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研活动范文

教研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研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研活动

第1篇:教研活动范文

其实这两种表现极端的教师只看到了“教”和“研”是一对矛盾体,而没有认清“教”和“研”还是一对“最亲密的朋友”。笔者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优化”教研活动能使“教”和“研”之间融会贯通。“优化”教研活动就是要深入改革学校的教研活动,使其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追求最理想的效果。

一、改革公开课的“教”“研”方式

对于竞教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学校教研组不仅要做好计划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而且在研讨时要革新。关注的目光除了公开课的课堂实际效果,还应该关注教师个人的课前准备和课后的反思。课前准备要求任课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设计,巧妙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项教研成果。课后可以要求任课教师整理教学实录,以文章的形式写教学反思。其他教师则可以写课堂评价、观后感等。写好之后大家再进行交流,感兴趣的教师还可就讨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反思,写出较有深度的文章。

每一次公开课之后,把大家写好的文章向内部刊物或者向公开发行的教育教学刊物有针对性地投稿,这样才算一次完整的公开课活动。这样做既让教师有内容可写,如果教师的文章发表了还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此外,这样的公开课“示范”写作可以有效地辐射到平时的“常态课”。最初,这需要学校的硬性规定和制定合适的奖惩措施,等部分教师尝到“甜头”后,教研写作将成为大多数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强化培训后的“教”“研”合作

绝大部分教师都乐于参加培训,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然而,很多学校没有重视“培训后的效果”,教师参加完培训后就没事了。

为此,学校管理者应有一定的培训“谋略”。首先是选好培训对象,比如偏重于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可以派那些“能教”的教师去;偏重于课堂教学展示的培训,可以派那些“能研”的教师去,这样可以弥补他们自身的缺陷。其次是布置培训后的任务,比如让“能教”的教师回校后把所得所思写成讲稿,并举办一次讲座,从而提高他的写作能力,这种“再培训”也顺便让全体教师享受培训成果;让“能研”的教师回校后上一节全校性的公开课,以切实提高他的课堂教学能力,让其不但能写,而且还能落实于课堂。

三、引进校外“教”“研”成果资源

学校可以广泛联系当地的一些名师、专家和教研员,充分利用他们的教研资源为本校教师服务。请名师到学校讲课,讲述其成长经历,起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让教师们明确“教”和“研”齐头并进的重要性。请专家到校举办教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让教师从理论高度审视“教”和“研”,并知道如何去“教”,如何去“研”,如何把“教”和“研”结合起来。邀请教研员及时为个别教师“把脉”,亲自到学校“坐诊”,到课堂上听课,然后给教师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阅读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后,给予切实指正。采取“听诊”的方式,以电话、QQ和电子信箱为媒介,及时解答教师在“教”或“研”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四、开创“教”“研”互补的其他活动

第2篇:教研活动范文

小学的教研活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研活动结束的时候也应该要做活动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1我们小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凭借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来,我们数学教研组全面落实县教育局的工作部署,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高效课堂”为契机,牢固树立“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理念,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根本改变,提高课堂效益,实现减负增效的总目标,打造“理念先进、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氛围和谐、质量提高”的高效课堂。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2、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扎实实开展有效教学。

4、坚持集体备课,备实用性教案。

5、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

7、加强校本研训工作,积极撰写教学心得小论文。

三、主要措施

1、继续学习新课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组织教师进行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更新教学观念。

(1)学习《新课标》和《课程标准解读》。

(2)学习有效教学的相关资料。

(3)学习“高效课堂”的22条标准。

本组教师积极研读各种教育理论专著;关注教育科研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广大数学教师配合学校的“营造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本学期,我校已经把电子白板的学习和使用正式纳入正常的课堂教学中。让先进的教学辅助设施为课堂教学服务,增色,促高效课堂的构建,促有效教学的达成。

2、继续进行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让数学课堂真真切切地有“疑”有“探”,凸显:和谐、自主、合作、参与和创新。广泛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主要有优秀教师示范课、新模式尝试课、师徒结对子指导课,同课异构常态课。让全体教师每人至少讲一节公开课,在听评课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借鉴提高。

3、今年我校继续开展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

按照随机原则,只在每天早上通知要被听课的教师,即时就进行听课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老师们展示出来的是真真实实的功夫,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既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发现了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我们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探索对策,提高质量。同时教师感受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4、加强集体备课。

依据县教研工作常规中的要求,做到了集体备课常态化。一是每学期开课前进行一次以研读教材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备课,对本册教材进行全面解读,具体就教材内容、总的目的要求及教学进度等进行商讨,形成学期教学计划。二是每单元一次集体备课,内容包括:反思上单元教学中的得与失及补救措施,并就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思路特别是疑难问题等集中进行讨论,形成课时教学共案。研课式集体备课。我们按主备人拿出课标解读、教材导读意见、相应的教学素材——共同讨论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设计及课堂教学思路——个人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实际写出具体教案。这样的备课形式保证了每一课时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修改教学方案,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了各位教师处理教材和独立备课的能力。

5、优化作业设计,以期“减负”增效。

规范学生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求数量,但求质量。

6、开展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活动。

(1)搞好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

(2)每位教师要积极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加强常规教学研究,指导与服务,及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4)围绕本学期上的示范课、随堂课搞教研。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能在优秀的课例中找出一个问题。二是能在规定的课例中提出一个亮点。三是每个人亮出一个教学的妙招。

四、特色活动:

1、小黑板,让我们感受到了辅助设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让省时成为可能,让有效教学成为可能,让高效课堂的构建不再是一纸空话。

2、同课异构,让我们看到了常态课的精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当然,教育工作总是苦乐相伴,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行百里者半九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会本着“勤学、勤思、善研、务实”的原则,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如既往,再接再厉,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来更好的发展,争取让我们的教研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2本学期本组的教研工作在充实而紧张中走过来了,在这一学期中,本组继续以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深化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领导和中心教研组的带领下,本组全体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坚持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各老师认真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其思想和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用课标指导教学实践,并置身其中去迎接各种挑战,齐心协力,团结共进,为本组的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努力工作着。

一、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本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严肃、勤奋、求真、善行的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全组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青教师扎实撰写每个课时的教案;每位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时全力以赴,关注细节,关注全体学生,用心上好每一节课,课后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或困惑,并提出来全组成员共同分享、讨论、借鉴、学习,为以后的教学积累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

二、开展教研,深刻认识到教研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本组每个教师积极参与到每次教研工作中,在每次的大组、小组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把自己的宝贵经验与学校的先进理念有机结合;在听、授、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认真按照“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评议,反思总结,内化吸收”的步骤进行。本学期,本组教师成员也相继出力协助。级组内教师努力奋进,虚心向学,并积极备课,上研究课,其他成员认真评课,及时反溃每个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研讨,从集体备课到听课、评课,使教师的教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三、加强集体备课。

同年级每位老师主备若干单元,再由其他老师作参备,最后再集体讨论形成共案,各班都要根据共案进行上课。随后要进行每课的教学反思。加强集体备课的另一体现是同年级老师多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四、加强小组长的培养。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科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六大组,六大组中又分四人小组。教给小组长如何分工,怎样带领全组同学进行交流、展示。

教研工作是教学工作有序、系统进行的重心,也是每个教师成长的必备手册,从中教师可以获取更多有用的教学工作的资源。本组全体教师本着认真、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把教研、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3时光荏苒,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中,我们数学教研组六个数学教师群策群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主体式教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我们这学期数学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把这学期的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带领全体数学教师明确本学期数学组的教研主题。

了解“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思想,培养教师的开拓和创新意识,提高理论素养。

二、深入课堂,扎实的教科研活动,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推进课题的落实。

课题研究不能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关注课堂教学,通过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良好计算技能的形成。因此,围绕本课题定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展开集体讨论,根据教材和课题要求,选择最佳方案,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本期老师针对课题都上了校级公开课,如《小数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倒数的认识》、《乘加、乘减》、《连续退位减法》、《九加几》等课堂教学注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收效良好。在这学期本年级组举行的口算、计算、巧算比赛,在孩子们中形成了比一比、学一学的风气!

三、在教研过程中,总结了许多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以及笔算计算的正确性。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鼓励提倡每周十道计算题,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2、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学习中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例如老师的《九加几》教学。由于一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形象具体图片和合理的解说—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矗。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再如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6、培养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例如: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等等。

四、研究的不足与思考:

经过这学期的课题研究,我们在普通的课题研究领域,面对现实的研究课题,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有行动的快乐,有实践的收获,有思考的喜悦,但也有许多的不足和困惑。

(一)课题研究的是具体、实在的问题,每一位课题组教师都有着愿干、肯干的精神,在努力探索着、实践着、总结着,但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目前还是立足于课堂和学生的研究,处于实践研究阶段,尚未能概括出系统的操作模式和方法。我们需要有专家对我们作进一步的引领和概括,使得研究成果显性化,便于总结推广。

(二)我们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教材教法,了解整套教材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系与意图,做到更深层面的“心中有数”。在理论水平上,教师的素质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

(三)研究不能细致化、具体化。

我们学校都是单式班教学,很难针对某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共同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的主题教研不能进一步具体化、细致化。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感到在业务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努力的方向也越来越明确,心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新的设想。既便课题顺利结题了,但课题的研究工作不会停止,继续探究。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4春的耕耘是富有挑战性的,是艰辛的;秋的收获是丰硕的,是有意义的,它总让我们倍感欣慰。很快的一学期也即将结束,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校领导的正确部署下,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奋斗下,回顾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的感受是辛苦而又快乐的。下面我就数学教研组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标准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它指出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充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地位。本学期我们教研组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组织年轻教师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给老师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充分认识到不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提高自身的的知识素养,不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很难适应教育的新形势。

(一)精诚团结,形成合力。虽然我们数学组年龄层次不一样,但是同事之间是团结和睦的。我们利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聚集在一起研究教案,集体备课,互相交流成功的教学方式,讨论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来研究教材、教参的重点、难点,探讨教育教研的方向,探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处理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教师。

(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我们除了一起学习参考资料以外,我们之间更主要的是互相学习,其主要目的就是相互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甚至缺陷和漏洞,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业务水平。

(三)勇挑重担,从不推辞。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从校领导到刚出校门的年轻老师都能认真准备好一节课,每位老师都精心准备了一节研究课。无论是敬爱的副校长,还经验老道的老师,特别是几个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在顶住压力,完成了自己由学生向真正教师的蜕变,此外,老师还积极接受学校的安排,去承担了国家级课题《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任务,一丝不苟地去认真完成。

(四)作业批改,认真及时。作为数学老师,最头痛的事情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学生的作业错了,有的要重复几次的更正,而我们的老师都是不厌其烦的认真检查及时的讲评,这样做的话,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从来就没叫过苦。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各位老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后能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指导于教学实际,在课堂中能科学的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学生求知的氛围,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和老师为指导两者之间的关系。每位老师的实践的过程中,均有着或多或少的收获。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服务于教育科研。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能力的高低,决定一个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都意识到了唯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才能不负于教师的职责,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一个学期来,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努力挤出时间来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参加本科学历进修,认真撰写经验论文,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的评比中能取得好成绩。同时,我们教研组还以四年级数学分析了国际级课题《小学数学分层测试卡》,全组的老师都在积极的进行课题研究当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全体老师们的拼搏、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不足(教科研的理论研究)还尚待提高,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一定能够突破这层层的难关,共创新的篇章。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课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范文5一学期以来,我校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0节,数学教研课10节。促进派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校级行政领导、教导处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10节本年段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推进教研成效。

我们教研形式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以分散为辅。分散教研是教师利用空课时间、下课时间相互交流,一事一议,一事一论。将功夫用在平时,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

五、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育感悟)在教师中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3篇:教研活动范文

一、说课的概念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

重点在解说,它是以教师口头表达为主,以教育科学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师生具体情况和课程特点,以同行为主要对象,在备课与上课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系统。它要阐明的问题是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及其理论依据。

由于说课的目的不同,说课可以是课前说,也可以是课后说,主要关注教学设计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手段。

(二)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上课的共同之处。

说课是对课堂教学方案的探究说明,上课是对教学方案的课堂实施,两者都围绕着同一个教学课题,从中都可以展示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艺术,都能反映教师语言、教态、板书等教学基本功。一般来说,从教师说课的表现可以预见教师上课的神情。从说课的成功,可以预见其上课的成功。说好课可为上好课服务。因为说课说出了教学方案设计及其理论依据,使上课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而上课实践经验的积累,又为提高说课水平奠定了基础。这些反映了说课与上课的共性和联系。

2、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对象不同:上课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课堂外教师同行间的教研活动。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教学研究水平的领导和同行。由于对象不同,因此说课比上课更具有灵活性,它不受空间限制,不受教学进度的影响,不会干扰正常的教学;同时,说课不受教材、年级的限制,也不受人员的限制,大可到学校,小可到教研组。

(3)评价标准不同:上课的评价标准虽也看重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但更着重课堂教学的效果,着重学生实际接受新知、发展智能的情况;说课重在评价教师掌握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应用教学理论以及展示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虽然一般认为,说课水平与上课水平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也有例外,即某些教师说课表现不差,但实际课堂教学却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是上课比说课多了一个不易驾驭的学生因素。学生不是被动灌输的听众,而是随时参与并作用于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主体。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如何机智处理教与学中的矛盾,有效控制教学进程,这些能力需要教师在上课中自觉、能动地表现出来,而说课则往往涉及不到或较难充分表现。

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上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

3、说课应注意问题:

①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②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

③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既不能按教案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也不能按说课稿,一字不差地读下来。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

④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4—1/5的时间。

⑤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资料上的内容。

⑥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

⑦注意避免过分表现“理论依据”,脱离教材、学生、教师实际,空谈理论。

⑧说课与评课结合。说课者固然要充分准备,听说者、看课者也要作一定的准备,评才有发言权,评才能评到点子上,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才能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走出说课的误区:

1、说课就是复述教案的误区。

2、说课就是再现上课过程的误区。

3、说教学方法太过笼统,说学习方法有失规范的误区。

4、说课过程没有任何辅助材料和手段的误区。

二、为什么要说课?

1、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践的结合。3、有利于营造教研气氛。

三、说课的内容

1、说课标。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2、说教材。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

③说明如何精选教材内容,并合理地扩展或加深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加工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即搞清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

④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⑤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3、说学法。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4、说教法。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5、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①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

②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第4篇:教研活动范文

【关键词】好奇心 探究 兴趣 求知欲

外部世界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的未知世界。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活动特别是以探究式活动为中介的。然而,我作为一线的一名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常用到的是含有答案在内的选择式提问而非激发幼儿思索的启发式提问,甚至用一种更简单化的教育方式——告诉,而忽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发现。对于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是赢得了时间”这一点,我通过最近开展的一次公开教研活动才有了深切的体会。

我最近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中,开展了一个《磁铁本领大》的科学活动,若在以往,按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由老师演示磁铁与铁质和非铁质的物品接触时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然后告诉幼儿,磁铁能吸铁,于是幼儿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机械的“磁铁能吸铁”的印象,而通过学习《新纲要》内容,我一改往日的教学思路,由以往老师的操作演示,幼儿观看转变到由幼儿自己动手动脑操作而自己得出结论。如老师设置出几个问题:①农民伯伯把花生和铁钉混在了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方法把它们分开?②理发店的阿姨把发夹掉进了玉米堆里,请你把它们找出来?③回形针宝宝跳进了老奶奶的米盆里,你能帮助奶奶把回形针选出来吗?④啤酒瓶盖跳进了水杯里,请你用最快的办法把它们救出来?⑤你怎样才能把绘画作品又快又好地放到铁黑板上?

由于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个幼儿的动手参与,他们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浓厚的举趣,他们各自根据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工具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老师最后根据幼儿的不同方法及时进行比较(或幼儿自行比较),幼儿的潜意识里就有了“磁铁能吸铁”的深刻印象,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少朋友们还惊喜地发现运用“磁铁能吸铁”的道理去解决这些实际中的问题要比其它方法更快速,方便得多,从而孩子们在玩玩乐的操作摸索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外,还更进一步激发了小朋友产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第5篇:教研活动范文

宁波十五中自然教研组

新课程的推行已逐步进入人心,而新理念新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如何让教师尽快更新理念,适应转变,从而最大可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们学校的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四个有和三个一”,指出: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着眼于自身教育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要求每节课后有分析,每周教学后有反思,每月有典型案例(课例、课件或公开课、经验交流),每学期有课改小结,每学年有课改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读一本对课改有启发指导的理论书籍,上一次校级公开课,进行一次校级经验交流。

而我们教研组的各项活动正是围绕以上中心展开的。

一、自我评价反思与组内评价交流相结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凭借自身的努力,教师能够有较大的进步,但是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我们更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取得更大进步。为此,我们教研组根据本校、本组实际情况,每两周安排一位教师开设一堂公开课,期中以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教师先展开示范交流,让青年教师、新教师有一个学习、取经的过程。期中以后尽可能安排新教师及教龄较短的年轻教师展示,要求青年教师尽量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所展示的公开课尽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创意。同时课后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评析。由开课教师陈述课堂安排及构思依据,组内教师积极评价,分析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规定每位参与评课教师至少指出一条不足之处,给出一条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使评课真正取得效果,使参评双方都有所得。

教学的实施如果没有分析与总结,经验无从谈起。因此,我们教研组要求组内教师每节课后写好教学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及课堂实践找出不足之处及成功体验,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提高备课质量及课堂教学水平。教研组长定期进行检查。根据这样的安排,组内教师每一学年至少有一次公开课授课及评价交流的机会,在教学的同时,学会反思与归纳,更有助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新教师的学习与进步。

二、发挥本校“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的优势,展开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学年我校被批准为“校本培训试点学校”,结合校本培训内容,我们组展开了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以讲座的形式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对于教研室组织的每次市级公开课研讨会我们教研组都非常的重视,不管路途远近,我们都会选派相关教师认真参与、学习。寒、暑假期组织了初一教师和其他年级青年教师认真参加通识培训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培训,选派代表认真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及时、全面地向组内教师传达新信息、新理念,尽快适应新变化。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具体实施如下:

①由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张老师)主讲了“怎样说课”,结合学科特点展开说课的各个环节,指导新教师怎样说课;

②组织交流了“怎样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学习优秀论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

③组织探讨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深入开展问题讨论”(吴老师),一起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体现自然科学学科特点”等。

④共同研讨了“怎样更好地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进行竞赛辅导”等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组内教师的业务水平。

本校有份校刊:《教研论坛》,里面都是我们学校教师撰写的论文,每期我们的自然组教师都有若干篇论文入选。这里的论文和我们组推选到各级参评的论文,就是在我们组这样浓厚的交流、研讨、评价与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升华而得到的。我们的校报《十五风景线》第二、三版都是我们教师教学、教研成果的展示。学校为我们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我们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就被激活了。

三、结合学校课题,有效展开校本教研活动。

XX年6月,我们学校探索申报并被批准立项了市级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策略性研究》。为此,我们教研组及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听、评了李骏老师的《真菌》和钟意定老师的《有关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电功率及电热公式的选用规律》两堂探究课,由两位老师提供这两节课的案例,组织组内教师进行学习、交流,明确了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起探讨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同时也学习、交流了案例的撰写与点评。

四、充分体现新理念,成功展开新课程

华师大版科学教材XX年9月份新学期在宁波市市区各中学七年级新生中全面展开。这套教材以国家教育部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科学(7-9)课程标准”为依据。全书以“立足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作为教材的核心理念。针对新课程推行,我们组成立了以教研组长任组长,备课组长为副组长,备课组成员共同参与的学科实验小组,负责新课程教学实践。

从目前我们学校的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反应来看,对于这套新的教材表现出了较高的热情。从教材的编写思路上看,新教材更多的体现了一种知识点上的整合,将原先一些较为分散的知识点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当然,由于新教材本身的特点,对于我们教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仅仅是把自己的着眼点放在几本有限的“教师用书”和一些练习作业上,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浓厚的兴趣。我们学校在每个科学教师的办公室电脑上都安装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同时我们的学科实验小组教师平时都很注意收集相关的教学网站,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科学教学方面的信息,并且实现资源共享。

其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很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集体优势,现在很多学生家里都具备了上网条件,获取信息的渠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拓展。他们经常会拿来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在这个时候,切不可因为这些问题和我们的书本知识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而忽视了这些问题,或者说对这些问题敷衍了事。因为,我们在中学阶段科学最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我们学科实验小组的成员随时关注新课程的推行情况,积极组织研讨探索学科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在上课的时候注明这是由某某同学搜集。使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资源共享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则,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与课改实验学校的协作交流。组织教师(主要是新初一任课教师)去北仑实验区的长江中学听课、学习,我们教研组的青年教师为来访的诸暨和松阳三中的教师开设了三堂教学观摩课,我组参加工作才一年多的李骏老师在不久前开设了一堂市级观摩课,获得相关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数字化小分队”作用,更灵活地展开教研组工作。

因为学科特点,我们自然组教师经常是三个人、五个人为一个备课组,就象军事上的“数字化小分队”,由于人数较少所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备课组的成员比较容易找到空隙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认真钻研分析教材、制定远期和近期教学目标、一起探讨教学手法、组织相互间听课、评课等活动,因此,经常是一堂校级公开课前,备课组内教师已经一起探讨、听评了好几次。在XX届学生中考复习中,我们初三年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划块分工备课,责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如物理部分我们把它划分成热学、力学、电学、光学,每位教师负责其中一块的知识点、资料、例题及习题精选等准备工作,备课组交流讨论后资源共享。其它内容也是如此安排。因此,在XX届中考中我校自然学科平均分超过119分,取得较好成绩。无论是教学安排、教学手法、学科资料、多媒体课件,甚至是一道难题的解题思路,我们的备课组教师间都能无私共享、探讨,我想这也是我们自然组能够不断向上原因之一。

六、团结、协作才能更好地奋进

第6篇:教研活动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细观每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除了自身的优秀素质及不断的积极进取外,几乎每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等集体教研活动。而一个地区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该地区化学教师的整体教学素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教研活动对一名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对本地区的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如如此重要的作用,哪么本市化学学科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如何呢?

2 调研实施

2.1 调研对象

本市初高中在职化学教师

2.2 调研方法

2.2.1 问卷法

本次调研用无记名问卷法,共发放80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67份。本次调研的问卷内容是以下八项:(1)参加县、市级教研活动情况;(2)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热情;(3)参加过哪一级的集体培训;(4)培训的方式;(5)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感受;(6)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内容的教研活动;(7)所在学校对你参加校外集体教研活动的态度;(8)所在学校教研活动情况。

2.2.2 座谈交流

本次调研共进行了四次座谈交流,参加人数达35名。交流内容基本围绕问卷上的相关问题以及各位教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 调研情况及分析

3.1问卷情况及分析

3.1.1 参加县、市级教研活动情况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知道有活动但不参加D、想参加但不知道

此项中:选择A的40人占60%,选择B的20人占30%,无人选择C,选择D的7人占10%。

3.1.2 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热情

A、热情很高B、无所谓C、不想参加D、讨厌

此项中:选择A的60人占90%,选择B的7人占10%,无人选择C,D。

分析:从上两项的答卷情况看,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都很高,但两个10%却暴露出一个潜在的问题,即部分教师对待集体教研活动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对有无教研活动、何时活动、在何地活动、研讨什么主题一概不知。他们基本上是在同事的提醒或邀请下才勉强参与集体教研活动的。这部分人的态度产生原因很多,但它提醒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教研活动要面向全体教师必须解决好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这两个关键问题,并需密切关注这10%比例的变化动态。

3.1.3 参加县、市级教研活动情况

A、省级B、县、市级C、校级D、没有参加过

此项中:选择A的18人占27%,选择B和C的共46人占69%,选择D的3人占4%。

3.1.4 培训的方式

A、集中培训B、网络培训C、看书自学D、与同事交流

此项中:选择A的53人占80%,无人选择B,选择C和D的共14人占20%。

分析:从3.1.3中选B、C的比例共占69%可看出,本市教师参加的集体培训主要是由本市教育行政单位组织的,但也暴露出了对哪些不太主动参与教研活动的极少部分人(也属于3.1.1和3.1.2中占10%的那部分人)管理上存在漏洞的问题。另外3.1.3和3.1.4还反映出另外两个共同的问题:绝大多数教师参加的是本市教育主管单位组织的培训,这就存在一定的隐患和担忧,如培训的质量能得到保证吗?而从3.1.4无人选B项这一现象也说明,目前本市的研训方式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可充分利用目前本市强大的网络资源。

3.1.5 参加集体教研活动的感受(本项可多选)

A、能提高教科研能力B、对进步或成长有较大帮助C、帮助不大D、几乎无用

此项中:选择A的30人占45%,选择B的58人占87%,无人选择C和D。

分析:从此项的回答情况看出,几乎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都从正面肯定了集体教研活动的作用。但如果比对选A和选B的百分比就不难发现,感到教研活动对自己教学业务提高有所帮助的人数几乎是感到能提高教研能力人数的2倍,这似乎能说明,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在教研活动的研讨方向上是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第一目标,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老师教学素养为第二目标。从功能上看,第一目标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有效方法,也是最符合广大学生、家长、乃至学校和相关行政部门愿望的。第二目标的实现能提升教师的内功,当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时,当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时,教师就能借助书和网络等不同资源进行自身提高和升级,从长远的角度看学生成绩的提高也就具备了持续性。但经常的、持续的培训和研讨必然会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也给学校的课务安排带来不便。这就出现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集体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究竟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第一目标?还是以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和老师教学素养为第一目标?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并联关系还是串联的从属关系?能否统一在一起?怎样统一?

3.1.6 比较愿意参加什么内容的教研活动(本项可多选)

A、听课、评课B、教材分析、研讨教学方法C、参加课题组活动D、参加各种评比活动E、参加理论培训

此项中:选择A的42人占63%,选择B的54人占81%,选择的22人占33%C,选择D的16人占24%选择E的19人占28%。

分析:此项的五个选择中,选择A、B的人数占绝大多数,可以看出教师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迫切需求,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分数的关注已超过了对自身发展的关注,这说明本市化学教师对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仍普遍停留在站稳脚跟、以生存为第一目标的低级层面上,而使自已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发展目标仍是极少数甚至极个别教师的努力方向。这种普遍存在的不自信心态不仅直接限制了教师自身发展的空间,也限制了本地区学生化学学业水平的提升空间,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本市化学学科的优秀教师和名教师比周边地区少的事实。

3.1.7 所在学校对你参加校外集体教研活动的态度

A、非常支持(甚至强迫)B、支持,但去与不去由自己决定C、不太支持(如不主动通知)D、反对

此项中:选择A的42人占63%,选择B的22人占33%,选择C的3人占5%无人选D。

分析:从此项中的选择情况,可看出各学校领导对片、市级等的集体教研活动基本上是非常支持的,但从选择B占33%也说明部分学校对一些由片、市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关注不够。

3.1.8 所在学校教研活动情况

A、常规且有效B、常规但无效C、不常规但有效D、无固定时间和地点

此项中:选择A的16人占24%,选择B的51人占76%,无人选择C、D。

分析:从此项的回答情况看出,各校的教研组活动都是制度化的,但其实效性却很差。通过交谈发现本市各校的教研组活动不论是高中还是初中、城区还是农村、规模大还是小基本情况相差无几。总体上看,各校的备课组活动要比教研组活动更及 时更有效,所以提升学校教研组活动的质量是目前提升本市化学教研实效性的关键。

3.2 座谈交流情况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进行了4次座谈交流, 参加交流人数达35人,交谈中教师们普遍希望本研训中心给青年教师多组织欣赏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与名教师探讨一些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的活动。特别是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要求多组织一些城乡间的大区域的教学研讨活动,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上述的想法和要求不仅说明教师有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普遍感觉到自己的见识少,视野狭窄,这种自我的评价除了反映出农村教师目前的客观现状,也反映出教师普遍存在的不自信心态。

4 思考与对策

4.1关于研训中心在组织教研活动时确定活动主题的思考与对策

从上述调研中不难看出,不同的教师因其所在的学校的层次,自己发展需求等情况的不同,对教研活动的需求也不同。如,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希望能多参加一些教材教法的研讨活动;对一些准备评职称的教师则希望能多组织一些评比活动,使他们有获奖的机会,而对那些有更高发展要求的老师则希望多学习一些理论,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为自己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研训中心在组织教研活动时必须尽量兼顾不同的要求,在组织教研活动时,不能盲目或随意地确定主题。笔者认为要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活动主题,必须做好以下两个工作:(1)调研:在调研活动前,先通过听课、问卷调查或座谈等方式对本年级的教学情况做一些调查,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什么想法,学生听课或完成练习有什么困难。(2)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及上述调查情况,提出符合现阶段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策略或方法,最后确定教研活动主题。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好的活动可以包含多个目标和任务。

4.2 关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急功近利与长远发展这两种不同心态的思考与对策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中发现,教师参与研训中心或其他教育研究机构组织的教研活动热情都较高,但这样的热情大都是在那种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心态下产生的,将自己持续发展所必需要的教学素养的提高放在次要位置上(前者所占比例是后者比例的2倍左右)。当大多数教师有这种心态时,就必须引起重视。因为这不仅对每一名教师个体的发展不利,更会对本市化学教学的发展不利。长此以往,必将使本市化学学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狭窄。对此,笔者认为首先是加强教育,研训中心和学校要统一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使教师的眼界更远大一些。其次研训中心和学校对老师提高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要有一套可行的考核方法和奖励方法,另外每次研训中心或学校在组织教研活动确定其主题时,要有意识地将教师教学素养的内容融合进去。

4.3 关于提高学校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思考与对策

从层次上看,教研组的教研能力远比备课组的强,但现实又全然不是这样,一些大的教研组干脆将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分解成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究其原因只有一个,即活动前无准备、随意性太大,每次都是无主题活动。因为不同年级有不同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活动时必然会出现人多嘴杂、不可控制的混乱局面。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除了学校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做好监督工作外,可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活动形式的改进:可将教研组的活动与备课组的活动进行有机的组合,即在教研组的统一主题下,各备课组先进行准备,然后教研组进行统一或先统一再分组; (2)活动层次改进:将研训中心的教研活动与教研组活动进行资源整合,或者研训员尽可能地参加学校的教研组活动。

4.4关于培训方式和培训空间的思考与对策

从宏观上讲,研训中心组织的教研活动应该具有指导作用,而由于活动次数、活动范围的局限性,以及活动组织者能力、水平有限,使得活动指导性的广度不够大、权威性不够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 (1)可以充分发挥本市的教育网络资源,使指导性的广度更大; (2)可以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开放式培训,同时组建有本地教师组成的培训授课人员人材库,以确保教研活动的培训质量。

第7篇:教研活动范文

关键词 网络教研;活动理论;教师参与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60-03

1 问题提出

研究背景 教研是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教学工作展开的一种交流和学习的活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时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如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那么,如何借助网络,让教研活动更有效地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呢?在这一大背景下,网络教研应运而生,成为信息化时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网络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而进行行动研究的学者代表芭思和凯米斯都认为“参与”是行动研究的特征之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行动研究。在传统教研中,只有少数的精英教师有机会参与教研,而且这些教师往往还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上级教研部门或学校领导的压力下去参与教研,这种参与无疑有一种交差的意味,很难实现教研的最终目标。网络教研拓展了参与者的范围,面向全体教师,因此,所有的教师都可以是网络教研平台的用户,是网络教研活动的参与者。然而,网络教研只是为教师参与提供了平台,网络教研的效果还要看教师是否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教研中教师参与模型构建这一论题。

研究现状 国外没有“网络教研”的提法,而是“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参与度的因素和提高参与度的方法上。美国Marquette大学的Joan L.Whipp和R.A.Lorentz主要从事提高远程教学中在线支持和援助的研究,他们认为对学习者提供支持和援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另一位美国学者Elizabeth Stacey认为,提高在线参与质量的方法就是建立社会存在。国内的网络教研活动在依次经历了以学科教师个人网站为基础的教学资源交流共享阶段、由教育软件公司主持的多学科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阶段后,逐步发展到现在主要由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主管部门组织或支持下的区域教学资源交流与共享阶段。从三个发展阶段来看,网络教研的组织者发生了变化,网络教研的过程都围绕促进教学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进行。

2 网络教研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凭借中介工具改造客体,不仅应该是有目的的,而且应该是有计划的,这种计划性表现为主体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方法、策略、行为规范等进行一系列的行为操作来实现改造。在网络教研活动中,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和教师专业化的提高不是一个简单的瞬时性动作,而是经历由确定主题、学习资料、制定计划、集体分享、采取行动、观察记录、反思总结、共享成果等行为片段组成的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也正是行动研究的操作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的郑金洲在总结已有行动研究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即确定主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观察、反思改进。本文以此为依据,设计了网络教研的实施过程模型。

行动研究是从确定主题到反思改进再到确定主题的循环的过程,可以用环形图来表示。

在网络教研中,教师可以更容易地实现资料收集、个人学习、集体讨论、群体分享,从而很好地完成行动研究。在图1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网络教研的过程模型图,如图2所示:网络教研可分为5个步骤;五边形围成的中间区域并不是中空的,这个区域代表网络教研平台;从一步骤到下一步骤,教师依靠网络教研平台实现不同目的支配下的教研行为,如下载资源、自主学习、集体讨论、群体分享等,在图上用虚线间隔开来。

3 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的教师参与

教师参与的构成 教师参与涉及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一个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制约着教师参与的质和量。

认知参与是教师心理投入的一个方面,是教师参与的核心。在网络教研中,教师通过学习教学资料、提出疑问、理解记忆教学理论、观察教学现象、反思教学过程等习得没有掌握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改变、重组、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备教学实践之用。

情感参与是教师心理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参与的动力。情感参与分为积极的情感参与、消极的情感参与和遵守规范。

行为参与是最基本的参与状态,没有行为参与,教师的认知和情感参与便难以实现。因此,行为参与是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载体,能够直接折射出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状态。行为参与表现为登录网络教研平台、发表日志、参与讨论、分享他人的经验等。其具体表现为:1)浏览/上传/下载/评论/回复/收藏公告/资源;2)浏览/创建/回复帖子;3)浏览/发表/分享/收藏/评论/回复日志。

网络教研中的教师参与模型 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是一个过程包含的三个方面,教师参与就是以对资源、帖子和日志的行为操作为基础,携带着教师的认知和情感。为了从微观的层面说明教师是如何参与网络教研的,笔者设计了教师参与模型,如图3所示。

参与模型周围的笑脸代表参与教师,认知和情感圈代表参与教师具体的认知和情感,行为圈代表参与教师的具体行为,实体圈代表教研平台中参与教师行为操作的对象,最内层为网络教研平台。4个“圈”从外到内都有一种依附的关系,即教师的认知和情感依附于行为得以表现,体现了行为是认知和情感的载体的作用;行为操作的对象是公告信息、留言、资源、帖子和日志,本文称之为网络教研平台中的实体,没有这些实体,教师的行为也不存在;公告信息、资源、帖子和日志是依附于网络教研平台存在的。

网络教研中教师参与模型,不仅从微观的层面反映出教师认知、情感和行为参与的构成,还从总体上说明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

教师参与有深层参与和表层参与之分,只有身心同时投入的状态才是深层的参与,如关注有价值的教育动态、分享专家的成功经验、上传整理好的教学资料等;没有心理投入的行为投入是一种表层的参与,如象征性地登录、不加辨别地下载资源、不假思索地评论等。某位教师某种行为一时的表现可能会影响对其客观真实的观察结果,然而,教师长时间的各项行为的综合表现还是能映射教师的参与状况。

活动理论认为,内部的心理和意识常包括了外部的动作和操作,外部的活动也包含着内部的思维的动作和操作。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目的和意识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心理活动,代表着教师的认知和情感,而且指导着教师的参与行为表现。因此,教师的参与行为具有表征教师认知和情感的性质,是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的载体。

4 结论与后续研究

网络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而“参与”是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教师的参与是网络教研得以较好实施的保证。通过对个别网络教研平台的调查和教师访谈,笔者认为教师参与度与网络教研效果之间是一种此增彼长的正相关关系,网络教研的效果会随着教师参与度的提高而增强。

本文建立的教师参与模型还需要进行丰富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支撑,本文的后续研究可围绕行为和心理辩证统一的观点以及参与度包含质与量的角度开展,将活动理论和参与理论作为教师参与度研究的理论基础。“参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认知、团体的合作、网络教研平台的可操作性等,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还需要从认知学习、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网络共同体等方面做深入的论证,以丰富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雷树福.教研活动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13-15.

第8篇:教研活动范文

关键词:教研 活动 激活 创新

当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理念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已在西部农村中小学轰轰烈烈的开展,教师的教学活动面临新的挑战,本来就难以开展的农村中学教研活动更是需要激活与创新,学校的教研活动也应该走“自主、合作、探究”之路。

目前农村中学教学活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推广新课改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核心技术操作严重制约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的培训等。由于农村的条件制约,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的陈旧呆板,大都停留在简单的听课评课上,且大多流于形式,既激发不起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更是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无益。激活与创新农村中学教研活动尤显重要。

那么,如何激活与创新农村中学教研活动的开展呢?

一、教研活动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的热情

长期以来, 农村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多停滞在听课评课上,形式单调内容乏味.久而久之。教师厌而不愿参与,即使参加也是流于形式,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一味吹捧,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使教师乐于参与活动,就要激活活动形式。我校这几年来从开始时的听课评课到全县最早的说课形式,由专题研究再到不同年级组不同科目交叉听评课,从多媒体教学研究再到参与式教学研究,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参与热情高成效显著,教师的教学质量有较大的提高,教师论文参评量多质高,获奖多档次高,几年来共有三十多篇论文在各类竞赛中获奖。此外,一批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已有近二十名青年教师被选聘抽调到县城重点中学或高中任教。

我校近年来与县内外学校的教学教研交流活动也是频繁热烈,互相间增进了了解,促进了提高,又丰富了学校教研活动。

二、与时俱进,充实内容,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教学改革

与其他工作一样,教研活动也要继承传统与教育创新相结合。教育经验是个累积的过程,从孔子到朱熹,以至到解放以来的几次课程改革,都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经验。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扬弃。我们要以继承与创新的态度对待新课改。广大农村,新的教育文化传播较慢,原有的教育文化积淀较深,传统教育的精华积淀充分。如,有效教学的五个关键的教学行为中,“老师的讲要清楚明白”列在第一条,而这一条,恰恰是乡村教师的优势,在缺乏其他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学会知识,也只能是老师讲的明白。“讲得明白”这一优势不能丢,但是,更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 “有效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更新观念,教育创新,而不能故步自封。

学习经验与汲取教训。因此,对后进入新课程的农村学校和老师,既要关注国家和省级课改实验区的经验,又必须关注他们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吸取教训。我校一位教师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了“思”为核心的教学法,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点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力。学生不是小白鼠,后期进入课改的学校要坚决避免出现同样的挫折。如,在三维目标中,重视了情感因素,忽略了知识与能力的因素,是不可取的,先行课改的走了弯路,付了学费,后行的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都是学校教研活动的内容。

教研教学活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事业,只有与时俱进,充实内容,才能做到活力无穷。

三、校本教研与教研多元

要使新课程健康地发展,必须立足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校本教研要以实践研究为主,首先是研究教材教法,“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永远不会过时,要超越文本,必须立足文本,深入文本,“深入”才能“浅出”。其次是研讨新理念的落实,如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可以结合“案例教学”“微格教学”或“临床诊断教学”的教研方法。多数农村小学、初中规模不大,教师不多,可以学区为单位或按片区组织研讨,并形成制度,持之以恒。

另外,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新课程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内容,借助“国培计划”等项目,在偏远的农村学校,教师同样能接触到先进地区的教育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经费投入不需太大,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如现在大多学校都有了多媒体设备,这也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个新课题。

四、培育特色,讲求实效,研出成果

我校是1978年才开始创办的一所农村中学,这几年来,坚持教研促教学,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遵循“三个面向”的精神,制定了适合于自己的发展的教研模式,有自己的教研窗口,如学校有一个或几个教师,对一门学科或几门学科,对一种教学方法展开试验,通过教研教改带动全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一位语文教师从育人出发,按照时代需要,在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自学习惯,提高创新能力,掌握高效方法,使他们具有“过目入耳能掌握,出口下笔可成章”的能力。为此,他采取了“四分”教学的实验:分程度级,分学习组,分学课与习课,分读、做、改、比四个步骤。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组织老师讨论、补充、完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各有心得。如此,教师间教学交流热烈,教研活动逢勃开展,有效消除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厌烦心理。

五、构建制度,保证经费,研出实效

要保证教研活动的长效开展,学校要建章立制,设立各项指标,考评各组活动绩效情况,以使教研活动有章可循。学校成立由校领导、资深优秀教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作为学校的咨询机构,通过各种方式评价教研活动质量,帮助各组改进诊断活动中的问题是,并负责向学校和教师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学校建立教学委员会委员听课制度,每个学期每位委员要至少要听15节以上的课,每位教师的课至少要接受两位以上的同行教师评议。高度重视学生对改进教学质量的意见或建议,建立学生教学质量反馈制度,确立学生在学校教学质量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和举行学生座谈会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对课堂质量的评价,鼓励教师通过学生提供的质量信息改进教学工作。同时建立教学反思制度,鼓励、支持和帮助教研组教师自觉反思教学实践,这样,促进各组教师不得不在教研活动上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研出实效。

第9篇:教研活动范文

教师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集体备课时进行交流,短时间内就能使每位教师了解整体情况,这是靠个人力量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因此,集体备课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搭建起了一个平台,把备课从简单的作为课堂准备的一种状态提高到思维的角度去探讨,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其教学思路,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通过集体教研,我们对课堂教学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预测,在教学中尽量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备课效益。

二、听评课

听评课是一种行之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听评课活动为授课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教师全员参与,精心准备,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相互促进,课后互相评价及时反思,教学水平和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赛课

赛课是对各类各级教学比赛的俗称。一位赛课的亲历者说,把课堂当成竞技场,这是对教师智慧和创造最裸的挑战。我们学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更是每年举行,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平台。在赛课前,提出赛课要求,要以《做一流的教学能手》中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反映新课改的基本思路。参赛教师十分珍惜这种互相学习、切磋、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每位教师都做了充分准备,赛课一定会“通过研究与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推动教师钻研,形成研究风气,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教学观摩

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实践活动。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教师旁听其他教师的课程,从后者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及教学技巧。一般说来,教学观摩后,需要听课教师做一份教学观摩记录,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反思与感悟。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很多学校及教育机构的专家赋予了公开课很多职能,把公开课作为评定教师教学成绩、选拔教学能手、晋升职称及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

五、新教师展示课

新教师展示课是我校的一个传统,目的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掌握教学规律、规范教学行为,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一是进一步了解分配到校或新调入学校担任教学工作未满三年的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加速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融合各种优势资源,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了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新教师虚心好学,精心准备,老教师热心帮助,悉心指导,新老教师共同研究教材、切磋教学方法,修改说课稿,跟班听试讲。到处是浓厚的学习、研讨氛围。有的新教师为了某个环节或教法的处理,在办公室认真琢磨、推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欣喜的看到,青年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学富有创意。

六、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