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形势 展望 问题 对策

一、201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投资者信心指数企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

201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者信心指数为114.58点,比2011年小幅回落0.26点,呈现低位运行但逐步企稳的态势(见图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54.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从投资主体的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1855.24亿元,同比下降1.1%;非国有经济投资3399.14亿元,增长6.5%。非国有经济投资中,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和外商投资保持增长势头,集体经济、联营经济、港澳台投资和其他经济呈下降态势。

图1 2005-201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者信心指数

(二)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单位的投资意向有所抑制,但对全市投资增长影响不大

2012年开展的投资意向调查主要对全市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共1427家进行的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00万元及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建设和改造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的调查单位认为宏观政策保证了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增长。分行业看,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业投资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44%的房地产业单位认为上年的宏观政策影响了本单位的投资(见表1)。

(三)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总体较为理想,国有经济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略好于民间投资

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调查单位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大于或等于当年的实际投资额,该比重较2011年调查结果提高0.8个百分点;8.5%的调查单位小于当年投资额,比重下降 0.8个百分点。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资金到位情况略好于民间投资,89.5%的国有经济调查单位的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良好,比民间投资调查单位高3.8个百分点。其中,资金到位金额大于实际投资额的国有经济投资单位占5%,和实际投资额相等的占84.5%,小于实际投资额的占10.5%;资金到位金额大于实际投资额的民间投资调查单位占5.4%,和实际投资额相等的占80.3%,小于实际投资额的占14.3%(见图2)。

(四)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大项目进展更显优势

85%的调查单位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1.2%的调查单位投资项目进展超前于预定计划,与2011年调查结果持平;83.8%的项目进展与计划基本一致,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15%的项目进展滞后于预定计划,下降3.9个百分点。从项目规模看,大项目投资进展更显优势,86.1%的投资额在5亿元及以上的调查单位投资进展顺利,比2011年提高6.4个百分点;13.9%的项目进展滞后于计划,下降6.4个百分点。

二、201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趋势预测

(一)投资环境总体较为平稳

从调查情况看,上海投资环境总体趋稳。43.7%的调查单位认为2013年的投资环境和2012年基本相同,这一比例比上次调查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投资项目规模大的调查单位对2013年投资环境的预期更为乐观 (见表2)。

(二)2013年投资总量基本持平

从规模看,2013年投资总量将基本保持2012年的规模。上海围绕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硬投资”虽然进入一个相对的低谷期,但在产业升级、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问题上还存在很大的“软投资”空间。在2012年发生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599家调查单位中,表示2013年将会继续保持或者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单位有396家,占66.1%。在2012年未发生固定资产投资的828家调查单位中,表示2013年将增加投资的单位有126家,占15.2%。其中当年投资规模较大的调查单位对下一年度投资保持较高的投资意愿。2012年预计投资完成5亿元及以上的调查单位有79家,其中72.2%的单位2013年将保持或者增加投资。这些投资量的有效释放对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形成是有力的支撑。因此,初步判断2013年上海的投资总量将基本保持2012年的规模。

从增速看,2013年投资增速可能出现回落。根据调查单位对2013年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量的预期,我们分别依据乐观估计(预期增长最多、下降最少的估计)、中间估计(增长和下降均折中的估计)和保守估计(预期增长最少、下降最多的估计)对201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做出预测:乐观估计201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比2012年增长6.7%,中间估计下降0.2%,保守估计下降7%。据此综合判断,2013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出现小幅回落。

三、201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中呈现的问题

(一)大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有所上升

2012年,调查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资金融资紧张情况总体有所缓解。认为投资项目的融资难度比上年度提高的调查单位占22%,比2011年调查结果下降12个百分点;认为基本不变的占68.6%,提高8.3个百分点;认为下降的占9.4%,提高3.7个百分点。但是投资规模在5亿元及以上的调查单位中,认为融资难度提高的占31.6%,远远高于平均水平(见图3)。在这些投资规模大的调查单位中,除了受房价调控政策影响较大的房地产单位外,还涉及到部分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

(二)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益有所下降

2012年以来,上海工业生产增速较低,房价增长明显放缓。受此影响,众多调查单位对2012年本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效益预期出现一定下滑。认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回报率在10%以上的单位数明显回落,回报率在0-10%的单位数有所增加。本次调查中,项目投资回报率在20%以上的调查单位占5.3%,这一比例比2011年下降1.4个百分点;投资回报率在10%-20%的占26%,下降3个百分点;回报率在0-10%的占35.1%,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和房地产业调查单位中,认为项目投资年回报率在10%以上的比重分别为36.8%和30.8%,比2011年下降6.8个和3个百分点;投资回报率在0-10%的比重分别为34%和35%,提高3.7个和0.6个百分点。

(三)民间资本投资意愿减弱

调查发现,民间投资具有进展快、回报率高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投资相对谨慎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90.2%的民间投资调查单位投资项目进展顺利,比国有经济投资高11.3个百分点;36.6%的民间投资项目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比国有经济投资高13.6个百分点。但是比较调查单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的投资总额可以发现,民间资本投资意愿明显弱于国有资本投资。15.2%的民间投资2012年投资总额比上年度有所增加,比国有经济投资低18.2个百分点;14.7%的民间资本预计2013年投资将比2012年有所增加,比国有经济投资低15.9个百分点。

(四)跨行业投资意向谨慎

考虑到发展定位局限、缺少资金和融资困难、投资风险过大等原因,调查单位对于跨行业的投资一直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在1427家调查单位中,明确表示愿意跨行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有28家,仅占调查单位的2%;而明确表示肯定不会跨行业投资的单位有1267家,占88.8%。在表示肯定会跨行业投资的调查单位中,投资行业虽然依然较为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但是公用设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等领域投资也渐渐有所涉足。比较往年的调查可以发现,跨行业的投资选择范围已经有所扩大。投资项目前景看好、与自身行业的相关性高、投资回报高和投资风险小是调查单位选择这些行业进行投资的最主要原因。不过电力建设、生物医药制造、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等领域的投资依然无人问津。

四、关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的四点建议

(一)引导投资结构转型,稳步推动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上海经济发展的主线。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投资建设领域,2012年上海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49.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75.2%。其中,房地产业投资占到第三产业投资的六成以上,投资2404.53亿元,增长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510.57亿元,下降18.3%,占1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121.34亿元,增长44.3%,占3.1%;金融业投资49.15亿元,增长1.1倍,占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151.73亿元,增长1.8倍,占3.8%。为稳步推动产业升级,要合理引导第三产业投资进行结构调整,减少对房地产业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储备和启动如迪斯尼乐园和虹桥商务区等项目作为新的“增长点”;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争取落地一批总部机构、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和银行二总部等功能性项目。

(二)努力提升工业能级,稳定传统优势工业的投资规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

2012年,上海工业投资1292.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6%。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个重点工业投资740.35亿元,同比增长4.8%,占工业投资的57.3%。六个重点工业行业占据工业投资的半壁江山,不仅形成了完整的制造业基础,而且也培养了大量的技术、管理和技能方面的人才。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加大更新改造的投入,稳步推动传统优势工业的投资规模。同时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好《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财政、税收和金融信贷上提供多方面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示范项目运营推广产业化应用,形成大规模的生产和对上下游产业装备的带动,逐步成为投资结构转型的新亮点。

(三)关注民间资本的投资环境,尤其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上海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占全市投资比重也不断提升。2012年,民间投资189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占全社会投资的36%,比重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但是,从项目涉及领域看,民间投资项目仍局限于房地产开发和传统工业领域,平均投资规模和全市投资项目相比也明显偏小。从调查情况看,民间投资融资难度相对困难,投资也相对谨慎。为继续改善民间资本的投资环境,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引导民间资本更多投入重点发展行业,拓宽民间资本的融资渠道,开展多种融资担保,支持中小企业早期发展,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综合性公共平台,突破行业壁垒,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或者低成本的信息服务。

第2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业;区域经济增长;互动机制

截止到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业正经历过山车式的发展阶段,从几年前的膨胀式高涨到近1~2年间的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房地产一直牵动着国民的神经。但是,无论如何,房地产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获得发展的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即便其在特定的时期面临特定的困境,但是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是难以割断的。而对区域经济而言,其增长与区域的资源、教育、政策以及投资直接或间接相关,良好的持续的房地产投资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这已经被无数的案例所证实。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房地产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房地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正在减弱,区域经济对房地产的支撑也越来越模糊。但房地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和加以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

(1)房地产业的波动对区域经济产生了间断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发展一直呈现出一种“波动型”上升的趋势,与其他类型的产业相比,我国的房地产业占区域经济总量的幅度相对较小。当然,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中比重的上升与一些传统产业的比重下降是同时出现的,即便房地产业位于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产业行列,正向支柱地位迈进,但是,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房地产业总是表现出对区域经济的间断性影响。(2)房地产投资的整体作用与区域经济总量之间关联密切。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业投资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地王频生,实际投资增长势头表现的异常强劲。当然,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活动是必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任何脱离区域经济本身的做法都将导致失败,这是历史发展的惯性使然。可见,房地产业通过投资而产生的辐射作用是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密切相关的,如同任何投资都不能脱离土地等生产一样,房地产投资难以单方面的发挥作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转化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力量,将投入转化为产出,从这个角度讲,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的作用就不可低估了。(3)房地产业是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视域下,房地产业的发展往往与其保持一种同步的关系,其增加值的增长过程是十分迅速的。这是因为,房地产业是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这样一来,货币的供给或者发行就会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当期货币的供给增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其产出的增加。可见,房地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紧密相关的,房地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因素。

二、房地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的因素分析

(1)房地产业的“惯性”超过了区域经济的承受水平。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持续的提升,房地产的发展周期和经济发展周期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这一现象能够很好的说明,房地产业已经进入到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它对区域经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的显现。从这个角度讲,应该以宏观经济为视角,对房地产业的投资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进行实时的把握,以期获得作为及时和关键的信息。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房地产业的供给结构失衡也会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当前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会遭遇瓶颈,房源大量积压,三四县城市面临崩盘的重要原因。为此,需要调整房地产业的供给结构,调整和消除阶段性的消费断层,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2)房地产投资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中,不同行业之间存往往在着广泛的、甚至是复杂的关联,这些行业间是一种相互依存同时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最终使房地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对区域经济而言,虽说是间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范围和深度都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钢铁行业和水泥、玻璃行业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对这些产业所出产的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钢材产量的增长,还极有可能形成一种对需求的长期增长的预测,这又会使得社会对钢铁的需求和投资都会长期增加,如果这些投资最终转化为了生产能力,如果房地产业能够对其形成有效的需求支撑,钢铁行业将会一如既往的良性的发展下去。

三、区域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房地产业发展水平。房地产业的发展既向社会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土地、房屋等生产资料和产品,也从现实生产过程中带走了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与劳动力,而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能够提供的资源数量必定是有限的,受到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房地产业的发展越快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影响房地产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房地产也的产品体系中,住宅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以及消费结构市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用于住房的支出就会越高,房地产的容量就会越来月大,产品价格也会随之走高;相反,收入水平越低,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就会越少,房地产业的发展就会受到明显的限制。实际上,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多数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3)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影响和限制房地产投资水平。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水平与结构要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水平的限制与影响。此外,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还要受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制约,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则受当时社会所能提供的资金、物资等方面的限制。其中,固定资产投资率越高,房地产业开发投资规模越大,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就越大;反之,则正好相反。

四、结语

房地产业被称看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与“晴雨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因此,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房地产建设住房结构比例,尽最大可能增加中、小面积的商品房供给量;此外,政府也应积极的发挥作用,实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的政策,帮助社会公众提高购买房屋的能力,促进房地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更好的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本文基于这样的忧思,对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希望这些结论能够为相关产业或区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参 考 文 献

[1]张静.房地产投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12~14

[2]周达.房地产业与中国区域经济总量关系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3):39~43

[3]王达琪,王秀艳.房地产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44

[4]孙颖.浅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房地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作用

第3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投资效果系数:;投资拉动系数;投资弹性系数;投资就业系数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84-2

1 第三产业投资效率分析

我们用投资效果系数来衡量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投资效率。投资效果系数=某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同一时期固定资产投资额。它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GDP指标。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效果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57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3443)、批发和零售业(0.3739)、住宿和餐饮业(0.2161)、金融业(4.0616)、房地产业(0.104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13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185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10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448)、教育(0.45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43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182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8987),即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上述各行业投资效果系数亿元GDP增加。

2 第三产业投资拉动系数分析

投资拉动系数,也就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它是指一定时期投资需求增量与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反映经济的增量中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拉动作用程度。运用投资拉动系数,可以计算经济增长中有多少百分点是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带动的。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拉动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9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63)、批发和零售业(0.69)、住宿和餐饮业(1.06)、金融业(-0.07)、房地产业(2.8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9)、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6)、教育(0.30)、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33)、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8),即上述各行业投资拉动系数是由投资需求增加所带动的。其中,“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减少,而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说明上述行业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在不断提高。

3 第三产业GDP投资弹性系数分析

GDP投资弹性分析的目的是揭示投资增长的弹性作用大小,主要的是通过投资弹性系数来进行的。投资弹性系数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投资的需求增长速度之比,即投资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数。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36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4415)、批发和零售业(0.4005)、住宿和餐饮业(0.3665)、金融业(-1.0768)、房地产业(0.24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028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257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631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867)、教育(0.907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19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468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1498),即固定资产投资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提高上述各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弹性系数为负,原因是投资下降。

4 第三产业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

投资就业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就业人数增加的指标, 等于就业人数增加值/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表2看,2009年吉林省第三产业各行业就业投资弹性系数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001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238)、批发和零售业(-0.0019)、住宿和餐饮业(0.0021)、金融业(-0.0785)、房地产业(-0.000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0016)、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000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01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0114)、教育(-0.015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001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02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473),即一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上述各行业投资就业系数万人全部就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就业系数为负数,投资对就业起着负面作用;因其推动了技术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从而降低了产业就业的绝对水平。

5 结论

从投资效果系数看,金融业(4.061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898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7448)、教育(0.45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436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4136)的投资效率高。

从投资拉动系数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2.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366)、房地产业(2.8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6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1)、住宿和餐饮业(1.06)的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

从GDP投资弹性系数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0281)、教育(0.907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631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4415)、批发和零售业(0.400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3867)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快。

第4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 生产业 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后来居上的态势,“经济服务化”时代已经到来。天津滨海新区被冠以全国经济发展“第三极”而寄予厚望。这就要求滨海新区必须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对环渤海乃至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生产业成为必然趋势。

一、生产业的涵义及分类

生产业是指为满足企业和组织进行进一步生产和商业活动产生的中间需求所提供的中间投入服务,并非主要用于满足直接消费的行业。生产业并不涉及直接的物质转化,但它是生产性活动中关键性的投入。一般来说,生产业所提供的是具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的服务。

在我国,根据2003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产业划分目录,对生产业(又称现代服务业)的范围和类型作了具体规定,包括以下六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二、天津滨海新区生产业的实证分析

限于统计资料,本文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角度进行了数据的整理,这六个相关的产业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天津滨海新区生产业的整体发展的情况和水平。

1.生产业相关构成产业的作用分析

本模型选择的指标体系如下:

因变量:生产业Y;

自变量: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X1,信息交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X2,金融业X3,房地产业X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X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X6。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1.000,判定系数R2=1.000,表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拟合度很好。统计量F=7102.315,Pr小于 0.001,说明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该方程有实际意义。T检验表明,变量X4在模型中的作用均明显,与Y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得到回归模型:Y=29906.84+1.973X4。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天津滨海新区生产业的构成产业中,房地产业对生产业的影响是最显著的,而其他产业的影响不大,主要是因为这些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要大力促进滨海新区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生产业及其相关构成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利用外资,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及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四个方面来评价产业的发展现状。

本模型选择的指标体系如下:

因变量:生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生产总值Y;

自变量:固定资产投资X1,直接利用外资X2,自然科学专业技术人员X3,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X4。

运用SPSS软件对以上的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结果如下:

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0.999,判定系数R2=0.997,表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高度相关,拟合度很好。统计量F=15.617,Pr小于 0.001,说明自变量能很好地解释因变量的变化,该方程有实际意义。T检验表明,X1在模型中的作用均明显,与Y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得到回归模型:Y=14.406+0.87X1。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生产业及其各相关构成产业的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投资起着决定性作用。生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增加固定资产的投资。

三、结束语

生产业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它是滨海新区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目前,大型跨国公司落户滨海新区,产生了对金融、物流、商务服务、咨询服务等生产业的巨大需求,滨海新区生产业的发展成为必需,尤其是房地产业对滨海新区生产业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扩大规模,改善设备对于实现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苑雅文 罗永泰:滨海新区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 天津经济,2007(6)49~51

[2]党怀清:天津滨海新区必须发展生产业的原因分析[J]. 区域经济,2007(2)20~21

第5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2016年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92.3,由降转升,比上季度上升0.3点。分行业指数6升2降,分项指数7升1降,下降的面比上季度明显缩小,升降幅度不大的特点继续保持。目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虽然总体平稳趋强,但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低位小幅波动的态势将持续。

分行业指数6升2降

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为91.9、85.5和92.6,由降转升,分别上升0.3、0.3和0.2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为96.5、99.4和92.4,继续上升,分别上升0.5、0.5和0.4点;住宿餐饮业指数为75.9,由升转降,下降0.3点;社会服务业指数为95.0,继续下降,下降0.1点。8个分行业指数均位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工业指数由降转升。反映对宏观经济形势看法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产品订货量指数上升1.4点,生产总量指数上升1.6点,销售量指数上升1.2点;反映资金状况的流动资金指数上升1.4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科技投入指数上升0.7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生产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5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1.5点。

建筑业指数继续上升。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来自国(境)外的工程合同指数上升0.8点,新开工工程量指数上升0.8点,工程结算收入指数上升0.7点;工程结算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新签订的工程合同指数下降0.8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3点。

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指数由降转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4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收费价格上升0.4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6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7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房地产业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仍然保持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高位。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8点;反映市场状况的新开工面积指数上升0.9点,完成土地开发面积指数上升0.7点,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7点;流动资金指数、融资指数均上升0.2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4点;盈亏指数上升0.9点。但是,反映市场状况的房屋竣工面积指数下降0.5点;反映成本状况的竞拍土地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3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7点。

批发零售业指数连续4个季度上升。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3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上升0.6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出口指数上升0.6点,商品销售指数上升0.8点,商品库存下降,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7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7点。但是,反映成本状况的经营费用上升,指数下降0.5点,商品购进价格上升,指数下降0.5点;流动资金指数下降0.9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

社会服务业指数继续下降。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5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量指数下降0.7点;企业营业成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9点;盈亏指数下降0.9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服务预订量指数上升0.6点,业务收费价格指数上升1.0点;流动资金上升0.9点,融资指数上升0.6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7点。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在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后,小幅回升。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上升0.7点;反映市场状况的营业收入指数上升0.7点,销售价格指数上升0.6点;业务成本下降,指数上升0.2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0.4点,应收账款下降,指数上升0.5点;盈亏指数上升0.6点。但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下降0.6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2点。

住宿餐饮业指数由升转降,处于8个分行业指数的最低位。行业总体运行指数下降0.6点;企业综合经营指数下降0.3点;反映市场状况的企业业务预订指数下降0.6点,企业收费(服务)价格指数下降0.7点;员工平均薪酬上升,指数下降0.6点;应收账款上升,指数下降0.6点;盈亏指数下降0.7点。较好的是,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上升0.9点;流动资金指数上升0.6点,融资指数上升1.0点;固定资产投资指数上升0.3点。

总的看,大部分行业对宏观经济、行业总体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感受较前趋好,融资和效益状况有所改善,特别是8个行业的投资意愿都较前增强。大部分行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应收账款有所上升,突出的是8个行业的人力成本都有所上升。

分项指数7升1降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资金指数、劳动力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为105.7、103.2、89.7、99.1、107.9、91.3和70.5,分别上升0.4、0.2、0.3、0.2、0.2、0.6和0.5点;成本指数为101.4,下降0.4点。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成本指数和劳动力指数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上。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继续上升,其中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与上季度持平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4、0.5、0.4、0.5、0.3、0.3和0.2点。

综合经营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后下降,本月再次回升,其中除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1和0.3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6、0.5、0.8、和0.6点。

市场指数由降转升,其中除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3、0.1和0.5点外,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指数分别上升0.3、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产量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订货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4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销量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2个百分点;57%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71%的企业反映产成品库存理想或一般,比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

成本指数由升转降,其中除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4、0.6和0.2点外,工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5、0.5、0.5、0.6和0.4点。调查显示,85%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生产成本同比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1个百分点;8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员工平均薪酬增加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79%的企业反映本季度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上升或不变,较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

资金指数连续3个季度上升,其中除批发零售业指数下降0.2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2、0.5、0.2、0.1、0.2、0.5和0.3点。调查显示,62%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比去年充足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8个百分点;46%的企业反映融资情况容易或一般,较上季度上升6个百分点。

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由降转升,效益指数一直处于8个分项指数的最低位。投入指数全部回升,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上升0.6、0.4、0.5、0.4、0.5、0.7、0.9和0.3点。调查显示,78%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提高5个百分点;83%的企业反映本季度科技创新投入同比增加或不变,比上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效益指数中,除社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下降0.8和0.7点外,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指数分别上升0.7、0.7、0.6、0.9、0.7和0.7点。调查显示,51%的企业反映本季度同比增盈/减亏或盈亏不变,较上季度提高4个百分点。

第6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商品房销售将下滑

2011年1月底,政府将房屋限购令的范围扩大到30多个大城市,并且将二套房首付要求提高到60%。已经有2月房屋销售疲软的报道见诸媒体,但1、2月房地产整体数据并没有表现出疲软迹象。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了28%(住宅为25%),在建面积同比增长39%,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长几乎14%,均超过2010年底的增幅。由此,瑞银房地产建设指数(不含土地)也出现上行。

房地产行业持续走强并不一定意味着紧缩政策无效―现在判断政策的影响还为时尚早。我们预计商品房销售(不含保障性住房)在未来数月将出现下滑,从而很可能造成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的降低。不过在当前时点,由于房地产业表现强劲,房地产紧缩政策不太可能在未来数月放松。在政府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背景下,尤其如此。

投资强劲,零售疲弱

2011年前两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将近25%,超出市场预期。由于国家统计局2011年调整了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的统计口径,最新的数据难以与以往的情况加以对比。不过,如果采用相同的口径,1-2月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相比2010年12月的不到20%出现显著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5%―考虑到上述房地产的建设数据,这也在意料之内。2011年初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很可能是受到2010年底银行信贷大幅反弹的支持。

在房地产建设欣欣向荣、固定资产投资上升以及出口稳步增长(前2个月同比增长21%)的背景下,工业生产也表现强劲,同比增长14.1%。尽管2011年工业生产数据的统计口径也有所更改,但在2010年初高基数的基础上仍然出现14%的增长还是非常不错的。具体来说,化工、非金属产品以及各类的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的生产增幅都强于平均水平。前两个月纺织和黑色金属的表现较差。

1-2月社会商品零售增长意外地滑落至15.8%,远低于预期。总体而言,社会零售总额并不是一个能很好衡量消费的指标,因为它包括对政府部门和部分建筑材料的销售,但不包含服务。不过,零售销售增幅的下滑仍然令人费解。汽车销售疲软可以部分解释零售销售增长的下滑,但也不完全。也有可能是对政府部门的销售在持续两年的经济刺激政策结束后走软。零售销售疲软也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持续下滑(随着通胀预期增长以及高物价侵蚀到家庭实际收入)相一致。

2011上半年

通胀将依旧走高

2011年2月CPI同比涨幅达4.9%,略高于瑞银预计的4.7%。同期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仍是推动整体CPI上涨的主要因素;而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展望未来,我们预计上半年CPI涨幅依旧将升高,3月可能突破5%,并在2011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里都维持在5%以上水平。最近几周,粮食、肉类和食用油继续涨价;预计在夏收结束前,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不会明显回落。此外,上游价格压力可能会继续增大,包括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节节攀升。

夏季过后,预计食品价格的回落可以抵消非食品价格上涨,从而令CPI涨幅放缓。到四季度,政府可能重启调整部分公用事业的价格。年底,整体CPI预计将处于4%左右。

政策短期不会松动

虽然现在实体经济活动强劲,但通胀压力依旧存在。预计政府不会很快松动政策,尤其不会放松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人民银行将继续通过多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来管理流动性,包括冲销外汇流入,预计在CPI涨幅攀升的上半年还将两次加息,在三季度还有另外一次加息。我们认为这些措施不会过度收紧货币条件。此外,随着企业利润的回升和非银行贷款类融资的扩大,对银行人民币贷款的需求也将有所减少。

第7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海南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处负责人指出,今年海南房地产开发总的运行轨迹是高位启动、高位运行、高速发展,尽管从六月份开始,受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大环境“降温”的影响,海南房地产开发同比增幅呈逐月减缓之势,但没有改变海南房地产平稳、快速发展的局面。

该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二00四年一至十月,海南省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四十一点四六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十九点七,增幅比上半年回落四十七点二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完成投资三十三点三五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六十五点九,增幅比上半年回落四十四点六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指出,二00四年是海南房地产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海南积压房地产处置工作加快,已近尾声,全省明年将基本消灭“烂尾楼”。与此同时,全省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快速增长,产销两旺,供求平衡,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稳定发展阶段。

业内人士称,二00四年,海南房地产业发展呈现出四大“亮点”:

一是住宅地产趋于稳定,商业地产走红。继“住宅热”后,今年海南“商铺热”继续升温,投资者大举进军商业地产,各类商业楼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铺投资如火如荼。总建筑面积为四十三万平方米的“海南第一摩尔”,是目前海南最大的商业城,其首期项目铜锣湾广场将于近期开业,目前整个项目招商火爆。

二是海景房受青睐,价格暴涨。在今年五一节和国庆节举行的海南房展会上,海南的海景房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销售势头看好。三亚一线海景房已突破了每平方米万元大关,而海口的外滩、滨海大道、西海岸、海甸岛一带的海景房也上涨至每平方米六千元以上。

三是产权酒店兴起,旅游房地产看好。作为中国没有冬天的海岛,海南旅游房地产市场对国内富裕阶层及周边国家、地区人士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度假消费及投资正成为可预期的时尚和选择,因此,今年海南旅游房地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天涯海角“旅游城”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红火,不少日本、韩国、俄罗斯人,为了经常到三亚打高尔夫球而争相在三亚购房。

第8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去库存;发展模式;服务型地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7059

尽管2015年10月以来北上广深等部分地区楼市销售情况火爆,房价及销售业绩持续上涨,但从全国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高库存”问题在2014年就逐渐显露出来,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高库存”问题尤为突出。房地产业的“高库存”不仅影响产业本身的良性发展,对房地产相关诸多产业发展也具有极大影响,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蕴藏高风险。在中国当前“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如何正确看待当前楼市的“库存”问题,如何化解楼市“高库存”的风险,关乎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1我国房地产业进入“去库存”时代

房地产业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中曾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商品房“库存”压力持续加大,如何化解当前楼市“高库存”的风险成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的棘手问题。

11我国房地产业 “库存”压力持续上升

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明显上升,房地产业进入 “去库存”时代。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商品房待售面积已为71853万平方米,自2013年年初到2015年年底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待售商品房面积增加了近一倍,再次刷新了历史纪录。这仅是已竣工仍未售出的房产面积,有关专家指出,实际库存远高于这一数值。2015年12月中国社科院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5―2016》给出了当前房地产库存的另一组数据:“以2015年商品住房总库存统计数据计算,总库存将达3996亿平方米,其中,期房库存即在建待售房面积为357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达45年,现房待售面积库存为426亿平方米,去化周期达23个月。”以此推断,去库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主旋律。

12“高库存”蕴藏高风险

房地产业与钢铁、水泥、咨询、运输、家电、金融等50多个上、下游行业直接相关,许多地方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企业商品房的“高库存”使地方经济发展蕴藏巨大风险。

第一,一些地方经济发展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在我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过程中,许多省份都高度依赖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业是许多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经济增速排名靠前的几个省市,恰恰也是房地产投资依赖程度比较严重的地区。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区市GDP对于房地产投资依赖度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海南(4642%)、重庆(2411%)、贵州(2252%)、宁夏(2139%)、云南(2124%)、福建(2105%)、安徽(2094%)、北京(1919%)、浙江(1819%)、四川(1657%)。

第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占比过大。2014年,我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905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13万亿元,占比达452%。由此可见,尽管当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服务业占比过半,但服务业投资结构中仍以房地产为主。

2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的拐点已到

我国房地产业过去一直走粗放型规模发展道路,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高库存”的到来,已显现出投资下降、销售量大幅下滑、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服务型地产在市场整体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却逆势而上。

21房地产企业规模型发展不可持续

从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15年房地产市场除个别一线重点城市外,我国大多数地区市场低迷,房地产总体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规模型发展道路已不可持续。据统计,1998―2014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由36142亿元增长到9503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然而随着商品房市场需求逐渐饱和,到2014年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投资额仍持续增长,但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销售额和营业利润皆呈负增长的局面,其中营业利润下跌最为明显,同比负增长近36%。同2013年比,2014年全国平均销售价格小幅上涨,从每平方米6237元上涨到6324元,上涨幅度为14%,同期房屋竣工造价上涨幅度为65%,约为销售价格上涨幅度的4倍。在销售面积负增长的同时,成本增长明显快于销售价格增长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22服务型房地产逆势而上

继2015年房地产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2016年以单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为目标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面临转型的巨大压力。近两年来,恒大、万科、保利等地产商纷纷向服务化方向转型,并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根据2015年万科A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净利润达679亿元,同比增长236%;与此同时,保利地产上半年净利润的增速更是超过40%。此外,恒大集团在海南打造的旅游文化地产项目――海花岛,更是创下开盘销售金额、开盘销售面积、认筹到访人数三项世界之最。在全球经济不振,我国经济增速进入中速发展阶段,以及房地产产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恒大、万科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所打造的服务型地产项目,呈现出逆势而上的趋势。

23服务型房地产市场前景广阔

231“十三五”服务型房地产市场需求巨大

十报告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意愿显著增强,对服务的需求显著提高,“十三五”服务型房地产市场需求巨大。以养老地产为例,到2020年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的日渐成熟,我国养老地产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据全国老龄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5―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占比29%。庞大的养老需求人群,将对服务型养老地产形成巨大的消费潜力。

232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房地产业创造新需求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GDP达7575美元,据世行标准我国已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与过去消费结构相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并且这一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在此趋势下,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型消费成为消费热点,城乡居民对服务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明显提升,单纯居住型房产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服务型房产需求明显提升,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文化地产受到购房者追捧。随着中高收入群体的扩大,这一趋势将更加凸显,这既是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挑战,也是一次产业发展新机遇。

3多种模式推进地产服务化转型

随着房地产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未来5年房地产不仅要提供优质的房子,还要提供好的服务。以服务为核心,提升房地产的品质和附加值将是未来5年房地产转型方向。

31融合发展推进房地产业服务化转型

311探索发展健康地产

鼓励房地产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健康管理融入项目设计中,以优质、贴心的健康管家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让购房者在购入优质房产的同时,获得长期、便捷、稳定的服务,提升房产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医疗护理、健身养生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10年前我国就已出现健康为主题的地产项目,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健康地产不再是一个房产销售的噱头,而是把医疗、健康管家服务真正引入到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小区环境、绿色健康的房屋设计,更重要的是提供贴心的健康、医疗管家服务,将建筑、房地产业发展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健康地产是在房地产市场逐渐走向细分化的环境下,房地产企业开发模式转型的重要方向。

312积极发展养老地产

鼓励多种形式发展养老地产,适应当前不断增长的养老市场需求。一是对存量房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有实力的养老机构与房地产企业合作,提升项目针对老年客户的服务能力;二是探索开发养老养生与度假相结合的地产项目,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对养老地产的消费需求。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估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6亿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将突破4600万人,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另据中国社科院老年研究所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4万亿元人民币,到2030年有望增加至13万亿元。未来5~10年,发展养老地产将是房地产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32以“互联网+”助推房地产服务化转型

鼓励房地产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水平,使“互联网+”成为房地产业开发新产品、探索新模式、搭建新平台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当前正处于深刻的结构调整期,互联网正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影响和改变企业的基因和经营模式,互联网正逐渐融入房地产行业开发、策划、设计、销售以及后期服务等每一个环节。以“互联网+”助推房地产服务化转型,改造传统房地产业,正在催生出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正在深刻改变房地产业的生态,成为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迟福林转型闯关――“十三五”: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6

[2]吴玉韶,党俊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余呈先,我国房地产市场供给侧管理的动因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6(5)

第9篇: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业;市场需求;产品结构

作者简介:盖国凤(1964-),女,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23-02

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3月中旬开始,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力图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些政策的出现必然对各区域房地产行业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新时期吉林省房地产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吉林省房地产业发展历程

吉林省房地产投资额从1999年的182.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640.56亿元,增长14.5倍;房地产公司数量由1999年的327家增加到2009年的1370家,增长4.1倍;房地产从业人数由14456人增加到2009年的29080人,增长2倍 ;经营总收入从1999年的30.45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02.47亿元,增长13.2倍 。从增长的倍数差异上看,吉林省房地产业的集中度在上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房地产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吉林省商品房新开工面积从1999年的403.51万平米增长到2008年的2923.8万平米,增长了7.2倍。竣工面积从1999年的368.57万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1469.6万平方米,增长了4倍。销售面积从1999年的178.55万平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1758.37万平方米,增长了9.8倍。吉林省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由1999年的人均8.7平米上升到2008年的人均27.2平米。可以看出,老百姓对有房可居的需求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

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长,房地产业正在逐渐成为吉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产业链条长、拉动经济增长短期效果明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产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较大。据民生银行报告认为,每100元的房地产投资大约会为机械设备、金属产品等行业提供215元的需求,由此可见,它能够带动劳动密集型或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行业,尤其是建材、装修、家电等行业的就业和消费。图1显示,吉林省房地产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具有同步性。

数据显示,在2004年吉林省的房地产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最高点,达到60%,后期逐渐恢复到与2000年相似的比例。主要原因在于2004年后吉林省在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加,基本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持续增加,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幅度并未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流。

由于数据稳定性的限制,我们应用协整分析方法测度了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GDP)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显示,房地产投资额和GDP都是二阶单整序列,有协整关系。

通过计算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我们发现,吉林省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维持在40%左右。

二、 吉林省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开始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宏观政策的出台,旨在不断调整和规范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些政策包括信贷政策、税收政策、住房政策和土地政策等。从目前的政策表述看,住房政策注重住房保障和市场化发展相结合的体制,首要任务是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这个问题已经逐步提升到了政治高度。对于市场化住房,国家不会限制和禁止,但在土地、税收等环节会给予相关指导和调节。总体上看,住房保障工作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之一,会继续大力推进,而市场化住房建设对于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样意义重大,即便阶段性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但在城市化和经济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下,房地产业将继续获得发展空间。吉林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随着政策的出台和变化也有着相应的变动,但是仍然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需求依然旺盛是吉林省房地产业刚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房地产需求取决于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等多方面。总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房地产需求的条件之一。吉林省总人口数量由1999年的2616.10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2739.55万人①,短短的10年时间,年均增长数量12.34万人,增长率0.47%,从人口构成角度看:人口年轻化程度相对来说还比较高,房地产市场目前仍处在婴儿潮所推动的大的上升周期内,这部分人将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长久发展的不竭动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影响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另一个需求因素。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带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了飞跃,2009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已达14006.27 元,比1999年增长 3.13倍,扣除同期价格变动因素,实际增长3.15 倍,平均每年递增952.6元。城市化进程加速是构成房地产行业需求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吉林省的城市化率排在全国的第7位,远高于我国44.9% 的平均水平。人口研究结果显示,200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净增3.6亿,城市家将增加1.3亿以上,其中93%为新迁入人口,按户均80平方米计算,需要新增住宅在100亿平方米以上。大量农民涌进城市、城镇旧住宅拆迁都会带来对新房的需求,在城市化率达到65%之前,住宅的需求将不会停止。城市大型化、集群化的城市化体系演变将进一步刺激房地产的大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中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较快,居民要求改善住房条件,或者城市家庭子女长大成家后对于住宅的需求,使得住房支出比重在市场化消费体制下稳步提高。虽然,这些需求会受到通胀的预期、宏观经济变化的预期等等影响,但是大量数据表明在未来20年中人们对于住宅的总体需求会日益旺盛,也必将助推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销售持续增长。

其次,房地产品供应结构单一,产品投资结构没有呈现多样化的发展势头。房地产产品包括住宅、商用建筑、办公楼、经济适用房、别墅和高档公寓以及其他房地产产品等类型,2000-2009年吉林省的房地产市场主要集中在住宅产品上(见表2)。表2显示,吉林省房地产产品主要施工面积中住宅所占比重平均达到近79.17%。商业营业型用房比例虽有所改善,但是变化不大。这些基本上是由于住宅的刚性需求引起的。别墅、高档公寓作为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高档消费品经常会受到政策冲击,因此,其发展过程中起伏性较大,经济适用房的发展一直是政府着力推行的房地产开发产品,但由于其利润空间相对较低,在刚性需求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下,开发商对这部分产品的开发欲望低,政府投入迫于压力,不能使这部分保障性的产品实现快速成长。

第三,投资资金来源中以自筹资金为主,国内贷款为辅。随着部分大中城市限购令的出台,部分房地产资金的转移可能导致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资金供给增加。从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自筹资金仍然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主流资金来源,国内贷款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从1999年的47.32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968.45亿元,增长了20.46倍,国内贷款从1999年的8.16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62.11亿元,增长了7.61倍,自筹资金从1999年的25.07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596.93亿元,增长了23.81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贷款的增长速度,自筹资金仍然是吉林省房地产业发展重要的资金来源。国家密集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空间在相应地区受到了限制,吉林省房地产市场的成长性对这些资金形成了很高的吸引力,或导致部分资金的市场转移。2009年下半年国内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华润集团和金地集团都开始进入吉林省的房地产市场。

综上所述,吉林省的房地产业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但产品供应结构相对单一,产品供应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表现为对住宅产品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表现为其他类型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建设能力不足。房地产投资的资金结构倾向于自筹资金为主,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开发能力的限制,但此种现象会随着政策的调整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方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