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他的微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于我来说,溜冰就是我全部的世界,从7岁开始我就和溜冰设下了不解之缘。我的技术可是公认的好技术,可这样好的技术却又一段不平常的经历.
记得有一次朋友说想去溜冰场练一练自己的技术,可一到溜冰场我就傻眼了:他们溜的好好哇!倒溜的技术都可以和我正溜的速度比拼一下了。看到这里心里不免一阵抽搐,本来就以为自己的技术很好了,自己去撞墙算了。
朋友们说他们怕摔跤,让我先带他们先溜上几圈。我拍了拍胸脯,说:"我保证不会让你们摔跤的,相信我吧!”开头几圈都还相安无事,到了最后一圈的时候我听见后面有人叫我,我转过头去和他说话。过了一会儿,我听见同伴们在惊呼。回转过头来一看,眼看就要装柱子了。忽然,有人从背后垃了我一把,我避开了但还是摔了一跤。我回过头去一看,是一位俊俏的大哥哥帮了我,我对他感激的笑了一下。我仔细一看但他好像摔成了双膝跪地。同伴们慢慢地站了起来,朝我溜了过来,不但不扶我反而嘲笑我:“我们好像记得刚才么为女孩进来之前还拍着胸脯跟我们保证不会摔跤的,反而把我们一起弄摔跤了哦……”说完,他们便溜走了。我已经很使劲眼泪,但还是让不争气的眼泪流了出来。大哥哥好似看出了我的窘况,微笑着溜过来扶我到旁边休息。可我觉得他的微笑有些僵硬,有些不自然.大哥哥又微笑着对我说:“看你的样子,学溜冰应该有阵子了吧.!在途中肯定也摔过不少次吧!这次这一点小风小浪就把你打趴下了.在这里掉眼泪换不来任何人的同情和怜悯,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完皱了一下眉头可还是对我微笑一下离开了.
我把哥哥的话装在心里,溜冰技术越来越出众了.
如今,佳话犹在,巨星陨落。
据美国媒体8月25日报道,首位登上月球的美国前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已经逝世,享年82岁。
阿姆斯特朗1930年8月5日出生在俄亥俄州小城沃帕科内塔,6岁时第一次坐飞机,从此开始迷上了飞行。1955年,阿姆斯特朗开始试飞员生涯。1968年,他成为“阿波罗8”号飞船替补指令长,为他担任“阿波罗11”号指令长成功登月铺平道路。
返回地球后,性格低调谦逊的阿姆斯特朗把成名当做负担,为了彻底从公众目光中隐退,他在1971年从美国宇航局退休,到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担任教授至1979年。阿姆斯特朗在后来甚至还在一个偏僻的乡下买了一个杂草丛生的农庄,开始了自己的半隐居生活。他200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时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被人记住,而不是因某一次闪光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阿姆斯特朗的辞世深感悲哀,他称赞“尼尔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仅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阿姆斯特朗的探索精神将一直活在那些致力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人们心中”。奥巴马还在自己的网页上写道:“谢谢你,为我们展示了一小步的力量。”
而阿姆斯特朗的家人则希望世人能以简单的方式缅怀他。“下次走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下,见到皎洁的月亮冲你微笑时,请想想阿姆斯特朗,并对他眨眨眼吧。”
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了,留下了一句伟大的格言。这句格言凝缩了他一生的伟大事迹,蕴含着一个人伟大的人格,还隐藏着一个伟大的哲理。同时,这句格言也包含着人类伟大的探索精神。正是在这种探索精神的激发之下,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不断开拓视野,不断走向文明。每一步都是一个进步,每一步都是一次伟大的探索,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就是人类文明的智慧进步。(殷建光)
她那微微上翘的嘴唇和脸上的两个酒窝,使人感到格外亲切,觉得她始终是微笑的。
“现在已到袁家岭车站了,请在袁家岭下车的同志请下车。”7路公共汽车的播音器里响起了她那优美圆润的嗓音。一位乡下老大爷问:“同志,我要去东塘,快到了吧?”“您要去东塘?哎呀!您老人家搭错车了,应该乘坐往相反方向开可7路车,我们这辆是去火车站的。”“那,那怎么办呢?姑娘,你给想想办法吧!”乡下老大爷焦急不安地望着她。她想了想,微笑着说:“老大爷,不用急,就在这站下车,过马路乘坐相反方向开的7路车,可以直接去东塘。”这时,我觉得她色微笑是那样和蔼可亲,给人一种排忧解难的力量。
我经常在公共汽车上遇到她,但她却未必认识我,因为她接待的乘客太多了。一次,一个男青年从口袋了摸了一张废票,扬了扬就想下车。她叫住了男青年,微笑着问道:“同志,请把您的票让我看看可以吗?”男青年赌气地将那张票伸到他、她前面。
“同志,你的票是废票,请再补一张。”她看了看,又微笑着说道:“你看这票上的编号不一样。”男青年顿时无地自容,急忙补买一张车票,溜了。这时,她的微笑诚挚而又严肃,仿佛能够纯洁人的心灵。
她始终是微笑的!不论上班、下班、说话走路,她总是带着亲戚、诚挚的微笑,那使人在严冬感到温暖、在酷暑中感到清凉的微笑……
打开记忆的闸门,我的思绪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尽情地驰骋,又似咆哮的黄河水连绵不绝。但是时间又似海水一般,慢慢地冲淡了我的记忆,可是,那个女孩的微笑,却像烙印一样,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神秘,章子怡的微笑那么甜美,空中小姐的微笑那么亲切。那个小女孩淡淡的微笑,又那么让我感动。
那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天,我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可是,到了学校,老师把期中考试的卷子发了下来。我一看成绩,立即傻眼了。我快乐的心情也顿时跌到了谷底。我的心情失落极了。可能是因为考试失利的缘故吧,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又因为一些琐事,和几个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这时,我上学时的快乐心情都烟消云散了,心中乌云密布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快乐。
小学3年级时,我随母亲的调动,来到了不曾到过的故乡--一个偏僻的农村。这儿可不比城镇,每年初冬,学生自己要交200斤冬柴,还要自己去地里拔柴。对我来说,这太难了。
开始拔冬柴了。别的同学一天能交二三十斤,我呢,却只能交七八斤,我急得直掉泪。那天,何立媛找到我,说:“小艳,你别急,我帮你拔。”我哭着说:“为什么大家都不爱和我玩,我真的很笨吗?可我怎么也拔不多啊!”她拉着我,走到地里,笑着说:“你慢慢拔,有我呢!大家的话,你别在意。”说着,仍对我笑笑。那微笑是那么甜,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是我在新的环境中得到的第一个真诚的微笑,我的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初冬的地是硬的,收割后的豆茬只有巴掌长,用手去拔,要花好大力气。只见立媛援弯下腰,两手紧握豆茬,用力向上一提,身子跟着直起来,一把豆茬就拔下来了。很快,她就落下我几十米。过了会,我发现她用手绢在包手。过去一看,原来她的手划破了。我慌忙地说:“哎呀,流血了!快回家上点药去吧。”她奇怪地看了看我,轻轻一笑,说“"没事,年年拔豆茬,划破手是常有的,很快就好的。”我说:“那现在还怎么拔呀?”她晃了一下头,又笑着说:“山里的人,干惯了,没事。”一下子,立媛在我的心中好像是个小大人了。我很佩服她:多了不起的小姑娘:现在想想,一个农村孩子的勤劳、质朴,不正是包含在她那令人难忘的微笑中吗!
[关键字]单管塔二阶效应弯矩位移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通讯和电力事业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各地兴建了非常多的通信和电力塔等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需要,塔的形式也从传统的空间杆系结构向多种形式的发展。目前,单管塔在通信、电力、铁路、石油、市政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不但要弄清楚规范[1]中单管塔各种荷载的计算方法,而且也要准确把握其强度、稳定性和位移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单管塔高柔构筑物,其内力主要是弯矩,剪力和轴力相对较小,所以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可以忽略剪切变形和轴向变形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考虑由于风荷载引起的位移和塔体本身自重、附属物自重所产生的二阶弯矩和位移,即二阶效应。
单管塔二阶效应对塔体弯矩及位移的影响
规范[1]3.1.10中明确指出:“注2,对塔身进行非线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并将塔脚处非线性作用传给基础进行验算”。显然,规范要求在计算塔体弯矩时,需要同时考虑由荷载引起的一阶弯矩和由塔体自重、附属物自重产生的二阶弯矩。通常,我们设计时会采用一个放大系数来总体把握二阶效应的影响,没有一个准确的值,仅仅是一个经验值,其不够严谨。下面我们来讨论二阶弯矩的特性。
例1、50m普通单管塔,顶部直径0.6m,锥度为0.0125,分为五段,每段10m,壁厚从顶部到底部依次为6mm、8mm、8mm、10mm、12mm;基本风压为0.45Kpa,材料为Q345B,二层3.0m平台,第一层平台离塔顶2.0m,平台间距为6.0,每层平台挂6付天线,每付投影面积为0.7m2。位移及考虑二阶效应的位移放大系数如图3、4所示,从图3可知,考虑二阶效应后塔顶总位移为1340mm,大于规范允许的最大允许值1250mm(1/40H);但若仅考虑一阶位移,其塔顶位移值为1340/1.08=1241mm,满足规范的要求;从这里可知,我们在验算位移时,有必要考虑二阶位移效应的影响。从图2可知,二阶弯矩放大系数顶部较大,底部较小,但由于顶部材料强度利用率不高,所以,我们只需要关心底部放大系数的数值,根据底部放大系数的数值确定弯矩放大系数。
例2、50m普通单管塔,顶部直径0.6m,锥度为0.0125,分为五段,每段10m,壁厚从顶部到底部依次为6mm、6mm、6mm、8mm、8mm;基本风压为0.45Kpa,材料为Q345B,二层3.0m平台,第一层平台离塔顶2.0m,平台间距为6.0,每层平台挂6付天线,每付投影面积为0.7m2。图2与图6、图4与图8对比可知,二阶弯矩放大系数K1和二阶位移放大系数K2随塔位移增大而增大,其并非为一个固定值。
结束语
1、在规范[1]中指明在验算塔体强度时,需要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但没有明确指定二阶效应弯矩放大系数值;在塔顶部一阶最大位移满足规范规定时,建议弯矩放大系数K1采用1.05。
1、在规范[1][3][3]中没有指明在验算塔移时,需要考虑二阶效应的影响,但事实证明,二阶效应产生的位移并不可以忽略不计;在塔顶部一阶最大位移满足规范规定时,建议位移放大系数K2采用1.10。
参考文献
[1]国家标准.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2006.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08年4月15日下午,中国美术馆的展厅堕。淡雅的调子下,墙上挂着一张张大幅黑白肖像照,片中的每一位都各不相同,或深沉或轻快,或表情凝重或开怀大笑……从1984年我国首次参加奥运会以来,134位冠军在这一天算是罕见的“齐聚一堂”了。而这一次聚会的“组织者”,就是吉林美术出版社和著名摄影师逄小威。
这次《英雄》奥运冠军肖像展览开幕当天,逄小威很少见地穿了一身西装出席,作为这次影展的主角儿,这身淡蓝色的休闲西装配领带非常端庄得体,但是朋友们看到他之后都笑了,他们都说从来没见过逄小威穿得这么正式,正式的“一点都不像平时的他”。
一个52岁的摄影师,一个身背相机四处漂流的“行者”,一个热衷并且擅于用镜头记录表情的男人,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走了大半个中国,飞到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把这二十年中的中国奥运冠军全部囊括在自己的相机中,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最后一个被拍摄者,远在澳大利亚定居的姜英在照片授权书上签下名字后,逄小威才算一块石头落了地。“在姜英的家里,我才敢拿起手机给吉林美术出版社的领导发了短信,告诉他们‘任务完成了,到此为止134位奥运冠军的拍摄全部结束’。”
拍摄目标“一个都不能少”
在逄小威联系奥运冠军王涛进行第一次拍摄之前,他不止一次听到周围的人用很善意的方式告诉他:“不求百分之百,八成就好,八成就好……”因为在外人看来,把134个奥运冠军都摄入镜头之中,绝非易事,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拍完王涛之后,逄小威甚至还没有“预定好”下一个拍摄者。“王涛是我看着从小长大的,他主动提出帮我去联系他的冠军朋友们,但是光有联系方式不行啊,人家不一定会接受你的拍摄……”。任务已经开始了,逄小威才意识到,这事太难了。
这个项目的落实,亮点就在于一个都不少,这是策划者和逄小威最看重的,这个项目的最终价值就在于“历届中国奥运冠军的集合”,缺一个和缺十个没有区别。所以在给王涛拍摄好这第一张照片之后,逄小威意识到想找到全部134位冠军不是仅靠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几经辗转后,吉林美术出版社决定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共同完成这个项目。随后才有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田裕硕的参与,正式开始了“寻找全部奥运冠军”的“旅行”。
“134位奥运冠军至少要有134个联系方式,而134个电话号码,一次就能拨通并且接受拍摄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电话打上10遍都没有打通的情况倒是很常见……”逄小威笑着回忆说,李婷的电话打了至少几个月,其他方式都联系不上,后来终于在一个晚上打通了。逄小威见到李婷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李婷,你可让我们找苦了……”后来才知道,李婷有两部电话。平时她只用一部,而逄小威他们有的号码恰恰是另一部放在家里的电话。见面之后她一直在道歉,说回家之后才发现有那么多个未接来电。
被拒签后的绝望
“只要有一个人没拍到,就不是‘百分之百’。”吉美社的领导和逄小威给自己设定了两年时间为限,并不急躁也不拖沓,一年多过去之后,至少没有遇到“不可抗拒”的困难,直到在美国大使馆被拒签。“那几天连续加班熬夜后接到电话,让我马上去美国大使馆办签证,结果我没搞清楚就进去了,之前旅行社的负责人说,一定要实话实说,绝对不能说谎。”逄小威记住之后就迈进了门。同行的三个人一起面对签证官后,因为逄小威的“实话实说”导致大家口径没统一,签证官很奇怪一份申请材料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结果当然被拒签。“我这叫一个郁闷啊……要是拿不到签证,美国就得有至少5个人拍不到,而那时我们这个项目都已经拍了110多人了。”这次被拒签,让逄小威觉得“不可能”的苗头出现了。
一般来讲,被拒签后,三个月内不能再申请,可是眼看就进入奥运年了,逄小威只能又去沟通又去找人,好不容易又得到了一次签证机会,这一次逄小威不敢再迷糊,由于这次做了充分准备,很简单地就通过了。
在所有的被邀请者当中,最让逄小威费尽周折几近体会到“绝望”的有两个人,一位是远在欧洲定居多年,1984年女排奥运冠军杨锡兰,这一点是逄小威早有准备的,“她已经习惯了不被打扰的生活,而且为人一直很低调,中央电视台想给她录节目,到了家门口的时候,她改变主意拒绝出镜,这点我很清楚,而且很理解。”逄小威说。本想去欧洲拍摄杨锡兰之后,再前往澳洲拍摄同是女排队员姜英,可跟姜英联系时,她在电话里说:想完成百分之百太难了,杨锡兰你们还没有拍到呢。
为了杨锡兰的拍摄,吉林美术出版社前后组织逄小威带小组两次去了欧洲。第一次拍到了其他几个人之后,只有杨锡兰没有拍成,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联系和等待,一直到拍完了132人之后,逄小威告诉杨锡兰,“《英雄》的拍摄,就差您和姜英了。”应该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最终打动了杨锡兰,这位已经习惯清净生活的奥运冠军最终接受了邀请,在一个暖暖的午后拍摄了这张珍贵的照片。134位奥运冠军,终于全部拍到,这一天,是2008年3月15日,地点是澳大利亚的阿得莱德,被摄人物是姜英。
和王义夫四次擦肩而过
另外一位让逄小威“受尽折磨”的,就是奥运会六朝元老王义夫。“前后联系了有半年之多,拍的时候不到五分钟。”说到这里的时候逄小威一直在笑,因为他这辈子都没有如此深刻地体会着“次次擦肩而过”的感觉。
第一次跑到广州,约见当时在广州进行训练的国家射击队,“贾占波,朱启南,陶璐娜、李对红、杜丽都在,王义夫说:大家拍不拍让他们自己决定,我就不拍了。”逄小威利用中午饭的时间拍了其他人,那一次是跟王义夫的第一次接触。之后至少有四次见面却都没有拍成。“其中有一次是在空中错过的,我飞去广州的路上,王教练飞回北京……还有一次在活动现场拍其他人,机器都架好了,眼瞅着他从我镜头前面走过去……当时真想拦住他来拍,可那样会有些莽撞,还是控制住了。
过了三四天后,王义夫回到了广州,但是逄小威得到的答复依旧是“实在没
有时间”。而偏偏就在这个时候逄小威接到了家里电话,得知八十岁的母亲住院了,逄小威真的等不了了,就给王义夫发了一条短信,这条短信一直留在他的手机里:“王老师您好,我是逄小威,我到射击场了,特别希望今天能为您拍摄,我妈妈病了昨天住院了(80多岁了),假如今天可以为您拍摄,我今晚可赶回北京,如果今天您没时间,明天也行(10分钟就可以)谢谢王老师。”很快逄小威接到了王义夫的电话,这可是半年来王义夫头一次主动打来的电话:“你现在就过来吧”。逄小威提着设备就往射击场跑,架机器,找角度,只用了几分钟就拍完了。分别时王义夫握着逄小威的手说:“问老母亲好。”当时逄小威觉得自己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即便一直以来被拒绝,他也并没有觉得王义夫是个很难接近或者摆架子的人,此时此刻更是感动。“我这辈子拍摄过上千位名人,什么样性格的人都见过,可我始终都觉得王义夫是个很亲切的人。”
《英雄》只给50分,还没及格
很多时候逄小威都是急匆匆来,急匆匆拍,这让他觉得片子拍摄的过程太急促,太不从容,因为很多人都有事情,比如李宁、邓亚萍、郎平拍摄不到一分钟,站起身就得去开会……逄小威对此很理解,而这两年来拍摄《英雄》的过程,让他觉得所谓的“难处”,并非仅是找到这134位冠军。
微风吹过,不经意间吹起了她的刘海,好像回到童年了,她牵着我的手,曾经的我们是母女,而现在却类似姐妹。手紧紧相牵,心紧紧相连!那不是令人悸动的旧时光啊,而是,现在依旧能体会到的感动。
阳光太刺眼。坐在车内沐浴阳光,脑海中浮现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事。突然间,音乐响起,飘飞了的思绪要被召唤回来。仔细一听,我的兴趣烟消云散了。噢买尬!那种我还未出生就过时的经典曲目!顿时,我又集中思绪继续向外的事情了。只是,她,竟给我讲起了这首歌曲,有关时间、歌名等等。于是,我也饶有兴味地听着,偶尔还可以插上几句。似乎介绍得特别快,她又跟着音乐轻轻唱起来。我只是享受着,很享受!
从窗内看出去,一片金黄啊!田地里,满是大把大把的稻草,我的眼睛又得以舒适。景美,人美,歌美!或许阳光太强烈,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我控制不住。我不知道我的心里有什么在动荡。我不懂它的意义,只是,淡淡的清香,弥漫开来。让我只是静听着吧!让我从她的歌声中慢慢感受她的一生,慢慢享受她给我的微幸福吧!
音乐停了,但爱不会停。下了车,我又像小时候一样乖乖跟着她身后。任凭风吹起头发,让阳光风干了眼泪,何尝不可?这可能更为幸福呢!无声中,手牵着手,眼望着眼,心连着心,她的深情撞上我的柔情,幸福和幸福是会摩擦出火花的。我看见爱了,我抓住它了,真的好美好美……
一个老板进行多元化发展,收购了一家化工厂,通过几年的的打拼,在中国西南地区做成了区域老大,2009年在行业中排行第六名,于是雄心勃勃地想开发全国市场,与老大与老二竞争,想争夺中国第一。
第一步:对老大与老二进行市场调查。
当调查完以后,这位老板发现,无论如何他都不是两位的对手,差距太大了,而且有可能被两家企业打败。
这一年老六的销售额是6个亿,利润是3000万左右;
老大是15个亿,利润是1亿元左右;
老二是12个亿,利润近1.2个亿;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老六与两位老大中任一位合作,被合作方将成为新的老大。
第二步:想好竞争战略,是合作还是竞争。
想想企业到底是与两位老大竞争还是与两位老大合作,于是试探性地与两位老大进行接洽,发现两位老大都想进入西南市场,收购小六都是两家企业的战略之一。
因此,老六想如何与两位老大合作才是最好的竞争战略。
第三步:制定收购策略,被收购的底线就是保留30%的股份,70%股份必须收回以前的所有投资。也就是说,如果收购后收购方将企业经营非常好,按照老二的经营水平,老六的企业被收购方干到10个亿,企业依然有3000万利润,如果干得更好,比自己经营企业就强多了。
第四步:选择收购者。
首先与老大谈判,老大非常强势,要求全资收购。
于是与老二谈判,提出自己的底线,老二通过研究后,答应了谈判条件。
最终小六选择了老二进行合作。
被收购后的第三年,小六企业成本下降10%,小六这家企业2012年规模做到25亿,利润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由于保留了30%的股份,小六每年分红是9000万,比自己经营时业绩涨了200%,复合增长率66.6%。
孟庆亮认为:
1.干企业的目的就是持续安全的多赚钱,只有做成老大或者与老大合作你才可能做到。
2.需求是相互的,但是合作必须要有实力,如果小六不是西南地区第一,老大与老二是不会选择他的。
3.当发现自己的差距不能超越时,或者在很长时间都不能弥补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与被超越者合作,否则你可能最后血本无归。
4、很多时候做企业就是“养猪卖猪”,如果觉得猪的品种好还是要留条“种猪”,而不是“养猪育儿”,因为你不知你的“儿子”能否有用,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大部分是失败的,做企业首先必须学会识时务。
5.生产公司卖公司是很多成功企业干的事情,比如在《卖不动到畅销》中提到的福建奥华奥美公司就是奥华将60%的股份卖给奥美,然后由奥华奥美公司经营,原奥华公司投资人依然获得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