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设项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系统投资分析功能模块分析
结合RCPMIS系统建设和推进现状,按照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子系统要求,投资分析功能模块面向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局(铁路公司)、中铁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为主的多用户需求[4],实现投资分析权限设置、基础数据维护、数据采集与上报、数据统计与汇总等功能。其中,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工管中心”)承担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的管理职责;铁路局、投资公司是投资计划下达单位,负责管理建设项目和执行投资计划;铁路公司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直接管理,包括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客运专线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和其他铁路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建设项目和执行投资计划,在投资分析功能模块中纳入属地铁路局,与属地铁路局合并为一个用户。
1.1权限设置
投资分析权限设置主要包括项目访问范围、项目信息填报、设计数量采集、计划数量采集、月度完成采集、月度考核指标、投资完成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维护8个部分。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可靠,防止多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随意添加、修改、删除数据,需要按照用户不同身份和权限,控制系统各项功能的使用和数据的访问权限。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投资分析功能模块的主用户,拥有用户访问系统的所有权限;而铁路局(铁路公司)、投资公司只具有设计数量采集、计划数量采集、月度完成采集等权限,使不同的用户进入不同的界面,提高投资分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基础数据维护
基础数据是支撑投资分析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汇总、分析数据的基础单元,包括单位基础信息、项目结构信息、属性数据信息,由用户提出这些信息的具体内容和维护需求,然后根据项目不同的隶属、属性等关系,分别按项目所属线路、铁路局、类别、类型、属性进行分类,形成项目结构树,以此完成数据采集和汇总活动。项目结构树分类规则如图1所示。(1)单位基础信息。按照现有的系统网络架构,包含计划下达单位和建设单位2级。一级为计划下达单位,包括全路18个铁路局和投资公司;二级为建设单位,包括与18个铁路局和纳入属地铁路局的铁路公司及投资公司。(2)项目结构信息。将项目结构信息划分为项目、子项目、分项目3级项目。一级项目,为国家或中国铁路总公司批复可研报告的建设项目;二级子项目,以铁路局、投资公司为投资法定代表的建设项目;三级分项目,建立与子项目同名的建设单位(铁路局、铁路公司)管理项目,包括铁路局管项目、铁路公司管项目及分项目工程类型(铁路局、铁路公司互相委托代建项目)。(3)属性数据信息。项目按属性分类,同时建立对应的属性信息。①项目类别。包括新建铁路、复线及扩能、电气化工程、枢纽客站等项目。②项目类型。包括新开工、续建、建成投产、销号等项目。③项目属性。包括客运专线铁路和普速铁路。(4)基础数据维护。系统具有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1.3数据采集与上报
数据采集与上报应全面反映建设过程,全面满足投资管理工作要求[5],为投资分析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基础数据。(1)数据采集与上报。反映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相关投资的所有活动内容,定期采集与上报以下主要数据。①建设项目信息。工管中心依据可研、初设批复文件,以子项目为单位采集项目建设依据,主要技术标准,投资规模,建设规模,投产规模,建设工期,开工、竣工日期等主要数据。②月度完成投资指标。工管中心负责编制下达月度完成投资指标,并以分项目为单位采集。③投资实物完成。建设单位按照工管中心提供的《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统计表》[6],以分项目为单位采集以下主要数据:投资、实物工程量设计数量(依据初设(或可研)批复,审核施工图,修改、补充初步设计批复,变更设计、清理总概算批复采集上报);投资、实物工程量年度计划(依据年度投资计划和施工组织安排采集上报);投资、实物工程量月度完成数量(依据工程实际进展情况每月按时采集上报,并以符合规定的验工计价报表及时修正相关数据)。(2)数据采集类别。按采集数据的作用划分为以下3种。①指标型数据。是实现投资管理目标的数据,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投产规模,建设工期,年度投资、投产计划,月度完成投资指标等。②记录型数据。是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完成、建设进度和成果的数据,包括投资、实物工程量月度、年累、开累完成等。③表述型数据。是记录数据与相应的指标数据比较后产生,用以表述建设项目投资运行活动结果是否合乎目标要求的数据,包括月度、年累、开累完成率,投资完成同比(环比)分析,建设单位、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任务排序等。(3)数据采集与上报方法。铁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从工管中心、建设单位到施工单位,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管理职能,不同管理级别传递信息的数量和性质不同,采集与上报数据方法也不尽相同。①系统需要的大量数据主要来自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建设实际进展情况,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及时上报最基础性的数据。②建设单位按照《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统计表》内容,审核、统计、汇总施工单位上报的基础数据,并以分项目为单位采集投资实物设计数量、年度计划、月度完成数据,同时对系统生成各级、各类统计汇总报表进行检查、分析,对系统导出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负责。③工管中心负责建立、维护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台账,并以子项目为单位采集建设项目信息,动态增加、修改数据;同时依据年度计划编制下达月度完成投资指标,以分项目为单位采集月度完成投资指标。
1.4数据统计与汇总
为满足用户需求,需要以单位基础信息、项目结构信息、属性数据信息为统计单元,按照项目结构树分类对建设项目信息,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投资完成考核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1)建设项目信息。包括建设依据、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投产里程、建设工期、开工日期、初始运营日期等数据。(2)投资计划完成。包括批准总投资,年度计划,本月、年累、开累完成投资计划等数据。(3)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包括投资、正线及站线铺轨、路基土石方、桥梁、隧道、接触网、牵引变电所、房屋建筑、征地及拆迁等主要实物工程量数据。(4)铺轨投产完成。包括新线、复线铺轨,新线、复线、电气化铁路投产等数据。(5)投资完成分析。包括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按项目分类排序,建设单位完成投资排序,年累投资完成分别按资金来源进行同比分析等。(6)投资完成考核分析。包括投资完成考核,月度完成投资指标按项目分类统计分析,月度投资完成同比、环比分析,全路月度指标同比分析,建设单位投资完成分别按完成年度计划、指标进行排序等。(7)投资汇总。按照全路和三级项目结构信息分别汇总《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统计表和月度完成投资指标》。
2投资分析功能应用
2.1投资分析信息处理流程
为了将采集数据转换为服务于用户需求的有效信息,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深加工[7],完成《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统计表》,投资计划完成、投资实物工程量完成、铺轨投产完成、投资完成考核等派生报表。在此基础上,依据投资分析管理数据信息,开展投资完成分析、月度投资指标分类分析、月度完成投资指标分析及建设单位投资完成情况,涵盖了建设项目从投资计划下达到投资任务完成及考核评价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进行投资进度分析、专题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及时、准确地为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投资分析信息处理流程如图2所示。
2.2投资分析功能应用
截至2014年底,按照投资管理工作需要,投资分析功能模块建立起涵盖全路62个项目管理机构、401个铁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含104个路网配套及运输急需项目)的基础数据信息,实现了全路基建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实物工程量数据采集、统计、汇总、分析、考核和评价功能,为推进、监管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1)实现对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基础数据统一管理、调配和应用信息的共享。(2)具有相对独立性、互换性、通用性的投资分析功能,数据信息层次清晰,管理目标明确,实现了以项目结构树分类的投资数据采集、统计、汇总、分析和考核,在全路各级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3)具有存储建设单位信息、建设项目信息、项目类别信息、项目类型信息、项目属性信息等各类信息的功能,可以根据权限进行数据查询,及时了解建设项目投资信息,便于全路加强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4)汇集历年全路基建大中型下达投资计划项目,同时将项目管理机构上报的数据导入系统中,形成基础数据库,通过对基础数据深加工,实现了对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预测、评价、调控功能,降低了管理工作强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差错率,提高了投资管理效率和水平。(5)支持多角度、多范围对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进行统计和分析功能,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①按月对各项统计数据进行计划值(包括年度投资计划和月度完成投资指标)和实际值比较,实现了对项目投资的动态控制,发现偏差,能够及时采取纠偏措施,是调整目标计划值(包括年度投资计划和月度完成投资指标)的主要依据。②按月对投资完成情况进行同比分析,可以确切反映出计划年度某一时期的投资发展情况;环比分析,可以动态掌握月度投资完成实际进展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很强地对建设项目提出协调组织、督导检查建议,成为推进全路基建大中型项目建设的有力工具。③按需对统计数据进行专业分析、阶段性对比分析、项目比较分析和全路投资趋势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投资实际情况,实时把控和调整建设项目投资,已经成为保证全路投资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
2.3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用户需求方面。由于不同的用户需求对RCPMIS系统建设影响较大,实现的管理目标也不同,会直接影响到投资分析功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2)数据的准确性方面。目前实现从施工单位直接采集数据难度较大,而建设单位统计汇总来自施工单位的数据如果存在对数据的准确性把关不严、统计不全面、填报不规范、分析不到位的现象,会直接影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投资决策层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3)信息化建设配套方面。在投资管理子系统建设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功能模块需要不断完善,加快数据信息的集成和共享[8],实现建设项目投资的全过程管理。
3结束语
一、强化实地深入勘察,拓展初步设计深度
在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前掌握详实准确并且与实际状况相符的基本资料室增强初步设计概算深度的前提,也是提升概算编制质量的基础,因此在编制概算前必须深入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深入的实地调研和勘察工作,一方面避免因投资估算粗糙和可行性研究不实降低概算编制所需资料的质量,另一方面避免因“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造成工程概算数据与实际建设情况不符,进而严重影响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性。特别是在老区有序调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老区油田工程项目不仅相对于新建项目来说对初步设计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细致性要求更高且更为严格,而且老区油田较为复杂的地质状况必须具备较高的配套专业作为保障,这就要求编制概算前必须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和配套专业调查,确认工程项目地质状况是否能够满足初步设计要求,经勘察考证确实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要及时进行基础变更,同时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地质状况,需要采取诸如基坑排水、地下障碍物拆除等措施,而这些情况通常在初步设计阶段不仅难以预见,同时也是极易引发工程项目超概算的重要因素,因而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概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效降低工程项目建设超概算的风险,就必须做好概算编制前的实地勘察工作,尽可能地做好特殊地质情况的预期,防止因前期勘察不够造成施工时实际地质状况与设计不符而增加额外的处理费用。为了保证概算编制前的实地勘察和专业调查效果,尽管许多于立项当年下达投资计划的工程项目设计周期较为紧张,也不能随意大幅压缩概算勘察的时间,不仅如此,随着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在编制概算时必须充分进行深入现场勘察,对工程项目规模、占地布置、辅助设施和安全环保措施等现场实际情况做到清楚了解,尤其是对油气处理场站建设料场位置,材料和机具运输到油田基建工程建设所需的条件及运输距离等客观因素只有切身实地做好勘察,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工程项目选用的工艺流程、专业技术和主要机具设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进行最终确认,防止实际施工时出现工艺技术、材料机具无法满足设计要求而额外采取措施导致工程项目“超概算”。同时,进行现场勘察时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工程项目可能存在的临时流程、隐蔽工程和无用设备材料的拆除工程,尽可能准确地对需用量进行预期概算,以免缺项、漏项,从而确保概算编制内容全面,具备足够的设计深度,以防为工程造价超概算埋下风险隐患。
二、透彻理解设计图纸,提升概算编制准度
提升概算编制准确度是防止油气田工程项目超概算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初步设计概算编制工作人员必须透彻理解设计图纸,真正掌握工程项目的设计理念和核心思路,然而由于油气田工程项目建设环境较为复杂,对配套专业要求高,而概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大都为经济相关专业人员并非工程技术专业人员,不能全面掌握所有配套专业知识,即便概算编制人员在编制前已经到工程现场进行深入考察,但自身专业的局限性显然会对概算编制人员难以透过现场状况完全“吃透”设计图,因而保障概算编制的准确性,首先必须由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概算编制人员紧密配合,一方面要转变以往概算编制人员不参与实地调查,仅依靠由设计人员和配套专业人员现场调查获得的间接资料作为概算依据的工作方式,防止因概算人员缺乏直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设计人员、配套专业人员和概算编制人员在工程项目各阶段的现场考察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必须共同深入工程项目现场进行勘察,结合现场和设计图加强沟通和交流,防止设计人员和专业配套人员在实地状况发生变化时未及时反馈至概算编制人员的情况发生,确保概算编制人员能够吃透设计图纸,掌握设计理念,从大局出发分析和编制概算。不仅如此,提升概算编制的准确性,除了通过深入勘察获得工程地质勘测资料,掌握材料供应、交通运输、台班计量、施工条件等工程建设项目现场情况和透彻理解经批准的设计图纸之外,还必须严格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价格管理部门核准的价格文件及标准化概算指标和概算定额作为依据编制和分析油气田工程项目概算,重点把握好如下两方面内容的准确性:一是工程建设项目设备材料价格不能盲目套用报价,尤其是随着大量新材料、新机具和新设备的快速应用,许多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更新换代产品尚无价格标准可查,给概算编制人员核定价格带来极大难度,因而某些工程建设项目所需材料、机具设备的供应商便借“新”虚高报价,而概算人员通常出于防止核减过多造成投资结算超概算的目的,在编制概算时大都采取直接应用报价,造成概算造价过高的现象层出不穷,如在以往概算审查中核减的机具设备报价核减率甚至高达66%,从而导致工程建设项目虚占投资资金,造成投资浪费。因此,若要进一步提升概算编制的准确性,概算人员必须更加细致、严格地对供应商报价进行核查,价格主管部门有同质化产品的价格可供参考的应当以价格主管部门标准价格为依据对报价合理性作出客观分析,对明显高于定额中心标准化价格较多的报价,如果当年存在应用该产品的产能概算,首先参考产能概算的价格,对产能概算没有应用的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标准价格合理下调报价。同时,对价格主管部门没有指导价格的,可以根据产品当地价格和同用途产品加权平均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不合理报价作出适当下调。二是在认真计算工程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工程量计算结果的检查和校对,防止概算编制遗漏、多计工程量,降低工程量计算的错误率,尤其是对油气田工程建设项目中占比较大且错误率较高的工艺管线安装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一定要反复核查,确保各项参数计算准确。为了提升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概算编制人员可以运用现代化统计软件的各种运算功能和编程功能,编辑含有准确运算公式的“宏”来快速简便地计算各工程项目中具有通用运算公式的参数,既能在时效上提升概算编制的工作效率,又能在质量上提升概算编制的准确性。三是及时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完成对新工艺、新技术的补充定额编制,防范工程建设项目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时尚未有适用定额而降低概算编制准确性,延缓概算编制进度。为此,在概算编制准备资料阶段就应当及时将新工艺、新技术相关资料提供给价格主管部门以便其尽快完成补充定额以供编制时使用,并且遇到概算缺乏适用定额时编制人员要加强与预算人员的沟通,确认是否具有相应的预算定额可以套用。四是编制人员在套用工程取费代码时必须严格按照最新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选取科学恰当的代码,特别要注意补充定额和改造与维修定额需要按定额总说明的特殊规定实施三类取费,同时复查概算时要对概算选取的取费代码进行重点复查,确保代码正确无误,否则即便套用定额、工程量、材料设备价格正确,也会因取费率、取费定额错误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投资失真。此外,对于诸如土方定额之类不取费定额也应当按正确的取费代码规范取费。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概算审核效
1.建设项目造价管理需从决策阶段做起。项目的决策是选择并且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一大重要过程,它是对拟建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来进行一个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的建设方案来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做出判断,以此来决定过程的正确性,而一个项目的行动来源正是一个正确的项目投资决策,一个项目决策是否正确也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也同样密切关系着投资效果的好坏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比如新井的建设,它与煤炭的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构造、煤炭的品种及它所处地理环境外部的运输条件,还有国家的煤炭规划等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要使煤炭建设项目决策科学化,则必须对各种可能性来拟定一个建设方案以及技术方案来进行一个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并且比较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所进行科学的预测以及评价,需要在此基础上来决策建设规模并且选择技术方案
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重中之重。忽视了建设项目前期在工作阶段的造价控制,而是把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阶段以及审核施工图结算,这样做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虽然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以消减建设项目的无效及低效活动来入手的,也不是从提高建设项目各项实施活动的绩效来入手的,而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的缺陷已无力改变,同时也是一种舍本求末的方法。依据分析,设计费一般是不到建设工程全生命期费用的,但是这少于的费用能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甚至占到其比例以上。由此可观之,设计质量对于整个的工程建设效益必然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煤矿企业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需要做好如下极大工作要:用全生命的周期造价理论来指导设计,从理论上讲一个工程寿命周期是指其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设计建造以及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一个工程寿命周期的成本不仅仅包括了经济意义上的成本,而且还包括了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煤矿生产。矿井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也有几十年长的则有着上百年,而其投资从几亿到几十亿不等,煤矿的运行费用也占到了一个相当的比重,且应通过设计与计划来使得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可以做到最小,这对于煤矿建设是具有着重要意义的。工程产品在其全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现在和潜在的不利影响便是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煤炭目前仍是我国重要的可用资源之一,它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环境成本方面既需要考虑到煤炭的回采,又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破坏及影响,这对于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着积极意义,而推行限额设计且用造价影响来设计限额设计就是先要按照设计任务书进行批准的投资估算额来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然后再按照初步设计概算的造价限额来进行施工图设计,直到最后需要按照施工图的预算造价来对施工图所涉及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再做出一个决策,煤矿建设项目投资大且专业也多,如果不实行限额设计,那么在设计中各专业一味地贪大,将会造成施工图的预算超出预期,因此推行限额设计用造价影响来设计实施,且主动的控制造价将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又一种有效手段,推广优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可以使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一体,将大量成熟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设计中便是标准化设计,它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加快建设速度、节约了建筑材料、降低了工程造价。煤矿建设主要由采掘系统、提升系统、运输系统、排矸系统、地面运输系统、供电系统以及通风系统等系统组成。有的系统则有土建与安装工程,而有的系统中有矿建与安装工程,因此在设计阶段必须协调好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以此来防止出现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而导致的返工,避免造成金钱与时间的浪费,且在在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查是要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善于听取施工技术人员以及使用单位技术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更要加强施工图审查和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以及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的审查。
二、建设全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探析
1.控制施工这一阶段造价。需要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费率这种招标工程,它是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措施是否合理,审查有无不合理的或者不必要的措施,并且也审查施工设备是否存在了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其次还要控制建筑材料标准,以防止施工单位以坏的冒充好的,影响了工程的使用寿命,相对应的掌握装饰材料的档次合理提高工程造价以此来防止使用高档次的、无必要的装饰材料,防止过度提高工程造价是第三要点,严格变更的程序、并且设置相应的制约机制这一方法来合理的变更,这样虽然会增加造价,但是对以后的生产运行有着很大益处,使得运营成本大为节约,即使超过了投资计划也应当给予支持,但对一些提高装饰标准来增大建筑面积且又没有效益的变则,则必须决定性的掌控。
2.考虑所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的投资都能够看作是投资主体为了达到其预期收益的资金的一种垫付行为,资金的价值因为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动的,资金的时间价值便是其变动的这一部分,煤矿建设周期长、项目投资大、单位工程多,因此需要合理的安排单位工程的施工顺序以此来说煤矿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必然有着其现实的意义,比如非关键线路上的工程上万元的迟投入,按照一年的年利率计算利息便是万元在煤矿建设中关键线路上的工程可以采取的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以及组织措施来使关键工程尽量提前,而不是关键线路上的工程在不影响安全职工生活的前提下尽量晚投入,这样能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并且使得工程造价降低。
3.为避免条块分割,需加强集成管理。建设项目全要素集成管理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从全局这一观点出发,并且以项目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它的目标,考虑项目范围时间造价质量与专项管理的协调及整合为内容来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管理活动,目前煤矿建设项目系统多专业、多加强集成管理以此来使质量造价工期等各系统各专业协调与整合能够取得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避免了质量造价工期管理条块分割的这一问题。
4.重视审核结算,高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完工后的结算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是公共方与建设方的核心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工程结算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这是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在审核结算时需要认真阅读招标文件以及投标文件,来防止招标报价中包含的内容利用一个变更的名义出现,且对以费率进行招标的工程要进行认真审核施工图以及工程量。正确的套用定额来对使用工程量清单报价形式招标的工程则需要正确把握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所包含的内容,以此来避免工程量清单报价已经被包含的内容会利用其它的形式来造成工程造价的无必要提高。
三、结语
在建设工程招投标及签约过程中,有的建设单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提出一些苛刻的条件和不平等条约,要求投标单位私下进行承诺,签订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合同,承包方为了获得项目,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对策:首先,施工单位要认识到一旦签订了“阴阳合同”,可能带来后期履行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或纠纷,如工程款的回收问题,如若是工期的较多缩短,还可能影响到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其次,施工单位应认识到“阴阳合同”是违法的,是不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要据理力争,拒绝建设单位的无理要求。
二、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方未按合同规定的义务全面、恰当地履行合同,形成合同违约事件,造成了较多不必要的损失。
1.施工单位合同管理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合同履行失当。对策:施工单位应建立合同管理的保证体系及组织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制定合同管理的制度或办法,为施工合同的全面、恰当履行创造前提条件。合同签约后,合同谈判、签约人员要对项目全体管理人员进行合同内容的交底,使相关部门和人员掌握合同的要求,熟悉合同履行中的注意事项。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要学习合同条款,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规定和要求,了解相关的管理程序,明确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和相关责任、违约后的法律后果等,将工作内容和责任落实到负责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个人。
2.施工管理的水平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着施工合同的履行。
2.1对策: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文件为准绳,以合同为依据开展各项施工管理工作,从而满足合同中有关工期、质量、造价等各方面的要求。
2.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通过书面或口头、例会或召开的专门会议等方式与建设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了解建设单位或其代表对施工单位合同履行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施工和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2.3及时跟踪发现合同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合同履行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依据合同文件、工程进展中形成的各项文件和记录等,通过现场巡视、会谈、专题会议、组织检查等方式,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合同跟踪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范围及质量、进度和成本的执行情况,如工程范围是否按要求执行,是否有遗漏;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和设备等的质量以及施工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工程进度是否能符合规定的工期要求;工程的成本是否有增减等。在跟踪发现合同履行出现偏差之后,首先要对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偏差产生的原因、责任人是谁、对工程最终的实施结果有何影响、企业将会承担何种后果等。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在偏差原因分析中,要区分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内在的原因是由于自身管理的问题造成了合同履行出现偏差,而外在原因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了合同履行出现了问题。这些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的变化等。同时,建设单位的因素引起的合同偏差也属于外界因素,有时还是主要因素。施工单位还应着重分析合同偏差影响因素对工程最终实施结果的影响,包括是否会造成总工期的延误、质量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总成本的超支等,还要分析出企业将要承担的后果包括罚款、被索赔等直接损失和信誉下降、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等间接损失。另外,还要注意当合同偏差是由于建设单位的原因引起时,如建设单位未及时提供施工现场、图纸、技术资料;对施工中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未给予及时的回复、确认和及时发出指令等;未及时足额支付工程款等,也应进行深入的合同偏差分析,为合同索赔提供依据。施工单位应对合同履行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排序,并针对主要影响的偏差因素采取改进措施在后续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补救,从而把因合同履约产生的后果降低到最低点。合同履行情况的分析与处理结果均应形成文字记录,这些记录首先可以作为本项目执行后续工程的依据;其次可以作为处理本工程合同索赔的依据,另外,还可以作为企业对于今后投标其他工程和进行项目管理的依据。
3.运用工程索赔手段,维护施工单位合法权益。合同履行过程中,往往要发生较多的索赔事件,但出于施工方的弱势地位,施工单位常常是不能正常地进行索赔,造成了较多的经济损失。
3.1对策: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学习关于合同索赔的程序、计算方法等专业知识,并要学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
3.2索赔事件一旦发生,施工单位要据理力争,积极收集索赔相关的证据等相关资料,并在法定的时间内提出索赔意向及提交索赔申请报告等相关资料。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索赔意向,并要有正当的索赔理由、有效的索赔证据,向建设单位的索赔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3在整个索赔事件发生及处理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及时登记与之相关的各项记录,包括索赔台帐、索赔同期记录等,并将其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
三、结语
1.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
按照项目要求,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学习,认真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突出三大建设内容:出口型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出口型企业示范基地提升。项目总投资589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项目实施单位自筹资金389万元。
1.1.1组织筹备出口型企业行业协会
山东省安丘市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近年来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为核心,全面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龙头外向化、产品品牌化步伐,在农产品加工出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400多家,其中潍坊市级重点龙头企业76家,省级6家、国家级1家;全市出口农产品有保鲜、脱水、速冻、腌渍、罐头、熟食制品等六大类600多个品种,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欧盟、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经济群体。但全市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阶段,品牌多而杂,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农产品加工业档次低,深加工、精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等。就整体发展水平和企业发展环境来看,目前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组建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就是把安丘市众多的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化零为整、抱团发展,通过建立完善行业协会章程和运行管理制度,统一制定指导性种植计划、确立收购保护价和外销最低价、开展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协调会员企业间分工协作、稳步扩大协会联系和服务范围,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规范。通过协会的行业管理、协作、协调、自律和服务,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素质,有效规避出口风险,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出口创汇。从2012年8月份开始,全市就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先后三次组织到博山桔梗产业协会参观学习,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文件,起草了《安丘市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章程(草案)》等相关文件,并下发至龙头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修改,广泛征求了意见,认真筹备“安丘市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通过宣传发动,对愿意加入协会并填报了《会员申请表》的出口型企业进行审查,确定第一批会员企业46家。目前,安丘市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协会成立并扎实开展工作,同时开通了协会网站。
1.1.2整合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建设出口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企业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服务,使辖区内中小企业能以较低成本共享优质资源,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2012年,安丘市投资2.3亿元新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已投入使用。根据项目要求和市里的统一部署,在监管中心设立安丘出口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了“安丘出口农产品信息网”网站,平台办公场所建设及相关设施配套已完成,共占地1000m2,设企业展台、信息中心、远程视频室、农药电子交易中心等。数据服务器、安全网关、视频服务器、LED大屏幕显示器等全部安装到位,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业专家服务系统、农业投入品监管系统等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
1.1.3择优遴选出口型企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
通过商务局和海关报表,结合实地考察,选取了山东鲁丰集团有限公司、潍坊鑫盛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有代表性的出口型企业作为实施主体,规划示范企业自属基地4180亩,突出物理防控、检测水平、国际认证、争创品牌等方面特点,加快推进出口企业示范基地转型升级。通过项目实施,鲁丰集团凭借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实力与魅力,引领一批有订单无基地的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有基地无订单的合作社相互借鉴、抱团发展,共同完成农产品种植、加工、出口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安丘市农产品加工出口业的繁荣与稳定。鑫盛食品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优势,瞅准时机,开工建设了安丘市盛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当地农产品初加工和贸易提供了一个大的交流平台。该交易市场依托公司配置的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面向市场内入驻的小型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服务,为安丘市葱、姜、蒜等大宗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维护了家庭农场、小规模种植基地、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公司于2013年秋天成功举办了盛大农产2013“中国葱姜之乡”(中国•安丘)姜王挑战赛。安丘市奥源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潍坊东和食品有限公司、潍坊富大食品有限公司、安丘市太平洋食品有限公司、安丘市鑫龙食品有限公司、安丘市振大食品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一个联合实验室,为合资公司的入股方提供出口农产品质量检测,有效地发挥了集群化的优势,避免了重复建设的负担。
1.2把握关键,措施到位
1.2.1组织领导到位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安丘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财政、农业、发改、科技、畜牧、水利、林业、外经、规划、环保、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以及有关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同时,为了加强项目的技术指导,成立了由市农业局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蔬菜、植保、土肥、农技等方面的专家及项目技术专家为成员的项目技术小组。各项目单位都成立了总经理任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创建管理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层层落实责任,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2.2政策扶持到位从产业集群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握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和解决办法,不仅仅局限于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吸附作用,整合与项目建设有关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农村户用沼气、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果菜产业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项目、“沃土计划”建设等8个项目的资金总计2505万元,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2.3资金保障到位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按照专项资金使用要求,合理安排省级财政资金投向。在项目设计初期,就要求企业出具自筹资金配套承诺,同时督促企业自筹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实行定期跟踪检查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投入资金落实到位。
1.2.4监督检查到位严格落实省、市工作要求,落实各项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为加强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建立了项目包靠制度。专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4个指导督查小组,实行分工包靠制度,严格落实“日汇报”、“周调度”,多次召开项目实施调度会,对项目的实施情况实行定期跟踪检查调度,积极推进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
2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2.1示范基地拉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示范基地转型升级,夯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大督导力度,切实加强了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的自律意识。2012年,安丘市仅出口蔬菜一项就达62万t,无一例质量安全退回事件,实现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零预警,今年到目前也是零预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安丘市出口农产品由每个集装箱例行检测改为抽检,每个集装箱的检测费为3000元人民币,仅此一项,为安丘市农产品出口企业节约几千万元费用。目前,4个项目示范基地核心区共流转土地17800亩,按照当前土地流转价格1000~1200元/亩,可为农户增收近2000万元。同时,基地可为农民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每个农业工人每天增加80~100元收入,每年可为农业工人增加3000多万元收入,更多的农村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该项目的建设使企业与农民、农户与农民利益紧密联结,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更好更快发展。
2.2行业组织引领社会效益持续扩大
不断完善行业协会建设,提高集群企业的组织化程度。一是建立健全常设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和办公设备,开展协会日常工作。由理事会聘任行业内专家,建立专家库;建立协会网站和电子信箱,开展信息和咨询服务。二是建立会商机制。分析与预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了解出口价格,搜集相关信息,对大葱、生姜、圆葱等重点出口品种,制订最低出口保护价,供会员单位执行,并相互监督,消除不正当价格竞争等。三是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建设自属和合同化生产基地,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开展对基地农民的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开展国际质量认证,加强对商标、品牌的申报工作,组织企业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倾销和反倾销,整合会员企业资源,抱团发展闯市场,充分发挥了行业组织的社会效益。目前,已有安丘外贸食品、潍坊万鑫食品、潍坊润康食品等60多家龙头企业获得了国际上通用的NOP、KOSHER、JAS、GLOBALGAP、BRC等认证,在同行业中率先拿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搭上了产品出口国外的直通车。
2.3品牌农业促进国内外市场统筹发展
安丘市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一个标准,两个市场”的作用,以出口级农产品标准统筹国内市场发展,打造了安丘农产品“安全优质”这一金字招牌,形成了安丘农产品销售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安丘蔬菜先后进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香港等高端市场,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供港蔬菜备案基地。2013年1月,安丘市委、市政府在北京举办了“山东安丘出口农产品进京启动仪式”,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区超对接”工作,并已在华南佳士客、上海联华、济南银座、潍坊中百等国内30多家大型连锁超市设置出口农产品专柜,累计向国内大中城市配送安全农产品100多万t。
2.4公共服务引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结合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建设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进一步加强出口企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以中国安丘出口农产品信息网建设为载体,整合企业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优惠便捷的服务,使辖区内中小企业能以较低成本共享优质资源,解决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在潍坊海关的大力支持下,在鲁丰集团成立了海关预录处,检验检疫局在安丘市农安办进行出口基地备案,为当地中小出口企业提供海关“绿色通道”服务,方便了企业报关和备案业务,促进了安丘市出口企业发展。2013年前10个月农产品出口创汇3亿美元,同比增长11%。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的设计还存在着不专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探索、解决。二是安丘市有30多年的蔬菜加工出口历史,被誉为“中国蔬菜出口第一县”,有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急需转型升级,还需要上级部门的继续支持,把安丘市出口农产品继续做大做强,提高国际竞争力,抢占国际市场。三是加大对名牌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打造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打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窘境。
3.2应对策略
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和扩大初步设计阶段,是影响工程投资相当重要阶段,项目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对项目投资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筑规模、内容,建筑水平的确定以及设备的选用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的高低。要正确合理地制定投资决算,就要在投资阶段认真做好下面工作:
1.市场研究,包括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任务是要解决项目的“必要性”。
2.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的研究,这是决策的技术基础,它要解决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问题。
3.军事效益研究,在工程建设项目军事效益方面,主要对军事保障能力、生活保障能力和安全防护效能研究,使之为部队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留足发展空间,提供快捷方便,安全可靠的保证,从而提高军事效益。
4.经济效益研究,对经济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主要解决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问题,从而选择更加合理、可持续性更强的项目方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价值。
二、做好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1.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仅仅会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使用效益,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建设成本,减少建成使用后的运行成本和维修成本。因此,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好了,也就等于为整个项目投资的控制开了个好头,反之,合理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做好设计阶段的首要步骤,是控制工程投资的有效方法,其主要采用设计招投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案,这样做可以在多家公司,多个方案的基础上选择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将投资控制在建设方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
2.设计中加强技术经济分析。设计过程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总平面图设计、建筑空间和平面设计、建筑结构和建材的选择、工艺技术方案以及设备的造型与设计等主要过程中,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和多方案的比选,从而实现设计产品技术先进、稳妥可靠、经济合理,进而达到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
3.采用限额设计,限额设计主要以建设方的需求为前提,结合技术与经济指标,在事先既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设计,拿出符合建设方要求的图纸来。建设方根据本单位实际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设计单位则按照项目投资力度,结合建设方的需求拿出相应的方案,这样做既避免了因盲目设计导致的反复修改,也可节省时间、节省设计费用。
4.严格控制设计质量,建设方队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不仅要及时组织本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查,还要委托专业的审图公司进行审查,以减少施工实施过程中的图纸变更,防止因变更过多导致在经费结算阶段出现甲乙双方互相推诿、扯皮现象,为日后的决算审核打下良好基础。
5.在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基础上,适当推广标准化设计,采用标准化设计可提高设计速度,节省设计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三、做好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
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投资控制,主要是依据概算确定工程价格。通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动控制和有效管理、控制工程投资,并通过竣工结算对工程的投资总额进行合理确定。做好该阶段投资控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应制定完整细致的投资控制网络,将每一分解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人,并对其可能发生的投资超控现象,事先予以制定对策,监督实施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做到能动控制。
2.在实施工程中,要严格控制签证,对涉及到成本增加的变更,要会同建设方予以确认后方可变更。要杜绝不实及虚假签证现象的发生,要制定一定的成本控制奖惩措施。对每一签证的发生,都应对其发生的原因,是否必须发生,是否能增加投资,有无索赔内容,都应有一个确切的了解和详细的记录。对不合理的成本增加,应分清责任,追究责任。使每一笔的成本增加都有一个来源去处。从制度上确保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
四、做好工程决算阶段的投资控制
1.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仪器落后
传统的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属于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并按其分类,每个实验项目相互独立,缺乏目标性、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创新性及综合性,导致实验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决定了实验仪器种类和型号,由于实验内容更新滞后,导致实验仪器也未能得到及时更新。
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重视土木工程的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环节。有的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到理论教学的成绩当中,有的甚至不统计实验课程的成绩。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不重要,只是走一个程序而已,只要“照猫画虎”完成操作步骤即可,并没有真正将实验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所学知识也难以致用。
3.传统教学方式单一,使学生丧失实验操作的主动性
土木工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安排具体的实验操作,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不能及时体现在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之前,就设计好试验加载方案,编写出非常详细、具体的实验指导书,调试好试验仪器,规定好实验步骤、测试方法,并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而学生只需要按教师规定好的步骤进行加载并读取数据,就可以得出早已预知的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4.传统考核方式单一,不能体现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多数实验课程的成绩仅凭一份实验报告来决定。同组成员所得到的实验结果是相同的,所以,实验报告也是大致相同,组内成员的成绩也都差不多。实验报告不能客观考察每一个学生对实验内容掌握的程度。
二、“模拟地震环境下结构模型加载
实验”项目介绍实验项目开设的初衷是为了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结构抗震课程之后,自行设计一个结构受力体系,并进行加载,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深对结构抗震课程的理解,加强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求学生们集思广益,发扬集体智慧和团结协作精神。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会对抗震知识的需求大为增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更甚。因此,土木工程系依据教学大纲自创了模拟地震环境下结构模型加载实验项目。2009年,依托该实验项目,学校成功举办了“山东省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学校的参赛队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0年,该项目被确定为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一般项目。2012年10月,该实验教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2011年,依托该实验项目选拔的参赛队伍在“山东省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验证了模拟地震环境下结构模型加载实验台应对不同结构模型的适应性。
三、实验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1.实验仪器设备、材料
实验采用土木工程系自主研发的“结构抗震模型加载实验台”。该试验台主要由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实验台面以及防护架等组成。
2.实验教学方法
采用了研究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研究式教学:学生通过查阅教材、期刊文献,收集与实验内容相关的文献,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创新意识。讨论式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研讨结构模型设计方案,锻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搭建和自主完成实验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互动式教学:课程开始首先由任课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发放实验任务书、材料和工具。在讲解中,着重讲清实验的目的、意义、任务和要求,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加载方法。之后,各小组讨论方案,进行结构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在这个阶段,每天都安排教师答疑。由于实验活动是分组、分散进行的,而且每组又基本上是以寝室为单位,学生们的制作活动基本是在寝室内进行,因此,教师有时到寝室走访,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3.实验组织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4人~5人。每个小组的成员要求动手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各1名,这样可以达到能力互补、相互学习的目的。
4.实验成绩评定
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实验考核方法,兼顾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合理运用了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结构最大承载力与所耗材料重量之比(比强)以大为佳,占50%;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相似程度,占10%;结构造型美观,占2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占20%。
5.实验激励机制
实验项目采用“金字塔”模式的激励机制。首先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本实验项目,同时为校级结构设计竞赛选拔人才。每年约有50个小组参加校级结构设计竞赛。校级竞赛中选出2个~3个小组参加省级结构设计竞赛。省级结构设计竞赛获得一等奖的小组参加国家级结构设计竞赛。该激励机制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通过该实验项目选拔培养的学生在历届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并有一支参赛队伍于2010年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四、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启发探究性思维
实践能力的锻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亲自动手制作模型,这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首次制作的模型,需要相互配合,集体完成一件作品。二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一个知识活化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制作开始时,学生们知道结构形式大致有三角形、梯形、拱形等几种,但对于杆件如何搭建成结构并没有概念。通过方案讨论才形成了结构的形象,再把结构制作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行为。其次,鼓励学生进行结构形式的创新,不要受之前几种结构形式的禁锢。第三方面是计算工作的创新,这是较高层面上的创新活动。虽然计算理论和方法是学过的,但是在计算模型的建立,以及已知条件的选取,近似和简化方面,仍然需要创新思维。《实验项目指导书》提供了探究性内容的引导和要求。
五、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实验效果
1.1项目建设目标
①在建设期内完成各项指标,通过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验收。②力争2年内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2项目建设思路
①总体思路:一切以提高学生技能为核心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②“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首先结合该院该学科的教师结构现状,制定“双师型”教师岗位责任及要求。其次制定相应的考核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精品课程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践,去收集、总结、引进现场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作为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工程性,使他们尽快成为一流的骨干教师。③教学内容:必须与岗位标准相融合。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9个模块:绪论;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预应力构件;11G101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④探求课程与行业一线的结合点,积极参与行业技能大赛。如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行业技能大赛等。⑤教材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开发《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教材。以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性为目标。平法识图是造价员、施工员从事工程施工、工程量计算必备的核心技能,目前在教材的编制上仍存在空白,多依赖11G101系列平法图集。无论从教学还是科研角度来看,建设新平法教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⑥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及管理:开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课内实践学时用以保证操作实训及课程设计,强化工程意识和专业应用技能,保证精品课程建设的水平和特色;开展与“五大员”相关内容的培训工作。⑦课程教改科研:围绕平法识图技能方面展开。⑧强化管理:通过制度改革,提高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将教师岗位责任制与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把课程建设工作指标化,任务分解到人,建设经费分解到指标上,按计划时间表进行考核。
1.3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建设期三年,一年后进行阶段性验收,建设资金由学校提供。2012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2013年11月通过阶段性验收,后期将按照验收标准做好后续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视频、作业、试卷、FLASH等相关课程材料。
2总结
(一)环境影响评价缺失规范性与客观性
1)没有对县级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究,就一味依据书本上的知识,对环境评价进行编制。虽然由此制定出来的环保措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是不具备较高的可行性的。如此一来,也就大大降低了环保措施的执行效率,从而直接性的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聘用委托单位,将环境评价全权交由该单位去进行。通过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委托单位在执行环境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为了降低委托方的环保投资额,会将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缩小化,从而导致委托方不能够依照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建设项目施工后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
(二)未全面落实环境监管工作
环境监管的周期与建设项目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当建设项目在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之时,环境监管工作便正式开始了,直至整个建设项目完全竣工之后,其才能够真正的得以结束。由此可见,环境监管涉及到的内容也是比较广的,比如: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管、施工材料的检验、试生产的审批、成品的验收、施工环节的监管与环境保护的验收等方面。然而,在大多数建设项目中,由于环境监管部门不具备较高的监管资质,再加上有些监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偏低,使得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未能严格依照环境监管的要求及目标去进行,导致环境保护措施的实行,不能够与建设项目实现一体化。如此一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效率。
(三)基层政府的环境监管意识较为浅薄
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把“绿色GDP”作为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但是就大多数基层政府而言,其自身具备的环境监管意识是比较浅薄的,且他们也并没有意识到环境监管工作在建设项目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进而直接性的降低了建设项目的环保意义。其次,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为其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不顾后果的借助各种行政手段,对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干预,使得建设项目出现了环保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等问题,且类似于这种存在着环保问题的建设项目一经投入使用,不仅会给本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会给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从而更进一步的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程度。
二、探析县级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的对策
(一)依照相关要求及标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建立“考评机制”,定期对环境影响评价部门进行综合性的考评,针对那些不能够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部门,应当向其提出拒绝其成为本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单位,比如:
1)没有充分考虑到项目在建设的整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环境污染风险,使得环境影响评论出错,让环保部门无法提出针对性较高的环保措施,来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导致环保措施失效的单位;
2)没有严格依照建设单位的实际要求与建设标准,编纂环境影响评价,导致环境影响评价不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从而让由此提出来的环保措施,不能够有效的对环境污染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与控制的单位。与此同时,面对这些从业资质不高,且不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我们还应当积极的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举报,以肃清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的纪律,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效率。
(二)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环境监管工作的质量,我们应当在建设项目获得审批之后,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及标准,同时结合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各种文件,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并让监管部门在该体系的带领之下,实现对建设项目进行高效率的环境监管。其次,面对项目建设中有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风险,环保部门还应当及时的采取可行性较高的保护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科学的预防,以降低其的出现给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另外,针对项目建设中需要排放出去的污染物,还应当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确定污染物的最适排放量范围,避免污染物过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做好基层政府环保意识的教育工作深入基层环境中,向基层政府的有关人员宣传环保知识,并通过实例的讲解,让他们全面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对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他们能够自觉的培养起环保意识。如此一来,也就能够有效改善基层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实施不到位的现状。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当中,还应当积极听取并采纳环保部门的相关意见,防止出现“因小利而失大利”的现象。这样,也就可以大大降低项目建设后期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生态性”与“经济适用性”。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