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社区文化建设是居民和居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是维系政府与百姓之间和谐的精神纽带
现代社会高楼大厦,人们居住空间越来越大,越来越高,但铁门却关得越来越紧;社会越来越开放,但人的内心却越来越封闭。即使是邻居之间关系也比较淡漠,缺乏互信。邻居之间都彼此不认识,还何谈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很多心理实验都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冷漠、冲突的交往环境或气氛中,就可能逐渐变得言谈谨慎、情绪压抑,甚至性格暴躁、易生猜疑等。反之,和谐、融洽的交往环境就会使粗野者变得文雅,怯懦者变得勇敢,自私者逐渐懂得关心和体贴别人。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之间、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互相联络、增加感情、加深了解、沟通关系的精神纽带。大家基于相同的兴趣和爱好结合在一起,不分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家庭贫富,没有功利和矛盾,共同活动,其乐融融,因而交往起来特别顺畅,联系也相当紧密,这是社区人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各种各样的群体文化活动,会把社区成员吸引在一起,加强邻里相互交流,创造友善、和睦的氛围,密切群众与群众、群众与社区及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利于巩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自豪感。很多文艺骨干都成为了群众的知心人、政府和社区工作的有力支持者,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文化建设是打造城区品牌、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社会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同步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文化发展的滞后,也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底气不足。在城市发展中,文化这种软实力越来越重要,我们的环境文明城建设等都是在提高我们的软实力,未来发展的衡量指标当中一定有文化指标。城市社区文化工作是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搞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反映一个区域人口的素质,建设现代化城区不仅需要有繁盛的经济,更需要有强盛的文化。所以,文化品牌建设对增强城区的综合竞争力这种促进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是一条有效的重要途径。
二、进一步扎实做好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思考与探索
当前,南昌市正处于经济增速、发展增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提出了要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不仅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和健康的社会风尚。特别是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创建国家文明城、创建国家园林城等等这些大背景下,我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正逢其时、正当其时,既与上级的要求合拍,也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相辅相成。所以,必须高高举起文化建设这个旗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首先要强调,文化建设不简单的就是文艺活动,要从大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建设。这里包括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多个方面。社区文化是一种积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也很丰富,应拓展开来,最基本的应包括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读书看报、各类教育培训,也包括邻里关系、家庭和睦等精神文明建设,乃至社区的整体建设等等,这些都包含着文化的内涵。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体系,而是一个与外界密切相联、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开放式系统,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放在全市的大局工作中统筹考虑,与其他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以推进。
(一)要与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
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努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是要在“大众化、群众化”上下功夫,促使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推广并最大化发挥其功能效用,切实做到“润物细无声”。如何在“大众化”上下功夫,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这就要体现出,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性、群众性的关键作用。所以不能孤立的、片面的来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它只是一条线,但是可以关系到、渗透到各个方面和领域。在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这个大的系统工作中,要把社区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其中,并充分发挥出其群众性、基础性的作用。
(二)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系列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文化工作也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和一条主线。在这项工作中,文化战线即是组织者、倡导者,同时也是主力军、主战场。所以,要抓住主题,周密部署,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生动直观的事实,大力进行“中国梦”系列宣传活动。要通过社区艺术节、通过各种庆祝活动,激励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要与城市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南昌市的制定了“五城同创”工作任务目标;文化战线在创建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出应有的主力军作用。文化战线在创建工作中的重心就是要落在突出提升市民素质这个重点上,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方面下功夫。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社区文化活动,使创建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创建工作赢得人心,让老百姓对创建工作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让大家有参与创建的热情,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要与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林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中的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存在着异于其他企业文化的独有内容。之前流传过这样的一句话:经济发展是国家富足的根本,企业兴衰关乎经济的命脉,企业文化的建设决定企业的总体情况。总结这句话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未来形势的走向,从长远来看,它甚至会对经济的兴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工会组织与林区企业文化存在联系的简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林区企业文化的内涵。简要地说,它是经由人们丰富的实践活动且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所达成的关于价值观、道德理念、行为意识等共识的叠加。以本文所阐述的林区企业为例,它服务的内容和方向主要是相关企业的竞争生存之道。毋庸置疑,这一点与工会组织的关系甚为密切,在企业建设规划目标、相关准则规范、措施理念等内容上,工会组织同林区企业文化建设是有内容上的交汇和重叠的。可以说,在林区企业当中,工会与其关系较为密切,且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三、工会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剖析
1.充分调动企业工人阶级的建设积极性
首先,由于工会组织的特性,其需要依照企业的文化建设规划,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自己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事宜,从而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本身有着非常特殊的性质。众所周知,工会组织即为无产阶级发起成立的群众组织,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坚实的群众性基础。所以,林区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应当着重考虑群众的普遍想法、思想内容、行为方式等的培养,尽可能使企业员工形成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共识,并且将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完全地发挥出来,更好地调动起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为保障林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吃一颗“定心丸”。
2.工会组织的“置换效应”
我们反复强调,工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的重要性。基于它自身良好的群众性可以更迅速、更有效地组织起林区工作人员投身到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行政领导与党委书记角色互换互通的“置换效应”。同时,工会组织内部的某些相关活动和任务已经可以达到促进企业文化向着“更加美好、更加完善”的方向迈进的目标了。
3.多种形式管理的独特优势
林区企业文化是一个十分具体化的内容,它不仅仅包含了思想领域的内容,还囊括了林区企业的日常管理,这一点从企业文化建设人员的言谈举止的反映尤为突出。如果在进行林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依赖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无法结合更多形式多变、丰富多彩的大众活动的话,那么可能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本身就在这一方面独具优势的工会组织便显得格外重要,其不仅能通过多种形式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企业思想文化的提升,还能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意识及动态,并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工作。
4.对团结共进等精神面貌地体现
工会的特殊性质决定它需要依靠企业内在的生产活动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充分体现出坚实的群众基础,也集中反映了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及精神面貌。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有了工会组织的积极配合,可以使原本的群众基础更加的坚实牢靠,也能够使企业内的员工变得更加团结、更有集体意识。
四、工会在林区企业文化建设中需要作出的改进
1.更加注重宣传作用及主体力量的加强
就目前林区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来看,更有力度的宣传工作和实现企业员工价值观的转变是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任务。为此,林区企业必须要做到努力培养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最大程度地统一认识并凝聚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要让企业人员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被重视感,从而转变原有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在领导层手中,与自身无关”的错误理念,使群众的主体力量和主人翁精神真正得到体现,这是相关企业亟待解决的内容。
2.企业整体素质及企业形象的提升方面
教育培训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根本渠道。企业工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使企业人员经过多样的培训和宣传,不断地令员工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专业技能和职业修养得到加强,塑造林区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品格,使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更具凝聚力、更加民主团结的文化建设氛围。关于这一点,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制定出具体的规章制度,那么推动作用将会更大。
五、结束语
关键词:群众舞蹈 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
一、群众舞蹈的现状与特性
群众舞蹈可以称为社会舞蹈,“社会舞蹈活动是在一定舞蹈文化背景下,将参与者的社会性相互行为转变为群体行为的过程。为此,大多以群体形式出现。”
群众舞蹈类型多样,其中有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较快,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他们对文艺的审美心理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舞蹈便是满足这种需要的很好的文艺形式之一。目前中国群众舞蹈的发展十分迅速。
1.群众舞蹈的现状
首先,群众舞蹈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从都市到小城、从广场到厅堂、从文艺晚会到节日庆典,都会出现群众舞蹈的身影。在城市的广场和街巷,每天早晚都会有许多和着音乐与节拍,快乐地学着跳着各种舞蹈的人们,他们视舞蹈为自我娱乐和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
其次,群众舞蹈的参与者越来越广。老人、青年、儿童甚至残疾人都广泛参与进来,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千手观音》和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俏夕阳》,都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第三,群众舞蹈的样式越来越多。群众舞蹈几乎吸纳了所有舞蹈样式,不同年龄的群体倾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样式,老人一般喜爱民族民间舞(如秧歌舞)、交谊舞、老年迪斯科,青年人则喜爱体育舞蹈、街舞等。
从目前群众舞蹈的发展现状来看,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非常高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时代风貌和精神追求。
2.群众舞蹈的特性
群众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自娱性。“群众舞蹈起源于劳动,是以带动娱乐、休息及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追求美的享受,出自自己的爱好,以自我抒感,自我表现等为目的。因而自娱是第一性,让人欣赏表演是第二性”。
此外,群众舞蹈还具有业余性、社会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形式和参与者的增多,越来越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这种文化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比如群众舞蹈在当今城市和乡村的社区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功能。
二、群众舞蹈与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是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模式,它包括此区域内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信仰、历史传统、地域心态、地方语言等文化现象。社区文化建设是关系社区环境、提高社区建设品位的基础工程。
1.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的城乡发展非常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同时也存在许多重视硬件、轻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比如过分重视景观建设,部分社区只考虑路灯、小路、草地、水体、雕塑、喷泉、树种等的规划与选择,还有餐馆、茶社、酒楼的装饰。而中心广场、体育馆等设施则明显不足,没有为群众集体活动做预先的考虑。这使得不可缺少的群众活动场所减少。
另外,缺乏必要的人文组织和规划。很多社区不能把散乱的群众舞蹈活动组织起来,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很少。因此,加强社区文娱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
2.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首先,群众舞蹈产生于群众文化,原始舞蹈开始就具有纯粹的锻炼性质。在晚间,当一天的劳累得到休息之后,原始人感到需要活动一下自己的肢体,以轻松的形式把心情和感受传达给别人,表达满足、适意和从生存中得来的欢快。这种舞蹈,是原始人在休息时创造的一种活动方式,而此道理对现代人依然适用。所以,社区群众舞蹈最基本的意义还是提高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次,群众舞蹈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质。舞蹈具有审美和健身等多重功能,它与多种学科的关系密切。普及舞蹈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舞蹈、了解舞蹈,提高舞蹈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文化艺术水平。舞蹈是群众文化的有机构成,无论是民间社火、广场上的大秧歌,还是各种群众文艺活动中的舞蹈演出,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群众舞蹈文化活动,可以让舞蹈走进人民生活,使他们的休闲时光更丰富多彩,富有意义。
第三,繁荣群众舞蹈可以促进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多种多样、极具趣味的文娱活动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归宿感和认同感,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和谐向上的社区氛围。
要提高社区建设品位,就必须加强社区文化整体性建设。具体地说,要尊重社区文化的特殊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注重群众的参与性,关注其多层次的需要。此时,大力开展群众舞蹈等文娱形式是比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把社区的软硬环境二者联系起来,加速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的形成。
(作者单位:深圳市群艺馆)
参考文献:
[1]冯碧华.社会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2]杨承军.浅论群众舞蹈的特征与作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文化建设 联系
1问题提出背景
文化改革中的一大重点是社区文化建设,社区生活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关键一环,其对群众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以及道德风貌、价值取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十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立足于实际,面向未来,创新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采取分众化、对象化等诸多方式,通过标准建设、制度管理、多元载体等具体举措,以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为基本,以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诉求,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在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基础上,大力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
2主要途径探究
2.1“一个理念”为突破口,“四个统一”为切入点,深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中的导向功能,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管理标准化发展
(1)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广泛提倡“社区一家亲”的共同生活理念。在社区生动开展“树家风、传家训、立家礼”等活动,通过“家文化”讨论、“家LOGO”设计、“家概念”阐释、“家元素”征集等活动,辅以问卷调查、组织推荐、公益演讲等方式,联合社区群众共同打造“家文化”长廊和家文化主题广场,积极开展社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2)扩展基层文化服务范围,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名称统一、窗口统一、流程统一、制度统一”的“四统一”的社区文化室,深入推进“三室”(标准图书室、标准电子阅览室、标准文体活动室)建设,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起的坚实平台。
(3)紧抓顶层设计,端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作用,将社区文化即民生、思想政治工作即热点新理念深入社区,突出思想教育功能战略新思维,将其与社区文化改革发展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
2.2促进社区文化管理制度化建设,突出社区文化服务功能,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1)加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投入、保障和协调机制。夯实制度化建设,打造基层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推进公共阅读服务,研究制定流动管理办法,开展图书“一卡通”制度,新建社区流动图书平台,拓宽社区文化资源渠道。
(2)依托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功能。社区工作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假日,组织群众展开丰富多样的社区文化交流学习。开展“亲子读书会”、“道德讲堂”、“孝道文化讲座”等,同时,将优秀本土文化融入讲堂,拓宽了群众视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服务群众。
2.3促进社区文化价值引领,深挖社区文化规范功能,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新增长点
(1)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以培养平等、互助、协作、友爱为主旋律的新型人际关系为着力点,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培育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增长点。拓展“种文化”、“养文化”的新型思维,策划“阅读与生活”、“讲座联盟”等群众文化主题活动。
(2)着重心理疏导,倾注人文关怀,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投影社会热点,着眼社会问题导向,培育规范健康社会心理新增长点。在思政工作中深度融合社区服务,组建街道敬老爱老志愿者服务队、共青团市民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构筑品牌服务。通过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及时关爱老年、下岗失业人员等群体,积极思想沟通,化解心理焦虑,引导群众用辩证思维认识问题,理性处理问题。
3问题反思
3.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1)对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出现偏差,不重视社区文化的教育功能,将其浅薄理解为“吹拉弹唱”,对社区文化缺乏足够认识,无法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情。
(2)将社区文化发展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割裂开来。片面地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只和自身建设有关,与其他部门无关。缺乏顶层设计,系统规划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导致社区文化没有充分发挥其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引领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3.2内容有待丰富
(1)社区呈现出内在人文关怀不足,社区精神内核不突出,群众参与度不稳定等情况,外功有余、内功不足,对群众活动过度依赖,而活动又多流于形式,缺乏和群众生活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了服务群众的效果
(2)社区思想教育内容空洞化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紧扣时代主题,仍以“填鸭式”为主,缺乏吸引力。
3.3人才配备有待充实
(1)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管理策划性人才,不利于社区文化活动的精密性、专业性、结构性组织,不利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懂“文化”的不懂“政治”,懂“政治”的不懂“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与社区文化的整合发展,高层次、专业性、复合化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不足。“各说各唱”,相互协调不充分,制约社区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孙连任.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与新农村建设[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7).
[2] 马国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7).
关键词:广场舞;社区文化建设;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2.027
广场舞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对于社区文化建设来说,广场舞的出现则丰富了社区生活,因此具有积极作用。在广场舞的发展过程中,其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参与人群始终以老年人为主,这与其形式和技术有直接关系。未来,广场舞在我国是否能够长远的发展,还取决于政府对其支持和监管,以及广场舞的技术是否能够丰富,因此我们通过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便于采取正确的方式来确保其发展。
1 广场舞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1.1 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广场舞具有简单易学等特点,是民众强身健体和休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民众素养的提高是核心问题。随着广场舞这一新的形式的出现,人们迅速对体育锻炼形成一种新的认识,对于很多中老年人来说,时间充裕,体力消耗不大的广场舞自然成为首选。广场舞促进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参与者的协调能力增强,业余生活更丰富,心理压力降低。同时,广场舞对于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具有积极作用,消除疲劳,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从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1.2 促进体育的发展
广场舞的适用范围广,对于器械的要求低,这是其优势所在。而正是由于这一优势,广场才得以快速发展,对于社区文化建设而言,全民健身毫无疑问是其主要目的。而广场舞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已经出现就获得了广大民众的认可,只要对其正确认识并稍加管理,就可以发挥其对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国家体育局还加大了支持力度,在各地举办了广场舞培训班,致力于使广场舞规范化,使其成为正规的体育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 有助于促进社区和谐
一方面,广场舞作为一种体育形式,经常锻炼或打开参与者的心扉。使其更加开朗、外向。调查显示,参加广场舞的人更易与人接触,为人热情。从另一方面,这对家庭的和睦以及民众的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广场舞改掉了一些人的暴脾气和不良爱好,减少家庭纠纷,从而通过这一简单的形式实现了社区文化的构建,促进社区的发展。最后,广场舞还对我国的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具有宣传作用,可以使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的特色,促进文化的传播。
2 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虽然广场舞对社区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缺乏管理和统一的规则也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如一些广场舞参与者不能正确选择位置,而影响居民休息,招来反感。我们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分析:
2.1 缺乏统一的监管
由于广场舞对由自发组织,并且相关法规并没有对其进行规定。这导致相关部门无法插手,不愿插手。广场舞的盲目性较大,对于时间的选择、地理位置的选择等均为经过认真的思考与调查,纪律性较差。对于大部分社区而言,尚未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于广场舞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一些广场舞参与者对于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需要稍加监管使其规范化,但目前的管理部门的作用甚微。统一监管的条例为出台,监管力度低下,民众的观念存在偏差,很难认可监管,因此正确的宣传也是必要的。
2.2 社会参与人群相对单一
随着广场舞迅速成为一种民众喜爱的运动,但依然仅限于中老年人,并且女性居多。这与广场舞的形式单一化有直接关系,广场舞的形式不够丰富无法吸引年轻民众,广场舞的普及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另外,由于对广场舞的宣传度不足,动作缺乏统一的规定,使多数广场舞仅为小团队组织,无法扩大。广场舞成为一道风景,但依然缺乏影响力。
2.3 广场舞的专业性有待于思考
由于广场舞缺乏专业的指导,无论是自发的还是提供的指导均较少。由于参与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领舞或者指导者也多为老年人,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只是出于热爱,使得广场舞的动作混乱,对于文化的体现不明显。同时,对于广场舞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根据个人的特征来安排舞蹈动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4 政府的投入不足
广场舞文化的发展对于社区的建设来说具有e极意义,但由于缺乏根基,政府对于自发组织的广场舞缺乏必要的支持。同时,由于广场舞自身的规模、形式等不定,因、很难给予其定期的支持。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广场舞的资金支持句不足,使这项体育运动无法及时的发展为全面运动。另外,缺乏支持使得民众很难组织定期的宣传和比赛等,制约了体育的全面发展。
3 试论如何推进我国广场舞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普及广场舞知识,改善个人和政府对广场舞的认识
由于对于广场舞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参与者多集中为老年人。因此应对广场舞进大力的宣传增加广场舞项目,引入年轻的舞者。对于管理部门而言,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广场舞的正规化和宣传上作出贡献。从根本上改变民众对于广场舞的认知,给予广场舞参与人员更大的支持,使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广场舞中,通过广场舞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从而使其认可广场舞,促进社区建设。
3.2 增加广场舞的特色性
对于广场舞的类型单一这一问题,要聘请专业人员,使其项目更加丰富。使广场舞能够具有独特性,也使其能够具有更高的普及度。目前的广场舞多以恰恰和爵士为主,舞步随意,且没有专业的要求。虽然广场舞作为一种自发的运动,但还是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应结合参与者的需求,增加舞蹈类型,规范舞动动作,通过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的引进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另外还可以将广场舞与其他舞种进行结合,具有民众特色的舞蹈也可以成为广场舞的一种形式,如秧歌、舞狮子或者扇子舞等,确保广场舞的丰富性,才能促进去发展,才能使其在文化传承中起到积极作用。
3.3 重视广场舞对社区文化积极作用的发挥
广场舞的作用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还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广场舞的认识就是其作用发挥的关键,我们要充分重视广场舞的作用,尤其是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推进作用,大力开展广场舞,并确保其顺利开展。可以进行积极的宣传,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一种明确的机制,在社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造广场舞团队,在进行运动的同时推进文化的建设。相关部门要给予广场舞团队以支持,并且要通过规定对其进行规范化,并间接的渗透文化,使其得以传承。
4 总结
总之,广场舞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是现阶段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广场舞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宣传不足,监管不足,指导不足等。要促进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要从其问题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监管,并且增加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拓展广场舞的参与人群,同时要确保广场舞在合理的时间地点下进行,减少其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Z].2012.
[2]欧光艳,梁传诚.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与广场舞蹈[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65-166.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
Abstract:Owes the developed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s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main body important constituent,this communitys development,the strength will be able to give the new time our country economy to pour into the vitality and the vigor,this communitys survival,the development,the strength directly will relate more importantly owes developed local and the developed lo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will relate owes the developed local economy to grow and to solve the local labor force employment,in particular unified purchasing of farm produce by the state according to fixed quotes shift and so on a series of political,economical,social and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question solution.How owes the developed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ultur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excavates and jacks 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causes to owe the developed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 glow the vitality,causes to owe the developed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to step on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pathway,already obtained more and more many organizations and inpidual high attention.
Keywords:Owes the developed local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Culture
1.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概念
1.1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指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间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
1.2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指的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我国中小企业总量占企业总数的98%,进出口占企业进出口总量60%,75%的技术创新和80%的新产出自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75%。中小企业多是大工业配套的企业,而且也是农民工就业量最大的企业,如果中小企业一旦有风吹草动,大面积滑坡或倒闭,不仅会抑制大工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农民工返乡,农民收入锐减,又不可避免带来社会不稳因素。
1.3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指的是那些立足欠发达地区,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经济效益一般,核心竞争优势不明显,但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和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一系列社会和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经济组织。
2.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2.1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色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以及这些要素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2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的作用。
2.2.1企业文化有利于挖掘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起决定作用的、短时间难以复制和形成的竞争能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通过推进自身文化建设可使企业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指导企业生产经济活动、规范员工行为、优化员工品质,激励员工斗志和士气,促使员工的思想、感情、行为和目标与企业整体利益和总体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合力,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而这正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挖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2.2企业文化有利于改进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管理的重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鼓舞员工士气,凝聚人心,激发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企业精神;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员工将个人的思想意志、情感命运、职业发展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捆绑在一起,促进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和员工的自我管理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管理模式。
2.2.3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商业信誉、品牌忠诚度等企业形象因素是其谋求立足本地生存和确保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领导水平、员工素质、产品质量、厂房设施、环境建设和产品研发,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因素,都体现着企业形象。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通过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公众展示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和集体道德情操,对于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社会声誉,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都具有突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或是上世纪末国企业改革的盲区,后来的改革改组改制不彻底,大都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集体企业;或是创立的时间较短,企业规模不大,市场覆盖面较小,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民营和产权结构较复杂企业。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尚处于形成阶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发展和提炼,企业文化在企业生存、延续中的地位不明显,作用不突出,其影响往往是零散的、间接、模糊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管理者更多的是集中精力专注于经营,不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注重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滞后,不能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引导核心价值观趋同,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开发潜能、发挥合力和整合资源的作用,从而不能为企业长远发展转化和提炼核心竞争力,不能可持续的谋求和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
2.4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4.1重经营不重文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大都面临生存问题,尤其是去年下半年全球范围蔓延的经济危机以来,这种现象更加突出,很多企业融资难,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差,企业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谋生存找出路上。即使有些企业已经重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都或流于形式、或喊喊口号,虎头蛇尾,不能全力以赴,从根本上重视。
2.4.2重形式不重内容。不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企业家潜意识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但是很多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具体操作上却把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精神“上墙”、职工文体活动、企业标识系统设计、企业宣传、职工统一着装等表层工作,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不重内容,喊喊口号,做做样子完事儿。
2.4.3重领导不重员工。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片面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领导者和管理者应该考虑的事,与其他员工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员工的不理解、不接受、不支持和不认同,导致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抵触或者不合作,再完美合理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要最终流产。
2.4.4重共性不重个性。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方法和措施上照抄照搬,相互模仿,没新意,没特色,企业文化不能突出行业和企业自身特色。许多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客观上追求趋同,几乎所有的企业精神大都由诸如“团结”、“求是”、“奋进”、“开拓”、“创新”和“拼搏”等词汇组合而成,共性有余,没有企业个体自身的特色。而真正的企业文化应该体现企业个性,体现深层次的企业精神,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彰显这种个性特色,使其自然而然地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开发潜能、发挥合力和整合资源作用。
3.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3.1深刻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高度重视,脚踏实地,注意细节,落到实处。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除了厂容厂貌、设施环境、产品、标示等表层物质文化建设,还应注意包括规章制度、风俗礼仪等制度文化建设。企业更应该着眼企业自身实际和外部复杂多变的环境深刻挖掘提炼企业思维、理念、伦理、精神和宗旨等的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不能一味的去追求物质文化和大张旗鼓的把企业价值观当口号喊,再加上用制度把人管死统死。
3.2以人为本,把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到实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社会资源不仅仅是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还有知识,知识已经成为财富创造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获取、使用、创造与增值,资源的整合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人来实现,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也不例外。人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塑造者。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来说,必须做到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才有前途和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挖掘提炼,都要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只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保证认知、认可、认同和落到实处。这样的文化才能渗透到员工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把这种核心价值体系更好的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3.3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早谋划,有计划有步骤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企业文化建设同其他各项企业管理工作和工具一样,都要有计划有步骤积极推进。对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来说,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管理团队都要着眼长远,高瞻远瞩,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塑造企业文化,“选好种、施好肥、精心呵护”。
3.4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统筹兼顾,不跟风不动摇挖掘特色。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必须重视诚信建设。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市场主体,但是强调诚信,承担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发展的根本和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应综合考量顾客、社会和生态等的长期利益,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高度共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企业的文化就像人的性格,因环境和具体企业而异,不同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建设的重点也应各不相同。
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不是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突出重围做大做强的一记灵丹妙药,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更加务实一点,把眼光方的更远一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以人为本可能更加可行,事半功倍。其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是一种思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哲学思考和一种理性思维,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也应该保有。
参考文献
[1]沈伟晔.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J],现代管理科学,2002,(1)
[2]罗长海、林坚.《企业文化要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
[3]赵克诚.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顺利开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推进,我国各地的旅游景区也得以迅猛发展,在我国旅游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为激烈。事实证明, 旅游景区想要取得竞争优势, 除了必要的组织形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应在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加强旅游景区管理,构建景区企业文化,成为众多旅游景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旅游景区企业文化概述
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经指出:“旅游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性的经济事业,也是带有很强的经济性的文化产业。”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事业和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是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的文化事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现代旅游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且是一种文化。旅游企业是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熟与否,逐步成为衡量一家旅游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因此,旅游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竞争。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体现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作为旅游企业,旅游景区企业文化既具有所有企业文化的一般特征,与其他类型的企业文化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意识是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的核心
旅游景区属于第三产业,旅游业提供生产的产品是无形的服务型产品。在旅游景区当中,企业员工与旅游消费者面对面地接触,因此,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以服务为中心,服务于内部员工、服务于旅游消费者、服务于社会。可以说旅游景区企业文化是一种服务经营型文化,服务意识是旅游企业文化的核心,贯穿于旅游景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企业精神、制度文化等要素之中。
2、文化意识是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的内涵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就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旅游景区接待的宾客来自世界各地,来自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旅游景区员工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尊重宾客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另一方面,旅游景区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开发文化品位较高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需求。正因为旅游的文化属性,要求旅游企业要具备浓厚的文化意识。一方面,旅游企业为游客提供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旅游产品。实践证明,旅游产品的文化性越强,文化品味越浓,就越受旅游消费者欢迎,社会经济效益也就越好。另一方面,塑造旅游企业的良好形象,必须注重丰富和深化文化内涵。良好的形象是旅游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3、开放意识是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的关键
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为普遍和广泛。由于旅游企业的行业特殊性,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文化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旅游者在语言文字、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风俗等方面的不同特点。旅游景区要想在经营活动中满足各国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就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和全球意识,善于进行文化的综合分析, 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根据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判断各国旅游者需求的差异性,为游客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二、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是企业发展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量。纵观世界著名企业, 他们之所以长盛不衰的秘诀正在于其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其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就来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是旅游景区发展的灵魂,是景区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夯实基础、不被淘汰的有力保障。旅游景区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忧患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树立旅游景区的市场意识,增强旅游景区的竞争力,这是企业面临的形势使然,也是企业的内在发展的要求。
总的来说,建设和培育先进的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旅游企业文化的主题。托马斯・罗伯特在其名著《成功之路》中指出:“出色的企业都有一条根深蒂固的基本宗旨,那就是:尊重个人,使员工成为胜利者,让他们出人头地,把他们当作主人来对待。”旅游景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和管理理念,就必须懂得尊重自己的客人,尊重自己的员工。
一方面, 旅游是一种让旅游者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轻松而又愉快的体验活动。感受和体验异地文化是大多数旅游者出游的主要目的。旅游景区作为一种接待服务性的社会组织,需要提供充满人性亲情的情感服务来打动消费者,旅游者也主要通过消费旅游服务产品追求感性上的满足。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旅游者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新颖别致,更富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旅游体验活动,通过高质量的产品加上一流的服务,满足旅游者的体验需求。让游客满意应当成为旅游景区追求的最高经营目标。
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提倡和贯彻“员工第一”的思想,即“管理者视员工为上帝,员工视顾客为上帝”,强调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旅游景区要尊重与信任员工,关心与爱护员工,培养与激励员工,帮助员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个人修养,实现员工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拥有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它要求旅游景区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忠诚的员工队伍和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从而以此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竞争意识
良好的竞争意识包括优良的服务态度、合理的服务价格、明显的服务特色、周到的服务礼节、齐备的服务设施等。
自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市场完成了从部分到全部向国际市场开放的转变,旅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旅游景区要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在旅游景区激烈竞争的今天,准确定位是旅游景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首要选择;合理品牌宣传,是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谋略重点;筹划营销策略,是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证;提供优质服务,是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要求。
现代旅游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旅游企业文化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旅游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竞争优势,要想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加强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
随着旅游产业不断的发展和广大民众旅游意识的觉醒,只有差异化竞争、个性化竞争才是出路。现在旅游景区光靠门票经济、单一产业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必须改变景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
3、树立“顾客至上”的理念
顾客是旅游景区生存的依据,景区拥有一批忠实的顾客,便能赢得生存和发展。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应该围绕顾客这个中心,重视顾客、关注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按照顾客的需求来设计产品,提供服务。
旅游景区应高度重视游客的意见并在所有工作中不断满足游客的各种要求,不断提高游客的忠诚度是企业孜孜以求的境界。旅游景区应抛弃“盈利第一、服务第二”的观念,真正把消费者当成上帝,以顾客为中心,培养品牌文化,强化品牌意识,铸就景区品牌,提高景区品牌忠诚度。
4、树立社会责任感
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就业机会多、拉动效应强、综合效益好、社会影响大的战略性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的一个经济实体,生产经营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但旅游景区作为一个企业,同时也是社会的一个小细胞,一个微观群体,理应肩负起对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树立社会责任观念。
(1)设计和提供优秀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质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及文化生活需要。
(2)尊重和维护消费者权益。旅游景区不能为了牟利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开展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旅游景区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实行不公平竞争, 破坏市场环境,扰乱竞争秩序。
(4)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旅游景区应当承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关心和赞助社会的慈善事业、公益事业,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责任。
5、树立创新精神
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也应具备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应反映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创新,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要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对企业旧的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进行创新,让企业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要以创新为旅游景区企业文化的核心。
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要将创新作为旅游景区追求的目标和企业文化精神的核心, 这对旅游景区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旅游景区在21世纪的创新精神可以概括为十大方面: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策略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规则创新等。
6、树立环保意识
旅游业被业内外人士称为“无烟产业”,但“无烟产业”并不代表就是无污染产业,不产生任何环境污染和破坏。旅游景区的污染主要来自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方面,其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视觉污染和社会污染等。它们的存在和蔓延影响着景区的旅游质量、威胁着景区的旅游生命。
旅游景区树立环保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等宣传工具,宣传保护旅游景区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通过宣传,使广大决策者、旅游从业者、旅游人员和景区居民认识到:保护景区环境要“防重于治,防为先”的道理,不能走边污染边治理,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二是景区规划要进一步科学。为了景区的持续协调发展,长远科学规划最为关键。总的原则是要遵循美学观点,不能有败笔,不能留瑕疵。
三是调控手段要进一步加强。通过在旅游高峰期对进景区游人数量的调控和对游人进景区后旅游行为的监控来达到保护景区环境的目的。加速立法进程,尽快出台《旅游法》或一些地方性有关保护景区环境的法规。
低碳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是开展低碳旅游的关键。景区景点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从旅游规划就开始注入低碳理念,严格执行旅游规划,在景区景点建设过程中推行节能环保材料,努力实现景点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尽量使用新能源产品,打造低碳旅游景点景区。
另外,旅游景区还应鼓励和倡导消费绿色产品和服务,让旅游者从中获得利益和乐趣。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旅游景区应提高旅游产品的生态含量。这样不仅可扩大旅游企业文化的外延,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旅游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7、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因能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旅游景区抢占市场、赢得顾客的重要法宝。旅游景区要有理性思考和长远规划,着重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要确立走一条产品到品牌的经营之路。
只有树立景区的品牌概念才能做强做大,才能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企业形象直接与旅游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旅游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旅游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与软实力,如果声誉卓著,旅游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旅游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旅游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因此,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企业要树立形象意识,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和维护。旅游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的实际,在形象塑造的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等各个层面都要保持特色和个性,使之具有吸引力、感召力和竞争力。日本素有“动漫王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卡通FANS之旅也由此而诞生并长盛不衰。韩国偶像剧《冬日恋歌》走红之后,“冬日恋歌”旅游专线迅速风靡亚洲;而《大长今》推出后掀起的韩国饮食文化热潮,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湖南省湘西永顺县的王村因被选为名传遐迩的谢晋电影巨作《芙蓉镇》的拍摄地而得名芙蓉镇。张艺谋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次揭开了武隆神秘的面纱,把无穷美景展现于世人眼前。此后,武隆这颗神秘的明珠便开始大放异彩。《庐山恋》让庐山更加声名远播,《少林寺》让少林寺家喻户晓,《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名声大噪,《英雄》使九寨沟顿成焦点,《卧虎藏龙》使安吉竹海绿遍世界,《非诚勿扰2》让海南三亚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炙手可热。随着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早在2007年就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群落和古村落,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
总之,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旅游景区发展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与景区的生产经营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景区在经营过程中去探索、营造、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琳.论河南旅游景区企业文化建设[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3-124.
[2]张立建,甘巧林.旅游形象定位词面面观及错误根源剖析[J].旅游学刊,2006,21(6):48-51.
[3]吴从越 赵晔龄.论旅游景区品牌的建立和保护[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3):85-88.
[4]刘桂华.浅谈井冈山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与建议[J].中国职工教育,2009,(10):53-54.
[5]杨财根,郭剑英.森林旅游景区战略管理研究――基于企业文化管理的视角[J].桂林旅游高等学校学报,2007,(5):751-754.
[6]董革冰,董革非.加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6,(1):37-39.
Discussion on the Build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in Tourism Scenic Area
Zhou Yi-long
(School of Tourism,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Hainan 571127)
Abstract: Effort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ourist attractions, build scenic spot the corporate culture, is becoming the primary problem of numerous scenic spot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carefu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tourism corporate culture, puts forward the scenic spot the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porate culture: establish people-oriented concept,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the" customer first" philosophy, social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e innovation spiri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brand awareness.
【关键词】业委会;小区文化;作用;困境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小区的文化建设也属于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小区的建设至关重要,然而业委会的尴尬存在对小区文化建设起重大作用但又困难重重。
一、业委会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走访桂林七星区的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花园林涧、漓江花园、朝阳社区、五通社区、东岸枫景、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教职工住宅区等七个小区,就对已调查的情况来讲,主要存在这么一些问题:1.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2.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3.业委会成员没有工资4.成员年龄构成不均衡5.责权关系不明确。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似乎也成为大多数小区问题的一个缩影。
二、小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西区教职工住宅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教职工住宅区有诸如晚会、游园活动等各式文化活动外,大部分小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匮乏,文化活动极少,质量不高,且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参与度极低。由于对文化建设的不重视,建设主要以物质建设为主,忽视人文情怀,同质化严重。笔者根据这一情况对小区居民进行了走访后发现,居民普遍抱有怨言,希望对文化的建设能加大力度,且对目前的文化建设非常不满意,严重影响幸福感。但殊不知,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在需求,通过小区文化的构建能增强小区的人文性及文化底蕴,让居民感到舒适惬意,提高生活质量。
三、业委会对小区的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困境
前文所列举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业委会在小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物业公司是业委会请的保姆,而业委会又是代表大多数业主的利益的,且是按照法定程序产生并执行业主大会决定的一个自治组织。他所履行的是法定的业主大会基于物权的一个职责,他只有更好地保障全体业主的合法权益,才能显示出自身存在的价值。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成不成立业委会对很多业主来说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成立业委会呼声最高的时候,往往是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矛盾日深,广大业主要同仇敌汽与物业管理公司对抗的时候。业主代表很容易做到一呼百应,只要能从物业管理公司那儿讨到说法甚至炒掉物业管理公司,大家都欢迎。小区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靠业委会协调好与物业公司的关系,为居民提供提意见的渠道,只有物业公司肯出资修建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才能得以展开。但是问题在于,业委会责权关或者系不明确,吃力不讨好或暗中谋私,业主对其缺乏信任,对于出资建设,可能会遭到业主误会,让工作举步维艰。业委会由业主选出,代表业主利益,可以了解业主的文化娱乐需求,并整理好后自行组织或者上报居委会,由居委会负责组织。业委会成员往往在业主中具有较高声誉,宣传组织能力比较强,文化活动的创新意识强。但由于成员构成不合理,所以导致居民的参与度不高,组织的娱乐文化活动多为老年人所喜爱,并不吸引年轻人。因为经费来源不稳定,在组织文化活动中产生的费用需要业委会成员自付且没有工资,这显然会降低他们的组织热情,直接影响到文化活动的质量。文化活动从计划到实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于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和有自己工作的业委会成员来说,策划文化活动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原本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的业委会因为自身局限陷入了困境。业委会要想把所有的作用发挥到最好,他们要有钱(能够不拿工资为大家服务,还要自付诸如交通、通讯、复印等各项费用)、有闲(能够东奔西走、走家窜户)、有才(能够与“不和谐音”唇枪舌战,懂法律、懂政策、才思敏捷)、有良好的体力和心理素质(能够禁得住“黑物管”抛的“黑砖”、个别业主浇的冷水)、还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曲、贫贱不能移,在缺乏监督机制的情况下,不让自己沦为业主中的蛀虫)。这显然不可能,所以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陷入了困境。
四、基于问题的对策
(1)提供固定办公场所,保证成员组织文化活动有固定的地方讨论文化活动;(2)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提高积极性和解决组织活动中产生的费用;(3)成员年龄构成均衡化,确保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发言人;(4)办事流程及经费公开透明;(5)居民积极支持参与,给予业委会强有力的精神后盾。(6)必须坚持业主物权的主体地位。(7)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 曹宏亮.住宅小区文化的构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2):22.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文化;积极影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对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明确指出了各行业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方向。区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至关重要。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质属性来看,对区域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地方高校职能属性决定了要积极为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服务。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23所,其中地方高校2616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96%。地方高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其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引领文化等职能职责。高等学校不仅仅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地方高校一般地处地方区域中心,是地域文化研究、传播、开发的主要阵地。地方高校拥有雄厚的地域文化研究基础和实力,有条件、有资源发展文化,创新文化。
2.区域文化建设需要地方高校加入进来。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逐年提高,但人们往往忽视对地方文化的保存与发展,造成区域文化的淡化与湮灭。地方文化设施、人力资源相对也比较缺乏。因此,地方社会需要地方高校参与到区域文化的建设中来,肩负起培育和引领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
二、地方高校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是通过有选择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持久的教学活动和努力,在区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继承区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善于吸收、借鉴各地、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且在文化的融合、碰撞中,根据时代需要,努力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不断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向前进。因此,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在区域文化建设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大的责任,承担起了建设区域文化的历史责任。
2.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为建设区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域文化水平与其本地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强的相关性,地方高校为区域社会输送各种高级专门人才,这些广泛的专门人才必然与区域各行各业发生广泛的联系,从而全方位地向区域渗透,促进区域文化整体素质的提升。
3.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科技创新特指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全部创造性活动,包括科学知识的生产、新技术和创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引进与本土化成果推广等。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源泉,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社会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是区域社会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区域社会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区域社会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4.地方高校教育引导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大学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上,而且体现在弘扬和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我们经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地方高校就是整个区域社会灵魂的塑造者,是区域社会道德文化的堡垒。高等教育已经走出了“象牙塔”的狭隘领域,成为更广泛地增进人们知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综合化、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地方高校要合理利用自身优势,沿着知识积累和大学功能优化的逻辑,科学引导区域文化需求。
5.地方高校服务功能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纵览地方高校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地方高校的功能是随着区域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拓展和丰富起来的。从大学刚出现时培养人才的一维功能,到增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再到当下增加的文化引领服务功能,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和充实。
总之,地方高校在分析对区域文化建设的影响同时,还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对自身硬件与软件的建设,融入到区域文化建设中去,为区域文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 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3):3-5.
[2]张桂霞.大学文化对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1,(6):163-166.