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五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从作用的发挥来看,美育是最具渗透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它对其他四个方面都有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美储善”、“以美启真”、“以美助健”、“以美益劳”。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储善
德育是把社会的思想现象、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真、善、美,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及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关系。从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美育是德育的前提,只有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才能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美育是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个体的性情,抑制其功利化倾向,在潜移默化中储备了跨越生死、不计利害的道德情操,使人逐渐高尚起来,即起到以美储善的作用。
美育能直接陶冶人的性情。性情作为人的感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与个体的欲念功利心相联系。在人的性情形成的过程中,又受到其他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和制约。一些理性的教育,对于人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和限制,它的力量往往只能局限在那些具体的规定上。而人的审美活动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衡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尺。审美对象所蕴含的意义总是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直达人心,使人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使人在感动中去掉私利之心。所以,审美活动会超越狭隘的功利性,在人们的身上唤起那些真正具有人的价值的性质和属性。这就是说,人类审美所追求的不是有限的功利目的,不是达到这种有限功利目的的工具。相反,它使人从那种有限的、自私的占有欲中解放出来,上升到自由、无限的崇高精神境界。
二、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启真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尤其擅长小提琴。毕达哥拉斯、开普勒、普朗克等科学家都精通音乐。我国古代的张衡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歌德是一位大诗人、大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
美育是在对人的熏陶和感召中,培养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美育过程中渗透着理性的直观能力,使人的理性与人的感性相沟通,引导人由认识走向创造,起到以美启真的作用。从生理角度来看,美育可开发大脑的潜能。现代脑科学研究提出了大脑两半球的“双势理论”的“思维互补理论”,指出大脑两半球是有分工的,具有互补性。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大脑右半球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时间长了不利于大脑的发育。而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大脑两半球协调发展。音乐、美术、舞蹈等,都能活跃大脑右半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脑左半球得到休息;另一方面,由于大脑接收到更多的外部信息,通过两半球积极配合,能充分调动潜意识中的创造灵感。
从激发人的动机来看,美育可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社会和科学的广泛兴趣,引导他们热爱科学,热爱学习,以主动的精神去探求知识的奥秘,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手段。而美育为学生了解客观世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其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激发求知欲,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科学、创造的精神。
从思维的度来看,美育有利于培养形象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早于抽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儿童是从形状、色彩和声音的一般感觉思考事物的。美育能提高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
三、美育对体育的促进作用――以美助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探索知识,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础。一些科学家专心于科学研究而忽视体育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美育则可以从身心两方面来促进体育,起到以美健体的作用。一方面,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美育可使人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使人心情舒畅,肌肉放松,心律舒缓,机能协调,能消除各种有害健康因素的困扰,促进有益健康的生物化学物质分泌,从而增强体质和体能。实践证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疾病。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另一方面,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给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对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人们受功利化的影响,经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心理健康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课题。美育可起到解除紧张,陶冶性情的作用。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古迹,可以调节人的心理,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四、美育对劳动技能教育的促进作用――以美益劳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作用
如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代大学生们清楚的认识到,作为21世纪的人才仅满足于现代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仅埋头于自己专业的小圈子里更是狭隘的,知识的多少并非能代替美感,而审美的层次却体现了知识和修养。美术教育是以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和健全人们的审美心理结构,即感知、情感、想象、理解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及相互协调为目的,以生命情感的陶冶,完善人格为己任,对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1.基本内涵
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而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2.两者的关系
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不能靠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实践和美术体验中去,并以此来感受、认知、理解美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然后转化为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兴趣基础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导,使之不断学习,积累必要的美术知识。
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相对欧美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再加上受专业化、同人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用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美术学习,限制了学生审美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这种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的美术教育忽视了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力、创造力、美术知识与技能的陶冶和开发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美的法则和规律去陶冶人的精神,净化人的灵魂。
从美术教育自身来说,美术的本质是具有视觉化的表达,是将物质的原来形态,经过意识的技术加工创造成为艺术形态。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说,美术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教育培养情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美,如何求知,如何创造,如何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此,美术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提高美术教育的创新意识,增强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将创造力的培养具体化,上好美术课。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部分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只要适当运用一些方法,利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让他们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创造性思维来。如在教学生画国画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拿毛笔比较困难,不容易掌握,那么画出来的东西就有点“四不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刚开始不要用常规的方法去讲授或要求他们。老师可以用意境、抽象的眼光去看学生画出的作品并对学生加以鼓励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成果,以便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断变得浓厚,创造力也不断得到加强。
其次,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当今教师的作用不一定像过去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样强化、单一。教师应努力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教师具备那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本身就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唤醒。
现在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场地、氛围、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做学生的听众,形成情感融洽,气氛和谐的学习环境,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下,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以使自身素质也不断得到提高和发展。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他们的各种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如风景写生、学生画展、参观博物馆、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其创新能力将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
在学校课堂之外,还有一些艺术团体,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的美术课对素质教育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在各大培训场所,培训班基本满员的情况下,学习美术,接受美术教育的年龄阶层也在不断扩大,这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不断提高也起着重大作用。
三、美术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加强美术教育己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竞争的核心又在于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强美术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中极为关键的一环。
1.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美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从而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升华。由于行动受情感的影响与支持,所以美育与别的教育不同,它能影响人们的情感,它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是一种自由的形态。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净化人的心灵。如果学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欣赏自然中的万象,那么就可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把美术欣赏运用到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还能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概念和术语去欣赏美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鉴赏水平。鉴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要从表达手法去分析,逐渐形成独立的审美个性,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审美判断。
2.美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完善人格,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让学生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慢慢消除我们对应试教育的消极抵抗心理,同时还让我们对校园生活不再感到枯燥乏味,为我们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我们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美术的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美术还要重视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让学生从丰富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上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永久兴趣。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美术学科的特点是以让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审美能力为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与创造力,开发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质。因此,美术没有固定的答案,作品的可贵之处在于创新。美术创新离不开思维与灵感。一般来说,思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一种是形象思维,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其中,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一般地说,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把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因此,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使广大青年学生提高思维能力。有些人读书万卷,人品也好,可就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而成为“书呆子”,这与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缺乏美育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4.美术教育可以培养新型人才
通常人们喜欢把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这是不对的。一个人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不仅需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更要有良好的个性。美育是以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它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的个性。培养审美情趣而陶冶情操,培养创造情趣而发展个性。真正有声望的大学者的成功,离不开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的美育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就需要懂得美学和审美。建立与美术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师教育评价机制和评价办法,激励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自身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四、结语
美术教育必须从视觉方面促进审美文化的传递与普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思想和认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任务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实用价值和本质价值相统一,在完善美术教育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强化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注重学生全员参加,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界各国在新形势下对培养未来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岩.未来的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及其观念更新[J].中国美术教育,1995(5):5.
【摘要】在现今素质教育的实施浪潮中,美术教育将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出的结论是: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因此,重视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术教育就没有完整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人人皆知,美术教育也是大发兴起,那么,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7我们先了解一下素质教育是什么,美术教育又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运用美术手段,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美术欣赏和美术教育活动等方法培养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使他们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由此不难看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人点,正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发展学生、完善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概括如下:
一、美术教育伴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身心发展是指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在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而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情感表达,它包含着感性与理性、脑力与体力的多重因素,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首先,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学习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可以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此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形成了基本的美术素质,还可以陶冶审美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其次,美术欣赏。美术欣赏这个方面,不仅仅是美术课本中的欣赏课程,还可以是名画名作,都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还可以提升学牛的审美能力和丰富学牛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最后是美术活动。学生在以个人或集体、校内或校外等方式去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中,可以释放各种活力和压力,抒发各种情感,激发各种潜力,当他们在此活动中充分体验到了乐趣与成功的时候,不仅欣赏了自己,了解了自己,更相信了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国家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现在许多课程都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纳入了教学目标中,美术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大众的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那种独创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参与的事物或活动对他们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且对他们的发展有利的,就可以看作是创造或创新了。在美术教学中,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训练思维能力和掌握创作方法的手段,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获得,最终要在美术实践中体现。美术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它使学生突破课本的局限,去感受和创造更为丰富的世界;美术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美术实践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直接的培养方式。
三、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在思维能力、实践经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是以主观爱好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能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发展,因此有时也称“艺术鉴赏力”。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民族性,所以提高审美能力有助于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摁去改变世界,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
审美能力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能力是通过训练人的感官而开始的,换句话说,我们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睛,审美眼睛的培养,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整体与局部、演绎与分析、解剖与组合、对比与统一等规律的感悟,获得对形式美和整体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审美能力,使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美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加强美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需要。
1.美育可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大家知道,审美活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种创造活动。审美活动有很多特点,其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创造性,因为审美活动的核心它要创造一种审美意象。所以审美活动能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的冲动,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像力。
2.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本身是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它又有一种形式美的特征,这种美主要是形式美。譬如说简洁、对称、和谐等等。所以在科学发明活动中,科学家常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而走向真理。科学家追求美的形式,但结果就走向了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由美启真,由美到真。
第二,加强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就是发现,发现就是创造。任何发现都是一种创造。审美活动的核心是要创造一个审美意象。第三,加强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开阔、平和的胸襟。美育能够培养人的同情心。而人有了同情心,就能互相爱护,互相扶助。所以,审美教育对于人的精神最高的影响,就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二、学校应该如何加强美育教育
第一、要在引导学生倾心赏美上下功夫。美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自我教育能否发生,是否有效,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发生情感。美感不能强加于人,却可以引导。引导学生发生美感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首先,帮助学生感知对象的美。例如,帮助学生欣赏《红楼梦》,就需要介绍有关的社会历史知识和文学艺术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进步的道德观念和历史观念,否则,学生是不可能真正进入《红楼梦》的艺术境界和欣赏心理的。又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也需要让学生了解齐白石以及他生活的时代。了解国画的有关知识,包括流派和技巧,否则,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品的艺术美。其次,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力、感悟力、理解力、理解力和想象力。这里也涉及某些知识的传授。例如,美术中关于色彩的知识,水墨画以墨代色的知识等。但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去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些能力。正如马克思说的那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再次,要从多方面帮助学生进入欣赏心理。例如,根据美的对象的特点,创造适当的环境等,就有积极的意义。当学生进入美感心理之后,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深化美感。如,介绍前人的经验,同学之间互相启发等,都是有益的。不过,要充分尊重美感的个性差异性,不要简单地推广美感的样板,更不要搞强加于人或强求一律。对美感教育效果的期望和检验,要长远一些,开放一些,切忌短视、呆板和狭隘。应当相信,只要学生发生了美感,他们倾心赏美,即是在乐心受教。至于受教的程度,只要美育持之以恒,一定会获得丰收。
关键词: 美术教育 人文素质 作用
美术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压力较小而兴趣较大的一门学科,如果将中学生美术教学渗透于人文素质的培养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就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等特征。新课程教学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健康发展。在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
一、美术教育在培养中学生审美情趣上培育人文素质
人是社会的人,因此,只有人对生活、社会、自然具有欣赏、感受美的能力,才有生命的意义。阿恩海斯指出:“生活的唯一意义便是对生活本身最充实、最纯粹的体验。艺术是我们所能得到的完成生活使命的最有利的工具之一,如果不让人得到这一利益,实际上就是对他的剥夺。”的确,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种魅力,使人在欣赏时完全陶醉,整个心情、精神都非常愉快和满足。这种魅力或特殊的美感作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有内在美,这种内在的美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眼光”,以审判的眼光改变视觉态度。审美能力,是人的素质发展的核心。在新阶段倡导素质美术教育,对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术教育在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上培育人文素质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对人体绘画作品和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甚至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如果学生通过接受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学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美术教育在培养中学生艺术创造力上培育人文素质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他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提高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四、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又如纺织业,从布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纺织品由于对美术设计不够重视,尽管产品质量很好,但设计单一,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其他方面如商品包装业、广告业、日用工业、室内装饰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联系,都需要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具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广大中学生今后将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人在中学美术课中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美术修养,对今后工作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帮助。总之,美术课是普通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具备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英]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开始受到更多教育者的重视,同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落实。但是,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同时,美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等,而且对于专业知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从这一方面来讲,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同时促进美育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修养,从而成长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美育与素质教育都带有一定的情感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应试教育仅仅是为了考试,以机械或者生硬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然而,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体现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仅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情感性,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同样,美育也带有一定的情感性,它主要是以真、善、美为主要教育内容,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3.美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被淘汰,素质教育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发展。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就忽视了美育的重要功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平衡发展,知识面比较单一,同时还缺乏一定的创造力。但是,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美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义。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的教育内容也应该不断地改变和完善,从而不断促进其现代教育意义的发挥。
(四)目前很多学校的美育教育非常滞后
美育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教师素质不高、审美意识没有普及等众多因素,很多学校的美育教育还非常滞后。这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得学校无法完成原有的培养目标。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事业。
二、以美育为切入点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设。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没有重视美育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建设完善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1.确立美育教育的理念
为了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促进美育教育在学校中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确立美育教育的理念:第一,重视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了解美育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让学生能够不断感受到生活和教育的美好;第二,促进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其他内容的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促进美育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促进美育和其他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进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允许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有所区别。所以,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增加美育课程的种类,使得美育课程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能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3.鼓励学校积极建设第二课堂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到东西之外,还需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以美育为切入点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在第一课堂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建设第二课堂。例如:可以让学生团体组织一些校园演出或者是艺术欣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另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创新项目和竞赛,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资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相关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不断发掘潜在的课堂
学生除了可以从课堂中或者书本上学到知识之外,还可以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到知识。所以,在改革第一课堂,积极建设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建设潜在的课堂,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发现美,从而能够积极地接受美育。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感受到审美教育,体验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第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能够从自然景观的美丽中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陶冶自身的性情;同时大自然还包括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能够提供潜在的教育作用。
5.建立全面的保障系统
由于素质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全面的保障系统,从而能够保障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顺利建设。例如:构建素质教育的保障组织,主要由学校的教育者、后勤人员和美学专家等组成委员会,从不同的方面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将美育的教育内容纳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另外,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使得保障体系更加系统和全面,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结语
关键词:美育;素质;途径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的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音乐是一种非语言手段,它能起到伦理所不能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唤醒人沉睡的潜能。从音乐教学与美育的关系来看,中小学音乐教育只有与美育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从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来看,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双基训练只能作为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一种手段,只有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达到美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挖掘美育因素,启发审美情趣,以情动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感情的传递。”音乐欣赏中的“情”,充分调动学生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获得健康的感官享受,获得高尚情操和美好思想的熏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他们体验音乐的情感。
二、创设美的意境,培养审美能力
在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塑造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意境。教师用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从而共同鉴赏音乐形象之美。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激励审美表现
课外艺术活动的生动开展,激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大课堂。我们开智中学音乐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器兴趣组等,对学生进行规范、严格的训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国庆”联欢演出,每期都要开展合唱比赛、卡拉OK独唱比赛、器乐比赛等,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各种文艺比赛,成绩显著。
四、实行乐器进课堂,促进创新智力的发展,受到美的启迪
器乐进课堂打破了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表现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展手风琴、电子琴、吉他等,条件差些的可选用口琴、竖笛、口风琴等。也可以将南方少数民族的乡土乐器“竹叶”带进课堂,还可利用器乐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二度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和演奏水平。
我从学生的表现能力、鉴别能力、感受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美育进行考查,将实验班及普通班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识谱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要比普通班学生强。
正像一位哲人所说:“艺术教育是使人类走向文明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对人才的成长起到了积极催化的作用,音乐教育都能以其独有的功能而大显身手,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真正达到了以美感人、以美启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的目的。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舞蹈;舞蹈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传承文明的基本手段。教育的目标离不开社会发展对于人的素质的需求。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而素质教育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化,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是组织实施素质教育、形成素质教育功效的良好途径之一。
一、舞蹈对道德素质教育的影响
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认识到乐舞、诗歌等艺术不仅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现,而且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认为舞蹈也是移风易俗最有效的工具。作为艺术品种之一的舞蹈,可供人们欣赏愉悦,进而陶冶人们情操。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观众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谈到,诗人、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对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习惯于对一切庸俗丑恶的东西的厌恶”,“读他们的作品,会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更高尚”。当优秀的、积极的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种内在深处的善良、高尚品质便会滋生蔓延,从而转化为主导动机,进而推动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经历代人民群众不断加正创造,在民间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劳动和斗争生活,同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风格特色。通过这些民族的音乐,对于舞蹈的了解和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民间艺术、文化宝贵遗产,并且在老师指导与讲评申了解中国的灿烂文化、精湛的艺术,激发学生身为中国人而骄傲、自豪,促进其爱国、爱家、爱民的思想情操的形成。
二、舞蹈对智力素质教育的影响
舞蹈艺术和其他的姊妹艺术一样,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由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内容所决定。远古时期,并没有舞蹈,后来舞蹈随着火的发明而产生,随着人们有了群居生活的条件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由原始社会的狩猎舞蹈、战争舞蹈、祭祀舞蹈、劳作舞蹈到奴隶社会的宗教仪式舞蹈、巫舞,再到封建社会汉代的“百戏”,北朝的“代面”,唐朝的“歌功” “颂德”“软舞”“健舞”,元朝的“元曲”等的演变,及至今天由众多舞蹈学者所收集、总结、编辑的民间舞、古典舞、现代舞、新风舞。这些反映社会、反映生活的文化无不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从中了解过去和现在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了解无限多样的人生和无限多样的情感变化,从而以此为鉴,修养自身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在师生双边教学中,学生必须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掌握其要领,储存记忆,并能连贯地用肢体表达出来。无形中,不仅使学生获得基本技能,而且提升了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三、舞蹈对身体素质教育的影响
以舞蹈增强体质,健身祛病,我国古已有之。在《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曾记载:在远古阴康年代,天气阴霾多雨,河道壅塞不通,洪水泛滥,人们的情绪忧郁,身体也逐渐衰弱,于是有人就创造了健身的舞蹈形式的不断发展,有与兵器相结合的武舞;有模拟飞禽、走兽动态的百禽戏与拟兽舞等。现代社会则有艺术体操、冰上芭蕾、体育舞蹈等等。
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如何利用人体这一“工具”,使自己的身体能够运用自如地传情达意,首先就要解决舞者身体的基础训练――形体训练。而这一训练要对学生进行身体各方面的练习,身体的站立形态、方向、舞蹈动作姿态,身体各部位运动幅度、速度、灵活性、身体控制的稳定感、协调感、肌肉的力量以及由以上诸因素所构成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术技巧。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通过多年在美国的学习和考察,做出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初期属于体育范畴,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有些国家把舞蹈列入体育范畴内,或与体育相结合,可见舞蹈健身之功能。
舞蹈不仅是一种运动,而且是一种经过组织、美化、节律化的人体运动,是一种比一般意义上的运动更为高级的艺术化运动。参与者在旋律优美和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跳起舞蹈时,不但能达到健身的目的,而且还能在自娱自乐的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进入艺术表现的境界,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调适和发展。实践证明也是如此。
四、舞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
舞蹈是人们自娱自乐、抒怀的一种形式。舞蹈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生命形式的跃动,就有欢悦的舞蹈。婴儿一出生就手舞足蹈,宣告自己成为一个小生命来到这大千世界。幼儿最喜欢舞蹈,幼儿园里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是跳舞唱歌,所以跳舞、唱歌成了幼儿园里老师们对少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手段之一。尽管由于教育思想的某些误差,至今普通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还没有设置舞蹈课,但是青少年们课余、节假日或是在兴高采烈之时总爱用欢快的舞蹈来抒发他们旺盛的青春热情。人到中年,进入事业和家庭两方面的压力都相当大的“负重行军”期,可是即使如此,以舞蹈为乐者仍大有人在。如果问他(她):时间这样紧张,为何还来跳舞?回答却是:正因为紧张,所以才来松弛松弛,求得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至于老年,更不消说,过去由于受到种种思想桎梏和经济情况的制约,可自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以后,情况大变,老年人也开始打破诸多清规戒律,披上舞衫,放开手脚,在舞蹈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也跳得这么“火”,老人们会说:“不为别的,就为乐呵!”《唐宋白孔六贴・舞部》曾十分精辟地概括“舞以达欢”,古人还说“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觉手足自运,欢之至也。此舞之所由起也。”对于 学生来说,在他们学习生活之余进行适当的舞蹈训练,舞蹈表演无不是一种调节、一种愉快意识的培养。
舞蹈的训练对学生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集体合作意识起着推进的作用。舞蹈的训练排练工作同时也是集体协同活动的过程。在训练中,不仅有老师的指导、鼓励、监督,也有同学间的互相学习帮助,甚至还能互相督促,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例如本人曾在艺术实践课上做过这样的实验:我将教学排练的内容分派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组织练习,开始还有点担心他们是否能胜任,可没多久就意识到自己的这份担心是多余了,因为在去检查的途中就已听到训练的口令声,看到整齐的身影,让我感悟到: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学生将会更优秀!在组织排练舞蹈时,更要求学生具有集体合作意识。如果把集体舞蹈比作一盘棋,每个学生就是上面的棋子,一旦一粒棋出错,就有可能全盘皆输。因此,必须调度好每粒棋子。每个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有意识地服从整体,克服个人主义思想的滋生,个人主义行动的伸展,而形成一种合作意识、集体主义思想。
舞蹈的训练同时也是学生坚韧意志的训练过程。舞蹈是人体造型上的“动的艺术”,而要使人体成为这一艺术的“工具”,离不开基本功训练。而要使基本功柔韧性达到要求,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血汗的浇灌。在演出的背后,有着学生们压腿开胯等练习的疼痛而不为所折服持之以恒的精神,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练功中,常常旁观者都会为之欷觑,而队员们却能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只有泪水和汗水在脸上身上流淌。在练习中,一个个动作的反反复复,直至达到要求,巩固又何尝是轻易做到的,而正是这些不容易磨炼了学生的意志、耐力,为他们具有坚强的心理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五、舞蹈对审美素质教育的影响
舞蹈教育对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中,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已成为共识。从早期的启蒙主义者到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再到后期倡导美育的代表人物都持这种见解。从王国维的“美育即情育”到的“美育是情感的性质”,现代美育家们更注重美育情感教育作用的现实效果。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美、创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仅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什么是美。因为要懂得什么是美,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的。舞蹈美育是培养学生感受自我美、认识自我美、创造自我美和超越自我美的一种美育形式和教育方式。而且,舞蹈美育正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舞蹈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自我审美教育与活动。它是通过对舞蹈者的动作启发和训练来达到美育的目的。舞蹈美育使爱美天性从自然状态向自觉状态提升,使之能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寄情于山水,融美于心田,可以说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
我国老一辈舞蹈家胡果刚说:“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理想和愿望、感情和幻想的反映和体现。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能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其艺术修养。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时也是一样。在教师的示范中让学生感受到形体美,学习美的动作、事物;在教师对学生错的动作的模仿时,学生不仅领会到动作要领,而且学会了鉴赏美的能力,更能促进他们表现美的能力。
因此可以说,舞蹈美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也就是说,舞蹈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环节。
六、结语
【关键词】美育教育音乐教育美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224-02
美育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教育。美育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这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方面。所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音乐课中渗透美育十分重要。
一、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离开了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将是无源之水。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亦可成为审美对象,于是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少年儿童正处于含苞待放状态,如果能在音乐教育中通过音响、和声、旋律、意境,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深刻理解音乐丰富的情感内容,那么音乐教育也就渗透了审美教育。此外,进行音乐审美教育不仅要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而且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也曾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渗透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二、美育作为审美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一个历史的课题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艺术教育的内容;而我国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倡诗教、乐教,在他看来,美育在整个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美育这一概念和对它进行独立研究的理论,则是由德国的伟大诗人和美学家席勒于18世纪末首先提出和建立的。
近年来,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较大发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日益凸显。但是,美育仍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还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改进美育的重点在基础教育阶段。基础阶段的美育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三、美育是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真、善、美和谐统一的人格教育,是一种企及生命质量的教育
美育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的美育,指审美教育。广义的美育,是指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学校美育应从狭义美育向广义美育发展。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能从美育的本义出发,研究、运用音乐教学方法,那么就能通过各种艺术活动,来诱发、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从而真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营养、熏陶,进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在精神状态上、品德上、性情上、生活情趣上、理想抱负上有所促进。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技能及知识获取多少为目标,这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区别。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在音乐课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在音乐中中培养起他们高尚的品德和健康的情感,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一堂较成功的音乐课、一首好的歌曲或者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对学生都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美、理解了美,这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应重视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和需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的独特功能。
四、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
音乐教育能产生以下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意识,培养良好品格,激发创造思维。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