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建筑机械市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机械市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机械市场

第1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施工现场 建筑 机械设备 管理 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62-01

建筑工程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每种工程项目都需要配备各种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质量优劣与管理质量对企业形象产生直接影响。为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使用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与管理方案。尽管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建设数量的增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也潜存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呈现出的各种问题

1.1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在制度方面不完善

由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正在不断改革和发展,部分企业将固有的、专门用于管理建筑机械设备的有关部门撤销,机械设备管理在具体职责方面并不明确,以至于大多的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再加之缺乏专门的管理制度,或是管理制度存在不合理、不科学和可操作性低,管理部分的不重视等问题都会导致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在施工中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影响工程进度[1]。

1.2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

目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并且技术水平有待加强,存在部分管理人员在上岗之前未接受专业训练的情况。同时,在现场施工环节,偶尔会出现施工人员临时更换操作机械设备的情况。但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操作技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其操作程序不规范,技术性能无法得以有效发挥,往往会使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故障而又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难度变大。

1.3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

建筑机械设备使用环境多为室外场地,受施工环境、自然气候等方面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建筑机械设备也需要进行频繁的安装和拆卸,磨损程度较之其他设备会更加明显。为保证其极高工作效率,必须定期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状态检修以及维修保养。而如果机械设备投入使用的过程当中,未及时对其进行检测,就可能会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风险,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但影响整个施工进度,更甚者还可能会影响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在社会中的社会效益,使设备使用效率与施工寿命都大打折扣。

2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2.1 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能够促使建筑机械设备在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通过制度约束相关人员,还能保证其制度的可操作性和严肃性。以公正公平、定机定人作为主要原则,并交由技术较好、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管理[2]。此外,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人员必须不定时对设备进行仔细检验,查明其使用效率,并详细记录检查的结果,防止建筑机械设备出现损坏情况,确保能够按时完成工期。

2.2 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安全方面的意识

施工现场内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操作不规范而致,例如管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规范进行施工,而其后果就是导致整个工期延误,给施工企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施工企业的整体影响也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安全意识,规范操作人员实际操作程序,同时给予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日常保养,并根据机械设备使用情况更换其机油以及液压油,确保其应用状态良好。而当现场作业正式完成之后,还应将机械设备安放至平坦地面,严格控制停放地的防火、防风等条件。此外,结合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对其配件进行常规检查与维修,确保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始终维持着正常的运行状态。

2.3 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调配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必须在符合施工组织设计中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结合现场施工需求进行合理配置,以此方式促进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能与施工作业实现完美结合,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之上缩短施工总工期,加快施工作业的进度。但是,由于不同类型的建筑机械设备在自身性能与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一旦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3]。因此,建筑机械设备使用时,必须严格遵照操作规范流程,将建筑机械设备可能会受到的磨损控制到最低限度,从而使其使用寿命得以有效延长。此外,建筑机械设备调配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必须结合工程实际需求,对施工现场所有信息进行实时掌握与综合整理,给予建筑机械设备实际施工作业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将施工现场可能出现的冲突以及矛盾的发生率降到最低[4]。

3 结语

受各种建筑机械设备质量、环境安全以及人为因素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在制度方面、综合素质方面与具体使用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着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正常开展,甚至给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企业以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提高自身安全方面的意识,并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从而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整体质量,促使施工企业朝着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前行。

参考文献

[1] 文景伟.大型建筑机械设备在高层建筑构建过程中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7):153-157.

[2] 牛晓刚,李志勇.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装工程实施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4):149-153.

第2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1.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存在不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陈旧、老化,存在着安全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1.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中、小型建筑企业中普遍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业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主要原因。

1.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1.4租赁的设备在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种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2.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来提高工作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

2.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地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地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2.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2.4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第3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更为普遍地存在。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忽视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2.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体制的改革,形成了新的产业格局,老的管理体系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工人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日常的维护当然该施工单位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二、加强建筑施工机械施工的管理工作

1.健全设备管理机构和制度

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行之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基层工作岗位。把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等各个环节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到人,这样才有利于设备操作人员的正确操作和安全使用,减少设备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3.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对设备租赁企业的监督审核。

1.提升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水平刻不容缓

目前设备租赁企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切实提高设备租赁企业的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当前具有一专业管理水平的机械租赁公司较少,社会上的大多数是一些个体租赁公司,这些租赁公司有的虽具有一定资质,有的根本无资质,而是靠挂在某一具有资质的单位下经营,这些企业由于管理水平差,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导致违章作业现象及恶性事故频繁发生。然而,要避免机械恶性事故的发生,建议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规范设备租赁企业资质的准入门槛。对从事设备租赁企业的人员专业配置都应有量化指标;比如从事一级安装资质企业应具有各类专业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专业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安全技术员、专业安装人员、专业维修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等,使其人员配备真正满足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要求。 

 2.应进一步完善设备安装检测监督审核机制 

目前南京各建筑施工企业在用的塔吊都是委托所在地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安装检测,但这种检测都是事后检测,我认为此种方式存在安全隐患,安全检测单位应对塔吊的过程实施事前审核控制,即施工单位与设备设备租赁单位签订合同后,塔吊租赁单位就应将所出租塔吊在所在地的等级证书、设备租赁合同、设备租赁单位资质证书、安装单位资质证书包括:特种作业人员安装作业证和特种设备操作证的原始证件,及塔吊安装施工方案、地耐力报告和基础制作方案报检测单位进行审核,检测单位便事后控制为事前控制,这样能有效地避免安装单位无证施工或挂靠施工现象,设备未实施登记就进入现场及人员无证操作施工现象的发生,以确保在安装作业中做到资质、方案、登记、人员审核在先,安全、技术施工交底在前,安装施工、过程监督在后的原则。有效地避免大型垂直运输设备安装事故的发生。 

三、切实加强对施工机械的过程管理 

1.要保证现场机械设备保持完好的工作状态

项目部必须认真做好对施工机械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工作,要切实做好对机械操作人员进场后的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安全职责,切实做到持证上岗、按章操作,严格杜绝“四违”现象的发生。

2.防范事故,必须做好预防性检查和维修工作 

项目管理部要监督设备租赁单位人员做好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重点包括安全限位装置检查、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对于存在问题隐患的机械,应及时通知设备租赁单位立即组织检修。

3.保持设备完好,必须认真做好对设备的点检和月检工作 

项目部设备管理员应认真检查督促机械操作人员做好对设备的点检工作,对大型垂直运输设备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以及装载机必须进行每班点检。设备管理员每月要与设备租赁单位人员共同配合认真做好对现场设备的月度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项目部都必须按照“三定”原则(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四、结束语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工艺和技术进步的载体,机械装备水平是企业实力的重要标志。机械设备的管理也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应做到“合理使用、保养到位、维修可靠、核算真实、记录完整”。使各类设备达到最佳的技术状态,提高利用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杜芬.浅谈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甘肃科技纵横,2005,03.  

[2]李.简论加强施工机械维修管理的作用.边疆 经济 与文化,2004,04.  

第4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械;施工管理;问题;对策

一、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的工作中存在问题

1、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需提升同步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机械设备管理的核心工作有: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等等,在这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会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需要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系统化研究。

2、建筑施工现场主要管理者普遍重使用,轻管理问题普遍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养护质量,对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升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因为责任意识薄弱、机械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存在着建筑工程项目主要的管理者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

3、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落后

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中,落后的保养与维修技术,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管理要求所不相符,限制了现代化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项目生产中的应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在,作为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这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中,良好的机械设备保养与维修技术,是延长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基础工作。

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

必须不断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种制度,这样才能使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管理制度的设立,不仅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严谨性及可行性。设立制度时要本着公平公开、定机定人的原则,并指派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其工作效率,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避免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等现象,使建筑工程能够准时完工。

2、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意识

施工现场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部分是因为操作不标准产生的,比如管理者未完全依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开展工作,这可能会使整个工程进度都受到影响,并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所以,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者本身必须有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作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养护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机油或者使用液压油,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后,要将建筑机械设备搬运至平坦的空地,并做好防火、防风、防潮等工作。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状态,认真检查其各项配件,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维修,使设备能够一直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3、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

进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并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和施工工作更加协调,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的施工耗时缩减到最短,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可是,各个类型的建筑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及结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万一某个工作步骤出现失误则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使用建筑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操作规定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尽可能的避免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磨损,还能使其使用寿命有所增加。另外,进行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及施工者一定要以实际的工程状况为依据,对工程现场的各种信息都有严格整体的了解并深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实际工作情况记录的准确性,并防止施工现场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等。

4、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5、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需要做好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按照一定的修理周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定修理计划,通过系统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机械设备无故障的间隔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因为使用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故障的控制力度,改变传统的故障处理方法,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6、构建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时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按照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的,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提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制度的落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续的健全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还要树立很高的安全意识,科学合理的配置施工现场的所有建筑机械设备,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国.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32:88-90.

[2]闫红杏.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62.

第5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一、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建筑市场还不甚规范,管理制度还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尤其在非公有制的中、小型企业中更为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建筑施工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3.建筑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建筑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临时工、农民工。这部分人流动性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4.租赁的设备使用期间,租赁双方在设备管理上还有脱节的地方

据调查,目前建筑企业的施工设备主要来自三个渠道:1)施工企业自有设备,2)施工人员自带设备,3)从租赁公司租赁来的设备。租赁物体的管理,我国的《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清楚地界定了租赁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对于像电梯、起重机械、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5条规定: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目前租赁市场中,各承租企业比较注意对大型设备的管理,租赁合同也将双方的责任义务划分得比较清楚,但对一些小型设备、专用设备,就不那么重视了,由于这些设备小,使用频率高、周期又短,设备的所有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企业,所以施工单位的有关人员在设备使用中主动维护保养设备的动力明显不足,设备只要能将就着用就可以了。而租赁公司则认为:设备是你施工企业用,日常的维护当然该你负责。设备的管理在此出现了无人管的真空地带。

二、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1.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各个施工项目的工程进度与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2.正确使用,及时保养,“用养修”相结合

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与指挥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该设备。

同时,应在保证机械操作人员与施工现场指挥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预防机械事故的发生,管理部门在“管好、用好、养好、修好”的同时,推行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

3.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4.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6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机械钻孔灌注桩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Abstract: how to prevent and control on the drilling process and underwater concrete pouring process has see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topic,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oot according to oneself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in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and analyzes the boring construction process easily appeared construction quality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measures.

Keywords: mechanical cast-in-place pile quality proble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机械钻孔灌注桩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较强、施工简单、容易操作,而且设备投入一般不是很大。所以,在各类房屋及民用建筑施工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大部分是在水下进行的,其施工过程无法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开挖验收。施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因此,如何防治在钻孔过程中及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课题,现就本人多年在施工现场的施工经验,谈谈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钻孔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

1、筒冒水。护筒外壁冒水,严重的会引起地基下沉,护筒 倾 斜和移位,造成钻孔偏斜,甚至无法施工。

造成原因分析:埋设护筒的周围土不密实,或护筒水位差太大,或钻头起落时碰撞。

防治措施:在埋筒时,坑地与四周应选用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层夯实。在护筒的适当高度开孔,使护筒内保持1.0-1.5m的水头高度。钻头起落时,应防止碰撞护筒。发现护筒冒水时,应立即停止钻孔,用粘土在四周填实加固,若护筒严重下沉或移位时,则应重新安装护筒。

2、孔壁坍陷。钻进过程中,如发现排出的泥浆中不断出现气泡,或泥浆突然漏失,则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

造成原因分析:孔壁坍陷的主要原因是土质松散,泥浆护壁不好,护筒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以及护筒内水位不高。钻进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和灌注时间过长也会引起孔壁坍陷。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埋深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护筒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

3、缩颈。缩颈即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造成原因:塑性土膨胀。

防治措施:采用优质泥浆,降低失水量。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一段时间内,孔壁形成泥皮,则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或在导正器外侧焊接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时起到扫孔作用。如出现缩颈,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4、钻孔偏斜。成孔后桩孔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

造成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作业时钻机安装不稳或钻杆弯曲所致;地面软弱或软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或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等情形。

防治措施:先将场地夯实平整,轨道枕木宜均匀着地;安装钻机时要求转盘中心与钻架上起吊滑轮在同一轴线,钻杆位置偏差不大于20cm。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采用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进入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打慢档。另外安装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钻孔偏斜时,可提起钻头,上下反复扫钻几次,以便削去硬土,如纠正无效,应于孔中局部回填粘土至偏孔处0.5m以上,重新钻进。

5、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后,待灌时间过长,致使泥浆沉积。

防治措施: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可采用钢筋笼冷压接头工艺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从而减少沉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溅除孔底沉渣,达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二、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卡管。水中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无法继续进行的现象。

造成原因:初灌时,隔水栓堵管;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差造成离析;混凝土中粗骨料粒径过大;各种机械故障引起混凝土浇筑不连续,在导管中停留时间过长而卡管;导管进水造成混凝土离析等。

防治措施:使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在混凝土灌注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搅拌时间和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室确定,坍落度宜为18-22c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导管直径和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且应小于40mm。为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应确保导管连接部位的密封性,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以避免导管进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应缓缓倒入漏斗的导管,避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塞。在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机械设备,确保机械运转正常,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

2、钢筋笼上浮。钢筋笼的位置高于设计位置的现象。

造成原因:钢筋笼放置初始位置过高,混凝土流动性过小,导管在混凝土中埋置深度过大钢筋笼被混凝土拖顶上升;当混凝土灌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时,由于浇筑的混凝土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的上浮;由于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且导管埋深较大时,其上层混凝土因浇注时间较长,已接近初凝,表面形成硬壳,混凝土与钢筋笼有一定的握裹力,如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混凝土在导管流出后将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带动钢筋笼上升。

防治措施:钢筋笼初始位置应定位准确,并与孔口固定牢固。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缩短灌注时间,或掺外加剂,防止混凝土顶层进入钢筋笼时流动性变小,混凝土接近笼时,控制导管埋深在1.5-2.0m。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的标高及导管埋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宜保持在2-4m,不宜大于5m和小于1m,严禁把导管提出混凝土面。当发生钢筋笼上浮时,应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混凝土面的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失。

3、断桩。混凝土凝固后不连续,中间被冲洗液等疏松体及泥土填充形成间断桩。

造成原因:由于导管底端距孔底过远,混凝土被冲洗液稀释,使水灰比增大,造成混凝土不凝固,形成混凝土桩体与基岩之间被不凝固的混凝土填充;受地下水活动的影响或导管密封不良,冲洗液浸入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形成桩身中段出现混凝土不凝体;由于在浇注混凝土时,导管提升和起拔过多,露出混凝土面,或因停电、待料等原因造成夹渣,出现桩身中岩渣沉积成层,将混凝土桩上下分开的现象;浇注混凝土时,没有从导管内灌入,而采用从孔口直接倒入的办法灌注混凝土,产生混凝土离析造成凝固后不密实坚硬,个别孔段出现疏松、空洞的现象。

第7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特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36-01

一、当下建设工程特种设备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不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很多的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的范围很大,以及较为频繁流动的施工人员和设备,在加上很多的施工企业中都存在着管理不够的现象,导致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中一些疲于管理,一些则对安全管理不太重视,这也就造成施工现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现出现严重的缺陷,从而造成安全生产管理非常的混乱,在施工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性,很多的施工操作人员的文化都普遍较低,他们对施工现场中的特种机械设备的组织协调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在学习和识别技术规范上以及对特种机械设备的安全生产事故上的认识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或者误区,很多的操控人员只知道注重事后管理,只会分析和总结安全事故发生的自身原因,对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管理存在着严重的忽视,从而在安全事故的解决上都是治标不治本,让特种设备作业上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严重脱节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很多的建筑工程企业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其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都开始制定和实施其一人一机的管理制度,但是却对特种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上出现了严重的忽视,没有很好的定人定机维护保养制度,导致很多的操作人员对设备只是包用不包修,在特种设备的保养上都非常的粗糙,很多都是敷衍了事,而这就造成设备出现故障的频率越发的高,不仅使得设备日常养护、运作以及维修费用增加了很多,也严重缩短了特种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合理的区分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对其备案市场准入制进行运用,使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得到提升和保障。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种设备使用上,所使用的各种各种设备在合法生产厂和产品合格证书上都必须都具有,二者缺少任何一个都要禁止使用,同时也要有设备的详细资料,通过特种特种设备的生产厂商的提供对其进行备案,在对特种设备的审批上得到相关安全管理部门批准后,通过对一机一牌制度的严格遵循,并将其及时的输入到微机管理种设备系统后,才能将准许使用的资格证书发给建筑工程。也就是想在建筑工程中使用特种机械设备,这些特种设备必须都在当地相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和备案,方可投入使用。在工程现场中要从状况好、保养后、运行好、安全好以及使用好这五个方面对实际的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和防范措施的有效工作。即在动态监督管理和检查控制上对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采取五好的标准。

(二)加强特种设备操控人员的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应该采取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度,对施工现场所有的特征机械设备的操控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并在施工微机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的纳入,这些操控人员也包括安拆、司机和现场指挥人员等。要严格要求每一个操控人员都必须持有《建筑施工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此外还应该对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特种设备操控上进行严格的限制,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所颁发的微机管理卡才能进入到设备放置现场,从而使得无证人员上岗和无证操作的现象得以有效的排除。此外还应该定期的教育和培训操控人员的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操作,通过对操控人员的继续教育、操控人员技能上的审核等手段,让操控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加强,也让其对特种设备的操作流程更加的掌握和熟悉。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操控人员如果发现了设备出现安全隐患或者设备存在其他不安全因素,应该对作业进行立即停止,并及时的将相关问题向上级反映。特种设备如出现故障或存在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及时的检查,在确保一切问题消除后才能再次投入到施工中去。

(三)做好特种设备的维护好和保养工作

不管是什么设备,都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养,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最大发挥。建筑施工现场的特种机械设备也同样如此。因此,在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上应该得到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对特种设备创造经济效益重视的同时,也应该在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上投入相应的资金,这样不但可以让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也让操控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的提升特种设备的寿命,从而加大经济效益。

三、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现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着一定的复杂性,虽然很多的特种设备不管是在性能上还是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在安全管理上这些特种设备却有大尽相同。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和检查力度上,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的工程中加大力度,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勘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规范和完善,从而使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得到保障,进而推动建筑工程中施工建设的高效优质。

参考文献:

第8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建筑机械;租凭;特点;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TU85文献标识码: A

概述建筑机械租赁行业的形成

租赁业在西方倍受瞩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租赁业占80%左右,日本是亚洲租赁业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建筑租赁业占平均比例呈逐年增长趋势。由此看建设租赁行业在全球的发展趋势是惊人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租赁业才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依赖租赁公司提供现场施工设备,施工设备租赁占到设备需求80%,一般而言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决定用租赁设备取代购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未来业务增长的不确定性,购买设备以后可能会闲置,不能很好的利用资金。

即使在工地不使用的施工设备,财务部门也要将建筑工地所有自有设备计入相关的成本,如设备折旧等,使成本加大,带来经济压力,降低企业竞争力。

由于采用了现代技术,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其成本大幅度提高,给购买及管理设备增加了难度。

施工设备的维护、使用、保管是一项不小的开支,这些由租赁公司承担,便于管理。

不须投入资金培养一批熟练的设备管理、维修、操作的相关专业人员,减少了公司的人员配置。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减少施工企业负担,充分发挥施工设备作为社会资源的作用,施工设备向租赁市场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建筑机械租赁业的特点

租赁业是一项服务性业务,具有灵活性和地域性两种特点。灵活性是租赁业的基本要求,因为他们的客户不断发改变计划,设计等。服务性则是公司必须设法适应的,当现场对其产品与维修服务在需求时,必须及时作出反映,否则其竞争对手将会取而代之。

就产品而言,灵活性也是必需的,每幢建筑形状都不同,施工设备必须能够适应,组合系统、标准化的平台和悬挂系统已提供了灵活性。根据实际需要,设备从一个租赁部门周转到另一个部门,这就要求设备有全面的兼容性,才能适合不同的作业要求。

租赁设备停放场地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可以用快速和经济的方式派出安装人员和运送设备,不因长途旅程和市内交通问题而浪费时间。对同一个建筑工地租赁期长的情况,路途较远,还可接受。但租赁期短且设备用量小时,距离远会使经营盈利困难。

建筑机械租赁业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有施工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参于租赁业务,可是租赁业缺乏组织管理和法规,使施工企业租赁业难于统一和开展业务,而处于低迷的状态。

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拥有从通用到专用和各种施工机械,施工机械设备从属于施工企业,基本上只为本企业服务,企业闲置设备量大,机械严重老化,成为购置新型高效设备,这样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机械设备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市场经济格局的建立,必须注重机械设备的投资效益,要使施工机械社会化,并鼓励施工企业将现有设备投入到租赁业中来,以此盘活机械设备固定资本,体现投资效益,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建立专业的施工机械设备租赁企业,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的水平,及专业的设备安全检查。施工现场使用设备,一旦发生任何正常损坏和严重事故,租赁公司必须及时处理,承担费用,并承担客户因损失要求赔偿的风险。对于非正常损失和事故,也要根据情况妥善解决。培训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做好租赁以后的服务工作。

租赁公司的成功条件

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在中国发展有15年了,国外租赁使用建筑机械占总的机械数量80%以上,而中国只占了35%。因此施工设备租赁市场的发展需要规划,规范和有效的管理,还需要租赁公司有灵活的经营手段,培育良好的市场区域,提高设备出租率,加大资金对设备的新旧进行更换,对已拥有的标准设备可进行改装和补充,使设备的使用更具有灵活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加机械设备的种类,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加大维修服务排除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

目前拖欠租赁费用,是机械设备租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租赁企业首先要增强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合同意识及合同管理能力。还要有高素质收款人员,必免因客户拖欠租赁费用,而降低设备的台班费用,使设备成本的回收期延长,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租赁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配置素质高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维修人员,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

可靠的设备和低成本的维修费用是为租赁公司带来利润的必备条件。因此在选择产品时,不但要考虑产品的价格,还要考虑以后的纵维修成本,选择能提供很好维修服务的生产厂和供销调商。

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业的展望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施工全面推行项目管理,以及建筑业流动性大的特点,孕育了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租赁业的产生和发展,经过近20年的发展,随着建筑业的飞快进步,施工机械化作业在建筑安装工程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对建筑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机械已发展成为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的产品,这必然使机械租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国家不断制定相应法规、法律来规范行业而租赁行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观念,积极拓展行业空间。围绕市场建设和行业需求,发展先进适用的机械产品,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利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公平竞争,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来开拓市场空间,加快调整管理和组织结构,加快专业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企业快速反应市场的能力。

租赁业的崛起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它将会大有所为地。

参考文献

[1]陈作武.谈建筑机械租凭企业专业化管理[J];建筑机械化,2010

第9篇:建筑机械市场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 机械设备维修 机械设备人才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加强了成本核算,对于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租赁方式给予重视,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国有体制下,建筑机械设备的投资,由于受所谓固定资产旧式概念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的模式为:单位购买—单位所有—单位使用。就如笔者本人单位而言,其大型建筑机械设备购置时间,从最早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建筑企业,把资金主要都投入到主业中,用于持续投资建筑机械设备的资金几近于无,所购设备使用年限基本上都已超过10年,部分已经报废,在用建筑机械设备陈旧。虽然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革新,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克服了许多困难,狠抓了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但是,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在目前情况下,如何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创新使机械设备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笔者仅就这些当前管理工作的现状作出剖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一下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与措施。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技术层面来讲

①机械设备陈旧,技术状况下降。

②操作人员队伍庞杂,素质高低不一。

③修理技术力量薄弱,维修保养困难。

④配件质量好坏不一。

(2)从管理层面来讲

①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②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

③建筑机械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2 产生建筑机械设备问题的多方面因素

(1)国有大中型企业购置建筑机械设备的时间,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在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大都已进入使用寿命晚期,经过10多年的使用,即使维修保养到位,其设备现状已不具备良好状态,为了能投入使用,企业必须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来保证其使用,从经营上来说,已是一种负担。

(2)我国建筑业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建筑机械是特种设备,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特种作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现在一些培训点,为了更快让人员投入使用,操作人员的培训时间、强度、实践都不够,一些人员可能今天还在人力资源市场等待用工,而明天就成为了一名特种作业操作人员。许多操作人员仅仅只会动按钮,而对一些基本的维修保养作业都不懂,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作业过程中对安全事故的预防都有害无益。

(3)在90年代初期,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在此期间,许多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都大量引进了一批大学生,但从此后,却很少招收中等专业人员,这批大学生现在留在建筑企业的,都已成长为管理人员,但对于进行实际操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已出现了人员断层现象,基层大量缺少电工、机修工等维修人员,造成建筑设备维修力量薄弱,设备维修保养困难。

(4)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配件也打断了专营,进入了市场,其利弊众说不一。但有一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在机电配件市场上,许多鱼目混珠的配件摆上柜台,这些产品并不是不能用,只是使用寿命有限,或强度不够,造成维修工作不力。

(5)国营企业的企业等级是以固定资产总额作为划分的标准,造成各企业重占有、轻效益,对建筑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每个单一的企业都在进行,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浪费和资本的低效益,由于多年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现代租赁意识不足,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机械设备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的管理长期处于重用轻管、管理粗放、不重视经营成本的状态,经济效益和机械设备利用率较低,成本核算不清,对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现代租赁观念中,追求资本价值的最大化是其核心内容,这种分岐导致我国租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严重滞后。目前我国租赁业在宏观管理上还没有具体的部门统一地对租赁业实施有效管理,难以在政策上协调统一,无法形成一个规范的、具有规模效益的社会租赁市场,对租赁业在优化组合、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估计不足,对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6)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不规范。我国目前尚无一部系统完备的、旨在保障租赁双方合法权益的《租赁法》,只是在《合同法》、财政部的有关文件及专业银行自行制定的金融租赁暂行办法中对融资租赁有一些简单的规定,致使租赁业近似处于一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环境之中,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明显,严重制约了租赁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租赁业发展的需要。经营性租赁业无法可依,租赁合同没有统一的行为准则,租赁市场就难以规范运作,租赁合同的合法权益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在财政税收政策上,没有根据租赁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符合其经济规律的财政税收政策。由于租赁业的特点是需要大量、稳定的资金来源才能够正常运行,而我国则长期将租赁融资视作贷款,在税收上视同一般商业行为,因此租赁业的经营资金和正常利润无可靠保障。企业看不到利用租赁方式进行交易的独特优势,因而影响了其实行租赁的积极性。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部分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出现了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但租赁市场的建设没有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地位进行筹划,基本上属于盲目的、不规范的运作。主要表现在租赁市场规模小,服务功能单一,用于租赁的机械设备数量少,机型陈旧老化,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资金无可靠来源,更新改造能力不强,租赁市场无法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这种无序的、自发的、粗放的、主要针对企业内部需要的机械设备租赁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生命力非常脆弱的市场,虽对降低工程成本起到一定作用,但无法实现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化规模运作和增强投标、承揽工程任务的竞争能力的目的。另外,由于一些私人公司涉足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其购买的设备均是新设备,并进而和生产厂家联合起来,实施以租代买,在租赁费用上,用较低价位对原有市场进行争夺,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形成了较大冲击。

(7)设备租赁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租赁业在我国发展虽然已有20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一个新兴的行业,由于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租赁市场与全国其它行业一样,专业人才十分短缺。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员管理水平、文化素质、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加之从事租赁业务的人大多数未从事过租赁专业工作,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不能满足租赁业发展的需要,急待调整人员结构,提高和充实专业人员的素质。 3 解决建筑机械设备问题可采取的对策

(1)加强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选配和培养,通过送出去培训、在职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和以法管理的能力,善于在复杂条件下实施有效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其次要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训练,要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定时辅导与集中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地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积极开展评先创优、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多手段培养职工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于未按规定使用、维护设备的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同时对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真正把机械设备管好、用好、修好,确保生产的安全、高效、低耗。最后是要抓好维修队伍的建设,通过单位自培、引进中等专业人才等办法,提高国营建筑企业的维修技术力量,通过较好的维护保养作业,努力提高陈旧设备的活力。

(2)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想办法改善管理条件。近年来,客观上由于大部分单位管理条件差,经济紧张,不可能一下子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改善设施,这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因陋就简,立足现有条件,挖掘潜力,千方百计搞好保障。在此情况下,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当前的困难,要精打细算,堵塞各种漏洞,做到计划开支,制度监控,让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找信誉好的经销商购买配件,形成长期伙伴关系,这样质量价格可以得到有效保证。搞好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库存,能用就用,该处理的就处理,变死物为活物,以弥补维修经费不足。

(3)广泛宣传机械设备租赁的重要作用,提高企业领导者对租赁的认识。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到实行机械设备租赁是搞好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既是一种商品交易方式,也是一种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式;认识到机械设备租赁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企业的综合效益,充分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的领导者应从集团化运作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把握机械设备租赁对建筑施工的深层意义,树立“机械设备使用比占有更重要”的现代租赁经营观念。要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对机械设备租赁给予高度重视,下大力解决租赁市场运行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租赁市场的建设和规范运作。

(4)规范租赁市场,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根据目前大中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存量资产多、产权界限不清的实际情况,企业应建立内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采取资产置换、收购、以机械设备折价入股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资产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既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市场的需求,真正成为要素市场的骨干,又要面向社会市场创收,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各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租赁分公司之间应建立租赁信息网,在保证本企业施工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为增加经济效益,可进行相互调剂、拾遗补缺,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租赁市场的规范运行必须排除来自由于传统管理模式形成的陈旧观念以及各方面的阻力,对机械设备租赁渠道、价格、台班定额、交易规则、资金来源及信用等方面经过一个调整和理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