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学校档案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档案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档案管理论文

第1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一)明确收集制度,严格按规定办事

有三点收集制度我们必须明确,第一,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必将工作中产生的文件资料存档。第二,登记内部文件,严格遵守交接规定,做到不遗漏资料,不错误登记资料,将资料归纳整理得井井有条。第三,完善归还档案制度,认清归档的时间、流程、范围,将其归入职责范围内。

(二)提炼精华,提高归档质量和效率

根据资料的属性、特性、价值等将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在归纳过程中尽量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资料提取效率。具体来说,就是把学校工作活动所产生的资料作为收集对象,做到科学筛选重要资料,使所选资料都可以全面反映教学工作,提取精华,使存储资料质量提高,以价值为标准去存档。

(三)存档系统化,科学化;鉴档准确化,细致化

一方面,要明白中专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将资料、档案简单地保存和提取,准确来说应该是把零散、杂乱、需要条理化的资料分类、重组,编目,根据工作中教育教学资料、课堂探究、账务财政、人动、行政教育等活动的本质规律存档,使其完整化、条理化,易于保存和利用。另一方面,档案的鉴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以资料的价值为标准,加强对重要资料的保护,根据时间的变动及时将失去时效的资料清理掉,其依据为资料的价值、有效期、作者、内容等。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

新的时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能力,积极探索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负责任,正确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教育事业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意义,热爱工作,真正做到用心服务学生和学校。档案管理是一门学问,需要工作者有强硬的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员,我们必须走在时代的前沿,认真聆听科学发展之音,勇敢地冒险并尝试新的管理方式,将创新后的档案管理模式运用于工作之中,必须怀着谦逊的态度学习研究档案管理业务技能,深入了解工作内涵,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因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文字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指导,所以我们要掌握电子存档技术,用现代科学武装自己,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着实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科研能力、档案管理专业技能和科技信息技术。

三、重视学校档案基础建设

学校要积极响应上级档案管理工作,创建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在学校各职能部门分配兼职或者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以“部分”促进“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校领导不定时地抽查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严格监管档案管理工作,防止工作中出现纰漏。学校多安排档案管理人员听课、做记录,培养他们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监察部门”,要求全体教职工在每月月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是否合格的投票活动,并且提出对档案管理部门的建议,借群众的眼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促进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擦亮眼睛,找出管理缺陷,及时修正便能进步

当今存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很多,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实践结果,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问题的种类繁杂,比如:“校领导不够重视时我们该如何引起他们对档案管理事业的重视并加强对该事业的建设?工作人员态度不端正,我们如何转变他们观念将他们引上认真负责的道路上?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我们怎样完善?档案保管室的基础设施落伍,我们如何改进保管室的基础设施?”针对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校领导及其工作人员都应该重视并积极落实解决方案。

五、结论

第2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学籍档案;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学生学籍记录表;(2)新生入学登记表及各年级学生花名册;(3)学生在籍注册表;(4)学生学习成绩表;(5)学生转学、转专业、休学、复学、留级、退学、出国等学籍变动情况登记表;(6)对学生的奖惩文件及登记表;(7)修订学籍管理条例的各种文件;(8)实结、毕业生论文;(9)学位申报审批表、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结业证书;(10)毕业生学员鉴定登记表、毕业生调配表、档案转递单、毕业生报到证存根及领取证书的印刷编号及毕业、结业情况等。

学籍档案从发生、发展、形成到保管利用主要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转递及保管利用等几个阶段。但由于学籍档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往往容易出现问题,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重视高校学籍档案质量,切实抓好和不断提高高校学籍档案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一、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收集整理是建立档案起始,真实性是这一阶段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具体工作中,首先应做到内容详实可信,不能夸大;其次应保证字体工整、清晰,便于永久保存;最后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姓名使用同音字代替,出生日期农历、公历混淆,与户口产生冲突等。

2.立卷归档是将上一步骤收集整理的档案材料分类汇总,工作重点是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淡薄,未按要求及时归档,或者材料未及时补充完善,甚至归错档;此外,档案管理方法陈旧,设备和设施老化也是造成立卷归档完整性差的客观因素之一。

3.档案转递的特点环节多、人员杂,容易丢失造成错投、误投及“死档”等情况。学籍档案在转递的过程中,经过的中间环节较多,从学生本人--学校立卷各院系--就业指导办(教务处)--机要邮寄部门--地市级教育局(人事局)--县级教育局(人事局)--就业单位人事部门等,无论中间某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学籍档案的顺利转递,从而影响毕业生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4.档案的保管利用。档案的最终目的是保管利用,因此,档案的日常维护尤为重要,而该环节常常与档案的利用结合在一起。完整的学籍档案不能散存于个人手中,应由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来保管,并要求档案管理部门要有一套完整的保管利用借阅制度。常常出现有借无还、涂抹、篡改等现象,造成档案材料遗失或者信息二次失真,内容失实等

二、完善学籍档案工作的管理建议

1.增强档案意识。加强《档案法》宣传,增强各职能部门及学生本人对学籍档案工作的档案意识,克服人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偏见和错误的认识,激发人们自觉收集档案、保管档案、利用档案,真正使大家认识到档案工作是普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应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建设纳入教学计划,纳入管理制度,要给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机会,并在经费、设备、库房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立健全收集与补充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范围,岗位职责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每项任务的工作程序,必要时做出工作流程图,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努力做到档案材料归案率、准确率符合标准,档案按存放分类清晰,案卷摆放系统有序。学籍管理制度统一标准,克服各行其是的局面。要建立健全收集整理、检查核对、保管保密、转交与管理职责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用制度去规范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兼职档案员的素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管理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大加收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就要求专职档案员不仅要学习档案专业知识、学习档案法规标准,还要懂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技术和外语知识。档案工作的职业决定了档案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档案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的工作态度,还要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否则,会给学校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要不断强化高校专职档案员的职业道德。

4.大力开发利用学籍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提供服务。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籍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责。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如新生录取登记卡、学生注册表、学生成绩、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及档案转递情况等,以方便师生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学籍档案材料。如学历、学位认证、出国留学等提供有效信息。

总之,学籍档案与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以后就业、提拔干部、晋级、考评、转正和晋升工资等都离不开学籍档案。建立健全一整套高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体系,管理好学籍档案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底红艳.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几点认识[J].晋图学刊,2002,(3).

第3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意识,根据国家制定的《档案法》明确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国家事业建设的基础影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学校档案工作要以《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为发展指导,提升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针对重要科研成果、论文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自觉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收集工作,实现学校档案工作科学化发展,档案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对学校进行的文字记录。大量的档案资料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学校的发展状况。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实现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管理,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利用。因此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强化收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对档案资源进行利用。这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的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积极有效的开展档案处理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针对新型档案管理手段要创新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

二、提升对档案的利用注重信息资源的反馈

在学校档案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集中反映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体现档案的价值,实现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档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服务性质,发挥自身的重要性将是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重点。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档案收集工作,提升档案的质量。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方法上,学校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对档案内容进行定期开放,完善检索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处理系统方法的创新。这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学校档案工作发展创新应用的表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建档处理,档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充分的应用上,这也是档案存在的必要性。档案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数量的增加上,同时还要充分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功能性上,问题的充分解决是衡量档案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重点内容的明确将是提升档案利用的重要措施。只有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反馈,才能够根据档案的需求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能够充分的体现信息需求过程,不断强化档案利用情况。在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影响下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这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档案规律形成的分析,对涉及到的工作文件进行汇总处理,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保证自身工作的独特性质,利用学校档案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系统性规范发展,针对档案内容的性质,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工作。避免出现学校档案工作整体性被破坏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进行信息资源搜索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档案工作标准体系》都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指导。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化标准,完善程序流程,对管理工作中的参数进行维护。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应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发展,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制定统一的科学化标准,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积极有效的沟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发展。

三、结束语

第4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第一,可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发挥档案资源的最大价值潜力。资源共享是网络的典型特征和突出优势,在学校档案管理中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模式,不仅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化,也实现了档案管理从传统的实体管理向的信息管理的转变,并借助于资源共享的网络优势,实现了档案资料信息服务的社会化。通过互联网,可以将学校的档案管理系统与公共信息网络、教育信息网络等进行连接,不仅能够通过局域网实现学校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还可以与不同学校之间、社会公众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彻底转变以往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改变为现在的开放式的管理模式,服务的受众对象从原先单纯的学校内部转变为现在的全社会。

第二,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由于采用了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学校的档案管理人员不再仅仅局限于档案收集、资料整理、进库取卷等繁琐低效的工作内容,而是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便实现了档案的存储、读取、检索、编辑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去保证档案资料的质量,为学校和其他对象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资料。

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新模式

首先,需要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利用网络技术,逐步建立以校园网为平台,以学校综合档案室为中心,联络学校党政、财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核心机构的学校档案网,实现校内管理机构档案存储(归档)和档案检索(查档)网络化、自动化。学校任何档案信息一经产生就通过校园网的传输进入到档案数据库中,而不必像传统的方式那样必须待工作结束或年终时归档。同时将具有永久、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校园网上的文件管理系统上传到学校档案的服务器,这样档案信息一经产生就可迅速上网,使使用者在较短期时间内跨地域、跨时间、跨内容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1]。

其次,科学合理编制学校档案网络管理的有关规章和标准。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实现用信息网络技术管理,就必须指定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同理,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是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前提,需要从档案信息采集、档案信息存贮、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网络系统、档案信息管理软件等方面,制定一套可行的规范化标准。只有不同的学校在统一的标准下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从而才能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做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达到为公众提供有效服务的目的[1]。

第三,要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信息化水平。要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对现有的档案管理人员重点进行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知识的培训,学习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知识,使他们的档案业务知识与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结合起来,以适应学校档案管理网络化的要求。要培养他们的电子档案管理能力,使他们具有采集和管理电子档案的意识,让他们提前介入电子档案的运作和管理,在实践中掌握电子档案采集和管理的技能和方法,学会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从而熟练地完成档案用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的一系列工作,为学校管理和发展提供优良的服务[2]。

三、信息网络技术下的学校档案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下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除了技术因素、制度因素、人员因素,还需要重视细节以及网络安全因素。第一,充分认识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的技术性问题。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电子档案的可用性、可理解性以及可取性等问题。有鉴于此,在对电子档案进行保存的时候,不仅仅要求保存电子档案本身含有的信息,更加应该总是电子档案的背景信息以及相关技术信息等等。

第二,高度重视档案信息的保密性问题。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必须把自由传播与有效控制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网络传播的巨大效益。档案又是特殊的信息资源,必须解决网络传播的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遵循以下三点:首先,开发档案的范围应最大化,档案保密的范围应最小化;其次,正确处理所有权、隐私权与公布权的关系。最后,合法开放档案应及时,避免造成信息老化、内容滞后[2]。

第5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档案 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G2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7-0151-02

高校的学生档案通常是由学生部门负责管理,主要记录了在学校这段时间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还记录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在学生毕业后移交工作单位保管。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得到足够重视,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效率的水平并不高,不利于社会对人才的选拔机制的完善,影响了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因此,改革创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理念现状分析

(一)管理模式方面

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集中式管理。为了方便学生档案的整理及监控,避免档案丢失,由校学生部门集中管理所有学生的个人档案;二是相对集中管理。学生档案由学生处及研究生院直接管理。这样做可以省却很多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档案材料的真实完整。但由于缺乏专人负责,经常会造成学生档案材料遗失的现象;三是分散式管理。学生档案管理分解到学生所在的院(系)进行直接管理。这样做可以节约开支,保证档案材料记录及时,但由于缺乏监督,档案造假严重,学生档案可信度低。

(二)管理认识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到位,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重视,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缺乏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方法滞后;其次是造假严重,档案信息可信度较低。有的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夸大学生的能力,隐瞒学生的不足,影响社会组织选拔真实人才;再次是保密意识较差,学生档案材料谁都可以调阅,谈不上个人信息的保护;还有就是管理手段落后。进入网络时代,学生档案电子化是大势所趋,但很多高校还是手自笔录,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原因

(一)在体制方面和社会观念层面上,存在着渐渐弱化的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随着我国稳步推进的经济体制改革,成了高校吸纳毕业生主要的渠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聘任制的改革,用人制度走向双向选择,而我国的人事制度还不够完善,用人单位对学生档案不甚关注,劳工合同关系逐渐取代了人事关系。在社会体制层面上,导致了毕业生成了“弃档户”。随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时常发生一些影响学生档案的严肃性的造假事件,如:履历、档案和学历上的不道德事件等,从而影响高校和学生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二)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操作层面上,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

当前,我国对于学生档案管理,还没有明确管理职责,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导致高校档案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档案管理,只能根据学校自己的情况,融合学生档案的特点,制定属于自己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目前,学生档案在高校集中统一管理中,具有原始资料内容不完整、残缺等缺点,如何整理收集和归档学生档案,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都没有相关的规定,也没有一致的标准和要求。另外,有的高校学生档案甚至没有原始的资料,总体来说,具体操作性不强,比较笼统,缺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指标体系。首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缺少档案管理专业的知识,专职人员很少,一般都是兼职,一身多任,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不能有效地、科学地管理学生档案,也不能科学地编研、开发、收集和利用档案,更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其次,学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增长,但大多数高校还在使用原始、传统、手工操作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学生档案管理的需要。

(三) 师生档案意识不强,档案内容不完整

一般情况下,学校的领导和相关负责的同志不够重视学生档案工作,缺乏良好的管理氛围,造成了学生档案工作被动的局面,导致了学生档案的遗失,这种现象还在进一步的扩大中。

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管理机制的创新

学生档案管理需要创建综合档案馆(室)管理学生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档案管理科学合理、安全有序的前提下,确定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方式。首先,要明确学生档案管理主要负责的部门,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管理机制,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追责到人。然后根据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要明确规定归档的时间,及时形成档案归档,使档案材料保持连贯和齐全。要形成统一的存档标准,确保真实安全的档案资料。这样才能够使档案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发展的新情况,也能减轻集中突击整理的工作,保证了完整和真实的档案信息。

高校要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就要建立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并且进行完善,以人为本,从新生建档、归档到专递,每一环节都要制定比较完备的规章制度,都有专人负责。另外,高校管理学生档案应该聘用专职人员和设立专门岗位,学生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具有高度的奉献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要熟知国家有关学生就业的种种政策,具备深厚的管理理论基础知识。

(二)管理意识的更新

为了促进学校进一步的发展,高校档案馆增强管理意识,提升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科学整合收集和征集学生档案,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管理意识,根据社会的需求,扩大收集范围,打开档案馆藏封闭式的管理结构,增强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内容,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和完整性。重要的档案资料要面向社会开展征集工作,进一步增强档案管理的宣传教育,特别对学生在校外的活动表现要加强征集,建立真实全面和内容丰富的学生档案信息资源,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按照档案安全保护的要求,强化师生的档案管理观念,避免学生档案受到破坏,提供专用的、符合要求的档案库房。加强宣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力度,增强学生档案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并且配上安保、温湿度控制、消防以及其他安全设施设备,教育工作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一种新局面。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机构要面向校园,开拓档案工作的服务领域;面向社会,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构建多元化、多功能的服务模式。要准确把握国家的就业政策,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学生档案服务的结合点,使学生档案能更好地成为介绍学生的品质、能力的依据,找准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就业几率。

(三)管理手段的创新

随着国家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认识的逐步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近年来,学校招生专业和人数在逐年增长,校企之间的合作也愈加频繁,具体表现在:高校通知书网上了,企业开始网上招工了,学生也开始网上投档了等,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操作。为了使学生档案管理跟上时代步伐,利用计算机管理学生类档案已是势在必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改变管理手段,增强学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根据学生在校时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档案文件中的照片、文本、录像、录音等等,把每个学生详细档案材料录入计算机中,建立学生各类信息数据库系统,使之能够快速、高效进行学生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为学校管理学生和用人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信息。还要与教务系统相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随时录入学生的最新信息,及时维护与更新录入的信息,确保学生个人信息数据的完整、真实、准确。同时为了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实现学生类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为了便于查阅学生档案,方便学生就业,要提高档案管理的科技水平,真正实现学生类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完整的学生档案系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选拔人才的可靠信息,是学生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存在的形式,为未来人才的管理和开发奠定了基础。高校应该结合校庆和纪念活动,举办各种学生档案展览,充分地发挥档案信息的宣传教育功能。

[ 参 考 文 献 ]

[1] 任永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3).

[2] 王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2).

第6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毕业论文管理;数字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13-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老师要承担起更多的毕业论文指导任务,但教学资源,特别是软件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非常不足。各高校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繁重以及多样化的论文管理工作,逐渐实现毕业论文管理的信息数字化。如济南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开发了毕业设计题目申报与管理系统等,给我们带来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经验。现在各高校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的重要性,依据事实,与专业特色联系起来,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完善。笔者从工作实际出发,了解到虽然现在仅有不到10%的高校未将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部分纳入教育信息化进程,但不少高校仍没有提高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克服和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传统手工管理毕业论文的趋势,必须从数字化构建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着手。

1 毕业论文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在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校教学情况进行检验时,重点依据的就是高校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它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很高。除了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一部分外,也能考察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理、提升科研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所说的高校学生毕业论文,具体来讲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的论文三种类型,分为优秀和普通论文二个等级制。这些论文大多数成为学校教研利用的重要资料之一,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利用价值,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以及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还促进了学校信息的公开数字档案室实时接收来自办公平台及业务系统的大量第一手的新鲜档案资料,师生们可随时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便可查询相关论文教研档案资料,改变了原有手工被动的查档方式,论文的保管与利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实行数字化管理毕业生论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以及教学档案管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储存印刷品论文或采用双轨制同时收藏电子版的论文制作成光盘,但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生论文太多,制成印刷品在储存上存在困难,制成光盘在扩充上存在困难;②运用以上两种方式收藏论文,在查询时不方便;③纸质文档数量大,往往“沉睡”在库房不易开放,造成师生查阅受限,利用率低下而且占用库房面积,极大浪费了库存空间。由此可知,由于毕业论文数据量大、效率不高、差错率高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数字化管理应运而生,其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而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平台的协助下,可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传统的人工管理加纸质存档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造成以下问题:

1.1 管理效率低下 在管理论文时,要发放很多文件,填写各种表格。那么多的文件在管理时容易出错。若将这些文件表格进行网上集中管理、查阅、填写等,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1.2 互动渠道不畅 如果不依托网上信息技术,就不能建立一个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师生间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很可能出现信息和接收不一致、不能准确传递信息等情况。论文的统一格式和修改则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地在文中作标注或通过电邮的方式发送等。

1.3 答辩成绩共享难 最后进行的是毕业论文总评,给学生确定一个客观、公正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是很复杂,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传统方式一般采取等级制,进行小组表决,最后确定该生的总评成绩。这种方法耗费的时间比较多,主观性比较强。如使用系统答辩功能,将答辩记录、答辩小组意见等结果提交等,为答辩小组成员共享资料提供科学便利,同时,老师对论文给出建议成绩和答辩成绩,折算提交后自动进入数据库,学生可自行查询成绩,不必进行人工汇总。

1.4 数据缺乏同一性 毕业论文管理参与人员太多而且不集中,容易造成信息的不一致。如学生最初选题和最终论文题目,如果在论文秀做过程中有所改变,就会导致数据不一致;论文写作中会经过多次修改,不同的修改稿会由于手工管理出现错误进而导致提交错误等。

2 建立高校毕业论文管理信息平台可行性

应用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整合那些分散的信息,让师生在一个互动的平台上完成论文过程,对于改善论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系统中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使各高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计算机丰富资源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论文管理过程灵活选择工作流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室几乎成为了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唯一场所,而且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受到了限制。现在各种专题数据库网络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可以使用专用软件平台、各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文字、音频、视频进行即时的交流,即使教师不能即时回答问题,学生也可以用发帖的方式留言。因此教学的场所可以是任何互联网所能触及的地方,教学时间可以是任意的。如果能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即时计算机通讯软件的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可以使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不但可以成为教师教学非常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系统的应用,也将促进了毕业生论文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达到了论文教与学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双赢目的。

第7篇:学校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以打造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成绩,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向教师素质要水平。大力加强教师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树立以生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杜绝“满堂灌”、布置超量作业等不良教学行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志趣和积极的心态。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段、包质量。建立教学质量抽测、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完善“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矫正”的“查摆改”教学诊断机制,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扎实搞好区、校、班、组各层面的“查摆改”工作,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4.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考评教师,突出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举办教学质量管理论坛。召开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召开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研讨会。

6.优化高中教学区域管理,加强高中教学视导和高考备考工作。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的研究与指导。小学要完善校内学业水平评价和监控机制。

(二)扎实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7.落实教学“六认真”,做到理念“新”,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批改“细”,辅导“准”,检测“严”,分析“透”,教研“活”,负担“轻”,质量“高”。

8.规范各层面的教学档案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三)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9.以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主题,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推进生本教育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为主体,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以讲代练、以讲代学、以教师“会”代学生“会”、只管进度不管效果等低效教学行为。

10.树立学科、学校、全区各层面的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开展各学科公开课活动和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11.优化课堂评价,按照“有备而听、先测后评、以学评教”的原则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教师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1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规范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14.开展片区联研,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精细化水平。

15.加强全区学科集体备课,开展说整册教材或全册教材活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课标、考纲和教材水平的提高。

16.继续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区级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定期评选区级教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开展全区第十二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7.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研方式,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开展“学赶超”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8.深入开展“学赶超”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教学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及时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扬长克短,不断提高全区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益

19.完善教科研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解决教学难题。重点进行教师评价研究与实验、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新课程单元达标、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20.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重视展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领悟解题方法。重视学情研究,优化学生管理。抓能力培养,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画知识树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抓答题规范,用好错题本、典型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抓特长教育,从起始年级注意发现、培养学科特长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加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