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

第1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夏天,家乡的风景更美了。晚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人们在小河边散步。在小河边乘凉、欣赏风景,饱览这大自然的美丽。孩子们跑向小河边,他们有的是去游泳,有的是去欣赏那多姿多彩的荷花。河里的荷花可好看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供大家学习。

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1睢宁对于我来说,是一座再熟悉不过的小县城。在这座小县城里,有着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古邳的名胜古迹更是数不胜数。

岠山。岠山位于邳州市与睢宁俩县的交界处,岠山原名峰阳山,自明朝起因山体庞大,又叫岠山,岠山的风景怡人,当你爬山的过程中,你会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你爬到山顶时,向下俯视你会看到一切答美景,仿佛整个地方被你踩在脚下。这让你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状态。

岠山的山洞也是另有一番风采,雕像,壁画它们个个神态逼真,活灵活现,仿佛是真的似的。

圯桥是我每天上学必经之路,虽然现在已破乱不堪,却依然还可以它看到当时的风采。关于圯桥还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只要一提,我就会立刻给你说出来。

圯桥进履。故事起源于公元前173年。张良因不满秦朝的统治,便密谋刺杀秦始皇。但因刺杀失败逃到下邳。黄石公碰见逃跑中的张良,便脱下鞋子丢到河里,张良见状就去把鞋子捡上来,亲自将鞋穿到黄石公的脚上。后来黄石公又将穿好的鞋丢到河里,这样反复做了三次,黄石公见张良心态端正,便传与他一部兵书《太公兵法》。后来张良凭借这部兵法奇书帮助高祖刘邦取得了天下。

“圯桥进履”的故事也流传了下来,人人传颂。同时,也是作为一种尊老的美德,传了下来。

不过最令我自豪的,是我们的“云牌舞”。

云牌舞的舞者们手里都拿着云牌。观看过云牌舞的观众无不感叹:几个小小的牌子竟然可以变化出那么多的花样。她们用手中的云牌变化出下雨前和下雨时的景象,使人身临其境。结尾时,手中的云牌摆出“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不由的使人联想到当时的“太平盛世”。不过可惜的是,如今会跳云牌舞的人寥寥无几。不过由于现在文化保护,使其可以不用消失,得以传承,还上了电视参加比赛,获得了银奖。

古邳的名胜古迹还有很多。比如:留侯祠(张良殿),小萝卜头纪念馆,花家大院,岠山古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凝聚了两千多年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睢宁也因此繁荣。古邳的风景我还未一一目睹,但它的深厚底蕴早已让我沉醉。

我爱我的家乡睢宁!更爱这座处处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城古邳!

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2我的家乡是杨凌,那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尽管不是很大,但这里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家乡的人们热爱生活、热情好客。我热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国家级的农业开发示范区。一年一度的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都会在这里召开。每到那几天,人山人海,五湖四海的农民伯伯都来这里参加农高会,接受农业新技术,感受农业高科技。除此之外,这里也会云集我国各个地区农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前来进行农业技术咨询,当然,还有国际的农业技术专家和农业技术团队前来展示他们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成果。对了,有一年我曾经在展馆里看到水缸大的南瓜呢!真让人惊叹!

我的家乡不仅是享誉全国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还是培养优秀农业学子的摇篮。国家重点农业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在这里,学校里也有享誉海内外国家级的农业专家教授,所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学子;还有培养农、林、水等专业技术人才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我们杨凌都会给国家和社会输送好多优秀的农业高级人才。

对了,还要告诉你,伟大的农业圣祖后稷,就出生在我们杨凌。直到现在它还作为我们杨凌有名的标志性建筑,高高的矗立在在教稼园的最高处,远远望去,真是雄伟极了!他仰望南方,手拿稻谷,似乎告诉人们,这个地方就是农业的发祥地,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另外似乎还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的家乡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环境舒适,路宽道洁。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很享受。

这里有树木园、后稷公园、教稼园等公园。大家闲暇之余人们都会来到公园里,有的在锻炼,有的在看书,有的在习武,有的在聊天欢声笑语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每到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都会聚集了好多乘凉的人们,大家有说有笑,孩子们嬉戏,玩耍。每一个生活在杨凌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每当看到这些画面,我对家乡的爱就再也控制不住了。所以,每当节假日我都会拉上爸爸妈妈去树木园,教稼园里,去感受幸福!

另外,我们杨凌还有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地方,那就是水上运动中心。那儿有高大的喷泉,还有一片国家西北部最大的人工湖。一到节假日,那里肯定是人山人海,人们有的在玩开小汽车的游戏,有的在玩枪打气球的游戏,还有的在玩水上大球的游戏每次来到那里,我们都很开心快乐!

优美的环境经常会吸引周边县镇的人们来到这里玩耍,当然也会经常会听到从外地来玩的人们的赞叹:“这儿真好玩!真美啊!”每当我听到他们的夸赞时,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感受到生长在这片热土的骄傲和自豪!

忘了告诉你,我的家乡也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哦!杨凌蘸水面、西农酸奶、圣桑果汁、葡萄酒都是很有名的!我最喜欢吃杨凌蘸水面了!一碗西红柿蛋花汤,加上一根腰带似的面条,看了都会让你垂涎三尺!怎样?想吃吗?等你来品尝哦!

说到这里,你是否也爱上我的家乡了?美丽的家乡说也说不完,热烈欢迎你来我的家乡游玩哦!

我热爱我美丽的家乡!

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3我的家乡在云南昆明,这里有宜人的气候,美味的小吃和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昆明的气候非常宜人,万里无云、天气睛朗,不像有的城市会有雾霾,气候不是很好。家乡昆明的天空中不时还会出现朵朵白云,非常美丽。你说我的家乡昆明的气候是不是非常的宜人啊?

我的家乡昆明不仅有宜人的气候,还有许许多多的美味小吃,家乡昆明的小吃有过桥米线、臭豆腐、最美味的还要数夏季的菌子,这可是只有咱们家乡才有的山珍哦!而我今天要重点介绍的小吃是菌子和臭豆腐。

菌子是很少吃的到的山珍,每年只有在七、八月份雨季的时候才能吃到菌子。家乡有很多菌子,也有很多种吃法,可以炒着吃,炒着吃一定要炒熟,不然就会中毒,例如有一种叫“见手青”的菌子如果不熟透就很容易中毒。还可以把“青头菌、鸡枞、奶浆菌、牛干菌、松茸”等菌子一起煮火锅吃,浓浓的鸡汤汇着好几种菌子的香味,真的.让我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家乡的臭豆腐虽然闻起来臭但吃起来非常美味而且越臭越好吃。臭豆腐只有烤着吃才好吃,你说是不是想现在就尝尝啊?

我家乡的景点非常具有民族特点,有闻名世界的石林、有汇聚着云南56个少数民族的云南民族村等等。

久负盛名的大观楼是我家乡的景点之一,建于1696年,地处昆明与滇池的入口处,公园里有著名的180字长联;草海长堤上最有特色的就是在每年冬季能见到成千上万从西伯利亚飞来的红嘴鸥哦!家乡的西山也是有名的,因为曾经徐霞客登上了西山山顶,写出了《游太华山记》,所以西山才出了名。

我的家乡有美味的小吃,宜人的气候,具有民族特色的景点。所以我深深爱着祖国,也爱着家乡昆明。

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4放暑假了,我每天躺在床上只想着一件事:我要去外婆家,去外婆家!星期三这一天,妈妈终于带着我踏上了返乡的旅程。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很快就把我们送到了苏州火车站,走出车厢的时候,我似乎闻到了家乡的味道,立刻睡意全无,兴奋起来。

到了外婆家,放下行李,我对外婆说:"好婆,我很想你,我终于见到你啦!"外婆也很高兴:"现在还早,要不走我们出去转转!""去哪里呢?"妈妈问道。"当然是去最美园林啦!"我一听外婆这么说,就知道是"虹饮山房",这是家乡小镇最漂亮的园林,也是我小时候外婆常带我去散心的地方,从外婆家走过去只要三分钟就到了。虽然外面热浪滚滚,我还是拉上妈妈和外婆直往外跑。

一进园子,我就被那个"鸿运金锣"吸引过去了。我拿起鼓槌"铛"的捶了一下,嘿嘿真有意思,可旁边的牌子上写着敲三下能带来不同的好运,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敲了三下!然后,我们顺着旁边的小径来到了后花园。这里有一个很大很美的池塘,我记得好多年前,池塘里养了一群群漂亮的锦鲤,还有零零落落的荷叶荷花在池塘里,可现在这池塘里的荷叶铺得满满的,粉白色的荷花开得很茂盛,能闻到清香,还能听到鱼儿的游水声。中

间最大的展馆里陈列了清代十二帝的画像和一些圣旨,圣旨是什么呢?看说明,好像是皇帝的命令文书吧,上面既有汉字,也有满文。我们沿着走廊再往前走,走到了科举考试展览馆,这里有古代的试卷、考场规定,还有一个小型考场,我看到墙上挂着的"作弊处罚"上赫然写着:如果情节严重,不但会取消考试资格。

还有可能被发配充军去,我想,古代的严刑峻法可真是厉害!再低头一看那玻璃陈列柜里的试卷,上面的毛笔字真是隽秀、整洁,通篇都没有修改的痕迹,实在让我佩服!绕着池塘,走过一座亭子,前面还有些假山,后面的偏厅里展出了一桌满汉全席。

当然,这全都是假的啦!墙上挂着"御膳三礼仪",原来皇帝吃饭的规矩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是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每道菜都得吃一口,即使是喜欢吃的,也只能多吃一口而已!原来清朝皇帝在饮食上并不能随心所欲啊,太让我出乎意外了!

逛完了最美园林,也迎来了日落,回家的路上我依旧满心欢喜:我喜欢家乡的虹饮山房,过去是爱它的美景,爱它留着我年幼时的美好记忆,而现在,却是因为它保存的历史与文化令我格外着迷!

关于美丽的家乡优秀作文5我的家乡在美不胜收的江苏省徐州市,传说这里有活到八百岁的彭祖,这个地方又叫彭城,这里有建筑奇特的汉代三绝,有气势恢弘的彭祖园,有风景秀丽的云龙山其中最吸引人的去处要数素有“小西湖”美誉的云龙湖风景区了。

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云龙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像银蛇狂舞,微风一吹,湖面碧波荡漾,引起阵阵涟漪,湖边花团锦簇,桃李争妍,像粉嫩嫩羞答答的小姑娘。

夏天的云龙湖更有一番独特的景象,在荷花池里,有的荷花含苞欲放,有的荷花亭亭玉立地显现出婀娜多姿的身姿,还有的竞相开放,好像在等待游人赏评谁最美丽似的!荷叶也不例外,碧绿油亮的荷叶一片连着一片,好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并一起合伙尽情地翩翩起舞。

秋天的云龙湖显得很有诗意,树上的叶子都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有的叶子落在地上,好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张金黄色的地毯,人们走在上面,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如同奏响了华美的乐章,有的叶子飘落在湖上,像一艘艘小船竞相远去,行人如在画中游。

冬天的云龙湖非常宁静,无声无息,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雪花漫天飞舞,像一个个洁白无瑕的小天使降落到人间,这里立刻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第2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 写作 综合实践活动 系列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16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现代化和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速,“有效”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在教育上的“有效”,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和教育过程的最优化,即选择该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导方案。遵循教学最优化原则,保证课堂教学在耗费师生最少的时间的情况下,能够取得最大的效果”。

因此,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也与时俱进地进行“有效”的改革,即由过去特别强调“怎么写”,到现在非常重视“怎么想办法让你写”。遗憾的是,作文教学改革发展至今,学生依然怕作文,依然落笔无文。原因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根源在于教学中长期缺乏实证思维的训练,主要体现为缺乏能培育心灵、陶冶情操和人格取向的实践活动。即使有,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略略了解,未能深入认识,学生长期积累不到富含感情的素材,又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本身的写作素质,特别是写作心理素质是内因,而教材、教师的指导、教学环境的影响等是外因。解决好内外因,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一 导致中职生害怕作文的内因

良好的写作心理,是指作者对自己的写作能力深信不疑,从而调动自己的写作知识储备,产生敢于动手实践,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积极、健康、稳定的写作心理状态。

学生写作不良心理是写作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状态,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和矫正,不但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还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对在写作上有不良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心爱护,在写作动机、写作兴趣、写作自信心等方面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

1.指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写作动机,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写作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以达到写作目的的内驱力,是一个人写作能否成功的起点。有很多学生写作动机不端正,或应付交差,或定要写出名篇佳作来。前者往往导致敷衍了事,写作水平越来越低;后者则目标太高,眼高手低,容易陷入挫折和失败中,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失去信心。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逐步去体会写作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行为过程,是交流思想、传播经验、认识并改造世界及其人类自身的一种工作、手段。写作就是把生活中的感悟和认识,借助于文字表现出来。写作就是用笔去说话,以我笔写我口,以我笔写我心,写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不必煞费苦心去编造什么大事,也不必去套写作方式、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写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自己与老师、家人之间的关心、支持或误会;或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可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层面。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正确的写作动机,会使人说真话、写真实,会使人会说话、敢说话,能用笔来充分地表达真情实感。这样学生确立了正确的写作动机,就不会害怕作文了。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去写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创作的精神源泉。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动力,是引起和保持学生写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写作心理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钥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注重学生写作心理的调控,及时消除或克服写作上的不良心理。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亲近自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在活动中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察各行各业的实情。

二 导致中职生害怕作文的外因

1.教材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认为:“要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材料本身必须有意义。”作为作文的有意义材料,则是生活本身,因为“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因学校的一扇大门而把孩子们与世界隔绝开来。”社会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只有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学生才能读懂社会,才能读懂人生这部深奥绵长而无页码的大书。

一位定居日本的华裔记者,曾以日本和中国小学二年级的语文为例进行比较。日本的课文基本都是以植物、海底生物等自然物为主的,而中国的语文课本中,不少课文是对于自然的描绘,大多比较写意和抒情。时间一长,我们的学生都善于写散文化、感悟性、内省式的文章,而对实证性、调查考察型的记录,说明和阐释、议论很生疏。甚至在人际交往、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公开演讲上都习惯于豪言壮语和追求华丽的辞藻。更具体地说,我国学生将语言、外结构等形式之美作为好文章的基本标准,这就对创新性基础造成一定缺陷,使得创新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近几年,众多版本的中职语文课本的编写体系,都增加了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写作·口语交际活动”环节。新教材强调学习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语文教材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编排都是一个单元一次,前后缺乏联系,缺少了系列性的编排,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只能蜻蜓点水般略略地有所了解,不能深入认识,因此所积累的素材依然不够用。那怎样才能实现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呢?这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2.教师指导方面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对书本进行拓展,将抽象的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形式实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形成、积累新的生活经验及其写作素材,让学生在作文题目面前有话可说,是提高中职学生写作能力的第一步。如以“识花都,爱花都,创花都”为主题的系列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第一,帮助学生掌握并积累有效写作素材的方法。或许很多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手段力图打开学生的思维,不就是让学生通过刺激积累写作素材吗?”但是,这样的素材积累缺少了一个过程,那就是学生自己寻找写作素材的过程,少了这一过程,学生也就少了如何将外化的事物转为“内化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也就不会运用这些素材,或者说在运用时缺失了自身的感情。学生大都不能主动从生活中去寻找有效的写作素材,也不懂得如何去寻找。如今,可通过教师的指引,在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积累有效写作素材的方法。

参观法。花都的名胜古迹很多,如资政大夫祠、洪秀全故居、王子山森林公园、朗头村古村落等等,平常学生也有所了解,但耳闻目睹虽多,认识大多肤浅。不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古迹进行实地参观,不过在参观前,要让学生明确参观的目的,制订好详细的参观计划、路线等,该参观计划便是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参观时要求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同时还启发学生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细致、深入的观察,学生对名胜古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亲身感受,也寻找和积累了一些作文的素材,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就有血有肉,富有生命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回来后写的游记也只是“浮光掠影”,缺乏生动和细致。

实践法。花都还有不少的特产,如京唐莲藕、闵岗芋头等,可以要求学生用这些特产亲自做一道菜,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在这样的聚会中,大家会以特产为聊天出发点,并逐步扩散,涉及其他的事情上去。这样的闲聊看似天马行空,不过学生通过这样的“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视野也随之扩大了。通过这类亲身实践,学生的说明文就写得细致清楚,而且充满了趣味,给读者带来愉悦。

访问法。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花都的风土人情也颇具特色,风俗习惯源远流长,既有外来的客家人文化,又有祖辈都在此的本地人文化,两者既独立又相互交融,但学生知之甚少。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去访问了解。访问之前要学生明确访问目的,准备好问题,问题要准备得全面、细致。访问时要做好记录,记录要尽量详细,回来后进行整理。通过访问,学生也获得了不少写作素材。

收集法。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学校或政府的图书馆和网络来查阅、获取有关花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有关资料。查阅时,要求学生要做好笔记。这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帮助学生掌握利用有效写作素材的方法。通过对学生作文的分析发现,学生往往只注重事物的表象,不会更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对客观的东西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感情,毫无新意可言。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有效写作素材的能力。

首先,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面对现实情况时,要多问“为什么”,善问“为什么”。通过思考,学生就能更深入地分析事物,扩大写作面,更深入地挖掘题材,表现的主题也就更深刻了。

例如:花都有一条河叫巴江河,三十年前还清澈见底,浪打浪的河流,而如今不但难觅鱼虾,而且恶臭难闻,更甚的是大河变小沟,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坐着船去广州。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学生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下去会带来什么后果,如何改善这种状况等。通过思考,不少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关于环保方面有真知灼见的文章。

其次,让学生学会文情相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少学生只会粗糙地写出人物、历史故事,却不懂得通过自己的笔来抒发对家乡的感情,不懂得把自己的感情与家乡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去认识家乡的一草一木。比如写登王子山森林公园,在学生都写过游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把它写成赞美家乡的散文。又如,写了制作特产菜式的说明文后,要求学生写表现乡情的文章等。写朗头村古村落时,则要求学生写出对古村的感情,写出蕴涵浓浓的赞美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

最后,让学生以点写面,扩大辐射范围。花都虽是个小地方,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却同样在突飞猛进。从过去的县,到如今隶属广州的区,花都每天都在变化着。教师要注意在综合活动中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它的现代企业,引导他们去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去调查、研究企业的发展情况,去分析、思考,更真切地感受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成就。

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给了学生一个更广泛、更精彩的世界,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不再局限于学校与家庭,积累丰富的富含感情的写作素材,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吴文侃译)(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第3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

(1)认知领域①了解组成的基本要素;

②掌握的制作流程;

(2)操作领域

①文字的修饰,熟练制作的各单项操作;

②学会用所学知识制成一份完整的电子小;

④初步学会利用论坛对他人作品发表意见;

(2)情感领域

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电脑小制作的兴趣,大胆实践与创新意识;

②使学生感兴趣于网络教学,把网络变为自己学习,生活的良师益友;

③培养学生运用论坛()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合作的精神.

发展目标

在制作小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知识;

[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在学习了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计算机文字处理》和第二册第一~三节《艺术字标题》,《插入图片,调整版面》的基础上,有希望利用W20__进行进一步创作的愿望.计算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画面激励小朋友无穷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习知识和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兴趣和意愿将进一步得到加强.而制作色彩斑斓的小正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提供了前提.同时由于因特网的利用已深入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在家庭上网的条件.模拟因特网上搜集的资料制作一份小更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完艺术字标题和插入图片,调整版面等知识以后的综合课.符合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并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模拟因特网上搜集的资料制作一份小也为今后学习第三章《因特网的简单利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

掌握的制作流程;

小的版面;

[教学难点]:

小的版面;

[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

运用WEB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通过导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6个部分,使学生在网络中搜集整理信息,并运用以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到成果展示,评价,从而达到一种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以"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并使抽象的学习目标具体化,引导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媒体使用]:

计算机,互联网络,多媒体电脑教室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播放一节关于海珠区简介的VCD;

同学们我们海珠区是广州的一个老城区,拥有两千年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同学们,你们作为一个在海珠区生活学习的小学生,你愿意进一步了解海珠区这个地方吗本节课,请同学们围绕海珠区的历史,文化为主题,用W20__制作一页简单的.

教师提问:同学们,要用计算机制作一页简单的我们必须得先了解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同时你们也可以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发表到网站的论坛上面(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都正确,在制作一页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些简单的的知识和做一些准备工作.那么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的制作流程又是怎样的呢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进入学习网站的"知识准备"部分,自学的基本要素和制作流程.

(学生进入网站自学)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知道有哪些基本要素

学生回答:

教师:回答得很好,在一份简单的当中,一般包括报名,出版人,出版时间,出版单位和正文.我们就可以根据这几个基本要素去制作一份,那么在制作一份的时候,我们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步骤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你认为在制作的过程中,哪个步骤是比较困难的呢

学生回答:

二.任务

根据老师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材料至少组合成2篇小文章;

如:(1)海珠区的历史名人介绍;

(2)海珠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

(3)海珠区的名胜古迹;

(4)海珠区"三年一中变"取得的成果;

(5)海珠区的未来;

选择1—2幅且与主题相关的图片;

用金山艺术字制作文章的题目;

三.过程

确定文章的主题和题目;

搜索,筛选,整理相关资料;

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有疑难或心得可以在讨论区中发表,制作快的同学可以帮助制作得比较慢的同学

小组评议,选出小组内最优秀的作品;

成果上交;

同学们使用自己的学号作为文件名,并利用FTP上交作业;

全班评议;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投票选出最好的小组;

总结与反思;

①获奖小组派代表说明本组佳作的特点;

②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两句话向获奖作品提出你的改进意见,其他同学如果有心得的,可以继续到讨论区发表;

四.资源

教师提供一个虚拟的网络,让学生在网上寻找资料.

3.向学生提供一些学生的作品和评价标准;

第二课时

五.评价

根据网站的学习成绩评价标准修改自己的作品

小组评议;

小组内评出最好的作品;

上交成果;

集体评价;

小组内根据"学习成绩评价表"评出组内最优秀的作品.

学习成绩评价表

技术运用

所用技术

能运用金山艺术字,插入图片,背景的设置等功能,的要素正确

运用了2项

运用了1项

作品没有完成

技术效果

多技术的运用是作品效果中不可缺少的

多技术的运用增强了作品效果

多技术的运用对作品效果变化不明显

多技术的运用导致作品效果下降

作品效果

主题

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清晰地表现主题

能正确地表现主题

主题模糊

布局

布局合理,风格统一,富有童趣

布局合理

布局基本合理

布局凌乱

颜色

色彩协调,有品味

色彩协调

颜色运用使画面清晰

颜色运用不当

吸引力

观众百看不厌

第一印象强烈

第一印象良好

没有吸引力

请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作品的意图,创意.

根据小组代表的发言(答辩)情况教师再作出整体评价.

全班同学在小组评出的优秀作品中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进入网站的投票系统,给最好的小组投出自己的一票.

自我评价;

老师:根据"学习表现评价表",并进入网站首页的投票系统,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价.

学习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听讲

专心听讲,不懂就问

专心听讲

听课过程中有时会开小差或讲话

听课过程中经常会开小差或讲话

思考

能够分析信息,在老师指导下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老师指导下分析,并得出的结论

只是能复述教师讲过的知识

需要提醒才能复述教师讲过的知识

参与

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同学的观点提出建议

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太积极

基本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效果

能创造性地完成练习

能独立完成练习

在同学们的提示下,基本能完成练习

需要老师个别指导才能完成练习

创作过程

接受工作

非常喜欢

接受

一开始不喜欢

一直不愿接受

创作能力

能从新的角度说明自己观点,且较有说服力

作品大部分是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原创内容多

作品是对他人资料的集成,但也有自己的认识

仅复制了他人的资料

协助他人

渴望帮助他人

主动帮助他人

有时会帮助他人

很少帮助他人

六.总结与反思

教师打开论坛列表,全班一起观看论坛上的发言和问题,集体解决;

请同学们总结自己今天学习的情况,并介绍积极的经验与体会.

板书

简单的制作

一.的基本要素

报名出版人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正文

第4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从内容入手

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该怎样从内容入手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写作素材

写作文时“没有材料可写”是最大的困难,老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课内和课外生活,帮助他们从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摄取丰富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入手写好作文。这就像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1.开展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课外活动的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必须与作文写作训练同步。如每年的3月份,学校都会开展“学雷锋”活动,雷锋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是英雄,是爱帮助别人的大好人。因此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籍”“唱赞扬英雄的歌曲”“学习英雄的优秀品质”“做好人,办好事系列主题活动”等。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尊重老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努力学习,关心班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要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学做家务,做家里的小主人;在社会上要多做好人好事,给孤寡老人送温暖,争做社会的小主人。然后在班里举行系列活动的事迹报告会和成果展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还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打好了基础。

2.参观访问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作某个题材时,对于某个题材的细节了解得不够细致时,可让同学们去到实地参观访问。如写关于公园的作文时,可让他们到公园里进行实地参观和考察。在参观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们注意观察园中的花草树木,了解游乐设施的名称和特点,对各种各样的雕塑要认真观看。必要的也可以照几张照片,留待写作时参考使用;也可重点观察几处并做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再如,在写某个人时,就可以和他联系去亲自采访他,这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要写的人。这样的采访使我们的学生得到了第一手写作素材,因此在写作时便能做到言之有物。

3.观察积累 观察指的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在观察时要狠下功夫,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指导时,要培养学生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的想象,并通过整理和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的观察积累,肯定会填充满写作材料的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4.阅读积累 进行阅读是学生作文材料的直接来源,应经常组织和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的报道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

5.创设情境 在作文课上,为了帮助学生写作文,老师可以创设一些和写作相关的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看视频录像、幻灯片、听录音,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做小试验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二、加强作文课堂的交流,为写好作文打下基础

在作文的教学实践中,从说到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效率的有效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把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只有心中想得清楚,说得清楚,才能写得明白,因此在作文课堂上安排学生们进行课堂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把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上来,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视野,更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困难。在每次放假后,同学们回到课堂可让他们进行课堂交流,他们有的去了国外旅游,有的在国内旅游,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他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讲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个个讲得绘声绘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在课堂上开了“交流课”后,布置学生把观察材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感受都整理记录下来,还经常向他们介绍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要求阅读后,选择一则新颖有趣的内容在课堂上做好向同学们介绍的准备。交流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逐步做到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有条不紊地讲述。在这样的交流中回忆生活,想象情景,再现情景,就能使学生们做到“常说口里顺,提笔手不笨”。

三、课堂上灵活训练,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平台

第5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经常看到孩子对着作文本发呆,不知该写什么。其实作文的实质是内心积蓄的自然宣泄,是内心感受的自然表达,是实际生活中普遍应用的一种交际方式。叶圣陶曾把这一见解深入浅出地概括为“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的实质决定了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作文实践的主体。因而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爱生活

生活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文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正是因为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有了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写了。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才能更积极地投人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引导学生写真话

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教育学生明白,作文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而作”。

只要敢说真话,就能写出好文章。

经常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对于写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如:“今天我在做眼保健操时,被扣分了,我为什么会被扣分的呢?”把这些真实的情况写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醒了自己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鼓励学生多想象

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充分说明想象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

为了使学生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可以选择这样的题目:《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地球》……这些主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对学生在作文当中的奇思妙想、新方法、新创意,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鼓励。

四、激发学生增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往往是凭兴趣来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去学。所以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不好,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写作的兴趣。如果写作没有培养好兴趣,对学生来说,到最后成了一种折磨、一种负担。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偶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

五、指导学生会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由此可见,作文的修改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独立完成后由老师修改,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量大了,但学生对教师的劳动往往视而不见。传统的讲评方式,也往往只有让老师一人改到底,一次作文只讲三、四篇优秀习作或其中的某些片断,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修改交流。叶老还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交流、修改作文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评判、审定能力,变“师阅”为“生阅”,让他们在读、评、议、论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拓宽视野。

六、让孩子学会写家庭生活中的实际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写父母、亲人。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多关心体贴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增长了知识,又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如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建议学生精心准备后,召开一次家庭联谊会。

第6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综合素养 写作能力 工作效率

一、提高了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由于农村孩子的见识少,知识面窄。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积累仅仅靠书本上的文字及图片来获得。自从农村远程教育开始实施以来,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等等。例如:农村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去过北京,可是在新课标的教材里,几乎每一册都有关于首都北京的文章介绍。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章无法让北京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当学生观看了《我们的北京》记录片之后,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北京的红墙黄瓦,高楼林立,立交桥纵横,以及神秘的故宫,雄伟的长城??????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把对北京的印象深深刻在脑海里,对首都北京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2.纠正语音 提高朗读效果。农村里的教师一般都是本地的老师,他们的普通话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很不标准。上课时他们的口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就像是在唱山歌。听起来很别扭。运用农远教育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师在教学生字和课文时,播放生字和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反复跟读,再个别练读,慢慢纠正口音。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朗读效果提高了。由“唱课文”变成了“读课文”

二、激趣 提高写作能力

农村孩子的作文大多没有生命,枯燥无味。作文的内容要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的自然流露和感悟。可是农村孩子的生活很单一,知识面也很有限。因此他们写作文时都是无话可说。可是,自从运用了远程教育后,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写作文时也更有热情了。例如:在教写景的作文时,让学生观看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同时再配上适当的音乐以及配音,把学生带到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美景。激发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作文与以前的相比竟然是天壤之别。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仅仅靠书本上的介绍很难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其内容。总是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典故等等查找资料。这样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所查到的资料也只是文字形式,并不是很理想。有了远程教育后,网上的资源应有尽有。教师们备课就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搜索。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资料。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快捷。提高了不少效率。

四、提高上课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满堂灌”。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不停的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厌烦乏力。运用了远程教育后,大大改变了以前的种种状况。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肯本不理解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太空。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把宇宙太空的图片以及月球上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还配上了声音。让学生犹如乘着宇宙飞船翱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想象能力也犹如插上翅膀随之飞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拓宽视野。通过远程教育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协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比如:低年段的识字量很多,识记难度大,学生不喜欢上识字课。远程教育能够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文字并存。向学生展示趣味性的识字方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五、实现课堂互动,愉悦气氛

自从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后,激发了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播放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渐渐激发了情趣。主动去观察春天,寻找春天。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他们在小组里编排了《春天来了》的课文短剧。第二节课上课时一些同学扮演燕子,小草,柳树,青蛙等造型,把春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远程教育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课堂效果。

六、拓宽课后延伸空间

传统的教育形式是以本为本。教师只讲解课本里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来源也局限在课本里。有了远程教育就不一样了。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教师还在课后拓展里向学生展示了现代世界各地不同的桥。有立交桥、潜水桥、气垫桥、跨海大桥等等。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知识性和积累性。从而拓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

第7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一、巧用课前3分钟 ,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教10年,我发现许多优秀语文教师非常擅长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特别是合理利用课前3分钟。巧借课前3分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曾用不同形式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效果不错。或安排学生做即兴演讲,或讲笑话,或进行成语接龙 ,或讲身边故事,或说绕口令,等等,把课堂气氛搞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期待,从而激发课堂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这不但让学生很快进入高效的课堂,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提高他们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同时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全方位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经过这样的训练,我明显地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思维的角度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二、巧借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知识技能等。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思考能力,需要丰富的物质文化和多彩的文化载体做保证,让学生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学会积极、主动健康的发展,更需要特定的文化情感熏陶、浸润、哺育。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选择了校园文化建设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积极利用校园文化阵地培养学生喜欢大语文世界。

(一)名人名言,培养学生写作修养

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语言干瘪,论据过少。《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可以说,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发动他们搜索他们喜欢的名人名言,经常把撞击过自己心灵的文字与他们共享,与名言同行使他们的心灵渐渐丰盈,因为有梦而灵动,因为激情而打拼,大家逐渐喜欢上这种心灵的体操。新学期开始时,我用“只要你选择了开始,重要的是开始后就不要停止;只要你选择了结束,重要的是结束后就不要后悔”与他们共勉;当他们懈怠生活安于现状时,我会写下“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提醒他们昂视人生;当考试失利的阴影软化他们斗志的时候,我会送给他们“人可以被打倒,但不可以被打败”帮他们寻回自信;当他们陷入分数的怪圈而无法自拔时,我会用“看轻分数,看重学习”告诫他们过程比结果更有价值。名言的滋养,其实就是一种暗示激励,这也是对人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我发现,和名言同行,大家可以变得乐观、豁达、大气。同样可喜的是,经过训练,我常常发现他们的文章写得有哲理了,充满智慧的“凡人凡言”,文章大大增色,绝大多数学生感觉在实际写作中理论论据丰富了许多。真可谓是与名言相伴,人生会更精彩;与神圣同行,学习会更艺术。

(二)多种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多年来,我还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辩论赛,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大型的“咬文嚼字”活动,清理规范校园内用字不规范现象,每年定期更换学生自己创作的校园格言、花语、高考对联等。多年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回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多变了,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了,学生的欣赏水平上升了。一部分学生成为了市级文联会员,并且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习作。兴趣是写好作文的内驱力,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才能较好地提高作文水平。

三、徒手上课,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许多教师都习惯了拿着课前备得密密麻麻的课本和写得详详细细的教案进教室上课,这样上课看似有准备,但其实是准备不足的表现。程翔老师说“语文老师的魅力就在于一枝粉笔”。课前的备教材、备学生,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丢开课本、丢开教案、丢开各种参考资料,能徒手上课。这样的课,会使你有意思不到的收获。例如上阅读课时,教师大段大段十分流利地背诵课文,讲解内容,旁征博引,引导同学提问和讨论问题,学生一定会惊喜万分,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徒手上课对于教师来说,特别是对于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但也是语文教师魅力的一种展示。我曾徒手上过《师说》《过秦论》《六国论》《鸿门宴》《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课文,学生在表示敬佩的同时,对古文的学习兴趣大增,不再觉得古文难学。这种教学,看似局限于兴趣支点,其实它产生极大的张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四、品评对联,推进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努力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或者是自主支配,学生学习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多年来,我一直尝试用名胜古迹的对联作材料进行品评,增进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语文课堂的兴趣。生活处处是语文,每到一处胜迹我都会让学生沉下心来品评对联,写一段欣赏文字,试图用中国特有的而又十分普遍的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更易理解写作的实质,为学生打一点精神的底子。这精神底子有两方面:一是通过对联这个小小的窗口,感受家乡的历史、自然、风物,使学生能所到一处则爱上一处,与身外世界通畅交流;二是通过活动,习染感知外部世界的视角,依循对联感知自然、人文本身就是一个颇有趣味的视角,而对联的撰写者又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的视角感知自然、感知文化,因此,对联的欣赏过程就是不同视角的习染过程。例如,在山海关的孟姜女庙上我们看到一副奇巧的楹联,引得我的学生望“联”兴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经过全体学生分析发现,这副楹联写的是当地海阔天空、水绿云白的美丽景色,只有搞清它的一字双音和同音假借这两个方面,才可以读出并理解其含义。原来是:“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此联也可读为:“ 海水朝潮,朝朝潮,朝朝落; 浮云常长,常常长,常常消。”徐渭写下这副空前奇巧的楹联,后人赞叹不已。通过开展品评对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学生们不仅在对联讲究平仄、对仗和仄起平收的基础上明白一字双音和同音假借的重要,而且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兴趣自长。

五、巧用多媒体,上活语文课

第8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那么,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感悟能力呢?

一、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教学中应发散学生的思维,多问一个为什么,不要用一个答案或一个结论来框死学生、禁锢他们的思想,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这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疏通文意之后,由他的号谈起,让学生了解他的为人处世,结合课文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感悟人物形象。这样,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就很突出了,学生的思维就发散了:有的说他爱喝酒,借酒消愁;有的说他爱写文章,抒发心志;有的说他洁身自好,淡泊名利;有的说他家里特穷,没有生活能力,经商意识不浓……这样经过发散思维,学生对他的认识就更全面了,从而在脑子里烙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鲜明形象。

二、鼓励填补潜在的空白

文章当中有许多省略句和潜台词,不妨让学生把它补充完整,特别是一些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一定影响的空白。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培养感悟能力。如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介绍警官奥楚蔑洛夫脱大衣时运用了省略号,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做有何用意,去掉之后影响不影响原意的表达。经过思考,多数学生不赞成去掉,这样可以更好地表现警官奥楚蔑洛夫随狗的主人的变化而变化的窘态。这样通过理解潜在的空白,学生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更深刻了。如果这样反复训练、培养,无形之中,学生的感悟能力就提高了。

三、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根基,也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本源。但为什么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时觉得无话可说,或写出来的文章有苍白虚假的现象,其中无痛者、胡乱捏造者、空洞无物者甚多?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用心去体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能从生活中找到有写作价值的素材,纵然这些素材俯拾皆是。因此,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纵观古今中外,大凡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真情的流露,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朱自清从父亲的背影中感悟到了父爱而著佳作;苏轼面对明月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而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由此可见,一个文学创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生活感悟能力。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生活,常留心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希望触摸事物的品质,找到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感悟其中包含的给人以启迪的哲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们勤学苦读的情景,运动赛场中的激烈场面;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名胜古迹,人情风俗;春雨夏阳,秋风冬雪……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写作的源泉。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应该亲身加以体验,即陶冶、净化,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看到并感觉到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地提高,甚至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感动自己还能感动别人的文章。

四、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

关于阅读,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作家和诗人常常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借助所刻画的人物、所叙述的事情、所描绘的景物、所抒发的情感等艺术地表现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悟。

第9篇:关于名胜古迹的作文范文

【关键字】小学语文 综合性 教学 建议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正确选择主题

“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能力,兴趣爱好引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空间从中选定综合性学习的主题。

1.以课文内容为立足点挖掘综合性学习主题。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一年级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一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或从各种媒体所获得的信息,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同学推荐名胜古迹,介绍当地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二、综合性学习中要启发诱导,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建议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如果学生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或者虽有兴趣,却不知道怎样开展活动,那么“自主”和“积极参与”都无从谈起,综合性学习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是开展好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当优先考虑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好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启发诱导,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环境保护”综合性学习导语:“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读读本组课文,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还可以收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你知道环境污染主要有哪几种吗?你能说出一些世界上和我国的环保纪念日吗?这样,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学生对环境的关注,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性学习中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等于放手让学生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综合性学习,从总体上说是强调自主和探究,但是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设计活动的形式和步骤,都可能存在一些困难,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要恰当安排,明确目标,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也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师可趁势提出活动要求、活动内容和开展活动的途径等建议: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以及活动时间安排,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然后分头行动,用各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四、综合性学习中要共同合作,参与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

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作为教师,应该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内容和形式指导方面,教师重在指导学生活动不偏离语文学习轨道,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1.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信息,记下自己的感受。

3.指导学生确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通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中要关注过程,做好评价

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是个新鲜的课程,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钻研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它的真谛,真正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等的提升而发挥它充足的魅力。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