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范文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竹石古诗词的意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竹石古诗词的意思

第1篇:竹石古诗词的意思范文

我国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瑰宝,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让学生诵读大量古诗文,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增强原创力。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曾说过:“所有好诗,都是从强烈的感情中自然而然地溢出来的。”在诵读过程中可以感受诗人的心灵,从而培养自我高尚的情感世界与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古典诗词教学方面谈一点浅薄的见解。

一、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欲望

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才会尽显自己的个性。“学海无涯‘乐’作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带着浓浓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累也不觉得。因此,我认为学习诗词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个乐园中随意采撷,有滋有味地、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

二、倡导多维诗词诵读,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期,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文,不仅能丰富语言,而且能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根据意境背

根据诗词的内容把诗分成言志诗、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劝勉诗等类,让学生分类进行背诵。当遇到能让孩子“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的教学情景时,让他们背起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言志诗;当带领孩子们观赏自然风光、游山玩水时,让他们背起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牡的《山行》、王维的《山居秋暝》等写景诗;当学生面对友情难忘、地久天长时,让他们背起李白的《赠汪伦》、高适的《别董大》、崔颢的《黄鹤楼》等送别诗……总之,引导学生据意背,能促使学生分清类别,能让学生从诗句中体会出生活的真谛。

2.结合时令背

就是根据古诗文所反映的时令进行背诵。依照春夏秋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找出相应的诗句,理一条线索,让学生从背诵中体会时令的变化,感受诗句中季节的优美,从而使学生们更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春天,让学生背诵《早春》、《春江花月夜》;夏赏绿荷边,让学生背诵《夏日》、《小池》;秋观黄菊时,让学生背诵《秋思》、《秋浦歌》,冬遇白雪时,让学生背诵《冬景》、《江雪》,让学生细心感受多彩的四季,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创设情景背

在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为他们创设一种背诵的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如利用音乐、动画、图片等方法创设一定的诗境,造成特有情境氛围,促进学生背诵。同时还可以采用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接龙赛、问答背等灵活且富有变化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采用灵活多变教法,培养学生感悟能力

我们在教学时要采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法,不求精讲精析,只求学生在快乐中能对诗词有一些朦胧理解,培养一种感悟诗词的能力。

1.多多欣赏,促进审美体验

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古诗词,营造了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它是通过语言在主体心中直接唤起审美意象的。譬如苏轼的诗就是由对“大江东去”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自然景观的审视触发起壮阔豪迈的心情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能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中,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我们探索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组织学生观看诗词类配音动画,让学生进入到诗景里,体味诗的优美。如《山行》一诗,就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直通深山,在云雾缭绕的深林间,隐约有几户人家,那满眼的秋意,让人无限遐想,学生时而随着典雅的古筝曲低吟高诵,进入杜牧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

2.画演古诗,交流形式创新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达・芬奇把绘画比做“哑巴诗”,把诗比做“瞎子画”。 如教南宋杨万里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

四、展开丰富多彩活动,唤起学生成功快乐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每天清早,教室里就传来了琅琅书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是我班搞的一项特殊活动,每天都请一个学生当小老师,将自己学到的古诗文讲给大家听,指导大家朗读。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弘扬民族文化。

每周我都能欣赏到孩子们依据诗词的意境表现出的繁花锦绣般生动的“美”,然后评选出优秀作品,将其张贴在“学习园地”栏目里。

每个月,我都要利用一节课作为“展示课”。课程以竞赛形式展开,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参赛组,教师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题目,有抢答,有必答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古诗知识。

第2篇:竹石古诗词的意思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品味;意境;文化

提到中国古典园林,我们常常会想到翘角的小亭,绿树屏风,悠然湖面,荷塘月色,曲折回廊……我们都会有同一种感受,就是“美”“有意境…有韵味…有味道”。那么到底它美在哪里?它的味道在哪里?如何体会它的味道呢?

1.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是一种综合的效果,即整体的营造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思想不仅在于个体景物的美,而在于整体的布局与规划,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态、材质、色彩的对比与协调。“桥上有亭,亭中有棋亭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是对中国古典园林整体造景手法的完美写照,景与景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整体联系。

2.它的美还在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好的景观不但要视觉好看,更要能打动人。中国古典园林在“意境”方面的打造可谓把园林设计推到了极致。“境”指环境,可以造出来的物体或场面,可以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这里有两次意思,一是把环境当成安身之所。二是把环境当成抒情立意之所。而“意”则是指的是精神层面。指精神的,可以回味的一种感悟。可以指对园林景观的感情、态度以及对这一地区的文化理解注入到环境当中去;也可以指在特定的环境基础上园林给人的无限遐想,总之是“由景生情”是人思想层面的境界。

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也在于“互借的关系”

郑板桥的“十芴茅庐,一方天井,修竹数杆,石笋数尺,其它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独爱竹石,竹石亦爱我也。”其中有很多“互借”的关系,也正是由于这种互借关系由景生情,使人遐想联翩。另外,计成在《园冶》里也讲到“借景”。通过互借的借景手法可以营造氛围,使情景结合,使景更加“鲜活”。古人在这方面的处理一直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古人在建造园林的时候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注意整体的规划,除了园林本身以外还注意园林周边关系的处理。这一点也是我们后人所不能及的,例如“大唐芙蓉园”的建造,周围的借景居然是一幢幢高楼林立的大厦,虽然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可长期这样下去是否会丧失我们西安的本土特色?

另外,古人的借景,讲究园林各个要素之间形成呼应关系。才能使欣赏者在风、雨、日、月之中为之所感染,形成“有伴”的忘我境界。

人们常说,好茶需要慢慢来品味,在我看来我好景也是要慢慢品味的,好的园林亦是如酒如茶让人陶醉,需要慢慢品味,细细体会,才能沉醉于园林意境当中,才能品到园林的真正味道。中国古典园林独特味道又该如何体会呢?还要看看郑板桥的那一段话:“十芴茅庐,一方天井,修竹数杆,石笋数尺,其它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我独爱竹石,竹石亦爱我也。”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却让我受益匪浅,顿悟中国古典园林的真谛。

这句话虽然很简短,却把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提炼到了极致。细细品味我尝出了四种味道,我称之为“园林四味”。

首先,先品到的是“声”,风声、雨声、鸟语花香、天籁之音、地籁之音、潺潺流水、鸟鸣雀唱、田间蟋蟀、树上鸣蝉,总之来自于大自然的一切声音都可以为园林所用。如果你去过苏州园林,你就会知道,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如果遇上下雨的话其实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是因为下雨的时候看苏州园林更别有味道。在绵绵细雨下绿色看起来更润,更青翠欲滴,映衬着微微翘起的亭子角,白墙、灰瓦、微波荡漾的湖面、沙沙细雨、雀唱鸟鸣、蟋蟀弹琴、虫儿歌唱……苏州园林在这个时候显得格外精巧典雅,虽然景色尽收眼底,却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设计园林的时候给我们留下的“声”的味道吧。

其次,品到的就是“影”。这里的“影”不单单指“影子”,这里的“影”可以来自天上、地下、水中的倒影、随风而动的树影、花影、翩翩起舞的蝶影……等等。“影”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其巧妙直至使中国古典园林在审美上更加让人回味无穷。著名的大理三塔就是运用“影”的美妙,使三塔在湖面不同的角度下可以映出“六塔”效果,至今都是一种奇观吸引着中外的众多游客;另外西子湖畔的“三潭映月”据说也是利用“影”的美妙变化,可使天上的月亮变成32个。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的伟大智慧,仅是一个“影”便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运用到了极致,甚至到现在,我们设计师还在学习古人“影”的运用,例如,商场门口大型不锈钢柱子的运用,可以反射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潮,就是一个中典型的“影”,它可以使商场街头显的个更加热闹、繁华,我们不得不感谢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大智慧。

再次,通过这段话品出中国园林的另一味就是“情”。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一个重要区别。西方园林讲究“唯理”,道路花坛基本都是几何形状,连树木都修成几何形状,一览无余。而中国园林却是“重情”。谈到中国古典园林,我们想到的都是迂回曲折、步移景异。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

古代的文人墨客所到中国古典园林,都为其“情”所感染、所打动,甚至同样的人在不同的特定时期,如细雨绵绵、千里飘雪或者朝阳升起、夕阳西下……在不同的情景中结合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感染着游园的文人墨客,置身于好的园林当中能读出“诗情画意”来,用这些为园林所打动的“情”给我们不少古诗词文,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最后一“味”就是“伴”。这里的“伴”不单只具象的“伴”,可以是风、是雨、是日、是月、是影、是诗、是酒……可以是人造出来的“伴”,也可以是人心中所想的“伴”。故李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经典诗句,意思是说,虽然他行单影只其实他并不觉得寂寞,即使是一个人在喝酒,其实也还有月亮和影子做伴,并不觉得冷清。当然,古人之所以能想象出这样的“伴”,还是因为有好的园林,好的景色,由景生情,真正能打动欣赏者才会给感悟出这么经典的诗句。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民族,这一点在造园上也有体现,并且成就了我们中国园林特有的美。

总之,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温文尔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很多东西,只要我们细细品味,都能耐人寻味,令人回味无穷。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犹如品茶,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每个人都能体会出不同的感悟。作为一名设计师来说,要懂得去“品”园林的“味”,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老子[M]四川:大学音像出版社2006

[3]园枝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4]中国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