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出口贸易结算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出口贸易结算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出口贸易结算方式

第1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结算方式

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出口贸易呈现出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3256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4285亿美元。江苏省北部五个地级市(徐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出口总额亦从2002年的138234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826506万美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明显的推动作用。然而不应忽视的是,2008年苏北五市的出口总额仅占全省的3.47%,与毗邻的南通、扬州等地的差距仍然较大。本地区出口业务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专业外贸人才缺乏、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经营手段单一等。这其中,相对保守的结算方式和有限的融资品种极大限制了企业出口业务的发展。

更为紧迫的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冲击,出口企业普遍遭遇订单减少、资金周转困难和买家拖欠三大难题。从本地区来看,2009年前9个月出口总额仅为62803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1.6%。在此背景下,如何创新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以加速出口商的资金周转、增强出口商在对外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扩大本地区出口,已成为需要出口企业与商业银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苏北中小企业出口结算方式应用现状

随着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企业业已成为苏北地区发展出口贸易的一支生力军。本文将以东台市内的出口企业为例,分析苏北地区出口结算方式的应用现状,探讨现存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本地区出口能够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地处盐城境内的东台市在苏北五市所辖各区县中,外贸发展起步较早,增长较快,历年出口一直居于前列。2008年东台市出口总额为27178万美元,占盐城市出口总额的12.9%。因此可以认为东台市的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在苏北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对东台市近年来的出口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企业进行了抽样分析。样本企业涉及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五金化工等行业,覆盖了苏北地区的大多数出口产品。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本地区中小企业在出口结算上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信用证结算仍占主要地位。在我们所调查的22个企业中,有9个企业的一半以上出口业务是通过信用证方式收汇的,这其中包括东台市的2个综合性外贸公司和出口量较大的2个生产企业。

第二,付款交单的使用呈现出上升趋势。在我们2005年所作的调查中,仅有2家企业的出口业务主要使用付款交单方式,占样本总量的8%。而在今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占样本总量23%的5家企业的出口业务以付款交单方式为主。

第三,汇款和承兑交单使用较少。在被调查企业的2008年出口业务中,没有1家企业的赊销或承兑交单占到其出口业务的20%以上。而且企业通常是在发生交货延误等特殊情况时才会使用这两种方式。另外有1家企业主要是向老客户供货,且每笔交易量较小,因此以客户预付货款的方式收汇。

第四,投保出口信用险的企业较少。只有7家企业投保,占样本总量的32%。

二、苏北中小企业出口结算现状的成因分析及不利影响

(一)出口企业对信用证方式的偏爱既是出于安全收汇的考虑,也是便于融资的需要

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开证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这就为出口商安全收汇提供了较强的保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苏北各市县外贸公司陆续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但由于之前主要是向省级外贸公司供货而自身外贸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较严重的逾期账款问题,甚至导致一些公司破产。因此后来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在选择结算方式时极为谨慎,在签订外销合同时宁可在价格上让步也坚持使用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以开证行的信用为基础也导致了本地区商业银行的出口融资长期以来主要体现为信用证项下的打包放款和押汇,而不太愿意在非证方式下提供融资。安全收汇和便于融资这两个因素使得在一般商品的出口业务中信用证所占比例极高。

另外,付款交单方式尽管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但由于托收行和代收行在寄单时是凭出口商的指令行事,出口商能够控制物权凭证。即使进口商不提货,出口商也能将货物运回,不至于落到钱货两空的境地。因此在出口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付款交单方式,尤其是预付定金和付款交单相结合的方式,也得到了一些出口企业的青睐。

(二)出口企业不熟悉出口信用保险和出口保理业务限制了其他结算方式的使用

事实上,非证结算方式下的结汇风险可以通过办理出口信用保险或出口保理业务而得到控制。出口信用险承保所有装运后付款的结算方式下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而出口保理业务除了坏账担保和帐款催收外,还兼具融资功能。但如前所述,在22家被调查企业中只有7家投保了出口信用险。未投保的企业中有2家认为保费较高,而其余企业则几乎不了解出口信用险业务。几乎所有被调查企业都不太熟悉出口保理业务。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导致出口信用险和出口保理业务使用状况不理想的原因一是在于相关业务开办机构的推广措施还有待改进,有关费率相对于出口业务稀薄的利润率而言稍许偏高;二是在于出口企业外销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改善,不能主动利用信用险和保理业务来管理风险、扩大销售。

(三)以信用证为主的结算现状的不利影响

信用证的过多使用既限制了出口业务的发展,也并未降低居高不下的逾期账款比例。信用证结算客观上存在着手续繁琐、进口商资金负担较重等缺陷。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在国际贸易中买方市场的普遍形成的大背景下,出口企业由于一味坚持信用证结算,错失了许多商机。另外一方面,尽管我国大多数出口业务是通过信用证结算来完成的,坏账率及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外贸企业的逾期应收账大约为销售额的5%,而美国一般外贸企业被拖欠应收账或变成坏账的发生比例约是销售额的0.25%-0.5%;我国外贸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90余天,而美国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为7天。我们发现本地区出口业务产生逾期账款的原因主要在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下仍然存在着单证不符、软条款陷阱、开证行无理拒付等导致出口商无法按时收汇的因素,另外在全部出口业务中占比较小的非证方式下,出口商没有充分利用保理、出口信用险等方式来转移和分散风险。

三、建议

(一)出口企业应在保证安全收汇的前提下扩大非证方式的使用

首先,出口企业应认识到信用证结算并不是确保安全收汇的唯一途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使用多种结算方式的组合策略(如预付定金与付款交单相结合)、投保出口信用险和叙做出口保理等途径来管理风险。

其次,办理出口信用险或出口保理业务看似增加了费用,其实出口企业藉此可以转移风险,从而能够以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扩大出口成交量,增加利润总额。

(二)商业银行应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出口贸易融资渠道

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中小出口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在提供贸易融资时则存在着门槛高、手续繁琐、成本高等不足之处。本地区的出口融资产品主要表现为信用证项下的打包贷款和押汇,出口企业在非信用证方式下的资金缺口则主要依靠向银行申请一般性的临时流动资金贷款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来解决。但由于中小出口企业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资产规模较小,常因缺乏银行所认可的担保和抵押而无法获得贷款。

商业银行应把握住国际贸易融资是具有自偿性质的商业贷款这个特点,简化融资审批手续,把监管的重点从对申请贸易融资的出口企业主体资格要求转移到监督出口合同的履行上来,推广出口发票贴现、出口保理等业务的使用,开发更多的非证方式下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提高非证方式的使用比例,增强企业在商务谈判中的议价能力,从而继续扩大本地区的出口总量,充分发挥出口对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劲松.我国国际贸易中的信用风险及防范[J].中国石化,2006(8).

第2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电汇(TelegraphicTransfer,简称T/T)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拍发加押电报或电传(TestedCable/Telex)或者通过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给国外汇入行,指示其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一种汇款结算方式。又据其性质,分为“前T/T”(PaymentInAdvance)和“后T/T”(DeferredPayment)两种。

所谓“前T/T”,即“预付货款”,就是卖方在发货前即已收到货款,然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给买方的一种结算方法。所谓“后T/T”,即“延迟付款”,是在签署合同后,由卖方先发货,买方在收到货物后再付款的结算方式。

显而易见,“前TIT”,是一种对于出口商较为有利的结算品种。因为,出口商在发货前就已经收到了货款,等于得到了进口方的信贷,其出口的风险程度得到了控制;而“后T/T”则相反,是一种比较有利进口商的结算方式,出口商货款的收回,需要等到进口商收到货物的一段时间之后,实际上等于出口方给予进口商信贷,出口商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国际结算方式的选择从某种程度反映了企业乃至整个地区外贸进出口的特点以及风险偏好。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70年代,世界贸易的85%以上采取信用证方式。进入90年代以后,信用证使用的比例迅速下降,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电汇结算方式比例大幅度提高。根据表1的统计,21世纪初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使用信用证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20%,企业的出口结算方式主要采用商业手段,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信用证使用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但除中东地区以外,也已经下降到50%以下。

上海从2002-2007年期间,出口增长率多数年份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表现出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在上海外贸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通过分析其结算方式的构成,可以反映出上海出口企业的结算特点和偏好。

表2反映了3种出口结算方式在E海外贸业务中所占比例:电汇占到了50%以上,托收的比例在5%以下,而信用证使用比例介于32%到37%之间,即约1/3。显然,电汇方式已经成为上海出口结算的主流方式。必须指出的是,上海进出口企业采用电汇的实际比例应该比统计数据还要高出一些,因为根据了解,有部分属于贸易结算的外汇,由于种种原因,在电汇方式下直接汇入了个人账户,而按照银行统计的口径,这部分金额无法统计在贸易结算项下。

上海是全国的窗口,上海外贸结算方式的现状可以基本反映出我国,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外贸结算方式使用的基本情况。

二、电汇方式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较的优势

电汇方式之成为对外贸易结算的主流方式是同其具有的优点分不开的。与信用证、托收方式相比,电汇方式具有其显著的优点。

1、风险比较信用证方式虽然风险较小,但也并非是一种无风险的支付方式。进口商或开证行可以利用信用证的“软条款”造成出口方难以履约或单证不符而无法收汇。当市场条件发生变化,市场风险出现时''''甚至可以利用单证、单单“严格相符”的原则,以一些非实质性不符点为借口,拒付货款,逃避付款责任,而出口方还要承担信用证的通知费、电报费等额外费用。

托收方式和T/T一样,也是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在托收方式下的出口方与银行属于委托关系。所以,托收方式下出口方收汇客观上存在较大风险,如进口方破产或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出口方则可能收不回货款。在进口人拒不付款赎单后,除非事先约定,银行没有义务代为保管货物,如货物已到达,还要发生在进口地办理提货、交纳关税、存仓、保险、转售以致被低价拍卖或被运回国内的损失。在D/A条件下,进口人只要在汇票上办理承兑手续,即可取得货运单据,凭以提取货物,出口人收款的保障就是进口人的信用,一旦进口人到期不付款,出口人便会遭到货款两空的严重损失。同时托收方式也不利于出口方的资金周转。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的收汇时间晚于L/C(即期),尤其是D/P(远期)和D/A方式,更不利于资金周转。实质上等于出口方向进口方提供了无偿的信贷。由于收汇的期限较长,在汇率波动的情况下,出口方还有可能因合同货币贬值而带来损失。

电汇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对出口商虽然具有较大的收汇风险,但在我们出口实际中其风险仍然处于可控状态。例如,在出口结算方式大多数以电汇方式的情况下,上海保持了较高的外贸出口结汇率,根据上海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4~2007年的出口结汇率分别为:98.93%,99.03%,100.12%,99.99%,上海出口收汇的坏账比例最高年份的2004年也只占1.07%,而2007年仅有0.01%,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差距不大。换言之,对于上海出口企业而言,选择TFF并没有增加收汇风险,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机会,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费用比较信用证方式费用较高。信用证的相关费用不仅有显性费用,而且还有隐性费用。显性的费用是指与非证结算方式相比需要额外支付的银行费用,包括开证费、通知费、议付费、电报费、保兑费等。在带不符点出运情况下,需要支付开证行的不符点费、电报费和单据处理费,一般一个不符点需花费的整体费用在150—200美元之间。隐性的费用是指进口商借用银行信用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隐性费用高也是进口商不愿采取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原因。

在托收方式下,进出口双方达成D/A方式付款的话,出口方还需要承担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隐性费用,增加机会成本。同时,在D/P条件下,进口人在未付清货款前,不能取得货运单据,无法提走货物,货物的所有权仍属出口人,但如进口人到期拒不付款赎单,出口人虽然还可把货物另行处理或运回来,但需要承担一笔额外费用及降价处理等损失。电汇方式由于不经过银行处理单据,其费用相对于信用证要低很多,与托收方式相比较在费用上也有较大优势,这是人们愿意采用电汇方式的重要原因。

3、手续和时间的比较电汇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汇款手续简便,速度快,一般3个工作日内可以到账。而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开立信用证的手续繁琐,银行力、理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效率低,且只负责单据表面与信用证严格相符,不涉及货物。而在托收方式下,出口方需要先将货物和全套跟单汇票通过托收行和代收行交由进口人手中,如果在D/A或是D/P远期的条件下。出口人还需等到汇票到期日才能拿到货款,因此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同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进口人还要在汇票上承兑,力、理相应的手续,因此在手续上也比较繁琐。笔者在对上海10多家进出口企业的调查中发现,选择以T/T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中,有约半数的企业结算期限在0-30天内,其余约半数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则在90天之内。然而,以L/C为主要结算方式的企业其结算期限均超过90天,由此可见,使用T/T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结算期限,从而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顺应了现代物流的要求。

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到,不管是从费用方面还是手续方面,T/T是在这3种结算方式中手续最简便,速度最快,费用最低,在实际业务执行中其风险也并不大。这无疑是进出口商比较愿意采用电汇结算方式的主要原因。

三、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方法

综上所述,电汇方式具有汇款手续简便,汇款速度快,汇款费用低,占用资金少,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便捷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它属于商业信用,因而仍具有较大的风险。对于进口商而言,在“前T/T”方式下容易产生损失预付款的风险,而对于出口商而言,在“后T/T”方式下容易产生收汇风险。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因采用电汇方式而遭受货款损失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在对外贸易结算中选择电汇方式时必须注意风险的控制,采用有效手段来降低风险。一般来说,选择这种支付方式的前提是买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信用,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经历。规避电汇方式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利用运输单据规避收汇风险货物在装运港装船后,出口方通常即可获得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但是为了规避收汇风险,除非进口方有足够的信用,出口方不应立即将正本提单交付给进口方,防止进口方在获得物权象征的正本提单后,逃避付款责任。出口方的做法是:可以先将提单副本交至进口方,证明货物已经按照合同规定装运。在获得银行出具的进口方电汇货款的收据以后,再将正本提单等全套运输单据交付给进口方。出口方还应该注意的是:在获得进口方传真的电汇收据与交付正本提单或指示承运人放货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差,以保证银行将款项汇出,从而规避进口方在获得正本提单后立即向银行撤销汇款的风险,因此,最稳妥的方法是汇款到账后再提交提单正本。

2、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控制收汇风险出口信用保险是在商品出口中发生的、保险人(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向国外买方提供信用的出口商或银行)签订的一种保险合同。根据该保险合同,被保险人向保险人交纳保险费,保险人赔偿保险合同项下买方信用及相关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出口信用保险有两种:一种是承保出口商的国外风险和对出口信贷的保险;另一种是卖方信用保险。

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免除买方不付款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使出口人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不必承担这些风险带来的损失,达到推动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企业收汇风险的目的,同时,投保后可提高出口企业信用等级,有利于获得银行打包贷款、托收押汇、保理等金融支持,加快资金周转。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还可为企业提供客户信用调查、账款追讨等其他业务。但是,由于出口信用保险的责任范围是因买方破产、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等的商业风险和因买方所在国家动乱、或政府法规变动等的政治风险而导致卖方无法收汇的情形。只有当出口业务因这两个风险导致损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才给予赔偿,任何因第三方责任而引起的损失均在其免责之列。所以,并非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即可万事大吉。

我们在合理利用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时还应注意:(1)应充分了解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内部规定的年度保底保额,投保人只要年度投保金额能达到双方协议规定的要求,对出口收汇有保障的定单(如T/T结算,并已收取定金,且进口国政治稳定)就可以不必投保,以减少保费支出。(2)投保人在投保时应按“保险单明细”如实申报,如有遗漏,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补报;货物出口后,若要更改收汇方式,应事先征得保险人的同意。否则,一旦出险,相关的损失只能由投保人自己承担。尤其不能为吸引客户,而听信客户的口头承诺,擅自改变收汇方式,从而引发收汇风险而得不到保险公司赔偿的严重后果。(3)合理利用信用保险进行融资业务,即可通过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而及时得到银行的融资,从而促进贸易的顺利进行。(4)可以利用信保公司发达的业务网络较全面地调查客户资信情况,从而避免出现欺诈等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或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3、通过选用适当的电汇方式控制风险国际贸易的每一种货款结算方式都有其利弊,进出口双方必须权衡利弊,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进出口各方也需要做出适度的让步,以实现利益的平衡。由于电汇结算方式为一般商业信用,企业在使用这种支付方式时,应选择适当的结算方式,以控制风险。电汇方式按汇款时间分为“前T/T”方式与“后TT/T”方式两种。在基于商业信用基础上的T/T方式下,不同的电汇方式下进出口双方需要承担的资金和风险是不平衡的。所以,如果在进出口贸易中单纯使用“前T/T”方式或者“后T/T”方式对于交易双方都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在买卖合同下的贷款,50%采用“前T/T”方式,50%采用“后T/T”方式,那么,买卖双方在资金占用上就处于公平的状态。从承担风险的角度分析,由于进口方付款在先,风险略大于出口方。所以,在贸易实践中,进口方通常以降低预付货款的比例来减少风险。电汇方式下预付货款与延迟付款的比例由买卖双方磋商决定,主要依据双方的信用度、信任度及资金状况和谈判桌上的实力对比。但是,如果进口方为新客户且资信度一般的情况下,采用完全“前T/T”方式比较妥帖,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收汇风险。而对于比较熟悉且资信比较好的老客户,采用“后T/T”方式(如T/T30天或T/T60天)可能更容易被客户接受。

摘要:本文论述了电汇方式是当前进出口贸易结算中的主流方式,分析了电汇方式与信用证及托收方式相比的优点,提出了使用电汇方式的风险及规避风险的方法。

第3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贸易融资;商业银行;利率

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及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比过去更加关注商业银行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服务能否更加便利其整个交易过程、扩大信息来源、减少相关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对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最初的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的需求,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如何拓展表外业务及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等问题,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严峻问题。

一、贸易融资发展文献综述

首先是贸易融资的境外发展历程:境外主要致力于国际贸易方式、银行贸易融资服务和风险方面的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境外的专家学者便己开始关注贸易融资研究。1974年,GerhardWschneide较早地论述了贸易融资问题,从国际收支平衡和管理角度出发,阐述了贸易融资的重要性;认为进出口贸易双方都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力争采取有利的结算方式和融资方式以规避风险;通过对贸易融资流程展开深入的研究,他还提出国际贸易融资的一般技巧和方法,并认为在即时的交易中,融资体制需因承担外汇风险的当事人不同而异。J.R.

Hicks&J.Niehans(1983)的交易成本创新理论、S.Davies&R.Sylla(1992)的金融创新理论等,以这些理论为主的金融创新理论成为国际贸易融资创新的理论源泉。DavidBlake(1996)则在汇票融资方面颇具独到见解,他通过研究汇票结算方式下融资的特点,充分阐述了汇票结算方式下所进行之贸易融资的优越性。Gerhardw.sehaeide、Hansen先后从银行角度出发,并从资本约束、制度约束、自偿性贸易融资链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 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等。2007年,Riehard Baroviek联系资金、技术、以及更多中间商等因素对贸易融资供应链进行的研究。2008年,K.N.Huang针对银行在贸易信贷融资项目急剧恶化的情况下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进行的方法研究。其次是贸易融资的国内发展历程:国内对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研究时间尚短,从1994年第一届贸易融资研讨会的召开后,贸易融资才真正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研究主要围绕在 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现状、贸易融资方式、银行贸易融资风险防范、贸易融资产品创新等几个方面,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渐有所提高,并对现实的操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贸易融资方式的应用研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国际贸易融资兴起初期,国内银行和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还较为陌生,国内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推广国际贸易融资、引进和借鉴国外较成熟的贸易融资体系和方法等方面展开分析和研究。二是贸易融资产品的创新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及其结算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国内商业银行不断进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创新。如姜学军(2003)网强调创新对银行、进出口企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意义,分析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与银行其它业务的区别,创新业务与传统。

二、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建议

首先,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其次,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最后,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晶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

国际结算业务发展到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资金收付,在结算的同时提供贸易融资已成为国际银行界的普遍做法,我们的银行对此要加以重视,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客户对 外贸易的期限、支付方式等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做法,将传统的贸易融资方式与新的融资方式融合起来,这样,既能树立银行的品牌,又可占得市场先机。

参 考 文 献

第4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随着集团公司各种对外经贸交往的增多,灵活的掌握和使用形式多样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是保障收付安全、加速资金周转的必要条件。当今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结算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这几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在促使或监督对方履约方面的力度不同,其交易成本亦不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最佳选择应注意在促成贸易成功的大前提下,有效监督对方履约并尽量降低结算成本。

【关键词】

国际结算;信用证;银行保函

1 当前使用的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1.1 汇付

汇付的优点在于手续简便、费用低廉,但无论是预付货款或者是货到付款都存在着经营风险大和资金负担不平衡的问题。凭单付汇就是进口商先通过当地银行将货款电汇出口地银行,指示汇入行凭出口人提供的指定单据和装运凭证付款给出口商。汇入行根据汇出行的指示向出口商发出汇款通知书,作为有条件付汇的依据。出口商根据汇款通知书向汇入行提交与通知书规定相符的单据并凭单向汇入行取得汇款。凭单付汇较之一般汇付方式易为买卖双方接受。

在外贸实践中,汇付不是主要的结算方式。但在发达国家,汇付是主要的结算方式。

1.2 托收

托收是国际结算中常见的一种方式,即出口商委托银行向进口商收款的一种方法。托收可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两种。银行在托收业务中,只提供服务,不提供信用。出口商委托银行收取的货款,能否收到,全靠进口商的信用,对出口商来说,风险很大。但是,托收方式对进口商来说却是极为有利的,不需要预垫资金,或仅需垫付较短时间的资金。因而,在国际贸易中,托收方式经常被用作一种非价格竞争的手段。

1.3 信用证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汇付和托收方式,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银行在参与国际贸易结算时从仅提供服务,逐步演变到既提供服务,又提供信用和资金融通,信用证已成为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结算方式。

在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中,跟单信用证使用最为广泛,也一直被视为相当保险的一种交易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出口贸易也接受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多种支付方式,但主要的收汇方式仍然是跟单信用。

1.4 银行保函

国际贸易中,跟单信用证为买方向卖方提供了银行信用作为付款保证,但不适用于需要为卖方向买方作担保的场合,也不适用于国际经济合作中货物买卖以外的其他各种交易方式。然而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合同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往往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银行保函就是以银行信用的形式所提供的保障措施。

2 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缺陷

2.1 汇付结算方式的缺陷

赊销和预付货款是汇付方式的两种表现形式。赊销是一种简便的支付安排,出口商以记账方式允许进口商在收到货物以后的一定时期内偿付货款,不仅向进口商提供了资金融通,而且承担了进口商有可能拒付货款的风险,对出口商最为不利,因此出口商很难愿意以单一的赊销支付方式达成交易。预付货款是汇付的另一种形式,是买方为了争取货源而采取的一种方式,他要承担卖方不发运货物的风险。汇付方式中无论赊销还是预付货款风险较大。

2.2 托收结算方式的缺陷

托收方式中,参与交易的银行只是担当法律上人的角色,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出口商能否收回货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口商的信誉。在付款交单条件下,出口商要承担进口商不去提货的风险以及转售货物可能发生的价格损失;在承兑交单条件下,出口商有可能既失去货物,又无法收回货款。

2.3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缺陷。

在三种传统的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支付方式属于银行信用,银行承担了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受益人的收款权利得到银行信用的保障。但是,从开证申请人的角度出发,除了支付高额的保证金外,还要接受开证行严格的审查,随着世界买方市场的形成,进口商一般不愿意接受这种对自己不利的信用证方式。

3 合理运用各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在一般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通常只单独使用某一种方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同一笔交易中把两种甚至两种以上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在实际业务中,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客户、不同交易的实际情况,全面衡量、取长补短、力求做到既能达成交易,又能维护企业的权益,最终达到确保外汇资金安全,加速资金周转,扩大贸易,获得更多利益。

3.1 备用信用证和汇付方式的结合使用

采用汇付结算方式,费用最为低廉。在采用预付货款的情况下,买方最为担心的是卖方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的规定发运货物,如果卖方违约,买方将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如果和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不仅使买方能够以优惠的条件争取到货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买方的利益,还可以使卖方的销售渠道得以畅通,并且也保证了卖方的收款利益。

3.2 备用信用证和托收方式结合使用

同汇付方式相比 ,托收方式相对来讲风险较小,但是基于托收先发货,后收款的特点,卖方将承担买方不提货的风险,尤其是在承兑交单的情况下,卖方很容易遭受钱货两空的风险,如果仅仅出于安全的考虑,选取付款交单的风险要相对小一些。但是在买方处于决定地位的国际市场上,支付方式的优惠与否,直接关系到交易的成功与失败。承兑交单支付方式如果同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既可以使买方得到资金融通,为卖方争取到更多的客户,又可以使卖方在买方违约时得到赔偿。

3.3 国际保理业务的运用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结算中,基于传统支付方式在实际交易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国际保理业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保理业务是一项集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信用风险担保及贸易融资于一体的新兴综合金融服务方式,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目前已有很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业务。

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还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趋向综合化,安全、便捷、融资便利、低成本、高效率成为交易者考虑的综合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格局少有变化,传统支付方式仍居重要地位。借鉴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新理念和新运作,将有助于企业开阔视野,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爱东.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新发展[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02(1):57-58.

[2]张绪斌 王剑华.新型国际结算业务特点和选择标准[J].跨国经营.2003(6):40-41.

第5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一家小型外贸企业拿到了国外的订单,但是由于库存等资金占用,一下子拿不出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企业负责人马先生犯了难:该订单并不是信用证结算方式,无法进行信用证融资,同时,企业的可抵押资产较少,达不到银行的要求,到期交不出货岂不是让机会白白付诸东流?后经多方了解,马先生接触到了订单融资,最后在银行的帮助下,企业很快拿到了200万元的短缺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所谓出口订单融资,即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国际贸易中,凭出口商提供的有效贸易订单,以该订单项下的预期收汇款项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向出口商提供的用于该订单项下货物出口发运前原材料采购、生产等资金支付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

业内人士指出,该产品一方面填补了在赊销贸易项下,以往没有出口发货前贸易融资产品支持的空白;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而银行贸易融资往往需要担保物,以订单作为质押物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据了解,该产品期限最长可达180天。出口贸易企业可根据需求自由选择美元、港元、日元、英镑、欧元、人民币等多个融资币种,融资比例最高达90%。

自中国建设银行率先推出出口订单融资业务开始,目前国内多家银行开设了该项业务。另外,9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其中要求拓宽出口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增加对有订单、有效益、符合审慎信贷条件的出口企业贷款。这些都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的融资门槛,为其进行出口订单融资提供了支持。

第6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风险;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01-02

一、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及其特征

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中国已取得很大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在解决国内供应链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将境内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延伸到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中,根据特定行业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背景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以贸易自偿性中未来预期的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以控制物流及资金流为风险控制手段,对供应链上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核心企业或上下小游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的综合融资服务。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融资与国际贸易融资实现无缝整合,针对中小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提供的创新融资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借助于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以从银行及时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从而得以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中的竞争实力。

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核心企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设计多层次的融资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与其他形式的融资相比,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业务表现出以下特性:(1)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将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授信担保的核心,运用货物或应收账款等授信支持性资产与融资产品相捆绑风险防范技术。(2)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受企业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境内外融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对供应链中企业的服务方案设计具有典型的组合性特征。(3)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受国家进出口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较大。(4)从融资还款来源的自偿性、融资操作的封闭性以及授信用途的特定化角度看,具备典型的贸易自偿性特性。

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

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融资需求,分为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融资时分别解决中小进出口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汇、出口销售、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

以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为例,假设M公司为供应链中的境外核心企业,且该供应链符合银行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准入标准。B公司为M公司在境内的供应商,且与M公司建立了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B公司拥有稳定的出口量,但B公司不能及时从M公司收取货款,从而缺少资金来维持生产。此时作为供应链的上游企业,B公司可将向M公司的出口货物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向银行K申请资金融通。K银行可以给B公司提供如下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方案:

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电汇,K银行可以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保理融资”组合方案。若M与B公司间常用的贸易结算方式为信用证,则K银行可以提供“打包贷款+出口押汇融资”组合方案。这两类组合方案都可以解决B公司从生产备货到出口发货后的融资需求。也可根据企业生产节点的实际资金需求提供单一节点的融资服务,如发货前的订单融资或发货后的出口保理融资等。在M与B公司之间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订单比较单一,银行为B公司提供“应收账款池融资”服务,以解决企业批量融资的问题。

不难看出,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服务与企业的节点融资需求,贸易结算方式,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以及境内外融资的价格密切相关,甚至境外企业所处国家的政治经济风险都会影响银行的服务方案。

三、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1.企业的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中心枢纽,与银行的高度配合,为银行供应链融资贷前和贷后提供了关键性的信贷决策依据。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者其因信用捆绑而累积的或有债务超出其承担极限,由核心企业担保的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础将不复存在。其次是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还不能对供应链中众多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国外供应链企业信用了解和动态风险监控能力更为薄弱。

2.银行的内部操作风险。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由于涉及大量的流程管理与操作控制,其操作风险涵盖企业信用调查、服务方案设计、融资审批、放款及授信后管理等各个操作环节,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很容易在这些环节造成资金损失。比如信用调查阶段银行可能无法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分析,从而导致对供应链的信用评语存在缺陷风险。又如存货抵押和预付款抵押中,银行需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手段以保证资产安全等。

第7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风险;措施

作者简介:徐晓莉(1962-),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经济教学部副教授,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对外经济贸易与国际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1-0036-03

美国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信贷危机从美国扩散到全球。由此引发的关于经济衰退的担忧也日趋升温。我国的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这种大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当然不能独善其身,其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肯定的,对此,我们应高度警惕,尽早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

一、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 出口量下降的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国内及其贸易伙伴国经济的动荡,使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下滑的风险性增大。原因如下:

1、我国对美出口贸易持续下滑。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1~9月,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515亿美元,增长1.8%,比上年同时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1891亿美元,增长11.2%,比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

2、美国国内消费增长继续下降。美国经济危机造成的恐慌,打破了美国前景将永远美好的梦想。诸多美国家庭由于对美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大大地节省开支,抑制了消费。虽然在此次危机之前,美国居民开始收到政府的退税支票,但调查结果显示,收到退税支票的家庭,用于消费的比例仅在30%左右。而美国整体退税金额只有1000亿美元左右,占上年美国消费总额的比例不到1%。因此,退税对美国消费的拉动有限,年内的消费也难以有很快的增长。

3、美国金融危机已引发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此次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海啸,已经引起全球性的连锁反应,欧洲各国受到的冲击尤其要大,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尽快缓解,势必会很快波及这些国家的经济,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疲软态势。事实上,危机爆发以后,全球金融界都受到影响,中国另外两大贸易伙伴欧盟和日本同样受到殃及,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金融危机波及的国家和地区,人民财富缩水,失业率上升,工资下降,购买力减弱,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和生活资料需求疲软,国外企业对我国进口产品的需求就会减少,我国外贸企业的订单下降在所难免。欧美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欧美的经济一旦陷入衰退,其进口需求下降,对我国的出口势必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再波及亚洲,对中国的进口需求也会减少。

(二)出口收汇风险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约80%采用美元结算,国际贸易结算一般采用信用证、托收和T/T 3种结算方式。无论是哪种结算方式,都是依托银行来进行的。对于出口商来说,如果进口国发生金融动荡,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收款风险肯定会大大增加。

先来看信用证结算方式。这是一种开证行应进口人的请求开给出口人的一种有条件承诺付款的局面文件。开证行承诺,只要出口人(受益人)提交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开证行就必须按照信用证规定的金额和期限付款。也就是说,在信用证支付方式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开证行的信誉好坏和实力大小对出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生死攸关的。与其他结算方式相比,信用证结算方式对出口商是比较安全的,因为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让出口商得到了更多的保护。在我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中,大约有50%~60%的贸易选用信用证结算方式正是居于这样的考虑。

其实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企业的出口贸易在采用信用证结算的情况下,平均坏账率就已经高达5%~10%了,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60余天之久。在金融危机发生、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很多进口商由于本身的资金链问题、订单量缩小等问题,会出于自保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拒绝提取信用证项下的货物。这时候一些银行在开立信用证的时候,若没有收到开证申请人的100%的保证金,那么当受益人提交的单据交到信用证的指定银行或者开证行的时候,银行为了转嫁自己的损失,很可能利用自身在信用证结算领域的专业优势,会配合进口商在单据中提出无理的不符点,从而达到拒付的目的,使受益人很难对付。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很多东南亚的银行就采用这一招以自保。当时香港、新加坡的银行的信用证项下单据的首次拒付率高达80%以上。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此次危机的爆发,无疑会使更多的开证行受到牵连,其信誉情况更不可信。另外,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会让一些开证银行在信用证中添加限制性的、不确定性的、不合理的约束性条款,给以后拒付或者免除付款责任打下伏笔。

(三)出口货物被拒收风险

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价格走势难以捉摸,需求量难以预估,进口商的经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举步维艰。在市场萎缩、订单量缩小的情况下,进口商出于自保会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出口商,要求减价、退货,甚至拒绝提取货物;或者在进口商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找种种理由拒收货物。在这种情况下,出口商出口货物遭拒收的风险很难避免。

二、应对措施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波及面的扩大,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收集危机演变的情报,及时了解相关贸易伙伴国的最新经济和金融形势,跟踪测试和研究相关贸易国东道国风险的前兆,以便争取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

(一)出口转内销,化解出口贸易萎缩风险

面对来势凶猛的金融危机,回避风险的最佳方案就是暂停与有风险的国家发生贸易往来,踏踏实实地立足于国内市场。我国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外贸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同样可以大展宏图。

首先,作为外贸型企业,相对于国内市场有着商品质量上乘的优势,国外客户对质量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外贸型企业的质量提升能力。其次,外贸型企业具有迅速反应能力方面的优势。外贸企业长期为外商贴牌生产就会遇到不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而且要对产品进行相关认证,但交货期却是既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各个部门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才能满足外商客户的需求。

但外贸型企业转型国内市场也有相对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产品不成系列以及对国内市场的资源占有不足。与外商做生意是被动式的按单生产,不同的客户就会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技术标准,而外贸型企业的生产就是围绕这些客户的标准进行的,没有自己的产品系列和品类。在国内市场如果企业还等着客户来给你下单显然是不可能的。国内市场资源包括渠道、知名度、消费群体以及公共关系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占有不仅仅是不足,而是根本谈不上。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之后,一方面,要尽力维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把优势展现于市场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迅速利用资源弥补自身的劣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内贸同行合作,或者收购具有一定资源的企业,通过合作或收购将自身的优势资源与这些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外贸企业一定能在国内市场上开辟另一番新天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避开美国金融危机风险的强劲势头,在国内相对安全的市场上持续发展。

(二)加强信誉调查,防范结汇风险

在动荡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外贸企业处在风险的风口浪尖,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大大增加了,对此,外贸企业要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

1、建立资信管理制度。外贸企业要加强对国外客户资信的了解,对老客户要及时掌握其商业信用、债务偿还能力等动态信息;对新客户可借助信用管理公司对客户信用度进行调查,避免盲目签单出口。外贸企业要逐步改变传统的客户管理方法,对已有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不良客户的监控,完善客户档案,逐步建立主要客户的数据库;有条件的大企业要加强与世界上知名咨询公司和银行的合作,通过它们掌握新客户的信息和资信情况,扩大客户网络。同时,要逐步实行客户资源的集中管理,实行合同制定与业务的分离,放账与业务员的分离,使企业的信用风险始终控制在一个科学合理的范围内。

2、规范合同管理。合同是国际贸易的中心环节,因而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合同责权利条款,严格履行合同,对合同各个环节进行监控,避免对方以不符合同为由拒付货款,是规避风险的关键。(1)首先,要审查签约人的资格;其次,要规定每个层次签约人的范围,严格把关。(2)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合同要建立登记制度,随时跟踪,及时检查,正本合同一定要存档,以备日后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3)在签订合同时尽量规范合同条款,具体明确地写明每个条款的含义,防止有陷阱条款的产生。

3、慎重选择信用证的开证行。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银行受到的冲击远远大于企业,对外贸企业来说,来自银行的拒付风险也远远大于来自企业的拒付风险,因此,防范来自银行的拒付风险显得更为重要。对来自危机地区的银行所开立的信用证,外贸企业应该小心审慎,严格考察开证行目前的经营情况,对目前经营情况不佳的银行开来的信用证,应要求另一家银行进行保兑,否则坚决拒收。

(三)利用避险工具,预防拒收货物风险

在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时,国外进口企业往往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以种种借口拒收货物,达到撕毁合同的目的。因此,在特殊时期,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尽可能选择信用证、银行保函等以银行信用作保证的、安全稳妥的贸易结算方式,及时清算货款,一旦发现外方有故意拖欠行为,要高度警觉,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要积极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避险工具,保障出口收汇安全。

如果决定和其进行某项贸易活动,为保险起见,出口企业可通过银行向进口方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保证金可视进口方的资信情况规定为贸易额的一定比例,这样,可使进口商品履行到期付款的义务。另外,在选择贸易条件方面,最好用CIF价格术语,便于我们利用手中握有的保险单或货运提单向有关方面及时提出索赔,避免更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国别风险动向,掌握外贸风险防范、控制的工具和方法,提升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保理、福费廷等风险防范工具,降低收汇风险。

总之,目前的金融和经济形势对中国出口企业极其不利,外贸企业要密切关注危机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尽可能地去防范风险,使自己免受损失。

参考文献:

[1] 于凤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管理学文摘,2008,(01).

[2] 崔善花.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警示[J]. 金融研究,2007,(12).

[3] 赵华伟.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8,(05).

[4] 杜二帅.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今日南国,2008,(04).

第8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关键词] 海外欠款 信用管理 结算方式 风险防范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出口贸易累计有1000多亿美元的海外欠款难以追回,有一些已经成为坏账。商务部对近千家出口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中国出口企业的平均坏账率约在5%,有的企业甚至高达30%以上,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0.25%至0.5%的水平,权威人士称海外欠款还会以每年新增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海外欠款如果无法追回成为坏账,很可能让企业陷入困境,即使经过努力追回,也会产生不小的损失。因此,如何防范海外欠款已成为每一家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出口企业海外欠款的的成因

一、交易前期不重视对客户的资信调查,盲目追求销售业绩

中国企业大多采用低价竞争来扩大市场份额,一般把签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而忽视了对贸易伙伴的信用调查、监控,从而导致了贸易欺诈案件不断发生,产生了大量的海外欠账,并且这种情况正由沿海大城市及经济特区向内地省份、中小城市及缺乏外贸经验的地区和公司转移。据调查,目前海外拖欠款中恶意欺诈已占欠款案的66%。

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规避收汇风险的手段

我国许多出口企业为了争取出口订单,不得不主要依靠价格策略,或在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方面过度迁就客户。中国的出口企业以前一直以信用证为主要结算方式,这种基于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非常安全,只要出口商在信用证规定的时间内向银行提交了全套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就能得到开证行的付款。但进口商增加了开证费和开证保证金的负担,因此,为了减少资金占用,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使用赊销或托收的方式结算货款。由于现在是买方市场,出口商为了赢得订单,往往向客户妥协,采取赊销或托收的支付方式。赊销或托收作为商业信用,虽然节省了进口商的融资成本,却加剧了出口企业的收款风险。尽管这些结算方式能促使出口额大幅上升,但也带来了大量逾期应收账款。同时大部分出口企业在采取赊销、托收的结算方式时,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很少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国际保理业务,也很少投保出口信用险来保证自身的利益。

三、部分中国出口企业对及时收回账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能及时追收海外欠款

部分企业单方面追求销售业绩,把签得订单视为经营成功的标志,放松了对国际拖欠的管理。在回收货款时又总是担心对客户逼得太紧,客户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会失去业务。因此,部分中国企业在出口后,不能够采取有效手段催取货款,逾期的欠款也总是由于不积极追讨而一拖再拖,最后变为坏账,难以收回。

四、部分国有出口企业缺乏科学经营决策程序以及约束机制

据统计那些巨额的多年难以讨回的海外欠款中有70%左右是由国有企业造成的。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外贸企业为求出口创汇额,大量采用了赊销,致使那一时期的外贸企业呆坏账大量上升,使企业整体亏损。虽然出口额大幅上升,但伴随而来的是大量的逾期应收账款。同时国有企业的体制风险和其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也是造成巨额海外拖欠的原因,出口企业应对海外欠款的对策应对海外欠款的关键在于事先的有效防范措施和事后的积极追帐手段。

1.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建立规范的客户资信管理体系

出口企业在交易前应通过专业咨询机构对海外客户进行全面、认真、仔细地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其经营情况、资信及偿付能力,为扩大出口、安全收汇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所有往来客户逐一建立档案,设基本资料和往来资料两部分。基本资料反映客户的整体实力,包括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往来资料则反映与客户的交易记录及内部评价,包括与客户的交易时间、金额、付款情况等。根据客户的付款情况,评定信用等级,给予客户不同的信用额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力争规避收汇风险。

2.认真制订出口合同条款,慎重选择结算方式

合同条款是交易双方当事人在交接货物、收付货款和解决争议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具体体现,也是交易双方履行合同的依据和调整双方经济关系的法律文件。一份完整的出口合同要对交易各环节、各要件做出明确的规定,尤其要重视支付条款中的结算方式。在支付条款上,对于商业信用好的客户可以选用汇付、赊销和托收的结算方式,而对于初次交易,且金额较大的交易尽量使用信用证的方式结算。

3.在结算方式为赊销和托收的情况下,出口商要适当选择国际保理和投保出口信用保险

当企业以托收或赊销方式成交时可以通过国际保理业务转移出口商的收汇风险,使债权得到保障。国际保理业务是一种新型的集企业资信调查、账目管理、贸易融资及信用风险保障于一体的综合。采用国际保理对出口商的作用主要有安全收汇和融资便利,是出口商防范收汇风险的一个理想选择。投保出口信用险也是出口商转嫁信用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出口信用保险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是出口企业在发货后收不到货款的责任,有时也表现为出口企业因买方毁约使货物不能出口而造成的损失;它所保障的风险,包括出口企业经营业务中一般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或不能承保的境外商业信用风险或政治风险等,为出口企业承保商业信用支付方式下所能产生的几乎一切收汇风险。

第9篇:出口贸易结算方式范文

汇率也称汇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国家或地区进行货币兑换的比率,是一种货币价格用另一种货币表现。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为了适应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对外贸易需要,在不同时代不断调整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汇率,制定和变更相关政策的过程。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宣布将要加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空间,加快推进对人民币的汇率机制改革(毕海霞等,2006)。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了诸多弊端,如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对外出口企业公司的利润变低,价格优势也会削弱,影响我国对外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对于人民币改革这一事件,对外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该格外重视,及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化趋势分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就处在了一个不断稳定升值的趋势之中。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制度,这种制度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基础,以货币为参考进行调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也由1比8.276渐渐调整为1比8.11,同时人民币升值了2%,并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在不断提升。2008年7月,人民币兑换美元的增长速度幅度已经接近21%。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并且在全球金融界蔓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受到影响并开始有升有降,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一直在1比6.82到1比6.84之间小幅波动。2009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在这之后的第三天即2009年6月22日,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突破了1比6.8的大关口,当天的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4.34‰。进入2011年后,人民币不断升值的速度再次增加。2011年2月21日,在五个连续的外汇交易日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比例是1比6.5705,连续三天创造了我国外汇改革的新高峰。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兑换美元继续向着1比5靠进。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影响

在我国的对外出口贸易中,中小外贸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中小外贸企业和大型企业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小外贸企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缺乏先进技术、规模较小、人才缺乏、筹集大额资金困难、对于风险的抵抗和承受能力较差等等,其中最大缺点就是过分依赖出口业务。因此,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来说负面影响较大。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延缓,出口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的数据显示: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56.74亿美元,环比增长5.46%,同比下降1.24%。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外贸企业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就国际市场来看,我国的服装业所占据的比重已经高于30%,接近饱和。另外,国内生产的成本越来越高。对中小外贸企业的PMI指数也就是采购指数进行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从10月49.9%的水平下降1.5个百分点至48.4%,连续两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制造业作为加工贸易的核心组成部分,11月制造业走弱将导致加工贸易整体疲软,从而出口金额增速受到阻碍。另外,从进口指数来看,加速收缩的态势也同样呈现,指数从10月的47.9%收缩至11月的47.3%,制造业进口同样承压。而在人力成本上,许多地区的人均工资都有一定涨幅。另外,政府鼓励环保,支持节约能源减少排放,使企业成本大大增加。尤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本来利润就较少,面对这样的形势很难维持日常经营。人民币升值可能对中小外贸企业带来致命打击。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促进进出口业务的均衡发展

作为外贸公司,外汇收支模式中最为理想的就是使出口的收汇量和进口的付汇量保持相对稳定,可以利用两者之间的对冲,使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从而维持预期收益。这样不仅能使汇率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避,同时还能节省利用美元进行买卖时中间银行所收取的手续费。中小外贸企业应该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对进出口业务的规模以及具体时间点进行合理规划,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

我国的制造行业物品良好、价格实在,在世界上享有美誉。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于我国必定会带来一定打击。但就长远意义看,会刺激出口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以立足国际市场。有一些企业仅依靠自身较低的成本来进行竞争,而很少关注技术含量,污染高,耗能高,这样的企业会慢慢被淘汰。所以,中小外贸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与时展相适应,化压力为动力,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三)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

我们所说的“走出去”,主要指将生产基地向需要更少制造成本的国家进行转移。就投资环境来看,目前东南亚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改善,包括越南和老挝等,而像印度、泰国等国家的投资环境则更加规范,同时整体的规模也比较大。我国企业基本上是在国内的总部接受订单,然后再进行相关的研究制作和生产,将其转销至世界的各个地方。在我国,很多的企业都会运用这样的经营方式来规避汇率风险,并且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走出去”还有一种,就是可通过战略加速对外汇账款的回收。当前,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状态,外贸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要进行选择,利用境内外一体化的方式能够降低损失。另外,如果合理利用境外外汇融资,就能减少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和损失。

(四)拓展国内市场以规避汇率风险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巨大,充满活力,很多外贸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开始由原先的出口转为内销,这些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外贸企业。在网络上进行销售,不仅门槛较低,风险较小,并且耗费资金较少。相关数据表明,我国网民已达6.32亿,目前互联网普及率为46.9%。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2014年,网络购物交易额大致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7%。可见,网络购物正在我国迅速发展,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规避汇率风险,利于企业长久发展。

(五)综合运用国际结算方式及出口保险制度

一般情况下,一笔国际交易在进行货款的结算时只能选择一种结算的方式,有时候也会根据需要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进行结算,这样能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收汇及时、安全,妥善保存付汇。当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时,出口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尽量选择能够及时收汇的方式,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是,不管选择何种方式结算,要规避风险,最终都必须要进行出口信用险的投保。这样就能够在出现坏账时不用自身来承担,可以让公司投入资金进行赔付。各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的对外贸易,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和安全,制定了出口的信用保险财政政策,在保险业务上提供保险风险基金,这在国际上已获得支持和认可。人民币总体趋势表现为不断升值,市场急切需要一种具有针对规避汇率风险的保险制度。根据有关信息,日本在贸易保险法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些保险制度,来降低汇率所带来的风险,这些是其他保险制度提供不了的。德国企业为了达到汇率的平衡,运用的是投保汇率保险,从根本上来看,这种汇率保险的方式可将其划分到期货交易的形式之中。出口商可以依据业务期限长短、保险人需要缴纳保费的多少等进行自主选择。我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鼓励出口贸易,鼓励实施信用保险,鼓励开发规避风险的新产品。

(六)充分利用结算货币多元化策略

分散汇率风险过去,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一直都以美元政策作为基础,就国内企业换汇成本来说,相对比较稳定,以美元进行计算价格的FOB出口外汇净收入和出口换汇的成本之间呈现的是反比例关系。伴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只有降低出口的换汇成本,才能维持原有利润,这就要求用美元进行结算的FOB的外汇净收入不断增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出口的企业可逐步放弃使用美元结算,而是选择非美元货币,这些货币可能具有更大优势,这样做能避免造成汇兑损失,同时还能减少和外国客户不断议价。实际上,我国大部分出口企业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在结算时使用日元、欧元等。央行曾经做过调查,相关结果表明,当前,随着我国人民币不断升值,我国对外出口贸易会有一定压力,我国部分地区已由以前以美元为结算币开始向非美元进行转换。要真正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七)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规避风险

目前,我国人民币还没有出现远期大的汇率,所以还不能在国际市场进行远期的交易,这会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发展带来困难,使得他们在国际市场较难规避汇率风险。为此,出口企业可选择人民币的远期结汇结算方式,即在外汇买卖中,双方角色应该是一方是银行,一方是企业,这样就能让出口企业在一开始就先固定好汇率,保证未来的收支稳定。企业中有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一旦确定了具体的出口日期,就需要立即锁定银行价位,及时签订相关的远期交易合同。这样就保证了在一定的时限之内,不论人民币升降,企业利润不会受到影响。当然在此过程中,银行所收取的费用也不少。另外,外贸企业要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防范,还可以通过外币的期货合同或者是外币的期权合同。比方说,一旦订立了出口贸易的合同,企业就马上可以购买与外汇相应的看跌期权,约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能够用现在商议好的价格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因为期权合同的买方以及卖方之间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具有对称性,这就使得出口企业损失最多的是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所交的期权费用。

(八)培养专业人才并利用多种新型结算方式

企业要竞争,人才的培养是核心竞争力。规模较大的外贸企业都有较多的专业人才,他们能在国际贸易中时选择新型结算方式,以此来缓解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比方说,通过银行的保函业务以及国际保理、备用信用证等,有利于资金的及时收汇,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还有利于退税手续的进行,方便核销的提前办理,有利于资金的流动,从而使得资金的利用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当前中小外贸企业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展,不断培养人才,这样才真正有利于企业的进出口贸易。

结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