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支教实习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How to Carry out College Internship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Internship Practice Teaching
XIONG Shuangli, LI Anlin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Practice hard and negative practice is a serious problem currently exists in college internships. This article from how to build a reasonable off-campus internship training program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college internship practice base, and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internships three suggestions on how solid and stronger college internship, to further enhanc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practice qua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ship; teaching quality
同志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歌德也曾强调“知识只有通过高贵的实践影响外面的世界”。大学生的实习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来说,分别是弥补自己就业的短板和通向就业的一扇门窗,提升教学质量与就业力和就业率的重要举措,企业考察和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高校和企业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实习,尤其是各高校,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支持学生的各类实习实践活动。但目前学生在校外实习涉及到工资待遇、人身安全、商业机密泄露、企业正常运转、以及实际操作经验少和好奇心强给企业带来的其它经济和社会问题,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生,一些单位由于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形式上接收实习生,但对于实习岗位的安排不完全考虑学生实习的最终目标,仅是让学生做一些整理文件、打杂之类的事情,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一些专家质疑实习的效果,并提出是否可以取消高校的实习。但是,一旦取消大学生的各类实习,现代教学研究型大学又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出台大学生实习相关政策,如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另外,还组织企事业单位接收实习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自己多年的高校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现在不应该关心是否是实习,应该是如何做实大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实习作为理论 联系实践的重要纽带与载体,真正让学生在实习实践中扎深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在实践中认真社会,在实践中磨砺与成才。
1 合理的培养方案与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是做实实习工作与提高实习质量的前提条件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和实践化形式,是实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关键环节。成功的培养方案始终将实习实践融入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包括认知实习、课程设计与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每种实习都是完成对整个教学课程的学习和对学生某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西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实践体系示意图如图1:
图1
我们主要依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外实习时间创新培养平台与基地,突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学习、工作、创新、管理、沟通、社会适应和工程实践等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和主线,着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和精神、实践和就业能力等。
2 稳定的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校内也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但学校的实验实训基地犹如模拟的真空实习环境,学生只能学会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毕竟没有真正融入社会。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才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实习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和保障。目前证明,仅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是完全不可能,也达不到实习要求,还是需要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基地。当前十分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合作模式、产学研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是校企双方长期保持“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生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核心目标是校企双方联合办学和联合育人。
各高校各专业建立和保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实践基地是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为实习实践教学服务,应根据实习实践教学目标与计划,企业和行业优势,建立多层次实习实践基地。适合认知实习的单位不一定完全适合生产实习,适合生产实习的单位比一定完全适合毕业实习。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建立一定不能简单地建在一方意愿的基础之上,学校组织实习主要是处于教学质量提升和缓解就业压力等需要,而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可以是主动联合学校为自己和社会培养学生,也可能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和节约经济成本,也可能是为了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地位。因此,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实习基地才是高校真正能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战略合作伙伴。
3 大学生实习的有效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的前提条件
有效的管理与实习制度才能长期有效地维护与促进各实习实践基的良性发展。简单的依赖于人际关系的经验性和个体随机行为的实习,双方没有明确个则的责、权、利,意味着实习基地的随意性、临时性和不规范性,不能充分保障学生系统化的教学实习和各类实践。只有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一体化的组织管理和建立各种规范、系统的实习制度,才能保障各类实习基地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相关政策,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实习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现有相关法律制度条件下,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主要包括:(1)校企双方签订产学研和共建实习基地类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包括明确学生实习产生相关的经费和安全问题等。有了协议的约束,督促企业将大学生实习工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并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尤其可以促进双方积极地、规范地履行各自的义务,保障每年各种实习的顺利进行。(2)学校建立完善的实习制度并认真执行。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比较规范的实习相关文件,并成立相关机构,但执行力度不够,认为实习工作主要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导致师生、企业和社会对大学生实习的极大不满。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实习工作,包括师资和经费的保障等。(3)实习前学校对实习生的教育与组织是完成各类实习的关键。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还远未成熟和稳定,缺乏职业素质和自我价值与能力的评价。实习前相关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任课教师应系统介绍和强调实习实践的目的意义、任务、校内外各项规章制度、考核、安全等内容。另外,提醒同学们切勿眼高手低,应正确定位,珍惜实习机会,在实习中积极主动多做、多问、多思、多学,认真做好实习日记。(4)学校应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或技术人员等作为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兼职导师,一方面可以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实习实践教学工作,还可以参与校内理论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工作,有利于革新教学模式,培养企业和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级应用人才,同时,还可以经常为学生做专业兴趣、职业、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社会教育。(5)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实习实践成绩或表现。不管是教学体系里的必修生产实习和课程实习,还是一般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等,都应认真评价学生实习成绩或表现。这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认真实习,也可以及时了解实习中学生和企业表现出的一些问题,便于后期基地与实习机制建设的改进。(6)建立合理的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体系,定期进行实习基地评价和考核。高校应该根据评价评价和考核体系,每年考核所有基地,改革或淘汰运行不良的实习基地,增加“三赢”基地的投入,确保大学生有长期稳定的优秀的实习单位,进一步提升实习实践教学质量。
总之,真正的高等教育富含实习实践学习。实习实践的学习是高校学习的延伸,同时又是社会性的学习,不仅仅靠高校师生完成,更是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学生及家庭共同关心和努力探索,不断制定相关国家法律法规,革新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和实习制度等,真正长期有效做实大学生实习工作,真正发挥实习实践教学的作用,真正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的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示范实习基地建设项目(12xjjx73)
参考文献
[1] 郑凌焱,孟琳.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46-47.
[2] 张炼,王新凤.我国大学生实习问题的政策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1.8:57-59.
[3] 赖红英,刘慧婵.广东为大学生实习见习立法[N].中国教育报,2010.3.2:001.
沈阳师范大学以“农村基础教育服务区”为载体,创建了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中小学“合作共同体”,面向辽宁省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开展了“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尝试。
一、顶岗实习,师范生走向农村教学第一线,成为深受欢迎的“全职”教师
顶岗实习前,沈阳师范大学五百余名学生经过了一个半月岗前实训演练,到城乡中小学“临床观察”,到附属学校“挂职实训”,通过微格教室、仿真课堂、模拟教学、说课、评课、教研员现场指导等,以及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对话、交流、互动,为师范生开赴农村中小学一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09年4月初,五百余名师范生奔赴了辽宁的贫困地区――辽西北的北票地区,辽中的新民地区,辽东的本溪地区,共五十多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顶岗实习,以“全职”教师的身份出现在课堂,承担班主任管理、学科课程教学及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任务。按照所在学校的教学规定和标准,每一位实习教师接受全面考核。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在沈师大学科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部分教研员的“双重指导”下,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工作。重点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班队活动设计、教育实践调查三大方面内容。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实验、实践、答辩、评优全部在现场完成。一个半月的实习即将结束了,有的学生激动地说道:“我们的毕业设计是在体验农村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场景中完成的,是在解决一堂课、一个单元、一个教育教学现象的问题中完成的,是在充满着对农村教育热切改变的激情中完成的。我们深深感受到一种责任、一种期盼、一种使命在我们肩上。”农村教师对顶岗实习生的评价:“对他们的到来原本是不放心的,怕把班级、学生交给他们出了问题,心里没底。可是这批年轻人融入了我们的集体,原来的负担变成了一种激励,原来的‘轻松’变成了‘压力’,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同步进取。”
二、置换培训,农村教师迈进大学充电,迈上了素质提升的新台阶
顶岗实习置换下来的农村教师带着重托和企盼来到了沈阳师范大学,由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全程组织集中培训。他们为学员安排了舒适的住所,打通了校园“一卡通”,为他们配备了“量身定做”的“课程大餐”,组建了由全国优秀教师、省特级教师、省教学名师、学校各学科带头人,以及省基础教研中心知名教研员、中小学优秀骨干组成的专家团队,采用集中授课、校本跟进培训、小组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农村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技术应用、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培训。采用到优质学校观摩,现场互动、交流,专题研讨,微格教室录像、评课,自我“诊断”“治疗”,专家点评,同行互评,重点、难点解析,“专家工作坊”“与名师互动日”,为在校本科生介绍教学经验,与省、市名校名师“手拉手”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还充分利用丰厚的图书资源、电子网络及教育应用技术的“小灶”弥补的优惠条件,使他们迅速补充了能量,吸纳了“前沿”教学成果,开阔了育人视野,提升了专业素质。学校的老师还帮助他们排解了思乡、离岗的烦恼,经常为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教给他们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大学深造生活,学员们深情地说道:“只有走进高校这座知识的殿堂,聆听专家的精彩报告,观摩优质学校的经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新的方法技术,我们才知道,我们是多么需要尽快补充,尽快提升。在大学这段特殊的经历,让我们尽情遨游知识的海洋,广纳了多种教学的方法和新型的课堂教学技术。只有这种培训,才能使我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常教常新!”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情况
(一)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缺点和不足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本来只是属于思想等领域的问题上升到一个政治高度的这样一个过于政治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学生的思想的创新性和思维发散性。另外,传统的思想教育大部分是对于理论知识的灌输,教育方式往往是以书本等形式进行理论的传输,使学生对于这些纯粹理论的知识产生了厌倦,学习的主动性不断的衰减。
(二)当前社会新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信息传递迅速,各种文化、思想以及不同道德观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这些信息及观念变化快且关系复杂,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思想本身就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力较强的群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思想冲击。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特点
(一)爱国主义意识较强
毋庸置疑,从小便开始的爱国教育及家庭教育,都使广大的大学生树立了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随着我国日趋强大,学生们更是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他们关心国家命运,都对报效祖国怀有极高的热忱。
(二)思想观念的转变
而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在网络虚拟的空间里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掺杂了过多不诚实、不信任的成分,对于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当今这个物质观念极强的时代,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想。大学生从各个方面获得的信息,使得他们的思想也潜移默化的受着影响,他们会出现对于一些事物的迷茫、价值观不清晰等的现象。
(三)主要思想政治特点
大学生显著的思想政治特点是个人意识比较强,他们追求个人意志的实现,注重自我,厌倦对其进行说教说服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喜欢自己对于一些事物独立的判断,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欢强加于自己的观点,对于同一事物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思想认识上存在差异,但是他们也都能接受别人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持己见,彼此平等对待。不喜欢受束缚,崇尚自由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人情感。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等也使大学生对于物质、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观念产生了较大的差异。
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与可实施的工作方法
(一)切实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采取平等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积极主动、耐心地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及心理。换位思考,切实从学生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他们思想上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能够坚持自己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不消极、不极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讲究方式,真正的尊重、理解学生。
(二)善于发掘学生个人优秀特色
思想教育要建立在相互沟通了解的基础上,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个人特色,观察总结其个性特征。在认清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个人特点,给他们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使其充分的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才华。
(三)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整体工作的各处
在日常实际的工作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在各个环节中都要有所体现。在教学、科研等环节中,加入思想教育工作,向学生渗透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四)加强教育者自身素质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引导者,教育者自身应带好头,起到模范作用。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政治观念,提高教育者自身素养从而为学生树立起模范形象,以身作则,以自身优秀的品质、道德、高尚的人品来影响学生的思想。
(五)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思想工作教育要针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生活方式,找到具有时代特色的恰当的工作方法,善于运用高科技的教学设施来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将互联网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逐渐普及的新形势,树立网络战略意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主导网络舆论阵地;加强和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增强影响力;让网络成为学生传达信息的通道,学习知识的阵地,交流情感的乐园;我们逐步建立思想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积极开展网上宣传,不断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六)逐步加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培养的能力
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更加注重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小型社会。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浓厚,渴望独立,所以需要具备相当的自学能力。除了对于思想教育理论的传授之外,还要多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学习与锻炼,提供更多让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从而建立起自信,并且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学习,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培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个性自我完善,促进良好的个性发展,也加强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只有认清形势,明确思想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书记在中国农业大学上的讲话中那样:“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对青年和青年学生高度重视、充分信任、热情关怀、严格要求,更好地发挥青年和青年学生的积极作用,努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新一代的大学生成长为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高尚人格的一代。
参考文献:
[1]王婷.关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7,(2).
[2]盖东芳,崔月政.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的新特点及其对策.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1).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普通师范院校;支教大学生;育人模式
忻州师范学院自1997年开始根据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每年派出两批大学生(每批半年)到贫困农村中小学承担全职教师岗位职责,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截至目前已连续派出40批共400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实习支教活动顺应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问题,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推动了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了解忻州师范学院顶岗实习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笔者以忻州师范学院2020至2021学年第一学期参加顶岗支教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总结既往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针对顶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实习模式的建议。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已经收到的成效
(一)提高了大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师范生巩固了专业知识,亲身体验了教师这一职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状态,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且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顶岗实习支教活动还教会了大学生如何与老师、朋友以及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很多大学生在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从而更加坚定了今后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有所提升”“略有提高”的人数分别为47、47和3,合计人数97(被调查总人数97,下同),占比为100%,顶岗实习支教对师范类大学生教学能力的提升获得大家一致认可,成效显著。(二)培养了大学生的教育责任感。通过参与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师范类大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少大学生藉此立志做一名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实习支教大学生由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转换,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教育责任感。实习中,大学生不仅要独立承担课堂授课任务,同时还要与其他科目教师进行比较,认真查找自己的不足,及时总结并修正,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有所提升”的人数分别为39和56,共95人,占比为97.9%。顶岗实习支教对实习生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样获得了调查采访对象的高度好评。(三)提高了学生对优质教育的渴望。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使师范类大学生通过基层实践训练,加深了对我国国情的了解,增进了其对偏远贫困地区教育的感情,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学热情,为今后的就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也培养了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亲身体验支教地区艰苦的教学环境,感受到了落后地区人们对于优质教育的渴望。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学习帮助“非常大”“有所帮助”的人数分别为41和45,两项总人数为86,总占比88.65%;对顶岗实习“完全接受”“可以接受”的人数分别为78和14,两项合计总占比为94.84%。这充分证明了顶岗实习支教的成功之处。
二、以顶岗实习支教为载体的育人模式推行存在的现实问题
为真实、准确地了解忻州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设计了四个调查问项:(1)支教前是否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及本次支教的目的地。(2)顶岗实习支教中课堂讲授内容有哪些。(3)顶岗实习中阻力有哪些。(4)大学生支教的真正影响是什么。现就上述调查内容及其结果展开分析。问题(1)主要有四种答案,分别是“没有任何了解”“有大概了解”“对当地情况和学校信息基本了解”“相当熟悉当地情况和学校信息”。四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7.42%、21.65%、21.65%、9.28%。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大学生在到达支教地点前未对支教地和学校进行主动的信息获取,仅有少数支教大学生会事先收集过相关信息,这对于支教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性。支教学生在支教前如果不了解或不甚了解支教点的实际状况,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焦虑感、恐惧感,势必大大影响今后的实习。问题(2)主要有三种答案,分别为“只讲授课本知识”“讲授课本及课外延伸知识”“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兼顾学生的思想指导”。三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12%、31.96%、63.92%。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做到兼顾知识的讲授和学生的思想指导,但是由于相应的教学经验、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经验明显不足,因此很难兼顾。这就提示在未来的师范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展开实践教学,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问题(3)主要有六种答案,分别为“工作压力”“基础薄弱”“准备不充分”“难以适应岗位”“无法忍受恶劣支教环境”“自身能力不足”。六种答案分别占比27.84%、17.53%、31.96%、6.19%、8.25%、8.23%。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大、基础薄弱和准备不充分是大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因此在未来的师范类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培养、职业观念培养,特别是在实习前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支教地的信息,较早地熟悉和了解实习地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问题(4)主要有五种答案,分别是“实现自我提高”“开拓当地学生视野”“无明显效果”“提高支教地教学资源质量”“冲击当地学生价值观”。五种答案占比分别为40.41%、30.13%、1.4%、20.52%、7.54%。该结果提示很多支教大学生并未能正确地认识顶岗实习支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未来的顶岗实习支教实践中应当进一步做好支教后的总结工作,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支教中快速成长。
三、以顶岗实习支教为载体的育人模式创新
(一)建立合理的管理队伍,做到全员育人。忻州师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习支教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合理的管理队伍,开展领队教师与支教大学生相结合的教学制度,由领队教师指导支教大学生的学习、教学与生活,由支教大学生负责当地学生的学习评价。为保证实习支教质量,忻州师范学院曾派出了专业教师辅助指导支教大学生的教学工作[1],但受支教大学生实习区域的影响,有些偏远地区师资有限,当地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较低,支教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相当繁重。有鉴于此,对于忻州师范学院的支教大学生来说,还需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听从专业指导教师的教学意见。因此,应尽快建立支教大学生、专业教师、领队教师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二)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做到全程育人。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校的精心组织与耐心指导[2]。学校应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教学情况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体系,明晰实习前、实习中以及实习后的管理工作,增强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第一,实习前。学校应提前与实习基地学校展开沟通,充分了解其教学结构、教育体系、师资结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改革教学模式,合理配置实习教师资源,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第二,实习中。实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管理规范,落实监管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和教学工作。支教大学生在帮助当地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应总结教学经验,在“教中学,学中练”。第三,实习后。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要认真组织参与支教的大学生总结支教经验,通过检验实习结果和检查实习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以利于实习学生今后的发展。(三)促进学院和地方联动,做到全方位育人。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地的联系,让支教大学生上任前尽可能多地知晓传授的知识内容、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时的重点与难点,做到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实习支教指导教师要向支教大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让支教大学生对实习点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有一个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支教大学生大多没有真正地接触过社会,对社会的认知懵懵懂懂,迫切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为此,指导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净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好示范。支教大学生的实习地区往往比较偏僻和贫穷,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支教大学生在支教过程中所带科目不一定与所学专业相对应,这就需要他们能够掌握较为宽广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好地适应教育工作的环境。指导教师也要认真对待支教大学生的课堂常规、作业布置、评价机制等工作,帮助他们分析了解学情、研究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支教大学生也要创新教育模式,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习单位应该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新课改政策,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合理把控支教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保证教学效果。(四)推进文化渗透,做到全环境育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基本没有吃过苦,因此面对偏远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认知比较肤浅。顶岗实习支教活动使大学生来到偏远农村或者山区,体验贫困的生活,与农村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利于大学生对民情和国情的深入了解,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开展,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信心,也为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有生力量,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总之,利用大三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支教,从思想教育上讲对在校大学生是一次锻炼和净化,从业务能力上有利于推动师范类大学生的实践发展,解决师范教育普遍存在的学用脱节问题。同时,实习支教活动还有利于解决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忻州师范学院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顶岗实习工作,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促进这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应针对现实问题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环境育人”的实习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吴永亮.全省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实习支教调研座谈会召开[J].江西教育,2019,4(13):49.
实习支教自主学习能力实践途径自主学习通常是指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它与被动、机械、接受式的学习相对,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基础教育研究领域还是高等教育研究范畴,自主学习历来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剧增,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人们日益感受到在学校教育阶段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局限与陈旧,认识到只有通过贯穿整个生命历程的不间断的自主学习,才能适应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或转岗、再就业的要求,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完善自身,实现人生价值。在这种背景下,强化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素质变得尤为重要。对高校来讲,如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怎样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大学生来讲,毕业后从事某项职业必须改变在学校教育中以教师为定向的学习方式,更多地采用自我定向的学习方式亦即自主学习来获得、掌握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识技能,来适应社会的发展。正如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言:每一个人都因该养成自学的习惯,没有自学习惯,一出校门就完了,将来就会一事无成。在人的一生中,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的时间毕竟是短暂的,犹如妈妈扶着孩子走路,在一生中极短的时间一样。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
二、实习支教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契机
自上世纪90年代,实习支教在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陆续开展实施,开辟了实习与支教相结合、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相结合、校内教育和校外相结合的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学实习,为相应号召,全国几十所高校也陆续探索以实习支教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新疆师范大学于2006年9月开始结合学校、学生和地方的实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中率先开展实习支教试点工作,为学生搭建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截至目前,已先后组织了十二批共计6014名学生和107名实习指导教师分别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苏、喀什和吐鲁番地区的22个县市的300余所中小学进行实习支教。通过近七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实习支教改变了学习场所以教室课堂为主,学习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学习方式以被动学习为主的传统学习模式,极大地促进大学生发挥主观学习的能动性,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也切实体会到由于新疆基层受援地区特殊的教育、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实习支教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尤其在自主学习语言、自主学习教学、自主学习生活、自主实践和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有提高明显,这正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必备能力。
三、实习支教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实习支教效果,有效提高实习支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疆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培训、教师教育能力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等,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实习支教前树立自主学习意识,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实习生掌握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奠定自主学习的基础。实践证明,经过实习支教前期的岗前引导、中间的过程实践、后期的总结反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语言能力。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习支教工作,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师范生来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语言障碍。因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交流主要以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维吾尔语)为主,实习支教学生只有适当掌握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才能保证实习支教的效果。因此,我校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在大二学期,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初级维语”公共课,授课时间共72课时,目的是使师范生在实习支教之前具备一定的维吾尔语基础,能满足最基本的教学和生活方面的语言需求。但从目前我校师范生对该课程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来看,不尽如人意。据粗略统计,能到达课程教学目标的学生不到15%,究其原因有维吾尔语学习难度大、学习时间较短、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动力等。但在实习支教过程中,由于存在语言障碍,实习生会面临师生无法交流、教学无法开展、沟通无法实现的状况,90%以上的支教学生会主动学习维吾尔语,他们或利用教材、或向当地老师甚至学生学习,从字母发音到单词背诵,从日常用语到专业名词,经过一学期的实习支教,大部分学生的维吾尔语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迅速成长为掌握两种语言的“双语”教师。
二是提高了自主学习教学的能力。新疆地处西北边陲,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新疆经济欠发达,农村教师的数量、教师教育的专业化、一体化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少数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双语”教学在经受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的同时,还面临着新的矛盾和困难,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师资数量缺乏、汉语水平低、汉语教学能力低的“一缺二低”现象。我校实习支教学生根据当地中小学的需要,积极承担多个班级、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支教学生还兼任班主任工作。比如经常会出现一个同学既上中学的课程也上小学的课程、既上文科类课程也上理科类或艺术类课程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每周课时量超过15学时,很多学生还出现包班制(一位老师带一个班的全部课程,并担任该班的班主任)的情况。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教学需要,很多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课程需要二次学习、听课、查资料备课、写教案,经自己内化,再进行课堂教学,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不同门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数支教学生也发现自己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完善素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可以说,实习支教解决了师范生在市区教育实习上讲台机会少的问题,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我学习教育教学的能力。
三是提高了自主学习生活能力。我校实习支教学生绝大多数都在乡镇中学实习,这些学校的各项条件(尤其是基本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备城市中的现代化生活条件,这对于支教学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打水、做饭、取暖、住宿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学生面对上述艰苦条件,在实习支教初期都不适应。但随着实习支教生活的不断深入,学生们逐渐地开始主动适应环境。许多学生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经历:第一次从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炉子、第一次买菜做饭等等。在经历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后,他们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列,使得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进入,形成了极端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尤其南疆地区,春季多大风、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夏季高温干燥;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气温温差大;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对不适应此类气候的实习支教学生来说容易产生感染鼻炎、支气管炎、皮肤病等。这些都需实习支教学生予以克服。
四是提高了自主学习实践能力。我校实习支教学生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他们的特长,并参与基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各类活动。我校汉语言专业的部分支教学生负责当地学校的校园刊物的征稿、编辑、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美术专业的学生给学校办黑板报,开创性地为当地孩子举行儿童绘画展,让很多孩子萌发了想当画家的理想;音乐专业的学生结合“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主题节日编排各类节目,让学校的此类活动空前丰富多彩;化学专业的学生主动整理学校经久未用的实验室,第一次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神奇和奥妙;双语较好的同学义务给当地老师辅导汉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汉语歌曲比赛、汉语演讲比赛、汉字书写大赛、汉语讲故事比赛,等等,受到了当地学校的好评。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实习支教学生还兼任了受援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团委、校长办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使实习支教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
五是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的关注甚少,对落后贫困地区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一学期的实习支教生活使大学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区基层的经济社会条件,看到了基层中小学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增进了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感情。从孩子上课那期盼的眼神中,读出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从当地学校领导和孩子家长的关切中,感受到了基层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从孩子为他们送行时的眼泪和哭泣声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在对比中感受着幸福,自艰辛处学会了珍惜,于反省时学会了感恩。他们在当地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对他们生活的亲切关怀中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朴的关爱之情;在与少数民族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同志豁达开朗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乌鲁木齐“7·5”事件以后产生的心理阴影,也加深了维护民族团结意识。有的学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没有学习文具就自费给孩子们买铅笔和作业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学生午饭只吃馕饼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学生分享,有的支教生看到孩子们汉语水平差就义务给他们补课。很多实习支教学生返校后,还动员自己身边的同学给实习支教学校的孩子捐衣捐物,还有同学利用微博发动社会的力量给孩子们寄去所需的学习用品。这种通过学生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体会达到的自我教育目的是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难达到的。
四、问题和展望
新疆尤其是南疆农村地区独特的教育、文化、生活环境对实习支教学生无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但挑战和机遇并存,以实习支教为平台,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显而易见。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消极对待实习支教工作,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自主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方法不到位、自主学习资源匮乏、自主学习力不从心、缺乏相应的指导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省部级教育部门、高师院校、实习支教指导教师、实习支教地区教育部门、实习学校多方积极配合,鼓励大学生无论是在语言、教学、课外活动、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实习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不断学习、摸索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同时高校要组织专家进一步研究实习支教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策略、机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予以引导,为其后续就业、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的大学教育体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接轨,学校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背离,教育人才培养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部分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乏吃苦精神,对老边穷地区及贫困农村的教育现状缺乏认知及奉献精神,毕业后普遍不愿意到农村贫困落后地区任教;同时本专业教育教学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对农村教育实际情况估计不足,缺少农村实践教学经验,而教学实践工作一直是师范类院校的工作重点,近年来受诸多因素影响,高等师范院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具体表现:首先,教育实习课时的安排较少,缺少系统指导性时间;其次,课时安排过于集中,接近于毕业学期,学生缺乏自我精雕细刻的心态;再者,实习地点分布面社会性较强,流于形式较多,实习学生上讲台实践的机会少,缺少技能培养实践真正的机会;这些都是走向教育岗位的不良隐患;在教学实践上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的作用,既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又能对实习学校带来新的活力和理念;在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师范教育下乡去”的倡议引领下,通化师范学院组织实施顶岗实习的活动,主要把师范学生培养放到实践中,全面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和教学能力.
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尤其是基层农村合格师资的短缺,直接制约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基本质量,使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越拉越大,最终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吉林省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的矛盾,现阶段主要集中在基层农村,而不是城镇,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矛盾的焦点仍然是农村合格师资的短缺.而像我院这样层次的地方师范院校,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使农村教育师资短缺的矛盾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希望小学教师凸显老龄化、缺少专业性;个别学校教师身兼数职,不仅担任班主任,还要承担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教学;近几年,教学负担很重,很难保证教学质量.虽然有特岗教师的“三支一服”的大学生加入,在偏远地区仍面临着教师年龄结构性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制约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希望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仍是顶岗实习支教活动的立足点切入点.针对查找到的问题,学院借鉴陶行知“实践教育理论精髓,坚持“师范教育下乡去”的方向,把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为:“培养师范生具有应用型、实践性人才,具有初等学校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综合文化素养和熟练地教师技能,愿意到艰苦的农村地区献身,为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培养合格教师和高素质人才”,全方位启动了高校实践教学的综合改革.
学院在积极深化校内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组织本科生用四个学期在校学习,打扎实自身学科的理论知识,利用一年里上半年到贫困地区顶岗支教兼实习.下半年里把支教过程中的问题带回学校消化提高.学院以期通过探索师范教育的创新模式,破解长期困扰高校办学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服务贡献不大的难题.顶岗实习支教促进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启了农村学校因师资短缺造成的学科开设不全的局面,为农村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学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不论是意志品德、教学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为将来走向教师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习生与奋战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习生从农村教师身上学到了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严谨谦虚的工作作风,农村教师身处偏僻的农村,实习生为他们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及年轻人特有的朝气,给农村孩子送去了新的知识,开拓了新的视野,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实了课堂内容.学院于2009年开始,启动本科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每年组织两批,每批50余人,农村学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国家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通化师范学院十年来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在深化师范院校教学改革、帮助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收到了较好成效,初步实现了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表现在:受援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多数受援学校都反映,过去一些偏远山区学校连具有初中学历的代教都难以请到,不少学校连语文、数学、外语等规定课程都开设不全,音、体、美教学更是近乎空白,根本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通化师范学院长期真心扶贫支教,不给基层增加负担,学生到岗后克服了贫困农村生活清苦等一系列困难,安心工作,敬业奉献,热血青年那种可贵的精神风貌激活了基层教育,直接提升了当地基础教育水平,带动了全县的教育教学改革,乃至干部群众工作作风、生活方式的转变,使校风校貌和村风村貌都发生了喜人变化.广大农民群众这一最实在的群体,脱贫致富和望子成龙是他们最迫切的愿望.由于切身感受到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带来的积极变化,因此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十分欢迎,纷纷把自己辍学的孩子送回到了学校.每当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离村返校时,干部群众依依不舍地送别,强烈要求再多派些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教学时间加长,以保证课程的完整性.
一、实习支教学生要严格、认真执行院党委【2010】20号文件中关于对实习支教学生的各项规定。
二、实行“日汇报”“周例会”制度。每天早上7点前,组长以短信方式给指导教师汇报本组前日工作、学习、生活情况。每周末,小组召开小组会议,总结本周工作、生活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三、实习支教学生要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补课等任何理由向学生和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或向所在学校要求补助。
四、实习支教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小学生开展课外无偿辅导。
五、4人以上(包含4人)的实习支教点选拔1名组长和1名副组长。4人以下实习支教点,选拔1名组长。组长和副组长要每2周主动听取一次所在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意见,并向指导教师反馈实习支教情况;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骨干带头作用,定期组织组员开展学习活动,积极调动实习支教同学的工作积极性;实习支教学生受实习支教工作队和当地学校的双重管理,要自觉维护学院和当代文明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自觉维护学院与所在学校的良好关系。
六、实习支教学生每周至少要听所在学校指导教师1节课。
七、实习支教学生要力争使所带班级成绩高于当地学校平均成绩。
八、实习支教学生要高度重视交通、饮食等安全工作。在乘坐车辆时,一定要乘坐有正式营运资质、车况良好的公交车(出租车)。未经校长与指导老师批准,不得在工作日或节假日私自离开实习支教学校。不允许实习支教学生私自到校外游泳、爬山。
九、原则上,一学期内,工作日因病、因事请假累计不超过3天(超过3天,将计入考核)。实习支教学生请假以及周末离校外出,要由学校校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批准。山西籍实习支教学生在法定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中秋、元旦)可以经所在学校校长和指导教师批准回家,每学期回家不能超过两次。
十、实习支教学生未经当地学校校长(园长)批准,不得私自组织小学生到校外开展任何活动。
十一、实习支教学生要逐日填写《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手册》,在学期结束前2周提交一份基础教育研究案例,在学期结束前提交一份实习支教工作总结和给下一批实习支教同学的交接信。
【关键词】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研究;综述
随着基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发展的重心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移。针对当前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教师最缺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的现状,顶岗实习支教逐渐成为高等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师范生教育作为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目前师范教育呈现如下发展走向:师范教育结构日渐高层次化、教育模式日益开放化、教师职业日趋专业化、师范教育体系日渐一体化等。随着对教师素质要求的逐渐提高,高等院校的本科师范生已经成为新型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为了进一步搞好当前及以后的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我们迫切需要对以往的改革和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以便从中获取经验,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顶岗实习支教的含义
刘初生在《教育实习概论》中指出:“顶岗实习是指实习生到实习学校顶替那些需要到师范院校进修的老师,进行‘顶岗置换’实习。顶岗实习的特点是‘双向培训、双向受益’。”“顶岗”强调的是师范生顶替原岗位教师独立进行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全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传统的教育实习一般是安排实习生跟随指导老师进行见习,熟悉教学流程,掌握常规的教学方法,但不一定有机会进行独立的教学活动。本文认为,从这两个定义,就可以清楚地将顶岗实习和传统的教育实习区分开来。
二、顶岗支教的理论支持
探讨实习支教具有怎样的理论基础,是为了对实习支教进行更深层次剖析,研究和学习以往的研究中关于实习支教的教育学基础和哲学基础。
刘茗、李春晖将教育史、教育法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顶岗实习的理论依据。五四时期,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是教育与群众生活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理在不同时期的具体运用,对新时期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程,需要多门学科的交融,其理论基础不仅包括哲学、教育学,还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然而,以往的研究尚缺乏对这些理论基础的探讨。
三、顶岗支教的实践
关于顶岗支教的实践,比较有影响的顶岗实习支教院校有以下几所,其规模较大、持续时间久、效果显著,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教育部的重视。忻州师范学院于1997年实施“411工程”,组织师范专科学生进行长达半年的顶岗支教。原西南师范大学与香港救助儿童会合作实施得“小松树计划”,组织了一些师范生到奉节县进行试点工作,为奉节这座贫困县注入了新鲜的教育血液。
自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此文件进一步推进了其他高校对顶岗实习支教的积极开展。
四、顶岗支教策略、措施及模式的研究
首先,有效的机制是实施的根本。李思殿认为,大面积实施扶贫顶岗支教,校内教育教学是基础,地方政府的理解支持是关键,安全和经费到位是保障,严格的管理指导必须贯穿始终。
其次,具体有效的措施是影响支教效果的关键。在顶岗实习支教的过程中,具体而有效的措施也是影响支教效果的关键。王玉生指出,高师院校要取得顶岗教育实习的实效,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顶岗教育实习前,要加强训练高师生的教师职业技能;2.顶岗教育实习中,要着重培养高师生的创造能力;3.顶岗教育实习后,要指导高师生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
最后,有效可行的模式是顶岗支教有序运行的保障。还有人对顶岗支教的模式做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西华师范大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与实践而构建了融实习、教研、招生和就业“双向互动,四位一体”的教育实习模式,对推动高校科研工作、招生就业工作向前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顶岗支教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缺少相关法律支撑,其合法性受到质疑。易连云、卜越威指出,“顶岗实习支教”存在着合法性受到质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不同级别学校中任教应具备相应的学历与资格要求。在此情况之下,延长教育教学实习时间就会涉及到师范生的全职顶岗是否具有法律上的合法性问题。
2.对顶岗实习生学习培养存在不利影响。顶岗实习给本科生培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直接冲击到本科生培养计划:一方面,顶岗实习支教的时间选择在大三阶段,参与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通常还没有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抽调部分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支教,又涉及到对这些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学成本增加。
3.对实习学校的学生的冲击与影响。顶岗实习教师轮流上岗,对实习学校的学生适应性缺乏考虑,影响学习效果。实习学校的学生利益受到忽视,实习生每年走马灯似的轮换,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消极作用。
六、现有研究的不足
1.目前对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李斌强从忻州师院教育系学生顶岗支教实践出发,重点探讨了顶岗支教过程中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模式。该研究为实习支教中中小学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的探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2.目前的研究仅限于对顶岗支教的宏观分析,少有微观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对实习支教工作进行研究,缺乏对实习支教工作具体方面的深入探讨。为了改善该领域的研究,可以针对顶岗支教中所有的个体进行研究,支教的实习生、指导教师、当地教师、受援学生等都可以成为学者、工作者研究的对象。
这些不足正是研究者需要努力的方向,诸多的不足说明了研究者和改革者的任重道远。只要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实习支教研究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习支教工作也由此会更加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刘初生.教育实习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12.
[2]索淑艳,张丽艳.我国顶岗支教研究综述[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7-130.
[3]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6-38.
[4]张丽艳,索淑艳.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13-14.
[5]戴建兵,苗培周.顶岗实习――建构主义视域下我国职前教师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82-86.
[6]冉亚辉,包翠秋.支教实习模式及其实践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12-14.
[7]高月春,刘茗,李春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实践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顶岗实习”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93-98.
[8]陈花,张海珠.职前教师“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社科纵横,2008(4):147-148.
[9]黄翠红,李彬,张建权.发达地区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的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9-132.
[10]刘茗,王鑫.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J].辽宁教育研究,2008(10):81-84.
[11]罗敏.高等师范院校推行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89-92.
[12]王永颜,徐莉.顶岗实习支教――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24-128.
[13]谢小琴.顶岗支教实习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65-67.
[14]闫建璋.顶岗支教实习――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路径[J].现代教育论丛,2010(3):57-61.
[15]张淑清,索淑艳.顶岗支教实习学生教学反思现状调查及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7-10.
[16]李思殿.扶贫顶岗支教――师范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36-38.
[17]王玉兰,左继亮等.“全程基地式”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2):1-7.
[18]赵正,赵炳美,刘晓彬.“双向互动,四位一体”教育实习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7(10):18-20.
关键词:西部 顶岗 支教 困境 职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52-02
牧区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基础薄弱、教育资源短缺、普及教育的社会成本高、教育观念滞后、尊师重教与尊重人才之民风尚待树立的难以攻坚的最后一个教育“堡垒”。之所以喻为教育的“堡垒”就是因为这里的城镇化、社会集约化程度低,普及教育的社会成本远远高于内陆省份。这里地广人稀而民族学生家庭居住分散,农牧区实施寄宿制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家庭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农牧区“小型化社会”带给民族学生的局限性与困惑。纵观牧区教育的社会、家庭及学校各个层面,不难预期,教育扶贫是欠发达地区注重自我造血功能并且“授人以渔”的千秋伟业。随着国家及社会对西部教育的关注,顶岗支教中的一批批有志青年源源不断地奋战在牧区教育第一线,举步维艰中的牧区教育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 顶岗支教面临的现实困境
西部边远地区多年的顶岗支教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双基”达标率稳步上升,师范生教育职业技能与素养双丰收的大好局面。我们从多年的支教实践探索中总结出支教的一些特点和经验,也遇到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1.1 管理困境
尽管各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支教师生有合约关系在先,但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支教管理有权限不明、权责不分、后方监管缺位等管理先前性不足问题。驻县带队教师委托行使支教管理的权利。顶岗支教不同于一般性的教育实习,一般实习周期长,支教点分散,涉及面广等,需要支教生所属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支教实习点学校三方面的相互协调。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用于保障和指导师范生的支教工作。凡此种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支教点学校与驻县带队的支教管理之间存在合作困境。需要亟待加以研究解决现实管理问题。
1.2 支教师范生的素质困境
(1)心理素质问题
分配到各个州县的支教生情况略有差异。这次分到我们点上的支教生人数为83名,其中藏族52名,约占总人数的62%,汉族22名,约占总人数的27%,其他少数民族9名,约占总人数的11%。从占大多数的民族支教生与汉族支教生之间的差异看,最大的差异就是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差异明显。由于民族学生从小的成长在地广人稀的“小型化”社会环境,这种先前的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民族学生的上述差异。反映在支教工作中民族生存在登上讲台的怯场心里比较普遍。克服群体面前的怯场心理是民族支教学生首先要过战胜自我的难关。这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克服过程,更要有敢于面对现实与解剖自己的勇气。要珍惜与注重平时生活和学习中大胆交流与自我克服训练的机会。
(2)师范生技能欠缺
顶岗支教实习作为教育实习一种独特形式,支教学生履行其支教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这对初上讲台的教学新手们是个巨大的挑战和人生严峻的考验。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师范生在顶岗支教中主要存在如下的教学困境。
首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欠缺。表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能完全驾驭课堂,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有效的教学课堂情境中。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次,教材内容不熟悉且处理能力不足。不少师范生缺乏基本的教学技能,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处理,对于所讲的内容只浮于表面,无法变成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另外,教学基本功欠缺,主要指教学语言的运用、板书的设计、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有待提高。特别是对新课程改革与标准要求的理解与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拿捏不准。对现实问题特别是对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等准备不足,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不能灵活应对。支教学生对班级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3)责任缺失
少数支教生缺乏责任,对支教工作及教师职业的重要与神圣认识不足,反映在工作中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与奉献精神普遍欠缺,个别支教生对支教现实中的困难从思想与心理上准备不足,对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差。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预示着顶岗支教实习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亟待加强。对大学培养未来具有一定社会责任能力的合格公民目标的实现深表忧虑。
1.3 对支教生具体指导的困境
支教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服务与支援当地的教育达到提高师范生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但支教实习生毕竟是新手上路。支教生与当地的老教师比较,在教学、管理经验与能力上没有可比性,但也有许多优势,初上讲台对他们是个全新的人生体验与换位思考的机会。他们对教师职业、学生及教学充满新奇心理和期待外。更多的恐怕是对教师职业艰辛的感同身受了。大学生年轻而富有朝气、精力充沛,经过多年的学习,知识更新快,知识储备的信息量大,与学生交流方面年轻人有更多的优势。支教工作中除了扬长避短、发挥我们的优势外,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让他们在支教实践中经受各种锻炼,通过有效的指导加快职业成长过程。支教生的指导缺位只能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相应的岗位适应期漫长,支教实习的质量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顶岗支教过程中加强对师范生及时有效的指导成为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安全管理博弈策略――零和博弈
支教实习的最大隐患来自学生自身的防范意识薄弱问题。支教学生远离的不仅是学校,同时远离的是学校纪律的约束及学业的压力等。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支教没有抱很高的心理预期。尽管支教前各个所属院校做了充分的准备。由于支教师生及学校之间的要求差异等因素的存在。尤其是学生个人因素导致的种种非理与学校对安全的零容忍等底线要求之间存在博弈。为了恢复对学生约束力的弹性,我们完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平台,以信息优势克服地缘管理劣势,针对支教实习生爱面子、怕受纪律惩罚的心理等。支教驻县带队以简报等形式在第一时间将每个支教学校支教生的情况及时反映在遥远的母校支教网络平台。这种借助信息平台阳光透明化的管理模式的运作,克服了支教管理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不便。充分利用后方管理群体智慧与优势,让后方学校对各县支教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管控。从而在学校的层面上以学校利益的最大化目标转化为支教生在不确定环境下自觉维护自身生命利益最大化的理的安全零和博弈。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推广在西部实施的顶岗支教管理中产生了预期的管理效果。本人因此在2013年获得省级“优秀支教带队教师”的殊荣。
3 组织活动与评优博弈策略
无论是责任心还是其它方面考量,对支教工作不能预期尽善尽美的一种境界。而当地支教点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师生对省城来的年轻学子们抱有很高的期待。怎样使支教生不更多付出及表现的自私与惰性心理与对方抱有很高的期待心理的落差博弈困境中摆脱出来。首先,我们想到最能表现年轻人工作激情与青春活力的是活动。活动目标的确立与评比形式的引入,给年轻学子们注入了兴奋剂一样。使一批批富有时代气息和影响力的活动脱颖而出。例如组织开展符合素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校园文明与文化建设的活动,特别是创新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在当地反响强烈。最主要的是通过活动的牵引,我们勇敢地在高海拔缺氧的艰苦环境中从人性的懒惰自私与勇敢坚毅的博弈中绽放人生炫丽精彩的一面。支教后最大的感触为“活动是支教工作的生命”。
4 地方协调博弈策略
支教前我们分析了支教工作与管理中的先前诸多不足后认为,理顺与疏通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关系是搞好这次支教的首要任务。远离学校、远离省城来到草原深处的那天直觉告诉我,我们这次85位组建的支教团队,就像当年远嫁西域的文成公主那样,唯有将藏家当娘家,做到心底无私,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将她供奉为菩萨来敬仰与感恩,成为藏汉友谊的佳话。因此,首先用心发现身边感动的人或事。然后以随笔或诗词的方式发表在的报刊上来鼓励他们。同时,作为带队教师以自己的行动和方式去支教。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的一个个行动中,我们彼此感动着。用心支教,用行动来支教。“感恩于心,知恩于行”成为我们这次支教的座右铭。在真心的付出中得到了支教工作利益的最大化结局。
5 指导博弈策略
支教指导是支教工作的重点,也是薄弱点。如何加强支教的指导工作,进一步成为加快师范生职业成长进程的抓手显得至关重要。但从支教生的心理状态与支教指导的目标有博弈困境。他们对支教指导有一种恐惧甚至排斥心理。为了实现加快职业成长目标,首先鼓励支教生从自我封闭的思想中解脱出来。加大现有指导力度。更多地借助外部力量的指导。例如,省城辖属县中学高级职称支教老教师的到来是个支教以老带新的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我们依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取经活动,如讲说课比赛、听课观摩、教学视频评课及联谊等活动。在这种氛围中支教生成长与进步明显。
6 结语
一期期顶岗支教的接力赛中,牧区教育的观念在变,教师的教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水平在顶岗轮换培训中得到补充与更新,用反思与批判的态度审视支教过程,为明天即将走出校门的园丁们铺出新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