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挂职干部鉴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挂职锻炼的对象挂职锻炼的对象主要是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和基层党委组织委员或组织(人秘)科长,重点是缺少基层工作经验的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和新任的党委组织委员或组织(人秘)科长。
二、挂职锻炼的方法挂职锻炼主要采取两种方式:
一是定期将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选派到基层党委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定期将基层党委组织委员或组织(人秘)科长选调到市委组织部进行挂职锻炼。挂职时间一般为1至3个月。
三、有关要求
1、统一思想。对组工干部实行挂职锻炼是提高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一项有力举措。各基层党委要主动配合和积极支持这项工作,为挂职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组工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挂职锻炼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契机,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乐于接受实践锻炼。
关键词:前瞻性 人力资源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29-02
一、前言
管理要有前瞻性,这是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所决定的。如果管理只顾管控过去和现在的事件,只满足了现在的需要,那么,明天呢?会不会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发生事故?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出自管理的缺失,由于管理没有预见性,今天管昨天发生的事,明天管今天的事,到了后天才管明天的事,这种迟滞性的管理惯性就如同亡羊补牢,亡羊补牢是一种补救性措施。现代管理学需要探究的是前瞻性的全面管理,补救过去和管住现在,并预见到未来,它要求充分做到“考量过去,结合现在,面向未来”。“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组织明天需要的人才”也正因此应运而生。
二、组织的人才结构
1.人才的简单涵义。人才的简单定义: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掌握一门以上专业技能技术的人。传统人才的三大分类:工勤技能工人、专业技术人才、行政管理干部。现代人才的四大分类:工勤技能工人、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干部。
2.组织的人才结构。组织的人才结构一般是由行政管理干部、复合型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工勤技能工人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并成金字塔形。行政管理干部处在金字塔顶,人数最少;复合型管理人员处在金字塔中间,按需要而定,一般比专业技术人才、工勤技能工人都要少;专业技术人才和工勤技能工人处在金字塔底,人数最多,如图所示:
三、培养组织明天需要的人才
一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依赖,这如同水对于生命的意义,水是生命之源,无水生命会死亡,没有人才的支撑,组织将走向消亡。立足于组织的现有人才状况,规划明天的宏伟蓝图,这必然要求组织把“第一资源”摆在战略位置,进行超前谋划,早做安排。为组织培养明天需要的人才,就是要为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维持组织的新陈代谢,良性运转。
1.组织需要的人才。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般是由组织的性质决定的。一般的组织需要四类人才:工勤技能工人、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干部。主要向市场提供实物产品的组织,工勤技能工人所占比重较大,比如水泥厂、砖厂等;主要向市场提供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组织,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比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部分组织,那些具有一技之长(工勤技能或专业技术)和管理职责的复合型管理人员比重较大,比如在县级公共事务管理局办事大厅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工商、税务等各窗口工作人员;在大多数组织中,行政管理干部所占比重最少,主要为高中层的管理者,比如一个行政单位的行政首长、科长、所长等管理干部,人数在组织中所占的比重通常在10%左右。不同的组织对人才的需求各有偏重,不能以偏概全,一锤定音。
2.人才的鉴定。人才如同玉石,难以一眼望穿而知其底细,如果一眼相中就草率用人,就像赌石一样要冒着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巨大风险。赌石是这么一回事:在玉石毛料市场,假如你相中一块10万元的石头而贸然买下,打开石头一看,里面是玉,价值50万元,那你就赚大了,相反,里面不是玉,一文不值,那你就亏大了,——在这大赚与大亏之间变幻莫测的情形,就是赌石风险。试玉只需两三天,试人需用两三年。市场有风险,用人需谨慎。
人才的鉴定可以采取“向后看、目前看、向前看”的办法进行综合剖析。
(1)向后看,看什么?主要看业绩、看背景、看履历。一个人在过去主要干过什么,业绩干得怎么样,组织是应当设法掌握的,组织对老员工相对熟悉,对新员工就难一些了。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背景,他的背景可能对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组织也应该通过背景调查而掌握基本情况。看一个人的履历,可以看出他过去的基本面目和成长经历。
(2)目前看,看什么?看贡献、看潜力、看表现。好多单位评价一个人,侧重看贡献,那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单位按照传统经验已经把那个人当人才了,所以才“不问过程,只看重结果”。一个人的潜力在短期内不容易被发现,只有组织通过长期的关注和考察,才会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有的人身在技术工人的操作岗位,却有着管理的天分,说明他有从事管理工作的潜力,这不是三两天可以下定论,可能需要三两年的时间。一个人的表现如何,这从他在工作、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可以看出来,通常,文如其人,斯文的人羞于说脏话,严谨的人更注意细节,马虎的人容易丢三落四,珍爱工作的人会把工作尽力干好,等等不一而足,从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可以鉴定他表现是好是坏。态度决定一个人在组织的前途。因为一个人在组织愿不愿干和能不能干好工作,往往是由他的工作意愿所注定了的。
(3)向前看,看什么?看价值、看需求、看关系。怎么看一个人的价值呢?一个是参照市价,一个是内部定价,二者结合更好,同时考量他的个人价值观和组织的核心价值观是否能兼容,同舟共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容易叛离组织的(下转第231页)(上接第229页)统一安排,一个合群的人更容易融入组织的圈子。
3.培养人才的途径。培养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如定单培养、内部培养、请人培训、外送培训、网络教育、自学成才、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等。组织通常会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一个人在组织时间久了,可能经历过一种或多种培训,这体现了组织对人才的关怀和重视。(1)定单培养:组织采取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所或企业签订协议,组织出钱,培训单位出智力,具体如高等院校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委托招生”、“订单招工”等。(2)内部培养:采用这种方式培养人才,灵活而节省费用,如内部轮岗锻炼、挂职锻炼,师傅带徒弟式的在岗实习等等。有的单位把要重点培养的干部调到本单位的基层锻炼,使其增长才干,顺利成长,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就是“内部培养”。(3)请人培训:组织通过从外单位临时聘请讲师、教练、技师等专家对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掌握或熟悉某一方面的技能技术、规则。(4)外送培训:组织对员工的继续教育往往采取外送培训的方式,因为继续教育主要针对某一专业、某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而进行,而在一个组织中,涉及各专业、各领域,专业多、人数少,所以针对特定专业的少数人才的培训方式——更合适的就是外送培训。(5)网络教育:在网络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够轻松实现有缘千里一线牵,用互联网把用人单位和培训单位联系起来,甚至联系到具体的员工,员工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在线教育培训,在“家”就能实现各自专业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网络培训。(6)自学成才:员工主要通过自己学习,参加专业考试,拿到学业证书或学历文凭,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技术。这条路不好走,有的人半途而废,有的人学有所成。为了鼓励员工自学成才,一些组织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如报销部分或全部学习费用、放学习假、发成才奖励金等,形式很多,就是为了鼓励自学成才。(7)交流学习:组织与组织之间进行双向的人才互派交流学习,一来增进彼此友谊,二来有益人才成长。如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间互派交流学者。(8)挂职锻炼:组织为了锻炼管理干部,向其它组织或在本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及单位间派出管理干部进行挂职,派出人员的编制、身份保留在原单位,通过锻炼管理干部的实践才干,提升其管理素质,促进其全面成长。
3.人才的使用与管理。(1)人才的使用。组织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为实现组织目标作贡献。在人才的使用上,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挖掘人才的最大价值。一般来说,一个组织会按工勤、专业技术、管理的不同岗位需求,分别安置工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含复合型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干部)。(2)人才的管理。一是落实考核,根据德、能、勤、绩、廉,全面考核,民主评议,综合定论。二是落实待遇。结合工资、奖金、福利、教育培训等,统筹兼顾,做到相对公平合理,适度向精英人才倾斜,特殊人才特殊照顾。在实践中,组织应当根据自身需要,把具有管理潜质的工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拔到管理岗位上给予重用。
四、结论
组织把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在组织中进行合理配置,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发挥人才在生产和管理中的最大价值。培养组织明天需要的人才,是前瞻性的管理,体现了“第一资源”的极其重要性。管理要有前瞻性,注重管理的有效性,组织对员工许下的承诺一定要认真践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组织明天需要的人才,就是组织对员工许下明天的承诺,让员工与组织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把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捆绑在一起,使员工有一个坚定的靠山,安心地在组织里成长。组织因为有了人才的支撑,事业才得以健康发展。
县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门负责人政策培训材料
1.县里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落实情况、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推进情况)
。
2.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
(1)县、乡、村各级领导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情况如何?
。
(2)是否制定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对行业部门履行脱贫攻坚职责进行考核?
。
(3)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
(4)在压实责任、合力攻坚方面,你部门承担了什么职责?如何去落实?
涉及你部门的脱贫攻坚指标有哪些?制定了哪些行业扶贫攻坚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推进情况如何?
。
(5)是否制定对乡(镇)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
。
3.县级各部门是否都有结对帮扶任务?是否帮助挂钩的贫困村制定脱贫攻坚计划方案?贫困户结对帮扶是否做到全覆盖?是否针对致贫原因做到因户因人村精准施策?
。
4.你县(区)脱贫攻坚资金收入、整合、使用情况?是否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是否制定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方案和资金管理办法?整合资金遇到主要问题有哪些?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有什么意见建议?
。
5.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户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
6.你县(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如何实施的?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是否还存在识别和退出不精准的问题?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不作为、乱作为、做事不公的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
7.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
8.对中央、省、市政策(包括行业扶贫政策)的看法
改进建议
。
9.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困难是
解决问题的举措
表1—2
乡镇、村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一)主要措施
1.乡镇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1)是否与县(区)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
。
(2)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
(3)是否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期间内贫困乡(镇)党政正职保持稳定?
(4)乡(镇)党委和政府是否制定本乡(镇)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脱贫计划?是否指导村“两委”落实村级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做到乡有线路图、村有作战图?
。
(5)县(区)是否组织对乡(镇)进行扶贫开发成效考核?是否对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退出开展检查考核?
2.2017年以来,你们乡(村)实施了哪些扶贫项目?安排了多少项目资金?推进落实情况如何?
。
比2016年有变化的
扶贫项目资金是否进行过公告公示?
。
3.你们乡是否属于贫困乡?有几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乡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出列了几个村?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放措施
。
4.你们村是否属于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的解放措施
。
5.你乡(村)驻村扶贫工作队有多少人?他们为村里做了些什么事?
你认为有些什么效果?
对他们的工作还有些什么建议?
6.你乡(村)有哪些几个单位结对帮扶?过去一年里他们为村里做了什么事?你认为有没有成效?对他们的工作还有些什么意见建议?
。
7.你们乡(村)实现产业扶贫中,动员贫困群众参与措施
8.你们乡(村)是否实施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是否已经完成?群众反映如何?
。
9.你们乡(村)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是否落实到位?2016、2017年搬迁任务是否能够按时完成?脱贫户是否已全部搬迁入住?
。
10.你们乡(村)是否存在义务教育阶级辍学学生?建档立卡高中及以上学生是否得到政府资助?各阶段补助标准是多少?
11.建档立卡贫困户是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及种养大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每年能够得到多少分红?未建立利益联结关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约有多少?此方面临时的主要问题
下步有什么打算?
12.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的举措有:
13.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有哪些?每年收入多少?下步有什么打算?
14.贯彻落实《云南健康扶贫30条措施》情况(政策宣传、落实贫困户医疗保险保费由国家全额补助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患大病人员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情况)
15.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口、残疾人家庭在住房、就学、就医、产业就业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二)意见建议
16.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17.对中央、省、市、县政府的看法
改进建议
18.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困难是
解决问题的举措
表1—3
驻村工作队员含第一书记政策培训材料
(一)主要措施
1.请你谈谈你所在村的基本情况。2017年末全村还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你认为导致贫困群众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村里的主要产业有哪些?在保障贫困群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做了哪些事?
2.2017年以来,你们乡(村)实施了哪些扶贫项目?安排了多少项目资金?推进落实情况如何?
比2016年有变化的
扶贫项目资金是否进行过公告公示?
3.你是否清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的程序和标准?2017年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动态管理工作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4.你们在驻村期间做了些什么工作?碰到过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去解决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否结对帮扶全覆盖?因户因人因村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是否到位?
5.建档立卡贫困户对贷款需求
(大或不大),是否都能享受到扶贫小额信贷政策
(是或否)。
6.你所在村是否实施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是否已经完成?群众反映如何?
7.你所在村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是否落实到位?2016、2017年搬迁任务是否能够按时完成?
8.你所在村是否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特别是建档立卡家庭学生),采取了哪些措施
9.你所在村推进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转移就业的措施有哪些?
10.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情况(政策宣传、贫困户医疗保险费由国家全额补助落实情况,签约家庭医疗服务情况、患大病人员医疗救助和兜底保障等情况)
11.你是否知道你所在村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口、残疾人家庭在住房、就学、就医、产业就业方面有什么保障措施?
12.你认为你所在村能如期脱贫出列吗?还有哪些困难和问题?你们打算如何解决?
(二)意见建议
13.你知道省、市、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和措施吗?你所在单位对你的驻村工作给予了哪些支持和帮助?有什么意见建议?
14.你认为驻村干部最主要的职责任务是
15.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方面的突出问题有哪些?有什么意见建议?
16.对中央、省、市、县政策的看法
改进建议
17.你对中央、省、州(市)、县完善驻村工作的建议
表2—1
县干部、部门负责人政策培训材料
(一)县干部
1.县里贯彻中央、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有关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制定出台了哪些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落实情况,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贯彻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30条措施推进情况)
2.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情况:
(1)县、乡、村各级领导及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建设和落实情况如何?
(2)是否制定行业扶贫考核办法对行业部门履行脱贫攻坚职责进行考核?
(3)是否按规定报送脱贫攻坚报告,内容有哪些?
(4)在压实责任、合力攻坚方面,你部门承担了什么职责?如何去落实?
涉及你部门的脱贫攻坚指标有哪些?制定了哪些行业扶贫攻坚措施?实施了哪些项目?推进情况如何?
(5)是否制定对乡(镇)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进行考核?
3.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4.对口帮扶你县的是上海的哪个区(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口帮扶的?对口帮扶以来,上海方给你县共援助了多少资金?帮助你县实际了哪些项目?是否开展过人才交流和劳务输出?对你县贫困户脱贫有什么帮助?收益贫困户有多少?
5.你是否知道携手奔小康行动指的是什么?你县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是否到访过上海对口帮扶区(县)?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是否来过你们县?双方是否签订过帮扶协议?有没有实施对口帮扶的方案措施和长效机制?你们县的相关部门是否积极参与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与对口帮扶你县的上海区(县)相关部门有工作联系和往来吗?
6.你县可以用于扶贫项目的资金来源有哪些?上海方援助资金约占你县扶贫资金的百分之几?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是否将上海方援助资金和其他扶贫资金进行整合使用?是否将上海方援助资金按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监管和绩效考核?
7.你们双方是否围绕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你县是否选派干部到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挂职锻炼和学习培训?上海对口帮扶区(县)是否派出干部到你县前来挂职?如果有上海来的挂职干部,县里是如何给他们定位、分工开展工作的?是否有上海对口帮扶区(县)的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到你县支援工作?他们是否能适应这边的工作?取得了些什么成绩?
8.你县是否动员县级相关部门参与东西扶贫协作?县级相关部门是否主动作为,出台助推东西扶贫协作的相关政策措施?各部门都对接实施了些什么项目?依托东西扶贫项目对群众的增收致富做了些什么实事?贫困群众收益情况如何?
9.你认为你县东西扶贫协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如何解决?
表2—2
乡镇、村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1.你们乡是否属于贫困乡?有几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乡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出列了几个村?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采取的解决措施
。
2.你们村是否属于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你们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过去一年里是否开展过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程序和标准是如何把握的?脱贫了多少户多少人?新识别纳入多少户多少人?返贫多少户多少人?不精准剔除多少户多少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是否存在弄虚作假、优亲厚友、办事不公的行为?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采取的解决措施
。
3.县里给你们乡(村)安排过上海对口帮扶项目吗?这些项目主要用来做什么?投入的上海资金有多少?你们是如何使用的?贫困群众受益情况如何?
。
4.你认为你们乡(村)实施的上海项目最明显的成效是什么?还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
表2—3
挂职干部政策培训材料
访谈区域:
县(区)
乡(镇)
村
访谈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被访谈挂职干部:
;电话:
。
所在单位:
;职务:
。
调查员姓名:
联系电话:
。
1.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到县里挂职的?在县里任什么职务?做了哪些工作?工作中有些什么问题?对挂职工作有些什么好的意见建议?
。
2.你对县里的情况,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了解多少?你县(区)有多少个贫困乡镇?多少个贫困村?贫困人口有多少户多少人?分别占全县乡镇、行政村的百分之几?2017年末全县贫困发生率是多少?导致你县(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016年末有多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出列多少乡、多少村、多少户多少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难度最大的问题和困难是什么?
。
3.你认为县里重视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吗?对县里实施的东西扶贫项目你是如何评价的?你认为还有些什么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怎么解决?
。
4.你认为县里能否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县里的脱贫攻坚还需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从对口帮扶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帮扶措施助推县里的脱贫攻坚工作?
。
表1—4
帮扶责任人政策培训材料
1.请你说说你所结对帮扶的贫困户情况。户主叫什么名字?他们家里有几个人?他家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目前脱贫了没有?如果已脱贫,是哪年脱贫的?你认为他家主要的致贫原因是什么?他家的主要增增收产业有哪些?你认为他家离实施“两不愁、三保险”的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面临着些什么困难和问题?你打算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
2.你是哪一年开始结对帮扶这一贫困户的?他们家享受过什么扶贫项目和政策?
。
3.你到过结对帮扶贫困户家里几次?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去的?你为他家做了些什么实事?
。
表1—5
贫困户问卷调查表
家庭基本信息
1.
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序号
姓名
与户主关系
身份证号
年龄
当前教育情况
当前健康状况
当前教育情况选项:
①
学前教育;
②
小学及初中教育;
③
高中教育;
④
职业教育;
⑤
大专及以上教育;
⑥
无。
当前健康状况选项(可多选):健康;患大病;患慢性病;
级残疾。
1、
调查农户主要致(返)贫原因(可多选)
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缺土;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动力不足。
2、
调查户识别退出程序是否规范?
是;否。
“两不愁,三保障”情况
4、核查调查农户扶贫手册登记收入,确定调查农户动态调整时认定的收入达标情况是否符合实际
是;否。
5、家里吃的粮食够吗?够;不够。如“不够”,原因是
。
6、家里吃水困难么?不困难;困难。如“困难”,原因是
。
7、家里缺不缺衣服?缺;不缺?如“缺”,原因是
。
8、你家有没有自己的房子?
有;没有
(1)如“有”且住房条件较好,直接判定住房安全;如住房条件差,存在哪些问题:
2)如“有”,现在居住的房子是谁的?
子女的亲戚朋友的;老院的④租别人的⑤其他
。如是“租别人的”担得起房相?
能;不能;不用付房租。结合现场查看或住建部门鉴定结果判定房子是否安全?
是:②否
9、如家里有义务数育阶段字生,询问如下问题:
(1)2017年我孩子享受过哪些扶持政策?
(可多选)免费营养餐;寄宿补贴;其他
(2)孩子上学有因难?
①有:②没有。如“有”,请说明
(3)如孩子辍学,原因是什么?
①家庭负担不起:②孩子不想上学,自已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
10.如家里有其他在校字生,询问如下问题:
2017年孩子享受过哪些政策?
(可多选)①助学贷款;②补助或补贴;③免除高中生学杂费;④其他
11.家里参加了哪些医疗保障项目和救治救助活动?
可多选)①所农合;②大病保险:③大病医疗救助;④家庭签约服务⑤其他
新农合保险费是怎么交的?
①自己全额负担;②政府全额补贴;③自己交了一部分,政府补贴了一部分。
12.2017年,你家有没有人住院治疗过?
①有;②没有。如“有”,有没有交过押金?
①有;②没有。出院时有没直接办理报销?
①有;②没有。如“没有”是怎么报销的
?治疗总共花了多少钱?
报销了多少
?报销比例
。
13.2017年,你家有没有大病成产重慢病人没去治疗的?
①有;②没有。如“有”,原因是:
①不愿意看;②看不起病;③不知道怎么看病;④其他原因
。
可以判断:
1.如调查农户是贫困户和返贫户,是否错评?
①是;②否。是否属于该退未退户?
①是;②否。
2如调查农户是脱贫户,是否错退?
①是;②否,脱贫状况是否稳定?
①是;②否。
14.调查农户2017年获得了哪些帮扶措施?(可多选):
①产业扶贫;②就业扶贫③易地扶贫搬迁;④农村危房改造
⑤扶贫小额信贷低保放助;(⑦其他帮扶措施:
如没有任何帮扶措施。
如没有任何帮扶措施,直接了解以下第22项问题
15.
如获得产业扶贫项目支持:
(1)参加产业扶项目的方式是
(可多选)①直接获得生活贴,发展家庭生产经营;②用政府支持资金入股,组建合作社,或加入合作社和企业生产经营:③政府支持资金给合作社或企使用自己只享受分红收益;④政府支持资金给合作社或企业使用,自己既受分红收益,又为其提供原料,产品或打工:⑤其他方式
(2)如获得了生产补贴,是什么补贴?
发挥了什么作用?
(3)如入股合作社或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参与的情况如何?
效果怎么样?
(4)如是获得分红收益,分红的金额是多少?
占政府扶持到户资金的比重:
;分红有没有落实?
①有:②没有。如“没有“,原因是什么?
如是为合作社提供原料、产品或打工。提供原料、产品的效怎么样?
打工收入怎么样?
16、如获得了就业扶贫帮扶:
(1)家里有没有人参加过培训?
参加了;没参加。如果参加了,是什么培训?
培训产生了什么效果?
(可多选)①改进了种养方法;②实现了务工就业;③开始了创业;④与以往没什么变化。(2)就业扶贫项目有没有帮助家里劳动力实现就业?
收入怎么样?
17.如获得了地扶贫迁项目支持:
(1)项日是怎么实施的?
①原址重建;②分数安置。
(2)安置房积多大:
政府补贴了多少?
家里负担了多少?
家里负担的资金是哪来的?
(3)是否住进了安置房?
①是:②否
如果没有入住,原因是什么?
①项目木完工:②已完工
还在办理房屋交接手续;③已交接,尚未装修;④生活居住、教育医疗和家庭经营、务工不方便。⑤其他:
如已入住,搬迁后政府有什么后续帮助?
在还有什么团难?
18.如享受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支持
(1)房子改造了什么地方?
改造后,县里有没有进行鉴定?
①有:②没有。住房是否安全?
①是;②否,
(2)改造住房政府补贴了多少?
自己负担了多少?
。家里负担的资金是哪来的?
19.如获得扶贫小额信贷支持
(1)货了多少钱?
元;贷款年限
年;银行有没有要求抵押和担保?
①有;②没有。
(2)贷款利息(率)是多少?
政府是怎么补贴利
息的?
你家是怎么还利息的?
(5)
(3)货款方式是:
①户贷自用;②户货企用,如选①,货款做什么用了?
如选②,贷款给谁用了?
你家得到了什么受益,
今年有没有兑现?
有没有。如果没有兑现,原因是
。
20、
如果享受了其他帮扶措施。请说明具体是什么帮扶?
帮扶效果怎么样
?
21、
如果有家庭成员享受了低保:
(1)
你家享受的低保的人是谁:
。每月发放低保
元。
(2)
你认为家里其他人还应该享受低保吗?
应该不应该。如果“应该”,原因是什么?
。
22、
2017年你家的结对帮扶干部给了什么帮助?(可多选):
帮助种养经营:帮助外出打工和就业;帮助盖(修)房子;
帮助看病; 帮助孩子上学;帮助火的各种救助;走访慰问送钱送物;其他帮扶措施:
;没有给予帮助。
23、
你家目前还有什么困难:
。还希望走访提供什么帮助?:
作出判断:
1、
受访户的帮扶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是否
2、
受访户后的的帮扶是否产生了实效?
是否
3、
如受访户是返贫户,返贫户是否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帮扶措施不扎实所致
是否
非建档立卡户问卷调查
1、了解年度收入情况
收入项目
收入金额
扣除相关支出
可支配收入
生产经营性收入
种地收入
养殖收入
其他经营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固定就业收入
打零工收入
财产性收入
租赁收入
分红收入
其他
长期稳定性转移性收入
养老金
赡养金
离退休金
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款
生态补贴(偿)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五保金
低保金
其他
合计
注:1、生产经营性收入扣除支出指为生产经营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灌溉
租用农机、雇工等支出;:2工资性收入扣除支出指的是外地务工房租和日常生活等出:3,核对收入如已达到扶贫标准,即可停止。
2、
家里吃的食够吗?(够;不够,如“不够”,原因是
。
3.家里吃水困难吗?①)不困难;②困难,如“困难“,原因是
。
4.家里缺不缺衣服?①不缺不②缺。如“缺”,原因是
。
5,你家有没有自己的房子?
有;②没有
如“有”且住房条件较好,直接到定住房安全;如住房条件差存在哪些问题:
如“没有”,现在居住的房子是谁的?
①女的;②亲戚朋友的:③敬(养)老院的:④租别人的;①其他,如是“租别人的”,能不能负担得起房租?
①)能:②不能:③用付房租结合现查看或住建部门鉴定结果判定房子是否安全?
①是:②2)否
6.如家里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询问如下问题:
(1)孩子上学有困难吗?
①有:②没有,如“有”,请说明是什么困难?
(3)如孩子辍学,原因是什么?
①家庭负担不起;②不想上学,自己放弃;③身体条件不允许;④其他
7家里参加了哪些医疗保障项目和救治救助活动?
可多选)①1新农合;②大病保险;(3)大病医疗救助:④家庭签约服务:⑤共他:
8.2017年,你家有没有人住院治疗过?
①有:②没有。如”有住院治疗,治疗总共花了多少钱?
_,报销了多少?。报销比例。
9.2017年,你家有没有大病或严重慢性病人病人没去治疗的?
①有:②没有。如“有”,原因是:
①不展意看;②看不起病;③3)不知道怎么看病;④其他原因
。
10.你家有没有负债?①有(负债
元);②没有,如“有负值的因是(可多选):
①看病;②建房;③孩子结婚婚④孩子上学⑤发展种养业共他.
11、你家目前有什么突出困难?
希望政府提供什么帮助?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行业企业优势资源,形成“1444”校企合作模式,即“一个平台、四个零距离、四项共建、四种机制”。
一个平台——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学校加强与中国航天、四川国防军工所属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成立了四川航天职业教育联盟,联盟吸纳了80余家航天及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地方大中型企业的参与,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实习就业、技能鉴定、培训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进行全面、深度的合作,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四个零距离——地域零距离、文化零距离、合作零距离、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各企事业单位同处于航天城内,在地域上具有零距离的合作优势。学校将航天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园文化具有浓厚的航天特色,将航天企业“严慎细实”的精神写入校训,着力培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具有航天文化积淀的技能人才。在四川航天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学校与各企业实现零距离合作,部分毕业生直接到四川航天下属各企业就业,实现了就业的零距离。
四项共建——共建特色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学校设有飞行器电子装配技术、飞行器制造工艺2个航天特色专业和5个国防军工特色专业,定期与企业开展专业研讨活动,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学校与中国航天、四川国防军工企业共建了航天电子装联工艺实训室、数控实训基地等校内实训室(基地)40余个,建立了108个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教师到企业顶岗、挂职、参与技术研发与攻关、聘请兼职教师等方式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队伍,专业教学团队管理与航天企业管理同轨,实行“现代班组”建设。学校电子实训教学团队13人中,有5人来自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该团队被评为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金牌班组”,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
四种机制——校企同步发展机制、校企资源共享机制、人才供给和毕业生就业保障机制、行业投入和企业赞助机制。中国航天第七研究院将学校纳入发展战略,出台《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决定》,每年定期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明确职业教育年度发展目标。企业为学校无偿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所;提供理论和实训教师、特聘专家、管理干部;举办各种讲座和绝技绝活交流,及时向师生提供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交流。学校积极为企业职工培训、学历提升、信息咨询、技术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持,参与企业工艺改革和产品研发等社会服务工作。根据用人要求,学校与相关企业组建了各专业、各工种“订单班”,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学校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的充分认可,中国航天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新校区,并设立CASC奖助学金。
为正确评价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年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和德才表现情况,发挥考核工作评价、激励作用,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现就年年度考核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核范围
全区党政群机关(含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和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区委管理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区委组织部另行安排。
二、考核时间
年度的考核工作,自本文下发之日起,至年元月15日前结束。
三、考核的等次
全区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设立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
各单位优秀比例控制在实际参加考核人数的12%以内,对本年度受到上一级主管部门与政府人事部门联合表彰的先进单位,经区人事局核准,优秀比例可放宽到15%以内。各单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优秀比例,在测评中应单列测算,不得挤占一般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优秀比例。
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率和不称职(不合格)率之和超过50%且不称职(不合格)率超过10%的,应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不合格)率超过三分之一、或基本称职(基本合格)和不称职(不合格)率之和超过50%且不称职(不合格)率超过20%的,应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对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各单位要认真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
四、考核的办法
(一)各单位在开展年度考核工作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1)被考核者按照考核内容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并报直接领导审阅;(2)在一定范围内述职;(3)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结果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之一;(4)按规定程序确定考核等次,并对考核等次拟确定为优秀的人员进行公示;(5)考核结果反馈。
(二)年度考核等次拟定为优秀的人员,要在本单位内公示3至5天,对反映的问题,单位应进行核实,确实不符合优秀等次条件的,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和未经公示的,视为不符合规范的考核程序。
(三)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各有重点,互为补充。平时考核重点是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以自我记实和领导审阅的方法进行,由被考核者的主管领导负责实施。年度考核应按职位职责要求,重点是对全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也可以同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以及年终工作总结等结合进行;与此同时,还要对政治素质、职业伦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核评价。
(四)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扩大考核层面。使被考核人的上级、同级、下级等不同层次的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考核过程,使各方面的意见在考核结果中得到综合反映。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单位和部门,要面向社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服务对象的评议,把单位内外的意见结合起来,综合评定考核结果。
(五)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推行量化考核。将量化测评结果作为确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要把国家公务员接受培训情况列为考核要素指标中“能”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几类特殊情况人员的考核的政策规定:
(一)新录用人员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定等次,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二)新调入的人员,由其调入的现工作单位进行考核,并在年度考核中确定等次.其调入前的情况,由原单位提供。
(三)挂职锻炼的人员,在挂职期间由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在挂职单位工作不足半年的由原单位进行考核,挂职锻炼结束的当年由挂职的单位提供有关情况,原单位进行考核。
(四)军队转业干部,由转业后所在单位考核,其转业前的情况,可参阅干部转业时的鉴定,无重大问题者,一般应定为称职(合格)等次。
(五)单位派出学习、培训的人员,由原单位负责考核并确定考核等次,其学习、培训的有关情况,由所在学习、培训单位提供。非单位派出但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的人员,超过半年的,不进行年度考核。
(六)病、事假累计超过半年或事假连续超过三个月的,不进行考核。
(七)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考核的人员,不确定考核等次;对于符合“不称职(不合格)”条件的,经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同意,行政首长可以直接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八)对于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合纪发[]18号文件规定,确定其考核等次。对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只进行年度考核,暂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待审查结束有结论后再定。经审查,没有问题的,根据本人表现补定考核等次。
六、考核的审核备案
(一)区党政群机关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报区人事局审核备案。审核的材料应有考核结果统计表、考核花名册各一式两份;个人考核登记表一份。
(二)事业单位报送考核备案材料经主管单位审核汇总后统一报送区人事局审核备案。
(三)年度考核一次性奖金,党政群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区人事局审批。
七、考核结果的兑现
为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鞭策作用,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调整使用、工资晋升等紧密结合起来。
(一)对当年度评为优秀的,各单位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年度考核优秀且成绩特别突出的,可给予嘉奖、记功奖励。
(二)对确定为称职(合格)等次的人员,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的情况,明确其努力方向。
(三)对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的人员,当年度不得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不得晋升职务;对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应给予警示,予以降职(无职人员降低一档职务[岗位]工资);第二个基本称职年度,不得计算为晋升级别和职务工资的考核年限。
(四)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机关工作人员,要在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次月降低一职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对无职可降的人员,可降低一个级别;无级可降的可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坚决予以辞退。
(五)对连续两年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连续三年确定为不合格的,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或重新安排后年度考核仍为不合格的,予以辞退。
(六)对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人员,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由各单位按职位(岗位)要求进行基本素质培训。
(七)政府部门、街、园正职考核办法仍按原规定执行。
一、公司团员青年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环境良好,城市子女比例较高,性格外向,敢爱、敢恨、敢闯、敢干,开展工作顾忌较少,工作热情普遍较高,但缺少克服困难险阻的心理准备,对困难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在逆境中容易灰心丧气,思想不够稳定,经常起伏波动。
二、工作压力大,工余生活贫乏。随着公司各项工作步骤加快,生产、营销等工作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青年员工是整个生产经营系统运行工作的重要力量,加班成为家常便饭,“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公司青年员工的真实写照,工余精神文化体育生活贫乏。
三、当前国有企业员工队伍总体稳定,企业发展创造出的员工上升通道与新员工增加数量相比偏少,造成大量新员工在参加工作后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在一线基层从事基础工作,这与新员工就业初衷存在较大差异。
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在新的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性不强,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少。青年工作的改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群体的变化,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机制明显滞后,团青工作的实效不明显,青年员工对基层团组织的关注度降低,缺少依赖感。
二、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与团员青年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青年员工的视野更加开放,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求有了明显进步,团组织服务青年的能力上欠缺,导致青年员工与团组织产生距离感。
三、基层团组织存在着 “空壳化”现象,企业人均产值与效益逐年提高,兼职团干部难以系统考虑团组织各项工作,对上级要求只能被动应付。
创新团青工作模式
一、转变团青工作思路,打破过去团组织一家开展活动的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发挥“党政工团”合力,开展“大团青”工作。正确面对国有企业“一人多岗”的现状,充分理解兼职团干部心理感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尽可能向基层单位渗透,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
二、抓住青年员工的心态,创造宽松环境,帮助青年员工成长成才。发挥团委在与兄弟单位、社会各界交往中的优势,积极组织青年业务骨干、新入职员工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活动,走出企业,走出专业,在帮助青年成长成才的同时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三、牢牢将团青工作与企业发展主线保持一致,使开展企业团青工作与青年成长成才同步进行。在保证企业发展主线不偏离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企业团委将“号手岗队”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上,在开展团青工作的同时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工作,达到企业与团员青年的“共赢”。
加快青年成长成才措施
一、建成公司企业文化教育中心,引导青年树立科学的成长成才观。组织青年员工特别是新入职员工参观学习“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员工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要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加大岗位成长成才宣传教育力度,深刻认识立足本职、积极作为、开拓创新、业绩突出的青年员工是人才,扎根一线、敬业爱岗、恪尽职守、胜任本职的青年员工也是人才,激发广大青年员工锐意进取、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激励机制建设,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修订完善“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管理办法,把“青年岗位能手”评选与公司优秀人才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员工积极参加普调考、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提升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推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制度,健全青年员工交流、转岗、退出常态机制,实行上下挂岗、双向挂职。
三、大力选树先进典型,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发挥“岗岗创新”建立青年科技创新论坛和青年人才讲坛,定期交流青年员工学习成果、推广学习典型。开展“创先争优在我身边”主题征文活动,大力发掘在安全生产、电网建设、经营管理、营销服务、科研攻关、后勤保障一线的青年先进典型。
四、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吸引青年的能力。按照“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的要求,依托党员活动室建设团员活动场所,把团员活动室建成青年联系点,加强与青年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青年员工的呼声。组建企业青年社团,积极争取工会支持,组建公司青年足球协会、自行车户外运动协会和篮球、网球、摄影等兴趣小组,把活动触角深入到青年群体内部中去,把青年员工吸引到公司团委的各项活动中来。
靠“引”字促发展。
(一)礼聘高级顾问,发挥院士专家高端引领作用。我局自2010年起,正式启动了礼聘知名专家、学者为高级顾问的机制,积极向专家们借智借力,这是我局实践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局先后聘任了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周翔院士等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我局高级顾问。在此基础上,并鉴于我局的软硬建设,在2011年“6・18” 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我局被授予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周济院长为工作站授牌。院士及其研发团队在指导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提供政府决策参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局参加的“棉花仪器化检验结果数据在纺纱配棉中的应用”试点工作及福建“竹原纤维开发与应用”产学研联盟都在姚穆院士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他们还将在引进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为提升海西纺织服装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力邀知名专家授课,构建多元化专业知识结构。为进一步丰富技术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夯实基础,培养创造性人才,近年来,我局先后邀请姚穆院士、周翔院士、台湾逢甲大学郑国彬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制衣学系胡军岩博士、清华大学车江宁博士,东华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伟东教授和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高铭博士等知名专家学者来访我局开办题为《现代纺织品现状与展望》、《纺织工业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国际国内动态》、《纺织品颜色评价方法》、《功能性纺织品与其生态性的协调问题》和《纺织品召回案例与中国纺织》等的专题讲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家们带来了新的观点和思路,我局鼓励技术人员以开放的姿态,与专家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研发创造性。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福建省纤维检验局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和仪器配备坚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实施建设,急需高层次、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福建纤检的人才工作紧扣这一实际,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2009年至今,共引进博士2人、硕士15人、本科27人,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高素质的人才为科研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单2011年,我局共发表专业技术论文62篇,其中核心专业期刊14篇。近年来共开展各级标准制修订工作23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6项、省地方15项)。15项科研课题经过鉴定,均获专家充分肯定,其中1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有多项标准正在制定中,近20个科研项目正在申报各级立项。
靠“育”字提素质
(一)鼓励学历进修及素质提升。我局积极鼓励员工接受继续教育,提升学历层次。我局与全国著名纺织院校东华大学合作开办了纺织工程专业硕士班,各关键技术岗位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29人参加了学习。同时,我局还鼓励管理岗位及职能部门人员积极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今年新增4人报读福州大学MBA质监班,3人报读福州大学化学专业工程硕士。目前,我局共有硕士(含在读)以上学历67人,占全局员工的46%。
(二)出版发行《纺织品检验实用教程》。为适应检测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要求,我局在自主筹拍的纺织品检验视频教程基础上,组织技术骨干以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纺织品检验实用教程》。说透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该教程由厦门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既有理论,又有操作实例,可作为纺织类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实用型教材,也可为纺织生产企业提供质控参考,甚至还可以作为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指南。该教程的主要内容还收录进国家质检总局《质监系统检验检测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教材》。在出版《纺织检验教程》的基础上,我局还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整理汇编纤维纺织品检验专业试题,建立试题库,该题库涵盖了纤维纺织品检验及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总题量达500题。
(三)出版《纤思录》论文集。2007年至2010年,我局技术骨干在国内CN刊物上数量众多,我们共收集、整理了其中67篇优秀论文汇编刊印成《纤思录》论文集。这是纤检员工积极学习、钻研标准和检验方法的结晶,传递着对纺织品试验技术前沿最新信息的吸收与理解,凝结着对纺织服装检测机构的管理智慧,也是对纤检员工近年来创新进取精神的一种肯定与褒奖。2011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蒲长城副局长来我局视察时高度评价了该论文集。
(四)推行导师制加快人才培养进程。通过制定《导师工作制暂行办法》,对导师的任职条件、职责要求、选聘程序、评估、奖励以及被指导对象资格条件和申请程序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指导期内的学习和科研目标。目的是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工作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的进程。目前已有6人获导师资格,14人成为指导对象。
靠“用”字激活力
(一)公开竞聘,选拔优秀人才。选好用好一个干部,就能树立一面旗帜,就会调动一大批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增强全员的竞争意识,确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储备,2009年以来我局开展了8次共23个管理岗位的公开竞聘活动。本着“求进步、展自我”的理念,给每一个有准备的员工提供一个很好展示自我的平台。我局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的原则,任人唯贤,实现“因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以岗定薪,动态管理”,建立“选人有条件,上岗有职责,竞争有规则,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的用人制度体系和“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动态用人机制。
(二)挂职锻炼,提升干部素质。挂职锻炼通过了解质监局的行政运作,熟悉企业和市场,可以使年轻干部增长阅历,迅速成长。2009年至今,我局先后派出4名部门负责人赴晋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挂任局长助理、副局长,到服装企业挂任总经理助理职务。该举措不仅锻炼了队伍,而且服务了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态势。
(三)驻厂跟班,夯实员工实践基础。结合我局员工年轻化特点,近年来招聘人员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工厂实践经验。我局利用业务淡季,有针对性地安排员工到服装厂、纺织印染厂等企业进行为期1~2周的驻厂跟班学习,提高员工实践认知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技能竞技,专业能手脱颖而出。为了鼓励员工努力提升自身的岗位技能水平,加强岗位竞争意识,查找自身不足,我局在多个关键技术环节开展了岗位技能竞赛,从速度和质量两个方面考核员工的岗位技能。对表现突出的专业能手给予表彰,并优先提供有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优秀员工能够尽快脱颖而出。
靠“和”字聚人才
以蓬勃的事业凝聚人才,以健康向上的文化凝聚人才,以有力的保障凝聚人才。我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下属和同事,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下属的立场想一想。指导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使员工有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局兴我荣,局衰我耻”的责任感。同时,在工作上尊重他们,不断提高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建议和意见,重大工作让干部职工知情,以公开求得共识,以真共识求得大和谐。对干部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正确意见认真接纳采用,使干部职工产生主人翁意识,进而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
1、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300-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总量控制和预算管理。
2、在本县区域内注册、生产的工业企业,不分所有制性质,均属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二、鼓励投资工业项目
3、建立《县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凡符合我县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目录、被列入县以上重点项目计划的工业项目,均可列入项目库。列入《项目库》并经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备案的项目,均可申请一定比例的项目前期费用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在5万元以内。项目正式实施的,补助比例可再提高,最高不超过10万元。
4、投资者在县经济开发区新办工业企业,投资额(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或5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县产业发展方向),且在约定期限内建成并交付使用,从投产当月起,前三年按企业实缴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全部、后二年按企业实缴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由县财政扶持企业(国家税收政策做出调整的另行测算)。对县内骨干企业从县外引进或在本地培育新办配套企业,投资额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配套企业投产之日起,前三年以企业实缴各项税收地方留成部分为基数由县财政分别按50%、30%、20%奖励给主导企业。
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政策支持。
5、对企业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达50万元以上的,经审核确认后,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给予贴息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贴息补助额不超过10万元。
6、用地计划优先向工业企业倾斜。凡在我县新办企业或老企业技改、扩大规模,投资强度每亩不低于80万元,容积率1.0以上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用地指标,特别重大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解决。鼓励企业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对在经济开发区新建或老企业改造建三层以上(含三层)标准化厂房,且单层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签约后一年内建成的实行以奖代补,按当年实际建成三层以上部分标准化厂房建设资金的20%补助给产权单位,最高补助20万元。
三、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发展
7、设立工业企业纳税贡献奖,凡入库税收达到20万元以上,当年安全生产、环保无重大责任事故的企业均可参与评定。设立企业上台阶奖,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亿元以上且当年实际缴纳增值税、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以此类推,企业年销售收入和缴纳税收每增长50%以上再奖励5万元。
8、支持工业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凡进入上市辅导期的拟上市企业,县财政给予不超过100万元借款用于企业上市的前期工作,待上市成功后归还。对上市成功的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50万元。
四、鼓励企业推进创新
9、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经鉴定的国家级、省级新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给予8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各项国家专利的每件分别给予1000元补助。
10、鼓励企业创品牌。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10万元;新获得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万元;新获得市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0.5万元;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奖励5万元。对申报成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由县政府组织企业参加的国内外重要会展的,一次性补贴2000元。
11、鼓励企业管理创新。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I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等标准认证的,奖励0.5万元。对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相关各种认证的企业,奖励不少于3万元。
12、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企业购置循环经济综合利用专用设备、专有技术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按当年实际完成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企业进行节能改造的,按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上述补助最高均为10万元。企业通过清洁化生产审核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
五、鼓励企业集聚发展
13、大力发展产业集群。鼓励茶业、食品、机械电子、木竹加工、矿产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形成集群。对上述产业发展,县财政将拿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业机构和人才制定专项发展规划,给予政策扶持。
14、鼓励经济开发区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对海阳旧城区整体搬迁到经济开发区或退城进郊的工业企业,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其土地置换后增值部分原则用于企业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扩大规模等投入。各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除享受园区优惠政策外,其招商引资任务及相关税收考核目标仍纳入所在各乡镇计算。
六、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15、加强领导,优化环境。进一步调整充实县工业经济领导组;巩固完善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建立选派干部到企业挂职制度,对挂职期间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完善行政一站式服务功能,实行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建设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能。制定放手发展新办工业企业政策,放手发展工业。
16、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争取银行评级授信,对当年新获各专业银行A级以上信用等级评定的企业,给予5000元奖励,同时给予授信银行2000元奖励。积极争取资金,增加中小企业担保基金,扩大担保规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县财政争取的各级财政扶持资金,优先用于工业企业。扎实开展政银企合作活动。
17、鼓励企业引进人才。引进博士、硕士等科技人才,且与企业签约五年以上,县财政分别给予企业每人5万元、1万元的异地安置补偿费,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五年内县财政给予补助。对企业为安置人才购建的专家公寓楼,将在规费等方面给予减免。
依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定位,以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面向建设领域相关专业群,研究并深入实践以“一个建设、二个合作、三个服务”做为内涵式发展主线。持续提升服务行业产业链能力,构建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体系。以不断提升特色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融入产业链深化校企合作;更新特色专业群教育理念,依托产业链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围绕特色专业群多渠道开展技能鉴定与培训,为产业链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服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为产业链专业群教学改革和行业发展服务;搭建特色专业群职业教育服务与交流平台,为全国和天津职教战线师生服务。以德育为先、教育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行业产业能力和建设领域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促进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建设领域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方法和路径
1.对建设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
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问题开展了研究与实践:一是面向产业链,如何精准确立特色专业群建设方向及路径,解决专业设置问题。二是面向产业链,怎样创新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方式及路径,解决培养方式和内容问题。三是面向产业链,全面探索提升服务行业产业能力的方式及路径,解决专业建设质量问题。四是面向产业链,全面探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方式及路径,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问题。
2.将要素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整体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研究实践中,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和服务能力提升等三方面进行要素创新,在此基础上整合相关成果,构建面向建设领域产业链特色专业群的集成创新。实践中创建了行业产业链、特色专业群和专业链三者紧密衔接、深度铆合的专业建设路径。以建设领域行业产业链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集合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的专业组成若干专业群,对专业群共享资源和专业特殊需求分别进行建设。将项目建设产业链划分为前期、建设、营销和使用四阶段,确定15个典型工作任务,形成以建工技术和房地产专业群为核心,经济管理等专业群为辅,共19个专业构成的专业链,构建出产业链、特色专业群和专业链紧密衔接深度铆合的专业格局。围绕产业链构建了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专业群平台课程根据专业群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应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建筑工程专业群专业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建筑识图、建筑材料、测量技术、建筑构造和施工技术等。模块课程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根据不同的职业岗位群需求,按照教育内容与岗位要求、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有效衔接而设置。
3.将产业链发展与特色优势专业群和专业链建设联动
校企共同开展教研活动,以建设领域产业链上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标准和产业升级现状及趋势分析为基础,围绕专业群建设强化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调整专业群和专业链上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标准、内容、方法、资源建设等特色优势专业群和专业链的建设路径。目前,对应产业链,校内实训基地可完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的取得、建筑结构施工与管理、设施设备施工与管理、项目造价管理、装饰装修施工与管理、配套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项目营销与管理、物业管理(安防、保洁、绿化、楼宇智能化)、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建筑电梯管理与维修、房屋安全查勘鉴定及修缮施工、建筑虚拟展示等模块的实践教学任务,既满足了产业链上关键岗位技能训练需求,又满足了专业群实践教学需求,部分项目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4.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龙头,搭建“立体化”校企合作新平台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校企合作平台是开展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载体,开展校企和校际合作;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载体,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以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为载体,创新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方法;以国内外校际、校企交流机制为载体,搭建一个国际化视野的教学改革平台。在企业共建专业教研室6个,作为校企师资共同开展教研的平台;在学院共建企业工作室3个,搭建引进企业真实工作项目作为教学载体的平台;组建学生专业社团3个,作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第二课堂的平台;建立技能鉴定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各2个,作为学生和企业员工技能鉴定平台;在行业企业建立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站1个,作为集师资培养、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建设于一体的校企合作平台;打破时空界限,在校企间开播“远程直播课堂”;精办《中国房地产》杂志,作为行业研究和教科研新平台。
5.全方位多维度服务行业、产业和职教战线,提升专业群服务能力和水平
专业服务行业产业能力,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围绕服务能力的提升开展专业建设,面向全国建设领域开展岗位培训和企业内训;以学院为基地引进优质资源,校企合作开展技能培训;以教科研活动带动服务能力和教学质量提升;支持教师深入行业和企业挂职,开展技术服务;精办《中国房地产》杂志引领行业理论研究,指导相关业务开展;承办全国和天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中、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实践中,探索凝练城建领域职教特色,集合行业职教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的方式及路径,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发挥住建部全国房地产行业培训中心、国土资源部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基地、天津国土房管系统行业培训单位等职能,在全国开展职业培训,年培训人数2万人次以上。
三、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应用按照边研究边实践的方针,在项目研究过程
中运用了实验研究法,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学院相关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引领学院专业建设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效果。
1.带动了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支撑了中央和天津市财政支持在我院进行的实训基地、专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及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项目的建设;开拓了技术技能培养与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聚焦学生人人成才、持续提升培养质量的方式及路径;提升了学生培养质量,在全国相关技能大赛中学生获奖69项,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质量,围绕项目,主持完成中国职教学会等单位课题8项,43篇,8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建成了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教师主编42本规划教材、建成了“房地产价格评估”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了“房屋登记与训练”等4个软件,在全国和天津课件大赛中获奖。
2.提升了学院服务全国职教战线的能力和水平
学院连续5年圆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类比赛,开设了工程算量、工程测量、装饰工程技术、建筑CAD、智能楼宇和建筑给排水等6个赛项和天津高职“工程造价”竞赛;高水平承办了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和房地产)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天津市中职(建筑)、安徽省高职(建筑工程)骨干师资培训,与天津大学联办全国中职(建筑)骨干师资培训;与宁夏财经职院共建物业管理专业、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共同培养职教师资、与8所中职校建立中高职衔接联席会议制度。项目成果在全国相关会议上交流,中国建设报、新华网、天津频道等多家媒体报道。
3.拓展了学院服务建设行业的领域
发挥住建部和国土资源部培训基地职能,面向全国建设领域开展职业培训;教师受聘行业相关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常年从事咨询、鉴定和评标工作,担任“天津市物业管理招投标服务中心”评标专家,主持完成数百个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主持完成了“天津市房屋修缮工艺标准”和“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两部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承担住建部、中国房地产产籍产权学会等单位课题多项;《中国房地产(学术版)》创刊,服务行业理论研究,发挥引领行业理论研究方向,指导相关业务开展的办刊宗旨,聚集行业专家和学者,聚焦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及热点问题研究。
四、研究与实践结论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