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诊疗常规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主动脉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固需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死率。现将我科2010~2012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男18例,女3例,男女病例之比为6∶1;年龄范围26~75岁,其中50岁以上占17例。急诊14例,门诊占7例。21例中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胸腹疼痛14例次,胸闷12例次,高血压10例次,胸部或腹部血管杂音8例次,休克4例次,搏动性肿物3例次,动脉搏动左右不对称3例次,意识障碍2例次,运动障碍2例次。21例患者根据疾病状况先后进行X线胸片,心脏彩超,螺旋CT检查,检查所得资料表示直接征象分离内膜片及真假腔11例次;间接征象:主动脉根部扩张10例次,主动脉管壁增厚16例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次,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各2例次。误诊情况:21例患者首诊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9例次,急腹症4例次,脑血管疾病4例次,胸膜炎1例次。
2讨论
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病因引起主动脉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两层分离状态。主动脉夹层的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和马凡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起病来势凶猛,临床症状复杂且进展快。若不及时诊断进行治疗有50%患者在24小时内死亡。复习本组病例的临床表现,以下几点可以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①有剧烈的胸痛、腹痛、腰背痛症状14例次。疼痛性质在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多为撕裂样、刀割样,常突然发生,剧烈难以忍受且有游走性。吗啡等强烈镇痛药亦不能缓解。②突然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或胸腹部收缩期血管杂音者8例次,多发生在胸骨左缘3~4肋间和腹部脐左侧,杂音粗糙而响亮。③因疼痛难忍,多伴大汗,四肢厥冷等休克症状,但血压不降低反而升高。本组有4例次。④两侧劲动脉、肱动脉、股动脉搏动强弱不一致,甚至出现无脉症。本组有3例次。
・经验交流・
浅谈腹透中心的建立体系王清华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浙江东阳322100)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8-0061-02
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且腹膜透析具有所需设备简单、治疗时间和场地灵活、操作易掌握、治疗费用较低的优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许多基层单位相继开展腹膜透析。建立完善的腹膜透析中心,拥有专职的高素质治疗护理团队和先进的管理已日渐成为腹膜透析发展的中心要素。我院于2004年开展腹膜透析,目前在院随访人数155人,2010年挂牌东阳市腹膜透析中心。
1腹透中心的建立条件
1.1场地设施
很多医护管理人员很容易忽略腹膜透析的场地设施和必要设备的建设和投入,实际上,要建立和发展一个高质量的腹透中心,合理的场地布局,相对独立的空间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腹透中心需要的基本功能设施和设备健全了,腹透中心才能发挥其面向广大家庭透析患者的全面管理和支持职能,腹透治疗的整体质量才有了真正保障和不断提高的可能。
1.1.1治疗室用于完成腹透治疗相关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和操作准备的场所,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场地,要求有相应的空气消毒设备,内置操作台、合理的座椅、洗手池、恒温箱等。
1.1.2培训室主要用于完成患者的操作和理论培训、考核。要求有相应的消毒设备,空间宽敞明亮、环境安静舒适。配置电视机、DVD机、体重秤、培训模具、课桌椅、操作台等。
1.1.3库房用于腹膜透析液、腹透治疗相关物品的存放。要求通风、清洁整齐、物品分类放置。
1.1.4门诊随访室用于接待门诊随访患者。要求有相应空气消毒设备。内设病人病历柜、办公电脑桌椅、体重秤、血压计、诊疗床、洗手池等。
1.2专职的治疗护理团队
1.2.1腹透中心团队的人员组成主要包括肾科医师、腹透护士(兼职护士),大的中心有营养师,腹透中心的工作开展和质量保证均依赖于中心工作团队的共同协作。在工作当中,应明确腹透护士和医师的工作职责,岗前规范培训和教育,合理分工,互相协作。
1.2.2充分发挥腹透护士的角色作用腹透治疗管理的过程中,护士在患者教育、随访和自我治疗管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腹透护士角色的合理定位和合理分配能增进团队凝聚力,促进中心发展。
1.3健全的管理体系
由于腹膜透析是一种以门诊治疗与自我管理为主的治疗模式,患者大部分治疗都在家自行完成,所以腹透中心除了遵从医院和科室的常规制度外,还应根据自己中心条件建立中心质量管理的特殊规范和制度,并应定期进行修改。
1.3.1腹透中心的护理管理制度随访制度、病历登记管理制度、设备物资管理制度、中心治疗护理质量汇报制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
1.3.2腹透中心的护理规范腹透换液的操作常规、更换短管的操作常规、出口护理的操作常规、腹膜平衡试验和充分性检查的操作常规、腹透液加药的操作常规。
1.3.3制定临床路径和流程贫血、高血压、低血压、高磷血症、高钙血症、低蛋白等临床路径、发生腹膜炎处理流程、出口及隧道感染处理流程、出入液不畅的处理流程、导管脱落的处理流程。
1.3.4实施护理质量监测与评价定期的质量监测与评价是腹透中心质量改进的重要途径。①通过病例讨论及工作质量汇报制度,定期对患者的诊疗、护理资料如:每次检验结果、透析记录、病情变化、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比较后做出综合评估。②定期对质量评价标准如:门诊随访率、依从性、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并发症等进行评估。③定期或不定期对医疗护理服务过程的内容、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做出比较和评价。
2腹透中心发展的要素
2.1领导支持
在许多基层医院,腹膜透析并不被医生看好。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及对患者的随访管理,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各种并发症和问题相继出现,严重打击医护人员的信心。故开展腹透的医院领导应予重视,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尽量建立相应的场地设施、派医护人员进修学习。
2.2医护合作
开展腹透的医院的护士医师都是兼职的,除了负责腹透工作外还需承担其他的护理医疗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的腹透医生护士具有很大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只有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尽其责,才能把腹透中心的各项工作全面、系统、科学的完成。
2.3外援的帮助
随着透析患者的增加及透龄的延长,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会碰到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释和解决,这就需要上级医院的帮助。在工作当中,应做好与上级医院专科医护人员的沟通,谦虚好学,常参加专科学术会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关键词]医患双方 医患双方权责 权利 义务
[中图分类号]R-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038-02
医患双方在不同的视野下享有不同的权利义务,因为就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而言,目前总结法学界有四种学说:一是行政法律关系说,该论点认为由行政法调整医患关系;二是国家立法制定单独的法律来调整医患关系;三是消费关系说。该论点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医患关系,医方和患方仅仅是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四是医患合同关系说。该学说认为医患合同关系是医方和患方是经过要约和承诺的合同关系,由合同法和相关民事法律确认和保护。在法学界第四种观点的赞同声最高,随着200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通过,医患双方的具体权利义务更具体明确,笔者试图分析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以期对司法实践和卫生法教学有所帮助。按照医患合同关系说医患合同的当事人为医方和患方,笔者就自己所学知识谈一下医患合同关系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
一、医患合同的当事人
(一)医方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分为12大类33种,如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等。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规定,医疗机构的设立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符合《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二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办理执业登记。在医患合同中,医方是通过医师对患者诊治来履行合同义务的。医师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并经过执业注册后从事医疗诊治行为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民法通则》第43条、《民通意见》第58条、《民诉意见》第42条等规定,职务行为由所属部门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在医患合同中违反合同的法律责任由医疗机构承担,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的管理、处罚属机构内部的管理行为。根据上述分析,医生不能视为医患关系中的主体,医师的诊疗行为是执行职务的行为。
(二)患方
顾名思义,一般情况下即指患者本人。患者是因为本人的需要到医院挂号,也就是说医患合同中承担权利义务的患方主体是患者。但在实践中,也发生下列情况:
1.患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此时,患者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患者的监护人应为合同的当事人。
2.患方为昏迷状态的病人。笔者认为,患者本人具有行为能力,但在丧失意识的昏迷状态下被其配偶或其他亲友护送前往就诊时,其配偶或亲友仅为合同人,由他们代为决定医疗合同的具体内容并垫付费用。这时医疗合同关系的一方主体仍是患者本人。
二、医患双方的权责
(一)医疗机构一方的权力义务
1.医方的权利
(1)治疗权
医疗机构有权因病施治。根据病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种类的医疗手段,而患者则应配合医疗机构的响应措施。治疗权又包含疾病调查权、自主诊断权、医学处方权、强制诊疗权和紧急诊疗权。
(2)特殊干预权
指在特定的情况下,需要限制患者的自利,一度达到完成仪式应对患者尽的义务和对患者根本权益负责的目的,一般适用于患者拒绝治疗时、人体试验治疗等。
(3)管理权
在相关法规的指导之下,医疗机构有权以合适的方式来管理患者及其家属等相关人员。
(4)收费权
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状况之下,并非所有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公费医疗的待遇,因此人们在就医时须支付响应的费用。
(5)人格权
严格说来医务人员与患者一样,其人格理应受到保障。
2.医方的义务
医患合同的履行主要是医疗诊疗、护理行为。医方的义务大多由法律明文规定。
(1)诊疗义务
是指医师根据患者的要约,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正确地诊断患者所患的疾病,并施以适当的治疗。
(2)遵守法律法规、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的义务
《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对此均有明确规定。如医方不得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工作;未经医生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亡报告书;医师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等。同时还应当遵守诊疗常规和操作常规,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护士的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3)保护患者的隐私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1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4)说明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5)制作、保管病历等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61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6)转诊义务
相关法令规定,当医疗机构现有条件不足以救治患者时,应及时转诊。但应注意,一是转诊只限在设备或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情况下;二是必须做到及时转诊;三是医疗机构只能建议转诊,患者具有自主决定权;四是对危急病人必须要先进行急救处置;五是转诊程序合法。
(7)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是指医患合同关系发展过程中及医患合同关系终止后的一定时期,依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所应负担的义务以外的义务。附随义务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附随义务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强化对债权人的保护、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及完善合同法立法与理论。
(8)注意义务
一是一般注意义务,即善意注意义务、安全注意义务,是指义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对患者的高度责任心,提示语提醒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如:医院内地版、楼梯的安全措施等。二是特殊注意义务,是指在具体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对每一环节的医疗法律行为所具有的危险性加以注意的具体要求,并对患者所发生的疾病以及疾病诊疗所引起生命健康上的危险性,具有预见和防止义务,也即高度危险注意的义务。
(9)疗养指导的说明义务
疗养指导的说明义务即医方为使其医疗服务获得预期效果,关于服用药品之方法、饮食禁忌、病情等告知患者,使患者有所了解并遵循。
(二)患方的权利与义务
1.患方的权利
患方的权利有如下几类:
(1)生命健康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2)身体权
《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司法解释中,第146条和第147条两次提到“侵害他人身体”的情形。不难看出,民法及其司法解释均明文提及了“公民身体”,给确认公民身体权为独立之民事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
(3)知情同意权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4)患者自主决定权
是指具有行为能力并处医患法律关系中的患者,在寻求医疗服务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思考,就关于自己的疾病和健康问题所做出的合理和价值观的决定,并根据决定采取负责的行动。主要包括自主选择医疗单位、医疗服务方式和医务人员;自主决定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项医疗服务;有权接受非医疗性活动等。患方选择权的例外,《侵权责任法》66条规定,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
2.患方的义务
(1)诊疗协助义务
指据实告知症状、据实回答医师之问诊,按时服药、按时就诊等,国内外学者大都将之称为诊疗协力义务,如果患者不给予协助,医师即使有再高明的技艺也无法实现合同的目的。
(2)支付医疗费用的义务
患方在履行合同时,应当积极主动地交纳医药费。由于我国未实行医疗免费制度且国家财力有限,国家尚不能替公民承担医药费用,医院运作所需要的经费,大部分来源于病人交纳的医疗费用。如不按时交纳,医疗机构将无法正常营业,这样不仅影响医疗合同的履行,而且最终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3)遵守医疗机构规章制度义务
由于医疗服务的技术性很强,且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而医院的运转需要有严密的规章制度。这要求患者服从医方的管理,如门诊挂号制度、进出院等级制度、医院探视制度、急诊制度以及维持医疗机构清洁、安静、秩序的有关规定。
(4)尊重医生人格的义务
我们把自己的健康托付给医生,医生为了我们的生命健康奋斗着,医生的社会地位要得到尊重,而且这种尊重,是在人格上。
【参考文献】
[1]宋文质.卫生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医护人员的手消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病原体传播前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在各种治疗操作前后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完整的皮肤黏膜等的医护人员,严格洗手,不留长指甲,不带戒指、手链等,以保证洗手质量。曾有检测,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100%,严格洗手对清除手上的暂驻菌和预防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3],手的清洁消毒无论对医护人员自身还是对即将接诊的患儿,均能降低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我院儿童门诊现在输液时采用“万能”免洗外科手消毒液,主要含0.24%三氯羟基二苯醚和55%乙醇,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菌,快速手消毒。接触患儿一人一消毒,手消毒作用快速、方便,效果亦较好。
空气消毒:我院对就诊或陪护患者过程中感染的人数未做过统计,但按照现在就诊患儿人数每人平均两位家长陪同,我们每日约500人流量,我院对于实现空气消毒尚不具备条件,如输液大厅未安装通风设备,不能采用全新风运行和对回风或送风采取消毒措施的全空气空调系统,只能在无人员情况下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或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开窗自然通风,患儿较多时我科采用静电吸附式动态空气消毒机24小时流动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我们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做到绝不重复使用。止血带、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用“84”(1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非一次性医疗护理器械如听诊器、血压计每日用75%酒精溶液擦拭1次。固定手板采用一次性纸板或可用“84”液擦拭消毒的塑料板,患儿压舌板经清洗、干燥、包装后统一经压力蒸汽灭菌。
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病原体诊断未明确者,一定要尽早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根据当地常见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经验性治疗,待病原学诊断明确后根据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要对抗生素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干预。
身体物质隔离:美国HICPAC于1996年提出标准预防并得世界各国的共识。即针对所有在医院中诊断的患者不必考虑是否有感染性疾病,故我们将患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含汗液)、破损皮肤、黏膜等均当成有传染性进行隔离。操作过程中的非接触技术;非触摸式水龙头、流水洗手或手消毒。
预防隔离:疑似病例暂在门诊治疗的患儿应单独隔离,对隔离观察室应有明显标记,护理人员应熟练隔离技术,按确诊患儿病例采用隔离技术,对已确诊的患儿送入感染病房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护人员进入观察室需戴标准医用口罩,在诊疗、护理及接触患儿后,严格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预防控制对策
加强培训:将医院感染知识列入继续教育讲座之列,定期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等法规制度,制定消毒隔离制度,对新毕业生和保洁人员应进行医院感染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完善相关制度:依据相关管理规范和标准,为儿科门诊制定专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输液室消毒隔离制度,使得医护人员有章可循。按照标准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采光通风,依据不同病种按区域进行治疗,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隔离区单间与普通输液室分开。各区域固定清扫工具,避免交叉感染,清洁消毒质量应达到相关标准规定。更新洗手设施,安装非触摸式水龙头和干手机,使用快速手消毒剂。运用五常法进行管理,即常清洁、常规范、常整顿、常自律、常组织,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加强监督监测:坚持卫生消毒质量监测,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每月进行室内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及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质量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取回报告,如有细菌数超标的情况,则查找原因,立即改进,直到合格才能投入使用[4~7]。护士还要负责消毒隔离工作,包括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与定期更换的时间,当事人应签名确认。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安全;护理
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阶层理论认为,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基本需要被满足的程度与心理健康成正比[1]。患者安全是在医疗过程中对于引起的不良结果或损害所采取的避免、预防与改善措施,这些不良的结果或伤害包含了错误、偏差与意外[2]。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增加,占老年人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具有“四高”特征,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老年患者安全护理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作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对促进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53例,男85 例,女 68例,年龄60~89岁。入组标准:①均经头颅CT或MRI 确诊为脑卒中,病程处在卒中后1~6周。②意识清醒,查体合作,无严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或性家族史。③无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急性期。这些患者在治疗方面都严格按照诊疗指南的要求,无明显差别,并把住院1~7 d因某种原因终止治疗的患者排除于本观察研究之外。
1.2 结果: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前153例患者出现误吸79例,跌倒28例,压疮2例;实施安全护理干预后153例患者发生误吸11例,跌倒3例,无压疮发生。干预后安全问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
2 护理干预
2.1 影响安全的因素: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引起机体总体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及疾病迁延等均成为影响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的危险因素[3]。因此要掌握和了解老年住院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情的变化,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采取积极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①老年脑血管患者因老化和疾病的影响,脑细胞减少、大脑决断迟缓、肢体协调功能减弱,易发生运动障碍;不合理的房屋结构和设备、地滑、患者年老体弱、骨质疏松及步态不稳等原因,均可能导致患者跌倒或骨折。②患者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感觉障碍;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患者易发生烫伤。③老年患者皮肤弹性降低,皮肤免疫力减弱,局部循环差,可导致压疮的发生。④患者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欠佳加之听力减退,易误服。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易误吸。⑤脑卒中后痴呆患者,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 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2.2 安全护理措施
2.2.1 创造安全、舒适、卫生的病房环境:使病房设施安全,灯光充足,地面防滑、清洁、干燥,病房及床旁、走道无障碍物。病房、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便于患者行走。卫生间内设紧急呼叫机,便于患者需紧急帮助时使用。
2.2.2 做好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对高危患者要制定防范措施,严格执行。护士长督促检查措施执行情况,床头放置高危标志牌,并纳入交班内容,认真做好交接班。
2.2.3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比较固执,易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承认自己老,生病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在患重病或久治不愈时常对治疗丧失信心,易产生悲观、恐惧感。表现为烦躁、易怒,甚至大发雷霆。因此,护士要有同情心、爱心,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尊重、关心、爱护。做到精心护理,细心照料,耐心解释,推心置腹的与患者促膝谈心,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和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2.2.4 加强巡视,严密观察,防患于未然:①护士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具有严谨的作风。全面掌握病情,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观察病情要细,处理要及时。值班护士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了如指掌。一旦病情变化,要冷静应对,积极配合医生处理。②护士工作力求积极主动,在工作中主动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如起居、饮食、睡眠等情况。加强巡视,做到心中有数,除巡视患者,观察病情外,还要根据老年人机体反应不敏感等特点,全面照料好患者。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查对制度,做到送药到口。对高龄患者及老年痴呆的患者要督促他们完成各项治疗,做到口勤、眼勤、手勤、腿勤,不厌其烦。对有特殊治疗者,采取相应措施。治疗上除按常规制度执行外,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及特殊治疗特点,制定必要的措施,以防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④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及烫伤的发生。老年人体表皮肤感觉不敏感,护士除做好晨晚间的护理外,在使用频谱、微波、烫疗等治疗时要注意掌握温度、时间和距离。使用热水袋时要用毛巾或包布裹好,勤观察。⑤对高危患者要重点防护,并留家属陪护。老年痴呆患者要强化宣教,并在患者衣袋内放联系卡(姓名、电话、地址),便于走失时联系。意识不清、躁动不安、高龄老人、偏瘫患者加床栏。必要时实施约束带保护性约束,加强巡视,及时提供周到的护理服务。⑥认真做好告知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对初下床活动患者护士要在旁边守护,根据需要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持之以恒,因人而异,活动度逐渐增加,以不感觉累为度。⑦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
2.2.5 饮食护理:老年患者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低热量、少量多餐为原则[4],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进食要合适,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
2.2.6 用药安全护理:遵循服药原则,服药时姿势要正确,应采取站立位、坐位或半坐位,以免发生误咽、呛咳。严格掌握服药的次数,每天口服药按时分次发给,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1次服下。护士发药时要交代清楚,严格分开口服药和外用药。写清服药时间、用法,以免造成误服。服用药物品种多、数量大时宜分几次服。体积大时宜分切成小块吞服。若有金属包装的药物,由护士掰开药物后给患者用温开水送服。特殊药物要加强宣教,如服激素类药、非甾体药应在饭后服,以防应激性溃疡。服降压药后不可立即更换,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服安眠药者,最好睡前在床上服用。
3 小结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开展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5]。为了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责任心,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要有护理老年患者的艺术和技巧,关心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到勤巡视、严观察、防未然,以达到帮助老年患者恢复和维持适当的健康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3.
[2]宋明萍,王静.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1):64.
[3]毛静馥,吴国松,李会玲.国内外患者安全问题现状及相关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07,9(9):5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制度逐步健全,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在就诊过程中,患者自我权益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对医疗技术和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手术室作为高风险的科室,涉及面广量大,工作节奏快,参与人员多,加上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都很大,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该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现根据笔者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手术室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一些简单地探讨。
1 手术室护士应该学习一定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要改变过去那种护理工作与法律法规无关的陈旧观念,平时应该认真学习并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注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严格履行各种法律程序,加强工作责任心,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及各项护理操作过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 手术前应注意的问题 ⑴手术前对患者访视,访视时要亲切和蔼,举止端庄,给人以信赖感,但同时一定要注意交谈时的保护性语言。比如当患者家属问道手术的危险性和手术所需的时间等问题时,不要把话说得太肯定,给自己留有余地,详细了解患者既往诊疗资料,可对术中高危操作起到有效提高和防范。⑵术前对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手术室无菌操作和无菌物品的管理极为严格,应每天检查和消毒,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特殊感染的手术,如乙肝病毒阳性的患者、结核病患者或艾滋病患者,术后应将器械严格按传染病手术处理,每个消毒包的消毒卡、日期或化学监测法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能粘贴的要粘贴到病历上,使得无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⑶术前接患者时要做好查对工作,依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查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防止接错患者,注意患者的术前准备情况,生化检查、皮肤准备、对准备不完善的患者,手术室可以拒接,术前患者有皮肤异常的要告知医生或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交其家属或病房护士保管,不得带入手术室。⑷手术间应保持干净、整齐,光线柔和且布局合理,根据病人的状态将室温调至适宜温度,室内布局尽量减少冷感、刺激感,努力让患者舒适,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护患沟通和心理护理的展开。
3 创造良好的护患、医患,医护关系的氛围环境 ⑴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亲切、主动地与病人打招呼、问好,将病人轻轻安置在手术床上,随时注意情绪变化,以鼓励性、安慰性的语言帮助病人克服不良情绪,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应事前告知病人。以免意外刺激,加重病人的不良反应,对病人不理解的问题要耐心作出解释,护理人员美好的语言,精湛的操作技术,可以增进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针对术中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护士要适时、主动、亲切的与其简短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感。手术内不要高声喧哗,也不要窃窃私语,医护人员执行手术时动作要轻柔,密切配合,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撞声,各种监护仪的报警声应调至适宜音量,避免对病人造成恶性刺激,适宜的情况下可以在术间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音乐能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脑干网状结构来调节躯体运动、自主神经及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缓解病痛,转移注意力,增强忍受病痛的耐受性,使患者放松身体,平稳情绪。⑵手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摆放,如将左右侧摆放错误可能引起重大医疗事故,上肢过度外展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俯卧位时,颌面部没放置好受压过久,可导致面瘫,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如果电极板放置有误或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接触金属物质可引起患者灼伤。
4 (1)术中护理记录单直接反映护理工作的内容、步骤、质量与效果,并为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手术及麻醉记录单、护理记录等,医院不得拒绝,病案资料作为医疗文书,手术护理记录已成为重要原始资料,具有法律效应,术中手术室护士应详细、真实地记录整个工作流程,如手术的摆放,电灼器、止血带的使用,输血前的核对,组织标本的留取,纱布、缝针、器械数目等物品的清点,术前和术中患者皮肤情况等,以免患者回病房后出现纠纷。(2)术中易出现的越职行为,手术室护士的团体协作精神,有时却成了医疗事故的隐患,如术中麻醉医师请手术室护士帮忙看一下患者,外科医生请护士拉钩、剪线甚至帮忙、接电话等行为虽然看起来不是大事,一旦出了问题,追究其责任来,护士也难脱干系,因此护士只能干职责内的工作,不能越俎代庖。⑶术中器械、纱布等物品的核对,胸腹腔深部手术前和关闭体腔前必须由巡回和器械护士共同清点物品,尤其是纱布、刀、剪、镊、缝针、绵片等同时医生要认真检查体腔和切口。
5 术中或术后病理标本的管理手术中取出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弄丢弄错,若术中需要做冰冻切片,必须由专人送检,送检人和接受标本者均做好登记并签名,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最后由专人送往病理科并做好交接记录。
1管理层的因素
1.1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定期召开全体护士会,对护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识别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没有制定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工作环节流程,应急预案流程,服务规范用语以及科室护理质量控制标准等,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缺乏有章可循,随意性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1.2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措施不到位是医院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医院没有编制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文件,没有建立规范化安全管理平台;有的虽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没有健全的管理组织进行监督,导致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1.3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主要表现在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因素对护理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1.4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是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2护士自身的因素
2.1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如对患者的隐私权,患者的知情权等没有在思想上产生足够的重视,往往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护士很多时候是一人值班,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患者签字或知情,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假如为了有旁证,叫醒患者或陪人,既影响他们的休息又会招致抱怨,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
2.2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对患者态度生硬,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2.3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由于人员的编配不足,对病人的护理时间相对减少,更因为许多护理人员的观念仍停留在功能制护理模式上而不注重与病人交流,导致护患间的沟通不及时,造成护理质量不能保证,病人不满。
2.4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压力,而且导致护理工作中技术风险增大。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娴熟,与同事的协作较差,平时不重视业务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住院病人往往存在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护士在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中,由于缺乏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护士的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护理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2.5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护士未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工作马马虎虎,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在技术操作中图省事,方便,严重违反操作规程,也是造成隐患的根源。如患者坠床,摔倒,烫伤,自杀等很多情况是护理人员上班脱岗,睡岗或延误,遗漏治疗,不按时巡视病房,执行医嘱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等到原因造成的,这均是护士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3患者的因素
3.1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到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更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服从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3.2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及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容易产生不良心境,导致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3.3患者的自身素质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2],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离院外出,有的虽然请了假,但不能按时回医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家属或护工的陪护,虽然医院进行了告知,但是部分家属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
4其他因素
4.1基础设施配备及布局医院的基础设施,病区物品配备和布局不当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如地面过滑导致跌伤;床旁无护拦造成坠床;热水瓶防治不当导致烫伤等。
4.2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护理记录中反映的主观资料多,客观存在的资料少,有的过于简单,有的病历中只记录医嘱的执行情况,无其它方面资料。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个别病历护理记录入院评估不准确,如病人入院时存在褥疮,护理人员入院评估中未发现。另外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如护士按医嘱给病人吸氧,导尿,若护理记录中未详细记录用氧时间,氧流量,导尿时间,更换尿管尿袋时间及尿液情况,此为记录不全面。上述情况均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在实施举证倒置的程序中,导致院方证据不足。
4.3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不完整医疗记录与护理记录应保持一致,如在医疗记录中,病人呈昏睡状态而护理记录中病人呈昏迷状态,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医疗护理记录生命体征不相符合,如死亡病倒中,无生命体征持续监测记录,病情突然变化,护士忙于抢救事后也未记录。以上情况,在病历中留下了安全隐患。
二加强护理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1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的前提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产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一个险些酿成差错的不良事件,实际上因为偶然因素或因即时干预未产生后果。管理学的实践证实,对这个方面的研究和控制与对实际产生不良后果的差错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预防和治理意义。对各项护理安全工作应有检查,监督,反馈,讲评,整改的机制,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医院管理部门应及时知晓,协同处理,尽可能性减轻不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做好各项善后工作,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亲制定相应对策。
3树立质量观念是确保护理安全的核心组织常规制度学习,抓住薄弱环节特别是新上岗护士的培训,使护士明确职责,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成立护理质量监控组,每周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总结汇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对于思想松懈,工作懒散,责任心不强者,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每一位护士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4增强法制观念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知法,懂法方可依法;用法,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和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进一步剖析在临床护理工作,哪些属侵权行为,明确护理工作与法律息息相关,将护患双方的权益靠法律来维护,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法规知识培训,明确责任,强化意识,指导自己的护理行为十分重要,让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加强责任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仔细观察病情,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5提高整体素质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根本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培训,只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效地指导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管理者应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各个专科之间,也可以派出业务骨干,互相深入渗透,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加强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对护理人员十分重要,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地实施护理,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结合需要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积极鼓励广大护理人员学习,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使护理人员毕业后研修制度化,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的发生。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不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发挥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地为患者解决提出的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6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是促进护理工作的动力鼓励护士间的相互协作精神尤为重要。由于护理工作较繁忙琐碎,重复性强而又缺乏新意,但又要求有高度的准确性及责任心,致使护士心理上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要求鼓励和培养护士间的团队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7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护理管理者要根据每个专科的护理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对排班模式可以进行尝试性改革,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护理工作量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医疗高峰时实行弹性排班,当天的突发事件发生和危重病人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安全质量是患者选择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全安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事业的发展的技术进步应该为患者及其护理人员营造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为关怀的和谐社会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2]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351.
[3]苏兰若,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活动过程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方法从护理人员、管理者、病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增强安全意识后,护理安全问题受到大家的重视。结论只有人人参与管理,实现真正的安全护理,最终提高护理质量。
——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纵深推进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
刘颖
陈婉秋
荆凯
医联体建设,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烦心事”、坚持“三医”联动将医改推向纵深的重要抓手。2017年11月7日,以秦皇岛市海港医院为龙头,海港区属8家乡镇卫生院、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人、财、物、法人相统一的纵向紧密型医疗集团——秦皇岛市海港医疗集团正式成立。这是在深圳“罗湖模式”基础上结合港城市情、区情的探索与创新,是全省首次以区级医院为核心,整合全区基础医疗卫生资源的开创性医改模式,具有示范性意义。
“集团成立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让百姓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海港医疗集团法人、海港医院院长韩忠厚如是说。
与你同行,健康相伴。海港医疗集团成立近两年来,以“百姓生命更健康,百姓家庭更幸福”为使命,以“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为目标,创新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同管模式,打造“管理、服务、命运、利益、责任”五个共同体,用“强投入,强人才,强信息,强品质”,换得百姓“少跑路,少周折,少花钱”,使基层群众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优质资源沉到底
基层卫生院也有“名专家”
2018年8月,海港医院综合内科主任鲁永和、中西医结合血液科主任孙静娜分别被医疗集团任命为石门寨镇和东港镇两家卫生院院长。针对基层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他们不仅带去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同时也带去优质服务,为打造“管理、服务、命运、利益、责任”五个共同体打下坚实基础。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在两位政治过硬、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经验丰富的知名医学专家的领导下,两家卫生院变化显著,前来就医的群众显著增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其中,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在集团成立后一年总收入达到99.08万元,同比增长133.68%。其中门诊收入58.82万元,同比增长150.62%;住院收入40.26万元,同比增长112.68%,卫生院品质实现质的飞跃。
为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人们心目中“脏、乱、差”形象,海港医疗集团制定了“最安全、最干净、最暖心、最文明、最可信”的创建标准,并在集团内开展比学赶系列活动,全力打造有品质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海港医院的管理资源,医疗、护理、医技、院感、财务、安全生产等部门分别对接各成员单位,进行精准培训和指导,先后深入基层200余次,通过大力推广6S现场管理,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进行全员徒手心肺复苏术、院感及手卫生知识培训等活动,加强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针对设备、药品、疫苗检验试剂的安全管理,全部进行了制度化建设和流程再造,促进和带动了整体品质显著提升。
人才向基层倾斜,资源向基层延伸。海港医疗集团坚持把优势资源沉到底,定时间、定地点、定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会诊、带教查房、乡医培训。截至2019年5月底,派出海港医院各科室2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到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准出诊,共出诊专家1064人次,服务患者5122人次;与东港镇卫生院、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建立联合病房,开展带教查房111次;利用上站会时间,对各成员单位医护人员、乡医、站医进行精准培训授课151次,授众2823人。同时,在集团内打破定时进修的常规制度,鼓励基层卫生人员随时随地到海港医院进修学习,在基层技术人员缺乏的现状下,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全面提高了基层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
优质资源下沉,将百姓健康“防线”前移。海港医疗集团坚持群众需求探路,定时间、定队伍,到慢性病患者较多的乡村,有计划地安排进行健康宣教、健康咨询和义诊帮扶。由海港医院荣誉院长关克文、集团副院长张立欣及海港医院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下乡义诊小分队,每周定期到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会诊。70多岁的老院长关克文激情不减,带领小分队深入乡村为村民义诊,截至2018年底共开展义诊11次,惠及村民832人次,赢得基层群众的高度认可。
医疗惠民到身边“家门口”就医成亮点
2018年7月,患者赵立财在石门寨镇卫生院做例行体检时,心电图显示他处于心肌梗塞急性期。现场的海港医院医生曹明作出初步诊断:极有可能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随时可能心梗急性发作。立即通知卫生院派急救车护送赵立财转诊到海港医院,仅46分钟赵立财就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得到及时救治。
为让百姓看病少跑路,海港医疗集团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信息互联、检查结果互认、派驻专家、门诊前移、设备设施投入等方式,有效落实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疗资源上下联动,使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能看上好医生,不用出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可看上大医院的专家,享受到同样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基层群众一致好评。
为让百姓就医少周折,海港医院和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了双向转诊全流程绿色通道。患者在成员单位就诊过程中,如果病情需要,可以通过基层医务人员在线、电话预约等方式直接转诊至海港医院,海港医院将为上转的患者优先安排检查检验,开通住院绿色通道等服务,且患者缴费可直接在成员单位完成,无需再到海港医院排队。海港医院则重点畅通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患者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下转通道,保证患者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免去患者来回奔波之苦。截至2019年5月底,集团各成员单位共计上转患者1005人次,其中门诊患者539人次、住院患者446人次;下转患者388人次。
为让百姓治病少花钱,海港医疗集团通过基层首诊,使患者在家门口即可看病,不用往大医院跑,省去了往返交通费用和吃住的花销。同时,在基层看病,门槛费、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挂号费及其他诊疗项目收费均比大医院低,且医保报销比例更高,百姓更实惠。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成员单位免费安排救护车接送重症患者到上游医院做检查,开通绿色通道,免去家属陪护带来的经济负担,使群众真正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
“家门口就医”的优质医疗服务圈,让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医联体带来的优质、价廉、便利的医疗服务,获得了老百姓的热情点赞。对此,韩忠厚深有体会地说:“想要百姓真收获、少付出,必须由‘百姓就医’变成‘医就百姓’,将好医生、高品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去。”
无缝对接一体化“短平快”生命速递暖万家
2019年7月25日,一位因牙痛前来东港镇卫生院就诊的患者在服药后出现过敏性休克。此时,正值海港医院副院长张立欣带着医生团队到卫生院出诊,与卫生院院长孙静娜立即组织展开急救,并迅即联系海港医院急诊科派120急救车接诊。医院上下转诊流程规范、衔接紧密,使患者转危为安。事后,患者家属庆幸地说,多亏医生反应迅速、抢救及时。如果稍微耽误一点儿,老头儿命就没了!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像这样的成功抢救事例,在海港医疗集团不胜枚举。据统计,在医疗集团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从基层医疗机构直接转诊至海港医院的患者约1300人,并不断创造医联体速度奇迹,充分体现了城乡居民医疗健康一体化的医联体优势。
为有效实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海港医疗集团投入200余万元,为各成员单位配备动态心电图仪、动态血压监护仪、十二导心电图机、睡眠呼吸初筛仪、数字脑电地形图仪等远程设备;为石门寨镇中心卫生院配齐DR、检验、手术室等相关设备设施。同时,集团建立了12个健康云医疗服务平台,搭建起“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可实现在线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在线会诊、健康咨询、微培训等功能。海港医院和各成员单位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在基层做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DR等检查,借助信息系统数据上传,即可由海港医院专家出诊断报告,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路,基层医生做检查,远程专家做诊断”,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远程心电系统开通以来,服务患者39人次,远程影像系统服务患者1265人次。目前,医疗集团已真正实现法人、财、人、务、绩效、信息化“六个统一”。
岁月无声,人心有碑。海港医疗集团纵深推进医联体建设,为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提供了有益探索。《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上刊登了韩忠厚的文章《以医疗集团破基层“造血”难题》;2018年11月30日,新华社以“为有源头活水来——海港医疗集团破解百姓看病‘难’与‘贵’调查”为题全文刊发,网上点击量突破100万+。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and hygiene textiles industry briefly, brings forth the restraining factors of this industry, including deficiency of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weak public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lack of policies guiding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is industry is quite considerable, especially for differential and functional medical materials, biomedical fiber and textiles.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1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简况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主要指医疗、防护、保健及卫生用途的纺织品,有 200 多类产品,其中高性能医用纺织品占10%。近年来,我国医疗和卫生领域对纺织材料的需求潜力巨大,行业规模持续增长,但也逐步暴露了诸多限制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问题。
2000年之后,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2009年产量达到 59.5 万t,2010年产量预计超过 70 万t。目前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医疗防护用和卫生用纺织品,而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外科用植入性和非植入性纺织品及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则大部分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已经超过 60 亿美元。
2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调研反馈,目前国内使用的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大多质量参差不齐,品种和型号单一,价高质低,功能性和舒适性俱差。在医疗用纺织品方面,医疗系统仅对产品供应商有一定的认证,缺乏统一的材料和产品采购标准、认证办法和配送管理体系,并缺乏质量监管机构。我国医院以采购非一次性用品为主,一次性用品也仅限于口罩、帽子之类的常规产品,一次性隔离衣和手术衣、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率低。大部分科室、区域还是使用普通棉布防护衣,只有在传染病区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才会使用一次性防护服、防护镜及医疗橡胶手套,且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品牌战略意识,我国卫生用纺织品的大部分高端市场已经被欧美等发达地区的品牌占领,装备水平先进的国内企业为这些品牌供应原料,较差的企业则在狭窄的中低端市场内打恶性价格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2.1标准和规范制订工作严重滞后
标准工作滞后直接导致了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据统计,目前和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相关的现行标准共计 32 个,其中仅有 3 个是在2003年非典时紧急制定的国标,其他均为医疗系统制定的行业标准,且多为产品标准或术语,直接有关纺织品的标准不超过 12 个。另外,还有正在制定的两项医疗用纺织品国家标准。国际上采用的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标准超过 60 项,且主要为材料测试方法,以及对产品通用要求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根据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来制定详细的标准工作规划,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到目前为止,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相关标准基本上以卫生系统为主导制定。由于医疗系统制定的标准术语和纺织系统的习惯多有不同,在标准的使用和术语的统一上存在较多的不衔接之处。因此,纺织系统应加强材料和测试方法的行业标准制订,并推动医疗系统制定终端产品的通用要求和应用测试标准,做好材料和产品的标准对接。对一些普及性较广的大类产品和关键的重点产品,应主动配合医疗系统推出成套国家级推荐性标准,甚至是强制性国标。
缺少材料采购指南和使用规范,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医疗系统对于不同危险环境没有对防护级别要求进行成套的标准评估,医院采购和使用防护用纺织品多凭经验执行。目前我国医院的采购工作通常由医政科或设备科来执行,由于产品标准和材料认证要求的缺失,采购时只能通过查验“三证”(生产执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2.2认证工作阻碍行业健康前行
由于缺少标准和使用规范的技术支撑,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认证相对空白,特别是医疗用防护产品审批认证机制混乱。普通棉布防护衣和普通非织造布防护衣为一类医疗器械,可由市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一次性和多次性医疗防护服属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医疗器械管理部门审批,但是对于材料和产品的相应技术标准和生产规范并未认证和规定。目前国内医疗用纺织品的流通渠道复杂,优异产品使用成本昂贵,更多的产品存在优质不优价现象。另外,医疗用纺织品的产品信息跟踪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低,也给交叉感染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我国生产的大量高档医用手术衣、口罩等产品出口经国外权威检测机构认定和包装之后,高价返销回国内,流通环节的延长大大增加了最终用户的成本,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阻滞和隐患,更抑制了高性能产品在国内医院的推广。例如,我国作为世界一次性手术衣的生产大国,很多从国外进口的手术衣其实是由我国制造而成,而医院采购价格远高于出厂价格。
2.3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薄弱
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受规模实力和发展背景所限,科研投入比例相对较小,大部分企业存在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受标准、使用规范和市场采购体系等现实问题的影响,多数创新实力强的大企业被迫远离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内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综合竞争力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托科研院所、检测中心、认证机构、信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调整医疗用纺织品或卫生用纺织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及其综合经济效益,摆脱高档产品依赖进口和中低端产品恶性竞争严重的局面,已成为当务之急。
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储备和配送机制不健全。国内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基本是企业自产自销,缺少能与多家企业具有稳定联系的物资检测和配送机构,产品调度不畅,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生产供应易出现混乱局面。此外,国内各部门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对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与信息交流不畅,使得储备品种与数量难以满足应急需要。
2.4政策法规引导和保障机制缺失
有关医疗职业防护法律法规制定的不明确和个人防护保障机制的缺失对我国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影响很大。卫生部了《职业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医护人员在诊疗和相关工作中的个人防护作了规定,但是除《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规定了防护用品的质量性能要求、穿脱顺序和戴用有效时间外,其它法规没有对医护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要求提出具体规定,更没有对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标准化要求。
3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3.1市场发展空间
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统计,2002 ― 2010年我国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 20%,出口增速超过 29%。但我国医疗用纺织品的综合技术性能尚不能充分满足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另外,国内医院、卫生机构的应用尚未真正打开,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应用都有待大力拓展。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广泛应用在组织再生、骨骼填补再生、创伤治疗、生物粘合剂、放射治疗、透析和过滤、美容外科等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全球矫形外科修复材料和制品市场的增长率达 26%,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材料、血液净化材料、药物缓释材料也呈高速增长的趋势。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生物医用材料的市场份额约占全球市场的 2%,据预测,今后 15 ~ 20 年间,该产业将以 15% 以上的速度增长。
一次性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是重要的应用趋势。重复使用型手术服经消毒处理后,其阻隔过滤病菌的能力会下降,同时,在洗涤过程中也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美国,90% 以上的医院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将更多地采用非织造材料,手术室用非织造布产品等高档次、开发领域巨大的医疗非织造布产品因其科技含量高、利润可观而成为其中的发展重点。目前,世界各国对医用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正在提速,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不惜花费巨资加大在该领域的研发。据悉,仅德国目前就有 17 家纺织研究机构在进行医用产品的研发。未来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研发将更多地关注材料的防渗漏技术、吸附臭味技术,抗菌、防血液渗透、抗静电、舒适性等功能。
我国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市场基本上属于自给型,净出口量呈迅速上升趋势,少量的进出口产品以前主要是跨国公司/港台企业为调剂境内外销售品种而产生的。主要出口产品是纸尿裤、护理垫等,大多是为国外公司做贴牌加工(OEM)。
3.2产品及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医用纺织品中,医用防护、保健、卫生用纺织品类和外科用非植入性纺织品类,量大面广,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并可大量出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专门用途的功能性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别化和性能指标水平。外科植入性纺织品和体外过滤用纺织品大部分依赖进口,产品开发的重点在于特殊的生物医用纤维及其产品开发,目标是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替代进口。
3.2.1高档医用防护材料
全面提升材料的均匀性和产品稳定性,不断降低成本,将是该类材料的发展趋势。如可对SMS非织造复合材料进行“三抗”(抗酒精、抗血、抗油)和抗静电、抗菌、抗老化等处理,提高耐静水压、抗酒精等级和纵横向断裂强力。
3.2.2新型医用敷料
材料高效性、产品高效能、护理高效率代表了新型医用敷料总的发展方向,同时将更注重产品的生物活性和智能性。新型医用敷料的可开发种类包括含银抗菌敷料、生物活性敷料等。产品要求可塑性强、粘附性好、透气透湿性好、抑菌促愈,并有止血、镇痛的功能。此外,还具有能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分裂和胞外基质生长的功效,有效吸收伤口渗出液,干燥后可形成阻挡外来细菌侵袭的物理屏障,为上皮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下游应用产品包括创面用敷料、止血海绵、医用脱脂棉、医用脱脂纱布、纱布绷带、弹力绷带、石膏绷带、创口贴等。
新型卫生材料:将更多地采用生物可降解型、抗菌型、超吸水型等功能性纤维原料,从而提升一次性婴儿和老年尿布、卫生巾、功能湿巾等产品的技术性能指标。在一次性卫生材料中,重点开发面层材料和导流层材料,研究开发材料的可降解性能,提高面层材料的柔软性和功能性,以及导流层的蓬松性和复合化,增强可持续的差动导流性能。
生物医用纺织材料:支架材料的降解速率可智能化控制和标准化制备是组织工程产品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支架材料的结构成型工艺与降解特性、与细胞的吸附性能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解决特殊纺丝、织物成型工艺以及组织器官成型和热定形、生物相容性、功能涂覆技术,开发人造皮肤、心脏瓣膜、人造血管、疝修补片、人工肾、可吸收缝合线、卫生用线等高技术生物医用纺织材料,重点突破产品的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实验。
4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跨纺织和医疗卫生领域,医疗用纺织品的生产与市场许可需得到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SFDA)许可,生产企业还需要满足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MP、ISO等。在产品标准、使用规范、研发与生产应用等方面的衔接上,需要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加强沟通,解决依赖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行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科研课题立项、投资引导上,重点向医用防护用品相关单位倾斜,给予资金支持,致力于对已有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技术改造及新产品的自主研发。
4.2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产品标准体系,对于主要产品的性能,制定不同的分级指标,并对使用范围提出建议,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防护产品。引导企业按照相应标准要求进行科技开发、组织生产及采购,促进研、产、销、用的良性循环。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医疗防护用纺织品企业、原材料供应企业、科研单位与医疗使用单位的紧密结合,严格规范医疗防护用纺织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强流通经销环节的资格认证和质量监督,凡二类以上医疗防护用纺织品,只有经过严格认证的专门流通机构才具有采购和经销资格。医院应从有资质的流通机构中购买医疗防护用纺织品,流通机构要具有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检测和生产监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