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听课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听力理解 口语表达 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评估
一、教学设计经验
教师在课前设计过程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找出重难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规划各个课堂环节的时长,设计问题,并在课后进行教学总结。对于听说课的教学设计,除了以上宏观框架上的设计外,微观上要把握好提问的设计。针对课上播放的视频或音频材料,教师设计出科学的问题,通过老师提问、学生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处理图像和声音信息,由浅入深地加深理解。如果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合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或产生挫败感。另外,老师可以针对非语言信息设计一些问题,如场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实现听说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经验
1.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任务。每次播放视音频材料,教师的问题要比上一轮的问题更深入,从时间、地点、人物深入到对话的目的、场景和人物外貌、举止、心理的描述。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整理答案并书写于黑板上,“学生口述答案、教师书写”是听说课中极为重要的经验,这个过程将学生听力理解的轨迹以书面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个办法可以让学生多次听一个视音频材料的某个片段,每次听或看材料,学生都能解决若干问题,让他们的注意力能集中到更多细节上,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2.利用非语言信息。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有限,他们理解某些视音频材料,如竞选演讲、公司情景有困难;另外,中西方文化差异也是造成听说困难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非语言信息对学生在听说过程中的干扰,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如介绍西方人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等,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人物表情、眼神、肢体动作,听人物的语气,正确地听解材料,“听弦外之音”,这句话用在学生的听说训练中非常恰当。教师利用非语言因素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言行细节、理解人物的反应。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关注交流对象是交流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加深交流者在语言层面的理解。
3.听说中的语法教学。语法即语法结构规律。听说课中的语法教学遵循以下两点:首先,采用概念化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法,概念化教学法是让学生自行观察总结规律并形成概念的方法。其次,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若出现语法错误,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表述,尊重学生表述的完整性,在学生完成表述后,教师再示范正确的表述方法并对重点加以强调。
4.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是学生学习成果的输出,能培养学生思维和表达流利性。即使学生表达错误或不敢表达,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说”是一个长期训练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一是多样化表达,即教师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总结多样化的句子,用于表达同一个目的,如表达好恶、询问原因、表达同意与异议等。二是角色扮演任务,即让学生分组表演特定场景中的人物对话,一般两人一组,表演结束后两人交换角色再重复进行一次对话,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变换不同的句式,巩固“多样化表达”中总结的句子。教师在这些环节中充当主持人角色,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和指导他们。
三、课堂教学评估经验
课堂教学评估是教师自查工作效果和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机制,听说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分为课堂教学情况评估和学生听说水平评估。
其中课堂教学评估主要包括教师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估(如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力、答题情况)及学生的自我评估(如课后作业,定期自我检查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听说水平的评估则采用百分制的评分形式,评分项有:
1.对视音频材料的听力理解(主题、细节信息);
2.口语表达时语音语调正确;
3.语法正确;
4.语言组织条例清晰、明白易懂;
5.表述时仪表端庄;
6.思维创新,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每两周对学生的听说水平进行一次打分,动态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反馈给学生本人,督促他们自查,也用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总之,教师通过课前、课上、课后三位一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听说任务。这些粗浅的经验在教学中能起到一定作用:强化了语言专业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课堂上训练了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外语读写能力也有潜移默化的辅助作用,为深入学习外语和适应职场生活打好基础。同时,在高强度的听说训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会了观察与分析,能应对不同场合和语境下的交流任务。
参考文献:
[1][法]Guy Capelle,Noelle Gidon,Reflet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在三个月的英语教学实习中,先后完成了听课、评课、议课、试讲及正式讲课任务。期间,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们、学生们都给了我很大帮助与启示。现把自己教学实习所作、所见、所感、所得一一回顾,作如下总结。
一、对听课、评课、议课、试讲及正式讲课等教学情况的概述
自9月610号起开始听课,先后听课大约有100多节,并且作了听课记录。听课后,与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交流,将心得体会记在日志中。听完公开课后,也与实习老师们一起评课议课,获益匪浅。在自己正式讲课前,认真备课、修改教案;曾多次试讲.自第一次走上讲台正式讲课后,就不断听取指导老师,实习老师们及学生们的意见,在不断总结与改进中探索有自己特色的讲课技巧与风格。先后在高一(1)班、高一(6)班讲课4个单元;评讲考试试卷3次及周清试题若干次;批改作业,早、晚自习辅导也不曾落下;监考,阅卷,组办英语文化季活动,参加学校的各种教研会议、各项活动也都尽力做到最好。
二、对自己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的总结
结合指导老师、实习老师、同学们的意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对自己此次英语课堂教学优缺点做如下总结;
1. 课堂流程整体把握不错,上课有章法,遵循纯阳学校规定的“四步流程教学法”或“PPP”教学法等。
2. 课堂上教态自然,教学耐心;常微笑,常鼓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3. 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能注意学生能力、策略、情感及态度的培养。
4. 板书的设计与书写需要提高;课堂举例要有意义,要举经典例句
5. 讲具体的一节课要有重点,要有简明的课堂小结
6. 声音要再洪亮一些,有升降。
7. 对睡觉、玩手机的学生管理应该严厉一些
8. 在讲解知识点时,要按照考试大纲分轻、重。
三、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考试的思考
在听课与讲课的过程中,我听取其他老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不但要对基本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熟练的把握,还要对考纲、考点十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考试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样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们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的同时,考试也能考出好成绩。
考试、高考并不与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要求相矛盾。考试是形式,是一个让老师了解自己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一个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只是现在好多老师对这一手段、助推器的理解不对,应用的不是很好,所以因此导致了一些问题。现在的考试内容过于机械,频率过高,老师、学生,甚至领导、家长对考试的意义存有不当的理解,以致对英语课堂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上课以考试为目的。这恰恰是本末倒置。考试,重知识,轻技能;重语法与词汇,轻情感与策略。从而误导老师上课也如此。所以我认为要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仔细研究考纲、考点并把它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并且善于出考试题,出有质量的考试题,更加善于让考试服务于课堂教学。当然做到这些需要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这些都是我以后的努力方向。
四、对英语课堂教学与英语教学法的思考
1.认真备课,带着设想去听课
对于听课的内容,听课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设想把课备好,应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本节课要完成的总体目标及子目标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是什么?怎样落实?难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落实重点、突破难点?运用怎样的有效教学手段?如何设计合理的练习?怎样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很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等,都要有自己的想法。即便这些想法或者设想可能存在某些不足,但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教师带着这些设想去听课,才能汲取讲课教师的教学精华,发现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教学设计的整体构思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进而查找原因,调整教学设想,不断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技巧与水平,适应地理教学需要。
2.找准问题,抱有疑问去听课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和具体知识点的掌握,不同教师的把握程度有差异。深度和难度怎样把握,根据不同的课型,就纵向而言,某个知识点讲到多深最佳;从横向来说,某个知识点拓展到多宽适宜。有些问题对于初上讲台的老师而言知道是什么,但对于为什么,限于经验和水平,却很难自圆其说,或者觉得很迷惑,自然难以服众。课堂教学本身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双边活动,它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美和创造美。观摩有经验的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通过点、拨、导等多种手段化难为易、传道授业、精讲精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这是听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并虚心汲取的方面。因此,听课之前,对所听内容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找准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只有这样才能在听课过程中,不断澄清问题,梳理知识网络,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度”,寻找课堂教学最佳切合点,从而既可达到释疑解惑之目的,又能使自身水平和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3.摆正位置,虚心学习去听课
平常所说的“新教师”和“老教师”是相对而言的。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老教师往往在教材的理解、课堂节奏的把握、学生知识的获取、学习能力的训练、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老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知识结构往往滞后,课堂教学创新较少,若不注意知识更新,有时甚至对一些新知识材料也把握不准、理解不透。而新教师由于主观的不断努力,其基础底蕴和专业知识较深厚。他们有新理念、新信息、新手段、新技巧,课堂教学富有动感和创新,能与时代同步。但往往情绪化太浓,表演味重。对此新老教师必须摆正位置,本着学习目的去听课。教学过程中,新老教师各有所长,作为新教师,听老教师的课,主要是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常言道,年轻是资本,年老是财富。老教师的成功经验,固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习之后可以终身享用,而偶尔的闪失,也不失为一笔宝贵的“资源”,许多时候甚至比成功本身更具有价值,它可以警示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再犯类似错误,并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从逆向的角度重新审视教材,认真寻找错误根源,实现由“此岸”通向“彼岸”的飞跃。
4.调整心态,用发展眼光去听课
听课教师的心理位置摆正了,心态调整好了,能非常坦然地面对讲课教师教学中的“功过得失”,有利于汲取讲课教师的成功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学习固然重要,创新更是根本。只有学习,没有创新,听课教师就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不能推进地理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听课教师向讲课教师学习,一方面学习其合理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应用审慎的、评判的眼光去看待。讲课教师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形式的组织是否合理,教学程序是否严密,教学手段及方法的运用能否有效,教学重点能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是否吃透,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等,都值得深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听课教师只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讲授的每一节课,才会一方面使自己提高得更快、更成熟,另一方面使自身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不仅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教师,更能成为一名学者、一名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的教师。
关键词:听课;新课程理念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几乎每一个优秀教师都是在听课中不断成长,在听课中不断成熟的。如何听课?听课又是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个人对听课的看法。
一、带着准备去听课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教师要从听课中真正学习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要有备而来,才能满载而归。余文森教授曾比喻说:“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爬楼梯,爬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几级。”因此,听课时要将自己定位在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例如,问问自己“如果是我上,我会怎么做”;“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节课有哪些闪光点,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启发”;“这节课有哪些遗憾,怎么去改进”等等。这样,别人的经验与教训、优点与不足,在自己的深思、善辩、慎取中变成了自己的宝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那么,听课的思想究竟从何而来?来自于长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学习新课程标准,把住方向盘。2.结合课题研究,关注教学策略。3.凭借个性教学风格,开拓设计思路。4.熟悉名家名课,适时学以致用。
二、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衡量。据此去听课,才能科学评价所听的课,并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收获。带着新课程理念去听课,自然会关注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没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并重视其全面发展;有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没有在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等等。由此判断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并以此作为评课的重要依据。
三、带着开放的心态去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风景是这样,听课也是这样。听课者站在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抱着不同的心态听课,听课的效果与收获也自然不同。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引领了他人也成长了自己;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既鼓舞了伙伴也积累了经验;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去听课,既增长了见识又点化了智慧;站在评析者的角度去听课,既撞击了心智也融入了思想。所以,听课者要用一种谦虚的、开放的心态听课,用一种欣赏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教学,挖掘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听课者才能透过表面的现象,观察到本质的东西,才能有所感悟,才能深刻地领会到教育的精髓。
四、带着技术含量去听课
传统的听课无非是凭着主观感受“听听记记”,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听课细究起来是“技术活”,听课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自己的听课技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而,要较好地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娴熟地掌握和灵活地使用一些技术。例如,有意识地借助量表、图式记录等工具来观察课堂;有意识地运用摄像机、录音机等现代化设备来辅助记录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有能力地分析各种采用定量和定性课堂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等等。
五、带着反思去听课
听课及时的整理和反思尤为重要,一个没有反思的教师永远只能是一个“教书匠”。曾看到一位教师回忆自己的听课经历的文章,他总结了自己的三个变化:一是完整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想记录;二是由耳朵听课到眼睛看课再到用脑子想课;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其实这三种不同的变化就是一个普通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在我们的教学中,听课中何尝不是经历了这种痛苦的抉择?在听课中总结得失:得者成为经验、失者成为教训,失则及时调整、改进,转失为得,又把听课的“痛苦”变成了“直抵内心的快乐”。将每一节听课整理下来,全面的反思,即使是一听一得,甚至多听一得,都弥足珍贵,就像散落在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颗颗“珍珠”,只要用心地去拾遗,就能串起精美的“项链”,让你熠熠生辉。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独教而不互听,不与人交流学习,就会使自己见少识浅。在广泛开展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自觉、自发、自主参与听课活动,“听”出授课者的智慧,“听”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听”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这种听课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我想这就是我区推行“推门听课”的初衷吧。
参考文献:
1.陈明娜,《提高听课效益的方法》,《广东教育》
摘 要:教研活动中的听课活动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促进的重要途径。对青年教师来说,听课对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立足于教学实践,要提高听课有效性,应在把握听课的指导思想、听课前的教学设计准备、课堂上的“聆听、思考”及课后的“内化”等环节上下功夫。
关键词:听课有效性 辩证听课 聆听 思考 内化
韩伟伟,男,安徽省明光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听课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学科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实现高效课堂、满意课堂,实现有效听课,教师们需要认真科学地听课,在聆听中思考、内化,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青年教师由于初上工作岗位,对教材的理解不是很透彻,教法也不是很成熟,所以频繁而有质量的听课就变得格外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特点。如果我们能批判继承、为我所用,将别人的教育教学思想转化为自己的理念,这将对我们在教育事业道路上的成长大有裨益。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们听课存在着质量问题,存在着低效率的“粗放式”听课。由于每学期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听课节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往往为了赶“任务”而听课,导致只注重听课的数量而忽视听课的质量。若要实现高效率的“集约式”听课,我们应当注重课堂上的“聆听、思考”以及课后的“内化”。
一、用辩证的眼光与学习的态度听课
首先在态度上,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听好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都能收获体会。如果只听不想、不总结,听过就忘,那就浪费了一节课的时间。如果边听边思考,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那会使自己的教学更丰富,更具有特色。
每一个个体都不是完美的,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各种各样的公开课、常态课,要以理性甚至挑剔的眼光学会去提取,以便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不管多么优秀教师的课,课堂也难免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即使是名师的课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切忌不假思索、盲目照搬。应该创造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有些教师的风格很有吸引力、独创性,有的风格符合你的特点,这样可以学习、模仿、借鉴、吸收。有的教师特点可能与你的风格大相径庭、无法融合,这样的话,他们的课我们只能去欣赏,去赞美,而不能为我所用。
不仅如此,听课的时候,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简单的旁观者。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搞清楚去听的课程内容是什么?本课内容在整本书的地位如何?要明白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重点、难点都有哪些,我准备如何解决?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我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确定教学环节和流程,我会选择哪些探究情境?在设计这堂课时我有哪些困惑?如此等等。同时在听课中把我设计的教案与授课教师加以对比,才能在听课中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我们应该有备而来,积极参与。在听课中我们既是“授课教师”同时又是“学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认真、仔细,从而为自己如何上好一堂课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听完了一节课,结合自己的听课笔记写出听课评语,认真点评,汲取可取之处。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认真与所听课予以对比,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课堂上的“聆听”与“思考”
有了前期的准备,我们在听课中就掌握了主动。接下来就是课堂上的“聆听”与“思考”了,这个环节是整个听课活动的核心。“聆听、思考”就是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所谓眼到,就是密切关注教师的教态、学生的表情与肢体动作。所谓手到,就是在听课笔记上详细记下该节的教学内容,记下自己的困惑和感悟。所谓心到,就是在观察课堂时对每一处都细细体会,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也许仅仅一次的漫不经心就会错过一个亮点。这个过程就是聆听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聆听。
在课堂中,我们聆听与思考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授课教师的课本资源的运用能力、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授课教师的讲解能力与提问技巧、学生的语言与行为、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与有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是我们聆听与思考的重点。
首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在我们平时的授课中,教师为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会创设教学情境来为教学服务。“情境”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而设置的背景或平台,所以情境的效用可分为有效、低效甚至无效。每一个情境的出现必有其目的,我们一般会从三维目标出发对每个情境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每个情境的达成效果。在听课中,我会检验授课教师创设的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师生能否利用情境达成学习目标,从而总结出情境的有效程度。同时我也会在大脑中将自己设置的情境与授课教师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找到我认为授课者的缺点和自身的不足,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服务于以后的教学。
同时,情境的多少,情境的利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一节课中情境设置较多,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但这样也会导致每个情境的利用率下降。所以,一堂课中的情境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反而会使学生思维混乱,降低其实际效果。“一例到底”的教学情境设置,即一堂课只使用一个情境,利用一条主线,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统一性与连贯性,不至于使学生的思绪混乱,能有效地使学生轻松熟练地掌握知识点。
其次,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学活动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即要求我们实现生本课堂、学生满意课堂。教师要切实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独特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时,获取、筛选、发现有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习力和探究力。我们听一节课并判断这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我们在听课中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
在政治课的教学中,所讲知识点往往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和原则。学生在听课时会因为学习内容过于抽象而走神。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把知识具体化、生活化、实例化。判断授课教师有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观察课堂的气氛是否相对轻松、活跃。我一般会看学生是静坐呆听,死记硬背,还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举手发言、思考问题情况;看各类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有没有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解决能力如何。
三、课后的“内化”
对于教师来说,课后“反思”的过程也是“内化”的过程。“内化”的过程就是理解、认同、吸收授课教师的观点与理念,把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的过程。
实践出真知。们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智慧,生产了新的知识。而我们同行们的实践也是我们源源不断的智慧之源。正是在与授课教师的交流中,在对课堂的反思中,我们的专业知识得以扩展,得以提升。听课可以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的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们在观察中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听一堂有质量的课,然后进行认真的课后反思,能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途径。
具体地说,我们在听课后,在课堂上的认真聆听与思考后,再对课堂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过几遍,进行反复的研析和琢磨。还可以查阅自己的听课记录,或与授课者交流,也可以与其他教师上的同一课做一番比较,从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处,找出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进而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改进自己的教学。此外,在分析他人的授课时,我们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他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听课要注重过程,更要注重对过程的“内化”。只有做到真正的理解与吸收,才有自我的成长,这也是听课的目的与动力,是我们想要最终要达到的结果。
(一)校长听评课的必要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改,教育从行政管理到科研指导都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指向,让听课评课活动更加常态化,学校课堂的公开性和教师覆盖面都空前提高了。听评课活动常态化之后,参与者比较多,而且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式。教育对课堂的干预和对教师教学的指导都得到了加强。校长的专业修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适应这样的场合或与教师私下里专业对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校长对听课评课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重要性
1.检验学术水平的试金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日复一日地钻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微妙之处去……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注意力在哪里?是否一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听课评课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尺度,也是检验自己学术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2.把握方向,全方位了解学校动态
课堂就像一面镜子,学校的资源利用水平和教育管理细节,可以全面、集中地映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论哪一个学科、哪个年级,课堂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经过长期不间断地听课,校长总能在看似异彩纷呈的教学情境中总结出一点东西,悟出一些教育教学的道理。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策略
(一)占据教育管理高度,给予伯乐式评点,激励教师职业积极发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特殊占位决定了校长伯乐式的发现,肯定会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1.捕捉教学亮点,挖掘潜质,寻找学科增值点
作为课堂评价的人事权威,校长的发言对于教师的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是学习者和赏识者,是指导者和援助者,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尤以“品”课为主,赏识和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我们去听一位老师的课,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而要找到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增值点在哪里,一个教师发展的潜质在哪里。
2.因课施“评”,因人施“导”,张扬教师个性
校长应格外关注教师的个性、保护教师的个性、倡导教师的个性。一是注意了解教师自身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开发、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但是发现有点,注重表扬激励并非是贯彻“老好人”的思想,伯乐的角色也需要校长要能看到教师存在的不足,把“课”与“教师个人”分开,做到对“课”而不对“人”,在把握基本准则的情况下,评课的标准、评课的态度、评点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学科教学的现象入手,采取更加精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充分考虑被评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因人施评,方式灵活,争取达到“以事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机结合。
(二)占据教学质量高度,给予专家型评点,促进教师专业有效成长
从“专业”视角上讲,今天的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修养。校长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此外,校长在所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当然,这不是要求校长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但需要精通某一两个学科,找到、找好课堂教学的感觉,触类旁通。
1.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首先,校长在索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除明确本次听课目的外,还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读懂教材、读懂标准、读懂教师、独栋学生。其次,要努力消除教师对校长听课的天然害怕心理。再次,校长观察课堂要有责任地选择观察方法,科学地记录,评课时可以就课堂上的疑惑之处向老师和学生进行询问,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听课后的总结评价也应该及时到位,基本可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激励性原则,不管课上得如何,始终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肯定成绩为主、表扬赏识为主,眼中有“人”,呵护教师的自尊心,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一腔热情;真实性原则,不添油加醋,不夸大事实,一切用事实说话,让教师心服口服;商榷性原则,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商量的口吻说话,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启发,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和醒悟。
2.评课时把握好角度,观察课堂,透视学校全局
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校长角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听课评课不妨从自我特殊“地位”出发,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综合三位要素有效地展开。
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看到长处、发挥“优长”。校长的听课评课应“以人为本、着眼于发展”,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但最终要指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要关注某些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但更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透视学校全局。
(三)占据学校品牌高度,给予管理型评点,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校长对于教学内容的考虑与教师不同。教师所考虑的主要是一本预定的教材,每一课时学些什么。而校长最为关切的应该是长久课程内容。一所学校需要结合他对于自己贡献人才的设计目标,而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发展优势的教学,最终奠定本校人才的竞争力。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给予听课对象个体的专业成长、整支队伍的建设、学校发展,拥有这些价值观的校长,会在听课前对听课对象作出精心选择,并在课堂中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进行体系,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相关经验的搜集和对本校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校本研修的专题与课程,组织相关教师群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植根于课堂的办学特色是最具生命性的,“把关注上好每一节课作为办好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我们每个校长的使命。在课堂这块教育最坚实的土壤中,校长进行高效占位,科学定位,把握听评课的“话语权”,是作为一个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听课评课活动应该成为教师和领导共同成长的舞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探究,启迪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校领导对这次活动非常重视和关心,在行政会上将此次开放月活动做了专题研究,要求教务处统一作出安排,备课组具体落实,安排专人负责统筹安排。
二、人人参与,积极性高。
这次听课月的听课评课活动,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课堂观摩,一是观摩教师的教学模式,二是观摩学生的合作情况。在课后评课时,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让执教老师既看到自己的优势,又能明白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领导参与,交流经验。
这次开放月活动,每个校领导都参与其中,随堂听课,和各备课组教师课后一起探讨、交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当面及时解决,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通过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促使了教师新课堂的实践从被动要求到主动自觉的转变。教师把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个别教师思想重视不够,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的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希望通过这次开放月活动,在校领导推门听课的督促下,重视教学效果,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到底。
校园开放月活动总结(2)为期一个月的家长开放月活动正在落下帷幕。总结这次的活动,效果与我的设想还存有很大的差距,先将这次活动总结如下:
1. 家长的参与度不高。截止到上周,三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我班仅来了四位家长,虽然这周又来了24位家长,但那是在我反复的强调和动员甚至“恐吓”的基础上才增加的。通过这组数据让我不禁在问:这些学生的家长整天都在忙些什么?难道他们真的连半天的空都抽不出来吗?在他们的眼中,工作比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吗?
2.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到底是家长的确抽不出时间还是有些孩子根本就没有告诉家长?在孩子的眼中是不是这仅仅是一场“秀”?
3. 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是太差。面对数名家长坐在后排,竟然还有部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把课堂当做自己的书房一般的随意,这真的是九年级的孩子吗?这真是我反复强调的结果吗?
一、授课教师
(一)充分展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水平,在课堂上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二)显示了语文教师在评课方面的功力
评课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过程,老师们开诚布公、认真细致的评课,既显示了老师们评课的水平——因为听课也是需要准备的,也显示了学科组教师们之间互相帮助和团结共进的和谐气氛。
(三)展示了老师的反思水平
有人说过,没有反思的教学是难以提高的,我们的老师在评课之后,主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抓住亮点,反思错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显示了我校语文教师的积极进取精神
1.善于应用多媒体教学
每位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课件水平提高。
2.课堂设计精、结构巧
语文课不同于语文课,往往比较枯燥无味,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结构紧凑,有张有弛,学生的兴奋点被调动起来,思维非常活跃,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相对枯燥的语文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潜能,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3.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气氛活跃,不是指外在的形式,而是指学生思维的活跃。好的课堂总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气氛活跃还指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之间有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对学生的反应能正确引导和评价。只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才能达到课堂气氛的和谐。
4.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课堂语言亲切
成功的课不会是知识的干巴巴的罗列,总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中,理性思维往往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撑。大多数教师能对身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关于课堂语言,比如声音清晰,语调沉稳,富有穿透力,善于用声音的抑扬顿挫吸引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之中。
二、听课教师
在听课期间,大家都做了听课记录,记录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之后听课的教师对授课教师的课程讲授做了分析评价,指出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并及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一些改进教学的建议;也有个别老师的听课记录未能反映出听课的目的,评价较笼统模糊。
从听课情况来看,几位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基本的教学素质都比较好,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有条理,语音清晰,对教材内容都比较熟悉,能合理安排板书,有教案,课堂气氛较好,与学生也有一定的交流。
现以教研整体角度从以下几方面对这次活动做一下总结和评价:
1.注重导教引练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精心设计使课堂教学环节清晰,明了。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弊病,使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于财会教学的意识得到强化,全体授课教师都有课件, 在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张宁等两位青年教师做得更为突出。
4.在遵循共性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彰显了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了各自的教学特长。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问题一是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学”突出的不到位,老师放手“放”的不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还在牵着鼻子走。
2.学生的小组交流只是流于形式,小组交流应是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有了自己的见解之后再与同学交流,达成共识。
良好的教研计划是确保教育科研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向教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是我们迎接课改挑战,走向新世纪的最佳选择。
一、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
立足本校实际,追求实际效果和注重实际应用是我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原则。“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化”和“教育科研工作化”是我校正在营造的科研氛围,通过校本教研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是我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目标。
二、确定课题:
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把科研课题分为三级:即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分课题;教师个人子课题。
1、学校课题: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一项课题,即《主体参与,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同时我校还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
2、教研组课题:教研组每学期要针对本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确定研究课题,围绕课题进行研究,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在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
3、教师课题: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从中选出某个值得追究和设计的“关键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寻找和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选题要取熟避生,宁小勿大,不能超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不能设立过于抽象的课题。
三、本学期将要开展的教研活动;
(一)、学校
1、本学期尽可能的传递各种科研信息,为教育教学服务。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内在人格魅力就会提升教育艺术。
3、组织我校青年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次汇报表演课,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走向成熟。
4、组织 初一、初二学年教师“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出课的教师在第一轮“教研组轮听课”中选出。
5、近期末时学校将组织一次校级研讨课, 将采用说课、讲课、反思、互动交流、小组研讨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提问、讨论,组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的实际教育行为、教育观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将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6、组织全体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优秀教案,把新课改的经验以文字资料的形式积累起来。并且进行评比和交流。
7、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在教研组内要求新老教师结对子,达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目的,使我校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大起来,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
8、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院和片的教研活动,通过开放的教研网络,经常和校外的同事沟通和联络,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
(二)、教研组
本学期每个教研组利用教研日开展以下教研活动:
1、组织一次“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并把上是轮听课上升到课题的高度,本学期确定的探索方向为:
A、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B、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C、体现学习的探索性,探寻具体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及联系生活实际活学活用书本知识的能力。
D、体现学习的互动性和合作性,尝试进行研讨式学习的课堂操作。
2、初一、初二年级组织一次 “新课程课堂教学汇报课”每个教师出课一节,课后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然后教研组内的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交流。
3、每个教研组隔周教研日都要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和课题进展情况,教师之间互相沟通,共同研讨,使教师的困惑能得到及时回应,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
(三)教师个人
教师每节都要进行教学反思,体现在教学记事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发挥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作用,在研究和反思的状态下实践,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措施
1、建立课题立项审批制度,课题必须是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自主确定、自愿申报,并报教研领导小组备案,课题进展和落实情况要定期做出总结,教务处要及时掌握并提供积极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教研组内新老教师要结对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新教师尽快熟悉业务,促进老教师转变观念,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3、注重各种原始资料的积累整理,进一步统计分类,有专人保管,为今后教研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确保教研工作有效、深入、持久。
4、注重理论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及时征集、评选论文、经验总结和科研成果,并向上一级推荐。
5、深入教研组检查指导教研活动,进入课堂跟踪指导教师的课题进展情况。
校本教研月工作安排:
2005年下学期:
九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观看光碟《以人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月份:
1、三学年课堂教学轮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一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
2006年上学期:
三月份:
1、组织初一初二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轮听课
2、案例分析、优秀教案评比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四月份:
1、课堂教学听课
2、青年教师汇报课
3、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4、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五月份:
1、教研组开展组内教研活动
2、教研组轮听课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六月份:
1、组织全员参加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课”
2、论文交流
3、教师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4、积累整理校本教研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