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软文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电子阅览室的面向对象与用途
来我们电子阅览室的读者所学专业涉及较为广泛,从师范类、管理类、文学类,到艺术类等很多专业类型,所涵盖专业面较广。但就使用用途而言不外乎就是查询专业数据库、浏览网络信息、编辑文档、作业设计等。对服务对象和读者需求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对硬件和软件进行有针对选择与安装。
二、电子阅览室的硬件选择与规划
硬件的选择上我们是从满足读者的使用需求角度出发,从平衡性和稳定性方面进行挑选。目前我室的机器都是DELL的品牌机,分别是optiplex330和dimension1100两个系列的:
optiplex330配置如下:IntelPentiumDualE21601.8GHz、内存DDR2512MB、80GBSATAⅡ硬盘、集成显卡、集成声卡、集成网卡、DVD光驱;dimension1100配置如下:IntelPentium4CPU2.80GHz、内存DDR256MB、80GBSICI硬盘、集成显卡、集成声卡、集成网卡。配置上看,dimension1100虽然比optiplex330性能上要差一些,不过只要软件方面安装的适合,足够满足目前读者的需求。
电子阅览室计算机都是公用的。由于读者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高有低,难免经常遇见有些读者出现些误操作,删除或安装一些软件,或者对计算机的设置进行了某些更改。为避免影响下一位读者的使用,我们对所有面向读者的计算机安装了还原卡,还原卡一方面可以防止读者进行错误的操作影响下一位读者对该计算机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只要重新启动计算机,计算机将恢复到设定好的状态。
但还原卡也不是万能的,例如07年下半年出现的"机器狗"病毒就能够破解还原卡。此病毒采用hook系统的磁盘设备栈来达到穿透目的,危害性极大,可穿透目前技术条件下的任何软件硬件还原,基本无法靠还原抵挡。而且其本身还是一个木马下载器,感染后会自动从网络上下载木马、病毒,危及用户帐号信息的安全。该病毒后还会使机器感染ARP病毒在网络内传播,瘫痪局域网。针对这种情况在下文中讲述解决的办法。
三、电子阅览室的软件安装与维护
从机器的硬件配置和系统的适用性角度来考虑,我们选择了适用WindowsXP。WindowsXP对硬件要求较低,绝大部分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都支持,兼容性很高。在WindowsXP系统平台上,需要USB接口连接的MP3、MP4、U盘和数码相机等可以直接插拔,方便读者使用,不需额外安装驱动程序(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有少数产品,例如SONY和IPOD的部分产品需要安装驱动程序且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系统及硬件的驱动都装好了,接下来根据读者的需求确定需安装的软件。在软件选用上,选择版本较新的软件,这样可以减少系统漏洞,避免给木马和黑客可趁之机。都安装好了,接下来对系统进行简单的优化设置。开始控制面板系统高级性能视觉效果,选"调整为最佳性能",点击确定进行优化。
系统优化完,我们用Ghost8.3对系统进行备份。备份做好后,我们利用GhostCast8.3在局域网内对多台电脑同时进行网络克隆。通过网络克隆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克隆完成后有序逐台修改计算机名、IP地址和管理计费软件的一些具体设置。接下来通过几台交换机组成了一个局域网,然后连接上校园网就可以上网了。
系统都装好后就可以为每台机器装还原卡了。在安装还原卡过程中发现过有不兼容现象,例如dimension1100就可以正常使用远志的悍将还原卡,而optiplex330一装上悍将还原卡,在进入系统的过程中就频繁发生蓝屏现象,即使成功进入系统,也很快就蓝屏死机。为了排除是个别机器问题,对多台机器反复进行安装测试,发现现象依旧,可以确定该系列不支持此还原卡。对此,给optiplex330更换了小哨兵还原卡就解决了问题,一切正常。
上文提到过机器狗病毒。07年底,电子阅览室爆发了机器狗病毒,还原卡对该病毒无能为力,严重时导致整个局域网都瘫痪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使用机器狗免疫工具和还原卡相互配合,同时有360安全防护卫士(下文如无特指皆简称360)实时保护就可以有效防护了。超级秘书网
脑白金的知名度能迅速打响,其个性化、高档次的商业命名功不可没。脑白金是一个极好的商业名字,“大脑的核心是脑白金体,其分泌的脑白金掌管人体衰老”,这种诉求可谓绝无仅有,脑白金的神秘与科技感一下子就跳了出来,区分于所有其他类别的保健品。
这种特殊的差异化命名,在商业法则中的确胜人一筹,令同类竞品望尘莫及。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策划人员将脑白金的理念紧紧与睡眠、肠道、衰老、美容、性等巧妙溶于一体,统统归根于大脑脑白金体掌管。这样,理论上也顺理成章。
但这种策划营销人员的概念解说,很容易引起部分争论。从商业营销的角度,脑白金的概念也许并不为过,但“大脑因子”与“肠道因子”实在难以理解。有些消费者认为,将肠道与大脑联系起在一起,无论广告软文如何解释说理,总感到太牵强。
从常识上看大脑与肠道并无直接关系,甚至与睡眠也有些勉强。但退一步讲,从间接效果上看,脑白金的“润肠通便、改善睡眠”功能,的确可以起到美容、延缓衰老、改善记忆的作用,令人精神爽、焕发光彩,保持年轻状态。且国内外有大量关于“Melatonin”的研究论文,也谈到“Melatonin”的神奇效果,大量的动物、人体实验也证明了Melatonin的延缓衰老作用。这些研究虽未推广普及,作为广告的佐证,还情有可原,但也要讲究方式。
在国内,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去深刻了解保健品的机理,他们只相信直白的东西,越简单越好,概念越新越好。他们中的大部分不具备医学知识,广告怎么做,他们怎么走,但这是在广告手段被接受的前提下。脑白金给他们的最初印象就是“补脑”的,后来广告多了,也就渐渐地知道了它的其它直接或间接的效果。知道得越多,就越发现脑白金概念诉求有偏离。原来,脑白金并不是补脑的!
值得庆幸的是,脑白金在改善睡眠与润肠通便方面真有显著效果,虽没有分别成为这两大功效类产品的领头羊,但至少也拥有相当多的忠实消费者,回头率仍然较高。
近几年,国家出版基金紧紧依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十二五”重点出版选题规划,打造出一批国家出版基金“十二五”重点项目。这也是很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一个鲜明特色,获批国家出版规划的项目通常会优先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青睐。例如,国防工业出版社的两个“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野战火箭装备与技术》和《先进激光技术及应用》,同时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实践经验得出: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其选题方向要有特色,要能充分体现出版社的优势板块,在该板块出版社应拥有强大的作者队伍,专业的编辑队伍,成熟的出版流程管理体系,完备的宣传、营销渠道,以及较高的读者认可度。如何选择特色选题?怎样的出版流程最合适?宣传方法有哪些?笔者尝试以国防工业出版社军工领域资助项目为例,解析上述问题。
一、为国家基金资助项目选择特色选题
通过分析前几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军工领域项目不难发现,每个项目都有很好的选题背景,即,能突出反映军工领域重大研究成果,服务国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学术价值都非常高,在学术著作出版层面上都应成为基金项目的首选。
国防工业出版社主要选题方向在国防科技领域,因而在策划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的选题时,出版社本着承载民族梦想,服务国防科技的原则,制定了“追踪国防前沿,凝聚原创成果,体现国家水平,推动科技发展”的选题策划指导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出版社又明确了“长期规划,条件成熟申报,规范管理,确保项目品质”的务实方法。
201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先进航空材料与技术》的成书基础是来自最近两个五年计划的国家各类基金,预先研究、支撑技术项目的科研成果,包括5项国家“973计划”研究课题,10项国家“863计划”研究课题,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这些科研基金项目,很好地保证了本套专著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2015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现代引信技术丛书》,以我国近20年来开展的全军型号及预研项目、军兵种型号及预研项目、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项目等为基础,提炼了作者团队的300余项引信相关的发明专利成果以及撰写的数百篇被EI和SCI收录的论文精华,囊括了许多开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应用研究成果。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请中,要求有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以《现代引信技术丛书》为例,该项目的实施计划如表1所列。表中详细列出每一个时间节点及对应完成工作,同时,在申请国家出版基金时,编辑团队和作者团队密切配合,通过多次审阅样章,交流进度,顺利召开三次编委会,最终,作者提交所有初稿作为辅助材料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提交全部初稿的目的是为国家出版基金的评审专家提供更多材料,以期获得更客观的评审意见和结果。
表1 《现代引信技术丛书》项目实施计划
二、制定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新的规章,确保项目进展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书稿交给出版社后,国防社除了要求责任编辑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定稿外,又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再次通读全稿,增加一道本书的潜在读者试读环节。这个想法源于影视行业的“试映”。通过该过程,让丛书项目的责任编辑获得了更“接地气”的意见,在指导作者完善书稿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
出版社按照传统出版流程管理书稿外,在“三审”结束后,针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增加一遍相关专业资深编辑通读环节。该过程的设立,不但提高了书稿的编校质量,更进一步保证了书稿专业内容的高品质。
在项目编辑团队中,出版社有意识地设立两名责任编辑,两名责任校对,并明确4个人的分工,避免责任推诿,让其体会到能作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是一份很高的荣誉,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入校对环节前,还要求编辑使用“黑马校对”“校对能手”等多种软件检查一遍书稿,消除敏感的政治性错误、拼音类错别字、字形类错别字、英文拼写错误及数字性错误等。例如,在《现代引信技术丛书》中,个别分册为五笔输入法录入,其字形类错误较多,通过校对软件的检查,很好地避免了类似文字硬伤的出现。
在出版环节的“24小时样书”流程,我们也进行了创新:同时制作出4本样书,分别请责任编辑、责任校对、作者及审稿专家共同审读,严把出书前的最后一道工序。
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也需要各种营销推广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通常都是原创学术精品项目,如果出版后就束之高阁,则无法更好地体现其传承知识的作用。所以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是出版社发行同志和编辑们都该思考的问题。基金项目在问世前,未雨绸缪,制作出系列营销方案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网络宣传
在全民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者,个人影响媒体并盈利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宣传格外重要。网络宣传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在各专业技术网站、B2C出版物交易市场网站上信息;在出版社、各大专业研究所的微信公众号上各类宣传软文;在编辑、作者及审稿专家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转发相关文章及视频、音频资料等。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现代引信技术丛书》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中,我们计划在中国电子网、《现代引信杂志》网站、中国兵器集团下属的各大专业研究所网站上宣传软文;在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等网站上,通过开展在线试读,编辑读者互动,图书预售等活动。请引信界知名专家点评本套丛书,通过录像、录音等方式将资料整理,通过出版社及各专业研究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将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通过业内专家的博客、微博。这类营销方式,特点是传播快,影响力大,能很快转化成有效购买。但前期需要做充分准备,收集素材,撰写各类适合不同网站、微信、微博、博客上的文章,尽量做到图文并茂;走访行业专家,采访、录制资料,进行剪辑整理,在获得专家认可后。
2.实体店卖场宣传
能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和阅读图书是实体店的优势所在。过去的几年,实体店的图书销售额始终保持在一个平稳区间,科技类图书的销售额处于稳中略有下降的状态。以品牌特色图书抢占市场,提升上架率,已经成为很多出版社的共识。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正是最能体现出版社特色品牌的图书之一,精品书也要让读者知道,让读者有拿起来翻阅的兴趣,才能有机会转化成销售额。在考虑到资金、人员、收益率等因素,出版社可以先尝试在专业读者相对集中的特定卖场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出版社在计划《现代引信技术丛书》的实体店推广时,首先对以往引信类图书的销售情况进行了分析,考虑到引信相关的研究所、院校的位置,在专业读者相对集中的中关村图书大厦、沈阳科技书店等5家书店开展宣传活动,包括粘贴海报、图书码堆、配宣传员推介、做图书促销、请作者签名售书等。
实体店的宣传推介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出版社品牌形象,增强读者对出版社的认知感,扩大对周边相关院校、研究所的影响力,为更好地将读者最终发展成为作者提供了便利。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在全球掀起了互联网应用的热潮,世界各大公司纷纷利用互联网提供信息服务和拓展公司的业务范围,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创造了全新的商业网络系统,为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化领域施展的商机,成为企业开创未来的强大的竞争力和新的生存方式。网络营销是一种适应网络技术发展与信息网络时代变革的新型营销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模式,将成为21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1]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显现出更为广泛性、实时性、经济性、交互性等特性。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网络营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营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营销的服务质量,不仅影响到顾客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企业的声誉,乃至企业的长远发展。人们对购物的方便性、便捷性要求使网络营销更是如火如荼,对网络营销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我国很多互联网公司借助网络成长为企业巨人,他们的成功也为我们研究网络营销提供了宝贵的案例。[2]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营销的巨大商机,因此进行网络营销的分析是很必要的,它为我们在网络条件下更好的把握商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
(一)企业网络营销发展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企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已经基本夯实,企业中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企业自建网站的比例也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12月,有94.8%的企业配备了电脑,无电脑的中小企业仅占5.2%。[3]有92.7%的中国中小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通过不同规模企业的互联网接入比例可以看出,规模较小企业中互联网接入比例相对较低,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互联网的接入比例已经接近100%。[4]
(二)企业网络营销应用概况
企业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拓展市场、推广产品,因此成本较低、效果优异的网络营销正逐渐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5]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企业中网络营销相关的互联网应用渗透率综合起来达到了42.1%。不过,仍然还有57.9%的受访企业没有使用互联网进行过任何营销及销售相关活动。[6]
其中,电子邮件营销方式是企业最普遍采用的互联网营销方式,21.3%的企业曾经采用过电子邮件营销。电子邮件营销具有成本低、到达率高等优点,但具有容易引起受众反感等缺点。[15]不过,将电子邮件营销与CRM系统结合,进行更加精准的促销信息推送仍然是很有效的网络营销方式。因此,电子邮件营销未来还将是最为普及的网络营销方式之一。[7]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和搜索营销(包括搜索关键字广告、搜索引擎优化等)是另两类比较重要的互联网营销方式,也是企业互联网营销中投入较多的两个领域。
互联网品牌广告,是指在门户网站等站点中购买相应的广告资源(图片链、文字链、弹出框等),是互联网广告中最为传统的方式。目前,依然在企业的网络营销中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软文也是利用较广的一种互联网营销方式,包括企业自己的员工利用论坛等手段宣传和营销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以及雇佣专门的“网络水军”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互联网舆论战。[14]这种互联网营销方式,正在不断得到广告主的青睐,但未来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管制以及社会负面舆论的影响。
三、我国网络营销的基础---网站建设
开展网络营销的第一步是建站,不包括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开设网店。建设独立的企业网站较为复杂,需要购买包括网络接入、域名注册、主机服务、企业邮箱、语音通信等一揽子的服务;而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店相对简单,但不同于个体经营者,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中开设网店一般也会配合独立的域名等。有部分企业,同时拥有独立网站和交易平台中的网店。[8]
(一)我国企业网站建设概况
2000年和2007年是我国企业建站的两个高峰。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次,这个时期互联网概念开始盛行,很多企业跟风建立了网站。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2001年我国企业建站处于沉寂状态。之后企业建站数量渐渐回升,逐年增多,到2007年时,达到新的高峰。[9]在2007年企业建站比例达到18%。一方面,随着建站软件的不断发展,建立企业网站变得越来越容易,成本越来越低;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化,网络营销的基础——企业网站也被提上了很多企业的议程。[10]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建站比例继续爬升。但随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建设独立企业网站已经不是唯一的企业建站方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或委托电子商务平台承建整合了电子商务功能的企业网站渐渐也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13]
(二)企业网站运营现状
总体来看,目前企业网站运营水平较低,存在投入低、运营目标不明确、无专人负责等问题。首先,是资金投入水平。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具备一定功能的独立企业网站的年投入资金至少在5万元以上,但根据调查发现,目前一半以上的企业网站的年投入金额都在一万元以下。资金投入的不足,造成网站功能残缺,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摆设而已。[11]
另一个是人员的投入,这个也是决定网站内容能否吸引用户,能否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关键。但是,根据本次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企业网站的维护水平总体还是偏低。企业网站有专职团队负责的仅22.5%;多数企业网站仅有少数人员进行内容更新,而没有技术维护人员;甚至有的企业网站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12]
四、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以及网络营销的主流方式,策略和方法,其次,对我国企业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做出了相关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到: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正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具。随着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和我国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更加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营销资源,提升营销效率,在行业中超速发展,脱颖而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加快网络营销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网络营销概念的普及和我国中小企业对网络营销的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战略,更加有效地配置企业的营销资源,提升营销效率,在行业中超速发展,脱颖而出。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企业必须加快发展网络营销,以应对来自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只有通过实施效的管理措施促使企业进行网络营销,才能实现与先进企业进行平等竞争的机会,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从市场营销发展的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由于自身的先天优势必将取代传统营销方式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戴夫·查菲等著.吴冠之译.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6.
[2]王耀球,万晓.网络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2004.5.
[3]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N].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第二版.
[4]朱明侠,李盾.网络营销[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6月.
[5]刘建元.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D].中南林学院硕士论文.2002,6.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09.1.13.
[7]邵兵家.电子商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8]刘喜敏.网络营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8.
[9]刘光峰,魏仁坚.实战网络营销一一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6月.
[10]乐宁.海南电信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N].通讯世界.06.02.23.
[11]孔伟成,陈水芬.网络营销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3]唐峻.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市场研究.2008.
1微媒体下广告课程学习的碎片化挑战
随着4G移动网络发展及物联网的逐步搭建,商业信息不再仅限于手机接收,各种小巧便捷的ipad、平板电脑、电子手环、视频眼镜、阅读器等终端设备,都将被赋予人工智能兼推送信息,广告传播范围也将不断拓展,突破时空限制[1]。微营销、微广告、微电影、微小说和微系统的广泛应用,“微”己植入大学教育。特别是以微博、微信、微课、TED为代表的微媒体,加速了微时代下广告课程学习的碎片化。重构碎片化学习就是思维系统化、聚合化的认知过程。即在互联网情境下,学生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种微媒体、零散时间和课余空间,品鉴及感知广告有关知识的学习方式。
1.1学习时空的再分割:“被动整体”到“自主零散”
微媒体具有灵活、多样的特性。由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上课前就已主动搜索网络教学资源,但分散的资源导致注意力的碎片化。然而,课程学习也不再局限于整块时间被动地灌输知识,而是学生通过充分运用碎片时间、便捷智能终端,在教学网络上按需自主的、非正式的进行无缝学习,即零散时空的融合。目前,广告教学仍然采用正式的课堂讲授,一周两课时,每次安排一章内容。课后,虽然学生迫切想知道后续知识要点,但受课时、教室限制而求之于网络的微型课程。
1.2学习内容的再细碎:“线性集中”到“细小分散”
随着教学时空的碎片化及学生对智能终端的广泛运用,学习内容和知识框架不再是完整的、线性的、固化的整体结构。知识流的网络化、复杂化促使学生思维变得更为灵活、发散。对广告感兴趣的学生不会止步于课堂预设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开展学习,而是用网络信息终端随“感觉”探索未知知识。其中,容易形成间断跳跃、摇摆不定的认知流。系统的知识内容被分解成若干学习模块。一个模块对应一个相对完整提炼的内容,模块间存在一定逻辑联系,但最终建立的是极为松散的、个性化的知识框架。
1.3学习目标的再转移:“成绩至上”到“兴趣至上”
学习碎片化的形成源于学习目标的个性化转变。微媒体下广告教与学的目标不是为了通过正式课程的期末统一测评、获得学分及结课证书,而是为实现职业愿望、满足好奇心或解决现实问题。传统广告教学是依据“学科导向型的系统学习”体系,微媒体广告碎片化学习属于“兴趣导向型的个人学习”。以往广告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按照统一标准,达到合格的学习成绩。过于强调广告学习的专业性、系统性,而不是适用性、针对性。这显然与营销职位的就业期望有巨大差别。
1.4学习行为的再解放:“单一连续”到“多样间断”
由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应用普及,学习时空去中心化,学习媒介脱离教师权威。学习行为得以解放,避免其单一性而呈现多样化、非连续性,以促进学生参与。微媒体数量和教学信息供应量日益激增,学生选择及使用各媒体的自由度和个性化得到空前提升,但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传统广告课堂教学的主要意图是传递某类系统性的专业知识,不可离开教材内含的理论框架。以讲授课本知识点为目的,易受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限制,自由发挥空间不大。所以,不如TED讲演等网络课程简短、精彩。
1.5学习形式的再丰富:“单调严格”到“灵活宽松”
以往广告课程是教师课堂集中讲授内容,学生课下巩固内化知识。为保证课程质量,课堂讲授的形式大都移植全日制教学体系,并不断强化课堂学习的管理规章。然而,微媒体下的广告教学则正相反。学生各自先通过不同网络终端展开个性化、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后在教师创设的分享平台或集体活动中集中交流,以共同深化补充知识。但是,前期的独立学习往往互动不足,易造成孤独感,减弱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未能及时监管以致形成混乱的逻辑结构,连后期讨论也不易重塑认知。最终不得不面对面辅导,增加教学成本。
2新兴微媒体下广告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目前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碎片化学习”、“微媒体”、“重构式教学”等关键词,发现已有3 863篇。其中,“关联主义”、“建构主义”与“碎片化学习”密切相关。显然,可以基于这两种认知视角尝试对此问题进行初始探索。然后,征集广告业内资深高管建议,初步拟定教改方案,逐步试验各项措施,实时监控,及时修补,以期获得教学效益,见图1。
2.1教学结构由“金字塔”向“蛛网”转变
1) 教改目标。将以往广告教学由广告内涵、广告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性、古今广告对比、广告定位、广告策划、广告评测、广告组织、广告制度等章节构成的“金字塔”知识结构逐渐转变为自我认知的延伸,知识内容呈现非线性的“蛛网”型结构[2]。由广至专,循序渐进。以此,让学生适应微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碎片化学习体验。
2) 操作策略。设定广告学中的关键词汇,以此为结构节点,将任意节点间的知识整合,形成课程的内容关联[3]。例如,抽出部分教学课时,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腾出宝贵上课时间,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兴趣中心将广告知识嵌入微媒体下的自主学习路径,形成类群模块;通过课堂讨论和课下作业以及每月定期呈交的学后感想,纠正错误认识,精简繁余知识,捋顺逻辑脉络;鼓励学生推荐与广告学相关的读物,开展“读书沙龙”,使广告知识节点间联结增强,构筑更密集、更准确的蛛网结构。
3) 实践启示。在碎片化学习后,教师需要实现学生需求与期望的匹配,使其习得的新知识从“富集”向“有效”转变。但是,要协调与把握好广告学与非广告学间的学科关系,避免学生脱离学科范畴,漫无边际地涉猎无关内容而浪费时间。
2.2教学认知由“解构”向“重构”转变
1) 教改目标。抓住广告课程学习关键理念,将零碎知识重新编排成结构更强、理论更规范的概念,实现由“解构既有概念”向“重构新型概念”的教学认知转变,促进新旧理念融通、碎片知识迭加、理论实践结合,获得完整、综合的学科体系。
2) 操作策略。通过登陆网络社区,采用微媒体工具,使广告知识从单向学习扩展至资源分享,以构建集体智慧的学习共同体。例如,商学院自主建设广告电子实验室,植入广告理论学习软件;学生用移动终端互联互通,随时随地分享感悟;教师课下定期向朋友圈、QQ群、人人网推送新颖广告、典型案例的超链接及专业公众号,引导学生参与微媒体广告的制作及,夯实教学效果;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针对教师所选素材,引导其自发开展碎片化学习。
3) 实践启示。复杂思想并非直接联结,反而显得毫无逻辑、顺序非连续。因此,广告教学要剔除无关信息,合并相似观点。但在实践中,要对重要概念进行充分讨论,师生及时彼此沟通,避免出现概念混淆或解读偏差,顾此失彼。
2.3教学情境由“记忆”向“应用”转变
1) 教改目标。从多维角度挖掘预设课题的实质内涵,增设广告教学中的应用场景,将重点知识镶嵌、印衬于实际操作之中,做好零碎知识的认知迁移与整合,以使学生主动探寻学习策略,将原记忆中长期储存的知识与情境经验相链接,关联各项知识要点。
2) 操作策略。面对微媒体下的碎片化学习,广告教学可对同一内容构设特殊情境。例如,在电子实验室、微信公众号、QQ学习群中,要求学生在不同时间、环境中以不同目的进行重复的交叉互动;通过市场营销系购买的“创业之星”、“贝腾沙盘”等商业实训软件,模拟广告业务的现实行动场景,分成创新小组,展开组间竞争;借助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级创业比赛、商务模拟综合实训项目等平台,鼓励学生参赛并筹备作品;设立广告课程的产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通过成立项目基金向学生征集创意及方案,辅助教学工作。
3) 实践启示。碎片化学习使无意识的知识导入比传统教学中的有意识记忆更为迅速,但终处于浏览、知晓等低层次思维活动,需要在情境中聚合,以引发深层次逻辑思考,在原思维中摄取、激活并认知后,才可被用于处理复杂的现实问题。
2.4教学章节由“原理”向“综合”转变
1) 教改目标。结合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行动,将网络营销理念与应用植入广告专业核心课程及实质项目,明确在校生未来就业导向或增强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满足大多数毕业生顺利从事微媒体推广及网络销售的上岗要求。
2) 操作策略。重新梳理过于庞杂的原有知识要点及技能流程,构建综合教学体系[4]。例如,将广告专业原有的市场营销、广告学原理、广告设计与策划、广告公司管理等核心课程与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学、网络技术等选修课程进行拆分,抽捡关键知识点,合成“网络广告”综合篇,其包括网络体验营销、网络推广技术、网络媒体管理、网络软文写作、网站运营、网络广告设计、网络广告案例赏析等章节。
3) 实践启示。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广告教学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而是在已有课程框架内引入知识更替加速及就业形势严峻等压力,促使学生利用各种上网终端进行互联网营销、广告设计等在线课程的碎片化学习,避免抵触情绪。
2.5教学考评由“线下”向“线上”转变
1) 教改目标。改变以往广告教学考评仅仅以期终一次性卷面测验或平时上交纸质论文的笼统评价依据,将碎片化学习纳入过程监控及效果考评的范围,增加试后反馈,避免导致错误遗存,督促学生掌握互联网新媒体广告的应用知识。
【关键词】报纸 健康传播 综述
“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现代后工业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风险的时代,风险的产生来自政治、经济、伦理、卫生、科技、文化、科技、文化、大众传媒等诸多领域,并且相互重叠、相互交叉,又无法截然分开。在诸多的社会风险领域中,公共健康领域的风险爆发,在现代社会表现得日益突出。从各类传染病的每年递增,到突发性食品安全和食物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再到环境污染、生化危机、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等等与健康相关的问题层出不穷。健康传播这个议题也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危机将公共健康领域带入了人们的关注视野。在这场危机中,人们反思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大众传媒在危机中的表现。以张自力为代表的国内诸多学者,纷纷将健康传播作为一项重要议题来研究,《健康传播与社会》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传播研究专著。张自力在他的另一本著作《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一书中指出,医学专家通过大量研究统计表明,在遗传生物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医疗卫生条件四类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中,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到60%以上,因此,健康传播有了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加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跃升和提高。人们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开始将目光越来越多的聚焦在生活品质上,而健康则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笔者从以下两方面对健康传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总结。
一、健康传播的基本概念综述
什么是健康传播?对于它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界也一直缺乏一个全面、完善又得到广泛认同的定义。参考研究学者的观点,健康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定义:
从传播内容的角度定义。“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Rogers 1994)。”这个定义重点关注向人们传授有关健康的科学知识,通过改变态度和行为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1996年,Rogers重新对健康传播做出定义:凡是人类传播的类型涉及健康的内容,就是健康传播。此定义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为更多人接受。
从传播功能的角度定义。1993年,美国CDC对健康传播的定义是:健康传播史在受众研究基础上,制作和传递健康信息与策略以促进个人和公众健康的行为。1996年出版的《健康传播原理与实践》一书,对健康传播有了更加简洁的定义:健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还有的研究者更进一步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获取、制作、传递、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从传播层次的角度定义。健康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传播活动,具有多层次传播的特征。“以传播为主轴,借由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美国学者Burgoon从四个层次之一的人际传播层次出发,认为:健康传播是患者和医疗提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诊疗室里无数的人际传播活动。与此相对应,学者Jackson这样定义健康传播:健康传播应以大众传媒为信道来传递与健康相关的资讯,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其中又包括健康营销和健康政策制定。
从传播情境的角度定义。我国学者张自力在其著作《健康传播与社会》一书中是这样定义健康传播的:是一种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下,以传递健康信息、普及健康知识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虽然各国学者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健康传播给予了不同的定义,尽管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但是对于拓展健康传播的研究具有极大意义。
二、健康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健康传播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脏病专家杰克·法奎尔(Dr. Jack Farquhar)和传播学者内森·迈克比(Dr. Nathan Maccoby)借助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可言力量开展了著名的“斯坦福心脏病”预防计划,被公认为现代健康传播研究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由格雷·克里普斯(Gary Kreps)和索恩坦(Thornton)合著的《健康传播:理论与实践》出版,是第一部有关健康传播的专业书籍;1985年,在美国弗迪尼亚州詹姆斯·麦迪逊大学召开了美国健康传播研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专业学术会议——“医学传播会议”(Medical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1989年,《健康传播》(季刊)(Health Communication)问世,标志着健康传播从学术上走向成熟,成为当时唯一一份研究健康传播的专业期刊。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健康传播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逐步进入完善阶段。1996年,全美另一份重要的传播研究专业学术刊物《健康传播季刊》(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创办。
我国的健康传播研究。作为中国研究“健康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张自力将我国健康传播的研究议题进行了九个具体研究方向的细分,几乎涵盖了目前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的所有议题,分别是:大众健康传播媒介与效果研究,组织健康传播研究,以医患关系即为核心的人际健康传播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研究,健康传播的外部环境研究,健康传播与文化研究,艾滋病、安乐死、同性恋、器官移植等特殊议题的研究,健康传播史的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危机的传播研究。
三、报纸的健康传播研究
国内外关于健康传播的文献比较多,但对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健康传播研究却相对较少,国外的报纸健康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研究基本都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出现,其中涵盖了党报、都市报及专业类健康报的健康传播。这样的研究分为两类,一类研究对象就是宏观的报纸健康报道本身,另一类是报纸健康报道范畴中的某一微观议题报道研究。
梁琪和莫扬在《中国报纸健康传播特点研究——对6家主流报纸健康新闻的内容监测解析》一文中,通过对《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健康报》、《健康时报》等6家报纸在2005-2006年间的健康信息,对我国报纸的健康传播基本状况和特点做了描述和分析,其中涵盖了党报、都市报、专业类报纸,得出食品安全是我国报纸中最主要的健康话题、我国一贯重视对传染病问题的报道、我国主流报纸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健康情况的关注、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等结论。
梁伶俐在《〈大河健康报〉健康传播研究》中从版面内容、稿件编排、议题设置、报道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报道同质化、受众互动差、软文医疗广告多等问题,并针对问题从传播渠道、外借经验、内练素质三方面给予了建议。
刘瑞英在《江浙沪晚报的健康传播比较研究——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为例》中对三份报纸在版面设置、传播内容、议程设置、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区别探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扬子晚报》成熟、完善又独具特色,《新民晚报》传统、简短精悍又科学实用,《钱江晚报》相对弱势、却不乏亲民。
李健在《北京都市报健康传播研究——以〈京华时报〉、〈新京报〉为例》一文中运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北京都市报的健康传播现状进行了总结梳理,得出健康报道数量偏少、报道版面所集中于本地新闻版面、报道位置占优但篇幅较短、报道内容多集中于公共卫生领域、消息来源以官方为主、报道多以传递知识的中性立场为主等结论,并指出了北京都市报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的传递多于理念的培养、以零散的健康消息为主,缺乏系统的健康传播策略、报道模式陈旧并缺乏组织健康传播等形式的互动、患者个案的报道框架单调等,在相应策略上作者也给予了深入思考,其中综合运用社会营销策略、大众传媒配合组织、人际传播以及注重高品质固定报道版块的打造是比较新的观点。
在国外的报纸研究上,以刘萍、楼旭东的《〈纽约时报〉健康报道现状及启示》为代表。作者分析了《纽约时报》目前的现状,对我国报纸健康传播提出了“四个求”的新启示,分别是在健康报道数量上求多,在报道内容上求广,在报道形式上求变,在报道技术上求新。
以上研究均属于宏观研究范畴,此外,报纸健康还有许多微观的关注点。例如,毛林涛在《健康新闻报道研究》中用一章阐述了我国媒体艾滋病报道的研究;张璇、张立强在《上海市报纸糖尿病健康传播研究——对4家主流报纸糖尿病报道的内容监测分析》中就是以糖尿病这一微观议题为研究对象,另外还有罗元的《健康传播视角下的报纸烟害报道研究》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秦美婷博士曾作过《台湾健康传播之研究:以〈民生报〉1985-2005年肺结核、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议题建构之内容分析为例》一文,给众多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健康传播作为大众传媒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新兴方向,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研究价值。进入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在时效性、互动性上稍逊于新媒体,但是纸媒必须看到自己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权威性上做文章,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参考文献
①张自力:《健康传播学——身与心的交融》.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②陈小申:《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基于政府卫生部门的考察与分析》.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③帕特丽夏·盖斯特-马丁、艾琳·伯林·雷、芭芭拉·F.沙夫 著,龚文庠、李利群译:《健康传播:个人、文化与政治的综合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④张自力:《健康传播与社会——百年中国疫病防治话语的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⑤[德]乌克里希·贝克 著、吴英姿、孙淑敏 译:《世界风险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⑥阿特休尔 著、黄煜、裘志康 译:《权力的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⑦米光明、王官仁 主编:《健康传播原理与实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卫生部陈竺部长提出医改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由此涉及的医改包括四个体系的改革革,分别是: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2、医疗服务体系;
3、医疗保障体系;
4、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未来政府的六个工作重点是:
1、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
2、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3、改革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5、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6、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指出加大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随着这些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医药终端市场出现井喷式扩容。
据此,2007年以来,业内对此一个粗略的估算认为,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新农合将带来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400亿元,社区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在500亿~2900亿元。如果按药品收入占50%的比例测算,则新农合的新增药品消费能力约200亿元,社区医疗市场的新增药品消费能力约250亿~1400亿元。
两厢合计,医疗市场新增支付能力约为900亿~3400亿元,由此,药品市场消费扩容约450亿~1700亿元。此外,医疗需求释放、就诊率提高可能带来药品市场增长规模约1000亿~4500亿元。这样,以2006年我国医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4700亿元计算,新医改所带来的医药市场的扩容规模将比之再增大一倍。
政府加大投入必将使过去被压制的医疗卫生需求得到逐步释放。医药行业将会出现——普药需求激增,产销两旺,效益大涨。
笔者以为,尽管新医改政策如何出台?何时出台?一直悬而未决,而且出台的系列配套医改政策一定不会全国一刀切,尽管国家目前宏观政出台策迟缓,但微观医改政策却力度明显加快、加大,最主要的是以下五个方面:
1、医药分开导致的第二终端市场(即零售系统)终端扩容。
笔者认为公立医院如果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养医"机制,将给医药市场带来巨大影响。有专家预测,因此医药市场将扩容2000亿元。这些扩容部分,将使医药零售市场大幅度扩容。
2、第三终端(农村医药市场)市场扩容。
各级政府在农村的新农合投入金额和速度明显增加,2008年政府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水平,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现行的40元提高到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标准从20元提高到40元。这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利好。因为国家加大对居民个人医疗的补助将有力释放市场对药品销费需求。中国有8亿农民,按人均每年100元计算,农村医疗卫生市场将扩增800亿元,按占70%的比例计算药费的话,预计农村药品市场将扩容560亿元。
根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2008年7月10日公布的数字: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已经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2679个,占应开展(有农业人口)县(市、区)数的98.17%,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93.57%。参加合作医疗人口8亿,参合率为91.05%。截至6月底,全国31个省份已全部实现了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截止到目前,全国有12个省(区、市)人均筹资水平达到或超过100元,它们分别是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及中西部地区的安徽、重庆、青海和新疆。未达到100元筹集水平的省份都将在2009年至少提高到100元。
3、第四终端(城镇社区医药市场)市场扩容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表示,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覆盖所有的城镇从业人员;2008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扩大到50%左右的城市,并于2010年基本覆盖约2.4亿城镇非从业居民。
在具体行动上,国家大力投入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事业,一是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全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力发展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的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的局面。
比如北京人均每年补助额是1400元,如果全国城镇按北京水平的一半(即人均每年700元)计算,2.4亿城镇非从业人口所带来的医疗卫生市场规模则为1700亿元。即使这1700亿元中只有50%是花在药费开支上,全国城镇药品市场规模将扩容850亿元。
4、政府投入使第一终端(医院市场)扩容
未来非常明显的是以政府为主导投入医疗、医药、医改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医改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将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而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通过加大政府财政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降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可以起到刺激药品消费需求。
5、中药、中成药市场扩容
前两年,一些无聊之人叫嚣要取消中医中药。但是新的医改政策将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加强和完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比如在上海,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都列入医保目录范围。这对中医药生产企业无疑是重大转机。
二、 如何抓住零售市场扩容中的市场机会
1、医药商业如何抓住终端扩容中的市场机会
笔者以为,无论采取哪种医改方案,商业渠道的扁平化、阳光化一定是必然趋势。而且,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后也离不开渠道商的配送功能。因此,具有规模优势、区位优势和较高运营效率的渠道商将是医改的最直接受益者。
医药商业要想在终端扩容中分得一杯羹,笔者以为做好一下几件事:
做好政府公关,事先介入新农合、社区用药配送的医改配套方案的改革中去,体政府分忧解难,替民众的及时安全用药负责,以便取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医药产品配送的主导权权,占领由政府买单的这一市场。
比如,北京市2007年在全国首次提出社区医疗机构常用药品“零差价销售”,并选定统一药品配送商。实现全民医保后,社区医药市场将大大扩展,统一药品配送商将给药品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如北京有200多家药品流通企业,参与竞争配送资格的18家企业中,最后有两家企业获得了配送资格,并且是一家企业配送15个区县,另外一家企业配送其余三个区县。这样,获得配送资格的企业,几乎相当于对其所服务的区域有了完全的垄断权。
其次,建立以配送为主体的立体服务网络,以后快批将慢慢被快配取代,以快速配送赢得终端客户。而且国家药品新的价格确定机制,越来越鼓励直达终端,异地调拨,层层批发的价格空间肯定没有了,到达各种第三终端比如依靠自己的直达终端的配送能力
第三:为客户提供价值,必须提高各方面的服务能力:比如以品种优化为主体的品类管理、新特药普及推广能力、终端信息提供收集分析能力、终端客户用药的指导能力、终端客户医药知识提升能力。都是医药商业公司必须考虑的因素。
对此,不少制药企业持乐观态度。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认为,医药经济在2008年会以比较好的态势继续发展。尽管与新兴产业相比发展速度略缓,但不会产生运行脱节现象,甚至可能进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尽管有一些浮躁因素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但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医药经济受金融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更依赖国家宏观政策的推进以及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人们有理由对医药产业保持信心。
2、OTC品牌药企如何抓住第二终端的市场机会
目前OTC产品已多达4488个,但市场空间还很大,很多品类的OTC产品都还没有领导品牌,市场集中度还不高,这就给OTC生产企业留下很多机会。
另外,根据南方所调研的数据,目前零售终端数量达到34万家,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终端为了活下去,纷纷采取价格战、高毛利产品主推、自有品牌产品、区域性或者全国性(如PTO联盟)采购,大幅度、大规模拦截品牌产品。这既是竞争使然,也是产品同质化的必然结果。同质化的产品争夺终端,而终端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必然使得“终端准入”成为企业的一个大问题。
笔者判断,一下几种产品和企业才有可能在第二终端生存下去。企业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1)、品牌产品:依靠持续不断的广告拉力、品牌形像、品质提升、服务到位来吸引消费者指名购买。因此OTC企业必须做好两件事:
一是市场竞争和消费趋势的研究,找出可以脱颖而出的品种,品最好种具备医保资格最好、具有双跨资格也是很好的品种。如果调研发现某类产品的市场集中度还不是很高,市场还没有领导品牌,就是可选产品;或者是细分市场的某个品类;这都是可以运作广告品牌产品的必备必备条件,是绝好的市场机会;
二是策划好广告,并且选择好媒体、进行全国整体或者区域性投放,塑造品牌,这是很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由专业广告公司来策划运作。生产企业必须明白:第一,价值最大的始终是产品和沉淀在产品上的品牌价值 。因为品牌强大了,就具备了通过消费者-终端-渠道的倒逼源动力,也就是品牌力。第二,品牌是不可取代的,供应商可以在产品质量上、产品差异化上、公关上、消费者服务和教育、品牌传播上、公益活动上加大投入,长期坚持培养强势优质名牌产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这样就不怕了。
(2)、药店高毛利产品生产企业:即OEM品种、自有品牌(PB)产品企业。
药店高毛利产品主推已成为趋势,短期内还会进一步发展,这对生产企业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因为店面的限制,这其实是一场入场资格的竞争,如果生产企业有足够多的产品批文,产品线宽度广度都比较多时,有就必须采取放下姿态,以总成本领先的策略,先为连锁药店生产高毛利、PB产品、主推品种等。目前四川禾邦、江苏晨牌等药企都成功使用了这一策略。其次抓住这一市场机会的方法是成立一个专门为连锁药店、连锁药店采购联盟(如PTO)生产、服务、销售的队伍,跟踪连锁药店的产品销售、培训其店长店员,教会他们销售高毛利产品、OEM贴牌产品。
(3)、独家专利产品生产:具有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地位。生产企业可以采用高定价搞促销的方法来在第二终端运作此类产品。
(4)、超低价普药生产企业策略:药店的价格标杆产品,只有生产企业只有采取总成本领先的策略,把给药店系统系统的价格降到最低,才能获得生存机会。
3、普药企业如何抓住第三终端的市场机会
第三终端政策扩容侯市场到底有多大,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基础数据:
乡镇卫生院3.9万个,人员104.2万人,床位67.5万张。
村卫生室60.9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5.7万人。
第三终端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有为数不少的成功者,更有众多没有调研规划到位就匆忙进入的失败者,要想的第三终端市场扩容中分得一杯羹,笔者以为应该认真反思,做好一下四件事:
(1)、调研好市场
调研分析市场:以SWOT分析法对自己企业内外竞争环境、自身产品结构欲进入市场消费者状况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
你有充分长的产品线吗?
你比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
你的资金够吗?
要达到投入产出比合理,每人每月需要完成多少销量才能盈亏平衡。
用什么方法才能快速启动市场?
(2)、组合好产品线
企业的产品线必须足够长,且是普药、新普药、大普药才行,全新的产品在第三终端是较难开拓成功的。没有合适的产品线,就去贸然开拓第三终端,无异于自掘坟墓。
普药-普通常见的药物-国家基本药物
90年代初期以前,产品比较缺乏时期,一些中成药和常见的西药,也就是国家审批OTC目录中的前几批药物以及一些临床药物。
营销特点:无需对医生进行临床教育与推广,已经形成固定的用药习惯。 商业渠道自动流通,基本没有多少利润空间。
新普药
90年代以后,尤其是95年以后上市的一些新药,档次高、疗效快,经过医药代表在医院的约10年的推广工作,逐渐被医院普及和消费者接受,尤其是慢慢进入农村市场被广泛接受,成为新的普药:比如头孢类抗菌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左氧、利君沙、六味地黄丸等。仿制药多是新普药。
营销特点:有一定技术含量;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医生接受;有一定利润空间。需要医生的临床教育和推广。
大普药:即大品牌、知名品牌药物。
近5-10年内,一些好的中成药以及西药,原来没有很大销量,但生产企业在中央电视台等大媒体上投放广告,树立了品牌,并且坚持一段时间,被市场接受的中西产品,比如京都念慈菴蜜炼川贝枇杷膏、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花红片、感康、葵花护肝片等。就是说大品牌的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一般都会成为普药,成为渠道流通品种。
营销特点:广告带动,消费者指名购买。独家或者非独家产品。
第三终端流行的药品
固体口服制剂,该类产品的交易额占到市场份额的57%以上,其中化学药及生物制品固体口服制剂占33.13%、中成药固体口服制剂占24.09%;其次是外用药品和注射剂,交易金额份额分别占11.34%、10.16%。
化学药仅抢得一半份额:2006年,第三终端市场化学药和中成药的交易金额份额分别为47.30%、37.07%;此外,外用药品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交易金额份额为11.34%。
化学药销量依次为抗生素类药、循环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消化系统用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制剂,这些类别一共占据化学药及生物制品市场70.11%的交易份额。在化学药及生物制品中,价格在20元以下的产品占据了70%的交易份额 。
第三终端对产品的要求
疗效好。机理简单,医生清楚,不需要做学术推广,患者容易接受,品质好是产品长期占领农村市场的关键,药品没有疗效,品牌无论如何也树立不起来的。
介于临床用药与OTC之间,零售、医疗机构都可以卖的双跨品种。
在确定产品组合的情况下,选择主推品种,可以按品种、时间(季节)进行组合。最好有3-5个主产品,若干个辅助产品,形成产品线。
产品价位:价格卖穿,离死不远。价太低就没有空间,一般以中低端为主,日均消费3-5元/日较为合适。
产品结构要齐全:在选择产品结构时注意一下要素:一是盈利产品和走量产品相结合;二是考虑季节性因素,根据季节变化,重点推广一些应时的季节性产品;三是地方性疾病用药因素,比如广东东莞是结石病的高发区,鼻咽癌是整个广东省的“省病”。
活动、拜访、宣传、资料都围绕主品种开展,其他品种为辅.
企业应该采取的策略:总成本领先。
你的产品必须有价格优势,要有价格优势就得有成本优势,要有成本优势就得有规模优势,因此,企业要慎选开拓第三终端的产品群。
(3)、规划好渠道及促销策略
开拓第三终端,企业要把药品配送到位,必须依靠配送商。就是说借力渠道是开拓第三终端目前的首选,药品配送需要加价,而国家对药品价格进行严格管控,这不利于企业向农村发展。
当地覆盖第三终端的医药公司、资金实力、对于经营差、濒于倒闭的销售渠道和没有能力覆盖更多第三终端的渠道必需警惕。
能够覆盖到多少家第三终端客户?
该公司有无开拓第三终端的经验?有无相应的人员队伍?人员素质和开拓精神如何?
配送能力:有无相应的配送车辆?
是否是“两网”定点单位?
合作的目的动机是否正确?是否主推你的产品!
注意各第大商业公司的网站上的信息。
对于第三终端的基层乡村医生,他们是集采购员、销售员一身,集老板与员工于一身、集药师与医师于一身,采购既注重价格又注重疗效,可以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
(4)、管理激励好队伍
首先人员应该本地化。
其次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应该非常明确。
第三是给与其明确的工作目标:
发展VIP客户:资信、服务、优惠政策兑现,建立第三终端客户资料的建档
通过客户与销量以及潜力分析,确定重点客户。
会议营销:半年召开3-4次小型灵活的会议。
目录营销:适合农村的品种、价格、用药常识。
电话服务专线:受理订货及各种咨询服务业务回访跟踪 重点客户、一般客户、年终答谢会:VIP客户表彰、发展。
4、普要企业如何抓住迅速扩容的社区第四终端市场
第四终端是笔者在去年的医药经济信息会上正式提出的概念,是指社区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企事业单位卫生院、卫生室等。其主要职能国家定位有以下六个方面:健教、预防、保健、康复、计生指导。社区是各地政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正在大力扩抓住大的市场终端领域,在这一市场扩容中机会的方法步骤如下:
1、 成立政府公关部或者叫做政府事务部,时刻关注当地政府医改对社区第四终端的政策信息。及早介入,为政府分忧解难。
2、 重视招标采购和各种目录:招标时一定得关注中标价格。同时还得关注进入社区用药目录、零差率目录、招标采购目录。因为目前社区用药还是政府主导、政府出钱,基本都是医保定点单位。
3、 选择好具有开拓和配送能力的商业公司,不是所有的商业公司都有社区用药的配送资格的,因此也必须趁早关注这些医药商业公司。尤其是区域龙头型商业公司。
4、 出钱对社区的全科医生进行学分制赞助提高和全科医生培训、学术资助、专家讲座、提供疾病诊疗最新资料和手段。在专业杂志如《社区医师》上刊登广告和软文,以及医药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
>> 浅析网络科技用词的构成方式 利用网络科技 促进家园合作 体育运动联姻网络科技 浅析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发展趋向 中小型网络科技公司多元化营销问题研究 网络科技与哲学文化的关系 网络科技论文质量评价研究 网络科技对会计实务的影响探析 上海汇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中信网络科技 “金角”成势 网络科技期刊质量的新内涵探讨 网络科技信息资源评价综述 小型网络科技公司业务推广策略研究 李汶钊:网络科技弘国粹 网络科技发展及信息安全管理分析 运用网络科技 实施创新教育 网络科技公司商务管理改进的思考 凹凸网络科技SifoScopes CM系列产品简评 网络科技视域中房地产电子政府 国外网络科技新闻标题的翻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也包括个人发起组织成立的科普网站,如科学松鼠会();非专门科普网站,包括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如新浪网科技频道(.cn),腾讯网科技频道();也包括政府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如人民网科技频道,还包括媒体网站的科技专栏等。
而人民网等政府门户网站则分设IT与科技频道,将商业性、产品类内容剥离 “科技”,使得科技频道更为集中地介绍“科技政策”“自然”“生命”“发明”“产业”等内容,少了综合门户网站的商业味道,使得科技更为“纯粹”。除了科技频道的集中传播外,科技信息亦常见于其他各频道中,其中以健康频道、军事频道、育儿频道尤为突出。
1.3 网络传播更注重时效性
网络的出现,使新闻的时效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高新技术的发展给网络科技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文本编辑也较报纸稿件或广播电视节目更为自由,可以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各种文本编入主文档并根据需要调整文本长度,亦不受截稿时间或播出时段的限制,而新闻的前后过程中对新闻的改动都非常方便,同时全天24小时滚动发稿,真正实现了即时性、实时性和全时性。凭借这一优势,网络媒体的竞争力使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目前,多数科技类网站都设置“滚动”栏目,几分钟更新一次,24小时不间断报道,着实做到了“全时报道”。同时,每条新闻标题后紧跟时间,时间精确到秒。这样力争第一时间信息的更新速度堪称“高效即时”。真正做到了与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同步报道。
2网络科技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2.1 海量信息导致无效传播
网络媒体信息容量巨大,传播的即时性又使海量的新闻迅速地增加。网络上每天更新的科技新闻中夹杂着很多重复的、无价值的、甚至是虚假的科技新闻。“海量”作为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同时也给科技新闻的有效性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为了防止遗漏重要新闻,科技网站大面积“撒网”,“捕捉”科技新闻,造成出自不同媒体但内容相同的新闻被重复收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甚至标题都完全相同。例如,某著名门户网科技频道2009年11月22日的《欧洲重启大型强子对撞机》(10:33)、《欧洲重新启动大型强子对撞机》(10:49)、《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重启》(12:11)、《欧洲重启大型强子对撞机》(15:19)4篇文章分别由《北京晨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转自新华社的消息,主题内容都一致。甚至登载的《北京晨报》和《北京晚报》的2篇稿件连标题都一模一样。而该网站在转载时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一律“收入囊中”。
另一方面,超文本平行链接,使检索结果失去整体性,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传播的内容良莠不齐,有些对受众来说甚至是“信息垃圾”。科技信息数量的增多只是给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并不会增强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力。受众要在千余条新闻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很容易使受众无从下手而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从而导致无效传播。
2.2传播的内容科技含量低
纵观各大网络媒体的科技频道,可以发现其科技传播的内容更加注重的是传达产品广告信息而不是普及知识。例如,新浪科技频道科技频道分为“科技”和“数码”两个部分,“科技”部分偏重于IT、电子、互联网类的报道。“数码”偏重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报道,侧重于对产品功能的介绍,传播的是产品信息。即使剔除了IT、电信、互联网等栏目,“科学探索”中包含了天文航天、自然地理、生活百科、历史考古、生命医学等方面知识性比较强的稿件并不多,占整个网站内容的十分之一不到。
在新浪科技频道的新闻报道中,除去那些产品推介类软文,消息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逾七成的报道为消息,通讯和深度报道均不到十分之一,缺乏科学时评。拥有采访权的两个栏目,一个是“电商观察”,一个是“焦点人物”,这两个栏目的选题主要集中在科技企业经营者的访谈,而这些对企业家的报道中多数介绍的他们的行业竞争状况、他们的产品,他们的优劣,鲜少提到科技知识方面的内容,有广告营销的痕迹。在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知识性比较强的自然科学领域很少涉及,科学家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基本上没有。总的看下来,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更像是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信息集中地,在这里可以看到最新的成果介绍、最新的行业消息,却很少有一些科技热点知识的介绍。即使有重大科学事件的专题报道,也是把其他传统报纸的文稿集中在一起,缺乏知识性解读。
同时,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科技新闻的报道题材也非常有限,科技新闻应该包括科技信息、科学知识、科技政策等方面。在各个网站科技频道的报道中,主要涵盖的是动态性和时效性比较强的基础研究最新进展、产品研发最新成果、科技领域发展动态。很少有涉及到有关科学知识和科技政策方面的新闻。
网站管理者可能认为信息性比较强的科技新闻比科技知识更加能够赢得受众的眼球,提高广告投放率。但是科技传播内容的失衡将会造成不利影响:不但会限制网站的内容建设与持续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受众获取全面的信息,而且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弘扬。
2.3 单纯信息整合缺乏原创
网络新闻的处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粘贴新闻、编辑新闻、组织新闻、解读新闻。网络科技新闻亦是如此,目前大多数网站都没有采访权,造成大部分科技类网站的内容多以粘贴传统媒体的科技类新闻为主。他们将各种不同形式、不同新闻源的素材简单地堆积在一起,展示给读者。这种简单的Ctrl+C(复制)加Ctrl+V(粘贴)的操作方式,造成新闻素材内在关系没有得到展现,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也未能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丰富,实质上是一种平面的堆积,读者无法立体的了解到科技事件的全貌。
“原创的才有生命力”。这个原则不仅对适用于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同样适用。科技类网络媒体目前的内容还处于单纯的转载,堆积信息的阶段,缺乏对新闻源的判断,也缺乏对科技事件的解读,这样像批发商一样到各个传统媒体去“进货”然后“堆卖”给读者形式只能让读者眼花缭乱从而放弃阅读新闻。
科技类媒体的的多数稿件转载自传统媒体,即使来源标识为自家媒体的稿件也大多是缺乏时效性的信息“整合”:把几条内容相似的新闻直接粘贴在同一标题之下,“做加法”即找一些背景材料塞进去,扩展原新闻的内容,并没有解读或者评论;“做减法”即把原新闻的内容整段删减掉,并不是精益求精。网站的管理者在没有采访权的情况下,在收集新闻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新闻质量,选准有内容的新闻,在处理海量新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把所有的新闻堆积在一起,而是应该把内容进行分类处理,科学解读,防止信息的同质化和碎片化。同时,可以就自己所了解的内容进行科学评论和深度报道,加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把受众的信息反馈给新闻源,如此才能体现Web2.0时代网络科技传播的优势。
2.4 把关弱化,内容缺乏准确性
科学技术是理性的、严肃的。科学精神是严谨的、求实的。这就决定了科技新闻报道对于真实准确的严格要求,从而也使过去的科技新闻报道常常给人以距离感。将深奥的科学道理或严肃的科技事件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形式表达出来,应该是现代科技传播应该追求的目标。然而万事皆应有度。通俗不等于庸俗,硬新闻软表达也应注意尺度,一旦过度,就会喧宾夺主,偏离报道方向。如果为了迎合受众猎奇心理、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而刻意追求噱头,过度滥用轶闻趣事,便会落入“娱乐化”的俗套而与严肃、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
相比于其他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强势姿态,开放性、多元性、草根性、自主性是网络传播吸引受众的地方。然而,缺乏有效地把关,过度的放开导致的了信息的泛滥,网络媒体大量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这些新闻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科技新闻和社会新闻的本质区别在于它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是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的。但是,受到目前大众传媒追求娱乐化、通俗化这些不良传播观念的影响。一些科技类媒体在处理科技新闻的时候没有把握好通俗性和庸俗性的界限。越来越多的科技新闻为了博得观众的眼球出“奇招”出“怪招”,损害了科技新闻本来的面目。
2.5传播内容同质化与碎片化
网络媒体信息容量巨大,传播的即时性又使海量的新闻迅速地增加。每天网络上出现的科技类信息多大上万条,这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分不开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巨大的信息量作为网络媒体的一大优势,同时也严重制约信息的有效传播。一方面,为了防止遗漏重要新闻,同时着力体现“大而全”的特色,网络媒体经常大面积的收录来自不同媒体的同一题材的新闻,有的甚至标题都是一样的。特别是科技新闻专题里面,为了全方位的展示某一事件或者事物,网络媒体收集了各大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或者事物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很多内容都是一模一样,甚至标题都没有区别,从而造成了信息同质化,也不利于受众的阅读,浪费了空间和时间。
同时,网络媒体因为其“即时性”的特点,把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这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这突出表现在网络实时更新的大量“动态的、零散的、支离破碎的消息”。大量的即时信息的罗列,容易导致信息的碎片化:受众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已有报道,最新的报道已经更新,受众对新闻报道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更不用说条理感了。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给读者展示事物的全貌,也不利于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影响了科技传播的效果,这种因信息多而杂带来的快餐化、简单化的消费式阅读非常不利于科技知识的普及。
3网络科技传播改进对策
3.1 加强把关提高内容质量
科技网络报道不仅在形式上要贴近受众,通俗易懂,更应当在内容上做到真实可靠,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因此要对报道的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过滤掉虚假信息。一些新闻稿件可以聘请该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审稿,消息来源也尽量采用权威科技部门的信息,而不能道听途说,发表不负责任的科学信息。只有步步求证,严格把关,以严肃、严谨的态度对科学事件进行报道,才能发挥科技传播的正面作用。对于转载的稿件要严格把关,尽量采用权威科技媒体的新闻稿件,事先对新闻内容进行科学的判断,向科技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约稿,增加稿件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为公众提供真实、全面、准确、权威的内容,防止科学新闻报道的泛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受众的本我是趋向“享乐”与“刺激”的,他们喜好“新奇”“娱乐”的传播内容。防止科学新闻报道的泛娱乐化倾向,编辑在“把关”过程中还要防止科学新闻的煽情化,做到既理性又不失趣味。
网络科技媒体应该彻底摆脱简单复制粘贴、随意堆砌、重量不重质的新闻报道模式。首先要开辟值得信任的新闻源,主要集中在对权威传统媒体的信息转载上,对一些不可靠的新闻源要多加留意筛选;其次要开发多渠道新闻源:积极与新闻界、科技界、教育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拿到第一手的科技新闻;最后要动员受众提供有价值的科技新闻线索以增加原创稿件分量,从源头上增强科技传播力度是门户网站科技频道增强传播力、在博弈中取胜的法宝。
专业的科学信息对于外行受众来说,确实晦涩难懂。只有具备理性的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良好的职业技能的科学编辑才能做好科技类新闻。如今知识更新周期愈来愈短,编辑应当紧握时代的脉搏,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增强学习能力和传播能力,了解最新的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为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贡献一己之力。在编辑科技类新闻的过程中,科学编辑应当避免“误读”科学事件,过滤掉那些夸张、曲解、误传乃至杜撰的科学信息,做到讲清专业术语,报道深入浅出。
科技报道的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严谨、科学的表达方式,同时为避免枯燥,也提倡适当运用一些可以增强生动活泼效果并能提高可读性、悦读性的表达技巧。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度”的把握,“过”与“不及”都会影响报道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因此,以严肃、严谨的态度进行报道——科技概念、科学原理、科技事件的介绍表述确切,数据图表、背景资料的引用准确无误,科技成果的水平、价值、意义的评价中肯恰当——是网络科技传播应该努力的方向。
同时,科技类编辑需要浏览大量科学新闻资讯,并快速消化科学新闻事件的内容,梳理清楚繁杂的科学新闻事件,制作出更具可读性的页面,整合成便于网络受众浏览的形式在网站上。网络的快捷及更新速度,要求编辑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有更高的文章价值判断力。编辑集科学新闻搜集、采写、改稿、页面制作等知识于一身。
3.3丰富内容扩大影响力
科技媒体需要接近受众,贴近生活,传播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医药健康和食品安全等科技信息,侧重报道受众普遍关注的文化教育、农业发展、公共安全、科学新发现、医学新进展等领域的科技新闻,并传授节能环保等科技知识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挖掘新技术背后的经济价值和生活意义,真正让科学为受众的生活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目前大部分科技类媒体在选择题材时IT资讯、产品介绍占了极大比例,普及科学知识的稿件明显偏少,科技人物、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报道的稿件比例就更低了,显示出了传播中的偏重传递信息,忽视引导精神等问题。要更好地发挥科技频道在引导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的功能,就要不仅追踪IT业界动态,更侧重生活科学的报道;不仅追求高效快速的消息,同时加强深度解析、科学评论;不仅关注科技前沿,同时解读科技政策,传授科学方法,更多地介绍科学新发现的意义、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科技事件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科技工作者的科学实践蕴含着厚重的人文精神。挖掘科技事件背后的人文元素,通过报道科技人物的献身科技、艰苦的科学实践活动,宣扬他们严谨、求实、执着、忘我的科学精神,不但可以使受众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还可以为广大受众树立榜样,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公众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对封建迷信的抵制能力、对科学的理性思维能力,促进公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田胜立.网络传播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