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中国梦诗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你把越来越短的时间 给我
你把越来越多的相思 给我
同时
你给了我越来越多的过错
我总是闭着眼睛
听,“往日如梦”
我总是对着天空
诵一首两个人的诗歌
我和你之间
隔着一把古琴或古情
你把越来越多的你 给我
《那个人走了》
――悼念韩作荣老师
那个人走了
带着桃花的颜色
那个人走了
湿润的花瓣
打着语言的漩涡
寂静铺满
忧伤慢慢滑入水里
一直蝴蝶
飞越纸张的爱情
那个人的思想漫过根茎
像海豚柔柔的划过
又好像是红蜻蜓冷落了
蓝蜻蜓
那个人走了
影子涂满了春色
那个人轻轻地走了
带上简约的笑容
和风干的诗歌
《和你在一起》(组诗)
1
与你同行
用,彼此温柔的目光
对视
万水千山 一同造园
用花树 用草
用一首诗
营造离开的意境
2
让漂泊的小船,静止
用一潭清澈的水
在心脏中浅释
相约黄昏 摹写炊烟
用平仄的情感,浇灌
让爱,温暖如熙
3
执手相行
踏着昨日的梦境
哒哒归来
坐享夜的恬逸 那份家的暖灯
任风的影子 花的影子
你我的影子
在文字的楫桨中
荡漾进纯真的诗行
4
在这里
偕你。 坐看云起
采撷一缕风
在时光的甬道
与你聆听。散落在
江湖的气息
《梦》
很期待与你入梦
就像蝴蝶
走到了玫瑰的梦中
我不渴望
有一双白色的翅膀
可我仍将把你
从我的梦中带走
被风吹散的笑声
不会让它轻易滑落
你那梦里的红
掩不住蜜蜂的清泪涟涟
来吧 我用我舞动的心
涂去你的悲伤
带走你的温柔
带着你梦幻般的纯情
一起走到
关键词:辛笛 《手掌集》 意象 中国古典 西方现代
在中国新诗人中,辛笛受中外诗歌传统影响可算是最为驳杂的了。就中国古代诗人来说,他既酷爱李商隐、姜白石、周邦彦、龚定庵等人委婉蕴籍之作,但从不排斥质朴敦厚以及豪放飘逸的作品,对杜甫、陆游、李白、白居易、苏轼也很欣赏。西方诗人中,他喜欢古希腊女诗人萨福及莎士比亚、华滋华斯、柯勒律治、雪莱、济慈、哈代等人的抒情诗,也偏爱勃郎宁精悍的讽刺叙事诗,更倾心于叶芝、艾略特、奥登以及霍普金斯、蒿斯曼、里尔克、聂鲁达等人的诗歌,甚至后期印象派画家马奈、塞尚、高更等人的绘画和德彪西的音乐也使他受到启发,可谓中外古今诸多流派风格无不涉及。辛笛试图将这些不同风格的诗歌传统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去。
要想消化这样庞杂纷纭的诗歌艺术,将其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可谓困难重重,但辛笛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最终完成了痛苦的蜕变,《手掌集》顺势而出。就研究中国新诗人如何消化吸收中外诗歌传统之精髓来说,《手掌集》无疑是一个很理想的文本,它已经超越了狭隘的辛笛个人诗歌研究,具有更广泛的诗学价值。
虽然影响辛笛诗歌兴趣的中外诗人比较庞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主观情思客观化,用辛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诗歌既是属于形象思维的产物,首先就必须从意境(现代化说法就是指印象、意象等)出发。”其实就是寄情思于意象事物之中。对其诗歌中繁多的意象进行解读分析,可以理清辛笛早期诗歌如何融汇中外文学传统,形成自己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很早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论述体系,古典诗词中的很多传统意象也被反复使用,已经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沉淀下来。在辛笛早期诗歌中的意象绝大部分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意象,如:月、星、梦、笛、笳、弦、草露、烟水等等。在此,我们选取他使用最为频繁的两个意象:月亮和梦,来加以详细解读评析。
我国古代文人对月早就情有独钟,不用说寻常诗句,单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诗名句中就有很多以月抒情的,如:“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而李白尤为喜欢以月入诗,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等等,不胜枚举。
古人对月亮的偏爱是和其容易引发思恋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辛笛保留了这一古典意象所含的传统情思,“我全不能为这异域的魅力移心/而忘怀于故国的关山月”(《巴黎旅意》)除抒发了对故乡深深的怀念外,还表达了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另外,月亮在古诗中还被用来点缀意境,象陶潜的“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诗句,清幽之情随月溢出。辛笛也沿用了这一手法,如:“明月照在当头/青色的蛇/弄着银色的明珠”(《航》),明月朗照下,我们仿佛置身于漂浮不定银亮闪烁的水面上;“海今夜是这等静呢/此时才见月的光景/一弯弯的”(《款步口占》),海面平滑如镜,弯月轻浮,恋人们款步而行,这是何等温馨的场景。
和古代诗人对月亮的直白抒写和寄情单一不同,辛笛更加丰富了对月亮的修饰描绘;同时也使得月亮所蕴含的情思更加复杂,具有了现代意识。如:“更有橙黄的月,/如吹寒的明角。”(《呼唤》)“你说月亮是黄的/我的帽子是红的”(《零羽二•题梵高的画》),在辛笛的眼中,月亮已不再那样白玉般皎洁,这种带有异样色彩的月亮,引发人们新奇而丰富的联想。读者不再心下澄然一片,而是隐约感到些须生活得忧虑和苦恼。更甚者在“看高风下,/晕了酒的月亮安心。”(《二月》)中,虽然写得仍是高悬于空万古不变的明月,却已经具有了人的形态和意识,很明显已经打上了浓浓的现代印痕。
梦以其飘渺朦胧、模糊不定的神秘同样亦深得古典诗人喜爱,尤其是在抒情诗歌中更被广泛使用,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抒思恋之情,“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绘绝妙之境。在古代诗人中最喜画梦的当数李商隐,如:“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洗”、“远路应悲春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等琅琅上口,更不用说那句脍炙人口的“春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了。李商隐是辛笛所最喜爱的古代诗人之一,辛受其影响自不待言。如:在“不想迎风会听到你重又当前/唤醒我往梦重重里的梦”(《杜鹃花和鸟》)中,辛笛就袭用了“梦”蕴含的传统思恋之苦的旧意。
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扩展了梦的多重意义。“而留下一团绿的梦/怅惜的梦”(《弦梦》)绘梦以色彩,抒惆怅之情。“十五年前的溪梦/向我走来了”(《印象》)描梦以地点,写出了儿时的天真无邪。“纵掩起一室/红炉的温梦”(《呼唤》)给梦以冷暖,意在渲染彼时彼地的慵散气氛。而“夜夜做不完的梦/只落得永远画不就的圆圈”(《生涯》)将梦和人生联系起来,则又上升到形而上的哲思高度了。古人笔下的梦在这里变得丰富多彩,带有了很强的人的意识心理,使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好奇而神往。
很明显,古典的意象体系已经经过了辛笛的再加工和现代转换,被辛笛赋予了浓厚的现代意识。
辛笛早期诗歌中除了大量的古典意象,还用很多西方色彩浓厚的现代事物充当情感的载体,如“罗马字的指针”、“螺旋”、“马达”、“黑色咖啡”、“欧罗巴文明”、“玛德里的蓝天”等,充满了异域情调。西方现代意象主要出现在辛笛去法国留学后的诗歌创作中,相比中国古典意象数量虽少,但却预示着一个重要诗歌观念的转变。这种正视现实力求介入和展现现代思想意识的尝试对惯于以古典意象表抒情感的辛笛来讲显然有些困难,以至于部分诗歌体味起来让人觉得生涩难咽,有生硬挪用之嫌。如在《再见,蓝马店》一诗中诗歌前半部分运用了“板桥”、“霜”、“白露”、“鸡啼”等大量传统意象,但随后却又是“战斗翅”、“铁工匠”、“吉诃德”、“风车”等鲜明的西方意象,古典意象的清新明丽和西方意象的沉厚悲郁杂糅在一首诗中,使全诗整体风格有些杂乱,这也或多或少出现在他初赴异国岁月中其他的思乡之作里。
和西方意象派及象征主义诗歌不同的是,辛笛笔下的意象大多数是勾勒意境,渲染气氛的,以利于情思的表达抒发。当然,受古代象征手法和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辛笛早期诗作中也有运用客观事物物化自己感情思想的尝试。如在《秋思》中用“远来歌的哨音”诉说思念,用“瑟瑟的芦花白了头”表达时光流逝的怅惜,用“零落自知的猩红满树”抒发寂寞之情,在《呼唤》和《冬夜》中用“黑猫的呼唤”试图打破生活的沉闷乏味,在《零羽三老弦工》中,用“死水塘中/绿油上的一根羽毛”的象征对老乐工飘浮不定的悲苦命运深表同情,在《航》中以“航行”象征人生的旅程,而“圆圈”则象征了人生行程的轨迹。虽然是初步运用,但辛笛已经对象征手法掌握地颇为老到,象征物和情感妥帖相和,从而使诗歌形象可感,不流于说教。
早期辛笛游离于古典传统的明丽格致和西方现代的奇崛神秘之间,他以民族传统作底,在风格各异的诗歌艺苑中左冲右突,作着艺术蜕变的痛苦尝试,这里既有和自己艺术趣味融会贯通的奇妙化用,也有简单的模仿,有硬化之嫌。辛笛在艰辛的探索后深深地体会到:“如果对中国古典诗词没有打下一定的基础,那就很难捕捉西方现代派诗歌所表现的瞬间的印象、含蓄的意境情绪以及微妙的信息了,同时,如果在用字遣词上,不能将外国诗歌之长和我国固有的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陶冶熔炼于一炉,那也必然会写出洋腔欧化甚至晦涩欠通的诗行。”无论成功与否,辛笛的《手掌集》都对我们研究中国新诗人如何消化吸收中外诗歌传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辛笛诗稿〉自序》,原载《辛笛诗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陶春的几首诗具有时间的纵深感,同时也注重语言的节奏;罗逢春和七夜都是80年代中期出生,是值得关注的年轻诗人;李曙白作为老诗人,却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更新的意识;李之平展现了女性诗人赋予情感力量的一面;苏波的诗中有种杂糅相合的东西。(江离)
百万年前的雪
至今,仍在下
密密麻麻
精确降落
在百万年后
眼前所见
同一聱地标
急促的呼吸间
每迈出一步
腿膝
与脏器
令人吃惊
在一点点变蓝
月光三叠
――致丹巴或X・Z
1
并肩,裸泳在皎洁――
徐徐倾泻
水银无痕
的细密清辉之中
仿佛血脉深处
汹涌黛蓝的远山
托举起你
比一片
最小吻下的羽绒
还要轻柔吹拂的脸庞。
2
那照耀过恒河
照耀过耶路撒冷
照耀过
圣十字架上空
受难的基督
照耀过佛塔、长城
照耀过盲诗人荷马
漆黑眼窝
创造英雄时代的月光
今夜,也照耀着你
――陶罐般
微微隆起的腹部
回响永恒生命之水的潮汐……
3
冷杉林以远
一条清澈
的小溪,穿过山涧
不知疲倦
闪射鱼鳞的银辉
伴随一阵粗粝
咕咕的紫铜色叫声
藏马鸡
在岩洞下方
扬起自身
鲜红的面颊
谜一般,簌簌飘落
静谧的夜空中
苹果花或桦木叶
给我们此刻――
细如松针的拥抱
蒙上了一层
未来时间才有的轻纱。
只 语
灰蒙蒙
水泥记忆的楼顶
被风或鸟
从远方衔来
细若尘埃的种籽
通常在一场暴雨之后
迅速生根
发芽并开花
轻柔的风
摇晃着紫色
或绛红的头颅
每一朵,那样小
那样,微不足道
每一朵,却开得
那样专注、仔细
我俯身屏住呼吸
长久凝视
我怕我突然
夺眶而出
的泪水
玷污了她们
梦一般曾经完整的生命?
门
危险的事
莫过于
刀口吮蜜
同样
迷醉于
火中取栗的手
奋力
划过黑夜
亮极
的烟花――
喷射
一根根细小
蜷曲五彩的银柱
转瞬
冷凝于瞳孔
撕裂
视觉航向
的歧路深处
你归来之时
正遇我
隐入语言的绝壁
竹枝词
――给y・r
穿过镜中
秋天的山岭
穿过
自由敞亮
记忆之门
刻绘彩云的木纹
纤毫毕现
众花纯净
的
在皱褶大地
向阳之坡
倾吐熊熊火焰
犹如,此刻
――你
抖落丝绸般
华美
物语的曲线
瞬间,映红了
我:一具
亚洲人体
轮廓内
潜藏灰蓝色
雪豹的眼睛
纵使心灵的歌声清脆、激越
纵使心灵的歌声
清脆、激越
箭矢般驰入湖底
那又怎样
最好毁灭我这个凡人身躯的世界
构成于火或者是冰
抑或某种
令人感倒吃惊或担忧的物质
在微观形式的存在深处
散发出强烈放射
麻醉了我的头
我的心、我的四肢
我的血液
我的神经
我的脊柱上跃动不息的远古的
闪耀在假象繁衍
阡陌纵横的镜中
我必须保持清醒
自我超越的清醒
必须将手中紧握的岩石
如同紧握一口深井
直至辽阔无垠的重力
四面聚拢
从沸腾的掌心
一、让学生读起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唐朝韩愈曾说:“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可见他也是把诵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之一。在诵读中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单独朗读、齐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读诗时,要求学生首先注意停顿,掌握好节奏,以读出诗歌的韵味。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由“顿”来体现的:四言诗每句两顿,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五言每句三顿,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言每句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其次在读诗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景,在心中体会诗中抒发的情。除了上述的诵读方法,还可以配乐朗读。汉字本身就平仄错落、富有音韵,若配乐朗读,就锦上添花了。背景音乐可依据诗歌的感情特点而定。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配以古曲《阳春白雪》,乐曲时而低吟、时而激越,在抒情上和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器鲜明的画像。这种旋律是认识理智的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角度。”可见这样处理有助于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让学生唱起来
把音乐引进教室,除了作为背景音乐配以朗读,还可以直接来唱。因为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和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关系,音乐美应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利用歌曲和诗歌都可和乐而唱的特点,让学生诗、歌共赏,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和黄安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的“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在唱中背诗,在唱中体会诗和歌的异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有古今不同的演唱版本,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习时,可先让同学听完不同的两种版本,然后让他们就自己喜欢哪一种诠释的方式进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地把握原词的内涵和艺术风格。
三、让学生“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立象尽意”,“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感情,意思是诗人将感情注入客观景、物,而不直接地表述。所以就有了“诗是无形画,画时无声诗”的说法。诗人在创造绘画美时,往往通过色彩来描绘大千世界的音容笑貌,使诗的形象具有绘画的可观性和直观感。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像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像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通过色彩丰富审美形象,强化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采取将诗歌中用语言文字表现的色彩转变为真实可感的颜色的方法,让学生先大胆地用色彩画出他心中的景物特征,然后比较诗中的色和画中的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色彩本身,也包括这种色彩在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时的作用)。比较中学生在把握诗歌的物象特征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摹虚和绘画中的写实的异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一、声之茂
朗诵时的声音应该是层次丰富的,力求把诗歌的意蕴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同学们注意朗读时声音的一些变化。
首先,要注意声音的停顿和延续,要学会给诗歌标上相应的记号。比如《再别康桥》中的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需要停顿和延长的地方往往是作者情感起伏的地方,在诵读的时候要注意体会。
其次,要注重声调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比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两节中,加着重号的词需要读出重音。“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这一句前后之间要读得稍微快一点,“彩虹”二字则要分开读,让听的人能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进入诗歌的意境。再如《回延安》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起来悠扬高亢。所以同学们朗读时,要循着诗歌的感情,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同时,诗歌中又有大量口语化、方言化的语言,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在朗读时要读出这种让人感觉特别亲切的感受。
再次,要注意语音的变化。不同的诗歌,朗读时所用的语音也是不一样的。《回延安》是热烈高亢的,所以音调就比较高、比较急;《再别康桥》则是低沉的、缓慢的、深情的,所以朗读的音调要用中低音;《歌词三首》中,《我的中国心》和《黄河颂》都是比较高亢激烈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则充满了活力和希望,所以语调应当比较轻快欢乐。
二、情之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想把诗歌读得动人心弦,首先得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其中。
这5首诗歌都可以用一个“情”字来概括:《回延安》中浓郁的亲人之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我的中国心》中澎湃的爱国之情,《在希望的田野上》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赞颂之情,《黄河颂》中强烈的民族感情,可谓丰富多样。这些感情应成为同学们朗读的基调。
杜绿绿:好的。
霍俊明:好羡慕你啊!每天不用上班,最忙的时候也就是你练瑜伽的时候。时间都是自己的。你的日常生活是陪儿子上学、弹钢琴,自己练瑜伽,偶尔徒步进山。说个最老套的话题,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情境下写诗的呢?或者说你是为什么与诗歌发生了关联,而不是其他。
杜绿绿:2004年夏天无意识中认识了一些安徽的诗人们,陈先发、余怒、黄玲君、曹五木等,认识他们后觉得好奇怪啊,如今还有那么多人写诗。我和我的闺蜜时不时会偷偷嘲笑一下诗人。
霍俊明:曹五木是河北人,后来离开了《诗歌月刊》。
杜绿绿:有一天傍晚,我和闺蜜还有另外两个朋友,从郊外回城。在车上又谈到了最近认识的诗人们。我看着天上的月亮,觉得很好笑嘛,就随口说了几个句子,并且问我的朋友们,这叫不叫诗啊!他们起哄,说,叫啊叫啊。我回家把这些句子写了下来,发给当时《诗歌月刊》的编辑牛慧祥看,他说这是诗。然后,就发表在下一期的《诗歌月刊》上了。我就是这样开始写诗的。
霍俊明:你对当下的女性诗歌是否有自己的观感和判断?
杜绿绿:我对当下女性诗歌没什么深刻的观感。读的不多。再说了,诗就是诗,为什么非要分男性女性的来谈。好土气。
霍俊明:好像很多女性诗人都很反感在谈论中强调诗歌与性别的关系。你也不例外。我谈论诗歌从来既是个体的解读又同时是作为一种现象的延伸与分析。如果完全不涉及到性别似乎也不太可能。
杜绿绿:你的文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只是我的看法,不要因为别人的喜好而做变动。那是你的文章,要保持你的风格和个性。
霍俊明:是的,我喜欢听别人对诗歌和生活的看法。但是我唯一不能改变的就是我对批评自身的坚持。不管最终做到什么程度,我愿意把自己的诗歌批评看作是另一种呼吸。这个,任何人都不能改变,上帝诸神也不能。
杜绿绿:是的!
霍俊明:那么说说狮子座女生吧!
杜绿绿:其实我是个很呆板的人,有时看着或许会有些热情奔放。那全是狮子座的不设防造成的。是的,我是个狮子,把大部分心思暴露给别人看,留下来的一小部分是不可告人的自尊与秘密。嗨,你也会忧伤么,看上去不大像。许多人这么对我说。难道我长得如此娃哈哈么,还是太虚伪,把每一分不爽都给藏起来。我需要跟人解释,我此刻真的很难过,而他们多数以为这个是撒娇,是不想好好过日子的浮躁行为。可事实上,我的心真的要碎了。
霍俊明:那么,诗歌与你的日常生活存在着怎样的关联?
杜绿绿:诗歌和我的日常生活应该是有关联的,它从精神层面完善了我自己,对我人格的改善与完善是有帮助的。
霍俊明:诗歌对你的精神和人格起到这么大的帮助呀?诗歌在你这里起到了典型的教育和教化功能啊!
杜绿绿:我是这样觉得的。而且,因为我现在不工作,所以我目前认识的人,大部分都是写诗的,或者相关的文化艺术方面的人。
霍俊明:写了十年,你当下的写作有没有进入瓶颈期,或者说还是处于调整的爆发期?
杜绿绿:从写下第一首诗到现在虽然已经有十年了,但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久。写作实践远远不能算是完整的十年,期间中断了那么多。头一年就是写了一首,停了一个月,和诗人们聚聚,又振奋了,回家接着写。我只是顺其自然,那时,我对诗歌写作没有任何的概念和目的。这样持续了至少一年后,才有了写作的意识。然后2008年元旦到 2011年秋天,这三年基本中断了写作。
三四年才写了五六首诗,完全失去写作感觉和冲动了。更多是因为我当时怀孕生孩子,什么事也做不了。
霍俊明:我在你诗里能够读出你的个人生活,比如写于 2008年的诗《鸟鸣》等能够看到当时你怀孕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杜绿绿:我那时也有焦虑,我停了这么久,可能再也不会写了,当时这么想。然而 2011年的下半年开始,我突然进入了写作爆发期。这在我的第二本诗集《冒险岛》里可以看出来。这本诗集时间跨度大约是六七年,其中一半都是在2011年写的。
霍俊明:2011年是你的诗歌年。女性写作就是有时候不稳定,你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突然无缘无故地开始写,然后莫名其妙地中断,过了些年又再次热烈地与诗神相遇。
杜绿绿:所以我觉得 2011年是我写诗进入一个新的写作阶段的开始。2012年我却又写得极其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2013年到2014年,却又写得挺多的。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写作是对 2011年的延续、完善以及发展。所以,这样说的话我觉得目前谈不上写作的瓶颈期,这不刚开始吗?
霍俊明:中国女性诗人几乎很少有终生写作的,那么你自己有何打算?还是一切顺其自然?万一再也写不出诗了,你的精神支撑是什么?
杜绿绿:我并没有给自己作任何预设,是终生写作,还是写写停停?目前来看,我觉得我还可以继续写下去,并且对诗歌有着浓厚的兴趣,我现在很喜欢写诗,这个很重要。我不想放弃我
喜欢的事情。万一哪天不写诗我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这个问题又是一个预设。作预设不好。我从来没想过我的精神支撑是什么,写诗也不是我的支撑,写诗是我喜欢的事。或者,这样说来,我们的精神支撑应该是善意与爱。而这些,我不能否认诗歌能完善它们。
霍俊明:你有没有注意到多年前的一段时间,你的诗歌中不断出现山林、夜雨和黑夜?甚至它们成了你那一段时间最为突出的诗歌背景呢?我已经统计过了。
杜绿绿:是吗?可能是我住在山边的缘故。我的窗外就是群山,从楼梯口到山边大约就五十米吧。我突然发现每个窗户望出去都能够看到山呢!这可能也是日常的描述吧!
霍俊明:山上有寺庙、道观或者古迹吗?
杜绿绿:好像没有。白云山是广州市内的山,哪有这些……
霍俊明:另外,你有很多特别短的诗,每行短,整体也短,可是短诗的难度好大啊!你怎么看自己的这些特别短小的诗?
杜绿绿:不同时期的不同吧!我喜欢短诗。但我早期的短诗,更多是因为技术的不成熟而感情的充沛造成的吧,写不长。如今的短诗自然是反过来了,情绪的波动越是激烈,技术上处理得当,可以在极其有限的字数里给它更大的空间。相比这种写作技巧的成熟,早期的一些短诗虽然简单,但更显得真挚与意外的格局。
霍俊明:是的。就情感和技巧的关系而言,就诗歌的感染性和可辨识度而言,你的《冒险岛》和 2014年出版的《她没遇见棕色的马》两本诗集,我更喜欢《冒险岛》。其原因可能是《冒险岛》写作时间跨度大,能够容纳和凸显不同写作时期你的特点和变化,能够容纳更多的不同的声部。
杜绿绿:啊,这样啊!可我觉得《她没遇见棕色的马》这本诗集,我应该写作更成熟更完整了!我自己这么看。
霍俊明:可能是吧!但是有一句话,你得到的同时,也必将失去。
杜绿绿:可能吧!
霍俊明:这两天家里养了水仙。每次看到它的茎块以及绿绿的叶子我就会想到大蒜。可能有时候水仙和大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啊!水仙与大蒜的合体应该是诗人形象的结合体,既离不开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又有精神生活的水岸。
杜绿绿:我不喜欢水仙,也不喜欢花花草草,我喜欢高大、挺拔、干净的树木。可是每年台风来的时候,山上的乔木林都弯倒了。
霍俊明:怪不得你的诗歌里有大量的树木场景和意象。
杜绿绿:这些树木与我的生活和写作确实有密切的关系。
霍俊明: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做的梦是无色的、黑白的,还是彩色的?
杜绿绿:我的梦是彩色的,不过并不是特别鲜艳的吧,但是有颜色。我不喜欢做梦,这影响睡眠,而且我在梦里都会有点伤心。
霍俊明:我的梦是彩色的,而且绚烂之极,很多场景都奇异极了,甚至有时候自己在梦中提醒自己不要醒来了,梦太迷人了。这几天微信都在刷姚贝娜和余秀华。姚贝娜太可惜了,才 30多岁就走了。还好,她的歌声还在,她捐献的眼角膜也成功移植了。这算不算有些八卦啊!
杜绿绿:我不认识姚贝娜,也没有听过她唱歌,我实在不知道她。如果不是被刷屏,这个名字我没有一点儿印象。得病的人太多了,我实在不能为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难过。我舅舅贲门癌,我堂叔叔上吊死的,我表姐的儿子小时因为发烧成了傻子,20岁的时候还走丢了,我爷爷是胃癌死的,我的朋友得了乳腺癌。我认识太多不幸的人了。我思维不敏捷,不关心社会,对科学更是一无所知,也不爱瞧这些。娱乐精神也很缺乏,对八卦的爱好浮于表面,我所知道的惊天秘密无非是意想不到的人搞了另一个匪夷所思的人。而这些,我也可以算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中国梦个人心得体会1
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的多彩和美好。正是梦的存在才使我们拥有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为此,我们不辞劳苦,自始至终的向着梦的彼岸前进。
作为当代的一名中学生,我们的青春,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祖国对我们的期待。青春不是抱怨年华流逝而感慨万千,也不是趁着年轻而虚度光阴,我们还有很多事要为之奋斗。为此,我们应该努力的去做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青少年,勤奋努力,奋勇拼搏,去实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美丽可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有人说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比一般的商人还无利不起早。但是,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嫦娥奔月更是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可如今一提起梦,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诞不经,如果说到要为之努力,周边的人除了会给予我们更多的白眼和不屑外,就不会再看第二眼了,至于梦中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地被淹没了。在我们的视野中梦只是孩童的天真和痴人的乱语,我们生活在聪明人的现实世界,我们要发展,我们要理性、我们要挣钱,我们要工作,我们要…… 我们要敢于做梦!敢于实现梦想
中国梦个人心得体会2
每个人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执着一个中国梦,每个中国梦都有让世界心动的时刻,每个梦都依附着一对翅膀,能够让它成功飞翔。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梦想依托在少年身上,祖国的荣誉也寄托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应该胸有大志,应该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每个人都有他的梦想,都有他的希望,都有他未完成,而又希望完成的理想。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应该怀着崇高的理想,挥着翅膀,远洋,执着各自的愿望,去完成祖国母亲所憧憬未来的景象。当世界的人类都沉迷在现如今的生活中时,我们应该放眼未来,将希望,愿望,理想作为我们的长久的目标,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将我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交给我的学生。哺育下一代祖国的少年。我想让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高高兴兴得去上学,都热爱学习。我希望不管是农村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可以不用因为学费而苦恼。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读书。我不会严格要求我的学生,我会让他们爱上学校,我会让他们喜欢老师,厌倦逃课,厌倦网吧,厌倦游戏,厌倦电脑。同在一个蓝天下学习,同在一个蓝天下成长。
现在世界的局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在这样一个时期,中国人有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世界和平,不再是局部战乱,而是人人都拥有一个和平的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是每个儿童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希望战争的硝烟不再排放,希望战火不再燃烧,希望和平鸽永存世上。
中国梦个人心得体会3
《大国工匠》选取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工人诗篇》将糅合“工人”与“诗歌”这两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元素,从诗歌人手,通过一批产业工人诗人和他们的诗,展现工业变迁、时代变迁。
综合频道:缤纷多彩。好作品献礼劳动者
5月1日20:00档,央视综合频遭将播出《中国梦・劳动美》20xx“五一”国际劳动节特别节目。这里,不仅有众多歌唱家奉上精彩演唱,还有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登台表演;不仅有多种文艺形式的赞歌,还有质朴无华的劳模故事。
5月4日20点档,综合频道将播出《梦想点亮未来
20xx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专题节目》。来自全国高校的大学生们将通过歌曲、舞蹈、音诗画等多科方式展现迷人的青春魅力。
专题节目丰富多彩。立体式讴歌劳动者
财经频道精心推出6集专题片《劳动铸就中国梦》,以特有的人文关怀,来诠释“劳动”“中国梦”的宏大主题。职业技能竞技节目《中国大能手》是财经频道在五一期间的又一力作,节目展现黄金首饰加工师、工程机械驾驶师、电焊工人等七大行业技能达人的精彩竞逐。
军事农业频道精心制作了三期系列节目《特别任务》,军队文艺工作者将以普通一兵的身份走进陆、海、空基层部队慰问战友,和战士们零距离互动。
重阳节是思念的季节,重阳节是纪念先人的纪念日。我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怀念着先人。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那么你们知道关于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内容还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九九重阳节现代诗歌,欢迎参阅。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一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有幸登高红山上。
心旷神怡,
天阔地广,
一身清风一身爽。
天上人间,
各在一方,
蓝天白云尽遥望。
款款眷恋,
柔柔寸肠,
亲情依旧日月长!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二
一日夜凉一日深。
悠悠思绪扰离人。
阵阵秋风催叶落;
场场秋霜断花魂!
岁岁重阳今又至,
苒物华休待冬临。
寒蝉自知终归去;
声声哀叫透烟深!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三
终于在重阳后
被压抑的
对家的思念
汹涌喷薄
汇聚着
我的笑与泪
远方的亲人啊
你们是否还在午后忙碌
我想分担你们的劳累
塔里木的阳光
温暖着离家的学郎
躺在酥软的枯叶上
想想
家里会不会换了装潢
我的那张小床
现在换了谁躺
寻梦的大学路上
对家的思恋
谁能淡忘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四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写这词的人已仙逝三十六年
这是一个属于老人的节日
带失智的父亲母亲回家
正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全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两亿
作子女的倍感肩上责任沉重
老人们最想的是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
想用亲情的醇酒温暖晚秋的寂寥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寒冷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他乡异客
也在寻找温暖
然而天若有情天亦老
看着那连亲生儿子也不认识的浑浊老眼
我不禁感叹
岁月啊
你太残酷了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五
九九重阳志未铭,
邀友结伴向山行。
峻峭山岭踩脚下,
登高眺望众山群。
云海茫茫足下过,
古木幽幽树成林。
满山遍野红烂漫,
彤霞映水水自清。
山间小路弯曲径,
曲桥入水见倩影。
巨石醉卧于山涧,
俯望天地鬼神惊。
芳草绵绵绿茵茵,
重阳秋游登山顶。
上到山顶是好汉,
暮色夕阳不老情。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六
菊离枝头,开进了你的眼眶
今儿又重阳
母亲,你喜悦的眉梢告诉我
还挂在父亲嘴角上
那滴 醉人的桂花酒
一定,一定是你亲酿
一定,一定是你亲酿
那滴 醉人的桂花酒
还挂在父亲嘴角上
母亲,你喜悦的眉梢告诉我
今儿又重阳
菊离枝头,开进了你的眼眶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七
秋风落叶凉初透
情动高山
南山山头
落叶满目尽是
凄凉中
感受古道西风
沧桑诉情怀
风中望影人影瘦
望道松柏
依旧翠蒙蒙
九九双节
再现重阳日
今朝思绪南飞雁
南山畔
多少多情人
一曲高歌
诉尽心中孤独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八
九月重阳
思乡的丝带缠绕在枝头
黄叶的叹息里
是梦的惆怅
登高望远
夕阳一脸的忧伤
大雁的呜咽
把秋虫的琴弦弹响
千里的故土
白发染霜的爹娘
在的笑颜里
都演变成泪的疯狂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九
九九重阳,
岁岁安康。
衣食住行,
美好憧憬。
养老保障,
医卡闪光。
长寿福享。
儿女孝敬,
共祝吉祥。
佳节喜庆,
万民欢腾。
九九重阳节的现代诗歌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父在天堂,
母亲独过重阳,
天上人间,
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再别康桥》优美的意境而被震撼。但也总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新诗的鉴赏方法感觉理解困难,并且觉得枯燥无味。更何况我现在任教的是中职学校,学生的理解力较普通高中的学生弱。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我所任教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减少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具体如下:
一、 借鉴同仁们的做法,先不急着进入课题,而是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
由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首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一个人这样悄悄的来,又一个人这样悄悄的走了。进入今天所学的内容《再别康桥》。
借助多媒体打出 “再别康桥”和“徐志摩”这几个字,让学生合上书本,暂时先不要看书,而是把目光聚焦在多媒体屏幕上的这几个字,然后再提出问题。结果同学们提出了“什么是康桥,康桥是什么地方,康桥在哪?”,“为什么再别康桥?”“什么时候再别康桥”“既然有再别,是不是在这之前就有一别?这一别和二别之间是怎么联系过渡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写了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一系列关于诗歌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因为同学提出的问题幼稚而发笑,但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因为它促使学生动脑了。所以我会适时地加以鼓励,始终微笑着听学生讲。这样做对进入这首诗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既避免了老师的填鸭式的满堂灌,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思考,动起来。这对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也大有帮助。正好我们学校最近号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问自答中乐学。
二、采用“由浅入深”式教学。
我个人认为诗歌不好讲,尤其是现代诗歌。散文也是。我想语文老师都有体会吧。
在走近诗歌前,我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段徐志摩“康桥情结”的文字――“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凡胎。我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秀丽的一条水”。由徐志摩《吸烟与文化》中的这几句话启发学生,让学生从诗歌中找出徐志摩描写母校――剑桥风光景物的诗句。学生边读边找,很轻松地找出了二、三、四三个诗节,紧接着我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本首诗的意象。意象――寓“意”之“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简单地说就是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到了客观景物上。搞清楚什么是意象后,然后让学生找出本首诗中的意象。最后我将“河畔上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别离的笙箫”几个意象特别点出来,作为重点和难点给学生做了强调和讲解。
诗中的意象不仅仅描写的是康桥景观之美,更能体现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正好也印证了诗人在《吸烟与文化》中的:“我早想谈谈康桥,对它我有的是无限的柔情”。
三、本首诗我采用的是以读促教。
(1)走进本首诗前,我先在大屏幕上打出爱因斯坦的一句话送给学生。这句话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然后就是安排个别学生读。目的为了发现问题,譬如是不是有些字读得不对,以便及时纠正读音。因为中职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是很好。他们中间很少有人预习或提前查阅资料。(2)听专家的录音,目的是让学生找出自己在朗读上的不足,提醒学生要把握诗的节奏,然后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3)要求全体学生集体读诗,适当的营造一点气氛。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使同学们的大脑中多留下这首诗的一些痕迹,从而加深整体感知本首诗的效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这些不愿动嘴的中职生张嘴读诗,感受诗之外的乐趣,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理由。让自己也当一会课堂的主人。此外,还有揣摩读、有感情地读,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和“但我不能放歌”两个诗节之间的过渡时应如何把握人物内心感情的起落;“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中“甘心”二字包含徐志摩对剑桥的什么感情等等不一而足。期间可以交叉反复的读,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本首诗的诗意。整堂课我要求学生一直不断地读,在书声朗朗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
四、用歌声唱响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再别康桥的七节可谓是情感跌宕起伏的七幅图画:(难分难舍)挥手作别云彩图、(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更欢喜和眷恋)青草水底招摇图、(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感情达到)撑篙漫溯寻梦图、(情绪低落,静思默想)黄昏夏虫沉默图、(悄悄作别)挥手惜别云彩图。诗歌的画面随着诗人的情感在不断地流转,这其中包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思,这里有别梦的无奈,有温梦的飘逸,有梦破碎的怅然若失,有寻梦得梦的达观,有欲歌不能欲皈依却要别离的忧伤惆怅,有不忍打破康桥静美而又要完好存忆的洒脱豁达。七副画面依次动态地与诗人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近,诗人喜爱沉醉的情感也越来越浓。
可是让中职生理解到这个高度,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只能采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心,让他们试着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中职生的自信不足,可是他们对一些表达情感的歌曲却情有独钟。所以我选择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唱出的歌要能表达出徐志摩对康桥的情感。通过“唱”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