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四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2课。

本教学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课文个性鲜明、异彩纷呈。克服了注重教法轻视学法的弊病。注意了学生活动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

教材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统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教学。

第2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七年级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激发方法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也是生理、心理和思想的过渡期。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而且他们活泼好动、热情天真,虽然认知能力不强,判断力不高,但是记忆力不错,积极性很高,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特征,做好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了解基本的历史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总的来讲应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如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设置橱窗、在橱窗里和教学楼走廊及教室里张挂历史名人的头像和简介的挂图或者历史名人名言,让学生一进校园就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同时激发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可以通过学校板报、班级黑板报、手抄报设计等途径增加同学们接触历史、了解历史的机会。

二、融洽师生关系,移情激趣。

首因效应十分重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又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历史教师要明确这种移情效应,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尊重及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提问、回答。甚至进行历史剧等方面的表演。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始终本着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原则因材施教。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的采用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可以以讲述法为主,先让学生看一下《封神榜》的一些视频片段,然后讲解王朝更替的经过,用讨论法让学生讨论: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有什么共同之处,最后用总结法小结这一节的主要内容。通过综合运用讲述法、观看视频、讨论法和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把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统一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观往往把活动课当做是“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认为它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真正的人才培养和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有些甚至把课堂教学与活动课教学对立起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人教版教材在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设计中就提醒广大历史教师要走出这一误区,每个单元都安排活动课。如,活动课“秦始皇功过的辩论”,这节课如果组织得好,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这种辩论式的历史活动课,在知识的积累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是单一模式的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一改课堂教学单一化、程式化、标准化的现象,以学生为主体,拉近课堂教学与历史活动课教学的距离,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注意教会学生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巧记历史的方法。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线索来记忆历史知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了解、记忆、理解历史的能力,让历史知识有规律有次序地存放在学生的大脑里。如用数字记忆法记忆隋朝大运河相关的知识:一个目的,两个作用,三个城市,四条干渠,五大水系,六个省份来强化记忆;再如用对比记忆法或归类记忆法来记忆中国古代史上出现的盛世名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武周政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用图示记忆法来记忆代疆域乃至分布状况,还可以用来记忆朝代政权更替情况;用串联记忆法来记忆商鞅变法,主要整理出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目的、结果、性质、指导思想和启示等知识点连成的线索。

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与兴趣的激发和引导,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开发和历史认识的升华,帮助其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是文化交际的重要工具。加强语音和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中,英语语音和词汇是我们进行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目标教材的普遍使用,语音和词汇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因此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语音和词汇学习成了英语学习的最大障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所以对初中起始年级英语语音词汇教学的实践探究进行探讨显得尤为迫切。

学好语音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记单词时,有的同学靠机械地记忆,甚至用汉语去拼,如:English这个单词,在学生的口里就变成了“英格历史”,让你听得莫名其妙,待明白过来,又为之黯失笑。鉴于语音教学得重要性,也为了避免产生诸如以上的弊端,将音标教学提前很有必要。下面谈谈我在国际音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集中教音标,把48个音标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分为单元音和双元音,辅音又分为清辅音和浊辅音四种情况。

2、巧记音标把12个单元音分作6对;把8个双元音分为3小组;清浊辅音10对;另记一个清辅音;再记7个浊辅音:

3、自制音标表和音标卡片并配发音口形图片,把它们贴于教室前墙,以便学生常见常记。

4、将某些因素与汉语拼音作比较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反复操练。对于某些不易发准确的音标,进行讲解和示范。前次去漳州立人学校听两节音标课,老师生动讲解和示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如能这样教,何患学生不想学。

首先,对于七年级的孩子来说,但他们的模仿能力,记忆能力很强,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好奇心强,信心足。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先教国际音标,有利于学生纯正的发音。

其次,掌握正确的读音对记忆单词很有帮助。英语是表音文字,很多单词符合读音规则。学生如果掌握了音标和拼写规则,可尽快地把单词牢记,并能通过发音的规律,联想记住一系列的单词。比如welcome , spell , desk发| e | , light , fight , bright发| ai | , 有一定的规律。

最后,对于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学生如果通过音标预习生词就会容易得多,学起来也不太费劲。这样学生也会乐于开口,不至于学成“哑巴英语”。语音教学实践性很强,要坚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巩固性的语音训练,平时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讲,培养学生长期使用音标正确发音的习惯,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总之,我觉得先教学国际音标,是切实可行的,是有利于英语教和学的好方法。

~汇是基础中的基础,离开了有效的词汇学习,语言知识的掌握便无从谈起,实际能力的培养也必将成为无源之水,英语教学也就无效益可言。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

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英语词汇的教学、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进行英语学习,是每位英语老师应该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一)初识阶段的词汇教学法

1、直观教学法

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直观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积极参与。如学习 ap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边举起apple边问:“What’s this? “It’s an apple.”先自问自答,再展开教师问学生答和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教师如能在学生回答得很好之后,把 apple奖给他,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符合七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但如果他们不会说单词和句子,就无法参与,这样就使他们迫切想学会单词,自然他们也愿意为此而付出汗水。比如在学习What does he/she look like?描述人物外表时,让一位同学用英语描述班里另一位同学的外貌,让其他同学猜。通过游戏,使同学们乐于参与,乐于用英语表达,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3、歌曲教学法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具有好奇、爱动、爱唱、爱跳等特点,课堂中要适当唱一些歌曲和歌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多英语歌曲能用于单词教学中。如“Happy birthday”等。

(二)巩固阶段的单词教学法

1、猜词练习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发给几位学生,每张卡片上有一个英语单词,然后要求拿卡片的学生根据单词上台做动作或表演,班上的其他学生猜出这个单词是什么。在会心的笑声中,单词也就牢牢地记住了。

2、说话表演

教师先规定一个特定的场合,再提供几个需掌握的单词,然后让两个学生站起来进行对话。由于对话涉及到句型和语法,这一过程的进行可能会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不断地予以提示和帮助,保证他们较为顺利地进行对话表演。这样的对话表演能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考,也能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单词甚至英语这门语言的信心。

3、即兴作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话题,几个单词,如:restaurant,park,hospital,bus station等,要求学生口头作文:将所给单词运用进去,尽量说得完整、通畅。这种即兴作文难度一般大于说话表演,但因为是单个人的表现,故教师的援助要少于说话表演。

4.加大阅读量,提高单词重现率

单词必须经过多次重现,才能记住。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学生通过阅读能在具体的语篇环境中接触更多的词汇,增大输入量,重新与学过的词汇见面,再一次加深记忆,同时,这也是对词汇的一种运用过程。

5.以旧带新

第4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兴趣 教学 经验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1 让学生感受学科魅力,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时期的历史教学是在小学《社会》科目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来的,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三大部分,课本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七年级的中国历史涉及了从国内远古人到夏商周、战国、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历史知识,以及每个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初二主要是近现代史,讲述从到中华民国、再到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内战以及建国后的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初三历史主要是世界史,相对于国内史,世界史对学生来说显得比较陌生,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封建社会的建立、文明的传播,以及近代工业革命、阶级斗争、近代文化科技思想的发展、直到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趋势等知识,所涉及的范围较广,这些知识对学生学习世界历史、了解世界动态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本内容简单扼要、插图丰富生动,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比如初中时期很多学生喜欢看课外书籍或者喜欢看电视,我就推荐他们看历史相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隋唐知识的时候,我就推荐他们抽时间去看《隋唐英雄传》,然后让大家在班里讲述,看谁讲的最透彻、讲的最有条理。

2 让学生感受教师魅力,提高学生兴趣

教育行业有句老话:“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说的是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要对自己教授的科目了如指掌,才能达到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随手拈来。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自然也就会喜欢这门科目,有了兴趣,自然在课堂上就会认真听讲,在课下也会多花些心思去学习、去探索,对学生而言,他们掌握了知识,对于教师而言,也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的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很多副科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单单是一节课的40分钟,这远远不够,因为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的过程,更是师生关系进一步融合、教师与学生共通发展的过程,特别是历史这样的学科,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意见等,都是教师教学中必须明确的问题,对教师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以后的教学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教师在课下也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难题,这对进一步师生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师生关系和谐了,一切难题都不再是难题了。

3 让学生感受课本魅力,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历史课本经过了多次修改、完善,也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不论哪个版本,其基本思路与知识范围并没有很多的差别。我们现在使用的人教版历史教材是最新的历史教材,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插图多,这也就显示出了一个个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历史画面,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比如各个朝代生产的农具、武器、器皿、宫殿等,都会很好的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风貌,对于帮助学生识别朝代变迁、认识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还有很多插图是反映历史故事的,比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七课《大变革时代》,插图讲述了商鞅用“扛竹赏金”的事例提高了他在秦国的威信,为以后的变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故事引入课文知识,很大程度上都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便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由于世界史与国内史是分开讲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将其进行横向比较,转换一下视野,就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真正的达到“知己知彼”的境界,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多些参照物,也就会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九年级的新航路开辟,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联想到国内史的明朝郑和下西洋,对其时间、目的、规模进行比较:时间不同,郑和从1405年就开始下西洋,比西方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目的不同,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人为了到东方寻求财富;规模不同,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大,而新航路开辟时规模小。让学生既了解了新的知识,又对老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实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课本的魅力,吸引其学习知识的兴趣。

4 让学生感受成功魅力,提高学生兴趣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迅速发展,已基本接近成人水平,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却还处在青少年时期,一方面是他们要求师长的认可,要求获得与大人一样的“待遇”,但是在一般家长眼里,他们还是小孩子,所以这种压抑与打击往往会消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多从他们的角度进行分析,让他们多体验到认可、让他们获得成功,就会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第5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高三的历史教学工作,这是我第一次从事高三的历史的教学,由于没有经验,所以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进取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取经,不断对从事教学工作做小总结,异常是每个复习的小阶段都要进行小总结。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景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1、认真参与教研:教研是提升自我业务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大练兵”活动,本人一向认真对待,进取参与。经过团体备课讨论、一周一听评课、开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结合自我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方法、思想观念、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等。

  2、认真研究高考:高考的动向是高三教学的指挥棒。我首先认真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高考试卷,异常是今年的高考试卷与往年比“稳”了哪些,“变”了哪些,异常是“变”(所做的调整)对我们的复习有关键的指导意义。其次其它省市的高考试卷,注意和我们贵州的试卷比较、分析,从中总结出命题、组织答案的一些规律,以便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

  3、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在此刻多种版本教材的情景下,课标是专家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我们复习仅有紧扣课标才能做到少做无用功,才能少讲精讲、短时高效。考试说明是对高考本事要求、考试资料、试卷形式等方面的具体说明和要求,我们深研考试说明能把握住高考专家的命题意图、教育理念和命题思想,从而使我们的复习更有针对性、时代性、高效率。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研究和制定教学计划:在开学伊始对本学期的复习时间进行了大体规划,我们根据此计划并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景,经过我们组教师团体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切合我们实际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景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计划更切合实际,更适应学生复习。

  2、认真编制学案:根据“复习提纲”模式,提纲必须提前半周定稿,提前准时

  发放到学生手中。依此特点,我们组实行了分组编制、团体审阅,既保证了团体备课又保证了教案学案的同步。我们的学案编制技术稳步上升,争取以后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3、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把握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要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学案等,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我的经验和不足,以使自我在教学中不断使自我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

  4、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写好教案和反思:一轮单元复习,注意基础知识的整理和综合,注意归纳单元结构和单元特征,注意历史概念的解释和重点、难点的概括。注意基础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和比较。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透彻化。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构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5、认真研究测试题,做好考试总结:坚持“精癣精炼、精讲”,不搞题海战术。练习注意做到难度适中、立足基储典型新颖、题量适中。异常要注意下大力气在网上搜索最新颖的试题。课后作业是复习巩固的重要手段,可是要想使作业起到良好的效果,作业量必须要适中,如果作业量过多,需要消耗学生很多的时间,学生就会感到厌烦,疲于应付,那么,他们就不会认真对待,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每次考试既要能检验学生的水平,又要便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考试成绩出来后,要全面仔细地分析总结,异常是联考或统考要让学生明白整体水平,以便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6、认真辅导,抓优补差:督促学生及时准确牢固地掌握好基础知识、提升本事。我们针对不一样学生的特点加强对“期望生”和“瘸腿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思路的指导。五联班学生基础薄弱,我们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为此,我在课外辅导时间,找两生谈话,对症下药,找出症结所在,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帮忙他们提高成绩。

  7、认真组织学生写好课堂小结,充分利用小黑板优势:坚持把每堂课的课堂小结写在小黑板上,让课代表安排学生轮流进行,组织学生进取参与,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提升了书写等方面本事,效果很好。

  8、认真批改《三维设计》和每周一小测:要想上好课,必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实际情景后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而研究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批改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案作业,为此我们把坚持每堂课前一天的晚自习批改学案构成惯例,保证了课堂的有效和高效。我们历史组坚持每周一小测,及时总结得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经过半年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推动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高三文(6)和文(4)班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在我们历史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高三上学期的一轮复习工作现已顺利完成,已经落实了教学计划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设计》的“知识梳理”板块,学生在落实过程中,只填空,冲淡了对知识的宏观把握,容易忽略对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效果不太好。

  2、预设的历史复习提纲中学生一开始比较认真,之后随着各科发放提纲较多,学生时间上的压力增大,部分差生存在应付现象,材料题出现放弃现象。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3、课堂展示学生的作业环节学生用时过多,影响了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4、《三维设计》有时“核心问题”在课堂上变成了新课,用时过多,课堂容量变小,教学目标难以当堂完成,课堂压力加大。

  5、学生普遍感到历史材料题比较难,缺乏必要的答题技巧和方法,测试时失分比较严重。

  6、学生对基础知识缺乏整体把握,概括本事需提高。

  7、高三文(4)班学生卷面普遍比高三文(6)班差,需强化规范试卷。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高。

  2、针对高三文(4)班基础差的特点,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增强针对性、有效性,注意综合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等)。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力争经过复习让学生的成绩有必须的提高。

  3、自我也要多看书报、新闻等,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以适应文科综合高考命题热点切入的特点。多作题,多创制原创试题,进一步提高自我的命题本事和周密思维本事及知识迁移本事,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4、每周增加历史科测试,放在周三午时进行,定时交卷,及时批改,经过考试带练动复习,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规范试卷的习惯,以便让学生早点适应高考试题。“把平时练习当高考”,认真训练;“把高考当平时”,简便应考。

  5、每一天在早读和晚读时巡班,引导、带动学生复习历史。

  6、注意加强对“培优补差”生的辅导力度,争取多谈话及时了解动向,单独准备套题,让他们限时交上来,更准确地采取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措施。

  7、高考中整体难度呈降低趋势,所以我们的练习应降低难度,增加新颖度,树立学生高考前的信心。

  反思高三历史教学,还有其它很多不足,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取得的成绩很有限。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学校名声,也为了我们教师自身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更加努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将落实进行到底”。敬请领导、同行对于我们所没有想到的工作上、方法上的不足和粗陋之处进取给予点拨和指导,我们将不胜感激。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九年级历史教学,面对考查内容增加数倍、能力要求全面提升的形势,我知难而进,努力用最小的负担帮助学生获取的成绩。反思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一些做法已成为我们值得珍存的宝贵经验,当然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先说几点成功的经验:

  1、坚持减负增效的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学期历史教学,我们两位历史老师形成一个重要的共识,那就是:努力地不让历史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千方百计让学生爱学历史、学好历史。这一学期,我们基本没有布置过笔头的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占用过除学校安排的教学时间以外的时间补课。我们总是全力以赴把握好每一个45分钟,通过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2、集体备课、科学安排,顺利完成复习计划。

  一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能顺利完成,有赖于我们对每一个教学复习阶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等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计划。两位老师虽然分头教学,但目标一致、方法一致,采用的复习提纲、复习卷等都是集体备课的结果,凝聚了两个老师的智慧、增强了科学性。

  3、深入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历史的主干知识,编制了系统复习提纲。

  利用各种机会研究教材、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先后数次研讨考试说明,深入领会考试说明中知识点为什么这样选择编排、能力要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例题中透露出哪些命题信息。在此基础上,按照学习专题对考点重新整合,编制了11张系统的复习提纲,对每个专题配以相应的精选习题。这样在复习中做到了讲、看、读、练的有机整合,每课一个专题,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复习提纲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中外对照的大事年表更被不少学生视为“法宝”。

  4、科学复习,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注重练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要减负,就是要避免题海战,努力让学生做有用的题,学会做题的方法。我们在复习中努力把握习题的各个环节:选编、练习、批阅、讲评、改正。每份练习卷都是在教师大量查阅各种资料的基础上精选精编而成的。每份练习我们都尽量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完成,避免课后抄袭作业的现象,实现练习的价值和作用。每次练习教师都认真批阅,都要求学生认真改正,真正弄懂每个题是怎么做的。我们十分重视每一张练习的讲评,决不就题讲题,而是深入探讨题目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应该怎么解决、还能怎样变化,使学生真正掌握解题方法。初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搞好补差工作,采用新的方式提高补差效率。集中补差强化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让习题得到直观呈现,习题练习、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

  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地方:

  1、早学习的东西遗忘多,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安排好对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的系统有效复习。

  2、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总结可能还不全面,欢迎批评指正。

  学校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主动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教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我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简便、认真的形象去应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应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经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我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梦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教师,明白自我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经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提高教室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6篇: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历史教科书;课堂教学;新变化

教师、学生、教科书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中教科书既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来源。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转变。新课程历史教科书与以往的教科书(以人教版为例)相比,结构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在课前设置“导读”,课中插入“动脑筋”等启发性问题,课后设置“活动与探究”。这些新的变化到底给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为此笔者走进6所中学的初一历史课堂亲身感受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变化。通过对这些课的分析,笔者认为新课程历史教科书的使用既给历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便引以为戒。

一、教师充分利用课前“导读”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开始阶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问题。新课程的教科书在每课正文前设计“导读”,充分体现了这一重要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认识并贯彻了这一重要理念。在每节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都通过多样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充分开发利用“导读”,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听课的六所中学,教学条件各不相同,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在利用“导读”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时采用的方式和手段也各不相同。例如,菏泽市第二十一中的孙老师(女)所在学校教学条件较好,设备先进。她在讲授七年级上册15课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大家展示有关录像。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首先提问:“你们所知道的西域,是现今的哪些地方?”同学们踊跃回答,虽然大同小异,但老师都一一予以点评,以示鼓励。紧接着播放了一段有关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纪录片,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更感性、更全面地认识西域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在同学们初步掌握这两个概念之后,老师开始揭示此次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域和丝绸之路,认真学习这一节课。教师用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前提条件是学校具有多媒体这样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而在一些教学条件有限的学校,教师则尽量发挥自身教学才能,将“导读”灵活运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泰安市二十二中的夏老师(男)在讲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时,就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将“导读”进一步展开,逐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的宗教多种多样,你知道的有哪些?”同学回答:“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教师又问:“谁知道这些宗教,哪些是由外国传人的,哪些是在中国产生的?”仅有几个学生回答:“道教是在中国产生的,其它都是由外国传人的。”教师给予鼓励后,继续问:“哪种宗教是最早传人中国的,是什么时候传人的?”面对大家的哑口无言,老师就说到:“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佛教的传人和道教的兴起,这会使我们明白刚才的问题。”至此,教师已经通过对导读的充分利用即层层设问将学生的“胃口”调动起来了,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教师在利用“导读”时采用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达到了同一目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反映出使用新课程教科书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一些变化,即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注重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带来导入新课教学方式的新变化,改变了以往导入新课的形式:复习提问旧知识后,“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

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穿插的“动脑筋”等活动进行师生、生生互动

教学进行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课文中穿插的“动脑筋”等活动为此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教师不时地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动脑筋”等活动,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所听的六节课中,每节课教师都能在讲完一部分内容后及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动脑筋”等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的新局面。这种师生互动取得的教学效果与传统历史教学中的满堂灌、以讲为主或一讲到底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反映出历史教师教学方式由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活动为主。历史教师不仅仅关注知识的讲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注重知识的灌输到更多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如此,教师还根据所学内容自主灵活安排小讨论,让学生互动起来。其中有两节课安排了课堂小讨论:一是学完有关道教的知识以后,泰安二十二中的夏老师(男)提问到:“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成仙。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合情合理吗?分小组讨论一下”;一是学完张骞通西域后二十一中学的孙老师(女)提问到:“张骞通西域后,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交流,那么给双方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请在小组内交流意见。”这也说明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这正符合新课程教科书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三、灵活运用“活动与探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参与意识

正如人们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新课程教科书充分认识到并尊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每课的课后都安排了“活动与探究”,分别有2―3个不同的活动组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任选其中的活动完成。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并实施了这一教育理念,通过多样化与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在整个班级或小组内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应积极参与并发挥出积极独特的作用。

在使用新教科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充分利用“活动与探究”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参与意识。例如菏泽市三中的张老师(男)在讲完“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的课文后,安排学生完成课后的“活动与探究”的三个活动:“这节课的‘活动与探究’有三个小活动组成,分别是看图分析、小实验和小组故事会。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个来完成,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分小组完成。”课后跟踪调查中,笔者发现,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活动来完成:擅长绘画的学生选择了“看图分析”;喜欢动手的学生选择了“小实验”;喜欢讲故事的学生选择了“小组故事会”。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与探究”中。这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个性和参与意识培养的重视,及自身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开放性。

四、改进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对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我们发现,这几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回答问题的人次很多,但面却不是很广,有一部分同学回答很积极,表现活跃,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却显得比较沉默,很少发言,很少参与教学活动,好像旁观者一样,只是在看、在听其他同学的活动。对此,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用这套教科书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弊病,好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上会有很大发展,但是若不积极引导差的学生会更差”,“容易出现两极分化”,“人太多,照顾不过来”。另外,据笔者观察学生在讨论时,有些学生之间真正沟通的较少,有的大声嚷嚷很少有倾听他人意见,有的则代替整个小组思考发言。

这些问题应由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来解决。在上每堂课之前教师应对一整堂的历史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