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

第1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诗歌教学 三读 三问

诗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式过多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走进诗歌,使学生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阅读教学方法,总结出“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诗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三读”是指激趣读、品味读、感情读;“三问”是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下面,我结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谈谈体会。

一、激趣读

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诗歌教学的需要,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完成对诗歌的初读。例如:教学《蝈蝈与蛐蛐》时,我设计的教学导入是:对大自然的赞颂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看看英国诗人济慈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怎样的灵感,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写出了怎样美妙的诗行,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文本,和文本对话。初读诗歌时学生会查找资料、扫除字词障碍,达到了解诗歌基本信息的目的。学生读完后,教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了解学情时检查学生:通过初读诗歌,你了解到了什么(关于诗歌、关于作者)?能否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你积累了哪些好词好句?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你?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诗人济慈面对大自然,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叫声,发出了“大自然的歌声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学生实现了正确、流利朗读诗歌的目标。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作者说“大自然的歌声从来不会死亡”?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品味读”。

二、品味读

在这一环节,学生围绕“三问”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这首诗写了什么(主要解决理解作品内容方面的问题。整体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理清作品的思路)?怎么写的(主要解决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写(主要解决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主旨问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一边学习理解,一边列出阅读提纲,完成自读笔记。师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并板书。例如:教学《蝈蝈与蛐蛐》时,交流及板书如下:

蝈蝈和蛐蛐

写了什么

主要内容:

《蝈蝈与蛐蛐》是济慈早期创作的一首富于哲理性的小诗,洋溢明朗欢乐的情调。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

理清思路:

首句总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分写/盛夏――蝈蝈的乐音

严冬――蛐蛐的歌儿

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鸣叫。

怎么写的:

十四行诗田园诗总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写出冬夏两幅小景以动衬静明写冬夏,暗示春秋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为什么写:

教师点拨:诗人济慈有“诗应该给人以安慰,并提高他的思想”的创作思想。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考虑,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在这首诗中,诗人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师生达成共识:这种美是永恒的,“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三、感情读

完成了激趣读、品味读后,学生逐步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形式及主题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发挥想象再现诗中的情境,体会当时诗人的思想感情,设身处地将诗歌的韵味读出来。站在诗人的角度设想当时的环境、人物、事件,体会彼情彼景,再像当时的作者一样吟诵一遍诗歌,这样就能读出诗歌的感情。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诗歌的写作思路背诵,完成语言材料的积累,培养语感,为日后阅读和写作做好知识储备。

四、拓展作业

尝试练笔,发展诗歌学习能力。新课标强调淡化文体,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目的是提倡学生作文中写我所想,写我所感,诗歌写作的特点正与新课标的写作理念相契合,这就为诗歌写作提供了理论依据。青少年是人一生中感情最丰富和活跃的阶段,这也为诗歌写作提供了可能条件,用诗歌记录学生的丰富情感,记录成长的烦恼和喜悦,不但可行,而且有益。实践表明,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进行练笔尝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检验。在具体练笔时,可采用仿写、改写、创作等各种练笔手段,以此更好地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第2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经过十几年语文教学的实践,我本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边学习、边借鉴、边摸索,渐渐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在积累中蕴育,在感悟中萌芽,在创新中成长。

一、 在积累中蕴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小溪在兼收并蓄中汇成了汹涌的江水;在蓄积了一冬的力量后,一声春雷,唤醒沉睡的大地,顿时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用心记录,留意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切,学会积累,才会有惊人的奇迹出现。积累是一种成功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

我认为,积累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阅读和生活实践。

“阅读是养兵千日,写作是用在一时。”没有千日之养,也就没有一朝之用。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我在平时教学中,很重视启发学生广泛阅读搜集材料,为酿造“蜜”做准备。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读课外读物,提倡“杂七杂八”地看,边读边做摘记……广泛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也会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比如学生在春游活动中,发现温暖和煦的春风赐予了大自然生机,他就就联想到党的富民政策不正像春风那样吹来了城乡经济的绿树红花吗?这样,不但在题材方面让学生集腋成裘,还在意义上不断开拓。

作品源于生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十分精辟地概括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的重要源泉,这比阅读来得更为直接,也更为感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去观察自然,从生活点滴感受入手,写所见所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春天到了,我就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春游,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丽。学生身临其境在自然的怀抱中,春天的美丽激荡着学生幼小的心灵,他们仿佛看到春姑娘的笑脸,听到春姑娘的脚步声。所以,笔下春天的气息就浓了。夏天,我引导学生观赏细雨如丝的景色,观赏大雨滂沱的景色。秋天,我们到田野,喜瞧麦浪滚滚,分享丰收的喜悦。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粉妆玉砌的世界。每组织一次集体活动之后,都及时让学生回忆活动的过程谈自己的感受并按一定的要求记录下来。这样,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有了驰骋的天地,反映的内容比过去充实多了。写作的根子真正扎进了生活的土壤。

二、在感悟中萌芽

主要从两方面引导学生感悟。一是悟语言。学生在阅读摘抄过程中感悟作品语言及语言所包含的思想意蕴和人文内涵。为了使学生能在阅读中产生与之相应的情绪体验,我首先追求的是叶圣陶先生提供的美读。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读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鼓励学生带着情感美读。二是悟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作为主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从而帮助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我曾经搞过这样一个活动,看谁能端着满满的一碗水绕凳子走一圈而滴水不洒,如洒一点就得中途退出。活动完成后写出你的感悟和启示。大部分学生以失败告终,也有个别学生满怀信心、沉着冷静,仔细走好每一步,圆满走完一圈脸上竟渗出了汗水。面对这样的情景,同学们纷纷写道:“真没想到,做一件小事都这么难,更何况一件大事。”“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很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随着学生对语言、对生活的感悟的提高,无须去做写作技巧的指导,他们的写作能力已经无形中提高了。

三、在创新中成长

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这些前人无不说明好的文章需要创新。还有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作文创新教学是我们现在必须提倡和实行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我的教学,谈以下几点做法: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语文教材中诗词体裁的课文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象性,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诗词体裁的课文有其特殊的特点:语言的高度凝练性,结构上的跳跃性,艺术形象的富于想象性。教学此类体裁的课文时,让学生将其改写成记叙文的形式,在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展开充分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加工、改造、创造艺术新形象,使形象丰富、生动、鲜活;补充、完善诗词中空缺的结构,使情节连贯、有序、具体。而这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无不浸透着学生的创作个性。

其次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尊重个性,让学生在体现个性的同时获得写作的乐趣。学生的想象一但调动起来,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弛骋草原;如同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学生“看”得更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使普通的形象富有灵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表现力。

第三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作文创新思维

培养作文创新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命题创新、思路求新、材料喜新、体裁出新、语言思新五个方面入手。

第3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真有趣

要求:

1.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3.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在暮色中读书真有趣

沏上一杯茶,拿着一本书,独自一人来到阳台上。

夕阳如血,正从黄昏的天边静静落下。

绯红的地平线上,半个落日的影子正柔和地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芒,笼罩着天空下的一切,(也将) 我轻轻地拥抱,如同仙境一般。

坐在阳台的椅子上,翻开手中的书。端起茶杯,茶香充满了整个阳台,风铃兀自 〔删去“兀自”〕 在自吟自乐。孤寂的心,渐渐融入书中。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 我默默感悟着,安然的心绪与静谧的氛围,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人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美妙旖旎的境界中。有人喜欢在午夜时分的书房里,伴着淡淡的月光静静地品文;有人习惯在细雨飘零的窗边,带着风雨的潮湿,畅游于文字的海洋。而我,却独喜爱在这薄暮中,任凭思绪沾着晚霞自由游弋,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伴着暮色读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夕阳的余晖慢慢地爬上你的衣襟、脸庞,轻易地染红了你的心。读书读得累了,抬起头,你会惊讶地发现眼前的天空,不知何时变得如此瑰丽,由浅紫色变成淡红色,就像被一支饱蘸淡彩的毛笔轻轻抹过,留下了美丽的云彩。

在暮色中读书,亦能得到与平时不同的感受,在文字里读出一种纤尘不染的意味。在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下了 〔的〕 “法兰西万岁”中,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思想与强烈的悲愤之情;在勃朗宁的“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中,发现了爱情是如此的伟大与神奇;在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看到了人生旅途中那永不泯灭的希望……

在落日就要收起余晖,徐徐滑入山的那一头的时候,我也合上书本。望着愈发昏暗的天空,细细回味着在这溢满暮色的气息里与书相伴相拥的韵味,感到一天的劳顿和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悠然自得的平静。是啊,在暮色中读书竟是如此快乐,如此有趣,它可以抚平心灵的褶皱……

起身,回屋,留下满地的书香,带走了一颗平静的心。

点评:

景物描写优美,将人与景物融为一体。

以风铃反衬下文的静谧氛围。

用对比突出自己对在暮色中读书的偏爱。

点题并引出下文。

用词准确,生动活泼。

形象地写出天空色彩的变化。

以课文内容作为素材,恰当而巧妙。

概括了在暮色中读书之“趣”。

结尾富有韵味。

整体评价:

文章紧扣“趣”来行文。读书之趣并非新鲜的话题,而考生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将读书时的环境与心境作为切入点,新颖、独特。文章语言优美,细腻地描写了读书时周围的茶香、黄昏的美景,并将心境与之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温志成评价)

冬日爬山真有趣

寒假里有很多有趣的事,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唯独和小弟爬山那次,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寒假的第二天下午,我和小弟商量好了去爬山,〔。〕一路上,我俩有说有笑,蹦蹦跳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山脚下。

冬天的山与往日大不一样。 树叶黄了,草枯了,一派萧瑟的景象。 但在不远处依然有绿色,原来〔删去“原来”〕 那是傲然屹立的松树。

到了半山腰,我们发现了越冬的蚂蚱,它身子胖胖的,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于是,我俩兴致勃勃地捉起了蚂蚱,可这些家伙特别机灵,尽管我们从背后悄悄逼近,但只要听到一点儿动静,它们马上就逃跑了。从正面去捉就更有趣了,蚂蚱看见我们的时候并不逃走,而是气定神闲、全神贯注 〔删去“、全神贯注”〕 地盯着,就在我们刚要出手的时候,它却从我们眼皮底下迅速溜走。就这样,捉了半天,我俩还是一无所获,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齐心协力,前后夹攻。最后终于捉到了一只,尽管又小又瘦,但我们还是很高兴。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们更有信心了,办法也更多了,不一会儿就捉了十几只。(我们)边捉边走,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 (向远处眺望),群山连绵,错落有致,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绕着,青砖红瓦,烟雾缭绕,好一幅人间仙境图。 离我们不远处有一只老鹰站在树枝上,两只眼睛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猎物。 于是,我拿起弹弓向老鹰射去,听到声响,老鹰机警地扑腾着翅膀,向山下飞去。

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下山的途中,我发现路旁有一口 〔眼〕 山泉,水流虽然不大,但很清澈。我和小弟正渴得难受,便你一口我一口抢着喝了起来。直到肚子实在装不下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冬日爬山,感觉真好!

点评:

开篇用对比自然点题,激发读者兴趣。

景物描写只是简单的罗列,没能为文章主题服务。

此处关于蚂蚱的说法,犯了常识性错误。

对捉蚂蚱的过程描写过于细致。

景物描写与主题无关。

叙事过于简单,未能写出“趣”之所在。

结尾缺少点睛之笔。

2008年

福建省

厦门市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审题须在“趣”字上下工夫。“趣”可以表示乐趣、情趣、趣味等,“趣”的内容将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而副词“真”则表明了有趣的程度,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材时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比较,在众多有趣的内容中,选择能表现“真”有趣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写作。

如果写某一件事情“真有趣”,则需选择自己生活中有特色、有新意的事件,但一定要避免低级趣味,而要尽可能写出那些高雅的乐趣或情趣;如果写某个人“真有趣”,则要选择能表现这个人有趣的与众不同的事情,同样,不能只简单写“有意思、好玩儿”等浅显的“有趣”,而要通过这个人某些有趣的举止或行为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文章的立意才能新颖、深刻。

这一题目,选择记叙文或散文比较容易展开,也更便于表情达意。

整体评价:

第4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文化 传承 流变

    文/王雷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类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的“物与物关系的背后是人与人的关系”在恩格斯“两极相通”的辩证思维中、在新的时空中、在宏大叙述中,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主题,随之而来的即是在地球村落的舞台上不断演绎着主体际大戏。民族和解、冲突与制衡越发揭示着人类生活的悲喜与平实。新的世界文化生态初露端倪。

    一

    人类总体性与整体性发展或许是无限发展宇宙中最为生动、最为复杂、最为悲壮的章节,这种丰富多彩、复杂多样构成了雄浑而又深厚的文化生态景观。以文化的名义,文化应是人的“定在”与“此在”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形态统一性与多样性在生活哲学层面上的复写、摄影、反映,它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遗传与变异或可作为文化传承与流变的根据。

    穿越历史时空回眸文化发展线索,一切都成了思维中由“过去——现在——未来”穿成的实践事件之珠。散落的、连带的、破碎的、暗淡的、熠熠生辉的、光彩照人的……雷动着悠悠岁月之心,激荡着物我来去。

    科学的严谨及求理求真流淌人文的血液,脉动人类的血脉,成为文化的风景,身心体悟可矣,何饶舌也。

    给你身心,教你说话,育以读写,口传身授,格物致知,代代相传,语言、血脉、情感胜过几度风吹怒号、电闪雷鸣、大雨滂沱。

    文化的时空在于人类心灵的律动,心相通,心相异。

    二

    人类文化的座座古堡已经并正在经受着轮番洗礼。越发强大的商业帝国文化蚕食并营造新的古堡文明,诱惑人的身心,考验文化内外的守望。

    人类文化的宗教情怀在此生活语境中日益凸显着其别具一格的先天优势,成为文化守望的“软实力”,商品拜物教几欲融入文化的核心圈层。世界舞台时刻演绎着“婴儿与洗澡水”的哲学新神话。

    按照马恩的需要动力论,在红色文化主导的文明国度,面前的一切还不够疯狂,合力论控制着事态的发展。文化正按辩证的否定观引领总体性与整体性际遇。

    身为父母所育,心为文化负载,脚踏大自然坚实的背脊,头顶苍穹的斑斓与绚丽,以文化的名义,探究文化之在,追问人类的命运。

    如前所述,“文如其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化的传承与流变规律同样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人与自然的发展规律。

    世界事物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多样性统一,人与动植物既各有各自发展的特点,又有其一致性。迄今,任何知识,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面前都是狭隘的、片面的、苍白的。沿着科学的线性逻辑,靠着生活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社会发展阶段所造就的人类理性,对文化与宗教的解释无疑是无力的,人类关于文化与宗教的认识也自然是有限的。

    线性与非线性,混沌与分形,无序与有序,开放与闭合,人类理性在对物质世界认识上的进军注定是低效率高能耗的,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注定是笼统的易变的,人类理性只能被认为是社会的个人心灵进化的一个环节,人类活动亦不过是无限发展宇宙中“某一微型剧场短暂的综合汇演”。

    品味这演出的姑且认为是西方人心中的上帝,中国人心中的老天爷,人类或可理解成生来即是为着他的“定在”与他的“此在”。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的意义、价值、效益,先需叩问心灵与上苍,再行类聚之旨,如此日月轮回,概莫能外。

    宗教作为文化的现象,根系于斯,融寓于斯。科学与宗教亦生之同源,秉承人类的本质、品格与禀赋,文化的发展,凯歌高唱,谷风劲吹。

    科学、宗教、艺术……人类总体性与整体性上文化地生活,其主体性命运及主体际遇正经受新的拷问。同源同质、同源异质、同质异源的民族文化正遭遇空前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对立统一下的新融合。

    开放的世界,文化势必融合,亦在走向融合,融合是文化的理想境界,仅此而已。

    各民族独立,主权与,在现实政治上是进行或将来时,但在一体化背景下,在经济与商业意义上已然成为过去时,以人的留守与流动为特征的时代,文化的守望、文化的传承、文化的流变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与民族国家面对的现实和情势。

    三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和科学理性充分发展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信息论和基因论的形成,标志着科学技术沿着微观和宏观这两个相反的路径,不断走向极端和本原,走向复杂和综合。孟德尔遗传学定律揭示了生物学性状特征的遗传变异规律。根据孟德尔定律,遗传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属性,它使生物界保持相对稳定,使人类可以识别包括自己在内的生物界。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同胞兄弟姊妹之间,以及同种个体之间的差异现象。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显然,此说对于研究文化的传承与流变现象有着诸多启示。

    首先,文化的传承根据在人,世系传承当为核心。血浓于水,血脉相连,血亲、血缘是文化传承的坚实之基;精心养育、把手习得、知书达礼,是文化化成天下的最根本途径。就中华文化而论,五千年的多民族族群的争斗与妥协,交往与通婚,磨合了大中华民族的禀赋、品格、个性与气质,是永葆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先进性的根本所在。

    其次,中华文化根须深实、基础广泛、元素杂多,具备天然的抗倒伏品质,具备化成天下的历史条件和前提。由此,中华文化自然怀有“目的论”品格,具有海纳百川、汲养润物、尚仁顾人的豪迈气概。

    再次,中华文化的枝节易于移植或嫁接,涉洋渡水,远播海外,气度不凡,溢于言表。

    最后,中华文化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必将经历迎风送雨、观闪听雷的适应过程;鉴于前述特质、品格和气质,中华文化自然会吸纳各外来元素,走向人类文化的中心。根据遗传与变异原理,中华文化也必然经历传承和流变相辅相成的阵痛,必然会以更崭新的面貌闪亮登上人类文化的中心舞台。“历史大潮,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中华文化悲观主义者看不到自己民族的文化优势,在暂居强势地位的西方民族文化(聚集着资本主义科技人文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元素)面前示人以悲观身段,诉之以诺诺话语,行之以阿谀逢迎;中华文化乐观主义者深谙大中华民族文化的性格、品质、气度,以空前的自信喜迎这一千载难逢的文化普遍交锋的新纪元。

第5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我读完这本关于蓝色彼岸的书,觉得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是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如何面对死亡的命题,决定了他们会如何选择对待生命的方式。所以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孩子,它的纯真简朴的道理,一样适用于成人。

——著名畅销书作家 安妮宝贝

《天蓝色的彼岸》融合了真、善、美,书中打动心灵的描写,只有亲自读一读,才能真切的体会。该书不仅仅以神奇的法术、奇妙的想像取悦读者,更为重要的是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在人生理念上给读者许多启示。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 张雪松

《天蓝色的彼岸》用童话解说死,生动地描绘了死后灵魂从了断尘缘到走向新的生命轮回的过程。它告诉我们:死不是绝对的终结和虚无。它教导我们:要珍惜生,但不必畏惧死。

——著名学者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 周国平

本书适合9岁以上的所有人阅读,它是送给心灵最好的礼物。本书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欧美和日本广为流传,感动了世界各地无数的读者。本书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荐,并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人性寓言”。

——英国 《泰晤士报》

哈里姐弟俩记上了仇,姐姐连铅笔都不借给哈里,她说哈里用她的笔一点也不爱惜,到处乱画,总之一句话,就是不能借给他用。他们吵得特别厉害,其实也并不是真的谁恨谁,就像世界上其他兄妹和姐弟在吵架时一样,不过是气头上的话。

姐姐让哈里赶快去买自己的笔,哈里临走的时候对姐姐说:“我这次可算是恨上你,恨上你们了!我再也不会回来了!”姐姐回答说:“那太好了,你永远也别回来!”哈里对姐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要是在哪天死了,你准保会后悔的!”他骑上自行车去商店买笔,路上被卡车撞死了。成为幽灵的哈里特别想见到姐姐,想对她道歉,说那话不是自己的真心话,还想要告诉她,她可以用他所有的东西,包括他养的所有昆虫。

哈里幻想到了自己的葬礼,想到了鲜花,还想到学校里的人肯定都不敢相信他已经死了。那些跟他吵过嘴、打过架的同学,肯定特别内疚、难过。他发现他在心里早就原谅他们了。曾把哈里后背弄伤的杰菲·唐金斯,肯定最难过了,因为他还没有机会跟哈里道歉呢。他准得难受好几个月,甚至几年,或者是他的整个余生。说不定他从此开始善待小孩,向慈善团体捐献自己的零花钱,帮助老太太过马路,到处助人为乐——就是为了减少对哈里的负罪感。哈里幻想着每个人都对他的死悲痛欲绝,感到浑身热乎乎的。

哈里在“另一个世界”里焦急地走来走去,希望找个办法,让自己“回去”。他想改变对姐姐说的最后一句话。阿瑟带着哈里去活人的世界做幽灵,阿瑟想要四处游荡,哈里却已经下定决心,非得去他以前呆过的老地方看看不可。他特别想见妈妈,爸爸,还有姐姐,也想去看好多朋友。他想知道,没有他,他们可怎么办。

哈里先来到学校,他坐在学校大门的门柱上,看到了学校足球场上的球赛,他曾经是队里最棒的中锋,但球赛并没有因为他不能上场而停止。哈里的感觉怪怪的,觉得还是活着好。他想带阿瑟看看他呆过的学校,阿瑟拒绝了,还劝哈里不要进去。哈里等不及了,他离开了阿瑟,跑到校园里。

他看到了自己的同学,他最好的“死党”彼得竟然接受了他最大的“死敌”杰菲的邀请,一起在踢球,而且踢得兴高采烈。接着,又有5个人跟他们一起踢,而哈里只有站在旁边看着的份儿,他很难过,觉得一切都乱套了。哈里回头看到阿瑟还在大门口的柱子上坐着,而且用同情的眼神看他,他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又去四处看别人做游戏。

哈里穿过操场,想去看看他养的蚯蚓,却发现箱子已经被清理过了。他到处寻找他留下的痕迹,找那些能够让人想起他的东西。他走到每一对说话的人中间,看看他们能不能提起他。大家都在操场上玩,操场上的游戏好像从来就没有停过,好像只要游戏能够继续下去,谁在玩都没有关系,只要游戏能永远继续下去就行了。这一切,都让哈里感到难过。

哈里的大衣挂钩旁边写上了别人的名字,放午餐盒的柜子和教室里的书桌也都归新同学所有了,老师和同学都没有悲痛的表现,也没有人在胳膊上戴黑纱,这些都在告诉哈里,虽然他不在了,但是生活还在继续。就在哈里为此难过时,他发现了教室后墙上有一行大字:我们的朋友哈里。

墙上贴满了小诗、图片、照片、水彩画、还有油画,整整贴了一墙。那是关于哈里的。整一面墙,都是关于他的。哈里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每个同学都写了,就连跟他关系不好的同学也写了。哈里看到了杰菲写他的作文,他想和杰菲交朋友,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告诉杰菲。哈里意识到自己改变不了任何现状,他离开了学校。

哈里遇到了很多幽灵,有生前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都有没做完的事情,所以才会在人间游荡。哈里想要去了解自己的心愿,向姐姐道歉。他唯一有可能跟姐姐联系上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意念控制一根圆珠笔,让它写出自己想写的字给姐姐看。哈里回到了家里,他用自己的意念控制着笔,写下了想对姐姐说的话。他道完了歉,完成了自己没做完的事,然后离开了自己的家。

阿瑟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哈里和他们一起到达了天蓝色的彼岸。天蓝色的海洋不是真正的海,只是一种力量,是伟大的生命海洋,他们开始涉水,成为天蓝色海洋的一部分。哈里觉得他不再是他了,他将获得新生,成为新的思想、新的人,成为他们的一部分。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积极地正视它。当哈里平静地走向夕阳下天蓝色的生命海洋时,他的心中已经没有黑暗和恐惧了,他的心已经被爱填满。所以,死绝不是终结和虚无,那轮温暖的夕阳带给我们的是光明与希望,哈里永远活在那些爱他和他爱着的人心中。哈里在告诉我们:珍惜活着的每一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珍爱家人,感恩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他们灿烂的笑容和温暖的问候,人生才会无憾。

作者用一种极其清新、单纯、温暖的文字来描写哈里眼中的世界,处处闪耀着从容对待生死问题的人性光辉。在哈里看来,世界和天堂并无大的区别,死亡只是“不能再感受风从身边吹过”的感觉,读者也从未感觉到死神的阴影。作者在书中说:“决不要在你怨恨的时候让太阳下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睡觉前,决不能生气或敌视任何人,特别是不要敌视你所爱的人,因为你有可能今天晚上一躺下,明天早晨就再也起不来了。相比于急切而空洞地告诉少年人如此这般的道德说教和人生指引,《天蓝色的彼岸》细腻的笔触显得从容不迫,以润物无声的力量将爱和珍惜的种子植入了稚嫩的心田。

1.我特别怀念那种感觉。风吹在脸上。也许你还活着,根本没把这当回事。但我真的很想那种感觉。

赏析:怀念风吹在脸上的感觉是死去的幽灵的体会,而活着的人也许根本没有在意过大自然的这种恩赐——你还活着,你有感觉,更不懂得去享受这种感觉。这段话想要告诉我们的是:珍惜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学会在活着的时候,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但不要期待生活的绝对公平。

2.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

赏析: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少了自己,这个世界就会充满哀伤,甚至于整个世界都停顿下来。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一个人逝去,生活都会继续,别人原来怎么活,现在还怎么活,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哪一个人的逝去而改变原来的模样。

3.我非常、非常、非常地爱你们。比我能说出来的还要爱你们。

赏析:哈里融入天蓝色的彼岸时,对爸爸、妈妈和姐姐说着“再见”,可是他们再也不会听到。或许一个人肉体的死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完结,但他再也不能成为原来的自己,再也不能去爱自己的家人。亲情,在一个少年的心中是那么的浓厚,以至于无法全部说出来。

4.就像按了个什么按钮,一秒钟前你还在那儿,一秒钟后你就消失了。就像按了下开关一样。

赏析:有时候,生命就像易碎的玻璃一样,前一秒还欢蹦乱跳的一个人,后一秒就可能彻底断了气儿。只需要一秒钟,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生命的逝去就像按一下开关。生命如此无常,活着就应当珍惜每一秒钟,不要为自己留下遗憾。

1.你不完成你还没有干完的事情,你会一直感觉到难受。

2.我并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能在该坚强的时候坚强。你该明白,有些时候,你必须坚强。

3.你不存在了,但生活还在!

4.危险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你自己,是你自己内心当中的危险和丧气。

第6篇: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作文范文

培训是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1语文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这个夏天,室外骄阳似火;室内春风拂疏。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 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 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 养。

"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 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这七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 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2一、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

从崔峦老师给三位优秀教师的评课中,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1、看教学目标的制定。

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2、看教学资料。

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资料,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潜力。

3、看教与学的过程。

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4、看教学效率。

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新课程标准与实验稿的区别。

崔峦老师在报告中首先谈到的是课程标准的修订,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先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推荐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资料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资料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资料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潜力。

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3、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潜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资料、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潜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潜力。

2)把握好对教学资料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资料,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带给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潜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潜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靠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潜力的全部期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潜力。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让识字写字贯穿始终;要重视语言文字教学,真正让学生踏踏实实学好母语,提高语文素养。要注重文章整体的把握;要整合的提问;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情感的熏陶;做到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将来思考,要教给学生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渔”而不要“授之以鱼”。相信牢记崔峦老师的“省时高效、整合简约”,它必将在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将是阅读教学的未来之路。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37月12至13日,我参加了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组织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2天,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教师以鲜活的教学课堂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也听了许多课改课,我明白了课改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在21世纪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所以,进行课改,落实课标,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每一堂课中,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课堂中少一些做秀,多一些本真,也许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天的暑期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今年3月12日至4月8日,我参加了这次海西教育网的培训。本次培训带给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聆听智者的教诲,参与伙伴们的探究……收获颇丰!

这次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理论知识,为已充电;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我的工作必将比原本得心应手些。

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让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其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不容忽视,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学中不仅教师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每一次的讲座都是那么可贵!让人耳目一新。这耳目一新并非在现代教育手段下的缤纷世界,而是在倡导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时时处处渗透着教师的教育机智之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之扎实。 “简约语文”那丰厚的内涵,一堂语文课,名师的智慧语文,名师的简约语文,引领着新课程改革不断完善。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巩固知识。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4我参加了全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摩研讨会议,听取了师范附小刘桂霞等二位名师的展示课,现场观摩了语文主题学习优秀实验校园的先进做法,听取了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室郝永主任对改善阅读的一些思考感受颇深。

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主题阅读的心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透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刘老师的课,平凡却最有实效。她的课是平常积累的一种展示,实在不做作。印象最深的却是平凡扎实两个字。在她的课堂上,我感触最深得就是语文就是生活,尤其是刘老师将我们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最为日常所习,从小就培养学生的这种文化底蕴,其妙处不仅仅仅在于多认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的沉淀。这种尝试有时候是胆量的问题,当然,也需要老师不断的积累、学习、反思、坚持,她老师做到了平常老师所不能做的,所以她成功了。

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经济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字的地位在慢慢下降,学生越来越不爱读文学作品。教育部门虽然已给中学生带给了许多“文学作品必读篇目”,但真正去读过的同学很少。

个别学生认为,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成了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能够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潜力的提高有必须帮忙。它给学生带给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透过交流,到达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能够促进写。主题阅题能够帮忙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大问题,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从语言文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了解这一事物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文化心理、人类情感、生活情趣,为学生的笔记、缩写、改写和仿写带给丰富的题材,开拓思维空间,成为学生写作起步的根据地。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这几位名师的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创新地运用主题学习的方法,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结合,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5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6我是甘肃省渭源县县渭源职专的教师,很庆幸渭源县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

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

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

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

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

以前我们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7为了贯彻落实《襄阳市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__-2015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襄阳市电化教育馆安排,20__年5月4—5日,我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两天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培训班”学习。这次培训让我充实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吴砥等专家教授的讲课,让我收获颇多。加之与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同仁们聚集一堂,相互交流借鉴工作经验、思路方法,较全面的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教育信息化规划的解读,知晓了新的形势

吴砥教授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规划和思考》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出台,把教育风格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工作。

明确了教育信息化近期的工作重点:建成“三通两平台”和加强教师培训。“三通”为: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两平台”为: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对设施设备建、管、用的要求,为了用好“三通两平台”,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面对全球化,面对复杂的社会,人脑思维是远远不够,一定要人机思维,不断充电,才能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信息化,校长要提高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校长对于教育信息化有怎样的认识,就会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问题上采取怎样的决策和行动。教育信息化需要校长的认识和行动、眼界与境界、带头和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校长要有洞察力、管理力、指导力。

因此,校长首先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要有信息化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校长要决策好学校信息应用的愿景,要确立一个可供分享的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愿景,并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全体老师都明晰这一愿景。校长要发挥个人及团队的影响力;要引领教育信息化常态发展,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行为,搭建支持教师信息化成长平台;校长要创新学校信息化管理机制;要合理配置学校的信息资源;要反思实施信息化的得失,校长作为领导者,既要决策、抓落实、抓效果,同时还要能够停下来,进行回头看,既要进行横向的对比,还要有纵向的比较,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继续发扬的,还有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或者有哪些是不切合实际要坚决摒弃的等等,要进行认真地反思,确保信息化健康发展。

三、明确了目标,理清了学校信息化发展基本思路

通过培训,我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学校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服务教学、着眼于教师的日常运用、着眼于打造现代化学校,首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

其次,要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宽带网络进校园,接入班班通基本满足应用的硬件条件,要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利用云计算技术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信息化网络空间,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数字化智能校园。

第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进教学资源的应用,充分利用名师课堂,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网络协作教研应用。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对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这次培训,让我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高度认识了信息化教育。今后,我将尽自己所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8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成为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小学语文2坊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YY的答疑活动,感受省管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

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

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扎实做好基本功,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求。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9我通过学习明确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类已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无形值价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企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掌握信息化技术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机关信息化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各级机关信息化建设,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应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是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把握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各类工作中,有助于整合资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能。信息技术是新型的科学教育技术,能弥补陈旧工作方法的不足,传统的工作老套套费时费力,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只有充分把现代化信息技术用于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能。

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提高工作技能的需要

实践是学习的目标,也是提高应用能力的手段,只有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才能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终身学习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现代的发展需要,就不能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要认清形势,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

小学语文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10在充满信息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有益的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具备的本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求我们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几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深感到,课堂运用了信息化教学后,学生的成绩提高的很快。因为信息环境下学习的空间是开放的和博大的,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比如一堂语文的阅读课,过去是欣赏书本内容的单一形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辅助,枯燥和乏味,学习效率低。现在可以在网上进行电子阅读。它利于学生迅速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可以立刻与同学交流看法,取长补短、精益求精。信息的多彩多姿让学生耳目一新。利用了信息资源后,课堂上信息为中心,教师和课本为助手后,就能放开对学生的束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知识、检查评价等等,再也不枯燥和乏味了。信息资源的运用有利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教师讲授的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的体现出来。不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通过信息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的思想,大胆想象,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信息化教学可以为学生知识的孕育、滋生和成长创造物质基础。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忆往昔,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课堂结构基本上是在围绕目标和知识内容传授而进行,基本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当信息化教学走进课堂后,学生可以查阅课文发生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老师的课堂地位改变了,只起到课堂的调控作用,学习目标确定后,学生可以任意在各个相关网站跳转,自由搜集下载信息,可以说有些东西几乎是信手拈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了,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体味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比如我在语文教学时,我明确学习任务后,把几个相关的网站告诉学生,就可以静等学生的丰富结果了。

学生能够找到作者介绍、相关图片、对课文的分析和鉴赏的资料,甚至在网上就可以听名家的朗诵录音,看名家的国画作品。学生很快就能记住相关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我深深的品味到信息化手段教学下的我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了,我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我的角色主要是信息资源的引导者、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可以说信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我自身也在走向信息化,用现代化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当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我除了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整合作用外,还要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学生的作用。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信息化学习,有的可以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给学生提醒,因为网络资源是丰富的,链接的内容多,外观花样也多,对学生学习形成的干扰就大。我教学生如何去查找有益的资源为己所用,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素质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