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景观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第1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

主题公园是人造的旅游资源,主题公园对规划以及构思是特别讲究的,其可以围绕着一个或是多个主题来展开设计。主题公园中的景观设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过程中既要能够体现出主题公园的独特性,还要能和城市文化属性相联系。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研究分析,能有助于促进实际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

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目标及原则

1.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目标

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设计目标。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特质和其它的景观设计有所不同,因此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注重设计目标的明确化。要以营造独特主体场所氛围作为重要设计目标,通过景观设计激发消费者的兴奋情绪,从形成比较特定环境的氛围,对人的情感带来共鸣[1]。另外,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还要体现在商业经济效益以及文化效益的双赢层面。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和一般公园的景观设计不同之处在商业性的属性上比较突出,将经济效益作为最大化的目标展开设计。

1.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为能将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多样化,就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才能使景观设计的质量水平得以有效提高。景观设计注重文化特色的融入,通过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对城市文化的内涵加以体现。景观设计要对文化的特色加以体现。在具体的规划中将发扬城市文化进行充分的考虑[2]。(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人性化的原则也要充分重视。主题公园是为人设计建设的,景观设计就必须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尊重自然以及秩序,对人的需求充分考虑。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能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对消费心理的情况进行分析等,将人的价值放置在关键位置,才能发挥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的价值。(3)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遵循美学设计原则。由于主题公园是为人来提供休憩以及游玩的场所,这就需要在景观设计中对美的体现加以重视。不仅要在功能上充分的展现,还要能将审美性与之相结合,将功能和审美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凸显出景观设计的完善性以及协调性,整个主题公园的审美价值也能得以提高。(4)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还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文化传播的原则。不仅要能将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科学化呈现,还要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保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发展前景

2.1城市主题公园景观具体设计

(1)景观设计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建筑景观的设计方面是较重要的。在对建筑景观的外形设计方面,要能形态多样化的展现,可结合实际在娱乐型及仿古型方面进行加以选择[3]。例如在仿古型的建筑外形设计中,将历史文化作为主题进行的设计,这对城市文化的传播较有利。而对于娱乐型的建筑外形设计就比较多样,在形态上也有着不确定性。建筑风格的呈现,也要能和主题公园自身的主题相结合加以确定。(2)景观的空间组合设计层面要科学性的呈现。在主题公园的景观空间组合的序列层面的把握,要注重节奏感,设计中要考虑到人在公园中的游园是强迫性的行为,不会长时间的保持情绪以及体力。因此在景观的空间组合序列上就要注重变化,通过组合的变化来激发人的兴奋情绪,对人的心理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3)设计的手法上要能多元化的呈现,可将游戏方式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应用。在对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主要的线索,将多个主题能够有机的串连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主题公园系统。在游戏方式的运用上,可将时间或是故事情节作为主要的方式,让游人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跟着主题发展来进行切身的体验。这样就能够在景观设计的作用价值方面充分发挥。(4)植物绿化的设计是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对人的精神有着放松的作用。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就要充分重视方法的科学应用,可将先软后硬的设计方法加以应用,对城市主题公园的发展战略加以明确化,创造符合市场的主题文化,打造主题的唯一性。对植物的配置要科学合理化,对生物的多样性要充分重视,尊重以及保证植物群落组成的合理科学性,要和主题相符合。在对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在布局以及空间特色的体现方面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对人的审美需求要能得以满足。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加强重视,才能将植物景观设计的功能性充分发挥出来。(5)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注重水体景观设计的安全性。水景设计要主次配合,可以设计成流畅平滑的曲线形,水体的主次以及大小的设计上,要做到融会贯通。如在辽阔的水面就可通过汀步石、桥以及小品等进行连接,塑造体量上有变化的水面。

2.2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发展前景

(1)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发展,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发展。景观设计会回归真实,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会更加的自然化。城市主题公园是人的乐园,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渴望会更加的强烈。而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从某种程度上就能满足人们的这一心理。因此在未来的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发展中,会向着回归真实以及自然化的发展方向迈进以及追求。(2)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会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能力更注重,以及对城市文化内涵的融入也会更加的重视,从而将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和城市文化相结合,设计出有着浓厚人文性的景观,通过这一设计来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在未来的城市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会将大众文化作为重要基础,与时展的潮流相结合,审美时尚以及科技文化等元素也会与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紧密结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主题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重设计的层次性以及功能性的体现。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要对城市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播作用。文章通过从理论层面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实际生活中的景观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思梦 单位:山东港通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庚.浅论主题公园的文化内涵[J].艺术科技,2016,(11):316.

第2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园三湿地 沙河村 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

1 前言

1.1 项目概况

温州生态园占地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由三湿地和大罗山组成。其中三湿地面积13平方公里,由大小161个岛屿组成,湿地内水网密布,村落沿河布局,民居临水而筑,自然风光秀丽旖旎,有“浙南威尼斯”美誉,是城市中心独一无二的生态宝地。三湿地公园湿地面积比杭州西溪湿地还大。“橘浦芳洲,白鹭野鸭,菱角莲藕,河网人家”,将是建成后的三湿地公园的生动写照。沙河村景观工程正位于三湿地东北面,沙河村东侧,北临贯穿温州市区的瓯海大道,本工程有三个狭长小岛南北平行排列构成,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总用地面积5.12万平方米,本景观是三湿地的组成部分。

1.2 对现状生态调查

三个狭长的小岛被河水包围着,河水因电镀企业污染而变黄,三湿地还遭到水葫芦的入侵。水葫芦的大量繁殖,严重威胁三湿地的生态系统,还可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河岸尚未被硬化,小岛上部分是村民的瓯柑园、菜园,其余长尾草、芦苇、更多的是有害藤本植物,爬满废旧的电线杆,还有几株水杉,村民违章建筑、简易工棚,砍伐树木等破坏现象还是触目可及,无纺布企业排放的烟雾仍然弥漫三上空。

调查表明,作为城市自然之肾的三湿地,目前已不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原始性,野生鸟类急剧减少,珍贵的黑嘴鸥已难觅踪影,就连白鹭的数量也大幅下降,整体水质处在IV类以下,目前三湿地现实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仅为理论价值16.4%。目前园区整体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继续加重,导致生态全面自然退化。

1.3 规划意义

1.3.1 在温州市绿地系统中的地位

温州生态园位于我市未来大都市的核心,由大罗山和三湿地组成,总面积约130平方公里。其中,大罗山117平方公里,位于瓯江和飞云江之间,是我市城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有城市 “绿肺”之称;三湿地与大罗山相连,面积为13平方公里,内部水网密布,由161座岛屿组成,自然风光旖旎秀丽,有城市“绿肾”之称,而沙河村景观工程正是连接市区和绿肾的最主要的接口,起到引人入园的作用,主要是市民日常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

1.3.2 在温州市历史文脉中的地位

明朝朱元璋攻驻温州城后,一日和刘基上吹台山察看地势,偶见鹿城东南一带河流如蛛网,陆地如岛屿,星罗棋布,郁郁葱葱,烟雾蔼蔼,和平清静,赞叹:“鱼米之乡,宛如神仙境地!”刘基对言:“那就称它为南仙吧。”后因方言谐音所致,自清至民国称“南西”。在战乱纷纷的年代,因三河道阻隔,地势不易遭扰,历来是温州人避乱住所。每年端午节,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都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比赛,是温州市民风俗特色非常浓郁的地方。这里所有的建筑都按照亲水临河的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的,建筑非常有特色,而且部分保留完整,是江南水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沙河村景观工程性质定位及设计要求

生态园以优秀的地景、水景、建筑、胜迹和生物景观为景观特色。其中,地、水、建筑、胜迹组成了生态园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演绎了其历史文脉,而生物景观是现代农业的体现,展示了生态园新时期的新景象。

景观特色归纳如下:地旷物博,地形复杂;旷幽兼具,刚柔并济;水乡泽国,诗情画意;源远流长;空气清新、小气候优越。

沙河村景观工程定位为文化休闲性质的生态公园,以文化交流、游憩交往、健身锻炼、游戏娱乐、观赏为主,与市民的室外生活紧密相联。同时协调好景观区和周边环境及建筑的关系,设计中突出湿地绿地的建筑设计、环境设计、空间设计及小品设计。

3 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注重对现有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将景观建设与植被恢复过程相融合,整体景观建设与城市人工环境景观建设相协调,区内人工景观建设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景观建设以增强区域景观联接度、增加景观多样性、提升景观质量为主要目标。高度重视现有植物、裸岩、溪流等自然景观与村落民居等人文景观的保护。

三湿地保护游赏区――以湿地景观恢复为重点,通过湿地水城、湿地果林、湿地草丛、水禽栖息地等景点的建设,形成以桔岛水乡为特色的湿地型滨水景观区。

4 园林绿化生态设计

4.1 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对策

1.水污染治理:拆除不合法的电镀、无纺布等污染严重的企业,迁移合法的企业厂房,通过截污、净水、生物吸附水等基本措施,以降低水体污染物输入,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光率。

2.湿地植被建设:拆除违章建筑,还上沃土,选取合适乡土和引入物种,在以木本植物为主的基础上,恢复和重建湿地植被,使乔、灌、藤、草相协调,提高初级生产、增强环境效益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整体景观建设:结合基质修复和湿地植被恢复工作,进行多样化的湿地景观建设,适度拓展水域面积。

4.亲水岸滩建设:维持现有的天然滨岸外,根据岛屿的功能类型设计相应的滨岸;采用多种护岸形式,在保证滨岸功能的同时,提高景观的多样性。

5.水生植被建设:通过河道绿化,引种、繁育,恢复沙河村湿地特有植物种类;重建湿地植被生长区,恢复湿地植被,拓展湿地区域面积。在适宜区域营建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全序列或半序列湿地景观。

6.生态旅游点建设:在沙河村湿地修复后,建设生态旅游的接待设施和相应的娱乐、民俗活动设施。

7.生态人居建设:利用现有旧村,因地制宜,与生态产业建设相协调,建设成为以“绿色-生态-健康”为主题的生态家园。

4.2 绿化设计

4.2.1 东片区绿化设计

东片区是沙河村生态景观的入口,入口中设置了停车场,停车场为草皮砖地面,停车场的中间一排是黄山栾树,起到给车遮阴作用,再大的阳光也给黄山栾树给挡着,车在树下乘凉,形成凉爽的小气候;一进生态园,就是温州本地的瓯柑,保留了温州的特产,实现整个生态园“3月到9月可以观鸟、4月到10月觅蝴蝶听蛙声、5月采摘杨梅、7月到8月逗蜻蜓赏荷花、10月到12月品尝瓯柑……”中的“品尝瓯柑”,突出沙河村生态园的主题作用;在瓯柑边上,还种上了可观赏性的树木如:婴花、鸡爪槭、马褂木、黄山栾树、广玉兰、乐昌含笑、榆树、青冈、红花继木球等,树下草进行混播,他利于生态平衡,季节变化总有绿色,其中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书带草、灯心草;在生态厕所边上种植了三湿地的水竹、有呼附异味及尘土作用的夹竹桃;河岸为原始河岸,不加砌筑,并在岸边栽上生态园本有的水杉、柳树,亲水处栽植更多水生植物:其中有菖蒲、美人蕉、鸢尾等。

4.2.2 中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温州特有的廊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可进入中片区。中片区以民俗景观为主,绿化加以衬托,在龙舟广场栽植凤尾竹、芭蕉、金丝梅、等低矮植物,只在茶楼这边载植高大点的树木,如浙江樟、银桂、榔榆、石楠、羊蹄甲、皂荚树、花石榴、结香、凤尾兰等。为了增加层次感,树下中间层有各种球形植物,如龙柏球、红花继木球等。树下层混种草,如红花酢浆草,黑麦草、细叶结缕草、千屈菜、白三叶、五节芒等,在中片区的最北面保留了原来的瓯柑园,保持地方特色。

4.2.3 西片区绿化设计

经过曲折式的栈桥或是三岛相联公路,就到了西片区,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面上,就种植了大量水生植物,来增加水的自净能力,改变生态园的水质。栈桥下的河里有规律的种着睡莲、再力花、菖蒲、美人蕉。岸边是千屈菜、五节芒、鸢尾、菖蒲、灯心草,上部树林是水杉、池杉、落羽杉以杉类为主,休现三湿地主要树种的地位。内部树种多样,以杨梅为主,体现“5月采摘杨梅”的主题,其中还穿插着红枫、花石榴、银桂等观赏植物,真是即饱口富,又饱眼富。在民俗楼边上,种上蒲葵,很像南方的海边的椰子树,另有一番海边气息。在这个片区里,还有大量的毛竹,形成竹林,也是最具温州水乡特色的了,树下是黑麦草、细叶结缕草、石蒜的混播,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

5 园林景观设计

在环境景观设计上,坚持生态优先、环境至上的原则,尊重原有地势地貌,因地制宜,顺其自然的确立项目的布局、主题,充分结合自然条件得用地形,尽可能的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尽量保持地形地貌的原生态,对亲水岸线不作人为的修筑,保持自然界面,适量布置一些,尺度形式,规模和空间环境适宜,协调的建筑。绿化景象充分体现乡土风貌,培育湿地群落,建设都市雨林、小品设施和环境协调,与建筑绿化等共同创建富有乡土气息,地方特色湿地景观。

5.1 东片区景观设计

停车场进入后就是生态园的大门,本大门设计和温州的祠堂大门设计相同,门庭屋顶是带翘角飞檐。门和廊连成整体,廊的另一面是带有空花窗的墙,这样把生态园内外分开,又可通过空花窗看到生态园内的景色。

石拱廊是本片区的主景,在解放前,日本军侵略温州,温州市民就去三湿地躲避,三岛屿众多,地形复杂,日寇不熟地形,往往失败告终,为了记念三是温州市民的避风港,设计一个像城门的石拱廊,石拱廊的外表主要装饰是花岗岩,所以又像碉堡。这个石拱廊成半圆形,朝向温州的城区,代表温州市民永远平安,和协发展。石拱廊的中心是个圆形的广场,代表温州人民抗日后的圆满生活。整个石拱廊的设计具有历史意义。

亲水平台离常水位只有36cm,更进一步的伸向水面,在亲水平台上可以得天独厚的看到河面的风光,鱼光点点,只要来这里的人们可以感受一个这里的绿水,亲近大自然,进入深入大自然的怀中一样。

5.2 中片区景观设计

从东片区到中片区,其中相连了一座廊桥,廊桥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处美丽的风光,但今天善存无几,只有在温州的太泰还可见到,而现在在这美丽的水面上,廊桥造得恰当好处。在廊桥上可以看河光山色,廊桥上还有座椅,可供在桥上歇脚、乘凉、观光作用。这水面上高处的廊桥,正和东片区低处水面上的亲水平台遥遥相望,相互呼应。

中片区主要是民俗活动,每年会在这里举行划龙舟、包棕子比赛,所以龙舟广场是这片区的主景,主建筑龙舟长廊从平面上看成正体“山”字形,也表达龙舟比赛的公正、公平。每年端午节来这里参观民俗活动人很多,所以设计龙舟长廊空阔,可作游人活动。另外龙舟上岸后也可作为存放地,龙舟成为艺术品,摆列那给游人各市民观看,学习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龙舟廊后面就是茶楼,龙舟廊和茶楼就用了一个照壁来隔开,分开一面是热闹龙舟廊,另一面是清静的茶楼,在这个生态环境里,让人放松心情,那就来茶楼品茶吧。茶楼为两座,两座之间用廊相连,茶楼为二层,防民住宅大院式,小青瓦屋顶,带花头翘角,整个茶楼古朴风雅。1号茶楼分内庭,休息厅,2号茶楼主要为展厅。

5.3 西片区景观设计

经过栈桥就到了西片区,栈桥曲折,竖横,布在中片区和西片区之间的水域,在这个栈桥上可观水中的鱼嬉戏,和水生植物,引来的蜻蜓。

西片首先入眼就是很么长的竹廊,你是不是感进入农家园呢,竹廊全部用本地的毛竹做成,屋顶上还盖上了芦苇草。

民俗楼是展示民间艺术的,本地古老的文化,介绍温州的历史,生态园的历史,他的结构和茶楼基本相同,特别的是外廷了廊,廊连接了水榭,水榭为四方形,伸向水中,像是又增加了一个小陆洲,更体现三湿地水多的特点。

6 道路系统

整个生态园区共规划3个级别的道路,1级路为黑色沥青砼主环路,宽6m,可供通管理车。它以自然流畅的曲线贯穿全园和各个入口,穿越水面的部分设桥,自成循环系统,成为连接各景区的纽带。2级路联系主路,引导游人伸入各区游览,并在人流密集处,开辟出面积较大的铺装休息地,供游人集散。路宽2.5m,以花岗岩路为主,铺成各种花纹。3级路是景区内通往各景点的散步、游玩小路,路宽0.92~1.2m,路面有仿石路面、卵石路、踏步路等形式,宜曲不直,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第3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阐述了墓园发展的背景,分析了墓园景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墓园;景观设计;设计方法

1墓园发展的背景

通俗讲,墓园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是公墓的现代化演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年死亡人数正在迅速增长。据统计,近年来每年的死亡人数在800万以上。由于中国人一直有“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并且国家政策已限制各地胡乱下葬,因此,使得一些城市大量新建墓园。我国已经拥有2000多个殡葬园区,它们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墓的景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地资源紧张和墓地需求量大两者间的矛盾。现在墓园仅仅是人们为了纪念己故亲人才会进入的场所,而其它时间却少有人进入。

2墓园景观存在问题的原因

2.1城市的扩张和公墓需求增加当今社会,人口过度膨胀,特别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人口老龄化严重,公墓建设也随着巨大需求迅速增加,使得一些城市墓葬用地扩展过快,导致大部分墓园缺少设计,建设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2中国的殡葬文化中国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平民百姓的坟冢毫无美观可言,气氛阴森,让人毛骨悚然、避之不及。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园林艺术的复兴和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人们的观念才有所转变,但是我国现代公共墓园的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对于墓园的普遍认识还停留在祭祀烧纸传统观念中,加之中国人对鬼神由来已久的敬畏心理及落后的殡葬观念影响,滋长了不良殡葬观念的畸形生长。

2.3墓园景观缺失情感设计中国墓园的景观设计仅能满足最简单的功能耍求,设计师通常只是参考公园的设计方法,简单地将公园和墓地结合。墓地是人们祭奠亲人的地方,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的载体,公墓的情感寄托是公墓的灵魂所在,但是,我国墓园对精神空间和情感的设计思考不够,缺少情感氛围的营造。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目的研究墓园景观设计,除了使墓园满足基本使用功能需求外,还要充分满足在墓园活动者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性,以及风俗文化、生活环境、历史背景等方面的需求。要求墓园的设计能满足人在墓园中对尺度、功能等的生理需求,同时满足人在公园中能够实现交往,获得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放松或共鸣等心理需求,让使用者与景观保持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并提炼出能让人们解读、传达感情的元素。

3.2意义墓园作为城市的产物,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墓园景观的改善可以提升公墓用地的利用价值,缓解墓园对城市发展、城市风貌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用人性化的景观设计思想来改造、建立公墓,消除了人们对墓地的畏惧感和对城市风貌和城市生活空间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一方式能有效提升公墓用地的利用价值,缓解生活空间与殡葬用地之间的矛盾,使墓园不仅是城市的殡葬用地,还是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公共绿地,并且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具有积极意义。

4解决的方法

4.1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收集通过研究风水理论、中国造园学理论、人性化设计、环境行为学理论、城市生态学理论、地域文脉理论、中国殡葬文化、景观设计学理论等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背景,在相关理论的支撑下,确定研究的目标、理念、原则及方法,并最终建立人性化墓园设计理论体系。

4.2实地调研和文献收集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墓园进行走访调查,并从墓园传统殡葬观的应用、传统风格的塑造、墓园景观环境的营造、墓园人文环境的氛围烘托等几个层面入手。根据论文的研究角度,调研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墓园,重点调研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兼顾经济水平低地区的墓园。重点调查具有传统风格、韵味,以人文理念建立优秀墓园,有侧重点地调查一些国内传统公墓的建设情况。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注意图像和文字资料的收集。

4.3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项目的工程实践,在功能性、景观打造特点、传统文化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划分,详细解读墓园的总图布局、水景设计、植物设计、景观空间、建筑小品、墓碑设计,并从景观塑造的细节方面加以分析和总结,最后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以理论联系实际。

第4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道路;动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动态园林景观设计特点

动态园林景观不同于静止的园林景观,静止的园林景观是以公园景观为代表的静态物体。但动态园林景观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其具有相对性,道路两旁的景观静止不动,但道路上行使的车辆和人员却运动着,参考系的不同给与了运动者对于静态园林景观不一样的享受美感。

2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动态美学

通过陀螺在静置和旋转不同状态下观看效果的对比试验,很好地诠释了有关动态美学的原理。影响动态美学呈现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运动者的运动速率,既包括速度也包括方向2方面,这是由于速率直接关系到对于静态景观的视觉变化速度。因此,在进行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本路段的平均车速和实际行驶方向等问题。

2.2安全导向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不妨碍正常行驶的重要原则,要时刻考虑正确的安全导向,以人为本。道路两旁的园林景观可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司机的驾驶疲劳度等,创建舒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3因地制宜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因地制宜的原则,多利用本地的树种进行栽植。

3动态园林景观设计趋势

3.1植物选择多样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动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生态效益更为主要。因此,正确的植物树种选择很关键,要遵循多样化和时效化特点。众所周知,乔木的日常维护和种植都很简单,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对于中小型乔木来说,要少修剪、少移植、扬长避短地发挥其生理优势。植物选择多样化可发扬其茂盛的生长效果,又可降低远期的养护成本打造节约型社会。

3.2设计与环境相适应,最大程度促进生态效益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但要以美的显示为目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适应与融合当地自然环境。生态景观的设置,要选择多种植被来进行构建,要以此形成混合的植物空间结构。不同形状、不同花色、不同造型的树种都是进行全面美化的参与者,通过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等方式来突出城市的生态与景观效益。

4需要注意的设计误区

4.1重视生态效益忽略经济效益

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充分发挥生态效益,但不意味着要不惜消耗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生态效益的发展要依靠植被等自然资源的完善,要充分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要为了生态而毁坏生态。

4.2美感不等同于生态

在设计领域普遍存在着美感胜于一切的观念,在于平面、产品的设计环节正确,但在实际的动态园林景观设计上却存在缺陷。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是为了给城市增添美感,但要建立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5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5.1景观分段

景观分段是为了更好地从宏观上对长距离的景观进行分界,按照实际的地理环境对景观进行段落式的划分。各个路段上的景观配置要遵循整体的设计主基调,虽然每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整体上要具有一定的景观连续性。

5.2景观定位

5.2.1城市景观大道:城市景观大道的车速大致为<60km/h,是城市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重点。一般来说,城市景观大道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观赏性较高、大小相对适宜的植物,园林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体现一个城市的园林风貌与景观特色。

5.2.2城市快速道:城市快速道的车速大致为80km/h。在设计环节与上文提到的城市景观大道存在很大的差异,城市快速道的设计前提应该是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不是观赏性,植物配置强调大尺度的变化,使其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绿化效果,形成一种整体的景观基调。5.2.3一般道路:道路在城市中处于次干道的地位,设计时速不高,除非特殊要求,观景要求一般不高,因此园林设计应满足安全与生态的要求。

6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简要叙述了动态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当前盛行的动态园林景观设计趋势以及动态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本论文能进一步的推动动态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

作者:闫雪峰 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

第5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城市,园林,建设,设计,景观

 

[前言]目前随着建设生态住宅、绿色住宅的兴起,房地产开发商在住宅小区建设的同时突出进行园林绿化、为业主营造温馨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目前新近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符合当地的民族风格,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以从形象化转到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轨道上。目前建设生态宜居园林城市以在全国迅速普及,从中心城市普及到中小城市及村镇。2009年5月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辽宁沈阳为“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笔者针对建设沈阳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合理确定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布局。政府规划部门坚持规划先行,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界定生态保护用地、水系及水源保护用地、文化建设用地、旅游发展用地和工业发展用地。规划生态功能区,保留沈阳市东北部原始次生林和人工林,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发展铁西、浑南高科技产业;沿浑河两岸建绿色长廊和文化公园、观光公园等城市绿肺,在行政、居住和商贸功能区分别建设不同规模的生态和绿化用地,成为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实现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所有的建设项目必须服从规划,严格审批建设用地,不得擅自突破规划。

二、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宜居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设计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地域等相关专业知识的设计人员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生态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具体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城市建筑和布置园林、道路、桥梁等途径创造贴近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环境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地域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上体现人类文明的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景观设计的内容要根据地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设计理念,大面积的河域治理,城市总体规划大多是从人文地理,生态角度出发;突出的大型主题公园设计伴随几个中等水平的园林公园及星罗棋布的街道景观设计服从规划和园林的角度出发;规划面积相对合理的城市广场,小区绿地.住宅小区庭院等是从详细规划与建筑角度出发设计园林景观.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对景观因素的考虑包括铺装,雕塑,凉棚,座椅,灯光,果皮箱、及人工植被,河流等仿自然景观等等.

三、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是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本地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合理选择。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减少不必要的大兴土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养护成本,而且更加贴近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错落有致的建筑在小区园林绿化簇拥中更能显示出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特点。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论文大全。设计施工中应模仿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层次搭配,造就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强调人性化生态宜居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人们置身在园林绿地中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人工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服务的,具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能在草地和石缝中找到小虫,捉到蝴蝶蜻蜓;老人们外出归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小区入口及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被绿色环抱,尽情享受园林景观,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高质量优美的生态宜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提高生态宜居生活区域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小区的硬件建设必要条件。

四、提高城区绿化建设质量

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在创建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基础上,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把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作为生态建设的长远目标之一,进一步完善绿化生态系统,把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重点工作,努力为沈阳市民打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绿色生态宜居家园。沈阳城市建设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城区道路、浑河两岸绿化为骨干,广场和公园及庭院绿化为中心,全方位立体绿化模式。2010年的沈阳市园林绿化宗旨是改建八个公园,增加通透性、可游性、观赏性。经引活水入园,节能循环用水,使公园因水而富有生机和灵气。论文大全。在突出位置点缀具有东北民族特色的雕塑,结合满清历史,围绕东陵、北陵打造辽宁地域文化氛围。

五、绿化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绿化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城市绿化转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由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沈阳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变绿了、变美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绿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沈阳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为招商引资创造的环境因素可见一斑,沈阳城市品位逐年提高。通过加快城市绿化建设,使城区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城市各主要道路由过去的光秃秃的路变成如今的绿意簇拥,鲜花环抱,园林随处可见,使广大市民的生活环境贴近自然.小桥流水绿树草坪可谓春光无限。生态园林城市促进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绿化有力地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优美的人居环境每年都吸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沈阳市内转移。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金和项目,市内几个开发区聚集了数万家外资企业及合资企业、促进沈阳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作用日益增强。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当然水源和水量的限制是北方园林发展的制约因素,沈阳正大规模的引水入城,浑河及南北运河正在发挥其改善城区小气候的作用,水系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条件。

沈阳市城市绿化虽然进入“国家森林城市”及“园林城市”的行列,但城市绿化水平、绿化质量与与广大市民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应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把沈阳市建成山水特色突出的园林型绿色生态城市。论文大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整治,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几年来,沈阳市创建了国家园林城市、以建设生态宜居为目标,接近实现“蓝天、碧水、绿地、宜居、绿色工程,2010年伊始便改造景观公园,环城绿化带、铁路、道路两侧绿地、广场绿地和小区绿景的建设工作。

[结束语] 建设沈阳生态宜居园林城市的基本路线正在实施,2010初沈阳太原街“万㎡”大绿地”项目总投资3.5亿元,今年投资约2亿元以开工立项,沈阳对引进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不符合环保规定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审批,坚决制止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发展生态工业园建设,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一家工厂的废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寻求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最终实现园区污染“零排放,使沈阳天蓝、水碧、山绿、城美,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历史古迹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沈阳正在崛起,并坚定不移地朝着现代机械制造业基地、生态旅游名城的目标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第6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公园的植物配植,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先人们都做了较多的研究。1993年,谢家芬发表“上海外滩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绿化设计”,是针对植物群落景观设计配植的研究。专家们总结出了大量的植物配置原则和手法,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其中苏雪痕的《植物造景》[1]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的植物配置的书;赖尔聪的《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2]论述了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情况,收录许多相关研究的论文;胡长龙的《城市园林绿化设计》[3]以植物造景为主,介绍了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选择、配植和管理,以及园林绿化艺术构图处理等基本理论;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4]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书籍,其中也对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植做了详细的艺术分析;还有余树勋的《花园设计》[5],赵世伟、张佐双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6]等图集或专著,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类别来研究植物造景,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大量实际应用的例子。这对本论文的撰写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论文基于对朝阳区内五个不同类型公园绿地的植物种类、生长状况、配植等方面进行的系统调查,总结出较适合在北京的公园内进行绿化应用的一些树种和优秀群落,并从其生态、美化功能角度对公园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给以后的公园景观种植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园,园林植物,群落,植物配置

一、调查方法

该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测量记录与拍照等手段结合分析统计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通过样线法人工普查调查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长情况,记录在北京市园林植物资源调查表中。调查中,园林植物的种类要求不能有遗漏,记录的数据要以事实为基础。

2.结合样圆法进行每木调查,具体做法:在整个区域内选取绿地,在其中定一点,以该点为圆心作直径为十米的圆作为样地,详细测量记录该样圆内每棵树木的种类、生活型、株高、乔木胸径、灌木地径、冠幅、生长势、病虫害及草本和地被植物的盖度等,并描述盖群落的位置和微域环境。

3.在调查区域范围内以植物搭配合理、结构层次科学、种植间距合理、植物种类丰富、每个群落有20株左右为原则,选取典型群落,详细测量记录群落树木的种类、生活型、株高、乔木胸径、灌木地径、草本地被盖度、冠幅、生长势、病虫害等,描述其位置及微域环境并进行植物配植评价,完成园林植物群落配植调查表,绘制群落平面图,拍摄实际效果。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朝阳区内公园常用园林植物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朝阳区内被调查公园常用的园林植物大约有115种,其中木本植物96种(乔木57种,灌木33种,藤本4种,可做地被的木本植物2种),草本植物有19种。

常绿植物共有17种,其中常绿针叶树10种,阔叶常绿树4种,此外还有竹子和凤尾兰有特殊观赏价值植物。总体上常绿树应用较少。由于受到北京冬天天气较冷的影响,能露地越冬的树种不多,所以常绿的阔叶树种很少,基本上是常绿的针叶树种,出现较为频繁的就是油松、白皮松、侧柏、圆柏、雪松、砂地柏等。

落叶阔叶乔木共有46种。其中有发叶很早的杨树、柳树,也有落叶较晚的国槐等;有春色叶树种、秋色叶树种,也有彩色叶树种;有观叶形的树种,也有许多大乔木开花的观花树种。出现概率高且生长良好的树种有银杏、杨树、垂柳、栾树、元宝枫、英桐、臭椿、香椿、玉兰、樱花、碧桃等等。总体上,落叶乔木树种的应用相对较为丰富,是进行城市公园绿化的主要材料。

藤本4种。其中紫藤、葡萄、猕猴桃应用于棚架,至于供人休息的僻静场所,既起到景观节点的作用,又起到分隔空间、遮荫的作用,景观与功能均发挥很好的效果,其中以紫藤的应用较为常见。五叶地锦主要用于墙面和裸地、坡地的绿化,较为耐荫,在北京地区生长良好。

灌木种类约为29种,观赏价值较高,适用于北京市城市绿化。观花灌木,大多主要是春季开花,少量夏秋开花,个别花期很长可以由夏初延续到秋末。出现较多的种类主要有:黄刺玫、贴梗海棠、紫薇、丁香、迎春、连翘、金银木、棣棠、榆叶梅等等。

地被约为19种,除野牛草、土麦冬等草坪草和鸢尾、萱草、马蔺、玉簪、万寿菊、孔雀草、秋海棠、矮牵牛以外其余为野生。野生的草本植物如二月兰、紫花地丁、蒲公英等在草坪上形成缀花草坪,给景观增添了一定的野趣,但是目前在公园的绿化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2、朝阳区内公园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1)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

经过调查统计,朝阳区常用常绿树种约有17种,其中常绿针叶树种有10种,落叶树种约有79种,二者的比例约为1:5.2,常绿树种约占总树种的13.4%。常绿树种通常群植或孤植,孤植时一般种在草坪上,主要用的树种是雪松。

(2)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比例

经调查统计,朝阳区常用的针叶树种有10种,阔叶树有86种,针阔叶树的种数比约为1:8.6。从针、阔叶树种数的比可以看出,针叶树种还不够丰富,这主要受到北京市地理条件的制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对针叶树种的引种与应用,以达到针阔叶树种的比例和谐,从而使得北京市公园的冬季景观不会萧条。

(3)乔木与灌木的比例

经调查统计,北京市朝阳区公园常用乔木树种约有53种,灌木树种约为37种,乔灌种数比约为1:1.3。该比例比较适中,基本能够在植物群落的配植过程中达到多层混交,使得群落的植物种类较为丰富、类型多样。植物数量上乔木多于灌木,在以后的群落配植中应该再多引进一些灌木的变种,使得现有的群落配植更为新颖,景观更为独特,更具有观赏价值。

(4)藤本树种

朝阳区内公园目前应用得藤本树种有4种,主要应用于棚架绿化、垂直墙面绿化以及裸地、坡地绿化。应用于棚架绿化的主要是紫藤、葡萄和猕猴桃,体量较大这三种植物棚架一般建在中央绿地广场等供人休息的地方,景观作用与功能效果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垂直墙面绿化、裸地和坡地的绿化主要应用的树种是五叶地锦,生长状况良好,但是种类较为单一,在以后的种植设计中应该多应用其他可以在北京气候条件下生存的藤本树种来进行垂直绿化和裸地、坡地的绿化,比如南蛇藤、胶东卫矛、木香等。

(5)绿篱树种

经调查统计,朝阳区公园常用的绿篱植物主要是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圆柏等,其中紫叶小檗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叶细密紫红,观赏价值极高。总的来说目前绿篱植物的应用较为单一,这主要是受到北京地理气候的影响,建议在充分研究树种耐寒性的前提下,多引种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绿篱植物。

(6)草坪及地被植物

朝阳区内公园的草坪主要以土麦冬、野牛草、沿阶草为主,土麦冬适应性强,色泽夏天翠绿,冬天墨绿,质地较为粗糙,夏季开小花,观赏效果好,但是不耐践踏。野牛草较细弱,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耐贫瘠,具有一定的耐践踏性。

地被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两类,木本地被中有常绿和落叶两种,常绿木本具有观赏期长、观赏效果好等优点,例如砂地柏。落叶木本地被在朝阳区公园中主要用的是平枝兆樱观赏价值较高,但总体来说木本地被在朝阳区公园的应用中较少,也比较单一,在以后的设计应用中应根据需要多引种和应用。

观赏价值较高的地被种植设计景观应该多注重多种草本地被植物的合理搭配使用,比如在公园的大草坪上可以撒一些野生草花的种子,形成缀花草坪,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增添了一份野趣。

(7)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指野生或经过引种驯化逐渐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生长势良好的树种。朝阳区公园里应用了很多此类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槐树、香椿、臭椿等等。外来树种或引种的树种主要有雪松等。因此,在保持骨干树种地方风格的前提下,可以凭借优良的小气候条件来适当引种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外来树种以丰富城市公园生态及景观环境。

(8)古树名木

朝阳区的各个公园中有很多古树名木,越是历史古老的公园古树名木越多,其中日坛公园还开展了古树名木认养活动,号召人们保护古树名木。很多的古树都能达到300多年以上的历史,可以单独留出空地种植,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用栅栏围起来供人们观赏,同时使用树池或绿篱形式增加其周围的植物及养护条件,形成合理的群落结构,以提高小气候环境和观赏效果。

3、朝阳区内公园优秀群落赏析

公园绿地群落与其它绿地群落在植物选择和构成上差异不大,主要是形成复层混交的群落,由乔―灌―草、乔―草、灌―草等组成结构。优秀的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尤其是林下二层、三层,耐荫灌木和地被种类多,季相变化明显;优势种明显,外貌各异,富有特色;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复层混交,绿量大,生态效益好。

(1)群落一

群落微域环境描述:该群落位于水边,东、西、南三边和水面相接 ,北边是一条园路,周围无建筑,为一开放性的绿地。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小气候环境优良。

群落组成:杨树、悬铃木――紫叶李 、雪松、圆柏、黄刺玫――野牛草

群落配植评价:该群落植物种类应用简单,大乔木以自然的方式栽植在草坪上,形成疏密有致的绿地空间,复层混交,层次感较强,整体景观很好。整个群落以杨树和悬铃木为背景树,有雪松、圆柏等常绿树,还有紫叶李的异色叶,可以说这个群落的颜色较为丰富。该群落的主要观赏期在夏天,这时紫叶李的叶子最鲜艳,而黄刺玫开黄色的花,整体群落观赏价值极高。

群落图及照片:

图2-1群落一平面图 图2-2群落一照片

(2)群落二

群落微域环境描述:该群落正前方为一条园路,所在地方有一定的地形起伏,周围没有水源,光照充足,土壤条件良好。

群落组成:悬铃木、杨树、银杏、雪松、华山松――碧桃、大叶黄杨――砂地柏、鸢尾、四季秋海棠、野牛草

群落配植评价:该群落植物种类应用较为丰富,在地形的衬托下,整体景观很有层次感。地被和彩色叶树种的应用使整个群落颜色较为鲜艳。且由于各树种叶子颜色也各不相同,使整个群落的颜色很活泼。并且该群落设计较为科学,林下空间较为宽裕,微域环境基本都能满足各物种生长所需的条件,所以各物种生长状况良好,整体群落形成的景观观赏价值较高。

群落图及照片:

图2-3群落二平面图 图2-4群落二照片

三、结论

通过系统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市朝阳区公园绿化中应用到的植物约有115种,乔木57种,灌木33 种;其常用树种有油松、雪松、白皮松、银杏、圆柏、侧柏、砂地柏等20种。

(2)总结出了5 个优秀群落可以在北京地区的公园绿化中应用借鉴。它们分别是:杨树、悬铃木――紫叶李 、雪松、圆柏、黄刺玫――野牛草;悬铃木、杨树、银杏、雪松、华山松――碧桃、大叶黄杨――砂地柏、鸢尾、四季秋海棠、野牛草;悬铃木、油松、华山松――碧桃、紫丁香――玉带草、野牛草;刺槐、紫桐、圆柏――樱花、连翘――野牛草;油松、杨树――大叶黄杨、金叶女贞、榆叶梅、箬竹――野牛草。

(3)总结出北京市朝阳区内公园绿化种植的一般特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品种及应用形式多样;群落组成丰富,绿地类型多样;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其他观赏植物为辅,新型的植物品种应用较少;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缺少和其他园林景观要素的搭配使用,同时文化和科普气息不浓厚,在以后的公园种植设计中应加强。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 赖尔聪,观赏植物景观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第7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活空间被赋予了一定的艺术色彩,例如车站,卧室,公园,餐厅等等场所,都有着某种艺术和文化在里面。园林景观是我们日常休闲的场所,园林景观设计中强化了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尤其是中国古典风格的园林景观,更是融合了我国的各种传统元素,这些元素的有效组合构成了园林景观的主体。本文从景观园林设计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分析,探讨园林设计中相关元素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元素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设计元素的分类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假山、理水、广场、园路、小品、景观构筑和园林植物,这七类元素的合理搭配构成了园林景观的基本体系,提高了园林景观的审美和使用价值。

1,假山。

假山是相对于自然形成的真山而言的,假山是人工构造的景致,假山的材料分为自然石材和人造石材两种,自然石材构筑的假山有很多种材料,青石,云石,湖石,江底石,黄腊石,山石等等,一般山石的运用最多,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假山中最为常见,例如狮子林的堆石,怡园拜时轩石堆等等,其次大量使用的是湖石,这类石材在南方的园林中十分常见,例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的湖岸等等,湖石的使用占据了80%以上。这类景观利用水泥做胶接材料叠堆成假山。人造石材的假山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为基础,玻璃纤维作材料通过人工翻模成型,这类假山一般称为塑石或塑山,这类假山一般在现代园林中,古代园林一般以自然石材为主。假山的涵义有很多种文化,包括了中国的养生学,中国的传统神话,易经等传统哲学,体现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观念。

2,理水。

山和水在中国风水文化里面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代表的是一种智慧,一种灵性,几千年来中国与水有关的文化非常丰富,中国文化里面对水赋予了一种独有的韵味和情感,在水景设计中更是将这种韵味和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水曲因岸,水隔因堤,意思就是说水的形状决定于岸的形状,没有特定的形态,也体现了古代人的遵循自然之美的理念和“道”的理念,道法自然,讲究的是和谐之美。园林景观中的水景基本上是模仿自然中的江河湖海,水景在南方的园林景观中普遍存在,几乎没有水景就不成园林,除了这四种形态的水景之外还有水池,瀑布,溪涧,泉,潭等形态。

3,园路。

园路是指园林景观中的道路和平台铺装,园路是连接园林景区,景点的纽带,是园林中的脉络,园路的涵义根据园林功能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苏州园林的园路讲究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园路分为整体路面,快料路面和碎石路面三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整体路面主要是水刷石路面和水磨石路面,然后就是青砖路面,在铺设的过程中会夹杂着一些其他的材料例如鹅卵石等,构建出不同的图案,这种路面色彩丰富,图案多样。快料路面在古典园林中一般是有天然石块铺装的路面,这种路面美观大方,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碎石路面是由各种碎石,鹅卵石,砖等组合成的路面,这种路面图案精美,文化意蕴丰厚,与地形,植物,山石等相互配合,达到游行统一的效果。

4,广场。

广场的主要特色就是铺地,在古代,广场大多由石板和青砖铺成,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为了保证地面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平整度,一般使用的都是混凝土,花岗岩,透水砖等现代人造材料,通过不同材料的不同组合划分出不同的空间,达到不同的效果。

5,小品。

小品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坐凳,花池,雕塑等等,小品的布置要与园林的整体景观相协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对园林景观起到装饰的作用,甚至突出园林景观的地域特色,例如汉口解放公园的八骏图雕塑,其他地方的古代名人雕塑,例如赤壁人民广场的诸葛亮铜像雕塑等等。

6,构筑。

构筑包括园林的建筑,例如亭台,楼阁,路灯,走廊等等,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对景观构筑的细部考虑的越来越多,例如路灯,很多园林的路灯都是用的上世纪30年代的古典式的路灯,还有很多古典式园林的公厕,公园管理所,也建成古代建筑风格,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致。

7,园林植物。

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所有的园林都离不开植物,植物造景是利用树木,花草,藤本植物创造景观,通过发挥植物的色彩,形体,气味等自然美构筑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植物造景是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植物种类来确定的,因此,不同的园林对植物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文化背景,植物的属性选择植物。园林景观中的植物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观花类,这一类是主要的选择元素,也是观赏的主要对象,常见的观花类有牡丹,玫瑰,桂花,月季,杜鹃,梅,桃,海棠,迎春等等。第二类是观果类,这类植物因果实色彩鲜艳,果实具有一定的形态美而具有观赏价值,例如枇杷,橘,龙眼,柿子等等。第三类是观枝叶类,这类植物因枝叶有独特的美而具有欣赏价值,例如银杏,枫叶,松树,柳树,竹等等。

二,景观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理念

1,彰显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设计行为的指导,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将园林艺术与技术手段相结合,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构造建筑,布置景观等方法创造出园林的景致,实现园林景观的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中国的文化里面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叶必须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设计中要彰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

2,表现艺术色彩。

园林景观的色彩会随着植物生长习性的变化而变化,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长习性,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银装素裹,设计师要根据植物的属性,结合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而布置景致,表现出不同时间段的不同色彩。

3,把握主辅调设计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辅调设计尤为重要,通过主辅调设计可以有效地突出主调的色彩,加以辅调的补充,达到主辅协调,主调就是园林的基调,也就是园林景观的整体特征,中国园林讲究以人为本,这一点与西方国家不同,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亭台建筑,山水,植物的搭配形成人工的画卷。辅调是园林设计的一种理念的表达,以实为见,以虚为用,讲究的是虚实相间,虚则是表现的一种空间形态的东西,是一种意境,通过主辅调的有效搭配达到虚实结合,将园林景观的美发挥到极致。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元素会随着人们理念的变化而更丰富多彩,设计师要运用各种元素,利用山与水的协调,花与树的搭配,外语内的沟通,虚与实的结合,设计出一个满足休闲,健身,审美,文化传承的风景园林,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余洋;王未;陆诗亮;;营造多元化体验的景观设计[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第8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及特征

滨水式带状公园是指沿着城市的水系如海滨、湖滨、自然河道、人工运河、引水沟渠等建设的带状公园绿地,可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水系的两侧都为带状公园绿地,如天津海河带状公园绿地; 另一种是整个带状公园绿地都在城市某一水系的一侧,如杭州新湖滨带状公园绿地、湛江观海长廊带状公园景观等[1]。滨水式带状公园是城市滨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带状公园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根据上述相关概念的阐述分析,本文中对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的定义为:沿城市水滨(江河、湖泊、海滨等)建设的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带状绿地,它承担着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同时兼有休闲游憩、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

2 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设计

2.1存在的问题

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的带状形态和滨水特性使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显著特点。在其开发建设中往往由于未能深刻认识并充分把握其特点,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1缺乏对现状场地空间的深入研究

一些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之前,对现场调研不够深入,甚至有的设计师没去过现场,往往只对着甲方提供的现状资料机械的进行现状分析,无法抓住重点,做出的设计也不会真正的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

2.1.2单向游线过长,景观组织单调

滨水式带状公园的线性空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指向性和单调性,短轴方向空间单薄,难以形成网络状的格局,给人们提供的景观空间类型相对较少;一些滨水式带状公园易使游人产生视觉景观的单调和乏味。人们在公园中的日常游憩方式以步行为主,从体力上来说,步行也是有条件的,大多数人能够或者乐意行走的距离是很有限的。[2]大量的调查表明,对大多数人而言,在日常情况下步行 400~500m 的距离是可以接受的。对儿童、老人和残疾人来说,合适的步行距离通常要短得多。[3]滨水式带状公园过长的单向性游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步行承载能力。

2.1.3缺乏地域性景观营造,景观同质现象严重

在风景园林景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存在不同区域景观同质化的现象。甲方到处考察看到比较好的空间场景要求设计师直接引用到项目中,设计师为了快速出图,搬用同类项目的情况尤为普遍。出现“千园一格”的现象,不利于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

2.1.4过于追求“以人为本”,忽略了生态品质

目前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 “以人为本”,为了达到使用者的某种需求,不惜生态品质,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2.2特点分析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与一般公园相比,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滨水线性公园。与城市之间具有较长的接触界面,跨越若干个不同属区域。从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到自然的郊野,从喧闹的商业区到宁静的生活社区。其次,公园一般没有围墙,与城市腹地直接相接,对周边城市居民和城市游客完全免费开放。另外,狭长的空间形态决定了其短轴方向用地较窄。与一般公园绿地相比,横向绿地空间较单薄。因此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具有开放性、跨越性、空间单薄性及亲水性的特点。

3 辽阳市河东新城红光灌渠景观设计实例

辽阳市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有着24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西望辽河平原,曾为两朝古都。位于辽宁省“沈、辽、鞍、营”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是整个辽宁省发展的重要区域节点城市。河东新城的建设对辽阳向东、向北发展,对接沈阳、本溪,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3.1项目概述

红光灌渠始建于1956年,位于辽阳河东新城起步区,本次设计范围南启中华大街,北至望水大街,东临新城路,东南侧临近东京城(保护用地),西临居住区。基地现状南高北低,灌渠顺势由南向北流。灌渠全长3.23公里,绿地宽约70m,水利设计院提供灌渠设计,水面控制在35-40米之间。余下的两侧绿地宽度共30米,局部单侧绿地仅有5米。如何协调灌渠景观与新城路的景深关系?如何营造狭窄绿地的滨水景观空间?

?3.2研究背景

红光灌渠与太子河、长沟堰、中央水系、人工河共同组成河东新城水网体系。与中轴、绿轴、长沟堰共同形成贯穿城市的绿色风光走廊。河东新城北部灌溉渠,通过中央水系连接太子河,取太子河水输送至河东北部,疏导城市雨洪。在整个城市水网的基础上,以水利规划为前提进行景观绿地规划设计。保证灌溉功能的同时美化河道景观。

3.3场地空间设计要点

尊重场地、人文与生态,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绿水系统,寻求与场地空间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在对场地空间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空间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辽阳市红光灌渠景观规划设计,公园带状绿地狭长、绿地空间单薄、紧邻城市城市道路、滨水、跨越多个区域地块等特点。基于对场地空间、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空间的充分了解基础上,总结出场地的特征。充分考虑灌渠流经区域的地块特征及文化元素。提出“城市生态绿廊,市民休闲绿地”的功能定位,在满足防护功能基础上,打造一条富有韵律变化、与市政道路紧密结合、适宜周边居民休闲散步的滨水体验带。

图1 总平面图

基于此项目目标,公园设计要点如下:

设计在遵循系统性、自然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分段的方法在系统性层级的构架下“由整体到分区”、“由分区到标准段”、“由标准段到节点”,进行景观规划设计,保证设计的整体性。

设计“五个步骤”依次为:分析问题—定位—空间区划—标准段设计—景观节点设计。

东岸设计:沿新城路一侧,绿地厚度薄,以通透性的要素组合把灌渠景观引入城市,以绿化空间为主,特别是临水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的场地和设施尽量不干扰城市与水道之间的视线,布局在靠近城市生活区的一边,直接与之相连。临水区域设置滨水步道,将公共活动空间,应尽可能小而分散地布置在滨水步道沿线,并与植物配合,避免给水岸造成生硬之感。

西岸设计:沿居住用地一侧,考虑居民使用频率,在河道两侧滨河绿带合理布置场地,强调亲水、通透、舒适的设计原理,以满足周边的居民使用。以营造舒适的河道休闲空间为目的,结合场地进行植物配置,疏密有致、季相变化丰富、充分体现北方景观特色。

滨水植物景观:考虑周边用地性质,市民对地块使用频率状况;市政道路穿过地块的桥头位置,每条市政路的道路形象,行车速度;季相变化;东、西两岸的视线关系等。种植设计依托辽阳城市特色,在以杨树、柳树为基调树种,结合重要节点、主要出入口等景观场地形成区域特色。打造集灌渠水岸、市政绿化于一体的植物景观。

图2 河道横断面图

红光灌渠景观打造秉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通过改造规划。还给市民一处休闲、娱乐、游览、生态、灌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式带状公园。

图3总体鸟瞰图

4 结论

本文以城市滨水式带状公园所具有的共性问题为着眼点,以相关理论和经验为指导和借鉴,并结合对辽阳市河东新城红光灌渠景观设计过程的分析研究,经过整合探索出系统性的滨水式带状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具有普遍的可推广性。采用科学分段的方法通过整体规划控制、特色分区构建、标准段形成、景观节点打造四个层面进行系统性构建和规划设计,这是一种适应性设计。

参考文献

[]李素英,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2) : 8-9.

第9篇:公园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滨河;绿地;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滨河带状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常规定位

一些滨河而居的村落随着商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城市。但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穿越城市的河流有很多已经不再扮演资源和物流通道的作用。由于河流在城市中的功能和地位不同,目前的城市管理者们由于经济和水利安全方面的考虑,将这些河流的功能定位于行洪河道、排污河道,与这些河流相邻的绿地变成了功能单一的防护绿地。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有幸接触到了几条类似命运的河流滨河绿地改造,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河流有幸等来了受到尊重的机会,这些河流绿地将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本文就浙江萧山北塘河一期景观整治工程和焦作市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景观设计就是这样的两个案例,本论文的形成就得益于在这两个项目设计过程中得到的启发。这两个城市的领导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认识到了滨河绿地的重要性,同其他类型的城市绿地相比,滨河带状绿地的基础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

当然,有优势必有劣势,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一方面为防护五十年一遇而修筑的大堤就会对景观设计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这项限制对于利用种植和地形来创造变化的空间来说就很不利了。

2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探索

一般从水利上来说,流经城市的每一条河流都是流域治理的有机组成,其在水利上的分工大概可在行洪、分洪、灌溉、航运、排盐、纯景观等方面加以区分。如果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上划分,作为有保护意义的生态廊道是所有河道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这条河流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所流经的区域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滨河绿地邻接用地的功能都会对滨河绿地的性质产生影响。在一项设计动笔之前,必须抓住纲领,搞清绿地的性质。否则会造成后期设计中不必要的功能分区,造成投资的浪费。

2.1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分析

此次北塘河一期景观整治工程项目,位于中国浙江萧山新区与开发区市北区块结合部,西起风情大道,东至通惠北路的北塘河南侧沿岸,全长约5公里,平均宽60米。北塘河,曾称“大寨河”,是一条横贯萧山南沙地区的主干河道。西起江边排灌站,东至党山镇三官埠直湾,全长39公里。其作用,既有航运之利,更有当时围垦地区“引淡洗碱”和整个南沙地区灌溉排涝的水利大动脉,灌溉总辐射734.5平方公里,实际灌溉面积63万亩,被成为“南沙地区的生命之河”。

2.1.1北塘河植物种植设计,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根据不同区块的景观特色,因地制宜,使植物景观与水体、建筑和谐共融;注重主要节点的景观效果,追求重点区域的自然植物效果;尊重植物自然习性,注重植物之间的搭配效果与层次变化,追求植物的季相变化;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

2.1.2水污染处理

北塘河一期工程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以面源污染控制与河道生态修复为主,并在南沙公园内设置雨水处理收集回用系统。总体布局上做到“点、线、面”和“高、中、低”的有机结合。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据物种的生态位原理实行乔、灌、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建立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其中水污染控制设施的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面源污染控制

城市河流的面源污染主要是以降水引起的雨水径流的形式产生,本方案主要采用砂滤、沉淀塘+表面流人工湿地、下凹式绿地、透水砖道路与生态滤沟等技术处理初期暴雨径流,控制北塘河沿线的面源污染。

(2)河道生态修复

北塘河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区拟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混凝土护岸、生态护岸、生物填料、生物操控等工程措施对人工湿地出水进行深度净化。

2.2寻找与城市的关系

通过交通分析,可以确定带状绿地的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规模、哪些区域会产生商业价值。除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近用地的现状功能及未来建设情况,一般可结合城市的总规或详规解决这方面的内容,通常这种以休闲为主的全开敞绿地不同于一些主公园,临近绿地的城市用地性质直接对绿地内部的设计内容产生影响。

2.3规划理念

2.3.1功能多元化

景观带长约8.7公里,南北各宽100米。结合周边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对场地布局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以形成场地布局的整体脉络。从研究人的活动入手,依照年龄、不同服务人群等标准对活动进行了归纳与分类,以在场地设置中考虑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及场地的性格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市级、地区级、居住区级对场地系统进行了划分,以满足进行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市级考虑服务全市居民及外来旅游者,如南水北调纪念生态公园、站南广场、中心公园、山阳古城遗址公园等;地区级为诸多主题性游园,如诗圆、煤之广场、青年公园、太极广场等等;居住区级主要考虑服务周边居民,依照一定的服务半径散布于绿带中,如此一来,形成层级明确、功能符合的场地系统。

进而,在深入了解焦作地方的民风民俗基础上,依照节庆对活动进行了策划以丰富景观带的内涵,并考虑各类活动对场地的要求将其落实于场地空间系统内。从时间、内涵上丰富了场地系统活动的多元化。

2.3.2绿带生态化

焦作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唯一穿越的城市将被载入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浩大的工程将融入人们的生活,直至因太多的熟识而被人们忽略。只有由南水北调的契机带来的生态发展规划才能在人们的生活中长存,时刻影响着周边人们的生活。要达到目标,就要利用能源、水、空气、垃圾和对自然物的保护,将高水平的文化、经济和环境目标融入一体化的设计中去。

2.3.3景观本土化

用现代景观设计语言,体现焦作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独一无二的南水北调文化,使之成为一个既现代又充满文化内涵的、具有生命力的城市开放空间,营造具有焦作地方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就成为本次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