理机关的主要权利义务关系。????

二、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确定

(一)、我国遗失物立法应明确拾得人的送交为其义务

送交好指拾得遗失物者把遗失物交由遗失人有权认领人或交由遗失物保管机关的行为。??????????????.

(二)、确立报酬请求权的必要性

1、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阶段的需要。现在法律没有确立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其根据就是认为肯定此种权利有违社会主义道德。??????????.

(三)、如何确立报酬

参考文献:

[1] 王利明 《物权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2] 孙宪忠《中国物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4

第5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improvement of employers' employment standards, the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If universities were regarded as factories, then only improving increasingly its product quality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make products satisfy markets, ca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this paper found out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setting,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career guidance.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途径和方法

Key wor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ways and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280-02

0引言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15%,自此以后,中国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大众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并由此带来了高校毕业生逐渐增加,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局面。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无疑使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2008、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2007年的水平,仅为68%,而在这一数字背后的,是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的增长,2007年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73万,而2008年毕业生待业人数为196万。温总理曾经指出,我国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到1200万,通常在900万,而2010年仅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就高达630万,加上过去待就业的大学生,各高校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然而,造成就业难的原因除了大学毕业生规模庞大外,还有来自社会的需求结构与大学教育的供给结构之间的矛盾。本文从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需求改变以及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探讨就业难的原因,并找出高校提高就业质量的途径。

1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1 社会环境变化导致的就业环境改变

1.1.1 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改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经济增长放缓,2009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7%,比2008年降低0.9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的下降,必然会使就业岗位大量减少,受经济冲击最明显的,是规模比较小,受出口影响大,抗经济波动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然而,民营企业却是吸收毕业生的大户,2007年我国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因此,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不仅如此,甚至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行业也削减用人计划,如汽车、房地产、制造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比往年下降六成以上。

金融危机不仅导致企业削减招聘规模,也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更为严酷。一方面,金融危机在西方国家的爆发,使得许多原计划在国外就业的留学生被迫回国,使得国内大学毕业生必须与“海归”竞争,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使得一些往年毕业生甚至中高层管理者被迫再就业,与这些经验丰富的再就业人群相比,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力再度削弱。

1.1.2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需求结构改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必然。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根据我国国情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第一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从业人员的不断减少,工业产业升级使许多大型国企不断整合,并进行技术升级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这些调整必然改变人才需求结构,甚至由于部分企业的倒闭将减少人才需求,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人才需求偏向服务消费类专业,如物流、旅游、餐饮等。然而高校专业设置的趋同,专科院校向本科院校趋同等问题,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给单一,无法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结构。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造成的过剩农业人口进入城市、大规模下岗人群再就业的问题,更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1.2 落后的高校教育导致的供给错位

1.2.1 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如果将高校视作生产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这座人才工厂的最大问题就是产销不对路。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许多学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主要考察的不是市场,而是学校自身的师资力量,专业因师而设,并非因市场而设。另一方面,盲目增加一些培养成本低的所谓的热门专业,如经济、会计、计算机、新闻等等,学校盲目求大求全。正是由于各大学盲目上专业,使得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给过剩,人为地导致这些所谓“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2007-2009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有8个: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而这些正是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几乎在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里都找到这些专业。这种专业设置的失衡,其结果是“热门”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及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1.2.2 课程设置对实践内容重视不足如果说专业设置是解决高校如何适应市场职业需求的大方向,那么课程设置则解决的是岗位胜任问题。然而,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使许多学生参加工作后的实践操作能力差,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在实际中应用。在课程设置上,国外的教育理念颇值得我们借鉴,他们把实验教学、课堂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视为高校的“三鼎足”,实践课程的比重大,为此,国外大学生往往动手能力、主动思考能力都比较强,就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独当一面。而我国由于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偏颇,大学毕业生缺乏动手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使得最近频频出现“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的消息,暴露出华而不实的高等教育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1.2.3 就业指导滞后,内容单一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在校生就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不足,53.9%的院校到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仅16.6%的高校是从大一就进行就业指导的。如此滞后的就业指导显然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有调查显示,71.1%的学生希望在大三前开始就业指导。高校对就业指导的不重视问题,不仅仅表现在开课时间晚,同时还存在课程内容单一与师资专业性差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上看,可以表现为“四多四少”,即就业信息提供得多,就业观念教育讲得少;如何择业说的多,敬业精神宣传少;讲如何找到满意工作的多,讲找不到满意工作怎么办的少;目标对准就业率的多,认真改革教学内容的少。从师资配备来看,大多数就业指导老师缺乏相关的专业培训,大多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兼任,这些老师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以及本身专业的限制,往往无法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良好指导。

2加强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2.1 建立预警机制,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专业是高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关键,因此,专业的设置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应当注意今年设置的专业,招进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四年以后社会的需要,因此,高校应对四年以后的社会需求进行预测。这要求高校建立社会需求预警机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科技发展方向,从而对未来的社会需求进行预测。如:国务院总理在今年9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指出:从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现阶段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需求大量这些方面的人才。为此,高校应有前瞻性,对社会和企业将来需要而本校尚未设立而又有条件设立的专业,应及时设立,并考虑本校的优势,形成本校的专业特色,以在将来的竞争中获胜,但应注意避免对热门专业盲目追崇,不考虑未来趋势与本校实际的做法。同时,对已经过时的专业应及时停办,并将已招学生及时调整到其他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只有专业设置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对市场动向进行分析,及时有效的对专业结构进行调节,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要之间的零距离对接,将教育资源达到最合理的配置,才能培养出与社会需要相匹配的人才。

2.2 教学安排重视实践,学年考核设置胜任力指标每年高校毕业生数以百万计,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为企业提供了广大的选择空间,使得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历,更要求能力,需要高校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并创造效益。因此,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实现从学校走向岗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扩大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实验操作课程,提高实验课程学分,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课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重视实践课程相适应的,是高校教师能力的增强。过去高校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因此,高校应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第二,将社会实践内容落到实处。高校一直以来都有社会实践的考核内容,但流于形式,往往是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实践表上盖上公章便算是完成了社会实践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环节,应当由学校就业指导部门与社会实践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建立联系,通过学校与单位的直接联系,获取学生的实践情况,并将反馈情况纳入实践能力考核中,才能杜绝社会实践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高校应加强与用人企业的联系,为无法自行解决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第三,重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阶段综合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也是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大多高校毕业生论文答辩的要求比较低,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毕业论文只要凑够字数就能毕业。因此,高校应当增加毕业答辩难度,同时,增加毕业设计的中期考察次数,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为了适应企业对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高校除了要求学生修满学分外,还应在每学年的综合考评中增加胜任能力考核指标。由于胜任素质主要包括认知、行动、人际、态度四大方面,因此,胜任能力指标主要包括理论学习成绩、实验科研成绩、社会实践成绩以及就业指导课程成绩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2.3 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系统化、全程化和专业化如果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硬实力,那么,职业指导课程则提升的是大学生的软实力,就业指导除了帮助学生获取就业的信息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就业心理,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老师与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公共必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从开课时间看,应尽量提前,并持续开设,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辅导内容。其次,就课程内容而言,应不断拓宽,不仅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求职技巧,还应包括就业心理、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等。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90后,从小物质条件优越,既给了他们较好的教育背景,也给了他们骄纵的性格,因此,在职业指导的内容上,应特别突出敬业精神的培养。为了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指导,师资配备必须到位,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学校应为现有的兼职老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并要求其获得专业上岗证书,另一方面,不断引进拥有前沿知识的老师或者职场经验丰富的人士、甚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担任兼职老师,以其亲身经历现身说法。

除了传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好途径。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社会结构不断变化为企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同时也为发现商机的人提供成为企业家的机会。大学生不仅拥有专业知识,同时,头脑灵活,视野宽阔,接触新鲜事物多,往往有较多的奇思妙想,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切实可行。此外,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应增加创业指导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随时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同时,开办创业专题讲座,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了解创业的基本步骤和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伟兰.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中长期因素分析及思考[J].就业指导,2010,(7).

[2]茶金学,游艺.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J].教育与职业,2010,(3).

第6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文化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出版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繁荣。其快速发展使得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对出版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上升。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时代的到来,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实不容乐观,出版单位经常感叹缺乏人才、招不到可用之人,而编辑出版专业的毕业生却往往不入出版单位的“法眼”,这凸显了我国编辑出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背离的尴尬。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提高我国编辑出版教育的层次,改革和完善编辑出版专门人才培养体系,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新增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MP),旨在改变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不足、应用性不强的现状,培养出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出版专门人才。出版专业硕士作为专业硕士学位中年轻的成员,且处于创立和发展初期,必然会出现诸多问题和困难。笔者认为,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从而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

一、突出应用与实践:构建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出版行业或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这是它同本科教育和学术型硕士教育最大的不同,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不同于出版基础教育和出版学术教育的培养模式。

首先,出版专业硕士的生源结构和特点与学术硕士有很大的不同。从知识背景上看,除了一部分是编辑出版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出版行业在职人员外,更多的是从中文、新闻等专业转过来的,对出版及出版业一知半解。在人员构成上,则呈现出在职人员与应届毕业学生交杂的情况,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不一。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有些学生则不易理解。这决定了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有更强的针对性,而不能采取学术型硕士“一刀切”的培养方式。

其次,出版专业硕士的学制是两年,比学术型学位教育少了一年时间,还要减去教育部要求的半年实践时间,在剩余的一年半时间里,要修完既定的学分,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时间是相当紧凑的。这要求出版专业硕士在课程设置、实习安排、评价标准等方面有适合自身学制的特点。

最后,专业硕士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的人才不是在专业领域,而是在应用领域发挥才能。所以它的培养模式要区别于学术型的硕士学位教育,要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来组织整个硕士阶段的学习过程。所以,出版专业硕士应当产、学、研联合培养,加大实践应用性课程的比例,构建突出学科特点、适合实际需求的培养模式。

二、“就业为导向”的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四个模块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的总和。①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则是要在适当加强理论知识和基本研究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职业能力模块的培养。对于出版专业硕士来说,其培养模式应该主要包括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实践实习的安排与管理四个方面。

1.学科定位

出版学的学科定位历来众说纷纭,分属不明。这形成了出版专业在院系归属上多种多样的现实。有的属于信息管理系或信息管理学院,有的属于新闻传播学院,有的属于文学院,还有属于商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的承担主体不明确,呈现出一种挂靠式的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混淆了出版学科的专业特色,违背了专业设置的稀缺性和专有性,影响了学科的理念创新、学术创新,最终妨碍了专业的深度发展。所以,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首先要解决学科定位的问题。在现代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出版是一种具有媒介叠加性的综合传播活动,涉及图书、报刊、影像、广告以及各类新媒体,“大出版”已经初现雏形。这要求出版专业硕士教育要拓宽视野,积极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打破所属学院的藩篱,将各学科的力量整合起来,进行横向联合培养。作为一种以培养高级职业岗位人员的教育形式,为区别于其他学术型学位教育,高校不妨可以直接设立专业硕士教育学院,将专业硕士教育纳入到统一的学院中,淡化学科分类,整合全校的相关师资,在重点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提升其综合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

2.课程设置

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培养模式中一个关键内容,是学生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实践能力的主要环节,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出版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应突出能力培养。出版专业硕士与出版学术型硕士的培养,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专业硕士更注重应用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减少纯粹的理论课程,适当增加实践课程,争取能够达到1:1的比例。同时采用“能力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相互联系起来,构成职业能力需要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同一个学期中,利用专业课、选修课、辅修课、讲座等多种形式,安排一整套“出版产业链”课程,从出版调研、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图书设计,直至市场营销,这样就使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课程设置也有了机动性和灵活性,突出了出版专业硕士教学的应用性特征。

第二,出版专业硕士在课程数量的安排上,应该多于一般的学术型硕士教育。出版专业硕士在课程上是以接受知识和课堂训练为主,科研训练为辅,学习的任务和科研的压力相对较轻,可以适当地多安排一些课程。例如英国一年制的出版专业硕士分为两个阶段的学习期:课程学习期和论文写作期。在课程学习的9个月时间里,学生要学习12门课程,其中包括4门必修课程和8门选修课程。② 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符合国际化的硕士教育发展趋势。

第三,出版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应有社会即时性。所谓社会即时性就是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社会潮流,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出版趋势,避免和出版行业发展实际相脱离。在目前主要表现为应加大数字出版的教学力度,增设一些适应数字时代出版业发展要求的新课程,比重不得少于总学分的四分之一。此外,研究生需要懂得一些版权技术等,并需要对数字出版物的制作,以及数字出版业的信息化商业运作模式有所了解。③

3.师资配备

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充分反映出版的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现这些教学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师资力量的配备。在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学科规划中,师资选择是一个关键点。出版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若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只能使教学流于书本理论。因此出版专业硕士的教师最好是有着丰富的第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能够洞察到出版业的最新发展。但现实是我国大部分从事出版教育的教员基本上没有出版工作经验,很多教师是刚从学校走出来的硕士、博士,或从相关专业如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转过来的,缺乏对编辑出版的感性认识,容易让课程学院化、空白无力。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两种方式,一方面选派一些专业教师到出版部门兼职或实习,在实际工作中熟悉出版业务,了解出版动态,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特聘、兼职、客座教授等多种形式,聘请业界专家或领军人物、出版骨干来讲授出版业的课程,并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学术探讨等活动,给教师提供业界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向,为学生的就业和专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咨询与帮助。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协作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大学为主体,出版企业参与培养,并派出企业高级人员到大学讲授课程,为大学和学生提供资助和实践条件。目前已经有高校在试行这种制度,比如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和信息管理系,以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三方就开展了以数字出版为主要方向的软件工程硕士的联合培养工作。

4.实践实习的安排与管理

前文已经提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需要安排至少半年的实践实习,也就是说学制有四分之一时间要求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目的是在实习中提高学生的工作水平,为逐步适应社会工作、干好事业打下基础。出版专业具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性,复杂性、开放性、应用性的特征明显,其实际工作内容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充,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实践实习的安排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实习安排中,主要是“放羊”式散养,没有一个“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方有效的协作机制,对各方的责任、义务、权利也没有明确的约定,一般只是在实习联系之初和实习结束之时,学校与实习单位进行信息交流。④这种状况存在诸多不足,比如实习的专业性内容不强;实习指导老师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乏力;实习学生自由散漫,实习的动力、压力不够等,这些都造成了实习效果很不理想。

具体到出版专业硕士的实习,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采取两个方法。首先是“双导师”制度的实行。校内指导老师侧重在理论上的指导,而校外指导老师(即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则强调实践工作能力的指导,两者之间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职业化的业务指导,提高工作能力,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使专业教师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积累教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其次是建立专业硕士实习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这方面,出版硕士教育具有天然的优势。目前,我国开设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14所高校中,绝大多数都有大学出版社,这些大学出版社的存在为出版专业硕士实习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双方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出版社长期接受毕业生的实习,而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也可以作为实习单位的技术顾问,开展合作研究。一方面学生可以在业务指导老师的“传帮带”中锻炼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出版业界轻视理论、忽视研究的不良风气,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出版专业硕士培养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目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来自于不同方面,但从教学角度进行分析,有几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教材问题

由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挂靠式的性质,目前全国还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专业教材。基本上是因师设课,各行其是。在教学中,各高校依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然后结合本校学科优势和专业侧重,开设选修课程,这就造成了对教材的选择比较混乱。所以目前的一个当务之急就是组织有关学者、专家认真研究,尽快出版一套高水平的出版专业硕士的核心课程教材。这套教材可作为通用。另外还可根据学校特色和优势,自编突出应用性的教材,使教材更具针对性。

2.课堂教学问题

因为出版硕士教育的生源多元化,学科背景、知识水平差异很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容易出现有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有的则难以理解的问题;应届毕业、无工作经历的学生理论水平高,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而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则轻视理论,阅读文献少,学习态度一般。面对这种新情况,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要摸索出一套适合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国外出版硕士教育中常用的案例式课堂教学法值得借鉴。

3.评价标准问题

目前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主要参考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考试成绩,但这与出版专业硕士教育“重实践”的倾向相悖。一个考试成绩好、理论水平高的学生是否就表示工作能力强,具有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呢?按照常识,答案往往是否定的,“纸上谈兵”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这涉及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的问题。此外,出版专业硕士的毕业考核,是否使用传统的论文形式呢,这都值得商榷。传统写作论文形式的评价简单直观,适用于学术型的硕士教育,但未必符合专业硕士教育的现实。笔者认为出版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包括学术理论、毕业设计、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甚至可以是网站架构、图书实物等。这样更有利于突出出版专业硕士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培养方向。

当今社会,出版业的体制变革剧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数字化浪潮的冲击,对出版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应时而生,无疑是适应出版事业发展的良好开端。但出版专业硕士教育才刚刚开始起步,培养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学科构架、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教学方法上尚存在很多不足。但只要勇于探索,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积极的解决,使出版专业硕士教育走上良好发展的轨道。

(曾建辉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讲师;周霞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注释:

①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22.

② 何妍,叶新.中英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J]. 出版发行研究2009(7):41.

第7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设计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成为世界第一。2014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达727万人,但初次就业率只有70%左右,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和一般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等初次就业率更低。而当今企业行业所需的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毕业生中却难以找到,这一现象表明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高校培养的人才供给过剩;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又得不到满足,行业企业出现用工荒。这显然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培养上出现了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这归结于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结构体系不完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等文件精神,2014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强调,中国高校将发生革命性调整。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为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断头桥”,培养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要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本科到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形成不断完善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全国近700多所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在发展中普遍存在分类不清、办学定位不明、办学特色不显、课程体系不优、师资结构不良、校企合作不够等问题。

(一)办学定位不明

地方院校,尤其是升格后的新建本科院校,确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专业定位为应用型,但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目标与规格的设定与专业定位却不吻合。多数院校沿袭或模访985、211高校或办学较久的省属重点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片面强调学科在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没有从区域经济发展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而是培养与地方需求不相吻合的学术型人才。由于学校本身无相应的办学条件和基础,结果导致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的培养目标、规格与课程体系严重脱节。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管在学科布局、科学研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质量评价、社会服务上均应以当地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围绕应用才能办出特色。

(二)办学特色不显

许多地方院校学科专业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发展出现结构性脱节。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均开设有工科类的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文类的汉语言文学、英语,艺术类的艺术设计、音乐学,管理类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理科类的生物科学、生态学等专业,这些专业招生人数多,规模在学校占的比例大。但是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雷同,毕业生社会适应性差,就业困难。一些行业背景很强的专科升格为本科后,特色也不再明显。

(三)课程体系不优

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通过课程体系的设置来体现。目前各高校课程体系基本由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以及素质拓展等几部分构成。这种课程体系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等学术型本科办学课程体系设置雷同,突出了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重理论,轻应用,但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课程体系设置在人才培养中很难体现,使得学校的专业设置中课程体系培养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相脱节。

(四)师资结构不良

地方院校在升格过程中,虽然引进了大量的人才,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比例满足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的要求,但是师资的结构并不优良,年轻教师多,博士多,但是具有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少。引进的高学历、高职称的年轻教师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其理论功底虽然扎实,可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实践经验不够,在教学中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学生学到的也只是一些书本的理论知识。

(五)校企合作不够

许多地方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都存在许多相同的问题。如毕业实习,虽然各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了许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随着学校的扩招,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数量有限,实习基地的增加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加上无偿接收学生实习的单位不多,学校鼓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自主实习,这样的实习效果可想而知。而且学校对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监管。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是要去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新产品研发与管理等各个环节,掌握生产流程,以适应岗位,提升就业竞争力。但企业认为实习学生动手能力差,生产效率不高,会影响单位效益,很多企业将实习改为参观,这也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许多实习单位实习参与度不够,有的实习单位安排学生参与技能性实践较少,却做一些与实习技能无关的事情,如充当实习单位的劳动力,做一些琐碎的办公事项等。这样学生的实习达不到实践教学的要求,校企合作难以保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

应用型人才分为四个层次,专科、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1];其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属于职业化、专业化人才。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基础理论教育和充分的职业训练,培养能够运用知识与技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在某一领域具有独立从事职业活动能力的高素质(或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2]如技术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技术师、企业主管、医师、律师、中小学教师等。本科应用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基本特征为能应用、能实践、能解决实际生产。[3]随着产业的发展与升级,未来许多工种将变成专门的职业,故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

(一)把握应用型人才内涵,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

1.共性向个性的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突破专业布局,打破人才培养模式雷同的局面,彰显自身特色。各地方院校应在合格评估的基础上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则要由以前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转变。2.学科向专业的转变。学科为学术范畴,常与科研相联系;专业则为教育范畴,重在人才培养。[4]985、211及部分省属重点高校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体,则学科对于它们来说很重要;地方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应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应注重知识的集成与应用。3.知识向能力的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主要通过考试来掌握知识。如此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具备从事各种职业的技能与能力。从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则要把应用能力作为核心,从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入手,分析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从而构建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理论知识、实践实训、技能操作等以突出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二)优化专业结构,对接产业,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围绕产业进行对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上,要主动邀请行业、企业人士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以实现社会对人才选择的无缝对接。指导性原则突出以应用为中心,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做到公共类基础(通识类)课适用、专业(基础)课能用、专长课管用、实践技能现用的原则。

1.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专业结构不调整、不优化,将严重制约与对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即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首先要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一批与地方支柱产业相对接的专业群。如琼州学院位于海南三亚,则要对接三亚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重点发展旅游业、热带海洋资源类(海洋渔业、海洋生态保护)、热带农业、海洋通信、电子电气类、海洋贸易及与东盟国的海洋文化类等专业群,形成一批有特色、优势明显的支撑性专业。其次,要培育一批特色专业。应重点培育3个左右的国家级和10个左右的省级特色专业,一批校级特色专业。再次,调整一批报考率低、就业率差、供过于求的专业,以形成结构优良的专业布局。

2.构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体系。地方院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应以社会需求,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为依据,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行业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与产业、社会的需求相对接。琼州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长课、专业任选课程、素质拓展类课程构成。专业基础与专业核心满足教育部专业目录对专业的要求,专长课、专业任选课、素质拓展课为专业技能与应用及特长类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在设置上具有前瞻性、现实性与多样性,可满足现在与将来学生的职业技能所需。同时为保障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应用技能,学院构建了“实验、实训与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强调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如人文类专业不低于总学分(学时)的20%,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0%,教育类专业见习实习不少于18周。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科研实践与创新,其成果可冲抵相关课程学分,以增强学生解决生产实际应用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和应用,理工类学生要求有7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室、生产实习、工程实践等当中完成。这样以确保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四年不断线,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四年不断线,校内外实践训练四年不断线的全程化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实现与地方产业的紧密对接,各地方院校应根据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校企互动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可通过产学研途径,采取订单式、分段式、嵌入式、区域合作式等多样化的培养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同研制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规格,共同研究课程体系设置,将学校教育延伸到行业企业。同时也选派技术员到校授课,构建起多元化的校企互动联合培养模式。(2)“立交桥”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众多地方本科院校存在刚转型不久,应用性不强,社会资源共享能力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一些地方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用性相对较强,且技能性训练资源有的比较丰富,通过与地方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接,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术专门人才,这也是地方院校中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3)卓越职业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农艺师培养计划”等突出职业化特色。(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通过建立理论教学—职业化培训—应用实践—服务社会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建立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完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形成独特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5)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奥地利、非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友好关系,今后将进一步拓展办学途径,利用区域优势,吸引优秀外籍教师来校开展教学与交流,力争在国际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新成绩。

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琼州学院通过6年多的努力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由单一的师范类专业向多学科多专业发展转型的专业布局,学校由6个师范本科专业转型到现在的涉及文、理、工、管、法、史、农、教、艺等9个学科门类40个本科专业。2.学生职业能力不断加强,实现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由传统的技能型向应用性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由借鉴学术型高校向有特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转型。校企合作办学的惠谱班、移动通信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彰显应用特色,学校因此获得“海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先进院校”“海南省产学研结合十大杰出院校”“海南省‘十二五’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单位”“海南省‘十二五’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3.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由单一的学术型向双师型转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断增加,高职称、高学历结构不断增强。4.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从2009年文理各一个专业的试点,到现在所有本科专业改革实践,学校每年资助的100项实践教改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实践教学,学生的科技竞赛、素质拓展及第二课堂等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加。2014年学校有三个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获海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海南省选取学校作为试点单位与海口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开展“立交桥”式的职业技能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试点,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相衔接培养的工作多层、次多元化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体系。职业技能导向下,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将为各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董立平.关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特色发展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2):33-38.

[2]潘懋元,车如山.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3]孙泽平,漆新贵,何万国.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3(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