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陷阱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中国,中等收入陷阱,逾越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主要表现与基本特征有: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严重的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腐败问题突出、社会冲突加剧、金融体系脆弱、民主乱象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差距的扩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尤为普遍(智利、巴西、阿根廷和秘鲁等)。
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如果能够在政策层面实现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相反经济论文,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的较为突出。
金融体系脆弱。东南亚金融危机为这一原因提供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自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但这可能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就连上世纪的日本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劳动力转移困难: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上是没有效率的。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采取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行政管理的落后、腐败滋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期刊网。原本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还会制造出许多的行政垄断,而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将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这一因素在中国已经逐步显露出来。
二、中国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
目前,中国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中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中国长期以来的“加快增长”目标形成了特有的“过度工业化、过度重工业化、过度出口依赖、过度投资驱动、过度粗放增长”的模式,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映射到社会、政治和生态领域,就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官员腐败、城市二元社会(市民和农民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应对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很可能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经济原因。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类要素(土地、资源、能源、劳动等)成本不可避免地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报酬不断下降,因此中国发展的比较优势也在不断减少。比如,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压缩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利润空间,导致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此外,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时期,这就会出现所谓“超常城市化”,污染加剧、交通拥挤、公共服务欠缺、形成各类贫民窟、大量的犯罪等等。
1.社会原因。即经济增长也是“双刃剑”,它本身既是有创造性的一面,又带有摧毁性的一面,还有加剧不平衡的作用。国内外研究都表明,经济增长往往伴随着政府与社会之间、劳资之间、贫富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反过来对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阻碍,即“经济增长的负效应”。
2.政治原因。即我们面临着一个“改革悖论”:改革是一个调整既得利益的过程,是在财富的存量部分做文章。在改革过程中,最初的推动者由于从一种改革模式中获益,成为既得利益群体经济论文,可能会退化为下一步改革的阻碍者,因此改革可能会越改越难,甚至停滞不前。
3.国际原因。当我们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西方国家普遍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时会出现“中国即将崩溃”的悲观论调。改革开放20、30年以后,他们突然发现,中国已经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于是又出现了“中国”的声音。现在,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人权以及民族问题的丑化攻击此起彼伏,国际贸易上对中国产品的各种限制措施也曾出不穷,经济全球化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世界舆论环境,即“西风压倒东风”的格局,并未随着中国崛起、不断强大而根本改变,相反某些方面还有恶化的趋势。
上述四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收入差距陷阱”,“政治民主化陷阱”等等。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中国的收入差距则早已陷入了警戒区。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一直保持在3.3以上,并未有缩小的迹象。2008年,全国10%最高收入组家庭的实际收入是10%最低组的55倍,而城镇收入最高和最低的家庭相比,差距由2005年的9倍扩大到31倍。同时,劳动报酬严重偏低。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据省际收入法GDP构成数据计算,199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3.4%。2001年该比例降至51.4%,2007年则只有39.74%。七年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中国还存在大量的'灰色收入'。王小鲁研究发现,近年来中国'灰色收入'规模急剧扩大,增速也很快,2008年中国'灰色收入'粗略估计为5.4万亿元。与2005年相比,三年内增长了近1倍,远高于GDP增速。中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临界点。如果再计入'灰色收入',中国的收入差距则早已陷入了警戒区。中国距离'中等收入陷阱'并不远,收入悬殊危及社会和谐,并非危言耸听。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选择
1.加快四个转变经济论文,推进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 一是优化需求结构。摆脱过度依赖于外需的增长循环。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把经济发展根植于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以均衡化为目标优化多元产业结构期刊网。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由弱变强;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加速发展服务业,实现服务业由慢变快,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均衡带动转变。 三是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提高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由强调分工的粗放型的斯密增长向强调创新的熊彼特式的内涵增长转变,并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推进国际经济格局由失衡向均衡、再平衡方向发展。四是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目前中国还未达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但从当前形势看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今年一季度,我国生产钢材1.85亿吨,增长28.6%;生产粗钢1.58万吨,增长24.5%;生产生铁1.5万吨,增长21.7%;生产水泥3.36亿吨,增长20.3%。单位能耗是在上升的,如果不采取特殊和强有力的措施,我们的环境状况还会进一步恶化。不论从外部压力还是内部需求来看,中国要改变“库兹涅兹增长”方式,必须把提高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兴能源和清洁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突破口。 2.要以推动公平分配为切入点,为持续增长培育新的基础。按照富民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和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将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视为有机整体,强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最终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再分配机制“逆向调节”问题较为突出,不仅从再分配环节即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总体水平及其合理结构入手,还要扩展到初次分配环节包括“工资、保险、福利”三位一体的薪酬体系和税制的改革;调整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大国民收入向个人倾斜的政策力度;调整资本要素所得和劳动要素所得之间的比例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扩大并提高国有企业分红的范围和比例,增加对居民的再分配力度,彻底解决国有企业经营性资本收益向居民转移机制缺失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土地流转进行抵押、入股、融资,逐步调整城乡收入分配二元格局经济论文,使农民获得要素资本赋权;推进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准入门槛,引进竞争机制,通过控制价格和税收调节垄断企业利润率;完善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提高居民的长期收入预期;降低税负,提高个税起征点,通过结构性减税,以减保增、以减促加。
3.要以循序渐进的城市化为依托,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支持。快速城市化会带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进而引起高额城市化成本,这将大大降低城市化带动经济增长的功能。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有其中的原因。因此,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化推进与城市化成本提高的平衡,以逐步推进来缓解城市问题的集中爆发,不断发挥城市化助推经济增长的功能。
4.要以扩大和完善国内市场为保障,降低受外部经济波动的冲击。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易受外部经济的冲击,造成经济徘徊。中国也会面临这种冲击,但我国广阔且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会成为抵御外部经济冲击的有效保障。因此,我国在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把注意力引向挖潜国内市场上来。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人民论坛2010-07
[2]专家称我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建设滞后新华网2010-8
[3]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人民论坛2010-07
[4]常红晓.穷人更穷富人更富,中国离中等收入陷阱有多远.财新网-新世纪,2010-12
关键词:高校身体写作;美学指导;可行性;墨白文本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202-02
身体的话题,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话题,人类对身体的认知历程中,历来存在“灵”“肉”分离的观念。尼采首先将被道德规训的身体回归到自然欲望的主体,这种美学领域的身体观,随着法国女性作家爱莱尔・西苏号召的“身体写作”实践,在中国上世纪90年代的文坛形成风潮。从林白、陈染到卫慧、棉棉,将身体作为私人化的叙写在备受人们关注的同时重视身体的存在,却无法避免商业化时代中大众传媒的炒作和消费主义的欲望颠覆,将“身体写作”等同于“肉身写作”、“欲望写作”甚至黄色写作的狭隘化倾向日渐突出,此概念颇受争议,引入高校写作课堂教学亦是大胆尝试。
一、高校身体写作美学指导的必要性
梅洛庞蒂有一个命题:“世界的问题从身体开始。”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作家西苏号召身体写作,其观点秉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和美国学者布鲁德斯的身体动力学创作理论一脉相承,强调被政治历史强行遏制的身体开始说话,从身体“潜意识的巨大源泉”开始,写出自己的生命和历史。遗憾的是这种强调感性的写作,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而在90年代的中国文坛被反复定义,在消费主义的陷阱面前逐渐简化为“”、“躯体欲望”,并且逐渐狭隘地局限于少数女作家的作品。当人类与生俱来的“身体”不再受到尊重,而坠落于消费主义陷阱的边缘,我们要警惕当下大学生写作教学中身体美学指导的空缺。国内,“身体”创作的实践,主要集中在三个群体:第一,作家的优秀身体写作文本。比如,贾平凹、墨白、王安忆的小说作品等。第二,网络空间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如竹影青瞳等。第三,大学生(女大学生为主)的身体写作。其中,大学生身体写作群体长期受到忽略,笔者以为,大学生涉世尚浅,是处于青春期和求学期的特殊群体,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学生身体书写已经悄然兴起,点击率颇高的《女大学生》,四川某女大学生借身体写作文字达成身体交易,招买富,以及有出版社高价征集女大学生私密日记等商业行为,告诉我们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当中将身体写作简化为肉体甚至黄的误读大有人在,高校课堂对身体写作的美学指导势在必行。
二、高校身体写作美学指导的可行性
言及身体,中国人历来“谈虎色变”,“身”为何物,不就是用来“成仁取义”的吗?谢有顺先生在《文学身体学》中指出“身体专制的结果是瓦解人存在的全部真实性”,同时指出“肉体乌托邦实际上是新一轮的身体专制,如同政治和革命是一种权利,能够和取消身体,肉体中的性和欲望也同样是一种权力,能够扭曲和简化身体”。高校身体写作指导,是一个全新而且敏感的话题,是对尊重框架模式的传统写作教学体制的充实完善,有其可行性。
首先,身体在写作中的正当性。在身体被专制的年代里,写作与身体无关,只和社会思想、人类道德有关,身体的一丝一毫的举动都被认为是罪过。身体写作突出的特点就是私人化写作,注重个体的感知和主体倾诉,在哈贝克斯的交往理论中,写作者既个体、私人,又是公众,个体私人性要受到充分尊重,这就是个体本体,我们没有办法想象没有身体的个体,将何去何从,身体这个承载我们生老病死,感受快乐和悲痛的忠实符号,经常戏剧性地游离在理性意志之外,然而,文学创作当中的优秀文本,“身体”从来不曾缺席。张爱玲笔下让几代人着迷的文字里游走在身体内外的情爱故事,鲁迅文字里“我手写我想”,身体的战斗和笔尖的战斗从来不曾剥离。“身体”这个我们与生俱来的名字有其肉身和由肉身感知世界的天分,一种人类最本能的创作。
其次,当代优秀文本的典范。著名作家墨白小说《欲望三部曲》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范本指导作用,三个作品的主人公谭渔、吴玉西、黄秋雨的人生,将读者的阅读和鉴赏引入到多层面的感悟和深思。墨白笔下“身体”的运用在教学中的成功,表现在作家在作品中对身体概念的多层面解读。
名家优秀范本的解读是创作教学中最有力的支撑,身体描述和身体符号的欲望书写在名家文本中实现作品主题和人物欲望的统一,身体不再成为孤立的或者商业投机的企图,而成为教学中最有说服力的叙事动力。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掌握身体描写在作品中的最终目标和审美价值,进而让指导阅读和创作成为可能。
再次,教学中文本训练的操作性。教学实践的开展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展开。笔者作如下几点考量。
1.在不同的语境中“身体写作”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作为本论题的大学生身体写作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火朝天,局限于几个女作家的“身体写作”有共通性和本质上的区别,学术界基于女性群体的创作“身体写作”被化约为女性主义文论的代名词,成为“第二性”突围男权堡垒的有力武器。而大学生群体的创作,和成熟的女性作家身体写作在技法和境界上区别甚远,更倾向于反对“虚假写作”的对立面,更偏重于从身体感觉出发,言为心声的反拨凌空的一种写作策略。这个定位也是该课题得以实行的基础。另外,在商业主义语境中,身体被看作是高扬肉体欲望和强烈性意识的写作定义却无孔不入的侵蚀大学生群体,“身体”这个神圣的字眼和下半身、、交易混为一谈。介于其中的大学生写作在实践操作上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也要看清商业陷阱的真面目。
2.从学生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步骤切合实际地把身体引入课堂教学创作。首先,文体训练上,大学生群体的创作沿袭基础教育,基本上停留在记叙、议论为主的散文体式创作中。在写作文体论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散文是学习写作者最好的训练平台,可以较诗歌、小说、戏剧更加注重课堂实践。所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侧重散文片段训练,开展指导情境作文训练。训练思路从“少女之韵”写作训练开始,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者实景学习观察女子外貌形态和青涩娇羞的神韵融为一体的写法,之后,过渡到少女肢态和主题合二为一,如作家描写三月春色空蒙,春寒料峭的塞纳河畔几个姑娘一齐对着河口“眯缝着眼,噘着芬芳的嘴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衣裙吹向斜后方”,用心灵轻吻春天的少女和春天完美融合一起,少女的肢体和身体成为展示春天诗意画面的主角,少女融化在春天的画面,春天因为少女成为希望和爱。少女的姿态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身体不仅仅是外在的形体,更成为意念中的情感主题。其次,在片断教学训练中,立足于人的五感:视听触嗅听。身体感官的发动和准确的运用,是身体创作最直观的途径。学会用身体的感官去感知世界,从来都是文学不容小觑的创作思路,散文片段训练的指导之外,诗歌小说和身体写作论述的学术论文的写作主要集中在课堂以外的一对一指导和评价,主要集中在对写作比较擅长的学生当中,也有多名同学完成短篇小说,有多名学生以墨白小说身体写作为切入口,完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最后,互联网空间的隐蔽性。说到身体写作,笔者在课堂散文公开教学课上,诵读学生习作书写女子的片段“宽大的睡裙里瘦小的身躯,泼墨的长发零星散落在胸前微隆的小山峰上――”招来哄堂大笑。所以,前期理论的铺垫,无法彻底褪去对“身体”的吹毛求疵。互联网空间的引入,对一些极具才情的学生创作指导,包括身体书写的有意义的真实大胆的指正非常有效。学生不用担心世俗观看的眼光,而变成老师和学生在虚拟空间的创作交流,让大学生身体写作美学指导更具可能性。
综上所述,高校女大学生身体写作美学指导具有可行性。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上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完善传统写作教学对时下消费文化侵蚀的空缺。虽然,身体话题的敏感性和误读已久的事实给整个指导带来阻力,本着开诚布公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在人的思想和创作中的价值,并借助课堂教学普及和互联网平台教学的便利,从大学生写作实际出发,这个特殊的成长中的写作群体的身体写作美学指导和创作实践的指导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谢有顺.文学身体学[J].花城,2001,(6):192-205.
[2]墨白.裸奔的年代[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2.
A Study of College Writing Teaching's Practice and Feasibility of Body Writing
WANG Hua1,ZHANG Ming-hua2
(1.Colleg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China;2.College of humanities,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China)
国家统计局于15日初步核算数据,2013年一季度GDP为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比2012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低于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测。由此包括世界银行的很多研究机构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全年的预测, 全年的GDP预测增长数据甚至低于8%。
此外,最新公布其他经济数据没有缓解中国经济预期被下调的结果。五月份汇丰银行公布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9.2,低于四月份的50.4,甚至回落到近8个月以来的最低点。生产者物价指数连续15个月负增长加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悲观预期。《华尔街见闻》评论这是“中国经济的黑色5月”。
有学者指出指出,中国式金融抑制是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根本原因之一。
从2010年3月至今,我国的实行货币紧缩政策,在这期间的阶段性放松只发生在2012上半年。从去年下半年的高存款准备金率和高利息,导致中国经济持续恶化。也由此说明,中国经济仍旧持续受到金融抑制的冲击。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973年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由于金融抑制的市场现状。发展中国家金融系统的发展受到抑制是由于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的干预,而滞后的金融体系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两位教授认为,金融自由化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利率价格反映出中国市场的金融抑制非常严重:非正规金融市场民间短期借贷的利率价格是20%-30%,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利率价格为14%-15%,金融衍生理财产品的利率价格位于5%-7%,此外,信托的利率价格为7%-10%。
就中国经济市场现状分析,财政政策是无法采取扩张政策的。此外,货币供应量M2已经突破100万亿的界限,货币若是继续大量投放是不明智的,所以货币扩张政策也无法实行。而且,过高的实际利率制约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进而限制了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与此同时,居民收入限制了居民消费,因为居民的消费与中国居民的收入是成正比的,没有显著增长的居民收入导致中国居民消费难有起色。在这样的显示情况下,我们只能期待股市的乐观的未来预期可带动经济增长。股市可带动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而若未来股市低迷,经济下滑会更加严重。
此外,解除金融抑制而努力实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流动性陷阱是不存在的。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在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时,人们将会预期利率将会上升而债券价格则会下降,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而利率将不会再下降。发生流动性陷阱时,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而就中国经济现状而言,虽然货币发行量指标M2突破了100万亿,但这只是表面上的规模,因为央行将其中很大一部分进行了冻结处理,导致银行的储蓄中有20%的存款准备金率,而且还有不足于20%的资金运转于房地产市场之中。有学者直接表明,中国正处于十年以来货币政策最为紧要的使其。一方面,中国的100万亿的储蓄总额和3.5万亿的外汇储备使得中国拥有大量的资金储备;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上由此产生的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就目前而言,稳定我国经济是金融有效改革的一个必要的宗旨,中国需要解除金融抑制。有学者提出要取消信贷规模。笔者认为这一政策近期内无法实现,但是扩大非正规金融信贷规模是可行的。在全部的金融体系中,占85%以上的是商业银行,占50%以上的是四大银行,金融市场严重不协调(田东山,2011)。这说明,在中国间接融资市场占绝对优势。并且,考虑到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政府主导的特性决定了非正规金融在经济中无法逾越的地位。非正规金融的成本优势就是具有一定的可发展环境,且难以压制(吕奕飞,2013)。以长期的角度分析,可以预期中国中小型企业所需要的金融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部门的共同支持。因此,政府应该鼓励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并扩大非正规金融信贷规模,发挥其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罗纳・T・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M],卢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邵伏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8
[3]. 李朝民 《市场利率及其风险控制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4]. 陈飞翔 《非正规金融的利率研究》[D],CNKI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5]. 田东山 《经济转型期:民族贫困地区金融信贷投放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统计研究》,2011(10)
[6]. 吕奕飞 《金融抑制、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剖析》[J],《行业时代》,2013(9)
[7]. 滕泰 《普遍下调中国经济预期?》[J],《英才》,2013
[关键词] 按揭旅游旅游消费消费风险对策
随着我国传统住房制度的打破和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按揭制度开始在我国大陆流行起来。现在,在几年前曾经被提出但很快就偃旗息鼓的按揭旅游近几个月内被重新推出。对按揭旅游可能带来的消费风险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按揭旅游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1.按揭旅游的内涵
目前在旅游市场上出现的按揭旅游,实际上是由旅行社、旅游者和相关银行三方共同参加的以实现旅游活动为目的,以分期付款为主要特征,以“先旅游,后付款、分期付款”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营销活动和融资活动。其具体做法为:旅行社为迅速强占和扩大市场份额,向市场推出旅游产品;旅游者向旅行社订购,交付一定比例的首付款(一般不超过总团款的30%)之后,实施旅游活动,旅游结束后按时分期缴纳含利息的款项直至缴纳完毕。
2.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
从法律角度分析按揭旅游的法律特征,是分析消费风险、建立防范机制的前提。根据上述定义,笔者认为,按揭旅游行为最显著的法律特征主要为: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具体就是:其一,两个合同即购买旅游产品和按揭付款合同,二者的关系是购买合同是按揭合同的前提,没有购买合同就没有按揭合同;按揭合同是购买合同的补充,没有按揭合同购买合同就没有办法实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个合同的违约均可能导致另外一个合同的不可履行或没有必要;其二,三方当事人即旅游者、旅行社、银行,在这三方关系里,截至目前,银行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风险并不大,因而主要存在的关系是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旅游产品买卖关系与旅游按揭实施与款项回收关系。
从理论上讲,作为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它在旅游者、旅行社、银行三方之间找到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结合点,既能帮助旅行社尤其是大中型旅行社继续扩大旅游客源市场、实现旅游规模效益,又能够帮助旅游者缓解一次性支付旅游团费从而实现旅游消费的实际困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旅游者尽早实现旅游消费,为旅行社扩大再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按揭旅游过程中的旅游消费风险分析
其实,旅游者在整个按揭旅游过程中,“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里,一旦发现违约情况,就十分可能发生旅游消费风险,进而损害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在:
1.产生于旅行社的风险
(1)旅行社的欺诈宣传。如就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零首付”、“免利息”、“先旅游后付款”的宣传来说,就极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旅行社确实可以通过扩大游客量来取得更多的价格优惠和规模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在实施按揭旅游活动中,也必然会发生较多的运营成本和产生一些实际风险,一旦预计可能会出现利润过低甚至入不敷出的情况,他们就可能会在实际操作中增加隐性收费,变相的抬高旅游费用。实际操作中,旅行社一般采用的就是通过收取一定比例的所谓的手续费或相对抬高旅游报价来实现该目的的。如以“英国+瑞士8日游”为例,团费为16000元。如果选择零首付无息12个月分期付款,加上旅行社收取的6%的手续费,消费者每个月只需支付1413.3元(16000元+16000元×6%服务费)/12个月=1413.3元,那么旅游者全年总计支付16959.6元,一年下来,整整比实际价格多出959.6元!
(2)旅游活动的质量仍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表面看来,按揭旅游的确改变了传统旅游“先交费,后旅游”的模式,使得旅游完成后部分游客仍有相当数额的费用没有支付,消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但是,由于按揭旅游本身就是在旅游市场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旅行社所进行的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不排除旅行社在旅游活动中延续一些以往就存在的宰客行为发生的可能。
(3)旅行社高估了目前老百姓的超前消费习惯,提供的产品不能为更多的旅游者所接受,导致按揭旅游活动不能如期举行,因而浪费按揭旅游者较多的时间和经历。
2.旅游者自身的风险
(1)受旅行社的概念与媒体攻势影响,很容易误入冲动消费的陷阱,从而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严重影响自己的财务支出计划,造成 “快活旅游了七天,辛苦还债了一年”的局面。
(2)经济状况严重恶化或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的变故,使旅游者无力继续履行按揭还款协议。
(3)道德风险。一旦旅游价格下降较快的时候,按揭旅游者心理上容易产生不平衡,而此时如果出现相关协议对约束力不强或抵押物执行比较困难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会产生赖账的想法。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旅游者的道德形象。
3.其他风险
(1)旅游降格变化巨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某一旅游线路价格节节攀升的时候,旅游者受“买涨不买跌”效应的影响,提前进行按揭旅游。一旦出现旅游价格迅速下跌,按揭旅游者就将面对资金被“套牢”的现实。
(2)利率变化过大时容易引发旅游消费风险。在连续多次降息、按揭成本下降的情况下,旅游者的按揭消费的“胆量”可能越来越大,一旦利率上升且上升幅度增大,势必使按揭旅游者还款压力增加。
(3)抵押物的价值变化也可能引发旅游消费风险。部分行业的价格调整,可能是按揭旅游合同中的抵押物价格产生变化。一旦出现无力还债而抵押物价格上升的情况,按揭旅游者也将蒙受一定的损失。
(4)其他诸如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信用体系不健全、国家产业调整、不可抗因素等的存在,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旅游消费风险。
三、化解按揭旅游所带来的消费风险的方法与对策
按揭旅游的按揭期限虽然比较短,所涉及的金额虽然也不是很大,但是,事先对各种可能产生的消费风险进行有效的法律防范,既是壮大按揭旅游的需要,也是保障按揭旅游者的权益的需要。下面,笔者将从风险转移、风险化解、风险预防等角度入手,提出规避按揭旅游中旅游消费风险的对策。
1.旅游者应深刻认识旅游按揭,进行理性消费,提高消费风险的抵御能力
(1)深刻认识旅游按揭,即不能认为仅仅因为按揭贷款这一技术性的手段就能提高自己的旅游购买能力;或者说按揭只能帮助那些具有潜在旅游购买能力的人提前完成心愿而不能使那些无旅游购买能力的人具有旅游购买能力。
(2)进行理性消费,这主要包括:①根据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与对未来的预期来具体确定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数额,合理的选择旅游线路,进行按揭旅游。因为按揭是刚性的和不可逆转的,而个人收入是会受各种影响而变化的。②合理支配个人收入,坚持消费原则,严防“消费陷阱”。人的需求是多元的,消费需要是多样的,个人在面对种种消费诱惑的时候,要避免盲目决策、冲动消费。③选择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声誉较好的旅行社进行旅游按揭,订立较为完善的旅游合同,避免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也为日后解决争议提供法律依据。④跟踪金融政策,了解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培养一定的理财能力,科学消费,科学理财。
2.建立全面的信用监督体系,开辟律师业务与个人按揭业务的契合点,确立风险预防与过程监控机制
由于按揭活动的突出特点是信用行为,而对于信用程度的认定往往需要有专业法律技能,而在旅行社和银行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甚至是专职律师的前提下,按揭旅游者聘请律师就显得尤为必要:
(1)协助订立合同,明确旅行社进行虚假宣传所承担的民事责任,要求把宣传广告的内容写入合同以防止旅行社欺诈行为的发生。
(2)发挥信用监督作用,协助纠纷的处理和解决。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惠及全社会的风险转移机制
一个正常发展的社会,除了有完善的制度预防和减低消费风险外,在风险成为现实以后,还应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那些不幸受损的消费者得到救济。为此,建议尽快建立和健全产品质量保险等担保制度,一旦权益被侵害,可以有效地转移风险。
获得公平、等价的消费是消费者的权利。在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今天,净化消费环境,让经营者履行义务、恪守商业道德,以保证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是各级各部门不可推卸的义务。
参考文献:
[1]秦凤伟:简论个人住房按揭中银行风险的防范[C].法律图书馆.法律论文资料库
[2]杨冬成叶天翔: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风险及其防范[J].武汉金融
[3]佚名:开发商在银行按揭贷款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长沙律师网,房地产论文
[4]廖文婷:武汉“零首付”旅游横空出世 费用像按揭贷款一样.[N].武汉财经,消费生活栏目
【论文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范围和程度日益加深,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存在外贸依存度偏高,商品结构过于集中,贸易摩擦加剧,科技含量偏低等问题。本文从科技角度出发,分析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解决我国付外贸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作用。
不论是从总贸易量的大小,还是从参与国际分工的产业范围来看,中国在贸易数量上是贸易大国的事实不容质疑,但是从贸易质量上衡量.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反映在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下面从科技角度分析高技术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一、发展高技术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发展中大国的定位,以及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思维的影响,我国一直把“劳动力成本优势”作为我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大力发展诸如纺织、服装等众多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忽视了对传统高科技产业、生物制药等新兴朝阳产业和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的重视和培育,从而导致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具有“比较优势陷阱”的特征:出口过于集中于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比较明显,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对较弱。2000年之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不到巧%。直到2007年,这一比例才仅到30.1%,也就是还有约70%的工业制成品技术含量偏低。因此,出于对我国对外贸易长远发展的考虑,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巫待优化。通过提高我国在在新兴朝阳产业、未来世界性主导产业领域的技术水平,增强高科技含量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加我国出口商品中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例,实现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由一系列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等的规定组成的,对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TBT一方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但是另一方面却更多的成为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进口商品质量复杂苛刻的限定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它是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实施手段发生相应的变化的产物,是非关税壁垒逐步取代传统的以高关税为特征的贸易壁垒的重要形式。我国是外贸出口大国,出口商品集中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因而受到TBT限制尤为明显,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当然我们可以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直接跨越TBT的限制。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真正将TBT消化掉,掌握高科技含量的技术,才是发展的王道。虽然这种跨越需要付出代价,但是通过了充满艰辛的成长之路,才能实现中国制造的升级,获得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发展高技术有利于取得国家竞争优势
关键词:品牌延伸 优势 风险 规避
品牌延伸的优点
品牌延伸(Brand Extension)是将著名或成名品牌使用到与原产品或现有产品不同的产品上,它是企业在推出新产品过程中经常采用的策略,也是品牌资产利用的重要方式。自从1979年Tauber发表重要论文“品牌授权延伸,新产品得益于老品牌”之后,作为现代品牌经营的一个重要领域,品牌延伸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企业管理者们开拓市场的常选之策。具体说来,它有以下几大优点:
有利于新产品迅速得到市场的承认。新产品被冠之以消费者已熟知的老品牌,可以诱导消费者将其对老产品的好感转移到新产品上,容易让人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即消费者学习理论中所谓的“刺激泛化”(Stimulus Generalization)效应。它可以大大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时的“感情壁垒”,使新产品迅速被认知且较容易地被接受。国外研究表明,品牌延伸在试用率和重复购买率方面均比新品牌高(结果见表1)。
有利于降低新产品的促销成本。西方企业创立一个新品牌平均需花费5000万美元,在我国创立一个名牌也需数亿元人民币,这显然是一个新产品难以承受的。利用品牌延伸则可以使促销费用大大减少:一方面,原品牌积淀的广告效果对后续延伸产品存在波及效应;另一方面,在品牌伞下,对核心品牌做宣传就意味着对企业同品牌所有产品都进行了宣传。如雀巢公司推出雀巢炼乳时,就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但很快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新产品也打开了销路。
有利于丰富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同一品牌的新产品,可为原有的品牌带来新鲜感和成长感,使品牌所蕴含的意义更加规范、丰富,也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愈加完整,有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如可口可乐公司在“可口可乐”基础上推出了“健怡可口可乐”、“不含咖啡因可口可乐”、“樱桃可口可乐”等系列产品,为可口可乐家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海尔在家电领域的品牌延伸,则使得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几乎可以在“海尔”这一个品牌俱乐部下得以整体实现。
有助于强化品牌效应,增加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无疑,在费用一定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宣传一个品牌较之分散宣传多个品牌更易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价值。如海尔集团长期以来集中力量宣传“海尔”品牌,从冰箱、空调、洗衣机延伸到吸尘器、洗碗机、电熨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这些品质优良的产品集中而卓越地体现了海尔高质量、高品质、高水平服务的承诺,极大地增强了核心品牌的感染力。据2004年1月出版的《福布斯》中文版披露,2003年海尔的品牌资产价值为530亿元人民币,高居中国目前最有价值品牌之首,是近9年来价值增长最快的品牌。从根本上说,这是海尔品牌延伸策略所取得的巨大收益。
品牌延伸的风险
与其他市场策略一样,盲目的品牌延伸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定位大师RIES在《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一书中将其称为“品牌延伸陷阱”。笔者认为,品牌延伸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稀释品牌定位。如果品牌延伸使得消费者不再将一个特定的符号与一个特定的产品(企业)相联系时,那么“品牌稀释”就产生了。如“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将金利来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精巧的“金利来”女用包却模糊了品牌定位,不仅削弱了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而且也未得到女士们的欢心。又如一向定位于高档品市场的“派克”为扩展市场将其品牌用于每支售价仅3美元的低档笔,非但没有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这些都是品牌延伸不当所带来的品牌稀释效应。
导致消费者心理冲突。如果将品牌延伸到与原市场不相容或毫不相干的产品时,品牌认知就会弱化,甚至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试想“海尔香水”、“波音蕃茄酱”这样的品牌延伸会在消费者的心目中造成多大的混乱――如果不是“假冒伪劣”,那一定是企业的决策者疯了。虽然这仅仅是打个比方,但在营销实践中,由于品牌延伸不当而导致消费者心理冲突的案例却并不少见。如荣昌集团将“荣昌肛泰”的品牌延伸至纯净水,“活力28”洗衣粉将其品牌延伸至纯净水等,不能不说是品牌延伸的败笔之作。
株连效应。集聚于同一品牌之下的几种产品,可能会因为一种产品的经营失败而波及其它产品的信誉,由此导致公众对整个品牌的全盘否定,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就是品牌延伸的“株连效应”。如“雀巢婴儿奶粉”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品质问题和宣传不当,引发了多达9个国家的抵制雀巢品牌运动。抵制运动持续了7年,导致雀巢公司利润直接损失4000万美元,其它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响。
跷跷板效应。RIES提出的“跷跷板效应”认为,当延伸品牌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时,消费者就会把原强势品牌的心理定位转移到延伸品牌上,这样就无形中削弱了原强势品牌的优势。如美国的“Heinz”腌菜曾是市场的主导品牌,而当企业把“Heinz”蕃茄酱做成市场领导产品后,“Heinz”在腌菜市场的头号地位却被另一品牌“Vlasic”所代替,由此产生了此涨彼消的“跷跷板”效应。
总之,品牌延伸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使新产品搭乘老品牌的声誉便车,一荣俱荣;运用不当,则易掉进延伸陷阱,使整个品牌战略一损俱损。因此,我们应该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合理把握延伸界限,才能规避风险、克敌制胜。
品牌延伸风险的规避
把握时间界限,谨防过早延伸。品牌延伸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延伸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必须是强势品牌,有很高的品牌忠诚度。如果企业一味急功近利,“东方未亮就想西方亮”――在品牌形象尚未完全确立之时就肆意进行延伸,结果必然是稀薄的品牌资产无法抵御新产品上市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延伸效应无从产生,主导产品声誉受损。
明确范围界限,谨防过度延伸。品牌延伸一方面要保持新产品与原产品定位一致,使其在目标市场、消费群体、品质档次、服务系统等方面能够一脉相承,维护和强化原品牌定位;另一方面,要保持新产品与原品牌的核心价值一致,或丰富、深化核心品牌形象,或彰显、张扬品牌个性,避免盲目跟进、误入延伸陷阱。从大量营销例证的统计分析看,以下几种情形属过度延伸活动,须引起企业高度警惕:
行业跨度大的非相关多元化下的品牌延伸。像三菱这样多元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实属凤毛麟角,而像巨人集团那样延伸失败的例证却比比皆是。因此,品牌延伸不轻易介入与主导产品无关的产品领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产品线向下延伸,即以原高档品牌推向中低档市场的行为。低档产品往往会破坏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增大品牌延伸风险,致使公司利益受损,如前面提及的派克公司,因此须谨慎从事。
导致消费者认知失调的品牌延伸。
积极使用复合品牌。即在主品牌保持不变的前提之下,对各个新产品增加一个子品牌,如“海尔―小神童”、“海信――静音王”、“乐百氏――健康快车”等。据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全世界位列于前20位的日用品品牌中,有52%的产品在使用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既可以借用到主品牌的资产,又可由子品牌来突出单个产品的差异化特征。由于子品牌的限定,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会过分依赖主品牌的类别意义,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子品牌形象不佳而对主品牌形象造成侵蚀的现象。
参考资料:
1.马玉超,品牌延伸:福兮祸兮,商业研究,2003
2.符国群,品牌延伸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软件学,2003
3.吴赣英,品牌延伸策略的再分析,企业经济,2003
[论文摘要]:由于休闲产业极易受其消费者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当前休闲产业中所使用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适应休闲业急速发展的需求。本文借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理念,从休闲产品合理定位、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塑造,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等方面研究了休闲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实施。
1引言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整个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将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变化发展。据美国《时代》杂志(1999年12期)载文预言:2015年,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而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20年年底,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休闲大国。我国休闲市场已成为世界最具潜力的休闲市场,提供与休闲相关产品的企业也急剧发展起来。与此同时,休闲业的高速发展使我国休闲业中的营销问题也相继显露出来,如休闲企业营销战略长期规划的缺失,休闲企业形象策划与传播的过于雷同,品牌维护意识过差等。由于休闲业本身的特殊性,当今所使用的如4Ps和4Cs等传统营销理论已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更加适合当今休闲市场环境、更好解决上述营销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已为理论和实业界所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导入“休闲整合营销传播”(Leisure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LIMC)理念,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寻求适合我国休闲业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措施。
2IMC理论与我国休闲企业的营销现状回顾
2.1IMC理论的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以下简称IMc)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西北大学舒尔兹等人提出:“IMC是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渠道,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Duncan(1993)针对整合营销传播内容的特性,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四层次模式:形象统一(UnifiedImage)、信息一致(ConsistentVoice)、良好倾听者(GoodListener)、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企业应舍弃过去“由内而外”(In-Outside)的单向线性说服模式,改成“由外而内”(Outside-In)的规划思考模式,从消费者的观点来进行营销传播规划,了解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媒体使用形态、信息接触时机等,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建立长期互惠关系。Petrison&Wang(1996)认为IMC由执行的整合(ExecutableIntegration)和计划的整合(PlanningIntegration)两个观念所组成,从战略的视角进行协调,以扩大营销的效率和效果。
整个营销传播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策略化,与高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整合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一次革命,正如整合营销理论倡导者——美国的D.E.舒尔兹教授所说:过去的座右铭是“消费者请注意”,现在则应该是“请注意消费者”。
2.2我国休闲产业的营销现状
自19世纪末期vablen(1899)的经典著作《有闲阶级论》发表以来,有关休闲(leisure)理论的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以来,休闲活动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快速发展。到了80年代,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很快形成了以满足人们休闲消费需求为目的的行业集群——休闲产业。所谓休闲产业“就是为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产业”。“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经济学家对休闲产业做出了一定的界定,但对其内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大量对休闲产业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特征:第一,休闲是人的社会性的表现,是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第二,休闲产业的核心产品是服务。第三,休闲产品需求者的需求复杂多变,它会受到需求者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心情状况、所处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人们对休闲产业的认识和研究很难满足休闲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很多休闲企业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方式上大多只注重形式,很少关注消费者休闲背后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在休闲市场营销方面更是存在大量的问题:
(1)营销观念相对落后。在我们国家,休闲营销往往被简单理解为促销(Promotion)或推销(Sales),主要从产品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尽可能增加休闲产品的销售,缺乏从市场需求角度对区域休闲经营和整体功能进行体系性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调研,更多的是进行价格战,进而导致价格欺骗和产品欺骗,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和服务包括不文明休闲产品充斥休闲市场,损害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危害人的生命,使人们不敢放心消费。在产品的信息传递过程中,仅仅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印制一些宣传册散发,这样不仅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而且还经常遭到被散发对象的抱怨,适得其反。休闲业营销观念和手段相对落后,制约着我国休闲产业的发展。
(2)营销层次比较肤浅。“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并非一种纯粹感官、感觉层面的享受,它同时也是人类一直以来深刻理性追求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外在表现。休闲的这些特性要求经营者提品的时候,不仅要满足休闲者生理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其心理上的需求。这就要求休闲企业树立由外而内的营销观念,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起点。我国休闲企业营销停留在产品形式比较优势上,形成了“形式产品比较优势陷阱”。休闲企业很少通过对社会环境、经济状况、人们的文化层次、审美情趣、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来设计产品;休闲产品和服务缺乏鲜明的个性和明显的差异性,进而影响了休闲企业的产品形象,增加休闲者的抱怨。
(3)休闲企业缺少战略规划和品牌意识。我国大部分休闲企业追求短期的销售目标,缺少中、长期休闲营销规划。休闲企业管理者不了解休闲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产品促销策略之间关系。休闲市场营销计划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能力较差。这种状况导致了休闲企业缺乏相应的品牌经营意识,打顾客“揩油”战,在顾客身上能捞一把就是一把。在推销自身的形象特色时,缺少对休闲市场的调研、细分和产品的价格定位,休闲形象、宣传、口号雷同。休闲企业主要以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等为主要传播工具,传播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和必要的反馈,休闲产品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营销错位,收效甚微。
3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休闲产业中的实施
休闲企业实施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在感知顾客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IMC策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回应、影响顾客的需求及其行为。在此基础上,休闲企业还要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获得社会利害关系者的支持。因此,休闲企业IMC战略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感知顾客需求基础上的产品定位;传播口径一致的信息;履行社会公民的责任与利害关系者达到双赢的局面。
3.1休闲产品的合理定位
休闲企业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以满足休闲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休闲产品的价值。要特别重视休闲市场的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休闲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避免休闲产品盲目开发造成的失误。因此,休闲产品的定位与开发应该根据本地的经济、技术和区位等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影响休闲需求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和定位,开发出极有市场价值的休闲产品。休闲产品主要由休闲设施与休闲服务两大内容组成,它是以休闲设施为载体将休闲服务传递到休闲者那里的。休闲产品的开发应根据产品的定位,将环境设施与人文资源相结合,将人文关怀和优质的休闲服务融入核心产品,提炼和塑造休闲产品的核心价值,突出核心产品的美学价值、文化品位的作用,提升休闲者对产品真实而美的感受。休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优化各休闲要素的资源配置,进行综合系统地规划与协调,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避免产品的单一和雷同。在合理的产品定位、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设计营销策略。
3.2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和品牌形象塑造
(1)口径一致的信息传播。由于休闲的特性,休闲活动很容易受到人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心理状态等这些无形的不可量化的因素的影响。于是,休闲企业只有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才能及时回应其需求,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传统的营销沟通方式基于由内而外的观念,企业无法迅速、及时获得顾客的信息。DonE.Schukz(2000)提出了与顾客沟通的5R新框架:回应(Responsiveness),营销传播管理者如何能迅速、有效地回应顾客或消费者的需求;相关性(Relevance),相关性必须解决营销传播计划与它要与之营销传播管理者有多大的相关性的问题;感受(Receptivity)是指传播中要提供利害关系者想要得到的信息,而不是传播者想要传播的信息;识别(Recognition),对来自“应对机构”的信息进行清晰、鲜明的定位,以区别于其他机构所提供的信息;关系(Relationships),要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休闲企业应以5R新框架为依据,与顾客进行双向的沟通,及时回应顾客的需求。
(2)口径一致的品牌形象。休闲产品是一种体验型的产品,本质上是休闲者在消费过程中休闲体验的综合感受。休闲品牌形象的营销与传播应抓住休闲者的感知品味和既有的休闲产品的特色进行强化。根据不同类型的细分市场,进行调查设计,客观分析和评估出休闲企业在各类休闲者心目中的自觉形象,在此基础上把握消费群的品牌形象标准,进而把休闲企业形象依据休闲者的标准提升为品牌形象,明确产品在休闲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赖标准,对休闲产品进行品牌定位,修订主题、口号、广告语、服务特点等,努力塑造良好的口碑形象,消除不良形象影响。
3.3开展休闲产业社会营销
IMC理论的第三个层次是世界公民(World-classcitizen),明确了休闲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履行的社会义务,其社会营销可以通过与利害关系者的沟通,构建休闲产业社会营销网络。本文所指的休闲社会利害关系者主要是指政府等行政主管部门、休闲管理部门、社会环境保护部门、媒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关注这些利害关系者的需求,与之建立长期的关系对休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休闲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休闲业逐渐成为政府主导型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规划。休闲产业在营销工作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与政府合作,发挥政府的影响力,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引导休闲需求、提升休闲品位、杜绝不健康休闲。现代经济社会,媒体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休闲企业品牌的构建离不开媒体的支持,关注媒体对休闲信息的需求,公正均衡地关于可能会影响休闲趋向的信息,减少休闲供需的不平衡。基于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休闲企业要积极协调产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和休闲者之间的关系,将自己看做一个社区公民,在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的基础上丰富人类生活,提升人生品味。
关键词:顾客体验价值;价值评价;因子分析
鉴于体验时代的来临,顾客己由传统的产品功能或服务需求的满足,提升至体验需求的满足。如何基于体验这一新的经济提供物,为顾客提供超越竞争对手的高价值,从而绕开商品化和满意度的陷阱、使企业成长在本源上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所面临的核心问题。顾客体验价值是指对于产品属性或服务绩效的认知及相对偏好,来自人们对服务、产品的直接使用或远距离欣赏所获得。因此藉由互动的过程可以提升体验价值,亦可能促进或阻碍消费者目标的达成Mathwick, Malhotra and Rigdon (2001)。
一、顾客体验价值评价
顾客价值的评价过程主要是针对产品数量与价格的交易作为价值的衡量,后来演变成消费者与产品之间,或是消费者与服务互动关系来衡量消费价值,体验价值则是消费者消费后,对产品或服务方面感官、情感和美感感受程度的衡量。体验价值模式以消费者投资报酬、服务优越性、美感和趣味性作为体验价值的衡量构面(Mathwick,Malhotra&Rigdon,2001)。评价顾客体验价值的测度指标体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学界公认的指标体系,现有研究多是采用Mathwick等的四维度模式。
(1) 消费者投资报酬(Consumer return on investment):包括财务、时间、行为投入、潜在利益心里资源,以经济效用、效率为衡量依据。
(2) 服务优越性(Service excellence):消费者对于市场服务、营销能力的自我导向反应,服务的优越性与服务质量的关系可藉由绩效来衡量,质量是服务优越性的衡量依据。
(3) 美感(Aesthetics):美感反应实体、艺术、表演或设计的整体感官的感受,视觉吸引力综合设计、环境配合与内在美感,包括视觉吸引力及娱乐为衡量依据。
(4) 趣味性(Playfulness):趣味性反应消费者参与活动的内在的乐趣,产生自我内在的感受,暂时跳脱现实世界的束缚,一般含有想象的要素,以玩乐与逃避现实为衡量依据。
二、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书院顾客体验价值评价
本文主要研究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的消费者对于到园区游玩之后的体验价值评价,分析体验价值各项不同的价值维度的相互影响关系。以Mathwick等的体验价值标度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与相关分析进行回收问卷资料统计分析。
1、研究方法
(1) 体验价值量表的发展
本文设计的量表题项采用结构封闭式勾选题方式以及李克特式量表(Likert scale)五点计分法。量表效度分析方面,以Mathwick等(2001)所发展的体验价值量表为依据,并且参考李幼瑶(2007)、李凡(2006)体验价值的理论与问卷题项制作,符合内容效度。后请10位相关学者阅读评论,以确立问卷的专家效度。量表设计20个题项与5题基本数据(共25题)。
预试在2008年9月13、14与20、21日利用假日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书院按照便利抽样方式,请50位受试者填答问卷,所得43份问卷进行项目分析与信度分析,结果显示量表题项合乎项目分析的要求(p
(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基于经费、时效与回收考虑,笔者将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书院的消费者列为研究对象,样本数为300人,采取便利抽样法进行抽样。笔者于2008年10月4-5日、11-12日、18-19日与25-26日4次周六与周日假期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书院进行抽样与回收问卷,总共300份问卷。截止2008年10月27日回收278份问卷,22份没有填写完整而作废,有效问卷为2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9%。
2、研究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10.0 (SPSS)进行分析。以频数、百分比、标准差表达结果,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并应用最大变异法达到因素缩减的目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类别、性别与婚姻状况在体验价值上的差异。
(1) 样本结构描述
本研究的样本数据主要有两个类别,其中岳麓山有104人,占44.1%,岳麓书院有132人,占55.9%。在受访者中,男性有137人,占58.1%,女性有99人,占41.9%。在婚姻方面,已婚的有82人,占34.7%,未婚的有154人,占65.3%。年龄分布方面,20岁(含)以下有40人,占16.9%,21至30岁有76人,占32.2%,31至40岁有57人,占24.2%,41至50岁有33人,占14%,51岁(含)以上有30人,占12.7%。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高中职以下有97人,占41.1%,大专、本科院校有118人,占50%,硕士(含)以上有21人,占8.9%。在月收入方面,2000元(含)以下有56人,占23.7%,2001-4000元有123人,占52.1%,4001-6000元有50人,占21.2%,6001元以上有7人,占3%。
(2) 因子分析
根据研究目的与量表的设计总共萃取4个因子,因子分别命名为“趣味性”、“服务优越性”、“投资报酬”与“美感”,累积解释变异量达60.21%,各构面因素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值均超过0.75。以内部一致性检测20个题项的总量表,Cronbach’sα值达到0.88,显示量表内部一致性合乎0.70的要求 (详见表1)。
(3)类别、性别与婚姻在体验价值上的差异分析
类别在体验价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达显著水平,t值为2.70,岳麓书院的消费者比岳麓山的消费者更同意在“服务优越性”构面的观点,达到显著的差异(详见表2)。
性别在体验价值的独立样本t检定达显著水平,女性比男性消费者更同意在“趣味性”构面的观点,t值为-4.35,达到显著差异(详见表3)。
婚姻在体验价值上的独立样本t检验达显著水平,已婚均比未婚消费者更同意在“趣味性”、“服务优越性”、“投资报酬”与“美感”上的观点,t值分别为5.89、2.78、5.16与6.69,均达显著差异(详见表4)。
(4) 岳麓山与岳麓书院体验价值相关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体验价值相关分析均达显著水平,以“投资报酬”与“趣味性”的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为0.56,其次是“投资报酬”与“服务优越性”的相关系数为0.53 (详见表5)。
三、结论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和岳麓书院的消费者所占比率差不多,其中男性、未婚、21至30岁、大专院校、月收入2001-4000元的消费者居多数。类别、性别、婚姻在体验价值上均有显著差异,消费者年龄、学历、月收入在体验价值上均有显著交互作用。体验价值因素的相关分析均达显著水平,其中“投资报酬”与“趣味性”、“投资报酬”与“服务优越性”的关系最密切。为此,我们建议:
(1)类别与婚姻在“服务优越性”构面达到显著的差异,由于服务是综合消费者个人感受而来,建议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管理单位要对服务人员加以训练或是强化其服务特色,让消费者感到他们受到重视的。或者制定一些服务的流程,以建立服务优越性。
(2)性别、婚姻、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在“趣味性”与“美感”构面均达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各个不同的变量对内在体验价值均有不同的见解。建议可以将各个景点对标示牌进行美化与说明,标示各景点的特点,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体验园区带来的。
(3)婚姻、教育程度在“投资报酬”达到显著差异。建议岳麓山与岳麓书院增加一些服务的措施与设备与服务人员殷勤的服务,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得到许多相对应的设施与服务,也就可以感受到物超所值。
参考文献:
[1] Mathwick,C., Malhotra,N.K. & Rigdon,E. (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77, 39-56.
[2] 李幼瑶.主题公园消费体验、体验价值和行为意向关系的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李凡.主题餐厅的顾客体验价值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Gay, L.R.(1996).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Prentice- Hall.
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理论,他是从理论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的角度考虑的。他的主要观点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它把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现有的生产体系。因此,经济发展也就是“执行新的组合”。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一个“新组合”不断代替“旧组合”的过程。从创新的经济学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经济学意义的创新主要是指营销创新,即企业在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新的营销观念、营销组织和技术的导入和应用。德鲁克为营销创新的研究开启了方向,他对营销创新作了进一步阐述,主张创新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定义。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创新是改变厂商资源的输出,而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创新则是改变资源所给予消费者的价值和满足。可以看出,德鲁克将社会价值作为创新的重要特征。这种价值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就是创新应为企业与消费者双方带来利益。2营销创新的内涵及国内外营销创新综述营销创新中所提的“营销”仅指营销策略组合活动本身,即企业将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交易活动。经营者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把握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重新组织营销各个要素,建立起市场竞争力更强的市场营销系统,从而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的综合经营活动过程。
国外对营销创新纷纷提出不同的概念,形成不同的理论。西奥多•莱维特提出“全球营销”的思想,舒尔兹提出整合营销,芭芭拉•本德•杰克逊则强调关系营销的重要性,桑格菲特的研究进一步认为,营销创新作为战略创新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能力,这种能力表现为为顾客创造新的价值、削弱竞争对手和为所有利益相关人创造新的财富。
我国对营销创新问题的研究,已从单纯的理论学习阶段步入全面创新和拓展时代。如李丹仪提出“建立市场营销创新体系”、刘永安“谈企业的营销创新”、常永胜、王国欣“略谈新经济时代营销创新与应用”、赵静杰、杨刚“论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的问题”,等等。然而,由于缺乏对西方营销理论应用于中国实践的有效的探索,缺乏中国营销理论创新的尝试,这些论文没有实现现代营销理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效整合,找出我国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2中国企业营销的主要困境
2.1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由于营销理论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而且至今中国的大部分学者从事的仍是翻译和传播的工作,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只能简单地套用其他国家企业的营销策略,因此会出现文化上的不适应和不相容。如果只是简单套用其中的营销策略,那么必将导致营销发展的低水平同质化。
2.2营销策略单一
总体营销水平的同质化直接导致了中国一些企业营销策略的单一性。在中国,不仅是手机行业,还包括家电、汽车、乳制品等许多行业,价格是最为常见的竞争手段。仿佛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销售量,价格和促销就是国内企业的唯一策略。在价格战中,中国企业利润在流失,实力在削弱。
2.3对企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营销管理都属于企业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好的营销战略必须建立在企业的长期规划和目标之下。而现在,多数的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多数的经营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不明确,更有甚者只重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期发展的打算,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营销活动。
2.4缺乏创新精神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企业营销的失败是“创新”的失败。这里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指产品,还包括营销策略、实践精神等诸多方面。在产品上,中国的企业不注重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在营销策略方面,中国企业只简单照搬书本或者别人现成的东西;在实践精神上,中国企业害怕失败,不敢冒险。时代在发展,所有的东西都在更新,消费者也在变,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3中国企业营销创新的途径
3.1研究竞争对手
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是企业快速成长的要诀。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企业能够发明全新的产品,绝大多数的企业只是在研究竞争对手的基础上改进并延续他人的创意。苹果的Ipod并非第一款MP3播放机,它之所以在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一段时间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主要是苹果公司对其充分融入了新的特色,使其具有创新性。百事可乐公司对于可口可乐的研究也是如此,可口可乐是领跑者,百事可乐是跟随者。作为跟随者,百事可乐总要多付出一些,百事可乐深知可口可乐的深度分销的模式就是自己要沿袭和依照的模式。据此,百事可乐经常不惜双倍的价钱去争取一个零售终端,因为百事可乐知道,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落后。因此,仔细研究竞争对手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第一步。
3.2模仿但不窃取产权
模仿几乎是新兴市场不可避免的通病,尤其对中国市场来说,模仿几乎无处不在。如同盗版问题,模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一种侵害。现在提到仿造其他品牌,更多的是指模仿该品牌的外观。另外,模仿也不完全等同于盗版,就如同合法仿造与非法仿冒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虽然他们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朗。但在这个灰色地带中,核心技术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在这个方面,奇瑞QQ的例子比较突出。奇瑞承认该轿车与通用汽车雪佛莱的外形相似,但却称自己从Matiz中合法获得了产权,更重要的是奇瑞使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模仿其实在任何国家的市场都会存在,关键是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掌握自己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要诀,并根据消费市场的特征,把他人的某些东西为我所用,这是模仿与仿造的根本区别。3.3购买技术和创意
公司可以从外部买入专门技术和创意来帮助其开发新产品,而不是单单依靠公司内部的人才。其实,这种例子也很多。例如,制药公司从生物技术初创公司购得新药的产权,大型软件公司则购并小的软件公司。这不仅为其提供了产品开发的创意,而且使其获得了专门技术。索尼公司生产第一款袖珍收音机的时候,就是从西电公司获得了助听器晶体管的使用许可证。不是所有的公司都需要从零做起,更多的公司可以将现有的成果与自己的创意相结合,也许他们并不擅长做研发,但他们可以将已有的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化利用,从而帮助自己生产出新产品。因此,从外部购买技术和创意也不失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可以利用的方法。
3.4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思维,完善企业营销结构
所谓系统整合的营销观,就是指企业不能就营销论营销,要将营销放到企业整体的经营框架与营销环境中进行统一思考和把握。系统整合营销观的缺失,导致我国企业在营销竞争中出现了太多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如2003年手机行业中的新贵——迪比特,凭借一款性价比极高的产品5688在激烈竞争的手机行业中杀出一条血路。在2003年9、10月份的销量高峰期,销量达到每月70万台。当时迪比特采取了“区包”的渠道模式,给予经销商较大的利润空间,并且充分利用自身产品优越的性价比,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收益。但是在2004年,迪比特却出现了大额亏损,曾经所向披靡的“区包”模式风光不再,问题出在哪呢?如果我们对最近几年迪比特的“渠道模式”进行一下简要回顾的话,就会发现迪比特陷入了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营销陷阱,只在渠道本身做文章,却看不到渠道背后存在的根本问题。对于自身究竟适合何种渠道战略,迪比特缺乏深入、理性的市场思考。这是迪比特在手机市场上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深刻反映出企业系统整合营销观的缺乏。因此,营销的创新,要强化系统整合的营销观。持续而深入的营销思考,对于企业形成科学的营销思维、实施正确的营销行为至关重要,有助于企业对营销资源约束、营销目标、营销发展框架等问题做出基于市场的判断,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进而保证“营销列车”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高效行进。持续、深入的营销思考机制,包括两个部分:第一,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营销氛围,形成真正的营销创新;第二,企业要将营销思考引向深入,营造一种学习型的营销文化。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